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长期的渡海的过程之中,往来于两岸之间的那些商旅还是能摸索出一些经验来,相对来说,冬季常刮大风,而夏秋常有台风,只有春天的三、四月,气候比较稳定,是渡海的最佳时期。
江船和海船的建造,还是有着不同的方法,象东吴建造的那种高达五层的大型楼船,在海上根本就无法使用,一阵大风吹来,立马就倾覆了。海船一般都是底宽舷低帆高,这样才可以在海上航行无阻。
这次从青州召集来的造船工匠,都没有走陆路,直接就从青州胶东成山上船,横渡黄海,直抵三韩。从海路走,至少要比走陆路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同时也证明了现在的造船水平,完全可以适应渡海作战的需求。
三韩地区多山,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这显然为造船提供了便利,限于交通运输的不便,古代造船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三韩和辽东气候条件相近,树种也大体相同,松树、柏树、榆树、杉树样样不缺,这也为造船提供了便利。
人多自然是好办事,刘胤目前麾下有着汉军的十余万人马,有着夫余国的军队五万人,有高句丽的降军五万人,再加上随时可以调动的三韩民夫,劳动力那是绝对富裕的,整整一个冬天进山伐木,堆集在釜山港口上的木材简直就要一座小山还雄伟。
而从幽州青州调集来的数千工匠,更是昼夜不停地打造船只,按刘胤的要求,此次建造的船只为大中小三等,大船宽有三丈,长达十余丈,可以用来运输马匹和大型的器械,中等战船宽约一丈,长五六丈,小型战船宽七尺,长三四丈,皆是用来载兵的。
总体数量上,刘胤并没有要求多多益善,而是根据需求发建造,按刘胤的要求,一次渡海,只需能载万人即可,象大型战船一次可载三五百人,中型战船可载百十人,小型战船可载五六十人。所以大型战船的只建了十余艘,中型战船和小型战船各分别建造了五十艘和八十艘,这些战船基本上就能满足汉军的渡海所需了。
比战船更重要的是后勤补给,跨海作战,对后勤补给的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本身远征倭国,就已经是创造了后勤补给最长距离的记录,而且横渡对马海峡,对后勤运输而言就如同是瓶颈一般,试想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大军渡海登陆之后,所有粮草辎重补给都将需要通过对马海峡来进行,如果赶上风平浪静的季节还好点,可是一旦战争拖延下去,进入到了台风多发的季节,再想要通过对马海峡来运输物资的话,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从冀州并州青州幽州调拨的粮草和物资源源不断地向着三韩地区涌去。夫余国这次不光派兵五万随同刘胤出征,而且还资助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刘胤在乐浪郡和带方郡以及三韩地区也募集到了不少的粮草,经过一个冬天的筹备,运送到前线的粮草物资已经可以满足所有大军半年的度支了。
随着寒冬的过去,肆虐了一个冬天的海风终于减弱了,汉军出征倭国的最后准备事宜已经是接近了尾声,在釜山港口,已经打造完成的战船也已经是陆续地下水,初具海军规模。
由于刘胤的步骑军以及高句丽军夫余军基本上都是旱鸭子,把这些陆军训练成水军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刘胤也就没有在这方面去费力气,而是从青州招募到了上千渔民来充当水手。
这些渔民都有很丰富的出海经验,就算是汉军打造的战船要比他们平时所使用的渔船略大一些,但其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经过一个冬天的操练,这些新募来的水手已经可以熟练地操纵汉军各个型号的战船了。
这些战船其实都属于登陆型运输船,只需要将汉军步骑兵运送到对面倭国的九州岛进行登陆即可,根本就无需进行海战,这无形之中也就降低了水军的训练要求。这些水军只要掌握好如何来操控船只,其余的事基本上就与他们无关了。
第一攻击梯队都是尽可能挑选熟悉水性的士兵,完全可以胜任水陆两栖的攻击任务,第一波攻击要抢占滩头阵地,为续地部队提供登陆的通道,所以是最为汉军之中最为精锐的步兵来担任的。
第1280章 抢滩登陆
不管是海战还是水战,都是刘胤的弱项,驰骋疆场十几年,刘胤打的全部都陆战,偶尔为数不多的水战也不过是渡河渡江作战,再宽的江河,从东岸也能望到西岸,基本上是一览无余的。
可这一次的渡海作战,完全是在苍茫的大海上进行作战,不管是刘胤,还是汉军的诸多将领,那怕是吴国的降将,都称得上是平生的第一次,那怕是孙子兵法吴起兵法之中,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去寻。
刘胤任命严询为伐倭都督,孙秀为副都督。为了指挥水军作战,刘胤特意地把孙秀从洛阳调来,毕竟孙秀曾经在东吴指挥过水师,对水军战法还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用他来给严询做副手,可以更好地指挥战船渡海。
孙秀归降季汉之后,挂着伏波将军印信却是闲居洛阳,基本上无事可做,孙秀他也清楚,象他们这般的降将,基本上不会再有掌兵的机会了,挂一份闲职,拿一份傣禄,颐养天年,直到终老,也许就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了。
但孙秀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被起用之时,接到刘胤征倭副都督的任命之后,孙秀热情重燃,他很快地赶到了三韩,与刘胤的大军汇合,整个冬季的水军操练,全部是由孙秀来指挥的。
至于严询担任征倭都督一职,则是刘胤看重了严询的统帅能力和对三韩及倭国地理熟知的缘故,纵观整个的汉军将领之中,征倭都督一职,也是非严询莫属了。
第一拨的攻击梯队,是刘胤精心麟选出来的,其中汉人士兵占据了六成,高句丽和夫余人则是占据了四成的比例。
说起高句丽,前者在白崖山之战中兵败投降的高句丽王子高斯由做了俘虏,但刘胤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软禁起来。后来高句丽王美川王被鲜卑人所杀之后,刘胤将高斯由传到釜山,问他愿不愿意戴罪立功。
高斯由迫不及待地同意了,那种被软禁的日子,他简直就是受够了。
刘胤从汉军之中挑选了六千人,从高句丽人和扶余人之中,挑选了四千人,组成了特混编队,担任第一轮攻击兵团。
季汉兴国四年三月,征倭大军在都督严询,副都督孙秀的率领之下,从釜山港扬帆启航,踏上了东渡征程。
其时海面上风平浪静,征倭大军经过两天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倭国九州岛外海。
九州岛这个时候的名称叫做筑紫岛,邪马台国在女王卑弥呼统治之时,一度强盛,崛起于筑紫岛的东北部,后来不断地扩张,兼并了三四十个小国,成为筑紫岛北部最为强大的王国。
不过在筑紫岛的南部,一国为狗奴国,素来与邪马台国不和,狗奴国兼并南部二十余国,与邪马台国形成了南北对立之局面。自从卑弥呼死了之后,邪马台国的扩张势头也得到了遏制,在紫筑岛,双方处于一种均势之中。
不过这种均势却很快被打破了,汉军平定三韩之后,在釜山大建战船,准备东渡伐倭的消息,也很快地传入了倭国,立刻是引起了诸国的震动。
刘胤在釜山大建战船原本就是动静很大,很难瞒人,所以刘胤也没有刻意地封锁消息,顺其自然。这样的消息,传到了倭国之后,很难不让人不关注。
这时候邪马台的女王是卑弥呼的女儿台与在位,台与女王听到消息之后,十分地震怒,在她看来,卑弥呼女王曾两次向中原王朝进贡称臣,被魏国皇帝亲赐金印紫绶,邪马台国对中原王朝的态度极为恭顺,却不知何故,这回中原王朝却兴兵准备讨伐,让台与女王气愤不已,这些中原王朝的人,也委实太过分了。
其实台与女王并不清楚,当年敕封卑弥呼的魏国朝廷早已是烟消云散,就连继承魏国衣钵的晋国,也已经被灭掉了,现在的中原王朝,早已是改朝换代了,台与女王不明就理,还以为是中原王朝背信弃义,东渡来攻了。
愤怒归愤怒,但为了对伉汉军,台与女王下令征召其附属国的军队,一齐赶往与三韩相邻的筑紫岛西部,对汉军可能登陆的地点,进行构筑坚固的防线,以阻挡汉军的登陆。
台与女王除了积极地备战之外,也还有心思与南面的狗奴国修好罢战,以谋求共同来抵御外敌的入侵。
此中的利害狗奴国自然是不可能不知晓的,如果被汉军攻破邪马台国,那么狗奴国的命运就会沦为和邪马台国一样了,唇忘齿寒,不得不让狗奴国国王多井心怀疑虑,于是狗奴国也就与邪马台国暂时地停战了,并且派兵到自己国境的西部地区,做进一步地防御。
其实筑紫岛虽然四面环海,但也只有一些比较平缓的沙滩可以供汉军登陆,其余的地段,大部分都是悬崖绝避,根本无法攀登,所以真正需要防守的地段并不太多。
汉军的进攻自然选择在了距离釜山港最近的一处沙滩上,严询在旗舰上瞧得分明,倭人果然在这一处沙滩上建立起了一段长墙,准备以此为防御工事,以阻挡汉军抢滩登陆。
严询晒然一笑,倭人想得也太简单了,要知道此次他带来的特混编队,堪称是精锐之中的精锐,战力非凡,绝不是邪马台或者是狗奴国的力量所能抗衡的。
汉军的战船就停泊在外海,他们无法再往前了,毕竟汉军的战船有大船和中小船只之分,大型的战船很容易地搁浅,想要发起进攻,就必须是要乘坐小船或者是徒步涉水,向驻守在海岸线上的倭**队发起攻击。
想要在海滩上立足,就必须要站立起来一个纵深很大的滩头阵地,这样的话,汉军的后续部队就可以不断地涌上筑紫岛,形成兵力上的优势。所以现在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急于攻破倭人的防御阵地,而是要完全抢滩登陆,建立一个可攻可守的滩头阵地。
第1281章 抢滩登陆(续)
严询和孙秀分工明确,孙秀负责指挥渡海的船只,而严询则负责指挥登陆作战。
登陆作战最大的难度就是整个海滩完全是一片开阔地,倭人可以躲藏在石墙的后面,利用弓箭进行射击,这一片区域几乎是无遮无拦的。
倭人的石墙,就建在沙滩上比较略高一些位置上,这个位置基本上能保证即使涨潮,石墙也不会被海水淹没。
如果汉军选择进攻的时机,那肯定得在涨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登陆点距离石墙比较近,如果在落潮的时候,登陆点会往后推移好几里的距离,那松软的沙滩和漫长的距离,无疑让人有一种噩梦般的感觉。
所以登陆作战的时机是比较苛刻的,必须要选择在海水涨潮的时候,但是从涨潮到落潮,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两个时辰,退潮的时候,那些战船就必须要跟着潮水后退,否则就有搁浅危险。
能不能在这一两个时辰以内攻破倭人的防御,抢占一个滩头阵地,是登陆作战能否成功的关键,否则在海水退潮战船撤走的时候,滞留在沙滩上的汉军将会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所以严询的船队到达了对马岛之后,并没有急于地发起进攻,而是派出侦察的小船,对筑紫岛周围的情况进行了实地的勘察,对潮汐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地了解,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进攻方案来。
严询为人精明干练,严谨细致,素有谋略,尽管这种渡海登陆作战严询平生也没有经历过,但他受命之后,却是埋头下苦功,尽可能地收集筑紫岛附近的情报,做到知己知彼。
至于进攻方案,严询则是尽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就连士兵们使用的武器他都要亲自一一过目,保证全部是精良的装备,兵力兵种的配比,进攻时间的估算,都做到了精确精准的地步。
最终严询将进攻的时间定在了凌晨五更海水涨潮的时候,所有的战船在这个时间全部向着筑紫岛驶去。
天色微明之时,汉军百帆齐进,一齐向着筑紫岛靠了过来。
此时海水大涨,潮水直逼沙滩上的那道石墙。
大船由于无法靠得太近,所以在进攻之中,还是依靠那些小型的战船。每只小战船上除了水手之外都可以搭载三四十名步兵,八十余条小型战船一次便可以运送二三千人投入到进攻之中。
由于第一次接触到渡海登陆作战,汉军的将士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从战船上跃入水中的时候,个个是生龙活虎,斗志昂扬,整个的沙滩上,人声鼎沸,喊杀声震耳欲聋。
躲藏在石墙后面的倭兵刚刚从睡梦中惊醒,就已经发现汉军近在眼前了,他们一个个紧张无比,纷纷拿起了武器,准备抵御汉军的进攻。
邪马台的使者曾几次出使中原,他们回来之后,将中原的地大物博国力强盛都一一地禀明了女王,所以邪马台的倭人对中原王朝也是比较了解的。
这个时代的倭人,论国力,显然是不能够跟中原王朝相提并论的,尽管长期的战乱,让倭人养成那种民风彪悍全民皆兵的传统,但粗陋的武器,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短板。倭人使用的弓箭,只是那种最为普通的原始弓箭,大多的箭镞,并不是铁制的,而是骨制的,这种弓箭,不但射程近,而且杀伤威力也不足,根本就无法穿透汉军的铠甲。
而倭人只穿着普通的麻衣,就连铁制的铠甲都没有,唯一的铁器,也就是一些刀枪武器,而这种刀枪武器受限于锻造水平,其锋利程度也是大打折扣的。
而汉军现在的武器装备,无论是刀枪剑戟还是弓弩火器,代表的都是当今天下的最高水平,那怕就是远在数万里之遥的罗马帝**队,也是无法与汉军相提并论的。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那怕是倭人筑有石墙,都很难阻挡汉军的攻势。
汉军从战船上冲了下来,很快地排成了几行的纵队,向前发起了突击。排在最前面的,是盾兵,掩护盾兵前进的,是弓箭兵。
涨潮的时候,石墙前面的这一段沙滩很短,刚刚踏出水面,就已经进入到了弓箭兵的射程之内,汉军的弓箭兵立刻进行了齐射,乱箭如倾盆之雨,叮叮当当地射在了石墙之上。
倭兵躲在石墙的后面,汉军的弓箭几乎伤不到他们,当然汉军也没有指望可以射杀倭兵,主要是起到压制的作用,只要能逼得倭兵抬不起头来,不能轻易地用弓箭来阻击汉军步兵的攻势即可。
不过让汉军感到奇怪的是,就算汉军弓箭兵的压制作用明显,那也不可能压制得倭兵连一支箭都射不出来吧,眼看着汉军步兵已经推进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倭兵却是一箭不发,搞不清他们是何用意。
不过既然倭兵隐忍不发,汉军自然是加快了进攻的步伐,各路纵队皆是一路小跑,迅速地朝着石墙靠了过去。
只到汉军再向前前进了大约五十步,石墙后面的倭兵这才射出了第一支箭,接着,稀稀拉拉的箭矢从石墙后面射了出来,由于被汉军的强弓硬弩压制的厉害,倭兵很难成规模地射出箭来。
这些零星的箭支大部分地被盾牌所阻挡,只有少部分的射到了汉军士兵的身上,原本以这些箭支会给汉军带来一些的伤亡,但没想到这些箭支竟然连铠甲都射不穿。
许多汉兵将那些箭从地上拾了起来,一看才恍然大悟,敢情这些箭头都不是铁制的而是用兽骨磨尖了制成的,如果汉军身穿普通的布衣,这些骨箭或许倒是可能会穿透,但汉军士兵大部分人都是身着铠甲的,这些骨箭又岂能穿透这些铁制的铠甲?
看到倭人根本就伤不到自己,汉军是精神大振,如出水蛟龙一般,直扑向前。
第1282章 吊打邪马台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这段石墙倒是很长,绵延十里,基本上将整个的这片海滩都保护起来,但石墙不光是高度不足,厚度也差得太远,只有一层单石垒砌,起不到任何的防御作用,撑死也就是给石墙后面的弓箭兵提供一种保护而已。
汉军很快地就冲到了石墙的前面,这一段低矮的石墙根本就挡不住热火澎湃的汉军,有的汉兵翻墙而过,有的汉兵直接就将石墙给推倒了,邪马台人辛苦了一个冬天建造的防御工事,在汉军的面前,竟然是脆弱的如同一张纸一般,一捅就破。
数千汉军倾刻间是蜂拥而上,与倭兵展开了肉搏战。
汉军这个时候武器精良的优点完全地显现了出来,汉军所使用的刀枪盾牌,皆是制式武器,由汉军专门的武器工坊生产,由于采用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武器的品质。
当年诸葛亮时代蜀汉的武器质量就明显地优于曹魏军队,此时跟倭人手中的武器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根本就没有半点的可比性。
汉军第一拨的攻击梯队原本就是最精锐的士卒,此刻依仗着武器的精良,直杀得邪马台军是狼狈不堪,节节败退。
原本邪马台女王台与在海滩上布属了好几万的人马,准备着要与汉军决一死战,誓死悍卫邪马台国的领土,但汉军冲上来的时候,他们才悲催地发现,他们的弓箭,根本就伤不到汉军,他们的枪矛,和人家一比,简直就是烧火棍,他们的刀剑,充其量只是算是杀鸡宰牛刀。
倭人的刀剑,只要一碰到汉军的刀剑,立马被斩为两断,汉军所使的刀剑,简直个个都是削铁如泥的宝刀宝剑,让倭人是目瞪口呆。
装备的低劣让倭人的士气严重地萎靡下去了,尽管他们还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但在汉军拉枯摧朽一般的攻势面前,他们完全地丧失了抵抗的能力,纷纷地败退下去。
汉军则是气势如虹,杀得性起,登陆的汉军之中,也并非都是来自中原的汉人,扶余人和高句丽人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不过这些扶余人和高句丽人都是从他们军中麟选出来最为强悍最为精锐的士卒,严询在战前就曾激励士气,许下重诺,只要斩首一人,便可奖赏一只羊,斩首一名倭人官员,则可重赏一头牛,如查谁能先擒下台与女王,由赏千金官升三等。
重赏之下,自然会有勇夫,汉军士兵卖力地斩杀着倭人,每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可都是一笔丰厚的奖赏,如此机会,谁也不肯错过。
石墙被攻破之后,邪马台军的防御便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汉军如入无人之境,大杀四方,直杀得倭人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万汉军人马,就足以横扫邪马台一国了。
台与女王见势不好,再战下去,邪马台人也是没有还手的余地,充其量是自取灭亡,她赶忙地下令邪马台军撤退,将整个海滩让给了汉军。
原本汉军的计划是抢夺海滩,建立一个有纵深的滩头阵地,这个便可以方便后续的大军登陆,让原本聚集在西岸的军队可以从容地调到倭国境内来。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仅仅是第一波次的一万汉军,就已经可以吊打邪马台人了,所以建立滩头阵地现在看来已经是无关紧要之事了,邪马台人撤离之后,汉军则是穷追不舍,继续地狂飙猛进,向着筑紫岛的腹地进行推进。
看来汉军这回是一准备口气灭掉邪马台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83章 完虐狗怒国(上)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既然汉军进展地如此顺利,严询也就不再默守原定的计划了,他将船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孙秀,让他继续地从釜山向筑紫岛运兵,他则是亲自登岸,指挥已登陆地军队向前推进。
“看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万人队伍,就足以横扫倭国了。”严询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的笑意,这一仗打得太轻松了,完全就是碾压似地。
台与女王仓皇而逃,她本以为修筑了石墙,调集了数万的人马,就可以抵御得了汉军的进攻,但没想到汉军的战力是如此地强悍,邪马台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连半点抵抗能力也没有,现在更是兵败如山倒,而汉军则是穷追不舍,如此逃下去,那怕就是逃回到邪马台国,也逃脱不了亡国之命运。
台与女王立刻派人向狗奴国求援,尽管他们和狗奴国是宿敌,但现在这种局面下,台与女王也想不到该怎么办了,只有联合狗奴国,或许才能抵挡得住汉军的进攻。
这回台与女王许给了狗奴国相当多的好处,比如说割让与狗奴国相邻的十个国家,赠送给狗奴国王若干名邪马台美女,并附赠上万名的奴隶。现在邪马台国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台与女王只求能化解危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值得的。
当然这些礼物也仅仅只是空头的许诺,现在台与女王还在逃亡之中,真要让她拿出这么多的东西来,至少也得等到她回到邪马台,打退了汉军的进攻再说,否则的话,国都被灭了,如何还能兑现承诺。
狗奴国的国王叫井上,当邪马台国派兵在筑紫岛西岸修筑工事的时候,他也意识到形势的不妙,于是停止了向邪马台的进攻,转而派兵也前往西岸驻防,以应对可能遭受的入侵。
不过这次汉军攻击的目标是邪马台国,狗奴国并没有遭到攻击,暂时狗奴国还是一片风平浪静。
台与女王派出的使者,很快地就到达了狗奴国,一看礼单,井上国王顿时两眼放光,狗奴国倒是不缺女人,但国中的女子,莫不是长得又黑又矬,奇丑无比,井上的后宫之中,就连几个漂亮的女人都找不出来。
而邪马台国,则例来就盛产美女,据说以前的那个国王卑弥呼,就是一个绝世的大美人,井上多次攻打邪马台,除了谋取它的土地之外,最垂涎的还是邪马台的美女,这回台与女王主动地送美女上门,井上高兴地是忘乎所以。
狗古智卑狗也就是王国的国相劝他道:“大王,汉国强大无比,邪马台尚不能敌,我们如何能敌得住,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奴卑以为,应斩杀邪马台来使,交好汉人,以求国之平安。”
井上不以为然,道:“汉人远来,不熟地理,我狗奴国国险城固,如何会惧怕他们。”说到底,井上还是贪念邪马台许诺给他的若干美女,决意要出兵相助邪马台。
狗奴国出兵之后,并没有直接去邪马台国,而是折向西北而行,去攻击汉军的登陆点。
井上认为,直接去救邪马台,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危机,汉军依然可以通过登陆点,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兵源,想要真正地消灭进入到筑紫岛的汉军,首先就必须要掐断其援兵的来路以及粮草后勤补给通道。
现在汉军新的援兵还没有到来,整个登陆点附近只驻扎着一千左右的人马,这对于狗奴国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井上这次带来的人马可是有三万多人,吃掉汉军的这一千人,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驻守在登陆点上的是汉军的一部人马,校尉名叫董超,原本以为严询率主力大军追击邪马台去了,驻守这儿的差事将会是轻松无比,但没想到竟然会遭到倭人的反击,董超悚然一惊,有知情的向他禀报道:“此乃狗奴国的人,并不是邪马台的人。”
董超不禁是勃然大怒,汉军还没有对狗奴国的人怎么样,他们居然会主动地来挑衅,这些不知死活的狗东西。
邪马台人遗留下来的那些石墙成为了汉军的防御阵地,许多残破的地方也经过了简单地修缮,汉军全线退守到了石墙的后面,弓弩兵被顶到了第一线上,严阵以待。
井上着着汉军的防守阵地,露出了轻蔑的笑容,虽然汉军的武器装备比较先进,但毕竟狗奴国的人多,三万人对一千人,三十比一的比例,这样悬殊的对比,井上丝毫不会怀疑狗奴军的能力,这无疑将是一场碾压似的胜利,在井上看来,拿下这个登陆点,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不等后续的大队人马到达,井上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消灭这一支人数不多的汉军,那完全是手拿把攥的事,但却必须要速战速决,鬼才知道汉军的下一批援兵什么时候到达,如果再增加一万人马的话,井上估计也是要吃不消的。
只有先灭了这么一支小部队,控制住这个登陆点,不让汉人轻松地再次登陆,回头才有机会联合邪马台国的军队,里外夹击,将已登陆的汉军全部歼灭。
狗奴军呜里哇拉地大叫着,漫山遍野地冲了下来,倭人打仗,基本出没有什么战阵战术之类的,完全就跟一盘散沙似的,各行其事。不过仗着人多,倒也是气势浩大,声势震天。
董超并没有急于反击,他下令汉军的弓箭兵静静地等候着,等到狗奴国的人进入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再进行攻击。
狗奴国的人几乎都是徒步而走,只有长官模样的人才有资格骑马,他们手持着五花八门的武器,疯狂地叫嚣着向石墙冲来。
迎接他们的,是汉军如雨的箭矢,汉军所使用的复合弓,不仅射程远,而且穿透力强,对于没有什么防护能力的狗奴人来说,这些可怕的箭矢就是夺命的魔鬼,片刻之间,就已经倒下了一大片。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84章 完虐狗奴国(下)
PS:稍后更正…………………………………………………………………………………………………………………………………………………………………………………………………………………
“看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万人队伍,就足以横扫倭国了。”严询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的笑意,这一仗打得太轻松了,完全就是碾压似地。
台与女王仓皇而逃,她本以为修筑了石墙,调集了数万的人马,就可以抵御得了汉军的进攻,但没想到汉军的战力是如此地强悍,邪马台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连半点抵抗能力也没有,现在更是兵败如山倒,而汉军则是穷追不舍,如此逃下去,那怕就是逃回到邪马台国,也逃脱不了亡国之命运。
台与女王立刻派人向狗奴国求援,尽管他们和狗奴国是宿敌,但现在这种局面下,台与女王也想不到该怎么办了,只有联合狗奴国,或许才能抵挡得住汉军的进攻。
这回台与女王许给了狗奴国相当多的好处,比如说割让与狗奴国相邻的十个国家,赠送给狗奴国王若干名邪马台美女,并附赠上万名的奴隶。现在邪马台国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台与女王只求能化解危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值得的。
当然这些礼物也仅仅只是空头的许诺,现在台与女王还在逃亡之中,真要让她拿出这么多的东西来,至少也得等到她回到邪马台,打退了汉军的进攻再说,否则的话,国都被灭了,如何还能兑现承诺。
狗奴国的国王叫井上,当邪马台国派兵在筑紫岛西岸修筑工事的时候,他也意识到形势的不妙,于是停止了向邪马台的进攻,转而派兵也前往西岸驻防,以应对可能遭受的入侵。
不过这次汉军攻击的目标是邪马台国,狗奴国并没有遭到攻击,暂时狗奴国还是一片风平浪静。
台与女王派出的使者,很快地就到达了狗奴国,一看礼单,井上国王顿时两眼放光,狗奴国倒是不缺女人,但国中的女子,莫不是长得又黑又矬,奇丑无比,井上的后宫之中,就连几个漂亮的女人都找不出来。
而邪马台国,则例来就盛产美女,据说以前的那个国王卑弥呼,就是一个绝世的大美人,井上多次攻打邪马台,除了谋取它的土地之外,最垂涎的还是邪马台的美女,这回台与女王主动地送美女上门,井上高兴地是忘乎所以。
狗古智卑狗也就是王国的国相劝他道:“大王,汉国强大无比,邪马台尚不能敌,我们如何能敌得住,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奴卑以为,应斩杀邪马台来使,交好汉人,以求国之平安。”
井上不以为然,道:“汉人远来,不熟地理,我狗奴国国险城固,如何会惧怕他们。”说到底,井上还是贪念邪马台许诺给他的若干美女,决意要出兵相助邪马台。
狗奴国出兵之后,并没有直接去邪马台国,而是折向西北而行,去攻击汉军的登陆点。
井上认为,直接去救邪马台,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危机,汉军依然可以通过登陆点,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兵源,想要真正地消灭进入到筑紫岛的汉军,首先就必须要掐断其援兵的来路以及粮草后勤补给通道。
现在汉军新的援兵还没有到来,整个登陆点附近只驻扎着一千左右的人马,这对于狗奴国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井上这次带来的人马可是有三万多人,吃掉汉军的这一千人,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驻守在登陆点上的是汉军的一部人马,校尉名叫董超,原本以为严询率主力大军追击邪马台去了,驻守这儿的差事将会是轻松无比,但没想到竟然会遭到倭人的反击,董超悚然一惊,有知情的向他禀报道:“此乃狗奴国的人,并不是邪马台的人。”
董超不禁是勃然大怒,汉军还没有对狗奴国的人怎么样,他们居然会主动地来挑衅,这些不知死活的狗东西。
邪马台人遗留下来的那些石墙成为了汉军的防御阵地,许多残破的地方也经过了简单地修缮,汉军全线退守到了石墙的后面,弓弩兵被顶到了第一线上,严阵以待。
井上着着汉军的防守阵地,露出了轻蔑的笑容,虽然汉军的武器装备比较先进,但毕竟狗奴国的人多,三万人对一千人,三十比一的比例,这样悬殊的对比,井上丝毫不会怀疑狗奴军的能力,这无疑将是一场碾压似的胜利,在井上看来,拿下这个登陆点,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不等后续的大军到达,井上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消灭这一支人数不多的汉军,那完全是手拿把攥的事,但却必须要速战速决,鬼才知道汉军的下一批援兵什么时候到达,如果再增加一万人马的话,井上估计也是要吃不消的。
只有先灭了这么一支小部队,控制住这个登陆点,不让汉人轻松地再次登陆,回头才有机会联合邪马台国的军队,里外夹击,将已登陆的汉军全部歼灭。
狗奴军呜里哇拉地大叫着,漫山遍野地冲了下来,倭人打仗,基本出没有什么战阵战术之类的,完全就跟一盘散沙似的,各行其事。不过仗着人多,倒也是气势浩大,声势震天。
董超没有急于反击,他下令汉军的弓箭兵静静地等候,等到狗奴国的人进入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再进行攻击。
狗奴国的人几乎都是徒步而走,只有长官模样的人才有资格骑马,他们手持着五花八门的武器,疯狂地叫嚣着向石墙冲来。
迎接他们的,是汉军如雨的箭矢,汉军所使用的复合弓,不仅射程远,而且穿透力强,对于没有什么防护能力的狗奴人来说,这些可怕的箭矢就是夺命的魔鬼,片刻之间,就已经倒下了一大片。 第1285章 无情碾压
第一拨登陆军团完成登陆之后,孙秀很快地就率船队返航了,原本第二拨部队刘胤仍旧是安排着步兵军团的,计划着继续增加登陆的攻坚力量,继续扩大滩头阵地的范围,然后视情况再派出骑兵兵团,向内陆纵深挺进。
这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打法,基于对倭人军力未知的情况下设定的一种预案,也是一种最为稳妥的打法。
不过孙秀返回之后,向刘胤做了前线的战况报告,刘胤才知道倭军虽然事先早有防御,但在汉军强大的攻击力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严询指挥军队只发动了一次进攻,就轻易地突破了倭人的石墙,现在除了一部分兵力留守滩头之外,严询已经率主力大军挥师东进,直取邪马台国了。
刘胤微微一笑,看来自己还是高估倭人的实力,现在的倭人,别说是和一千八百年后相比了,他们就连千年后的对抗蒙古人的一半能力都没有。
想想也正常,现在的倭国,只不过是一片蛮荒之地,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比起中原王朝来,那相差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两个等级,现在的汉军进入倭国,不亚于后世的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完全是碾压似的。
倭国的兴起,大概是在唐代的时候,他们向中原王朝学习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也就在个那个时候,倭国迈入了封建社会,国力大大地增加了,才有了和蒙古人一争长短的能力。
倭国人从中国学走了先进的文明,但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感恩戴德,他们回报华夏文明的,是屠刀和枪炮,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对于这种忘恩负义的东西,刘胤当然不会心生什么怜悯。
重生这一回,不干点轰轰烈烈,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事,那就是枉为二世之人了。
倭国的最终命运,刘胤已经在脑海之中计划好了,只不过现在还不到公开的时候。
当黄崇问询刘胤是否还是按原计划向倭国派兵之时,刘胤断然地摇摇头,改变了派兵的计划,将原本第二拨出兵的步兵军团押后,紧急征调三千虎骑兵上船,赶往筑紫岛。
罗尚主动地请命出征,刘胤同意了由他带队前往,罗尚便登上了前往筑紫岛的战船。
从釜山到筑紫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只需要两天的航程,一来一回,再加上在釜山停靠的时间,大约就是五天左右。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罗尚刚刚登陆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狗奴国向汉军的滩头阵地发起进攻的时候,罗尚下令骑兵立刻下船,很快地完成集结,旋即便投入了战斗。
这个时候,正是汉军连弩兵弩箭用尽的时候,狗奴人大举压上,双方眼看就要展开肉搏战了,罗尚一声令下,三千虎骑兵是呼啸而出。
董超也很是配合,令汉军步卒拆开了石墙,打开了一些通道,以方便骑兵通行。董超看了看对面的狗奴人,露出了一个嘲弄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虎骑军的到来,战斗很快就会结束,悲催的狗奴人,这回就连做狗奴的资格也没有了。
虎骑兵的强悍冲击力就算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步兵方阵都是难以抵抗的,更别说这些穿着一身破烂拿着烧火棍一般的武器的倭人了,这样的乌合之众不管有多少,也不可能是虎骑军的对手。
都说蚁多咬死象,但真正的大象要是发怒起来,光是践踏,就不知道有将多少蚂蚁给踩成肉酱,而且虎骑兵也不是大象那般无脑,他们根本就不给倭兵近身的机会,只要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内,有多少倭兵就杀多少,完全是践踏碾压而过。
在汉军骑兵强有力地冲击之下,整个狗奴军早已是四分五裂,溃不成军了,他们现在只恨爹娘给少生了两条腿。当然真得多生两条腿的话,也是跑不过战马的,不过没有关系,跑不过战马,跑得过同伴就行了,反正谁落在后面,谁将被斩杀,逃在前面的人是有机会逃生的。
井上再也顾不得指挥军队进攻了,他现在逃命还来不及呢。汉军骑兵就象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一般,肆意横扫席卷一切,简直就是拉枯摧朽,狗奴人不要说是反击抵抗了,逃的慢一点的性命就全丢了。
但想逃走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狗奴人几乎都是步兵,而筑紫岛海滨一带又大多是平原,就算他们逃得再快可不可能快过骑兵,逃的慢得最先被汉军骑兵斩杀,逃得快的也不过多活须臾而已。
虎骑兵在战场上是横冲直撞,轻易地灭杀着逃跑之中的狗奴兵,许多狗奴兵原本已经是放下了武器,想投降,但虎骑兵根本就不管这些,一排头地斩杀了下去,只要是战场上活着的人,一律都不曾放过。
狗奴人是傻了眼,这跑也不是,降也不是,战斗的话死得更快,这完全就是不给他们任何的活么。
有些头脑灵光的狗奴人似乎想到了另外的招儿,那就是往死人堆里一躺,冒充死尸,心想汉军骑兵总不致于跳下马来一个个检查这些尸体吧。
但他们到最后依然悲催地发现,这一招似乎也行不通,汉军骑兵倒是没有下马来检查,不过他们可以采用更加粗暴的手段,那就是纵马践踏,那战马粗壮的马蹄踩下去,就算是活人也得一命呜呼。
而且被战马活活地踩死,比一刀砍掉脑袋更痛苦,有时候战马不一定能踏中要害,被踩一下还死不了,但绝对也爬不起来了,只能在那儿痛苦地挣扎着,等着被下一匹马来踩死,如果不走运的话,接连被好几匹马踩过都没有丧命的话,那就成了天大的悲剧了。
狗奴人这回是彻底地绝望了,他们看不到任何逃生的希望,只能是在这片旷野之中象无头的苍蝇一样乱窜着,最后被汉军的铁骑无情地碾压而过,葬身于乱军之中。 第1286章 拉枯摧朽
井上好歹还有马骑,逃得比较快些,但他的马和汉军骑兵的马匹比起来,无论是速度上,还是耐力上,都相差甚远。
倭人无论是人种和马匹,都是从中原流传来过来的,鬼才知道原本在中原长得高大的人种和马种,到了倭国这片土地上,都长得又矮又矬,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桔生淮南则是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不过总算有着两万多狗奴兵给他垫底,来阻碍汉军骑兵的追击,井上最终还是率领着为数不多的骑兵逃出了汉军的追杀,逃回了狗奴国。
罗尚全歼了狗奴人三万大军之后,继续向东,与严询的主力大军汇合。
这个时候,严询已经横扫了邪马台控制下的十余个属国,这些属国规模都比较小,大的有两三万户人口,小的只有几千户人口,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能力,汉军所到之处,是望风而降。
严询的主要目标还是邪马台,台与女王一路之上是落荒而走,只能让沿途的这些小国还充当炮灰,她则是率领着残兵败将,一路狂奔,想尽早地逃回到邪马台国去。
罗尚的骑兵速度就是快,只赶了两天的路程,就追上了严询。
严询见到罗尚还很是奇怪,按原计划,第二批登陆的汉军还应当是步兵军团才对,没想到竟然会换作了清一色的骑兵。
而且这支骑兵还是罗尚亲自带队,与先前准备配给严询的部将完全不是一回事。
严询是度辽将军,而罗尚则是安南将军,论品秩,罗尚可是在严询之上的。这次刘胤任命严询为征倭都督后,除了和他同级的伏波将军孙秀担任副都督之外,其他所有的麾下将领最高的也就是营中郎将级别,大部分的护军将军一级的将领都让刘胤给雪藏了。
在刘胤看来,派一偏将征倭足矣,他麾下这些大将跟随他征战多年,劳苦功高,逮着这个机会,也算给他们放个假,让他们轻松轻松了。
不过罗尚主动地请命出征,刘胤也就同意了。在诸多护军将军之中,罗尚算是小字辈,他是顶替担任禁军虎卫督的傅著还出任的虎骑军护军,论资历也自然是他最浅,所以有这样的立功的机会,罗尚当然是不肯放过。
不过论品秩罗尚虽然在严询之上,但这次严询是征倭都督,所以征倭的兵马,都受其辖制,临行前刘胤也叮嘱他,要服从严询的调度,所以罗尚此次进入倭国,还是以下官之礼拜见的严询。
严询听闻了狗奴国人攻击汉军滩头阵地的事,冷笑了一声:“这些作死的蠢货,等本督灭了邪马台,回兵一定将他们全部给收拾了。”
现在汉军的主攻目标,还是筑紫岛上最大的王国邪马台,光是邪马台控制的国家,就有三十多个,只有灭掉了邪马台,才能算是初步掌控了筑紫岛。
至于狗奴国,现在差不多也已经被罗尚的人马给打残了,就算他逃回了狗奴国,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就容他多活一阵子,收拾完邪马台再回过头来收拾他们。
这回罗尚率三千虎骑兵增援而至,严询是如虎添翼,对追歼台与女王更是信心大增。
先前严询指挥的大部是步兵,就算汉军步兵的速度是最快的,但台与女王夺路狂逃,想要追上她并不容易,这回有了骑兵相助,看他台与女王还往哪儿逃?
严询便让罗尚率领三千虎骑兵从南面迂回到投马国,那儿是进入邪马台国的唯一通道,汉军骑兵速度快,如果能抢先赶到投马国,便可以在那儿截住台与女王。严询则是率领大军一路继续地向东,除了追击台与女王之外,顺道将邪马台的这些属国给灭了。
罗尚接令之后,立刻率兵是启程出发,迂回到南路,直奔投马国而去。
投马国也算是一个大国了,有五万多户的人口,不过投马国大部分的兵卒,都被邪马台征去打仗了,他的防御力量极为地稀松。罗尚率领虎骑兵,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投马国,投马国王亲自出城投降。
罗尚倒是浑然不意,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截杀台与女王,占领投马国,也不过是打鱼捎鳖的事。
果然不出严询的所料,台与女王真的率着残兵败将向投马国而来,罗尚在这儿已经是等候久矣,又如何能让她逃脱。
一场大战下来,邪马台的大军几乎被全歼,台与女王见势不妙,只能是投水自杀了,余者皆降。
紧接着,严询和罗尚汇合之后,向邪马台国发起了总攻。
台与女王最终没有能回到邪马台,整个邪马台国是群龙无首,面对汉军的强势袭来,乱成了一锅粥。虽然台与女王的女儿被推举为新的邪马台女王,但此刻的邪马台,早已成为了一盘散沙,根本就无力抵抗汉军的进攻。
最终号称是紧筑岛上最大的王国被汉军所攻破,汉军攻入了王宫之中,俘虏新任的邪马台女王,邪马台王朝彻底地覆灭了。
邪马台灭亡之后,那些原本臣服于它的小国大多顺势而降,只有极少数实力较为强大的王国如鬼国、乌奴国等国割据自立,严询当然是毫不客气地举兵将其灭掉。
以拉枯摧朽之势平定邪马台之后,严询这才算是腾出了手来,挥师南下,去对付狗奴国。
狗奴国王井上逃回到狗奴国之后,一直密切地关注着局势的变化,汉军横扫邪马台之后,井上也意识到自己就算是留守狗奴国,最终也能逃覆灭的下场,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另谋出路。
所以乘着汉军无瑕南顾之时,井上带着少数的心腹之人以及家人子女,乘船离开了筑紫岛,投奔四国岛去了。
汉军杀到了狗奴国,井上早已不知所踪,余者人心惶惶,很快地就率狗奴国百姓向汉军投降了。
汉军平定筑紫岛,前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路横扫五十余国,大获全胜。 第1287章 横扫伊予岛
四国岛是后世的一种称呼,在弥生时代,四国岛叫做伊予之二名岛,简称伊予岛。井上逃往了伊予岛,汉军在平定紫筑岛之后,自然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伊予岛。
此时汉军已经向倭国连续地派出六批人马,在倭汉军(包括高句丽和扶余人)达到了五万三千人,其中骑兵为三千人,其余全部为步兵。刘胤认为这些兵力已经足够能保证横扫整个倭国了,所以也就不再向倭国增派新的部队了,仅仅只派出五万多人,对于汉军的整个后勤保障体系来说,负担并不算太沉重,更何况进入倭国的汉军还可以就地为食,强迫那些投降的部落交出粮草,可以减轻跨海运粮的难度。
这次进攻伊予岛,孙秀的船队抽调到了部分的船只来帮助汉军完成渡海,而派出的兵力也只为几千人。
伊予岛多山,地形相当的复杂,岛上生活的倭人,比筑紫岛更为地落后,这里并没有什么王国,只有大大小小的部落,完全处于原始的状态。
井上逃到伊予岛,也并不是寻求岛上的那些原始部落来辟护他,他知道伊予岛山险地崎,森林茂密,是最为天然的藏身之所,他带着为数不多的部下逃到山林之中,目标小,汉军根本就奈何不了他。
反正汉人这次攻打倭国,时间上肯定长不了,等到他们打完了撤军回国,井上东山再起,那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但汉军却似乎没有要放过他的打算,派兵渡海追击,紧咬着他不放。
汉军进入到了伊予岛之后,那些岛上的原住民自然而然地生出了敌对情绪,这些原始部落虽然没什么国家概念,但领地意识却是十分地强烈,对于任何的外敌入侵,都是极端地仇视,汉军侵入他们的领地,这些倭人自然是要起来反抗的。
不过他们拿着原始的武器和汉军进行对抗,根本就是以卵击石,非但没有汉军给打退,反而自身是伤亡累累。
这些倭人的原始部落,其实规模都比较小,最大的部落,也不过才是千人左右,小的部落,只有几百人,就算他们真得能做到全民皆兵,那又如何能敌得训练有素的汉军。
所以,起初这些倭人部落还是主动地来进攻,吃了很多次亏之后,他们再也不敢主动地来挑衅汉军了,一见到汉人的军队,他们就拼了命的往大山里躲,再也不敢招惹汉军了。
不过就算他们躲到大山里,一样逃不过汉军的攻击,这次严询挑选出来进攻伊予岛的,几乎都是擅长于山地作战的汉军,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于无当飞军,他们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巴山蜀地那种险峻的大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一座海岛上地形再崎崎它又能崎岖到哪儿。
所以汉军对这些原始部落来说,就是恶梦一般的存在,无论他们逃向何方,都逃不过汉军的五指山。
其实别看伊予岛山地地众多,其实每个部落所控制的区域都是有限的,一旦越界进入到别的部落的领地,那便会遭到别的部落的截杀。
那些受攻的部落,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是向汉军投降。
汉军倒也没有斩尽杀绝,对于肯投降的部落他们还是相当地宽容的。
他们以投降的这些倭人部落为向导,继续地向前推进,一个个将伊予岛上的这些部落予以征服。
有了先前那些部落的教训,后来的这些部落就学乖了,一看到打不过,但主动地来投降,所以在汉军向前的推进过程之中,受到的阻力是越来越小。
如果仅靠汉军这几千人,想要在这么广阔的伊予岛上搜寻出井上来,那简直是大海捞针,但有这么多投降后的原始部落,将他们的力量全部发动起来,事情就变得简单地多了。
这些原始部落对伊予岛上的地形是了如指掌,有他们来负责追踪井上的踪迹,井上简直就是无所遁行。
毕竟井上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再少也有个数百人,如果真是井上一两个人藏在深山之中,想要找出来确实很困难,但好几百人这么大的目标,绝对不可能查不到蛛丝马迹。
很快就有人将狗奴人的行踪报告给了汉军的统领,汉军统领闻之,立刻调动汉军和一些部落的人,对井上所在的区域进行了封锁,并展开了地毯似的搜索,逐步地缩小搜索的区域,最后将狗奴人围困在了临近大海的一座山上。
井上简直是郁闷地吐血,他逃到伊予岛上来,就是为了避难的,原本以为凭借着伊予岛上复杂的山地,汉军就是动用几万人马来,都未必能找寻的到他。
但没想到汉军上岛之后,并没有直接来搜寻他,而是岛上的这些部落逐个下手,一一打服,让这些部落臣服于他们,然后再动用这些部落的力量,在伊予岛上展开拉网似的大搜索,井上逃来逃去,最终也逃不出汉军的这道搜索网,被困在临海的一座高山,井上是彻底地绝望了。
井上他现在估计连肠子都悔青了,你说他没事干嘛要招惹汉人,他们去打邪马台,就让他们去打好也,他居然听信了台与女王许诺的好处,去攻击汉军,这不是寿星佬上吊——嫌命长嘛。
结果井上给狗奴国招来了一个阴魂不散的强敌,狗奴国被灭掉了不说,就连他躲到了伊予岛上来,汉军都没有放过他,一直是穷追不舍,最后将他逼到绝路上。
井上被迫无奈,只得命人下山向汉军乞降。
不料汉军的答复却很强硬,狗奴国的人皆可赦之,唯独不赦井上一人。
井上听闻,简直是欲哭泣无泪,这就是他自己种的恶果,汉军不饶恕于他,他自己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最终只能是切腹自尽。
汉军倒也是言而有信,既然井上已死,其余的狗奴国人倒也再没有害他们的性命,而是将他们押解回了狗奴国。 第1288章 进军本州岛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反正汉人这次攻打倭国,时间上肯定长不了,等到他们打完了撤军回国,井上东山再起,那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但汉军却似乎没有要放过他的打算,派兵渡海追击,紧咬着他不放。
汉军进入到了伊予岛之后,那些岛上的原住民自然而然地生出了敌对情绪,这些原始部落虽然没什么国家概念,但领地意识却是十分地强烈,对于任何的外敌入侵,都是极端地仇视,汉军侵入他们的领地,这些倭人自然是要起来反抗的。
不过他们拿着原始的武器和汉军进行对抗,根本就是以卵击石,非但没有汉军给打退,反而自身是伤亡累累。
这些倭人的原始部落,其实规模都比较小,最大的部落,也不过才是千人左右,小的部落,只有几百人,就算他们真得能做到全民皆兵,那又如何能敌得训练有素的汉军。
所以,起初这些倭人部落还是主动地来进攻,吃了很多次亏之后,他们再也不敢主动地来挑衅汉军了,一见到汉人的军队,他们就拼了命的往大山里躲,再也不敢招惹汉军了。
不过就算他们躲到大山里,一样逃不过汉军的攻击,这次严询挑选出来进攻伊予岛的,几乎都是擅长于山地作战的汉军,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于无当飞军,他们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巴山蜀地那种险峻的大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一座海岛上地形再崎崎它又能崎岖到哪儿。
所以汉军对这些原始部落来说,就是恶梦一般的存在,无论他们逃向何方,都逃不过汉军的五指山。
其实别看伊予岛山地地众多,其实每个部落所控制的区域都是有限的,一旦越界进入到别的部落的领地,那便会遭到别的部落的截杀。
那些受攻的部落,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是向汉军投降。
汉军倒也没有斩尽杀绝,对于肯投降的部落他们还是相当地宽容的。
他们以投降的这些倭人部落为向导,继续地向前推进,一个个将伊予岛上的这些部落予以征服。
有了先前那些部落的教训,后来的这些部落就学乖了,一看到打不过,但主动地来投降,所以在汉军向前的推进过程之中,受到的阻力是越来越小。
如果仅靠汉军这几千人,想要在这么广阔的伊予岛上搜寻出井上来,那简直是大海捞针,但有这么多投降后的原始部落,将他们的力量全部发动起来,事情就变得简单地多了。
这些原始部落对伊予岛上的地形是了如指掌,有他们来负责追踪井上的踪迹,井上简直就是无所遁行。
毕竟井上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再少也有个数百人,如果真是井上一两个人藏在深山之中,想要找出来确实很困难,但好几百人这么大的目标,绝对不可能查不到蛛丝马迹。
很快就有人将狗奴人的行踪报告给了汉军的统领,汉军统领闻之,立刻调动汉军和一些部落的人,对井上所在的区域进行了封锁,并展开了地毯似的搜索,逐步地缩小搜索的区域,最后将狗奴人围困在了临近大海的一座山上。
井上简直是郁闷地吐血,他逃到伊予岛上来,就是为了避难的,原本以为凭借着伊予岛上复杂的山地,汉军就是动用几万人马来,都未必能找寻的到他。
但没想到汉军上岛之后,并没有直接来搜寻他,而是岛上的这些部落逐个下手,一一打服,让这些部落臣服于他们,然后再动用这些部落的力量,在伊予岛上展开拉网似的大搜索,井上逃来逃去,最终也逃不出汉军的这道搜索网,被困在临海的一座高山,井上是彻底地绝望了。
井上他现在估计连肠子都悔青了,你说他没事干嘛要招惹汉人,他们去打邪马台,就让他们去打好也,他居然听信了台与女王许诺的好处,去攻击汉军,这不是寿星佬上吊——嫌命长嘛。
结果井上给狗奴国招来了一个阴魂不散的强敌,狗奴国被灭掉了不说,就连他躲到了伊予岛上来,汉军都没有放过他,一直是穷追不舍,最后将他逼到绝路上。
井上被迫无奈,只得命人下山向汉军乞降。
不料汉军的答复却很强硬,狗奴国的人皆可赦之,唯独不赦井上一人。
井上听闻,简直是欲哭泣无泪,这就是他自己种的恶果,汉军不饶恕于他,他自己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最终只能是切腹自尽。
汉军倒也是言而有信,既然井上已死,其余的狗奴国人倒也再没有害他们的性命,而是将他们押解回了狗奴国。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89章 和谈破裂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消息传到了大和国,引起大和国上下一片震动。
大和大王成平立刻是召见葛城臣、平群臣、苏我臣、大伴连、物部连等诸多大臣议事,商议对策。
大和国是刚刚兴起的一个王国,不象邪马台那样存在已久,与中原王朝保持着一贯的朝贡关系,大和国与遥远的中原王朝根本没有任何的交集,普通的民众根本就不知道中原王朝这个概念,而大和国的高层虽然知道中原王朝的存在,但也认为那不过是万里之外的国度,跟他们丝毫没有关系。
但现在人家打到了家门口,大和的国王和大臣们显然是坐不住了,他们被大大地吓了一跳。要知道,中原王朝的军队可不是凭空出现在这儿的,他们首先是在筑紫岛灭掉了邪马台国和狗奴国之后,才登陆的本州岛。
邪马台国和狗奴国在倭国是什么样的国度,大和人是知道的很清楚,邪马台独占筑紫岛北部,光是臣属的藩国就多达三十余国,狗奴国是唯一可以和邪马台进行对抗的王国,它的藩属国也多达二十多个。
就是这么两个强大的王国,竟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全覆灭了,可想而知汉人有多么的强大,已经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在他们的眼中,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原王朝是派出了他们最精锐的全部主力,否则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就灭掉了邪马台和狗奴国,汉军的庞大实力,让他们簌簌发抖。
其实,大和人完全是高抬了自己,汉军进攻倭国,仅仅是只动用了一少部分的兵力而已,充其量也只是动了动一根小姆指头而已,坐井观天的大和人如果知道真相的话,估计下巴都能掉到地上。
“大王,汉人这次强势来袭,邪马台和狗奴国都抵挡不住,以我们现在的国力,恐怕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不如效仿马韩、辰韩、弁韩,称臣纳贡,与之交好,可保国之安宁。”苏我臣首先站出来道。
其后葛连臣、大伴连等大臣也是纷纷表达,支持苏我臣的投降建议。
成平大王脸色陡然大变,做为大和国王,成平大王还是极具野心的,他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统一倭国,做象中原王朝皇帝那样地跨千里的倭国皇帝,但敌人刚刚攻到城下,这些大臣们就劝他屈膝投降,成平大王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物部连最擅于察言观色,看到成平大王神色不悦,立刻道:“邪马台在卑弥呼女王死后,早已是江河日下,国力衰弱,再加上和狗奴国征战不休,拼得早已是两败俱伤,这次为汉人所破,丝毫不为奇怪。某些人不为大和国考虑,只想着一心结好汉人,卖国求荣,其罪当诛。”
物部连与苏我臣素来不和,明争暗斗,相互倾轧,这回苏我臣首先提议投降,物部连看到成平大王多有不满,便立刻是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欲置苏我臣于死地。
苏我臣顿时是勃然大怒,向成平大王道:“臣一心为国,岂敢有半分私心,倒是某些人怂恿大王出战,此战若败,我大和国岂有立锥之地?看看现在的狗奴国王井上,如丧家之狗一般,就算是逃到了伊予岛,汉人还是穷追不舍,逼得他最后只能是切腹自尽,如果不是当初其无故招惹汉人,又岂会遭此噩运?请大王三思,莫要受某些小人的盅惑,做遗恨万年之事。”
成平大王一听,苏我臣也是言之有理啊,主动地投降和被动的投降完全是两个概念,邪马台和狗奴国拒降出战,被人家灭得连渣都不剩了,三韩主动地投降,现在人家的日子过得不还是挺滋润的吗?
称臣纳贡,那不过是低人一头的事罢了,其实向汉人称臣之后,对大和国王的王位并没有任何的影响,该怎么统治还是怎么统治。
想到这儿,成平大王便委派苏我臣为议和使臣,前往池田,与汉军进行议和。成平大王给出的底线就是以三韩为例,可以接受三韩的那种称臣纳贡方法,就是大和国做汉朝的藩属国。
苏我臣得意洋洋地瞥了物部连一眼,傲然地转身而去。直气得物部连是脸色铁青,但却也是无可奈何。
苏我臣率着一个庞大的使团和带着一些朝贡的物品,来到了池田,求见汉军在倭国的最高统帅严询。
严询此刻正在接见本州岛上的另外几个小国的使者,听到大和国的使者前来,只是淡淡地吩咐道:“本督现在没空,让他们在营门口等着。”
苏我臣等人只能在营门口候着,这一等就等了两三个时辰,被正午灼热的太阳给晒得几乎蔫了,可他们又不敢离去,只能是老老实实地等候下去。
终于,等到日头偏西的时候,他们才获准晋见。
严询对他们奉上来的礼物是不屑一顾,对于苏我臣提出的称臣纳贡之事也是不置可否,严询称,称臣纳贡可以,但仿三韩例不可行,大和国以及周边的几国所有的领土,都将被大汉朝廷统一征用,大和国和其他诸国将会被另行安排到别的地方重新立国。
苏我臣顿时便傻了眼,看来即使他们投降,也是不可能享受到三韩人的待遇的,无奈之下,苏我臣只能是以禀报国主之名向严询告退,准备回去和成平大王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严询自然不拦他们,大和国不比周边的小国,这些小国再屈辱地条件也必须得答应,因为他们没有和汉军开战的资本,但大和国不同,当是迁国这一项,显然他们是很难同意的。
不过严询不在乎,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但如果不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这种苛刻的条件是很难让他们接受的。
迁国之令是刘胤提出来的,这是一切倭国投降者必须要接受的一个先决条件,否则一切免谈。如果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刘胤丝毫不介意付诸于武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90章 对战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苏我臣回到了大和国,向成平大王禀明了汉人的条件。
成平大王顿时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也没有想到汉人的条件竟然会如此地苛刻,迁国?大和国的根基就在这儿,无论迁到那儿又能和这儿相比,汉人此举,完全就是要吞并大和国,而不是什么称臣纳贡。
物部连兴灾乐祸地道:“投降?你们还真以投降就这么简单吗,汉人如此劳师远来,仅仅只是为让大和国称臣纳贡吗?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苏我臣,不知道你如此做为,是不是亡国之举啊?”
看着物部连一付猖狂的模样,苏我臣气噎胸口,偏偏他此刻又是无言以对,只能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物部连对成平大王道:“大王,事情已经变得很清楚了,汉人是不可能接受什么投降的,他们此来,要谋夺的就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臣民,事到如今,除了殊死一战之外,别无他途。”
平群臣素来和物部连是一个派系,物部连强烈支持开战,平群臣自然要助其一臂之力,他当即道:“大王,臣以为,物部大臣所言极是,汉人已经将刀逼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我们不战也得战啊。臣已经探明,此次汉人前来我国的人马,不过才四万之众,现在我们所能调动的国中的武士,已然不下五万人,若再加上其他附庸小国的人马,凑齐十万大军,也不是难事,臣不信我们调集十万大军,还打不败四万汉人吗?”
成平大王闻言点头称是,他本来就不是坚定的投降派,只是为汉军在筑紫岛大胜邪马台和狗奴国的威势所惧,才会同意苏我臣的议和之举,只是没想到汉人的条件竟然是如此地苛刻,这显然远远地超出了成平大王的底线,这样的要求,那是万万不可能答应的。
如果不答应的话,摆在大和面前的,也只有一战了。
如果说大和国现在能凑出十万大军的话,没人认为他们是没有一战之力的,毕竟汉人只有四万多的人马,以十万对四万,大和国还是可以占据到明显的优势。
成平大王立刻任命物部连为镇国大将军,平群臣镇国副将军,由两人全权统率国中的兵马,与汉人进行决死一战。
看到物部连是大权独揽,苏我臣脸色难看,搞成这个局面绝对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苏我臣知道物部连一旦小人得志,执掌大权,定然不会只为王国考虑,铲除异己才会是他首先要做的事。
果然不出所料,两天之后,物部连军率领军队突然地包围了苏我臣、葛连臣和大伴连的府邸,将他们三人及家属统统地擒拿,洋洋得意地拿出国王的诏书,以通敌之罪名,将他们统统下狱。
然后在狱中,物部连对苏我臣等人及亲属是进行了严刑拷问,屈打成招,逼他们供认与汉人勾结卖国的事实。
随后,物部连带着这些所谓的“证供”去禀报成平大王,要求成平大王处斩这些“倭奸”:“大王,苏我臣等人里通汉人,叛国求荣,如今证据确凿,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凝聚众武士之心。”
成平大王犹豫再三,其实物部连和苏我臣两派相争之事,他也很清楚,他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有所纵容,认为这样有利用王权的巩固。但现在物部连执掌大权,想要铲除异己,成平大王如何不知,可现在他还得倚仗物部连去对付汉人,最后他没办法,只得下令将苏我臣、葛连臣、大伴连三人灭族,同时嘉勉物部连,要他全心尽力,以退汉兵。
物部连铲除政敌之后,志得意满,不过他也很清楚,如果不能打退汉军的话,那么接下来他的下场未必不会同苏我臣等人一样,所以物部连对召集军队之事还是挺上心的,他给大和国的那些附庸小国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这些小国的军队,必须要三日之内到大和国进行集结,否则的话,不等汉人的军队杀到,大和国的首先出兵灭了这些国家,鸡犬不留。
其实物部连就是色厉内荏,现在大和国遭遇强敌来袭,而且汉军就在距离大和国都不远的池田,须臾即至,就算这些小国不遵从他的号令,大和的军队也未必能抽出兵马来对付这些小国,更别说杀个鸡犬不留了。
不过这些小国臣服于大和,也实在是被大和国给打怕了,此时大和国的征召令一下,这些小国又焉敢不从,毕竟汉军再强大,那也不过是遥远的传说,大和国的强大,才是一种现实的东西。出于对大和国的畏惧,生怕遭来亡国之祸,于是各个小国立刻倾尽国中之力,派出了全部的兵马,日夜兼程地赶往了大和。
大和国在秣兵厉马,积极备战,那边严询得到消息,不过他却并不急于进攻了,严询倒想要看看,大和国究竟能集合多少的兵力,能不能抗得住汉军的一击之力。
其实,大和国此举到是严询所盼望的,如果这些军队分散而逃的,真正想要追剿他们,费时且费力,集中到一起全部歼灭的话,也算是大省事了。
对于这最后一战,严询是冷眼旁观,看看倭人到底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
物部连自然是不遗余力,把本国的武士全部召集了起来,当然这个武士并不是后世的那种可以杀身成仁的日本武士,仅仅是可以打仗的士兵的一种称谓。除了能打仗的武士之外,物部连就连十五岁以下十二岁以上尚未成年的男子和五十岁以上尚能拿得起武器的男子也全部征召了起来,本国的军队加上从各个小国征召来的军队,还真让物部连凑到了十万大军。
季汉兴国四年秋八月,征倭都督严询率四万汉军从池田进军,在大和近畿城外,与大和国镇国大将军物部连所率的大和十万大军遭遇,双方摆开了阵势,大战是一触即发。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91章 强势碾压(上)
近畿附近山环水绕,但城外却是一片平原,是再理想不过的战场了。
两军对垒,阵势森严。
从规模上来看,大和军的阵势显然要比汉军强大的多,十万人马排出来的方阵,浩浩荡荡。反观汉军的阵势,却是弱小的多。
物部连眺望着对面的汉军,嘴角之上挂上了一个轻蔑的笑容,世上的事,果真还得是眼见为实才行,先前光是耳听汉军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轻易地灭掉了邪马台和狗奴国,就把倭人的胆给吓破了,现在真正地面对汉军,才发现汉军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并没有什么三头六臂,就汉军的这么一点人马,无论从规模上和气势上,都无法和大和军队相提并论。
物部连是踌躇满志,得意洋洋,这回他不仅将大和国的军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且将宿敌苏我臣、葛连臣、大连伴统统予以剪灭,可谓是大权独揽。
如果这一次能击败汉军,物部连便可以在大和国积累很高的人气和威望,到时候,取成平大王而代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物部连幻想着自己的美好前程,哈喇子都差点流下来了,这时,身边的副将军平群臣提醒他:“物部将军,汉人开始发起进攻了。”
物部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确实没有注意到汉军已经开始进攻了,他哦了一声,回过神来,摆出一付庄严肃目的样子,鼻孔里轻轻地哼了一声,道:“自寻死路!传下诸军,按原计划行事。”
事先物部连就已经计划好战术打法,以五万武士为中坚力量,构成中军方阵,左右两翼为各小国的军队,排出两个辅助方阵,两个辅助方阵的作用就是给中军方阵提供侧翼的保护,以免遭受到汉军的攻击,而中军方阵则是负责担任主战任务,进行攻击和突破。
对于布下这样的阵法,物部连是颇为洋洋自得的。物部连精通汉学,对流传到倭国的汉学典籍是颇有研究,尤其是《孙子兵法》这一类的兵法典籍,更是他的钟爱,从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尽管邪马台人接触到汉人是最早的,但他们除了对汉人卑躬屈膝之外,显然并没有学到汉人文化的什么精髓,物部连在这方面,可谓是走在了最前列。
大和国立国之后,物部连也正是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华,为成平大王开疆拓土,累立战功,否则他又如何能与苏我臣这样的豪族大家比肩而立。
也正因为物部连的强势,才和苏我臣这样的豪族结下了宿怨,双方明争暗斗,相互算计,不过这一次却是物部连笑到了最后。
这次对阵汉军,物部连也是信心满满,自己这边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兵力,足可以强势碾压汉军了。
严询此刻也用同样的的目光打量着倭人的队伍,尽管倭人兵雄势大,但在严询的眼中,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严询久镇幽州,他的对手,可是象鲜卑、乌丸这样的拥有着强大骑兵的游牧部落,就算是高句丽那样的半耕半牧的部族,严询都没有把他们放在过眼里,现在更何况是一群以步兵为主体,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成建制骑兵的倭人,严询看向对面的目光之中透着一丝的不屑和嘲笑。
这次汉军进入倭国的部队,可谓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别看现在只有四万人,浓缩的可全都是精华。
严询此次排出了一个以步兵为前突骑兵殿后的阵型,由于倭人没有骑兵队伍,严询自然也无须刻意地派兵来针对骑兵来布阵,单打步兵,这样的战斗未免太过轻松了。
以步兵方阵为攻击兵团,等双方陷入交战之后,再派骑兵迂回到敌人的后方进行攻击,这样的打法简单实用,严询甚至都不用考虑得太多。
完成布阵之后,严询便下令步兵方阵率先进行攻击,汉军将士大踏步地向前推进,投入了进攻之中。
久经战阵的汉军有排兵布阵上面自然无需费什么力气,那怕是新加入汉军阵列之中的高句丽和扶余人,也很快地融入到了这个战阵体系之中。
排在最前方的,是以盾兵为主,密密麻麻的盾牌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防线,在太阳光的反射之下,熠熠生辉,晃得对面的倭兵几乎是睁不开眼。
紧随其后的是长枪兵,那些长枪,就架在刀盾兵的肩膀之上,无数的枪尖,斜指在盾牌的上方,寒光闪闪,枪簇上的红缨,迎风飘动,万千枪尖攒动,蔚为壮观。
长枪兵的后面,自然是弓箭兵和连弩兵,尽管他们排在最后,但最先进入攻击的,却是他们这些远程兵种。
步兵的交战不象骑兵那样,狂飙突进,在短短的几息之间双方便可以发生激烈的碰撞,步兵的推进完全是那种稳扎稳打的类型,保持着方阵的队型,步步为营,所以率先进入战斗的,便是双方的远程攻击兵种。
和邪马台、狗奴国一样,大和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先进不到那儿去,他们的弓箭,大多使用骨箭簇,虽然有一部分弓箭兵已经开始铁箭簇,但数量还比较少,占到的比例很小。
其次最关键的,还是倭人所使用的弓,差距和汉军的太多,这不光体现在射程之上,威力上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所以,率先开始攻击的,还是汉军的弓箭兵,一排排的箭矢,从前排汉军的头顶上破空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向着对面的倭军阵地激射过去。
大和的武士在装备上要比邪马台人略胜一筹,大部分的武士装备着长刀和木质的盾牌,尽管那种小型的圆型木盾只能够勉强的护住身体上的一些要害,但这已经是聊胜于无了,最起码面对漫天来袭的箭雨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大和人使用小型的盾牌而不象汉军使用那种方型的大盾,主要的原因是大和武士只擅长单兵作战,太笨重的盾牌会影响其作战,而汉军则是各兵种协同作战,这样就可以弥补盾兵的笨拙和移动缓慢的弱点。 第1292章 强势碾压(下)
大和人此刻是相当地郁闷,汉军的弓箭射程远,可以先一步对他们实施打击,就算大和人有盾牌防护,但汉军的箭矢又疾又密,总能有箭支突破倭军的防御网,不断地给倭人造成伤亡。
好不容易挨到了倭军的弓箭射程之内,他们便迫不及待引弓而射。但他们悲催地发现,他们射出去的箭支就连汉军的盾阵都无法攻破,更别说是来伤人了,他们射出来的箭,落在了汉军盾牌上面,就连盾牌表面的那一层金属都无法穿透,叮叮当当地落满了一地。
这个结果,倒也没有出乎物部连的预料,他深知,大和国和汉军最的差别,就是在武器装备上面,汉军之装备精良武器先进,是他们倭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样的差距,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弥补的。
现在物部连唯一的倚仗,就是挨过这一段困难的时期,进入到短兵相接之中,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倭人人数上的优势了。
物部连下令倭军是加快行进的速度,不要顾及汉军的箭矢,尽量地跑起来。现在的伤亡只是暂时的,只要将汉军卷入到白刃战中,汉军弓箭兵的优势就无法再发挥出来了。
倭兵加快了速度,冒着箭雨,冲了上去,很快就和汉军的前锋部队是迎面相撞。
汉军在推进的过程之中,由一字阵型演变成了楔形锯齿战阵。
楔形锯齿战阵最大的特点便是战阵形成高低起伏的锯齿状,每个锯齿都是一个独立的三角形战阵,棱角分明,这和没有什么棱角的波浪形战阵有着本质的不同。
当两军相交之时,每一个锯齿方阵都将承受两个方向的敌人攻击,这种压力显然要比普通的方阵大的多。
但楔形锯齿战阵的可怕之处,也正是来自的它的锯齿,敌方的士兵一旦陷入到锯齿之中,他们也将遭受到腹背的攻击,那隐藏在盾牌后面的一条条长枪,就如同追魂夺命枪一样,可以轻易地收割着倭兵的性命。
倭兵冲到了近前,他们发现他们期待已久的白刃战并没有发生,汉军那厚重的盾牌对于倭兵来说,就如同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矗立在他们的面前,阻挡着他们前进的步伐。
倭兵们使用最多的是长刀,那种形状和后世日本武士刀类似的一种狭长战刀,他们疯狂地拿刀去砍汉军的盾牌,火星四溅,但那盾牌却毫发无损。
就连人家的防御都破不开,倭兵们一个个当场发懵了,这样的仗还怎么打?
而那些藏在盾牌后面的长枪这个时候却是神出鬼没一般地刺了出来,在倭兵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猎杀着倭兵的性命。
锯齿战阵在不断地向前推进着,后面的倭兵是推波助澜,不断地向前涌去,前面的倭兵几乎没有了任何的空间,被死死地挤压在了锯齿战阵的前面,无数的倭兵被卷入到汉军的锯齿之中,汉军的锯齿战阵,就如同是一部高效运转着的绞肉机一般,吞噬着一切被卷入到锯齿之中的倭兵。
而被杀死的倭兵也很快地被汉军战阵踩踏在了脚下,丝毫不会阻碍战阵的向前推进。
物部连在后面看得仔细,他不禁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汉军的这种锯齿战阵,可是在汉人的《孙子兵法》以及其他的兵法著作之中从来没有出现的阵法,这种战阵简直是太可怕了,龟壳似的防御体系让倭兵根本就是无处下口,而汉军犀利的杀戮手段,却让一切接到战阵前端的倭兵丧失了性命。
这完全是一种碾压似的打法,不管倭人有多少的兵力,都逃脱不了被碾压的命运。
物部连感到了无比的憋屈和一丝的迷茫,要知倭人此刻可是拥有着十万大军,可这人数的优势在人家装备的优势面前,完全就是一个笑话,就连一丝一毫的反抗之力都没有,到现在倭军已经是伤亡累累,不知道死了几万人了,但他们杀死的汉军数量,却是少得可怜,特部连怀疑倭军就连汉军一百人都没有杀掉,这一场野战交锋,大和国是彻头彻尾的完败。
“撤退!撤退!”
物部连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他知道如果就这么一路被汉军碾压下去的话,恐怕连他自己在内的十万大军,最终都将尸骨无存。
但倭军毕竟是人数庞大,一下子从进攻的阵形转入到撤退的阵形,变化直来相当地困难,汉军楔形锯齿战阵仍然在有条不紊的地向前推进着,将无数来不及逃走的倭兵卷入到战阵之中,连骨头带肉毫不客气地吞噬掉。
在汉军方阵的后面,血肉和泥土早已是混成了一片,形成一片暗褐色的颜色,与左右两边的土壤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汉军所过之处,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找不出来了。
严询看到倭人有撤退的迹象,当即下令在两翼殿后的骑兵是兵分两路,立刻出击。
压抑了很久的虎骑兵此刻如出林的猛虎,势如旋风一般地冲向了倭人的战阵,如一柄柄的尖刀,刺向了倭人的要害。
此刻的倭兵,可谓是乱做了一团,有前进的,有后退的,乱撞一气,自相践踏。而汉军骑兵冲入他们的战阵,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
倭兵根本就没有抵抗骑兵的能力,本来在楔形锯齿战阵的绞杀之下,已经是杀伤惨重了,这个时候再遭受到骑兵的攻击,就如同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倭人的阵形很快地就全盘崩溃了,汉军骑兵肆无忌惮地在倭人阵中是横冲直撞,狂砍狂杀,一时之间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惨败!无可争议的惨败!
物部连脸色惨白,失神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短短的一个时辰之内,倭人的十万大军竟然遭到了重创,几乎是全军覆灭,这个结果,是物部连绝对没有想到过的。
“大人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身边的人高声地喊着,物部连这才猛然惊觉,原来他也深陷入了汉军的包围之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565/ 第一时间欣赏
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介绍: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历史的车轮滑入了公元263年,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悄然地落下了帷幕。三国究竟结束在哪一年,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是司马篡魏的265年还是西晋灭吴的28o年?但无人可以否认,从263年蜀汉灭亡的那一刻,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已经是终结了。
一名现代的特警因公殉职却意外地魂穿了安平王刘胤的身上,原本想跟着刘禅去洛阳
最后的三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UU小说提供玄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本在线阅读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鼓励读者购买正版小说,如果您喜欢某本小说,请购买正版图书,支持原作者的创作。
Copyright © 2025 uuxs8.net
UU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