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国色江山TXT下载明末国色江山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国色江山全文阅读

作者:巨火     明末国色江山txt下载     明末国色江山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〇九章 连闻噩耗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等到众多勋贵稍微冷静些,英国公张之极终于问出了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贤侄,此次辽东之战你打算怎么打?”

    成竹在胸的朱道临如实回答:“正奇结合,强攻与偷袭同时展开……”

    “鸭绿江那边的东线战场,无须太过担心,一年来东江新军四万将士日夜苦练,两年前就已组建的三个突击营持续不断地向辽东腹地渗透,开战之后还有近十万民夫助战,所以哪怕付出的代价高一些,也会在战役发起的五天内打到辽阳。”

    “中路两万人马袭击庄河口之后,将直插盖州,尽可能吸引留守辽阳等地的鞑子兵力。”

    “西线从广鹿岛出发,两万将士将在数十艘战舰协助下,强行登陆,合围2,000鞑子和3,000辽东叛军镇守的金州城,然后集中两百多门各式火炮同时展开轰击……”

    “你不要金州城了?”

    众人听了大吃一惊,徐弘基和张拱薇也被吓一跳,之前心事重重的两人都没问过朱道临会怎么打。

    朱道临正色道:“这座金州卫城我真不打算要了,不管城里住着多少无辜百姓,我都要轰平它,随后全军挥师北上,绝不停留!”

    “实不相瞒,离开刘公岛赴京之前,我给此次参战的各部主官和军法官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必须在战前告诉所有将士,这么多年来后金鞑子是怎么残杀我大明军民的,我们就怎么对待他们,血债血还,绝不含糊!”

    “此战我军不会留一个俘虏,也不会接纳一个后金平民,更不会在乎某座村镇某座城池,只要遇到抵抗,就用火炮、火箭和炸药包毁掉它,为此我们准备了一年,在皮岛和广鹿岛上囤积了上百船的武器弹药和攻城炸药。”

    “只要能达到消灭辽东鞑子的目的,哪怕将辽东全境的所有人、所有建筑全都毁掉也不用在乎。”

    “来不及毁掉、烧掉和杀掉的,全都交给随后跟进的数万辽东流民,让这些对鞑子恨之入骨的民众自行处理,所有缴获物资无论金银牛马等物资,其中一半分给参战的辽东民众,以便帮助这些民众在战后重建家园。”

    勋贵们被朱道临充满仇恨的坚定话语震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久,成国公朱纯臣才长叹一声,打破了寂静:

    “贤侄啊,有史以来除了十六国时期的杀神冉闵,再也没有一个人敢这么干,此战打完哪怕获胜,恐怕你的十万将士也剩不了多少!”

    朱道临无奈地回答:“我知道,这么干伤亡会成倍增大,还会遭来士大夫们的滔天指责与咒骂,可不这么干,何时才能打掉数十年来高悬在我大明头顶上的这把屠刀?”

    “只有把如蛆附骨危害最大的后金鞑子彻底打趴下,才能集中力量平息国内风起云涌的暴乱,否则后金鞑子三天两头破关而来纵横劫掠,诸位前辈也要一日数惊、不得安生啊!”

    “至于伤亡,这是免不了的,说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也好,说是瓦罐井上破将军战场死也罢,为了我大明更多百姓的安定幸福,代价再大也是值得的……”

    “说句诛心的大实话,哪怕这十万将士都死光也在所不惜,大不了小侄继续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只需半年就能再次训练出十万大军征战四方,至于骂名,至于非议甚至诽谤,嘿嘿!小侄顾不上那么多了……”

    “人生百年,如同白驹过隙,哪怕留下千古骂名也算是彪炳青史了,更何况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退一步说,只要对绝大多数大明百姓有益,又何必计较区区骂名……”

    ……

    ……

    次日清晨,后金两万大军连同四万蒙古骑兵攻破上方堡,合围宣府。

    噩耗传至京城,引发一片恐慌,惊恐愤怒的崇祯皇帝火速召集群臣,急商对策,无奈朝中文武早已吓破了胆子,一个个进退失据,束手无策。

    崇祯皇帝情急之下,火速派人将宿醉未醒的朱道临召入朝堂,希望朱道临抛弃前嫌,挺身而出,与满朝文武一起紧张商议对策。

    两个时辰不到,详细的急报络绎传来:

    大同在宣府之后同样陷入后金大军的包围之中,由于两城守军与往年一样龟缩不出,全力防御,敌军围城成功后故技重施,分出四路人马南下劫掠,沿途疯狂掳掠,纵火杀戮,另一路两万鞑子在阿齐格率领下,杀向西面的保安,整个北线十余州县瞬间陷入地狱般的劫难之中!

    朱道临建议立即从守卫京城的二十万军队中调出五万驰援宣府,或命令关宁军从锦州出发越过辽河,佯攻辽东守敌,谁知话一出口,立即引发文武大臣的激烈反对,就连貌似中立公允的首辅温体仁也在惊慌之下反复强调“鞑子势大顷刻即可掉头而来攻打京城”、“京师乃天下第一重地守军兵力空虚不能轻动”,更无人附和朱道临关于出动关宁军攻打辽东的建议。

    面对振振有词、外厉内荏的朝中文武,朱道临干脆肃立一旁,不再言语,对满朝尸位素餐已经烂到骨子里的文武大臣彻底绝望,以至于散朝之后二话不说率先离去,根本不理睬一群勋贵和内廷太监的苦苦挽留,直到午饭过后才在徐弘基、张之极和张彝宪等人的苦苦哀求下再次入宫,进入御书房与年轻的崇祯皇帝进行最后一次开诚布公的恳谈,直到次日清晨才在一群内廷太监恭恭敬敬的护送下离开皇宫。

    ……

    ……

    崇祯七年,七月十七,凌晨。

    朱道临麾下十余艘战舰和两万将士突然发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只有两千鞑子兵驻守的庄河口,随后马不停蹄,快速北上,兵锋直指两百里外的战略要地盖州城。

    同日正午,朱道临在上百名京中勋贵和主战派将领的送别下,离开京城,赶赴天津,与匆匆赶来已经等候在天津运河码头的3,000亲卫会合,乘蒸汽运输船和四海商行的五艘大货船,直驱金州卫。

    朱道临刚离开京城,又一噩耗火速传来:

    以诈降之计脱困于车厢峡的数万农民军,突然暴起,卷土重来,再次攻陷蒲城、韩城等七座县城,从贼反叛者猛增至十余万,原先逃入巴蜀的八大王张献忠等部数万贼众掉头北上,杀入汉中一线。

    当日下午,徐弘基父子和张拱薇父子在崇祯皇帝的殷殷嘱托下返回江南,按最新制定的计划,尽起水师、陆师,封锁长江中游,增兵凤阳。

    **********

    ps:谢谢我爱我姐我弟大大的!谢谢响马王大大的鼓励!(未完待续。)

第五一〇章 迅雷之势

    七月十八,上午。

    北海舰队近百艘战舰和运输船,浩浩荡荡杀入了金州湾,上百门舰炮对准岸上目标展开猛烈炮击。

    掩护运输船的历易良所部两个师,发起抢滩登陆,金州城内的鞑子2,000骑兵抢在数万明军包围之前仓皇北逃,在持续炮击中,魂飞魄散的3,500余辽东伪军开城投降。

    西线总指挥郭中骏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命令老将历易良率浮山军第三师留守金州,稳固局势,整编俘虏,亲率浮山军第一、第二师及三个骑兵团共18,000将士,乘胜追击。

    几乎同一时间,由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指挥的42,000将士,兵分三路,强渡鸭绿江,在十八艘快速战舰的舰炮支援下,对九连城一线的后金守军发起猛烈进攻。

    高达八万人的民夫在后勤官兵的指挥下,云集鸭绿江畔,有条不紊地将上千车武器弹药和粮草搬上密密麻麻的大小船只,在轰隆隆的炮声和喊杀声中,不停送往战事激烈的北岸。

    七月十九,傍晚。

    朱道临率3,000亲卫顺利抵达完好无损的金州城,姜玉龙率领的海军陆战第二师、第四师、浮山军两个骑兵团已占领辽阳南面120里的海州卫(今辽宁海城),目前正与火速驰援的辽阳5,000鞑子援兵和千余残部展开激战。

    西面的广宁鞑子守军主力5,000余众,自昨日下午开始,就被郭中骏指挥的两万将士紧紧牵制在盖州城外,唯独东线战况尚无消息。

    七月二十一,正午。

    朱道临在3,000亲卫护送下,越过源源不断向北运送物资的数万民夫和归降伪军队伍,顺利抵达激战中的盖州城东。

    麾下将士看到大帅朱道临的火红色凤凰帅旗,士气为之大振。

    郭中骏圆满完成牵制敌军主力任务,终于下达全军转守为攻的命令,隐藏的六十余门火炮迅速加入战局,向对峙的敌军营垒发起猛烈炮击。

    两万余将士端起燧发枪,倾巢而出,组成十余个方阵,不紧不慢攻向一片混乱的敌军大营。

    在朱道临的命令下,装备清一色单发步枪的3,000亲卫与浮山军3,500骑兵一起,从侧翼绕过敌军营区,利用步枪、燧发枪、左轮手枪和坚固盔甲的优势,轻松击溃阻拦之敌,抢在敌军主力逃跑之前,以密集的弹雨封住了所有退路。

    惊恐万状的6,000余鞑子略微犹豫,便遭到数倍于己的明军合围,在密集的弹雨打击下死伤惨重,只能死守大营。

    然而明军的百余门大威力臼炮和四管火箭炮推到阵前,向大营中惊恐万状、负隅顽抗的6,000余鞑子展开毁灭性炮击。

    仅用半个小时,整个大营就被猛烈炮火夷为平地。

    四个营的明军火枪兵紧随而入,对侥幸不死或已成疯癫状态的鞑子展开无情杀戮。

    近在咫尺的盖州城守敌绝望之下,开城而逃,很快被有序追击的明军骑兵逐一歼灭。

    两个团的明军火枪兵早已杀红了眼,得令之后迅速攻入城中,时至傍晚,紧随而来的数万民夫将上千辆马车的粮草与武器弹药运入盖州城,得知此战歼敌近万缴获无数的消息后,欢呼声震天响起,经久不绝,无数军民留下了激动的热泪。

    盖州战况很快传到海州卫,极度震惊的辽阳鞑子援军迅速撤离战场,企图返回辽阳死守待援,哪里知道拥兵四万的吴季诚早已做好围城打援的准备,仅以一个师的主力加上三万武装民夫,围困兵力空虚的辽阳城,派出五个骑兵团不断骚扰辽阳以北和以西各县镇,再用三个主力师和五个炮兵营在城南十五里的渡口布下口袋。

    连夜返回的5,000鞑子骑兵一头撞进东江新军的伏击圈,在近百门火炮的持续轰击下,死伤惨重,迅速奔溃。

    远超鞑子想象的密集弹雨呼啸而至,鞑子骑兵尚未辨明方向便已成片倒下,主将硕托在近百白甲亲卫奋不顾身掩护下,掉头南逃,刚冲到河边就被越来越密集的弹雨打翻在地。

    失控的一匹匹战马拼命嘶叫,疯狂跳跃,无数马蹄在中弹倒地的白甲兵和硕托等人身上踏过,以至于天亮之后谁也无法辨认硕托的身份,最后还是从残损的盔甲和身上携带的印鉴上面,确定某个面目全非的家伙便是留守辽阳的鞑子主将、后金镶蓝旗旗主代善的次子硕托。

    连续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官兵们的士气。

    远超对手的强大打击火力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效果,更是让全军将士底气十足。信心百倍的吴季诚与姜玉龙等将领商量过后,立即派人将捷报送往盖州,随后率领全军尽数包围辽阳城,开始了震惊天下的辽阳之战。

    七月二十三,下午。

    朱道临和郭中骏率领两万将士赶到辽阳,远远看到熊熊燃烧已成废墟的辽阳城,情不自禁停下脚步,眼里全是深深的震撼。

    闻讯赶来的吴季诚和姜玉龙,乐呵呵地向朱道临汇报此战歼敌军民五万有余,缴获战马两万余匹,粮草牛羊无以计数。

    唯一的遗憾是辽阳城中鞑子军民前赴后继死战不降,所以没能留下几座像样的房子,城墙也炸塌了五个大口子,要不是姜玉龙和他麾下几位将校冲入城中急令制止,恐怕杀红眼的将士们连最后幸存的城中宫殿和两座粮仓都要烧毁。

    周边数十里范围内的村镇屯堡更加顾不上了,将士们除了牛羊马匹,别的什么活物都没留下,不少跪地求饶的辽东汉民也被误杀。

    深知时间宝贵的朱道临不但没有责罚一句,反而大加褒奖,随后来上一句“兵贵神速,乘胜前进”,三路汇合的六万大军很快完成集结,将所有缴获交给后勤弟兄和随军民夫,迅速补充弹药进食休息。

    七月二十五,明军前锋5,000骑兵与络绎聚集的鞑子7,000骑兵激战于沈阳城南五十里,已经无路可退的鞑子骑兵在代善的严令下,拼死一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惨烈激战,终于击溃明军骑兵,歼灭两千缴获一批燧发火枪和优质盔甲,自身却付出了伤亡四千余人的惨痛代价,只能匆匆退回沈阳,立阵死守。

    七月二十六,正午。

    朱道临指挥的八万将士在持续半个小时后的炮击之后,轻松摧毁敌军设置于城外的三座大营,将沈阳城连同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三万鞑子军队和十万鞑子民众团团包围。

    代善的急报同样在这一天,送达坐镇宣府城北的黄台吉手上,朝鲜五万大军也在同一天跨过鸭绿江,风风火火赶赴沈阳,以支援大明上**队的名义争取分上一杯羹。

    七月二十八,正午。

    留守沈阳的鞑子酋首代善第三次拒绝无条件投降,严阵以待的八万明军将士终于发起沈阳攻城战。

    在五万朝鲜军队和近十万同仇敌忾的民夫协助下,六百余门火炮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将近万枚开花弹、火箭弹和上千个大威力炸药包投入城中。

    数以万计的鞑子守军尚未明白怎么回事便已魂归地府,大半个沈阳城转眼之间成为废墟。

    成千上万人在急剧燃烧的烈火中丧命,城墙上下到处是残肢断臂,一个个绝望的后金贵族自刎身亡,一群群魂飞魄散的守军扔掉手中武器,转身而逃,涌入城中唯一完好却戒备森严的皇宫。

    炮声未停,东西两面城墙便在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倒塌,无数明军将士在震天喊杀声中源源不断冲入城中,对一切移动目标展开无差别屠杀。

    南北两大城门很快被明军占据,一队队杀气腾腾的骑兵冲入刚刚打开的城门,身后潮水般的明军步兵紧随而入,再次将挤满后金贵族和最后武力的皇宫团团包围,数以万计的燧发火枪很快对准皇宫低矮城墙上负隅顽抗的守军展开射击。

    日落时分,紧闭的皇宫大门随着两声炮响轰然粉碎,后金政权最后的堡垒应声而破。

    远在千里之外的黄台吉直到此时仍然没有完成兵力集结,他虚胖的脸上仍旧是惯有的自信神色,尽管心急如焚,尽管他已经预感到整个后金政权的命运危在旦夕,但他坚信代善的能力和后进军民的强大力量,坚信八万东江新军绝对没有能力拿下辽阳。

    在黄台吉看来,金州卫和盖州是在无耻的偷袭之下沦陷的,哪怕装备精良的东江新军有火枪火炮,也无法在一个月内攻下辽阳,更不要说沈阳了。

    黄台吉坚信,只要自己率领七万大军赶回去,所有危机都会消失,接下就是如何向令人如鲠在喉的东江新军展开复仇了。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谢谢书虫公子、林鍠大大的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五一二章 大齐帝国(全书完及后记)

    后金政权的覆灭和辽东全境的收复,彻底解除了数十年来高悬于大明皇朝脑袋上的屠刀,每年耗费大明百姓数百万两白银、几乎压断帝国脊梁的沉重包袱随之消失。∑,

    涅槃再生的大明皇朝如同一列千疮百孔的列车,缓缓驶上涅槃再生的复兴轨道。

    在京城百万军民持续不断的狂热喜庆中,意气风发的崇祯皇帝第一时间把建立丰功伟绩的朱道临召入皇宫,朝中文武各大势力纷纷抱团日夜商议,再一次厚颜无耻地掀起争权夺利瓜分辽东的热潮。

    崇祯七年,十月初一,年轻的皇帝在大朝会上连发三道诏令:

    第一道诏令:调动京城禁军五万将士、全体蓟门守军及驻扎北直隶拱卫京城的十万兵马开赴西北平叛;

    第二道诏令:任命大明海防总督衙门参将郭中骏为荆襄总兵官,赐封龙虎将军,责成其50天之内率领本部三个师25,000人马经长江水路开赴荆襄地区平叛;

    第三道诏令:加封辽东都司吴季诚为辽东巡抚,责令其组建巡抚衙门任命各级官员,扩军十万,允许辽东全境试行瀛洲新政,允许大明各地富商士绅前往辽东购买土地和牧场,鼓励关内百姓迁居辽东,所有开垦荒地为开垦者所有,五年之内税赋全免。

    三道诏令引发朝野一片震动,朱道临出席完划时代的大朝会,立即带上妻儿,率领麾下将士开赴青岛,崇祯皇帝罕有地携文武百官送至朝阳门外,久久拉着朱道临的手谆谆叮嘱,殷殷期盼,挥泪而别。

    次日上午,又一道引发强烈反响的赐封诏书颁行天下,晋升靖国公不到一个月的朱道临升级为瀛王,孤悬海外的瀛洲岛成为朱道临世袭罔替的封地。

    大明朝野在震惊之后,逐渐从这份轰动九州的赐封诏书中看出更为深刻的意义,朱道临本是齐王之后的传言由此证实,但是没有几个人能从中看到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四。

    叛军首领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余部共二十余万人接连攻克洛阳、郑州等二十几个州县后,裹挟五十余万民众,冲破十五万官兵的包围,掉头南下,兵锋直指凤阳及淮北各地。

    十一月,初十。

    由新任荆襄总兵官郭中骏率领的三万五千精锐完成了境内的平叛清剿,将俘虏的三万暴民和被裹挟的五万民众,尽数送上百余艘运输船,随即兵分四路,开始由西向东的大扫荡。

    十二月上旬,十五万叛军和三十万暴民风尘滚滚开到凤阳城西三十里,立刻遭到隆平候张拱薇父子三人率领的五万官兵猛烈打击,重新结集的十二万官兵在洪承畴、卢象升等将领的指挥下,由北向南,徐徐压迫,彻底封死了数十万叛军的退路。

    十二月,十五。

    率先向西突围的八大王张献忠在庐州遭遇平生仅有的最大失败,麾下的八万百战精锐和二十万暴民尚未列阵,就被瀛王朱道临亲自指挥的郭中骏部、唐正林部和史青阳部七万将士迎头一棒,仅半天时间就在密集的炮火打击下死伤大半,跪地投降者密密麻麻,数不胜数,魂飞魄散的张献忠仅率八百亲卫逃出生天,退守庐州城的罗汝才及两万叛军在重重包围之下弃械投降。

    十二月,二十二。

    各路叛军陷入四十万官兵组成的包围中,李自成、高迎祥、老回回、刘国能等率领残部慌不择路向南逃窜,最后在长江北岸的滁州与张献忠残部会合。

    十二月,二十五,数十万围剿官兵再次从东、西、北三面迅猛杀来,无路可逃的六万叛军残余在李自成和张献忠拼死一搏的指挥下,抢在瀛王朱道临部的西路官兵进入战场之前冲到江边,抢夺船只砍伐竹木冒死渡江,全线戒备守护金陵至江阴一线的江南水师接到急报立即出动,与上游赶来的海防水师分舰队展开夹击,无奈叛军大部已经爬上长江南岸,“惊恐万状”的魏国公徐弘基只能率领江南水师退守老巢,紧急号令水陆各军云集金陵,严防死守。

    瀛王朱道临飞速率领五万精锐渡过长江,抢在叛军数万残余集结之前进驻太平府,死死堵住叛军西逃之路,新晋辅国将军、龙潭军主将唐正林率领麾下15,000将士乘船而下赶赴上元港,紧急征召紫阳宫5,000护卫和本地退伍青壮20,000人守卫瀛王麾下的庞大产业。

    渡过长江的李自成、高迎祥、张自忠等人尚未来得及喘口气,瀛王朱道临率领的五万大军便从西面高速逼来,云集金陵的十万官兵经过短暂的混乱之后,分出三万由东向西进逼。

    李自成等人只能率领五万残余向南逃窜,以死伤五千余人的代价侥幸攻陷秣陵关,一举逃出生天的同时,缴获了大量粮食和武器装备,抢在十余万追兵到来之前,迅速编整各部,振奋精神,怀着满腔仇恨以一往无前的气势杀入兵力空虚、富甲天下的江浙腹地。

    半个月不到,溧水、溧阳、宜兴等七座县镇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成千上万挣扎于死亡线上的贫民百姓加入了分给他们粮食和武器的叛军之中,再次膨胀到十余万人的叛军各部得到大批钱粮的补充后,信心大振,以前赴后继的决死精神三次击溃十万官兵的阻击,裹挟三十余万百姓,浩浩荡荡杀向无锡。

    瀛王朱道临和隆平候张拱薇率领八万精锐苦追不舍,无奈叛军毫无拖累,更不用照顾伤员,抚慰百姓,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杀到哪里,瞬息万变,来去如风。

    等朱道临和张拱薇的大军赶到无锡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断墙残壁熊熊大火,数以万计的官绅富商连同家人死于非命,百年来一个个名震天下的世家豪族随着一座座城池的坍塌而灰飞烟灭,只剩下大难过后的百姓悲伤的哭号。

    崇祯八年正月上旬,猛增到七十万人的叛军暴民攻下杭州,三十万官兵在皇帝和朝廷的紧急调动下,从四面八方赶赴东南。

    极度内疚的瀛王朱道临因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上表请求处罚的第二天,便率领不停征战半年有余的五万将士撤出战场,返回龙潭休整。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开始,朱道临逐步转让位于上元港、八卦洲和龙潭新区的产业,麾下的江南武学院、研究院、长江造船厂、龙潭军大部和数十万追随者开始有条不紊地迁往瀛洲。

    崇祯八年四月下旬,辽东巡抚吴季诚率领十五万装备精良的将士、三千辆满载各种物资的马车和八万匹战马,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西征蒙古。

    半月后,历时数年、投入三千万两白银建造的宝山港二期工程竣工,这座拥有十二个大型泊位、百余家大型工商企业和八十万民众定居的新兴港口城市,由此成为大明帝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东方第一大港。

    崇祯九年五月,朱道临携同从海外天枢阁返回大明的父母和爱妻楚梅进京面圣,五日后崇祯皇帝昭告天下,赐封皇叔朱堪培“齐王”。

    崇祯九年,九月初九,坐落于月亮山下淡水北岸的东方大学和齐王宫落成典礼,同日,经过两年建设的澎湖岛海军基地正式启用。

    崇祯十年,三月。

    大明南海舰队两百余艘蒸汽战舰和五万大军登陆星洲,仅用一周时间便消灭英国、荷兰支持的星洲土著十余万人,十余个大小部落从此消失。

    半年不到,三十余万大明流民源源不断定居星洲,同年十月,星洲更名狮城,纳入大齐帝国管辖之内。

    同年,在大明军队打击下死伤惨重的蒙古各部彻底臣服,大军班师之后忽然扑向朝鲜,一个月后朝鲜李氏王朝覆灭,朝鲜更名东华省并入大明帝国版图,积功晋升为辽国公的吴季诚、北海侯李玉鸣、靖海伯姜玉龙等八名公侯和四万久经沙场的原东江新军老卒辞职退役,举家携口迁居瀛洲,追随朱道临。

    崇祯十年,十二月。

    朱道临亲率东海水师、南海水师和二十万军队攻占吕宋和婆罗洲,尽数驱逐日暮西山的西班牙人。

    次年一月,马尼拉成为大齐帝国首都,百万大明移民迁居吕宋,在大齐皇家研究院数百工程师和东西方学者指挥下重建都城。

    两年后,持续数十年的大明帝国农民叛乱彻底平定,李自成等数十万残军以及家眷,由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云南,一路向西南溃退,最后被百万官兵赶入缅甸,开始历时十年之久的艰苦征伐,最后才在大齐帝国皇帝朱道临的支持下打败缅王,建立起由汉人统治的大顺王国。

    崇祯十五年,二月。

    由改组后的大明帝国内阁直接领导的大明中央银行成立,占据东方大半市场的大明四海银行和大齐帝国皇家银行,正式与成立两年的大明帝国皇家银行合并,成立股份制“东方皇家银行”银行,并成为大明帝国及所有属国的法定货币发行银行。

    大明皇太子朱慈烺在皇叔朱道临帮助下,分期分批将全国监狱中的五十万刑事罪犯和两千户犯罪官员及家属发配澳洲。

    崇祯二十五年,历时八年的安南征战终于结束,安南全境、老挝和柬埔寨正式并入大齐帝国版图。

    大顺王国则在大齐帝国支持下并吞泰王朝,随后上表称臣,成为大明帝国第五个属国。

    崇祯二十六年,大齐帝国皇太孙朱养玑(朱道临的儿子)率领五百艘大型蒸汽战舰和八个军五十二万将士攻打印度,大顺王国王太子李承邦率领二十万大军助战。

    次年三月,被封锁了大半年的荷兰殖民者宣布退出东方所有殖民地,东爪哇的巴达维亚王国和西爪哇加里曼丹王国先后成立,成为大齐帝国的属国。

    崇祯二十八年,元旦。

    大齐帝国皇太孙朱养玑放弃皇位继承权,宣布成立中南王国,并登上王位。

    五年不到,近千万大明失地百姓蜂拥而入,在十年内免征所有税赋的中南帝国各地开垦土地种植茶叶,由大齐帝国太上皇朱堪培和第二任大齐帝国皇帝朱道临赠送的十座矿山设备、五座机械厂设备和两座造船厂设备先后投产。

    崇祯三十年,欧洲英、法、西班牙、荷兰等列强的联合军队开到苏伊士港,与大明帝国、大齐帝国、中南王国和萨懿德家族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军展开一场震惊世界的运河修筑权争夺战。

    三个月后,欧洲联军战败,大齐帝国太平洋舰队的五艘万吨战舰,炮击泰晤士河口炮台,战争发起国英国被迫签订协议,分十年赔偿东方联军各国五亿华元,开放英国市场,欧洲各国签署降书。

    崇祯三十五年,服役于太平洋舰队的大齐皇帝次子朱养源因酒后斗殴致人死命被起诉,在朝中文武大臣和大明崇祯皇帝、大明皇太子朱慈烺、中南国王、大顺国王等人恳求下,大齐帝国最高军事法院做出了“剥夺继承权、开除军籍、放逐海外二十年”的判决。

    崇祯三十年,元月十五。

    只剩下大齐帝国皇次子称号的朱养源在数十万军民的含泪注视下,登上一艘五千吨级远洋运输船,率领誓死追随的百余名战友、父皇朱道临赠送的五艘新式武装商船和3,000童子军扬帆东去。

    由十余家大型企业赞助的五十余艘大型运输船,满载各种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跟随其后,于二月十二日顺利抵达北美西海岸……

    *************

    ps:全书至此完结,谢谢大家长久以来的陪伴!

    其实本书刚开始是想江山和美人儿兼具,毕竟秦淮河太让人向往了,想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再想想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等名妓荡气回肠的故事,怎么都觉得本书应该会写得香艳动人。

    不想故事还没展开呢,就遇到严打风暴,********根本不能写,当时小火被迫删了些章节段落,然后好几次遭遇发文后审核不过,于是小火只好临时改变故事大纲,纠缠于来回穿越,不断在种田和爬科技树之间转换,导致阅读性大大降低,上架后订阅很不理想。

    不过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小火还是坚持写完,虽然最后基本算是大纲式完结,但好歹完成了,在此小火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新书正在准备,估计会在明穿和抗战烽火之间选一个类型,希望到时候能得到大家支持!(未完待续。)

第五一二章 大齐帝国(全书完及后记)

    后金政权的覆灭和辽东全境的收复,彻底解除了数十年来高悬于大明皇朝脑袋上的屠刀,每年耗费大明百姓数百万两白银、几乎压断帝国脊梁的沉重包袱随之消失。∑,

    涅槃再生的大明皇朝如同一列千疮百孔的列车,缓缓驶上涅槃再生的复兴轨道。

    在京城百万军民持续不断的狂热喜庆中,意气风发的崇祯皇帝第一时间把建立丰功伟绩的朱道临召入皇宫,朝中文武各大势力纷纷抱团日夜商议,再一次厚颜无耻地掀起争权夺利瓜分辽东的热潮。

    崇祯七年,十月初一,年轻的皇帝在大朝会上连发三道诏令:

    第一道诏令:调动京城禁军五万将士、全体蓟门守军及驻扎北直隶拱卫京城的十万兵马开赴西北平叛;

    第二道诏令:任命大明海防总督衙门参将郭中骏为荆襄总兵官,赐封龙虎将军,责成其50天之内率领本部三个师25,000人马经长江水路开赴荆襄地区平叛;

    第三道诏令:加封辽东都司吴季诚为辽东巡抚,责令其组建巡抚衙门任命各级官员,扩军十万,允许辽东全境试行瀛洲新政,允许大明各地富商士绅前往辽东购买土地和牧场,鼓励关内百姓迁居辽东,所有开垦荒地为开垦者所有,五年之内税赋全免。

    三道诏令引发朝野一片震动,朱道临出席完划时代的大朝会,立即带上妻儿,率领麾下将士开赴青岛,崇祯皇帝罕有地携文武百官送至朝阳门外,久久拉着朱道临的手谆谆叮嘱,殷殷期盼,挥泪而别。

    次日上午,又一道引发强烈反响的赐封诏书颁行天下,晋升靖国公不到一个月的朱道临升级为瀛王,孤悬海外的瀛洲岛成为朱道临世袭罔替的封地。

    大明朝野在震惊之后,逐渐从这份轰动九州的赐封诏书中看出更为深刻的意义,朱道临本是齐王之后的传言由此证实,但是没有几个人能从中看到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四。

    叛军首领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余部共二十余万人接连攻克洛阳、郑州等二十几个州县后,裹挟五十余万民众,冲破十五万官兵的包围,掉头南下,兵锋直指凤阳及淮北各地。

    十一月,初十。

    由新任荆襄总兵官郭中骏率领的三万五千精锐完成了境内的平叛清剿,将俘虏的三万暴民和被裹挟的五万民众,尽数送上百余艘运输船,随即兵分四路,开始由西向东的大扫荡。

    十二月上旬,十五万叛军和三十万暴民风尘滚滚开到凤阳城西三十里,立刻遭到隆平候张拱薇父子三人率领的五万官兵猛烈打击,重新结集的十二万官兵在洪承畴、卢象升等将领的指挥下,由北向南,徐徐压迫,彻底封死了数十万叛军的退路。

    十二月,十五。

    率先向西突围的八大王张献忠在庐州遭遇平生仅有的最大失败,麾下的八万百战精锐和二十万暴民尚未列阵,就被瀛王朱道临亲自指挥的郭中骏部、唐正林部和史青阳部七万将士迎头一棒,仅半天时间就在密集的炮火打击下死伤大半,跪地投降者密密麻麻,数不胜数,魂飞魄散的张献忠仅率八百亲卫逃出生天,退守庐州城的罗汝才及两万叛军在重重包围之下弃械投降。

    十二月,二十二。

    各路叛军陷入四十万官兵组成的包围中,李自成、高迎祥、老回回、刘国能等率领残部慌不择路向南逃窜,最后在长江北岸的滁州与张献忠残部会合。

    十二月,二十五,数十万围剿官兵再次从东、西、北三面迅猛杀来,无路可逃的六万叛军残余在李自成和张献忠拼死一搏的指挥下,抢在瀛王朱道临部的西路官兵进入战场之前冲到江边,抢夺船只砍伐竹木冒死渡江,全线戒备守护金陵至江阴一线的江南水师接到急报立即出动,与上游赶来的海防水师分舰队展开夹击,无奈叛军大部已经爬上长江南岸,“惊恐万状”的魏国公徐弘基只能率领江南水师退守老巢,紧急号令水陆各军云集金陵,严防死守。

    瀛王朱道临飞速率领五万精锐渡过长江,抢在叛军数万残余集结之前进驻太平府,死死堵住叛军西逃之路,新晋辅国将军、龙潭军主将唐正林率领麾下15,000将士乘船而下赶赴上元港,紧急征召紫阳宫5,000护卫和本地退伍青壮20,000人守卫瀛王麾下的庞大产业。

    渡过长江的李自成、高迎祥、张自忠等人尚未来得及喘口气,瀛王朱道临率领的五万大军便从西面高速逼来,云集金陵的十万官兵经过短暂的混乱之后,分出三万由东向西进逼。

    李自成等人只能率领五万残余向南逃窜,以死伤五千余人的代价侥幸攻陷秣陵关,一举逃出生天的同时,缴获了大量粮食和武器装备,抢在十余万追兵到来之前,迅速编整各部,振奋精神,怀着满腔仇恨以一往无前的气势杀入兵力空虚、富甲天下的江浙腹地。

    半个月不到,溧水、溧阳、宜兴等七座县镇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成千上万挣扎于死亡线上的贫民百姓加入了分给他们粮食和武器的叛军之中,再次膨胀到十余万人的叛军各部得到大批钱粮的补充后,信心大振,以前赴后继的决死精神三次击溃十万官兵的阻击,裹挟三十余万百姓,浩浩荡荡杀向无锡。

    瀛王朱道临和隆平候张拱薇率领八万精锐苦追不舍,无奈叛军毫无拖累,更不用照顾伤员,抚慰百姓,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杀到哪里,瞬息万变,来去如风。

    等朱道临和张拱薇的大军赶到无锡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断墙残壁熊熊大火,数以万计的官绅富商连同家人死于非命,百年来一个个名震天下的世家豪族随着一座座城池的坍塌而灰飞烟灭,只剩下大难过后的百姓悲伤的哭号。

    崇祯八年正月上旬,猛增到七十万人的叛军暴民攻下杭州,三十万官兵在皇帝和朝廷的紧急调动下,从四面八方赶赴东南。

    极度内疚的瀛王朱道临因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上表请求处罚的第二天,便率领不停征战半年有余的五万将士撤出战场,返回龙潭休整。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开始,朱道临逐步转让位于上元港、八卦洲和龙潭新区的产业,麾下的江南武学院、研究院、长江造船厂、龙潭军大部和数十万追随者开始有条不紊地迁往瀛洲。

    崇祯八年四月下旬,辽东巡抚吴季诚率领十五万装备精良的将士、三千辆满载各种物资的马车和八万匹战马,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西征蒙古。

    半月后,历时数年、投入三千万两白银建造的宝山港二期工程竣工,这座拥有十二个大型泊位、百余家大型工商企业和八十万民众定居的新兴港口城市,由此成为大明帝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东方第一大港。

    崇祯九年五月,朱道临携同从海外天枢阁返回大明的父母和爱妻楚梅进京面圣,五日后崇祯皇帝昭告天下,赐封皇叔朱堪培“齐王”。

    崇祯九年,九月初九,坐落于月亮山下淡水北岸的东方大学和齐王宫落成典礼,同日,经过两年建设的澎湖岛海军基地正式启用。

    崇祯十年,三月。

    大明南海舰队两百余艘蒸汽战舰和五万大军登陆星洲,仅用一周时间便消灭英国、荷兰支持的星洲土著十余万人,十余个大小部落从此消失。

    半年不到,三十余万大明流民源源不断定居星洲,同年十月,星洲更名狮城,纳入大齐帝国管辖之内。

    同年,在大明军队打击下死伤惨重的蒙古各部彻底臣服,大军班师之后忽然扑向朝鲜,一个月后朝鲜李氏王朝覆灭,朝鲜更名东华省并入大明帝国版图,积功晋升为辽国公的吴季诚、北海侯李玉鸣、靖海伯姜玉龙等八名公侯和四万久经沙场的原东江新军老卒辞职退役,举家携口迁居瀛洲,追随朱道临。

    崇祯十年,十二月。

    朱道临亲率东海水师、南海水师和二十万军队攻占吕宋和婆罗洲,尽数驱逐日暮西山的西班牙人。

    次年一月,马尼拉成为大齐帝国首都,百万大明移民迁居吕宋,在大齐皇家研究院数百工程师和东西方学者指挥下重建都城。

    两年后,持续数十年的大明帝国农民叛乱彻底平定,李自成等数十万残军以及家眷,由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云南,一路向西南溃退,最后被百万官兵赶入缅甸,开始历时十年之久的艰苦征伐,最后才在大齐帝国皇帝朱道临的支持下打败缅王,建立起由汉人统治的大顺王国。

    崇祯十五年,二月。

    由改组后的大明帝国内阁直接领导的大明中央银行成立,占据东方大半市场的大明四海银行和大齐帝国皇家银行,正式与成立两年的大明帝国皇家银行合并,成立股份制“东方皇家银行”银行,并成为大明帝国及所有属国的法定货币发行银行。

    大明皇太子朱慈烺在皇叔朱道临帮助下,分期分批将全国监狱中的五十万刑事罪犯和两千户犯罪官员及家属发配澳洲。

    崇祯二十五年,历时八年的安南征战终于结束,安南全境、老挝和柬埔寨正式并入大齐帝国版图。

    大顺王国则在大齐帝国支持下并吞泰王朝,随后上表称臣,成为大明帝国第五个属国。

    崇祯二十六年,大齐帝国皇太孙朱养玑(朱道临的儿子)率领五百艘大型蒸汽战舰和八个军五十二万将士攻打印度,大顺王国王太子李承邦率领二十万大军助战。

    次年三月,被封锁了大半年的荷兰殖民者宣布退出东方所有殖民地,东爪哇的巴达维亚王国和西爪哇加里曼丹王国先后成立,成为大齐帝国的属国。

    崇祯二十八年,元旦。

    大齐帝国皇太孙朱养玑放弃皇位继承权,宣布成立中南王国,并登上王位。

    五年不到,近千万大明失地百姓蜂拥而入,在十年内免征所有税赋的中南帝国各地开垦土地种植茶叶,由大齐帝国太上皇朱堪培和第二任大齐帝国皇帝朱道临赠送的十座矿山设备、五座机械厂设备和两座造船厂设备先后投产。

    崇祯三十年,欧洲英、法、西班牙、荷兰等列强的联合军队开到苏伊士港,与大明帝国、大齐帝国、中南王国和萨懿德家族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军展开一场震惊世界的运河修筑权争夺战。

    三个月后,欧洲联军战败,大齐帝国太平洋舰队的五艘万吨战舰,炮击泰晤士河口炮台,战争发起国英国被迫签订协议,分十年赔偿东方联军各国五亿华元,开放英国市场,欧洲各国签署降书。

    崇祯三十五年,服役于太平洋舰队的大齐皇帝次子朱养源因酒后斗殴致人死命被起诉,在朝中文武大臣和大明崇祯皇帝、大明皇太子朱慈烺、中南国王、大顺国王等人恳求下,大齐帝国最高军事法院做出了“剥夺继承权、开除军籍、放逐海外二十年”的判决。

    崇祯三十年,元月十五。

    只剩下大齐帝国皇次子称号的朱养源在数十万军民的含泪注视下,登上一艘五千吨级远洋运输船,率领誓死追随的百余名战友、父皇朱道临赠送的五艘新式武装商船和3,000童子军扬帆东去。

    由十余家大型企业赞助的五十余艘大型运输船,满载各种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跟随其后,于二月十二日顺利抵达北美西海岸……

    *************

    ps:全书至此完结,谢谢大家长久以来的陪伴!

    其实本书刚开始是想江山和美人儿兼具,毕竟秦淮河太让人向往了,想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再想想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等名妓荡气回肠的故事,怎么都觉得本书应该会写得香艳动人。

    不想故事还没展开呢,就遇到严打风暴,********根本不能写,当时小火被迫删了些章节段落,然后好几次遭遇发文后审核不过,于是小火只好临时改变故事大纲,纠缠于来回穿越,不断在种田和爬科技树之间转换,导致阅读性大大降低,上架后订阅很不理想。

    不过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小火还是坚持写完,虽然最后基本算是大纲式完结,但好歹完成了,在此小火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新书正在准备,估计会在明穿和抗战烽火之间选一个类型,希望到时候能得到大家支持!(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376/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国色江山最新章节! 作者:巨火所写的《明末国色江山》为转载作品,明末国色江山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国色江山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国色江山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国色江山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国色江山介绍:
明末乱世,时空旅行者与秦淮八艳不得不说的故事。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国色江山》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明末国色江山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国色江山,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国色江山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