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太得上天眷顾了
不像京城,土地都已经私有有主了,若是想要修道,其中的各种牵扯,各家都希望家附近能修路,但是又不希望路占了自己家的地。
相互扯皮、耍心机的事情多的是了,想修几条道很不容易的。
像这样四通八达的,简直就不可能。
“就算是有卢大人堪舆规划,这么宽的道,该要多少人才行?”
要知道开路只是最原始的步骤,路要能走人,能走车,就必须要坚固,普通的泥地遇到水就会成浆,然后变得高低不平,而蓬莱的官道看起来很坚固,至少皇家的马车走过去,路面没有任何的破损。
要么就是用熟土后夯实的,要么是铺的烧制的地砖,靠近县城的地方则铺了石板。
这其中的银子就不说了,这劳力总不可能省掉的。
蓬莱地广人稀,哪里来的这么多人?
有人啊!
卖凉茶的老汉忍不住念叨了,“你们是不知道,王爷没有来的时候,蓬莱就已经在修路了,来的都是刑部送来的人,后来那麦芽岛的土匪都来修路了。”
刑部送来的?那就是囚犯了。
大金流放的囚犯也不少,没听说哪块地能被囚犯建设得这般好。
“那自然还有王府的功劳了,还有那位卢大人以前可是京城的工部尚书,这路该怎么修,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厉害得很呢。”
“是吗?”来的人也有工部的,本是看不起卢振业为了“事业”居然连尚书都不做的行为,这本的舍本逐末,简直就是折断了自己的官运。
现在一个卖凉茶的老汉都在称颂,怎么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他会做官,但做了这么久的官,别说私下了,就是当面也没听哪个百姓哪怕是拍马屁的称颂过自己。
“那和齐王府又有什么关系?”
“这你就不知道了,”老汉说得有些起劲了,“到底是什么用,老汉一个草民也不知道。”
“但是听人家说,就是王府的人懂得将一盘散沙给聚拢了,打个比方,我们在这里种田可是好几代人了,以前一块地也就能种个两季,但是按照王府教的办法就能种三季,不但能种三季,每一季产的粮食都比以前的多,花的功夫却差不多,农忙的时候还能在这里支个摊来赚几个闲钱,你说厉害不厉害?”
厉害!
真的能一年种三季!
随行的户部小吏下巴都快要掉地上了,一年两熟都已经是极限了,你还整一年三熟,靠天吃饭,也太得上天眷顾了吧?
至于修路也一样,干的活好似乎也差不多,但是齐王府更加注重分工协作,做什么事情先讲章程,教大家做事的办法再动工,事半功倍形容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更好的是,村民们可以在自己家附近修路来算徭役,如此省下路上奔波的时间不说,还能造福自己,何乐不为?
自然是干得更加卖力了。
有路,你就不会觉得地方偏僻,尤其是这些路还连着各个村落,四通八达。
什么穷乡僻壤都是过去。
第692章 :简直就太励志了!
王府不但有修路,还会派人去各个县里勘察,瞧瞧他们山上、土里有什么值钱的玩意,林子里有什么值钱的飞虫走兽,或者能种植些什么赚钱的东西。
致富的道路千千万,只要你勤劳肯干,蓬莱就能让你过上好日子。
而且这勤劳也不必拘泥与花力气做苦力,开动脑子一样很重要,就真有脑袋灵活的,卖好点子给官府被录取了,也能得不少的赏银。
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啊,能吃饱肚子,能有衣服穿,日子有盼头,就能感觉到满足。
满足?
随随便便在县城里呆了一个晚上,大伙都忍不住的想,这都不满足,那就是贪心不足了!
京城那么多读书人,也没听说朝廷给免费办学啊。
虽然学习的内容不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能认识字,也是极好的事情啊。
能识字就能看懂文书什么的,还能学简单的算术和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尤其是对农家子弟而言,绝对是件大好的事情。
若真是个天赋高的,说不定能就此改变整个人生。
蓬莱真的是好地方啊!
一路走到南州城里,再到齐王府里,众人的人生观被不断的刷新。
但是齐王治理有方的各种传闻都不如齐王府里的各种传闻来得让人震撼。
自从与麦大壮“久别重逢”,齐王就忍不住与人分享自己的求亲之路。
传说王爷为了娶王妃,被岳父大人拿着刀啊、扫帚啊等等各种凶器追着满山跑。
传说王爷为了娶王妃,亲自上山去猎大雁,结果因为送一只大雁不吉利,又被岳父追着打。
传说王爷为了娶王妃,爬树翻墙外加三更半夜去揍负心郎的事情都干得那叫炉火纯青。
传说王爷……
总之,王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把王妃娶到手的,大伙想要娶到好媳妇,就要段练出强健的体魄来,没两把刷子,媳妇都别想娶自己心悦的那一个。
简直就太励志了!
励志?麦大壮都不知道是该后悔当初追着他打了,还后悔当初没将他给彻底解决了!
要不是大外孙真的很可爱,他还真的是不想女儿嫁给这样的人。
就不能给自己留点脸吗?
各位对齐王已经燃起各种崇拜的京城使团们也是觉得大受打击。
听到的和见到的是同一个人吗?怎么比在京城的时候听说的还要……奇怪……
高大的形象就这么瞬间的变成了凡人。
齐王也就是个凡人,还不如一般人家的男人有气魄呢!
楚王听了心里也是滋味复杂,虽然明家的女人他也不是那么的喜欢,但若是齐王能与明家结亲,他还是十分乐见的。
偏偏齐王不愿意,拒绝得彻底不说,还不怕得罪人的送妾。
不管是明玉心还是明杜鹃都完全不放在眼里不说,就是京城其他人家想要在这方面攀个关系,那齐王都会毫不留情面的予以变态的打击。
只是想要送个女人进齐王府就被搞得跟有血海深仇一样,楚王已经看不懂了。
第693章 :守着金矿装穷
当初至少还想着麦芽做王妃不算差,能陪着他去西北拼死还能为战场做贡献,在京城能帮助齐王府扭转财物困局,然后还能陪着齐王千里迢迢到这荒凉之地定居。
大伙都觉得门第悬殊,齐王妃虽然受宠,但也当是位卑微顺从的王妃,却没想到这追妻路上这般的屈辱,简直就让人怀疑这齐王难道是没人要了不成?
王爷,你就算是自己不要脸,世子要满周岁了,你也给他留点脸吧,这样教孩子真的好吗?
好又如何?不好又怎样,我家的儿子我说了算!
老子都觉得没问题,大伙还有什么问题?
齐王不走寻常路,大伙可还想着安安稳稳的过下半辈子的就没必要犯蠢,得罪齐王的下场京城里可多的是血淋淋的教训。
尤其是干涉齐王家事的,就没好果子吃。
世子出生没有办满月宴,不过是获封世子的时候请过一回客,只可惜当天有个秦月池自以为是,弄得场面不是很愉快,没给他们送礼的人与齐王或者王妃说话的机会。
这次楚王与太子都来了,就更加没有他们说话的份了。
原本想着就算齐王不请,也要来赴宴的人,这下子就真的只送礼,人没来了。
想讨好齐王,那是因为齐王管着蓬莱,太子与楚王讨好的成本太大,获得收益却甚远,万一马屁没拍在正确的位置上,说不定还会惹来祸事。
太子与楚王是不打招呼自来的,自然在住宿的规格上不够也没话说,毕竟是自己没给主人准备的时间。
不过太子与楚王都觉得,就算是打了招呼,齐王府也未必会为他们准备高规格的住宿。
当然,王府每个院子都由王妃亲自布置了庭院,就算是规格次了一点,精致却是不失的,楚王一住下,就喜欢庭院里的花木布置。
可惜打听了才知道,这些花木大部分只适合在蓬莱栽种,不过几株可能移植的,麦芽还是很慷慨的送了几株,用盆给移植装好了。
至于剩下的,只能多看看几眼,留个念想了。
京城来的其他官吏们是没资格住齐王府的,但有机会踏入的时候,被齐王府的格局与布置给震撼了——这样的大小,连二品侯府的格局都不到,更何况超一品亲王了。
蓬莱的路都修了那么多,难道就没一块大点地来建王府吗?
太子还特意问了齐王缘由,齐王的回答敷衍得都没人信——没钱。
没钱怎么布置这么多珍贵的花木?没钱怎么能让下人房都安上玻璃,要知道整个京城,只有皇上的御书房是装了玻璃的,多少去过的人羡慕得不得了。
尤其是在冬天,室内光线暗,开窗冷风直冒,不开窗屋子里又太暗。
玻璃窗户显然要强很多。
没人敢问皇上这东西哪里来的,问别人也没问出个明确的答案来,现在看,当是出自齐王府没错了。
没钱把玻璃拿出去卖不就行了?守着金矿装穷!是不是有点无耻了?
第694章 :混得让人同情
不,不是!
是玻璃这东西太稀罕了,原料不好找,工艺又复杂,成熟的师傅人数不够,总之一句话,虽然王府能用的地方都用上了,但是这东西还是很珍贵的。
原料与制作都不是一般的复杂,这就造成一次都只能产出一点点来卖。
卖一点点也是有的啊,只要有就可以买啊。
看到眼馋了很久的好东西终于得知了出处,大伙忍不住问了一下价钱。
价钱不贵,至少在大金没在月来贵,一扇正常的玻璃窗,只要几颗珍珠的价钱而已,一扇窗上八块玻璃,差不多一块玻璃值一颗珍珠。
珍珠的价钱是高还是低,那要看是在什么人眼中。
京城里的官也多是见过世面的,家中的奢华布置、富贵摆件别说几百两银子的玻璃窗户了,就是上千、上万两的珍品,也是有那么几件的,只要东西够好,钱就不是问题。
就好比楚王与太子就完全没被这价钱给吓到,毕竟他们府上几个主院的窗户虽然没有安装玻璃,但是使用的木料、工艺和窗纸那样也都不便宜,至少不比几颗珍珠便宜。。
不过他们考量的不是玻璃的价钱,而是皇帝的心思。
皇帝不告诉别人这玻璃是哪里来的,未必不是想自己独有一份特别,作为一个皇帝想要拥有别人没有的好东西,这想法抬正常了。
所以玻璃再好,想要换玻璃窗,还要试探皇帝的心思才行。
否则的话,君心难测,弄不好就是天大的祸事。
楚王一行人来的第二天就是小世子的周岁宴,按道理,这是小朋友非常隆重的一个宴会,所以皇帝才会派楚王来。
堂堂超一品亲王嫡长子的周岁宴,来的人还不如京城一些五六品官家孩子的周岁宴人多。
很让人怀疑,齐王在蓬莱究竟是犯了什么样的众怒,才会儿子的满月宴都弄得如此冷清。
一路走来的百姓爱戴,感觉就像是个假象一般。
受人爱戴也要看什么人,就比如普通的老百姓就挺尊崇齐王府的,但齐王府总不能将全城的普通百姓都请来做客吧?
至于那些当官为史的、传授学业的、还有家中身份显赫的,似乎都与齐王的关系不怎么好,不好的随便送了个礼意思一下,人都不露面。
就算来了几户人家的夫人那也是与齐王妃的关系还算不错,并非给齐王面子。
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堂堂超一品亲王,混得也太让人同情了。
京城里还有御史弹劾齐王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只怕是觉得齐王的仇恨值拉得不够高、被孤立得不够彻底吧?
至于齐王自己说的,想要低调,想要为儿子办一个简简单单的周岁宴,几乎没人相信。
齐王的儿子可是世子,有必要低调吗?
就算是把南州城内所有的官都给请来,也不为过啊。
别人还会猜想是不是齐王在耍什么阴谋,只不过是瞧见太子与楚王突然来了,装个样子而已。
太子却看得真切。
第695章 :抓周
昨天他就派人去厨房看过了,厨房准备的食材且不说什么珍贵食材,单从数量上看,就没准备大宴宾客的量。
昨天他们一行来了这么多人,齐王府的管事今天一大早还急急的去采买了些,不然说不定都没办法开宴。
蓬莱推行勤俭节约,从齐王府开始,可以奢靡不能浪费,严禁各种为了牌面斗狠浪费的事情。
齐王府“请不到”那么多的客人,自然就不会准备那么多的食材。
本来就穷,自然更不能浪费。
美食城赚钱的能力在京城已经家喻户晓了,虽然知道人家赚的钱多,但是味道、环境、服务就是比别的地方好,大伙都还是愿意去的。
那样的地方说不赚钱,大伙也不信。
就算没有俸禄,三年无税收,齐王府也不至于穷得这点脸面都摆不上吧?
没办法,赚钱的是真赚钱,花钱的是真花钱,修这么多条道,本就是巨大的消耗,还有免费的学堂与保健所,那都是要持续花银子的,要不是在麦芽岛的海盗那里还抓了些免费的劳力,齐王府的日子只怕锅都揭不开了。
这个大伙也都信,来的时候那些道,每一寸土,每一块砖,可都是要花银子的。
学堂与保健所,那更是烧钱的坑。
蓬莱本就是荒凉之地,能建设出今日的成就,确实是王府投入巨大。
这么多银子,光靠王府肯定是撑不起的,还有很多县令、官吏们都是投了银子的,这些银子都是欠款,以后还是要齐王府还的。
县令、官吏们都投了银子?!
在场的官吏们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里似乎有那么点理解了——难怪来吃饭的人这么少,怕是被齐王给宰怕了吧。
且不说他们也自觉清正,瞧不起搜刮民脂民膏的,但是这种贴银子的,更加……无语。
太子没想到自己的皇兄居然过得这般拮据,毕竟据他所知,那美食城与王府的很多庄子都是赚钱的,还有人传说齐王府赚钱是要养兵的。
只是这赚到的钱在这蓬莱确实不够花啊。
太子都在想,回去要不要给大皇兄给送点银子过来。
齐王则道,银子是缺,人更缺,因为多来了这么多人,所以王府还在富贵酒楼临时请人来帮忙了。
太子……皇兄,你真穷到这个地步了吗?
各种心思的翻滚都是心里的事情,大家来是因为齐王世子的周岁宴。
抓周则是周岁宴的重头大戏。
酒过三巡,菜也吃得差不多了,抓周的大戏就正式开始了。
红毡毯子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书本字画、金银元宝、翡翠珍珠、算盘账册、刀剑盾牌以及用红绸系着的一卷卷银票。
看那些东西,也都是平平无奇的抓周物品。
但是看客们的心里都有些怪怪的,董氏都忍不住问女婿了:“怎么这么多金元宝?”
生怕孩子找不到金元宝一般,一块红毯上面一半的金元宝。
齐王面不改色的道:“王妃喜欢。”
董氏才不信:“胡说!”
第696章 :抓周2
她女儿虽然喜欢钱,但是也不至于儿子的抓周礼里面都是钱!
原本是以为王府准备的东西定然比自己的上台面,却没想到竟然是如此——接地气,董氏有点儿悔了。
诚实的说,麦芽是准备金元宝和银元宝的,但是也没准备这么多啊。
面对王妃质疑的眼神,齐王有那么点心虚了,辩解道:“我不是怕他抓不到元宝吗?”
王爷,你可是皇子啊!
就算是做不了皇上,一辈子都会是皇帝的亲戚啊、产业、俸禄、身份,那样不是高高在上的?
大伙都有点说不出话来,人生观就是这么崩塌的。
太子也是看不下去了,这是王府没东西吗?
哪怕王府准备的东西不够,皇上送了那么多好东西也是够了的。
纯粹就是想要儿子拿元宝吧?
想到这儿,太子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方印章来。
此印章乃是上好的翡翠绿,绿味极好,凝润如翡翠,翠色欲滴后重,看质地就知道是上品。
印章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整个形态就像是浑然天成的青俊山形。
会随身携带,看来是太子的心爱之物。
太子笑道:“世子是孤侄儿,孤这做皇叔的添个方印,凑个喜趣!”
若是旁人是不可能的,但是是大皇兄,太子还是愿意给他做脸,当众拿出了自己的珍藏。
众人看太子给的翡翠玉石精美绝伦,不免纷纷叫好。
这些人原本只是意思的送了份礼,现在则想着太子都拿印章来救急,于是也想想自己身上有什么值钱的,纷纷慷慨的摆上。
就连麦大壮都将自己戴的一块玉佩放在那红毯之上,自己的外孙可是世子,抓周可千万别真抓了个元宝啊。
麦芽瞪了齐王一眼,好好的抓周礼,怎能搞得像个赈灾一样?!你就不能少摆几个元宝吗?
齐王觉得挺好的啊,不要钱的东西,谁还不喜欢?这儿子天生带财运!
小世子坐在红毯之中,好奇张望了一遍,大部分的东西他都是见过的,没什么新鲜的。
不过那方翠绿的印章在一堆东西里面颜色最是闪亮,又在自己跟前,犹豫的瞧了会儿,便抓在手里。
这东西很好抓啊。
众人一见纷纷夸小世子有眼光——瞧瞧齐王都准备了些什么……大伙是真的不想评价。
现在这么多东西里,就数这方印章最为珍贵。
重点是,绝对比那些金元宝、银元宝体面,有——身份。
而这印章是太子临时当着大伙的面拿出来的,不可能是王府的人提前教的。
太子见状也是大为高兴,他还真怕侄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抓了金元宝或者银元宝什么的——皇家子弟若是从商,那可不是一般的丢人。
小世子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拿着那新鲜的玩意就往嘴巴里塞,牙齿咬了咬,很是失望——徒有其表,居然一点都不好吃。
董氏笑得最是开心,果然,她大外孙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成器,女儿的将来才算是真的有保障。
第697章 :会做人
齐王不爱这些东西,府里人也不会拿印章给小世子玩耍,孩子将来是要做官啊!
董氏想想都觉得甚好,能做官的孩子有前途。
好在董氏是暗喜,若是被周围人知道,她居然盼着小世子做官就好,只怕会笑掉大牙。
齐王的儿子就算是降一级袭爵也是正经的一品亲王,这个一品还不同其他一品,身份还要高一截,你让他做什么官好?
就好比楚王,虽然也会处理一些事情,帮着皇帝管内库,但是大家都只会知道他是个有权力的王爷,而不是什么官。
麦芽对抓周这样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的迷信,但是看大伙和儿子都开心,也跟着笑得很开心。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仪式就一个过程而已,并不能决定将来。
小世子本有些失望的,但待抬头看到大家都笑了,也就跟着笑了。
“娘——给——娘!”
每天都被教育要对娘亲好,娘亲喜欢银票,小世子丢了印章抓了那管红绸系着的银票,讨好的伸手递给麦芽。
萧楚河看着有点气,“就知道捡最贵的,你咋就不抓金元宝呢?”
众人黑线。
被批评了的小世子丢了银票,抓了个金元宝,然后却是递给太子,“给。”
刚才这个人给了自己难吃的东西,他也要给他不能吃的东西。
场景更加的尴尬,麦芽真的扶额了,这两货绝对是亲父子,我跟他们都不熟。
太子却被这小奶音萌得不行了,连忙伸手接了那个金元宝。
太子都接了,周围的各种声音都变成了赞赏的声音。
有人挤出一句夸奖的词来,“年纪这么小就懂得做人,太容易了。”
可不是会做人吗?
抓东西知道抓最贵的,送礼知道送影响大的,长大了可不会是个人精。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总之齐王弄出这么多的金元宝,最后便宜了别人家的。
虽然太子送一个珍贵印章才换了一个金元宝,齐王还是觉得自己家儿子不对——本来可以什么都不送的。
太子真的是憋不住了,“皇兄,相别不过一年多而已,怎么就变得如此计较?”
那个金元宝是世子萌萌的笑着送给他的,他也没准备归还。
萧楚河一脸无辜加无奈道:“没办法,为兄穷啊。”
太子真的很无语了,憋着口气般道:“差多少?”
“不多,今年四十七万两银子就够了。”萧楚河很不客气的狮子大开口。
呵呵,太子都是冷笑了,“你是准备让我把东宫给卖了,给你换银子不成?”
萧楚河道:“有就有,没有我还能把你怎么样不成。”
然后语气有些瞧不上的道:“我都这么穷了,居然还好意思拿我们家的金元宝,你们东宫究竟是有多穷?”
太子黑线,怎么都是你比较穷吧?居然还瞧不上我了?“这是你儿子送我的。”
“那是我儿子小,不懂事,三岁小孩都不能骗,他的钱你好意思吗?”
太子更加无语了,怎么说他也送了翡翠印章,怎么就成骗了?
第698章 :想要夺子
“好歹也是个太子,居然……啧啧……”后面的话没有说完,变成了一串的语调,但是谁都听得出语气中的挪移。
太子好想一个金元宝直接砸他头上。
“知道你东宫没钱,但是你可以帮我赚钱啊。”齐王笑得很亲切,大概的意思是——我跟你,谁跟谁?我的事你就要帮忙。
太子觉得很无语,为什么他心目中伟岸高大的皇兄,越来越有长偏了的感觉?
咬了咬牙,太子还是试探的问道:“皇兄赚钱辛苦,养家艰难,不如——”
“不如什么?回京城吗?”齐王不客气的打断了。
太子的脸色有些艰涩,他不是这个意思。
来之前父皇是有交代,尽最大的可能,将齐王世子带回京城抚养。
皇帝的忌惮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消散的,只有对方有把柄在自己手里,才能觉得安心。
夺子为质是皇帝惯用的手段,哪怕对方是他的亲儿子。
当然,皇帝肯定会好好的抚育齐王小世子成人的,毕竟也是自己的亲孙子,只要齐王安分,皇帝并不会做什么的。
但这之中就可能会有各种意外发生了,齐王府会皇帝未必就没有一点顾虑。
毕竟那么小的孩子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接受的。
天家无情,太子不想做,但是也知道这件事情要做的。
成不成是结果,但是不开口就是愧对皇上的嘱托。
太子思虑了良久才准备开口,却没想到被齐王误解了。
误解了也好,太子怒道:“回京城不好吗?那里是你的家啊!”
齐王连连摇头,“京城冬天太冷,旧伤容易疼痛,太难熬了。”
别说太子震惊了,就算刚刚走过来的楚王与几位京城来的官吏也都有点震撼了。
征战沙场说起来是豪气冲天,但是受伤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有的伤还好,顶多留个疤痕,有的伤看上去痊愈了,遇到阴冷的天气就容易复发,这一点,在武将中并不是啥新鲜的事情。
这其中还有不少人单单为了止痛就花费数金,甚至服用毒药的。
以前齐王没有提,大伙没想到这一层,齐王这么一说,大伙倒是很能够理解,齐王来这里的意图,未尝不与自己身上的伤痛有关。
楚王原本是担心太子与齐王为了一个金元宝起冲突的,却不想太子还想着让齐王回京城的事情。
不止是楚王,就是其他同行的人都觉得太子仁厚。
蜀王虽然江南赈灾有功,但是这功劳与太子数年的政绩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纪王虽然有秦贵妃得宠,身后有秦家与宁国公府两家扶持,但是自己太过无能又自以为是,并不是大家看好的人选。
其他的几位皇子年纪尚小,更是不值得一提。
唯有这齐王不管是能力还是影响都能与太子一争高下。
齐王远离中枢也就罢了,若是真回到京城……听说齐王是伤了脑子才有点不正常。
但是是病就能治好的啊,万一——
第699章 :齐王的小心思
没有万一,太子相信自己的皇长兄,哪怕是脑子好了,也不会与自己一争天下。
想要夺嫡,一个是军权,一个是民意,前者齐王是大金的战神,后者,光是一个高产稻就已经获得足够多的民意支持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一点都不比自己差什么。
这些优势都有了,却没和自己争,他又何必为了万一,而且真万一了,他现在做的防范也未必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坦坦荡荡的。
“皇兄的伤……严重吗?”太子关心的问道。
萧楚河道:“平日倒没什么感觉,就是不耐寒,比以前畏冷了些。”
楚王提醒道:“如此,确实是蓬莱更加合适,只是身体还是要多注重才好,现在年轻,有些事觉得忍忍就过去了,等到老的时候才知道吃亏。”
太子也是担心的道:“要不还是请御医来看看?”
齐王来的时候是带了两个御医的,一个是妇科圣手,一个是药毒高手,都不是看外伤的。
萧楚河道:“看过了。”
然后又道:“若是再请御医来,这路上的银子肯定不少,得要你掏我才请。”
别说太子无语了,就是楚王都无语了,你到底是缺钱缺到什么地步了?
但凡少修两条路,也不至于过得这般拮据。
这般做事的风格,楚王自问是做不到的,他可以肯定,皇上也做不到。
“要不,你把可乐带去京城吧?”萧楚河建议道。
好一会儿,太子才想起可乐是小世子的小名,心神一颤,随口反问道:“我带他去做什么?”
“养着啊,你们太子府不会连个孩子都养不起吧?”
“你的儿子,为何要我来养?!”
“你们太子府不是有现成的老师吗?一个个还是出类拔萃有名望的夫子,一般人就算是有钱都请不到,我刚好省下了银子,等你好好的教育我儿子成才,将来能早点回来继承齐王府,我与王妃也能早点休闲度日。”
为什么听他这么说,太子有种想要抽人的感觉。
这是想要蹭太子府的老师吗?
还是为了自己早点跑?!
“皇兄,我怎么觉得你现在就已经在休闲度日了?是日子还不够闲吗?”太子说话的时候,都要磨自己的后牙槽了,吃软饭的名声都传到京城了,还不够吗?
不够啊,萧楚河道:“我是闲了,但是王妃不得闲啊,那个小兔崽子还总是粘着王妃,丢出去又怕齐王府以后无人继承,我一把老骨头都还要撑着,不如交给你来教养,我也放心。”
你放心?太子的心情极其的不好,脸色跟着黑了。
“兄弟一场,你不会这点银子都舍不得吧?我儿子可是给了你一个金元宝的。”
去你的金元宝!太子这次是真砸他头上了,砸完了也觉得自己失仪了,一字一顿的问道:“皇兄的想法,皇嫂可会同意?”
“自然不会同意,但是你们可以悄悄将人带走。”
“难道悄悄带走,王妃就不会发现了?!”
第700章 :这锅太黑了
齐王托着下巴,似乎一番深思熟虑后道:“要不到时候,我就说是父皇意思,如何?”
不如何!
一点都不如何!
虽然父皇确实有这么个意思,但太子也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齐王“妥协”的,“你让父皇背这样的锅合适吗?”
“那就你背也行,你是太子,总要有点权力才行,带一个孩子抚养也不算什么大事。”齐王也不纠结细节,马上就转移了目标,并且强调,“你可是收了我的金元宝。”
太子怒指着刚才丢出去的金元宝,还在地上呆着呢,一字一顿“还你了!”
楚王身在皇室之中,自然也更懂皇室。
齐王在蓬莱逍遥,亲儿子也会引起皇帝的顾忌,将世子带去京城抚养,也是常理之中。
但这常理,皇帝提出来要求抚养小世子才是常理,齐王上赶着要,那就是完全的不合理,“世子莫不是有什么……”
楚王说话的语气很是隐晦,难不成世子有什么暗疾,需要宫里的御医医治,那也就合理了。
齐王道:“有,太粘王妃了,甚是讨厌。”
然后转头看着太子交代道:“你若是将他带走,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他做人,男子汉大丈夫,有本事就自己找媳妇,粘着别人的媳妇算什么事?”
太子不想与他们待在一处了,眼睛都气得在冒火——这个人绝对不是他的大皇兄!
这脑子回路真的太远了吧?
楚王更是无语了,以前就知道他宠着齐王妃,现在这都不叫宠了,可以叫变态了。
场面极其的尴尬,尤其是随着楚王一起过来的官吏们,都觉得自己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不会被灭口吧?
终于,太子长袖一挥,“想都别想!”
齐王巴巴的眼神看着楚王,祈求的道:“皇叔?!”
楚王更是一步退了三步远,“本王更不合适。”
不合适也可以啊,磨合一下说不定就合适了呢?
一行人出发的时候,太子赫然发现自己的车架里多了一个孩子,拿着个金元宝香香的睡在马车的软垫上。
太子黑线。
楚王与太子同坐一量马车,此时也是无语了。
不用想肯定是齐王干的。
若是齐王府真的想“走流程”送世子去京城抚养,就不会这么悄悄的丢在马车上——还捧着个金元宝。
“太子,这当如何是好?”楚王也纠结了,皇帝肯定想带小世子去京城的,但是齐王这般作为,搞得他们就像个偷偷拐带小孩的人贩子一般。
现在不但拐带了人家的孩子,还拿了人家的金元宝。
太子也很无语啊,他大皇兄这么配合,他该怎么办好?
此时,齐王府也开始乱了起来。
小世子不见了,周妈妈自然不可能不会发现,开始以为是跟王爷一起玩耍去了,没想到王爷与王妃在一起。
事情闹大了。
太子的头大了。
楚王也很无语。
齐王府的人,那眼神就是他们合伙拐带了齐王小世子——人是在你们马车上找到的。
这锅太黑了!
第701章 :齐王府比传闻的还要神奇
“萧楚河!”太子真的是咬牙切齿了。
齐王一脸正色道:“太子你又不是没儿子,怎么能拐带我儿子呢?”
太子:……
然后凑过来低声的责问:“你们怎么还没出发,早走了,不就什么事情都没了吗?!”
楚王真的很想说:齐王,你这么做,良心不会痛吗?
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我们才过来,就看到小世子在马车里面睡着了,当是自己跑马车上了吧。”
不管真相是什么样,总要有个说法。
不管是齐王“陷害”太子,还是太子“拐带”世子,事情被捅出来了,总要下得了台面。
所以就算是一个一岁的孩子不可能自己爬上马车的事实大伙都知道,楚王还是说了这么个理由。
真相是什么不重要,小世子没什么大碍,齐王妃也没计较。
就算想要计较,也要看如何的计较。
不过看到儿子怀里抱着个金元宝,似乎察觉到真相的齐王妃恶狠狠的瞪了齐王一眼又一眼,瞪得他都要缩成一团了。
显然,齐王妃是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准备等会儿再算账!
背黑锅的太子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快——还是有人可以修理你的。
吃瓜的群众心里生出一股诡异的的感觉来——这齐王府比传闻的还要神奇。
终究,小世子没有被带走,但是齐王……
齐王也没事,安然无恙的坐在卧室的小圆凳上给齐王妃递水果。
“你是说太子想要带可乐去京城?”麦芽显然是刚刚听说这件事情,眼神是掩不住的震惊。
儿子现在与她越来越亲了,她可舍不得骨肉分离,在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件事情绝对不行!“太子为什么要带可乐去京城?我看他的样子不像。”
总不会是因为他儿子拿了他的印章吧?
就看太子刚才的表情,不像是那么回事啊。
岂止是不愿意,那是很不愿意的。
若不是很多人看着,说不定都要动手了——堂堂一国太子,差点就成了拐子,是个人都会气难平吧?!
齐王却道:“他是不想,想要这么做的是父皇。”
“父皇?皇上想孙子也能等大点了再瞧瞧便是,这么小就带去京城,不怕小孩子不适应吗?”麦芽还是站在常理上不理解。
萧楚河叹了口气,“这些说了你会不开心,但还是知道的好,我们如今偏安蓬莱,远离中枢,京城各种传闻不断,父皇未必会对我放心,将可乐带去京城抚养是最好的制衡之术。”
麦芽心中不可遏制地一颤,还真是让人不开心。
“你怎么会知道?”麦芽还是有点不信,天家无情,但也不至于无情到这种地步!
萧楚河道:“看太子的表情就知道了。”
“太子的表情?”麦芽还真没看出什么来。
除了被萧楚河气得说不出话来,并没有太大的异常。
萧楚河与太子从小一起长大,对这个弟弟却很是熟悉,尤其是想要开口却不知道如何开口时,那为难的各种小动作他太了解了。
第702章 :能屈能伸
“不过是小世子周岁,让楚皇叔来已经是天子的颜面了,没道理太子也会来。”
“若只是正常的拜访,当有人快马加鞭的送信给我,让出城门迎接,此二人却是悄悄的来,不但自己悄悄的来,还带了这么多的人来,说明父皇对京城的各种传言,将信将疑,想要暗中探访,知道我究竟在此地做了什么,想必是对我有所防范。”
萧楚河对麦芽倒是说得清楚。
很多事情若是说得不清不楚,关键时刻因为不知内情,夫妻劲没朝一个方向使,后果就十分严重了,代价更加的不值得。
“我不想太子为难。但更不想他带走我们的孩子,如此一弄,就是父皇都好不意思来要小世子去京城了。”
呵呵,可不是吗?
太子“偷”了齐王世子被抓现行本来大家都会觉得是齐王干的,皇上若是想再让世子去京城,岂不是坐实了自己的储君是“偷孩子”的贼。
内心里忌惮是一回事,明面上,皇上如何都不会折了太子的威严的。
“想不到你还挺聪明的。”麦芽觉得如此不过是件闹腾的小事,却解决了一件大事,太划算了。
至于传闻,各种八卦她都快要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版本了,反正嘴巴长别人的脸上,只要不影响自己就足够了。
萧楚河自信而骄傲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膛,“都是小姐姐教得好。”
麦芽一口水果差点噎到了,“我什么时候教你了?”
萧楚河为她顺背顺气道:“以前我的过于刚硬,有的时候过刚易折,是小姐姐教我的,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
麦芽很是无语——你确定我说的能屈能伸与你理解的是同一个意思吗?
不过,只要结果是好的,怎么屈怎么伸又有什么关系?
张嬷嬷也是人精,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没弄明白,现在自然也是清楚了。
她可是惠氏的陪嫁丫鬟,当年在豫王府的时候,与现在的皇帝当时的豫王也是有不短的接触的。
不说全然了解,也算是明白一些的——祸害了主子的一辈子,现在居然连小主子的孩子也不放过!
这样的男人,就是个渣男!
以前还有那么点不是滋味,从小就出类拔萃的小主子居然脑子被人个弄坏了。
现在看,傻人有傻福,你想着把事情做好,人家却想着怎么算计你,实在是让人寒心。
还好王爷遇到了好王妃,若非是王妃想要来这蓬莱,在京城里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的算计!
她也年纪大了,住在蓬莱麦芽就让她享清福了,见她闲不住,就让她管着挑选府里的新人。
府里要伺候的人并很不多,遇到大点的事情就与周边的酒楼借人用两天,倒是管得很是清闲。
前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好,怕过了病气给小世子,一直都忍着没过来瞧瞧,现在好不容易身体好点了,小世子周岁宴的时候也是过来了。
想想皇帝对主子的种种,她还是觉得远离那些是非的好。
第703章 :不求儿女双全
至于下一代,已经有小世子了,至少是有后了。
她也一直相信王爷与王妃都还很年轻,孩子还会有,郡主也还会有。
能多开枝散叶、儿女双全是自然是好的,不能她一个做下人的也是帮主子看着的,只要小主子安好,其它的都不急于一时。
说实话,看到小主子与王妃这般恩爱,她时常在想,主子当时若嫁的是别人,是不是也能这般夫妻恩爱、举案齐眉?
主子死的时候自嘲的对自己说: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都只是笑话。
但是小主子与王妃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现在还有了小世子,主子之前的遗憾,是不是能少一点点了?
儿女双全?开枝散叶?且不说现在这货就知道与自己抢媳妇了,就说小姐姐那般坚强的人,生孩子的时候越大夫都是做了万全准备,还是那样喊疼,难道还要为了下一个抢媳妇的再疼一次?
一想到那叫得撕心裂肺的疼痛,他却什么忙都帮不上,也不能为她缓解半点痛苦,他就不免心疼。
都有儿子了,就算没有女儿,他也不想让小姐姐生了。
了不起认小梨子做义女好了,还是现成的。
麦芽更是无所谓,虽然她很想有个贴身小棉袄,可以让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生孩子是真的疼啊。
你学了多少知识,拥有多少财富与地位,这件事情还是要切身体会。
体会的最后结果是好的,过程她却不想经历一遍。
王爷想要认小梨子做义女,王妃没意见。
周妈妈有意见:王爷,你还是多花点心思照顾小世子吧,想要女儿,让王妃生的最好。
齐王:……本王居然被嫌弃了?
周妈妈是不信这么好的事情会落到自己的头上的,虽然王爷夫妻是很好的人,但是她女儿若是做了王爷的义女,那不是郡主了吗?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事情。
她最怕的是,万一王爷是心血来潮,女儿过惯了养尊处优日子,万一哪天要回到现实,将要如何自处?
她已经见过自己家族的衰败,家里的女人就包括自己,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还不如安安分分、平平凡凡的过一生。
若是王爷与王妃愿意,她可以攒够了银子给自己女儿赎身,以后她自己总会有出路的。
没有缘分,王爷与王妃也不会强求,虽然现在的王府日子过得有点捉襟见肘,但是基础打好了,将来百姓的生活必定会更好。
现在百姓种的粮食已经不用担心饥荒了,等到了明年作物种植有所调整,尤其是油菜、甘蔗之类的经济作物会扩大种植,收入还会更多。
粮仓里有粮食,口袋里有银子,蓬莱的百姓日子也能越过越富裕。
基础工程趁现在实施,以后必然会有大用,光是宽敞的大道,就能吸引大金别处的百姓到蓬莱来谋生。
目前蓬莱还有大片荒地可以开垦,齐王府已经没有开荒得地的政策了,但是有银子可以买地啊。
第704章 :第一颗珍珠
从古至今,和平年代,土地是稀缺的生产资源,在农业时代更是如此,一般人家不是特殊的情况都不会卖地的,如此土地流转得少。
虽然会有些有手段的人通过各种方式买地什么的,但肯定不会容易。
尤其是想要获得土地的农人,并没有太多的金钱,更是想买地也买不到。
当初在阳县的时候,若不是白山学院垮台,有一批的庄子经过衙门的手出售,她才能介绍消息给里正与麦三叔,否则就算是里正那样的人有钱也很难买到庄子。
蓬莱有地,价钱比别的地方低,虽然需要开荒,但是只要开荒出来了,一年能得三季的收成,这吸引力不能不说很大。
若是太穷没钱买地,还可以帮王府开荒,王府给钱给粮食请人干活,攒够了银子也还是能买地的。
土地的吸引是最大的。
尤其是齐王府言出必行,以前农人开荒的土地,只要衙门的人确定开荒为实,缴纳少许的契税就能得到田契,不少人都想要到蓬莱来。
只要有人,有劳动力,就不怕没人种地了。
三年免税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再过一年收就会收税。
到时一年三季农税肯定会增加,齐王府就不用如现在这般捉襟见肘。
还能将基础工程做得更好。
另外,齐王还在蓬莱鼓励生育,趁着世子的周岁,齐王宣布,蓬莱境内,只要夫妻两生育孩子,就能得到王府的补贴,若是能满周岁,还能得到一些钱财的补贴。
外面要引进,自身也要发展。
高产稻与更好的种植方式让地里收上来的粮食已经能够养活蓬莱境内的百姓。
接着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蓬莱,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也增加,消费水平也会增加。
等劳动力多了,以前因为缺少劳动力而没有开始的活也不怕没人干了。
不愿种地的还可以做别的,在蓬莱到处都是金子,只看你有没有本事炼金。
有了人口,地方结构也就会更加的稳定,萧楚河对蓬莱的发展很有信心。
麦芽也很有信心。
她养殖的蚌壳有珍珠了。
“居然真的能有珍珠?!”萧楚河拿捏着那颗不算太圆润的珠子惊叹道。
当初不过是说说而已,却不想真的能做到!
麦芽笑道:“虽然十几个蚌壳也就有一颗珍珠,但是能有就表示可以,真的可以人工养育的!”
在古代的时候,其实就有养珍珠的记载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代有断层,这些有记载的书籍都没有了。
也可能是时间还没有到吧。
萧楚河点了点头:“那是自然。”
然后又道:“虽然成色稍微次了一点,但是品质好的珍珠本就极少,就算是月来一年能也就那么些许的几颗,这样的珍珠已经算是小成了。”
麦芽自然觉得是。
不管怎么说,齐王府自己养出了一颗珍珠。
现在还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根据书上的记载,要想成功率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705章 :这气势,不可挡!
慢慢来,麦芽很有信心。
王妃有信心,齐王府的人也很有信心啊。
在海里打牢珍珠可没有这么高的成功率,就算是经验丰富的人,一年也未必能捞到几颗珍珠,毕竟这年头又没有潜水装备。
正常人能下去的海底范围有限,能捞到的蚌壳都很有限,更别说珍珠了。
王妃自己培育出的这一颗意义非凡。
若是能多培育出几颗,这价值可比在土里刨地高出几十倍了。
虽然人工繁殖的珍珠没有天然珍珠圆润,但也是珍珠啊!
大伙的信心瞬间高涨了起来。
开始试验的蚌壳这么多,不过是王妃说时间没有到,再过个一年半载的,说不定会有更多的珍珠。
蓬莱以前也有采珍珠的人,但采珍珠危险不说,赚钱还不稳定,蓬莱有了新政策,大伙自然是去种地了。
人工养殖那是齐王府安排人做的比起种地风险虽然大不少,但是前景更大啊。
月来靠什么致富?不就是靠着珍珠发达了吗?
就他们那里种地的粮食也就够自己吃,别的也没什么值钱的,靠的就是珍珠与自己弄的海运。
蓬莱若是能养出珍珠,月来的珍珠必定会跌价。
自月光王子在味滋屋吃了亏之后,南州城里就来了许多外族之人,基本上都是月来人。
以前蓬莱的几个城市发展,靠的是月来的商队经过,对月来的商队比对自己人还要好。
自打齐王来了蓬莱之后,这种现象慢慢被纠正过来。
论实力,大金强与月来,论地位,月来还是大金的附属国,有什么可骄傲的?
发现南州城的月来人多了,萧楚河与王妃等人商量了一番,决定把与月来交界的欢城定为贸易区,南州城不再轻易的对外族开放,往来之人除非是使节,否则都不能随便踏出欢城地界一步,否则就以奸细罪名处置!
月来太子吃了大亏本是想要窥探一些蓬莱的秘密的,比如价格昂贵的玻璃是怎么制作的,那些雪白的砂糖又是哪个厂子生产的……
说实话,蓬莱的迅猛发展,让他们始料未及。
以前的几代帝王作为大金的附属国一直都是卑躬屈膝的,现在两代国君图强,月来已经不是当年的月来了。
甚至有意无意的用蓬莱的境遇来激励自己的子民,瞧瞧,大金不过是幅员辽阔一点而已,也就这荒凉的穷地方而已。
可惜,蓬莱也不是当年的蓬莱。
齐王来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翻天覆地的变了。
变了,变得月来的人既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
怎么可能,以前还有大金的人逃荒去月来要饭,现在这里的道路四通八达的,地里的庄稼长得结结实实的,还有南州城就好像换了铠甲一般,已经是一座像样的州城了。
当年他们心里不耻北国无用,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啥都没捞到,最后只能低着头求和。
看看他们自己,都没打仗,就被这种气势给压住了。
这气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