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开始!
所有人都不喜欢炒隔夜饭。
而一年级的孩子更是不喜欢,他们喜欢新鲜感。
此时的孩子太小,注意力又极其容易分散。
一旦看过一眼,就再也不会看过第二眼。
同时
正常人的记忆都会消退。
孩子的记忆更是有趣,根据大量教育学研究。
记得快,忘得快!
所以叶凡知道,现在前面的知识他们估计忘的差不多。
先检查现状。
果不其然!
叶凡知道可以开始复习了。
于是试着按照正常的方式上了一节复习课。
再把知识讲一遍。
结果孩子们一个个东倒西歪、昏昏欲睡……
上课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意回答问题。
叶凡就知道孩子们完全不感兴趣。
这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场煎熬,对于叶凡来说也是一场煎熬!
没有回应的课堂有啥意思!
叶凡知道自己必须得修改教学方法。
不然孩子们痛苦,自己更痛苦。
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洗礼。
叶凡对于教学和管理学生也越发得心。
回顾到现在的教学,根据孩子的特点。
叶凡知道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但正所谓糖衣炮弹,孩子们一般只听段子,不听内容。
所以需要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而不能单纯变成抖机灵。
那么数学如何变得有趣?
很简单,数学本身就是一种工具。
是人类发明的改造自身的工具。
作为工具,它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而小学阶段学习的16世纪以前的简单的、基础的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
再加上解决一个问题的巨大成就感是数学最大的魅力。
同时,数学如果只是冰冷的公式肯定是无趣的。
但是数学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是一个甚至无数人的心血。
那故事动人心魄,荡气回肠。
任何人一听都会被吸引。
那比小说精彩多了!
是天才的盛宴,是平凡者的拼搏……
在教学中掺杂故事更能吸引孩子们。
让他们知道即使是常见的数学符号,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都不是那么容易得来。
于是,叶凡这样设计。
一方面,开展数学趣味知识。
在上课讲解过程中,不单单是讲解简单的数学知识。
而是把数学故事,数学背景,数学小常识一系列的东西掺杂在一起。
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渊远流长。
再通过做游戏的方式。
让孩子们感受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
在数学游戏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幸福感。
那熟悉的进水出水问题还不是他们目前所能高攀的!
但是小明、小花、小华……
一系列众所周知的名字开始被他们熟悉。
就这样,复习的开展就有趣多了。
孩子们不再抵触复习,而是催促叶凡上数学课。
比如某一天体育老师有事请假。
风老师累了不想上课,让给叶凡。
孩子们询问:“上数学课吗?”
叶凡感觉今天数学课上够了:
“就不上了,大家写作业吧!”
结果孩子们一个个拉着叶凡的手,生拉硬拽的让叶凡去上数学课。
而游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开火车,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回答老师的口算,小组大比拼。
猜谜语,孩子们根据给的数学信息猜测老师想问的问题。
……
越来越多的孩子数学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只会说,只懂是不行的!
还要动手做!
书上的习题,叶凡也开始化用同样的技巧让孩子们喜欢上做题。
读完题目,叶凡会提醒孩子们:“老师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看看谁能最先做完,做对。”
孩子们就为了表现自己拼命的写!
叶凡也会巡视孩子们,让孩子们给自己看。
孩子们就会加油完成最后给叶凡看。
叶凡也会恰到好处的点评和表扬几句。
就这样,复习进行的非常顺利。
但是突然一个消息来了。
风老师告诉叶凡:
程风的妈妈不想当家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