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最后的三国TXT下载最后的三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21章 新的防御体系

    羊祜并没有处决何均,并不是说羊祜没有这样的权限,恰恰相反,朝廷授予羊祜使持节的权力,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有斩杀两千石以下官吏的资格,何均乃五品偏将军,比六百石的官,羊祜根本就无需上禀朝廷,只需根据其所犯的罪行直接就可以将其处斩。.『.

    杀一个何均容易,但这却不是羊祜的初衷,如果仅仅是为了泄愤或者是为了周旨报仇,羊祜大可以一杀了之,但羊祜先要考虑的,还是要为周旨讨回公道,为周旨昭冤沉雪,所以羊祜直接将何均及所有的人证物证,一并交往洛阳朝廷的廷尉府,由朝廷方面来处治此事。

    杀周旨的罪魁祸是司马骏,不过现在司马骏已经沦为了蜀人的阶下囚,就算是想追究他的责任也是鞭长莫及了,更何况死者已矣,羊祜就算是杀掉何均,也不可能令周旨复生,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有为周旨恢复名誉而已,相信朝廷有司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可以还周旨一个公道。

    对于羊祜而言,这件事也只是他重回冀州的一个小插曲,这次他重新担任讨逆大都督的职务,主理冀州军政,摆在羊祜面前的,是案牍如山。

    冀州的形势,远比羊祜想象的更为严峻和恶劣,连续的败仗,让晋军损失相当地惨重,虽然补充了一些兵力,但远远赶不上消耗的人马多,安国之战,平阳之战,上党之战,羊肠坂之战,在这四次战役之中,晋军损失惨重,合计折损兵力十五万之巨,要知道,当初晋军再向蜀军起全面进攻的时候,号称拥有着三十万的人马,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晋军伤亡泰半,损失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战将方面的损失比兵力上的更为惨重,大都督司马骏沦为了蜀国的战俘,副都督文鸯阵亡,大将陈元祁宏解系武茂段广等尽皆战死,现在晋军之中,将才凋零,几乎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更糟糕的是晋军的军心士气,连番的败仗已经让晋军是一蹶不振,士气低迷,整个晋军大营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用这种状态去打仗,焉有不败之理。

    羊祜到任之后,连续几日都奔波在安平赵国巨鹿几个郡之间,这几个郡是目前晋军控制的最北的几个郡了,是与蜀军接攘的前沿阵地,羊祜当然需要掌握前线军队的第一手资料,视察前线部队的战备状况,自然是他的选任务。

    通过视察,羊祜对目前晋军在前线的布防状况极度堪忧,现在晋军兵力薄弱,已经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象司马骏那样不顾一切地穷兵黩武,完全是涸泽而渔,错误的战略思想导致了晋军的连番惨败,将本来居于优势地位的大好形势完全地葬送掉了。

    现在晋军已经无力再构筑新的进攻体系了,就算是防御体系,现在也是千疮百孔,难以为继,目前晋军十六七万的军队,比较平均地分布在冀州九个郡国之中,北面四个郡国:安平巨鹿赵国乐陵,南面五个郡国:魏郡广平清河平原阳安,每个郡国平均驻防兵力不到两万人。

    这种大而全的防御格局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而刘胤正是善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种仗的,如果冀州一直维持这种防御格局的话,不出半年,冀州之地必将全部沦陷于刘胤之手。

    羊祜敏锐地现了这些结症所在,所以他需要做的,就是立刻改变整个冀州的防御体系,如果真的等到蜀军来攻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晚了。

    羊祜决定以邺城为中心,构筑一个新的防御体系,在羊祜的计划之中,将与蜀国接攘的北面的四个郡全部放弃,所有兵力,向南撤退,布署在邺城的周围。

    针对蜀军拥有火器,骑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羊祜决定用深壕高垒的方法来对付,简而言之,就是要在邺城周围百十里的范围之内,深挖壕沟,砌土为垒,构筑一个纵横交错的壕堑网。

    深壕的作用就是来抑制蜀军骑兵的活动能力,纵横交错的壕沟可以使骑兵毫无用武之地,对步兵的进攻同样也可以起到阻截的作用,就算蜀军可以突破一两道壕堑,但面对上百里的壕沟地带,他们想要攻到邺城城下,简直就是试比登天。

    羊祜可是见识过蜀军火器的厉害,任何的城池,在他们的面前,都脆弱的如同是一张纸而已,所以守住邺城的关键就在绝不能让蜀军轻易地攻到邺城的城下。

    壕沟无疑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用火器来对付壕沟,根本就是无用武之地,火器再厉害,难不成它能把壕沟炸平吗?同时,壕沟也是对付骑兵的最佳武器,现在蜀国的骑兵越晋国的骑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屡次的骑兵对战之中,晋国骑兵都是优势尽丧,根本就无力抗衡。

    晋军骑兵包打天下的历史,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晋军骑兵在整体上惨遭蜀军骑兵的压制,晋军最大的优势也就彻底地丧失掉了,当年号称骑战天下第一的晋军骑兵,现在已经不再难担负起这种荣耀了。

    晋军实力的衰退,让天下的形势已经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转入到低调内敛的战略防御来,晋军必须要跨过心理上的这道坎。

    羊祜这次主动地大撤退,就是要让晋军的所有将士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天下的形势已经不是晋国予取予夺的时代了,他们一直以来扮演的强者的角色现在已经是易主了,晋军先要做好的,就是整个战略防御,守住目前还能守住的一切地方,等到将来天下形势再次改变的时候,才会是他们再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候,在这之前,不管你接受没有,晋国已经处于了弱势的一方。(未完待续。)

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

第2022章 意料之中

    :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杀一个何均容易,但这却不是羊祜的初衷,如果仅仅是为了泄愤或者是为了周旨报仇,羊祜大可以一杀了之,但羊祜首先要考虑的,还是要为周旨讨回公道,为周旨昭冤沉雪,所以羊祜直接将何均及所有的人证物证,一并交往洛阳朝廷的廷尉府,由朝廷方面来处治此事。

    杀周旨的罪魁祸首是司马骏,不过现在司马骏已经沦为了蜀人的阶下囚,就算是想追究他的责任也是鞭长莫及了,更何况死者已矣,羊祜就算是杀掉何均,也不可能令周旨复生,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有为周旨恢复名誉而已,相信朝廷有司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可以还周旨一个公道。

    对于羊祜而言,这件事也只是他重回冀州的一个小插曲,这次他重新担任讨逆大都督的职务,主理冀州军政,摆在羊祜面前的,是案牍如山。

    冀州的形势,远比羊祜想象的更为严峻和恶劣,连续的败仗,让晋军损失相当地惨重,虽然补充了一些兵力,但远远赶不上消耗的人马多,安国之战,平阳之战,上党之战,羊肠坂之战,在这四次战役之中,晋军损失惨重,合计折损兵力十五万之巨,要知道,当初晋军再向蜀军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号称拥有着三十万的人马,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晋军伤亡泰半,损失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战将方面的损失比兵力上的更为惨重,大都督司马骏沦为了蜀国的战俘,副都督文鸯阵亡,大将陈元、祁宏、解系、武茂、段广等尽皆战死,现在晋军之中,将才凋零,几乎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更糟糕的是晋军的军心士气,连番的败仗已经让晋军是一蹶不振,士气低迷,整个晋军大营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用这种状态去打仗,焉有不败之理。

    羊祜到任之后,连续几日都奔波在安平、赵国、巨鹿几个郡之间,这几个郡是目前晋军控制的最北的几个郡了,是与蜀军接攘的前沿阵地,羊祜当然需要掌握前线军队的第一手资料,视察前线部队的战备状况,自然是他的首选任务。

    通过视察,羊祜对目前晋军在前线的布防状况极度堪忧,现在晋军兵力薄弱,已经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象司马骏那样不顾一切地穷兵黩武,完全是涸泽而渔,错误的战略思想导致了晋军的连番惨败,将本来居于优势地位的大好形势完全地葬送掉了。

    现在晋军已经无力再构筑新的进攻体系了,就算是防御体系,现在也是千疮百孔,难以为继,目前晋军十六七万的军队,比较平均地分布在冀州九个郡国之中,北面四个郡国:安平、巨鹿、赵国、乐陵,南面五个郡国:魏郡、广平、清河、平原、阳安,每个郡国平均驻防兵力不到两万人。

    这种大而全的防御格局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而刘胤正是善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种仗的,如果冀州一直维持这种防御格局的话,不出半年,冀州之地必将全部沦陷于刘胤之手。

    羊祜敏锐地发现了这些结症所在,所以他需要做的,就是立刻改变整个冀州的防御体系,如果真的等到蜀军来攻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晚了。

    羊祜决定以邺城为中心,构筑一个新的防御体系,在羊祜的计划之中,将与蜀国接攘的北面的四个郡全部放弃,所有兵力,向南撤退,布署在邺城的周围。

    针对蜀军拥有火器,骑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羊祜决定用深壕高垒的方法来对付,简而言之,就是要在邺城周围百十里的范围之内,深挖壕沟,砌土为垒,构筑一个纵横交错的壕堑网。

    深壕的作用就是来抑制蜀军骑兵的活动能力,纵横交错的壕沟可以使骑兵毫无用武之地,对步兵的进攻同样也可以起到阻截的作用,就算蜀军可以突破一两道壕堑,但面对上百里的壕沟地带,他们想要攻到邺城城下,简直就是试比登天。

    羊祜可是见识过蜀军火器的厉害,任何的城池,在他们的面前,都脆弱的如同是一张纸而已,所以守住邺城的关键就在绝不能让蜀军轻易地攻到邺城的城下。

    壕沟无疑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用火器来对付壕沟,根本就是无用武之地,火器再厉害,难不成它能把壕沟炸平吗?同时,壕沟也是对付骑兵的最佳武器,现在蜀国的骑兵超越晋国的骑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屡次的骑兵对战之中,晋国骑兵都是优势尽丧,根本就无力抗衡。

    晋军骑兵包打天下的历史,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晋军骑兵在整体上惨遭蜀军骑兵的压制,晋军最大的优势也就彻底地丧失掉了,当年号称骑战天下第一的晋军骑兵,现在已经不再难担负起这种荣耀了。

    晋军实力的衰退,让天下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转入到低调内敛的战略防御来,晋军必须要跨过心理上的这道坎。

    羊祜这次主动地大撤退,就是要让晋军的所有将士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天下的形势已经不是晋国予取予夺的时代了,他们一直以来扮演的强者的角色现在已经是易主了,晋军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整个战略防御,守住目前还能守住的一切地方,等到将来天下形势再次改变的时候,才会是他们再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候,在这之前,不管你接受没有,晋国已经处于了弱势的一方。未完待续。

19岁女子直播平台直播自慰曝光!关注微信)在线观看!

第1023章 深壕高垒

    果然羊祜到任之后,晋军在冀州的战略体系有了重大的调整,撤裁了赵国巨鹿安平乐陵等几个郡的驻军,甚至连冀州州城信都都主动地放弃了,这样的大手笔,连刘胤都叹为观止。

    不得不说羊祜的胆略和魄力了,放弃冀中四郡,在许多人都有些不可思议,但羊祜却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了,甚至连诸郡的撤军都撤得十分仓促,丝毫不给蜀军任何追击的机会。

    虽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刘胤的眉头却紧蹙了起来,羊祜向邺城收缩兵力的这一个手段,确实是比较高明。

    原先晋军在冀州的防御布署,就好比一只手掌平伸出来,虽然尽可能地覆盖了冀州所有的郡国,但蜀军却可以从任何一点进行攻击,轻易地就可以斩断晋军的一根或数根手指。现在羊祜把手掌收了回去,就如同攥紧了拳头一样,蜀军再想寻找其破绽,就会变得十分地困难了。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晋军向冀南进行退却,形成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辐射周围数百里范围的防御体系,在邺城的周围,羊祜调动了十余万的大军和几十万的徭役,深挖壕高筑垒,构筑深壕高垒的防御网。

    冀南一带全部都是广阔的平原,而这种平原地带是十分有利于骑兵作战的,现在在骑战的较量中,蜀军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曾经纵横天下的魏晋骑兵现在的优势已经是荡然无存。

    在平原地带,想要对付骑后的冲击,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城池,冀州平原长期以来饱受胡人骑兵的蹂躏,所以冀州平原的城池修筑地都十分高大坚固,尢是作为魏晋北都的邺城,完全是可以和洛阳长安这样的大城相比肩。

    不过再坚固的城池在蜀军的面前,都成为了笑话,想想长安城的下场,就没有任何人对坚守邺城抱有任何的幻想了。

    骑战不行,守城更不行,那岂不就是说晋军在冀州的防御体系将变得一塌胡涂?但羊祜却另辟蹊径,想到了利用深壕高垒来对付蜀军。

    当然,这种深壕高垒的作战方式并不是羊祜明的,在以前的战争之中,兵家们就曾广泛的采用过,但象羊祜这样在纵横数百里的范围内大规模的运用壕垒战术,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对付骑兵,战壕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是那种纵横交错,沟壕相连的战壕,骑兵的机动性能完全就被遏制住了,就算是步兵,在对方有防守的情况下,想在突破这些壕堑,也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战壕也有极大的弱点,那就是战壕是死的,无法移动,限制对手进攻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自己一方的机动能力,除非是死守,一般防守方都不会采用这种自我封闭似的防御体系。

    羊祜大建壕堑,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晋军攻击乏力,拼防守的话也不行,只能是采用这种高垒深壕来拒战的方式,暂时守住邺城,保有晋国在黄河以北的的最后地盘,如同晋国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全部领土的话,则真的就大势去矣。

    晋军的最新防御策略也确实给刘胤出了一道难道,表面上羊祜的这种防御手段笨拙无比,但它却是完全为克制蜀军的优势而设立的,攻不到邺城的城下,蜀军的火器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而蜀军的骑兵在纵横密布的壕垒面前,更是难以找到突破的机会。

    就连傅佥和罗宪都大皱眉头,他们打过无数的仗,但象这种仗却是从来也没有打过,蜀军想要拿下邺城,确实也是不太容易。

    “没想到羊祜会采用如此手段,欲取邺城,得费些周章。”罗宪说道。

    刘胤道:“羊祜划地为牢,虽然邺城坚如磐石,但却也严重限制了晋军的活动能力,既然邺城急不可下,那倒不如先打平原清河,索性杀过黄河去,祜困守邺城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晋军目前在冀南也分为了两个部分,羊祜率十万大军镇守邺城,马隆则率七万多军队针镇守清河平原。晋军虽然放弃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冀南的几个郡尤其是平原清河是不可能放弃的,平原清河是进入青州的门户,如果放弃平原清河的话,就等于是青州的门户大开,而如果蜀军将战火烧到青州的话,晋国的形势恐怕就愈地危急了。

    羊祜在邺城大搞壕堑工事,马隆在平原清河到未必这么搞,毕竟平原清河分布在黄河沿线,防线太长,真要全部挖壕堑的话,工程量太大,所以马隆在平原清河的防御,还是以常态为主。

    邺城这边不好打,刘胤便立刻调转了矛头,决定先打平原清河的马隆,然后回过头来,再收拾邺城的羊祜未迟。

    这次打平原清河,刘胤决定动用罗宪的右军团和中军团的虎骑军,右军团和虎骑军全部都是骑兵,而平原清河一带地势平缓低洼,最为有利于骑兵的行动。刘胤则率中军团和左军团步步为营,对邺城形成合围之势。

    罗宪领命之后,立刻向南进军,拿下了晋军已经弃守的空城信都,并长驱南下,直指界桥。

    界桥并非是一座桥,而是位于磐河上的一个古镇,当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的控制权,在这儿进行一场大战,所以界桥这个小小的地方才得以扬名于世。

    界桥虽小,但却是从巨鹿安平通往清河平原的重要通道,马隆欲守清河平原,先便要先守住界桥,所以晋军在这里集结大量的人马进行驻守,罗宪从信都南下,第一个进攻的目标也正是界桥。

    千骑万乘,狼烟滚滚,数万蜀军铁骑逶迤南下,浩浩荡荡,气吞如虎。

    这是右军团在冀州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作战,以前一直打的都是防守战,这回终于轮到他们扬眉吐气了。(未完待续。)

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

第1024章 界桥之战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果然羊祜到任之后,晋军在冀州的战略体系有了重大的调整,撤裁了赵国、巨鹿、安平、乐陵等几个郡的驻军,甚至连冀州州城信都都主动地放弃了,这样的大手笔,连刘胤都叹为观止。

    不得不说羊祜的胆略和魄力了,放弃冀中四郡,在许多人看来,都有些不可思议,但羊祜却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了,甚至连诸郡的撤军都撤得十分仓促,丝毫不给蜀军任何追击的机会。

    虽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刘胤的眉头却紧蹙了起来,羊祜向邺城收缩兵力的这一个手段,确实是比较高明。

    原先晋军在冀州的防御布署,就好比一只手掌平伸出来,虽然尽可能地覆盖了冀州所有的郡国,但蜀军却可以从任何一点进行攻击,轻易地就可以斩断晋军的一根或数根手指。现在羊祜把手掌收了回去,就如同攥紧了拳头一样,蜀军再想寻找其破绽,就会变得十分地困难了。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晋军向冀南进行退却,形成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辐射周围数百里范围的防御体系,在邺城的周围,羊祜调动了十余万的大军和几十万的徭役,深挖壕高筑垒,构筑深壕高垒的防御网。

    冀南一带全部都是广阔的平原,而这种平原地带是十分有利于骑兵作战的,现在在骑战的较量中,蜀军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曾经纵横天下的魏晋骑兵现在的优势已经是荡然无存。

    在平原地带,想要对付骑后的冲击,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城池,冀州平原长期以来饱受胡人骑兵的蹂躏,所以冀州平原的城池修筑地都十分高大坚固,尢是作为魏晋北都的邺城,完全是可以和洛阳长安这样的大城相比肩。

    不过再坚固的城池在蜀军的面前,都成为了笑话,想想长安城的下场,就没有任何人对坚守邺城抱有任何的幻想了。

    骑战不行,守城更不行,那岂不就是说晋军在冀州的防御体系将变得一塌胡涂?但羊祜却另辟蹊径,想到了利用深壕高垒来对付蜀军。

    当然,这种深壕高垒的作战方式并不是羊祜发明的,在以前的战争之中,兵家们就曾广泛的采用过,但象羊祜这样在纵横数百里的范围内大规模的运用壕垒战术,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对付骑兵,战壕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是那种纵横交错,沟壕相连的战壕,骑兵的机动性能完全就被遏制住了,就算是步兵,在对方有防守的情况下,想在突破这些壕堑,也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战壕也有极大的弱点,那就是战壕是死的,无法移动,限制对手进攻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自己一方的机动能力,除非是死守,一般防守方都不会采用这种自我封闭似的防御体系。

    羊祜大建壕堑,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晋军攻击乏力,拼防守的话也不行,只能是采用这种高垒深壕来拒战的方式,暂时守住邺城,保有晋国在黄河以北的的最后地盘,如同晋国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全部领土的话,则真的就大势去矣。

    晋军的最新防御策略也确实给刘胤出了一道难道,表面上看起来羊祜的这种防御手段笨拙无比,但它却是完全为克制蜀军的优势而设立的,攻不到邺城的城下,蜀军的火器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而蜀军的骑兵在纵横密布的壕垒面前,更是难以找到突破的机会。

    就连傅佥和罗宪都大皱眉头,他们打过无数的仗,但象这种仗却是从来也没有打过,蜀军想要拿下邺城,确实也是不太容易。

    “没想到羊祜会采用如此手段,欲取邺城,看来还得费些周章。”罗宪说道。

    刘胤道:“羊祜划地为牢,虽然邺城看起来坚如磐石,但却也严重限制了晋军的活动能力,既然邺城急不可下,那倒不如先打平原清河,索性杀过黄河去,看他羊祜困守邺城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晋军目前在冀南也分为了两个部分,羊祜率十万大军镇守邺城,马隆则率七万多军队针镇守清河平原。晋军虽然放弃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冀南的几个郡尤其是平原清河是不可能放弃的,平原清河是进入青州的门户,如果放弃平原清河的话,就等于是青州的门户大开,而如果蜀军将战火烧到青州的话,晋国的形势恐怕就愈发地危急了。

    羊祜在邺城大搞壕堑工事,马隆在平原清河到未必这么搞,毕竟平原清河分布在黄河沿线,防线太长,真要全部挖壕堑的话,工程量太大,所以马隆在平原清河的防御,还是以常态为主。

    邺城这边不好打,刘胤便立刻调转了矛头,决定先打平原清河的马隆,然后回过头来,再收拾邺城的羊祜未迟。

    这次打平原清河,刘胤决定动用罗宪的右军团。右军团全部都是骑兵,而平原清河一带地势平缓低洼,最为有利于骑兵的行动。中军团和左军团则步步为营,对邺城形成合围之势。

    罗宪领命之后,立刻向南进军,拿下了晋军已经弃守的空城信都,并长驱南下,直指界桥。

    界桥并非是一座桥,而是位于磐河上的一个古镇,当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的控制权,在这儿进行一场大战,所以界桥这个小小的地方才得以扬名于世。

    界桥虽小,但却是从巨鹿、安平通往清河平原的重要通道,马隆欲守清河平原,首先便要先守住界桥,所以晋军在这里集结大量的人马进行驻守,罗宪从信都南下,第一个进攻的目标也正是界桥。

    千骑万乘,狼烟滚滚,数万蜀军铁骑逶迤南下,浩浩荡荡,气吞如虎。

    这是右军团在冀州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作战,以前一直打的都是防守战,这回终于轮到他们扬眉吐气了。(未完待续。)

大雁塔拍**写真 美女一丝不挂尺度全开不雅照曝光!!关注微信)在线观看!

第1025章 马氏偏厢车

    邓朴和傅募率领着骑兵如旋风一般,狂飙突进,很快地就迫近了晋军战阵,不过他们惊异地发现,晋军并没有排出步兵的方阵,而是排出了战车的战阵。

    这种战车,蜀军丝毫都不陌生,正是蜀军步兵所使用的偏厢车,尽管有些一差别,但还是大同小异的。

    马隆从小就喜欢搞研究发明革新创造,这一点倒很象马钧,尽管马隆是兖州东平人,和出身在扶风马家的马钧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做为这个时代比较有名的兵器革新家,二马的名声确实很大,马隆从小就对马钧很崇拜,对马钧的各项发明创**不释手。

    当刘渊在并州起兵叛乱之时,远在兖州的马隆就怀有一颗忧国之心,胡人的强大在于骑兵的厉害,如何有效地抵御胡人的骑兵,是摆在晋军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马隆当时也只是兖州的武猛从事,只是一个四百石的小官,按理说这样的大事本不是他该考虑的,不过喜欢钻研的马隆还是从前人的创造之中,研发了对付骑兵的武器——偏厢车。

    当然,这在之前,刘胤已经在河西战场上改进创造出新的偏厢车,并投入了实际的应用,大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但消息的闭塞并没有让马隆知晓此事,他也更没有机会看到蜀军的偏厢车实物,马隆将他所有的精力都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了偏厢车的改进和研发之中。

    直到后来刘胤的偏厢车在冀州战场上运用,马隆才知晓刘胤早已先他一步研发出了偏厢车,这让马隆不禁很懊丧。当然马隆的这个懊丧并不是因为刘胤先研制出了偏厢车,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专利可言,马隆沮丧的原因是因为他很清楚偏厢车的威力,而蜀军抢先掌握这种武器,对晋国骑兵的打击是很大的。

    马隆不知道的是,其实刘胤这个偏厢车就是跟着他偷学的,历史上马隆搞出偏厢车来,对付的目标也正是秃发树机能。当时晋军已经是屡战屡败,四位刺史都挂了,就连贾充都吓得腿软,死活不敢到凉州去,找了个和司马炎结儿女亲家的机会推托了。秃发树机能在凉州是尘嚣甚上,无人能挡。

    这个时候,马隆临危受命,只率着自己招募来的三千五百勇士便踏上了西征之路,在许多人看来,马隆这是自取灭亡,连续八个月毫无音讯之后,就连一度支持马隆的司马炎也动摇了,认为马隆已经是全军覆灭了。

    但随后从凉州传来的消息却是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马隆就是凭借着这三千五百人,千里奔袭,大破河西鲜卑,逼得秃发树机能走投无路,最后被降晋的胡人所杀。

    马隆之所以成功地平定秃发树机能,所倚仗的秘密武器就是偏厢车,他依照诸葛亮生前的发明革新改进了偏厢车,在行军的途中,用偏厢车护住步兵,有效地阻截住了鲜卑骑兵的冲击,同时在车后布置有大量的弓箭手。这些弓箭手全部都是马隆特意招募来的精壮之士,马隆在招募时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能拉得开两石的强弓和十二石的弩。这些弓箭手箭无虚发,鲜卑人的每一次进攻都伤亡惨重,马隆行军千里,斩敌数万,彻底地消灭了秃发树机能。

    当然这一世刘胤的转世不再让马隆再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而刘胤也正是依靠着盗用马隆的创意,才得以平定秃发树机能的叛乱,也让马隆的偏厢车真正投入到战场,晚上了好几年。

    马隆在青州与匈奴人作战之时,倒也使用过偏厢车,不过数量极为的有限,并未形成规模应用。

    后来马隆就任讨逆副都督以后,参与到对蜀作战之中,蜀国骑兵的强大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对战力不输于胡人的蜀国骑兵,马隆又萌生了大规模建造偏厢车的念头。

    建造偏厢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木料,铁器,工匠等等,所需极为庞大,马隆没有权限调用这么多的物资,只能是和司马骏商议。

    知晓蜀军拥有偏厢车之后,司马骏便同意了马隆的请求,大量地建造起偏厢车来。

    有了司马骏的支持,马隆才有机会大建偏厢车。

    马隆的偏厢车和蜀军的偏厢车稍有不同,刘胤所研发出来的偏厢车一体结构,为单边设计,马隆的偏厢车则是活动的,车上的偏厢可以拆卸,尽管比起刘胤的偏厢车来,马氏偏厢车有坚固程度上稍有不如,但在机动的性能上,却是略胜一筹的。

    由于厢体可以移动可以拆卸,马隆的偏厢车便可以灵活地布阵,厢体位置也可以左右移动,偏厢车在不用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两面使用。

    不过建造这么多的偏厢车所需时间也比较长,直到文鸯和司马骏败亡之时,马隆的偏厢车都没有投入到实战之中。当然进入并州的文鸯和司马骏也用不上偏厢车,偏厢车对付骑兵是一绝,但对付步兵,却未必那么的好用。

    这次马隆奉命镇守清河平原,而来犯的蜀军则全部是骑兵,这让马隆很是兴奋,看来自己的发明革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终于可以在战场上露脸了。

    马隆将主战场选择在界桥,一来这里曾是袁绍公孙瓒交战的舞台,二来界桥背倚磐河,地势平坦,正是偏厢车大好的用武之地,当年袁绍在这儿打败了公孙瓒,一举奠定了拿下黄河以北的基础,马隆此次就是想着欲借界桥这块福地,一举打败蜀国的骑兵,彻底地扭转整个冀州的形势。

    听到蜀军骑兵大举南下,直扑界桥而来的消息,马隆立刻下令祭出偏厢车阵,在界桥南面十里处摆开了阵势,迎击蜀军的骑兵。

    偏厢车一辆接一辆地密布在晋军步兵的阵前,构成一道环形的防御阵地,在偏厢车的后面,无数的弓箭手援弓以待,准备着大开杀戒。(未完待续。)

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

第1026章 破你没商量

    :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这种战车,蜀军丝毫都不陌生,正是蜀军步兵所使用的偏厢车,尽管有些一差别,但还是大同小异的。

    马隆从小就喜欢搞研究发明革新创造,这一点倒很象马钧,尽管马隆是兖州东平人,和出身在扶风马家的马钧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做为这个时代比较有名的兵器革新家,二马的名声确实很大,马隆从小就对马钧很崇拜,对马钧的各项发明创不释手。

    当刘渊在并州起兵叛乱之时,远在兖州的马隆就怀有一颗忧国之心,胡人的强大在于骑兵的厉害,如何有效地抵御胡人的骑兵,是摆在晋军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马隆当时也只是兖州的武猛从事,只是一个四百石的小官,按理说这样的大事本不是他该考虑的,不过喜欢钻研的马隆还是从前人的创造之中,研发了对付骑兵的武器偏厢车。

    当然,这在之前,刘胤已经在河西战场上改进创造出新的偏厢车,并投入了实际的应用,大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但消息的闭塞并没有让马隆知晓此事,他也更没有机会看到蜀军的偏厢车实物,马隆将他所有的精力都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了偏厢车的改进和研发之中。

    直到后来刘胤的偏厢车在冀州战场上运用,马隆才知晓刘胤早已先他一步研发出了偏厢车,这让马隆不禁很懊丧。当然马隆的这个懊丧并不是因为刘胤先研制出了偏厢车,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专利可言,马隆沮丧的原因是因为他很清楚偏厢车的威力,而蜀军抢先掌握这种武器,对晋国骑兵的打击是很大的。

    马隆不知道的是,其实刘胤这个偏厢车就是跟着他偷学的,历史上马隆搞出偏厢车来,对付的目标也正是秃发树机能。当时晋军已经是屡战屡败,四位刺史都挂了,就连贾充都吓得腿软,死活不敢到凉州去,找了个和司马炎结儿女亲家的机会推托了。秃发树机能在凉州是尘嚣甚上,无人能挡。

    这个时候,马隆临危受命,只率着自己招募来的三千五百勇士便踏上了西征之路,在许多人看来,马隆这是自取灭亡,连续八个月毫无音讯之后,就连一度支持马隆的司马炎也动摇了,认为马隆已经是全军覆灭了。

    但随后从凉州传来的消息却是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马隆就是凭借着这三千五百人,千里奔袭,大破河西鲜卑,逼得秃发树机能走投无路,最后被降晋的胡人所杀。

    马隆之所以成功地平定秃发树机能,所倚仗的秘密武器就是偏厢车,他依照诸葛亮生前的发明革新改进了偏厢车,在行军的途中,用偏厢车护住步兵,有效地阻截住了鲜卑骑兵的冲击,同时在车后布置有大量的弓箭手。这些弓箭手全部都是马隆特意招募来的精壮之士,马隆在招募时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能拉得开两石的强弓和十二石的弩。这些弓箭手箭无虚发,鲜卑人的每一次进攻都伤亡惨重,马隆行军千里,斩敌数万,彻底地消灭了秃发树机能。

    当然这一世刘胤的转世不再让马隆再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而刘胤也正是依靠着盗用马隆的创意,才得以平定秃发树机能的叛乱,也让马隆的偏厢车真正投入到战场,晚上了好几年。

    马隆在青州与匈奴人作战之时,倒也使用过偏厢车,不过数量极为的有限,并未形成规模应用。

    后来马隆就任讨逆副都督以后,参与到对蜀作战之中,蜀国骑兵的强大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对战力不输于胡人的蜀国骑兵,马隆又萌生了大规模建造偏厢车的念头。

    建造偏厢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木料,铁器,工匠等等,所需极为庞大,马隆没有权限调用这么多的物资,只能是和司马骏商议。

    知晓蜀军拥有偏厢车之后,司马骏便同意了马隆的请求,大量地建造起偏厢车来。

    有了司马骏的支持,马隆才有机会大建偏厢车。

    马隆的偏厢车和蜀军的偏厢车稍有不同,刘胤所研发出来的偏厢车一体结构,为单边设计,马隆的偏厢车则是活动的,车上的偏厢可以拆卸,尽管比起刘胤的偏厢车来,马氏偏厢车有坚固程度上稍有不如,但在机动的性能上,却是略胜一筹的。

    由于厢体可以移动可以拆卸,马隆的偏厢车便可以灵活地布阵,厢体位置也可以左右移动,偏厢车在不用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两面使用。

    不过建造这么多的偏厢车所需时间也比较长,直到文鸯和司马骏败亡之时,马隆的偏厢车都没有投入到实战之中。当然进入并州的文鸯和司马骏也用不上偏厢车,偏厢车对付骑兵是一绝,但对付步兵,却未必那么的好用。

    这次马隆奉命镇守清河平原,而来犯的蜀军则全部是骑兵,这让马隆很是兴奋,看来自己的发明革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终于可以在战场上露脸了。

    马隆将主战场选择在界桥,一来这里曾是袁绍公孙瓒交战的舞台,二来界桥背倚磐河,地势平坦,正是偏厢车大好的用武之地,当年袁绍在这儿打败了公孙瓒,一举奠定了拿下黄河以北的基础,马隆此次就是想着欲借界桥这块福地,一举打败蜀国的骑兵,彻底地扭转整个冀州的形势。

    听到蜀军骑兵大举南下,直扑界桥而来的消息,马隆立刻下令祭出偏厢车阵,在界桥南面十里处摆开了阵势,迎击蜀军的骑兵。

    偏厢车一辆接一辆地密布在晋军步兵的阵前,构成一道环形的防御阵地,在偏厢车的后面,无数的弓箭手援弓以待,准备着大开杀戒。未完待续。

公告: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

第1027章 一物降一物(上)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克制骑兵的武器也只有偏厢车了,如果事先有所准备的话,马隆肯定会在清河平原战场上投入偏厢车。

    刘胤连连地拍拍额头,这次真的是自己大意了,把这茬事给忘了,还好罗宪刚刚出发,现在想办法还来得及。

    对付偏厢车现成的办法倒是有,那就是采用刘渊破偏厢车的法子,用投石车进行远程攻击,但投石车太过笨重,不但运送困难,而且在战场上使用起来也是笨拙无比,如果马隆也想到了和蜀军一样的法子,提高偏厢车的机动能力,投石车的攻击往往很难奏效。

    刘胤很快地放弃了投石车的方法,转而考虑使用火器,毕竟火器威力大,在灵活性上面也远胜投石车,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接近晋军偏厢车的问题。火药箭倒是射程足够,但其威力较小,对偏厢车的破坏程度不足,竹筒手雷威力倒是足够,如果成捆使用的话,效果更佳,但难度就是竹筒手雷投掷距离有限,再有力的投手,也只能把手雷扔到几十步远的地方,这个距离完全在对方弓箭的射程之内。

    想要摧毁偏厢车,那就必须得让火器能接近到偏厢车几十步的地方,这显然是一个难题。刘胤苦思冥想,突然地灵光一现,一拍大腿,叫道:“有了!”

    他立刻将阿坚叫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阿坚心领神会,立刻下去带着火器营向界桥而去。

    既然阿坚赶了过来,罗宪又如何猜不到是刘胤将火器营派过来增援,一想到火器营的无穷威力,罗宪不禁是信心大增,看来破晋军的偏厢车阵是有把握了。

    不过罗宪也很快地想到火器营虽然火器凶猛,但也必须得接近目标才能发挥威力,此行阿坚也没有带那些大型的投石车过来,如何将竹筒手雷投掷出去,则是一个难题,只有解决掉这个难题,火器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出威力来。

    面对罗宪的质疑,阿坚却显得信心十足,不过他并没有在这里透露玄机,故意卖了关子:“明日交战,罗都督还是按原计划行动即可,至于偏厢车,交给某便是。”

    次日早上,蜀军依旧摆出了进攻阵势,弓骑兵做为先头部队,向着晋军的战阵发起了攻击。不过弓骑兵并没有采用一路狂攻的战术,直线向前,而是游离于晋军弓箭的射程边界,左右迂回,进行远程的攻击。

    当然,这个攻击的效果就差得很远了,他们处于晋军弓箭的射程之外,同样,晋军也在他们的射程边缘,膂力比较强的弓手,可以勉强的将箭射到晋军的战阵之中,膂力比较弱一点的弓手,射出来的箭距离偏厢车还有一截的地方,就已经落地了,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蜀军这样的攻击方式,着实对晋军的战阵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马隆在阵中微微地冷笑,看来昨天的一仗,是把蜀军骑兵给打怕了,今天再次交战,变得畏手畏脚起来。尽管蜀军不来进攻,马隆的偏厢车阵也奈何不了他们,但战局这样僵持着,无疑是对防守一方比较有利,马隆自然是乐见其成,如果蜀军连进攻的胆略都没有的话,那么这仗也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只要马隆的偏厢车阵坚守在这儿,这会成为一道蜀军所无法逾越的屏障。

    马隆不禁有些暗笑羊祜的不智,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来大挖壕堑,其结果还不如排出偏厢车管用,深沟宽堑虽然可以阻挡住蜀军的进攻,但却也限制了己方的行动,而偏厢车阵则不然,进可攻,退可守,活动自如,不会给自己的军队造成困扰。

    如果晋军广泛的使用偏厢车阵的话,又何须这样兴师动众,劳命伤财,建造一辆偏厢车,根本就不会花多少钱,比起在数百里的范围之内大挖壕堑,其投资恐怕连十分之一也不到。

    可惜,羊祜固持己见,对自己的劝告置若罔闻,让马隆深表遗憾,不过此次界桥之役后,想必羊祜的看法也会改观吧,马隆还是对自己的战术情有独钟,希望此役之后,羊祜可以重新考虑一下。

    马隆这边起正胡思乱想着,蜀军那边出现了一些变化,在蜀军的阵中,突然地突出来几十辆战车,这些战车很奇怪,并不是用马匹来牵拉的,而是用人力来推动的,每辆车的后面,都有十几名壮汉在奋力地推动着车子,由于是人力推动,速度缓慢地出奇。

    每辆车的前面,都装着厚厚的挡板,这倒是和偏厢车比较类似。(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28章 一物降一物(下)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虽然蜀军使用巢车这一类的战车,但推进到壕沟前面容易,填埋起来则要费时费力的,所以进展相当地缓慢。

    这当然也在刘胤的意料之中,攻打邺城显然是急不来的事,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拿下清河平原,进而威胁到青州兖州,那样邺城的作用就不会太大了,羊祜划地为牢,到头来禁铟的反而是他自己。

    罗宪走后,刘胤暗暗思索,猛然间想起一件事,暗叫一声:“不好!”

    这次蜀军派往清河平原的,全部都是骑兵,就是想利用骑兵的强势,一举清扫掉清河平原之敌,迅速打开局面,但刘胤似乎忽略了一件东西,那就是马隆的偏厢车。

    要知道蜀军偏厢车的创意,完全是刘胤抄袭马隆的,尽管马隆在先前和蜀军的战斗中,从未有使用过偏厢车的记录,但并不意味着这次马隆不会使偏厢车。克制骑兵的武器也只有偏厢车了,如果事先有所准备的话,马隆肯定会在清河平原战场上投入偏厢车。

    刘胤连连地拍拍额头,这次真的是自己大意了,把这茬事给忘了,还好罗宪刚刚出发,现在想办法还来得及。

    对付偏厢车现成的办法倒是有,那就是采用刘渊破偏厢车的法子,用投石车进行远程攻击,但投石车太过笨重,不但运送困难,而且在战场上使用起来也是笨拙无比,如果马隆也想到了和蜀军一样的法子,提高偏厢车的机动能力,投石车的攻击往往很难奏效。

    刘胤很快地放弃了投石车的方法,转而考虑使用火器,毕竟火器威力大,在灵活性上面也远胜投石车,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接近晋军偏厢车的问题。火药箭倒是射程足够,但其威力较小,对偏厢车的破坏程度不足,竹筒手雷威力倒是足够,如果成捆使用的话,效果更佳,但难度就是竹筒手雷投掷距离有限,再有力的投手,也只能把手雷扔到几十步远的地方,这个距离完全在对方弓箭的射程之内。

    想要摧毁偏厢车,那就必须得让火器能接近到偏厢车几十步的地方,这显然是一个难题。刘胤苦思冥想,突然地灵光一现,一拍大腿,叫道:“有了!”

    他立刻将阿坚叫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阿坚心领神会,立刻下去带着火器营向界桥而去。

    既然阿坚赶了过来,罗宪又如何猜不到是刘胤将火器营派过来增援,一想到火器营的无穷威力,罗宪不禁是信心大增,看来破晋军的偏厢车阵是有把握了。

    不过罗宪也很快地想到火器营虽然火器凶猛,但也必须得接近目标才能发挥威力,此行阿坚也没有带那些大型的投石车过来,如何将竹筒手雷投掷出去,则是一个难题,只有解决掉这个难题,火器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出威力来。

    面对罗宪的质疑,阿坚却显得信心十足,不过他并没有在这里透露玄机,故意卖了关子:“明日交战,罗都督还是按原计划行动即可,至于偏厢车,交给某便是。”

    次日早上,蜀军依旧摆出了进攻阵势,弓骑兵做为先头部队,向着晋军的战阵发起了攻击。不过弓骑兵并没有采用一路狂攻的战术,直线向前,而是游离于晋军弓箭的射程边界,左右迂回,进行远程的攻击。

    当然,这个攻击的效果就差得很远了,他们处于晋军弓箭的射程之外,同样,晋军也在他们的射程边缘,膂力比较强的弓手,可以勉强的将箭射到晋军的战阵之中,膂力比较弱一点的弓手,射出来的箭距离偏厢车还有一截的地方,就已经落地了,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蜀军这样的攻击方式,着实对晋军的战阵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马隆在阵中微微地冷笑,看来昨天的一仗,是把蜀军骑兵给打怕了,今天再次交战,变得畏手畏脚起来。尽管蜀军不来进攻,马隆的偏厢车阵也奈何不了他们,但战局这样僵持着,无疑是对防守一方比较有利,马隆自然是乐见其成,如果蜀军连进攻的胆略都没有的话,那么这仗也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只要马隆的偏厢车阵坚守在这儿,这会成为一道蜀军所无法逾越的屏障。

    马隆不禁有些暗笑羊祜的不智,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来大挖壕堑,其结果还不如排出偏厢车管用,深沟宽堑虽然可以阻挡住蜀军的进攻,但却也限制了己方的行动,而偏厢车阵则不然,进可攻,退可守,活动自如,不会给自己的军队造成困扰。

    如果晋军广泛的使用偏厢车阵的话,又何须这样兴师动众,劳命伤财,建造一辆偏厢车,根本就不会花多少钱,比起在数百里的范围之内大挖壕堑,其投资恐怕连十分之一也不到。

    可惜,羊祜固持己见,对自己的劝告置若罔闻,让马隆深表遗憾,不过此次界桥之役后,想必羊祜的看法也会改观吧,马隆还是对自己的战术情有独钟,希望此役之后,羊祜可以重新考虑一下。

    马隆这边起正胡思乱想着,蜀军那边出现了一些变化,在蜀军的阵中,突然地突出来几十辆战车,这些战车很奇怪,并不是用马匹来牵拉的,而是用人力来推动的,每辆车的后面,都有十几名壮汉在奋力地推动着车子,由于是人力推动,速度缓慢地出奇。

    每辆车的前面,都装着厚厚的挡板,这倒是和偏厢车比较类似。(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29章 逃之夭夭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水性好的还好点,可以游着到对岸去,水性不好的在水中扑腾几下就再无身影了。

    马隆也不是那种绝情无义之人,但现在情况紧急,他不得不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蜀军骑兵来势很快,如果不能尽快地毁掉浮桥,蜀军骑兵顺着浮桥杀过来,那绝对是势不可挡的。

    马隆下令会水的士兵跳下去尽可能地把落水的晋兵救上来,可惜晋军之中全是北方兵,会水的很少,磐河上水流又很急,大部分落水的晋兵都被急流所卷走了。

    几座浮桥很快被火烧毁了,刚刚冲上浮桥的蜀军骑兵不得不退了下去,马隆也不敢再耽搁,引着撤下来的残兵望清河而走。

    这一役晋军可谓是损失惨重,几乎所有的偏厢车都被蜀军给摧毁了,三万人马折损超过半数,如果不是那几座浮桥的存在,马隆能不能逃脱都是一个问题。

    罗宪下令一方面打扫战场,一方面在磐河上重新架设浮桥,准备渡河追击,乘胜而进,拿下清河平原二郡。

    马隆原本依仗着偏厢车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决心在清河平原一带与蜀军进行一番较量,但界桥一战,转瞬之间就把马隆的信心打没了,虽然马隆麾下还有五万多的军队,但如何抵御蜀军骑兵的进攻,马隆心中着实没底。

    论野战,清河平原一带地势平坦,正是骑兵作战的理想舞台,马隆的军队在蜀军骑兵的面前,根本无法匹敌,别说是兵力上处于劣势,就算再多个几倍的人马,纯粹是白给。如果据城坚守的话,蜀军火器营的威力,马隆已经是亲眼目睹了,凭着清河平原两座郡城的城防,根本就无法抵挡。

    逃回到清河的马隆思虑再三,决定放弃清河平原二郡,向青州方向撤退。首先,青州有黄河之险,马隆有信心凭借着黄河来挡住蜀军的铁蹄。其次,马隆他本身就是青州刺史,虽然借调到冀州作战,但朝廷也并没有免去他青州刺史的职务,返回青州,那完全是他的本职。

    清河平原无论如何是守不下去了,如果一昧死守的话,结果只能是丢城失地,把五万多的军队全部葬送在这儿,要知道此番马隆由青入冀,可是带着十万青州兵的,如果把这些青州子弟兵全部葬送在冀州,他也无法向青州父老交待。

    所以,拿定主意的马隆几乎是连夜出逃,他很清楚蜀军骑兵的恐怖,一道小小的磐河根本就不可能阻挡蜀军多长的时间,一旦被蜀军突破而来,蜀军骑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能横扫整个清河平原。

    既然要走,那就绝不能拖泥带水,马隆下令晋军拥掉一切的军需辎重,轻装而行,连夜从清河逃向了平原。

    到达平原之后,更是马不停蹄,昼行夜奔,向着黄河渡口赶去。到达黄河渡口之后,马隆下令征调所有官船民船,没日没夜地抢渡黄河,将晋军一批一批地运送到黄河南岸去。

    正是凭借着马隆的果决坚定雷厉风行,晋军才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渡黄河的任务,当蜀军骑兵向着黄河大堤呼啸而来的时候,晋军士兵所乘从的最后一艘渡船堪堪地刚刚离开渡口,甚至蜀军弓骑兵射出的箭都能射到渡船上,还射死了好几名晋兵,但一切为时已晚,晋军大军已经是乘风破浪扬帆而去,罗宪在黄河北岸也只能是望河兴叹。(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30章 强攻不成用智取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ps:稍后更正………………………………………………………………………………………………………………………………………………………………………………………………………………………………向着磐河方向逃去。

    晋军在磐河西岸列阵,却也不是背水而战,马隆在磐河上早就架好了几座浮桥,准备好了退路。

    当初马隆坚定的认为这条退路用不上,依靠偏厢车阵,晋军足以应对一切来犯之敌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仗刚打到第二天,马隆就不得不从原来认为不可能用到的浮桥上仓皇而逃。

    包括马隆在内的晋军诸将都暗暗庆幸,当初渡河之后没有拆掉这些浮桥是何等明智的举动,否则在蜀军骑兵的狂飙攻击下,只能是望河兴叹,坐以待毙,有这些浮桥在,还能让他们有机会逃出生天。

    晋军已经是兵败如山倒,面对蜀军骑兵如潮的攻势,根本就无力抵抗,主将马隆逃走之后,晋军更是群龙无首,拼了命地向浮桥方向逃去,他们现在只恨爹娘给少生了两条腿,跑在前面的,能踏上浮桥的,就算是捡了一条命回去,落在后面的,便会被蜀军呼啸而来的铁蹄踏成肉泥。

    在蜀军肆虐狂扫之下,晋兵们就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铁蹄隆隆,践踏着一切可以践踏的东西,整个晋军的营地内一片狼籍。

    马隆逃到了磐河东岸,这才停下马来,不禁唏嘘而叹,败仗来得太突然了,前后都没有半个时辰,晋军阵线即宣告全面崩溃。马隆看着他精心准图示的偏厢车战阵冰消瓦解,痛心疾首,凄楚不已。

    “马都督,蜀人追上来了!”副将惊呼道。

    在西岸,蜀军的骑兵已经追杀到了磐河渡口,并试图抢夺浮桥,向东岸追击过来。

    “放火烧桥!”马隆当机立断,下达了烧桥的命令。

    蜀军的骑兵现在根本就是无敌的存在,也只有这些天然的河流可以迟滞一下他们的进攻,一旦被他们突破磐河防线,已经逃到东岸的晋军也就没有机会再逃跑了。

    这个时候马隆也顾不上浮桥上还有晋兵没有逃过来,便下令烧桥。晋兵们将桐油菜油一类能引火的东西往桥面上一浇,顺手就点起火来。

    烈火很快地就将浮桥给吞没了,那些还呆在浮桥上没有机会过河的晋兵都傻了眼,前面是烈火挡道,后面是追兵杀来,绝望之中,他们纷纷跳入了水中。水性好的还好点,可以游着到对岸去,水性不好的在水中扑腾几下就再无身影了。

    马隆也不是那种绝情无义之人,但现在情况紧急,他不得不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蜀军骑兵来势很快,如果不能尽快地毁掉浮桥,蜀军骑兵顺着浮桥杀过来,那绝对是势不可挡的。

    马隆下令会水的士兵跳下去尽可能地把落水的晋兵救上来,可惜晋军之中全是北方兵,会水的很少,磐河上水流又很急,大部分落水的晋兵都被急流所卷走了。

    几座浮桥很快被火烧毁了,刚刚冲上浮桥的蜀军骑兵不得不退了下去,马隆也不敢再耽搁,引着撤下来的残兵望清河而走。

    这一役晋军可谓是损失惨重,几乎所有的偏厢车都被蜀军给摧毁了,三万人马折损超过半数,如果不是那几座浮桥的存在,马隆能不能逃脱都是一个问题。

    罗宪下令一方面打扫战场,一方面在磐河上重新架设浮桥,准备渡河追击,乘胜而进,拿下清河平原二郡。

    马隆原本依仗着偏厢车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决心在清河平原一带与蜀军进行一番较量,但界桥一战,转瞬之间就把马隆的信心打没了,虽然马隆麾下还有五万多的军队,但如何抵御蜀军骑兵的进攻,马隆心中着实没底。

    论野战,清河平原一带地势平坦,正是骑兵作战的理想舞台,马隆的军队在蜀军骑兵的面前,根本无法匹敌,别说是兵力上处于劣势,就算再多个几倍的人马,纯粹是白给。如果据城坚守的话,蜀军火器营的威力,马隆已经是亲眼目睹了,凭着清河平原两座郡城的城防,根本就无法抵挡。

    逃回到清河的马隆思虑再三,决定放弃清河平原二郡,向青州方向撤退。首先,青州有黄河之险,马隆有信心凭借着黄河来挡住蜀军的铁蹄。其次,马隆他本身就是青州刺史,虽然借调到冀州作战,但朝廷也并没有免去他青州刺史的职务,返回青州,那完全是他的本职。

    清河平原无论如何是守不下去了,如果一昧死守的话,结果只能是丢城失地,把五万多的军队全部葬送在这儿,要知道此番马隆由青入冀,可是带着十万青州兵的,如果把这些青州子弟兵全部葬送在冀州,他也无法向青州父老交待。

    所以,拿定主意的马隆几乎是连夜出逃,他很清楚蜀军骑兵的恐怖,一道小小的磐河根本就不可能阻挡蜀军多长的时间,一旦被蜀军突破而来,蜀军骑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能横扫整个清河平原。

    既然要走,那就绝不能拖泥带水,马隆下令晋军拥掉一切的军需辎重,轻装而行,连夜从清河逃向了平原。

    到达平原之后,更是马不停蹄,昼行夜奔,向着黄河渡口赶去。到达黄河渡口之后,马隆下令征调所有官船民船,没日没夜地抢渡黄河,将晋军一批一批地运送到黄河南岸去。

    正是凭借着马隆的果决坚定雷厉风行,晋军才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渡黄河的任务,当蜀军骑兵向着黄河大堤呼啸而来的时候,晋军士兵所乘从的最后一艘渡船堪堪地刚刚离开渡口,甚至蜀军弓骑兵射出的箭都能射到渡船上,还射死了好几名晋兵,但一切为时已晚,晋军大军已经是乘风破浪扬帆而去,罗宪在黄河北岸也只能是望河兴叹。(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31章 兵临小平津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回到上党之后,刘胤没有做任何停留,当即挥师南下,从壶关直抵高都。

    高都是蜀军目前在并州控制的最南端的城池,过了高都,就进入到了晋国所控制的河内郡。

    尽管这儿是双方的交界处,但由于目前双方交战的重心在冀州,晋国在河内的防守兵力并不太多。

    整个黄河以北都属于讨逆大都督羊祜的防区,河内郡也不例外,羊祜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邺城,河内郡这边的防守自然比较空虚。

    刘胤这次迂回上党进攻河内,做的非常的隐密,偃旗息鼓,尽可能地不向外泄露消息。羊祜的壕堑战术虽然有效地阻挡了蜀军的进攻,但却隔绝了他对外界的消息掌控,刘胤回兵上党迂回转战河内,羊祜根本就无法知晓,更谈不上调兵回防河内了。

    而刘胤一路倍道兼程,保持着较高的行军速度,为的就是在河内打晋国一个措手不及。

    并州的地势高峻,出高都向南,便是河内广阔的平原,蜀军已高屋建瓴之势,呼啸而下,一夜之间,便包围了山阳城。

    山阳城只驻守着千把来人,守将于真看到蜀军大军来袭,吓得屁滚尿流,丝毫没有抵抗就开城投降了,蜀军轻取山阳,打开了进入河内的门户。

    蜀军突然出现在河内,让晋国朝廷是惶恐不已,河内郡是洛阳北边的唯一屏障了,一旦河内失守,洛阳便危矣。所以一听蜀军攻占了山阳,司马炎便是坐立不宁,急令河内太守董艾挥师讨之,又下令羊祜派兵增援。

    河内太守董艾本来兵就不多,而且多是缺乏战斗力的郡国兵,而蜀军的虎骑军、虎步军、永安军那一个不是虎狼之师,董艾根本就不是对手,在射犬和蜀军打了一仗,结果是全军覆灭,董艾战死于乱军之中,蜀军挥师南进,夺下了河内郡的郡治怀县。

    接下来几天,蜀军在河内横行无阻,如入无人之境,连克野王、温县、河阳数座城池,直逼小平津渡口。

    洛阳朝野上下,宛如经历了一场八级的地震一般,剧烈震动,司马炎坐如针毡,急调洛阳附近的兵马赶往小平津关,严防死守。

    小平津关位于黄河南岸的北邙山,距离洛阳城只有三四十里的距离,一旦失守,那对于洛阳而言,就等于是灭顶之灾,所以司马炎绝不敢等闲视之。洛阳表里山河,八关固守,这小平津关便是其中之一,与洛阳东北面的孟津关互为倚角,共扼黄河天险。

    几年前匈奴犯境,同样也曾兵临小平津渡口,当时在洛阳朝野同样引起过剧烈震动,甚至有不少大臣都提出来要迁都以避匈奴人的锋芒,直到后来,羊祜出兵河内打退了匈奴人,这才让局势平定了下来。

    现在蜀军兵临小平津,带来的轩然大波一点也不亚于当时的匈奴人,并州已告失守,冀州局势维艰,如今蜀军更是兵临黄河,整个大晋的江山社稷芨芨可危。洛阳上下,是一片哀鸿遍野,绝望的情绪在都城之中蔓延着。

    司马炎急召大臣们上殿议事,共商退敌之计。

    “诸位爱卿,如今蜀人已经是兵临黄河,洛阳危在旦夕,朕寝食不能安呐,尔等有何计策,能与朕分忧?”司马炎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张口询问道。

    文武百官你瞧瞧我,我瞧瞧你,皆是面面相觑,蜀军要是真的好退的话,晋国又何须损兵折将丢城失地,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晋国已经是回天乏力了,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不是已经征战在前线就是已经阵亡殉国了。朝堂上面的这些大臣,平时做的都是四平八稳的官,在这个时候,谁又能拿出什么主意来,个个皆是缄默不语。

    司马炎扫了一圈,这么多的大臣竟然是无人开口,他不禁有些愠怒道:“朕高官厚禄养着你们,平日里一个个高谈阔论学究天人,这么现在个个都变成哑巴了?你们说朕要你们何用?”

    站在首位的贾充显然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是百官之首的司徒,兼领着尚书令,如果他再不开口,也实在是不象话了。贾充踏上一步,持笏拜道:“陛下休怒,蜀人兵临黄河,洛阳之兵只宜在小平津关拒守,切不可轻易渡河北击,臣以为欲退河内之蜀军,还须羊太傅从邺城出兵才是。”

    司马炎点点头,也深以为然,守洛阳的兵力那是真正的固国之本,如何敢轻易地调动,如果从小北津渡河北击的话,且不说能不能取胜,洛阳防守则势必空虚,洛阳如果无兵守御的话,司马炎就不会有安全感了,这一点司马炎当然不能接受,想退河内之敌,也只有调动外郡兵马才是。

    现在各地的兵力都相当地吃紧,晋国新募的兵力远远不及所消耗的兵力,这几年来,晋军的兵力总数是每况愈下,战斗力更是锐减,丧师失地,早已不复当年魏国之兵雄马壮了。

    现在司马炎唯一的指望就是邺城的羊祜了,虽然马隆兵败清河撤回了青州,但羊祜的手中,还握有十万大军,这也是晋军在黄河以北的唯一一支力量了,想要解决河内的危机,也只有羊祜出兵才行。

    “朕不是早已下旨给羊祜了吗,为何他到现在还没有出兵?”说起羊祜,司马炎这才想起几天前就已经给羊祜下过旨要他出兵救援河内,那个时候河内太守董艾还没阵亡,河内的局势也没有坏到如此地步,但随着董艾的战死,河内的形势彻底地崩坏了,蜀军在河内郡肆意横扫,如入无人之境,还不就是无兵抵御吗,如果羊祜能早一点出兵的话,河内的局势又何至如此?

    主管军务的兵曹尚书赶紧出班奏禀道:“启奏陛下,送往邺城的诏书几日前就以六百里加急快马送了出去,传诏之人现已经返回洛阳,诏书传达确认无误,至于羊太傅缘何迟迟未能出兵,臣就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32章 三道诏书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这儿是双方的交界处,但由于目前双方交战的重心在冀州,晋国在河内的防守兵力并不太多。

    整个黄河以北都属于讨逆大都督羊祜的防区,河内郡也不例外,羊祜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邺城,河内郡这边的防守自然比较空虚。

    刘胤这次迂回上党进攻河内,做的非常的隐密,偃旗息鼓,尽可能地不向外泄露消息。羊祜的壕堑战术虽然有效地阻挡了蜀军的进攻,但却隔绝了他对外界的消息掌控,刘胤回兵上党迂回转战河内,羊祜根本就无法知晓,更谈不上调兵回防河内了。

    而刘胤一路倍道兼程,保持着较高的行军速度,为的就是在河内打晋国一个措手不及。

    并州的地势高峻,出高都向南,便是河内广阔的平原,蜀军已高屋建瓴之势,呼啸而下,一夜之间,便包围了山阳城。

    山阳城只驻守着千把来人,守将于真看到蜀军大军来袭,吓得屁滚尿流,丝毫没有抵抗就开城投降了,蜀军轻取山阳,打开了进入河内的门户。

    蜀军突然出现在河内,让晋国朝廷是惶恐不已,河内郡是洛阳北边的唯一屏障了,一旦河内失守,洛阳便危矣。所以一听蜀军攻占了山阳,司马炎便是坐立不宁,急令河内太守董艾挥师讨之,又下令羊祜派兵增援。

    河内太守董艾本来兵就不多,而且多是缺乏战斗力的郡国兵,而蜀军的虎骑军、虎步军、永安军那一个不是虎狼之师,董艾根本就不是对手,在射犬和蜀军打了一仗,结果是全军覆灭,董艾战死于乱军之中,蜀军挥师南进,夺下了河内郡的郡治怀县。

    接下来几天,蜀军在河内横行无阻,如入无人之境,连克野王、温县、河阳数座城池,直逼小平津渡口。

    洛阳朝野上下,宛如经历了一场八级的地震一般,剧烈震动,司马炎坐如针毡,急调洛阳附近的兵马赶往小平津关,严防死守。

    小平津关位于黄河南岸的北邙山,距离洛阳城只有三四十里的距离,一旦失守,那对于洛阳而言,就等于是灭顶之灾,所以司马炎绝不敢等闲视之。洛阳表里山河,八关固守,这小平津关便是其中之一,与洛阳东北面的孟津关互为倚角,共扼黄河天险。

    几年前匈奴犯境,同样也曾兵临小平津,当时在洛阳朝野同样引起过剧烈震动,甚至有不少大臣都提出来要迁都以避匈奴人的锋芒。

    现在蜀军兵临小平津,带来的轩然大波一点也不亚于当时的匈奴人,并州已告失守,冀州局势维艰,如今蜀军更是兵临黄河,整个大晋的江山社稷芨芨可危。洛阳上下,是一片哀鸿遍野,绝望的情绪在都城之中蔓延着。

    司马炎急召大臣们上殿议事,共商退敌之计。

    “诸位爱卿,如今蜀人已经是兵临黄河,洛阳危在旦夕,朕寝食不能安呐,尔等有何计策,能与朕分忧?”司马炎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张口询问道。

    文武百官你瞧瞧我,我瞧瞧你,皆是面面相觑,蜀军要是真的好退的话,晋国又何须损兵折将丢城失地,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晋国已经是回天乏力了,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不是已经征战在前线就是已经阵亡殉国了。朝堂上面的这些大臣,平时做的都是四平八稳的官,在这个时候,谁又能拿出什么主意来,个个皆是缄默不语。

    司马炎扫了一圈,这么多的大臣竟然是无人开口,他不禁有些愠怒道:“朕高官厚禄养着你们,平日里一个个高谈阔论学究天人,这么现在个个都变成哑巴了?你们说朕要你们何用?”

    站在首位的贾充显然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是百官之首的司徒,兼领着尚书令,如果他再不开口,也实在是不象话了。贾充踏上一步,持笏拜道:“陛下休怒,蜀人兵临黄河,洛阳之兵只宜在小平津关拒守,切不可轻易渡河北击,臣以为欲退河内之蜀军,还须羊太傅从邺城出兵才是。”

    司马炎点点头,也深以为然,守洛阳的兵力那是真正的固国之本,如何敢轻易地调动,如果从小北津渡河北击的话,且不说能不能取胜,洛阳防守则势必空虚,洛阳如果无兵守御的话,司马炎就不会有安全感了,这一点司马炎当然不能接受,想退河内之敌,也只有调动外郡兵马才是。

    现在各地的兵力都相当地吃紧,晋国新募的兵力远远不及所消耗的兵力,这几年来,晋军的兵力总数是每况愈下,战斗力更是锐减,丧师失地,早已不复当年魏国之兵雄马壮了。

    现在司马炎唯一的指望就是邺城的羊祜了,虽然马隆兵败清河撤回了青州,但羊祜的手中,还握有十万大军,这也是晋军在黄河以北的唯一一支力量了,想要解决河内的危机,也只有羊祜出兵才行。

    “朕不是早已下旨给羊祜了吗,为何他到现在还没有出兵?”说起羊祜,司马炎这才想起几天前就已经给羊祜下过旨要他出兵救援河内,那个时候河内太守董艾还没阵亡,河内的局势也没有坏到如此地步,但随着董艾的战死,河内的形势彻底地崩坏了,蜀军在河内郡肆意横扫,如入无人之境,还不就是无兵抵御吗,如果羊祜能早一点出兵的话,河内的局势又何至如此?

    主管军务的兵曹尚书赶紧出班奏禀道:“启奏陛下,送往邺城的诏书几日前就以六百里加急快马送了出去,传诏之人现已经返回洛阳,诏书传达确认无误,至于羊太傅缘何迟迟未能出兵,臣就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33章 三道诏书(二)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如果羊祜的十万大军折损在河内,那晋蜀之战,基本上就将结束了,晋国恐怕再也没有任何的有生力量来挡得住蜀军的进攻了。

    司马炎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只是一昧地催促羊祜回师河内,直让羊祜感到心寒,司马炎急火攻心,不知其中厉害,难道说满朝文武,就真的无人考虑此中的利害吗?

    这两道诏书,让羊祜是左右为难,抗命不从的话,那绝对是大逆之罪,但遵命从事的话,势必将晋国最后力量引向不归之路。

    羊祜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暂缓出兵,向司马炎上表陈情,将所有利害关系一一向司马炎剖析清楚,希望司马炎可以认清形势,收回成命。

    羊祜一夜未眠,洋洋洒洒地写了数万字,直到鸡鸣三遍,东方泛白,他才放下笔来。他又通读了一遍,认为无任何的遗漏之处,这才放心的将奏章放入封套之内,用火漆封好。

    羊祜揉了揉微微发胀的太阳穴,直了直腰,一个晚上从始自终地保持着一个姿势,羊祜这时才觉得腰快要断掉了。

    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万言奏章虽然写好了,但送到京师司马炎的手中,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羊祜根本就无法预料,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纯粹是扯淡的说法,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将会左右天下形势的变化,自己的建议终归只能是建议,真正拍板的只是皇帝本人,就算是错误的决定,旁人也只有遵从的份。

    羊祜将他的心腹家将羊福叫来,将奏章交给他,千叮咛万嘱咐,命他一定要将这封奏章送达京师洛阳,一定要亲手交给太师郑冲,由他转交给陛下。

    现在河内一带局势混乱,路上并不太平,羊祜不敢将奏章交给别人,万一半路之上丢失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所以他才派最能靠得上的人,心腹家将羊福亲自前往洛阳去送奏章。

    另外,羊祜也不敢让羊福将奏章直接递到黄门侍郎的手中,毕竟羊福身份低微,根本就没有面见皇帝的资格。所以羊祜才将奏章先递给郑冲,凭借着他和郑冲的关系,交给郑冲由他来转交给司马炎,羊祜是放心的。

    羊福领命,立刻带上奏章,领命出城,率着一百多的亲兵卫队,骑上快马,向洛阳火速奔去。

    邺城离洛阳的距离并不太远,若是太平年月,快马两三日即可抵达,但现在蜀军进入河内,兵荒马乱的,原先的官道已经是无法通行了,羊福只能是迂回到充州一带,从那儿渡过黄河,多走了近一倍的路程,所幸一路之上平安无事,羊福用了四五天的时间,晓行夜宿,快马急驰,总算是安全地抵达了洛阳城。

    现在的洛阳城可谓是人心惶惶,紧张的气氛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就连城门口巡哨的御林军,都增加了好几倍,披甲持戈,往来巡查,许多的可疑人物都受到盘查,拒绝入城,稍有反抗,就会被御林军当场格杀。

    羊福出示了令牌,守城的军士挥手示意放行,很顺利地就进了城,不过羊福没有先回羊府,而是直奔郑府而去。

    郑冲刚刚上完早朝回来,现在朝廷上的事情多了起来,郑冲原本担任的太保之职乃是位高权轻之职,每日悠闲的很,但这一段时间内,郑冲却无法悠闲起来,他担负的职责明显增加了,每日的早朝,基本上午后才会散。

    郑冲饥肠漉漉,还没有等他吃上一口饭,下面忽然来报太傅羊祜派信使前来,此刻正在府门外求见,郑冲当即扔掉筷子,疾步冲出府去,亲自将羊福迎入府内。

    羊福禀明来意,并将那份奏章拿了出来,郑冲感到事关重大,当即带着奏章直奔皇宫,去面见司马炎。

    司马炎这些日子来明显地瘦了一圈,蜀军在小平津驻军,威胁着洛阳的安全,司马炎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两个眼圈都如同是大熊猫一般。

    送往邺城的诏书已经是宣给了羊祜,现在司马炎就等着羊祜的消息了,羊祜一日不出兵,他一日心不能安,纵就是佳肴御宴摆在眼前,司马炎都没有任何的胃口。

    这时,郑冲在宫门外求见,司马炎吩咐黄门侍郎宣他上殿。郑冲上殿之后行礼完毕,立刻呈上了羊祜的奏章。

    司马炎现在就等羊祜的消息了,一听是羊祜的奏章,便令近侍取过来,迫不及待地打了开。

    羊祜的奏章很长,洋洋洒洒几万字,司马炎虽然急,但也得耐着性子读下去,不过司马炎的表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起了变化……(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34章 三道诏书(三)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不过和第一道诏书比起来,司马炎的态度要强硬的多,口气也是非常坚决,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很显然司马炎对蜀军兵逼小平津很恐慌,完全是乱了方寸,如果不能解决掉河内的蜀军,司马炎估计睡觉都不踏实了。

    羊祜眉头紧蹙,司马炎连续两道诏书,简直是给羊祜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服从司马炎的旨意,羊祜的战略计划就全部前功尽弃了,现在蜀军在冀州已经完全占据了优势,晋军唯一可以拿来抗衡的资本就是邺城周围纵横百里的壕堑群,如果羊祜放弃邺城而转战河内的话,羊祜根本就没有任何把握来打退刘胤的蜀军。

    尽管目前进入河内的蜀军只有四五万人,但羊祜很清楚,这完全是邺城拖着蜀军的主力的结果,如果羊祜放弃邺城的话,毫无疑问蜀军的主力会同样紧随其后,进入河内。

    转战河内,根本就不可能解决掉河内的危机,反而让羊祜所统率的这十万大军置身于险境,野战敌不过蜀军的骑兵,守城敌不过蜀军的火器,河内之战,羊祜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

    如果羊祜的十万大军折损在河内,那晋蜀之战,基本上就将结束了,晋国恐怕再也没有任何的有生力量来挡得住蜀军的进攻了。

    司马炎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只是一昧地催促羊祜回师河内,直让羊祜感到心寒,司马炎急火攻心,不知其武,就真的无人考虑此中的利害吗?

    这两道诏书,让羊祜是左右为难,抗命不从的话,那绝对是大逆之罪,但遵命从事的话,势必将晋国最后力量引向不归之路。

    羊祜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暂缓出兵,向司马炎上表陈情,将所有利害关系一一向司马炎剖析清楚,希望司马炎可以认清形势,收回成命。

    羊祜一夜未眠,洋洋洒洒地写了数万字,直到鸡鸣三遍,东方泛白,他才放下笔来。他又通读了一遍,认为无任何的遗漏之处,这才放心的将奏章放入封套之内,用火漆封好。

    羊祜揉了揉微微胀的太阳穴,直了直腰,一个晚上从始自终地保持着一个姿势,羊祜这时才觉得腰快要断掉了。

    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万言奏章虽然写好了,但送到京师司马炎的手中,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羊祜根本就无法预料,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纯粹是扯淡的说法,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将会左右天下形势的变化,自己的建议终归只能是建议,真正拍板的只是皇帝本人,就算是错误的决定,旁人也只有遵从的份。

    羊祜将他的心腹家将羊福叫来,将奏章交给他,千叮咛万嘱咐,命他一定要将这封奏章送达京师洛阳,一定要亲手交给太师郑冲,由他转交给陛下。

    现在河内一带局势混乱,路上并不太平,羊祜不敢将奏章交给别人,万一半路之上丢失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所以他才派最能靠得上的人,心腹家将羊福亲自前往洛阳去送奏章。

    另外,羊祜也不敢让羊福将奏章直接递到黄门侍郎的手中,毕竟羊福身份低微,根本就没有面见皇帝的资格。所以羊祜才将奏章先递给郑冲,凭借着他和郑冲的关系,交给郑冲由他来转交给司马炎,羊祜是放心的。

    羊福领命,立刻带上奏章,领命出城,率着一百多的亲兵卫队,骑上快马,向洛阳火奔去。

    邺城离洛阳的距离并不太远,若是太平年月,快马两三日即可抵达,但现在蜀军进入河内,兵荒马乱的,原先的官道已经是无法通行了,羊福只能是迂回到充州一带,从那儿渡过黄河,多走了近一倍的路程,所幸一路之上平安无事,羊福总算是安全地抵达了洛阳城。

    现在的洛阳城可谓是人心惶惶,紧张的气氛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就连城门口巡哨的御林军,都增加了好几倍,披甲持戈,往来巡查,许多的可疑人物都受到盘查,拒绝入城,稍有反抗,就会被御林军当场格杀。

    羊福出示了令牌,很顺利地进了城,他没有先回羊府,而是直奔郑府而去。

    郑冲刚刚上完早朝回来,现在朝廷上的事情多了起来,郑冲原本担任的太保之职乃是位高权轻之职,每日悠闲的很,但这一段时间内,郑冲却无法悠闲起来,他担负的职责明显增加了,每日的早朝,基本上午后才会散。

    郑冲饥肠漉漉,还没有等他吃上一口饭,下面忽然来报太傅羊祜派信使前来,此刻正在府门外求见,郑冲当即扔掉筷子,疾步冲出府去,亲自将羊福迎入府内。

    羊福禀明来意,并将那份奏章拿了出来,郑冲感到事关重大,当即带着奏章直奔皇宫,去面见司马炎。

    司马炎这些日子来明显地瘦了一圈,蜀军在小平津驻军,威胁着洛阳的安全,司马炎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两个眼圈都如同是大熊猫一般。

    送往邺城的诏书已经是宣给了羊祜,现在司马炎就等着羊祜的消息了,羊祜一日不出兵,他一日心不能安,纵就是佳肴御宴摆在眼前,司马炎都没有任何的胃口。

    这时,郑冲在宫门外求见,司马炎吩咐黄门侍郎宣他上殿。郑冲上殿之后行礼完毕,立刻呈上了羊祜的奏章。

    司马炎现在就等羊祜的消息了,一听是羊祜的奏章,便令近侍取过来,迫不及待地打了开。

    羊祜的奏章很长,洋洋洒洒几万字,司马炎虽然急,但也得耐着性子读下去,不过司马炎的表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起了变化……(未完待续。)8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35章 三道诏书(四)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透过宫殿的窗户,司马炎可以看到那一缕夕阳照射进来,司马炎从来没有体会过夕阳的余晖是如此的苍凉凄婉,日薄西山,日暮途穷,恰似他现在的处境一般,曾经的壮志雄心,到如今的心如槁灰,一种难以言表的的苦涩在他的心头千回百转,大厦将倾,独力难支。

    这时,贾充又悄无声息地站到了司马炎的面前,只是静静地站着,没有开口。

    “公闾,你怎么没走?”司马炎回过神来,有气无力地问了他一句。

    贾充道:“臣方才思前想后,思得一计,只不过不知可行不可行,正在犹豫该不该出于陛下听?”

    司马炎眼前一亮,立刻坐直了身子,道:“但说无妨。”

    贾充道:“臣思虑再三,认为羊祜之事绝不可拖,而且是宜早不宜迟,一旦被羊祜怀疑陛下有撤除他的意图,羊祜必反矣。”

    司马炎无奈地道:“朕也知道此事不可久拖,但现在不是无计可施吗,一旦下旨解除羊祜兵权,这不是逼着羊祜早反吗?”

    贾充道:“臣倒有一计,陛下不妨派人前往邺城军中以犒赏的名义进行劳军,多置牛酒,羊祜定然不以为备,前来迎接钦差大臣,陛下可在劳军的队伍之中暗伏精锐之士,扮作运送牛酒的军夫,待到羊祜前来,一举擒拿,此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要能拿获羊祜,以其为质,其属下必然是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其后钦差大臣便可以以陛下的名义弹压冀州军队,接任都督大权,冀州军队中的将士多出自于司豫兖青,死心塌地追随羊祜的必定也只是少数之人,只要钦差大臣恩威并施,定然能掌控冀州军。”

    司马炎抚掌大笑道:“妙计,妙计啊,公闾有此等妙计,何不早说?”

    贾充道:“此乃密计耳,绝不可让第三人知晓,稍有泄露,让羊祜有所防备,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司马炎点头道:“卿所虑有理,此事当隐秘行事,万不可有所泄露。”

    “既然陛下采纳此计,那便当早日行事才是,夜长恐梦多。关键是这个钦差大臣的人选,陛下可要慎重些才是,既得忠心耿耿,又得能力出众,方可服众。”

    司马炎看着贾充,似笑非笑地道:“朕考虑再三,有一个最为恰当。”

    “陛下所指何人?”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公闾,此事非你莫属。”司马炎大笑道。

    贾充脸色微微一变,急道:“陛下,臣虽献此计,却不是钦差大臣的上佳人选,臣一介文弱,手无缚鸡之力,焉能制治诸军?”

    司马炎道:“公闾过谦了,朕看此事非你莫属,若论忠心,朕想不到还有何人能比得上你,若论能力,你是百官之首,正可服众,此事关乎大晋社稷,你就不必推托了。此行朕会委派得力高手,护在你的左右,定保无虞。”

    贾充不禁是暗暗地叫苦不迭,如果说出主意耍计谋,天下还真没有几人是贾充的对手,但若论行军打仗,阵前厮杀,贾充第一个就怂了,他一介文弱,上不得马,拉不开弓,这可不是他的强项。

    以前他也给司马炎出过不少的计谋,但每次似乎都轮不上他去上前线,可这次司马炎就认准了他,贾充死活推辞不得,只得哀叹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贾充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差事。(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565/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介绍: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历史的车轮滑入了公元263年,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悄然地落下了帷幕。三国究竟结束在哪一年,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是司马篡魏的265年还是西晋灭吴的28o年?但无人可以否认,从263年蜀汉灭亡的那一刻,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已经是终结了。
一名现代的特警因公殉职却意外地魂穿了安平王刘胤的身上,原本想跟着刘禅去洛阳
最后的三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