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成都学艺(为签约加更)
当晚寇封和国仁就留在了成都大营中,明日开始,他们将近距离的得到赵云的指导,寇封听着国仁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声音,哑然失笑,他此时又何尝不是兴奋的睡不着呢?
寇封努力回味着之前的那场大战,他第一次静下心来细细的开始总结自己的武艺。他又想到了那日他在山洞口与周泰的战斗,如果是赵云的话,周泰怕是拼命的机会也没有吧,如果当时会今天的几招的话也不会身受重伤。他又想到和曹仁的厮杀,又想到和张飞的切磋,一招一试,不断在脑海中回忆,突然一个身影出现在了他的回忆中,孟达!寇封的回忆瞬间被打断了,时间已经到了三更时分。
第二日,天刚亮,寇封和国仁就随部队开始操练,营中将士惊愕的看着寇封,堂堂上庸守将,竟然和他们在一起操练,是因为昨天败给了赵将军被陛下所体罚吗?
整个上午,赵云都未单独操练二人,下午,寇封以为赵云会传授二人一些招式,但是赵云却让寇封和国仁一起,练习端枪!
寇封并未质疑赵云,只是国仁却是练的百无聊赖,一下午过后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第二日,亦是如此,夜间沉默寡言的国仁竟然主动和寇封攀谈起来“将军,这个赵将军是不是不愿意教我?”
“国仁,以赵将军的人品和威望,会戏弄你我吗?”寇封问道“我知道,一些事情可能让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信任,但是你要学会分辨是非,赵将军教你端枪,就是要筑牢你的基础,我问你,你天生神力,但是你今天比我端的久吗?比我端的稳吗?做人要怀有赤诚善良之心,对待我们的战友更该如此,你知道了吗?”
国仁并未答话,只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第二日的钟国仁,仿佛打了鸡血一般,更加的卖力了。
美好的事情总是短暂,寇封想安安静静的和赵云学习三个月的事情,被一次急招所打断!
这天夜里,寇封和赵云正在谈论武学兵法,宫中传令,急招众将议事。
寇封和赵云赶到的时候,群臣已经基本来到了大殿,只见此时群臣脸色严肃,时不时窃窃私语。
人到齐后,刘禅端坐大殿中央并未说话,目视孔明。
诸葛亮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静“列位同僚怕是已经得到了一些情报,现在我将我们大汉所面对的情况告诉大家,如果何众人掌握不一致,请务必补充。”
此时众人瞬间安静下来,他们好久不曾见丞相如此认真了,很多人看着自己手中的情报,不免疑惑,这事情很棘手吗?
“从魏国传来急报。”诸葛亮继续说道“汉贼曹丕,已安排五路大军向蜀地进攻!第一路乃是西羌兵马十万,从岐山而来,直扑绵竹关;第二路乃是南蛮王孟获,带兵十万攻打益州各地;第三路乃是荆州山岳十万,目标白帝城!第四路乃大将军曹真,领兵十万主攻汉中;第五路乃是老将曹仁,带并十万,目标上庸;共起兵五十万,分五路进发!”
第六十一章 蜀中告急
诸葛亮说完,群臣哗然,一阵杂乱过后,大殿里又慢慢安静下来,皆是目视刘禅。真是好狠的布局,此举是要一举灭了大汉啊。
刘禅正襟危坐,目视群臣“众爱卿有何高见?”
“陛下!”殿内李严开口答话“臣并无良策,但有要事禀报陛下,孟达与臣有旧,白天孟达曾派人联系微臣,托臣为内应,臣感怀先帝知遇之恩,又怎能做出反叛之事?并未应允,来人说今夜朝会之后,臣必会应允,此时还在臣家中等候。来人还说孟达亦遣人前往太后宗家,欲以吴家军中威望,策反成都士卒!”
听闻此话堂下众臣皆是惊惧不已,蜀中危以!
此时刘禅心中亦有些慌乱,夷陵惨败,蜀中兵马奇缺,五路军中,只要有一路杀进来,那后果都不堪设想!他强行镇定了心神“众爱卿还有什么消息吗?”
众人皆是无语
“那有什么对策吗?”刘禅继续问道
众人亦是不语,皆目视孔明,等丞相答话。
诸葛亮此时脸上波澜不惊“陛下,此局虽大,设计之人亦是心思缜密,但最是好破!”
“臣相快快说来,以安众臣之心!”
“这第一路轲比能之军,皆是羌人,马超祖山是西川人士,素来受羌族众人尊敬,羌人称马超为“神威将军”,此地只需孟起将军守卫,以奇兵日夜伏击,必无忧。”
诸葛亮说完这处,目视刘禅,只见刘禅双目微闭,正认真思考此中关键,很多事情,他刚开始接触,并没有达到一点就透的程度。而其余众人,目视诸葛亮,眼中具是惊讶!
“请丞相继续。”刘禅想清楚此中关键后,继续询问道
“这第二路孟获所部,可令汉中守将魏延带一支兵马前去,每日于城内出入,以为疑兵,孟获此人勇武而多疑,必然不敢轻易攻打,等其他各路大军撤退后,再集结兵力,拔掉咱们身后的这个钉子!”
孔明说完,众人皆是频频点头,只有赵云出言询问道“汉中亦是守备众地,魏延离去,谁可守此地?”
“此地,我自有安排!”孔明说完,目视刘禅,刘禅点头示意他继续说“这第三路是荆州山岳,山岳百姓擅长山地作战,且以强者为尊,关兴、张苞二人在此,已无大碍,但恐怕魏国有高人前去指点,故请杨仪前去为二位将军出谋划策,请钟国仁随行,以国仁神力,力求一举震慑山岳。”
此时众人已是开始转忧为喜,焦虑的表情开始慢慢变的轻松起来,口中皆是啧啧称奇!
“丞相,国仁的武艺,我怕只要对方躲过他的第一招,他就要败了!”寇封担忧的说道,今日国仁虽然在赵云军中练习了一些基础,但毕竟没有根基,也无战阵经验,他怕国仁有失“不如让微臣前去,定可万无一失!”
“寇将军还另有重任,白帝所在,国仁只是奇兵,用好可一战而胜,不用亦无大碍!”诸葛亮回答道
“是末将多虑了!”寇封回到了自己位置。
“请丞相继续为众人解惑!”
第六十二章 孔明定计
“这第四路曹真,乃是曹魏真正主力,曹魏此次大战最低战略目标就是夺取汉中的控制权,所以汉中之战尤为重要,就请寇将军带前去汉中,与曹真决战!粉碎曹魏计划!”
孔明见寇封看向他,又欲提问,于是一个眼神制止了寇封,只等刘禅继续问话,刘禅只是略微沉思,便继续问道“上庸之地寇将军最为熟悉,为什么不让寇将军前去?”
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旋即说道“上庸此地易守难攻,我已有了人选,还需和陛下仔细商量。”
刘禅知道孔明要说一些计划的关键部位,群臣都在场并不合适,便说道“既然丞相已经有了破敌良策,那众爱卿便不必惊慌了,有战斗任务的留下,其他人在殿外候旨意,赵云、李严,你二人也留下。”
此时大殿内只留下了诸葛亮、赵云、杨仪、寇封、李严几位大臣,刘禅目视诸葛亮,示意其可以开始说了,诸葛亮说道“对付曹魏的两之军队,我有上、中、下三条计策,下策此时最为稳妥,寻一能言善辩之士,让曹魏答应我们称臣纳贡。”
“丞相何意?”诸葛亮还未说完,便刘禅打断了他的言语,只见刘禅怒视诸葛亮,殿内群臣亦是面有愠色,刘禅大呼道“我乃大汉天子,怎可以向曹贼纳贡称臣?”
“陛下息怒,请听臣说完,臣刚才看众将领皆面带愠色,可见都是可以托付之人,那就不谈下策,只谈上、中二策。曹军远来,我军只需派兵死守,另一方面求助于东吴,东吴一动,三月之后,曹军定然退去,但这样的话只会大量消耗我军和曹魏的有生力量,却让孙权坐收渔翁之利,故为中策。中策虽可行,却无法将我军的战果最大化。至于上策对临阵指挥的要求非常高,故需和众将商议,看看是否可行。”诸葛亮轻摇羽扇,卖起了关子。
“丞相快说!”众人皆是焦急万分,想听听诸葛亮有什么好计策。
“上策就是要吃掉这二十万魏军,此计的关键在于寇封、李严、杨仪三人,你们当.....”诸葛亮给三人细细的进行了讲述,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军师,此计若有一个环节出错,将满盘皆输啊!”寇封问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寇将军,你只看到其一,未看到其二,我们不是还有中策吗?近日还需在众臣之中选一名辩士,把握天下时局,和东吴讨价还价!上策成,则行上策,上策有变,则行中策!”
“那若是吴家作乱,成都该如何?”李严问道
“只需请太后邀请吴家妇孺来宫中叙旧即可,陛下乃是天下闻名的孝子,又怎会不知道太后也需要人陪伴几月呢?陛下还应修书一封,让西南军中将领,略微照顾吴懿、吴班,吴太后知道后,必然让吴家上下感激陛下,吴家定不会作乱。”孔明答道
“丞相真神人也!”刘禅赞叹道“那出使东吴,何人去合适呢?前次寇将军为解救张温姓名,绑来了他的一家老小,孙权几次书信于我,怒斥此事,今翻,孙吴会不会绑了我大汉使者?”
第六十三章 使者邓芝
“臣保荐一人。”诸葛亮答道
“何人?”
“户部尚书邓芝!”
“朕从未听闻伯苗有辩才,此事丞相还需谨慎啊。”刘禅说道
“能否出使,臣一试便知。”旋即令杨仪宣邓芝进殿。
邓芝进殿后,向刘禅行礼后,立在一旁,等待问话。
诸葛亮问道“今天下三分,陛下欲匡扶汉室,当先讨伐哪国?”
邓芝答道:“曹魏乃是汉贼,当伐曹魏,但是此时曹魏势大,我军又新败,需等待时机,再行讨伐之事。先帝在时,已与东吴重归旧好,陛下切莫再起刀兵,与东吴争斗。”
刘禅听后目视邓芝“伯苗,朕有一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托付给你。”
“任凭陛下差遣,臣定尽犬马之劳!”
“如今曹魏起大军五十万,意欲吞灭我国,前翻虽以和孙吴重归旧好,但是以孙权的性格,我怕他未必肯出兵相救,还可能会和曹魏联军,朕思虑良久,决定让你出使东吴,然,此次出使,并非要借兵,而是要在需要的时候借兵,如若我军得胜,需让孙吴按兵不动;如若我军有败,则需孙吴继续出兵,此中关键,丞相会于你详谈。前次寇将军为保东吴使节张温性命,把张温绑了回来,今次,你出使东吴,务必注意个人安全。张温乃孙吴名士,出行前,你可向他讨教一番,其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邓芝领命!”邓芝回复到“芝虽不才,但先祖乃是汉司马邓禹,满门忠烈,世食汉禄,忠汉事,必不辱使命!”
“那朕就等待伯苗的好消息了!”刘禅说道
邓芝离开后寇封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大哥请讲!”
“前日我救张温,乃爱其才,今番,何不用其文才,以报陛下解救之恩,让他写一文,夸赞魏国大将军曹真,言前日上庸大败,皆因曹仁不听曹真之言,魏大司马曹仁知道后,必有不服之心,曹仁虽稳,其部将未必可以稳如泰山,上庸之事可定矣。”寇封说道
“丞相以为如何?”刘禅询问道
“此计可行!”诸葛亮目视寇封,真乃临阵大将之才,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如此关键的因素纳入到整个计策之中,匡扶汉室,此人必不可少!
众人又在一起探讨了诸多细节,寇封和赵云回到大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此时钟国仁还在校场内等待二人,那日之后,寇封便有言,没有命令,决不能回营,此时二人看见还在练习的国仁,相视一笑。
“国仁,回营把,我有话你对说。”寇封将国仁叫回了营帐“国仁,明日之后,你我二人需分开一段时间,你跟着杨仪大人去找你的张苞大哥。”
“将军,是赵将军嫌我愚钝,不教我了吗?”国仁急切的问道
“不是赵将军不教你,只是国家有了战事,你每天吃喝用度皆是陛下所赐,你也应该为陛下分忧。”寇封看着国仁继续说道“此去白帝城,你一路务必要听杨大人的话,战场杀敌亦是不可逞能,不要忘记每日练习枪法。”
“将军,国仁知道了。”
第六十四章 汉中交接(为推荐票加更)
成都,李严府邸
此刻那信使笑吟吟的看着李严“大人现在知道了吧?”
“嗯!”李严皱了皱眉头,他很不喜这种被人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我念在和孟达的情谊上,今晚就放过你,你走吧!”
“大人这是何意?”那人说道“如今蜀汉已是危亡之际,将军该早认清形势,此战若胜,将军乃是首功!”
“前日里,我于刘璋帐下,孟达就如你今天一般这样说,如果我今天再投了曹魏,岂不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李严怒斥道“你再不走,今天就想走了!”说话之间,李严就要拔剑
“李将军,如若你不是心存侥幸,今天怕是我已经走不出这成都城了,你不看好这偏安一隅的蜀汉,你又何必自欺欺人呢?”那汉子竟然还有几分辩才,此刻的言语,句句直击李严内心“蜀国败后,天下只有识时务的开国功臣李严,谁又会记录蜀汉的旧事呢?”
如若李严不是刚刚听了诸葛亮的计策,还真有可能被此人说动,但是李严的内心早就与孟达划清了界限,不过他依旧面有难色,依计而行,说道“既然如此,上庸城外,我就送孟达一个大礼吧,不知道他能不能受的下,你快快与我离开,被人发现就说不清了!”说着抬手示意那人快走
那人此刻心中还是模模糊糊,并未听懂李严的意思,但是事已至此,只好先去向孟达复命。
第二日,寇封和李严便立刻出发,寇封需先到汉中与魏延交接,稍作安顿后再赴上庸和马良等人交接相关事宜。
二人快马加鞭,几日后便来到了汉中城外,城内守将魏延看了刘禅的圣旨,请寇封入营叙话。
魏延越过了寇封,看向李严问道“我乃汉中守将,不知陛下为何要让我去防备孟获,却让寇封来接替我?”魏延此话说的是根本不讲情面,新帝登基,他本想在汉中打个打胜仗,让刘禅倚仗他,没想到却被寇封换走了,而且去了还不是打战,只是疑兵,真是越想越气。
李严坐在那,不知道如何答话,思虑良久,正要开口,寇封却向他摆了摆手“魏将军,丞相还有口令让我传给你,此去南蛮,虽是疑兵,但是应常思平定南蛮之法,魏军退兵之日,就是平南蛮之时,到时候,魏将军为先锋!”
“丞相真是这么说?”魏延疑惑的看了寇封一眼,他并不信任寇封,他目视李严,等待李严的答案
“魏将军此去南蛮,必将经过成都,何不亲自向丞相求证?”寇封又说道,早在出发前,诸葛亮就考虑到魏延会有情绪,所以就调动魏延的深层原因讲给了寇封,一个正是自然为了下一步平定南蛮,更多的是为了给寇封留下更多的空间,魏延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将领,能力很强,资历也老,如果他在的话,寇封要调动汉中和上庸两地的兵马就会很难。
“既然如此,那我魏延也无话可说,汉中就交给你了,若是汉中有失,我必手刃你!”说完便将印行都交给了寇封,又安排了城中校尉与寇封见面。
此时,蜀汉军中,赵云、马超之下便数魏延,哪知近日突然寇封冒了出来,今天还抢了他的汉中守将之职,若不是马上就要大战,魏延一定会和寇封大战三百回合,拼一拼倒地是他的刀快,还是寇封的枪快。
第六十五章 上庸小会(为推荐票加更)
交接过后,魏延便立即起身离开,寇封认真观看了魏延的守备,不觉赞叹道“真乃良将!”
他目视堂下校尉,多有不服之色,寇封知道,要想让众人信服,不是说几句话就能解决的,必须让他们在战场上认识自己的实力,才能让众人臣服。
“魏延将军的守备很完善,今天开始,众将士需日夜警惕,斥候需一时辰一报,近日我有要事去上庸,城中军机要事,皆由副将高翔负责,尔等依令行事。”
说完便留下高翔,让众校尉回到各自岗位。
“高翔将军,我知众将不服我,但我不在的时日,你是城中的最高指挥,你已定要尽心竭力,保持高度警惕,切莫让魏军有机可乘。”寇封说道
“此事将军大可放心,我早年追随先帝,知道这江山来之不易,保卫大汉将山是职责所在!”高翔虽然心中对寇封也有不屑,但是毕竟他效忠的是大汉,而不是寇封,无论刘禅派谁来到汉中,他都会做好一个副将该做的事情。
寇封拍了拍高翔的肩膀“那就多谢将军了!”
交代完毕后,寇封便和李严再次启程,魏军越来越近,他们也需要尽快把事情议定。
二人快马加鞭,两日后,便抵达了上庸城下,此时上庸城内已经知道了曹仁来犯的消息,城门紧闭,寇封拍马来到城门之下,城上守军自然认得寇封,一边令人打开城门,一边向范达、韩德众人通传。
一刻钟后,上庸大营,上庸众将分列两边,寇封看着众将,才想起于其中很多人已经数月未见了“韩琪,去将马良大人请来议事。”
片刻之后,马良亦来到了大营之中,此时的马良面无血色,寇封关切的问道“太守大人,可是身体不适?”
马良摆了摆手“近日专心政务,积劳成疾,不碍事的。”
“先生需多保重身体,如今陛下正是用人之际,先生是陛下倚仗的重臣,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寇封说完,又看向了张云,怒斥道“你跟随先生学习,要多替先生分忧,一会回去,你就带着先生去看郎中,然后日夜服侍先生,知道了吗?“
“知道了!”张云愧疚的回答道,他每日只想着向马良讨教,却第一次发现马良竟然积劳成疾,不觉愧疚万分。
“先生,这位李严大人你们应该是老相识了,此次大战,由李严大人负责上庸军务。”寇封见众将都是满脸疑惑,继续说道“我被陛下派到汉中,负责汉中军务。”
众将都是欲言又止,他们基本都是寇封的嫡系人马,此时让他们跟着李严,心中难免有些不情愿。
“众位将军。”李严说着看向了寇封,寇封目视左右,示意其他人都退下,亲兵退去之后,李严继续说道“我此次前来,只管用计,不管军务,汉中、上庸两地军务皆由寇封将军统一调配。”
马良疑惑的看了寇封一眼,寇封点了点头,又将诸葛亮的向计策说了一遍,此时众人看向李严的表情由不屑变成了尊重“此次大战,李严的军令,就是我寇封的军令,违令者,斩!”
“诺!”
第六十六章 神秘主将
交代完众将后,寇封便令韩瑛、韩琼并骑兵三千,随他一道向汉中进发。
三日之后,寇封刚到达汉中,斥候就传来急报,魏军已在长安完成了集结,此时距离平阳关已不足五天的路程。
寇封暗呼一声侥幸,迅速来到了汉中大营,今日众人对他的表情真是形形色色,得知寇封为主将后,军中自然知道了寇封的过往,此刻账内众人,有的因为他没救关羽而满脸愤慨;有的因为他单骑夺上庸而心生佩服;有的因为他血战夷陵而满脸仰慕;有的因为他抓放吴懿而满脸不解,形形色色的态度,充斥在营内众人之间。
寇封环视众人“我不管你们此刻怎么想,但是此战,我军内部必须依我将令行事,违令者,斩!”
经过连翻大战,寇封的身上慢慢的多了一种上位者的气场,他端坐于账内的时候,将领虽然心思各异,但都不自觉的被他折服。
而此刻魏军大营之中,居中而坐的竟然不是大将曹真,而是一名老者,曹真只坐在那人右手,那人左手边还有一个身高近九尺的大汉!
“诸葛亮竟然派寇封来守汉中?”那老者说道“曹仁本欲去汉中,一雪前耻,没想到却让老夫碰到了此子。”
“此子武力不弱,擅使疑兵,好打伏击,是一个难缠的对手。”曹真说到
“曹将军,你对他的了解就这么多吗?难怪你会败给他”那人对曹真说话竟然是毫不客气“他还精通战阵,会布阵法,传闻白帝城外的八卦阵就是他和诸葛亮的手笔,连诸葛亮的老丈人都走不出来,但是,汉中众将并不服气他,诸葛亮既然为你做了一篇赋,离间你和曹仁将军,我们何不也利用他的过往,离间他和汉中众将呢?”
战争就是这样,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第二日清城,高翔就将军中的谣言告诉了寇封。
从他害死关羽是因为怕关羽阻止他夺位;到他早已经投降了曹魏,为使他重得刘备信任,曹魏将上庸送给了他;再到夷陵之战他勾结吴将害死了张飞;又勾结吴班意图谋反,所以才会解救兄弟二人;还有他善于玩弄权术,才能挤掉魏延大人,而挤掉魏延是更方便他和魏军里应外合,每件事情都传的有板有眼。
“将军,事情再发酵下去,我恐军中生变啊。”高翔出言提醒到
寇封亦没有想到,战争还没有开始,他这个主将就和士兵被对方分裂成了两块,他闭目沉思,他在想诸葛亮定计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问题,如果想过,那丞相为什么没有提醒他呢?难道在丞相心中,此事并不难解吗?
寇封沉思良久,他看向了韩瑛、韩琼,是啊,此刻他手中有一支绝对忠于他的军队,他要用这支军队收服众人。
“高将军,阳平关由我亲自守卫,你带兵继续镇守汉中,传出消息,我去梓潼求援了,等曹魏来攻打阳平关后,你再起一万兵马来救。”寇封说道
“将军,关内只有兵马五千。”
第六十七章 阳平守将
“加上我手中的三千上庸兵马,应该足够了,高翔,为了稳定城中军心,必须如此!”寇封又说到
“末将领命!”高翔回答到
当夜,在韩瑛的安排之下,一名身形和寇封极为相似的士兵策马扬鞭,向梓潼方向而去,军中虽然对寇封的离去多有微词,但是寇封离开比寇封驻守这个结果要好得多,军心暂时稳了下来。
阳平关,汉中的门户所在,历来得阳平关者得汉中,守住阳平关者,西北大军就跨不近汉中,更跨不进蜀中。此刻,魏军已经来到了阳平关外,十万对五千,对于魏军来说,阳平关只是餐前的点心。
阳平守将,乃是魏军降将王平,此刻王平看着城外正在扎营十万大军,只能强装镇定,求援的书信已经去了两次,但是援军还没有来,即便阳平关如此险要,十万对五千,他最多只能支持十天吧。
此刻寇封和韩琼两人两骑从上汉中方向来到了阳平关外。
寇封目视阳平关不愧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城墙高大陡立,真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地方!
韩琼上前通报道“我乃上庸骑兵副将韩琼,劳烦通报一声!”
王平听到上庸来人,不觉喜上眉梢“对方带了多少兵马?”
“只有两骑!”
“什么?”王说问道“只有两骑吗?上庸那边有事吗?算了,带他们来见我!”
寇封和韩琼在中军大账内见到了王平,此刻的王平端坐在大账中央,一脸平静,根本看不出关外正有一支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寇封内心不经赞叹道“好一个军中大将!这份沉着冷静,确实是大将之风,想不到蜀中竟然会有如此人物!”
“韩琼将军,有何要事?”王平问道
“将军可否屏退左右?”韩琼问道
“在坐都是大汉军士,何须屏退左右?”王平说道
韩琼面带难色,目视寇封,寇封只是不说话,等他处理“寇封将军有密令让我口述于将军,请将军应允!”
王平挥了挥手,示意左右退下,旋即目视韩琼,等他传令。
只见韩琼微微后退,退到寇封身体一侧,喊了局“将军!”
此时王平已是反应过来,但又不敢肯定,疑问到“将军是?”
“吾乃寇封!”寇封回答道
“末将王平,拜见寇封将军”王平行礼道“不知将军竟然亲自来援!”
可是王平又想到了寇封只有他和韩琼两骑,又有些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王将军,看似有些忧虑啊。”寇封问道
“将军,实不相瞒,此刻关外有十万大军,守关将士却只有五千,我虽知道将军乃万人敌,但是在十万大军面前,哎”说着王平重重的一声叹息
“王将军,我此行带了三千人!”寇封说道
“哦?”王平顿时眼前一亮,如果是八千人的话,形势那就大有不同了,他绝对可以坚持到其他战场支援“兵马现在何处?”
“兵马此时不会到阳平!”寇封说道“所以,阳平此地,由我们坚守!”
“将军!”王平又欲说话
第六十八章 关前斗将
寇封摇了摇头,示意其先不要说,“我自有安排,王将军只需守备好此地,今日起,我为王将军帐下一员校尉!”
“将军,万万不可!”王平说道
“王将军,我在军中的事情,只需要你知道就好了,明白吗?”寇封目视王平,交代道。
“诺!”
第二日,魏军在城下下摆好阵势准备攻城,曹真来到阵前叫阵“叫王平出来答话!”
“曹贼,为何犯我城池!”王平站在城门上,大声怒斥道!
“叛主小人!”曹真喊到“还不快快下关投降,本将可以让你官复原职!”
寇封在王平身边小声说到道“斗将!”
王平大喊一声“我本就是汉将,又何来叛将一说,关下贼人休走,于我大战三百回合!”说着便走下关去
曹真大喊一声“有何不敢!”便列好阵势,等到王平前来。
片刻之后,阳平城门大开,王平一骑当先来到了关外,怒视曹真道“曹贼,还不下马受降!”
话音还未落,曹真身边一员小将已经拍马而出“休要括噪!”
寇封见此情形,暗到一声,来了,说话将亦是拍马而出“杀鸡焉用牛刀,我来会会你!”
此刻寇封身披黑甲,胯下亦是一匹乌骓,脸上挂着一张黑色面具,如同地狱而来的猛士向那员小将杀去。
那员小将,亦是初生牛犊,拍马向寇封杀来,一招过后,那小将便被寇封刺落马下!蜀汉军中,瞬间士气大震!
但是王平并未指挥众人厮杀,五千对十万,冲过去,无异于以卵击石。
寇封大吼一声“谁来战我”曹魏众将,尽是胆寒!
此刻曹仁身后,那名将近九尺的大汉对那老者说道“请让我出站!”
老者摇了摇头“今次带将军前来,乃是一击击败寇封的杀器,怎可随便使用?”
那大汉答道“我观此子武艺,今日军中,只有我可胜,如若再派他人,恐继续折损军中士气!”
“嗯?”那老者继续闭目沉思,并未答话,老者又似问旁人,又似自言自语“难道他就是寇封?可是军中已有密报,寇封此刻在梓潼啊”
那老者沉思良久,此刻寇封已经又挑落了魏军麾下两员战将,站在战场中央,大呼“曹真,还不快来受死!”
曹真此刻真是骑虎难下,这名蜀将连挑三将下马,他摸不透对方的底,但是那员猛将至今还未站出来,如果他再不站出来,这次大战他便是败了,任他有多少大军,见到汉军必会心生畏惧!
曹真目视后面的老者和将军,见那将军虽是满脸焦急,但是那老者依旧只是沉思,他只得大喊一声“贼将休要猖狂!”
说话间曹真拔马持刀向寇封杀了过来,曹真是魏国大将,是靠战场厮杀,无数军功才磨砺出来的名将,武力亦是不若,虽然久未亲自出手,但是出手之后,寇封不由赞叹,曹真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很本不是靠着曹操,他本人的实力确实不弱!
此刻的寇封虽然已经经历了三场厮杀,但并未施展全力,依旧是精神百倍,他见曹真终于出手,纵马举枪向向曹真刺去,意欲结果了曹真。
第六十九章 来而不往(为推荐票加更)
此时曹真心中又何尝不是想一刀结果了寇封!此战,他只能胜,不能败!
说话间二人已是两马相交,一击过后,曹真只觉得虎口震裂,目视寇封,满眼惊讶,此人是谁,看来自己手下三名战将败的不冤。
战场之上,哪有什么时间给他思考问题,顷刻间,寇封又杀了过来,此时寇封虽然并未习的赵云的高名枪术,但和之前的只会蛮力来比,已是又强大了许多,他本欲速胜,但是又想临阵考验下自己的所学,便和曹真你来我往的战了几个回合。
曹真阵中,那大汉惊呼道“曹真将军不是此人对手,如果不是那人现在留手,曹真必败!”
“先是一个寇封,如今又是一个蒙面将军,汉军中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么多的厉害人物?难道此人就是寇封,但是消息说寇封去了梓潼,斥候亲眼所见啊?”那老者分析道“曹真将军不容有失,本欲留将军对付寇封,看来现在将军该出手了!”
“终于可以上阵厮杀了吗?”说完拍马而行,向寇封杀去“曹真退去,让我来会会他!”
曹真早欲撤出,听到此话虚晃一刀,准备撤退,可是寇封又怎会放他离开?曹真今日若是能死在此处,那这路大军就算完了,想到此处寇封缠了上去,用尽力量,一枪刺出,仓促之间,曹真举刀相接,被击落战马。
寇封正欲一枪结果了曹真,他的枪被什么东西阻挡了一下,只见那名大汉已经杀到了面前,挥刀化解了这夺命一枪。
“休伤曹将军性命,让我来会会你”那大将大吼道
寇封举枪向那大汉刺去,那大汉荡开了寇封的长枪“我许褚刀下,不杀无名之辈,速速通报姓名!”
此时的寇封心中大惊,目视眼前这名猛将,原来他就是许褚,曹丕贴身的猛将竟然会派到此处,那曹丕会不会也来到了此处?刚才在战场边,他分明很停那老者的话,那老者又是谁,可以让他伏首贴耳;许褚的武艺竟然如此之强,他所见过的人中,怕是只有赵云和许褚有一战之力!此时他自是不愿告诉他人姓名,提枪而上,想乘许褚不备,利用自己的力量优势,一击击败他!
可是对面是许褚这种高手,而且是已经看了他和三人大战的高手,又怎会不防备他的突然袭击内,许褚轻松化解了此招,而后一刀向寇封劈去,寇封仓促将举枪迎接,顿觉双臂发麻,一击过后,许褚又是一击,寇封只得全力集中精神,应对许褚的每一招,三十招过后,寇封已经是冷汗连连,阵前王平亦是看出寇封此刻只是苦苦支撑,为防不策,只得鸣金收兵!
寇封虚晃一枪,躲开了许褚的攻击,调换马头,就要撤退,他连败魏国四将,许褚哪能这么轻易的让他走,大吼一声“贼将休走!”冲上前来,举刀就砍!
王平立刻指挥身边二十亲兵,杀了出去,韩琼亦是杀了出去,想要救下寇封。
此时许褚和寇封之间只留下半个马身的距离,许褚一刀劈出,王平等人高呼“小心!”
但是此刀已经硬生生的劈在了寇封的背上。
第七十章 寇封重伤(为推荐票加更)
寇封借着一刀的力量,跳下马来,跌落在前来救援的众人中央。
许褚提刀又砍,只砍杀了一名王平亲兵,此刻距离阳平关大门不足五十步,王平让众人围了上去,拼死将寇封抢回关中。
魏军之中,只见许褚杀的兴起,已经杀向了关内,唯恐是寇封计策,怕许褚有失,急忙鸣金收兵。
许褚此时已在阳平关口杀的众人胆寒,听到鸣金之音,看着身后距离他还有五百步的大军,只能回转马头,回到营中。
“太尉大人,何故收兵?”许褚问道“那小将已败,我军士气正盛,何不一举拿下阳平关?”
“将军乃是国之杀器,我怕阳平关内有埋伏,恐将军有失,为了一个小小的阳平关,不值得将军亲自犯险!”那被许褚喊做太尉的老者安抚许褚,接着他又对曹真说到“汉军新败,我军士气正旺,可于此时攻城!”
“诺!”
阳平关内大营,众将领挤在中军大账门外,一名医者正在为寇封把脉。
先前众将领还在为阳平关喜得如此战将而高兴,哪知此时,却只能为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要消散而惋惜,硬生生接了许褚一刀,全身是血的寇封在众人看来此刻是凶多吉少。
只见那医者对王平摇了摇头,说道“为这位将军准备后事吧!”
听到此话,一旁的韩琼瞬间哭倒在地“将军!”
王平一把拉住了韩琼,示意他不要声张,又朝左右大喝到“曹魏大军已在关外,你们还凑什么热闹,速速回到各自位置,严阵以待!”
待到众人离去。
“王将军!”韩琼强忍着泪水,问道“现在该如何是好?”此刻的韩琼早已经慌了神,一直以来在他心中,寇封都是神话一般的人物,哪知今日却遭此大难。
“切莫惊慌,一来虽说军医让准备后事,但寇将军一息尚存。二来如果此时将将军将死的消息传出去,必然军心大乱,魏军定然会趁势强攻,你我切莫慌乱!”
韩琼点了点头,只等王平继续交代。
“接下来将军就在此地,我定严加看护,你需马上去做三件事,一是通知三千骑兵,让其放弃任务,回守阳平;二是将此事密报汉中副将高翔,并请高翔安排人手,密报成都,切莫走漏消息!三是前去上庸,密报上庸太守马良此地发生的事情,请马良将军救援。”
“那将军他?”韩琼看着寇封,也不知道是走是留
“将军这我自会悉心照顾!你快走,以大局为重!”
韩琼犹豫片刻说道“遵命!”
这时,营外急报,魏军已经开始攻城,王平交代了亲兵几句,带上头盔,提上战刀,来到了关上,关外“杀”声震震,王平所部却岿然不动,只等王平指挥!连曹魏阵前指挥三人都不经赞叹,想不到曹魏竟然失去了一员大将!
话分两头,此时韩琼亦是不在犹豫,迅速离开了阳平关,疾驰而去,他心里明白,自己必须要快,要快,寇封的受伤,打破了整个部署,如果已按计划开始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第七十一章 白帝之围
先不说韩琼如何奔走传令,只说此时白帝城外,亦是风声鹤唳,十万山岳围困此地,大营之中自是以关兴为首,右边坐着张苞左边坐着杨仪,杨仪身后立着的少年,正是钟国仁。
“既然丞相已有安排,那大家就依计行事吧!”关兴听完杨仪带来的命令后,并未提出异议。
“关老大,可是国仁这个孩子,未必是山岳人的对手啊!”张苞急切的说道,国仁是他父亲的恩人,虽然张飞将国仁托付给了寇封,但是在张苞心中,他照顾国仁亦是义不容辞,此次让国仁涉险,他是一万个不愿意。
国仁此时却是站了出来“我在成都的时候,赵将军教了我几路枪法,虽然未必能杀敌,但是保命的话还是有把握的,张大哥放心,我受陛下供养,受寇将军照顾,受赵将军指导,又承蒙众人关照,我也该为蜀汉做点事情!”
“张苞,男儿立世,谁都有第一次,你不要做妇人之态,今日主公若是派来的是关索,我必为他请战!”关兴说道
张苞欲言又止,看了看关兴,又看了看国仁“既然国仁自己这么说,又是丞相要求的,那就第一阵由国仁去,切莫贪功,一击不胜就回来!”
众人既以议定,便来到了白帝城上。
无论是刘备退守此地,还是今日曹魏派山岳围困此地,都能看出此城的重要性,作为蜀中的东门户,却也是最难打的一道门户,白帝城就守卫在这个出口上,成为蜀汉东边最为坚固的屏障!
其实曹魏给山岳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将此处的大军牵制住,刘备在时,给这里留下重兵,加之近日陆续有失踪在吴国的兵马回来,城中有了十万兵马,这些兵马,并未随驾到成都,反而是留在了此处,只要牵制住此处,汉军各地便会捉襟见肘。
城外的山岳大将已经骂阵一天了,纵使如张苞这样急躁的性格,此刻也并没有着急,他想多消耗会那汉子的锐气,他消耗的越多,对于钟国仁来说越有利。
关兴站在城门之上,威风凛凛,怒视此刻在城下骂阵的山岳大将说道“贼将休要猖狂!片刻之后,来取你项上首级!”
“休要多言,快来和我厮杀!”那大汉亦是不惧,早就想展示自己的实力!
“国仁听令,提此人首级来见我!”
“末将领命!”
说完奔下城池,骑上战马,拍马而出!
那山岳人见派出的是个少年,瞬间哈哈大笑“想不到蜀中已经无人,竟然派一个吃奶的娃娃前来送死!”
“聒噪!”国仁大吼一声“贼将受死!”说完便拍马而出。
哪知待到国仁近时,那大汉竟满眼都是不可思议,此刻国仁一枪刺出,那大汉才反应过来,匆忙还击,当他感受到那巨大的力量的时候,连人带马跌落在地!
国仁正要诛杀此人,只听那人大喊一声“你可姓钟?”
国仁刺向他的枪尖稍作停顿后刺在了他的肩膀上。
第七十二章 国仁身世
“你怎么知道我姓钟!”国仁惊讶的问道
“那你的母亲可是单名一个青字?”那山岳人又问道
国仁吃惊的看着此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那人瞬间泪流满面“孩子啊!我是你的舅父,林赤,你那时刚能蹒跚,必然是人不记的我了,不过你和你的父长的太像了,还和他一样天生神力!”说着就欲起身,拥抱国仁。
此刻双方大军看到了诡异的一幕,刚才还是你死我活的二人,竟然在那里述说起来,甚至那山岳汉子还要上前拥抱国仁。
在一旁掠阵的张苞看到此处,不知道山岳人使的是什么诡计,恐怕会对国仁不利,大吼一声“贼将,有我们手段冲我来!”
山岳那边的老者,亦是从惊到惑,惊的是这少年差点击杀了林赤,惑的是林赤对那少年的态度,思虑间亦是拍马上前,但是当他看到国仁的时候,瞬间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他身体微微发抖,下马走到了国仁面前,仔细的看了看国仁,又疑惑的看了看林赤,林赤对他微微点头,老者不觉痛哭道“孩子啊,我可算找到你了!”
张苞此刻已经拍马杀到,但是,以他对山岳的了解,山岳人是万万不会用这种苦情计的,但毕竟关心国仁心切,他怒吼道“要么就真刀真枪的厮杀,少在那装模作样!”
那两个山岳人看见张苞也是保护国仁心切,便扔掉了手中兵器,脱掉了身上铠甲,目视张苞说道,“将军请允许我们叙话。”
张苞无奈,只能拿起二人武器,后退十步,给他们留下了叙话的空间,二人没有武器,应该不是国仁的对手!
那老者见国仁还是满脸疑惑,开口说道“孩子,你今年十八岁,你的父亲叫钟亭,母亲叫林青是不是?”
国仁点了点头。
“你大腿后侧有一条长疤,是也不是?”那老者又问
国仁再次点点头。
“你的母亲可和你说过你的外公是何人?”那老者又问
“我母亲说他们为了掩护外公撤退,和外公失散了,外公叫林岳!”
“我就是你的外公,你的亲外公,我就是林岳啊!”那老人已经是泣不成声“快说说你母亲现在何处,还和你说过什么?”
“母亲已经离世了,她走的时候和我说,我长大后要为父亲报仇!”国仁说道
“阿青已经不在了吗,我可怜的孩子!”那老者此时已经哭的有些力竭“既然你母亲让你报仇,你为何会和汉军在一起!”
林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天刘备的人马突然出现,血洗了他们的大寨,他的女儿女婿一家为了掩护他们撤退,不知所踪,他发誓,定要手刃刘备,可惜刘备竟然死了,今翻,魏国联系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联合了荆州所有山岳,组成了十万大军,欲要报仇,不想竟然遇到了他的外甥。
国仁见此刻林岳五官扭曲,和林岳说道“当日人马,并非刘备人马,乃是孙权的人,父亲死后,母亲多方打听查证,才知道那日孙权为了防备我们和刘备结盟,巩固了荆州的根基,才会出此毒计!”
“什么!”
第七十三章 山岳旧事
“母亲也是在查证此事过程中被吴国斥候发现,才被打成重伤,不治身忘!”此时的国仁双目血红,整个人身边杀气迷茫。
张苞惊恐而又愤怒的看向了三人“你们对他做了什么?”
国仁听到了张苞的怒吼,从那种状态中恢复了过来“张大哥,没事,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说完了没?说完了我要带国仁走了!”张苞不耐烦的说道
“张大哥,莫急,此中有些误会,可否请关兴将军,杨仪大人来此一会?”国仁询问道
哪知张苞这个急性子还没答话,那边林岳便说道“孩子,外公相信你的母亲也相信你!何须关兴将军亲自前来,我们去拜访关将军!”
他正欲做个请的手势,突然想起他儿子还躺在地上受着伤,便呼啸一声,几名山岳人跑了过来“林赤,你先回去,召集众位首领在营中候命,先不要走露风声,我去去就来!”
此刻城楼上,关兴和杨仪皆是一脸不解,尤其是看到那名山岳首领竟然和张苞做出了请的手势,更是疑惑异常。索性,片刻之后林岳便出行在了关兴面前“林岳拜见关将军、杨大人!”
“你是荆州山岳的首领林岳?”关兴问道
“正是在下!”
“家父在时,每每提到您,满是唏嘘,本来你们已经准备结盟了,可是他那日去时,见到你们营地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战,族中众人死伤无数,父亲寻访了你们良久,但是都没有找到,想不到今会在战场相遇!“关兴说道
“敢问这位小将军是哪位将军门下。”
“我父乃是已故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是也!”关兴说道
“关羽的儿子吗?”林岳此刻心里非常复杂,当日他和关羽确实有过交集,他仰慕关羽的人品武艺,关羽亦看重他的德高望重,本来结盟的事情已经是铁板钉钉,不想.....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国仁说的就没有错!“关将军确实有你父亲的风采,今日我来正是为了此事而来!”
说完就开始细细讲述他的部族的遭遇,此时杨仪在恰好在场,作为从荆州到成都的将领,他熟悉刘备各个时期的各种军事动作,他将多年来刘备军在荆州的部署,在荆州的行动都细细的讲给了林岳,林岳心中是越听越吃惊,也不时的询问一些细节,他没想到,自己视仇敌的刘备军竟然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族人的下落,而自己此刻却在听信他人挑拨,欲要灭掉蜀汉。林岳的心中此时已经不再仅仅是见到国仁时候的欣喜了,他心中有恼怒,有憎恨,也有愧疚,他的胸腔正在燃烧,他突然单膝跪地,跪倒在关兴面前“是老朽错怪大汉了,老朽给大家赔罪!”
“老首领快快请起!”关兴赶忙扶起了林岳“你是国仁的姥爷,国仁称我一声大哥,那您就是我的长辈,我怎可受此大礼!”
“关将军,老朽惭愧啊,险些酿成了大错。”此刻的林岳看着是那么的孤独,苍老,他多年视为仇敌的大汉,竟然一直未曾伤害他。
“老首领,如今不是感叹的时候,请速速撤兵,好解除此处的压力,盘活此处大军!”
第七十四章 退军之策
“哎!”不想林岳又是一声叹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此次虽然我为联军首领,但是魏国已经许给了各首领重利,我退兵哦好说,要想大军都退走,得好好斟酌斟酌!“
“魏国给的,我大汉也能给!”关兴说道,作为一名战场指挥,他必须对一些大事拿出决策,甚至是战场之外的东西“请老首领明示,我马上回报成都,加紧准备!”
林岳摇了摇头“魏军将白帝城许给了我们,战争胜利,此处百里之内,皆归我山岳所有!”
“这有何难?”关兴说道“拿太守大印来!”
片刻之后,一名亲兵将大印拿了过来,只见关兴接过大营,拜倒在地,将印举过头顶“请老首领为咱们大汉守卫白帝门户!”
众人皆是大惊,张苞喊道“大哥,你怎么能将陛下给你的大印给了别人,快快收回来!”
杨仪却满脸笑意,真不愧是关羽的公子,林岳要事接了此印,就变成了大汉的一份子,还担负起了守卫白帝城的重任,兵马自然退去。若是不接此印,林越依旧会被关兴的这份大气和谦让所感动,定会竭尽全力促成退兵一事。
而林岳这个老狐狸又怎会不知道关兴的小心思,他亦是拜倒在地“关将军,万万不可,我这就回营,商议退兵示意。”
“那就劳驾老首领了!”关兴说道
“可否让国仁随我同行,国仁此去,我必是事半功倍!”
“国仁呢,是您的外孙,您尽管差遣!”
一炷香过后,二人回到了山岳大营,林岳并未直接带着国仁去大营,而是让林赤先带国仁退下,待需要出来的时候再出来。
此刻数十名山岳首领已经到达了中军大营,林岳刚一进营,就被众首领围了上去“老哥哥,今日是怎么回事?”
林岳只是不说话,众人越是询问,林岳越是不说,一名大汉耐不住性子,大吼道“林岳,你这是什么意思?”
说完,林岳开始老泪纵痕“我那可怜的阿青,我那可怜的钟亭。”
那汉子一听这话,连忙问道“有阿青和钟亭的消息了?他们汉军挟持了吗?您到是别哭,快说,若真是被汉军劫持了,我今夜便强攻下汉军城池,将他们救回来!”
林岳摆摆手,示意那大汉不要激动“阿青和钟亭都不在了。”说着营中众人皆是面带哀伤,钟亭乃是荆州山岳公认的第一勇士,当年以一己之力,化解各不足矛盾,被各部族所尊敬,山岳团结起来后,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这都是钟亭的功劳,虽然,他们每个首领的权利削弱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富足,山岳百姓越来越拥护。
“这都是蜀汉军队造成的!”那大汉大吼道“明日我们攻城,攻下白帝城,为钟亭报仇!”
林岳压了压手,示意他有话要说“我今天哭,不是因为孩子们死了,而是因为,这么多年,我连仇人是谁都没有弄清楚!我们的仇人根本就不是刘备,不是大汉,而是孙吴!”
此时中营众头领都紧紧盯着林岳,此去汉营,他倒地发现了什么秘密,还是被汉营灌上了什么迷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