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乙方大佬TXT下载隋唐乙方大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乙方大佬全文阅读

作者:杨怪     隋唐乙方大佬txt下载     隋唐乙方大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6章

    李淳风是道士,一名道士却称和尚为师叔,而他的师叔,那名老和尚,却收了一个小道士当徒弟。

    李淳风又转了过来,看着那持钝刀的主厨,轻笑着说:“专小郎君,你师父圣手飞蝶专脍给你留的刀你还没拔出来吗?”

    “是的。”专小郎君老实答到。

    “那可是一把好刀”。李淳风语气里带着诱惑道。

    “可师父说这刀工不到一指豆腐切到一百八十道的水平,不能出刀。”专小郎君倒是实诚。

    “今日惊蛰,雷公降临,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便宜生志。”李淳风扭头朝食肆外面天空看了看,露出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专小郎君,等到戌时一刻之时,试试出刀吧。”

    :)

    惊蛰日对于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们而言,又多了两道谈资。

    一条是关于今日朝廷上的纷争。

    一早上,先是一向与人无争,总是一团和气的右仆射封德彝上书,状告齐国公、吏部尚书也就是当今皇帝的大舅子长孙无忌配带刀剑进入内殿,违犯了卫禁律,请求按律处罚。

    接着大理少卿戴胄判定:“监门校尉失职,罪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带佩刀入宫,罚铜二十斤。”大唐皇帝李世民准许。

    但却有官衔仅为从五品下的大理寺评事杨冬合提出异议,上奏道:“监门校尉没有察觉长孙无忌佩刀进入内殿,都是一时疏忽所致。陛下若念及长孙无忌有功,从轻处置,那么这事就不是法司部门所该管的。但如果依法处理,仅罚铜二十斤,恐怕未必合理。”

    李世民只好当朝重新下诏说:“法律乃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怎能因为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而不执行?”于是就命令在朝廷上重新议罪,不议清楚就不让下朝。

    正三品的大理少卿戴胄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小小从五品的大理寺评事杨冬合却又上奏道:“监门校尉因长孙无忌而获罪,根据法律,处置应当从轻。至于说到他们的过错,其实是一样的。我认为应该改判。”言下之意就是,两人同罪,要杀监门校尉就也要连长孙无忌一起杀。李世民于是就只能免除了校尉的死罪。

    小小从五品的大理寺评事杨冬合,这个在长安城里掉块瓦片都会砸到几个比他官职大的二十岁年轻人,一朝成名。

    第二个谈资就是关于今天惊蛰日会不会打雷的问题。

    先是太史局众人觉得过去几年惊蛰日没有打雷,所以今年应该也不会打雷,后面又有太史局头牌算师傅仁均算出今日酉时一刻会听到今年的第一声响雷。

    而新晋的被太史局同僚称为“白面术士”的仕郎李淳风,也说会在今日打雷,但他推断的时间却是比傅仁均晚上一个时辰。

    为此,长安城的各大赌坊甚至都开出了赌盘。

    事实上,达官贵人们的家里,也设下了赌盘,摆明了今晚这个赌盘又是个可以借机呼朋引伴欢度良宵的好理由,要不然为何各大坊的舞娘们已经在来接他们的、挂着各家家徽的马车上奔走前往。

    :)

    大唐,东宫,内殿。

    当天,下朝之后,大唐天子李世民又找上了他的发小长孙无忌。

    李世民先是和长孙无忌一起用膳,完毕后又拉着长孙无忌聊天。

    李世民笑呵呵地对长孙无忌说到:“辅机,刚下朝后,右仆射封德彝找了你聊了什么?”

    长孙无忌,字辅机。

    面对着明显处于放松状态的大唐皇帝,长孙无忌却是保持着一脸恭敬地用恭敬的语气答道:“封德彝说今日在朝廷上状告我不是他的本愿,他只是出于公心,他不能让朝廷因为任何人而乱了规矩。”

    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着满意:“封德彝出身山东世家,对于当今天下而言,维持天下的秩序,还是少不了他们的力量。”

    而在长孙无忌看来,却有点看不懂李世民表示的这种的“满意”究竟是对自己的答满意,还是对封德彝的表态满意。

    哎,自己的这位妹夫,登基以来,越来越喜怒不形于色,说话也开始打着禅机,让人一顿琢磨。

    李世民又接着说到:“辅机,萧瑀已经被罢职,左仆射的位置现在还空着,我想着”

    “陛下,微臣请求辞去吏部尚书之职。”长孙无忌却赶在李世民把话说完之前扑地伏卧在地,今日封德彝和戴胄的联手攻击,已经提醒了自己,自古以来,富贵至极总会带来灾祸,更何况自己还有敏感的外戚身份。

    “辅机啊,人人都说你是我的一把刀,可这刀许久不用,怕是要变钝啊。”李世民看着跪拜在地上的长孙无忌,两眼微微眯起,“辅机,我知道你有阻力,但这刀在我李世民的手上,就算是面对着再大的阻力,我李世民也只会去把刀磨得更快更亮,而不是把刀藏起来,让刀变钝了。”最后几个字更是加重语气,一字一顿。

    本来产生了点退让之心的长孙无忌也被李世民的话语和情绪感染,两眼放着光:“无忌愿为陛下驱使,哪怕前方是千山万仞,无忌也会为了陛下一往无前,哪怕是粉身碎骨,无忌这把钝刀也宁折不曲,绝不退缩。”

    此时,长安城的上空雷声轰鸣,贞观元年的第一声雷在惊蛰日,准时奏响。

    :)

    鱼脍食肆。

    被李淳风称为“专小郎君”持钝刀的小伙子正站在案前,他的面前放着一把刀,刀在一个不起眼的刀鞘里。

    而他的面前案板上,放着一块一指宽的软豆腐。

    唐朝时的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

    专氏,来自江南。

    江南做豆腐用的是石膏点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高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九成左右,被称为软豆腐。

    自汉代发明豆腐以来,北派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八成左右,由于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浓,但是质地更坚韧。

    而江南制法做成的软豆腐,切起来,明显更难。

    戌时一刻。

    专小郎君慢慢举起了手上的刀鞘,又缓缓地拔出了刀鞘里的刀,这把刀,李淳风夸奖的“好刀”,“圣手飞蝶专脍”留给自己徒弟的刀,竟然和专小郎君主厨时用的刀一样,是把没开刃的钝刀。

    这时,突然一声响雷,直撼九天十地,八荒一合。

    专小郎君的刀也动了,手上飞舞,竟在空气中留下数道虚影。

    几道清光闪过,刀已归鞘。

    案上的豆腐先是应刀光轻微晃动,尔后几道呼吸后突然一起分散开,变成大小均匀的无数细块。

    钝刀出鞘,竟是妖。

    :)

    贞观元年二月初二,惊蛰日。

    经长孙无忌请求,李世民令长孙无忌为统帅,出兵征讨叛乱的罗艺。

    这是一直身居幕后的长孙无忌第一次以统帅的身份出征,对手却是久经战阵、拥有昔日隋朝三大军之一燕州铁骑为班底、在大唐统一战争里屡建功勋的罗艺大军。

    这次出征的结果是,

    史载:“旋平”。

第117章

    春天来了

    “裴九郎,你是说你要参加殿前比武?”听歌有点惊讶地问。

    “对”,裴律虎答地坚决果断。

    “因为尉迟仙儿?”听歌追问。

    “对”,裴律虎答地斩钉截铁。

    “她今天找你了?”听歌再问。

    “对,她向我道歉了,说听了大侠你的解释,才知道误会我了,然后就来找我。她还说之所以误会我,是因为她最讨厌武者把一身武勇当做欺凌弱者、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裴律虎忆着尉迟仙儿的话。

    “哦,那尉迟仙儿她还说什么了?”听歌轻笑着接着问。

    “仙儿,她还说她最欣赏的就是武者能把武力用在正确的地方,让自身的武勇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那才是真汉子”。裴律虎学着尉迟仙儿的话一板一眼的。

    “仙儿她还说什么了”,听歌故意拉长了声音,继续笑着引导着裴律虎的话。

    “仙儿,她还说殿前比武大会是禁军里每个热血男儿都想参加的,更是武者展示自身的最佳场所”裴律虎突然反应了过来,转过来看着一脸笑意的听歌,抓起了一个枕头丢了过去,接着就冲了过去,朝着听歌肩下挠起痒痒来。

    听歌早已经笑弯了腰,两人抱在一起互相打闹着,裴铁柱还是站在一旁,咧开嘴看着他们,在那憨笑。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

    众

    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闹了一会,裴律虎突然语气诚恳地说到:“大侠,你要帮我。”

    “行,这忙我自然会帮”,听歌愣了一下,随即缓缓点头,接着说:“听说这次殿前比武大会,和往次不同,这次都是以队伍为编制,列阵比试,按一什队十人计算的话我们这里,你、我,加上铁柱,才三个人”。

    “这我去想办法”,裴律虎胸有成竹地说到,“我去招些人来”。

    封德彝府上。

    一老一少两人在榻上席地而坐。

    “长孙无忌今日已经领了鱼符,就要出征了,老师,您的计划也在按步实施之中了。”少年人依旧说话软糯悦耳。

    “嗯”,封德彝了一声,又道:“盼儿,我的计划你怎么看。”

    “老师,您先是联合同为山东世家的戴胄,在皇上面前一唱一和,这是在“压”长孙无忌。通过此事告诉他,他在朝中的根基尚浅。这样就激发了他的夺权之心。而要夺权,必须有机会和根基。”

    少年人停下来,抿了一口奶茶,又施施然说到:“同时此事,我相信当今皇上也会看在眼里,为了避免我们山东世族一家独大,掌握朝堂,皇上也会想着去抬高他最忠诚的手下长孙无忌的话语权,可长孙无忌一向谨慎,之前他甚至数次拒绝皇上的封赏经过老师的这么一“压”,结果就是长孙无忌终于想上去了,加上皇上也想让他上去,甚至徒儿猜测,一直悬而未决的征讨大军统帅一职,实际上都有可能是皇上故意留着,等着给长孙无忌的。这样看来,老师也只是顺水推舟了一下,加快了进程而已,却不会让皇上和长孙无忌因此事真正记恨于您”。

    “盼儿啊,我们身为谋士,很多时候要做的,其实就只是看透人心,然后那么推一下而已,剩下的自然会按我们想的去进行”。封德彝语重心长地强调道。

    “谨遵老师教诲”。少年人语气如幽兰。

    封德彝转向窗外,用别人听不出语气的声音说到:“春天来了,我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了。”

    :)

    东宫中书处,房玄龄办公所。

    杜如晦轻推开房门,走了进来。

    “师兄,长孙无忌今日已经挂帅去征讨罗艺了。”

    见到来者是杜如晦,房玄龄面带微笑,不急不慢地点了点头。

    “这次,有二师哥出手,第八十二道谋策里长孙无忌的分策已经不是问题了。”杜如晦依旧热情满满。

    房玄龄依旧不紧不慢地微微点头道:““八骏齐出,天下纵横。”夫子曾经说过,二师哥是我们八骏里最聪明的人,对于他这般春风化雨的手段,你我都不如他啊”。

    杜如晦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到:“对了,师兄,既然关于长孙无忌的分策已经启动,那么下面我们该继续实施你定的治国之策了。”

    房玄龄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项沿袭前隋的郡县两级制,又改天下各府,分全国为十个监区,这个想法,这几日我已经放出风声去了。”杜如晦做事向来杀伐果断,“目前江南世家那边,三师哥萧瑀那里已经表态不会反对,但也不会出面支持。做为报,我已经上奏皇上,皇上也已经让宫人去准备厚礼,打算派人去慰问“病重”的三师哥了”

    这时就听到外面有宫人在轻轻敲门。

    “进来”,杜如晦提高音量说到。

    “哟,杜公也在呢”,在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之后,耳旁飘来带着江南风味的俚声细语,杜如晦转头一看,说话的正是皇帝身边那白脸姓刘的小太监,杜如晦就对那小太监微微颔首,又道:“咦,你们刘关张三兄弟,怎么今天就只有你一个人。其他两人呢?”

    刘姓小太监陪着笑说:“杜公说笑了,我们虽身残,可我们却是也羡慕蜀汉的刘关张三兄弟,那尽忠为国、报效朝廷的志气。”

    杜如晦手指着那小太监说到:“师兄,你看,连小小太监有这般见识,何愁我大唐不兴啊?!”

    得了杜如晦肯定,刘姓小太监便接着说:“杜公缪奖了。自从前几日高阳公主私自出宫后,他们俩啊,就被陛下安排去跟着高阳公主,以策万全”,然后又转向房玄龄:“房公,皇上令中书处起诏,任命萧瑀为太子少师。”

    小太监退出去后,杜如晦和房玄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忍不住地“噗”一声笑出来。

    “咱这三师哥啊,装病装出个太子少师来”,房玄龄和杜如晦都不禁摇头笑起来,好不容易停了下来,两人互看了一眼,又再次忍俊不禁。

    过了半晌,好不容易止住笑的杜如晦,接着说到:“山东世家,自从二师哥交代之后,对我们的提议都是支持的。至于陇右这边,有我在呢,没有问题。”

    房玄龄摸着自己的山羊胡,沉吟着道:“这是我们整顿吏治的第一步,当年大师哥和他就是太过激进老七啊,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须得学习二师哥的方法,要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把这一切给布置好,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才能一劳永逸啊。”

    杜如晦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又望向窗外,少见地带着感慨说到:

    “惊蛰过后,便是这充满希望的春天,真正要来了呢”。

第118章

    右威卫驻所,通道上。

    裴律虎一个人正在昂首挺胸地走着。迎面走来,正是上次和他打架的裴秀贤一群人。

    “喂,西眷房的”,裴秀贤叫住了裴律虎。

    “什么事?”裴律虎正在想着招人的事,心情不错,就随口答道。

    “裴律虎,听说你也要参加殿前比武大会?”裴秀贤问到。

    “你怎么知道的?哦,仙儿来找我的时候,你就在旁边。”裴律虎愣了一下,然后又抬起下巴,说到:“是的,我也要参加,而且,不止要参加,我们肯定还能拿冠军”。

    “哈哈哈”,对面一群人都笑了起来。

    裴秀贤却没有笑,他转身继续往前走去,裴律虎只听到他留下的一句话:“那就好好训练吧,别给我们河东裴氏丢脸就行。”

    裴律虎再次愣住,看着裴秀贤一群人的背影已经走远,然后突然跳了起来,大声道:“我们走着瞧!”

    说完,他又继续朝右威卫驻所门外走去。

    出了门,裴律虎大步地走在右威卫驻所外的大街上,突然他察觉到街上和平时有所不同,便停了下来,抬眼望去,原来是街边老树新树都依稀多了肉眼可见的点点嫩绿。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

    众号【书友大本营】

    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我最欣赏的就是武者能把武力用在正确的地方,让自身的武勇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那才是真汉子。”当下裴律虎也是心情大好,眼前浮现着尉迟仙儿的身影,以及她对自己说话时的声音,“裴律虎,殿前比武大会是禁军里每个热血男儿都想参加的,更是武者展示自身的最佳场所”。

    “仙儿,你就等着看我裴律虎向你展示我的武勇吧!”

    少年人的春天,来得总是这般的快而明媚。

    刘姓小太监传达好皇帝的旨意,慢悠悠地走出弘文馆,向着东宫正殿显德殿走去。

    来到宫外的空地上,刘姓小太监顺着视线望去,经过昨晚一夜雷声后,弘文馆和显德殿之间的几棵树上,竟冒出了些许嫩绿新芽,当下小太监突然就开始奔跑起来,穿过了长廊,穿过了宫殿,穿过了内殿大门,竟一直跑到皇帝身前,迎面跪拜道:“陛下,树木,树木发芽了,春天,春天来了”

    小太监正跪在地上气喘吁吁之时,只隐约听到大唐天子李世民轻声说到:“春天来了贞观元年了属于朕的春天也到了该来的时候了”

    小太监突然想到,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当今皇帝第一次自称为“朕”。

    。。。。

    春风楼

    春风楼,做为大唐帝都最豪华的酒楼,从外面看过去,除了占地有三十几亩,比别的酒楼大上许多,并没有太多不同,但只有进到里面,才能看出另有乾坤。

    且不说酒楼里布置精致的假山,廊里百转千的流水,能歌善舞的龟兹舞娘,能五弦同奏的草原琴师,还有江南的甜点,西域的葡萄酒,只有你没想到的,没有你点不到的。据有幸去过里面的人讲,酒楼里甚至还有按照草原风味布置的单间,里面墙上还有真正狼头做的墙饰,真正的是豪华气象。毕竟能来这里的,非富即贵,真正的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这里也一直是来过或者将要来长安城的外地的达官贵人们,必去的长安景点之一。以致于有人说:“没去过春风楼,就不算真正见识过长安的繁华”。

    在寸土寸金的大唐帝都,这家酒楼已经在长安城伫立了七十年,不管他外面怎样改朝换代,天下姓杨还是姓李,人间谁主沉浮,这家酒楼一直都在那。

    那是因为,这家酒楼的主人,是独孤家。独孤家族,是过去百年间这块土地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家族,早一代的家主独孤信,在百年前更是个传奇的存在。且不说他那出身武川一镇,身为八柱国之一的身份背后所代表的文功武艺,单是他的打扮,都可以在长安城里引领一阵潮流。有一次,独孤信曾因打猎到天晚,骑马入城,没注意到自己的帽子被风吹歪了一点。结果第二天,满城的官吏、百姓,凡是有戴帽的,都学着独孤信的样子歪戴着。

    独孤信,又因为他的几个女儿,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的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是当今大唐太上皇李渊的生母,也就是当今皇帝李世民的祖母;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也就是前隋文帝杨坚的妻子,隋炀帝杨广的母亲。“独孤一门三后”,独孤家族在周、隋、唐三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不过自从七十年前,家主独孤信夺权失败自杀后,独孤家族就主动退出了权力的中心,而独孤家族和朝廷的关系仍盘根错节、藕断丝连,于是做为妥协,当时的掌权者宇文护就默许了独孤家族在长安城开起的春风楼这份营生,以后历朝都维持原样,而有传闻,当年隋炀帝杨广更是把时常这里当做自己出宫微服私访的一个主要落脚点。在今年,贞观元年,刚刚好也是春风楼伫立在长安城的第七十个年头。

    晌午时分,阳光正午。一驾四马驽车来到了春风楼前,从车上下来一人,身体肥胖,自有酒楼门口招待第一时间迎了上去,那人径直走了进去,显然轻车熟路,是酒楼的常客。

    那人直接穿过廊,又绕过假山,经过头顶喷泉的桥下小径,一路上不时有熟识的歌姬舞女站远远地和他打着招呼,却也不走近,春风楼伫立数十年,自然有他的规矩。

    那人最后走到一间雅间前,顿了一下,随即轻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房间里面是按照着江南风格布置的,房内竟通着个小天井,还栽着几竖名贵的修竹,此时虽是二月初,天气尤冷,但屋内温暖,加上竹子的绿意盎然,倒是给室内增添几分春意。

    此时,一名少年人,身着一席白袍,正静坐在显露着竹节纹饰的榻上,

完结通知

    终于还是到了这个时候,本书决定完结。

    新人新书,没有什么推荐,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数据,那只能先结束了。

    书里没有讲完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给你听吧。

    现在筹备新书去了,会争取早日发新书,回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3953/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乙方大佬最新章节! 作者:杨怪所写的《隋唐乙方大佬》为转载作品,隋唐乙方大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乙方大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乙方大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乙方大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乙方大佬介绍:
大隋开皇年间,杨奇穿越而来。
却开局就被绑架,十五分钟后就要被撕票......
一路闯关,他本想凭借丰富的乙方服务经验,享受盛世福利。
可为了侍候好各路甲方爸爸
结果——
在猛将辈出的隋唐,他多次被奉为“战功第一。”
在谋士如云的时代,他更被尊为“绝代帝师。”
杨广夺嫡、隋末争霸、玄武门之变,他无处不在。
七十年时间,隋唐两个朝代,前后六任皇帝都点名要他侍奉左右。
而他却恪守乙方法则,终做到“史书不显”。《隋唐乙方大佬》又名《我亲历的隋唐密史》,是由大唐快活公杨奇本人口述,一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真实地讲述了杨奇如何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大时代,一步步成为乙方大佬的传奇一生。隋唐乙方大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乙方大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乙方大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