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太后今年也是六十好几的人了,头发也渐渐有了白发。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她似乎没有身体好。
她站在那座亭上,突然开始感慨过去的那些往事,站了没多久就感到有些累了,于是她感慨到:“唉~哀家还真是老了,站这么一会儿就累了。”
“哪有?”站在一旁的宫女突然到,“太后娘娘这么年轻,哪里老了?”
“就你会话。”太后北她逗的噗呲一笑,“好了,我们先回去吧。”
“诺。”于是她便扶着她回去了。
进屋后,太后又对她到:“哀家有些饿了,你去准备些吃食过来吧。”
“诺。”她应了一声,便又出去了。算算时间,这个时候也该用午膳了,于是她便去准备午膳了。
气渐渐变暖了,人们脱去了厚厚的夹衣,换上了衫子。很快,便又迎来了盛夏。
“娘娘,内务府新送来了一批夏衣!”馨儿兴奋的跑了过来。
“娘娘你快过来看啊!这些夏衣真的好漂亮!据都是用冰丝制成的,穿上去格外冰凉。”
于是于染便走了过来,并摸了摸这些夏衣,这些夏衣做工精致,于染满意的点零头,随后以前一样挑了几件好的后,便把剩下的那些分给下人了。
今年的衣裳似乎比往年多了好多,毕竟于染现在是皇后了。
“太好了!这么多衣服,我们也不愁没有衣服穿了!”馨儿突然高胸到,“还有这些,是公主殿下和皇子的。”那,馨儿特意给高璃和高悊量了三围。孩子长得快,每年都要去重新量。
“太子殿下!”高懿进到了蓝思莹的房间后让她有些惊讶。这几,太子都在忙碌,已经好久没有过来了。
“给你带了些衣服,是父皇特意安排内务府送过来的。自从上次过后,你便鲜少买新衣了。知道你一直忍着,所以我便让他们多做了几件送给你。你快过来看看,看看可还满意。”
“嗯。”蓝思莹点零头,便走了过来。看了看那些衣服,到:“满意。”接着便抬起头看向高懿,又问到:“那您的呢?”蓝思莹突然发现这些衣服的都是女装。
太子笑了笑:“我去年的还有好多,用不着新衣。况且北方正在闹旱,我想节约些钱给他们。”
“太子殿下可真是心系百姓。”蓝思莹轻声感叹到。
“好了,我先走了。”完太子便又离开了。
看来他最近似乎的确有些忙。
第二,太后突然想起了那刚出生没多久的皇孙。突然想去看看他,于是她便对她的宫女到:“走吧,我们到坤宁宫那儿去。”
“诺。”她应到,接着便吩咐人备好了车。从这里到皇宫还是挺远的,再加上太后年纪也大了。所以他们便备了马车过去。
于染刚用完早膳,馨儿便立即跑了过来到:“娘娘,太后娘娘来了!”
于染听后,立刻放下碗筷,站了起来。接着她擦了擦嘴,整理了一下仪容。
正在这是,外面的太监便喊到:“太后娘娘驾到——”紧接着,太后便从远处走了过来。
于染蹲下来行了个万福,道:“臣妾参见母后。”
“免礼。”太后到,“哀家只是想过来看看悊儿。”
“诺。”于染应到,随后便让馨儿过去把高悊抱了过来。
接着,她又对太后到:“不如我们先进去吧。”
“好。”于是她便跟着太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王丽文便把高悊抱了过来。太后一看到他,便立刻过来抱他。现在,高悊已经有六个月大了。
“哎哟,这孩子长得可真壮啊,都已经这么重了。”高悊的确比高璃时候要长得快得多。可能因为他是男孩的原因吧。
高悊的头发格外好,太后又忍不住赞叹到:“瞧这头发长得可真好啊。哀家记得高璃的时候好像是光头吧。”
“是啊。”于染笑了笑,随后她又逗了逗高悊,摸了摸他的脸蛋到:“悊儿啊,快叫皇奶奶。”
可惜,高悊还太,还不会话。
“奇怪?”太后突然纳闷起来。
“怎……怎么了?”于染感到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怎么这个孩子长得和皇帝一点都不像啊。”太后的这句无心的话让于染、馨儿、王丽文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这时,于染笑了笑,企图结束这个氛围,她对太后到:“母后您在什么啊,您看这眉毛多像陛下啊。”
“是吗?”她又半信半疑的端详了他。
“嗯嗯嗯。”于染使劲点头,“而且儿子不都长得像母亲多些吗。”正在这时,高悊突然哭了起来。
“许是饿了。”王丽文立刻着把他从皇后怀里抱了过来,“奴婢这就抱他下去喂奶。”着,她便立刻抱着他走开了。直到这个时候她们才终于松了口气。
“母后,您好久没看过阿璃,不如我们去看看阿璃吧。”于染转移了她的注意力。
“也好。”太后应到。正在这时,阿璃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
于染见到她走了进来,于是便到,“阿璃,快过来,快来拜见皇奶奶。”
高璃看了一眼,标标准准的行了个万福到:“孙儿拜见皇奶奶。”
“好孩子,快过来,让皇奶奶抱抱。”紧接着她便往太后那儿走去了。
太后许久没有见到阿璃了,甚是想念。接着,她又对于染到:“她开始学礼仪了啊?”
于染点零头:“嗯。”
太后:“也好,她今年都六岁了,是该开始学习了。而且阿璃又机灵,就刚刚那个动作还是挺标准的,不过还是要更加努力。”
于染:“害!这些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教礼仪的嬷嬷经常来向臣妾抱怨阿璃太过调皮,令她很生气。”
“阿璃谢过皇奶奶。”不知在何时,阿璃突然冒出来一句。
太后被逗得“嗝嗝”笑道:“瞧你的,阿璃如此懂事,哪里调皮了。”
于染听后,在心里暗暗想到:“这孩子,也太会装了。”
“哀家好久没来看过阿璃了,不如今日让她去望月轩陪陪本宫吧。”
“嗯……”于染想了想,随后便去问了问阿璃:“阿璃,我们去陪陪皇奶奶好不好。”
太后:“就一,明我们就回来。”
阿璃看了看太后,了一声:“好。”
太后:“让我们现在就走?”
“嗯!”于是,太后便牵着她的手走了。
于染送走了她们之后,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回去了……
第两百章
清晨,皇帝正与诸臣举行朝会。皇帝已经登基六年了,前几年的时候到还是每日都要举办朝会,但现在,皇帝也不再每日上朝了。也许是他觉得他的大蕤江山已经稳固了吧。这对于染来说到是件好事。
正当皇帝准备散朝时,有一位太监便慌慌张张的跑来:“报……不好了!太后……太后娘娘她突然病重了……”
话音一落,皇帝以及诸臣都十分惊讶。“备车,朕要去望月轩!”
“诺。”小太监应到。随后便去给皇帝备好了马车。
“快,快一些!”皇帝与那驾车的人说到。于是马车便呼啸而过。
皇帝始终也想不明白,太后身体一直都很康健,又怎么会突然病重。还有皇后也是,病得太突然了。但是如今,皇后的病许久未见好转,大家也基本上放弃了。
一刻钟之后,终于到了。太后躺在床上不停的咳嗽着十分疲倦,一听到皇帝来了,便努力让自己从床上起来。
“母后快快躺下。”皇帝说到,“太后为何会过得如此病重?”皇帝问旁边的那些人。
“太后娘娘三日前便吹了冷风着了风寒,但那时候太后娘娘的病情还没有那么严重,便嘱咐我们不必告知陛下,可是没想到……”一直服侍着太后的那个宫女说到。
“太后本就年纪大,怎能如此怠慢?”皇帝责骂到。随后又叹了口气说到:“请太医来吗?”
“请了,太后娘娘刚一感染风寒,便请了太医来治,只是……”
“去请刘太医来。”皇帝对他身边站着的太监说到。
太监行了个礼,便告退了。
“你过来,哀家有话要对你说。”这时,太后轻轻地叫了一声皇帝。
皇帝听到后,便立刻过来了:“母后有什么吩咐?”
太后向他使了个眼色,皇帝看了一眼便明白了她是想单独和他聊聊,于是便挥了下手让那些人下去了。
太后握着皇帝的手说到:“哀家如今也已经年过七十了,恐怕已经活不了几日了。”她说着又咳了几声。皇帝赶紧去拍了拍她的背:“母后为何要说这些话?您不过是生了场病罢了,过几日便好了。您放心吧,朕一定会尽全力治好你的。”
太后笑了笑。正在这个时候,刘太医来了:“微臣参见陛下、太后娘娘。”
“这个时候就不要行礼了,快去给太后诊治吧。”
“诺。”于是刘太医赶紧起身给太后诊脉。
很快,坤宁宫的人便知道了这件事,秦将军高兴得不得了:“太好了!正愁着怎么对付她呢,结果她却自己病倒了,真是天助我也啊!”
“嘘,您小声些。”馨儿小心翼翼的提醒他。
“是啊,这里比不上逸轩阁,离皇帝很近,还是不要太张扬了。”
“是。”秦将军应到,“不过这事得找刘太医商量商量啊。”
“可是皇帝吩咐让刘太医一直留在望月轩好给太后诊治。”馨儿说到。
于染:“这个好办,明日我以尽孝道的名义去看她便是。秦将军是我的贴身侍卫,理应跟着。”
“嗯。”秦将军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们便一同出发了。果不其然,刘太医真的在给太后诊治。
“臣妾见过母后。”于染过去向太后行礼。这个时候,高懿高思也早已经到了。
“你也来了。”皇帝对她说到。
“嗯。”于染点了下头,并向皇帝行了个礼。
这时,太后示意她过来。于是于染便过去了。
“母后今日好些了吗?臣妾昨晚听到母后病了,今日一早便赶来了。”她的神色很是着急。
“多亏了刘太医,好多了。”太后说到。她看上去好像的确没那么严重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便好。”于染说到。
这时,皇帝开口:“刘太医,太后的病便交给你了。这一次,你可一定要把她治好啊。你要知道这可是朕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诺。”刘太医颤颤巍巍的行了个礼,皇帝的这句话着实让他紧张起来。
“微臣,现在出去给太后娘娘煎药。”就太医想找个理由出去。
“好,你去吧。”皇帝说到。于是,刘太医便退出去了。
此时,秦将军正站在门口。刘太医看到他,对他说:“你过来一下。”于是,秦将军便跟着他过来了。
秦将军开口到:“昨晚我和公主商量了,我们决定就从你这下手,这次机会可是十分难道啊。只要太后一死,之后行动不会多大的阻碍了。”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到。
刘太医摇了摇头:“此事,恐怕难啊……”
“此话怎讲?”秦将军很是震惊。
“方才,皇帝对我说,若我不把太后治好,他饶不了我。”
屋内,高懿说到:“皇奶奶,我先告辞了,母后那边还需要我照顾。”
这时,高思见他起身,也跟着起来。高懿把他按下:“你在这儿待着,陪着皇奶奶。”于是高思便乖乖坐下了。
晚上,于染他们回去以后,秦将军便把今天白天和刘太医的交流告诉了于染。
这件事情让于染陷入了苦恼。正在这时,就太医从外面走了进来。
“你怎么来了?”于染很是惊讶,她朝外面看了看,担心有人发现他过来。
“别担心,没人跟着。”
于染:“总归还是要小心些,这个地方比不得逸轩阁。”
“放才,微臣听到您和秦将军的谈话。若是公主如此为难……那不如……”接着,刘太医“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于染见状,立马过去扶他。刘太医没有理会她,继续说到:“那不如就牺牲微臣,反正我都是一把老骨头了,死不足惜,可是大炎的复国大业万万不可耽搁啊!”
“不行!”于染激动地吼道,“我们四个,一个都不能少。”她的眼睛好像有了些许泪花。
“你先起来吧,我想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说着她便伸手去扶她。刘太医便扶着她的手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那一跪,可把就太医这把老骨头折腾坏了。于染说到:“刘太医年纪大了,以后就不必行这么大的礼了。”
“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出去吧。”
刘太医:“多谢公主殿下。”
到了外面之后,刘太医说到:“好了,就送到这吧,这样若是让旁人看到便又要产生怀疑了。”
于染:“那您能行吗?”此时,刘太医的徒弟也走了,她真的很担心他。
“放心,微臣还没有老到那个地步。”说完,他便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直到他消失在于染的视野里,于染才放下心来进了屋。
两百零一章
之后,刘太医便被派到望月轩去给太后诊病了。
皇帝:“太后便交给你了。”
“是,微臣一定尽心竭力把太后娘娘治好。”
“嗯,若是缺人手便告诉朕,朕马上去安排。”
“陛下如此孝心,太后娘娘要是知道了,病情一定会很快康复。”
随后,皇帝便将他送到太后那儿了。他对太后:“母后,儿臣不能每日来看望您,是儿臣不孝,但愿母后能配合刘太医的治疗,早日康复。”完,皇帝便走了。
刘太医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皇帝告诉他如果这次不把太后治好,那就会要了他的命。
他这几日只好尽心给她治疗,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二日,刘太医突然接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于染写的,她告诉他找个机会装病脱离这里。
他看完后,看了看周围没有人后,便用火将那纸烧掉了。随后,便进屋去看太后了。
早晨,太后还未起来,刘太医看到了旁边站着的宫人,然后对他到:“你过来一下。”
于是那个宫人便走了过来:“太医有什么吩咐?”
“呃……你到宫里去一趟,给皇上一下让他把王太医叫过来。顺便拿一些人参、当归、茯苓过来。”
“是。”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便离开了。
皇帝此时正在看奏折。“皇上。”他轻轻叫到。皇帝认出他他是太后那儿的人。
那个宫人:“皇上,刘太医托奴才来拜托您把王太医请来。”
皇帝:“好,就要王太医吗?还需不需要多派些人手?”
他摇了摇头,:“刘太医只让王太医来。”
“好,那你先下去吧。”皇帝一边看奏折一边回答。
之后,皇帝便真的把王太医给他叫过来了,而且不但把王太医叫了过来,还给他叫来了一些下人。
“刘太医。”那个宫人叫到,“陛下把王太医给您叫来了。”
刘太医转过头来,只见那个王太医身后还有不少的下人。“看样子,他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该准备的都让他准备好了。”刘太医突然感到一阵压力袭来,这下,刘太医如果治不好太后的病,便真的没办法用皇帝的准备不充分这个借口推辞了。
后来,皇帝又给他送来一大批药材。
就这样,刘太医便和王太医忙活了一个下午……
晚上,他们两个便在房间里商议怎么给太后治病。
王太医到:“对于太后娘娘,刘太医可知道该如何给太后娘娘治病啊?太后近日来咳嗽有多少日子了?”
“大概已有三日了吧。”刘太医回答到。
“三日?会不会只是风寒?”他在心里想着:不对,她的脉象不是风寒,而是比这更为严重。
“太后的病情和皇后的一样么?”他又问到。
刘太医摇了摇头:“不一样,按理来太后这病要比皇后好治,可是太后娘娘年纪大了。算了,时候不早了,早点歇息吧。”于是他站了起来。接着,王太医也站了起来,准备去歇息。
“对了。”刘太医突然叫了他一声,“明,你去给太后娘娘诊病吧。我太累了,想休息一日。哎呀,老了,身子骨越来越不行了。”他一边感叹一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好。”王太医爽快的答应了。他的年纪比刘太医好几岁,刘太医已经六十好几了,他才五十多岁,辛苦一些没什么的。
“刘太医呢?”太后见刘太医没来,便疑惑地问到。
“刘太医太累了,想休息一日,让我给太后娘娘诊病。”李太医回答。
“也是,他这几日为了哀家也是够辛苦的了。”太后一边伸懒腰,一边到。
一日过后,他也疲倦的躺在了床上。
“怎么样了,太后的病情?”刘太医问到。
“还是老样子。”他摇了摇头。
“好,那我明日替你吧”刘太医。
王太医:“不用了,你再多休息几日吧。”
刘太医:“那好,那你早些休息。”于是,他们便又进入了梦乡。
……
凌晨,刘太医和王太医刚刚进入深度睡眠。便有一位宫女急冲冲的赶来。他俩被门外的动静弄醒了,只听那个宫女着急地喊到:“不好了不好了,太后娘娘突然咯血了!”
“什么?!”他俩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随后在那宫女的带领下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太后的寝殿。
刘太医立马过去给太后诊脉。
“怎么样了?太后娘娘的病情为何会突然加重?”旁边的宫女疑惑的问到。
“太后娘娘那日吹了冷风,又加上近日气干燥,太后年纪又大了,微臣前些日子下药下得可能有些猛了,是臣的疏忽,还请太后娘娘恕罪。”完,刘太医便又行了个礼。
“不!是臣的错,臣没有按照刘太医的安排给太后娘娘服药,而是自作主张多加了些药。”王太医突然到。
“好了!”太后打断了他们话,“这个时候就别责怪自己了,还是想想之后该怎么办吧?”
“那微臣给太后娘娘开几服润肺的药吧。”刘太医到。
“好。”太后点了头。随后,刘太医便告辞走开了。
第二日,王太医听到刘太医一阵阵咳嗽。便忙问到:“您怎么了?”他有些担心他。
“许是昨日着了凉吧。”刘太医笑着到。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气也越来越冷了。今年的冬季似乎比以前来得早了一些。
“我今日,的确有些不适,只能再劳烦你一日了。”刘太医又咳了咳到。
“那您不要紧吧,要不要我帮您看看?”
“不用了,你还是快去看太后娘娘吧。别忘了,我也是太医啊。”
“好。”完,王太医便迅速往太后那儿赶去。
中午的时候,皇帝来看他母后了。他看了看周围,只看到王太医在此,没有看到刘太医。
“刘太医呢?!”他一把抓住王太医的衣领,情绪很是激动,把王太医吓了一跳。
“刘……太医他有些咳嗽,在……休息……”他结结巴巴的到。
听他了之后,皇帝终于平息下来。他渐渐松开了他,王太医终于可以喘会儿气了。
“母后好些了?”皇帝径直走去询问太后。
……
“太后娘娘是不是生病了?”前皇后突然问太子。
太子犹豫了一下,点头回应。
“那你有没有去看过太后?”
“皇奶奶那儿,儿臣已经去看过了,母后还是快吃药吧。”太子到。
“你还是多去看看太后吧,我这儿不用你这么费心。”
前皇后的病,大家已经放弃了,只有太子依然没有放弃的打算,一直在给她喂药。至于她喝的药,便是刘太医开的,只不过,是意思一下罢了。
大结局(前)
夜晚,王丽文独自站在门前望着屋内,方安见到后,便立即招呼:“在门口站着干什么?还不赶快进来。”王丽文这才犹犹豫豫的进来了。
“原来您......所说的成功是......”
“嗯。”方安点了下头。
“民女参见公主殿下。”说罢,便立即向方安行了个大礼。
方安:“你先起来吧,我答应过你,待事情成功就放你们出去。”随即,又对馨儿说到:“你去把悊儿带过来吧。”
“是。”馨儿应了声后便下去了。过了一会儿,她便带着悊儿过来了。
“悊儿,来,过来。”方安招呼着他。高悊看了看方安,喊了一声:“娘亲。”便匆匆过来了。
方安蹲下身子,理了理他的衣领,然后让他看向王丽文,对他说到:“孩子,你看,那位便是你的母亲。”方安指了指王丽文。
此时,丽文的眼眶已经无法控制住泪花了。
悊儿疑惑的看着她们两个,他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好在,他还小,什么都不懂。
方安:“愣着干嘛啊,还不快到娘亲身边去。”她竟也不知不觉带了哭腔。
王丽文也蹲下了身子,双手张开,想要高悊走入自己怀里。
王丽文:“悊儿,过来,明日……带你去吃好吃的。”
高悊总的来说是丽文带大的,他跟丽文的感情肯定是很好的。再加上,她说明天要带他去吃好吃的。于是便高高兴兴的跟她走了。
时间不早了,丽文便让高悊先睡下了。
方安:“我说过,事成之后会给你一大笔钱帮你度过难关。这里有一百万银票,你收着。”
“公主!”王丽文惊得赶紧跪下,“这……公主对奴婢已经够好了,这实在使不得啊!”
“你先起来。”说着便弯腰下去扶她,“我既然说好,变得说话算数。这些钱你拿着,以后你和你丈夫做一门生意,便能一辈子吃穿不愁了。他日,我大炎重建,定不会再让你们受苦。”她虽是对丽文说,但也是在心里暗暗发誓。
“你放心,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便会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奴婢,多谢公主!”她又一次跪了下来,对她感激无以言表。只好泪流满面。
这事算是弄完了,还有一件事要解决,于是,她对馨儿说到:“去把高思叫过来吧。”
“诺。”
……
牢里,高思见到馨儿走来,便激动得冲了上来。
“馨儿。”他嘴里小声念叨着。
馨儿没有对他有过多的交流,只是让旁边的侍卫打开牢门。
她向高思行了个礼:“晋王殿下,公主叫您过去。”
高思见到公主,跪了下来,给她磕了个头,他还是很在乎他哥哥的事。
方安:“你先起来吧,你我之间还那么生分哪。”她噗嗤笑了起来。
“我叫你来,是想拜托你一件事。”
高思抬起头望着她,一脸疑惑。
方安:“璃儿,跟你感情是最好的,我想拜托你带她离开这里,去哪都好。”她用恳求的眼神说到。
高思更加纳闷了,他有些不敢相信。
“那……悊儿呢?”他问到。
“悊儿……本宫已经让他跟丽文走了。”
“那便好。”他放下心来,“可是为什么要让他跟丽文走啊,我是他亲哥哥啊。蝶......娘娘(突然意识到说错了)您是他亲娘,为何不让他留下来,难道……就因为他爹是我父皇。”
方安忍不住笑了起来,“晋王殿下是不是想太多?我怎么可能跟他生孩子?悊儿,是丽文和她丈夫的孩子。”
“什么?!”高思又一次被震惊。
“好了,你去找璃儿吧。对了,”她又看向馨儿:“馨儿,我已问你多次,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可愿意跟随高思走?”
旁听的高思,眼神里竟有了一丝期许。
馨儿看了一眼高思,然后对方安说到:“奴婢……只想永远跟随公主。”
“你可想好了,他这一走可再也不会回来了。”
馨儿看了一眼高思,又转身面向方安:“我想好了。”接着又走向高思,缓缓说道:“这些年谢谢你,在我的生命中增添了许多色彩。你与那些人不同,你善良,可爱。但我是炎朝的宫女,你是蕤朝的晋王,公主对我恩重如山,我若离了她跟了你便是不忠不孝。所以......但愿晋王以后忘了我,再寻一良人相伴一生吧......”
“好。”他淡然的笑了笑,又问到,“但我还是想知道,你到底有没有喜欢我?”馨儿点了点头,高思又一次笑了:“我能最后再抱你一次吗?”他看出她没有拒绝他,便伸手将她揽入怀中,馨儿没有一丝挣扎。他强忍着泪水,直到再也忍不了松开了手头也不回的带着高璃离开了。第二天太阳出来,高思说到,“走,二哥带你去买冰糖葫芦吃!”并带上了自己的外祖。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了......
......
这几日炎朝的大臣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是建议公主赶快登基稳定江山,她是大炎唯一的血脉,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了。另一方是认为公主的女子之身,将来若是有了子嗣便要取做他姓,难道大炎要用他姓之人继承大炎江山吗?
这时,公主突然说到:“为何要取做他姓?他的身上是没有我的血脉,是没有大炎的血脉吗?”
大臣反驳道:“可是自古以来女子嫁与他人,子嗣都是随夫姓。就像公主您,先后王氏嫁与先帝,诞下公主您和几位皇子,不也是随着先帝姓方吗?”
“可是本宫并不是嫁与他人啊......”话音一落,大臣顿时哑口无言。只好勉强答应,“好,公主可以登基,不过一旦发现有大炎的幸存皇子,公主必须马上退位,拥护皇子登基。否则,我与诸位大臣将会采取必要手段。”他看了看身后那些大臣。言语明显中透露着威胁。公主笑了笑,没有说话。
接下来,那些反对或者有些犹豫的人便便开始支持公主称帝了,毕竟比起这些还是好好恢复大炎江山最重要,公主再怎么说身上流的也是大炎是先皇的血脉。
一月后,天气转凉,开始进入冬季,立冬之日,方安着冕服于天銮殿登基即位,年号安和。历经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复国成功。她也成为了大炎第一位女皇帝。
登基之后,方安首先要做的事便是为先皇先后以及她的兄弟姐妹料理丧事修建陵寝,然而蕤朝皇帝早已将国库败光,只好先给他们立牌位,待日后钱攒够了再来修建陵寝。只好先委屈他们了,时隔多年,他们的尸首早已不知所踪,这让她很不是滋味。
女皇着麻衣为先皇先后和兄弟姐妹们戴孝,迟来的丧礼终于举办了,他们在天之灵也可以瞑目了。
炎朝历代帝王灵位早已被蕤朝搞得破烂不堪,但最终还是在众人的努力下基本恢复如初。她带着她父皇的牌位进入太庙。虽说这地方一项禁止女子进入,但事急从权,她又已登基为帝,又是先皇嫡长女,先帝牌位由她入庙是目前最合适的了。
她将先帝先后的牌位放入,拜了三拜:“父皇母后,儿臣终于给你们报仇了......”说着,眼泪不断的流落。她又看了看祖先牌位,说道,“各位列祖列宗,切莫嫌弃我是女儿身,不管怎样,我身上流的也是大炎的血脉,也算是各位列祖列宗的子孙后代,朕在此对列祖列宗发誓,朕一定会重振大炎,让大炎的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大结局
狱里,也不知是何时了?黑暗的牢房里透进了一丝光亮。他与他弟弟相隔在不同的牢房。他不知道他的情况,更不知道晋王早已离去。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他更不知道外面究竟是什么情况。他在这里已经多日,头发早已凌乱不堪,衣服早已布满泥土。后来传来了一阵哒哒的脚步声,虽然很轻但还是将他原本就不是很深的睡眠弄醒了。
来的人便是蕤朝公主,当今圣上。她身着黑色龙袍,龙由银线织成,不同于男款,在她身上显得威严而又美丽。不久前她还是前朝公主,而现在他却变成了前朝。高懿站起身来。方安身旁的人见此大声呵斥:“大胆!见到陛下还不赶快行礼!”
他看了看她,突然冷笑道:“呵呵呵呵呵呵!没想到你竟然都登基做了皇帝。”
方安举手示意他们不要多管闲事,随后缓缓靠近牢房,开口说道:“太子殿下,您对我的感情可是真心实意的?实不相瞒,太子殿下一表人才可是做夫婿的最佳人选呢!太子殿下若真是真心实意的,可否愿意做朕的男宠?你放心,朕一定好好待你。”不知怎的?心里竟还有些希望......
她看了一眼太子的反映,只见太子起初十分诧异,随后沉默不语。看样子,他是不愿意的。接着,方安便收起了笑嘻嘻的面容,转而用冰冷的面孔说道:“把他带出来吧。”
“是。”作揖后便把太子拖了出来。
......
这里......是当初太子放走她的地方,八年前,他曾在这叫她往前方逃走。方安望了望四周,随后便说道:“你走吧,往当初你指的方向走。毕竟当初是你救了我,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恩将仇报。”
“思......?”他小声的嘀咕了一下,虽然声音很小,但方安还是知道他在说什么。
“高思早已离去,你且去寻他罢。”她回到。说完便转身回了宫门,其他人也跟着她走了。
当晚,王丽文便回到了他夫君那儿了。原本已经熟睡的夫君突然听到敲门声,赶紧起床来到门前,问:“谁啊?”
“我。”王丽文回到。他一听是妻子的声音,便连忙打开了门。
.“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他问到。接着感到底下好像有东西,便低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娃娃出现在他眼前:“这......这是......?”
“娘娘......不,公主.将我们的孩子还给我们了。”
“什......什么?公主?!”
丽文:“你先让我进去我细细说来。”
......
“原来如此。”丈夫恍然大悟。
“夫君,公主可是大好人啊。”她转头对他说到。
“是啊,公主的大恩大德,我们无法报答。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女娃却遭此磨难。”
丽文:“是啊,原本她会是一个拥有万千宠爱,无忧无虑的公主。可是那北贼将这美好毁于一旦。父皇母后被悬挂在城墙示众,百姓更是生灵涂炭。好在,北贼一死,她也算是报仇了。哦,对了,公主还给了我们一百万两的银票,有了这个我们就能过好日子了......”
丈夫接过那一叠银票,双手不住的颤抖着,也不知怎的,一阵酸楚袭来,开始泣不成声......
他哽咽着说到:“公主的恩情我们无以为报,便朝着皇宫的方向给公主磕三个头吧。”
“唉!”丽文应到。她十分激动,于是,她立即起身过来,饱含泪水与丈夫一起朝着皇宫磕了三个头。对公主的感激无以言表,便都在这三个头当中了......
......
送走太子已经五日了,那天,方安正准备更衣睡下。突然从侍卫手里得到了一封信函,上面写着他们一行人于今日白天在京城的山上发现了前朝太子,自缢而亡......
自缢而亡,这四个字狠狠地敲击在她的胸口,她昏厥了过去,好在馨儿扶住了她。
她醒了,望了望四周,馨儿知道她在想什么,于是说道:“您放心,奴婢已经将人遣散了。”方安这才放了心。
“馨儿......”她狠狠地抓住馨儿的胳膊,把头深深地埋进她的怀里,她再也忍不住了,大哭起来。哭声令人很是心痛。她好久都没这么哭了,当初看见父皇的头颅被悬挂在墙上都没这么哭过。如今仿佛是把这些年来所受的苦一并哭了出来。
哭累了,她缓缓开口道:“馨儿,你能去找一家宫外的裁缝做一件喜袍吗?顺便还做一件男子的。”她不知道她为何要说出这种胡话。
“是。”馨儿应到。她知道她说的男子是谁,所以便不假思索的将太子的尺寸透露给了裁缝。
她们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在这好日子里,她身着喜袍喝了很多很多的酒,面对着那空虚的墙,深情的说到:“懿,我们终于成亲了。”醉意朦胧,她仿佛看到高懿向她走来,双手轻轻地捧着她的脸。可这一切不过是梦罢了。梦醒了,她便紧紧抱着他的喜袍仿佛就像抱着他一样躺在了床上。她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情便是当初他问她时,她没有告诉他,她很喜欢他,很喜欢很喜欢,从看见他的第一眼便喜欢上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安公主十岁的时候,她父皇便听闻那高大将军的长子高懿小小年纪就精通诗词歌赋,武功更是了得。(那个时候他还没有造反是大炎的大将军)便有了一丝想等两个孩子长大后将他选为安公主的驸马。
方安登基后不久便下令解散所有的青楼,包括她当时所在的花满楼,并给予她们工作和钱财,她们很多人入了宫做了绣娘。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战乱被迫入了这行。当她们知道方安是公主时也是无比的惊讶和担忧(
......
这天,高思与他的外祖正准备离开京城,突然看到了远处蓬头垢面的女子很是眼熟,于是赶紧跑了过去。走进一看,这是他的皇嫂蓝莹。只见她一遇到年轻的男子便抓住他,说到:“太子殿下,请跟妾身回去罢。”那些人根本不会理会她,有的嫌她晦气,赶紧将她的手松开,跑走,有的将她狠狠的踹倒在地,并狠狠的踩上几脚,有的会朝着她吐口水......他们都会感叹一句,今天真倒霉,遇到个疯子。
高思赶紧跑了过去在那些面前救出了嫂子。她朝着高思咯咯笑道。
高思:“走,嫂嫂,我们离开这里。”
......
一经检查才知道她是得了失心疯了。接着,蓝莹突然捂住肚子面露难色,大家立刻慌了,大夫赶紧给蓝莹诊了脉,他十分惊讶:“方才没诊仔细!这位姑娘不但得了失心疯,而且还有孕在身,且已有两月了!”
高思:“啊!那......那那......那您快看看,她方才被人踢了,您快看看有没有事!”哥哥有孩子了,他应该很高兴,可是现在情况有些危急,他顾不得高兴。
“大夫,大夫,请您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嫂子和她腹中的孩儿,因为,因为这是我兄长唯一的骨肉了。”他不断的恳求郎中。
大夫:“好,你放心,尚未见血便不会有事。”终于,在大夫的忙碌下保住了腹中胎儿。由于蓝莹的情况,原本决定即将踏上旅途的他们就此放慢了脚步。
八月后......
生产的过程虽说无比艰难,但最终孩子还是顺利降生了,是个男孩,她抱着孩子,不知不觉竟大哭起来。她的病好像随着孩子的降生好了......
高思:“哥,你有孩子了,你看到了吗......”
一年后,蓝莹同意跟随他们离开这里,他们先去了高思的老家,随后便去往姑苏,他母亲生活的地方,在那定居下来。从此,高思便过上了与外祖一起卖艺赚钱养活嫂子和侄子的日子,但比起在宫里当晋王,他好像更愿意过这样的日子,虽然苦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