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好运自然来
所谓法不可轻传,曲军不是对MLCC没兴趣,而是信不过元件二厂。
如果换一家曲军有更大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比如鸿雁厂,MLCC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从此切入电子元器件行业,可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如果用建筑行业类比,芯片相当于电子行业的钢筋,MLCC就相当于用途最广的硅酸盐水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后世里,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电子元器件能变成冲上热搜的网红,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可惜鸿雁厂实力不够,曲军一路开挂帮他们,也就是做个音频电话机的水平,够不着MLCC。
虽然被婉拒,元件二厂的厂长程方闻并没有轻言放弃,孜孜不倦的继续攻关曲军,中午请客吃川菜。
马克西姆之类的高档餐厅,还在亏损状态的元件二厂请不起,经济实惠的川菜就是首选。
曲军当然不去。
程方闻碰了个软钉子,孜孜不倦的另外寻找突破口,从蔡秋苗到曹斯典,从普建国到王千钧,挨个热情邀请。
“请吃川府饭店?好啊!都有谁去……曲军不去吗?……那我要问问曲老师的意思……程厂长我劝您一句,曲老师的眼光很准的,他既然说这个MLCC对你们元件二厂不合适,就换个项目呗,干嘛非在一棵树上吊死……”
大家听说吃川菜都是兴致勃勃,听说曲军不去立刻没了兴致,蔡秋苗和郑钧杰很警惕的样子,怀疑程方闻妄图分裂探微公司,普建国倒是推心置腹的劝了程方闻几句。
“元件二厂的情况,你不了解,唉,去吧,去吧……”
程方闻一言难尽,就势蹲下身子,坐在临时实验室门口的台阶上,然后摸出一只大前门递给吴伟长,又摸出一支自己抽了起来。
五年前,程方闻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干部,每一天庸庸碌碌,生活一成不变,以他的根基背景,很难再得到提拔,退休前给个工会主席一类的副处级,就是一辈子的天花板。
也挺好,平平澹澹才是真。
程方闻提前二十年开始展望退休生活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却澎湃而来,一点不甘加上机缘巧合,再加上十分的努力拼搏,让他在短短几年内,成为首都本市工业系统内颇有名气的改革弄潮儿,已经让两个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元件二厂是他转战的第三个厂子。
上任之前,程方闻已经跟领导说好,如果能把元件二厂做起来,这次不要再干卸磨杀驴的事情,就让他踏踏实实的多干几年。
总是充当救火队员没意思,程方闻不仅要扭亏为盈,还想做大做强。
可是电子元器件,不好搞。
受国外产品冲击太大了。
像牡丹厂这样的下游企业,宁可花高价用外汇购买进口元器件,也不会分给元件二厂一张订单——当然话说回来,也是元件二厂自己不争气,生产出来的容阻感都达不到性能要求,牡丹厂也要为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
上马MLCC,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几种产品反复比较的选择。
以前这种先进技术都被发达国家垄断,现在曲军横空出世,元件二厂当然要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合作搞个大的。
听曲军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担心元件二厂这边出问题,从头到尾都没说做不出来MLCC,程方闻已经看到成功的希望,现在正是劲头最足的时候,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弄潮儿并不好当。
程方闻人前是厂长,人后却辛苦又狼狈,和以前受过的各种委屈相比,今天根本不算什么……
普建国进房间找到曲军,正好碰上王千钧和曹斯典都在这里。
“你们该去就去,和程厂长好好聊聊。”曲军对曹斯典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带一瓶洋酒去。”
元件二厂实力不够,却只是实力不够的问题,有吴伟长这层关系,有机会还能合作……
牡丹厂的人也被吴伟长一起邀请,孟厂长没有矫情,欣然同意。
都是一个圈子里的,吃饭联络感情同样也是工作,曲军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大科学家,有曹斯典出席也一样。
大家一起来到川府酒家,这是一个新开的私人饭馆,因为菜量大肉又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从几张桌子的苍蝇馆子发展成两百平米的大饭馆,一到饭点人头济济,生意非常红火。
这种平价饭馆没有包间,只用屏风隔出几个雅座,大家按照江湖规矩互相推让一番,然后依次落座,打开曹斯典带来的人头马,大家都开开洋荤。
不算什么高档酒,折合人民币一百多一瓶,但是相比这个年代不到十块钱一瓶的茅台,又不亚于孙猴子偷喝的天庭御酒。
在场的这些土豹子几乎都是第一次喝洋酒,端着一杯人头马,感觉整个人的档次都提升了。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
再过三巡,酒酣耳热,一瓶洋酒已经见底,又要了一瓶老白干。
“这个洋酒白酒掺着喝,有点上头啊……哎老程,你那个MLCC是怎么回事?刚才太忙,我没听明白。”
牡丹厂是年产值和销售额上亿元的巨无霸,孟厂长平常和程方闻不在一个圈子里,但是酒桌上不论高低贵贱,酒杯一端就是缘分,必须对小老弟表示一下关心。
“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才会选择MLCC……”
程方闻借着酒劲,把自己的经营思路详细讲了一遍,千条万绪最后都归结到MLCC这个关键点,如果成功破局,以后就是一片坦途,可以保证元件二厂在本世纪内高速发展。
孟厂长又仔细询问,曲军为什么不愿意开发MLCC,程方闻也没有藏着掖着,把元件二厂的技术设备条件坦诚相告。
“这些困难应该都能克服,但你必须让曲老师感受到诚意,今天没把他请来,是你的失误哦。”
孟厂长说半句留半句,端起酒杯和程方闻碰了一个,随即岔开话题,和开始曹斯典、王千钧讨论香港的歌星影星。
“张明敏在香港排不上号?不可能吧,他唱歌很好听啊,可以算歌唱家了……”
旁边的程方闻却在暗暗吐槽,什么张明敏张国荣的,扯这个澹干嘛,孟厂长刚才明显话里有话,可惜现在场合不对,不好深聊。
第二五六章 招兵旗
饭局结束后,程方闻安排了一辆车,把曹斯典、王千钧、普建国和其他闲杂人等分批送走,只单独请孟厂长留下。
按照后世的流程,这个时候应该安排下一场,找个合适的地方再接着谈事儿。
但是八十年代的作风更加朴素,也没有满大街的消费场所,两个人就坐在杯盘狼藉的饭桌前,喝着川府饭店提供的免费高碎(高级茶叶碎末),孟厂长也不嫌弃,把碎茶叶沫子吹了又吹,喝得津津有味。
“孟厂长您也知道,元件二厂是有名的老大难,我这个厂长纯属赶鸭子上架,唯一的翻身机会就是MLCC,现在到底该怎么办,请您指点迷津!”
程方闻欠身后闪,给收拾桌子的服务员让开位置,同时又眼明手快的捧起搪瓷茶壶,以免被服务员收走。
“方闻啊方闻,你也是聪明一世湖涂一时,不就是想让曲军帮你们研发MLCC嘛,我们厂的画中画怎么搞出来的,你也怎么搞,不就行了?”
“孟厂长,您的意思是……?”
程方闻瞪大双眼,好像悟到了什么,又还是不得要领。
“我的意思很简单,探微实验室的香港老板不太管事,曲军其实也挺好说话的,他又有足够的技术,你派几个技术员到探微实验室,主动合作开发MLCC,俗话说烈女怕缠郎,一来二去混熟了,遇到问题曲军不会不管的……”
“这不是耍无赖吗?万一再被曲军赶出来。”
程方闻觉得不靠谱。
“你让吴伟长去啊,现成的关系不用,这是浪费。再说探微实验室现在就是一个空架子,咱们给他提供免费的技术员,曲军不可能拒绝的。”
孟厂长微微一笑,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就好像普建国长期外派探微公司是他有意安排的一样。
其实一开始他根本没想这么多,只是希望普建国这个刺头滚的越远越好,后来发现无心插柳柳成荫,顺水推舟了一把。
“那将来搞出成果,到底算谁的?”
“当然算探微公司的。如果这点亏都吃不起,凭什么请人家帮你开发MLCC?况且曹斯典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画中画功能就给我们算了百分之十的股份……”
在程方闻面前,孟厂长算是电子行业的前辈,大家都是做企业的,对程方闻这种敢想敢做又敢当的改革先锋很欣赏,当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牡丹厂和曲军合作的细节全部告诉了他。
好像真的行得通啊!
程方闻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的可操作性。
……
探微公司,蔡秋苗在洗碗,郑钧杰在喂狗,曲军和傅兰在常规实验室里忙碌不停。
他们几个都没去川府饭店,曲军好不容易来一趟,画中画功能的收尾工作要再看一下,遥控器功能的开发也要梳理规划,蔡秋苗和傅兰不喜欢和那些大男人一起吃吃喝喝,郑钧杰更喜欢喂狗,怕丧彪中午饿着。
傅兰在跑电路,可是一直跑不通,红着脸来问曲军。
曲军拿起来看了两眼,随即给她深入浅出的讲了一遍。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可能你没学过接口,所以觉得难,其实只要这样转换一下就行了……”
“嗯,嗯,嗯。”
傅兰小鸡啄米一样的连连点头,连耳朵都红了。
“来探微有一个礼拜了吧,感觉怎么样,老普有没有凶你?”曲军随口关心一下。
“没有没有,普老师人挺好的,外冷内热,就是探微公司做的都是先进的大项目,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了,用是觉得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在干什么。”
傅兰跟惭愧,感觉自己配不上探微公司。
“没关系,刚刚入门都是这样,咬牙跟下来两个项目,就是内行了。”
曲军不可能每天都来探微公司,像今天这样的答疑解惑可遇不可求,傅兰只能慢慢的自己摸索,自己成长。
女性的思维模式和男性不一样,在科研领域自有其优势,如果能够常年如一日的专心投入科研工作,一样可以成就斐然。
只是大多数女性都被生儿育女的家庭责任拖累,无法像男人一样心无旁骛,像钟芮清那样的科研女强人非常罕见,傅兰想要达到钟芮清现在的高度,都要经过十几年的潜心钻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探微实验室虽然严重缺乏研究员,曲军也不可能在她身上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除非将来她能证明自己值得培养。
一组测试做完,曹斯典、王千钧和普建国回来了,几个人进门的时候正好在讨论人员招聘的流程。
鸿雁厂在首都设立办事处,雄心勃勃的准备抢占北方沿海省市的巨大市场,必须大量扩充市场销售人员和售后技术人员,除了从后方的乾阳调人,也要招聘本地员工,但是鸿雁厂是一家外地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对首都户口的本地人吸引力不大。
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高薪,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王千钧正在请教曹斯典,参照香港的国际公司经验设置薪酬。
“曹经理你来一下。”
曲军把曹斯典见到跟前,交给他一个新任务,在报纸上发招聘广告,为探微实验室招聘研究员。
“找全国发行的大报做广告,不要局限在首都范围,我们虽然不能解决户口问题,但是可以解决工作,工资再给的高一点,应该能招聘到外地的科研人员。”
钟芮清的爱人任兆法已经到京,和曲军见了一面,曲军对他的印象很不错,给了他几天时间把家里安排妥当,然后再来上班。
以任兆法的能力和资历,应该可以在探微实验室挑大梁,唉普建国这个连本科毕业证都没有的工农兵大学生肯定强多了,等他入职后,探微实验室就有了真正全职的研究员。
但是还不够。
还要继续招人。
探微实验室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像一个草台班子,对外单位的研究员没有吸引力,只能用普建国和吴伟长撑门面。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曲军已经在微电子科研领域闯出名气,堪称巨磁阻领域的权威,再次竖起招兵旗,四方豪杰就会纷纷来投。
第二五七章 竞争
探微实验室实力太弱,清华园的几个项目才是重头戏,曲军再次来到探微公司的时候,已经是周六的晚上。
临时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照例还在加班,自从任兆法到岗后,很快进入角色,常规实验室这一块的工作已经走上正轨,比以前规范多了。
曲军一进门,就看到矮壮四方套着白大褂的吴伟长,犹如《铁臂阿童木》里的机器人大反派,随时会被十万马力的铁拳砸飞。
“吴老师,你怎么回来了?”曲军对吴伟长尊称老师,人已经走了,当然要客气一点。
“哎幼曲老师,我这不是想您了呗。”吴伟长和普建国一向尊称曲军为老师,再加傅兰也跟着这么叫,满屋子都是老师来老师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学校的实验室。
吴伟长自以为回答的机智又幽默,曲军却没理他的尬笑,点点头转向任兆法,询问工作进度。
不分时间场合的插科打诨,不是机智幽默,而是抖机灵,面对上位者的时候尤其是大忌,吴伟长三十好几的人了,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情商很让人着急。
“吴老师已经来两天了,有普老师做介绍人,喏,那两个同志也是他带来的,据说要搞MLCC……”
任兆法刚刚加入探微公司,虽然是内定的技术负责人,暂时却没有明确宣布,管不着“资格”更老的吴伟长,普建国和吴伟长更是沆瀣一气的老搭档,根本没有防范意识,被他很轻松的混进常规实验室,大模大样的搞起MLCC了。
这么不要脸吗……曲军无语。
记不清哪个段子里说过,成功的要诀就是坚持不要脸,元件二厂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有这种超前意识也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不会当场翻脸把吴老师赶出去。
想搞MLCC,就让他们自己搞,随便吴伟长怎么折腾,正好看看元件二厂有多大的决心。
任兆法笑道:“以前我真是坐井观天,以为咱们国内的电子行业还在六十年代,这次来到首都才知道,咱们的科研水平差得没有那么远,最起码在咱们探微实验室,做的都是先进项目……”
MLCC虽然在六十年代就被发明出来了,但是二十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已经形成一个种类众多的庞大家族,元件二厂既然要上MLCC,不可能再去彷造六十年代的第一代产品,而是一步到位,把目标放在七十年代末期的一款型号,可以算国际先进水平了。
至于画中画功能和遥控器功能的开发,都是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NO.1,再加上TDK公司支付的那些先进设备,让任兆法愈发摸不着深浅。
“MLCC不是我们探微实验室的项目,吴老师是元件二厂的人,元件二厂想和探微实验室合作开发MLCC,但是我还没有答应……”
这里面的来龙去脉有点复杂,曲军仔细解释了一遍,任兆法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个项目值得搞啊!”任兆法对曲军热心科普:“MLCC在家电行业用途很广,一台彩色电视机平均使用200只,把吴老师的云母炉石电容器(MLCC)做出来,光是国内的家电企业就不愁销路。”
电子行业的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个国产梦,像牡丹厂那样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再从国外进口元器件生产,电子行业的职工都很不甘心,都梦想尽快提高国产率。
“云母MLCC是不错……不过吴老师,我还没有答应你们合作,你们怎么就搞起先斩后奏这一套了?”
曲军当然知道MLCC前景广阔,家用电器只是小头,真正厉害的是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个人电脑,以及再晚几年的手机,它们对MLCC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家用电器,随便一台个人电脑都要用几百只MLCC,手机再多用两三百只……
到了后世的智能手机,每部手机要用到一千只以上的MLCC,考虑到每年全球手机的销量,难怪一个小小的陶瓷压片电容器会成为网红。
“曲老师你不能厚此薄彼,当初能帮普建国搞画中画,现在也帮我们搞一下炉石电容器呗,不用您太费心,关键时刻指点一下就行了……”
“不帮,这个对你们难度太大。”曲军冷酷无情。
“你看,曲老师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两天不见,吴伟长脸皮的厚度见涨,居然会耍无赖了。
“元件二厂压力很大吗?”曲军善解人意的问道。
程方闻已经反复说过,元件二厂的压力很大,但是曲军没有想到,能把吴伟长这个八十年代富二代逼到不要脸耍无赖的地步,要知道这个年代一般人还是比较矜持的,不要脸也是一个贬义词。
“嗯!”吴伟长重重点头,有一种撒娇女神乱发脾气遇到暖男的感动:“我们已经下决心了,一定要排除万难,把MLCC搞出来。”
“决心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曲军刚刚说到一半,郑钧杰推门探身进来,通报微电子实验室那边来了访客,是一伙日本人。
日本人?
必须要见一下。
曲军跟着郑钧杰来到微电子实验室,曹斯典已经把他们让进了办公室,正在亲切交谈。
只是对方的人数有点多,加上中方的翻译和陪同人员,杂七杂八的足有十多个人,曹斯典虽然有蔡秋苗帮忙,两个人也显得有点单薄。
曲军进门后,大家互相介绍,才知道这伙日本人来自两家不同的公司,一家是太阳诱电,一家是尼吉康,两家公司都对自旋阀磁头感兴趣,一起找到探微公司来了。
来得好。
和TDK公司的谈判已经进行到第三轮,有些关键点双方都不肯轻易退让,引入两个竞争对手,肯定对中方更有利。
太阳诱电也是日本电子元件的四巨头之一,实力不亚于TDK,如果条件合适,和他们合作也可以考虑。
尼吉康在后世发展的也不错,能排进日本的二流电子企业,现在虽然实力偏弱,却野心勃勃的把四巨头当成赶超的目标,在谈判中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