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动荡的蒙元】
忽必烈之死,对蒙元帝国是一场灾难,困为他的继承者远远不能与他相比。如果按正常历史进程,他还有十几年好活,还可以他的威望手段庇护他的子孙成长,并且有一位能替他压制西北宗王及诸汗国的定海神针丞相伯颜。
然而这一切都被中兴的大宋给毁了,包括他自己在内。
忽必烈横死,根本没来得及指定继承者,顿时令整个蒙元帝国陷入了极其险恶的境地。
忽必烈有十个儿子,除了次子也就是太子真金、三子安西王忙哥剌都在同一年死去,加上长子早夭,尚余七子。而这七个儿子中,有五个都分封各地为王,不在大都。此时身在大都的,只有八子阔阔出与十子忽都鲁帖木儿。
忽都鲁帖木儿年齿尚幼,人也安份,对皇位倒没什么想法,但八子阔阔出却不一样。这个阔阔出在历史上就不是个安份的主,极其活跃,多次卷入谋逆之事。在忽必烈十子中,他是最有野心的一个。
在继承者中,阔阔出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他人在大都,劣势是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强大势力——至少与四皇子北安王那木罕比起来,他实在太弱小。
在忽必烈驾崩之后,为继承者之事,元廷诸宗王大臣吵成一团,各为自己的利益。综合起来,有两个人选最热门。
一个是皇四子北安王那木罕,皇太子真金同母弟,此时正在北方防卫宗王乃颜部。从身份上看,他是皇后察必所出,根正苗红;从实力上看,他掌握最精锐的数万蒙古骑兵。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诸分封皇子中,他距离大都是最近的。换句话说,他能以最快速度赶回,掌控大都。
当然,也有蒙古亲贵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强势大汗,他们已经被忽必烈压了几十年,谁都不想再捧一尊佛回来,而皇八子阔阔出少不更事,势单力薄,无疑是个很好人选。
当元廷为继承者争吵不休时,西北宗王叛乱再起,而且来势汹汹。
由于忽必烈暴毙,令西北蒙古宗王看出便宜,原本在历史上还有五年才发生的海都联合乃颜对蒙元的进攻大幅提前。而此时蒙元无主,朝野纷乱,人心浮动,无心备战。结果蒙元西北大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海都、乃颜联军击败,并再度占领祖地和林。
最惧怕的两个强大对手:忽必烈、伯颜先后死去,更占领祖地,令海都意气风发,诏告元廷,敦促蒙古诸亲贵投奔,这下把元廷搅得更乱。
朝臣互掐,上下离心,南北皆敌,内乱隐现,若大一个蒙元帝国,陷入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
蒙元陷入混乱时,大宋并未趁机渡过长江。从四月开始誓师北伐,半年不到歼敌数十万,更收复大片失地。眼下的大宋最需要的不是继续进攻,而是稳定战果,并把胜利成果转化为实力。吃得太多,不等消化又拼命吃是很危险的。
反正眼下蒙元朝局的混乱一时半会消停不下来,而且看样子搞不好会来一场血腥政变,先让他们自己互戳、流血吧。如果还不够,那就让他们与西北宗王再干一场,流更多的血。最后无论谁赢了都会元气大伤,那时候,才是宋军正式下场的时候。
当然,这个极好的机会也不能浪费,趁着蒙元腾不出手,正好解决钓鱼城问题。
在后世堪称传奇的钓鱼城,此时已经被围困三十余年,始终不降,成为西川不倒的旗帜。如果不是赵猎横空出世,按正常历史进程,因大宋行朝的灭亡,抗元三十余年的钓鱼城会在当年以蒙元承诺不杀一人的条件终止抵抗。然而因为赵猎的出现,大宋还在,不但在,还越来越强,钓鱼城自然是继续发挥“再守一代人”的精神,拼死坚持。
赵猎对这支孤军的态度是“不计代价,全力增援。”
兴炎二年四月,经过整合的大宋水军共二万人船,在苏刘义、苏景瞻父子指挥下,以四艘炮船为前锋,二十四艘战船为中坚,十一艘运输船殿后,组成一支庞大船队,从建康府出发,浩浩荡荡,朔江西进,杀向西川。
此时蒙元江防力量并不弱,有大量船只,还有范文虎、刘琛这两员深谙水战的悍将。如果这时忽必烈还在,以他的威摄力与掌控力,范、刘二将哪怕再有小心思也不得不派水军阻拦。然而,忽必烈死了,蒙元朝局一团糟,对远在江南的汉军与新附军严重缺乏控制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刘二将怎可能把自家军队投进去跟宋军死嗑?于是一艘艘元军战船出寨拦截,但只有宋军炮船远远一炮打来,元军船只立马鸟兽散。就这么一路“武力护送”,直到宋军水军离开二将防区,驶入荆湖。
宋军水军一路西进,沿途遭到各种拦截。有的出动水军直接攻击,有的出动小船沿途骚扰,有的在江底打下木桩,更有筑坝拦截……种种手段不一而足,造成宋军水军这一路西进艰难而缓慢。然而再慢,也在渐渐向西川接近。
此时围困钓鱼城的正是巩昌军都元帅江良臣所率五万大军。
钓鱼城的命运因赵猎而扭转,但汪良臣却没有。与历史上一样,他就在这一年,因被蒙元猜忌,撤去四川行省中书左丞之位,改授安西王相,汪良臣不受,心情郁愤之下,旧创复发,一命呜呼。
巩昌军失去主帅,军心动摇,而此时大都局势又如此紧张,根本顾不上遥远的西川。而镇守西川的安西王忙哥刺刚死没多久,其子阿难答刚刚继位,对整个西川的掌控还很薄弱。可以说,宋军水军此次西进是抓住了一个极好的时机。
九月,历时半年,西进大军抵达潼川府路合州。
就在涪江之上,宋水军遭到元近四万水军阻截,经过一番激战,宋水军以炮船轰击,突破元军阻截,直抵钓鱼城下,胜利会师。
兴炎二年十月,朝局动荡、自顾不暇的元廷眼见继续围困钓鱼城已无意义,下令撤回巩昌军。钓鱼城之围解,回归大宋怀抱。
终 章 【你要当元帅,还是当皇后?】
至元二十年(兴炎三年),对蒙元而言,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大都发生政变,当北安王那木罕进入大都时,遭到刺杀。但很快朝臣们就发现,那只是那木罕的替身,真身却在上都开平。这一刺杀事件,彻底引爆矛盾,政权和平过渡已不可能,只能诉诸武力。
随后,那木罕率三万骑步军向大都发动进攻。同一时间,蒙元护卫京畿的十万蒙古军也在玉昔帖木儿的率领下向北进发。半月之后,两军在云州聚阳山下遭遇,大战旋即爆发。
那木罕在夺取政权中,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不得已与海都、乃颜达成协议,出让巨大利益。这使得他失去相当一部分的朝中大臣支持,所以才有刺杀事件的发生。在政治上失分的同时,他的兵力也远不及阔阔出的兵马。最后,他的对手玉昔帖木儿也是忽必烈一朝后期比较出色的文武全才的人物。
有了以上诸多原因,那木罕的失败就是意料中事了。
那木罕的失败,并未给蒙元帝国带来它想要的安定和平,抓住机会的海都、乃颜,分别在西、北两境发动进攻。
玉昔帖木儿、土土哈等两位蒙元名将分别出兵,顶住了察合台汗国及西北宗王的猛攻。然而为了稳定朝局,在新朝中获取自己的利益,玉昔帖木儿无法在战场久呆,他必须尽快赶回大都。
五月,阔阔出即位,即元末帝。以阿塔海为左丞相,玉昔帖木儿为右丞相。新帝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归还宋故都东京及整个汴梁路以南广大地区为条件,与宋和议。
这个条件听上去似乎很丢脸并失去大量领土,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此时蒙元与大宋还是以长江为界,阔阔出敢发出这样的诏令,恐怕早上拟旨下午就被赶下台了。
事实上大宋已经利用蒙元内讧的机会,整军八万,再度北伐,渡过长江,一路北进,已经将战线推进到淮北了。此时宋军的选锋军尖哨都已经出现在了郾城——而郾城正是汴梁路的南大门。
蒙元此时正被海都、乃颜搞得焦头烂额,根本分不出精锐兵力南下阻击宋军,只能靠两淮汉军与新附军抵抗。而此时新附军根本不敢与宋军对阵,要么开门迎降,要么望风逃遁,压根指望不上。而汉军基本都是步军,面对宋军的火枪阵完全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两线作战实在不是此时的蒙元能承受得了的,无奈之下,蒙元只得割地求和。只割让一个汴梁路,还是能在蒙元朝臣可接受范围内的。
八月,蒙元右相玉昔帖木儿与大宋右相文天祥在汴梁路属项城签署两国停战条约。
这是文天祥第二次与蒙元和议,上一次是在临安城外,身入敌营,签的是城下之盟,但蒙元连这样耻辱的条约都没应允,更是直接囚禁了他。而这一次,是在大宋故都京畿之地,签的是停战条约——是的,只是停战,不是和平,不是友邦,更不是什么兄弟之盟。停战时间约定三年,三年之内互不侵犯,三年之后恢复敌对。
这就是宋主赵猎开出的条件。同意,就让你喘口气;拒绝,就用刀枪说话。
这时的蒙元朝廷还有拒绝的底气么?当然没有!用一路之地,换来三年喘息,是目下唯一的选择。
当文天祥捧起这份条约,再看着对面玉昔帖木儿那难看的脸色,感慨万千。这时的他,脑海里只回荡着官家对着满殿官员说的那句话“弱国无外交”,信哉斯言!
接下来,宋元停战,各玩各的。大宋要消化吸收北伐的巨大收获,更要挺进故都,这是宋室南渡一百多年来梦寐已求之事,眼见就要达成,意义重大。再一个,蒙元虽然被内乱外战消耗不少,伤筋动骨,但元气尚在,不能逼迫太甚。狗急尚要跳墙,更何况这只草原恶狼。用软刀子割肉,慢慢放血,终有一日会放干它……
少了来自南方的压力,蒙元集中全力,继续与那如附骨之蛆一样的海都、乃颜死磕——这是蒙元的宿敌,天生属性相冲,无法和解,只能死战,直至一方彻底败亡为止。
……
大宋兴炎六年八月,宋元两国停战期满,大宋没有理会蒙元再次派来使者提出续约的请求,而是发出征召令,举国备战,重启北伐。
此时,蒙元与各汗国及西北宗王血拼三年,损失惨重,又逢连年大灾,民生凋蔽,国力衰竭,这只草原雄狮眼下已是前所未有的虚弱,而大宋在则在三年间利用海贸之利,积谷百万,扩军十万,全军过半装备火器,军容之鼎盛,远迈前朝——这只中原猛虎早已磨利爪牙,望北咆哮,这场战争的结局已没有悬念。
东京皇城文德殿,这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所在。
此时,每月初一大朝会刚刚结束,听政整整一天的赵猎,正负手立于阙楼前,遥望如火燎云一样的天空,赤金色的火烧云将他英毅的侧脸与一袭七宝金龙袍映照得毫光如焰,犹如神灵,令人不敢逼视。
在他身后十步之外,领系纯白大麾,头戴银盔、身披银铠,英姿飒爽的丁小伊垂首静立。长风吹过,头盔顶上鲜红的缨络急剧颤动,便如她此刻的内心。
赵猎浑厚的声音在阙楼回响:“你可想好了,确定要参加北伐?”
丁小伊丰胸一挺,甲叶铿锵:“是的,我想好了——我要当个前无古人的女将军!”
“女将军,历代还是有那么几个的。”赵猎转身,微笑着看着她一身明光铠,“而且,你现在不就已经是女将军了吗?”
丁小伊一听忙提高要求:“那我就当个后无来者、军功最盛的女元帅。”
赵猎仰首大笑:“哈哈哈……想当女元帅,那不光打下大都就行……”
丁小伊下巴一昂:“那我就打到漠北草原!打到蒙古人的祖地和林去!”
赵猎望着战意昂扬的丁小伊,感慨之余也不无羡慕之意,他也想封狼居胥、燕然勒功,可惜,他已经是皇帝,再难参与到战争之中。他轻轻点头:“好,如果这就是你所追求的人生目标,那我专权一把,为你挡住朝堂的非议。”
丁小伊明白,尽管她征战经年,立下的功勋完全对得起身上的铠甲,但身为女子,居军中高位,朝堂各种非议从未断绝,没少给赵猎带来压力……
她心神颤动,银牙轻咬,轻声道:“陛下……”
赵猎深深望着丁小伊:“也许你凯旋还朝时,还来得及参加我的大婚。”
丁小伊啊了一声,嗡地一下,整个人脑袋有点懵——是啊,陛下早已到了大婚之年,这些年来,内廷外朝不知催了多少次,都被他一再以国事拖延。而现在,已拖不下去了……
神思恍惚间,耳边飘来赵猎那似远似近的渺渺之声:“我从未忘记,那个用竹杆把我从血海浮尸里捞出来的女孩;我也未曾忘记,我们一路风雨血火,并肩踏行的日子。我希望我的皇后与我相知相契,而不是从千百张陌生面孔中挑选出一张……所以,小伊,你还有一个选择。”
随着两名内宦抬来一个盖着红绸的铜案,在赵猎的示意下,丁小伊轻轻掀开红绸,顿时一阵珠光宝气,耀眼生花——出现在眼前的,一个是都统制级别的金兜鍪;另一个,则是一顶皇妃才能戴的凤翎云霞冠……
丁小伊心跳陡然加剧,几乎不能呼吸,好容易平复下来,不敢朝赵猎望上一眼,垂下眼帘,如扇的睫毛在风中轻颤。良久,慢慢伸出修长的指尖在金兜鍪与凤翎冠之间来回滑动,游移不定。
她,要做何选择?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