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一代神医在明朝TXT下载一代神医在明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一代神医在明朝全文阅读

作者:影山红     一代神医在明朝txt下载     一代神医在明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58章 为万世开太平 六

    张力意味深长地看了若晨一眼,接着道:“汉朝强不强?末代皇帝汉献帝遭遇之惨,想必你也知晓……”

    不等若晨反应过来,张力接着又道:“唐代强不强?唐哀帝李拀被后梁的朱温杀断了种……”

    “宋末帝被陆秀夫背着跳了海--”

    “大明崇祯皇帝……唔,我是亲眼看见他自杀的惨状的--”

    ……

    张力将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一个个地娓娓道来,再加上李老二的玄武门之变和本朝的靖难之役,将若晨说的是花容失色。

    到了最后,张力似乎有些感慨:“这世上又岂有不亡之国?”然则却又突然话锋一转,充满自信地朗声说道:“我便要建立一个不会灭亡的国家,当然,咱们的后代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却不能掌握实权。”

    若晨嘴巴张得老大,她一时间又哪里能够接受如此大的信息量?张力说的那些末代皇帝确实境遇凄凉,而他最后说的什么“不亡之国”又是什么意思?

    张力没法继续解释“立宪”这些晦涩难懂的字眼,现在也不是时候,自己还有几十年可以慢慢改变,这些事情以后是水到渠成之事,不必急于一时。

    对于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张力目前倾向于后者,因为这是历史的选择。在十七世纪,即使是欧洲,也不过是由英国拉开君主立宪制的序幕而已。

    华盛顿?那是几百年后的人和事,所谓时移世易,到了那个时候。相信后人们能做出更加符合时代的选择--但眼目下,张力不会好高骛远。终结封建社会便是最大的目标。

    一个人能改变一个时代,正如张力现在在做的这些事情。但却无法脱离时代。

    正如牛顿可以发现万有引力,可是却发现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瓦特可以发明蒸汽机,但却发明不了计算机;

    爱迪生可以发明电灯,却发明不了手机;

    摩托罗拉能发明第一部手机,却发明不了乔布斯的苹果智能手机≡≡,……

    再者说了,君主立宪制一定比共和制坏么?那也不见得。英国、日本、荷兰、瑞典这些国家,明显比什么印度、阿富汗、索马里强得多……

    目前的情况只能推行在这个时代相对靠谱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

    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张力早就有了坚定的信念。再者说了。哥也不是活雷锋,后代享受点“象征性”国家元首待遇,那也是不错的……

    张力絮絮叨叨地与若晨说了许多“君主立宪制”的好处,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子子孙孙都有极高的地位,衣食无忧,若有杰出人物,也能干一番事业。

    当然,张力最后的大杀器乃是长平公主。长平公主一直在若晨身边,说那些什么汉献帝。宋末帝她还无法感同身受,但亡国后长平公主小小年纪失去至亲的悲惨遭遇彻底说服了若晨。这实在是再鲜活不过的例子了。

    “大人--卢都督和高都督都有紧急军报传来!”

    正当张力准备换个话题,与若晨卿卿我我一番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康兴安焦急的声音。

    若晨眼见有军报传来。便起身告辞而去。见若晨已经离开,张力便对康兴安道:“安子,呈上来吧!”

    康兴安躬身一礼。目送主母若晨离开之后,拿着两份军报走入了花厅。

    “怎么。卢象升和高元良军报同时到了?”张力接过康兴安递上来的军报,仔细地看了起来。

    康兴安垂手立于一旁。道:“是的,大人。”

    团山军入主京师以后,张力便兵分两路,高元良带三万人北伐沈阳,而卢象升带三万人南下湖广。

    当然,这是说的三万主力--也就是近代兵种,由于团山堡大工坊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将所有军队全部换装先进的线膛枪,故而团山军也有大量使用老旧火绳枪和冷兵器兵力,这部分人总数超过二十万。

    一则是新兵,二则是大明、大顺、蒙古归附的士兵。

    中国之大,又其实区区数万人可以全部占领的?过度时代必然是精锐主力搭配大量一般的战兵,才能一统天下。

    若军队只用精锐兵种,那么每占一城,便要分兵千人,团山军根本就不可能发动任何攻势,连守御地方都捉襟见肘。

    眼下北方集团高元良有精锐兵三万,普通兵超过七万,南方集团的卢象升也大致是这个数字。南北同时开战,争取加快全国统一的进程。

    最难打的满清主力已经被张力打残了,不管是鞑子还是吴三桂,都不可能与团山军对抗。不说别的,就是团山军一开战那密密麻麻的火炮,敌人就完全无解。

    果不其然,两封军报都是报捷的--高元良的大军已经攻克了辽阳,目前正在围困沈阳城;而南方集团的卢象升略略有些复杂,他们将吴三桂主力堵在了湖北武昌城中。

    “温体仁……”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一字一句地咀嚼着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原来温体仁在大明灭亡之前,先行跑路去了南京,说是筹措军饷之后带兵勤王。军饷是筹措了,兵也拉了好几万人出来,可京师危急的时候,温体仁却龟缩在南京城中一步也不曾北上过。

    后来吴三桂带兵入了湖北,眼瞅着就要跨江流窜江南之时,温体仁却命手下大将带兵死死守住长江,不准吴三桂入江南半步。

    吴三桂空有十数万大军,却没有水师,又怎么可能渡江作战?

    想必是温体仁看出了吴三桂的狼子野心,故而坚决不准他渡江--这相当于从侧面帮助了团山军,让吴三桂无处可逃。

    江南人杰地灵,在明末受到天灾**的影响也不算大,不像北方几省,张力非常不情愿江南也被打烂。

    “温体仁送来文书,要求归附。卢象升不敢擅自决定,便打报告来了……”张力意味深长地瞥了康兴安一眼,口中淡淡地说道。

    康兴安眼中露出鄙视的神情,不忿地应道:“温体仁那老贼也不是什么好人!”(未完待续。)uw

第559章 为万世开太平(六)

    张力沉吟片刻,微微摇了摇头,对康兴安道:“安子,百姓苦于天灾**已久,现在人心思定,能不动兵戈便不动兵戈吧!江南乃是繁华之地,若是陷入战火之中,也不是什么好事。? 八??一 中???文?网  ???.?8?1?z?”

    康兴安点了点头,他心里也很清楚:大明从万历末年以来,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战乱和天灾早已让这个国家伤痕累累,现在确实急需休养生息。

    张力十指轻轻叩击案几,琢磨了好半晌,而后开口道:“温体仁也是一个典型,这都是前明的高官,以前没少榨取民脂民膏,按说也是罪不容诛之人。我团山军要收拾他们并不困难,不过我前面说了,国家经不起折腾,那便给他们留一条生路,以免狗急跳墙,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康兴安眉头紧皱,小声问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张力眼睛微眯,缓缓地说道:“这些前明的高官,虽说人品低劣,但个个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国学素养还是非常高的。以后我新明各地将要开设各类学院,其中会有国学科,这些人便出任国学科教授,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痛改前非吧……”

    温体仁等人的要求有两个,保住性命自不必提,那是一切“投诚条件”的基础。另外一是保证家产不受侵犯,二是在新明政权中获得高官厚禄。

    康兴安一听张力说让以温体仁为代表的这些旧官僚在学院中教书,眉头皱得更加紧了,他想了想措辞,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人,温体仁这等人人品低劣,所谓教书育人,恐怕在德行上有亏呀!若教出的学生都像他,那岂不是误人子弟?”

    张力微微一笑,赞赏地看了康兴安一眼,而后开口说道:“确实如你所言。师德乃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不过却也不用担心,在我的计划中,学院都是分科教习,国学科只是其中一科。以后学生要学的科目多了,考试也不会只考一科。”

    康兴安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若是如此的话,倒也不必担心。从古至今。教育都是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知识,当然,主要是四书五经。现在张大人的意思学生要学诸多科目,国学科只是其中之一,那么也就是说一个学生要接触很多老师……

    张力整了整嗓子,继续说道:“我会给他们一个改过革新的机会。再者说了,他们若不想教书也可以不教,做一些文史方面的工作也是极好的。但想要获得高官厚禄,那是绝无可能。想必温体仁这些人也知道,改朝换代之际。李自成是怎么对待前明大臣的。我张力肯给他们一条生路,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你去拟一份通告,回头呈给我看--昭告天下,对于前明所有官吏,一律按此办理。”

    康兴安连声应诺:“是,大人!属下明白了。”康兴安很快从怀中掏出一根竹管,交到张力手上:“大人,这是咱们情报部福建处传来的密信……”

    张力一听“福建”二字,心里顿时猜了个七七八八--果不其然,拆开密信一看。正是关于郑芝龙的情况!

    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南下以后,虽然满清并没有什么水师,但是郑芝龙却依然选择了投降。当然--那时候郑成功已经长大。而且渐渐掌握了家族的实权。郑芝龙投降满清以后,最大的利用价值就是劝降郑成功,不过郑成功却根本不鸟满清,坚持抵抗。

    这郑芝龙骨子里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现在已经新明王朝建立,所有人都知道大军很快就要南下。所以郑芝龙也在思考出路了……

    “江南水师大都督?”张力眉头皱了起来,这便是郑芝龙开出的投降条件。

    康兴安听见张力说的这话,心里顿时明白了郑芝龙的要价。康兴安想了一会,开口说道:“大人,您说过水师是国之重器,往后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若是可能的话--”

    顿了一顿,康兴安接着道:“若是可能的话,还是要避免水师同室操戈才好。”

    张力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十七世纪正是大航海时代,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满清入关,导致这一块蛋糕跟祖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眼看着也要完成国家大一统了,那么航海的利益必须有我华夏一族的一份--甚至是最大的一份。

    团山水师实力依然比不过郑家,但是以目前的形势,加快造船进程的话,要不了多久郑家水师应该就敌不过了。毕竟以郑家的实力,又岂能与“举国之力”相抗衡?

    但是,若是郑家放弃大6,跑去台湾甚至东南亚那些鸟国当山大王--啊,不,海大王的话,短期内团山水师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比较近的地方团山军可以登6作战,但是以现在的这些战船以及补给能力,很明显不支持跑去爪哇国登6,这也很容易陷入穷兵黩武的恶性循环之中--张力现在想做的,并不是打仗,而是展内政。

    “答应他的条件。”张力眼中精光一闪,很快下了决断。

    6地上的事情张力绝不妥协,但是水师情况特殊,必须用智慧来解决。先稳住郑芝龙,断了他的外逃念想,而后徐徐图之。

    说直白一点,现在暂且让郑芝龙集团先苟延残喘几日,往后收拾他的法子有一百种,但眼目下不能逼他狗急跳墙。

    张力忽然话锋一转,轻飘飘地说了一:“不过……江南水师大提督的职位,我准备授给郑成功--呃,不,郑经!你把消息反馈过去,重点是准备二字!明白吗?”

    康兴安很快就明白了张力的用意,连连点头称是,笑着道:“大人这是驱虎吞狼之计呀!”

    张力微微颔,摸了摸鼻子:“哪是什么驱虎吞狼,明明就是挑拨离间。也罢,咱们就来看看,郑家内部会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吧……”

    康兴安在心里仔细一琢磨,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讷讷地道:“大人,郑家内部各方势力肯定会派人前来京师运作--到时候可就任由咱们摆布了!”(未完待续。)

第560章 大结局——华夏好运

    西元一六三七年八月十一日,困守武昌多日的吴三桂被部下所杀,残余的数万大军悉数向卢象升投降,南方最大的一股军事势力至此消亡。八一? 中??文网  ???.?

    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毕竟在团山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吴三桂又如何抵挡得了?人心惶惶之中,即使他不被部下出卖,也只有兵败自杀这一条出路而已。

    南北两个方向军事进攻都有如风卷残云一般,直到此刻,大家才明白当初张力在朝鲜与满清决战的深意。

    将战场设在国外,自然可以避免国内因为战乱殃及池鱼,这也是很好的一种策略。譬如现在朝鲜国在经历连番大战以后,即使只是“观战”,但朝鲜百姓也死了好几十万,朝鲜国愈地凋敝起来。

    而在朝鲜解决了满清主力之后,团山军声势如日中天,不管再打哪一方势力,都是轻而易举之事。

    沈阳已经被围两月之久,团山军的火炮源源不断地往城下集结,从开始的四百多门渐渐增加到了一千多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大炮也将运达那里。

    战争的胜负早就没有悬念,而大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京师贡院。

    在这里,新明王朝第一次开科取士今日正式开考。

    今日开考的是辽东和北直隶的考生,他们考取的也都是辽东和北直隶的官职。

    这有点像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地方官直接考,而中央一级的考试要到明年才举行。先来两个地方试点嘛,对于像伦才大典这种重大革新,张力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一个偌大的国家掌握在张力手中,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重大。哪怕是后世很常见的做法,到底适不适合在这年月推行,张力也不敢肯定。

    古往今来,中国都太大。情况太复杂。即使后世的伟人搞改革开放,那也是先找深圳来试验,这给了张力很大的启示。

    就算是自己认为正确的决策,也不能一拍脑门就做出来。必须小心谨慎,能试点的必须先试点。

    新明王朝次考场还是设置在贡院,不过却做了一些人性化的处理。张力自己以前在这里考过进士,虽说是有些“取巧”,但也在号房里待过的人。一想到这个痛苦的过程心里就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以往科举考试往往要在号房里考几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很多人都挥不出平常的水平。由于现在国家缺乏官员,很多地方都暂时留用的老官僚,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考试录取的名额也比科举多得多。

    张力将每一科的考卷分成上、中、下三卷,每天只考一卷,每一卷的答题时间只是两个时辰,这样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考生的状态。

    毕竟大多数考生新学工科、农科,几个月时间能有一点基本概念也就可以做做小官儿了。又怎么能要求太高?

    三天的考试结束之后,阅卷官们便开始阅卷。张力这次专门从辽东将宋应星调来京师担任总阅卷官,而下面的普通阅卷官也都是从事相应行业的技术人员。当然,国学科张力请了以前翰林院的马学士来阅卷,这让这位清流领袖感到颇为自得,也为张力挣了不少人心。

    最终考试进行得一切顺利,这让张力着实松了一口气。虽然第一批录取的人水平都不怎么样,但至少也是开了先例,以后慢慢在完善吧!

    一年不行可以两年,两年不行可以四年。只要改变了科举的科目,年轻人甚至小孩子便会开始受到引导,慢慢地改变几千年来只重视儒学的传统。

    工业革命已经悄悄开始萌芽,但这一切还需要积累。张力很清楚,没有日积月累的沉淀,分分钟造出汽车飞机石油那是多么不靠谱的事儿,也只能臆想罢了。

    好在,一切都开始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

    西元一六三八年正月初一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的新年典礼上。满清太后布尔布泰带着两岁的小皇帝福临前来京师请降,而江南、西南的所有国土都已经重归一统。

    张力召见了布尔布泰,接受了满清的投降。作为赦免女真人的条件,张力要求女真人尽数迁往关内,八旗彻底打破编制,在大明北方各省妥善安置。

    而新年庆典最引人注目的事莫过于琉球王国国王尚氏前来进贡。在新明王朝的震慑下,日本国的萨摩藩已经从琉球撤军,而日本国内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内战之中--当然,这一切都是张力喜闻乐见的……

    在一派宾主俱欢的气氛中,张力宣布来年将会提供给琉球王国大量军火,并且将会持续对其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一个能与日本相抗衡的国家持续存在下去,显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在日本的近海,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正在启航。

    几百年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张力不知道,也不可能去猜测。但是眼目下能够做的,那就一定要做好。什么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通通去见鬼--啊,不,给哥继续锁着,锁住日本……

    张力与尚氏正式签署了一份《琉球通商友好条约》,在条约中再一次明确了琉球王国永远独立的地位,而且明确规定,若是琉球的安全出现问题,新明王国将无条件支持它。

    光靠条约也许能维持两国关系友好几十年或者一二百年,但是所谓“条约就是用了违反的”,张力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条约。

    所以在条约中有这么一条--鉴于琉球王国人口稀少,缺乏劳力,以后每年新明王国违法配充军之人,便在琉球安置。

    当然,这些犯人离开故土已经是受到惩罚了,在琉球身份地位与当地普通民众完全一样。同时作为这一条款的补充,汉语正式成为琉球王国第二语言。

    在尚氏看来,琉球本来就是个贫弱的国家,新明王国一方面提供大量援助,另一方面还输入劳力,这画面简直太美,不忍直视呀!

    同时条约还约定琉球将那霸港口“卖”与新明王国,作价一千两白银--那里现在虽然还算繁华,但远不如后世有名。本来尚氏是想将那霸送给新明王国,但张力坚持付钱——买卖可比割让靠谱得多,后世永远都不会有争议,正如后来米帝买老毛子的阿拉斯加,即使白菜价,老毛子也不管放出半个屁来。

    如此一来,既有条约的约束,又有大量汉人作为人口基础,最后还有一处永久军港,相信这第一岛链看来是妥妥的了。

    新年庆典结束之后,张力亲自将琉球王国国王尚氏送到了天津港。挥手告别之后,张力看着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琉球船队,心中不免有些感概:

    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希望后世令人扼腕痛惜的那一段历史,永远不会再出现--

    华夏好运,祖国好运!(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765/ 第一时间欣赏一代神医在明朝最新章节! 作者:影山红所写的《一代神医在明朝》为转载作品,一代神医在明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一代神医在明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一代神医在明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一代神医在明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代神医在明朝介绍:
出身中医世家的现代医学博士张力,穿越到了崇祯四年
中西合璧让他有领先当时四百年的医术,既有金针回春之术,又懂开肠破肚之法。
医者仁心,孤身扑灭瘟疫,获得了世外高人的青睐。
没有cT扫描,那就修炼天眼!
没有心电图,那就修炼天人感应!
没有抗生素,那就修炼符篆神水灭菌!
医道结合,主角终成一代旷世神医!
我的脚下——
东林诸公?
东夷北虏?
俱灭之!
一代神医在明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代神医在明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一代神医在明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