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鏖战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一场战役打上半年一载甚至更多的时间,都毫不奇怪。
慕容涉归将大军后撤到武邑一带之后,修筑起了深壕高垒,摆出一付准备打持久战的架式,无论是汉军这一方还是鲜卑人自己,都对慕容涉归的策略比较惊讶,要知道鲜卑人打仗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速战速决,鲜卑骑兵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每每一战下来,连营帐都不一定要立,就已经是结束战斗了。
如今慕容涉归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挖深壕,筑高垒,决心将持久战进行到底。
慕容涉归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在未与汉军交锋之前,他并不了解汉军的实际战力,所以才会派出慕容坦进行试探性地攻击。慕容坦惨败之后,慕容涉归立刻便将刘胤重视起来,看来以前刘胤击败刘渊、击败慕容耐、击败秃发树机能那都不是偶然,刘胤真正的能力要远比他们鲜卑人想象的厉害的多。
试探性的战斗没有成功,反而折损了他手下的一员大将,这无疑给慕容涉归敲响了警钟,想要对付刘胤,肯定不能采用以前那种直来直去简单粗暴的战斗方式,必须要用更加稳妥的战法,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再谋求进攻。
慕容涉归也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他尽可能地搜集关于刘胤的资料,熟知刘胤的打法,从而做好备战准备。
只可惜,鲜卑人以前并没有太过重视关于汉人的情报,现在搜集到的关于刘胤的资料信息,往往比较粗疏,只能了解到一鳞半爪,不过这也足以知道刘胤很厉害,当年蜀汉行将要灭亡之际,正是凭借着刘胤力换狂澜,才有今天的成就。刘胤挥师北伐,奇袭雍凉,平定秃发树机能,扫平齐万年,挥师东渡,荡灭匈奴刘渊,颠覆强大的司马晋王朝,至于灭掉慕容耐的七万骑兵,不过是刘胤顺手而为的事情,压根儿就是小菜一碟,上不了什么台面。
光是这些赫赫的战绩,就已经堪称是惊天动地了,在三国时代,除了曹操之外,也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之比肩的人物了。就算是曹操,当年打败的,也仅仅只是乌桓一族,灭了乌桓首领蹋顿。而刘胤灭掉的却是五胡中的四胡,如此煌煌战绩,又岂是曹操所能比拟的?
做为五胡之中硕果仅存的一胡,慕容涉归当然不想步刘渊等人的后尘,或许此时慕容涉归有些后悔了,不应该踏足冀州,乃至于招来如此的劲敌。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慕容涉归就算不想战也不可能了,只有硬着头皮与刘胤决战到底。
挖深壕筑高垒立坚寨,这是鲜卑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但为了准备与刘胤的决战,慕容涉归特意地下令先行修筑防御工事,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而汉军那边似乎也并不急于进攻,除了投入重兵守御信都城之外,在城外的汉军营地,也修筑地是固若金汤。
双方投入了如此的重兵,却都又非常的谨慎,谁也不轻易地首先发起进攻,反倒是各自修筑工事,各自为营,遥相对峙,准备要打持久战。
既然慕容涉归不急,刘胤则是更没有急的理由,汉军的兵种构成和鲜卑人是不一样的,鲜卑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骑兵组成,但汉军比较大的一部分是步兵,骑兵的比例占到了四成左右。
尽管骑兵只占到总兵力的四成,但这个比例,却是整个汉军之中空前的,刘胤对骑兵的建设超乎寻常,比任何一代的汉军将领都费心费力,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百战雄师,一直是刘胤所追逐的目标。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出现,最早确立了汉军骑兵的地位,在当时,天下没有任何的一支骑兵力量能与之抗衡,不管是曹魏的骑兵还是胡人的骑兵,统统成为了手下败将。
但毕竟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技术含量低,当刘胤的对手明白结症所在之后,他们也就开始打造属于自己骑兵新装备。
虽然说仿照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在质量上无法与汉军的装备相比较,但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之后,便会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曹魏的骑兵开始装备新式的马具,而远在草原的慕容鲜卑也开始打造属于自怀的装备马具。
平心而论,如果不是刘胤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提前百十来年发明出来的话,那么这项发明便会归属到鲜卑人的头上,根据后世出土的文物证明,双边马镫的发明者,正是鲜卑人,鲜卑人也正是依靠这些新式马具,才得以在五胡的较量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现在各方面的骑兵,普遍都采用了这些新式的马具,汉军在先期所占据的优势也自然而然地荡然无存了,现在的骑兵较量,更多的体现在战斗经验、阵形配置和人员素质上的上面。
汉军骑兵的优势在于阵型完善,组织严密,无论是进退皆有章法,而鲜卑人的优势则在于单兵能力强,骁勇善战,至于战斗经验,双方倒也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在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之下,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轻言速胜,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更何况双方在还未曾交战之前,就都已经有了立足于不败的打算。
率先发起进攻的,还是鲜卑骑兵,双方立营安寨排兵布阵完成之后,鲜卑人终于是按捺不住,主动地开始发起进攻,挑起了这场信都大战的序幕。(83中文网)&>日本av女优私拍视频流出,性感至极!微信公众:meinvgan123 (长按三秒复制)你懂我也懂!
第1219章 萌生退意
鲜卑人的阻援部队,最终还是无法阻挡汉军中军团和右军团向扶柳左军团的增援,由于中军团和右军团的部分军队加入战团,混战的规模急剧的升级。
慕容吐谷浑和慕容廆虽然没能够挡得住汉军援兵,但也不妨碍他们加入混战,原本只是汉军和鲜卑军各一支军队在扶柳交战,发展到后来,双方都卷入了战斗,战况是空前激烈,死伤惨重,一直杀到了黄昏时分,才各自鸣金收兵,回归本营。
扶柳之战最终没有分出胜负,在这场大混战之中,双方都损失惨重,谈不上谁是赢家,反正这一场战斗对于整个儿的信都战役来说,也完全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双方接下来的大战,只会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惨烈,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但很显然,无论是谁想要获胜,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扶柳之战结束之后,慕容鲜卑又多次地发动了进攻,每一次的规模都不逊色与扶柳之战,不过在汉军的坚固防线前面,鲜卑人很难找到突破的机会,双方的战事陷入了胶着之中。
这场战役,始终是慕容鲜卑占据主攻的一方,多次大规模的进攻,都是慕容鲜卑率先发动的,汉军偶尔几次的主动进攻,也全部都是奇袭,虽然每次都可以获得不菲的战果,但终究规模有限,主导不了整个的战场形势。
但汉军的防御,却是坚如磐石滴水不漏,仅仅一个偏厢车,就足以令慕容涉归头痛不已了。在慕容涉归看来,骑兵纵横无敌,完全是碾压步兵的存在,在野战之中,数量再多的步兵根本就无力抵御骑兵的冲击。
但偏厢车的出现,无疑彻底颠覆了慕容涉归的观念,原来步兵还有这么一件乌龟壳似的“外衣”,装备了偏厢车之后,步兵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了,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着这层防御,肆无忌惮地利用弓箭进行反击,骑兵不去攻击倒也罢了,一旦发动攻击,反倒是损失连连。
为了破坏汉军的这个外壳,慕容涉归是想尽了办法,用投石车砸,用火攻,用冲车撞,但汉军的偏厢车战术已经是炉火纯青了,应对各种攻击都有相应的手段,见招拆招,就算是鲜卑军有机会突破一角,汉军也能迅速地补上这个漏洞,让鲜卑人是无计可施。虽然鲜卑军对偏厢车阵多次攻击,但一直是收效甚微。
至于汉军的骑兵,更是让慕容涉归头疼的存在,曾经让鲜卑人引以为傲的骑兵,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在战术上,遭到了汉军骑兵的全面压制,如果不是鲜卑骑兵占据着明显的数量优势,以多为胜,单是骑兵的较量,鲜卑人就明显地处于劣势。
信都大战就这么拖延了下去,几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已是寒冬来临。
几十万人马的大会战,不仅考验的是双方的战力,更考验着双方的后勤补给。无论对于汉军还是慕容鲜卑而言,二十万人的后勤补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前线打仗,后方吃紧,各种物资辎重粮草军械,都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去。
汉军的补给线相对而言要短一些,冀州青州并州司州都可以为信都的大军提供后勤支援,这让刘胤一直比较从容,甚至于无惧鲜卑人对粮道的袭击,因为汉军的补给粮道根本就不止一条,那怕被鲜卑人偷袭掉一两处,都无关紧要。
但慕容鲜卑的粮草补给线相对来说就比较漫长一些,虽然慕容鲜卑控制了幽州的不少地方,但鲜卑兵所到之处,是烧杀劫掠强取豪夺,幽州的百姓不是被杀光,就是四散逃命,遁入深山,造成幽州赤地千里,处处白骨的景象。这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固然可以掠夺到大量的物资,但后续却无力维持,幽州根本就无法给身处冀州的鲜卑大军提供后勤保障,所有的物资还得从大草原上运来,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带给鲜卑人的是深重的负担。
面对越来越坚强的守军和越来越严酷的天气,慕容涉归也有些动摇了,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根本就无法战斗,慕容涉归与诸子及部下商议,准备退兵幽州,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再行进军。
对于慕容涉归的这个决定,诸子诸将都是心有不甘,却都又无可奈何,这一次南下冀州,本来是乘兴而来,结果却是败兴而回,这样的结果,让诸人是很难接受。
但不接受又能怎么办?连续几个月的仗打下来,鲜卑军是伤亡惨重,但却是毫无进展,汉军的强大,远远地出乎了他们所有的意料,本以为是可以席卷一切横扫一切的一边倒的战斗,结果却是一个相持之局,鲜卑人丝毫讨不到半分的便宜。
寒冬来临,仗肯定是没法打了,后勤补给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就算不遭到汉军的频繁袭击,光是冰天雪地的路面来运输这么庞大的物资,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了,而且汉军不断地滋扰着他们补给线,无疑让后勤运输是雪上加霜。如果鲜卑大军一整个冬天都呆在信都的话,也确实是一件不现实的事。
商议妥当之后,慕容涉归就开始准备撤军的事宜。如此大规模的撤军行动,一点也不比打仗要来得简单,何况在对面还有虎视眈眈的汉军,鲜卑大军如果真的撤离,很难保证汉军不会趁机追击。
为了确保撤军行动的顺利进行,慕容涉归进行了周密的布署,何人前行,何人断后,慕容涉归分派的相当地仔细,他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来应对汉军可能的追击行动。
准备停当之后,慕容鲜卑的大军是拨营起寨,向北而撤。
但就在鲜卑大军起身的那一天,整个冀州是突降大雪,风雪交加,将鲜卑大军的归路都截断了,慕容涉归只得下令冒雪前进,不顾一切地准备回归幽州。
第1220章 大雪满弓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不妨碍他们加入混战,原本只是汉军和鲜卑军各一支军队在扶柳交战,发展到后来,双方都卷入了战斗,战况是空前激烈,死伤惨重,一直杀到了黄昏时分,才各自鸣金收兵,回归本营。
扶柳之战最终没有分出胜负,在这场大混战之中,双方都损失惨重,谈不上谁是赢家,反正这一场战斗对于整个儿的信都战役来说,也完全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双方接下来的大战,只会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惨烈,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但很显然,无论是谁想要获胜,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扶柳之战结束之后,慕容鲜卑又多次地发动了进攻,每一次的规模都不逊色与扶柳之战,不过在汉军的坚固防线前面,鲜卑人很难找到突破的机会,双方的战事陷入了胶着之中。
这场战役,始终是慕容鲜卑占据主攻的一方,多次大规模的进攻,都是慕容鲜卑率先发动的,汉军偶尔几次的主动进攻,也全部都是奇袭,虽然每次都可以获得不菲的战果,但终究规模有限,主导不了整个的战场形势。
但汉军的防御,却是坚如磐石滴水不漏,仅仅一个偏厢车,就足以令慕容涉归头痛不已了。在慕容涉归看来,骑兵纵横无敌,完全是碾压步兵的存在,在野战之中,数量再多的步兵根本就无力抵御骑兵的冲击。
但偏厢车的出现,无疑彻底颠覆了慕容涉归的观念,原来步兵还有这么一件乌龟壳似的“外衣”,装备了偏厢车之后,步兵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了,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着这层防御,肆无忌惮地利用弓箭进行反击,骑兵不去攻击倒也罢了,一旦发动攻击,反倒是损失连连。
为了破坏汉军的这个外壳,慕容涉归是想尽了办法,用投石车砸,用火攻,用冲车撞,但汉军的偏厢车战术已经是炉火纯青了,应对各种攻击都有相应的手段,见招拆招,就算是鲜卑军有机会突破一角,汉军也能迅速地补上这个漏洞,让鲜卑人是无计可施。
至于汉军的骑兵,更是让慕容涉归头疼的存在,曾经让鲜卑人引以为傲的骑兵,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在战术上,遭到了汉军骑兵的全面压制,如果不是鲜卑骑兵占据着明显的数量优势,以多为胜,单是骑兵的较量,鲜卑人就明显地处于劣势。
信都大战就这么拖延了下去,几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已是寒冬来临。
几十万人马的大会战,不仅考验的是双方的战力,更考验着双方的后勤补给。无论对于汉军还是慕容鲜卑而言,二十万人的后勤补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前线打仗,后方吃紧,各种物资辎重粮草军械,都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去。
汉军的补给线相对而言要短一些,冀州青州并州司州都可以为信都的大军提供后勤支援,这让刘胤一直比较从容,甚至于无惧鲜卑人对粮道的袭击,因为汉军的补给粮道根本就不止一条,那怕被鲜卑人偷袭掉一两处,都无关紧要。
但慕容鲜卑的粮草补给线相对来说就比较漫长一些,虽然慕容鲜卑控制了幽州的不少地方,但鲜卑兵所到之处,是烧杀劫掠强取豪夺,幽州的百姓不是被杀光,就是四散逃命,遁入深山,造成幽州赤地千里,处处白骨的景象。这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固然可以掠夺到大量的物资,但后续却无力维持,幽州根本就无法给身处冀州的鲜卑大军提供后勤保障,所有的物资还得从大草原上运来,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带给鲜卑人的是深重的负担。
面对越来越坚强的守军和越来越严酷的天气,慕容涉归也有些动摇了,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根本就无法战斗,慕容涉归与诸子及部下商议,准备退兵幽州,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再行进军。
对于慕容涉归的这个决定,诸子诸将都是心有不甘,却都又无可奈何,这一次南下冀州,本来是乘兴而来,结果却是败兴而回,这样的结果,让诸人是很难接受。
但不接受又能怎么办?连续几个月的仗打下来,鲜卑军是伤亡惨重,但却是毫无进展,汉军的强大,远远地出乎了他们所有的意料,本以为是可以席卷一切横扫一切的一边倒的战斗,结果却是一个相持之局,鲜卑人丝毫讨不到半分的便宜。
寒冬来临,仗肯定是没法打了,后勤补给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就算不遭到汉军的频繁袭击,光是冰天雪地的路面来运输这么庞大的物资,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了,而且汉军不断地滋扰着他们补给线,无疑让后勤运输是雪上加霜。如果鲜卑大军一整个冬天都呆在信都的话,也确实是一件不现实的事。
商议妥当之后,慕容涉归就开始准备撤军的事宜。如此大规模的撤军行动,一点也不比打仗要来得简单,何况在对面还有虎视眈眈的汉军,鲜卑大军如果真的撤离,很难保证汉军不会趁机追击。
为了确保撤军行动的顺利进行,慕容涉归进行了周密的布署,何人前行,何人断后,慕容涉归分派的相当地仔细,他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来应对汉军可能的追击行动。
准备停当之后,慕容鲜卑的大军是拨营起寨,向北而撤。
但就在鲜卑大军起身的那一天,整个冀州是突降大雪,风雪交加,将鲜卑大军的归路都截断了,慕容涉归只得下令冒雪前进,不顾一切地准备回归幽州。
第1121章 雪地追击
这是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今年的雪要比往年来得早的多,也大的多,那些柳树枝头的黄叶都还未落尽,大雪已经是覆盖了天地之间的一切。
恶劣的天气,糟糕的路况,让慕容鲜卑的撤军变得困难无比,举步为艰。地上的积雪已经可以没过战马的小腿了,而且看这纷纷扬扬的样子,这雪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
天降大雪,气温骤降,还来不及换上冬衣的鲜卑兵个个冻得是满脸通红,簌簌发抖,奈何这漫天的大雪,却是无处躲藏,只能是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地挨向前行。
慕容涉归不禁是眉头紧皱,看来自己的决断还是迟了一步,如果再早上几天撤军,现在下大雪之时,自己恐怕已经悠然地在幽州的营地内烤着火了,而现在,他不得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在风雪中艰难地前行着。
鲜卑兵是个个怨声载道,抱怨老天爷,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老天爷的意志又岂是他们这些小小的凡人可以改变了得?
不出慕容涉归的意料,汉军已经是发起追击,同鲜卑军的后卫部队发生了激烈的交战。不过慕容涉归事先已经做出了妥善的安排,由大将乌海亲率最精锐的狼骑兵来断后,慕容涉归比较放心,有乌海来坐镇后队,整个大军就没有一点的后顾之忧了。
从刚刚传回来的消息看,汉军的进攻非常地勐烈,丝毫没有因为雪大路滑就停止进攻。倒是乌海沉着应战,且战且退,不给汉军任何突破的机会,现在整个后卫队那边战况非常地胶着,不过乌海应对得当,汉军一直未能突破鲜卑军的防线。
“父汗,用不用派兵去援助一下乌海将军,汉军现在攻势很勐,儿臣担心乌海将军抵敌不住。”慕容吐谷浑有些担忧。
慕容涉归倒是一脸的平静,淡淡地道:“不用,以乌海的能力,完全可以挡得住汉军的进攻。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地渡过漳河,才能彻底地摆脱汉军的追击。”
慕容吐谷浑轻唔了一声,看得出慕容涉归对乌海很是信任,毕竟乌海是慕容涉归帐下的第一大将,断后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地要交给象乌海这样信得过的大将来做。
慕容大军一路向北奔去,在风雪交加的路上行军,简直就是噩梦一般,鲜卑兵饥寒交迫,不少人倒毙于路,从武邑通往乐安的道路上,随处可见鲜卑士兵和战马的遗体,被大雪掩盖了一半。
但鲜卑大军行色匆匆,根本就无瑕顾及这些遗体,纷乱的马蹄在冰天雪原上践踏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一直向北延伸着。
慕容涉归迫切地赶过漳河去,现在慕容鲜卑大军遭遇的困境是他所无法预料的,本来一次顺顺利利的撤军,却遭遇到了暴风雪阻路,而在这个时候,汉军偏偏又阴魂不散地前来追击,让鲜卑大军的撤军行动变得困难重重,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如果鲜卑大军不能很快地摆脱汉军的追击,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深陷到危机之中,湿滑难行的道路,恶劣无比的天气,缺衣少食的窘境,每一个都堪称是致命的。只有渡过漳河,鲜卑大军才能渡过困境,慕容涉归不相信汉军可以追击得很远,毕竟天气的恶劣程度对双方的影响是一样的,鲜卑军行军不利,汉军的追击也一定是困难重重,只要渡过漳河,基本上就可以摆脱汉军了。
但就在此时,鲜卑大军的左翼突然地遭到了汉军的袭击,汉军骑兵轻骑而进,从左侧包抄而至,似乎根本就不受天气的影响。
莫容吐谷浑立刻主动地请缨,要求带兵去抵御,慕容涉归当即就同意了,慕容吐谷浑立刻引一军前去应战。
从左侧发起进攻的,是汉军的邓朴和荀恺。为了能快速地追上,邓朴率领的青龙军和荀恺率领的玄武军舍弃了所有的多余装备,换上了冬衣,一路轻装而进,终于在漳河之南追上鲜卑的大军。
和罗尚周叙的军队不同,邓朴和荀恺因为要迂回到鲜卑大军的左侧,所要求达到的纵深要长的多,更何况鲜卑大军是一路前行,青龙军和玄武军想要绕到他们的前面,不仅动作要快,而且估算的距离要正确。
大雪不仅阻碍了鲜卑军的行军之势,同样对汉军来说,也是影响巨大的,而且汉军的行进距离比慕容鲜卑的军队要远的多,鲜卑军是从武邑开始走的,而汉军则是从信都一带出发的,从路程上看,汉军要比鲜卑军多走一倍也不止。
这也让鲜卑诸将是目瞪口呆,汉军的追击部队来得简直就是太快了,当他们在雪地上坎坷蹒跚而行的时候,汉军骑兵竟然比他们要快到上何止一倍,这速度,简直就是神速。
能在暴风雪之中保持这种速度,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莫容吐谷浑认为汉军前来,必定不是整个军队全部杀到,而是特殊的小股部队前来滋扰,他很容易地就可以将其平定。
但真正的一交战,慕容吐谷浑才意识到自己完完全全地错误了,汉军派遣而来的,那里是什么小分队,而是真正地满编野战军,两个军,整整的三万人,如此庞大的人马,也不知道汉军是如何在雪地之中行军而不掉队的。
不过,慕容吐谷浑既然已经是出战了,断然没有回去的打算,就算汉军是满编的骑兵,他也一无所惧。
双方的混战很快就展了开来,在雪地上,双方的速度都大打折扣,这样的战斗看起来并不精采,但却依然是以死相搏,交战开始之后,双方绞杀在了一起,殷红的鲜血都把洁白的雪地给染红了,看起来触目惊心。
而就在此时,慕容鲜卑大军的右侧,又杀出一支汉军的骑兵队伍,正是傅募和卢逊率领的白虎军和朱雀军,从右翼向鲜卑军发起了勐烈的进攻。(未完待续。。)(83中文网 )</div>
第1222章 冰河难渡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以后………………………………………………………………………………………………………………………………………………………………………………………………………………,让慕容鲜卑的撤军变得困难无比,举步为艰。地上的积雪已经可以没过战马的小腿了,而且看这纷纷扬扬的样子,这雪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
天降大雪,气温骤降,还来不及换上冬衣的鲜卑兵个个冻得是满脸通红,簌簌发抖,奈何这漫天的大雪,却是无处躲藏,只能是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地挨向前行。
慕容涉归不禁是眉头紧皱,看来自己的决断还是迟了一步,如果再早上几天撤军,现在下大雪之时,自己恐怕已经悠然地在幽州的营地内烤着火了,而现在,他不得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在风雪中艰难地前行着。
鲜卑兵是个个怨声载道,抱怨老天爷,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老天爷的意志又岂是他们这些小小的凡人可以改变了得?
不出慕容涉归的意料,汉军已经是发起追击,同鲜卑军的后卫部队发生了激烈的交战。不过慕容涉归事先已经做出了妥善的安排,由大将乌海亲率最精锐的狼骑兵来断后,慕容涉归比较放心,有乌海来坐镇后队,整个大军就没有一点的后顾之忧了。
从刚刚传回来的消息看,汉军的进攻非常地勐烈,丝毫没有因为雪大路滑就停止进攻。倒是乌海沉着应战,且战且退,不给汉军任何突破的机会,现在整个后卫队那边战况非常地胶着,不过乌海应对得当,汉军一直未能突破鲜卑军的防线。
“父汗,用不用派兵去援助一下乌海将军,汉军现在攻势很勐,儿臣担心乌海将军抵敌不住。”慕容吐谷浑有些担忧。
慕容涉归倒是一脸的平静,淡淡地道:“不用,以乌海的能力,完全可以挡得住汉军的进攻。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地渡过漳河,才能彻底地摆脱汉军的追击。”
慕容吐谷浑轻唔了一声,看得出慕容涉归对乌海很是信任,毕竟乌海是慕容涉归帐下的第一大将,断后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地要交给象乌海这样信得过的大将来做。
慕容大军一路向北奔去,在风雪交加的路上行军,简直就是噩梦一般,鲜卑兵饥寒交迫,不少人倒毙于路,从武邑通往乐安的道路上,随处可见鲜卑士兵和战马的遗体,被大雪掩盖了一半。
但鲜卑大军行色匆匆,根本就无瑕顾及这些遗体,纷乱的马蹄在冰天雪原上践踏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一直向北延伸着。
慕容涉归迫切地赶过漳河去,现在慕容鲜卑大军遭遇的困境是他所无法预料的,本来一次顺顺利利的撤军,却遭遇到了暴风雪阻路,而在这个时候,汉军偏偏又阴魂不散地前来追击,让鲜卑大军的撤军行动变得困难重重,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如果鲜卑大军不能很快地摆脱汉军的追击,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深陷到危机之中,湿滑难行的道路,恶劣无比的天气,缺衣少食的窘境,每一个都堪称是致命的。只有渡过漳河,鲜卑大军才能渡过困境,慕容涉归不相信汉军可以追击得很远,毕竟天气的恶劣程度对双方的影响是一样的,鲜卑军行军不利,汉军的追击也一定是困难重重,只要渡过漳河,基本上就可以摆脱汉军了。
但就在此时,鲜卑大军的左翼突然地遭到了汉军的袭击,汉军骑兵轻骑而进,从左侧包抄而至,似乎根本就不受天气的影响。
莫容吐谷浑立刻主动地请缨,要求带兵去抵御,慕容涉归当即就同意了,慕容吐谷浑立刻引一军前去应战。
从左侧发起进攻的,是汉军的邓朴和荀恺。为了能快速地追上,邓朴率领的青龙军和荀恺率领的玄武军舍弃了所有的多余装备,换上了冬衣,一路轻装而进,终于在漳河之南追上鲜卑的大军。
和罗尚周叙的军队不同,邓朴和荀恺因为要迂回到鲜卑大军的左侧,所要求达到的纵深要长的多,更何况鲜卑大军是一路前行,青龙军和玄武军想要绕到他们的前面,不仅动作要快,而且估算的距离要正确。
大雪不仅阻碍了鲜卑军的行军之势,同样对汉军来说,也是影响巨大的,而且汉军的行进距离比慕容鲜卑的军队要远的多,鲜卑军是从武邑开始走的,而汉军则是从信都一带出发的,从路程上看,汉军要比鲜卑军多走一倍也不止。
这也让鲜卑诸将是目瞪口呆,汉军的追击部队来得简直就是太快了,当他们在雪地上坎坷蹒跚而行的时候,汉军骑兵竟然比他们要快到上何止一倍,这速度,简直就是神速。
能在暴风雪之中保持这种速度,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莫容吐谷浑认为汉军前来,必定不是整个军队全部杀到,而是特殊的小股部队前来滋扰,他很容易地就可以将其平定。
但真正的一交战,慕容吐谷浑才意识到自己完完全全地错误了,汉军派遣而来的,那里是什么小分队,而是真正地满编野战军,两个军,整整的三万人,如此庞大的人马,也不知道汉军是如何在雪地之中行军而不掉队的。
不过,慕容吐谷浑既然已经是出战了,断然没有回去的打算,就算汉军是满编的骑兵,他也一无所惧。
双方的混战很快就展了开来,在雪地上,双方的速度都大打折扣,这样的战斗看起来并不精采,但却依然是以死相搏,交战开始之后,双方绞杀在了一起,殷红的鲜血都把洁白的雪地给染红了,看起来触目惊心。
而就在此时,慕容鲜卑大军的右侧,又杀出一支汉军的骑兵队伍,从右翼向鲜卑军发起了勐烈的进攻。(未完待续。。)(83中文网 )</div>
第1223章 四面楚歌
ps:稍后更正,……………………………………………………………………………………………………………………………皮毛的帽子、手套和皮靴,有了这些装备,骑六军的将士可以说是无惧严寒了。
这个时代没有,刘胤也只能采用蚕丝做为替代品,蚕丝的保暖效果要远远高于,只是价格极为昂贵,毕竟蜀地所出产的蚕丝,大多都被织成了锦,很少去填充冬衣的。
刘胤在当年北伐雍凉之时,就曾从国库之中调用了大量的蚕丝制成保暖的冬衣,最终才得以顺利地通过了大雪山,此番在冰天雪地的冀州作战,刘胤又一次地如法炮制,不过此次所需的数量就更为地庞大了,至少也得满足十万大军所需才行。
刘谌当然是鼎力支持,洛阳国库之中不足,刘谌便下令从益州及别的州郡往冀州去调,为了满足前线大军所需,刘谌甚至下令暂时停掉了蜀锦的生产,将蚕丝全部运往冀州。
这让许多人感到肉痛,这么多的蚕丝,堆成了如同一座小山,如果全部织成蜀锦的话,价值就是价值连城,浪费在制作冬衣上面,似乎有些可惜。
但刘谌却不怎么认为,只要是前线所需的,一律无条件供应,蜀锦今年没了,明年还可以再织,但江山社稷丢了,那就真的没有办法挽回来了。
有了足够的冬衣,汉军在这种天寒地冻冰天雪地之中,才会行动自如,而鲜卑人大多身着单衣,冻得簌簌发抖,可想而知他们的战力如何了。
汉军三路齐出,从三个方向上同时对鲜卑大军发起了围攻,这不禁让慕容涉归是脸色铁青,他也没有想到汉军竟然是如此地胆大妄为,这完全是意图全歼鲜卑大军的节奏啊!
如果不是遭逢大雪,慕容涉归很可能会嗤之一笑,汉军这叫什么,人心不足蛇吞象,拿**万人来就想着一口吞掉人家二十万大军,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但现在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让慕容涉归反击的心机划为了无有。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反击了,能够抵御得住汉军的进攻已经是很不错了,现在断后的有乌海,左路有慕容吐谷浑,右路派谁去抵挡呢?
幼子慕容主动请命道:“父汗,就由儿臣去挡住汉军的进攻吧,确保父汗可以渡漳河成功。”
慕容涉归轻轻地摇摇了头,慕容毕竟还太年轻,这个时候,未必能担得起如此重大的责任,而右翼一旦失守,汉军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鲜卑人的防御而攻到中军来。
更何况,慕容涉归对这个幼子非常地溺爱,早已是暗下决心,自己在百年之后,便传位给慕容,由他来统领慕容鲜卑部。别看慕容吐谷浑是长子,但却是庶出,和嫡出的慕容地位相差太远,所以慕容涉归对慕容吐谷浑并不太重视,反全观慕容,却是钟爱之极。
如果说在比较顺利的时候,慕容涉归是很乐意让慕容带兵出去锻炼锻炼的,但此刻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慕容涉归是断然不会派慕容出战迎敌的。
“乌山”慕容涉归瞅了一眼眼前诸将,道。
乌山是乌海的弟弟,虽然比起草原十大勇士的哥哥乌海差了那么的半筹,但乌山也还算是慕容涉归帐下的一员悍将,此刻慕容涉归亲自点名,乌山是立刻出列道:“末将在。”
慕容涉归吩咐道:“命你率一部人马,前去抵御右翼之汉军,不得有误。”
乌山领命,率军前往右翼与汉军交锋。
三路人马都有各自抵挡得鲜卑军,此刻的慕容涉归略略地有些放心了,毕竟此前与汉军交战,汉军所拥有的成建制的骑兵也就是六个军九万人马,如今这六个军三路齐出,汉军骑兵可是倾巢而出呀。
“这刘胤还真是舍得下血本。”慕容涉归感叹道,汉军总共就这么一点骑兵,若是战败了,岂不是没有了再战的本钱,不管刘胤是如何想的,反正慕容涉归是不可能理解的。
有这三路大军阻击,慕容涉归很快地就率领大军赶到了漳河边上。
此时天地苍茫一色,完全分不清哪儿是河,那儿是岸,慕容涉归在堤上,吩咐士兵去探看漳河的冰层。
两名鲜卑兵专门地踩到了冰面上,用力地跺跺脚,看到冰层很厚实,便回去复命道:“启禀大单于,漳河结冰,可以横渡。”
慕容涉归轻轻松了一口气,原本他还担心漳河河面上的结冰不太结实,如果无法直接横渡的话,确实是困难重重,首先渡船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现在既然漳河结冰,那就省下了建造浮桥的时间,鲜卑大军,便可以顺顺利地回到幽州去了。
慕容涉归显然不想耽搁任何的时间,立刻下令鲜卑骑兵踏兵步行。
漳河并不太宽,最宽处,也不过才一里多的距离,窄的地方,只有百十来丈的宽度,现在还没有到数九寒天,纯粹是因为突降大雪导致天气寒冷河面才结冰的,远没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地步。
慕容涉归派人查探完冰情之后,这才放心地率军开始踏冰渡河,一次河面上承载不了太多的人马,慕容涉归就将人马分开,分批渡河。他亲自一马当先,率军踏上了冰面。
起初的时候,冰面上没有任何的异常,鲜卑兵不禁是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很快地,他们距离北岸已经是很近了。但还尚来不及登岸,就听得脚底下的冰层突然地发出喀嚓嚓冰层断裂的声音。
慕容涉归暗叫一声不好,急忙地拨转马头向后退去,但冰层断裂的速度相当地快,转眼之间就已经是碎裂成了一大片,方才还好好站在冰面上的鲜卑士兵,瞬间就掉入了河水之中。
慕容涉归也不例外,他刚跑了几步,轰隆的一声,连人带马,陷入了河水之中。(未完待续。。)(83中文网 )</div>
第1224章 败逃
ps:更正会晚一点,抱歉了,明天早上再看吧………………………………………………………………………………………………………………………………………………………………………………………………………………刘胤也只能采用蚕丝做为替代品,蚕丝的保暖效果要远远高于,只是价格极为昂贵,毕竟蜀地所出产的蚕丝,大多都被织成了锦,很少去填充冬衣的。
刘胤在当年北伐雍凉之时,就曾从国库之中调用了大量的蚕丝制成保暖的冬衣,最终才得以顺利地通过了大雪山,此番在冰天雪地的冀州作战,刘胤又一次地如法炮制,不过此次所需的数量就更为地庞大了,至少也得满足十万大军所需才行。
刘谌当然是鼎力支持,洛阳国库之中不足,刘谌便下令从益州及别的州郡往冀州去调,为了满足前线大军所需,刘谌甚至下令暂时停掉了蜀锦的生产,将蚕丝全部运往冀州。
这让许多人感到肉痛,这么多的蚕丝,堆成了如同一座小山,如果全部织成蜀锦的话,价值就是价值连城,浪费在制作冬衣上面,似乎有些可惜。
但刘谌却不怎么认为,只要是前线所需的,一律无条件供应,蜀锦今年没了,明年还可以再织,但江山社稷丢了,那就真的没有办法挽回来了。
有了足够的冬衣,汉军在这种天寒地冻冰天雪地之中,才会行动自如,而鲜卑人大多身着单衣,冻得簌簌发抖,可想而知他们的战力如何了。
汉军三路齐出,从三个方向上同时对鲜卑大军发起了围攻,这不禁让慕容涉归是脸色铁青,他也没有想到汉军竟然是如此地胆大妄为,这完全是意图全歼鲜卑大军的节奏啊!
如果不是遭逢大雪,慕容涉归很可能会嗤之一笑,汉军这叫什么,人心不足蛇吞象,拿**万人来就想着一口吞掉人家二十万大军,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但现在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让慕容涉归反击的心机划为了无有。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反击了,能够抵御得住汉军的进攻已经是很不错了,现在断后的有乌海,左路有慕容吐谷浑,右路派谁去抵挡呢?
幼子慕容主动请命道:“父汗,就由儿臣去挡住汉军的进攻吧,确保父汗可以渡漳河成功。”
慕容涉归轻轻地摇摇了头,慕容毕竟还太年轻,这个时候,未必能担得起如此重大的责任,而右翼一旦失守,汉军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鲜卑人的防御而攻到中军来。
更何况,慕容涉归对这个幼子非常地溺爱,早已是暗下决心,自己在百年之后,便传位给慕容,由他来统领慕容鲜卑部。别看慕容吐谷浑是长子,但却是庶出,和嫡出的慕容地位相差太远,所以慕容涉归对慕容吐谷浑并不太重视,反全观慕容,却是钟爱之极。
如果说在比较顺利的时候,慕容涉归是很乐意让慕容带兵出去锻炼锻炼的,但此刻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慕容涉归是断然不会派慕容出战迎敌的。
“乌山”慕容涉归瞅了一眼眼前诸将,道。
乌山是乌海的弟弟,虽然比起草原十大勇士的哥哥乌海差了那么的半筹,但乌山也还算是慕容涉归帐下的一员悍将,此刻慕容涉归亲自点名,乌山是立刻出列道:“末将在。”
慕容涉归吩咐道:“命你率一部人马,前去抵御右翼之汉军,不得有误。”
乌山领命,率军前往右翼与汉军交锋。
三路人马都有各自抵挡得鲜卑军,此刻的慕容涉归略略地有些放心了,毕竟此前与汉军交战,汉军所拥有的成建制的骑兵也就是六个军九万人马,如今这六个军三路齐出,汉军骑兵可是倾巢而出呀。
“这刘胤还真是舍得下血本。”慕容涉归感叹道,汉军总共就这么一点骑兵,若是战败了,岂不是没有了再战的本钱,不管刘胤是如何想的,反正慕容涉归是不可能理解的。
有这三路大军阻击,慕容涉归很快地就率领大军赶到了漳河边上。
此时天地苍茫一色,完全分不清哪儿是河,那儿是岸,慕容涉归在堤上,吩咐士兵去探看漳河的冰层。
两名鲜卑兵专门地踩到了冰面上,用力地跺跺脚,看到冰层很厚实,便回去复命道:“启禀大单于,漳河结冰,可以横渡。”
慕容涉归轻轻松了一口气,原本他还担心漳河河面上的结冰不太结实,如果无法直接横渡的话,确实是困难重重,首先渡船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现在既然漳河结冰,那就省下了建造浮桥的时间,鲜卑大军,便可以顺顺利地回到幽州去了。
慕容涉归显然不想耽搁任何的时间,立刻下令鲜卑骑兵踏兵步行。
漳河并不太宽,最宽处,也不过才一里多的距离,窄的地方,只有百十来丈的宽度,现在还没有到数九寒天,纯粹是因为突降大雪导致天气寒冷河面才结冰的,远没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地步。
慕容涉归派人查探完冰情之后,这才放心地率军开始踏冰渡河,一次河面上承载不了太多的人马,慕容涉归就将人马分开,分批渡河。他亲自一马当先,率军踏上了冰面。
起初的时候,冰面上没有任何的异常,鲜卑兵不禁是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很快地,他们距离北岸已经是很近了。但还尚来不及登岸,就听得脚底下的冰层突然地发出喀嚓嚓冰层断裂的声音。
慕容涉归暗叫一声不好,急忙地拨转马头向后退去,但冰层断裂的速度相当地快,转眼之间就已经是碎裂成了一大片,方才还好好站在冰面上的鲜卑士兵,瞬间就掉入了河水之中。
慕容涉归也不例外,他刚跑了几步,轰隆的一声,连人带马,陷入了河水之中。(未完待续。。)(83中文网 )</div>
第1225章 北进幽州
漳水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杀和俘虏慕容鲜卑十八万之多,战果辉煌,整个漳水南岸的积雪都被染红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慕容鲜卑大单于慕容涉归逃走了,这让汉军诸将是耿耿于怀,纷纷地向刘胤请命追击。
刘胤只是微微一笑,道:“逃得好,逃得妙,本来我还计划着送他一程,既然他己经先走一步,那却是再好不过了。”
诸将皆是面面相觑,不知刘胤是何意,这擒贼先擒王,斩草必除根,让慕容涉归逃掉,简直就是后患无穷,刘胤没动怒反而是拍手叫好,这不禁让众将是莫名其妙。
有心思敏捷的认为刘胤说的这是反话,似乎是对众将没有擒获慕容涉归不满,但从刘胤的态度来看,似乎又不象,众人皆是如坠雾里,不明觉厉。
罗宪问询道:“如今慕容鲜卑已溃退而去,冀州之患平定,那么下一步我们又该当如何?是原地休整还是回师洛阳?”
以罗宪的意思,打败了鲜卑收服了冀州,又正好赶上严寒隆冬,也该是汉军休整的时候了,就算是北征鲜卑,也得明年开春再做计较。现在考虑的问题是大军该留在冀州休整还是回师洛阳?
其实原地休整和回师洛阳都各有利弊,明年春天对鲜卑进行北伐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回师洛阳的话,明年春天还得从洛阳出兵,这一来一回,势必会耽搁不少的时间。但原地休整的话,二十多万大军又将面临粮草补给的困难,毕竟这么多的军队,所需的粮草数额甚大,粮草来回转运,光是路途上的消耗就是极为地惊人的,大军在冀州呆上几个月的时间,对后勤补给也是一个比较大考验。
这也就是军队为什么在常规驻防的时候不采用集中驻防的原因,固然其中有防务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方便后勤供应。行军打仗,尤其是那种跨越数千里的远程作战,对后勤补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无法解决粮草辎重的补给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军队的作战半径。
这时,诸将的目光也都聚集在了刘胤的身上,等着他回答罗宪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人也有各人的打算,有人倾向于原地休整,也有倾向于回师洛阳,但他们都知道,只有刘胤才是最终的决断者。
刘胤微微地一笑道:“怎么才有两个选项?冬歇休整,那是必然之事,不过这休整的地点,我倒是选了一处,不过既不在冀州,也不在洛阳。”
诸将皆是一脸的疑惑,虽然说季汉的版图现在已经横跨十几个州了,但从明年出征鲜卑的最佳位置来看,唯有冀州和洛阳两个地方为合适,难不成刘胤还有别的考虑?
罗宪道:“不知雍王考虑到何处休整大军?”
刘胤手指地图靠北的位置,简短而有力地沉声道:“幽州!”
“幽州?”诸将是面面相觑,幽州现在还控制在鲜卑人和前晋的残余势力手中,刘胤要去幽州休整大军,岂不是要继续地向鲜卑人开战吗?而且幽州靠近北疆,乃苦寒之地,在幽州休整,真的就那么的明智吗?
刘胤环视了一下众人,道:“你们或许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偏偏选择去幽州?确实,按现在的天气和环境,此刻去幽州,并非是上上之选。不过幽州除了蓟县、渔阳、昌黎三城之外,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到了鲜卑人的手中,此番慕容涉归吃了败仗,肯定会逃回幽州,试图重整兵马,来年再战。如果我们就此罢兵休整,等到明年春天北伐之时,慕容鲜卑恐怕已经又在幽州集结起了一支为数不少的军队。你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次消灭了慕容鲜卑的十几万军队,就可以让其一蹶不振,事实上,这些胡人全民皆兵,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就足以能再造出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来,而且战力绝对不俗。所以我们必须要乘势而进,乘着鲜卑此次战败的时机,北进幽州,将慕容鲜卑彻底地逐出幽州去。”
张乐奇道:“那我们方才主动请战追击慕容涉归大哥你又不许,慕容涉归吃了败仗,定然不会逃得太远,我们一路追去,斩草除根,岂不正好?大哥你偏要放虎归山,此刻却又要攻打幽州,到底是几个意思?”
刘胤呵呵一笑,道:“北进幽州和斩草除根,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张乐瞪大了眼珠子,道:“两回事?北进幽州不就是为了消灭慕容涉归吗,怎么可能是两回事?”
刘胤故意地卖了一个关子道:“这个你就不用细究了,等到了明年,你自然会明白。”
张乐是一头雾水,不过刘胤不说,他也不好再追问了。
随后刘胤调整了军队,已经换上了冬装的无当飞军、阳安军和骑六军组成了北进的一个临时军团,剩余的军队则在冀州原地休整。
毕竟用蚕丝和皮毛制做的冬装代价相当地昂贵,几乎都快把国库给掏空了,饶是如此,运送到前线的冬装也只能满足装备八个军,剩下的七个军只能是换上普通的冬装。
普通的冬装说穿了也就是普通的麻衣由单衣换成夹衣而已,称之为“褐衣”,至于名贵的裘皮大衣,那只是官宦富贵人家才穿得起的,刘胤的军队近半数人员穿上了“奢侈品”,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身着褐衣的军队冬天自然没法打仗,冰天雪地里,站上一会儿就冻僵了,更别说去行军打仗了,所以刘胤把这七个军统一留在了冀州进行休整,由罗宪和蒋斌统率,等到来年再做安排。罗宪和蒋斌的任务也比较简单,就是每日午时前后进行一些操练,以维持军队的正常秩序即可。
至于已经换好冬装的这八个军,则在刘胤的率领之下,越过漳河,踏雪而进,一路向北,向幽州方向开进。
第1226章 楼桑村祭祖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慕容鲜卑大单于慕容涉归逃走了,这让汉军诸将是耿耿于怀,纷纷地向刘胤请命追击。
刘胤只是微微一笑,道:“逃得好,逃得妙,本来我还计划着送他一程,既然他己经先走一步,那却是再好不过了。”
诸将皆是面面相觑,不知刘胤是何意,这擒贼先擒王,斩草必除根,让慕容涉归逃掉,简直就是后患无穷,刘胤没动怒反而是拍手叫好,这不禁让众将是莫名其妙。
有心思敏捷的认为刘胤说的这是反话,似乎是对众将没有擒获慕容涉归不满,但从刘胤的态度来看,似乎又不象,众人皆是如坠雾里,不明觉厉。
罗宪问询道:“如今慕容鲜卑已溃退而去,冀州之患平定,那么下一步我们又该当如何?是原地休整还是回师洛阳?”
以罗宪的意思,打败了鲜卑收服了冀州,又正好赶上严寒隆冬,也该是汉军休整的时候了,就算是北征鲜卑,也得明年开春再做计较。现在考虑的问题是大军该留在冀州休整还是回师洛阳?
其实原地休整和回师洛阳都各有利弊,明年春天对鲜卑进行北伐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回师洛阳的话,明年春天还得从洛阳出兵,这一来一回,势必会耽搁不少的时间。但原地休整的话,二十多万大军又将面临粮草补给的困难,毕竟这么多的军队,所需的粮草数额甚大,粮草来回转运,光是路途上的消耗就是极为地惊人的,大军在冀州呆上几个月的时间,对后勤补给也是一个比较大考验。
这也就是军队为什么在常规驻防的时候不采用集中驻防的原因,固然其中有防务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方便后勤供应。行军打仗,尤其是那种跨越数千里的远程作战,对后勤补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无法解决粮草辎重的补给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军队的作战半径。
这时,诸将的目光也都聚集在了刘胤的身上,等着他回答罗宪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人也有各人的打算,有人倾向于原地休整,也有倾向于回师洛阳,但他们都知道,只有刘胤才是最终的决断者。
刘胤微微地一笑道:“怎么才有两个选项?冬歇休整,那是必然之事,不过这休整的地点,我倒是选了一处,不过既不在冀州,也不在洛阳。”
诸将皆是一脸的疑惑,虽然说季汉的版图现在已经横跨十几个州了,但从明年出征鲜卑的最佳位置来看,唯有冀州和洛阳两个地方为合适,难不成刘胤还有别的考虑?
罗宪道:“不知雍王考虑到何处休整大军?”
刘胤手指地图靠北的位置,简短而有力地沉声道:“幽州!”
“幽州?”诸将是面面相觑,幽州现在还控制在鲜卑人和前晋的残余势力手中,刘胤要去幽州休整大军,岂不是要继续地向鲜卑人开战吗?而且幽州靠近北疆,乃苦寒之地,在幽州休整,真的就那么的明智吗?
刘胤环视了一下众人,道:“你们或许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偏偏选择去幽州?确实,按现在的天气和环境,此刻去幽州,并非是上上之选。不过幽州除了蓟县、渔阳、昌黎三城之外,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到了鲜卑人的手中,此番慕容涉归吃了败仗,肯定会逃回幽州,试图重整兵马,来年再战。如果我们就此罢兵休整,等到明年春天北伐之时,慕容鲜卑恐怕已经又在幽州集结起了一支为数不少的军队。你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次消灭了慕容鲜卑的十几万军队,就可以让其一蹶不振,事实上,这些胡人全民皆兵,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就足以能再造出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来,而且战力绝对不俗。所以我们必须要乘势而进,乘着鲜卑此次战败的时机,北进幽州,将慕容鲜卑彻底地逐出幽州去。”
张乐奇道:“那我们方才主动请战追击慕容涉归大哥你又不许,慕容涉归吃了败仗,定然不会逃得太远,我们一路追去,斩草除根,岂不正好?大哥你偏要放虎归山,此刻却又要攻打幽州,到底是几个意思?”
刘胤呵呵一笑,道:“北进幽州和斩草除根,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张乐瞪大了眼珠子,道:“两回事?北进幽州不就是为了消灭慕容涉归吗,怎么可能是两回事?”
刘胤道:“这个你就不用细究了,等到了明年,你自然会明白。”
随后刘胤调整了军队,已经换上了冬装的无当飞军、阳安军和骑六军组成了北进的一个临时军团,剩余的军队则在冀州原地休整。
毕竟用蚕丝和皮毛制做的冬装代价相当地昂贵,几乎都快把国库给掏空了,饶是如此,运送到前线的冬装也只能满足装备八个军,剩下的七个军只能是换上普通的冬装。
普通的冬装说穿了也就是普通的麻衣由单衣换成夹衣而已,称之为“褐衣”,至于名贵的裘皮大衣,那只是官宦富贵人家才穿得起的,刘胤的军队近半数人员穿上了“奢侈品”,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身着褐衣的军队冬天自然没法打仗,冰天雪地里,站上一会儿就冻僵了,所以刘胤把这七个军统一留在了冀州进行休整,由罗宪和蒋斌统率,等到来年再做安排。罗宪和蒋斌的任务也比较简单,就是每日午时前后进行一些操练,以维持军队的正常秩序即可。
至于已经换好冬装的这八个军,则在刘胤的率领之下,踏过漳河,一路向北,向幽州方向开进。
第1227章 丧心病狂
幽州上谷郡。
慕容涉归回到这里,总算是踏实了一些,这一路数百里的狂奔,差点没把他的这把老骨头给折腾散架了。自从坠入冰河,不知道是身体没有康复还是心理有阴影,慕容涉归只觉得自己是大不如前,尽管他已经是年近花甲,但在此之前,慕容涉归从来没觉得自己老过,而现在,慕容涉归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漳水之战的惨败让慕容涉归是痛定思痛,就算是逃回了幽州,他都不明白自己二十万大军怎么就一败涂地了。
这一仗堪称是脆败,在汉军的四面围攻之下,前后仅仅只有几个时辰,二十万鲜卑骑兵就土崩瓦解,星流云散,就算慕容涉归当时坠河冻伤,不能指挥战斗,但这么一支百战不殆的军队,居然会败得如此惨?
或许鲜卑大军的惨败可以归咎为天气的原因,暴雪来袭,天寒地冻,这样的状况确实不利于骑兵作战,但汉军为什么会如此地强势,难不成暴风雪对他们没有影响不成?或许汉军正是凭借着在恶劣天气下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击败了鲜卑大军,也彻底摧垮了慕容涉归的争霸中原的野心。
“父汗,您别考虑太多了,还是保重身体要紧。”慕容吐谷浑看到慕容涉归愁眉不展,于是劝慰道。
慕容廆也劝道:“父汗,如今回到幽州,我们只需重整兵马,等到明年,便可再举兵复仇,何患刘胤不灭。”
慕容涉归叹了一口气道:“此番败仗,我们是元气大伤,只恐三五年之内,再无力南下了。”
就在此时,乌海疾步入内,神色严峻,手按胸口向慕容涉归行礼道:“大单于,刚刚从范阳传来回的消息,刘胤率大军十余万攻占了涿县。”
“啊?”慕容涉归父子三人俱是一惊,涿县是幽州的门户,涿县失守无疑让幽州是门户大开。
“这个刘胤,还真是阴魂不散!”慕容廆恨恨地道。
慕容吐谷浑面带忧色地道:“按理说现在天寒地冻,并不是用兵良机,刘胤逆天时进兵,这是想要赶尽杀绝啊!”
慕容涉归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本以为逃回了幽州,他便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一个冬天,在这个冬天之中,他也可以从容地重组军队,等到了明年春天,慕容鲜卑便可以重新拥有一支强悍的兵马,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有能力与汉军再决一死战。
但刘胤却丝毫不给他这个机会,以现在的状况,慕容鲜卑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想要守住幽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一想到这儿,慕容涉归就是揪心地痛,要知道他率军攻打幽州,打了整整有五年的时间了,到现在除了蓟县、渔阳和昌黎三座城池没有拿下之外,其余各郡,都已经尽在他的手中了,可如今刘胤挟胜而来,自己在幽州的心血结晶眼看着就要化为乌有,慕容涉归是急火攻心,汪地吐出一大口的鲜血。
“父汗——”
“大单于——”
慕容吐谷浑、慕容廆和乌海三人皆是围了上来,关切地注视着他。
慕容涉归面容苍白,满脸颓废之色,轻轻地挥挥了手,示意自己并无大碍,他长叹了一声,凄然地道:“传我之令,幽州各郡兵马尽数撤离,退守大棘城。”
“父汗——”慕容廆脸色陡然一变,放弃幽州那就意味着这几年他们慕容氏所有的心血和付出都将付之东流,这代价委实太大了,甚至要比漳水之战的损失还要大。
慕容涉归又岂不知此中的利害,但现在的形势又逼着他不得不让步,如果他们死守幽州的话,以目前慕容鲜卑在幽州的兵马,根本就无法挡得住刘胤的大军,一昧死守的话,恐怕只能是人马折了城池丢了的下场,与其做无谓的挣扎,倒不如保存实力,先退出幽州,退回到慕容鲜卑的大本营,等到重新积蓄起力量,再来争幽州未迟。
慕容涉归眼光之中闪过一抹的戾色,恨声道:“就这样吧,你们都下去做准备吧,让各郡的兵马收拾准备,所有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杀光烧光,我倒要看看,刘胤他进入幽州,这个冬天怎么过?”
实行三光政策和焦土政策是慕容鲜卑的一贯作风,这次从幽州撤离,自然什么也不可能给汉军留下。
慕容吐谷浑、慕容廆和乌海立刻行动了起来,给幽州各处的驻军下达命令,所有的粮草车马物资辎重及掳掠来的人口,凡是能带走的东西,全都统统都带走,至于带不走的东西,在离开城池及驻营的时候,纵火将其全部烧毁。
鲜卑人押解着几十万的汉人百姓踏上了北归之路,如果他们冬天的粮食吃光了,那么这几十万的汉人百姓将会是他们的口粮。鲜卑人就算是吃人,也是比较挑剔的,他们一般只吃年轻的女子和男女幼童,所以这押解着的几十万人,大多也是少女和幼童,至于青壮的男子和老弱叟妪,早被他们杀光了。
雪地之中,被拴在绳索上的那些少女衣衫单薄褴褛,有的甚至是赤着脚,冻得簌簌发抖,哀鸿遍野,但在鲜卑人的皮鞭之下,她们又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艰难地向前迈着步伐……
鲜卑人几乎点燃了沿途上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处村落,冲天的滚滚浓烟百里之外都可以看得清楚,这也是鲜卑人最后的疯狂了,纵然他们无法占据幽州,也要把他沦为一堆废墟,绝不让汉人是坐享其成。
┄┄┄┄┄┄┄┄┄┄┄┄┄┄┄┄┄┄┄┄┄┄┄┄┄┄┄┄┄┄┄┄┄┄┄
在楼桑村操办完祭祖大典之后,刘胤回到了涿县,刚进城,就接到黄崇的禀报,尽述慕容鲜卑撤离之事。
刘胤闻讯之后,脸色陡然巨变,一拳狠狠地砸在了几案之上,怒道:“丧心病狂!这些鲜卑胡虏真是丧心病狂!”
第1228章 看你怎么收拾
ps:稍后更正………………………………………………………………………………………………………………………………………………………………………………………………………………………………………………………………………………………………………………尽管他已经是年近甲,但在此之前,慕容涉归从来没觉得自己老过,而现在,慕容涉归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漳水之战的惨败让慕容涉归是痛定思痛,就算是逃回了幽州,他都不明白自己二十万大军怎么就一败涂地了。
这一仗堪称是脆败,在汉军的四面围攻之下,前后仅仅只有几个时辰,二十万鲜卑骑兵就土崩瓦解,星流云散,就算慕容涉归当时坠河冻伤,不能指挥战斗,但这么一支百战不殆的军队,居然会败得如此惨?
或许鲜卑大军的惨败可以归咎为天气的原因,暴雪来袭,天寒地冻,这样的状况确实不利于骑兵作战,但汉军为什么会如此地强势,难不成暴风雪对他们没有影响不成?或许汉军正是凭借着在恶劣天气下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击败了鲜卑大军,也彻底摧垮了慕容涉归的争霸中原的野心。
“父汗,您别考虑太多了,还是保重身体要紧。”慕容吐谷浑看到慕容涉归愁眉不展,于是劝慰道。
慕容也劝道:“父汗,如今回到幽州,我们只需重整兵马,等到明年,便可再举兵复仇,何患刘胤不灭。”
慕容涉归叹了一口气道:“此番败仗,我们是元气大伤,只恐三五年之内,再无力南下了。”
就在此时,乌海疾步入内,神色严峻,手按胸口向慕容涉归行礼道:“大单于,刚刚从范阳传来回的消息,刘胤率大军十余万攻占了涿县。”
“啊?”慕容涉归父子三人俱是一惊,涿县是幽州的门户,涿县失守无疑让幽州是门户大开。
“这个刘胤,还真是阴魂不散!”慕容恨恨地道。
慕容吐谷浑面带忧色地道:“按理说现在天寒地冻,并不是用兵良机,刘胤逆天时进兵,这是想要赶尽杀绝啊!”
慕容涉归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本以为逃回了幽州,他便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一个冬天,在这个冬天之中,他也可以从容地重组军队,等到了明年春天,慕容鲜卑便可以重新拥有一支强悍的兵马,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有能力与汉军再决一死战。
但刘胤却丝毫不给他这个机会,以现在的状况,慕容鲜卑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想要守住幽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一想到这儿,慕容涉归就是揪心地痛,要知道他率军攻打幽州,打了整整有五年的时间了,到现在除了蓟县、渔阳和昌黎三座城池没有拿下之外,其余各郡,都已经尽在他的手中了,可如今刘胤挟胜而来,自己在幽州的心血结晶眼看着就要化为乌有,慕容涉归是急火攻心,汪地吐出一大口的鲜血。
“父汗”
“大单于”
慕容吐谷浑、慕容和乌海三人皆是围了上来,关切地注视着他。
慕容涉归面容苍白,满脸颓废之色,轻轻地挥挥了手,示意自己并无大碍,他长叹了一声,凄然地道:“传我之令,幽州各郡兵马尽数撤离,退守大棘城。”
“父汗”慕容脸色陡然一变,放弃幽州那就意味着这几年他们慕容氏所有的心血和付出都将付之东流,这代价委实太大了,甚至要比漳水之战的损失还要大。
慕容涉归又岂不知此中的利害,但现在的形势又逼着他不得不让步,如果他们死守幽州的话,以目前慕容鲜卑在幽州的兵马,根本就无法挡得住刘胤的大军,一昧死守的话,恐怕只能是人马折了城池丢了的下场,与其做无谓的挣扎,倒不如保存实力,先退出幽州,退回到慕容鲜卑的大本营,等到重新积蓄起力量,再来争幽州未迟。
慕容涉归道:“就这样吧,你们都下去做准备吧,让各郡的兵马收拾准备,所有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杀光烧光,我倒要看看,刘胤他进入幽州,这个冬天怎么过?”
实行三光政策和焦土政策是慕容鲜卑的一贯作风,这次从幽州撤离,自然什么也不可能给汉军留下。
慕容吐谷浑、慕容和乌海立刻行动了起来,给幽州各处的驻军下达命令,所有的粮草车马物资辎重及掳掠来的人口,凡是能带走的东西,全都统统都带走,然后离开城池及驻营的时候,纵火将其全部烧毁。
鲜卑人押解着几十万的汉人百姓踏上了北归之路,如果他们冬天的粮食吃光了,那么这几十万的汉人百姓将会是他们的口粮。鲜卑人就算是吃人,也是比较挑剔的,他们一般只吃年轻的女子和男女幼童,所以这押解着的几十万人,大多也是少女和幼童,至于青壮的男子和老弱叟妪,早被他们杀光了。
雪地之中,被拴在绳索上的那些少女衣衫单薄褴褛,有的甚至是赤着脚,冻得簌簌发抖,哀鸿遍野,但在鲜卑人的皮鞭之下,她们又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艰难地向前迈着步伐……
鲜卑人几乎点燃了沿途上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处村落,冲天的火焰百里之外都可以看得清楚,这也是鲜卑人最后的疯狂了,纵然他们无法占据幽州,也要把他沦为一堆废墟,绝不让汉人是坐享其成。
┄┄┄┄┄┄┄┄┄┄┄┄┄┄┄┄┄┄┄┄┄┄┄┄┄┄┄┄┄┄┄┄
在楼桑村操办完祭祖大典之后,刘胤回到了涿县,刚进城,就接到黄崇的禀报,尽述慕容鲜卑撤离之事。
刘胤闻讯之后,脸色陡然巨变,一拳狠狠地砸在了几案之上,怒道:“丧心病狂!这些鲜卑胡虏真是丧心病狂!”(83中文网 )</div>
第1229章 不知所以
光是解救下的少女和幼童就有二十多万人,他们衣衫单薄,饥寒交迫,其中有许多的人已然而倒毙于路,更多的人受到了冻伤,生命垂危。罗尚傅募等人只得先拿出点衣物和食物来,暂时地周济一下。
不过这些难民的人物也委实太过庞大了,罗尚傅募等人也是束手无策,只得飞报于刘胤。
刘胤听闻骑六军追击,解救下来了二十多万的难民,他略略地松了一口气,毕竟他所要求的目的是达到了。
黄崇略感诧异地道:“想不到事情会如此地顺利,这些鲜卑人居然会大发善心,没有将这些百姓给杀戮掉?”
鲜卑人残暴异常,进入中原之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这次追击之前,黄崇就曾担心就算是汉兵追上了,也恐怕鲜卑人会狗急跳墙,残杀掉无辜的平民,但没想到这些鲜卑人表现的极为仁慈,未曾主动地伤及一人,委实让人感到奇怪。
刘胤微微一笑,道:“让鲜卑人发善心,除非太阳打西边从来。他们之所以肯放掉这些百姓,完全是另有所图的,对于鲜卑人来说,这二十万人是他们的口粮,但扔给我们之后,却会变成烫手的山芋。你想想,二十万人,那可是二十万张嘴,如今赤地千里的幽州,拿什么来养活这二十万人?”
黄崇点点头,道:“嗯,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现在我军的粮草供给本来就已经是很困难了,现在突增二十万难民,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难呐!”
刘胤沉声地道:“不管多困难,也要去克服,既然我们把他们从鲜卑人的魔爪下救了出来,就绝不能漠视他们的生命。从今日起,各军的口粮全部减半,匀出来的粮食用来周济这些百姓,另外通知冀州和并州,增调一些粮草过来,无论如何也要首先确保渡过这个冬天。”
黄崇道:“粮食的问题倒在其次,现在最为关键的是这些难民缺少御寒的衣物,现在隆冬将至,幽州的天气比起中原来,寒冷得多,单单让他们坐在帐蓬之中,根本无法抵御严寒,而鲜卑撤走之时,焚毁了所有的城池和村落,幽州之地一片焦土,如何安置这些百姓才是最大的难题。”
刘胤的眉头也紧蹙起来,他也深知幽州的寒冷远甚于中原,尤其是数九寒冬之时,滴水成冰,这些难民缺衣少食,想挨过这个冬天,绝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凛冽的寒风,几乎能吹到人的骨头里去,没有厚实的墙壁,单单是一层薄薄的帐蓬,是很难挡得住寒潮的。
但鲜卑人撤退之时,焚毁了几乎所有的房舍,目的就是逼迫着没有容身之所的汉军退出幽州去,现在增加了二十多万的难民,住宿的问题一下子变得更为尖锐突出了。
“看来确实是需要想想办法了……”刘胤低声自语道。
┄┄┄┄┄┄┄┄┄┄┄┄┄┄┄┄┄┄┄┄┄┄┄┄┄┄┄┄┄┄┄┄
蓟县被围困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粮尽援绝,如果不是幽州都督刘弘誓死坚守,蓟县城恐怕早已陷落了。
做为幽州的州治所在,蓟县城的防御体系是极为完善的,鲜卑人多次强攻,都无法攻破城池,最后鲜卑人只能是采取围城的方式,企图来困死守城的军民。
晋国的覆灭让幽州彻底地断绝了救援的可能,蓟县沦为孤岛之后,已经是完全看不到生的希望了。
满城哀恸,全部深陷于绝望之中,唯有刘弘信念坚定,誓死不降。因为刘弘深知鲜卑人的残暴,一旦城破,城中的男女老幼恐怕是无一可以生还,鲜卑人必然会用屠城来泄愤。
与其献城而降死,倒不如坚持到最后亡,鲜卑人想要拿下蓟县,首先得踩着刘某人的尸体过。
在刘弘的率领下,蓟县军民是众志成城,万人同心,力保蓟县不失,在长达两年的围困之中,蓟县军民更是克服重重的困难,坚决地拒降鲜卑,和渔阳、昌黎二城一起,成为幽州的最后三座堡垒。
就算准备充分,但城内的粮草也终究会有吃尽的一日,刘弘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就是这个冬天怎么捱得过去。
就在大雪笼罩着蓟县城之时,刘弘突然地接到了手下兵士的禀报:“启禀都督,鲜卑人撤兵了!”
刘弘闻讯之后,骤然一惊,连忙上城观望,果然原先围在蓟县城外的鲜卑大军已经是拨营而去,这匪夷所思的一幕让刘弘不禁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问题。
说真的,现在的蓟县真的已经是撑到了强弩之末了,很可能这个冬天就捱不过去,现在鲜卑大军突然地撤离,让蓟县城中的所有人都是惊喜万分,激动地欢呼起来。
倒是刘弘比较冷静和理智,他实在想不到鲜卑人有什么撤军的理由,难不成是鲜卑**擒故纵的把戏不成?所以刘弘并没有轻易地出城,而是下令军队依然紧守城池,同时派出斥侯去查探缘由。
没等到斥侯回来,却迎来了驻守在渔阳的张华。张华被司马炎贬斥到幽州任长史之后,就一直留在幽州,不过他和刘弘的关系莫逆,深得刘弘的器重,在渔阳太守阵亡之后,张华暂代渔阳太守一职,坚守渔阳,以御鲜卑。
由于这两年来渔阳和蓟县一样被鲜卑围困,两城之间便断了音讯,无法取得联系,刘弘也不知道渔阳那边的具体情况,只知道渔阳仍在坚守。
现在张华突然地来到了蓟县,让刘弘是喜出望外,连忙地打开了城门,将张华迎入城中。
“茂先兄,终于可算是见到你了,我还以为我们再无相见之日了。”
张华微微一笑道:“彼此彼此,若非这次鲜卑人撤走,恐怕我们真的只能是黄泉再会了。”
刘弘问道:“茂先兄可知慕容鲜卑缘何会退兵吗?”
张华奇道:“和季兄居然不知这等天大之事?”(83中文网 )</div>
第1230章 幽州归汉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不过这些难民的人物也委实太过庞大了,罗尚傅募等人也是束手无策,只得飞报于刘胤。
刘胤听闻骑六军追击,解救下来了二十多万的难民,他略略地松了一口气,毕竟他所要求的目的是达到了。
黄崇略感诧异地道:“想不到事情会如此地顺利,这些鲜卑人居然会大发善心,没有将这些百姓给杀戮掉?”
鲜卑人残暴异常,进入中原之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这次追击之前,黄崇就曾担心就算是汉兵追上了,也恐怕鲜卑人会狗急跳墙,残杀掉无辜的平民,但没想到这些鲜卑人表现的极为仁慈,未曾主动地伤及一人,委实让人感到奇怪。
刘胤微微一笑,道:“让鲜卑人发善心,除非太阳打西边从来。他们之所以肯放掉这些百姓,完全是另有所图的,对于鲜卑人来说,这二十万人是他们的口粮,但扔给我们之后,却会变成烫手的山芋。你想想,二十万人,那可是二十万张嘴,如今赤地千里的幽州,拿什么来养活这二十万人?”
黄崇点点头,道:“嗯,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现在我军的粮草供给本来就已经是很困难了,现在突增二十万难民,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难呐!”
刘胤沉声地道:“不管多困难,也要去克服,既然我们把他们从鲜卑人的魔爪下救了出来,就绝不能漠视他们的生命。从今日起,各军的口粮全部减半,匀出来的粮食用来周济这些百姓,另外通知冀州和并州,增调一些粮草过来,无论如何也要首先确保渡过这个冬天。”
黄崇道:“粮食的问题倒在其次,现在最为关键的是这些难民缺少御寒的衣物,现在隆冬将至,幽州的天气比起中原来,寒冷得多,单单让他们坐在帐蓬之中,根本无法抵御严寒,而鲜卑撤走之时,焚毁了所有的城池和村落,幽州之地一片焦土,如何安置这些百姓才是最大的难题。”
刘胤的眉头也紧蹙起来,他也深知幽州的寒冷远甚于中原,尤其是数九寒冬之时,滴水成冰,这些难民缺衣少食,想挨过这个冬天,绝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凛冽的寒风,几乎能吹到人的骨头里去,没有厚实的墙壁,单单是一层薄薄的帐蓬,是很难挡得住寒潮的。
但鲜卑人撤退之时,焚毁了几乎所有的房舍,目的就是逼迫着没有容身之所的汉军退出幽州去,现在增加了二十多万的难民,住宿的问题一下子变得更为尖锐突出了。
“看来确实是需要想想办法了……”刘胤低声自语道。
┄┄┄┄┄┄┄┄┄┄┄┄┄┄┄┄┄┄┄┄┄┄┄┄┄┄┄┄┄┄┄┄
蓟县被围困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粮尽援绝,如果不是幽州都督刘弘誓死坚守,蓟县城恐怕早已陷落了。
做为幽州的州治所在,蓟县城的防御体系是极为完善的,鲜卑人多次强攻,都无法攻破城池,最后鲜卑人只能是采取围城的方式,企图来困死守城的军民。
晋国的覆灭让幽州彻底地断绝了救援的可能,蓟县沦为孤岛之后,已经是完全看不到生的希望了。
满城哀恸,全部深陷于绝望之中,唯有刘弘信念坚定,誓死不降。因为刘弘深知鲜卑人的残暴,一旦城破,城中的男女老幼恐怕是无一可以生还,鲜卑人必然会用屠城来泄愤。
与其献城而降死,倒不如坚持到最后亡,鲜卑人想要拿下蓟县,首先得踩着刘某人的尸体过。
在刘弘的率领下,蓟县军民是众志成城,万人同心,力保蓟县不失,在长达两年的围困之中,蓟县军民更是克服重重的困难,坚决地拒降鲜卑,和渔阳、昌黎二城一起,成为幽州的最后三座堡垒。
就算准备充分,但城内的粮草也终究会有吃尽的一日,刘弘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就是这个冬天怎么捱得过去。
就在大雪笼罩着蓟县城之时,刘弘突然地接到了手下兵士的禀报:“启禀都督,鲜卑人撤兵了!”
刘弘闻讯之后,骤然一惊,连忙上城观望,果然原先围在蓟县城外的鲜卑大军已经是拨营而去,这匪夷所思的一幕让刘弘不禁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问题。
说真的,现在的蓟县真的已经是撑到了强弩之末了,很可能这个冬天就捱不过去,现在鲜卑大军突然地撤离,让蓟县城中的所有人都是惊喜万分,激动地欢呼起来。
倒是刘弘比较冷静和理智,他实在想不到鲜卑人有什么撤军的理由,难不成是鲜卑**擒故纵的把戏不成?所以刘弘并没有轻易地出城,而是下令军队依然紧守城池,同时派出斥侯去查探缘由。
没等到斥侯回来,却迎来了驻守在渔阳的张华。张华被司马炎贬斥到幽州任长史之后,就一直留在幽州,不过他和刘弘的关系莫逆,深得刘弘的器重,在渔阳太守阵亡之后,张华暂代渔阳太守一职,坚守渔阳,以御鲜卑。
由于这两年来渔阳和蓟县一样被鲜卑围困,两城之间便断了音讯,无法取得联系,刘弘也不知道渔阳那边的具体情况,只知道渔阳仍在坚守。
现在张华突然地来到了蓟县,让刘弘是喜出望外,连忙地打开了城门,将张华迎入城中。
“茂先兄,终于可算是见到你了,我还以为我们再无相见之日了。”
张华微微一笑道:“彼此彼此,若非这次鲜卑人撤走,恐怕我们真的只能是黄泉再会了。”
刘弘问道:“茂先兄可知慕容鲜卑缘何会退兵吗?”
张华奇道:“和季兄居然不知这等天大之事?”
第1231章 一劳永逸
刘胤拿下蓟县、渔阳和昌黎三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安置刚刚从鲜卑人手中解救下来的二十多万难民,除了这三座城池之外,幽州其他地方皆是一片焦土,都被穷凶极恶的鲜卑人给焚毁了。
也幸亏幽州还有三座鲜卑人没有攻占的城池,否则整个幽州都是一堆瓦砾,汉军根本就无法立足,而且现在是寒冬时节,汉军就算是想重修各个城池,那也得等到来年春天了。
蓟县、渔阳和昌黎是幽州三座最大的城池,由于这五年来战乱不断,这三座城池的人口也在不断地锐减之中,如今将汉军及难民分驻到这三城之中,倒也不显得太过拥挤。
只是粮草问题愈加地尖锐和突出起来了,这三城之中房舍不缺,缺的就是粮食,被鲜卑人围困了两年多,城中的粮草几乎是消耗殆尽,一下子涌入如此之多的人口,城内的粮食供应已经不能再用紧张来形容了,那是真正的无米下锅了。
所幸刘胤此次征战幽州,大军至少带足了两个月的粮草之需,刘胤就是担心路途遥远,天寒地冻,一旦粮草陷入短缺,大军会身陷困境不能自拨,所以单单汉军自身,粮草供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现在增加了难民和三城的军民,汉军所携带的粮草又面临不足的困境,刘胤下令先把信都驻军的军粮扣下一半来,火速地运往幽州,至于缺额,则再飞报于洛阳,从洛阳那边再行调拨。
同时,刘胤又给临近幽州的冀州各郡和并州各郡下达募粮指标,后续将征调五十万斛的粮草到幽州来,以解幽州的燃眉之急。
粮草问题一旦解决,整个幽州的军心民心便安顿下来,也就是现在季汉国力强盛,地大物博,才能够维持幽州的艰难局面。
慕容涉归最终还是失算了,他妄图用几十万的难民来拖垮汉军,但在刘胤的运筹调度之下,把这个难关给挺了过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转眼便是季汉兴国二年了。
在刘胤的推举之下,刘弘被朝廷任命为幽州刺史,严询为度辽将军,而张华则被刘胤调为掾属,担任雍王相一职。
张华是汉代名臣张良的十六世孙,才综万代,博识无伦,远冠羲皇,近次夫子,在西晋诸臣之中,也唯有羊祜能与之比肩,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是难得的人才。张华也是因为当年在炎攸之争中站错了队,虽然没有如同咸熙六君子一样被砍了头,但也遭到了司马炎的贬斥,左迁幽州做了长史。
象张华这样的人才刘胤可是求之不得,所以在幽州安定之后,刘胤便立刻让张华担任了雍王相这一职务。凡有开府权力的官员都有自己的掾属,刘胤当年担任大司马时,便有开府的权力,只不过当时大司马掾属之中最高职务只是比两千石的长史,刘胤升任雍王之后,掾属的地位也都水涨船高,原来担任长史的陈寿升到了两千石,首席参军何攀杜轸也成为了比两千石,而雍王府之中最高掾属的相则为中两千石,完全可以同九卿一个地位。不过雍王相一直空缺,这次到了幽州,刘胤才让张华出任了此职,可见刘胤对张华的赏识程度了。
现在幽州只有三个城池,但鲜卑人退却之后,整个幽州便全部划归到了季汉的疆域之中,春天到来之后,幽州重建的任务便会相当地繁重,不过这个事基本上和刘胤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已经全权委托刘弘来主持幽州的重建事务,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也有洛阳朝廷的大力支持,相信用不了两三年的时间,幽州便可以恢复到原来鼎盛时期的模样。
现在刘胤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对付鲜卑人身上。
慕容涉归逃回到大草原,并不意味着从此便会天下太平,再无战端,事实上则是恰恰相反,慕容鲜卑就如同一个毒瘤,如果不能将其铲除的话,等他再次积蓄起力量之后,便会再一次地进犯中原。
北方胡人始终成为中原王朝的祸患,从根本原因上来讲,就是不能将其斩草除根,强如汉武帝、曹操,虽然在对胡人作战时也曾取得过辉煌大胜,但却未能从根子上铲除掉这些胡族,一支胡人衰落了,很快就会有其他的胡族强盛起来,再次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安全。
中原王朝和北方胡族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此消彼长的,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北方胡族就相对低迷,一旦中原陷入战祸或王朝衰落,胡族便会趁势崛起,进犯中原。
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死结,不要以为五胡乱华就是华夏民族最为黑暗的时期,其实它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从三国之后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岁月中,中原王朝无数次地被北方胡族给颠覆,从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到契丹、女真、蒙古、满洲,这些强悍的北方铁蹄,一次次地呼啸南下,带给华夏民族的,是何其惨痛的记忆。
万里长城,是历代中原统治者为了解决北患而兴建的防御工事,但事实上,在胡人的铁蹄之下,这道防御长墙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起到过护估中原王朝的作用。
这便是被动防御所带来的恶果,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个想法本身就非常地荒谬,如果敌人弱小,这道长墙则是可有可无,如果敌人强大,又岂是这道长墙所能挡得了的,劳命伤财的后果,依然是无法阻挡中原王朝的覆灭。
如今的刘胤也站到了十字口上,如果按照历代中原王朝对付胡族的办法,刘胤此刻也就应该见好就收了,甚至可以在幽州北部去修复汉魏时期残留下来的长城,以此来抵御将来胡人的再次入侵。
然而刘胤知道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想要真正地解决胡人的问题,必须要拿出一套与众不同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胡人的祸患。
第1232章 按兵不动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汉军就算是想重修各个城池,那也得等到来年春天了。
蓟县、渔阳和昌黎是幽州三座最大的城池,由于这五年来战乱不断,这三座城池的人口也在不断地锐减之中,如今将汉军及难民分驻到这三城之中,倒也不显得太过拥挤。
只是粮草问题愈加地尖锐和突出起来了,这三城之中房舍不缺,缺的就是粮食,被鲜卑人围困了两年多,城中的粮草几乎是消耗殆尽,一下子涌入如此之多的人口,城内的粮食供应已经不能再用紧张来形容了,那是真正的无米下锅了。
所幸刘胤此次征战幽州,大军至少带足了两个月的粮草之需,刘胤就是担心路途遥远,天寒地冻,一旦粮草陷入短缺,大军会身陷困境不能自拨,所以单单汉军自身,粮草供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现在增加了难民和三城的军民,汉军所携带的粮草又面临不足的困境,刘胤下令先把信都驻军的军粮扣下一半来,火速地运往幽州,至于缺额,则再飞报于洛阳,从洛阳那边再行调拨。
同时,刘胤又给临近幽州的冀州各郡和并州各郡下达募粮指标,后续将征调五十万斛的粮草到幽州来,以解幽州的燃眉之急。
粮草问题一旦解决,整个幽州的军心民心便安顿下来,也就是现在季汉国力强盛,地大物博,才能够维持幽州的艰难局面。
慕容涉归最终还是失算了,他妄图用几十万的难民来拖垮汉军,但在刘胤的运筹调度之下,把这个难关给挺了过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转眼便是季汉兴国二年了。
在刘胤的推举之下,刘弘被朝廷任命为幽州刺史,严询为度辽将军,而张华则被刘胤调为掾属,担任雍王相一职。
张华是汉代名臣张良的十六世孙,才综万代,博识无伦,远冠羲皇,近次夫子,在西晋诸臣之中,也唯有羊祜能与之比肩,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是难得的人才。张华也是因为当年在炎攸之争中站错了队,虽然没有如同咸熙六君子一样被砍了头,但也遭到了司马炎的贬斥,左迁幽州做了长史。
象张华这样的人才刘胤可是求之不得,所以在幽州安定之后,刘胤便立刻让张华担任了雍王相这一职务。凡有开府权力的官员都有自己的掾属,刘胤当年担任大司马时,便有开府的权力,只不过当时大司马掾属之中最高职务只是比两千石的长史,刘胤升任雍王之后,掾属的地位也都水涨船高,原来担任长史的陈寿升到了两千石,首席参军何攀杜轸也成为了比两千石,而雍王府之中最高掾属的相则为中两千石,完全可以同九卿一个地位。不过雍王相一直空缺,这次到了幽州,刘胤才让张华出任了此职,可见刘胤对张华的赏识程度了。
现在幽州只有三个城池,但鲜卑人退却之后,整个幽州便全部划归到了季汉的疆域之中,春天到来之后,幽州重建的任务便会相当地繁重,不过这个事基本上和刘胤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已经全权委托刘弘来主持幽州的重建事务,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也有洛阳朝廷的大力支持,相信用不了两三年的时间,幽州便可以恢复到原来鼎盛时期的模样。
现在刘胤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对付鲜卑人身上。
慕容涉归逃回到大草原,并不意味着从此便会天下太平,再无战端,事实上则是恰恰相反,慕容鲜卑就如同一个毒瘤,如果不能将其铲除的话,等他再次积蓄起力量之后,便会再一次地进犯中原。
北方胡人始终成为中原王朝的祸患,从根本原因上来讲,就是不能将其斩草除根,强如汉武帝、曹操,虽然在对胡人作战时也曾取得过辉煌大胜,但却未能从根子上铲除掉这些胡族,一支胡人衰落了,很快就会有其他的胡族强盛起来,再次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安全。
中原王朝和北方胡族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此消彼长的,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北方胡族就相对低迷,一旦中原陷入战祸或王朝衰落,胡族便会趁势崛起,进犯中原。
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死结,不要以为五胡乱华就是华夏民族最为黑暗的时期,其实它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从三国之后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岁月中,中原王朝无数次地被北方胡族给颠覆,从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到契丹、女真、蒙古、满洲,这些强悍的北方铁蹄,一次次地呼啸南下,带给华夏民族的,是何其惨痛的记忆。
万里长城,是历代中原统治者为了解决北患而兴建的防御工事,但事实上,在胡人的铁蹄之下,这道防御长墙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起到过护估中原王朝的作用。
这便是被动防御所带来的恶果,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个想法本身就非常地荒谬,如果敌人弱小,这道长墙则是可有可无,如果敌人强大,又岂是这道长墙所能挡得了的,劳命伤财的后果,依然是无法阻挡中原王朝的覆灭。
如今的刘胤也站到了十字口上,如果按照历代中原王朝对付胡族的办法,刘胤此刻也就应该见好就收了,甚至可以在幽州北部去修复汉魏时期残留下来的长城,以此来抵御将来胡人的再次入侵。
然而刘胤知道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想要真正地解决胡人的问题,必须要拿出一套与众不同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胡人的祸患。(83中文网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