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最后的三国TXT下载最后的三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52章 情报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回到住处,和济是一脸的高兴,原来他被委任为营中的都尉一职,留在羊祜的身边候命。

    这些官职的高低和郁并不太在意,他更关心的是获得重要的情报,进入蜀军的参军曹,无疑是和郁梦寐以求的事,这里要是有着蜀军的最高机密和行军方略,和郁从中下手,再理想不过了。

    至于和济的安排,和郁表示更是无关紧要,他能留在羊祜的身边,也算是一件比较不错的事,毕竟羊祜以前和峤关系不错,有他的照顾,和郁和济父子二人,流亡过来,日子过得也不会太艰难。

    “父亲,你真的任职参军了?”和济听到和郁任职参军的事,既惊又喜,真没想到初到蜀营,就能得到如此的职位,看来他们这一次的任务,可以顺利地完成了。

    和郁拈须一笑道:“为父好歹也曾是当朝的尚书,加上羊公的举荐,当一个参军自然是绰绰有余。”

    “那父亲可曾在参军曹之中发现关于蜀军动向的文书?”和济追问道。

    和郁笑道:“为父今日只是初次上任,那里有机会看到这些文书,不过既然做为参军,这些东西迟早都是可以过目的,掌握蜀军最新动向,也不是手到擒来之事。济儿,你可与蜀军中潜伏的密探取得上联系了?”

    和济摇摇头,道:“孩儿已经按照约定在营中的东南方向摆下了联络暗号,不过现在好象没有什么回应。”

    和郁沉稳地道:“甭急,潜伏在蜀营之中的密探未必能时时得瑕,明日一早再看吧。”

    次日早上,和郁同和济来到了昨天摆放暗号的地方,惊奇的发现,他们摆出的联络暗号已经变化了。和济摆出的暗号其实也不过是几块石头看似杂乱无章地垒放在这儿,其实那是晋军暗探联系的手法,有请求联络的意思。

    那几块石头已经全部被动过了,而且这绝对不是人为的损坏,按目前石头的排列顺序,正是表明潜藏在蜀军之中的暗探已经和他们联系上了,他们只需每天将蜀军的情报放置在指定的地点,就会有专人取送。

    虽然未曾谋面,和郁还是甚为欣慰,这下自己部不至于是孤军奋战了,毕竟在蜀军之中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存在着和他们一样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一群人,他们都是忠于大晋的臣子,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光与热。

    更重要的,和郁掌握了和洛阳方面联络的通道,这样他才有可能将拿到的情报及时地送到洛阳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和郁看到周围来往的蜀兵渐多时,不动声色地回到了营帐之中,对和济道:“以后你每日的任务,就是到联络点一次,看看暗探那这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同时我也会每日给你一张小纸条,你只需将纸条放到指定的位置即可。为了慎重起见,不让蜀人有所怀疑,以后与暗使的联络就由你一人来负责,切不可掉以轻心,授人以柄。现在在蜀营之中,不比从前,稍有异常,招来的可能就是杀身之祸,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接下来的几天,和郁凭借着出色的才干,在参军曹中表现非凡,受到了众参军的一致赞誉。和郁当然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低级别的军用文书,不过真正事关机密的文书,和郁还是没有触碰到,这不禁让和郁有些暗暗地心急。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和郁执着地坚守在这儿,终于是得到了回报……(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53章 拆东墙补西墙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呈上来!”传信的人立刻将书信递了上去,和峤打开一看,狠地一拍大腿,失声叫道:“好!”说着,便向司马炎的寝宫急匆匆地走去。

    不过刚到寝宫的门口,就被黄门侍郎给拦了下来:“和大人,陛下已经就寝了,您还是明日再来吧。”

    和峤如何能等到明日,他对黄门侍郎道:“此事关系重大,耽搁不得,烦请骆公公给通传一声。”

    黄门侍郎犹豫了一下,不过和峤现在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常住在宫中,既然他说事情紧急,如果耽搁了的话,自己定然是吃罪不起。于是黄门侍郎道:“那和大人稍候,小的这就禀明圣上。”

    黄门侍郎转身入内,不多时,他便出来了,对着和峤道:“和大人,陛下已经起身了,请进吧。”

    和峤拱手称谢,迈步进入到寝宫之中。

    司马炎也只是刚刚睡下没有多久,听得黄门侍郎禀报说和峤有要事求见,司马炎一听,这么晚了,和峤还有事情禀报,显在是不可拖延的大事,他立刻起身,宣和峤晋见。

    “陛下,河内那边刚刚传回来的消息,舍弟已经探听到了蜀军的最新动向,刘胤将渡河地点选择在了孟津渡,目前已经秘密地抽调军队向孟津渡开拨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渡河计划。我们现在必须要加强孟津渡的防范力度,以确保孟津不失。”和峤一见面就向司马炎禀报道。

    现在晋军最主要的防守目标是小平津,当然这也与蜀军前一段时间陈兵小平津有关,由于晋军在小平津一带集结重兵防守,可以判定蜀军几乎不会选择从小平津渡河,但黄河渡口众多,刘胤究竟会从那儿渡河,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旦应对失当,黄河防线便芨芨可危了。

    “消息确切吗?”司马炎问道。

    和峤道:“舍弟目前已经成功取得刘胤的信任,进入蜀军参军曹之中,可以接触到蜀军的核心机密,从孟津渡河,是刘胤亲自制订的策略,目前蜀军已经围绕着孟津在做文章,后续定然还会有情报传回,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便是如何加强孟津渡的守备。”

    司马炎揉揉了太阳穴,这些天来,头疾之症折磨得他痛不欲生,他定了定神,道:“那就将小平津关的守军撤往孟津,你看如何?”

    和峤道:“小平津关的守军充其量也只能是调动一部分,而现在孟津关防守空虚,只有五千人在守御,加上小平津调过来的兵力,最多也不会超过三万人,如果想要抵御蜀军的进攻,至少也得再增回三万到五万人才行。”

    司马炎眉头紧皱,道:“现在各处的兵力都比较吃紧,朕可是捉襟见肘,再想调三五万人,如何为之?”

    和峤沉吟了一下,道:“洛阳周围,只有南阳距离稍近一些,唯今之计,也只有先调南阳之后来解孟津之危了。”

    南阳有荆州兵十万,目前在杜预的统辖之下,其实杜预面对姜维和钟会的大军,局面上也甚是艰难,如果再拆东墙补西墙的话,南阳那边的局势更为地吃紧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距离洛阳最近的,也只有南阳的军队了,如果去调动青州徐州的军队到洛阳来,恐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司马炎想了想,道:“那就先从南阳的军队之中,抽调三万人即刻北上,加强孟津关的守卫。”

    和峤恭声称诺,立刻下去安排了。

    ┄┄┄┄┄┄┄┄┄┄┄┄┄┄┄┄┄┄┄┄┄┄┄┄┄┄┄┄┄┄┄┄

    接到朝廷调兵的圣旨,杜预是一脸的无奈,说实话,就现在南阳的十万军队想要挡住姜维和钟会的联军,确实也是困难重重,目前双方在新野一带陷入了拉锯战,仗打得很是辛苦,如果朝廷方面再抽调走三万人马的话,无异于是釜底抽薪。

    但这是皇帝的圣旨,杜预又不得不遵命,违抗圣旨,那后果可不得了,羊祜就是前车之鉴。

    提起羊祜,杜预不禁是感到深深地惋惜,和羊祜在荆州共事的这一段时间,杜预认为羊祜是目前晋国之中不可多的帅才,可以说如果晋国之中谁有能力抵挡得住蜀国的进攻,唯羊祜莫属。

    但是遗憾的是,司马炎并不信任羊祜,羊祜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一直游走于权力的边缘,这也就导致了羊祜虽然身为前线主将,却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领军人物,他的许多有价值的策略,最终也化为了泡影。现在晋国的局面维艰,绝对与羊祜的不受重用有着莫大的关系。

    令人扼腕而叹的是,司马炎竟然对羊祜起了杀心,命人前去赐下鸠酒,欲取羊祜的性命,只不过最后司马炎的打算竟然落空了,非但没有杀掉羊祜,反而让他投奔了蜀国。

    恐怕天下没有再比这更加糟糕的事了,失去了羊祜,晋国如折一臂,而蜀国则是如虎添翼,这不禁让许多的有识之士痛心不已。

    没有觉得羊祜做的有什么错,毕竟是朝廷首先有负于他,刀架到脖子上了,难道还不许人家反抗吗?

    司马炎刚愎自用自毁长城,是造成这一切的后果,可惜人家是皇帝,许多人腹诽,也只能是在背后议论,是敢怒不敢言。

    杜预当然也不例外,尽管他认为这件事司马炎干得极为的不漂亮,但杜预也是无可奈何,自己更是谨小慎微,不敢触怒司马炎。

    接旨之后,杜预便下令副将张乔去点三万兵马开赴洛阳。

    张乔不禁埋怨道:“都督,现在南阳的兵力都尚且吃紧,若是再调走这三万人,这仗可就没法打了。”

    杜预道:“南阳这边吃紧,洛阳那边更为紧张,天下一盘棋,我们还是得服从圣上调度才是。张将军,你即刻带人连夜出发吧,洛阳那边更需要支援。”

    张乔也只得遵命,点起三万人马,连夜行军,离开了南阳,望洛阳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54章 风云激荡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抽调走了三万人马之后,杜预不得不在前线收缩兵力,放弃了目前与蜀军争夺不休的新野、湖阳,向宛城方向退却,做好了死守宛城的准备。

    晋军在新野的突然撤离让姜维感到很是莫名,按理说双方的战斗十分的胶着,蜀军并没有占据到明显的上风,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晋军却突然地选择了退兵,确实让人很是费解。

    不过随后姜维很快地打探到了杜预后撤的原因,洛阳那边战事吃紧,司马炎不得不从临近洛阳的南阳抽调军队来支援洛阳,以确保黄河防线的安全。而刚刚抽调走了三万人马的晋军自然很难在新野一线维持战斗状态,退守宛城实属无奈之举。

    钟会也得到了晋军撤退的消息,他立刻是赶往姜维大营,拜会姜维。钟会归蜀之后,被封为镇西将军,仍然统领旧部,虽然钟会完全受大将军姜维的节制,但他统领的军队,却是独立于姜维大军的,另扎一营,并没有混在一起。

    “大将军,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呀!”钟会一进大帐,就笑盈盈地对姜维道。

    姜维微微一笑道:“钟将军也得了杜预减兵撤军的消息了?”

    钟会道:“是啊,卑职听闻杜预撤军消息,特意地来向大将道贺,数月以来,双方激战于新野,未分胜负,如今洛阳那边战事吃紧,司马炎已经抽调杜预的三万人前往洛阳支援,现在杜预这边独木难支,正是大将军大举进军,扫荡南阳诸城的大好时机,大将军宜从速进军,尽快地拿下宛城,继而便可进军洛阳,一举兴复汉室。非常时刻,还请大将军切勿迟疑,否则被别人抢了头功,大将军的颜面何在?”

    姜维脸色微微一变,道:“钟将军何出此言?我姜维一生禀承诸葛丞相之遗志,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管谁能攻下洛阳,都是我大汉之幸,至于我姜维的颜面,又何足挂齿!”

    钟会讪讪一笑道:“大将军切勿误会,在下绝无挑拨离间之意。刘骠骑纵横北地,席卷天下,如今洛阳更是其囊中之物,如此功勋,经天纬地,天下恐怕无人能与之比肩。如今世人论及灭晋第一功者,非刘骠骑莫属,但人却不知,若无大将军在益州维持大局,牵制魏吴两国之大军主力,刘骠骑又岂能成就这不世之功?当然,大将军虚怀若谷,高风亮节,自然无意于刘骠骑争功,世人愚拙,不识真正英才,才会有些偏见。”

    姜维淡然地道:“老朽年逾七十,早已是黄土掩颈之人,今生唯一夙愿,就是亲眼看着大汉王师可以横行于洛阳街头,大汉旗帜,飘扬于洛阳城头,如此便可告慰诸葛丞相的在天之灵,余虽死无憾矣。”

    钟会道:“大将军一生为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攻下洛阳,不仅是诸葛丞相的遗愿,更是万千天下黎庶翘首以盼之事,如果大将军可以第一个纵马扬鞭,跨入洛阳城的时候,那才更是众望所归。卑职愿助大将军一臂之力,为大将军扫清一切阻碍,拿下洛阳城。”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姜维一生的夙愿,为了这个愿望,他几乎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如今胜利在望,姜维自然是激动万分,当然,如果能由他亲自来主导这场胜利,那姜维的此生,必将是辉煌而绚烂的。

    钟会的建议,确实也让姜维心动不已,跃马洛阳城,那是何等风光惬意的事,如果有可能,姜维自然是当仁不让。

    “那依士季之意,该当如何?”

    钟会道:“如今刘骠骑的大军已经是陈兵黄河北岸,与洛阳近在咫尺,一旦刘骠骑突破黄河防线,洛阳城是唾手可得,大将军如果在宛城与杜预纠缠过久,必然失去先机,以卑职之见,大将军不如兵分两路,一路在宛城继续和杜预周旋,另一路挥师北进,绕道鲁阳,直取洛阳,或许可以一偿大将军的夙愿。只要拿下洛阳,杜预其军必然瓦解,不足为患。”

    姜维沉吟片刻,道:“士季言之有理,可依计行事也。”于是姜维令蒋斌王舍等人率军围攻宛城,自己则同钟会亲率十万大军,绕道鲁阳,直逼洛阳而去。

    ┄┄┄┄┄┄┄┄┄┄┄┄┄┄┄┄┄┄┄┄┄┄┄┄┄┄┄┄┄┄┄┄┄┄┄┄┄┈┄┄┄┄┄┄┄┄┄┄┈

    蜀军的动向,自然瞒不过相隔不远在弋阳的陆抗。现在天下大势风云激荡,司马晋的灭亡已经是不可逆转,这也让陆抗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三国之所以并存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一个鼎足之势。

    三足鼎立,本身追求的就是一个平衡,而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天下的格局也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吴蜀交恶之后,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再没有修复过,陆抗不会认为蜀国攻克洛阳灭掉司马晋之后,会休兵罢战,与吴国划江而治,互不干涉,而最大的可能就是蜀国会乘胜而进,挟灭掉晋国的气势,一举吞吴,统一天下。

    这无疑是陆抗最为担心的,现在吴国是昏君当道,朝政糜烂,而蜀国的国力则是蒸蒸日上,一日千里,曾经最为弱小的蜀国,现在已经一跃而成为了天下霸主,强大如厮的司马晋最终覆灭,一直平庸无为的吴国,更是难以抵挡蜀国的复仇之火。

    陆抗这两年身子一直不太好,病魔缠身,他一直担心自己命不久矣。左大司马丁奉已在两年前去世,镇西都督施绩也病逝于同年,而左丞相陆凯更是死于四年前,丞相张布和濮阳兴则是被孙皓所杀,东吴的名将重臣接连去世,人才凋零,国力中衰,如果自己真的倒下了,那么东吴则更无可以抵抗蜀国之人了。

    所以,当听到姜维大军北进洛阳之时,陆抗竟然咬着牙从床榻上爬了起来,急召众将来商议军情。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55章 关东三督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现在陆抗提到的关东,自然指的是虎牢关以东的地区,包括豫州、青州、充州、徐州和淮南在内的广阔地区。晋国在关东之地设有三个都督统辖,豫州都督陈骞,统御豫州之地,青州都督马隆,统御青州兖州之地,扬州都督石苞,统御徐州淮南之地。

    现在蜀军的主力全部集中在了洛阳的周围,仅仅刘胤就统率着二十万的大军,兵临黄河北岸,对洛阳形成强攻之势,只要蜀军渡过黄河,洛阳就是囊中之物。

    让陆抗比较纳闷的是,有刘胤一军取洛阳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姜维此刻却突然地挥师北进,攻打洛阳,南北夹击固然不错,但对付已经是穷途末路的司马晋,此举似乎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如果让陆抗来选择的话,那么他宁可先灭南阳的杜预,而后挥师东进豫州,既可以钳制豫州之敌向洛阳增援的可能,又可以扩大战果,将战火引向晋国的关东地区,彻底地消灭晋国的残余势力。

    但现在蜀国三十万大军围攻一座洛阳城,无疑给了陆抗一个进军关东地区的机会,这就好比是切蛋糕,蜀国虽然拿走了最美味的那一块,但吴国却有机会拿到最大的一块。

    想到这里,陆抗微微地一笑,看来蜀国内部,也并非是人们想象之中的那种和谐,只要是人,他就逃不开名利二字,争名逐利,那是人的本能。

    看来蜀国内部的纷争反而让陆抗成为了最大的获利者,不管怎么说陆抗都必须要捉住这个机会,籍此来改变自己的,改变吴国的命运。

    大帝孙权的时代,东吴就不止一次地想把自己的疆土向北扩张,从长江泛舟,到饮马黄河,但遗憾的是,孙权一次次的出征,却屡屡地铩羽而归,别说是饮马黄河了,就连饮马淮河都成为了一种奢望,多年以来,长江天堑就如同是一道藩篱,既挡住了北方曹魏的吞南之心,也挡住院了东吴的北进之梦。

    直到魏亡晋兴,东吴这才稍稍地突破了这一层的桎梏,陆抗率军攻破弋阳,吴人总算是可以尝到淮河水的滋味了。

    但弋阳终归是一个弹丸之地,陆抗也从来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过,他的目光,他的雄心壮志,也绝不仅仅是局限在弋阳,有机会,陆抗一直想着要问鼎天下。

    可惜长久以来,陆抗再无机会那怕是迈出一小步,吴国的军队,止步于淮河,中原大地,成为了陆抗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现在机会又一次地摆在陆抗的面前,陆抗又岂能让它白白地流走。

    “不过,陈骞、石苞、马隆均是厉害的人物,绝非是容易对付,不知都督有何办法?”镇东将军朱琬则是比较理性,和晋军打了多年的交道,仅仅是一个豫州都督陈骞,就足够吴军喝一壶的了,若想要一口气吞掉三个都督部,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之事。

    陆抗微微一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我军与陈骞战于淮上,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不过是因为陈骞的背后有着晋国朝廷的支持,而现在整个晋国的政权已经是分崩离析,关东三都督在失去晋国朝廷支持之后,已如无根飘萍,无论是气势还是实力上,已经不可再同日而语了。关东诸军的去留,无非只剩下三条路可以选择了。

    “其一,便是向蜀国投降。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关东兵是心有不甘的,与蜀国交战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就论为俘虏和囚犯,这无疑是绝大多数晋兵所不能接受的;其二,是拥兵自立。自立倒不是不可以,但关东三位都有督都缺乏足够的威望和资历,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自立就意味着四面树敌,自取灭亡。

    “前两条路行不通,摆着关东诸人面前的,也就只剩下最后的一条路了,向吴国投降。只要我们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诱之以利,不怕陈骞等人不就范。”

    立节中郎将孙遵道:“原来都督准备智取,只不过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招降地得动这三个人?”

    陆抗道:“蜀国例来有非刘不王的传统,想必这次也肯定不会为陈骞石苞等人破例,只要我们肯给他们他们想在的东西,招降三人绝非难事。”

    孙遵道:“封三人为王,陛下那边未必会同意?就算陛下同意,那向建业请旨,一来一回,也在一月之内,恐怕是迟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56章 虚虚实实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陆抗显然已经想到这个问题,他从容地道:“为将者,自当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如果事事都要请示禀报的话,自然是耽误军机。如今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又岂容回京请旨。”

    孙遵担忧地道:“以陛下的性格,大都督如果擅自做主的话,恐怕……”

    陆抗斩钉截铁地道:“瞻前顾后,乃是兵家大忌,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某身为主将,只要是有利于国家之事,自当决断而行,就算将来陛下追究起来,某一力承担便是。”

    孙皓是何等样的人,陆抗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要是事事都要向孙皓请旨的话,招降关东三督的事多半要黄。再说时间上也来不及,从弋阳前往建业,这一来一回,最快也得十几天,最慢甚至超过一个月,现在中原大地的形势如火如荼,一日千里,陆抗如果真的在弋阳等上一个月,估计黄花菜都要凉了。

    陆抗这些年积劳成疾,病魔缠身,他很清楚自己的大限将至,最多也就再撑个一两年的时间了,在他的有生之年,如果不能建一番不世之功的,陆抗是不甘心的,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陆抗又怎么能让昏君孙皓来毁了它。

    反正陆抗是要向建业上表的,或许这封表奏在到达建业之时,已经是木已成舟,陆抗不介意孙皓是否会籍此怪罪于他,甚至是革职查办,开刀问斩,总之,陆抗只需做好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九泉之下,可以告慰先人,他已经是无怨无悔了。

    于是,陆抗从弋阳出兵,直指谯郡。

    谯郡位于豫州之东,扬州之北,青州之西,正是三位都督所辖的中间地带,陆抗的这次进军行动很明显,就是要将晋国的三个都督部分割开来,同时对豫州、青州和淮南形成潜在的威胁。

    这么做当然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如果陈骞、石苞、马隆联合起来对进入谯郡的陆抗进行围剿的话,陆抗的处境就十分地危险了。

    如果在平时,陆抗断然是不敢这么做的,将吴军置于险地之中,但现在是非常时刻,晋国朝廷很快就会走向灭亡,整个晋国境内,早已是人心惶惶,陆抗这一手破釜沉舟,也确实有击中要害的味道。

    在向谯郡进军的同时,陆抗派出的三路使者也已经全部出发,分别前往安城、寿春和临淄……

    ┄┄┄┄┄┄┄┄┄┄┄┄┄┄┄┄┄┄┄┄┄┄┄┄┄┄┄┄┄┄┄┄

    和郁不动声色地仍然做着他的参军,不过似乎他对每一份往来的公文都很感兴趣,只要瞅住机会,和郁总会将这些公文全部翻看一遍,试图从中间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显然无人对和郁有所防备,做为参军曹的参军,在蜀军之中也是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就是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见到这些参军,也是客客气气的。

    有着一层的身份,和郁在蜀营的活动相当的自如,他不仅可以窥探到许多的机密文件,还可以亲临实地,查看蜀军的布防情况。

    几天前,参军曹就曾安排几名参军前往孟津渡,实地查探渡河的方案,和郁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说孟津渡这边并不没有多少蜀军的队伍,但和郁发现,在已经扎好的营盘之中,光行军灶就有数千之多,很显然,这座营盘可以容纳三万甚至五万人,营盘之中的许多设施,都已经齐备了,蜀军随时都可以入住。

    至于现在营盘之中空无一人,这也很好理解,那就是蜀军在故布疑阵,不让晋军查觉出来他们准备在孟津渡河的企图,别看现在营盘之中空无一人,只要行动一开始,这座大营很快地就会人满为患,否则的话,蜀军根本就无须在此大费周章地建立一座空营。

    此地无银三百两!

    和郁微微地暗笑了一声,饶是刘胤奸滑多端,但若论计谋,他还是差了和峤一点点,和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一切都没有逃出过他的预料。大概刘胤决然不会想到,晋国派来的细作,此时此刻,竟然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行走在蜀营之中,将他的计谋一一看破。

    和郁已经通过蜀营之中代号为“夜枭”的细作向洛阳方面传递了不下十份的情报,现在洛阳方面早已对蜀军的情况是了如指掌,想必早已做出想应的对策,这让和郁很是放心,看来自己的这番辛苦没有白费。

    本来潜入敌营就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那是要冒九死一生的危险,不过和郁并不后悔,在外人看来,他们兄弟之间并不和睦,偶尔还会有些争吵,但实际上,和郁和兄长和峤感情甚笃,当和峤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的时候,从来没有受过间谍训练的和郁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不引起蜀人的怀疑,和郁还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带在了身边,一来是有个照应,二来也表明自己为晋国死而后己的决心。

    不过一切似乎进展的非常地顺利,和郁在蜀营之中刺探军情,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阻力,和郁不禁也有些飘飘然了,他心中暗叹,自己有着这么出色的间谍天赋,以前还真没有发现。

    和济也是兴奋无比,和郁每一份递出去的情报,都是由他之手经办的,和济每天晚上将情报投放到指定的地点,每一次都比较的顺利,除了极个别的时候会撞到一些蜀兵,不过对和济的事,似乎也没有盘查。

    每天早晨和济看到营中那表示情报已经安全送出的暗号,他都不禁兴奋不已,他每天的任务虽然很紧张很惊险,但同样也很刺激。

    蜀军的布署进行的很快,但同样是有条不紊的,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出乎和郁的预料,和郁几乎断定蜀军的渡河方向就是孟津渡,而且根据目前蜀军的进度,和郁大概都能推断出蜀军的渡河日期来。

    不过和郁并没有将自己的猜测上报给洛阳,毕竟自己传递出去的每一份情报都是极为严谨的,和郁积极地查探着蜀军的具体行动时间,好上报洛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57章 你逐我赶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蜀军突然地绕过南阳向洛阳发起了进攻,确实是打了杜预一个措手不及,杜预也的确是没想到姜维会做出如此大胆而冒险的举动来,姜维人送外号姜大胆,果然是人如其名,一点也不假。

    正常的情况,绕过正面之敌迂回到敌人的后方,这样的做的风险极大,很容易受到腹背之敌的攻击。不过迂回攻击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突袭的手段,往往会收到奇效。

    杜预扼守的南阳等同于是洛阳的南大门,如今姜维弃门不走,却翻墙而过,等于是给杜预出了一道难题。

    洛阳现在的情况如何,杜预可是心知肚明,如果洛阳那边不危急的话,又何须调走自己这边的三万人马,要知道,杜预这边应对姜维和钟会的联军已经是很吃力,再抽调走三万人,杜预的实力明显大损,对付起姜维和钟会来,倍感吃力。

    但洛阳那边承受的压力,显然要比杜预这边大的多,这个压力自然是黄河北岸的刘胤施加的,为了维护黄河防线不失,晋国朝廷已经是倾尽所能了,几乎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如果此刻姜维钟会率十万大军从南面偷袭洛阳的话,那么这个打击无疑是灾难性的,杜预相信,现在司马炎的手中,根本就无兵可调,在洛阳南面的轘辕关是唯一能阻止蜀军北进的关隘,不过此刻轘辕关相必也没有多少的守军,想要挡住蜀军的十万人马,又谈何容易?

    杜预是眉头紧皱,坐立不宁,如果说单守南阳的话,杜预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信心的,但现在出现这个突发的情况,杜预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继续坚守南阳的话,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如果洛阳一旦有失,晋国都不存在了,南阳一座孤城,就算是守得住,也无济于事。

    但是如果放弃南阳回师洛阳的话,在没有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前,那就等同于擅离职守。而且回师洛阳,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前面有姜维钟会统率的十万大军,后面尚有蒋斌王舍的数万追兵,兵力上处于劣势的杜预如果和蜀军来打野战的话,将很是吃亏。

    野战不比城防战,野战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强悍的战斗力,只有拥有压倒性的力量之时,野战获胜的把握才会比较大,晋军目标兵力只有蜀军的一半左右,如果守城作战的话,尚可勉力维持,如果野战的话,就连杜预也是信心不足。

    权衡再三,杜预决定还是回兵洛阳,死守南阳固然没有犯错,但如果朝廷亡了,杜预做的再对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身为荆州都督封疆大吏,杜预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责任心的。

    不管将来的结果如何,总之是自己努力过了,就算是战死沙场,也死而无憾了,至于朝廷是否会追究丢失南阳的责任,杜预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杜预下令荆州的晋军全部集结起来,放弃了宛城,也朝着轘辕关的方向急行而去。

    蒋斌王舍虽然奉了姜维的命,来牵制南阳的守军,但姜维留给蒋斌和王舍的军队并不多,只有三万多人,毕竟守襄阳也是需要大军的,钟会的一半人马就留守在襄阳一带。

    以三万多人去围攻南阳的七万守军,蒋斌自知不敌,所以压根儿就没有采用四面包抄的方式,而是将这三万蜀军集合起来,在南阳的的城南扎下大营,每日派遣军士到城下骂阵,希望可以诱使杜预出阵应战。

    但杜预却丝毫没有理会蒋斌王舍,他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已经向北进军的姜维身上,他放弃了宛城,率领着荆州晋军的的全部兵力,扬长而去。

    蒋斌王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宛城,不过他们却深表愕然,杜预行事也极为地果决狠辣,宛城如此重要的城池说弃则弃。

    这件事发生的也是极为地突然,蒋斌来不及请示姜维,和王舍商量了一下,决定除了留守一部分的军队之外,所有大军立刻是挥师北进,跟在杜预的屁股后面,也向洛阳挺进。

    从南阳到洛阳的这条道上,几乎被进军的军队所占据了,姜维钟会一马当先,杜预是则是紧随其后,而蒋斌王舍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三股人马,分批而进,场面蔚为壮观。

    各支队伍似乎都在埋头赶路,由于彼此之间还是相隔着一段的距离,所以暂时尚未发生冲突。

    不过这种状态定然是暂时的,随着姜维的军队距离轘辕关越来越近,爆发大战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在洛阳的司马炎也接到了告急的文书,他也吃了一惊,光一个刘胤已经够他头痛的了,如今又杀来一个姜维,这是要人的命吗?

    怎么办?

    司马炎有些傻眼,现在黄河防线吃紧,他确实已经是无兵可调了,姜维的大军可是有着十万之众,仅凭着轘辕关的三千守军,如何能抵挡得住?

    这个时候,还是和峤给司马炎出主意道:“陛下,姜维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单凭轘辕关的守军,是无论如何阻他不住的,而现在河防这边更是重中之重,刘胤马上就要从孟津渡河了,孟津关的守军万万是抽调不得的。唯今之计,也只有令荆州都督杜预放弃宛城,回师轘辕关,不惜一切代价和轘辕关守将杨肇共同守住轘辕关,以化解此次的危机。”

    司马炎立刻是听从了和峤的意见,下旨给轘辕关守将杨肇,要他严防死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轘辕关。

    同时也下旨给杜预,要他即将弃守宛城,回师洛阳,协防轘辕关。

    接到圣旨的杜预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总算朝廷那边下旨了,自己不用背擅离职守这个锅了,这回杜预总算是可以轻装上阵了。

    同时杜预也为自己的明智之举自鸣得意,幸好自己提前了几天出兵,这样的话,接到圣旨的时候,杜预已经距离宛城几百里之外了,这无疑也让杜预占得了一定的先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58章 轘辕关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权衡再三,杜预决定还是回兵洛阳,死守南阳固然没有犯错,但如果朝廷亡了,杜预做的再对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身为荆州都督封疆大吏,杜预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责任心的。

    不管将来的结果如何,总之是自己努力过了,就算是战死沙场,也死而无憾了,至于朝廷是否会追究丢失南阳的责任,杜预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杜预下令荆州的晋军全部集结起来,放弃了宛城,也朝着轘辕关的方向急行而去。

    蒋斌王舍虽然奉了姜维的命,来牵制南阳的守军,但姜维留给蒋斌和王舍的军队并不多,只有三万多人,毕竟守襄阳也是需要大军的,钟会的一半人马就留守在襄阳一带。

    以三万多人去围攻南阳的七万守军,蒋斌自知不敌,所以压根儿就没有采用四面包抄的方式,而是将这三万蜀军集合起来,在南阳的的城南扎下大营,每日派遣军士到城下骂阵,希望可以诱使杜预出阵应战。

    但杜预却丝毫没有理会蒋斌王舍,他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已经向北进军的姜维身上,他放弃了宛城,率领着荆州晋军的的全部兵力,扬长而去。

    蒋斌王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宛城,不过他们却深表愕然,杜预行事也极为地果决狠辣,宛城如此重要的城池说弃则弃。

    这件事发生的也是极为地突然,蒋斌来不及请示姜维,和王舍商量了一下,决定除了留守一部分的军队之外,所有大军立刻是挥师北进,跟在杜预的屁股后面,也向洛阳挺进。

    从南阳到洛阳的这条道上,几乎被进军的军队所占据了,姜维钟会一马当先,杜预是则是紧随其后,而蒋斌王舍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三股人马,分批而进,场面蔚为壮观。

    各支队伍似乎都在埋头赶路,由于彼此之间还是相隔着一段的距离,所以暂时尚未发生冲突。

    不过这种状态定然是暂时的,随着姜维的军队距离轘辕关越来越近,爆发大战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在洛阳的司马炎也接到了告急的文书,他也吃了一惊,光一个刘胤已经够他头痛的了,如今又杀来一个姜维,这是要人的命吗?

    怎么办?

    司马炎有些傻眼,现在黄河防线吃紧,他确实已经是无兵可调了,姜维的大军可是有着十万之众,仅凭着轘辕关的三千守军,如何能抵挡得住?

    这个时候,还是和峤给司马炎出主意道:“陛下,姜维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单凭轘辕关的守军,是无论如何阻他不住的,而现在河防这边更是重中之重,刘胤马上就要从孟津渡河了,孟津关的守军万万是抽调不得的。唯今之计,也只有令荆州都督杜预放弃宛城,回师轘辕关,不惜一切代价和轘辕关守将杨肇共同守住轘辕关,以化解此次的危机。”

    司马炎立刻是听从了和峤的意见,下旨给轘辕关守将杨肇,要他严防死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轘辕关。

    同时也下旨给杜预,要他即将弃守宛城,回师洛阳,协防轘辕关。

    接到圣旨的杜预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总算朝廷那边下旨了,自己不用背擅离职守这个锅了,这回杜预总算是可以轻装上阵了。

    同时杜预也为自己的明智之举暗暗高兴,幸好自己提前了几天出兵,这样的话,接到圣旨的时候,杜预已经距离宛城几百里之外了,这无疑也让杜预占得了一定的先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59章 虚晃一枪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宁随当然不会因为第一次的进攻受挫就灰心丧气,本身攻坚战就不是那么好打的,更何况是轘辕关这样的险要隘口。

    很快地,蜀军就又组织起来,投入到了第二波的进攻之中,如果说第一次的进攻多少是有些试探的味道,那么在第二波的进攻中,宁随可是倾尽了全力,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宁随这次担任先锋,那可是姜维亲自提点的,宁随跟随姜维多年,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姜维令其为先锋,便是有提携之意,要知道这次蜀军进攻的可是洛阳,身为先锋官,是最有可能第一个攻入洛阳城中的,如果大功,姜维自己然记给自己的心腹之将。

    不过这首功显然也不是好拿的,做为先锋官,那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城拨寨,一马当先,如果连一座小小的轘辕关都拿不下来,又如何谈得上去攻取洛阳城。

    这次宁随担任先锋官自然是信心满满踌躇满志的,从襄阳北上,一路之上连夺数城,宁随的气势正旺,可没想到刚打到轘辕关,便给了宁随一记闷棍。

    轘辕关和蜀地的那些险关要隘比起来,那不是差了不止一个等级,宁随在剑阁可是呆了很多时候的,见识过巴山蜀水的雄奇,自然不会把轘辕关放在眼里。

    但轘辕关的防御力度之强还是出乎宁随的意料,就算第一波进攻时宁随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兵力,但关城之下横七竖八躺满的蜀军士兵的尸体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宁随怒火中烧,拨剑在手,喝令蜀兵集结起来,再一次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宁随牙关紧咬,发誓要踏平轘辕关。

    蜀军的第二波攻击显然要比第一波投入的兵力更多,所以这一次的战斗更为地激烈,蜀军漫山遍野,浩浩荡荡,在轘辕关的城楼上向下望去,蜀军就如铺地的蝗虫一般,密密麻麻,不可胜数。

    一路北进势如破竹,却被阻挡在轘辕关下,伤亡累累,蜀军的怒火可想而知,所以再次发起进攻之后,蜀军的攻势如潮水一般,猛烈地冲击着轘辕关的防线。

    杨肇显得有些手麻脚乱,不过轘辕关周密的防御设施还是帮了他很大的忙,无论蜀军的进攻有多么的凶猛,轘辕关就如同是铜墙铁壁一般,死死地挡在蜀军的面前,让他们无法逾越半步。

    眼看着天色将晚,宁随也只好放弃了进攻,后退数里扎下营来,计划等到明日再发起进攻。

    到了第二天,姜维也率军赶了上来,看到蜀军还未曾攻克轘辕关,他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喝问道:“宁将军,一座小小的轘辕关,到现在还拿不下来,这打到洛阳还得需要多少时候?”

    宁随满脸通红,羞愧地道:“末将无能,今日末将率军再战,若还拿不下轘辕关,甘受军法处置。”

    姜维正欲开口,忽然有军士来报:“启禀大将军,晋将杜预弃了南阳,率军追来,现离我军后卫部队已经不足三十里。”

    姜维神色为之一凝,这个杜预追的好快呀,按理说杜预首先的上报司马炎,得到司马炎批准之后,才有可能弃守南阳,现在看来,杜预压根儿就没有上奏朝廷,完全是他擅自做主放弃了南阳,还真没有想到这个杜预竟然如此地胆大妄为,要知道擅离职守可是死罪,何况是放弃荆州州城这样的要地。

    姜维沉吟了一下,道:“既然杜预前来送死,那便先成全了他,而且再取轘辕关未迟。”

    杜预紧追不舍,姜维自然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攻打轘辕关的战斗中去,当务之急,也必须得消灭掉杜预之后,才有可能攻打洛阳,否则杜预象牛皮糖一样地黏在后面,跟个附骨之蛆似的,很讨厌很心烦。

    当然,更重要的是,杜预这一支军队,也绝不是一支可以忽视的军队,杜预还拥有着七万多人马,如果被他逮着机会,狠狠地咬上一口,姜维也必然是承受不住,所以姜维不敢掉以轻心。

    尽管回过头来去对付杜预的话,进攻洛阳的计划会受到迟滞,但姜维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彻底地消灭掉后顾之忧,方能集中全力去攻打洛阳。

    其实杜预的处境现在也十分的尴尬,前面是姜维和钟会的十万大军,后面又有蒋斌王舍的追兵不舍,当姜维的大军掉过头来准备对付的他的时候,情况则变得更加地艰难了。

    杜预明白,如果和蜀军在阳城一带打野战的话,自己肯定会吃亏,于是他趁蜀军包围圈没有合拢之际,虚晃一枪,引军望东北而走。

    杜预的避而不战倒是让姜维微感诧异,按理说杜预放弃南阳,一路尾追蜀军北进,目的只能是一个,那就是阻碍止蜀军对洛阳的进攻。可现在杜预连和蜀军交锋的勇气都没有,如何能阻碍止蜀军向洛阳的进军?

    宁随向姜维请示道:“大将军,杜预向东而逃,是否前往追击?”

    姜维道:“穷寇莫追,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拿下轘辕关为急所,传我军令,勿追杜预,全军集结,全力攻打轘辕关。”

    杜预向东而逃之后,蒋斌王舍的军队也赶了上来,与姜维的大军兵合一处,蒋斌王舍也向姜维请命想要追击杜预,不过姜维没有准许,让他们和宁随的先锋营兵合一处,向轘辕关再次地发起进攻。

    上次宁随打轘辕关,也只不过是是带了区区的一营五千兵而已,此番蜀军再次进攻轘辕关,可早增加了五六倍的兵力,宁随这一次是信心百倍,与蒋斌王舍一道,再次杀到了轘辕关的城下,并开始对轘辕关实施了猛攻。

    不过宁随刚杀到了关城下,就听得城上呐喊声四起,涌出了无数的兵卒,那气势可比当初杨肇守轘辕关时强大了不知多少倍,就在宁随暗暗吃惊,还以为是晋军另派来的援兵,那知关城上现在出一人,不是旁人,却正是杜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0章 祭旗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宁随这次担任先锋,那可是姜维亲自提点的,宁随跟随姜维多年,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姜维令其为先锋,便是有提携之意,要知道这次蜀军进攻的可是洛阳,身为先锋官,是最有可能第一个攻入洛阳城中的,如果大功,姜维自己然记给自己的心腹之将。

    不过这首功显然也不是好拿的,做为先锋官,那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城拨寨,一马当先,如果连一座小小的轘辕关都拿不下来,又如何谈得上去攻取洛阳城。

    这次宁随担任先锋官自然是信心满满踌躇满志的,从襄阳北上,一路之上连夺数城,宁随的气势正旺,可没想到刚打到轘辕关,便给了宁随一记闷棍。

    轘辕关和蜀地的那些险关要隘比起来,那不是差了不止一个等级,宁随在剑阁可是呆了很多时候的,见识过巴山蜀水的雄奇,自然不会把轘辕关放在眼里。

    但轘辕关的防御力度之强还是出乎宁随的意料,就算第一波进攻时宁随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兵力,但关城之下横七竖八躺满的蜀军士兵的尸体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宁随怒火中烧,拨剑在手,喝令蜀兵集结起来,再一次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宁随牙关紧咬,发誓要踏平轘辕关。

    蜀军的第二波攻击显然要比第一波投入的兵力更多,所以这一次的战斗更为地激烈,蜀军漫山遍野,浩浩荡荡,在轘辕关的城楼上向下望去,蜀军就如铺地的蝗虫一般,密密麻麻,不可胜数。

    一路北进势如破竹,却被阻挡在轘辕关下,伤亡累累,蜀军的怒火可想而知,所以再次发起进攻之后,蜀军的攻势如潮水一般,猛烈地冲击着轘辕关的防线。

    杨肇显得有些手麻脚乱,不过轘辕关周密的防御设施还是帮了他很大的忙,无论蜀军的进攻有多么的凶猛,轘辕关就如同是铜墙铁壁一般,死死地挡在蜀军的面前,让他们无法逾越半步。

    眼看着天色将晚,宁随也只好放弃了进攻,后退数里扎下营来,计划等到明日再发起进攻。

    到了第二天,姜维也率军赶了上来,看到蜀军还未曾攻克轘辕关,他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喝问道:“宁将军,一座小小的轘辕关,到现在还拿不下来,这打到洛阳还得需要多少时候?”

    宁随满脸通红,羞愧地道:“末将无能,今日末将率军再战,若还拿不下轘辕关,甘受军法处置。”

    姜维正欲开口,忽然有军士来报:“启禀大将军,晋将杜预弃了南阳,率军追来,现离我军后卫部队已经不足三十里。”

    姜维神色为之一凝,这个杜预追的好快呀,按理说杜预首先的上报司马炎,得到司马炎批准之后,才有可能弃守南阳,现在看来,杜预压根儿就没有上奏朝廷,完全是他擅自做主放弃了南阳,还真没有想到这个杜预竟然如此地胆大妄为,要知道擅离职守可是死罪,何况是放弃荆州州城这样的要地。

    姜维沉吟了一下,道:“既然杜预前来送死,那便先成全了他,而且再取轘辕关未迟。”

    杜预紧追不舍,姜维自然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攻打轘辕关的战斗中去,当务之急,也必须得消灭掉杜预之后,才有可能攻打洛阳,否则杜预象牛皮糖一样地黏在后面,跟个附骨之蛆似的,很讨厌很心烦。

    当然,更重要的是,杜预这一支军队,也绝不是一支可以忽视的军队,杜预还拥有着七万多人马,如果被他逮着机会,狠狠地咬上一口,姜维也必然是承受不住,所以姜维不敢掉以轻心。

    尽管回过头来去对付杜预的话,进攻洛阳的计划会受到迟滞,但姜维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彻底地消灭掉后顾之忧,方能集中全力去攻打洛阳。

    其实杜预的处境现在也十分的尴尬,前面是姜维和钟会的十万大军,后面又有蒋斌王舍的追兵不舍,当姜维的大军掉过头来准备对付的他的时候,情况则变得更加地艰难了。

    杜预明白,如果和蜀军在阳城一带打野战的话,自己肯定会吃亏,于是他趁蜀军包围圈没有合拢之际,虚晃一枪,引军望东北而走。

    杜预的避而不战倒是让姜维微感诧异,按理说杜预放弃南阳,一路尾追蜀军北进,目的只能是一个,那就是阻碍止蜀军对洛阳的进攻。可现在杜预连和蜀军交锋的勇气都没有,如何能阻碍止蜀军向洛阳的进军?

    宁随向姜维请示道:“大将军,杜预向东而逃,是否前往追击?”

    姜维道:“穷寇莫追,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拿下轘辕关为急所,传我军令,勿追杜预,全军集结,全力攻打轘辕关。”

    杜预向东而逃之后,蒋斌王舍的军队也赶了上来,与姜维的大军兵合一处,蒋斌王舍也向姜维请命想要追击杜预,不过姜维没有准许,让他们和宁随的先锋营兵合一处,向轘辕关再次地发起进攻。

    上次宁随打轘辕关,也只不过是是带了区区的一营五千兵而已,此番蜀军再次进攻轘辕关,可早增加了五六倍的兵力,宁随这一次是信心百倍,与蒋斌王舍一道,再次杀到了轘辕关的城下,并开始对轘辕关实施了猛攻。

    不过宁随刚杀到了关城下,就听得城上呐喊声四起,涌出了无数的兵卒,那气势可比当初杨肇守轘辕关时强大了不知多少倍,就在宁随暗暗吃惊,还以为是晋军另派来的援兵,那知关城上现在出一人,不是旁人,却正是杜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1章 懵了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今天到孟津渡办事,和郁又亲眼目睹了蜀军所征集的战船正在向孟津渡集结,千帆万船,云集于黄河的河面之上,蔚为壮观。

    和郁心中在暗暗发笑,现在刘胤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晋军已经在对岸的孟津关上布署了铜墙铁壁,等到了明日,便是蜀军的渡河之日,到时候他们冲向南岸的时候,一定会傻了眼,撞个头破血流。

    而这一切的功劳,自然全是和郁的,正是和郁成功地打入到了蜀军内部,窃取到了蜀军的机密,才会让晋军有针对性的布防。和郁不禁是满怀憧憬,相信他回到洛阳之时,必然会受到极高的礼遇,加官晋爵,连升三级。

    回到大营之后,和济看到和郁眉飞色舞,不禁道:“父亲何事如此高兴?”

    和郁怡然地自得地抚须笑道:“济儿你有不知,今日为父亲自孟津渡,看蜀军战船早已齐备,明日即是蜀军的渡河之日,亦是我父子回归洛阳之时。明日战乱一起,夜枭便会派人前来接应你我过河,此行大获成功,为父焉能不喜?”

    和济闻言亦是大喜,道:“此番回京之后,陛下定然会有封赏,孩儿在此先向父亲道一声贺。”

    和郁呵呵一笑,道:“此番我儿随为父深入敌营,也是立下了奇功,相信陛下也不会视而不见,此次我儿晋爵二千石,也定然是意料之中的事,将来在朝堂之上,和氏一门三贵,必可凌驾于其他士家之上,可与杨家并驾齐驱。”

    现在的洛阳朝堂之上,门阀等级森严,杨骏身为司马炎的老丈人,自然是位高权重,其弟杨珧、杨济也是窃居高位,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本来朝中还有司马炎最为宠信的贾充可以和杨家来相抗衡,但这回贾充死在河内,贾家的势力星流云散,朝堂之上再无人可以和杨骏比肩。

    此番司马炎重用和信任和峤,无疑给和家的崛起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条件,如果和郁和济此次立下大功的话,那么和家必有三人可以位列朝班,其地位绝不输于杨家。毕竟杨家一门富贵凭的是生了一个好女儿,若论真才实学治国的本事,杨骏比和峤可是差远了,至于杨珧、杨济,更是酒囊饭袋,如何能比得上深入虎穴为晋国立下赫赫之功的和郁父子。

    和家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和郁自然是兴奋不已,虽然现在他口头上说能赶得上杨家,和杨家有并驾齐驱的地位,但他骨子里还是看不起杨家的,和济将来取代杨家成为朝中第一世家豪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父子两人在营帐内窃窃私语,一直谈论到深夜。明天就是蜀军发起全面进攻的日子,一场大战已经是迫在眉睫,只要战端一开,各营之中必然是一片混乱,而和郁父子想要逃离蜀营,这个时候则是最为有利的时机,反正夜枭那边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等到两军开始交战,便即刻接他们离去。

    和郁这一夜是辗转难眠,挨到三更天时,方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不过他刚睡下,就听得有兵士在急急地呼喊着:“和参军——和参军——醒醒——醒醒——”

    和郁被吵醒了,有些不耐烦地道:“何事?”

    兵士道:“羊大人有令,传和参军过去。”

    “羊公何在?”

    “和参军忘了吗,今日可是大军渡河之日,羊大人和刘骠骑俱都赶去了渡口,五更之时,便是大军誓师出征之时。”

    和郁轻哦了一声,他当然不会忘记,不过在他的计划之中,今天可是跑路的日子,他压根儿就没准备参加什么誓师出征典礼,不过既然是羊祜派人来召唤,他自然是不敢不从,看来得先去羊祜那边,完了再找机会脱身吧。

    和郁慢吞吞地穿着衣服,引来了那兵士的不快:“和参军,麻烦你快点,若是耽误了誓师大典,你们都吃罪不起。”

    和郁没办法,只得穿好衣服,在十几名蜀兵的护卫之下,离开了驻地。和济也一同离开。

    虽然现在还是一片漆黑,但前往孟津渡的路和随可是走过好几回了,和郁断然不会看错,现在所走的这条路,分明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路。

    和郁勒住马的缰绳,沉声地道:“不对,这条路根本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

    那为首的军士丝毫没有意外地道:“谁说我们要去孟津渡了,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前往小平津渡口的。”

    “小平津渡?”和郁失声地道,“怎么可能?渡河的地点不是在孟津渡吗,我们去小平津渡干什么?”

    那军士摇头道:“这个小的就不知道,反正上面的命令是我们护送和参军前往小平津的,至于其他的,等和参军去了小平津自然明白。”

    和郁瞬间脑袋就短路了,蜀军在孟津渡准备渡河,偏要跑到小平津来举行誓师大典,这唱的是那一出呀?还是说这压根儿就是一个彻庆彻尾的圈套?

    这个时候和郁就算是有心想逃,那是不可能的事,那十几名蜀兵团团地将他们父子围在中间,根本就没有一丝逃跑的可能。这些蜀兵尽忠职守,上面下令要他们保护和郁,他们自然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和郁却是苦不堪言,在蜀兵严密的“保护”之下,他只能是前往小平津渡,至于到达小平津渡究竟会面对什么,和郁简直是不敢想象。

    一路之上,他头脑一片浑浑噩噩,思前想后,和郁觉得自己压根儿就没有露出什么破绽,究竟什么地方出了秕漏,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不过和郁暗暗地安慰自己,或许这只是一场虚惊而已,等到了小平津渡口,或许一切就都可以解开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2章 谍中谍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千帆万船,云集于黄河的河面之上,蔚为壮观。

    和郁心中在暗暗发笑,现在刘胤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晋军已经在对岸的孟津关上布署了铜墙铁壁,等到了明日,便是蜀军的渡河之日,到时候他们冲向南岸的时候,一定会傻了眼,撞个头破血流。

    而这一切的功劳,自然全是和郁的,正是和郁成功地打入到了蜀军内部,窃取到了蜀军的机密,才会让晋军有针对性的布防。和郁不禁是满怀憧憬,相信他回到洛阳之时,必然会受到极高的礼遇,加官晋爵,连升三级。

    回到大营之后,和济看到和郁眉飞色舞,不禁道:“父亲何事如此高兴?”

    和郁怡然地自得地抚须笑道:“济儿你有不知,今日为父亲自孟津渡,看蜀军战船早已齐备,明日即是蜀军的渡河之日,亦是我父子回归洛阳之时。明日战乱一起,夜枭便会派人前来接应你我过河,此行大获成功,为父焉能不喜?”

    和济闻言亦是大喜,道:“此番回京之后,陛下定然会有封赏,孩儿在此先向父亲道一声贺。”

    和郁呵呵一笑,道:“此番我儿随为父深入敌营,也是立下了奇功,相信陛下也不会视而不见,此次我儿晋爵二千石,也定然是意料之中的事,将来在朝堂之上,和氏一门三贵,必可凌驾于其他士家之上,可与杨家并驾齐驱。”

    现在的洛阳朝堂之上,门阀等级森严,杨骏身为司马炎的老丈人,自然是位高权重,其弟杨珧、杨济也是窃居高位,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本来朝中还有司马炎最为宠信的贾充可以和杨家来相抗衡,但这回贾充死在河内,贾家的势力星流云散,朝堂之上再无人可以和杨骏比肩。

    此番司马炎重用和信任和峤,无疑给和家的崛起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条件,如果和郁和济此次立下大功的话,那么和家必有三人可以位列朝班,其地位绝不输于杨家。毕竟杨家一门富贵凭的是生了一个好女儿,若论真才实学治国的本事,杨骏比和峤可是差远了,至于杨珧、杨济,更是酒囊饭袋,如何能比得上深入虎穴为晋国立下赫赫之功的和郁父子。

    和家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和郁自然是兴奋不已,虽然现在他口头上说能赶得上杨家,和杨家有并驾齐驱的地位,但他骨子里还是看不起杨家的,和济将来取代杨家成为朝中第一世家豪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父子两人在营帐内窃窃私语,一直谈论到深夜。明天就是蜀军发起全面进攻的日子,一场大战已经是迫在眉睫,只要战端一开,各营之中必然是一片混乱,而和郁父子想要逃离蜀营,这个时候则是最为有利的时机,反正夜枭那边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等到两军开始交战,便即刻接他们离去。

    和郁这一夜是辗转难眠,挨到三更天时,方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不过他刚睡下,就听得有兵士在急急地呼喊着:“和参军——和参军——醒醒——醒醒——”

    和郁被吵醒了,有些不耐烦地道:“何事?”

    兵士道:“羊大人有令,传和参军过去。”

    “羊公何在?”

    “和参军忘了吗,今日可是大军渡河之日,羊大人和刘骠骑俱都赶去了渡口,五更之时,便是大军誓师出征之时。”

    和郁轻哦了一声,他当然不会忘记,不过在他的计划之中,今天可是跑路的日子,他压根儿就没准备参加什么誓师出征典礼,不过既然是羊祜派人来召唤,他自然是不敢不从,看来得先去羊祜那边,完了再找机会脱身吧。

    和郁慢吞吞地穿着衣服,引来了那兵士的不快:“和参军,麻烦你快点,若是耽误了誓师大典,你们都吃罪不起。”

    和郁没办法,只得穿好衣服,在十几名蜀兵的护卫之下,离开了驻地。和济也一同离开。

    虽然现在还是一片漆黑,但前往孟津渡的路和随可是走过好几回了,和郁断然不会看错,现在所走的这条路,分明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路。

    和郁勒住马的缰绳,沉声地道:“不对,这条路根本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

    那为首的军士丝毫没有意外地道:“谁说我们要去孟津渡了,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前往小平津渡口的。”

    “小平津渡?”和郁失声地道,“怎么可能?渡河的地点不是在孟津渡吗,我们去小平津渡干什么?”

    那军士摇头道:“这个小的就不知道,反正上面的命令是我们护送和参军前往小平津的,至于其他的,等和参军去了小平津自然明白。”

    和郁瞬间脑袋就短路了,蜀军在孟津渡准备渡河,偏要跑到小平津来举行誓师大典,这唱的是那一出呀?还是说这压根儿就是一个彻庆彻尾的圈套?

    这个时候和郁就算是有心想逃,那是不可能的事,那十几名蜀兵团团地将他们父子围在中间,根本就没有一丝逃跑的可能。这些蜀兵尽忠职守,上面下令要他们保护和郁,他们自然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和郁却是苦不堪言,在蜀兵严密的“保护”之下,他只能是前往小平津渡,至于到达小平津渡究竟会面对什么,和郁简直是不敢想象。

    一路之上,他头脑一片浑浑噩噩,思前想后,和郁觉得自己压根儿就没有露出什么破绽,究竟什么地方出了秕漏,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不过和郁暗暗地安慰自己,或许这只是一场虚惊而已,等到了小平津渡口,或许一切就都可以解开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3章 强渡黄河(一)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从孟津渡赶来的船只全部都是空船,船轻风顺,这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什么耽搁,到达小平津渡口之后,北岸上的蜀军早已是整装待发,船一靠岸,蜀兵们就开始纷纷登船。

    旋即,满载着蜀兵的渡船就开始向着南岸驶去。

    蜀军的船只之中,大部分是从黄河沿岸征调来的渔船,还有就是往来于黄河之上的渡船,由于黄河并非是水军作战的场所,在黄河之上,也就很难找得到战船。这一段时间来,蜀军除了尽一切可能来征调黄河上的船只之外,还征调了许多的工匠,打造了不少的新船和木筏,以满足蜀军大军的渡河需求。

    由于黄河比较宽,一般的浮桥根本就不够用,如果想要在黄河上搭建一座可以通行车马的大型浮桥,那没有十余日是不可能完工的,而时间一耽搁,完全就把蜀军的真正渡河意图暴露给晋军了。

    为了迷惑晋军,并实施速战速决,刘胤决定还是用渡船的方式来强渡黄河。当然征集渔船和商船时,刘胤务必要求蜀军不扰民,不采用强征的手段。

    这些黄河上的渔民生活的也是相当的艰苦,一条小小的渔船甚至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许多渔家,都生活在船上,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渔船,如果强征的话,极易引起民愤。

    刘胤要求蜀军在征集船只时,一定要采用公平交易的手段,对于愿意出租渔船,蜀军基本上是支付现钱或使用粮草布帛来交换,对于那些不索要钱物的,刘胤甚至给出了三年免征赋税的优惠条件。

    如此一来,百姓拥护的力度非常之大,许多船家不光是租借出了船只,更有甚者,亲自操桨掌舵,加入到蜀军渡河的行列中来。对于这些热忱的船家,刘胤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只要是人船齐至的,都给予双倍的租金。

    渔船虽小,载人有限,但也架不住船多,蜀军在黄河上高价调集船只的消息传开,就近黄河一带的渔民是踊跃前来助战,数千艘的渔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渡河阵容,不可谓是场面浩大。

    一艘接一艘的船只满载着蜀兵,向着黄河的河心处驶去。

    冬天的五更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团漆黑,东方也只是勉强地露出一点鱼肚白,寒风凛冽,冻得人簌簌发抖,但蜀军将士却是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万众一心,誓死强渡黄河。

    天黑冰冷,小平津渡口之上,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千艘的船只,构成了黄河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晋军虽然主力调往了孟津,但小平津关上,还是留守着不少的晋兵,对岸的这一番动静,自然令小平津关的晋兵有所察觉,他们纷纷地睡梦中惊醒,披甲操戈,赶赴渡口进行抵御。

    小平津关的都督是朱振,当初蜀军兵临小平津关,朝野一片振动,小平津关、孟津关、五社津关的守将都被提升为都督之职,朱振便在其列。而且三关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小平津关,朱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直到朝廷的战略目标东移,将防守中心由小平津关移到孟津关之后,朱振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对此朱振是据理力争,认为蜀军进攻小平津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者黄河在小平津关附近河面开阔,比较有利于渡河,二者小平津关距离洛阳最近,一旦蜀军占领小平津关,势必会对洛阳城形成最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朱振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而和郁传回来的情报却是证据确凿,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孟津渡,所以无人理睬朱振,晋军的防御重心也从小平津关移向了孟津关。

    朱振是一肚子的郁闷,不过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无人可以轻易地说服他,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朱振下令小平津关的晋军采用一级防御状态,随时应对着可能到来的战斗。

    “启禀都督,蜀军来袭!”朱振是在睡梦中被巡哨的晋兵给唤醒的,朱振只打了个激灵便醒了,反正他睡觉也是衣不卸甲,此时一个骨碌就从榻上爬了起来,直接就跑到河边。

    在晨曦之中,朱振隐约可以看到河面上千船万舰的正向着小平津关扑天盖地而来,他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立刻传令守关的晋军全部召集,投入战斗。

    小平津关北面的关墙,其实就是黄河的大堤,晋军在小平津关驻防多年,河防设施极为地完善,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高大的堤坝,更是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死死地扼守在黄河之上。

    朱振的号令之下,小平津关的晋军守兵全部地行动了起来,扑到了河防关墙上面,剑拨弩张,严阵以待。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4章 强渡黄河(二)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刘胤要求蜀军在征集船只时,一定要采用公平交易的手段,对于愿意出租渔船,蜀军基本上是支付现钱或使用粮草布帛来交换,对于那些不索要钱物的,刘胤甚至给出了三年免征赋税的优惠条件。

    如此一来,百姓拥护的力度非常之大,许多船家不光是租借出了船只,更有甚者,亲自操桨掌舵,加入到蜀军渡河的行列中来。对于这些热忱的船家,刘胤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只要是人船齐至的,都给予双倍的租金。

    渔船虽小,载人有限,但也架不住船多,蜀军在黄河上高价调集船只的消息传开,就近黄河一带的渔民是踊跃前来助战,数千艘的渔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渡河阵容,不可谓是场面浩大。

    一艘接一艘的船只满载着蜀兵,向着黄河的河心处驶去。

    冬天的五更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团漆黑,东方也只是勉强地露出一点鱼肚白,寒风凛冽,冻得人簌簌发抖,但蜀军将士却是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万众一心,誓死强渡黄河。

    天黑冰冷,小平津渡口之上,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千艘的船只,构成了黄河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晋军虽然主力调往了孟津,但小平津关上,还是留守着不少的晋兵,对岸的这一番动静,自然令小平津关的晋兵有所察觉,他们纷纷地睡梦中惊醒,披甲操戈,赶赴渡口进行抵御。

    小平津关的都督是朱振,当初蜀军兵临小平津关,朝野一片振动,小平津关、孟津关、五社津关的守将都被提升为都督之职,朱振便在其列。而且三关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小平津关,朱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直到朝廷的战略目标东移,将防守中心由小平津关移到孟津关之后,朱振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对此朱振是据理力争,认为蜀军进攻小平津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者黄河在小平津关附近河面开阔,比较有利于渡河,二者小平津关距离洛阳最近,一旦蜀军占领小平津关,势必会对洛阳城形成最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朱振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而和郁传回来的情报却是证据确凿,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孟津渡,所以无人理睬朱振,晋军的防御重心也从小平津关移向了孟津关。

    朱振是一肚子的郁闷,不过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无人可以轻易地说服他,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朱振下令小平津关的晋军采用一级防御状态,随时应对着可能到来的战斗。

    “启禀都督,蜀军来袭!”朱振是在睡梦中被巡哨的晋兵给唤醒的,朱振只打了个激灵便醒了,反正他睡觉也是衣不卸甲,此时一个骨碌就从榻上爬了起来,直接就跑到河边。

    在晨曦之中,朱振隐约可以看到河面上千船万舰的正向着小平津关扑天盖地而来,他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立刻传令守关的晋军全部召集,投入战斗。

    小平津关北面的关墙,其实就是黄河的大堤,晋军在小平津关驻防多年,河防设施极为地完善,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高大的堤坝,更是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死死地扼守在黄河之上。

    朱振的号令之下,小平津关的晋军守兵全部地行动了起来,扑到了河防关墙上面,剑拨弩张,严阵以待。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5章 强渡黄河(三)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蜀军火器的犀利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为了防御蜀军的火器攻击,晋军内部其实也有过一些研究,但那玩意的威力太大,晋军方面确实也无法找到克制的武器。不过,一些晋军的将领通过研究也发现,蜀军的火器基本上是依靠人力来投掷的,或者是通过事先埋设再引爆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射程上火器有一个短板,只要能在射程上对其进行克制,不让蜀军有使用火器进行攻击的机会,这样便可以大大地降低蜀军火器的威胁。

    很快的,一些与之对应的战术战法也被研究出来,那就是尽可能地利用远程攻击武器,如弓箭、床弩、投石车等,来遏制蜀军使用火器的机会。

    为此,晋国军方还特意地召集起一些将领进行实兵操练和演习,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学习,以提高前线将领的实战能力。小平津关都督朱振就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在对付蜀军火器方面,朱振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当他接到蜀军渡河攻击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赶赴到了黄河大堤的第一线上,下令弓箭兵、强弩兵,床弩车、投石车火力全开,对一切进入到射程之内的蜀军船只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

    蜀军所使用的船只并非是战船,大多是民用的渔船、商船和渡船,这些船只和战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船只的坚固程度差别相当大,如果是水军所使用的战船,其坚固程度就足以承受投石车和床弩的几次打击,而普通的民用船只,却根本就无法承受这种重型武器的攻击,几乎到了一击就散架的程度。

    朱振看到晋军的远程射击颇有成果,不禁是得意地大笑起来,不过他也还有少许的遗憾,那就是晋军在岸防上配备的投石车和床弩数量不是足够多,虽然晋军击沉了不少的蜀军船只,但还有不少的漏网之鱼冲了过来。这些漏网之鱼也只能是依靠岸上密集的箭矢去对付了,但相比于投石车和床弩这些重型武器,普通弓弩的杀伤力就要大打许多折扣,很难达到一击即毁的程度。

    晋军也尝试性地使用火箭进行攻击,所谓的火箭就是在箭杆上缠上浸过油的布条,点燃后射出去。这样的火箭对木制结构的东西很有致命性,理论上对付船只是最为有效的。

    不过蜀军显然是有所防备的,把船只用水淋湿浇透或在船舱内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即使是火箭射中船只,也不会引起火灾来。

    蜀军第一波的进攻受到了相当大的遏制,基本上大部分的船只都没有接近到几十步远也就是火器可以投掷的距离,所以晋军的防线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至于那些对射过来的箭矢,对于铜墙铁壁一般的岸防工事而言,不过是挠了挠痒痒,丝毫没有产生任何实质的损害。

    初战告捷,让朱振的信心大增,尽管现在小平津关的守军兵力严重不足,但这里坚固的防御似乎足以弥补兵力上的欠缺,更何况在接到遇袭的第一时间,朱振已经向上峰禀报过了,孟津关与小平津关相隔并不太远,朝廷那边做出调度之后,最多也只需要半天的时间援兵就会赶来。

    朱振的上报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反应,司马炎亲自下令,调动孟津关的守军立刻回援小平津关,而给朱振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小平津关。

    对于朱振而言,他所要做的,就是坚守这半日,等待援兵的到来。看着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朱振多么的渴望它可以立刻地升到头顶上,正午时刻,孟津关的援兵就会抵达,那就将会是胜利的一刻。

    但蜀军却不可能让他如愿以偿,第一波进攻受挫之后,刘胤立刻将装备有小型投石车的战船派了上去。

    为了容纳投石车,这些战船的体积要比那些渔船商船大的多,已经初步具备了战船的规模,全部都是这段时间蜀军请来工匠最新打造的。

    此时在黄河之上,几十艘这样的战船一字排开,在众多渔船商船的簇拥之下,缓缓地向着南岸逼近,俨然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朱振隐隐地有些不安,他也大概猜到了这些大船的不凡之处,朱振下令晋军的投石车和床弩不用顾及那些小船,集中全部火力将这些大船给消灭掉。

    不过蜀军的这些大船却是很鬼,它们在晋军投石车和床弩的射程之外就停了下去,虽然晋军倾尽了全力,但那些石块和弩箭,也只是在距离蜀军战船前面不远的地方纷纷掉落河中,那些战船毫发无损。

    尽管没能够击沉这些战船,但却也将它们成功地挡在河中间,只要不让它们接近到关城之下,朱振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但下一刻却让朱振脸色突变,那些战船泊在河中央,但突然间却发射出一枚枚冒着青烟的球状物,在晋军的一片惊诧之中,那些球状物已经是纷纷地落在了关城上面。

    “轰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关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这次蜀军使用的火药弹可是比竹筒手雷体积更大,火药的填装量是手雷的五倍,所以爆炸的威力也比手雷大了数倍。

    晋军突遭打击,显得是狼狈不堪,火药弹爆炸之处,残肢断臂横飞,许多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惨叫之声不绝于耳,整个小平津关上是一片混乱。

    蜀军战船连续不断地发射着火药弹,几乎是颗颗命中,晋军赖以维持防线的投石车和床弩在炮火中化为了废铁烂木,就连关城堤坝上面的砖石都被炸得四分五裂,残破不堪。

    蜀军火器的威力在这一刻尽情地显露出来,再坚固的再号称是铜墙铁壁的防线在它的面前,终究只是一只纸糊的老虎而已,只有被横扫的份。

    原本还势均力敌的场面顷刻间就惨遭逆转,这样的打击对朱振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6章 强渡黄河(四)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或者是通过事先埋设再引爆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射程上火器有一个短板,只要能在射程上对其进行克制,不让蜀军有使用火器进行攻击的机会,这样便可以大大地降低蜀军火器的威胁。

    很快的,一些与之对应的战术战法也被研究出来,那就是尽可能地利用远程攻击武器,如弓箭、床弩、投石车等,来遏制蜀军使用火器的机会。

    为此,晋国军方还特意地召集起一些将领进行实兵操练,小平津关都督朱振就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在对付蜀军火器方面,朱振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当他接到蜀军渡河攻击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赶赴到了黄河大堤的第一线上,下令弓箭兵、强弩兵,床弩车、投石车火力全开,对一切进入到射程之内的蜀军船只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

    蜀军所使用的船只并非是战船,大多是民用的渔船、商船和渡船,这些船只和战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船只的坚固程度差别相当大,如果是水军所使用的战船,其坚固程度就足以承受投石车和床弩的几次打击,而普通的民用船只,却根本就无法承受这种重型武器的攻击,几乎到了一击就散架的程度。

    朱振看到晋军的远程射击颇有成果,不禁是得意地大笑起来,不过他也还有少许的遗憾,那就是晋军在岸防上配备的投石车和床弩数量不是足够多,虽然晋军击沉了不少的蜀军船只,但还有不少的漏网之鱼冲了过来。这些漏网之鱼也只能是依靠岸上密集的箭矢去对付了,但相比于投石车和床弩这些重型武器,普通弓弩的杀伤力就要大打许多折扣,很难达到一击即毁的程度。

    晋军也尝试性地使用火箭进行攻击,所谓的火箭就是在箭杆上缠上浸过油的布条,点燃后射出去。这样的火箭对木制结构的东西很有致命性,理论上对付船只是最为有效的。

    不过蜀军显然是有所防备的,把船只用水淋湿浇透或在船舱内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即使是火箭射中船只,也不会引起火灾来。

    蜀军第一波的进攻受到了相当大的遏制,基本上大部分的船只都没有接近到几十步远也就是火器可以投掷的距离,所以晋军的防线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至于那些对射过来的箭矢,对于铜墙铁壁一般的岸防工事而言,不过是挠了挠痒痒,丝毫没有产生任何实质的损害。

    初战告捷,让朱振的信心大增,尽管现在小平津关的守军兵力严重不足,但这里坚固的防御似乎足以弥补兵力上的欠缺,更何况在接到遇袭的第一时间,朱振已经向上峰禀报过了,孟津关与小平津关相隔并不太远,朝廷那边做出调度之后,最多也只需要半天的时间援兵就会赶来。

    朱振的上报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反应,司马炎亲自下令,调动孟津关的守军立刻回援小平津关,而给朱振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小平津关。

    对于朱振而言,他所要做的,就是坚守这半日,等待援兵的到来。看着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朱振多么的渴望它可以立刻地升到头顶上,正午时刻,孟津关的援兵就会抵达,那就将会是胜利的一刻。

    但蜀军却不可能让他如愿以偿,第一波进攻受挫之后,刘胤立刻将装备有小型投石车的战船派了上去。

    为了容纳投石车,这些战船的体积要比那些渔船商船大的多,已经初步具备了战船的规模,全部都是这段时间蜀军请来工匠最新打造的。

    此时在黄河之上,几十艘这样的战船一字排开,在众多渔船商船的簇拥之下,缓缓地向着南岸逼近,俨然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朱振隐隐地有些不安,他也大概猜到了这些大船的不凡之处,朱振下令晋军的投石车和床弩不用顾及那些小船,集中全部火力将这些大船给消灭掉。

    不过蜀军的这些大船却是很鬼,它们在晋军投石车和床弩的射程之外就停了下去,虽然晋军倾尽了全力,但那些石块和弩箭,也只是在距离蜀军战船前面不远的地方纷纷掉落河中,那些战船毫发无损。

    尽管没能够击沉这些战船,但却也将它们成功地挡在河中间,只要不让它们接近到关城之下,朱振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但下一刻却让朱振脸色突变,那些战船泊在河中央,但突然间却发射出一枚枚冒着青烟的球状物,在晋军的一片惊诧之中,那些球状物已经是纷纷地落在了关城上面。

    “轰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关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这次蜀军使用的火药弹可是比竹筒手雷体积更大,火药的填装量是手雷的五倍,所以爆炸的威力也比手雷大了数倍。

    晋军突遭打击,显得是狼狈不堪,火药弹爆炸之处,残肢断臂横飞,许多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惨叫之声不绝于耳,整个小平津关上是一片混乱。

    蜀军战船连续不断地发射着火药弹,几乎是颗颗命中,晋军赖以维持防线的投石车和床弩在炮火中化为了废铁烂木,就连关城堤坝上面的砖石都被炸得四分五裂,残破不堪。

    蜀军火器的威力在这一刻尽情地显露出来,再坚固的再号称是铜墙铁壁的防线在它的面前,终究只是一只纸糊的老虎而已,只有被横扫的份。

    原本还势均力敌的场面顷刻间就惨遭逆转,这样的打击对朱振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565/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介绍: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历史的车轮滑入了公元263年,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悄然地落下了帷幕。三国究竟结束在哪一年,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是司马篡魏的265年还是西晋灭吴的28o年?但无人可以否认,从263年蜀汉灭亡的那一刻,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已经是终结了。
一名现代的特警因公殉职却意外地魂穿了安平王刘胤的身上,原本想跟着刘禅去洛阳
最后的三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