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红眼
谢元娘已经冲了出铺子,寒风迎面扑来,进铺子时身上的斗篷已经交给了令梅,浑身一冷,谢元娘这才注意到,可是又不想回去面对蒋才,干脆就硬着头皮往外走,左右她出来令梅也会跟出来。
令梅是跟了出来,却被小爵爷给挤到了身后。
“谢二,我没让你走呢。”蒋才大声叫人,见街道上有人看过来,又红着耳朵闭上嘴,看着人还在前面走,随即蹲下身子捧起雪,揉成雪团就扔了过去。
啪的一声,直中谢元娘的后背。
谢元娘被吓了一跳,这雪团到不吓人,而是太突然,她也没想到蒋才会这么做,愤怒的回头瞪着他。
蒋才得意的裂开嘴呲牙一笑,一点也没觉得错了,反而还在高兴。
“混、蛋。”谢元娘真要被他气炸了,还击的连揉几个雪团扔过去,直奔蒋才的脸。
蒋才身子轻轻一动,就都避开了。
他还觉得有趣,又揉了几个雪团对着谢元娘扔过去,谢元娘身子灵活却也拧不过他的速度,等令梅冲过来护住她时,衣裙上都粘着雪,就是因为刚刚还击踩在雪里,鞋袜也都湿了。
“混、蛋。”谢元娘又骂了一句,带着令梅怒气的走了。
令梅一脸慌乱的看了一眼小爵爷,追了上去。
被姑娘骂了,小爵爷没有生气,还裂着嘴笑,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姑娘给骂傻了。
身后,蒋才还在喊,“怎么又走了?”
谢元娘心中有气,也没有看方向,遇到胡同便进,哪知迎面差点撞到马车,好在对方动作快,这才没撞到一起。
“姑娘。”追来的令梅吓的脸色也变了色。
“没事。”谢元娘抚着胸口,一惊一吓中,终于平静下来。
“二姑娘?”同时,一道声音也响了起来。
正是江义。
一身的湛蓝色的袍子,他似乎永远都是这一身衣服,久了让人看衣袍就能认出他来。
“江总管?”谢元娘也没想到这么巧会遇到他,随后看向马车,“是...二爷?”
习惯了没有人在的时候叫小叔叔,在外人面前时,谢元娘总怕自己叫错了。
帘子却已经从里面撩起,顾远俊朗的容颜让寒冬又冷了两分,他的目光从上到下,剑眉微拧,“上来。”
一句话,帘子却已经落了下去。
江义退到一旁,“二姑娘请。”
谢元娘没多想,听话的就走了过去,江义才将马蹬拿过来,一抬头嘴角抽了抽,令梅也捂脸。
我的姑娘啊,你就这样爬上马车,也不怕顾大人嫌弃。
上了马车的谢元娘抬头咧嘴笑,“小叔叔。”
“坐好。”顾远有些头疼,小丫头怎么一遇到他就像没长脑子一般,“女孩子要爱惜自己的身子,把鞋脱了。”
顾远与女子不曾接触,若真说有女孩子,也就是眼前的小丫头。
女子在外男面前不得露脚,顾远到没有多想,在他看来,眼前的哪是姑娘,只不过是个小丫头。
谢元娘裂嘴笑,听话的脱鞋去袜,一双圆又白漆的脚就露了出来,暴露在空气里,还不舒服的往衣裙下缩了缩。
顾远也是微愣,从不知女子的脚这般的小,看样子有他手掌大,圆滑带着婴儿肥的肉,看着像小奶狗初生下来时厚厚的脚掌。
耳朵有些热,顾远略有些不自然的移开目光,从一旁的匣子里抽出块帕子递过去,“擦一擦。”
又撩起帘子吩咐江义,“让二姑娘身边的丫头去买一双鞋和袜子。”
外面江义应下。
顾远放下帘子回身,只见对面的小丫头还在认真的擦着脚,明明是干净的棉布帕子,却还不及那双厚而又圆滑的小脚白。
他垂下眼帘,“怎么弄一身的雪?又不是别人家的野小子。”
“还不是....”
“谢二、谢二?”外面蒋才的大嗓门打断了谢元娘的话。
谢元娘对着帘子外面努嘴,“那,人不是来了。”
随后一脸埋怨的把刚刚的事三言两语的说了,“他这样跑回来真的可行?”
问的自然是他从边关大营回来的事。
顾远的眼睛微微眯起,听到外面还在叫嚣的喊声,叩了叩马车,马车便停了下来,修长的手指撩起帘子,隔着前面的黑马,与蒋才迎视上。
蒋才张开的嘴便没来得急合上,张着大嘴看着马车里的场景。
谢元娘手捏着帕子还在擦脚,帘子被撩起来,到没有惊慌的收起来,还一成不变的擦着脚,还望着蒋才,就像在望着天气一般。
蒋才终于有动静了,却是抬起手指着马车,嘴越张越大,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私自回京,遣送回边关,一年之内不得回来。”顾远目光淡淡,语气淡淡,无形中却带着一抹不容抗拒的威慑力。
蒋才的嘴角抽了抽。
顾远的话音刚落,就见不知从哪里跳出两道黑色身影,落在了蒋才的身边,做出请的手式,强押解蒋才走了。
帘子落下,隔了外面的冷空气。
谢元娘问,“小叔叔一直知道他回来?”
黑白分明的眸子,像个初生的婴儿,刚刚与男子同坐在马车里,又脱了鞋袜被人撞破,也不见紧张。
顾远心思微动,这是真正信任他。
谢元娘见小叔叔沉思,误以为他在想事,便也没再追问,擦好了脚之后,便踩在马车铺的地毯上,软软的。
而被押解走的蒋才一路正在骂道,“没良心,小爷帮她,她却和别的男子在一起,还把脚露出来,没规矩的丫头,难怪眼光那么差。”
“一张脸能冻死人。”
“哪里吸引人了。”
“早晚有她后悔的时候。”
走了一断路,蒋才嚷嚷道,“我要回伯爵府和祖父告别。”
“二爷吩咐立马护送小爵爷回边关。”暗卫不为所动。
蒋才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像木头一样的暗卫,最后终是违抗不了,垂头丧气的跟着暗卫走了,不过走着走着,突然又停了下来。
“不,小爷不能不管,总不能看着她往火炕里跳。”蒋才笑了起来。
第446章:八卦
蒋才又燃起了斗智。
这话当天就被送到了江义那,江义在外面犹豫,这话要不要告诉二爷,不告诉吧,小爵爷在闯祸怎么办?那告诉呢?是不是又要挨一顿的板子?
鲁一几个看着江义转来转去的,面露出同情来。
当天晚上,江义又挨了十板子。
江义和王掌柜说话时,一脸的委屈,“我也没想着看笑话,二爷怎么就说我幸灾乐祸呢,小爵爷说的话也是真的。”
王掌柜的倒了茶推给他,“二爷初碰感情的事,面上窄了些。”
江义点头,“这个我懂,不然我怎么能这么上心的盯着....”
话说不下去了,江义张了张嘴,看着王掌柜,“二爷是不是看我对二姑娘上心误会,吃醋了?”
王掌柜呵呵两声没接话,江义越发觉得自己猜对了,一边埋怨二爷怎么可能这么想,又说自己有多忠心,一直絮叨着天色晚了,这才回去。
孔府那边,谢元娘回府之后收到了四哥的回信,信中说他很不喜欢顾远,不过看在他未来是自己妹夫的面子上,便勉强的接受了。
谢元娘笑了,知道四哥最疼她,最舍不得生气。
信才放下,听到外面下人请安的声音,谢元娘诧异,才下了软榻,父亲已经进来了。
孔为摆手,“我正好路过,过来看看,快坐回去,小心着凉。”
从前路过来,怎么可能路过,是有事吧?
谢元娘笑着应下,父女俩坐好之后,孔为搓着手上的扳指,“今日去谢府玩的可开心?”
“女儿提前回来了。”谢元娘回道。
孔为点头,“身子不舒服?”
谢元娘摇头,“在外面约好了任妹妹,所以便找了借口出去。”
“原来是这样。”孔为明白了,他想了想,看着女儿也极为复杂,“今日我去谢府接你母亲和砚姐,遇到了你姑夫,他喝多了,提起你的时候很难受,看他是误会了你,以后有空你抽空看看你姑夫。”
养了多年,又当成女儿,怎么能没有感情。
谢元娘听了先是愣了愣,然后心便是一酸,姑夫....父亲...叫了这么多年的父亲,现在就成了姑夫,而在府中,最疼她的也就是父亲。
“这事我没有告诉你母亲,她现在提起谢家就不高兴,那个....这事...”
“父亲放心吧,我明白。”谢元娘挤了挤眼睛。
孔为笑了,“好,那我先回去,太晚你母亲又想多想了。”
谢元娘起身把人送走了,这才叹了口气。
令梅几个在外面守着,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看姑娘貌似有些不高兴,第二天,谢元娘叫了寒雪进来,将写好的信给了她,听到是给谢大人的,三个丫头微愣。
暗想姑娘是被现在的老爷欺负了,然后才去找原来的老爷?
谢元娘哪里知道她们误会了,也没有解释,信送出去了,便等着那边回信。
谢府里面,谢江沅没有收到信,信到了门房,就被孔氏给扣下了,孔氏看到信里的关心之语,嘲讽的直接将信撕了,不过又立马停了下来,眼里带着冷笑,叫了身边的人过来,小声交代几句,将信交了过去。
当天上午,小舒氏就收到了孔氏送来的信,还有孔氏让人捎来的话,“我家夫人说了,府上的大姑娘是个念旧情的,可是如今已经认回了孔府,两家当着亲戚来往没什么,父女亲情便算了。”
小舒氏不明白怎么回事,可这话不中听,她也懒得和个下人计较,直接让人回去了,这才把信打开。
看到被撕的信,拼到一起之后,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小舒氏的眉头就拧了起来。
她若真只有孔寄柔那点小心思,看到这信,还有听到刚刚的话,母女之间的间隙也就有了,可不就被挑拨了。
孔寄柔也就这点小心思。
半个时辰之后,谢元娘看到自己的信,又看看母亲,一时没搞明白怎么到了母亲的手里。
“你这丫头。”女儿没有猜疑是她拦下的,反而一脸的茫然,小舒氏戳戳她的头,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我这就把信拿来给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昨日没有在谢府,呆了一会儿就走了,听人说姑父那边心情不好,所以今日才写了信给他。”谢元娘没有说出父亲。
小舒氏的眸子一转就明白了,昨日丈夫去接她,还单独与谢江沅说了会儿话,怕就是这件事吧。
以前她是担心丈夫与女儿不亲,如今父女两个有了小秘密,小舒氏不担心,这事也没有生气。
“那你再重新写一封,明日直接让人送到衙门去。”小舒氏没有再追问。
谢元娘应下,送了母亲走了之后,才笑了,母亲是聪明人,怎么可能猜不到呢。
反正她是帮父亲说谎了,至于母亲会不会猜到就不是她能左右的了。
之后的两天里,谢元娘看到父亲和母亲都好好的,谢元娘猜着母亲是装糊涂了,而谢元娘的信终于送到了谢江沅的手里,谢江沅看到女儿关心的话,眼圈都红了。
又连忙回了信让送信的小丫头带回去,信里约了初五在茶楼里碰面。
谢元娘笑了。
初五便是明天,父亲还真是着急。
谢元娘让令梅把她做的袜子找出来,“装起来吧,明日出门的时候带着。”
“姑娘....”令梅忧心道,“夫人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
“上次母亲过来没有说什么,便是同意的。”谢元娘转身问寒雪,“小爵爷那边走了?”
“走了,奴婢特意打听了,听说当天就走了,只回伯爵府取了东西,老爵爷什么也没有说。”
谢元娘笑道,“回去的好,也省着天天的胡闹。”
又问起了任家可有什么动静,那件事情过去了有几天,却一直也没有消息传来,谢元娘也有些担心。
寒雪摇头,“程夫人去过任府,然后就没有动静了。”
谢元娘点头,心事重重的望向窗外,她总有不好的预感,只希望是她太过担心才这样吧。
第447章:撞见
任府还没有退亲的消息传出来,初五这日谢元娘和母亲说要出府逛逛,用过早饭之后便出了府,一路直奔茶楼,按理说一大早茶楼并没有人,谢元娘一进去便被人拦住了。
正是程荣,显然是早就得了信在这里等着。
谢元娘挑眉,令梅却已护主的拦在前面,“程公子,你要干什么?”
“谢二,现在蒋才走了,还有谁能护住你?”程荣的脸上还有着没有退下去的淤青,“之前你们算计小爷,小爷可从来不是吃亏的主。”
“程少爷,你说的话我听不懂,我是孔家姑娘,还有你与小爵爷的关系与我也无关,程少爷真要报仇,找的也是小爵爷,而不是我。”
“要不是因为你,小爷又怎么会被蒋才打?你想帮着任蓁蓁退亲是吧?小爷偏不如你们的愿,蒋才是小爵爷又如何?小爷还是程家的人呢。如今他又去了关边,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个道理你总该懂吧。”程荣又上前两步。
令梅就紧张的护着主子又往后退一步。
谢元娘扯开令梅,直视程荣,“从小到大,我就没有怕过你,没有蒋才又如何?你还能把本姑娘怎么样?”
“二姑娘这话不假。“一道声笑从楼上传来,随即一华服男子从上面走了下来,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下人。
看到来人,谢元娘的眸子一暗,规矩的见礼,“民女见过二皇子。”
宋吉笑容和蔼,“二姑娘起来吧,说起来你我也不是外人,不必如此多礼。”
闺中女子与外男熟悉,而且还是定了婚的女子,这话传出去让人怎么想?
谢元娘不接话,二皇子这人心胸最是小的,当初她算计了二皇子娶了杨家姐妹,一个被人捧到的皇子,甚至还可能登上皇位的人,又怎么可能咽下这气。
不说话?
宋吉的眸子闪过抹阴寒,最后轻飘飘的落在一旁程荣的身上,“而等何人?堵在茶楼里欺辱闺中女子。”
程荣的脸色一变,“小的程荣见过二皇子。”
在宋吉的目光下,程荣的双腿一软,跪到了地上。
宋吉一脸的嫌弃,“程大学士府与你什么关系?”
“那是小的本家。”程荣额上有了汗。
“原来如此,孔家嫡女你也敢欺负,好大的胆子,今日这事本皇子遇到了,自然不能不管。”宋吉的声音微顿,吩咐身后的人,“将人送回程大学士学,告诉程大学士府上的人,孔大儒乃当世大儒,门生遍朝野,岂能是一个大学士欺辱的。”
身后的人应声,架着已经傻掉的程荣走了。
宋吉望着眼前低着头的小姑娘,“孔大姑娘可满意?”
“小女子多谢二皇子出手相救。“
出手相救,这就马上想到了解决办法?还真不亏是孔家出来的,脑子就是好使,转念想到被算计的事,宋吉的眸子一阴,大步而去。
谢元娘听着人走远了,这才抬起头来,望着远去的马车,心下冷笑,想挑拨孔府与程府之间生间隙,这点心性想做上那个位置。
“姑娘。”令梅小声提醒了一句,谢元娘这才看到进来的谢江沅。
“元娘。”谢江沅额上还带着汗,“我想着你爱吃米糕,特意给你去买了点回来,还热着,你等久了吧。”
“父亲。”谢元娘终是没有改口。
谢江沅微微一愣,眼圈红了,“咱们上楼去吃米糕。”
谢元娘点头,父女俩上了楼。
令梅帮着点茶又叫小二拿了盘子把点心装上,这才退了出去。
雅间里,只有父女二人,谢江沅有些拘束,不知道说什么,激动的搓着手掌。
“父亲先喝点茶吧。”谢元娘给他倒了茶,“那日我早回去,是中途有事,原是想见父亲的。”
又把一旁放的包裹拿出来,“这里面是我给父亲做的袜子,父亲一会儿也拿回去。”
“你这丫头,以前不动针缝,又做这个做什么,手没少挨扎吧。”
谢元娘忍俊不禁,“还是父亲懂我,不过回孔府之后,平时和砚姐在一起也做了些女红,现在已经不扎手了。”
谢江沅感慨不已,“小时候让你学女红你就哭着不学,后来我看到你手上扎的直冒血,更不忍心挨你了,如今是大姑娘了,也会照顾自己了。”
“是啊,从小到大父亲都疼我。”不只是一世,两世皆是如此,“父亲日后有事,直接让引泉送了信给我就行。”
“没事、没事。”谢江沅连连说没事,眼睛却可怜巴巴的看着女儿,就像想仔细的看人,把人印在脑子里。
谢元娘心里闷闷的,“父亲不必担心,我母亲那边知道我写信给父亲,并没有生气,她只是不喜欢姑母。”
谢江沅越发的惭愧,“我就是看着你好好的,就知足了。你也定了亲事,还是顾大人,日后嫁过去顾府人口简单,也不用担心你与妯娌相处的不好,顾家大房嫡孙比你还大几岁,顾大夫人一定也会将你当成孩子照顾。”
“顾大夫人待我很好,正如父亲说的,将我当成孩子。”
“好好好。”谢江沅很高兴,女儿认祖归宗,如今待他还如父亲,谢江沅已经知足了。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中午用了午饭,谢江沅才目送着女儿上了马车,马车走远了,谢江沅将包裹递到引泉的手里。
“拿好了。”
引泉笑着应下,主仆二人往府里走,引泉才小声禀报,“老爷,刚刚令梅跟奴才说在茶楼的时候,元娘小姐进来时就被程家公子给堵住说了,说那意思程家公子早就知道元娘小姐会来茶楼。”
谢江沅的步子微顿,“怎么回事?”
引泉就将听到的都说了。
“我今日在茶楼里约元娘的事,还有谁知道?”
引泉不敢隐瞒,“奴才一直也没有和外人说起来,不过老爷收到元娘小姐的信是放在书房的。”
那就是有人看到了信,然后告诉了程荣?
想到若不是有二皇子出现,元娘可能就会出事,谢江沅一顿后怕,“回府。”
第448章:质问
谢元娘安静的回了府中,她直接去见了小舒氏,将遇到二皇子的事说了,小舒氏安抚她不要担心,转身就去了孔老夫人的院子,小舒氏不担心别的,就怕这事老太爷那边回来又要闹一场。
谢府这边却兴起了暴风雨,谢江沅回府直奔静安居,孔氏正在安排着府里的下人收拾屋子,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府里也该收拾起来,结果一抬眼就看到丈夫怒气冲冲了进来。
她挥退屋里的下人,“老爷不是出门了吗?怎么不高兴的回来了?”
“你还问我为什么不高兴?我问你你可是进我书房了?”
孔氏点头,“鸣哥要看些书,我过去找一些给他。”
“你是为了给鸣哥找书,还是为了找别的?”谢江沅哪里会相信她。
孔氏也不高兴了,“老爷要说什么就直接说,何必饶这么多的弯子,猜来猜去的也没有意思。”
“元娘给我写的信你可看了?”
“信?“孔氏却误会是被她退回去的信,语气酸道,“原来是那丫头和你告状了,信是我弄的,那又怎么了?如今她回了自己亲生父母身边,怎么还勾着你?一点规矩也不懂,知道是她念情,不知道的怕还不知道说你们什么关系...”
“啪“的一声,谢江沅一巴掌甩过去,屋里安静了。
孔氏不敢置信的看着丈夫,“你敢打我?你敢动手打我?谢江沅,我和你拼了。”
孔氏扑了上去,谢江沅避开,“泼妇。”
却是懒得与她再争论,怒气冲冲的走了。
孔氏捂着脸哭了起来,曼云几个站在外面不敢进去,知道进去了也被牵怒。
孔氏却是越想越气,当天就去了孔府,这事一定要找父亲给她做主,而且还全是元娘那丫头的错。
孔府里,孔大儒一回来就发了脾气,他指着小舒氏,“我让人叫元娘,你过来做什么?在这府里老夫还支使不动人了?”
“元娘今日被吓到了,还在屋里躺着,儿媳特意代元娘过来给父亲赔礼的。”小舒氏在婆婆那里早就被交代过。
孔大儒还不知道这是躲着他呢,“吓到了?我看她胆子大的很,她还能吓到?她若胆子真那般小,当初就不会算计...”
“算计谁?二皇子?“小舒氏装傻,“这不是外面传的吗?元娘就是胆子真有那么大,也不会算计二皇子,她是孔府的女儿,一损俱损,这个道理元娘还是懂的。”
孔大儒被噎到了。
他怎么说?
承认是算计二皇子,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不承认就是放过那丫头,那丫头还不知道怎么得意。
听到外面的鸟叫声,孔大儒又想到了自己的黄虎,明明是被那丫头藏起来了,偏死丫头和他作对,就是不还回来,听双寿说这回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变成了两只。
孔大儒越想越气,“胡闹、胡闹。”
偏又说不出旁的来。
小舒氏眼皮都没有抬,“那儿媳便先告退,还有程家那边,父亲是不是也要找程家讨个公道,咱们家的姑娘出去,他们当街拦着,就是父亲不喜欢元娘,可顾府还看着呢,顾家未来的儿媳妇,父亲便是看重顾府,也要出面讨个公道。“
孔大儒的眼睛瞪大了,小舒氏视而不见,转身走了。
她闯了祸不能责怪,还要帮她出头,那她岂不是更嚣张。
啪的一声,双寿在外面头低的更低了。
书房里摔东西的声音半个时辰之后才安静下来,双寿这才叫人去收拾,下人们也不敢抬头看老太爷的脸色,好不容易收拾完了,双寿这口还没松出来,就听到了姑奶奶的哭声。
人更是直接冲了进来,“父亲,你要为我做主。”
双寿:......
孔氏直接闯了进去,一边苦诉的把事情说了,“.....父亲你听听,这是什么道理,我不过是把信还回来,怕让别人传闲话,他却动起手来。”
孔氏一边抹泪,一抬头,才发现父亲的脸色不好,心下暗叫不好,看来今日来的不是时候。
“你是说信是你透出去的?你告程家的公子元娘会去茶楼?”孔大儒心中正憋着这口气,现在可算是找到源头了。
“什么透出去?我没有告诉程家公子啊。”孔氏一脸的茫然,她确实不明白。
落在孔大儒的眼中,却是她在撒谎,怒吼道,“死性不敢,不害说谎,若不是你将元娘去茶楼的消息透出去,元娘又怎么可能差点出事?一个女子受辱,你可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你是做姑姑有,又从小以母亲的身份将她养大,你怎么能有这么狠的心?从小到大,我就是这么教导你的?庶子不可孝也。”
孔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父亲从小上就疼她,又何尝与她大声说过话,可今日来庶子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父亲....”
“不必再说了,你记住了,纵然我不喜元娘,她也是孔家的人,也不容外人去欺负。”自打那丫头回来,孔大儒受了多少窝囊气,今日一股恼的都说出来了,“我为何不喜欢那丫头?还不是因为那丫头,是老夫这辈子唯一做下的错事?当世大儒,你以为这尊重来的容易,可因为这件事,老夫自己都没有底气被人尊称。”
“你在想想,这事又为何发生?还不全是因为你。”孔大儒指着女儿,“如今过去这么多想,你把事情闹成这样,不知悔改,还整日里想着欺负人。”
“我.....我...”孔氏说不出来了。
“还说什么?你什么呢?还不快滚。”
孔氏被羞的捂脸跑了出去,撞到了人也没有看,一路跑出了孔府。
孔府里的丫头却脸色变了,“老夫人,没事吧?”
原来孔氏撞的正是孔老夫人。
孔老夫人摇头,“没事没事,你们退下了。”
人进了书房,看到坐在那生着闷气的丈夫,道,“骂完心里舒服了?哟哟哟,当世大儒骂人,也不嫌难看,和市井泼妇有一拼,今日我是见识了。”
第449章:斗法
孔老夫人这话说的可不客气,孔大儒羞红了脸,指着她半响没说出话来。
“看看,我这几句话就气的你浑身发抖,怎么就这点胸襟,还让人说不得了?”孔老夫人可不怕他,走过去坐下,“这事你得出头。”
“出什么头?去程家要说法?小舒氏的话是不是你出的主意?”
孔老夫人挑眉,“就要这样做,才能让世人看到,咱们孔家不是好欺负的。程家一个旁支算什么东西,也敢当众拦着我孔家的嫡女。”
怒气僵在脸上,孔大儒不说话了。
“你如今贵为皇子太傅,家中的孙女被欺负,你当缩头乌、龟不说,还在家里发威,传出去也不怕被人耻笑。”孔老夫人一脸的嫌弃,“当初我要知道你是窝里横的,我也不嫁你。”
“你....你....老不知耻。”
“你是当世大儒,都老不知耻,我为何还怕羞。”
“你....就是我太放纵你们,才让你们在府中如此放纵。”孔大儒被骂的又羞又恼,偏又找不出旁的话。
老妻说的话,句句戳中他的痛处,也是孔大儒最虚荣的地方。
“行了,话我带到了,明日程府那边你看着怎么办。”孔老夫人起身,“你好面子,我再多说你就没脸了。”
孔大儒:.....都说了这么多,还让他怎么有脸。
孔老夫人走了,站在院子里却没有急着离开,听到书房里安静,这才笑着摇头走了。
双寿暗松口气,也不知道老夫人说了什么,还是老夫人能压得住老太爷。
至于跑回谢府的孔氏,又将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场,直到用晚饭了,这才红肿着眼睛让人进来。
谢文惠已经来了几次,听到母亲见人了,这才又过来,看到同过来的谢遗姝,谢文惠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先进了屋。
孔氏看到两个女儿来了,面上还有些挂不住,“你父亲书房里丢了东西,我已经让人去查了,听说你们这两日都有去书房?”
“我去父亲书房里找了一本诗集,父亲当时也在。”谢文惠道。
谢遗姝道,“我是让半兰去的,女儿想找本杂记,不知道父亲书房里丢了什么东西?”
“没什么,只是一封信。”孔氏虽然心粗,不过带去的婆子却在孔府的时候打听到些事情,回来后和孔氏说了。
孔氏此时已经明白问题出现在哪里,她是送回去一封信,可是还有一封信,消息却被透了出去,还是给程家。
府里出了内贼不说,孔氏恨的是自己受了冤枉。
谢文惠沉思,随后看向谢遗姝,谢遗姝笑了笑,“姐姐觉得是我?”
孔氏看过去。
谢文惠回道,“你既不看我,怎知我在看你?”
谢遗姝干笑了两声。
孔氏拧眉,打量着两人,“你们姐妹之间闹不快了?”
“怎么可能。”谢遗姝笑着解释。
孔氏还是叮嘱道,“你们两个是亲姐妹,没有人再亲过你们,待我与你父亲百年之后,你们能依靠的也只是你们俩,万不能姐妹两个远了,明白吗?”
“是。”两人齐齐应下,可明显没有走心。
孔氏眼下还想着是谁把消息透出去的事,也没有多想着这事,母女三人用过晚饭之后,孔氏便让姐妹二人回去。
回后院的甬道上,谢文惠开口,“是你让半兰做的?”
“姐姐在说什么?”
“你在报复谢元娘,因为那次你偷听之事觉得没有面子?别人不知道,我却知道。”谢文惠提醒她,“谢元娘的运气那是老天给的,别说我没有劝过你,好自为之。”
“姐姐劝我,怎么不劝轻自己?你不是也在对付谢元娘?”
“不知所谓。”丢下话,谢文惠大步离去。
谢遗姝看着人走远了,这才问半兰,“处理好了?没有人发现吧?”
“姑娘放心吧,事情是交给刘妈妈办的,夫人那边总不能怀疑到刘妈妈身上。”
谢遗姝笑道,“刘妈妈的情份,我也还了,告诉刘妈妈,她这次虽然为自己报仇,却也没有动得了谢元娘,日后还要想更好的办法。”
半兰应下。
夜色里,主仆很快就看不到人。
孔氏受了委屈,下了狠心要将人找出来,可是最后只知道是两个女儿去过书房,让她也不得不考虑起来这些。
但是怀疑女儿,她又实在做不到。
为了此事,谢江沅又搬到前面的书房去睡了,夫妻二人半个月没有碰面,还是鸣哥回来了,一家人吃饭,这才遇到。
“还有不到一个月过年,你族学那边也要放假了吧?”孔氏问鸣哥。
鸣哥还不知道府中出的事,一板一眼的回道,“还有几日,已经结课,儿子不打算过去,和族学那边已经说过了,打算在府中自己温书。”
鸣哥不敢直视母亲的目光,他有些心虚,实则是想抽空去看看大姐姐。
孔氏听了笑道,“这很好,有不会的多问问你父亲,老爷也正好好好考核一下鸣哥的学识。”
谢江沅淡淡的嗯了一声,孔氏面上的笑僵了僵,又道,“你外祖父是当世大儒,如今搬到金陵,你若是有不懂的,也可以去你外祖父那里问问。”
“儿子正有此意。”不用自己找借口,母亲就说了出来,鸣哥的面上明显有了笑意。
谢文惠却是了解这个弟弟的,眸子一动,便明白鸣哥高兴是因为什么,“外祖父每日要进宫中给三皇子授课,怕是只有沐休的时候才有时间,你若有不懂的先记下来,待攒到一起拿给外祖父问,也不用日日过去麻烦。”
孔氏也怕儿子受嫂子的气,“你姐姐说的对。”
鸣哥失落的低下头,应下了。
谢江沅这时才注意到儿子不对的地方,“你外祖父不是外人,喜欢去便去,你请教学识,你外祖父只会高兴。”
鸣哥又欢快的抬起头来,“儿子听父亲的。”
孔氏还想说,不过想着丈夫还在生气,这才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谢文惠触到谢遗姝含笑的眸子,便也闭了嘴。
晚上,待儿女们走了,孔氏立马就解释起信的事。
第450章:低头
孔氏这辈子就没做过这么憋屈的事,她明明被打被冤枉了,还要低头赔礼认错。
“事情就是这样,信我是撕了,但是送回孔府,并不是老爷放在书房里的,老爷后来收到信的事我也不知道。”孔氏拧着手里的帕子。
谢江沅自然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了,妻兄那边已经找过他,并详细的说了这件事情,孔府更是找上程家,在程家那边问出了程荣知道消息的来路,只说是个小乞丐跑过来将消息递给他的,并不知道背后之人是谁。
“府中有人进书房,查出那日有谁?”
孔氏见他肯说话,立马道,“查了一下,只有惠姐和姝姐去过。”
谢江沅的身子一顿,“这事我知道了,冤枉了你,不过你撕元娘信在先,又送回孔府羞辱她,若没有此事,后来也不会出那么多的问题。”
孔氏咬了咬唇,“老爷只知道怪我,那丫头明明认回了亲生的父亲,却还惦记着你,还和惠姐姝姐来争,对惠姐和姝姐不公平。”
“都是我的女儿,我怎么可能不心疼。”谢江沅明白孔氏的担心,心中的怨气也淡了,“元娘也是咱们养大的,便是回了孔府,那也是咱们的女儿。”
孔氏这次没敢再去争论,低头不说话。
这样,谢江沅已经知足了。
这次之后,夫妻二人才算是合好。
谢江沅的书房那边,却已经叫人整日里叮嘱,有谢江沅的同意才能进入。
孔府那边,孔大儒憋屈的找程家讨了公道回来,程大学干亲自认错,孔大儒找回了面子,心里舒服多了。
不过在家人面前,孔大儒仍旧板着脸,可惜有孔老夫人坐镇,孔大儒只能独自生闷气。
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各家也忙着送年礼。
谢元娘看着任蓁蓁让人送来的信,眉头紧拧着,“这次的事情,程家越不会退亲了,便是程荣想退亲,程学士府也不会同意。已经升级成程家的面子问题。”
“姑娘,那怎么办?程荣那样,任姑娘只能嫁给他?”令梅到觉得可惜。
谢元娘打趣道,“你不是不喜欢她吗?”
令梅道,“那是以前,现在看着任姑娘到是可怜。”
谢元娘点头,“该帮的我已经做了,后面只能看任显宏的了。”
“任公子?还不是重名利。”令梅小声说了一句,却没敢再说。
她怕引起姑娘的伤心。
当初姑娘为任公子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她可是一幕幕都看在眼里。
“任公子是有大能力之人。”未来的侍郎,怎么可能没有能力。
谢元娘还是相信他的。
令梅撇嘴。
有能力连自己喜欢的人还不能....令梅突然瞪大了眼睛,谢元娘笑道,“你这一惊一乍的又怎么了?”
令梅捂嘴,拼命的摇头。
她怎么敢说任公子不喜欢姑娘,到时姑娘得多伤心。
“行了,我写了信你给任姑娘送去。”谢元娘知道她又在乱说,也没有戳破。
谢元娘能做的只是安抚任蓁蓁,也没有旁办法。
不过一封信,对于任蓁蓁来说,已经是鼓励了,任蓁蓁看着信又偷偷的哭了一场,任显宏过来看巧看到了这一幕。
“大哥,我没事,你不必再与母亲争吵,就这样吧。”
“这事你放心,很快就能解决了。”任显宏拍拍她的头,目光落在她手上的信上面,“是二姑娘的信?”
任蓁蓁点了点头,“大哥要看看吗?”
一边把信递了过去。
任显宏接过来却没有看,而是掀起卢来收到袖中,“我回去再看。”
任蓁蓁没有多想,兄妹又说了会儿话,这才分开。
书房里,任显宏打开信,看着上面的字,想着那女子娇笑的脸,最后才看信里的内容。
里面都是宽慰人心的话,哪怕没有看到本人,任显宏也能想到她安慰人时的认真。
“夫君?”董适见夫君发呆,轻声唤了他一声,目光落在桌子上。
任显宏第一时间把信收起来,“你怎么来了?”
虽然收的快,董适还是看到了是一封信,还是女子的笔迹,笔迹有些眼熟,一时之间也忘记在哪里看过。
董适笑了笑,“母亲这几日身子不舒服,要去山上上香,我想着如今冬天,母亲去也不安全,夫君何时沐休可陪母亲上山?”
“不用理会,由着她去闹腾。”任显宏不想说破,“我这些日子也没有休息的时候,眼前要过年,翰林院那边还要些时日才能放假。”
董适笑道,“那我便去回母亲。”
任显宏看着她,想了想道,“还是我和她说吧。”
董适微微一愣,眼里的笑意深了几分,“好。”
夫君虽然话不多,可是却心细,知道她怕母亲为难,所以才主动将事情揽下来,董适心中岂能不感动。
娘家出事,在婆家日子难过,若没有夫君在背后支撑,她根本就熬不下去,换成旁的人家,她早就被休了。
晚上,董适摘下发髻上的钗子,这才记起白天夫君看到的信一事,那些熟悉的字迹,到像在哪里看过。
“姑娘,听说孔姑娘又给蓁姑娘来信了。”兰草是董适从董府带来的丫头。
这些日子小姑子一直因为亲事的事情被婆婆骂着,董适自然知道,听到谢元娘来信了,立马愣到了。
她想起来夫君拿的信是谁的笔迹了,是谢元娘的。
以前在郡王府的时候时常看到她写诗,如今的笔迹虽然强劲了很多,却还是让董适不会认错。
“姑娘?怎么了?”兰草问。
董适摇了摇头,“没事。”
谢元娘给小姑子来信,那么信就是夫君从小姑子那里拿的,董适想明白了,便也没有再多想。
毕竟做兄长的关心小姑子,看看信里写了什么也正常。
任夫人那边不能去山上,自然又发了脾气,却被任显宏几句话说的再也不敢说了。
眼看临过年还有半个月,程荣出事的事情才传进谢元娘的耳里。
谢元娘听了之后,笑了,想来这次任蓁蓁的婚事终于可以退了,程大学士府也没脸再出面。
第451章:新年
原来是程荣在街上遇到了任显宏,当众羞辱任显宏是个攀附荣华富贵的假君子,又羞辱他程荣在不好,任家也只能乖乖的将人嫁给他。
当时在街上很多人在看,任显宏只说了几句礼教的话,程荣恼羞就动了手,程荣只是个纨绔子弟,任显宏却是朝庭命官。
事情闹大了,程大学士再有权势,也不敢出面。
任夫人又最在乎儿子,如今儿子被程荣当街羞辱又打了,哪里会咽下这口气,当天就找着程家去退亲,若不是任大人有官身在,任人人就要站在程家门口破口大骂。
任蓁蓁的婚事退了,任夫人也被人高看一眼,任夫人却也高兴不起来,骂了任蓁蓁几次,挨到了过年,任家才算是安静下来。
程大学士为了此事,也受了圣上的斥责,程家也老实了很多。
年后,金陵城里各世家要操办的婚事也多了起来,谢元娘的婚事定在了三月初三,程与雁的婚事定在了二月,南蓉县主的婚事定了在三月初二,按理说知道顾府与孔府的亲事,应该错开这个日了,可偏偏定在了前一天。
二皇子纳侧妃及三皇子大婚都定在了下半年。
程家在年前出事,婚事办的也低调,不过因为贾侯府办喜事,又是世子娶亲,贾侯府却很热闹。
忙着过年,又忙着准备婚事,贾侯府与程府都很忙碌。
谢元娘到是临近过年,吃的多了,发现腰间的肉都多了,过年的时候,谢元娘收到了顾府送来的礼物。
除了顾府送来的,还有顾远备的一份,小舒氏看了之后乐了,直接让人把东西送到了谢元娘的院子。
谢元娘迫不及待的打开,也想看看小叔叔送的是什么,结果发现是几本书,谢元娘觉得无趣,再翻看之后,看到是前世嫁进顾府之后看到的,谢元娘又笑了。
前世她便喜欢看书,顾府里的书都是珍藏版,这几本就是其中的几本,她一眼就认了出来。
小叔叔把这些书拿来送她,自然是极看重她的。
虽然是做样子,却也这么用心,谢元娘抱着书在床上滚来滚去的,令梅几个看了摇头,却也抿嘴笑了。
顾大人能想到送姑娘年礼,心中自然是在乎姑娘的,她们这些在身边服侍的,自然也高兴看到姑娘幸福。
过年了,孔氏送年礼的时候才上门。
上次被骂走之后,孔氏就安份了一段时间,如今到了孔府,面上也有些落不下。
孔老夫人见她老实多了,便也没有说难听的,“惠姐的婚事还没有相当的?”
“府上的老太太正相看着呢。”孔氏不敢再说难听的,“父亲的门生多,过年也有很多上门的吧?”
“有合适的我会盯着。”孔老夫人淡淡道,“惠姐的亲事不定,姝姐那边便不成定日子,小刘将军年岁已经大了,不能再等了。”
再拖下去,只会没有这门亲事。
孔氏听明白了。
孔老夫人又让人把准备的东西拿出来,“都带回去吧,有些是给惠姐备下的嫁妆,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至于姝姐,你自己看着准备吧。”
“姝姐也是一心孝敬母亲的。”孔氏想为女儿辩解,结果看至母亲的面色,闭上了嘴。
孔老夫人拿起茶,慢慢的喝了一口,“你要明白,孔家的姑娘为何到你名下,最后又受了什么委屈?这些皆是因为一个人,她回来,孔家姑娘就如荒草,我给她备东西,你怎么看?”
孔氏被问的没话了。
“行了,早点回去吧。”孔老夫人赶人。
孔氏不高兴,也不敢说,等往马车上装东西的时候,看双寿又抬了一箱子的东西过来。
“姑奶奶,这是老太爷给你备好的东西,说是让姑姑带回去。”
孔氏受宠若惊,“双寿,你帮我谢谢父亲。”
难得姑奶奶说话这么客气,双寿忙说定会带到,又让人将东西装上,目送着马车走了,才回去回话。
孔氏坐在马车里高兴,知道这是父亲为上次骂她的事心里过意不去,才给她备下的东西。
原本还想着将母亲准备的分一半给姝姐,现在看来到不必了,一人一箱也好安排。
在临过年还有三天的时候,孔家其他众人,终于到了金陵。
孔澄一跳下马车,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身影,大步的迎了上去,“元娘。”
一把将人抱在怀里,在原地转了几圈。
兄妹两个亲近,小舒氏在一旁看了直摇头,一边招呼着下马车的众人进府,宋氏是最后一个被扶下马车的,看到她微微大起的肚子,小舒氏也愣住了。
“这是三个多月了?”
柳氏是宋氏的婆婆,此时被自己的婆婆问,柳氏面上也有些热,“有四个月了,原是要写信给母亲,只是月份小,便没有写,等过了三个月又要到这边来,便想着不如到了再给母亲一个惊喜。”
要多了一个曾孙或者曾孙女,小舒氏自然高兴,“快进府吧,别动了胎气。”
宋氏红了脸,这才由着丫头扶进了府,架势比上面的婆婆、曾婆婆还要大。
也不知宋氏是不是有意的不与谢元娘说话,在府门口众人都打了招呼,只有宋氏没有打招呼,小舒氏忙着招呼众人,似是没有看到这一幕,却是早就看入了眼中。
柳氏心中暗急,却也没有办法,今天家人又相聚,只能将话憋在了肚子里。
晚上,府上的人一同用饭,摆了四桌子才坐下。
谢元娘更是挤到了孔澄的身边坐着,小舒氏只说了一句没规矩,却再没有多说旁的,其他人看到这一幕自然也只是笑笑,宋氏却垂下了眼帘。
觉得这位姑奶奶确实没有规矩,一桌子都是男子,只有她一个女子坐过去,这可是孔府,当世大儒之家,再这样下去规矩岂不是都没了?
晚上,众人散了之后,小舒氏带着三个儿媳及两个孙媳说话,谢元娘则和四哥跑了出去。
年前金陵城的晚上很热闹,街上有卖小吃的和各种玩的东西,两人偷偷的跑了出来。
第452章:闲话
谢元娘披着厚厚的斗篷,红色的斗篷带着白色的兔毛,娇小又秀气的脸裹在里面有让人保护的欲望。
孔澄看着妹妹因为吃上一窜糖葫芦就高兴的眯起眼睛,还像个孩子,将来嫁人了可怎么是好。
“四哥怎么了?”谢元娘捂了捂自己的脸,以为脏了。
“看你还像个孩子。”孔澄笑了,不过立马他的笑就敛了起来,往一侧望去。
随着他的动作,那边偷望的郭客三个,立马缩回头。
自打蒋才走了之后,一直让他们破坏谢元娘的名声,可谢元娘几乎不出府,要是出府就去顾家,他们也没有机会接触,今日一听到谢元娘出府了,郭客立马叫了李洞行和顾宇轩出来。
“被发现了?”李洞行紧张的问。
顾宇轩担心道,“二姑娘身边的是孔大才子,听说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咱们今天还是算了。”
“这怎么能行。”郭客收了蒋才送的‘大将军’,如今还没有办事,万一被拿回去怎么办?
‘大将军’是蒋才最珍贵的蝈蝈,郭客要了几年也没要来,如今得到了,怎么能不出力办事。
李洞行看着他,“小爵爷给你什么了?是不是得分出一点来?”
顾宇轩是后加入的,到不在乎这些,不过也看着郭客。
“哼,一定是好东西。”这么肯定说的是王卷实。
王卷实和这几个人开始还不对付,如今天天凑到一起玩。
郭客干笑两声,“真没什么,小爵爷的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他交代的事我哪敢不做啊。”
李洞行堵住他,“好,若是你说了谎,别怪哥儿几个不同意。”
王卷实点头,“不过真要破坏元娘姐姐的婚事吗?顾大人很好啊。”
一句话,把其他三人都问住了。
王卷实又道,“我姐姐说了顾大人是现在最抢手的世家公子,又贵为次辅,谁能比得过他。小爵爷既然为了元娘姐姐好,就应该同意啊。”
“你不是喜欢二姑娘吗?要是这亲事黄了,你不就可以让家人上门提亲了?”郭客对他挤眼睛,生怕队伍被他给劝叛变了。
王卷实扭开头,“那也要靠实力,而不是背后搞这些。”
其实那次马家退亲,王卷实也和家里闹过,可最后被父亲一顿板子给打消停了,因为什么?还不是骂他毛都没长齐,还想着娶媳妇。
“我觉得实哥说的也有道理,再说顾大人可不是一般人,小爵爷还不是乖乖的被送回边关。”李洞行吐槽。
“还是算了,我妹妹说咱们要做些正事。”顾宇轩也劝。
“你们到底听不听小爵爷的?”郭客看一个两个的都叛变,急着直跺脚,“你们看,二姑娘和她兄长分开了,就按咱们先前的安排来,不能再等着。”
说着,郭客也已冲出去了。
三个人交换了个眼神,犹豫不决的跟了上去。
“咦,二姑娘?”郭客一副假装相遇的吃惊模样,“真是好巧,二姑娘一个人出来的?”
谢元娘挑眉,待看到后面跟上来的三个人,特别是看到王卷实,“言姐呢?”
王卷实低头往后退一步,“姐姐过几天便回来。”
自打入秋之后,王薄言便去了外祖家,眼看着没有几天过年了,谢元娘还算着人回不回来,今日见到王卷实与郭客几个在一起,她才问起。
“还有几天过年,你也别总在外面乱跑。”谢元娘也是把王卷实当成弟弟看待的,又看向郭客几个,“你们胡闹也就算了,不过可虽忘记卷哥的父亲王大人,你们家里宠着你们到没什么,不过能受得住王大人在朝中参一本就行。”
三个:.....
王卷实也有些急了,难得到金陵交到朋友,要真怕了,日后哪个还敢和他玩,“元娘姐姐。”
“元娘。”孔澄去买糖糕,远远的看着妹妹与人说话,担心的喊了一句。
郭客见了,知道时间紧迫,忙道,“二姑娘,你可知道顾大人有一个青梅竹马?”
谢元娘的嘴张开了,“青梅竹马?”
前世也没有听说过啊。
郭客用力的点头,生怕谢元娘怀疑,“听说是敏家的姑娘,不过敏家都搬到大西北去了,这些年也没有回来。”
大西北?
敏家?
敏贵妾?
谢元娘觉得她想像扑捉到什么,前世顾庭之如此宠信敏氏,小叔叔没有拦着,更没有说教他,顾府是礼教之家,是大世族,按理说宠妾灭妻的事情不会有,可偏偏有了。
为何小叔叔不管?
“敏家的姑娘身子一直很不好,听说是怕活不长久,顾家老夫人才不同意两人在一起,敏家又不高兴,这些年断了来往。”郭客小声道,“这是小爵爷在大西北那边打听回来的,还听说敏家的姑娘救了顾庭之,两家又来往了。”
“什么?”谢元娘已经被这些消息给打乱了,“顾庭之救了敏家的姑娘?”
前世顾庭之娶敏氏,就是因为被敏氏所救,然后将人抬为贵妾。
一个救命恩人,做妾也就算了,最后却是贵妾,是不是因为生身问题,所以才....
顾府与敏家都是好面子的人家,自然也不会承认敏家的女儿做了妾。
郭客几个看到谢元娘变了的脸色,知道这些话是顶用了,“二姑娘,话我带到了,你自己心里有个衡量,小爵爷可说了,敏家姑娘听说顾大人定亲的事吐了血,敏家很担心,还要送敏姑娘回金陵呢。”
眼见着孔澄走了过来,郭客几个忙急冲冲的走了。
孔澄手里拿着糖糕,望着郭客他们去的背影,“那几个人是怎么回事?”
“没事,以前就认识。”谢元娘笑着回了一句,转了话题,接过糖糕吃了一口,说今日的好吃。
孔澄见妹妹明显有心事,可她不想说,他便也没有多问。
随后两人逛的时候,孔澄见妹妹也没有心思,便主动提出来回去,谢元娘知道她总走神,心中觉得对不起兄长,拒绝了提前回去,随后这才将听到的消息抛开,陪兄长玩了起来。
第453章:青梅竹马
晚上,街道上的人少了,兄妹两个才一身疲惫的回了孔府。
到门房那里,就被孔大儒给堵个正着。
孔大儒心想今日终于抓到机会了,阴着脸,“没规矩、没礼数....”
“祖父。”孔澄打断他,“天色不早了。”
“你们俩还知道天色不早了?给我去跪祠堂,越发的没有规矩,你是才子,带着自己的妹妹晚上在外面跑,哪里的规矩?”
又指着元娘,“孺子不可教也,你也去跪着,跪到天亮再回去。”
孔澄还要辩解,谢元娘拦下他,还乖巧的应下了,拉着兄长走了。
孔大儒到愣住了,“这丫头是不是又要耍什么把戏?你过去给我盯着,谁救情也没有用。”
双寿的嘴角抽了抽,应声追了上去。
四少爷和大姑娘被老太爷罚跪祠堂的事,可把孔府的主子们都惊动起来了。
小舒氏带着三个儿媳妇到祠堂时,看到小儿子和元娘已经跪着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双寿硬着头皮上来前回话,交老太爷的交代说了,交老太爷为何罚四少爷和大姑娘也说了。
小舒氏拧着眉。
柳氏做为大儿媳妇,如今日是做曾祖母的人,小声的劝着,“母亲先别急,许是老太爷正在气头上,一会儿让父亲去劝劝,四弟和大妹妹也就能回去了。”
小舒氏摇头,“天色也不早了,你们也回去吧,路上折腾了这么多天,眼看着过年了,别在累坏了身子,这事我来解决。”
柳氏几个还想说,小舒氏果断的拒绝了,三人这才回去。
只有小舒氏在这,她走进了祠堂,“你们两个出去玩怎么不注意点,这几日你们祖父正愁着怎么抓元娘的小辫子呢。”
孔澄扫了外面的双寿一眼,站了起来,一边扶起元娘,兄妹两人扶着小舒氏走到一旁的椅子处坐下,“母亲不必担心,祖父还能亲自己看着一晚不成?让下人看着,我到要看看哪个下人敢去送信。”
外面站着的双寿后背就是一冷。
小舒氏笑了,戳他的头,“我现在让人把后罩房里铺上被子,你们两个将就一晚。”
“母亲放心吧,哪有能难得住四哥的时候,您还是快回去吧,我猜祖父那边一定让人盯着呢。”
小舒氏不在意,“盯着又何访,我的儿女受罚我还能不看看了?不过我得去把你们父亲叫回来,省着他被牵怒。”
结果话音刚落,孔为就走进来了,“夫人不必去了,为夫回来了。”
“结果如何?”小舒氏问。
孔为摸摸鼻子,笑呵呵道,“夫人回去歇着,我在这里陪着他们兄妹。”
“我看你是也被罚了吧?当着儿女的面你又有何说不出口的。”
孔为干笑两声。
小舒氏嗔他一起,“那我先回去了,让婆子给你们把被褥铺好。”
小舒氏走了,孔为看着忍着的儿女,咳了两声,“好了,既然被罚了,就好好的跪着。”
“我们要去后罩房歇着,父亲要跪?”孔澄问。
孔为:.....
他要怎么回答?
回答跪,他不想受这个罪,可一个做父亲的带头不跪,他又说不出口。
谢元娘上前来,挽过父亲的胳膊,“父亲是受了我和四哥的牵连,就去后面吧,何况双寿也不会说出去,对吧?”
外面的双寿:.....
在四少爷的目光施压下,听话的应了一声。
又有婆子拿着被褥进来,父女三人就挤在后罩的小炕上说了半宿的话,最后才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孔为第一个醒来,忙叫醒了兄妹二人,“快起来跪着,你祖父起来的早。”
这事兄妹二人没敢耽误,谢元娘还把被褥叠了起来,等父女三人刚跪下,孔大儒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孔大儒不说话,打量着三个老老实实跪着的身影,满意了,他咳了一声,结果三人仍旧没有搭理他,孔大儒这才走到三人前面去。
孔为:.....
做爹的,总不能让儿女出头。
孔为道,“父亲。”
孔大儒哼了哼,“行了,年关了,还有这么多小辈在,给你留些情面。”
“还有你们两个,今日若不是你们父亲陪着,真以为能这么轻饶你们?”孔大儒昨晚睡的最好,眼里今日都带着笑意。
谢元娘心想真是小心眼。
对自己的亲孙子孙女还这么算计。
“父亲,那我先带着他们回去休息。”孔为怕两个孩子又忍不住。
孔大儒眼皮一耷拉,“去吧。”
父女三人这才离开。
孔大儒立马叫了双寿过来,“晚上你可在这盯了一晚?”
双寿应道,“奴才不敢离开。”
孔大儒是信得过双寿的,“你也辛苦一晚了,去休息吧。”
双寿应声退下去,双腿却有些软。
昨晚他哪里看一晚,大老爷他们一休息,他也找地方歇着去了,早上还是祠堂这边的小厮叫起来的。
双寿欲哭无泪,不是他背叛主子,实在是不得不低头。
早上到孔老夫人那边用早饭时,孔大儒走路的步子都带着风,孔老夫人强忍着笑,与小舒氏交换了个眼神。
老东西被骗了,还在这高兴。
孔老夫人也觉得是他自找的,马上过年了,哪家不开开心心的,只有他想着抓小辈的毛病。
如今也算是让他‘出气’了,这个年也能过的安静了。
谢元娘躺在床上,见了过来探视的砚姐,偷偷告诉她晚上在祠堂是怎么过的,砚姐的眼睛都瞪大了,不过却也放心了,为了做样子,谢元娘白天自然要呆在屋子里装睡。
躺在床上,昨晚郭客说的那些话也涌进了脑子里。
谢元娘又想起了谢文惠说的话,她闭上眼睛,小叔叔为何杀她?为了帮敏家的姑娘坐上正妻的位置?
两个儿子已经成才,只剩下成亲,那么有没有她这个做母亲的也不重要了。
谢元娘知道她不该这样想,可脑子却控制不住的往那方面想。
她相信蒋才一定不会打听错,那么小叔叔骗她说没有心上人的话就是假的,既然能骗她,又怎么可能没有旁的情况发生?
第454章:搬石头
兄妹二人年前被罚了一场,谢元娘再也没有出过府,即便是孔氏带着三个儿女来了,鸣哥也是被带到院子里来的,谢元娘并没有见谢文惠姐妹,到是鸣哥过来时听说谢家姐妹去了宋氏的院子。
谢元娘的到笑了,让鸣哥坐下,“愈哥性子好,你们可以多在一起。”
鸣哥板着脸,“姐姐知道我还要习书,哪里有时间玩。”
还是这事一板一眼的样子,谢元娘笑着戳他的头,鸣哥这次到没有躲,由着被姐姐戳到,谢元娘意外,随即心也是一软,将鸣哥揽进了怀里。
鸣哥挣扎了一下,“姐姐这样不合礼数。”
却也没有强硬的挣出去。
谢元娘笑道,“和姐姐还在乎什么礼数,这世间再没有姐弟之间最亲的了。在族学那边可还好?”
鸣哥点了点头,“他们都很照顾我。”
“是我们鸣哥好。”
院子里一阵吵闹,谢元娘听了一抬头,就见愈哥跑了进来,而愈哥看到曾姑母抱着一个男孩,当时就气恼起来。
“他是谁。”明显是吃醋了。
谢元娘笑着招手,“过来,我给你们介绍。”
愈哥扭开头,“我才不过去。”
鸣哥脸也是一红,这次挣扎着从谢元娘的怀里退了出来。
谢元娘还是自顾的介绍道,“这个也是你的长辈,不过你们年岁差不多,也不用像长辈那样称呼,你直接叫他鸣哥,他叫你愈哥就行。”
“这怎么行?”
“老太爷不会同意。”
鸣哥和愈哥同时开口,又同时闭嘴,两人瞪着对方,愈哥哼了一声又扭开头。
鸣哥是极害羞的样子,到没有像愈哥那么霸道,不过看到姐姐身边也有一个和自己年岁相当的少年,也想过姐姐会不会不疼他了。
“哎,去哪?”愈哥突然就跑出去了。
谢元娘也没有叫回来。
人走了,谢元娘笑道,“愈哥就是这样的脾气,心不坏,以后你就知道了,听祖父的意思,今年要将他留在这边族学里上学。”
“那我们就可以一起了。”鸣哥并没有高兴。
他还太小,不善于掩藏心事,谢元娘摸着他的头,“怕姐姐以后不心疼你了?”
鸣哥红着脸扭开头。
“傻瓜,在姐姐眼里,咱们鸣哥谁也比不了。”
鸣哥不说话,耳朵却红了。
宋氏那边接待着谢家姐妹,才把人送走,就见儿子跑了回来,一脸不高兴的将自己关在了屋子里。
宋氏不明所以,叫了愈哥身边的小厮过来问话,这才知道了在谢元娘那边的事,宋氏面色不好,正巧看到丈夫回来,便一脸委屈道,“愈哥可是和姑姑一样,是咱们孔家的人,总不能偏着外人。”
孔世鸿一脸的不快,“当初愈哥与姑姑亲近,你不喜欢,现在远着了你又不高兴,左右都是姑姑不对,你到底要如何?”
宋氏就是一噎。
拧着帕子半响才委屈道,“夫君这是在怪妾身了?妾身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愈哥,四叔才到这边,就因为姑姑被罚跪了一晚的祠堂。”
“你懂什么?四叔和姑姑可没有受罚。”孔世鸿懒得多说,起身又走了。
宋氏叫了身边的丫头过来,“你可听到大爷说的是何意?”
明溪小声的把听说的事说了,宋氏瞪大了眼睛,“他们连老太爷也敢骗?”
“小姐,这事老夫人那边交代了,是不能透到老太爷耳里的,若是被传出去,要赶出府的。”明溪知道小姐不喜欢姑奶奶,但这可不是小事。
宋氏拧着帕子,就笑了,“那得看谁说。”
当天晚上,一大家子吃晚饭时,愈哥就问起了孔澄是不是那晚没有跪,而是睡觉了。
男嗣坐在一桌子,孔大儒这几日心情好,听到这个当场摔了筷子,孔为也大喝道,“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胡话?真是岂有此理,这样的话敢乱传。”
愈哥是曾孙,平时最讨长辈们高兴,哪里被喝过。
孔世鸿看到父亲跪下,便也跟着跪了下来,一边扯着愈哥跪下来,愈哥没有被喊过,吓的哭了起来。
宋氏的脸色也变了,身子也在微微颤抖,她没有想过最先发火的会是大老爷,一时也后悔告诉愈哥,而鼓动愈哥说这些话。
“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孔大儒可不会轻易被骗过去。
一边又叫过双寿,双寿强忍着心中的担心,“老太爷,那晚奴才守了一晚,亲眼看着大老爷及四少爷和姑娘跪着的。”
孔大儒可以不相信别人,自己身边的人却不会怀疑,最后目光又落到愈哥身上,愈哥被吓的也不敢哭了,救求的看向宋氏。
“我当初怎么说?男孩子就不该养在女人身边,妇人之见,教出败儿来。”孔老夫人淡淡的看了宋氏一眼,“咱们孔家几代下来,也没有亲人之间算计的事,不似那些小家小户的,竟出些阴私的事情。”
大厅里没有人敢开口。
孔老夫人又道,“行了,明日新年,都坐下吃饭吧,让孩子们跪着,还有小辈看着呢。”
孔大儒哼了一声,这才又坐下。
孔为带着儿子孙子也站了起来,只有愈哥还跪着,孔世鸿生气却又无法,只能拉着儿子起来。
一顿饭,下半场吃的安静。
宋氏的脸色发白,肚子也发紧,却不敢像平时那样娇气,强挺着吃过饭,由着下丫头扶着回了院子。
一回到屋,宋氏就痛呼出声,明溪一脸的紧张,“小姐,请大夫吧。”
宋氏哭着摇头,“休息一下就好了。”
心中却委屈,老夫人说的那番话,和当众打她的脸有什么区别?府里也就她是小户人家出来的,还有愈哥那也是孔家的孙子,凭什么为了维护个女子,要让他们受这样的委屈?
“你看看你今日做的好事。”孔世鸿大步从外面走了进来,“我怎么和你说的?要不是看到明日过年,你以为今日这事就这么算了?”
“还不是他们心虚。”宋氏可不领情。
“好好好,我说不过你,早晚有你自己后悔的时候。”孔世鸿甩袖走了。
第455章:夜话
小舒氏叫了柳氏过来说话,问起了在江南时府中的日常,柳氏知道婆婆要说什么,不等婆婆问起,便主动说了。
“宋氏我一直带着身边亲自调教,平时都好好的,这两次我观察,只要遇到妹妹的事,宋氏便过度紧张。”柳氏和婆婆很亲近。
“元娘不过是个姑娘家,能在府中呆几年?咱们府中也只有元娘和砚姐两个姑娘,她到是好,这才回来几天就看不顺眼,到处算计。”小舒氏看了儿媳妇一眼,“当初在江南,老太爷知道黄虎在元娘院里的事,也是宋氏弄的吧?”
柳氏红了脸,点点头,“我点过她,以为她日后不会再做这些。”
“老夫人说的对,小家小户出来的那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改不了。”小舒氏没说好听的,“当初世鸿这门亲事我就不同意,是你们说宋家虽是小门小户却也是书香世家,不过是个教书先生,什么书香世家,我是信得过宗元,这才点头同意了,现在如何?”
柳氏心中也遗憾,这事她劝不通丈夫,何况宋先生还救过世鸿,又提出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丈夫又重言信,便应下了这门亲事。
“过了年你们回去时,愈哥就留在这边吧,日后宋氏生下孩子,你也多带在身边调教,别好好的孩子最后都让她教坏了。”小舒氏见天色不早了,也让柳氏回去歇着。
毕竟明天过年了,要忙的事也多。
柳氏回去了,婆婆交代的很清楚,日后不能再让宋氏带孩子,她到不同意情宋氏,实在是这事她弄的孔家众人心都凉了。
这事当晚柳氏只和丈夫说了,孔宗元听了到没有说旁的,这事便定了下来。
次日,一大早府里就热闹起来。
这是谢元娘重生回来之后过的第一个新年,还是在自己的亲人身边,前世她已经嫁入顾府,那时婆婆待她好,将她带在身边,又教导她为人处事,现在回想日子似乎也没有那么难过。
拜年守岁,这一天过来下,谢元娘也没有时间去想旁的事,看着四哥带人放烟花,谢元娘也凑上去,等晚上回房时,衣服上都是雪,又被令梅几个唠叨了几句。
大年初二,谢家上门。
谢元娘被父亲叫去书房,哪里有父亲的身影,只有谢江沅和鸣哥。
谢元娘就明白了,上前叫着父亲。
谢江沅掏了红包出来,“拿着。”
谢元娘收了起来,对鸣哥挤眼睛,“我的红包是不是最大的?”
鸣哥笑着扭开头,“姐姐要规矩些。”
谢江沅笑了。
三人在书房里说笑,愈哥偷偷的跑过来,被小厮给拦了下来,愈哥委屈的跑开了。
孔宗元知道后,并没有多说旁的。
愈哥跑到孔老夫人那里,人看着也失落,孔老夫人当着孔氏的面,什么也没有问,愈哥觉得家人都不疼他了,以前从来不会这样,最后失落的回了自己的院子。
宋氏这几日也安静了很多,一直在呆在自己的院子里。
听到儿子受了委屈,宋氏又偷偷的哭了一场。
初三,顾府的人来了,接谢元娘去顾府里玩。
小舒氏很高兴,忙着帮女儿配衣裙,谢元娘却提不起精神来,她一直不让自己去想的事,就又被摆到了眼前。
郭客那日说的话,她一直记得,还有谢文惠说的话她也记得。
小叔叔明明有喜欢的人,却不娶,而娶她,是为什么?
她到不担心像前世一样被暗害,毕竟不嫁给顾庭之,那么也就不会挡着敏氏的路,自然命也就保住了。
只是嫁给杀了自己的人,谢元娘有些迷茫。
她想过那些都不是真的,可是所有的事情又指着这个方向。
这一发呆,就已经到了顾府,谢元娘打起精神来,顾老夫人笑着打趣过年怎么还瘦了,又说今日做了很多她爱吃的菜,让她多吃点,这才让人去叫了二老爷过来。
谢元娘莫名的有些紧张,再熟悉不过的青色道袍常服,谢元娘犹豫了一下,才上前见礼,“二爷。”
顾远挑眉,“起来吧。”
小丫头对他疏远了些。
顾老夫人也察觉到了,用眼神问儿子对人家姑娘做什么了,让人家姑娘突然就疏远了。
顾远无奈的笑了笑,坐下后,道,“庄子上的人让人送来的羊,特意留着你来才烤,母亲这些年一直吃素,如今为了你也说要吃一口,这也是你的功劳,想要什么礼物?”
谢元娘错愕,又看向顾老夫人,顾老夫人笑骂道,“你别吓到了元娘,我这不是怕你们担心,还想着再多活几年,也有力气帮你们带带孩子。”
谢元娘从惊愕中才回过神来,“这可是好事。”
她的笑容不是假的,发自内心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老夫人常年吃素,前世一直吃素,谢元娘也是知道的,就是因为一直吃素,太医那边说缺养营,这才身子慢慢不好。
顾老夫人心暖暖的,这么多年了,顾家里就这几口人,人口单薄,儿子又总在外面,只有她与儿媳妇在府中,这小丫头虽然接触的不久,可对她这老婆子的关心是真的。
“好,日后你们不嫌弃我老婆子烦就行。”顾老夫人又说了会儿,然后说累了,“二郎,你带着元娘去走走。”
谢元娘扶着老夫人躺下,这才退出去。
院子里的雪并没有扫干净,没有人走的地方都留着,厚厚的白雪间,一道修长的身影背立而站,蓦然回首,俊朗的容颜让你看到的只有他,忘记整个世界。
“走吧。”顾远先一步往前走,他刚刚在想要怎么问这丫头为何突然之间疏远了,想了很多要怎么问,最后发现怎么问都不合适。
这一刻,无事不能的顾远才发觉,原来也有他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哄小姑娘开心。
这一点就极难学。
顾远想不通这事,身后的谢元娘也在想着要不要直接问?
前世留给她最美的回忆,都与小叔叔有关,她怕真的问清楚了,那些美好是假像被揭穿,她不知要怎么面对。
第456章:头疼
江义远远的跟在两人身后,不时的抬头往前看一眼,又拧着眉低下头。
二爷和二姑娘明显是吵架了,这两人怎么会吵架呢?
不说二姑娘,二爷就没有和别人吵过架,只要看不顺眼的,一般都是直接处理了。
进了竹笙居,看着两人又默不作声的进了书房,江义靠到屋檐下,侧耳听着里面的动静。
“江义。”
听到二爷叫自己,江义立马应声,不等推门进去,就听到二爷又道,“自己去领十杖。”
江义:......
触到鲁一几个的眸光,江义绷着脸去领罚了。
屋里,谢元娘微微诧异,“江义怎么了?”
“你关心他?”顾远问。
谢元娘摇头,“没有。”
又觉得说不通,“他是小叔叔身边亲信之人,所以.....”
“你不高兴?”
“啊?”谢元娘茫然的抬起头,还没有反应过来,随后才明白小叔叔为何这样问,立马摇头,“没事。”
这么急于否认,那就是他真的惹到小丫头不高兴了?
顾远沉默。
或者说沉思。
他在回想这几日在忙什么,又做了什么事,发现没有扯到小丫头,那么只能从自身再出发,小丫头难不成是不高兴新年收到的礼物?
他记得她喜欢看书,这才送了几本孤本给她。
谢元娘这边也在偷偷的观察着小叔叔,见小叔叔沉默,她想解释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然后沉默半响后,就看到小叔叔猛的站了起来,她一惊。
只见人几个大步到了书柜那边,翻开一只匣子,在里面找东西,等递到谢元娘面前时,谢元娘才看清是一块红色的玉佩。
她没接,抬头看着小叔叔。
“送给你,这是我年轻的时候在外游历得来的一块玉石,自己雕刻成的玉佩。”顾远将东西找出来,也在纠结对方会不会喜欢。
谢元娘呆愣过后,忙站起身来,慌乱的拒绝,“这块玉佩对小叔叔来说特别,我怎么能要呢。”
顾远拧眉,不喜欢?
他一拧眉,谢元娘却误会了,以为是拒绝了,才让小叔叔不快,毕竟位高位权,怎么可容人拒绝,又忙道,“既是小叔叔的一番心意,那我就收...”
“算了,你说的也对。”顾远将玉佩握回手中,“你不喜欢,我再挑别的送你。”
“不是的...”这怎么还是误会了。
谢元娘有些急,“小叔叔,我不是不喜欢,我....”
“你不必为难,既是送礼物,自然要送对方喜欢的,是我想的不够周到。”顾远也有些头疼,果然小姑娘不好哄啊。
谢元娘咬了咬唇低下头,无力的垂下肩,她知道不论再怎么解释,小叔叔也不会相信她说的话是真的。
顾远抬头,看到小丫头可怜巴巴的样子,本能的后手摸她的头,“好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手指触到柔软的发丝,顾远也是微微一愣,到没有想到小丫头的头发这般的软。
谢元娘的身子也是一僵,她不敢动,脖子也有些僵硬,“小叔叔,我没有不高兴。”
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怪,顾远收回手,背在身后,衣袖下的手竟还带着刚刚的触感,他干咳两声,“你要不要去看看?”
?
谢元娘不知道小叔叔为何提这个,不过小叔叔提了,她不敢再拒绝,点了点头,顾远便叫了江义进来,带着人去了。
一直到了,看着眼前的书柜,谢元娘都不明白小叔叔让她到这里做什么,可是又没有说,也不能一直站着,最后谢元娘只能找自己喜欢看的书打发时间。
竹笙居那边,顾远坐在书桌后,眉头紧锁。
“二爷。”江义也在等着吩咐,不明白二爷有什么安排。
“二姑娘喜欢什么?”
江义:.....说了会不会被打板子?
“此事不罚你。”
得到了承诺,江义立马就来了精神,“二爷,据暗卫的观察,二姑娘除了呆在房中,便是呆在房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
江义:.....二爷为何这样看他。
他有不好的预感。
“去领十板子。”
江义:.....刚刚的承诺呢。
可他哪里有勇气和主子争论,江义苦着脸出去了。
顾远觉得他是病急乱投医,才会问江义这个问题,这是他做过最蠢的事情。
顾老夫人那边,听说一个呆书房一个去了,也皱起眉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董嬷嬷摇头,“也没有说二爷和二姑娘不高兴,两人都没有什么事。”
“这个二郎,将人接到府上,大正月的难不成让人来看书的?不解风情,怎么会有姑娘喜欢。”顾老夫人叹气,想了想,“你端些点心送过,只说我送给元娘吃的。”
吃点心,自然要回书房,两人又聚到一起了。
董嬷嬷笑道,“老夫人好主意。”
一边亲自己出去做这事。
谢元娘紧了紧身上的斗篷,令梅也有些冷,“姑娘,里没有炭盆,您别冻到了。”
“里多是书,怎么能见火星,我没事。”谢元娘刚说完就打了个喷嚏。
令梅道,“看吧,奴婢就知道会这样。”
谢元娘笑了没接话,不多时见江义进来,说老夫人送了点心,这才和令梅放下书回书房。
小叔叔为何让她到,谢元娘只能认为是小叔叔有事要做,这才将她打发出来。
吃着点心,又喝了半杯的热茶,谢元娘冰冷的身子才暖和过来,中午又去顾老夫人那用了午饭,因为吃多了点心,谢元娘也没有吃多少,回去的时候,江义送了一个匣子过来。
谢元娘在马车上打开了匣子,里面是一只钗,都是用一般大小的珍珠做成的,都簇到一起,像一朵撑开的雏菊。
谢元娘张了张嘴,实在不是她不惊呀,而是这样的钗她前世看到过,就在敏氏的头上。
如今,这只钗是从小叔叔手里拿出来的,那么前世呢?
小叔叔将钗送给了敏氏?
前世,她一直以为小叔叔不喜欢敏氏,甚至从未看过小叔叔与敏氏说过话,那么是不是前世她看到的只是假象?
第457章:生病
不知道是不是一只钗引发的,还是因为受了凉,当天晚上,谢元娘就发烧了。
前世日子过的那么难,她也没有病过,今生到是娇气起来了,不想正月就让府中请大夫,谢元娘没让人惊动母亲那边,只让寒雪偷偷出去抓了退烧药回来,自己熬着喝。
不过这事瞒不住,孔澄当天过来就发现了,喝斥了令梅几个,又忙叫人请了大夫,动静弄的这么大,小舒氏那边也瞒不住了。
等大夫开完药,天色已经大黑了。
小舒氏气的戳她的头,“你这丫头,就不能让娘省点心,有病还能拖吗?”
谢元娘吐了吐舌头,“我寻思吃点药就好了。”
还在发烧,人看着也恹恹的。
小舒氏心疼,一直盯着人熬好药,又亲自喂下去,看着人睡下了,盯了一会儿,看到退烧了,这才回去。
夜里,谢元娘又烧了,她让令梅端了药过来,喝了一碗,也不让惊动母亲那边,好在喝了药很快就退了烧,令梅几个才放心。
谢元娘看她们这一晚也受累,让她们回去休息,三人不肯,直到见主子生气了,这才回去。
许是之前睡多了,谢元娘反而睡不着了,她将床头匣子里放着的钗又拿了出来,在手里细细的端详着。
她不会认错,就是前世敏氏戴的那只,她记得很清楚敏氏戴了之后,还特意到她的面前显摆一番。
当时她没放在心上,反而是顾庭之偷偷跑到她这边来时,含糊的解释两句,说是买来给她的,结果被敏氏看到抢了去。
谢元娘当时根本就没有相信顾庭之的鬼话。
现在,看到这钗是从小叔叔那里出来的,顾庭之的话就更不可信了。
谢元娘摸着胸口,里面隐隐有些作疼,她明白为什么。
她一直以为前世小叔叔是明白了,所以才对她照顾有佳,甚至她一直感激着小叔叔,现在呢?
突然发现她一直以为美好的事物也是假的,小叔叔或许对敏氏更关心,只是她没有看到。
回想她重生回来,对小叔叔的亲近,谢元娘闭上眼睛,只觉得丢人,更是可笑。
那么小叔叔今生娶她,又是为何?
明明很简单的事,时至今日,突然复杂起来。
谢元娘的脑子很笨,想不明白,更想不透。
迷迷糊糊中,她觉得自己浑身有些烫,又沉沉的睡了过去。
嗓子像要烧着了一般,有凉凉的东西慢慢的流进来,谢元娘像抓到了救命草一般,紧紧的往那边靠去。
耳边似有人在叹气,还有人在哭,谢元娘后来彻底不知道怎么了。
等她再次醒来,看着外面的天还黑着,“天还没亮吗?”
一张嘴,才发觉声音有些沙哑。
“姑娘,你总算醒了。”令梅激动的靠上前来,“姑娘,你发烧了,反复两天才退下去,夫人担心的哭了好几场。”
“有这么久吗?”谢元娘才恍然过了这么久,抬了抬手,发现浑身也没有力气,“有吃的吗?”
不听令梅说过了这么久,她还不觉得,此时才发现有些饿。
听到姑娘要吃的,令梅高兴首,“有,粥一直温着,奴婢现在就端来。”
外面醉冬也进来了,看到姑娘醒了,喊了寒雪去给夫人送信。
谢元娘想说这么晚算了,可是想着自己一直也没有醒,母亲那边一定担心,这才没有喊住人。
小舒氏过来的很快,谢元娘已经吃完一碗粥了,小舒氏少不得又责怪了她一番,可语气里满满的都是心疼。
谢元娘只是应着,乖巧的让小舒氏都再不忍心训她了,“好了,以后知道好好照顾自己就行,今天太晚,你先也早点歇着,好好把身子养起来,顾府那边知道你生病了,让人来了几次,你都没有醒,明天我得让人备了礼送过去,也不能让人家一直担心着。”
谢元娘忙着应下,看着母亲走了,才问令梅,“顾府让人来了?”
“还有王姑娘、马姑娘,任姑娘也让人送了东西过来,谢府的两位表姑娘也过来了。”令梅一一的数着。
谢元娘心思不在这些上面,“顾府是派谁来的?说了什么?”
“是顾老夫人身边的董嬷嬷来的。”
没有小叔叔那边的人,谢元娘觉得又看到了什么,以前不在注重的细仔,此时到是清晰起来。
小叔叔真的关心她,为何不让人看她?
或许是因为规矩约着?
谢元娘找了借口出来。
大病一场,让她很容易疲惫,说困了,令梅便不再说了。
顾府那边,江义把暗卫打听的消息立马递了上来,“二爷,二姑娘已经醒了,还是王太医的药好使,不然二姑娘的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退了。”
江义想到这,就是一脸的兴奋。
二爷以前性冷,哪里会注意这些,听说二姑娘病了,立马就以老夫人的名义让王太医去孔府,甚至还亲自见了王太医,问过了方子,咨询了二姑娘的情况。
“皮子又痒了?”顾府抬头。
江义:......
顾远的目光又落回手里的信上,“明日去告诉王太医,再给二姑娘把把脉,开些药调理着。”
江义快声的应下,哪敢再多说,逃一样的出去了。
谢元娘这一场大病,等彻底好起来,已经出了正月,十五看花灯她也没有出去,一出正月,孔家的其他人也要回江南了,愈哥留了下来,进了族学,其他一切都没有变。
过了一月,金陵城里又热闹起来,程家与贾侯府的婚事也操办起来,给程与雁添妆那天,马映霜去了,毕竟她是未来的三皇子妃,而程府是二皇子妃的母家。
谢元娘与程与雁不熟,自然也不用过去,添妆那日的事情,还是从马映霜嘴里听说的,程与雁面上并无笑意,甚至有些冷,为此金陵城里的人私下里没少议论这件事情。
贾侯府世子的婚事一办完,就立马要办贾乘舟的婚事,连办两场婚事,对贾侯府来说确实有些累人,而南蓉县主嫁人的日子与谢元娘只差一天,孔府也忙碌起来。
第458章:备婚
离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谢元娘也不可能再去顾府,而且从上次她出病之后,便再也没有去过顾府,更没有见过小叔叔。
这是孔家第一次嫁女儿,小舒氏很重视,嫁的又是当朝次辅,孔大儒纵然与这个孙女不对付,可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相比之下,郡王府那边,南蓉县主当听到下人打听到谢元娘有一百八十嫁妆时,当时就去找了郡王妃。
郡王妃听到女儿还想多要一些嫁妆,拧着眉头,“一百二十台已经超过程家,怎么还要多备?”
到不是不舍得给女儿,只是儿子马上也要成亲,娶的还是贾家的姑娘,府里就儿子这么一个男嗣,自然也不能让人轻看了。
“程家是比不过,可孔家呢?足足有一百八十。”
“一百八十?”
南蓉县主不喜,却也只能点头。
郡王府摸着手腕间的镯子,“这事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得与你父亲商量一下。”
南蓉县主知道父亲也是极不喜欢谢元娘的,自然不会高兴被谢元娘压下去。
果不其然,寿春郡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立马就让郡王妃将嫁妆备到一百十八,嘴里还说着不能被孔家得意了去。
郡王妃当然是喜欢多给,如今丈夫发话了,她立马就准备起来。
这事又有意瞒着外人,所以当南蓉县主嫁人那天,事实在一百八十嫁妆出嫁时,金城都震惊了,这么大的手笔,果然是郡王府。
小舒氏听了之后拧了拧眉头,她们家也是备了一百八十,待明日女儿出嫁,与郡王府一样,到时岂不是让人说他们孔府学郡王府?
这事孔老夫人听了冷嗤,“再给元娘加二十,凑成二百。”
小舒氏笑道,“咱们家一百八十都备了,也不差二十,只是这嫁妆多少,怎么会这么凑?”
孔老夫人眼睛微眯,“府里人口多,有些人心思不安定,这事事后再说。”
小舒氏明白了,没有紧追。
而且孔家的人也都又回来了,这是孔家第一次嫁女,宋氏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全家人都以为是双胎,到了金陵后特意找太医把过脉,太医说吃的太好是孩子大,并不是双胎。
宋氏还高兴了阵子,结果是这样的脉断结果,让她闹了个大红脸,伙食上面也减了下来。
初二这次,原来是给谢元娘添妆的日子,可是郡王府和贾侯府办喜事,各世家自然不能不给面子,都要去那边,孔家这边就有些冷,谢元娘又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院子更冷清。
“旁人也就算了,惠姐和姝姐怎么不来?”孔老夫人不是爱计较的人,此时却忍不住生气。
话才说完,就听人说谢老夫人来了,孔老夫人忙让人进来,想亲自去迎,谢老夫人已经硬朗的走了进来。
“老姐姐,我是来给你赔不是了。”谢老夫人一进来就笑着说,又是一边道贺,“你命好,孙女好,嫁的也好,我今日是来道贺的。”
先是认错,还是为自己的女儿,孔老夫人都觉得没脸,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女儿,又高兴谢老夫人对孔家的看重,亲自上门。
她亲自起身将人迎到了软榻上,“老妹妹,你这样说我就无颜面对你了,是我没有把女儿教养好。”
“咱们俩也不是外人,再这样客套下去,这一天就要过去了。”谢老夫人让身边的婆子将匣子拿过来,“这是我给元娘备下的,这些年委屈了这孩子,小打我就喜欢她,当年想带她一起回老宅,又怕耽误了她,就将她留在了金陵。”
哪成想,反而让这孩子受罪了。
说起来,亲孙女之间,谢老夫人偏疼的还是元娘。
那孩子心地干净,没那么多道道。
孔老夫人看着这匣子就不轻,“这是你的心意,我代元娘收下了。”
一边让人送过去,又让人过来。
谢老夫人摆手,“别让她过来了,我怕那孩子看到我尴尬。”
孔老夫人没有为难。
谢元娘这边听到是谢老夫人送的,打开了匣子,是一匣子的红宝石,她微张开口。
只听说过二叔当年立过一次小功,得了一次的赏,里面有宝石,不过也是下人在传,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而且祖母还将这些东西给她。
她已经不是谢家的孙女了,怎么能收这么贵重的东西。
但是东西是祖母这边应下的,谢元娘也不能再拒绝,让令梅收了起来,想着等玉姐嫁人的时候还回去。
不多时,就有下人通话,说王姑娘来了,然后又是马姑娘,还有任姑娘,谢元娘笑了,亲自出去迎接。
虽然亲蜜的朋友不多,可是这三个都是她喜欢的人。
马映霜是未来的三皇子妃,她能过来,也让人看重谢元娘未来在皇族之间的重视。
唯一让谢元娘意外的是二皇子府也让人送了东西过来。
谢元娘算计过二皇子,二皇子妃却让人送东西,谢元娘还没有想明白,马映霜提了一个顾字,谢元娘明白了。
这是要拉笼顾府啊。
几个人凑在一起,砚姐也过来了,屋子里很热闹,不多时就听到外面禀报表姑娘来了。
几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王薄言小胖子的脸上更是闪过嘲讽,她们这些来晚也就算了,毕竟得先去那边,谢家是表亲,却巴结郡王妃才过来,总是让人不屑。
谢文惠先进来的,看到屋里的人,笑道,“我来晚了,给表姐赔礼了。”
“人来就好,表妹客气了。”谢元娘淡淡的敷衍一句,又叫两个人坐,让丫头上茶,随后扭头和身旁的马映霜说话,“马妹妹,你兄长的婚事也要办了吧?”
与马尚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谢元娘落落大方,马映霜更不是矫情之人,“定在了五月初五,因为我的事,所以办的有些急,郭府那边到没有意思。”
“他们敢有什么意见,还不是抢了元娘姐姐的婚事。”王薄言不屑道。
王薄言一直有口无心,众人也不觉得尴尬,任蓁蓁却担心谢元娘不自然,忙转话题问道,“二姐姐,今日是不是要送嫁妆?”
第459章:大婚
谢元娘笑了,她便把自己送嫁妆的事情解释了。
几个人听了之后都微微惊呀,马映霜感叹,“孔大儒果然是当世大儒,想法就是与世人不同。”
“出退那日再送嫁妆,万一嫁妆多送不完怎么办?”王薄言问。
“哪有那么多。”谢元娘笑了笑。
王薄言却还是好奇,“元娘姐姐,到底有多少?南蓉县主有一百八十呢。”
意思是你得压过她。
“你就放心吧,反正不会让你失望。”谢元娘卖了个关子。
王薄言立马笑了。
谢文惠听了,捧着茶杯的手却是微微一顿,习惯了谢元娘的好命,如今听到这些,已经没有波动了。
时间不早了,众人也不好留在这,谢元娘将人都送走之后,这才翻看每个人送来的礼物,发现其中有几个特别的。
马映霜送的礼物有双份,任蓁蓁送的也有双份。
令梅还在奇怪,“姑娘,怎么是双从份啊?”
谢元娘让令梅退下去,自己将几份礼物打开了,马映霜送的一个是钗一个是扇子,扇子一定是马尚送的了。
任家的两个匣子,一个是玉镯子,一个是木簪子。
这两个就不好区分了,不过想到任显宏曾送过她木簪子,那么玉手镯就是蓁姐送的了。
谢元娘将木簪子和扇子放在一起,叫了醉冬进来,让她把这两样放到箱子的底下,不管如何,如今与他们再也没有关系,收着他们的东西总是不好。
谢元娘下了马映霜送下的簪子还有蓁姐送的手镯,至于王薄言送的则是一本游记,竟也是大家的孤本。
谢元娘很喜欢,当晚就拿着看了起来,小舒氏过来了,红着脸塞给女儿一本书,就走了。
谢元娘前世嫁过人,当然明白是什么,看也没看就让令梅收起来了,反而是看游记很晚,被令梅催了几次才睡下。
顾府那边,顾远一直也没有睡,这些时日虽然没有见到那丫头,那丫头的一举一动他却是知道的。
望着天空中的月亮,顾远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也会成亲,而且娶的还是一个小丫头。
江义看了看时辰,“二爷,休息一会儿吧,天亮就要去孔府迎亲了。”
顾远没有应声,却是转身去了里间。
多年来,顾府从未来有喜事,却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勋贵世家,这日办喜事,能来的世家都来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孔家是在成亲这一日才送嫁妆。
天一亮,嫁妆的队伍就出发了,从孔家一直到顾府的门口,还没有排完,街道两边的百姓看的都错愕不已。
郡王府那边自然也一直观察着这边的动静,最后听到人说足足有二百抬,郡王府便明白孔家是在和他们打擂台。
郡王妃到顾府做客,面上尽是笑意,郡王府里寿春郡王面色却不好看,不过顾府也不郡王府能得罪的。
寿春郡王不高兴,还要收拾一番去顾府里道贺。
谢元娘知道人很多,可是被蒙着盖头,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由着小叔叔扯着走,她想起了前世,顾庭之很不高兴,又很不耐烦,新婚之夜更是独守空房。
拜堂被送进新房,直到盖头被掀起,谢元娘才恍然回到现实。
一红喜袍的小叔叔很俊朗,谢元娘看的脸也微微发热。
“你先休息,吃点东西,我去招待客人。”顾远也被小丫头给惊艳到了。
小丫头虽然还没有长开,可已经有了绝色之态,他一时也后悔自己当实这样帮她,会不会害了这丫头,她该有更幸福的人生。
顾远带着心事走了,他眼里的失落,谢元娘看到了,却也误会了。
小叔叔为何失落?是因为娶的不是心爱的女子?
屋里道喜的人很多,谢元娘和众人说了会儿话,那边开席了,众人才离开,谢元娘又将头上戴的脸上擦的厚粉都弄掉,一个时辰也过去了。
有丫头端了吃食进来,谢元娘是真的饿了,一连吃了两碗的粥才放下筷子,小菜很好吃,粥煮的也粘稠,对于一天没有吃东西的谢元娘来说,正合胃口。
“姑娘,你这就歇下了?不等二爷了?”令梅诧异姑娘这就上床了。
“二爷还要在外面应酬客人。”谢元娘挥手,“你们也去熟悉一下地方,先休息,这边有事会有府里的丫头,你们明日再过来。”
令梅还要说,醉冬拉住了她,三个大丫头这才下去。
谢元娘之所有支开三人,也是因为她与小叔叔根本就是假夫妻,所以也不用等小叔叔回来,相信等小叔叔回来了,也会找别的地方去住。
前院,顾远将最后一名客人送走了,才面色浓重的去了书房,江义忙上前来,“小白太医已经看过,大公子的伤势有些重,要养半个月才能下床。”
“鲁五呢?”
“鲁五也受了重伤,要养三个月。”江义埋着头,“兴旺那边已经带着敏姑娘先住到了郊外的庄子上,敏姑娘也受了惊吓,听说发热,我已经让大夫过去了。”
顾远手敲着桌面,站起身来,“让人备马车,我先去看看庭之。”
江义错愕的抬起头,“可是...可是今日是二爷的大婚之日。”
这样将新娘子仍下独守空房可以吗?
“元娘那边不会生气。”顾远不担心。
这一事,到也避免了今日新房的尴尬。
二爷已经看不到身影了,江义这才回过神来,大步的追了出去,心想二爷这心也太大了,女人是最小心眼的,特别是新房之夜一生只有一次,二爷还不回去,二姑娘脾气再好,也不能忍受得了。
顾远大晚上出府,原本就是瞒着人,自然也没有惊动府里的人,谢元娘新房又是在竹笙居,院里的消息更传不出去,所以院里的下人纵然知道二爷没有回新房,可也没有人说出去。
谢元娘这一晚睡的很沉,许是白天太劳累,许是在挣扎要退亲还是嫁进来之间,终于可以不用再纠结,总之这一晚睡的极沉。
夜色下,顾远很快就出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