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
做自己,我的解读是做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未来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为之努力,改变,克服一切,在几十年后用结果证明自己做成了自己,方可说一句做自己。
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做自己,就是用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就是自己,就是这种性格之类的,这种证明只能给外人看,却不能证明给自己看。
做自己很难的,难在,你得脑海里清楚的有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难在,要用几十年的行动以及最终的结果来达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难在,各种现实因素,在时时刻刻的干扰着。
能做成自己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最值得欣赏的人,最值得学习的人。
《奔波》
我在黑夜与白天里奔波,却完美躲过了白天的太阳和夜晚的星辰,我会完成我今年的目标的,会的,不完成不会停
《专属孤独》
注视着认识的人一个一个结婚,宣布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我在一旁一次又一次奉献着热闹人群中的掌声,这一次又一次的鼓掌,就像是给自己的孤单,一记又一记响亮的巴掌。
越在热闹的地方,只要是与自己无关的热闹,就越容易升起孤独感
人群中的热闹喧嚣,就像是一个剧场,整个剧场里的观众只有我一个
不管台上的表演如何激烈跌宕,我只会在黑暗的观众席里静静的看着。
所以我大概率会成为在热闹场合扫兴的人。
孤独感,会让我沉默安静,会让我假装一位干饭人,以缓解处在这种格格不入环境里的无所适从。
我的第一种专属孤独,叫做“结婚现场的鼓掌”。
《小家伙》
把悲伤的情绪看作是无家可归依恋我的小家伙,我竟然有了一丝喜悦的亲近感,不再拒绝它们爬上,挂在我身上
《“。”》
休息一下,开始努力笨拙地填补那嗷嗷待哺的欲望沟壑去吧。
明智自知的人,就不要望向不属于你的风景了,当你觉得想要获得,却产生不敢的念头的时候,那就是你还需要更多的砝码重量,去扩大自己的力,从而那不属于的风景就成可达到的量力而行,再看一会吧,今天之后就于我无关了。
《朋友三天可见》
人生就是这样,看着一个又一个有过交集的人,渐渐由相交线变成平行线,原本有交集的朋友,变成朋友圈点赞之交,变成不点赞的疏远朋友,变成三天可见朋友圈朋友。
每每经历一次都会难过一次,看着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字,也不会说什么,觉得难过,显示还是朋友,却已经在心里明确知道连朋友也不是,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短暂,如果不去主动,很快就会断了,散了。
难过,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吧,失去从来都不是一种好滋味,就这样也没啥特殊的了,最后的难过情绪就当是辞别时的目送了,目送她一去不回的潇洒离去,也好也好。
《朝自己的死亡开枪》
不知是我开始追寻金钱,还是失去浪漫的幻想,我感觉我丢掉了一种特别的东西,掉入泯然于众平静的漩涡。
这种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不做声响地承认我的成长止步于此?
承认自己就是一个连fuck中指都懒得对自己竖起的废物?
或者就只是活在当下的,反复重复当下的复制粘贴?
我不满意自己,很不满意,我鄙视我所有自己无能的时刻,也鄙视,渐渐丢掉前进欲望的自己,我已经感觉到我衰老的气息了,死气沉沉,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如果今天的我,被明天的我杀掉,我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因为我在浪费明天向上生长的机会,如果有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对昨天的自己开枪,它的存在没有意义。
《七天回家不玩手机挑战》
我只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不玩手机的人变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休息时,走路时,地铁上,和朋友吃饭时,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好像大家都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都在逃离我此时正在面临的感受。
他们都像死了一样,死的样子都一模一样,死在了手机这把枪上,他们死的平静安详,甚至自带笑意,因为射出的子弹也在此刻杀死了现实中的窘迫,劳累,庸庸碌碌,孤独,无聊,茫然。
我会突然没来由的感到悲哀,像是惊醒了一会,又沉沉睡去,这个充满自我麻醉药的世界,好像从来也就是无可救药一样。
大家都很文明,社会也很文明,可我怎么越来越感觉不对劲呢?明明哪里都很好,怎么感觉越来越乱了呢,乱糟糟的。
《归》
越发觉得有一个归处是好的。
归处是走向探索世界的黑色起点,微不足道却是一切的开始标志。
就如我轻装离开老家,走向繁华似景的社会,最终我还是会回归生我养我的老家,不管中间的故事是平淡如水,还是跌宕起伏,终究会带着一身时间的伤口,呜咽着归来,让我在衰老的年纪里,还有一些记忆里的依靠感。
《空》
空,空出了满怀愁。愁满身,只能从一团乱麻的愁中扯出一声倦怠无力的长叹。
这一长叹!载着蹉跎十年空悲切,载着碌碌无为的现今,载着未来不知去向的动荡不安散在空中,又深吸到肺里,藏到血液里,再次埋进心底。
空,敲的心啊!空!空!空!
空,照得自己,无处藏!藏!藏!
空!扪心自问的钟
这一响亮的自问,空上加空
《孩子》
一成年男子舒服的靠在一块长着青苔的土包上,悠然自在的像是躺母亲怀抱里的孩子
看着这样的视频有些伤感,因为我们不可避免会成为他
我们终究会彻底失去彼此,何不珍惜现在,当一切都还在的时候。
有些时候有些情感埋的太深,被猛然凿开,喷涌而出的思念总是会夹杂着一些亏欠忽视的自悔。
孤单的挺好,突然的破防,竟然发现我还会想念。
《一条信息引起不安的自我认知》
我有好感的人,我却不敢亲近追求。
胆怯的缘由是自己都不相信,未来的我能给与我喜欢的人需要的保障。
这种感觉让我懊恼,却又无能为力,每次面对这样的感受,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目前的我真是很垃圾,这种感受我有三次,我一次也没顺从自己的感受过,反而只是逃避让我产生这种感受的人,我认为只要我逃避了,就可以忽略自己的无能,说实话真是糟糕透顶,我自己也瞧不上这样的我,像个懦夫。
我想着以后自己变好,再毫无挣扎的追求,又怕遗憾错过,一去不复返,矛盾。
我反思我口中自己的不婚主义,是因为没法接受自己,去和没有任何让我想要亲近冲动的人,长期呆在一起。
装喜欢一天两天我可以,即使感到不适仍然可以装着。
可是365天,一年,两年,几十年,我装不了。
我可以糊弄一切,却不能糊弄自己的内部最真切的原始冲动。
我的喜欢,很简单。
看到另一半我会感到开心,看不到不在一起我会思念,这种行为不是强迫来的,必是我有感而发的情感情绪催动。
反思的挺好!有什么用呢?
明天还是会变回一个模子过去的自己。
倘若没有改变,自我反思,其实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牢骚罢了,的文字不过又成为一个可逃避的避风港罢了。
我恨不起任何人,包括我自己,我也不明白我都那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种种可恨的缺点,为什么就没有产生拼死的冲动,去击毁去重塑坏与与好。
目前思来我把原因归结于我这宽容心,能接受一切好与坏的宽容心。
宽容心带给我情绪稳定优势的同时,又剥夺走了我的不甘,嫉妒,不满,让我丢了力求改变的动力。具体形象像一个乞丐一样,给一口吃的都感到满足,满足了就躺在那,动也不动,明知道自己有一天会这样饿死掉,却又懒得想明天。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在干嘛,我会跟自己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干嘛,玛德废物,我会内心恨铁不成钢的骂一句,然后继续不知道在干嘛,当着废物。
《吊死在绿树上的男人》
“感谢你们的辛苦,不用浪费任何资源调查,是我心里出现了问题,请不要打电话给我父母。”
手机界面上,他还特意保留了一句:
“不要救我,我是自杀。”
真实事件:
上海某公园一40岁身着体面西装男人上吊自杀的遗书
旁观者指指点点(我):
我是对自杀的人不会抱有同情的,因为他们既然采取这种行为,对他们来说死亡就是喜悦的解脱。
我从这份遗书上感受到的是他对这个世界深深疲倦感,对父母的愧疚感,自己死亡后对别人造成麻烦歉疚感,以及自己渴望死亡的决绝感,他把杀死自己的凶手归咎为最无足轻重的自己,但真的是如此吗?
操控自己杀死自己,是违背生物本能的,只要有意识的人都会对死亡恐惧,而促使一个智慧型生物宁愿面对这种恐惧的,只有更恐惧的东西,这种东西死者告诉我说是心理出了问题,我是不信的,导致心理出现问题的东西才是那个比死亡更恐怖的东西。
而那个东西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左右,他只是被吞噬的其中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我只是觉得他有点可怜,可怜的是死亡都要礼貌理智。
如果将他形容成动物的话,就是羔羊,被“自己心理杀死自己”的羔羊,死亡的原因如此搞笑
他的尸体就像一个笑话一样挂在树枝下展示着,一晃一晃的告诉世人这又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人,枉为人子,枉做男人,一个懦夫,一个逃兵...他的死亡会被怜悯,会被讥讽,会被嘲笑,会被埋怨,却不会有人真的去考虑他的感受,因为死人真的不重要
我看到的是残忍,一种不见血的残忍,这种残忍磨灭了与生俱来的求生欲,这种残忍叫做人与人
《成年的年龄却还没长大》
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呢?
是同年的朋友都已经谈婚论嫁
是看着朋友开始熟稔的开着车,抽着烟
是不在发表露情感的朋友圈
是明白自己什么也不是
是不再无所顾忌的玩乐
是觉得对一切越来越难以提起兴趣
是不再轻易的相信别人
是觉得未来如死水一般平静
是感到越来越孤单
是越来越表面的人际
是越来越失信自己
是觉得越来越不自由
是觉得越来越重的责任
是觉得一年越来越快,记忆越来越少。
是习惯按部就班,不在有冒险精神
是总会想到后果缩手缩脚
是失去进步充实的感觉
是躺在舒适圈里一动不动。
我已经成年,我实现了儿时朴素的希望,却没能满足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我只是年龄成年了,却还没有长大。
我讨厌自己的愚蠢,却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一个愚蠢的事,就像我想改变,却又懒得改变,一切都没有变。
我成年的感觉并不好
《坚持的解释》
坚持我给的解释词是积累,如果没有积累,那坚持将毫无意义,就变成极度枯燥乏味的重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