而洛河图书,在陆妖一族留星境的手里,就是能封锁一个山门大小的天地空间了。
凭借自己做到的,那是天狐一族,而且还是仗着他们一族的天赋神通。
妖族里头没有大宗师这个说法,毕竟宗师,也只有人族自认当得起。
妖族里倒是有差不多的称呼,叫做大圣。
不过,妖族里这个称呼良莠不齐,毕竟见识不同,但是天狐一族的大圣,那是人妖公认的,天机城认可的。
他们一族,本来就对空间和控制有着独到之处,远超其他种族,他们都只能做到一个手掌大小的空间,那想必别人最多,也就是如此了。
而这样的大圣,和名楼这样的可不是一回事。
妖族大圣,只要有通天彻地的本事,能给自己种族撑住,和人族有对话本钱的那种。
明楼,还差着路呢。
妖族迄今为止,最强的大圣,当是上古东皇,或是猴族曾经的传说。
那可是号称人皇之下,再无畏惧的角色!
而一个天地至宝一小部分的威能,轻轻松松抹平了明楼和他们的差距,哪怕只是一个方面,也足够恐怖了。
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天地至宝的威能。
所以说,妖族是绝对不会看着再出一个人皇的!
人皇的功绩,并非在她无上的修为之中,更多的是他借着至宝天地戈,教化人族。
人族的社会、文化以及发展方向大多由此开端。
这才是最让妖族忌惮的地方。
一介高手,哪怕再强,终究是有终点的,无论是寿终还是破碎虚空,神衍大陆最后只会留下传说。
但是,在种族发展上的作用,不可替代。
妖族之所以如此浑浑噩噩,就是在灵智开化上没有突破口。
想当初,远古之时,人族何尝不是茹毛饮血,本能生存?
即便是上古,也比野兽好不了多少。
妖族把这一切归功于天地至宝的灵异。
所以,钱阳但凡有一丝半点的这方面的征兆,妖族会毫不犹豫,灭杀他才好。
因为妖族再也不能接受和人族的差距被拉得更大了。
但好在,钱阳只是让洛河图书接纳了一下,而且本身并不能有任何自由控制洛河图书的能力。
比之明楼他们,都差了很多。
陆机虽然看着不在意,其实留下他也是为了弄清楚,以防万一。
这一点甚至不用他自己出手,小桃就能弄明白,想必也不会出岔子。
而钱阳也印证了他的预测。
因为小桃很快就发现了,钱阳对于洛河图书的特异在于灵力沟通!
每一个天地至宝,必然代表着天道的某一个方面的极致。
从元力方面来说,这些至宝还是无限趋近于天地本源,也就是说,若是有修炼士能够在这个本源方面与天地亲和,或者说正好和这个宝贝亲和,那被这至宝所接纳并不是太意外的事。相当于一种契合,天地至宝对他不像正常人哪样排斥而已。
要达到认同乃至认主的地步,大约就跟一个有一间小店铺的掌柜和黄树的差距差不多。
虽然小桃对钱阳的兴趣依然很大,可是,陆机和钱阳显然已经不会继续拖延。
钱阳只是简简单单和秀秀道别,秀秀明白不能给钱阳拖后腿,所以尽可能地表现得自然。
虽然,两人都明白,这种不舍。
但依旧,分别。
反倒是刘大猛,主动地要求留在陆妖一族。
他的说法也很实在,就是留秀秀一个人在这里也确实不好。
他在外头,最多也就是跟着钱阳,而无论从哪方面看,他对钱阳都毫无帮助,只是个拖累而已。
那还不如留在这边,和秀秀做个伴也挺好。
在这边修行,想必也不会差。
钱阳只带着傅沉,在陆机安排的一个鼠族妖修的带领下,出了陆妖一族的领地。
来时死人,离时方二。
陆妖一族在昆仑深处,其中昆仑主脉高大险峻,关键的是,陆妖一族也不敢轻易涉足,因为天地元力在这里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剧变,很容易进去了出不来,更别说翻越山脉。
钱阳是准备直接去到夜国,最短最直接的路线,自然是翻越昆仑主脉,但很显然,行不通。
所以只能绕路,从昆仑出来,沿着赵国边境,借道鲁国,再去夜国。
而还没完全走出昆仑,那就已经是赵国边境了。
这实在也和赵国的发展有关系。
人族有个流淌在血脉中的执着,那就是土地。
昆仑的范围,在五百年前,还有如今两个多那么大,而随着各国百姓对于土地的执着,都不需要国家引导,自发地开垦之下,昆仑就缩水了好多。
当然,如今都到了一个程度。
没有大量修炼士的参与,昆仑的界限是不再会缩了。
而大规模的修炼士,不可能参与到这种事里,毕竟武洲又不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洲。
但是钱阳在赵国边境,倒是再一次感受到了当初柳州时候的风光。
不过一个是海边,一个是山村而已。
无论是洲打大小还是国家的强弱,对于这种底层的老百姓而言,真的差别不大。
都是勉强能吃饱或是干脆还容易饿肚子的状态。
靠海自然是吃海,捕鱼自然就是主业。
而靠山的,选择略微就多了点。
采摘的,打猎的,烧炭卖柴的。
不过都是苦哈哈罢了,定时有一些商队过来,收走他们费心劳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东西,再卖给他们一些必需品,以此牟利。
不过清苦归清苦,但那种纯朴和自然,让钱阳感叹物是人非。
傅沉倒是边走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这些地方他很了解,毕竟当初他也是和这些百姓打交道才有了进身之阶。
甚至已经把自己代入到了角色里去,开始为了钱阳考虑如何赚取利益。
不过钱阳也是淡淡地提醒他,夜国和这边的差距非常大,要是放在这些百姓身上,没有足够的规模,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尽管傅沉有些可惜,好事打消了类似的念头。
一路行来,两人都是尽量沿着赵国边境前行,毕竟这样路线最短,而且赵国发生的一些改变,已经很快地开始影响到这边。
那些原来垄断的大商行,也就是多宝阁的商队,几乎完全撤出了赵国,赵国一下子爆发出了很多私人的小商队。
但是因为赵何的喜恶,商队的利润和可操作空间变得很小,也只有以前郁郁不得志那些小商人才冒险尝试。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打着以物易物来逃避税收的念头,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打动他们的利润。
而这,必然是要避免入城的。
这就导致了赵国以物易物开始在城外,以前最不被注重的地方迅速发展,反而是城内,非常萧条。
城里的家族,都要专门派人到城外去收购平常所需。
哪怕是以前平日里争着上门送货的蔬果,在城里也已经近乎绝迹。
只有自己派人,到城外去采买,然后再通过打点上下,运回来。
不过这样一来,不仅麻烦,还加大了支出。
一个家族,无论大小,零零碎碎的日常必需加上其他资源,一来二去,这种额外的支出,就变大了很多。
整个赵国,开始进入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中。
不过对于在边境经过的钱阳,他看不到,傅沉倒是很准确地推测并讲给他听。
而在进入鲁国边境的时候,钱阳也一下子感觉到了这种巨大的差异。
鲁国哪怕是边境,哪怕同为烧炭卖柴,都是大量的木质载具。
小推车都是一般的,那种借由一些小型牲口就能带动的,才是最多。
有些是狗拉动,大点的也就是骡子、驴什么的,反倒是什么牛车、马车不常见。
甚至一些不用牲口的,也大多是一个人能轻轻松松带动的。
这种感觉,极为特殊,甚至让钱阳有些惊异,因为他从没见过。
而且整个鲁国,哪怕钱阳他们只是经过边境,也着实控制得非常好。
总有一些穿着类似官府服饰模样的小吏,各家各户收取东西。
虽然连带着傅沉看着也很新鲜,但是傅沉却是有所了解的。
那就是整个路鲁国,虽然有着官方的钱币,但最为流通的,依然是机关师所需的那些基础材料。
就好比特殊的木质,桐油等等。
而这一些,都能直接在官府当成税务替代。
那些小吏,会定量把任务分派到各户,收取也是靠他们自己。
而统一收取之后,再由各地官府上交给鲁国的朝廷,这里头的花头,自然也是差不多。
经过道道关卡,里头的好处也是说不尽的。无论是哪一国都是一样。
不过光从民生上来看,鲁国的百姓过的要比赵国的强了一些。
甚至还有分派任务的小吏,被百姓骂了几句后,两边回嘴的热闹。
钱阳他们在这种环境之下,也着实惹眼,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种外来户。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鲁国从来不禁绝别国之人前来,只是想定居在鲁国那就有点难而已。
像是钱阳这种两人一看就是路过乃至游历的,倒也常见。
但是,很快就有小吏前来盘问。
一个个子不高,但精瘦又颇有些气度的人拦在了钱阳二人的面前。
“某家姬度,乃是此处吏员,两位从何而来,若是要经行,可有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