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最后的三国TXT下载最后的三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72章 拿下虎牢关

    虎牢关激战已经是持续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陆抗的脸色变得愈发苍白,眼窝深陷,眼睛之中布满了血丝,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显得很不好。

    陆抗明白,这场大战将会最终决定吴蜀两国最后的命运,对于吴国而言,这将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如果拿不下洛阳,吴国必将在和蜀国的较量之中处于下风,仅仅凭着长江天险,陆抗认为是很难挡得住蜀军的进攻的,尤其是蜀国拥有鬼才刘胤,他的神来之手往往出人意料,也令人难以招架。

    想要拿下洛阳,首先必须要攻克的就是虎牢关,这道横亘在吴军面前的关隘要比陆抗想象之中还要坚固,尽管吴军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但蜀军的意志顽强令吴军的一次次进攻无功而返。

    每一次吴军的进攻看起来似乎就要得手了,但到了最后的关头,进攻还是被蜀军给击退了,令在后面督战的吴军将领个个是扼腕而叹,气急败坏。

    攻城作战的艰难陆抗事先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但集二十五万大军强攻了十余日都无法拿下虎牢关来,这多少让陆抗还是觉得难以接受,毕竟兵力对比如此悬殊,优势如此明显,一直拿不下虎牢关来,这无疑会让人质疑他的指挥能力了。

    唯一让陆抗比较安心的就是,蜀军除了开战之初派来两万人马的援兵之外,一直再未向虎牢关增加任何的兵马,这无疑让陆抗是信心大增,看来蜀国的内乱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兵变带来的后遗症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了,只要吴军再加把劲,拿下虎牢关进而攻取洛阳,希望还是很大的。

    所以吴军的进攻行动变得更加地密集了,不仅白天发动着强攻,而且到了夜间,这种攻击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既然别的途径都堵死了,陆抗便将全部的力量来投入到正面的较量之中。

    连续地以高强度长持续性发动进攻,正是善于利用已方优势兵力的一个最好的方法,由于己方兵力占优,在排兵布阵上,便可以有充裕的安排,而敌方兵力有限,在应对进攻方面,不得不倾尽全力。

    这种进攻方式的目的就是要用持续不断地进攻来拖垮对手,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在持续不断的进攻之下,守军的崩溃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连续十多日的进攻,陆抗已经相信蜀军是强弩之末,绝对坚持不了多久了,只要吴军继续地施以压力,攻破虎牢关必将是指日可待。

    越到这个关键的时刻,就越不能松懈,此时的陆抗,已经不再考虑伤亡代价的问题了,尽管每天的士兵伤亡,数以千计,但只要能拿下虎牢关来,这些伤亡代价都是陆抗可以承受的。

    为了彻底地摧垮守军最后的抵抗意志,吴军的轮番进攻强度越来越高,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原先夜晚的进攻只是起滋扰的作用,到现在夜间进攻的强度不断地提升,已经达到和接近白天所投入的兵力了。

    陆抗就是希望用夜间做突破口,撕开虎牢关的最后防线。

    虎牢关的攻防战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种种迹象表明,汉军的败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会再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昨夜的进攻之中,吴军利用攻城锤在虎牢关残破的城墙上又凿出一个大洞来,倒塌的城墙达到了四五丈宽,虽然汉军拼死地防守着,并且用沙袋临时地将这个缺口给堵上了,但这个缺口堵得非常地粗糙和简陋,陆抗决定明天白天的前攻,就围绕着这个缺口来进行,把这个缺口当作最后决战,无论如何,陆抗都必须采用些非常的手段了,再拿不下虎牢关,势必会让朝中的那些弹劾势力更有了把柄。

    天刚一亮,陆抗就调动一支精壮之师对着那个缺口进行攻击。

    这支军队是陆抗的嫡系部队,战斗力是要超越过普通的部队,陆抗在这个时候祭出了杀手锏,就是指望着这支精锐的部队在今天可以拿下虎牢关。

    吴军的攻势已经撼动了汉军的防线,这个宽达四五丈的缺口汉军无论如何来堵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吴军一面发动强攻,一面拼命地去扒掉堵在缺口上的沙袋,而汉军则是拼死抵抗,做着最后的努力。

    到了下午的未时,吴军终于是从这个缺口完全成了突破,无数的吴兵一涌而上,向着虎牢关的城中冲了上去。

    汉军在做着最后的抵抗,似乎想要堵上这个缺口,但吴兵太多了,如如一道扑天之浪,将这个缺口完全地覆盖住了。

    当越来越多的吴兵冲入这个缺口的时候,汉军的抵抗彻底地宣告失败,吴军的人马终于杀入了虎牢关城中。

    陆抗暗暗地松了一口气,终于得手了!陆抗身边的那些将领已经在欢呼了,尽管距离拿下虎牢关还有一段的时间,但突破城墙防线,那就意味着形势已经是不可逆了,吴军拿下虎牢关,已经是手拿把攥,没有任何悬念了。

    接下来的推进十分地顺利,汉军虽然还在节节地抵抗着,但这个时候他们的斗志已经是明显地下降了,有点无心恋战的模样。

    这个情况也实属正常,城破之前,汉军的斗志始终是高昂的,军心士气皆在,就算是再困难的局面,他们都能坚持着,但一旦城破,就宛如是泄了气的皮球,在很短的时间内,汉军的士气就会降到最低点。

    虽然还有部分地方在抵抗,但这种抵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汉军的溃败已经是不可阻遏,许多汉军的队伍为了避免被吴军分割包围,已经是弃城而逃了,吴军入关之后,进展神速,已经控制着了虎牢关的大部分区域,挟着得胜之势,吴军的进攻势头依然迅猛,汉军的抵抗也终于变得是微乎其微了。

    最后,虎牢关西门的沦陷终于宣告吴军拿下了虎牢关。

第1173章 只共存,不共亡

    “大司马,恭喜恭喜啊!拿下虎牢关,这洛阳可是指日可待了。”陈骞含笑着向陆抗道贺道。

    陆抗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的红润之色,呵呵一笑道:“同喜,同喜。”

    拿下了虎牢关,陆抗是心情大好,只要迈过这道坎,剩下的就是一马平川了。从虎牢关向西,直到洛阳,再无任何的险要了,吴军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取洛阳。

    也难怪陆抗激动和兴奋,攻取洛阳,那可是吴国几辈人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梦想,但无论是周瑜做大都督的时候,还是陆逊做大都督的时候,这个梦想都是遥不可及的,别说是兵败洛阳城下,那怕就是跨过淮河汉水,那够踏足中原大地,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奢望。

    那时的洛阳,毕竟是曹魏的国都,攻取洛阳,那就等同于是要灭掉曹魏,以吴国的军力国力,充其量也就是想想而已,就算是有人提出来,估计也要被周围的人笑掉大牙。

    但现在,美梦就要成真了,尽管当初以洛阳为国都的曹魏早已不存在了,就连纂权夺位的司马晋也国破家亡,洛阳的主人如今换作了当初三国之中实力和地位最为羸弱的蜀国。就算蜀国现在野鸡变成了凤凰,那也脱不了野鸡的本质,也许陆抗对曹魏对司马晋会心生忌惮,但对于蜀国,他从心理上,还真没有发怵过,如今打下了虎牢关,陆抗更有理由相信,拿下洛阳,不过是弹指挥间的事。

    陈骞、石苞和马隆也对拿下虎牢关欣喜不已,给司马氏报不报仇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复辟晋国也不是他们现在的心中所想,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他们现在所控制的一亩三分地更重要的了,反攻洛阳,就是为了能巩固他们的领地,只要能拿下洛阳,那他们在关东的五州之地必将是安稳如山。

    陈骞和石苞都老了,都再没有了进取天下之心,马隆虽然年轻,但为人更加地务实,割据一方做一个诸侯,是最为现实不过了的,如果真有心思争霸天下的话,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关东三王他们的目标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只要没人再来争他们的领地,那就相安无事了,但季汉强势灭晋,占据洛阳,无疑让他们梗刺在喉,寝食难安。

    如果季汉军队向东而进的话,陈骞他们自然感觉到无力抵抗,但真要放弃他们已得到了领地和权力,却是一万个不甘心。陆抗反攻洛阳的计划让陈骞他们看到了一丝的曙光,蜀人刚刚进入洛阳就分崩离析,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反攻倒算,或许真有希望把蜀人逐出洛阳,逐过黄河,如此他们关东三王的地位,便是安稳如泰山了。

    连续攻打虎牢关十余日不下,陆抗那边焦灼万分,陈骞他们也是着急不已,如果连虎牢关都攻不下来的话,那么他们这次的行动必将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以后的处境则会更为地艰难。

    所以,在攻打虎牢关的时候,吴军和关东军都同样的卖力,并没有因为彼此属于不同的军系就各怀心思,保存实力,拿不下虎牢关的话,对谁都没有好处。

    陆抗和陈骞相偕入关。

    此刻虎牢关内一片零乱,关内的房舍大部分的被火给焚毁了,很显然季汉的军队在撤离的时候,纵火烧城,试图用火势来阻挡吴军的进攻。大火烧过之后,处处焦土,残垣断壁,一片狼籍。

    先期入城的朱琬正指挥部下的士兵扑灭残余的火源,打扫和清理着战场。由于汉军撤离地非常迅速,在城内阵亡的汉兵人数并不太多,反倒是吴军追击心切,不少人遭了汉军的冷箭和阻击,横死当场,这城中的尸体,十具倒有六七具是吴军的。

    朱琬牢骚满腹地道:“这些蜀狗也太奸滑了,先前还死守着虎牢关不放,这会儿刚刚破城,跑得比兔子还快,追都不追不上!”

    陆抗刚入城就听到了朱琬的牢骚,不禁微微一笑道:“城未失之时蜀人当然要死守,城一破,他们自知不敌,自然逃得要快了,难不成还能伸直了脖子让你去砍不成?”

    朱琬脸一红,讪讪地道:“还以为蜀人多有气节,也都不过是些贪生怕死之辈,还以为他们要与虎牢关共存亡,原来也不过如此。”

    陆抗道:“黄崇倒也是明智之人,明知不敌,自然不做无谓的挣扎,留下人马去守洛阳,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吴军此役歼敌并不多,总体下来,吴军的伤亡反倒是汉军的五六倍,不过陆抗显然是不在乎的,歼敌多少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自己二十多万的从军,就算是伤损几万,也无关紧要,关键之中的关键,是拿下了虎牢关,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虎牢关,吴军尚来不及进行任何的休整,陆抗就已经发布了新的命令,除了留下一部分的兵力来守虎牢关之外,二十万大军全部挥麾西进,直指洛阳。

    虎牢关只是打开洛阳的门户而已,如果最终拿不下洛阳来,攻克虎牢关便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攻克了洛阳,虎牢关战斗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所以陆抗才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准备趁热打铁,进攻洛阳。

    虎牢关距离洛阳,也只有百八十里的距离,如果战马跑得快的话,半天时间,已经足够往返一次了,就算是步兵行进的慢的话,两天之内,也足够吴军从容地抵达到洛阳城下了。

    最关键的是,从虎牢关到洛阳,再无任何的险要可御,这也是陆抗当初选择进攻虎牢关的重要一点,那就是虎牢关到洛阳一马平川,只要拿下虎牢关,洛阳几乎是唾手可得,如果从南线进攻洛阳的话,重关险隘,那才是真正头疼的事,就算能拿下一两座关隘,却也未必能拿得下所有的关隘,洛阳可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接到命令的吴军,火速开拨,望着洛阳城就杀了过去。

第1174章 背后一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左右…………………………………………………………………………———————————————————上浮现出一丝的红润之色,呵呵一笑道:“同喜,同喜。”

    拿下了虎牢关,陆抗是心情大好,只要迈过这道坎,剩下的就是一马平川了。从虎牢关向西,直到洛阳,再无任何的险要了,吴军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取洛阳。

    也难怪陆抗激动和兴奋,攻取洛阳,那可是吴国几辈人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梦想,但无论是周瑜做大都督的时候,还是陆逊做大都督的时候,这个梦想都是遥不可及的,别说是兵败洛阳城下,那怕就是跨过淮河汉水,那够踏足中原大地,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奢望。

    那时的洛阳,毕竟是曹魏的国都,攻取洛阳,那就等同于是要灭掉曹魏,以吴国的军力国力,充其量也就是想想而已,就算是有人提出来,估计也要被周围的人笑掉大牙。

    但现在,美梦就要成真了,尽管当初以洛阳为国都的曹魏早已不存在了,就连纂权夺位的司马晋也国破家亡,洛阳的主人如今换作了当初三国之中实力和地位最为羸弱的蜀国。就算蜀国现在野鸡变成了凤凰,那也脱不了野鸡的本质,也许陆抗对曹魏对司马晋会心生忌惮,但对于蜀国,他从心理上,还真没有发怵过,如今打下了虎牢关,陆抗更有理由相信,拿下洛阳,不过是弹指挥间的事。

    陈骞、石苞和马隆也对拿下虎牢关欣喜不已,给司马氏报不报仇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复辟晋国也不是他们现在的心中所想,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他们现在所控制的一亩三分地更重要的了,反攻洛阳,就是为了能巩固他们的领地,只要能拿下洛阳,那他们在关东的五州之地必将是安稳如山。

    陈骞和石苞都老了,都再没有了进取天下之心,马隆虽然年轻,但为人更加地务实,割据一方做一个诸侯,是最为现实不过了的,如果真有心思争霸天下的话,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关东三王他们的目标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只要没人再来争他们的领地,那就相安无事了,但季汉强势灭晋,占据洛阳,无疑让他们梗刺在喉,寝食难安。

    如果季汉军队向东而进的话,陈骞他们自然感觉到无力抵抗,但真要放弃他们已得到了领地和权力,却是一万个不甘心。陆抗反攻洛阳的计划让陈骞他们看到了一丝的曙光,蜀人刚刚进入洛阳就分崩离析,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反攻倒算,或许真有希望把蜀人逐出洛阳,逐过黄河,如此他们关东三王的地位,便是安稳如泰山了。

    连续攻打虎牢关十余日不下,陆抗那边焦灼万分,陈骞他们也是着急不已,如果连虎牢关都攻不下来的话,那么他们这次的行动必将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以后的处境则会更为地艰难。

    所以,在攻打虎牢关的时候,吴军和关东军都同样的卖力,并没有因为彼此属于不同的军系就各怀心思,保存实力,拿不下虎牢关的话,对谁都没有好处。

    陆抗和陈骞相偕入关。

    此刻虎牢关内一片零乱,关内的房舍大部分的被火给焚毁了,很显然季汉的军队在撤离的时候,纵火烧城,试图用火势来阻挡吴军的进攻。大火烧过之后,处处焦土,残垣断壁,一片狼籍。

    先期入城的朱琬正指挥部下的士兵扑灭残余的火源,打扫和清理着战场。由于汉军撤离地非常迅速,在城内阵亡的汉兵人数并不太多,反倒是吴军追击心切,不少人遭了汉军的冷箭和阻击,横死当场,这城中的尸体,十具倒有六七具是吴军的。

    朱琬牢骚满腹地道:“这些蜀狗也太奸滑了,先前还死守着虎牢关不放,这会儿刚刚破城,跑得比兔子还快,追都不追不上!”

    陆抗刚入城就听到了朱琬的牢骚,不禁微微一笑道:“城未失之时蜀人当然要死守,城一破,他们自知不敌,自然逃得要快了,难不成还能伸直了脖子让你去砍不成?”

    朱琬脸一红,讪讪地道:“还以为蜀人多有气节,也都不过是些贪生怕死之辈,还以为他们要与虎牢关共存亡,原来也不过如此。”

    陆抗道:“黄崇倒也是明智之人,明知不敌,自然不做无谓的挣扎,留下人马去守洛阳,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吴军此役歼敌并不多,总体下来,吴军的伤亡反倒是汉军的五六倍,不过陆抗显然是不在乎的,歼敌多少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自己二十多万的从军,就算是伤损几万,也无关紧要,关键之中的关键,是拿下了虎牢关,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虎牢关,吴军尚来不及进行任何的休整,陆抗就已经发布了新的命令,除了留下一部分的兵力来守虎牢关之外,二十万大军全部挥麾西进,直指洛阳。

    虎牢关只是打开洛阳的门户而已,如果最终拿不下洛阳来,攻克虎牢关便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攻克了洛阳,虎牢关战斗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所以陆抗才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准备趁热打铁,进攻洛阳。

    虎牢关距离洛阳,也只有百八十里的距离,如果战马跑得快的话,半天时间,已经足够往返一次了,就算是步兵行进的慢的话,两天之内,也足够吴军从容地抵达到洛阳城下了。

    最关键的是,从虎牢关到洛阳,再无任何的险要可御,这也是陆抗当初选择进攻虎牢关的重要一点,那就是虎牢关到洛阳一马平川,只要拿下虎牢关,洛阳几乎是唾手可得,如果从南线进攻洛阳的话,重关险隘,那才是真正头疼的事。

    接到命令的吴军,火速开拨,望着洛阳城就杀了过去。(83中文网 )</div>

第1175章 渡河强袭

    罗宪选择的渡河地点是怀县南面的广武渡,此渡口因黄河南岸有广武城而得名。

    提起广武城,那可是大名鼎鼎,天下皆知。广武古城位于广武山上,分为东西二城,中间隔着一道深涧,乃当年刘邦、项羽对峙处。

    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楚汉相争之时,汉军趁项羽东击各地之机,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楚王项羽急忙率兵西来,亦屯兵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即广武涧)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

    陆抗沿着黄河西进,自然不可能不考虑黄河北岸汉军的威胁,但黄河千里防线,陆抗根本无法预知汉军会从那一个渡口渡河,如果全面沿河防御的话,吴军的兵力又显得不足,更何况陆抗最主要的进攻目标是洛阳,对于黄河北岸之敌,也只能是略加防范,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布置重兵在行防守,比如虎牢关和荥阳,处于东西通道之上的要镇,自然得重点防御。

    而且荥阳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吴军从各地调集来的粮草都集中屯放在荥阳,然后再向前线转运,荥阳之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蛇打七寸,刘胤选择的攻击点自然是吴军的要害之处,荥阳是联结东西的通道,更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如果汉军拿下荥阳的话,吴军不光是退路被掐断那么简单,一旦失去了粮草供应,吴军将会不战自乱。

    不过陆抗又焉能不重视荥阳的防御,黄河防线太长吴军兵力有限无法兼顾,但守住荥阳一城,陆抗却是有信心和把握的。

    陆抗安排平东将军张象为荥阳守将,平寇将军蔡敏率兵三万驻守荥阳,而虎牢关与荥阳相距不远,一旦荥阳有事,驻守在虎牢关的镇南将军伍延便可随时增援,互为呼应。

    罗宪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布署渡河作战之事宜。

    既然确定要从广武渡河,罗宪首先就派出了斥侯兵,乘着小船,连夜潜渡过河,探明南岸的状况。

    斥侯兵很快地就传回了对岸的消息,吴军受困于兵力不足,只能是重点防御荥阳和虎牢二城,至于黄河南岸的广武,吴人压根儿就没有派什么人马驻守,只是留有一支数十人的巡哨队伍。

    罗宪哈哈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于是下令派一支精锐的斥侯小队过去,首先将吴人的这一支巡哨给干掉,而后调集渡船,昼夜不停地运送人马过河。

    张象派出一支巡哨的队伍在黄河南岸监视汉军的动静,凭着这几十个人,挡当然是挡不住的,不过张象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汉军的动向,以做好应对之策。

    罗宪自然不可能让吴人掌握自己的动向,侦察到吴军在南岸有巡哨之时,首先便派人将这支巡哨的队伍给干掉了,这下张象就成了睁眼瞎,对汉军的渡河行动是一无所知了。

    尽管没有吴军阻拦,但右军团可都是骑兵,人马俱渡,所耗费的时间就要长得多,日夜抢渡,也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方才全部渡过了黄河。

    这两天的时间内,吴军已经从虎牢关向前推进了八十里,已经可以遥遥地望到洛阳城巍峨高耸的城墙了。

    罗宪在广武城集结起军队之后,兵分三路,东面一路由卢逊率朱雀军赶往陇城,切断荥阳之敌向东退却之路,西面一路由邓朴率领青龙军,攻占虢亭,切断荥阳和虎牢之前的联络,中间一路由罗宪亲自率领白虎军、玄武军、麒麟军,直取荥阳。

    右军团全部是骑兵队伍,来势极快,万骑攒动,气势滔天,荥阳守将张象听到汉军已渡过黄河向荥阳杀来之时,顿时便有些发慌,急忙与副将蔡敏商议:“蜀人来势汹汹,这该如何是好?”

    蔡敏道:“蜀人虽众,但尽皆是骑兵,骑兵利于野战而不利于攻城,我们只需死守拒战即可,另外火速派人通知驻守虎牢关的伍将军前来增援,亦可禀报陆大司马,我们只需坚守数日,援兵到来之时,荥阳之围便可解矣。”

    张象也深知汉军骑兵的厉害,如何还敢出城交战,立刻下令驻守荥阳的军队全部上城守御,城门紧闭,吊桥高悬,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应战。

    另一方面,张象火速地向虎牢关守将伍延求援,并派快马向陆抗报信。

    荥阳城乃吴军的屯粮之所,从各处募得的粮草都先汇聚到荥阳,再由荥阳向外转运,二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可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为了确保粮草不失,陆抗在荥阳安排了重兵进行护卫。

    一般情况下,军队的屯粮之所都安置在地形险要水陆要冲的地方,以方便转运,不过陆抗深知汉军骑兵的厉害,如果将屯粮处安排在野外的话,如何防御汉军骑兵的攻击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所以陆抗思虑再三,选定了荥阳城为屯粮之所。

    荥阳城是一座重镇,城垣坚固,防御工事齐备,象这样的一座坚城,就算是专门的攻城部队来攻打的话,也是要大费周章的,如果是骑兵部队的话,那只能是望城兴叹了。

    其次,荥阳距离洛阳比较近,吴军将粮草屯集于此,便可以有效地缩短粮草转运的距离,以防备汉军在半路上对运粮队伍的偷袭。

    最关键的是,荥阳距离大部队很近,遇到紧急的情况,大部队可以随时增援。

第1176章 火烧荥阳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楚汉相争之时,汉军趁项羽东击各地之机,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楚王项羽急忙率兵西来,亦屯兵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即广武涧)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

    陆抗沿着黄河西进,自然不可能不考虑黄河北岸汉军的威胁,但黄河千里防线,陆抗根本无法预知汉军会从那一个渡口渡河,如果全面沿河防御的话,吴军的兵力又显得不足,更何况陆抗最主要的进攻目标是洛阳,对于黄河北岸之敌,也只能是略加防范,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布置重兵在行防守,比如虎牢关和荥阳,处于东西通道之上的要镇,自然得重点防御。

    而且荥阳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吴军从各地调集来的粮草都集中屯放在荥阳,然后再向前线转运,荥阳之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蛇打七寸,刘胤选择的攻击点自然是吴军的要害之处,荥阳是联结东西的通道,更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如果汉军拿下荥阳的话,吴军不光是退路被掐断那么简单,一旦失去了粮草供应,吴军将会不战自乱。

    不过陆抗又焉能不重视荥阳的防御,黄河防线太长吴军兵力有限无法兼顾,但守住荥阳一城,陆抗却是有信心和把握的。

    陆抗安排平东将军张象为荥阳守将,平寇将军蔡敏率兵三万驻守荥阳,而虎牢关与荥阳相距不远,一旦荥阳有事,驻守在虎牢关的镇南将军伍延便可随时增援,互为呼应。

    罗宪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布署渡河作战之事宜。

    既然确定要从广武渡河,罗宪首先就派出了斥侯兵,乘着小船,连夜潜渡过河,探明南岸的状况。

    斥侯兵很快地就传回了对岸的消息,吴军受困于兵力不足,只能是重点防御荥阳和虎牢二城,至于黄河南岸的广武,吴人压根儿就没有派什么人马驻守,只是留有一支数十人的巡哨队伍。

    罗宪哈哈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于是下令派一支精锐的斥侯小队过去,首先将吴人的这一支巡哨给干掉,而后调集渡船,昼夜不停地运送人马过河。

    张象派出一支巡哨的队伍在黄河南岸监视汉军的动静,凭着这几十个人,挡当然是挡不住的,不过张象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汉军的动向,以做好应对之策。

    罗宪自然不可能让吴人掌握自己的动向,侦察到吴军在南岸有巡哨之时,首先便派人将这支巡哨的队伍给干掉了,这下张象就成了睁眼瞎,对汉军的渡河行动是一无所知了。

    尽管没有吴军阻拦,但右军团可都是骑兵,人马俱渡,所耗费的时间就要长得多,日夜抢渡,也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方才全部渡过了黄河。

    这两天的时间内,吴军已经从虎牢关向前推进了八十里,已经可以遥遥地望到洛阳城巍峨高耸的城墙了。

    罗宪在广武城集结起军队之后,兵分三路,东面一路由卢逊率朱雀军赶往陇城,切断荥阳之敌向东退却之路,西面一路由邓朴率领青龙军,攻占虢亭,切断荥阳和虎牢之前的联络,中间一路由罗宪亲自率领白虎军、玄武军、麒麟军,直取荥阳。

    右军团全部是骑兵队伍,来势极快,万骑攒动,气势滔天,荥阳守将张象听到汉军已渡过黄河向荥阳杀来之时,顿时便有些发慌,急忙与副将蔡敏商议:“蜀人来势汹汹,这该如何是好?”

    蔡敏道:“蜀人虽众,但尽皆是骑兵,骑兵利于野战而不利于攻城,我们只需死守拒战即可,另外火速派人通知驻守虎牢关的伍将军前来增援,亦可禀报陆大司马,我们只需坚守数日,援兵到来之时,荥阳之围便可解矣。”

    张象也深知汉军骑兵的厉害,如何还敢出城交战,立刻下令驻守荥阳的军队全部上城守御,城门紧闭,吊桥高悬,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应战。

    另一方面,张象火速地向虎牢关守将伍延求援,并派快马向陆抗报信。

    荥阳城乃吴军的屯粮之所,从各处募得的粮草都先汇聚到荥阳,再由荥阳向外转运,二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可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为了确保粮草不失,陆抗在荥阳安排了重兵进行护卫。

    一般情况下,军队的屯粮之所都安置在地形险要水陆要冲的地方,以方便转运,不过陆抗深知汉军骑兵的厉害,如果将屯粮处安排在野外的话,如何防御汉军骑兵的攻击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所以陆抗思虑再三,选定了荥阳城为屯粮之所。

    荥阳城是一座重镇,城垣坚固,防御工事齐备,象这样的一座坚城,就算是专门的攻城部队来攻打的话,也是要大费周章的,如果是骑兵部队的话,那只能是望城兴叹了。

    其次,荥阳距离洛阳比较近,吴军将粮草屯集于此,便可以有效地缩短粮草转运的距离,以防备汉军在半路上对运粮队伍的偷袭。

    最关键的是,荥阳距离大部队很近,遇到紧急的情况,大部队可以随时增援。(83中文网 )</div>

第1177章 葬身火海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供应二十多万军队的粮草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如果堆集在一处的话,那绝对要比一座小山还高,现在平均地分布在荥阳城内,也几乎占去了荥阳大半个城池的地方。

    春天正是风干物燥的时候,而粮草又是易燃物,为了确保这些粮草的安全,张象干脆地将城内的百姓强行地赶出城去,毕竟人多嘈杂,容易走水。老百姓虽然哭天抢地,但面对吴军的刀枪,他们还是选择了顺从,因为张象下令,凡拒绝搬迁的,一律杀无赦。

    几起流血事件之后,荥阳的百姓只能是含泪出城,将自己的房舍和院落腾出来给吴军放置粮草。他们对吴军的暴行是痛恨不已怨声载道,但几天之后,他们或许将会感谢吴军的所做所为,让他们免于葬身火海。

    张象驱逐完百姓,妥善安置了粮草,不禁是自鸣得意,以为这些粮草存放在荥阳城内,便可以安稳如山了。

    但让张象没有想到的,却是汉军根本就没有攻城,而是直接向城内投掷火球和发射火箭。投石车投掷沉重的石弹都可以砸到城墙上,投掷比石弹要轻上几十倍的草绳火球,投掷的距离肯定要比石弹远得多,轻而易举地就可以飞跃过荥阳城的城墙,落到了荥阳城内。

    而连弩车所发射的火药弩箭也比平时所用的弩箭要轻上一半,射程大大地提高了,而一发十矢的恐怖威力,让整个荥阳城都笼罩在一片箭雨之中。

    尽管荥阳城的面积很大,但汉军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如此密集的火球和火箭落到荥阳城中,引发的灾难性后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防备失火,张象在城内也是准备了大量的水缸和沙土等灭火设施,可这些设施应对一般性的失火或许有效,汉军如此密集的攻势之下,这些灭火设施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就无能为力。

    由于粮草的堆放囤与囤之间是相挨相邻的,一旦一囤的粮草失火,火势便会很快地蔓延到另外的一囤,整条街整条街地燃烧起来。

    汉军发起攻击的时间已经是下午的酉时了,到天黑的时候,整个荥阳城已经是沦为了一片火海,烈焰冲天,百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那红彤彤的一片天。

    在火海之中,吴兵们别说是救火了,就连逃命都来不及了,大火不仅烧光了吴军屯集的粮草,荥阳城内的房舍也全部被引燃,整个荥阳城内烟火缭绕,已无一片安身之地。

    火海之中,到处都是浑身着火的吴兵狂窜奔逃着,发出凄厉的惨叫之声,直到被烧成一截截的焦炭。

    更多的吴兵则死在了滚滚呛人的浓烟之中,烈火伴生的浓烟更象是一个无形的杀手,成片成片的吴兵倒了下去,荥阳城仿佛成了一座修罗地狱。

    张象是面如死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汉军竟然会采用这种攻击手段,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荥阳的守军连带粮草一网打尽了。张象这个时候才懊悔不迭,如果荥阳城内没有堆集这么多的粮草,汉军的火攻未必就会奏效,原本以为固若金汤安稳如山的荥阳城,到头来却成了火葬场,张象是欲哭无泪。

    “张将军,突围吧,再不走我们就全得葬身火海。”眼看着大火已经要吞噬掉荥阳城的一切,蔡敏焦急万分地对张象道。

    粮草几乎已经是烧光了,军队也十死七八,仗根本就没打,局面就不堪成这个样子,张象是一肚子的憋屈,这他娘的倒底算怎么回事?

    眼看着大火就朝这面扑了过来,再不出城的话,就真得如蔡敏所说的要葬身火海了,张象立刻下令开城突围。

    城门倒是打开了,但吴兵刚一露头,对面就是箭如疾雨,冲出去的吴兵是纷纷倒地。

    原来在城门之外,汉军早已是布署了大批的弓弩手,将整个的城门口给封死了,只要吴兵一露头,马上就会遭到密集的箭雨袭击,箭雨的密度,完全地将整个城门全部覆盖住了,恐怕就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更别说一个个大活人了。

    吴兵见势不妙,立刻又退了回去,急禀张象。

    张象这时完全地傻了眼,后面大火扑天盖地,前面的路被汉军弓箭封死,这是完全要置他们于死地的节奏呀。

    “冲!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冲出去,不然我们都会死在这里!”张象咬牙切齿地嚷道,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不是战死,就是被烧死,只有置之于死地,冲出一条血路来,他们才有生还的机会。

    但汉军密集的箭雨让吴军是心生畏惧,城门洞口本来就不大,最多也只能让七八个人并排通行,汉军以逸待劳,堵在城门外,完全不给吴军一点活路。

    蔡敏大喝一声:“跟我来!”左手挽盾,右手持枪,第一个跃马冲了出去。

    有人带队,吴兵们自然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一窝蜂地跟着冲出去。

    蔡敏打马如飞,冲出城门口之后,就拼死向着过面汉军的箭阵冲了去了,但汉军的箭雨太密集了,蔡敏的盾牌上已经插上五六支的箭,没有防护的战马更是多处中箭,向前冲了几十步之后,终于不支倒了下去。蔡敏从马背上滚落了下来,在地上打了两个滚,看到他距离汉军军阵已经只有十几步的距离了,大喝一声,翻身而起,想快步冲入汉军阵中,但几十条长枪齐刷刷地刺了出来,蔡敏眼睁睁地看着锐利地枪尖穿透了他的身体。

    吴军再次狼狈地退了回来,眼看着蔡敏惨死于阵前,张象知道想从汉军严密的阵型前突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了,后面火势逼人,张象再无别的路可走了,他只得下令吴兵向汉军喊话道:“莫要放箭了,我们愿降!”

    汉军停止放箭,高声地道:“投降的话,扔掉武器,举手出来!”

    张象下令残余的吴兵全部扔掉武器,高举双手,排着队从城门处鱼贯而出,向汉军投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178章 陆抗的决择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春天正是风干物燥的时候,而粮草又是易燃物,为了确保这些粮草的安全,张象干脆地将城内的百姓强行地赶出城去,毕竟人多嘈杂,容易走水。老百姓虽然哭天抢地,但面对吴军的刀枪,他们还是选择了顺从,因为张象下令,凡拒绝搬迁的,一律杀无赦。

    几起流血事件之后,荥阳的百姓只能是含泪出城,将自己的房舍和院落腾出来给吴军放置粮草。他们对吴军的暴行是痛恨不已怨声载道,但几天之后,他们或许将会感谢吴军的所做所为,让他们免于葬身火海。

    张象驱逐完百姓,妥善安置了粮草,不禁是自鸣得意,以为这些粮草存放在荥阳城内,便可以安稳如山了。

    但让张象没有想到的,却是汉军根本就没有攻城,而是直接向城内投掷火球和发射火箭。投石车投掷沉重的石弹都可以砸到城墙上,投掷比石弹要轻上几十倍的草绳火球,投掷的距离肯定要比石弹远得多,轻而易举地就可以飞跃过荥阳城的城墙,落到了荥阳城内。

    而连弩车所发射的火药弩箭也比平时所用的弩箭要轻上一半,射程大大地提高了,而一发十矢的恐怖威力,让整个荥阳城都笼罩在一片箭雨之中。

    尽管荥阳城的面积很大,但汉军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如此密集的火球和火箭落到荥阳城中,引发的灾难性后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防备失火,张象在城内也是准备了大量的水缸和沙土等灭火设施,可这些设施应对一般性的失火或许有效,汉军如此密集的攻势之下,这些灭火设施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就无能为力。

    由于粮草的堆放囤与囤之间是相挨相邻的,一旦一囤的粮草失火,火势便会很快地蔓延到另外的一囤,整条街整条街地燃烧起来。

    汉军发起攻击的时间已经是下午的酉时了,到天黑的时候,整个荥阳城已经是沦为了一片火海,烈焰冲天,百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那红彤彤的一片天。

    在火海之中,吴兵们别说是救火了,就连逃命都来不及了,大火不仅烧光了吴军屯集的粮草,荥阳城内的房舍也全部被引燃,整个荥阳城内烟火缭绕,已无一片安身之地。

    火海之中,到处都是浑身着火的吴兵狂窜奔逃着,发出凄厉的惨叫之声,直到被烧成一截截的焦炭。

    更多的吴兵则死在了滚滚呛人的浓烟之中,烈火伴生的浓烟更象是一个无形的杀手,成片成片的吴兵倒了下去,荥阳城仿佛成了一座修罗地狱。

    张象是面如死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汉军竟然会采用这种攻击手段,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荥阳的守军连带粮草一网打尽了。张象这个时候才懊悔不迭,如果荥阳城内没有堆集这么多的粮草,汉军的火攻未必就会奏效,原本以为固若金汤安稳如山的荥阳城,到头来却成了火葬场,张象是欲哭无泪。

    “张将军,突围吧,再不走我们就全得葬身火海。”眼看着大火已经要吞噬掉荥阳城的一切,蔡敏焦急万分地对张象道。

    粮草几乎已经是烧光了,军队也十死七八,仗根本就没打,局面就不堪成这个样子,张象是一肚子的憋屈,这他娘的倒底算怎么回事?

    眼看着大火就朝这面扑了过来,再不出城的话,就真得如蔡敏所说的要葬身火海了,张象立刻下令开城突围。

    城门倒是打开了,但吴兵刚一露头,对面就是箭如疾雨,冲出去的吴兵是纷纷倒地。

    原来在城门之外,汉军早已是布署了大批的弓弩手,将整个的城门口给封死了,只要吴兵一露头,马上就会遭到密集的箭雨袭击,箭雨的密度,完全地将整个城门全部覆盖住了,恐怕就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更别说一个个大活人了。

    吴兵见势不妙,立刻又退了回去,急禀张象。

    张象这时完全地傻了眼,后面大火扑天盖地,前面的路被汉军弓箭封死,这是完全要置他们于死地的节奏呀。

    “冲!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冲出去,不然我们都会死在这里!”张象咬牙切齿地嚷道,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不是战死,就是被烧死,只有置之于死地,冲出一条血路来,他们才有生还的机会。

    但汉军密集的箭雨让吴军是心生畏惧,城门洞口本来就不大,最多也只能让七八个人并排通行,汉军以逸待劳,堵在城门外,完全不给吴军一点活路。

    蔡敏大喝一声:“跟我来!”左手挽盾,右手持枪,第一个跃马冲了出去。

    有人带队,吴兵们自然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一窝蜂地跟着冲出去。

    蔡敏打马如飞,冲出城门口之后,就拼死向着过面汉军的箭阵冲了去了,但汉军的箭雨太密集了,蔡敏的盾牌上已经插上五六支的箭,没有防护的战马更是多处中箭,向前冲了几十步之后,终于不支倒了下去,蔡敏大喝一声,想快步冲入汉军阵中,但几十条长枪齐刷刷地刺了出来,蔡敏眼睁睁地看着锐利地枪尖穿透了他的身体。

    吴军再次狼狈地退了回来,张象一咬牙一横心,准备亲自带队冲出去,但就在此时,一根着火的房梁砸了一下来,重重地砸在了张象的后背之上,张象惨叫一声,狂喷了一口鲜血,跌落于马下。

    众军士大骇,正欲去救,但更多着火的木梁倒塌了下来,将张象活活埋了进去,周围的吴兵想救都来不及了,只听得烈火之中传来几声嘶心裂肺的呼喊声,然后就寂然无声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179章 十日之内,必取洛阳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所以陆抗不能退,越是这个关键的时候,他越得咬牙坚持下去,虽然陆抗也认为现在的局面对吴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粮草匮乏,军心不稳,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对陆抗而言,确实是困难重重。

    但越是这个时候,陆抗就越不能退缩,这次进攻洛阳,陆抗其实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朝廷方面一直不看好陆抗的计划,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如果此次无功而返的话,那么朝中弹劾陆抗的声音必然会高涨起来,陆抗自已都觉得很难再呆在大都督大司马这个位置上了。

    现在陆抗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选择,只有毕其功于一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只有拿下洛阳,所有一切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古来称其为名将者,大凡都可以置之于死地而后生,项羽巨鹿破章邯,韩信井陉克陈余,皆是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死一战。现在陆抗便是面临着与当年项羽、韩信同样的艰难局面,项羽和韩信皆可以一战而胜之,改变了天下的格局,那么陆抗又怎能舍弃这样的机会,畏缩后退呢?

    十日之内,必克洛阳!陆抗说出这句豪言的时候,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着,信心、勇气、魄力缺一不可。

    陈骞也不禁为陆抗坚定的信念而感动,陆抗看来病恹恹的,孱弱不堪,但他骨子里的那种豪迈决绝,却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现在的处境困难,陈骞当然明白,可一旦退兵之后,他们的这一次志有必得的行动便化为了泡影,再想进攻洛阳那便是一种奢望了。

    更何况,错失了这个机会之后,蜀军的反扑他们也是难以承受的,今后的战局,也将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或许陆抗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决定,毕其功于一役,胜则生,败则死,凭着勇气和毅力,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来,只有拿下洛阳,才能真正地改变天下的格局。如果此番退兵回去,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温水煮青蛙,缓慢死亡而已。

    陈骞不禁感叹自己老了,听到荥阳失守的消息之后,他第一时间考虑到的是如何退兵,而陆抗想的却和他恰恰相反,如果再年轻上二十岁,陈骞或许也会有陆抗那般的锐意进取,睿智明达。

    陈骞不禁起到了比陆抗更为年轻的刘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天底下还有比刘胤更可怕的对手吗?如果说世上有奇迹的话,这些年来,刘胤所创造的奇迹还少吗?

    现在的天下,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他们这一辈老人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许陆抗现在还有资格勉强成为刘胤的对手,但不久的将来,陆抗也行将老去,刘胤必将纵横无敌于天下,无人可挡。

    这次洛阳一战,必将是天下格局变迁的分水岭,如果吴军侥幸获胜的话,那么天下之势还有一争的机会,如果吴军退兵或兵败,则大势去矣,再无翻盘的机会。

    陈骞在感叹陆抗魄力的同时,也就同意了陆抗强攻洛阳的主张,现在他们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只能是共同进退,别无他路。

    陆抗道:“现在蜀军兵分三处,一处在洛阳,一处在荥阳,一处在洛阳东南的轘辕关、大谷关、广成关一带,三路人马合计有三十余万,对我们形成了合围之势。如果我们全力攻打洛阳,就必须要防备荥阳和洛南的蜀军。我拟令夏口督前将军孙秀从荆州出兵,绕过襄阳,攻略鲁阳、襄城等地,牵制洛南之蜀军。至于荥阳之敌,陆某计无所出,只能仰仗颖川王和淮南王、泰山王了。”

    现在的局势很是微妙,吴军虽然大举攻击洛阳,但隐然已于了汉军的包围圈之中,如果汉军进一步地收紧这个包围圈,吴军三面受敌,形势危急。所以陆抗现在所要做的,首先就是要牵制荥阳和洛南的蜀军,让他们无瑕救援洛阳。

    洛南的这一支蜀军,陆抗早已想好了对策,那就是派前将军夏口督孙秀从荆州出兵,绕过襄阳,攻打临近洛南的鲁阳、襄城等地。虽然襄阳还未能攻克,但钟会北进之后,汉军在襄阳的兵力有限,只能是固守一些重要的城池关隘,吴军北上,势必不会遭到太大的阻力。

    早在陆抗出征之前,他就已经安排好了孙秀在荆州方面的策应,孙秀早已率兵五万抵达宜城一带,随时可以北上增援,否则千里迢迢的,再调兵也是极为困难的事。

    至于荥阳的蜀军,才是令陆抗头疼的事,吴军这边已经是无能为力了,陆抗只能是仰仗关东三王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180章 毕其功于一役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此次进攻洛阳,关东军出兵十五万,看起来倒也是极大的手笔了,但陆抗知道,关东三王这也是有所保留的,他们未必能将押箱底的兵力都派上来,现在遭遇了危机,吴国方面必须再抽调一支军队北上增援,而陆抗也希望关东三王不要藏私,倾尽全力来进行这决死一战。

    荥阳之敌乃是一支劲敌,仅凭虎牢关的两万守军是无法挡得住汉军的,陆抗在东线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了,唯一的指望就是关东三王可以再派出些兵马来,他倒也不求关东军可以歼灭这一支汉军,只要能牵制住,不让荥阳的汉军来干扰他攻打洛阳的行动即可。

    陈骞面露出迟疑之色,此次出兵十五万,已经是三地人马的极限了,他们的手中虽然还剩下一些兵马,那可是关东三王最后的本钱了,如果全部地投入进来,一旦失败的话,他们将真的一无所有了。

    陆抗看出陈骞有些为难,乃道:“陈兄,殊我直言,到了今天这一步,你们都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胜则生,败则死,希望陈兄不要藏私,我们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毕其功于一役,这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陈骞也是聪明人,此中的利害不用陆抗多说他自然也明白,现在他们跟陆抗是绑在一条船上的,没有任何的退路了,如果陆抗此次失败的话,关东五州之地很可能就要改旗换主了。

    其实陈骞这个时候也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这就好比是赌博,前面投入了十五万进去,后面如果不继续地往里面投,很可能前面的投进去的就打了水漂,不但没有利润,很可能还会血本无归,想要翻本的话,就必须再往里面投入。

    想到这里,陈骞对陆抗道:“好吧,我回去和仲容、孝兴商量一下,荥阳之敌我们可以拖住,但如何拿下洛阳就得仰仗大司马了,希望大司马能不负我等所望。”

    得到陈骞的应允之后,陆抗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他拱手道:“多谢颖川王,请诸公放心,陆某愿以性命担保,誓取洛阳,不胜不休。”

    陈骞拱手告辞,毕竟如此大事,他还得回去和石苞马隆商议,不过陈骞既然已经答应了陆抗,那他一定可以做的,好在陆抗的要求也只是要他们出兵拖住荥阳汉军,并没有要求消灭荥阳汉军,否则陈骞断然地不敢答允。

    解决了东南两路之敌,陆抗的心情大好,洛南的汉军倒还罢了,他们不过是姜维和钟会的旧部,现在姜维和钟会刚死,就算刘胤能收拢两军,但其军心涣散,战斗力可想而知,虽然人数众多,但陆抗认为却不足为惧。

    真正让陆抗忌惮的,是破荥阳的罗宪军,七万清一色的骑兵,是汉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荥阳三万吴军仅仅只在数个时辰之间就灰飞烟灭,不管罗宪用的是什么手段,如此可怕的战力简直就是吴军的噩梦。

    现在洛阳和荥阳之间只隔着虎牢关一道障碍,陆抗可没指望驻守虎牢关的伍延能挡得住汉军的这支铁骑。

    整个东线吴军已经是无兵可调了,不得以,陆抗只能是去央求陈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好陈骞也是一个明白人,此中的利害他自然晓得,很快地便答应了下来,甚至都没有和石苞马隆商量。

    或许陈骞明白,商量不商量,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争取最后的机会,他们也不得不再抽调出人马来,拖住荥阳的汉军。

    尽管只是拖住不是消灭,但对于陆抗而言,已经是足够了,他现在的要求,就是可以集中所有兵力,排除一切的干扰,全力地向洛阳发起进攻,只要能够拿下洛阳,洛南之敌也罢,荥阳之敌也罢,陆抗都有把握将他们平定之。

    先期只需要将荥阳之敌拖住即可,即不让攻打洛阳的陆抗受到干扰,想想七万骑兵突然出现在陆抗大军的后面,将会是一种怎样可怕的局面。现在陈骞答应陆抗由他们来拖住荥阳的罗宪,陆抗自然是比较放心的,关东三王初时一下子就能拿出十五万的军队来,那就证明他们手中还是一定的私货的,只要他们肯竭尽全力,战胜罗宪或勉为其难,但拖住罗宪却是肯定能行。

    五更之时,陆抗敲起了点将鼓,各营的将军闻听到,都立刻赶往了中军帐,听候陆抗的差遣。

    陆抗在中军帐之中坐定,看到诸将齐至,乃道:“诸位,现在的形势,本督就不多说了,想必各位都已经知晓荥阳失守,粮草俱毁。军中存粮,也仅有十日之需,现在我军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唯有拿下洛阳,才能解决危机。而洛阳城垣坚固,守备精良,想拿下它并不容易,不知何人愿为先锋,攻取洛阳?”

    朱琬立刻是挺身而出,拱手道:“末将愿为先锋。”

    在攻打虎牢关时,朱琬便曾打过先锋,不过他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这次朱琬率先而出,意在一雪前耻。

    陆抗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朱将军,本督对你另有任用,此次攻打洛阳,就由其他人来当先锋吧。”

    朱琬顿时表情失落,悻悻然退了下去,看来际抗确实是对他在虎牢关之战中的表现不甚满意,不再愿意让他来当这个先锋了。

    这时威远将军孙歆出班拱手道:“末将愿为先锋。”

    孙歆乃吴国宗室,征虏将军孙贲之孙,前为乐乡督,继承了父亲孙邻威远将军爵号,此时随陆抗北征,在军前效力。

    陆抗微微颔首,孙歆勇力尚可,唯智计稍逊,乃道:“你可为先锋,不过还需得一人相助才行,不知何人愿为副先锋?”

    另一宗室将领孙楷出班道:“末将愿往。”孙楷乃镇北将军孙韶之子,现任武卫将军,为人睿智有谋。

    陆抗大喜,道:“好,本督令你二人为先锋,领兵五万,即可攻打洛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181章 洛阳之战(上)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陈舆,陈骞子也,孙铄,石苞的部将,马咸,马隆之子也,虽然关东三王此时俱在营中,但其地位尊崇,如何能亲自统兵上阵,所以三王各派其子或部将统兵,指挥阵前战斗。

    虽然关东军和吴军之间并不相互隶属,但此次攻打洛阳,他们的利益却是休戚相关的,如果相互掣肘甚至隙怨重重相互猜忌的话,这仗也就不用再打了,光是内耗就足以让他们崩溃了。

    陆抗是吴国最后一位名将,陈骞、石苞、马隆也都是久经仕场的老江湖了,他们对大局都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双方都还能维持一个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局面,陈骞、石苞、马隆给陈舆、孙铄、马咸下的命令就是一切听从陆抗的指挥,同心协力拿下洛阳。

    众将各自领命,回营准备出发。

    唯有朱琬却是闷闷不乐,跟随着诸将垂头丧气地往外走。

    陆抗将他留了下来:“朱将军留步。”

    朱琬愣了一下,心道,这攻打洛阳东西南北四面的人马都已经分配妥当了,洛阳之战注定没有他什么事了,陆抗此时叫他,还能有什么事?朱琬心中早已是一片悲凉,不过他也无话可说,毕竟在攻打虎牢关的时候陆抗给过他机会,而他却没有好好地把握,如今陆抗弃用他也在情理之中,朱琬心里发堵却无可奈何,闷头往外走,却不料陆抗叫住了了,回过头去,一脸懵逼地看着陆抗。

    陆抗含笑道:“朱将军,这次攻城作战未派你前往,并非是本督不信任于你,而是另有一件紧要事需你去办,而且此事干系重大,关系到我军的生死存亡。”

    朱琬闻言立刻是精神大振,拱手道:“末将听凭大司马差遣。”

    陆抗道:“荥阳粮草被焚毁,军中存粮仅剩十日之用,一旦粮尽,后果可想而知。现在本督有一要务委任于你,在洛阳周围募集粮草,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获得粮草食物,皆可采用。”

    吴军粮草紧缺,朱琬当然也是知晓的,军无粮则乱,没有粮草,根本就无法打仗,陆抗将募粮的重任交给了他,朱琬自然也明白这任务的重要性,而且陆抗已经明确指出,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获得粮草即可,也就是放权给朱琬,让他任意行事。

    洛阳周边是蜀国的控制区域,吴军到此根本无法通过征收赋税的方式来获取粮草补给,只有通过抢劫掠夺的方式来暴力征粮,尽管此举很可能会引得百姓怨恨,民心大失,但现在陆抗已经没法再考虑这个问题了,粮草匮乏的问题必须要得到妥善解决,否则怎么来支撑如此庞大的战役。

    朱琬心领神会,拱手而退。

    做为先锋,孙歆和孙楷第一个完成了队伍的集结,并很快地离开了大营,向洛阳城杀去。

    孙歆和孙楷选择攻击的目标是洛阳的东面,与一般的城池拥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不同,洛阳城可是拥有着十二座城门,仅洛阳的东面,就有上东门、中东门和秏门三座城门。

    城门多,那就意味着城墙长,洛阳城南北长九里一百步,东西长六里十一步,谓之“九六城”,也许在后世这样的城市规模不值一提,但是在当时,洛阳城堪称是天下最为恢宏最为雄伟的城池,无论是长度高度还是厚度,都是首屈一指,无可比拟的。

    这么大的城池,也就意味着防守压力极大。

    原本驻防在洛阳城中的四万禁军经过开阳门之变,损失过半,战斗力也大为锐减,原来禁军之中的中坚主力羽林军更是几乎消耗殆尽,现在只剩下虎贲军和虎卫军勉强地可以保护皇宫内外的安全,至于洛阳城的防御,完全是爱莫能助了。

    此时担任洛阳城防御任务的军队,只有从虎牢关退下来的中军团三个军虎骑军、虎步军、永安军和左军团的两个军无当飞军、阳安军。

    经过虎牢关大战,这五个军也损失了不少的人马,现在战况紧张,根本就来不及补充,刘胤现在所能调动的军队,再加上紧急从小平津关调入洛阳的白帝军,只有七万多人。

    左军团下属的陇西军和关中军,目前分别驻守在并州和冀州,短时间内是无法调回到洛阳的。

    也就是说,现在洛阳城内,最多只有九万人的部队,其中两万禁军还得负责守卫皇宫,真正能投入一线作战的,只有七万人。

    吴军二十万大军来势汹汹,洛阳城的形势陡然地变得严峻起来。

    原本刘胤放弃虎牢关,诱敌深入,一举端掉吴军屯集粮草的荥阳城堪称是奇招妙招,旨在逼迫无粮的吴军退兵,但刘胤没有想到陆抗竟然不按常理出牌,不顾粮尽之危,不退反进,率军直逼洛阳城下,摆开了一付决死一战的模样。

    虽然双方兵力对比悬殊,但刘胤却丝毫不惧吴军的攻势,在他看来,陆抗这完全是孤注一掷的打法,任何一个明智而有理性的将领,都不会选择这种自杀性的攻击方式。

    吴军的粮草有限,断然支撑不过十几天的时间,凭着十几天的时间,就想拿下防守严密,坚如磐石的洛阳城,那不是扯淡吗?

    现在的形势,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陆抗缺三,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有利条件来支撑他这次的进攻,陆抗唯一的倚仗,估计也只有兵力上的优势了,如果单对单,也确实是陆抗的兵力占据优势。

    但陆抗似乎忽略了在洛阳的周围,汉军可是拥有着近三十万的军队,罗宪右军团七万骑兵,那是足以抵得过二十万步兵的存在,洛阳之南,姜维和钟会的旧部十三万人马枕戈待旦,刘胤不知道处于包围圈之中的陆抗究竟从那儿来的那么大的自信和魄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182章 洛阳之战(中)

    退一步讲,就算6抗有办法能拖得住荥阳和洛南的汉军,他就真的以为可以在十来天的时间内拿下七万人守卫的洛阳城吗?难道他还真以为汉军的这七万大军是纸糊泥捏的吗?

    其实在虎牢关之战中,黄崇率领汉军五个军就已经给吴军制造了很大麻烦,吴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了虎牢关,而且如果不是汉军故意放水的话,6抗恐怕到现在还是要被挡在虎牢关之外的。.M

    刘胤的本意是袭取荥阳断掉吴军的粮道之后,6抗就会识趣地退兵了,但没想到6抗不退以进,要来拼命,打决死一战,这倒是出乎刘胤的预料,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胤并没有因为6抗的反常之举而方寸大乱,既来之,则安之,6抗想决战,那就奉陪到底。

    鉴于吴军来势凶猛,刘胤下令汉军放弃外围防守,全部退到洛阳城中,依托洛阳的城墙,进行防防御作战。

    刘胤明确地下令禁止一切出战行为,象虎牢关之战时张乐主动出击那种现象,一律禁止,所有将领,不论何人,擅自行动者,一律军法从事,绝不宽恕。

    在敌强我弱之时,象张乐那种贸然出击的行为是担负着很大的风险的,一旦陷入到敌人的重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虎牢关的那次,若非是赵卓接应及时,张乐很可能就会折在乱军之中了。回到洛阳之后,刘胤狠狠地把张乐给训斥了一顿,当年蜀汉危亡之际,为将者确实需要点拼命三郎的勇气,置之于死地而后生,但现在形势不同了,季汉执掌天下,军事上占据着优势,打仗就无需太过拼命了,万一有什么闪失,后悔都来不及。

    张乐这回可不敢再倔嘴了,老老实实地听完刘胤的训斥,虚心地表示接受,承诺以后一切行动听指挥,再不敢擅自行动了。

    连最大的刺头张乐这回都服了软,别的将领更是没有一个敢违抗军令的,所以刘胤的命令一下,各军各部都严格按令行事,再无人敢擅自出战了。

第1183章 洛阳之战(下)

    吴军采取的攻城方式依然还是蚁附方式,最简单直接最暴力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M飞石攻城吴军不是不想,但象洛阳这样的大城,城垣坚固,既厚且高,投石车的攻击效果有限。

    更何况吴军此次进攻洛阳,原本就是趁隙而进,只为捉住洛阳内乱的机会,所以在进攻的准备上,吴军是极为仓促的,各类攻城的器械尤为紧缺,在虎牢关之战中,吴军也曾动用过投石车,但由于数量不足,很难构成威胁,而且此役之后,投石机毁损了不少,真正能投入到了洛阳之战中的,便已是廖廖无几了,所以孙歆在进攻的时候,干脆放弃了用投石车来打头仗的念头,直接就采用蚁附攻城的方法,想利用人海战术,一举地拿下洛阳。

    五万人全线压上,而且整个洛阳东城墙长达九里,不象虎牢关地域狭窄,这里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光是第一波的进攻,吴军就投入了上万人,场面之浩大,蔚为壮观,只见洛阳城下,人山人海,如蝗似蚁,在弓弩兵的掩护之下,蜂拥着向着洛阳城头冲了上去。

    傅佥镇定自若,象这样的场面,他平生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虽然象守洛阳这样的大城,他还是第一次,但多年的戎马生涯,早就养成了他处惊不变稳如泰山的性格,面对着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吴军,傅佥从容地下达了还击的命令。

    尽管洛阳城多少年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攻城作战了(汉军进入洛阳之时杨骏早早地开城投降,汉军未一矢便拿下了洛阳),但洛阳城的防御设施堪称是天下最为齐备的,修筑有大量的箭塔。

    箭塔会从平整的城墙中突出,让身在箭塔的防卫者可以沿着城墙面对的方向对外射击。而城角的箭培,则可让防卫者扩大攻击的面向,向不同的角度作出射击。

    除了箭塔之外,在城防上,还准备着大量的滚木擂石,沸水滚油,床弩箭矢,凡御城之器械,无不齐备。

    无当飞军和虎步军更是步战之中的精锐之师,善打硬仗,比这再困难的仗也打过,面对吴军的进攻,自然是毫无畏惧之色,各司其职,各在其位,不慌不忙,沉重应战。

    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吴军虽然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攻城作战,例来不是以人多就可以为胜的,城池的紧固程度,城防完善程度才是,才是决定攻城战成败的关键。吴军依靠人海战术,动蚁附攻势,从表面上来势汹汹,排山倒海,但汉军却可以依靠坚固的防守来抵御住吴军的进攻,双方激战多时,吴军始终难越雷池半步。

    城上箭矢如雨,木石如林,吴军的伤亡代价相当地大,孙楷有些焦急地道:“强攻并不奏效,徒增伤亡而已,不如另想他策。”

    孙歆是正印先锋,攻城作战也一直是由他来指挥的,现在局面打不开,孙歆也是烦躁不已,听得孙楷在一旁聒噪,不禁怒火中烧,大脾气地道:“你有好办法,那你来指挥好了,我倒要瞧瞧你怎么拿下洛阳城!”

    孙楷也只是觉得蚁附攻城伤亡代价颇大,并不可取,见孙歆满脸不高兴,忙道:“歆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光凭蚁附攻城,拿下洛阳很难,若用些相辅的手段,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孙歆也是因为迟迟打不局面上火,听了孙楷这话,他倒也冷静了下来,道:“莫非楷弟有什么好的计划不成?”

    孙楷道:“攻城之法,并非只有蚁附一途,水攻火攻飞石楼橹轒辒等皆可为攻城所用,小弟以为,洛阳城防坚固,强攻不易不得手,不如暗掘地道,乘蜀人不备,在夜间派遣精兵从地道入城,里应外合,或可一战而成。”

    孙歆略一皱眉道:“我军粮草匮乏,利在战,大司马有令,须在十日之内拿下洛阳,挖地道虽然不错,但那得耗费多少时间。”

    孙楷道:“小弟阳城下的土,土质较软,如果派人日夜轮流挖掘的话,不出十日,必然可以挖到洛阳城内。歆兄不如这样,你继续带兵围攻洛阳,挖掘地道之事,便交由小弟来做,一者可以迷惑城内蜀军,二者两不相误,如果歆兄可以更早拿下洛阳,便是最好,如若不然,地道一成,亦可用地道破城。”

    孙歆一听,这主意不错,两不误,当即便同意了孙楷的建议,将挖掘地道之事,交由孙楷全权负责。

    为了不让城内汉军察觉,孙楷在离城较远的地方扎下一些帐蓬,伪装成吴军的歇息之所,派遣士兵在帐蓬内挖掘地道,所挖出来的土方,都在夜间运走,地道所需的梁柱木料,也在夜间运来,由于数十座帐蓬相连,加上外面战鼓隆隆,外人很难察觉帐蓬内有什么动静。

    在孙歆在东面起攻势之后,陈舆率豫州兵向城南起攻击,孙铄率淮南兵向城西起攻击,马咸率青州兵向城北起攻击,一时之间,洛阳周围狼烟四起,杀声遍野,风声鹤唳。

    陈舆孙铄马咸各自率领着三到四万不等的兵力,比起孙歆孙楷的足五万人要少一些,自然在攻势上要比吴军弱上那么一些,不过做为前晋的残余部队,在6战方面,他们的实力终究还是要比吴军更为强悍一些,所以他们对洛阳城的威胁程度,倒一点也不比吴军差。

    6抗也完全是拼尽了全力,除了留下一成的兵力镇守大营之外,九成的人马几乎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甚至就连预备队都没有准备,现在吴军的状况已经不容许他在有任何地保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吴军就会越地困难,粮草问题一直如梗刺在喉,一日得不到解决,一日就会困扰吴军,而6抗深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拿来下洛阳城来。

巨臀妖艳女星曝大尺度床照"!微信公众:meinvgu123 (长按三秒复制)你懂我也懂!

第1184章 孙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投石车的攻击效果有限。

    更何况吴军此次进攻洛阳,原本就是趁隙而进,只为捉住洛阳内乱的机会,所以在进攻的准备上,吴军是极为仓促的,各类攻城的器械尤为紧缺,在虎牢关之战中,吴军也曾动用过投石车,但由于数量不足,很难构成威胁,而且此役之后,投石机毁损了不少,真正能投入到了洛阳之战中的,便已是廖廖无几了,所以孙歆在进攻的时候,干脆放弃了用投石车来打头仗的念头,直接就采用蚁附攻城的方法,想利用人海战术,一举地拿下洛阳。

    五万人全线压上,而且整个洛阳东城墙长达九里,不象虎牢关地域狭窄,这里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光是第一波的进攻,吴军就投入了上万人,场面之浩大,蔚为壮观,只见洛阳城下,人山人海,如蝗似蚁,在弓弩兵的掩护之下,蜂拥着向着洛阳城头冲了上去。

    傅佥镇定自若,象这样的场面,他平生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虽然象守洛阳这样的大城,他还是第一次,但多年的戎马生涯,早就养成了他处惊不变稳如泰山的性格,面对着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吴军,傅佥从容地下达了还击的命令。

    尽管洛阳城多少年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攻城作战了(汉军进入洛阳之时杨骏早早地开城投降,汉军未发一矢便拿下了洛阳),但洛阳城的防御设施堪称是天下最为齐备的,修筑有大量的箭塔。

    箭塔会从平整的城墙中突出,让身在箭塔的防卫者可以沿着城墙面对的方向对外射击。而城角的箭培,则可让防卫者扩大攻击的面向,向不同的角度作出射击。

    除了箭塔之外,在城防上,还准备着大量的滚木擂石,沸水滚油,床弩箭矢,凡御城之器械,无不齐备。

    无当飞军和虎步军更是步战之中的精锐之师,善打硬仗,比这再困难的仗也打过,面对吴军的进攻,自然是毫无畏惧之色,各司其职,各在其位,不慌不忙,沉重应战。

    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吴军虽然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攻城作战,例来不是以人多就可以为胜的,城池的紧固程度,城防完善程度才是,才是决定攻城战成败的关键。吴军依靠人海战术,发动蚁附攻势,从表面上来看,气势汹汹,排山倒海,但汉军却可以依靠坚固的防守来抵御住吴军的进攻,双方激战多时,吴军始终难越雷池半步。

    城上箭矢如雨,木石如林,吴军的伤亡代价相当地大,孙楷有些焦急地道:“强攻并不奏效,徒增伤亡而已,不如另想他策。”

    孙歆是正印先锋,攻城作战也一直是由他来指挥的,现在局面打不开,孙歆也是烦躁不已,听得孙楷在一旁聒噪,不禁怒火中烧,大发脾气地道:“你有好办法,那你来指挥好了,我倒要瞧瞧你怎么拿下洛阳城!”

    孙楷也只是觉得蚁附攻城伤亡代价颇大,并不可取,见孙歆满脸不高兴,忙道:“歆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光凭蚁附攻城,拿下洛阳很难,若用些相辅的手段,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孙歆也是因为迟迟打不局面上火,听了孙楷这话,他倒也冷静了下来,道:“莫非楷弟有什么好的计划不成?”

    孙楷道:“攻城之法,并非只有蚁附一途,水攻、火攻、飞石、楼橹、轒辒等皆可为攻城所用,小弟以为,洛阳城防坚固,强攻不易不得手,不如暗掘地道,乘蜀人不备,在夜间派遣精兵从地道入城,里应外合,或可一战而成。”

    孙歆略一皱眉道:“我军粮草匮乏,利在速战,大司马有令,须在十日之内拿下洛阳,挖地道虽然不错,但那得耗费多少时间。”

    孙楷道:“小弟看到洛阳城下的土,土质较软,如果派人日夜轮流挖掘的话,不出十日,必然可以挖到洛阳城内。歆兄不如这样,你继续带兵围攻洛阳,挖掘地道之事,便交由小弟来做,一者可以迷惑城内蜀军,二者两不相误,如果歆兄可以更早拿下洛阳,便是最好,如若不然,地道一成,亦可用地道破城。”

    孙歆一听,这主意不错,两不误,当即便同意了孙楷的建议,将挖掘地道之事,交由孙楷全权负责。

    为了不让城内汉军察觉,孙楷在离城较远的地方扎下一些帐蓬,伪装成吴军的歇息之所,派遣士兵在帐蓬内挖掘地道,所挖出来的土方,都在夜间运走,地道所需的梁柱木料,也在夜间运来,由于数十座帐蓬相连,外人很难察觉帐蓬内有什么动静。

    在孙歆在东面发起攻势之后,陈舆率豫州兵向城南发起攻击,孙铄率淮南兵向城西发起攻击,马咸率青州兵向城北发起攻击,一时之间,洛阳周围狼烟四起,杀声遍野,风声鹤唳。

    陈舆孙铄马咸各自率领着三到四万不等的兵力,比起孙歆孙楷的足五万人要少一些,自然在攻势上要比吴军弱上那么一些,不过做为前晋的残余部队,在陆战方面,他们的实力终究还是要比吴军更为强悍一些,所以他们对洛阳城的威胁程度,倒一点也不比吴军差。

    陆抗也完全是拼尽了全力,除了留下一成的兵力镇守大营之外,九成的人马几乎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甚至就连预备队都没有准备,现在吴军的状况已经不容许他在有任何地保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吴军就会越发地困难,粮草问题一直如梗刺在喉,一日得不到解决,一日就会困扰吴军,而陆抗深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拿来下洛阳城来。(83中文网 )</div>

第1185章 北进

    第1185章 北进

    孙秀这次从荆州北进,目的就是是配合陆抗在东线的行动的,也就是说陆抗在从弋阳北进,向虎牢关发起进攻的时候,孙秀就已经出兵荆州了。

    按孙秀的本意,首先想要攻击的目标是襄阳,这座属于荆州的重镇一直是吴国梦寐以求想要拿下的目标,随着姜维和钟会的北进,留守荆州的汉军连一万人都超不过了,此刻攻打襄阳,绝对是最好时机。

    不过陆抗却下令孙秀不得攻到襄阳,而是绕过襄阳,向鲁阳、襄城一带进军,给洛阳的汉军施加压力,以策应吴军在东线的行动。

    现在吴国的胃口已经不再是襄阳这一类的城池了,陆抗此次进军,就是试图要玩一把大的,直接拿下洛阳来,如果孙秀去攻打襄阳,那无疑于是偏离主战场,对吴国大军的进展毫无帮助,现在攻取洛阳乃是头等大事,拿下了洛阳,等于是执掌了大半个天下,至于襄阳这一类的城池,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孙秀却是很纠结,毕竟襄阳只有汉军不到一万的兵力,以自己手中五万的兵力,硬吃掉襄阳把握比较大,而现在让他绕开襄阳北上鲁阳、襄阳去打洛阳,这显然是一件比较苦的差事,以他的这么一点兵力去洛阳浪一把,那简直就是找死。

    不过陆抗是大司马、大都督,他的军令虽然比不上皇命,但那也是份量十足的,违抗军令的后果,孙秀绝对是吃罪不起的,不得已,他只能将到嘴的肥肉给舍弃掉了,绕过襄阳,直袭鲁阳、襄城。

    襄阳的守将叫俞昆,是姜维北上时奉命留守襄阳的,在荆州一带,汉军只留守着不到一万的军队,此刻襄阳城中,最多也只有七千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凭这点兵力,守住襄阳都是困难重重,面对绕道而过的吴军,借给他俞昆十个胆子也不敢出城去阻击吴军。

    孙秀甚至在路过襄阳之时,故意地将大队人马排开,露出破绽想诱使汉军出城袭击,在孙秀看来,如果能趁机顺道拿下襄阳而不浪费时间的话,陆抗肯定是不会怪罪的。

    但俞昆有自知之明,死活不上当,面对吴军的挑衅,根本就不加理会,只是呆在城池之中,严防死守,任由吴军绕城北上。

    俞昆的职责就是守住襄阳城,至于吴军此行北上的目的何在,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吴军打到了洛阳,那也与他无关,无人会怪罪于他,以几千汉军想要去阻击数万吴军,完全是螳臂当车,这种傻事俞昆可不会干。

    目送着吴军北去,俞昆若无其事地整了整他的头盔,只有襄阳不失,他就已经尽到了他的职责,至于其他的,除了差人给洛阳上奏一封书信之外,与他就没有别的干系了。

    襄阳的守军不上套,孙秀也是无计可施,就算只有几千的守军,孙秀想要吃下襄阳来,那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陆抗已经下达了死命令,要他尽快地赶往鲁阳,配合吴军主力进攻洛阳,他可不敢在襄阳多耽搁时间,一路长驱北进,直指鲁阳。

    孙秀到达鲁阳的时间基本上是陆抗刚刚拿下虎牢关的时候,鲁阳、襄城一带虽然也算是汉军的控制区域,但也充其量只是插了一杆汉字旗号而已,这里的官吏还是前晋的旧官吏,随着前晋的覆灭他们改头换面成了季汉的官员之外,这些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汉军驻守,只有一些本地的民军,零零散散,除了可以维护一下本地的秩序之外,根本就谈不上任何的战斗力,孙秀拿下鲁阳和襄城这两座县城的时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从鲁阳再往北,就是汉军的集结地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了,在这一带,可是有着汉军十几万人驻军,孙秀打探到虚实之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赶忙停止前进,派人和陆抗取得联系,请示是否继续攻打洛阳。

    开玩笑,前方可是有汉军的十几万人马,就这么一头撞上去,那岂不是要撞个头破血流?

    这一路之上孙秀都没有遭逢强敌,进军十分地顺畅,他甚至以为此去洛阳,或许还真是一路坦途,但刚过鲁阳,就泼了他一盆的冷水,让他清醒了不少,看来,想打下洛阳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不过孙秀此行也只是为了策应陆抗的,他这一路并非是主攻的方向,既然已经到达了陆抗的指定地点,孙秀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下一步的安排,那还需要得到陆抗的指示才行。

    孙秀主动地派人去联络陆抗,也很快得到了陆抗的回复,陆抗此时也已经攻到了洛阳城下,即将对洛阳城发动最后的总攻,陆抗给孙秀的命令就是,拖往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一带的汉军,不使这些守军向洛阳增援,就足够了。

    至于孙秀是否能够击败洛阳的汉军,长驱直入直抵洛阳,与他的大军一道攻取洛阳城,就连陆抗也认为是痴心妄想。

    陆抗的要求,只是下令孙秀活动于鲁阳一带,对洛南的汉军有所牵制,让他们无瑕顾及向洛阳增援即可。孙秀不禁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做为洛阳八关之三,险要程度不言而喻,再加上汉军在此驻军的兵力远超过吴军,孙秀想要突破重兵重重把守的这三关,难度不言而喻。现在陆抗的命令也仅是牵制汉军,并没有要孙秀破敌赶往洛阳的硬性指标,这让孙秀是轻松了不少。

    毕竟强攻和牵制,是两个不同的战略任务,强攻的话,以孙秀这点兵力,确实不够看的,但牵制不同,孙秀只需要外围对汉军进行一些滋扰,让汉军无法分出兵去来增援洛阳即可,这样的战斗,对于孙秀而言,就是游刃有余。

    但与此同时,蒋斌却接到了刘胤的命令,率兵南下鲁阳,与孙秀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较量。(83中文网 )</div>

第1186章 激战鲁阳

    第1186章 激战鲁阳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孙秀这次从荆州北进,目的就是是配合陆抗在东线的行动的,也就是说陆抗在从弋阳北进,向虎牢关发起进攻的时候,孙秀就已经出兵荆州了。

    按孙秀的本意,首先想要攻击的目标是襄阳,这座属于荆州的重镇一直是吴国梦寐以求想要拿下的目标,随着姜维和钟会的北进,留守荆州的汉军连一万人都超不过了,此刻攻打襄阳,绝对是最好时机。

    不过陆抗却下令孙秀不得攻到襄阳,而是绕过襄阳,向鲁阳、襄城一带进军,给洛阳的汉军施加压力,以策应吴军在东线的行动。

    现在吴国的胃口已经不再是襄阳这一类的城池了,陆抗此次进军,就是试图要玩一把大的,直接拿下洛阳来,如果孙秀去攻打襄阳,那无疑于是偏离主战场,对吴国大军的进展毫无帮助,现在攻取洛阳乃是头等大事,拿下了洛阳,等于是执掌了大半个天下,至于襄阳这一类的城池,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孙秀却是很纠结,毕竟襄阳只有汉军不到一万的兵力,以自己手中五万的兵力,硬吃掉襄阳把握比较大,而现在让他绕开襄阳北上鲁阳、襄阳去打洛阳,这显然是一件比较苦的差事,以他的这么一点兵力去洛阳浪一把,那简直就是找死。

    不过陆抗是大司马、大都督,他的军令虽然比不上皇命,但那也是份量十足的,违抗军令的后果,孙秀绝对是吃罪不起的,不得已,他只能将到嘴的肥肉给舍弃掉了,绕过襄阳,直袭鲁阳、襄城。

    襄阳的守将叫俞昆,是姜维北上时奉命留守襄阳的,在荆州一带,汉军只留守着不到一万的军队,此刻襄阳城中,最多也只有七千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凭这点兵力,守住襄阳都是困难重重,面对绕道而过的吴军,借给他俞昆十个胆子也不敢出城去阻击吴军。

    孙秀甚至在路过襄阳之时,故意地将大队人马排开,露出破绽想诱使汉军出城袭击,在孙秀看来,如果能趁机顺道拿下襄阳而不浪费时间的话,陆抗肯定是不会怪罪的。

    但俞昆有自知之明,死活不上当,面对吴军的挑衅,根本就不加理会,只是呆在城池之中,严防死守,任由吴军绕城北上。

    俞昆的职责就是守住襄阳城,至于吴军此行北上的目的何在,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吴军打到了洛阳,那也与他无关,无人会怪罪于他,以几千汉军想要去阻击数万吴军,完全是螳臂当车,这种傻事俞昆可不会干。

    目送着吴军北去,俞昆若无其事地整了整他的头盔,只有襄阳不失,他就已经尽到了他的职责,至于其他的,除了差人给洛阳上奏一封书信之外,与他就没有别的干系了。

    襄阳的守军不上套,孙秀也是无计可施,就算只有几千的守军,孙秀想要吃下襄阳来,那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陆抗已经下达了死命令,要他尽快地赶往鲁阳,配合吴军主力进攻洛阳,他可不敢在襄阳多耽搁时间,一路长驱北进,直指鲁阳。

    孙秀到达鲁阳的时间基本上是陆抗刚刚拿下虎牢关的时候,鲁阳、襄城一带虽然也算是汉军的控制区域,但也充其量只是插了一杆汉字旗号而已,这里的官吏还是前晋的旧官吏,随着前晋的覆灭他们改头换面成了季汉的官员之外,这些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汉军驻守,只有一些本地的民军,零零散散,除了可以维护一下本地的秩序之外,根本就谈不上任何的战斗力,孙秀拿下鲁阳和襄城这两座县城的时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从鲁阳再往北,就是汉军的集结地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了,在这一带,可是有着汉军十几万人驻军,孙秀打探到虚实之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赶忙停止前进,派人和陆抗取得联系,请示是否继续攻打洛阳。

    开玩笑,前方可是有汉军的十几万人马,就这么一头撞上去,那岂不是要撞个头破血流?

    这一路之上孙秀都没有遭逢强敌,进军十分地顺畅,他甚至以为此去洛阳,或许还真是一路坦途,但刚过鲁阳,就泼了他一盆的冷水,让他清醒了不少,看来,想打下洛阳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不过孙秀此行也只是为了策应陆抗的,他这一路并非是主攻的方向,既然已经到达了陆抗的指定地点,孙秀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下一步的安排,那还需要得到陆抗的指示才行。

    孙秀主动地派人去联络陆抗,也很快得到了陆抗的回复,陆抗此时也已经攻到了洛阳城下,即将对洛阳城发动最后的总攻,陆抗给孙秀的命令就是,拖往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一带的汉军,不使这些守军向洛阳增援,就足够了。

    至于孙秀是否能够击败洛阳的汉军,长驱直入直抵洛阳,与他的大军一道攻取洛阳城,就连陆抗也认为是痴心妄想。

    陆抗的要求,只是下令孙秀活动于鲁阳一带,对洛南的汉军有所牵制,让他们无瑕顾及向洛阳增援即可。孙秀不禁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做为洛阳八关之三,险要程度不言而喻,再加上汉军在此驻军的兵力远超过吴军,孙秀想要突破重兵重重把守的这三关,难度不言而喻。现在陆抗的命令也仅是牵制汉军,并没有要孙秀破敌赶往洛阳的硬性指标,这让孙秀是轻松了不少。

    但与此同时,蒋斌却接到了刘胤的命令,率兵南下鲁阳,与孙秀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较量。(83中文网 )</div>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565/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介绍: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历史的车轮滑入了公元263年,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悄然地落下了帷幕。三国究竟结束在哪一年,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是司马篡魏的265年还是西晋灭吴的28o年?但无人可以否认,从263年蜀汉灭亡的那一刻,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已经是终结了。
一名现代的特警因公殉职却意外地魂穿了安平王刘胤的身上,原本想跟着刘禅去洛阳
最后的三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