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成了小孤女
大晋朝玉州城紫云县青山村老周家,一场寒冬过后,气温开始回升,但老周家上上下下都不见一点儿喜悦之色,个个脸色蜡黄,身体瘦得跟个麻杆一样。
就一向肥壮的周大郎媳妇杨春花,竟也有了苗条的身姿。
苏锦鲤乖巧的坐在小板凳上,一双好看的眉毛皱成一团,双手撑着下巴,小大人似的叹了一口气,这个家,穷,穷,穷,实在是太穷了!
作为一尾锦鲤,本来呆在鱼缸里被主人投喂的好好的,可她那个面瘫主人,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突然将她放回大海,让她从此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还差点儿因为不适应海水环境死翘翘。
糊里糊涂的跃了龙门,变成锦鲤小仙,本来逍遥自在了数万年,搜罗了无数美食,还没尝够,就被天道爸爸一句话丢下凡尘,成了小孤女苏锦鲤。
原主作为母亲早逝,被父亲寄养在外祖家的小闺女,日子过得倒也挺好的,偏偏去年遭遇雪灾,她那个爹得了风寒,不治而亡,她彻底成了小孤女。
半个月前原主和哥哥姐姐们在河边玩,掉入水中,夜里发了一场高热,锦鲤就代替原主,成了现在的苏锦鲤,而她二舅周二郎因为替原主治病,在送大夫回来途中,牛车翻车压断了腿。
这下本就遭了雪灾的老周家,家里有病号后,又多了伤患,彻底掏干了家底。
天气才开始回暖,家里就没了吃食。
苏锦鲤舔了舔嘴巴,只觉得在这样下去,她要成为第一位被饿死的小仙了。
才刚想完,苏锦鲤肚子就不争气的咕噜噜叫了起来。
周老太听见外孙女肚子里发出的声音,将她搂进怀中,“咱们小锦鲤是不是饿了?走,外婆这就给你找吃的去。”
苏锦鲤眼巴巴的看着周老太,羞涩的点了点头,伸出一个小指头比划,“嗯,就一点点点饿。”
杨氏看着小团子似的外甥女,从锅里拿出上午剩下的一个番薯,递给苏锦鲤,“锦鲤乖,先吃这个垫垫肚子,一会儿你大舅舅回来,就有吃的了。”
番薯不大,也就成人巴掌长度,苏锦鲤接过,将其掰成四块,给大表哥周阳二表哥周兴表姐周莹一人分了一块,“哥哥姐姐也吃。”才一口吞下手里的那块。
周老太和杨氏看着苏锦鲤乖巧懂事,又看了看边上自家几个孩子,“吃吧,垫垫肚子,晚上你们爹回来就有吃的了。”
周阳看了看还在舔嘴巴的苏锦鲤,把手中的小半截番薯递过去,“哥哥不饿,锦鲤自己吃。”
旁边周兴周莹见状,也立刻将手中番薯拿给苏锦鲤,表示他们不饿,让苏锦鲤自己吃。
苏锦鲤睁着一双大眼睛,虽然很想吃,但还是认真的摇了摇头,“不要,哥哥姐姐吃。”
三人固执的不肯吃,苏锦鲤坚持要他们吃。最后还是三人倔不过苏锦鲤,将手中的番薯吃了。
杨氏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山,心里也越来越没底,孩子她爹到现在都没回来,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苏锦鲤见杨氏望着院子外面,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迈着小短腿过去抱住杨氏大腿,“舅妈放心,大舅舅不会有事的,肯定快回来了。”
杨氏摸了摸苏锦鲤的小脑袋,点了点头没说话。
苏锦鲤见状,也不说话,只是乖巧的靠着杨氏。
就在周老太准备开口让周阳去看看时,周大郎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上拎着小半袋东西。
看到站在院子里的几人,周大郎疑惑的问道,“娘,媳妇儿,你们都在院子里干啥?”
周兴人小藏不住话,听到周大郎的话,就嘴快道,“爹,娘她担心你,正准备出去寻你。”
周大郎将手中东西拿给杨氏,摸了摸周兴脑袋,又将苏锦鲤和周莹抱起来,一边一个,“没事,就是今天运气好,逮了三只野鸡,还逮了一只兔子,想着家里没米,就直接去街上卖了,买了些高粱面和糙米回来。”
“说来还是咱们小锦鲤的功劳,要不是她,我今儿也逮不着这些个东西。”
苏锦鲤坐在苏大郎胳膊上,双手搂着他脖子,“不是,是舅舅运气好。”
杨氏听着这话,觉得不太对,“三只野鸡,一只兔子,就买了这么点东西?”
周大郎才想起怀里的药还没拿出来,将苏锦鲤和周莹放下,“另外的给二弟抓了药,一会儿你记得给二弟熬上。”
杨氏接过药包,瞅着周大郎,不说话。
周大郎略有些心虚的咳了一声,“回来的时候路过周亮家,虎子那孩子饿晕了过去,我将米面分了一半给虎子娘。”
听着这话,杨氏顾不得周老太在场,当即就红了眼,捶打周大郎,“你倒是装好人,咱家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好不容易买了点粮食,你转头就分出去大半,是想家里老老小小的都饿死不成?”
周大郎憨厚的脸上顿时浮出一丝后悔来,呐呐道,“虎子那孩子都饿晕了,我总不能看着不管,这,都是一个村的。”
越往,周大郎声音越小,最后几个字,几乎都听不到说了什么。
看着儿子儿媳为了一口吃的闹起来,周老太叹了一口,“行了,给都给了,总不能去要回来,有啥好闹的。”
杨氏转头,红着眼望着周老太,“娘,咱们家里……”
杨氏口中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周老太抬手制止了,她望着周大郎,“大郎啊,你好心,娘今儿不怪你,但若是好心到连自家都不顾,那就是你的错了。”
说完,周老太也不管周大郎,转身就进了灶屋。
杨氏见状,红着眼睛看了一眼周大郎,收拾收拾心情,也进了灶屋。
周老太和杨氏婆媳俩一人和面,一人烧火,不一会儿,灶屋里就传出了食物的香味儿。
几个小的闻着香味儿,狠狠吞了一下口水,眼巴巴的盯着灶屋的门。
周三郎和周老头儿回来,就看到几个孩子眼巴巴的模样。
苏锦鲤率先看到外祖父和小舅舅,迈着小短腿就朝着两人迎过去,“外祖父,小舅舅,你们回来了,累不累呀?”
第2章 亲事另许
周老头和周三郎本来不太好的脸色,听着苏锦鲤关心的话,立即就舒缓过来,周老头两手掐住苏锦鲤腋下,一把就将她抱了起来,“有小锦鲤关心,外公就不累了。”
苏锦鲤顺势将脑袋靠在周老头颈窝里蹭了蹭,“嗯!”然后看向周三郎。
周三郎捏了捏苏锦鲤瘦下去的小脸,“小舅舅也不累。”
灶屋里,杨氏和周老太很快就做好了晚饭,是野菜高粱饼和糙米粥。
糙米粥主要是给周二郎和苏锦鲤准备的,野菜高粱饼则是他们吃。
一来周二郎是伤患,二来家里向来疼苏锦鲤,又养的精细,这段时间苏锦鲤瘦得脸上的肉都没了,所以稍微有点好东西,杨氏就想着这小家伙。
苏锦鲤喝着糙米粥,因为杨氏做的时候放了一点盐,所以吃起来很有味道,美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周阳周兴周莹兄妹看着妹妹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周阳摸了摸苏锦鲤脑袋,“慢慢吃,别呛着。”
苏锦鲤乖乖点头,“嗯嗯,慢慢吃。”
虽然野菜高粱饼不如糙米粥精细,但杨氏手艺好,做出来不拉嗓子还松软,一家人都吃得挺开心的。
尤其是周阳周兴周莹兄妹几个,一点儿也没有因为苏锦鲤喝糙米粥,他们吃野菜饼子不高兴,反而还高兴的很。
在看到苏锦鲤喝了一小碗粥,还吃了一小块饼子后,笑得更开心了。
一家人吃完饭,又给周二郎喝完药,便收拾收拾让几个孩子去睡觉了。
老周家原来有上房和左右两边的厢房,倒也算宽敞,但去年大雪,压坏左边的厢房,如今只剩右边的厢房和上房,住起来便有些紧巴巴的。
苏锦鲤挨着周莹睡一张床,周阳周兴两兄弟睡一张床,周三郎和周二郎住一间屋子,剩下的便是周大郎夫妻以及住上房的周老头周老太。
几个孩子睡下后,周老太才看着周老头和周三郎问道,“怎么回事,你们父子俩不是去修水渠了吗,回来脸色那么难看?”
周老头抬头看了一眼周老太,接着就低头,双肩也跟着耷拉下来。
一看周老头这模样,周老太心里就咯噔了一下,“难不成是挖水渠的事,和人打架了?”
“还,还是说县衙里不要你们父子干活儿了?”
说着,周老太就紧张起来。
年前遭了雪灾,县里没来得及组织服役,就把年前修水渠的挪到了年后,往年修水渠都是义务服役,还要自己准备吃食,今年因为雪灾的缘故,县衙里推出什么以工代赈的法子,让去修水渠的人都有铜板领。
本来按照徭役要求,一户出一个人就行,但今年特殊,说是只要家里有劳动力,都可以去,不光修水渠,还有修路的也是一样。
老周家商量了一番,就让周老头和周三郎去,周大郎留在在家里,既能逮些猎物,也能照看家里,周老头和周三郎去,父子两个每天有三十个铜板,等修完水渠后,家里也有近一两银钱的进账,可以缓解家里的紧张。
却不想这才去了几天,周老头和周三郎就遇到了事,周老太怎么能不着急。
偏偏周老头又不说话,周老太只能看向小儿子。
周三郎摇了摇头,“娘,都不是,你别急。”
周老太闻言,抬手就给了周三郎一巴掌,“你这孩子,让我别急,你倒是赶紧说,到底出了什么事呀?”
杨氏也道,“三弟,出了啥事,你赶紧说,别让一家子跟着着急。”
周三郎往周二郎住的屋子看了一眼,才压低声音道,“我跟爹在修水渠的时候,听到大树村的人说王家把二嫂许给县里徐家做妾,两日后徐家就去大树村接人。”
周三郎说完,整个堂屋的都安静了。
好半晌,杨氏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甩开周大郎的手,就冲去厨房提着菜刀,压着声音凶狠道,“王家欺人太甚,莹莹她爹,我们这就找王家要说法,大不了把这事嚷开了,我看看她王秀兰还要不要脸。”
三年前他们周家催着王家把亲事办了,那王家老太婆以王老头病重为由,需要闺女侍孝床前,王老头死后,王老太婆和她那儿子以要为王老头守孝为由,将亲事一推就是三年。
硬生生将周二郎从一个十七八岁的好小伙拖到二十多岁,好不容易出孝了,竟然听到王秀兰嫁给别人做妾的消息,而他们一家还蒙在鼓里。
杨氏本来就是急脾气,这些年一直压着,如今听到这话,哪还能忍。
当即就要去找王家要说法。
周老太也气,但看着大儿媳刀就要冲去王家,好歹压住道,“老大,还不拦住你媳妇。”
周大郎才如梦初醒一把抓住杨氏,“媳妇,你别急,听娘说。”
见周大郎抓着杨氏,周老太继续道,“春花,娘知道你替老二着急生气,就算要算账,也不是这时候,你先把刀放下,咱从长计议。”
杨氏这才稍稍冷静,“娘,这要怎么计议?反正咱有理,还怕他王家不成。”
听着这话,周老太向来和蔼的脸,一下就沉下来,“怕?老婆子我活了一辈子,就没怕过谁,既然王家不义,将我儿的脸往地里撵,不回敬,怎么对得起我儿这些年的对她王秀兰掏心掏肺。”
周老太看了一眼从头到尾低着头不说话的周老头,没好气的捶了他一巴掌。
“你个老头子,还不如三儿,要不是三儿说了,你是不是打算瞒一辈子?”
周老头动了动嘴,好一会儿才吐出一句话,“老二已经断了腿,大夫都说不准能不能站起来,我能说什么?去跪着哭着求王家?”
而且家里这个样子,就算王家同意了,他们能养得起王家那个娇娇女?
周老头不想委屈自己儿子,也不想让人说耽误人家姑娘,两难之下,就越发闷气了。
这就是为什么周老头回来后脸色一直不好的原因。
嫁给周老头几十年,老太太哪能不知道他什么性格,遇事不决,又执拗的紧,这会儿怕是发了不少闷气,也懒得说他了。
索性丢开他不管,直接和周大郎杨氏周三郎商量起来。
“王家如今看不上二郎,又许了人家做妾,不日就要抬进门,这门亲是退订了,只是二郎那,还是明天再说吧。”
省的现在说了,让老二心里不痛快,于身子不好。
周大郎和周三郎同时点头,表示听周老太的。
第3章 公道
杨氏问道,“娘,那咋整,咱可不能吃这个闷亏。”
周老太抬了抬手,示意杨氏别急,接着就慢慢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徐家不是后天来接人吗,咱们后天一早登门,赶在徐家前,找王家要说法,那个时候,王家只想赶紧解决事情,不会多做拖延,咱们也省些口水。”
接着又跟周三郎道,“老三明儿带着周阳周兴去,将王家悔婚另嫁的事教给大树村那些半大不小娃儿,让他们围着徐家抬人的轿子唱,务必让徐家人听到。”
“家里还有二十来个鸡蛋,留下给小锦鲤吃的,其他的老三明儿都让周阳两兄弟带着,教一个娃儿给一个鸡蛋,叮嘱那些孩子,一定要等徐家轿子抬出王家时开始唱。”
杨氏先是一愣,随即就明白了婆婆的意思,立即就道,“行,我听娘的。”
周三郎也明白过来,“娘,我知道了。”
只有周大郎,还有点没明白,“娘,咱退都退亲了,还浪费鸡蛋教那些娃子干啥?”
杨氏看了一眼一脸憨厚的周大郎,瞪了他一眼,“听娘的就是,你话那么多干啥。”
周大郎哦了一声,不再问了。
回到屋里,才反应过来他娘的意思,“媳妇儿,娘,娘这是要毁了那姑娘的名声?”
杨氏白了周大郎一眼,“呸,啥名声不名声,你别瞎说,咱娘说的都是事实。”
周大郎憨憨一笑,“对对对,都是事实。”
谁让王家欺人太甚的,该!
周大郎憨厚又不傻,自然很快就明白了,他娘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明白过后,周大郎躺上床,很快呼呼大睡过去。
今天又是进山,又是上街,可累得不行。
不过还小锦鲤有福气,在他出门抱着他大腿说个方向,他拗不过,照着小锦鲤说的方向进山,就逮到几只野鸡,还逮到野兔。
要是平时,能逮着一只野鸡,已经天大的运气了。
遭了灾,家家户户都吃紧,有空闲的都往山里去找吃食,能逮着一只,可不就是运气了吗。
苏锦鲤被周莹抱着,姐妹两个脑袋靠在一处,早睡得天昏地暗不知时辰,自然也不知道堂屋发生的事和周大郎那番感慨。
只是第二天一起床,就觉得家里的气氛怪怪。
虽然大家身上的气运都还不错,但个个都低气压。就是一向笑盈盈小舅舅脸色都不好看。
苏锦鲤动了动鼻子,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过她向来乖巧懂事,也不多问,洗漱好后就迈着小短腿去了周二郎屋里,开始给周二郎按摩受伤的腿。
这是她每天早上必定要做的事,雷打不动。
待走进周二郎屋子,看到周二郎身上气运发生了变化,苏锦鲤约莫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苏锦鲤昂着小脸,甜甜的喊了一声周二郎,“二舅舅,今天腿还痛吗?”
周二郎靠在床上,看到苏锦鲤脸上的笑容,阴霾的心似被阳光照进,一瞬间就晴空万里,“不疼,一点儿都不疼,有小锦鲤每天给舅舅按摩,当然不疼啦。”
苏锦鲤翘着嘴角,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那必须的。”不然就枉费她每天借着按摩之事往二舅舅腿上输送的灵力啦。
可惜,天道爸爸把她丢下来时候,她的灵力也损失殆尽,不然她早就让二舅舅的腿好起来了。
想着,苏锦鲤就不满的抬头瞅了一眼天空,撇了撇嘴。
周二郎被苏锦鲤小模样逗得笑了起来,心里被王秀兰背叛的伤立时就不见了踪影。
这几年他不是没感觉到王秀兰的敷衍,只是觉得那是人家姑娘害羞才会这样。现在想来,不过是人家压根就没想到要嫁给他,才诸多推塞。
如今他断了腿,又丢了账房的活计,家里因为他的腿,耗尽家资,眼看着朝不保夕,王家有此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虽然开始听说的时候怒过,恨过,但过了那一会儿,心里也就没什么了,又有娇娇软软的小外甥女在跟前,那还记得那点子事。
尽管周二郎心里想明白了,但他也没有阻止周老太的计划,受辱不只是他周二郎,还有老周家的颜面,他怎么能因为自己明白了就不让他娘出那口恶气。
以德报怨的事,他周二郎做不来,周家其他人也做不来。
感觉腿上传来的暖意,周二郎低头看了一眼认真替他捏腿苏锦鲤,心里暖得不行。
苏锦鲤察觉到周二郎在看她,一边往周二郎腿上输送灵力,一边抬头笑眯眯的看向他,“二舅舅,锦鲤捏的舒不舒服,有没有暖暖的感觉?”
周二郎点头,“舒服,咱们小锦鲤手艺越来越好了。”
苏锦鲤冲周二郎笑笑,继续手上动作不停。
到底是灵力太微弱了,不一会儿,苏锦鲤就有点受不住的冒出细汗,脸色也有点苍白起来。
周二郎见状,心疼坏了,“小锦鲤,今天不按了,快停下来,舅舅觉得好多了。”
苏锦鲤点点头,“嗯,今天不按了。”说着,就乖乖的收回小手,靠在床边微微喘气。
周莹听着屋里的动静,知道是锦鲤按摩完了,打了水给锦鲤擦了擦脸和手,又去把周二郎的药端来,等周二郎喝完药,又端了小半碗糙米粥给周二郎。
等周二郎这边弄好了,才带着苏锦鲤去吃鸡蛋羹。
家里的鸡蛋被周老太数了十个出来,剩下的还有四个,杨氏知道苏锦鲤不吃独食,索性打了两个鸡蛋,给四个孩子分了分。
当然,苏锦鲤最小,又大病初愈,分得差不多一个鸡蛋的量,剩下周莹兄妹三个分,一人也就两口。
兄妹三人谁都没嫌少,周阳更是以不饿为由,想把自己分给弟弟妹妹。
不过苏锦鲤周莹周兴三个谁都没要,周阳只好自己吃了。
看着四个小的吃完东西,周三郎冲周阳周兴招招手,将两人带到屋里,把任务交给兄弟两个。
周阳周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听完周三郎的安排后,周兴就问道,“小叔,王家姑姑不是未来二婶吗,我们两家还没有商定婚事,为啥王家姑姑就要被轿子抬走,抬到哪里去?”
周阳没问,而是笃定道,“小叔,是不是秀兰姑姑看不二叔,看不上咱们家?”
第4章 出去
周三郎一直知道大侄儿聪明,见他这么快就猜出缘由,也不瞒他,直接就承认了。
“对,这是昨晚你奶想出来的法子,你二叔和咱们家总不能吃这个闷亏。”周三郎点头,确认道。
周阳虽然心里猜到了,但也没想过是真的。
这会儿听到周三郎话,脸色有些不好看,也担心周二郎知不知道这事,于是就问道,“小叔,那二叔呢,二叔知道了不?”
周三郎道,“知道了,今儿一早,你奶就告诉了他了。”
周阳,“二叔没反对?”
周三郎道,“没有。”但也没说同意那样做的话。不过以二哥的性格,没反对应该就是同意了吧。
周兴听到哥哥和小叔的话,也明白了怎么回事,当即就握着拳头道,“小叔放心,我跟哥肯定办好这事。”
周阳也点点头。
到了中午,兄弟两个就拿上周老太准备的鸡蛋,去了大树村。
因为要打王家一个措手不及,周阳跟周兴到了大树村特意避开王家的人,将编的那些话交给大树村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又给了鸡蛋,叮嘱那些孩子,一定要在明天徐家的轿子出了王家的门开始唱。
确保一切都准备安排好后,周阳才带着周兴回到家里。
家里就剩下苏锦鲤和周莹在,两人看到哥哥们回来,立即就迎上去。
苏锦鲤甜甜的喊了两声哥哥,“阳表哥,兴表哥。”然后又迈着小短腿去端水给两人喝。
周莹则撅着嘴看着两人,“哥,你们干嘛去了,怎么不带上我们?”
周兴喝着水,嘁了一声,“带你干嘛,累赘!”
周莹就要去打他。
周兴忙躲开。
兄妹两个就在院子你追我赶的闹起来。
苏锦鲤看着两人闹,咯咯直笑。
周阳捏了捏苏锦鲤小脸,“小锦鲤,奶跟娘呢?”
苏锦鲤乖乖回答,“外婆和舅妈去摘野菜了,阳表哥,我们也去吧。”
周阳想了想,家里也没什么事,就一把抱起苏锦鲤,往地里去,“好,我们也去。”
苏锦鲤闻言就欢呼一声,“耶,出门挖野菜啦。”
自从她来到这个家里,还没有出过门,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小院门口,这会儿能出去,别提多开心了。
追逐打闹的周莹和周兴听到,立即停了下来跟过去。
周莹还记得上回苏锦鲤掉进河里的事,心里有些害怕,便拽了拽周阳的衣服,“哥,奶跟娘都说了,不让妹妹出门。”
周兴也道,“对,奶说了,外面不安全,不让妹妹出去。”
苏锦鲤听到周莹和周兴的话,生怕周阳返回不带她出去,立马双手抱着周阳脖子,眨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巴巴的望着周阳。
“阳表哥,去嘛去嘛,锦鲤一定乖乖,不乱跑。”说着,苏锦鲤就抱着周阳胳膊一阵摇。
晃得十三岁的周阳差点没抱住小家伙,“去去去,小锦鲤乖,快别晃了,小心摔倒。”
苏锦鲤立即乖乖抱着周阳脖子,“嗯嗯,我不动了,阳表哥,我们快走吧。”
周兴周莹见哥哥抱着苏锦鲤走了,顾不得大人的嘱咐,连忙跟上去。
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周老太和杨氏。
苏锦鲤一双眼睛盯着路边看,不一会儿就指着一个方向,让周阳抱她去,“阳表哥,我们去那边,外婆跟舅妈在那边。”
周阳生怕苏锦鲤又乱动,连忙点头,“好。”
走了不久,苏锦鲤就眼尖的看到周老太在竹林边的田坎上,“外婆!舅妈!”
杨氏低头挖野菜,突然听到苏锦鲤的声音,抬头看了一圈,就看到苏锦鲤和周阳兄妹三人。
杨氏看到儿子抱着苏锦鲤,生怕他把苏锦鲤给摔了,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就往这边过来。
一把接过苏锦鲤,就在她脸蛋儿上亲了一口,“哎哟,小锦鲤怎么跟哥哥们来地里了,是不是想舅妈了?”
苏锦鲤抱着杨氏脖子,脆生生的回答,“嗯,想舅妈。”
说完,又看着周老太道,“还想外婆了。”
乖巧的模样,惹得杨氏忍不住又亲了她一下。
周阳周兴周莹几个挨个跟周老太和杨氏打招呼。
“奶,娘。”
“奶,娘。”
“奶,娘。”
杨氏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将他们带到田坎上,又把身上的外衣脱下来铺在地上,把苏锦鲤放下来,“锦鲤乖,在这跟哥哥姐姐玩。”
苏锦鲤点头,“嗯。”然就挨着周莹,坐在杨氏铺好的衣服上。
周阳和周兴去帮着挖野菜。
这时候,野菜冒出土的不多,要仔细寻摸,才能看到,不然一不小心就一脚踩了上去,碾碎了也吃不了。
苏锦鲤坐在衣服上,捧着下巴看外婆舅妈忙碌。周莹则在旁边抽了一根丝茅草的穗,对半分开编小玩意儿。
不会儿,一根丝茅草的穗就在周莹手中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周莹又陆陆续续的编了其他形状,拿给苏锦鲤玩儿。
苏锦鲤玩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就拉着周莹迈着小短腿去竹林里。
杨氏抽空看了一眼两孩子,说了一声,“别跑远了。”
苏锦鲤脆脆的应道,“舅妈,我们不跑远,跟姐姐在这玩儿。”
周莹道,“娘,我会照顾妹妹。”
杨氏想着两孩子在视线范围内,也就没管他们了。
苏锦鲤望着竹林,想着酸酸的酸竹笋炒腊肉,没忍住咽了咽口水。
小手拉着周莹,就要往竹林里转,“姐姐,我们去里面看看。”
周莹看着黑乎乎的竹林,有点害怕,“妹,妹妹,娘说让我们不要跑远了,我们就在这看吧,进去娘就看不到我们了。”
苏锦鲤有点不甘心,又不想杨氏跟周老太担心,就没再说进竹林的话。
一双大眼睛盯着竹林,就想看看里面有没有春笋。
结果春笋倒是没看到,一道灰色从眼前飞快闪过,然后砰的一声撞到竹子上,倒在地上。
苏锦鲤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灰色的野兔!
她拉着周莹的手,指着竹林的方向,“姐姐,兔子,兔子!”
周莹顺着苏锦鲤的手看过去,果然看到一只灰色的野兔躺在地上。她急忙道,“妹妹别动,我们喊娘过来。”
第5章 竹笋
苏锦鲤乖乖点头,“嗯,喊舅妈。”
周莹就扯着嗓子大声喊杨氏,“娘,娘,兔子,兔子。”
杨氏头也没抬的回了一句,“哪有兔子,要吃肉晚上你爹回来就有了,乖乖看着妹妹,别闹。”
周莹一看她娘不听,立即道,“娘,娘,竹林有只兔子,妹妹发现的,你快来。”
杨氏听到这话,感觉不像作假,才抬头望着周莹指的方向看过去,就看到一个灰扑扑的啥东西在那。
待走进一看,果然是一只灰色的野兔,看着还挺肥,而且兔子鼻子里的血,看着才刚死不久。
周老太和周阳他们过来,就看到杨氏手里提了一只兔子。
周老太道,“老大家里,你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是不是别人打的。”
杨氏按着老太太的话环顾一圈,没看到什么人,“娘,没有人。”
周老太点头,问周莹,“莹莹,你是怎么看到这兔子的?可有看到人?”
周莹摇头,“奶,不是我看到的,是妹妹看到的。”
周老太就看向苏锦鲤,“小锦鲤乖,告诉外婆,是怎么发现这只兔子的?有没有看到其他人?”
苏锦鲤就乖乖将看到兔子的过程说了一下,“外婆,我没有看到人,就看到一个灰色的东西,咻的一下的飞过去,然后就听到砰的一声,接着就看到兔子倒在地上了,我就喊姐姐看。”
周老太听了苏锦鲤的话,摸了摸她的头发,“锦鲤真乖,外婆知道了。”
苏锦鲤急忙问,“外婆,兔子我们可以带回去吗?”
好久没有吃过肉了,要是带回去,晚上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兔肉!
杨氏也看着周老太,“娘,这兔子反正是两孩子捡到的,我们就带回去,晚上做了,给大家打打牙祭。”
周老太就大手一挥,“行,带回去,咱们也开开荤。”
周莹周兴立即就欢呼起来,“哦哦哦!晚上有兔肉吃咯。”
苏锦鲤也咧着嘴笑。
周阳刮了刮苏锦鲤小鼻子,“咱们小锦鲤运气真好,出门就捡到一只兔子。”
杨氏一听儿子的话,认同道,“还是小锦鲤有福气,这样都捡到兔子。”
周老太抬着下巴,“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孙女儿。”
杨氏赶忙捧场,“是是是,都是娘的功劳,咱们才有小锦鲤这个小福宝。”
周老太啐了杨氏一口,“去去去,打趣起我来了。”
苏锦鲤还惦记竹笋,见状立马道,“外婆,舅妈,咱们去竹林里看看,说不定还能捡到兔子!”
杨氏听到这话,笑呵呵的一把抱起苏锦鲤,点了点她的小鼻头,“好好好,既然咱家的小福宝都这么说了,咱就进去看看。”
周老太瞪了杨氏一眼,“你就惯她吧。”
杨氏嘿嘿一笑,“那不是跟娘您学的嘛。”
老太太到底没阻止,跟着进去看了看,兔子没有看到,倒是竹林冒出不少竹笋,老太太一边走一边叮嘱周阳几个,“小心一点,别蹭笋子上那个毛,不然有得你们痒。”
话音刚落下,就看到苏锦鲤趁着杨氏弯腰的时候抓了一根在手里。
周老太连忙过来掰她的手,“锦鲤乖,这个不能玩,上面的毛毛可扎人了,咱不玩这个。”
苏锦鲤小手攥着竹笋,死活不松手,“外婆,不扎,吃,吃。”
周老太以为苏锦鲤是饿了,软声哄道,“锦鲤乖,我们这就回家,回家就可以吃饭了。”
眼看手里竹笋就要被老太太抢走,苏锦鲤急了,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快速转动,随即就想到一个理由。
“外婆,外婆,爹爹的书里说了,这个可以吃,炒肉吃,凉拌吃,还可以晒干了炖汤喝!”
周老太第一次听说笋子还可以吃,本来是不信的,但听到苏锦鲤说是她爹书里说的,就迟疑起来,“小锦鲤,这东西真能吃?”
苏锦鲤狠狠点头,“嗯,真的能吃,外婆,我在爹爹书里看到过。”
别看苏锦鲤只有六岁,但她有个秀才爹,小小年纪,会认得字多,在他爹书里看过也是可能的。
当即就信了外孙女的话。
立即就吩咐道。“老大家的,把锦鲤和莹莹带到外面去,把筐子拿来,咱把这些东西都弄回去。”
苏锦鲤见外婆信了她的话,就乖乖任由杨氏把她抱到竹林外,跟姐姐一起等着。
这一篇竹林很大,周老太杨氏加上周阳周兴,很快掰完一筐的竹笋,另一个筐子,除了上面一层的野菜,下面也装满了竹笋。
眼看天色不早了,周老太看了一眼还没掰完的竹笋,说道,“今儿先回去,等明天再来。”
杨氏点头,“行。”说着,就把衣服搭在竹笋上面,背着筐子回家。
周老太和杨氏一行人回到家不久,周大郎也拎着一串野鸡回来了,虽然没打到其他的猎物,但逮了四五只野鸡,其中有三只还是活的,收获也算不错。
周老大将两只死的留在家里,三只活的拿到紫云县,回来屋里刚好做好饭,周老头和周三郎也挖渠回来了。
杨氏做了野兔,做了个红烧野兔和竹笋野兔,野鸡收拾放好,剩下的竹笋就在筐子里装着,等吃完饭再弄。
一家人吃完,收拾好竹笋,按照苏锦鲤说的,大半部分腌成酸笋,剩下的晾着白天晒。
因为第二天还要去大树村,所以一家人简单的收拾一下,就都去睡了。
翌日一大早,一家子早早吃完饭,留下已经请假的周老头照顾周二郎,一家子大大小小,全都往大树村去。
到了王家,徐家的轿子还没来,只有王家挨着的两户人家已经到了,帮着王老婆子打理宴席的事。
有眼尖的看到周老太一行人,连忙撞了撞王老婆子。
王老婆子往外看去,就看到周老太一行人气势汹汹的进了院子。
扬起笑脸就迎了出来,“哎哟,陈姐姐,你们怎么来了?”
周老太笑眯眯的拉着王老婆子的手,“唉,这不是开春了么,想着你家秀兰也出孝,趁着不忙来跟你商量商量俩孩子的婚事,你也知道,我们老二摔了腿,早点把秀兰娶回去,他也有个知冷知热的人。”
第6章 王家
王老婆子干笑一声,正要说话,就听到周老太道,“哎哟,妹子,你们家里这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可是有啥大喜事,你说你,咱们两家好歹是儿女亲家,家里有喜事怎么也不通知一声,莫不是你家小三子娶媳妇?”
屋里来帮忙的两户人家,听到周老太的话,朝门外看了一眼。
先前告知王老婆子周老太一家人来的妇人,扯嗓子说了一句,“周大娘,这可不是小三子娶媳妇,是秀兰要嫁到紫云县徐家做富贵太太了。”
她边上略年长的胖妇人拽了她一下,“菊花,你别瞎说。”
被叫菊花的妇人似乎才反应过来,捂着嘴眼珠子转了转,不可置信的道,“方婶儿,你家秀兰不会还没跟周家老二退亲,就许了……”徐家吧?
后面几个字还未说出口,王老婆子就狠狠瞪了她一眼,随后转头对周老太道,“陈姐姐,有话咱们屋里说,你看这人多嘴杂的,总是不好是不是?”
周老太倒是没拿乔,应了一声,“也是,有啥话咱屋里说。”
说完,周老太就牵着苏锦鲤进了王家的屋子。
这会儿王家堂屋内只有王老婆子的儿媳在收拾,并不见其他人。
见周老太一行人进屋,两人都心虚得不行。
王老婆子亲手到了茶,“陈姐姐,大郎,大郎媳妇,三郎,你们喝茶。”
完了又抓出一把瓜子花生,往苏锦鲤周莹几个手里放。
只是几人都没有接。
苏锦鲤挨着周老太,靠在她怀里,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盯着王老婆子,“你就是我二舅妈的娘亲吗?”
王老婆子笑着刚要点头,苏锦鲤就道,“你要小心哦,不然最近会倒大霉的。”
听着这话,王老婆子脸上的笑就僵在脸上,并且狠狠地瞪了一眼苏锦鲤。
嘴上却不得不说道,“陈姐姐,你家这外孙女可真胆大。”
当着长辈的面都能这么不敬,还好秀兰不是嫁到你家。
周老太爱怜的摸了摸外孙女的头发,“可不,小锦鲤可是我心尖尖上的肉,就盼着她胆大一些,出门在外才不会被人欺负。”
说着,周老太就问道,“小孩子的玩笑话,亲家你不会在意吧?”
王老婆子脸上笑着,“当然不介意,几岁孩子的话,哪能当真呢。”话是这么说,心里却恨不得狠狠揍苏锦鲤一顿。
以往碰到周家几个孩子的时候,王老婆子可是动过手的,今儿要不是自知理亏,且怕周家搅了女儿的亲事,才不得不忍下来。
杨氏似乎没看到王老婆子眼里的狠,慢悠悠的说了一句,“咱们小锦鲤还没换牙呢,听说没换牙的孩子说的话最准,大娘你还是小心些的好。”
“噗嗤!”周三郎听到大嫂补了一句,又看到王老婆子黑了脸,没忍住笑出声。
气的王老婆子死死盯着杨氏。
周莹就在杨氏怀里,看到王老婆子气的有些充血的眼睛,害怕的往娘怀里躲了躲,“娘,这个婆婆好凶,我害怕!”
杨氏拍着周莹的背,轻声哄着,“不怕不怕,娘就在身边,咱不怕老妖婆,莹莹乖。”
虽然杨氏压低了声音,但堂屋里的人都不是聋子,轻易就听清杨氏的话。
王老婆子一张脸,气的一会儿红,一会儿紫,一会儿黑的,好不精彩。
苏锦鲤好奇的指着王老婆子,问道,“外婆,这个婆婆的脸怎么一会儿红,一会儿紫的,她身体没问题吧?”
周老太太拍拍外孙女小手,“锦鲤乖,这个婆婆身体好着呢,变脸翻脸不要脸是常有的事,不必担心。”
苏锦鲤就拍拍胸口,一副真放心了的模样,“没事就好,当初爹爹生病脸也不好看,锦鲤害怕婆婆也像爹一样,那样就二舅妈就没娘了。”
周老太只顾着宠溺外孙女,一点儿都没有要说她的样子,加上刚才杨氏的态度,王老婆子就是再蠢,也知道周家知道了事情原委,专门来算账来了。
呸,甫一进门就亲家亲家喊得亲热,还说什么来商量婚事,可真能装!
看清楚了这一点,王老婆子也不扯虚,黑着一张脸,直接问道,“陈姐姐,你们这架势,我看不像是来商量婚事,倒像是来打架来了。”
周老太端着茶碗,慢悠悠的喝了一口,又问亲亲外孙女,“乖锦鲤,渴不渴,要不要喝水?”
苏锦鲤摇头,“外婆,锦鲤不渴。”
周老太摸了摸外孙女小脑袋瓜,漫不经心的道,“亲家这话怎么说,我们不是来商量婚事,还能做什么,咱们两家结亲不是已经说好的,为啥要打架?”
说着,周老太眼神一厉,“莫不是亲家这边做了啥对不起我们的事?”
王老婆子被周老太眼神吓了一跳,“能,能有啥对不起你们的事,这,结亲不就是两厢情愿嘛。”
说到最后,王老婆子似乎找到底气,立即就大声道,“周二郎自己摔断腿,还丢了账房的活计,难不成要我秀兰嫁给一个残废,跟着你们吃苦?”
“我们秀兰可是当太太的命,可不是什么残废都能娶得!”
越说,王老太越觉得自己有理,“实话跟你说吧,今儿就是秀兰出嫁的喜宴,你们要是要脸,就趁早离开,别到时候闹个没脸,还怪我没跟你们说。”
“砰!”杨氏猛地将茶碗掼在桌面上,碗中的茶水随着她的动作跳起来又撒到桌上,杨氏却跟没看到一样,“老虔婆,你说谁残废呢,信不信我杨春花今天就让你变成残废?!”
杨氏这一番动作,着实将王老婆子吓住了,却激起怒气,“陈姐姐,看看,这就是你的好儿媳,周家的好家教,竟摔碗打盆到长辈跟前,要我说,幸好我家秀兰没嫁给你家那个残废,不然还不得被欺负死。”
王老婆子的儿媳似乎这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立即叉腰站到王老婆子身边,“就是,我们小姑子多好娇的人,你们家那个残废泥腿子配得上么?”
杨春花捏着拳头就想揍人,被周大郎拉了一把,杨立即就吼道,“你拉我干什么?”
周大郎,“媳妇儿,你站身后,就算要打架,也轮不着你。”
周大郎生的壮实,又常年干活,虽然五官还算好看,但晒的黑,大块头往哪一站,也唬人的很,王家的儿媳妇顿时就不敢吱声。
哆哆嗦嗦的往王老婆子身后躲。
第7章 退婚
周老太懒得跟王老婆子废话,见儿子儿媳镇住场面,就道,“方氏,既然秀兰已经另许人家,咱们这亲事就作罢,把我们家给的五两银子聘礼还给我们,这事儿到这就算完了。”
“当然,你们若是不想给爷可以,我听说今天是徐家来抬人的日子,这家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到时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多,咱就当着徐家人的面好好说道说道。”
说着,周老太就看了一眼王老婆子,“反正今儿时间是空出来的,也不着急。”
周老太慢条斯理的坐在凳子,整了整衣裳,又抚了抚发髻,然后又逗了逗外孙女,一副一点儿都不急的模样。
王老老婆子见周老太这模样,先前的底气彻底没了。
秀兰虽然嫁进徐家,到底是个妾,要是让徐家知道她许过人家,还跟周二郎来往这么些年,且没退亲就嫁到徐家。
光是想想,王老婆子就慌得不行。
此时不由得恨起周家一家子,又恼儿子不在家,要是她儿子在,这周家还敢这么对她?
王老婆子心里着急,却又不得不讨好周家,“陈姐姐,瞧瞧你说这话,咱们虽然结不成亲家,但两家的情谊还在,况且你家二郎对我们秀兰的好,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陈姐姐,二郎这么好的孩子,要是知道你们这么对秀兰,这也。”
耍横不成,王老婆子又打起感情牌,搬出周二郎,话里话外都是周二郎对秀兰如何好,你们欺负了秀兰,周二郎知道了定会伤心的意思,你们总不能看着你儿子伤心吧。
万一伤心过度,影响了身体,可就得不偿失了。
周家人听懂了王老婆子话里的意思,脸色都不太好。
就在王老太婆以为周家会为了周二郎,将这事儿揭过的时候,周三郎说话了,“大娘,你似乎不太了了解我二哥,我们来这,就是我二哥的意思。”
“我二哥说了,他丢脸没事,但不能让老周家丢脸,而且这事,只要说出去,没脸的只会是你们家,我二哥最多被人同情怜惜,可不会像你们那样,被指着脊梁骨骂。”
“而且徐家,应该也不会要一个与我二哥有婚约的妾。”
苏锦鲤听着小舅舅有条有理的话,忍不住跟着点头,就差拍掌鼓手表示认同了。
周三郎继续道,“要我是婶子,这会儿只会立即将聘礼还了退婚,各自嫁娶各不相干,也皆大欢喜。”
等周三郎说完,周老太才到,“老三,你操这些心干什么,反正一会儿徐家的轿子就来了,咱们等着就是,婚书在,徐家总不能抢亲。”
周三郎挠了挠头,一副后悔说话的模样,“是,娘,我不说了。”说完还悄悄的朝王老太太眨眨眼。
满脸真为你们着想的模样。
王老老婆子被周三郎说的心动,又见他被周老太喝住,还以为周三郎真心为他们着想。
想了片刻,脸上带着笑道,“陈姐姐,瞧我,还没你们家三郎想的通透,既然咱们没有亲家缘分,秀兰和二郎的婚事就此作罢,我这就将聘礼退给你们。”
说完,王婆子就要去拿钱。
周老太道,“是七两,算上二郎给秀兰买的银簪子银手镯,妹子可别忘了。”
王老太太听到这话,咬了咬牙,转身笑道,“晓得晓得,既然退,自然要算清楚,七两银子,我这就去取,姐姐你稍等。”
她儿媳妇见七两银子就这么没了,忍不住出声喊道,“娘,这可是七两银子!”
王老婆子本来就心疼银子,听到这话,呵斥道,“闭嘴,这还轮不到你说话。”
她儿媳碍于婆婆的威严,不敢再多话,心里却恨上了周家,要不是他们,家里也不会损失这一笔银子。
要知道,等这老不死的死了,这些银子可都是他们的。
不一会儿,王老婆子就拿着七两碎银子出来,拿给周老太,“陈姐姐,你看,这聘礼也还给你们了,婚书是不是?”
周老太从怀里掏出婚书,递给王老婆子,又接过银子。
王老婆子双手接过婚书,看了看,又把自己手里的那份拿出来,当着周家人的面,将两份婚书撕个粉碎,“陈姐姐,这婚也退了,聘礼也还了,这家里还乱糟糟的,我就不送你们了。”
周老太抱着苏锦鲤站起来,看了一眼王老婆子和她两个儿媳,嗯了一声,就带着周家人从王家出来。
看到外头陆陆续续来王家的人,周老太露出一个适时的笑,就带着一家子,留下一串背影,出了大树村。
有好事的打听周家来干什么,王老婆子心里恨这人多事,面上笑呵呵的应道,“这不是秀兰要出嫁了吗,原来老头子跟周老头关系好,周家过来添妆来了,这不,家里还有事儿忙不开,还非得来这一趟。”
立即就有人道,“你们两家不是结了儿女亲家吗,啥时候成了王老头和周老头有关系了?”
王老婆子就恨恨的瞪了那人一眼,“我家秀兰清清白白的姑娘,什么定亲不定亲的,你可别诬蔑人。”
那人嘿嘿笑了两声,便不再说话了。
周家人从大树村离开,并没有走太远,而是折回来,躲在一边,看着徐家的轿子来将王秀兰抬走,大树村的娃儿们围着徐家轿子唱,“王秀兰,羞羞羞,和人定亲,嫌贫爱富悔婚另嫁,徐家老爷是个冤大头。”
徐家人听到这些孩童的歌谣,脸色都变了,可轿子已经抬出王家,又不能抬回去,只能硬着头皮往徐家抬。
因为是纳妾,徐家只出动了一个管家和轿夫四人,以及两个丫鬟,抬着一顶蓝布小轿,王秀兰穿着粉色衣裳,盖头都没有,就上了轿子。
苏锦鲤躲在暗处,看到王秀兰的气运,红中带黑,是要早亡的命。
于是就凑到周老太耳朵边小声说道,“外婆,不伤心,秀兰姑姑活不长了。”
周老太听到外孙女的话,也没当回事,只当是小孩子为自家舅舅抱不平。
捏了捏苏锦鲤小脸蛋,“锦鲤饿了吧,咱们这就回家,做好吃的!”
苏锦鲤瞬间就忘了王秀兰的事,舔着嘴巴道,“外婆,我要吃笋子炒鸡肉!”
第8章 卖菜饼子
周老太笑眯眯的点头,“好好好,回去外婆就给做。”
周莹也道,“奶,我也要吃。”
周兴,“奶,我也要。”
周老太心情好,全都应下来,“行行行,今儿是个好日子,想吃啥都可以做。”
杨氏摸摸几个孩子的头,“娘,你就惯他们吧。”
周老太,“都是我孙子孙女儿,惯他们怎么了,老婆子我乐意。”
杨氏也就嘴上说一嘴,心里巴不得有人疼几个小的。
尤其小锦鲤,乖巧软糯,看着就欢喜,想疼她。
一家人回到家,周三郎就将在王家的事学了一遍,末了还不忘道,“二哥,你是没看到,王老婆子听我说退婚是为他们好,想都没想就痛苦拿了银子出来,退了聘礼和当初你给王秀兰买的银簪子银手镯,生怕晚了一步,咱们会在王秀兰的喜宴上闹起来。”
周老太拿出七两银子,拿出二两给周二郎,“老二,这是你当初给王秀兰买东西的钱,你自己拿着。”
周二郎将老太太的手推回来,“娘,我拿着钱也没用,你收着就是,这回有了这些钱,家里也能将这次的难关度过去。”
老太太见他不要,就收回来,“成,这钱娘先拿着,回头要是寻摸到合适的姑娘,娘再把钱给你。”
说完,老太太又拿出一两银子给周大郎,“老大,你去街上买点米面粮油盐回来,先把这关度过去。”
周大郎拿着钱,就出门往紫云县去,按着老太太的吩咐买东西。
周老太又对周老头和周三郎,“趁着还没到春耕,三郎和你爹明天继续去上工,能挣一点儿是一点。”
“竹林里的笋子能吃,这几天我跟老大媳妇去将这些都弄回来腌上,也是一口吃食。”
周老头低着头应是。
杨氏道,“娘说的对,既然笋子能吃,就得弄回来。”
周老太又对周阳道,“小阳这段时间在家带弟弟妹妹,学堂,等村里重新办起来,继续去读书。”
周阳想到家里的情况,二叔丢了账房的活计,姑父又去世,家里虽然暂时度过眼前的难关,但依旧困难,就不想在继续读书费钱。
只是眼前村里的学堂还没重新办起来,拒绝的话也不急着说,点点头就应了。
晌午,周家照旧做了高粱菜饼和糙米粥,昨晚的兔肉剩了不少,杨氏热了热,又宰了半只鸡,用焯过水的笋片炒了。
周大郎从街上买东西回来,菜刚好上桌,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午饭。
虽然这顿晌午饭吃的比以往晚,但却吃得满足。
苏锦鲤嘴里鼓鼓囊囊的嚼着小块高粱菜饼,满足的眯了眯眼睛。
杨氏看到她可爱的小模样,故意逗她,“小锦鲤,舅妈做的菜饼好不好吃?”
苏锦鲤狠狠点头,“好吃好吃,舅妈做的菜饼可香了,跟街上卖的大肉包一样好吃。”
杨氏一脸不相信,“小锦鲤该不是为了哄舅妈开心,故意这么说的吧?”
苏锦鲤一张笑脸上满是不解,“好吃就是好吃啊,为什么要哄舅妈呀?”
“姐姐,舅妈做的菜饼是不是很好吃?”苏锦鲤为了让杨氏信她,还拉上边上的周莹。
周莹点头,“嗯,娘做的高粱饼好吃,比奶做的松软,不难咽,还香。”
周老太听了小孙女的话,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春花,你做这菜饼确实不错,吃着比我做的松软一些。”也怪不得小锦鲤喊着要吃。
周大郎跟着点头,“娘和莹莹说的不错,媳妇儿你做的确实好吃。”
周三郎眼珠子转了转,顿时就有了想法,“大嫂的做的高粱菜饼好吃,不如做了拿到我跟爹上工的地方去买,工人们要么是家里带点干粮,到了中午都是干巴巴的啃,咽不下去,到了下午就没力气干活。”
“要是大嫂去卖菜饼,又热乎,又松软,咱们再送点儿菜汤,比大家伙儿自个儿拿的干粮好吃多了,肯定有人愿意买。”
听着周三郎的话,杨氏有点心动,“这能行吗?现今家家户户都没余钱,去修水渠就为了那十几个铜板,谁舍得花钱买吃食?”
周三郎挠了挠头,觉得大嫂说的也有道理,可要是换成他,他虽然舍不得,但有热乎的吃得,他也愿意买,前提是买得起的情况下。
想到这,周三郎就道,“要不咱们卖便宜点儿,就卖两个铜板儿一个菜饼子,送一碗热汤?这样的话,换成是我,我肯定乐意买。”
听完周三郎的话,周家一家子都沉默下来,杨氏觉得要是卖两个铜板一个,又是菜饼,这个生意可以做,但她又怕没人买,一时间有点拿不定注意。
周老太听了周三郎的话,略想了一会儿,就大手一挥,决定试试,“春花,人是活的,事是死的,咱就试一试,就算不成,也无非是损失些高粱面和野菜,怕啥。”
杨氏本就是敢想敢做的人,见婆婆都这么说了,就道,“行,我听娘的,就试一试。”
于是,周老太就将明天的活儿换了换,上午在家做菜饼子,送到修沟渠的地方去卖,下午再去掰竹笋。
周老头和周大郎父子俩见吃个饭的功夫,家里就要开始卖菜饼子,都不明白是怎么扯上的。
不过父子俩对视一眼,谁都没说话,算是默认了周老太和杨氏婆媳俩的决定。
周大郎端着碗,说道,“媳妇儿,明天我跟你一起去。”
杨氏嗔了他一眼,“当然你得一起去,还要带炉子,我一个人可弄不动。”
苏锦鲤吃着口中饼,看着小舅舅三言两语就给家里找了个营生,佩服的就差鼓掌了。
她凑到周三郎耳边,“小舅舅,你真聪明,这么好的法子都能想到。”
周三郎特意抬着下巴,“那是当然,怎么样,小锦鲤,崇拜小舅舅不?”
苏锦鲤快速点头,“嗯嗯,崇拜,超级崇拜。”
她本来还想着怎么说服舅妈去卖菜饼子呢,没想到小舅舅就先说出来,可不是崇拜么。
第9章 预定
定好了这个事,一家子不在说话专心吃饭。
吃完后,杨氏快速收拾好灶屋,让周阳在家看顾弟弟妹妹,就带着一家人去掰竹笋,到了傍晚才回来。
杨氏去做饭,周老太带着其他人整理竹笋,吃完晚饭开始焯水,然后又为第二天去卖菜饼做准备,一直忙到半夜,周家人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周家人就起来开始忙碌,周老头和周三郎去上工,周老太杨氏准备菜饼,周大郎在院子里准备推车炉子一类的东西。
苏锦鲤照旧一早就起来就跑到周二郎的屋子,给周二郎按摩输送灵力修复受伤的骨头。
快到中午的时候,杨氏就和周大郎一起推着推车去卖肉饼。
苏锦鲤觉得新奇,缠着着周阳带她去,“阳表哥,去嘛去嘛,锦鲤保证乖乖的不捣乱,就在边上看着就好。”
周阳拗不过,找了一件花布外衫给苏锦鲤套上,就背着她带着周兴周莹跟在杨氏身后。
杨氏一心在一会儿要卖的菜饼上,也没注意后面跟了几个小的,到了地点就和周大郎从推车上把炉子等一应家什拿下来,放在平地上点上炉子。
接着又将锅放在炉子上,把做好的菜饼放在锅中热着。
等杨氏忙完这些,周大郎已经将装着菜汤的木桶拿下来摆好,边上放着一叠大碗,准备给人盛汤用。
因为是第一次卖,杨氏做的肉饼不多,只有五十个。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杨氏和周大郎才发现周阳和苏锦鲤兄妹几个。
杨氏给唬了一跳,拍着胸口问道,“小阳,你们怎么来了,啥时候来的?”
周阳,“娘,你们出门我们就跟上了。”
杨氏道,“不是说让你在家带弟弟妹妹吗,咋上这来了?”
苏锦鲤赶忙举手回答,“舅妈,不怪哥哥,是锦鲤要来,哥哥被我缠的没办法,才来的。”
周阳捏了捏苏锦鲤鼻子,“你个鬼精灵,还知道是你缠着要来的啊。”
苏锦鲤就嘿嘿笑,“那还不是阳表哥疼我。”
杨氏看着兄妹两个说话,也没怪几个孩子,只叮嘱道,“一会儿人多,你们几个站边上一点,别被撞到了。”
小的三个乖乖点头,“娘(舅妈),我们知道了。”
周阳道,“娘,我会看住他们。”
杨氏对周阳放心,就没在管他们。
因为水渠上的官差敲了锣,喊道,“到点了,到点了,先放下手中活儿吃饭,吃完继续干。”
于是水渠上的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看到杨氏和周大郎在这边摆了摊子,有认识的人就问周老头和周三郎,“那边好像是周大郎和他媳妇,咋到这儿来了?”
周三郎趁机就道,“是我大哥大嫂,来这卖菜饼子呢,两个铜板一个菜饼子,再送一碗菜汤,各位叔伯大哥要是没带干粮,不如去我家摊子上看看,要是如意就买了吃,不如意看看也没事。”
听到周三郎的话,还真有人往摊子上来。
看了一眼锅里的高粱菜饼,却没有人说买。
杨氏虽然表面淡定,但见大家都只是看看,没说要买,不由有点丧气。
周大郎在边上站着,也有点无措。
周三郎拨开人群挤进来,“大哥,舀两碗菜汤,大嫂,拿四个菜饼子,跟我来。”
周大郎和杨氏一时不知道周三郎要做什么,只好拿上东西跟他过去。
周三郎来到两个官差跟前,“大人,这是我家大嫂做的菜饼和菜汤,不值钱,但胜在热乎,您二位尝尝。”
两个官差手里也是干巴巴的干粮,听到周三郎的话,抬头看了一眼他手中的汤,“既然这样,就放这吧。”
周三郎“哎”了一声,将汤放在他们身边一块干净的石头上,杨氏也依样将叶子抱着菜饼放去,笑着道,“两位慢慢吃,要是不够,摊子上还有。”
两个官差本来就是见周三郎态度好,才勉强留下东西,这会儿听到杨氏的话,就有了想尝尝的想法。
两人对视一眼,其中圆脸的官差说道,“吴大哥,既然都送来了,咱就尝尝?”
被叫吴大哥的官差点点头,“行,咱就尝尝。”
两个官差放下手中的干粮,端起大碗喝了一口汤,又咬了一口高粱菜饼,本以为会硬的拉嗓子,却是香甜软糯,很是可口。
两个官差二话没说,就丢了手里的干粮,吃高粱菜饼就菜汤。
杨氏回到摊位,准备吆喝试试,却被苏锦鲤拉了拉衣裳,“舅妈,锦鲤想要吃菜饼。”
杨氏顿时忘了吆喝的事儿,从锅里拿起一个菜饼,掰了一小片喂给苏锦鲤。
苏锦鲤吃了一口又一口,满足的眯了眼,“舅妈,菜饼松软香甜,真好吃,我还要吃。”
苏锦鲤已经吃了一个,加上在家里是吃了东西的,杨氏便拦着她,不让吃了,摸了摸苏锦鲤小肚子,“锦鲤乖,已经饱了,不能再吃了,再吃肚肚都该疼了。”
苏锦鲤虽然不甘心,还想吃,但是舅妈都这么说了,只好点点头,“那好吧,晚上再吃,舅妈要给锦鲤做。”
说完,苏锦鲤就眼巴巴的盯着锅子,还舔了舔嘴巴,一副没吃够的模样。
边上看着苏锦鲤一口接一口吃完一整个菜饼子的人,看到她眼巴巴的盯着锅子,没忍住跟着咽了咽口水。
这小娃娃,吃东西可真香。
有忍不住的,已经掏了四个铜板出来,“两个铜板一个,再送一碗菜汤是吧,给我两个,两碗菜汤。”
杨氏“哎”了一声,立即手脚麻利的包好两个菜饼递过去,又让周大郎舀了两碗汤,“大哥,您拿好,小心烫。”
那汉子也爽快,将钱递过来,就拿着东西去一边吃了。
大家看那汉子买了吃,也跟着掏铜板出来买,不一会儿,四十多个饼子就卖完了,就连菜汤都没剩下。
也有没买到后悔的。
当然还有大部分人没有买,吃自己带来的干粮。
先买的吃完过来准备再买一个,就听到杨氏说都卖完了,失望之余忍不住问道,“你们明天还来卖吗?”
杨氏乐呵呵的笑道,“来,只要大家喜欢吃,明天照样准时来,大家要的也可以先预定,明天来了就可以吃。”
听到这话,吃过菜饼的人立即就道,“我明天要两个。”
“我也要两个。”
“我也要两个,还有菜汤。”
“我也要。”
第10章 赚了
一会儿功夫,就有十个人预定了明天的菜饼,杨氏乐呵呵的记下人,又怕忘记,把周三郎和周阳叫过来一起记。
好歹把预定的十个人给记下。
杨氏又把给周老头和周三郎带的拿出来,“爹,三郎,这是你们的,快趁热吃。”
几个没买到的,见杨氏又拿出菜饼来,忍不住问道,“周三郎大嫂,你不是说菜饼没有了吗,咋又拿出来了?”
杨氏笑着道,“大哥,是真没有了,这些,是一早就给我家公爹和小叔子备上的午饭,要不这给钱的买卖,我能不卖给你吗?”
那人一想也是,“嗐,这不是都买到了,说好吃,我也想尝尝吗,周三郎大嫂,我就问问,你别介意啊。”
杨氏向来爽快,“介意啥,要是大哥想吃,明儿我给你留上就是。”
那人就道,“行,那我也预定两个,你别忘了。”
杨氏忙到不会。
从敲锣放工到现在也就半个时辰左右,那边的两个官差又开始敲锣了,“上工了上工了,都快点!”
离摊子或近或远的人立即就地上站起来,拿着工具,开始上工。
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两个官差才拿着碗过来,拍了拍周三郎的肩膀,“小子,菜饼不错,哥两个谢过了。”
周三郎立即道,“两位差大哥客气,你们要是喜欢吃,两位差大哥明儿就别带干粮,我让我大嫂给两位差大哥备上,还跟今天一样。”
两人对视一眼,姓吴的官差道,“明儿的事明儿再说,你先上工去。”
话是这么说,之后的活儿,两个官差却对周老头和周三郎客气了不少,有轻省的活计,就让两人去。
周三郎应了一声,就麻利的去干活了。
两个官差朝杨氏周大郎点点头,去了渠上。
杨氏和周大郎收拾好东西,带着几个孩子回去。
从到这一直到卖完,满打满算也就半个多时辰,虽然一开始没人掏钱,但在众人看到苏锦鲤吃完一个菜饼,还眼巴巴的盯着锅子的时候,也就一两刻钟的时间,不仅有人开始掏钱买,还很快就卖完了。
可比杨氏想象的快多了。
杨氏看着乖巧窝在周阳背上的苏锦鲤,没忍住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咱小锦鲤真是有福气,就吃了一个菜饼子,那些人就争着买。”
苏锦鲤小手捂着被杨氏亲过的小脸蛋,乐淘淘的,小小甜嘴儿不忘哄舅妈开心,“才不是,是舅妈做的菜饼好吃,他们闻着香味了,肯定跟锦鲤一样想吃,就买啦。”
苏锦鲤乐淘淘的小模样说出甜死人的话,稀罕的杨氏没忍住又亲了一口小家伙,“你个鬼灵精。”
回到家,杨氏就把卖菜饼的事儿跟老太太说了一遍,完了还不忘道,“娘,跟你说了你都不相信,那些人看着咱们小锦鲤美滋滋的吃完一个菜饼,还盯着锅子的时候,那馋的都要流口水了。”
“说来还是咱们锦鲤有福气,就站在那一吃,那些人就立即买了,本来我还担心没人买,没想到不仅卖完了,还没够。”说完,杨氏就乐呵呵的笑了。
这下,她可是有底了。
周老太摸了摸外孙女脑袋,道,“既是这样,那明天多做一点,做够一百个,有今天打底,也不愁卖。”
杨氏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明天先增加到一百个,往后看情况再说。”
说完,杨氏有点苦恼道,“就是菜汤不好弄,家里没有多少猪油了,板油又贵,买来做汤去卖不划算。”
周老太想了想,道,“老大,你这会儿去紫云县,买点猪大骨回来,我们用猪大骨熬汤,放点菜叶子进去,那东西便宜,肉味浓,比猪油好,在买点高粱面粉回来。”
周大郎拿了钱,就去紫云县。
周大郎走后,婆媳两个又去掰竹笋,周大郎回来也一起去帮忙,还逮到一只野鸡,活的。
前天逮的还有一只,这只杨氏就养着了,剪了翅膀,脚上套上绳子,就丢在后院鸡圈里关着。
周兴一听要把野鸡养着,就自告奋勇抓虫子喂鸡。
晚上吃完饭,杨氏将卖菜饼的铜板都倒在桌上,数了数竟然有九十个铜板,还不算送出的和小锦鲤吃的。
一斤高粱面八文,差不多用了三斤高粱面,花了二十四个铜板,不算野菜和菜汤的成本,赚了六十六文。
这可比去县里扛麻袋赚多了,扛一天麻袋,也就二十个铜板,这可是六十六个铜板,差不多是三倍。
杨氏知道今天卖的好,但也没想到了卖了这么多钱,这会儿看着桌上的钱,有点不敢相信。
“这,足足赚了六十六个铜板?”说着,杨氏就抓着周大郎的手,咬了一口。
疼得周大郎“嘶”了一声。
周大郎没好气的抽回手,“媳妇儿,好端端的你咬我干啥?”
杨氏淡定回道,“我就是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周大郎闻言哭笑不得,“这会儿还是梦吗?”
杨氏摇头,“不是。”顿了一下,杨氏又不可思议道,“娘,半个时辰,咱们就赚了这么多钱?”
别说杨氏觉得不可思议,就是周老太也没想到,“是啊,就这么一会儿。”
周三郎也很激动,这主意还是他想的,因此忍不住就抬起下巴道,“我就说这能赚钱吧。”
杨氏,“还是三郎聪明,想到这个法子,修渠的可有百十来个人呢,咱们就算每天赚六十六文,到修渠结束,还有二十天,我算算。”
说着,杨氏就低头算了一番,“得有一两三钱多!天,这可比你大哥逮猎物稳妥多了。”
“而且这还是按今天的情况算。”
说完,一家子都安静了。
周老头从头听到尾,此时也忍不住咋舌。
周三郎道,“大嫂,要不是明天我们多做一点,做个百十个。”
杨氏道,“老三,这不用你操心,我跟娘晌午就商量好了,明儿先增加到一百个,还让你哥去买了猪大骨和高粱面,明天把猪油菜汤换成猪大骨菜汤。”
杨氏说到这,就问周大郎,“你买的猪大骨多少钱?”
周大郎道,“五个铜板,两根大骨,还有些零碎的骨头,都是老板不要的。”
第11章 保密
还买了好几斤高粱面粉,总共花了四十五个铜板。虽然看着花的多,细算下来也不多。
杨氏听了,点点头,“比猪板油便宜。”
一阵讨论过后,杨氏就催着几个小的睡觉。
苏锦鲤躺在床上,被大两岁的周莹紧紧抱着,一动不动的当个抱枕。
也因为一直跟周莹睡在一起,所以每次都只能等她睡着后偷偷修炼,以至于灵力恢复相当慢,介子空间都无法打开。
周莹抱着苏锦鲤,见她眼睛睁得大大的,揉着眼睛问道“妹妹,你不困吗?”
苏锦鲤眨巴眨巴大眼,“有点困了。”
周莹,“哦,那快睡吧。”
说着,周莹就闭着眼,不一会儿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
苏锦鲤在周莹怀中,听着周莹的均匀绵长的呼吸,也慢慢睡着,等第二天醒来想起自己昨晚又没修炼,有点懊恼。
周三郎回到屋里,就和周二郎说道,“二哥,你猜,今天大嫂买菜饼子赚了多少钱?”
周二郎躺在床上,顺着问道,“赚了多少?”
周三郎,“二哥,你绝对想不到,除去成本,大嫂整整赚了六十六个铜板,可比街上给人扛包赚的多。”
周二郎在紫云县做过账房,自然知道街上的苦力一天能赚多少钱,听到这,也忍不住微微睁大了眼睛。
周三郎看到他这样,就知道二哥肯定没想到能这么,嘿嘿笑着道,“昨天我说这事的时候心里没底呢,还是娘最后说试一试,没想到真成了,二哥,我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就几个菜饼子,就赚了这么多。”
“二哥,你说往年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法子?”
每年县里秋收过后都有徭役,修路修水渠,这么多人,要是那会儿就想到了,家里得赚多少钱啊。
周二郎昨天听了周三郎的话,知道这是因为锦鲤说菜饼子好吃,他才想到这个法子。
于是就道,“大概是因为小锦鲤吧。”
周三郎一想也是,“二哥,你还别说,要不是小锦鲤说大嫂做的菜饼子好吃,我还真没想到这茬。”
“说来也奇怪,今儿本来是没人掏钱买菜饼的,但小锦鲤往那摊子前一站,小嘴儿有滋有味的吃着菜饼子,那些人竟然就买了,难怪大嫂跟娘总是念叨小锦鲤是咱家宝贝儿,带着福气。”
周二郎笑笑,“确实是个宝贝儿。”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经过小锦鲤这段时间的按摩,周二郎觉得自己的腿好多了,能轻轻挪动。
周三郎瞅了瞅自家二哥的表情,总觉得有点被敷衍到,凑过去低声问道,“二哥,你是不是还在因为秀兰姐悔婚另嫁的事难过?”
周二郎看向周三郎,不明白他怎么这样想,“为何这样说?”
周三郎就挠挠头,“我同二哥说咱家赚钱的事也不见二哥激动,说到小锦鲤也不见你多高兴,不是因为秀兰姐的事不高兴是因为什么?”
周二郎看周三郎的眼神就跟看傻子一样,“在你眼里,二哥就是这样儿女情长的人?”
周三郎瞅着他,“不是因为秀兰姐,那是因为啥?”
“……”
算了,老三偶尔缺根筋也是常有的,何必跟他计较。
周二郎,“我觉得我的腿好像好了不少,你扶我起来,下地试试。”
周三郎就傻乎乎上前,扶着周二郎下床,又看到他慢慢的挪动腿,在地上走了几步。
周二郎忍着腿上的不适,坚持挪了几步,发现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
但因为长时间的不动,又没有彻底痊愈,就这么几步,也走的他身上冒了汗。
周二郎道,“可以了,扶我回去。”
周三郎就愣呼呼的,扶着周二郎躺回床上,将腿给垫高。
做好这些,周二郎就催促周三郎,“你睡吧,不用管我,明天还要上工。”
周三郎就脱了鞋躺到床睡觉。
几秒过后,周三郎猛地坐了起来,指着周二郎的腿,结结巴巴道,“二,二哥,你,你,你的腿好了?”
周二郎眼神暗了暗,“不算好,只是能勉强站立,距离好估计还早。”
周三郎重重捶了一下床,激动到不行,“这怎么能不算好,都可以站立了,当初大夫还说能站都是奇迹,现在能站,不就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说罢,掀开被子就准备去跟老太太他们说,“我去跟爹娘大哥他们说这个好消息去。”
周二郎急忙叫住他,“老三,等一等。”
周三郎止住动作,“二哥,咋了?”
周二郎道,“天太晚了,别去惊动爹娘他们,等过段时间再好一点,再跟爹娘说。”
万一不能好,也省得让大家空欢喜一场。
周三郎见周二郎神情淡淡的样子,“那好吧,我听二哥的,暂时不跟爹娘他们说。”
周二郎点头,“嗯。”
周三郎躺在床上,琢磨他二哥的心事,想了一会儿,大概明白他担忧什么后,也不在说话。
只是心里依旧替周二郎高兴,毕竟能站,能挪动,就是个好的开始。
想到这,周三郎就想起小锦鲤每天早上给二哥按摩的事,忍不住问了一句,“二哥,是不是因为小锦鲤给你按摩,所以才?”
黑暗中,周二郎默了一会儿,道,“大约是吧。”
周三郎就双手用力一拍,“果然,咱们小锦鲤就是个福气包,连带着我们家也福气满满。”
接连两件好事,周三郎第二天一早走路都飘的,直到跟着周老头出门,脸上的笑都落下过。
还专门在苏锦鲤给周二郎按摩的时候跑去围观,想看看小锦鲤是不是施了啥仙法。
可惜他终究肉体凡胎,看不到随着小锦鲤的按摩,一道道微弱的灵力经过她的小手输送到周二郎腿上,帮着他修复受损的筋骨。
苏锦鲤感受了一下周二郎的恢复情况,眉眼弯弯问道,“二舅舅,你有没有觉得腿有劲儿了,想下来走走试试?”
周二郎,“谢谢小锦鲤,昨天和今天确实好了很多,二舅舅试试看。”
苏锦鲤闻言,立即高兴道,“我扶着二舅舅。”
在周三郎的帮助下,周二郎又再次下床走了几步。
苏锦鲤看到,高兴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周二郎看到,将手指放在嘴唇上,轻轻“嘘”了一声,“小锦鲤要帮二舅舅保密哦。”
苏锦鲤捂着嘴,眉眼弯弯的点了点头,学着周二郎的样子,小小声说道,“嗯嗯,锦鲤知道了,二舅舅是想给外外婆一个惊喜,放心吧,锦鲤一定会替二舅舅保密哒。”
说着,还煞有介事的拍了拍小胸脯。
第12章 数量
中午,杨氏做好菜饼子,用桶装上一早就熬上的骨头汤,装上小推车,就和周大郎推着推车到了修渠的地方。
苏锦鲤和周阳几个照样跟上去。
到了地方,杨氏和周大郎把东西卸下推车,一一摆好。
渠上的官差就敲了铜锣,让大家下工吃午食。
周三郎率先跑过来,给两位官差各自拿了两个菜饼,又让周大郎打了两碗骨头汤,一起送到两官差跟前。
“两位差大哥,这是今儿的肉饼,还热呼着,还有熬了一早上的骨头汤,您二位尝尝,要是不够,再叫我,给二位送过来。”周三郎将东西拿到跟前,照旧摆在一边干净的石头上,说道。
两人笑着,姓吴的官差道,“行,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周三郎搓着手,“您二位不嫌弃就好。”
两个官差也啃了十天的干粮,喝了十天的凉水,昨天一顿热乎乎的东西吃下肚,别提有多舒服,自然记着周三郎的好。
姓吴的官差道,“行了,看你们那摊子忙,赶紧去吧。”
周三郎就冲二人作了个揖,随周大郎回到摊子上。
周三郎要帮忙,杨氏一把将他拉开,又把给他和周老头准备的午食塞他手里,“老三,这是你跟爹午食,先吃,吃完歇会儿好干活,这儿有我跟你大哥就行,不用你。”
周三郎看大哥大嫂能应付过来,就带着午食去跟周老头一起吃,还把苏锦鲤周阳几个叫到边上。
周老头见周三郎把饭食拿过来没有帮忙,问道,“你不帮忙,你大哥大嫂忙的过来?”
周三郎道,“爹,可以的,有昨天的经验,我看大哥大嫂都应付的很好。”
周老头瞅了一眼被人围着的摊子,“那就吃饭吧,今儿的活儿比昨天累,吃了歇一歇。”
父子两个就开始吃饭。
周三郎扯了一小块饼,喂苏锦鲤。
苏锦鲤舔了舔嘴巴,没忍住诱惑吃了,吃完周三郎又扯了一块要喂她。
她咽了下口水,双手捂着嘴巴,“小舅舅,我吃过啦,再吃肚肚要爆炸,不能再吃了。”
周三郎又挨个问周莹周兴周阳,三个孩子都摇头,表示吃过了。
杨氏手脚麻利,把昨天预定的十个人的菜饼和汤先给了,才开始其他的生意。
虽然有人小声嘀咕,但也知道这些人是先订上的,嘟囔了两句就排队买菜饼子。
先拿到的人咬了一口菜饼,又喝了一口汤,就吃出不同来,扯着嗓子道,“周三郎大哥大嫂,你们这汤咋跟昨天不一样?吃着肉味浓了许多,油水看着也比昨天好。”
杨氏麻利的包着菜饼,抽空回答,“那当然不一样,昨儿是猪板油煮的菜汤,今儿这可是猪大骨,熬了整整一早上,能不好吗?”
这里人以往家里也不乏有点儿闲钱的,家中买肉吃肉也是常有的事,倒还是第一次听说猪大骨熬汤,而且喝着确实不比猪板油煮的汤差,甚至更入味更香一些。
还有里面的菜,也比直接用猪板油煮的有味。
就有人道,“还真是,吃着有味儿,浓郁,话说你们家这脑袋瓜是咋想的,就想出这个法子,人家做生意都去紫云县,再不济镇上,村里的集市,就你们家,把生意都做到这来了,我们还愿意买。”
杨氏就笑了笑,“这可不能跟大家伙儿说,我家还指着这生意过活呢。”
听着杨氏半玩笑半认真的话,就没人在问这个话了。
不过那心里活泛,家中又有人的人,就开始琢磨让家里的人也做这个生意,这里有周家的,不好让家里掺和,修路的地方可以去呀。
于是一两天后,正在修整的官道上,就出现了卖菜饼子,卖馒头的小摊。
修渠这边,却一直只有杨氏和周大郎。
不过两三刻钟,杨氏带来的一百个菜饼,就卖空了,连带骨头汤也没有了。
摸了摸兜里的铜板,杨氏笑眯眯的和大家伙儿道,“今儿就一百个饼子,除去昨天订的,都没有了,要是今儿没买到,想吃的,也可以跟昨天一样预定,明儿还是一百个,先订先得。”
听到杨氏的话,立即就有人喊道,“周三郎大嫂,咱们这有百十号人呢,你就做一百个,远远不够啊,我看大家几乎都是一买买两个,你这一百个,有大半的人吃不上,依我看,你做上两百个,才够大家伙儿的。”
说完,那人又冲大家问道,“你们说是不是?”
三三两两坐着的人群中,立即就有人附和,“就是,周大嫂,百十来个人,做一百个,肯定不够,要不做个一百七八十个,这样想吃的也吃得上,不想吃的也可以自己带干粮,不会让你浪费。”
另一人道,“照我说,大家要是第二天想吃的,不如头一天就预订,这样周大嫂心里有数,来了只管将东西给预订的就好了,这样大家都方便,我们不用担心吃不上,周大嫂也不用担心卖不完。”
大家都觉得这样合理,于是纷纷找杨氏预订第二天的。
因为头一天有预订的情况,杨氏早有准备,立即让周阳拿出纸和木炭来,一一记下要的人的名字以及数量。
记完后,周阳算了算,跟先前那人说的一百八十个的数量差不多,就朝杨氏道,“娘,数量跟刚刚那位大叔说的差不多,一百八十个,还剩下十来个人没有预订,应该就是自己带干粮的,咱们明天按这个数量做就行了。”
杨氏点点头,朝着大伙儿道,“既然大家都同意这样做,那明天我就按预订数量做了,没有预订的兄弟记得自己带上午食,免得到时候没有买到菜饼子饿肚子。”
“修渠可是体力活儿,可不能饿着肚子干,危险。”
经过杨氏这么一提醒,又陆陆续续有几个人预订了,剩下的就是家里自带干粮了。
杨氏看着剩下的几人,虽然看着壮实,脸色和精气神却不是很好,恐怕是家里真不好。
就琢磨着明天煮骨头汤的时候多加点水,到时候给那些人也分点儿汤,虽然不是好东西,但也带着肉味,总比没有好。
晚上,杨氏把这想法跟老太太一说,就得到了老太太的同意,“多添两瓢水的事儿,加了就加了。”
第13章 不怕饿肚子了
第二天,杨氏果然加了水,给没有买菜饼的人也送了一碗汤。
大家看到后,都说周家做事仁义,也就更好不好意思让自家人来这抢生意了。
十几天过后,水渠修整完毕,周老头和周三郎也回到家中。
卖了二十天的菜饼子,家里竟然赚了五两之多,还不算零零碎碎的。
望着桌上的钱,周家人跟做梦一样,你看我我看你,不敢相信。
先前算了能有三两多久已经很满足了,竟然有五两多,才二十天呐。
杨氏望着桌上的一堆铜钱,“我滴个乖乖,没数错吧?”
周三郎无比确定的说道,“大嫂,我敢肯定,绝对没有数错。”
周阳也跟着点头。
杨氏看向可以拄着拐杖走路的周二郎,“老二,你说,你做过账房,大嫂信你的。”
对于杨氏一脸不敢相信,却说相信他的话,周二郎笑着点点头,“大嫂,三郎和小阳没数错,就是这么多。”
杨氏这才算相信这二十天,真的赚了这些钱。
她撇撇嘴,“原来做生意能这么赚啊,难怪那徐家这么有钱。”
周三郎道,“大嫂,话不可以这么说,我听说修整官道的地方也有人像咱们这样摆摊,一天能有个三四十个铜板的赚头已经是顶天了,跟咱们可不能比。”
杨氏惊讶的张着嘴,“为啥,修整官道的人也多,比修渠的人还多呢,怎么才这么点儿钱,老三,你莫不是骗我的吧?”
周三郎道,“大嫂,我骗你干啥,是真的,我们一起修渠的,好几家学咱们摆摊,真就只有这些收入。”
杨氏,“为啥啊,他们人多,按说赚的也多啊。”
周三郎就笑着道,“还不是大嫂你,谁让你做的菜饼好吃,那骨头汤又不吝啬,管他买不买咱们的肉饼,你都给一碗,这样一来,大家都记着咱们家的好,那些家里摆摊的,都故意绕开修渠的,去官道上卖。”
“还有那两个差大哥,从我们开始卖菜饼子,就送吃的给他们,虽然不值钱,人家也记着这个,大伙儿看到这,想要家里来这买东西,也得掂量掂量,而且后来我跟爹的活儿都是捡着轻省的做。”
“这些,可都是大嫂你的功劳。”
杨氏指着自己,“我?”她就卖个菜饼,还卖出功劳了?
周三郎却肯定的点点头,“就是大嫂您的。”
杨氏恍然,“所以咱们家能赚这些钱,也是大家伙儿照顾?”
周三郎道,“也谈不上照顾,就是不太意思来这和咱们家抢生意。”
修渠的地方可不是官道上,路宽好走,想去就去了,也就是家里离得近,又早早占了先机。
杨氏一听,也不管钱是怎么赚的,一股脑将钱推到老太太面前,“娘,钱都在这,您收着。”
周老太没推辞,将已经穿好的钱都拢在面前,打开一串,各数了三百文出来,将其中三百文推到杨氏和周大郎跟前,“这三百文你和老大自己拿着。”
完了又将剩下六百文,给周三郎三百文,“老三,卖菜饼的主意是你想的,这三百文你自己拿着。”
最后剩下的三百文,老太太推到周二郎跟前,“后面十来天时间,老二帮着处理竹笋,让你大哥大嫂能有时间休息,你拿着。”
杨氏和周大郎对视一眼,“娘,那我就收下啦。”
周三郎,“娘,我也收着了。”拿着钱,周三郎酒将苏锦鲤和周莹周兴周阳叫过来,“想吃什么,跟三叔说,赶明儿上街,三叔给你们买。”
小锦鲤舔舔嘴巴,“小舅舅,锦鲤要麦芽糖,甜!”
周莹举手,“小叔,我也要麦芽糖。”
周兴看看两个妹妹,“小叔,我也要麦芽糖,还想要木剑。”
周三郎,“行,都给买。”
周二郎看着桌上的钱,“娘,我暂时用不上,不用给我。”
周老太道,“给你你就拿着,有啥用不上的,等你腿好了,不就可以上街,到时需要啥买啥。”
说到这,周老太就想起十天前,她给老二端饭去,看到他扶着墙站起来的样子。
当时真的是又惊又喜,直接就摔了手里的饭菜,颤颤巍巍,小心翼翼的看着扶墙站着的老二,大气都不敢出。
唯恐是自己看花了眼。
要不是小锦鲤脆生生的喊了她一声外婆,还不知道站到什么时候。
老太太醒过神,就小心翼翼的靠近周二郎,唯恐惊着他,直到抓着他的手,才问出声,“老二,你的腿是好了?”
老太太还记得当时周二郎回她的神情,云清风淡的,就好像是今天吃了一样。
“没全好,但可以站起来了拄着拐杖走。”
当时老太太就喜极而泣,硬是将诸天神佛的都拜了个遍。
最后才在老二口中得知,其实早十天就能站起来,但怕空欢喜一场,才瞒着没说。
气的老太太当时对着他又捶又打,骂他瞒得紧。
这会儿想来,感觉这二十天的日子,比过去过一年都多。家里穷的饭都吃不上,又遇上王家悔婚,接着又是掰竹笋,又是做生意,然后又是老二能站起来走动的样子。
老太太觉着,大概是老天眷顾,才会让家里一天天好起来。
周二郎看着老太太的神情,不在言语,将铜板收起来。
老太太又拿出一串钱,“马上暖和起来了,老大家的,记得去街上给扯布回来,给几个孩子做身衣裳。”
杨氏接过钱,应下。
苏锦鲤看着大家脸上的笑,跟着乐呵呵的。
还好还好,家里暂时不缺吃的,她又可以咸鱼一段时间了。
刚来的时候,家里又冷又没有吃的,锦鲤真担心自己会饿死在下界,每天努力想法子赚钱,但外婆跟舅妈都不让她出去,她只能在家干着急。
后来能出去了,不仅找了许多竹笋,还看到舅妈的菜饼子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心里的担忧才慢慢消掉。
这会儿可不乐呵呵的。
苏锦鲤想着想着,就乐出声来。
惹得一屋子的人都看着她,杨氏一把将小家伙搂在怀里,亲了亲锦鲤日渐有肉的小脸蛋,问道,“咱们小锦鲤这么开心,跟舅妈说说想到了啥好事?”
苏锦鲤乐滋滋的说道,“嘿嘿,舅妈赚了好多钱,锦鲤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第14章 继续卖菜饼
周老太听着外孙女童言稚语,心疼的抹了抹眼角浸出的泪花。
苏锦鲤看见,伸出小手抓着老太太苍老的手,不解的看着她,“外婆?”
周老太太见小外孙女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她,一张白嫩嫩的小脸纠结成一团,“小锦鲤乖,外婆没事,就是被风迷了眼睛。”
苏锦鲤眨巴眨巴眼睛,可是桌上的油灯都没有动,哪里来的风?
唉,人类真复杂,明明是哭了,硬要说成被风迷了眼睛。
杨氏琢磨了一会儿,虽然马上就要忙春耕了,但还是觉得买菜饼的生意不能丢。
就开口说道,“娘,我觉得咱们这生意还得继续做,虽然渠上停工了,但咱们可以去街上卖,虽然可能没有渠上赚得多,多少也是个进项。”
家里没有存粮,就靠这点钱,过到秋收,肯定是不可能的,何况老二的腿时不时要看大夫,小阳也要读书。
杨氏思来想去,都觉得不能把这门生意丢下。
老太太听到这个话,有点犹豫,这生意继续做,家里有进项,可是马上要春耕又耽误不得,“老大家的,你容我想想。”
杨氏见老太太没有一口回绝,就知道还有余地,尽管心里着急,但也能等。
周老太比一般的妇人有远见,也有魄力,这一时半会儿却也拿不定注意。
就在这时,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周老头道,“既然老大家的觉得这买卖可以做,就继续做,地里的活儿有我,老大和老三,也忙得过来。”
前些年有女婿家的几亩地,加上自己家的,忙不过来,去年女婿家的地为了治病,卖了几亩,如今就剩下一亩良田,一亩山地,自家也就四亩良田,三亩山地,比往年少了近一半。
周老头儿自信少了杨氏,自己和儿子们也能忙的过来。
听了周老头的话,老太太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你不是最看重地里的活计,怎地就松口了?”
周老头看了一眼周老太,慢悠悠的道,“做啥事不是为了口吃的?有赚钱的营生为啥不做?”
周老太:……合着一直固执守着田地的不是你?
周老头看懂周老太未尽的意思,双手背在背后慢悠悠的站起来,“晚食吃得多了,我去院子里溜溜。”
就踱步走了出去。
苏锦鲤从杨氏怀中滑下来,迈着小短腿跑过去,伸出小手抓着周老头粗糙的大手,脆生生的道,“外公,锦鲤也去。”
被外孙女热乎乎的小手拉着,听着她脆生生的话,周老头脸上露出一个舒心的笑容,“好,小锦鲤也去。”
周兴坐不住,见苏锦鲤出去,也往外跑。
周莹见哥哥妹妹都出去了,也跟了出去。
杨氏看着周老太,忍不住喊了一声,“娘?”
周老太沉默了一下,“生意做是可以做,只是老大家的,你打算将摊子支在哪儿?”
杨氏就想着继续做这生意,至于到底将摊子支在哪儿,还真没想好。
“娘,我还没想好。”杨氏顿了顿道,“不过总归是在紫云县,别的城镇距离咱家远,来回也不方便。”
周二郎沉吟了一会儿,说出一个地方,“我看码头那不错,除了来往的行船,还有许多苦力,大嫂做的菜饼子不贵,苦力也买得起。”
周二郎在紫云县做过账房,对紫云县的情况还算了解,当即就说出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地方。
周三郎对码头也熟悉,以前时常在码头找些算算写写的活儿,与码头上的人还算熟,就道,“娘,大嫂,我觉得二哥说的这个地方可以。”
“码头来往的船只多,上下搬运货物的苦力又多是穷苦人家,能三四个铜板吃饱,就不会选其他的,大嫂把摊子支在那儿,正好合了他们意,咱们也有卖的对象。”
周三郎一通分析,听得杨氏连连点头,“娘,我觉得老二老三说的对,咱们就把摊子支在码头,肯定有人乐意买。”
老二老三都说好,又听了老三的分析,周老太也觉得码头好,就道,“成,摊子就支在码头,不过还得租个车,从咱家到码头虽然才一个时辰,但推车太费事,老大,你赶明儿去问问你三大爷,看看他们家牛车能借不。”
周老太的口中的三大爷是周老头堂兄,家中排行第三,名周旺,膝下只有一女,周兰,跟周大郎同岁。
因为只有一女,在女儿及笄的时候的,三大爷就给女儿招了赘婿,那女婿前几年到还老实肯干,和周兰也和睦,但在周兰生了周木后,周旺渐渐将家交给女儿女婿。
周兰信任丈夫,家里的银钱从不瞒着他,没想到那男的竟然利用周兰的信任,将家中的钱财都攥在手中,渐渐的觉得在周家做赘婿抬不起头,在外面勾搭了人。
周兰知道后一气之下就与那人和离,结果那人早有准备,卷了钱财就跑了。
周兰因此一病不起,丢下儿子父母撒手而去。
而那人,在和离后去找那女子,被那女子的姘头给打死了。
如今周三大爷家就靠平日里拉拉牛车赚钱。
周老太和周木奶奶是同村的,又是一个姓的姐妹,两人关系一直很好,连带着和三大爷家关系也不错,
要用牛车,周老太就想到了他们家。
周大郎应和,“哎,我明儿就去。”
翌日,周大郎就到三大爷家说了借牛车的事。
周三大爷从周大郎口中得知杨氏要去码头卖菜饼子,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大郎,这事我应了,你只管让你媳妇来。”
周大郎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道,“三大爷,我娘说亲兄弟明算账,你看每天给你十个铜板成不?”
周三大爷道,“用不着十个铜板,按平时坐车去紫云县的价给就成,带别人是带,带你媳妇也是带,计较那么些干啥。”
周大郎道,“三大爷,话是这么说,但你也知道,这做营生比不得逛街,买了东西就走,有时候早晚不一定,总不能让你空跑,就按先前说的,一天十个铜板。”
周三大爷拉着脸就要训人。
周大郎急忙道,“三大爷,你要是不答应,回去娘不骂我,春花也得说我。”
想到陈芬的性子,周三大爷叹息一声,“你娘那个人,就是拧巴,一家人,算这么清干啥。”
第15章 李爷
周大郎就道,“三大爷,那就说好了,每天十个铜板啊。”
说完,周大郎就跑了。
大陈氏出来,没看到周大郎,问了一句,“大郎不是找你借牛车,人呢?”
周三大爷,“早跑了,生怕我反悔似的,你说周来他媳妇,几十年了,还是那个脾气,也就周来受得了。”
大陈氏横了三大爷一眼,“你以为她真有钱花不出去,还不是为了帮衬咱们,你不感念人家,反倒说人家,你脾气好,咋把日子过成这样?”
说是给女儿招婿,免得女儿被人欺负,结果呢,还不是让女儿年纪轻轻就没了命。
周三大爷连忙告饶,“是是是,都是我的错,是我不领情。”
周大郎回到家,杨氏正好做好午食,看到他就问道,“怎么样,三大爷答应了吗?”
周大郎,“答应了,按娘说的十个铜板,每天接送。”
杨氏的心就放下来,“行了,去洗手吃饭。”
家里的野菜不够了,吃了饭还得去挖野菜,不过晒的干笋倒是好了,明儿猪骨汤可以用干笋熬。
吃完饭,杨氏就带上筐子,风风火火的挖野菜去了。
老太太和周老头他们一起下地,杨氏见了,又和周老太换,“娘,我来开地,你挖野菜,我开地劲儿大。”
光顾着挖野菜,忘了今儿开地。
杨氏也不管老太太同不同意,就将弯刀和筐子拿给老太太,从她手里抢过锄头。
苏锦鲤看着舅妈风风火火的样子,捂着嘴儿偷笑:舅妈也很可爱。
周阳带着周兴帮忙捡地里的石头和草根。
周莹牵着苏锦鲤跟着老太太挖野菜。
一天忙碌过后,吃完晚食,杨氏又揉面发面,清洗要用的野菜。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做菜饼熬汤。
大概辰时末,杨氏就收拾好一应物品,搭三大爷的牛车赶往码头。
因为是第一天,周大郎一起去帮忙,周三郎对码头熟悉,跟着打点。
苏锦鲤撒娇要跟着去。
杨氏疼她,看不得她撒娇,就让她跟着去了,反正有三个大人,也丢不了。
周兴也想跟着,但想着家里的那只野鸡要喂,硬是憋住了。
周莹对上街没什么想法,而且还是去码头上买菜饼,又不能去逛,就没跟着。
苏锦鲤坐在牛车上,靠着杨氏,一路上东张西望,好不乐呵。
以前总看那些话本里坐牛车坐牛车,原来是这样的啊。苏锦鲤算是体验了一把话本里女主的生活。
不过乐呵也就开始那会儿,走了一段路后,苏锦鲤就靠在杨氏怀里,昏昏欲睡。
直到到了码头,才被叫醒。
苏锦鲤揉着眼睛被杨氏抱下马车,看着已经人多起来的码头,惊叹不已。
“哇,好多人呀?”
这可是她从锦鲤变成锦鲤小仙在变成苏锦鲤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一时间惊呆了。
经过二十来天的喂养,苏锦鲤渐渐恢复了之前圆乎乎的状态,虽然还不能跟原主比,但也白嫩可爱。
及时穿着最不起眼的棉布衣裳,也让路过的人忍不住盯着这个白嫩软萌的小娃娃看。
苏锦鲤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知道自己锦鲤体质又发挥作用了,当年她刚成为锦鲤小仙的时候,天上那些个神仙也围观她来着。
虽然有点害羞,但还是大大方方的站着,任由过往的人看她,时不时的朝人露出一个羞羞的笑。
等杨氏的摊子支好后,面前就围了一堆人,七嘴八舌的问道,“大妹子,你闺女挺可爱的,咋给带到这来了,这可不是好地,啥样的人都有,你可得看你闺女。”
杨氏笑着道,“多谢大哥提醒,我会看好的,这是我做的菜饼,你尝尝?”
说着杨氏就朝说话的那人递了一个菜饼过去。
那大块头看着有点像码头上的头头,见杨氏递过来,也没推脱,接过就咬了一口,赞道,“大妹子,你这高粱菜饼不错,软糯香甜,可口,正好没吃早食,多少钱一个?给我来两个。”
杨氏道,“菜饼子两个铜板一个,买两个送一碗干笋猪骨汤。”
大块头就掏出四个铜板,买了两个菜饼,还送了一碗干笋猪骨汤。
之所以买两个送一碗猪骨汤,这也是家里商量好的。
周三郎帮着三大爷把牛车赶到城门口,回来看到大块头,立即过来打招呼,“李爷。”
被周三郎称做李爷的大块头,盯着他看了看,“周三郎?”
周三郎道,“正是小的,李爷,这是我家大哥大嫂,来码头卖点吃食,以后还请李爷多照顾。”
李爷周三郎介绍杨氏周大郎,道,“原来是你小子大哥,我就说这位兄弟看起眼熟,放心,既然是你大哥大嫂,我自当照顾。”
“话说你小子,啥时候来码头干活?”
他是个粗人,感想敢做,块头大,身手不错,在码头上有些势力,也认字儿,但在写写算算上,以前没少用周三郎。
自从去年秋后,周三郎就没来码头上,到了写写算算的时候,难免念叨两句,这会儿见到了,自然问一句。
用习惯的人,换别人,不一定这么好用。
周三郎挠了挠头,“不瞒李爷,去年秋后家里陆陆续续的遭了些事,又逢雪灾,如今家里正是忙的时候,一时半会儿还来不了。”
闻言,李爷拍了拍周三郎肩膀,“行,等忙过了,来找我,有活儿给你做,我先去忙了。”
周三郎谢过后,目送李爷离开,然后小声跟杨氏周大郎说了李爷的情况,“大嫂,这位李爷在码头这片儿很势力,好多几十号力夫在他手底下干活儿,有他那句话,你在这卖菜饼没人敢来找麻烦。”
苏锦鲤听到周三郎的话,双眼亮晶晶的盯着他,一双眼里都是小舅舅好厉害的模样。
周三郎回头,就看到苏锦鲤这幅小模样,一把抱起她,问道,“小锦鲤为何这么看着小舅舅?”
苏锦鲤捧着小脸,一副小迷妹的样子,“小舅舅好厉害,认识那个大块头!”
周三郎噗嗤一声,就笑了,捏了捏苏锦鲤小鼻子,“咱们小锦鲤也知道厉害了?”
苏锦鲤立即抬着下巴,骄傲道,“当然。”
周三郎逗她,“那小锦鲤说说,小舅舅怎么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