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上鱼
只是放这个密集阵就用了好几天的时间。
开始下鱼钩了。
现在只有3千米的干绳,却要差不多二十分钟才能放完一根绳子。
在密集阵里面放绳子,要等着绳子下沉指定深度,放绳的速度就不能太快……
大鱼号放完了第一根绳子,跟着前往第二个位置。
他们船队配备了4条辅助船,大鱼号过去的时候,已经有辅助船等着了。
丢绳子,等待辅助船开动,开始挂钩。
现在主要钓大鱼,也就是钓深水层,鱼钩支线都比较长。
3000米的干绳,只能放40——80个鱼钩。
……
陈远他们侦查了一圈,期间发现了一些绳子相互缠绕的,由陈远和周升一起下海,切了绳子后重新捆绑。相互缠绕的绳子主要是浮筒支线,干绳相互缠绕的倒是没有看到。
看了一圈,陈远过去接了钱德贵和赵海。
“下面的鱼多不多?”赵海问。
“多。现在主要是鲣鱼,龅牙,海狼,白鱼。”陈远指了指探鱼器画面。
大白的两个探鱼器都打开了,一个是船头扇形,另一个是垂直鱼探。两个鱼探,两个画面。
垂直鱼探画面清晰,能分辨鱼的大小。可以精确到5厘米……
船首的扇形鱼探,探测范围广,没法很好的判断出鱼的大小。
“深水区的大鱼不多啊。”赵海说。
“慢慢来的。只要小鱼多了,大鱼自然就过来了。”钱德贵说着,就看到垂直鱼探显示器上出现一条大鱼,水深130米。
不是一条,而是十几条。一个小型的金枪鱼鱼群……
“来鱼群了。”钱德贵兴奋的挥舞了一下手臂。
“这个鱼群,个头多大?”赵海问。
陈远放大鱼群的画面,占据整个屏幕,上面自己就计算出了鱼的大小。
“好家伙……”赵海惊呼道:“你这设备先进啊。”
陈远笑了笑,说:“还行吧。”
“这个,精确么?”
“误差5到20厘米。水越深,鱼越大,误差就大一些。”陈远说。
听到这里,钱德贵马上拿起对讲机:“老高,老高,收到回答。”
“收到。”
“我们这里有一个黄鳍金枪鱼鱼群,十几条。最大的几条,体长3米左右。”钱德贵兴奋极了。
“3米,没搞错吧?”高贺问道。
“陈远他们的鱼探没错的话,那就没错了。”
“多少米深度?”高贺问。
高贺他们渔船从北边往南边放绳子,陈远他们距离高贺不远。
“水深130米左右。”
“行,我这边准备深一些的支线。”高贺道。
“真有3米?”罗老四问。
“3米左右。这一个鱼群,我们看到有16个,最小的,长度是2.2米左右。”
“行,争取一条都不要放过。”
“应该可以全部钓上来。”
这里是密集阵,小鱼已经开始聚集了。
在密集阵里面,这就和集鱼器一样,给鱼类营造出了一种鱼类感觉安全的环境。
小鱼聚集了,大鱼过来,通常会停留很长时间。毕竟这里不缺少食物……
他们这个密集阵的范围,也是挺大的。
在他们布置密集阵的时候,周围还有两条渔船的,就昨天,那两条渔船过来看了一眼,随后就远离了这片海域。
今天早上还有一条渔船过来,但看到这里的密集阵,转头就离开了。
密集阵一摆,不管谁过来看了,都得转头离开。
已经11号了。
傍晚,太阳落山,68根挂钩绳终于放完。
陈远开着船,去了大鱼号上那感应器的显示设备。
密集阵分A区和B区。
A区是林新海负责,有36根挂钩绳。
B区是高贺负责,有32根挂钩绳。
从放下第一根绳子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是个钟头。感应器的显示器上早就收到了反馈……
早上十点过,就有鱼钩中鱼。不过还要放鱼钩,而且感应器来的信号不多,就没有理会。
拿了显示器,陈远随后去了密集阵中央。
太阳落下去,天黑的很快。
没一会儿,天空就完全暗了下来。
钱德贵和赵海回了他们的渔船,没一会儿,两条渔船就从密集阵里面开了出来。
陈远他们的船就不出去了,停在里面,打开船身两边的诱鱼灯,然后在对讲机里面道:“B区的27号绳子,亮6个灯了,你们谁过去收?”
“我。”钱德贵道:“4号辅助船,就位了没有?”
“就位了。”4号辅助船的上的工人道。
“你们不要单独开小灶,全部拉到一个频道里面来,这样方便大家交流。”林新海说。
“好。你们A区的情况怎么样?”高贺问。
“我们这边最好的,只亮了3个灯。”林新海说。
“你们不行啊。”高贺嘿嘿笑道。
亮灯就是感应器传递出来的信号。
一根绳子3000米,上面有10个感应器,也就是300米一个感应器。感应器亮灯越多,说明中鱼越多。
“4号辅助船已经就位,开始回收沉底坠子。”
“号,收完线,准备好了后跟我说一声。”
“好。”
等了有十分钟左右:“沉底最终已经收回来了。干绳头也找到了,可以回收干绳……”
“好,我这边开始回收干绳,速度每分钟200米。”
“收到。”
“开始回收干绳。”
钱德贵拿着对讲机出去了驾驶者,在驾驶室前面的观望台,就相当于房间阳台差不多的一个地方,看着下面工人回收绳子。
“停,有鱼。”工人大喊道。
钱德贵赶紧道:“4号,我这边上鱼了,你们原地等待。”
“4号收到。”
密集阵里面回收干绳需要辅助船配合,不然渔船拉扯干绳,浮绳很容易和两边的浮绳缠绕一起。
杨巡和何飞在外面做饭。
陈远和周升在驾驶舱,听着无线电里的通话……
只用了几十秒钟,陈远又听到钱德贵的声音:“鱼已经弄上来了,继续回收干绳。”
“收到。”
“老钱,刚才那条鱼多大?”林新海问。
“一条龅牙鱼,估摸着十几二十几斤。”钱德贵道。
“那行不错,龅牙鱼也挺值钱的。”高贺笑着道:“我这边7号绳亮起来5个灯了,要不要收?”
“收了。亮4个灯,就可以收了的。”
第二百七十一章:闲下来了
第一根绳子,全部收回来用了45分钟。
钱德贵开始在无线电里汇报战果……
“黄鳍金枪鱼1个,大眼金枪鱼2个,长鳍金枪鱼1个。还有龅牙鱼2个,海狼1个,鲣鱼3个。”
“黄鳍金枪鱼多大?”林新海问。
“个头一般。处理完了之后,七八十斤。”钱德贵说。
“也不错。”
杨巡他们已经煮好晚饭了,给陈远他们端了进来。
周升回去了提了4瓶啤酒出来,一人一瓶。无线电又传来高贺的声音:“我这边中大鱼了,保守估计三百斤以上,黄鳍金枪鱼。”
“那可以的,一条好几万,弄上来没有……”钱德贵哈哈笑着。
陈远拿过啤酒,喝了一口,揉了揉干涩的眼。
这几天没有睡好,瞌睡得很。
B区这边鱼挺多了。
钱德贵收了干绳,重新下饵,又将干绳放了回去,就继续起鱼获。
A区那边比较差,一直到陈远他们晚饭,准备去睡觉了,都没有听到起鱼的消息。
睡醒一觉,第二天早上九点过了。
醒来后的陈远感觉浑身舒坦。
这个时间点周升早就起来了,在外面吃饭。
早上煮的鱼粥,里面还有八爪鱼。这些都是昨晚杨巡他们钓的……
陈远过去盛了一碗。
也不知道什么鱼肉,吃起来很柴,一点都不嫩。腥味还重……
“嚯,你们昨天钓的章鱼多大啊?”陈远夹了一块章鱼肉,这个肉太老了,嚼起来就跟咬橡皮差不多。
“估计有十斤左右,锚上来的,一个大红章。”
红色章鱼。
据网上传的,太平洋巨型章鱼,最大能有一百多斤。
陈远见过最大的章鱼,个头也很大的,五六十斤。
“这个肉切厚了,也煮老了。”周升道:“咬都咬不动。”
“老赵说这种章鱼要用来涮锅……”陈远也笑了起来。
“这边已经开始聚鱼了。”杨巡道:“我们昨天晚上连竿了几十条鱼。”
“有没有钓到金枪鱼?”陈远问。
“没。”杨巡摇头。
何飞道:“这里的鱼很凶,上层鱼特别多,鱼饵沉不下去就被抢了。”
密集阵里面有小白鱼,就跟沙尖鱼差不多。渔船开着灯,小鱼全部聚集过来了……
不过晚上大眼金枪鱼会来上层捕食,没有钓到大眼金枪鱼,那说明大眼金枪鱼数量还很少。
吃过饭,何飞和杨巡他们回去睡觉了。
密集阵摆起来了,陈远和周升现在也没什么事情可做,打开无线电和林新海他们吹牛皮。
“师父,在不?”
“林新海睡觉去了。”罗老四道:“一大早的,找你师父干啥子。”
“昨晚的战果如何?”陈远问。
“很拉跨。”林新海说。
“昨晚的成绩不错了。”钱德贵还没有睡觉,在无线电里说。
“加起来,一百个金枪鱼都没有。这个成绩……”罗老四叹了口气:“我们之前,一条船,一天就能捕捞一百多个金枪鱼的。”
“再等等,渔汛期还没有到。”
“老钱,你昨晚一直熬到现在啊?”陈远问。
“马上就去睡觉了。”钱德贵说:“昨天晚上搞了几个大的金枪鱼,我感觉吧,这个成绩还不错。”
罗老四现在是飘了。
昨天那个成绩,和陈远他们之前的鱼获不能比。但是也不能说差……
一百来个金枪鱼,里面还有一些个头特别大的,就按照东江渔业收购价的百分之八十计算……那些金枪鱼的价值大概50万左右。
在加上其它收获,60万,应该是有的。
平均下来一条船10万块钱。这个收获确实不咋样,但这才是密集阵的第一天。
要是密集阵,也就是集鱼器……随着时间,会越聚越多。
后面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好。
在驾驶舱聊了会儿,陈远去了外面做运动。
俯卧撑,仰卧起坐……
每个先来一百下。
“陈远。”许老三站在渔船的甲板上,看向陈远这边,喊道:“你在干啥呢?”
“锻炼身子。”陈远爬了起来,走到船边:“干啥?”
“上来喝酒。”
“大清早喝酒,不来。”陈远摆摆手。
“上来打牌。”
陈远摆摆手:“你是不是闲着无聊啊。”
“没事情做啊。”
“没事情做,钓鱼嘛。”
“钓鱼没有意思。我们船上昨天晚上钓了好几百斤的鱼……”
周升走了出来,喊道:“要是无聊,我们去附近的小岛上耍。”
“要的哇。”许老三说。
“你们船上有没有会英语的?”周升问:“我们去附近小岛买一些蔬菜。”
“有。过来接我。”
“好,马上。”周升笑着道。
陈远回去发动了钓鱼艇,向渔船靠拢过去。
周升接过渔船上丢来的绳梯,许老三和一个年轻的男人从上面下来。
“我儿子,许强。”
“周升。”周升道:“里面那个,陈远。”
“周哥……”许强进来后,喊道:“陈哥。”
陈远应了一声,道:“去哪个小岛?”
“随便。”
距离最近的是小马金岛。
然后就是马金岛,现称布塔里塔里环礁。
“去布塔里嘛。小马金岛环境更闭塞,那边的人少……布塔里人口多一些,有城镇。”许强道。
“行,那就去布塔里。”
陈远发动船,正准备离开,对讲机里面传来刘老二的声音:“嗨,你们干啥去?”
“我正准备喊你的,我们要去布塔里环境,一起去不。”
“去布塔里环境做啥?”
“买一些蔬菜和水果回来。”陈远道:“天天吃豆芽,好久没有吃过新鲜蔬菜了。”
“过来接我。”
“拿上护照。”
“知道。”
陈远笑了笑,过去接上刘老二,开着钓鱼艇就离开了密集阵。
“四叔。”在看到大鱼号后,陈远喊道。
“干啥?”
“我老爸他们在值班还是?”
“在睡觉。”罗老四道。
“我们去一趟布塔里环礁,找你拿一些钱。”陈远说。
老爸他们在睡觉,那就算了。之前陈远有喊老爸他们来大白上面,他们不肯,说是弄不来游艇。
“好,过来拿。你们区布塔里环境做啥?”
“过去耍几天。”陈远说:“现在没什么事儿了,去休息几天。”
罗老四‘嗯’了一声:“你们先去看看好不好耍。等几天我们休息了,也上岛耍一哈。”
“好哇。”
陈远推动油门,接近大鱼号了,停下船,缓慢的停在大鱼旁边。
罗老四来到甲板的船舷边,丢了几捆澳元下来:“6万,够不够?”
“够了。”周升道。
“你们过去耍要注意安全。”罗老四说。
“知道。”
陈远也走了出来:“等你们轮班的时候,我们再过去耍。”
“行。”罗老四挥挥手:“我干活去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比卡蒂岛
布塔里塔里环礁环抱着18公里宽的潟湖,这里曾是尔伯特群岛的商贸中心,不过在后来,商贸中心迁移到了塔拉瓦环礁。
布塔环礁现在没什么人了,岛上主要经济是种植园,捕鱼,和旅游。
捕鱼,应该是占据第一位吧。
陈远对太平洋的这些小岛,了解并不多。
从摆放密集阵的海域出发,大概需要一百公里。
“咱们摆的那个密集阵,有用么?”许老三说。
陈远道:“以前听人说过密集阵,要是搞好了,一次就能捕获几千上万吨鱼。”
“上万吨鱼,不可能吧?”周升说。
“我也听人说过,但是上万吨,感觉是在吹牛皮。”刘老二道。
陈远耸耸肩,道:“上万吨,也不是不可能。”
“上万吨金枪鱼?”周升道。
“要是将鲣鱼算作金枪鱼的话……”陈远说。
“瑙鲁协定成员国,一年捕鱼总量是多少?”
“这个不清楚。但是中西太平洋围网作业一年的捕捞量,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好像是,这边的金枪鱼围网船,一年捕捞量好像一百六十多万吨。这个是一几年的数据,最近几年的公开数据全都大于一百万吨,最多达到了一百八十几万吨。”陈远道。
中西太平洋主要渔业资源区,瑙鲁协定成员国占了大头。
再就是中西太平洋在全球金枪鱼行业里面占据很大份额,其中一年的数据,金枪鱼和鲣鱼的份额,分别占据全球份额的百分之三十七和百分之四十九。单指金枪鱼围网渔船……
只是这个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对了,那些数据只统计了金枪鱼围网渔船的数据。像拖网船,延绳钓渔船这些,都没有统计。”陈远补充道。
“一百多万吨,有点东西的。”周升说。
“资源丰富,就是牛逼。”陈远说。
“要说资源丰富,那还得是四大渔场。在这边,也就是洄游期鱼群密度比较高,平常时间鱼群的密度还是很一般的。”许老三道。
“反正比国内大部分海域强多得多。”刘老二道:“更主要的是,这边的渔船少,海域大。”
在VDS渔业管理体系下,每个国家渔业经济专属区可进入渔船数量是有限制的。而且设置有禁捕区……
太平洋小岛国家,陆地小,人口少,但是海域经济专属区的面积,却很大。
就像基国现在,准许进入的渔船已经满额了,只要不是往热门海域跑,几十甚至上百海里看不到一条渔船。
这种地方布置人工集鱼装置,一网下去,经常就是几十吨。上百吨的鱼获也不稀奇……
赶上鱼群洄游,那收获就更多了。
不过来这边捕鱼有一定的门槛,特别是金枪鱼围网船。围网船的配额太少了,相对来说延绳钓渔船的门槛要低很多。
但是延绳钓渔船,看许老三他们之前的收获就知道,如果运气不好,又或者没有找到大的鱼群,就赚一些辛苦钱。
围网船比较好弄,但就是投入大,小公司的围网船想要进来特别困难。
一路聊着天,很快的,陈远他们就来到了布塔环礁外面。
环礁被海水侵蚀严重,环礁北部已经看不到小岛了,就剩下一条白色的珊瑚石。这里的水深不到1米,到好几米的深度……
水色清澈,透明。
白色的珊瑚岩石,偶尔还能看一些拥有颜色的活珊瑚……
环礁里面色彩斑斓。
远远的,陈远看到了几条自制双体小船,上面有当地人在下渔网,还有在下鱼钩。
刺网,和人工延绳钓……
环礁西北方向有两个小岛,一大一小。
小的好像是一座荒岛。大的是一个种植园,上面还有酒店……
“那个小岛叫什么名字?”陈远指了指西北方向,也就是在左手边的那个大岛,问道。
“好像叫比卡蒂岛,上面有一家度假酒店,在当地来说规模还挺大的。”许强说。
过来捕鱼的渔船,有些船上有翻译,有些则没有。
许强是翻译,了解当地的信息,以及风土人情,是翻译的基本工作。
“那就上去耍两天。”陈远说。
“行。”
“我随便……”
进入潟湖。
靠近岛屿,潟湖是浅水区,到处是暗礁。
这里的海水清澈透亮,海底珊瑚色彩斑斓的,以至于看这些海水也有色彩。
只是肉眼,不太好分辨海底的暗礁。陈远打开了辅助雷达,借助雷达,大白靠近了潟湖里面开辟出来的航道,将钓鱼台开到了酒店码头。
码头上有工作人员,迎接了过来。
许强上前和对方交涉了几句,回过头道:“他会说中国话。”
“尼好。”马上的原住民男子是比卡蒂酒店接待部经理,用有些蹩脚的普通话和他们打着招呼。
中国每年出境的客人很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会说普通话的外国人不是特别多,但也不少。但是要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在旅游从业者里面,会说普通话的人,并不少。
“你好。”周升笑着双手合实,笑着道:“我们的游艇可以停靠么?”
“可以。”酒店经理也学着周升的样子双手合实。
许强再问了一下游艇停泊的费用。
接待部经理询问了他们是否来岛上住宿,有几人,入住几天,等等一系列问题。
陈远他们船上有7个人,几人商量了一下,准备在岛上玩三天。
如此,酒店免了他们游艇停泊费。
这里就是一个简易码头。
陈远回去叫醒了还在睡觉的何飞和杨巡:“起来了。”
何飞迷迷湖湖睁开眼,看着陈远:“吃饭了?”
“咋了?”杨巡睁不开眼的样子,看了看手机。
“起来了,我们去岛上耍。”陈远道:“去酒店的房间睡觉。”
“酒店?”何飞和杨巡有些懵。
“我们来岛上了。”陈远说。
“哦。”两人这才反应过来。
杨巡一个翻身,爬起来,出去洗了脸。
何飞也跟着起来……
“你们带两件衣服,我们去岛上修整三天。”陈远说。
“好。”杨巡笑着挠了挠头。
陈远也笑了起来,回去收拾了两件,来到外面。
周升他们已经固定好钓鱼艇,正说说笑笑的,准备登岛。
“你们不带换洗的衣服?”陈远问。
“我去……”刘老二拍了下脑壳:“先前没有说过来耍几天,我没有带衣服。”
“等哈,我下去拿两件衣服。”周升笑着跑回了船舱。
酒店经理普通话很一般,只会一点点。许强和对方说着英语,询问岛上的基本情况,和要注意的事项。
这个岛不大,但是也有几百亩。岛上除了酒店,还有原住民……
在酒店里可以买到衣服的,就是夏威夷沙滩装,泳装这些。要注意的事项,倒是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二百七十三章:度假
上岸。
走几步就是酒店的前台大厅。
前台大厅是单独一栋房屋,土菠萝叶子铺设的房顶,里面的设施很简单,几张长椅,一个接待台……
陈远他们出示了护照后,登记后,接待经理给他们推荐酒店房屋。
有沙滩海景房,有雨林小屋和森林别墅……
所有房间都是独立一栋一栋的,没有楼房酒店。
沙滩海景房就是沙滩边上的房子,相对豪华一些。有单人房,多人房。
雨林小屋,建在椰子林里面的小房屋,单人房。森冷别墅,椰子林里面相对豪华一些房子,有多个房间。最豪华的森林别墅还配有泳池……
这里收澳元,不同的住宿,价格从几十澳元到四百多澳元不等。
然后酒店还有餐厅,商店。
不说这个小岛了,就是布塔环礁的位置,这里非常偏僻。
这个酒店还挺大的,但游客并不多。
陈远他们要了三间沙滩屋,全都是双房间,算下来一天费用就是1150澳元,提供一顿早餐。
办理了入住手续后,陈远他们就去了沙滩屋。
双卧室的沙滩屋,两边卧室,中间客厅。客厅前面是防腐木的地板,外面就是洁白沙滩……一眼可见色彩斑斓的潟湖。
客厅外面放着躺椅,遮阳伞,还有小桌。
陈远放好行李,就有工作人员给他们送来几个椰子。陈远和周升都听不懂英语,更不懂当地语言……
不过在接下椰子后,酒店的接待经理过来给他们说这些椰子是赠送的,如果还需要椰子就去餐厅拿,所有椰子都免费。酒店有自己的种植园,在岛上,别的不多,但到处是椰子。然后告知了他们客厅里面的啤酒,红酒,威士忌等等各类酒水的价格。
这些酒水都有标价,虽然不懂英语,但是上面的数字,陈远他们都认得。
“没文化,真可怕。我要是自己出来耍,如果酒店方不会中文,我都搞不定入住的手续。”送走接待经理后,周升提了一瓶威士忌,看向陈远道。
陈远提了两个杯子,笑着道:“谁叫你以前读书的时候不用功。”
“说你的读书的时候好像用功了似的。”周升在躺椅上坐了下来,翻着白眼,道。
陈远嘿嘿笑了笑,将杯子放在桌上。周升打开威士忌,给陈远到了大半杯……
“威士忌,难喝死了。”陈远端起酒,喝了一小口。
“洋酒,有逼格。”
“有个锤子的逼格……还没有白酒好喝。”陈远说着拿出手机,在这个偏僻的小岛,手机一点信号都没有。
“有没有信号?”
“有。”陈远道。
“给我打个电话。”周升伸手要拿陈远的手机。
陈远笑着给了他……
“靠。”
陈远哈哈笑着:“逗你玩的,没信号。”
在基国,手机的话,估计只在塔拉瓦才有信号。陈远刚过来的时候,为了给彦小兮打视频电话,特意买了一张当地的手机卡。
“还是国内安逸,就算一些偏僻小岛,手机都有信号。”周升说。
陈远拿过电话,拍了几张潟湖的风景照:“国情不一样,经济实力也不一样。”
阳光,沙滩,美丽的潟湖。
岛上非常安静,除了偶尔的几声海鸟叫唤,听不到别的杂音。
陈远再喝了一口酒,躺在椅子上拿出卫星电话,给彦小兮打了过去。
“喂。”电话里传来彦小兮的声音。
“在忙没。”
“今天周六。现在早上,你咋有时间给我打电话?”
“我现在闲下来了。”陈远说:“后面好长一段时间,我应该都比较闲。”
“好长时间是多长的时间?”
“至少得十来天吧。”陈远笑着道。
“我还有十几天就放假了。”
“来基里巴斯玩不。”陈远说。
“我过来,你有时间没有嘛。”
“你什么时候放假?”
“月底,30号。”
“有时间。”陈远说:“等你放假后和陈欣一起过来嘛。”
“到基里巴斯?”
陈远‘嗯’了一声,接着道:“我过去机场接你。”
“不是要到七月中旬,捕鱼季才结束么?”
“你可以来我们船上玩。”陈远说:“在远星55上面。”
“会不会耽搁你们工作?”
“不会。我和周升在船上就负责找鱼,单独的一条船,不耽搁工作。”陈远道。
六月三十号放假,再申请签证,然后过来……这中间还需要一些时间的。
最快,那也得七月份五六号才能到。这样的话,捕鱼季也就还有十天的时间了。
他们船队布置的那个密集阵,要是效果好的话,可以一直干到捕鱼季结束。
“好,我问一下陈欣。”彦小兮道:“你现在在干啥?”
“在岛上度假。”陈远说:“现在要渔汛了,不需要找鱼,就闲着……便干脆来岛上玩。”
“哪个岛?”
“布塔环礁的比卡蒂岛,一个只有几百亩面积的小岛。”
“小岛漂亮不?”
“漂亮,非常的原生态。岛上到处都是椰子树,这里的沙滩特别白,太阳下还有些晃眼睛……”陈远笑着道:“你在地图在线看一下嘛,这里的潟湖很漂亮。”
“能不能给我发个照片?”
“手机没有信号。要发照片的,我得去船队母舰上才能给你发。”
“那就算了,我在网上搜来看看。”
陈远和彦小兮聊了好久,手机都没有电了,这才挂了电话。
“给我打一个。”周升道。
“没有电了。”
“淦,快去充电。”
陈远回去房间给手机充了电出来,周升道:“陈欣要过来?”
“应该吧。”陈远说:“小兮这个月底放假,到时候喊上陈欣一起坐飞机过来。”
周升傻笑着,举起酒,和陈远碰了一下。
两人干了一杯,就看到许老三,刘老二他们从沙滩上走过来。
“走,出去浅水抓龙虾。”刘老二道。
“不去,才喝了酒。”陈远道:“休息一天,明天出去耍,过来喝酒。”
许老三和许强小跑着过来。
“难得休息,你们就在酒店里喝酒?”许老三说。
陈远起身再拿了几个杯子出来:“不在酒店喝酒,去哪里耍?”
“到处逛一下啊。”
“我们又不会说英语,出去挺不方便的。”
“就到处闲逛,看看风景。”刘老二也快步走了过来,说:“虽然说经常在太平洋这边捕鱼,但是登岛的机会很少,好不容易上来,咱到处走走,看看。对了,这边有没有椰子蟹?”
“有的。”许强说。
陈远也点点头,几乎同时道:“有。”
陈远他们刚来这边的时候,卢比请他们去岛上耍,当时入住的酒店,酒店提供的菜单上面就有椰子蟹。
第二百七十四章:舒适生活
喝了两杯酒,闲着也是无事。
刘老二说的也是,好不容易上岛,应该出去转转。
岛上是砂质土壤,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椰子树,偶尔能看到些香蕉树。
道路是土路,有几天没有下雨了,砂质土壤的道路非常干燥,使劲踏上一脚,能扬起灰尘。
陈远拿出了香烟,给大家递了一根。
“喊何飞他们不,要中午了,散会步,一起去吃饭。”许老三问。
“他们昨天值夜班,这时候睡觉,不喊他们。”周升说:“等他们睡醒了,自己去吃。”
岛上特别安静。
“以后要是有钱了,买个小岛,也挺安逸的哈。”陈远说。
周升笑了笑:“一个这样的小岛,估计得好几千万,还不带建筑。”
“要不到这么多钱。”许强说:“如果是斐济,大溪地那些地方的小岛,很贵。像是这种在国内很少听说的小国家,小岛所在位置又偏僻的,只有几百亩面积的小岛,只是小岛本身的价值,估摸着几百万一千多万……”
小岛就产权来说有两个种类,永久所有权,和非永久所有。
永久所有权的小岛,现在几乎已经买不到了。
除非有人愿意转让。
但拥有这类小岛的岛主,好像就没有差钱的。
岛上很热,不过比起国内的夏天,这里要好一些。就是紫外线太强……
几人说说笑笑,迎面走来一对白人男人。他们刚游泳回来,男人穿着泳裤,女人穿着比基尼。
“嗨……”白人男子笑着打着招呼,说了几句英语,陈远他们听不到。
许强和他们交谈了几句。
然后那对白人夫妻做出挥手的动作,表情友善。
“他们刚才说啥?”见他们走远,陈远看向许强问道。
“他们就打个招呼,问我们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许强道。
陈远刚才听懂的也就是a、Japan……
周升耸耸肩:“他们是哪里人?”
“澳洲人。他们来这里旅游……”许强耸耸肩。
散步着离开了酒店所在区域,就看到一个小村落。这里非常原始,具体要怎么形容呢,村子里有一些小孩,一个个全都光着上身,蹲在地上不知道玩什么。看到陈远他们一群人后,一个个的眼神里流露出好奇,还有胆怯。
时间不早了。
陈远指了指回去的路,一行人又回去了酒店,来到餐厅点了些吃的。
不知道怎么做的土豆泥,有一些辣味。
陈远他们还点了一些蔬菜,龙虾。
这里的厨师还可以,不之前在塔瓦拉酒店吃的要好。
下午没什么事情。
吃过饭,陈远他们回去睡了一觉,醒来就下午的三点过了。
“老周。”陈远洗了脸,喊道。
周升在房间里看小说,回道:“干啥?”
“出去耍不。”
“不想去。你把卫星电话给我……”
陈远回去拿了卫星电话,丢给周升:“出去走走?”
“不去,懒得动。我给欣欣打电话。”周升笑着道:“等会儿去找你。”
陈远笑了笑,出去换上酒店的拖鞋,向沙滩走去。
沙滩外面就是潟湖,海水清澈透亮,在珊瑚和珊瑚岩石之间,可见一群黑背小鱼群。
陈远踩着水,看着美丽风景,忽然又想起了彦小兮。要是她也在,两人牵着手一起散步,该是多美好。
潟湖靠海的地方,有人在那边浅水,陈远定眼一看,是何飞,杨巡,许强,还有中午前遇到的那个白人男子。
陈远快步走了过去:“抓到鱼了没有。”
“没。我们在抓龙虾。”何飞道:“抓到了两只龙虾,个头贼大。”
“嗨。”白人男子看向陈远,笑着打招呼。
陈远也笑着‘嗨’了一声。
陈远也接触过一些外国人,就感觉吧,大多数外国人的性格外向,有些自来熟的意思。
“我叫威尔。”威尔自我介绍,说的英语。
陈远起初没太听懂,许强给陈远翻译道:“他说他叫威尔。”
“你好,我叫陈远……”
许强看向陈远:“下来耍。”
陈远摆摆手:“算了,没有带护目镜。”
“我们也没有护目镜。”何飞道:“下来耍吧。”
“我不想湿身。”陈远两手一摊:“到处走走。”
潟湖海水的盐分重,没有护目镜,太伤眼睛了。
陈远在岸上扭动腰杆,活动筋骨。在船上的时间长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何飞他们几个人也就只敢在浅水区玩。
陈远在岸上,沿着沙滩,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沙滩的尽头。已经来到小岛最西边了,外面就是广阔的海洋……
海边有几棵被海风吹倒的椰子树。
这些椰子树的树干有十来米,树伞位置有椰子。陈远过去摘了一个椰子,然后跳到了树干上……
这树干距离地面估摸着有两米多,坐上去,树干就上下摇晃,幅度很小就是了。
来到小岛,真的给陈远一种别样的感受。
远离都市的繁华,也忘记了生活的忙碌,卸掉一身的疲惫,在这原始自然的小岛上,感受到一份独特的静谧与平和。
这是一种由心底生出的平和,带给人身心上的舒适。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陈远知道太平洋有众多小岛组成的礁湖、潟湖。做了好多年的远洋渔民,登陆类似的小岛,却还是最近的事情。
以前,陈远在网上看到潟湖,礁湖,就在想象这里的人们过着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也经常幻想有天自己能够拥有一座潟湖小岛……
别说,在岛上,阵挺舒服的。
陈远拿出小刀撬开了手上的椰子,喝了口椰子水。
这个椰子还很嫩,椰子水不甜,还有些涩。不过清凉的口感,非常不错。
椰子水喝了一半,陈远丢了出去,这个时间,太阳快要落山了。陈远正准备找个位置看日落的,周升跑了过来。
“老远,你在干啥?”周升喊道。
“休息。”
“咋不下海里玩。”周升挥着手:“一起耍。”
周升那个家伙,精力充沛得很,拥有都精神抖擞的模样……精神小伙。
第二百七十五章:越来越多了
陈远从树上跳下来,使劲伸展个懒腰。
周升小跑了过来:“走喂,别矫情了。”
“走嘛。”
来到沙滩上,陈远脱掉上衣……
周升也脱了上衣,做出个健美先生的动作。周升比较壮,身上肌肉要多一些,却也没有达到健身达人那种大块头肌肉的程度。
陈远要瘦了一些,身上肌肉也要少一些,不说身上肌肉线条也是清晰分明。
潟湖里面都是珊瑚石,有些石头特别锋利,需要小心。
杨巡他们就在一米多的海域……
“抓到龙虾没有?”周升问。
“两只。”何飞道。
“咋还是两只。”陈远说。
“有些龙虾太小了,不能抓。”
潟湖海水的盐度高,没有护目镜,不适合潜水。
陈远他们也就是游了一会儿,便上了岸。
……
第二天,陈远他们特意带上了护目镜出去潜水抓龙虾,看海底的珊瑚……
在岛上的日子就很惬意,时间也过得飞快。
一转眼,陈远他们就要离开了。
在酒店经理介绍下,陈远他们在岛上买了很多蔬菜,还有香蕉,椰子,和六只羊……
岛上有养殖的,主要是鸡鸭和猪羊,有几个小岛上面还有牛。牛很少就是了,难得一见。
蔬菜挺多,但是他们船队的人更多。蔬菜,差不多只够船队所有人一餐,还得搭配别的食物。
可是在海上,能吃到一顿新鲜蔬菜,那就非常不容易了。除了豆芽……
豆芽可以在船上自己培育。
别的蔬菜,只能偶尔才能吃到。补给船,冷冻运输船,会带来一些新鲜蔬菜。不过这些蔬菜通常是大白菜,大葱等可以较长时间储存的蔬菜。
羊杀好了,带到船上放冷冻舱里面,陈远跟着就发动钓鱼艇,离开码头。
码头上不仅有一群原住民,之前认识的威尔夫妻也站在码头,看向他们挥着手。
这个潟湖有专门的航道,陈远他们之前过来的不知道,走了‘危险航区’。从航道离开,进去深海,陈远跟着就推动油门,跑了起来。
这几天林新海也没有给陈远打电话,他们几个就舒舒服服的耍了几天。
周升来到驾驶位,打开无线电,里面颇为热闹。
“我这绳子搞了十几个金枪鱼,有几个黄鳍金枪鱼,重量在两百斤以上。”高贺颇为兴奋的道。
“我这边也不错,绳子收一大半了,刚才起来一条四百多斤的旗鱼。”钱德贵笑着道:“狗日的刘老二,许老三,他们咋还不回来,我也好想去岛上度假。”
“不知道岛上有没有那啥。”赵波嘿嘿嘿笑着,说:“听说这边有很多小女生,十四五岁的都有……”
“你可不要乱搞。”
“做个人吧,别跟棒子一样,败坏了国人的名声。”
林新海道:“你狗日是有家室的人,再乱搞,回去后告诉你老婆。还有,可别把船上的年轻人带坏了。”
“哎哟喂,我的海哥,还记得陆地鲍不。”
“滚你的陆地鲍……”
“哈哈哈哈……我记得老海最喜欢吃鲍鱼了。以前在智利,渔船靠岸修整,老海就少不得出去吃鲍鱼,还带着周升一起出去吃。”赵海大笑着,说。
“你龟儿的把周升都给带坏了。”高贺的声音。
陈远一头黑线,转头看向周升。
周升急了,扶着话筒:“喂喂喂,不要乱说……”
话筒没有开的,林新海他们听不到,音响里面就传来罗老四的声音:“老海玩这么花啊?”
“那可不。”高贺笑着说:“以前老海吹牛,我老海啊,就喜欢水。哗啦哗啦、啪啪啪……”
罗老四大笑起来:“看不出来啊。”
“你们别乱说。那时候真的是吹牛皮,我是喜欢吃鲍鱼,但那是真正的正经鲍鱼。”林新海一头黑线:“我这么正经的一个人,咋可能嘛。倒是大赵和二赵,他们两个花得很,还叫过水船。”
“啥是水船。”许强一脸好奇。
“小孩子,少打听这些。”
“喂,你们听到我说话没有?”周升看到开关没有打开,正要打开开关,陈远拦住了他。
“小伙子,你也喜欢正经鲍鱼哈?”陈远面色不善,看着周升。
对于林新海和周升他们两个以前究竟有没有去吃陆地鲍,陈远本来是不在乎的。但是现在,周升就要是自己妹夫了……
林新海道:“在船上,哪个人不吹一下牛皮嘛。”
陈远打开了话筒,道:“那说真的,周升有没有去吃陆地鲍?”
“你咋忽然冒出来了?”罗老四。
“我听你们吹牛皮好一会儿了。周升那个,究竟……”
“没有,没有。”周升说:“师父那个人你还不知道么,牛皮吹得响,真要喊他去做,他又不敢。他都不敢,我也不敢了。”
高贺哈哈笑着。
“老海我不知道。但是周升,我以前喊了一艘水船,让他过来玩,他都不敢。”赵波说。
水船又叫花船。
不仅智利渔场有,基国,还有很多海洋渔场,都有。
在船上,男人们最喜欢聊的就是这些了,越聊,人是越兴奋。
说说闹闹了一会儿,陈远不想再说这些了,问道:“这几天鱼获怎么样?”
“挺好的。昨天的收入算成人民币,大概是有一百五十万。船队收入……”林新海说。
“那还行。”陈远道。
六条船,每条船二十多万的收入。
“密集阵的鱼,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上层鱼,经常看到有鱼浮出水面。”钱德贵道:“今天的收获最好,从昨晚12点开始算,到现在,我这条船已经上来七八十个金枪鱼。今天的总收获肯定超过两百万……”
只要鱼获总量足够多,船队收入两百万,陈远他们公司就能赚两百万,甚至还要多一些。
现在这个时间已经算是进入渔汛期了。一条延绳钓渔船,正常来说,一天收入三四十万,还是很困难的。
这片海域主要是鲣鱼。
鲣鱼太多了,赶上这个时间段,中等收入应该是三十万左右。运气好,多钓一些金枪鱼,估摸着能有四五十万。
运气要是差的,一天也能有个十几万。
延绳钓渔船还是要看运气,在基国的延绳钓渔船,总的来说肯定是赚钱。不过也会有极个别亏钱……
至于金枪鱼围网船,亏钱的概率就很低。剩下是赚多和赚少的区别。
赶上金枪鱼洄游,围网渔船只需要做好集鱼器,并不需要特别出去找鱼。但要是能找到其中的黄鳍金枪鱼鱼群,那就发财。
延绳钓想要在渔汛中发财,要求的就更高了。渔船越先进,收获的鱼就更多。再就说渔船指挥的水平,也很重要……
围网船是一网打尽,不管什么鱼。
但衍生,就不是了。遇见了鱼群,也没办法全部打尽。
现在的绝大多数远洋渔船,就是奔着金枪鱼去的。一条质量上乘,个头大的金枪鱼,其价值相当于一吨、几吨,甚至十几吨鲣鱼的价值。
第二百七十六章:没鱼饵了
一百公里,也就是五十几海里。
陈远开着钓鱼艇,一个多小时就来到密集阵。
密集阵周围看不到其它渔船了。
真的就是密集阵一摆,谁来了都不爱。
密集阵就相当于一个超大的人工集鱼装置,周围的鱼,全都往这里汇聚。
密集阵覆盖区域十几平方公里,这个区域相当于一个大型的集鱼装置。在鱼儿觉得安全的海域,又有食物,鱼来了,就不想走的。或者走不了……
4条在密集阵外面的渔船,日夜不停的作业。
收绳子,放绳子。
林新海他们刚收完一根绳子,正在放绳,渔船停着不动。
“师父。”陈远拿着对讲机,喊道。
“在。”林新海回道。
“我们带了一些蔬菜和水果回来,放一个筐下来。”陈远道。
“好勒。”林新海笑着道。
“有什么蔬菜?”罗老四问。
“有没有我们的啊。”高贺说。
“这边的蔬菜多少钱,帮我们搞一些。”钱德贵。
“都有。”陈远说:“除了蔬菜,每条渔船还能分到一只羊。”
“哈哈哈……可以。这边的蔬菜和羊肉贵不贵?”
“换算成人民币,要比国内贵三倍左右。”陈远说。
人民币和澳元汇率是1比4.8。
当地主要货币是澳元,就价格来说,比国内贵。这里毕竟是小岛国家,就他们去的那个小岛,种植的蔬菜很少,羊也就是十几只。
没办法,小岛的面积太少了,能种植蔬菜的土地就更少了。
这里的蔬菜贵,但是海鲜很便宜。
“三倍左右也还可以,都是青叶子蔬菜吧。”高贺道。
“都是青叶子蔬菜。”
出了青叶子蔬菜还有一些番茄,但是不多,只够陈远他们自己吃的。
在海上,吃一顿新鲜蔬菜不容易,特别是青叶子蔬菜。菜比肉贵,这是常态。
陈远将钓鱼艇停在渔船旁边,看向周升:“去切一条羊后腿下来。”
“行。”周升笑着去了冷冻舱。
许老三,刘老二,他们去了后甲板,等着塑料筐吊下来,就将蔬菜装了上去。
一船两筐蔬菜,两串香蕉。
大串的香蕉,一串就有几十斤。不过这些香蕉还没有熟,要放一段时间才能吃。
两筐蔬菜,两串香蕉,还有一只没了一条后退的羊。山羊品种,个头还挺大的,有大几十斤。
“师父。”等着所有东西吊了上去,陈远喊道。
“干啥。”
“羊的下水还在肚子里,你让厨师处理了。”陈远说。
“好。”
“我给老高他们送过去……”
“行。”
下一条船是赵海他们的渔船,他们渔船正在收绳子,陈远过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他们正在起获金枪鱼。
一条一百多斤的金枪鱼,两个人,合力才拉扯上去。
“老赵,能腾出人手不。”陈远在对讲机里面道。
“能。”
“来接收蔬菜。”
之后送出的羊,每一只,周升都切了一条后腿下来。
挨着送了蔬菜,就快要中午了。
许老三和刘老二他们回了渔船,陈远也将钓鱼艇停在他们渔船旁边,开始做午饭。
中午就做一个番茄蛋汤,再烫一些蔬菜。
吃过午饭,陈远回了船舱睡午觉。
现在没事情做,就闲着。要是去渔船上,陈远和周升两个,也帮不上特别大的忙。
一觉睡到三点过,隐隐约约听到外面有喧闹声,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洗把脸,去了外面。
周升正在熘鱼,脸上是张扬的笑容。
何飞和杨巡站在旁边,何飞手上已经拿着铁钩了。
“啥鱼。”陈远问。
“大旗鱼。”周升笑着道:“好几百斤的那种。”
旗鱼的力量比金枪鱼大,钓起来也更过瘾。
周升双手抱竿,和旗鱼拉扯了好一会儿,旗鱼出水后,陈远拿过铁钩,精准钩中旗鱼后背……何飞也拿了一个铁钩,钩中鱼尾巴,周升丢下鱼竿,拿过何飞的铁钩,和陈远两个将旗鱼拖了上来。
这条旗鱼,要是算上颌剑,估摸着有3.5米了,是一条难得一见的大旗鱼。
要是钓鱼老钓上来这么大的旗鱼,可以吹一辈子。
周升钓上来这条鱼,也很兴奋。
这就是一条普通的旗鱼,身体很长,可重量……估摸着应该只有三百多斤。这条鱼挺瘦的……
许老三站在渔船的甲板上,看向这边,大声喊道:“牛皮。”
“洒洒水的,小意思。”周升笑着回道。
“你们船上钓的鱼多不多?”陈远看向许老三。
“多。但都是些鲣鱼,白鱼。”许老三道。
“那些不值钱的鱼,出了用来做鱼饵,有多的就丢海里面。”陈远道。
“鱼饵不够用,刚才老高还喊我们放绳子钓小鱼。”许老三道:“周升说你在睡觉,我们才没有动。”
陈远比划了个OK的手势:“那等我们收拾好,开始放钩。”
“行。”
周升指导杨巡他们应该如何放血,又如何处理这条大鱼。
就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叫许老三的渔船放吊机下来,将这条鱼给吊起来,顺便弄他们船上去。
忙完就五点过了。
许老三那边发动了渔船,调整好位置,由陈远他们拖着干绳放钩。
许老三这边放一根绳子,一千多米,挂了有两千多个鱼钩。
刘老二那边也放一根绳子,也是一千多米,依旧是两千多个鱼钩。
密集阵里面的鱼多,特别是鲣鱼,白鱼,都是上层鱼类。晚上九点过,陈远他们帮着许老三他们再收放一组鱼钩,这才睡觉。
两串,差不多五千个鱼钩,中了估摸着有两千个鱼。鱼获率没的说,可那些鱼都不值钱,都是鱼饵鱼。
五千个左右的鱼钩,钓深十米内,一条金枪鱼都没有中。
忙完了。
陈远正准备洗漱后睡觉的,无线电里传来刘老二的声音:“新海,老高,你们要不要过来轮班休息几天。”
“等明天嘛。”林新海说:“明天换班。岛上好耍不?”
“一般吧。说不上好耍,也说不上不好耍……”
“你也想去耍两天?”许老三笑着道。
“这段时间有些疲了,耍两天,休息一下。”林新海笑着道:“休息几天,放松放松。”
高贺道:“我也想去。”
第二百七十七章:再出发
第二天一早。
天刚亮,陈远和周升就爬了起来,帮着老许和老六收放鱼钩。
收了鱼钩,再放鱼钩。
专门钓金枪鱼,对鱼饵消耗很大。
四条在外面的渔船主要钓金枪鱼,就没有放短绳鱼钩,钓上来的多是金枪鱼,和一些深水鱼。这些鱼,多数比较值钱。
四条渔船,一直收放鱼钩,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的鱼饵。
之前老许他们船上还有一些鲣鱼,白鱼等等,这几天的时间,就快要用完了。
如果是正常的延绳钓,通常会搭配一些短绳钩。这些短绳钩就用来钓鱼饵(不值钱的鱼)。
早上的时间忙完了,陈远开着船,在密集阵外面阵观察阵内的鱼层。
不同的鱼,不同的时间,它们活跃在不同的水层。
“老钱。”陈远在无线电里喊道。
“在。”
“这段时间,你们晚上的钓深是多少?”陈远说。
“晚上钓深二十几米到五十几米。密集阵里面的鱼多了,钓太浅的话,中的全部是鲣鱼。”钱德贵道。
“晚上的鱼获怎么样?”
“晚上鱼获比白天要好一些。晚上大眼和长鳍金枪鱼钓的多,鲣鱼也比较多。白天能钓到黄鳍金枪鱼……”
“那还行。昨天的鱼获统计出来没有?”
“大概估算了一下,肯定过两百万了。”钱德贵道。
“应该有。”罗老四道。
“密集阵里面大鱼数量,我感觉不是很多了呢。”陈远道。
“还是可以的。”高贺道:“我们渔船上垂直鱼探显示的大鱼数量,还非常可观。”
陈远看着扇形鱼探显示的鱼层分布,在深层的鱼,不是很多了。
“金枪鱼所在水深,大概是多少。”陈远这边的扇形鱼探看不出鱼的种类和大小,只能看到哪里有鱼。
“50米左右,70——130米。20——30米也有。还有150米到两百多米……”高贺说。
“我这边也差不多。”钱德贵道。
“一样。”罗老四道。
“差不多的。”赵波道。
陈远‘嗯’了一声:“我这边看了一圈,50米左右和以下水层,鱼的数量不是很多了。”
“那怎么搞?”钱德贵问。
“上层鱼很多。我们最好是清理一下小鱼……”陈远道:“小鱼太多不见得是好事。得控制小鱼密度,再就是要留一些金枪鱼,金枪鱼会聚群。”
密集阵里面的金枪鱼,现在是分散开的。
陈远说的数量很少,那就是相对来说。密集阵里面金枪鱼的密度,肯定比陈远他们之前在南方那个上涌流海域的金枪鱼密度要高……
但这里是密集阵,在密集阵里面作业,效率很低的。
“可以试试。”钱德贵说。
现在距离休渔期还有三十几天,金枪鱼已经在洄游。鲣鱼,金枪鱼,都在往南方迁移……
不过距离大群金枪鱼到基国海域,估摸着还要一些时间。
“陈远,老钱。”罗老四喊道。
“在。”
“在。”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让老许和老六的渔船出来接替我和老高的位置。然后,我和老高的渔船去外面作业,你们四条渔船在密集阵这边作业。”罗老四道。
钱德贵拿不定主意,想了好一会儿:“陈远,你觉得呢?”
陈远想了想,道:“应该可以。要是老许和老刘的渔船出来,我们就不钓上层鱼了。现在这个上层鱼的密度还可以……”
渔船在密集阵里面提供阴影,并且在密集阵中心区域,这对聚集鱼群很有帮助。要是两条渔船离开,中心区域的鱼群会散开,密集阵的聚鱼效果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不过就这几天,密集阵里面上层鱼的数量已经足够多。老许他们的渔船从密集阵里面出来,应该可以。
钱德贵也‘嗯’了一声:“应该可以。”
“那……试试。”陈远道。
“行。”
罗老四道:“那就试试。陈远,你们要开始找鱼群了。”
“不去岛上耍了?”老高问。
“还有不到四十天就禁捕了,等休渔后,我们一起去耍。就三十几天了,大家坚持一下。”罗老四道:“赚钱最重要。”
罗老四想多赚一些钱,他们公司欠着几千万呢,要是搞好了,上半年就还清银行贷款,那多安逸。
“好嘛。陈远,找鱼了。”高贺振奋了精神,吼道:“搞起来。”
“那我们的鱼获还是平分,合作期间的所有成本一起均摊。”罗老四道。
“行。”钱德贵道:“老赵,老刘,老许……”
老六和老许那边等了好一会儿,才有声音。
“刚才出去了,啥事儿。”老许道。
“老刘来了没有。”
“他在我船上。”老许说。
“我在。”老六道。
钱德贵再说了一遍,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可以啊,我们无聊的都快发霉了。”老刘笑着说。
“你们倒是安逸哦,去岛上度假了几天。”罗老四笑着说:“都没有问题的话,陈远,你出去找鱼了。”
“先给我游艇加满油。我们和老高的渔船速度都挺快的,可以跑远一些找鱼群。”陈远道:“这个时间段,渔船多集中西北和北边,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就走东边。”
“行。”
陈远他们的大白速度快。
大鱼号的速度也能到二十几节。高贺那条船,马力全开,接近二十节的速度……
20节左右的有速度,这在延绳钓渔船里面是非常快的了。速度快,可操作的空间就大。
陈远将大白开到老高他们旁边。
老高这边刚放完一串鱼钩,已经停止了作业。
“丢油管。”周升在外面喊道。
“靠近一些。”
“浪涌有些大。”陈远拿着对讲机,说。
“你们船上油料还有多少?”
“挺多的。大半还多……”
“我去。”高贺就无语了,说:“那就改天再加油。”
陈远笑了笑:“行。”
大白的油耗高,不过在十六米多的游艇里面,大白的燃油舱容绝对算是大的了。
之前过来的时候才加满油。现在这个主油箱里面,估摸着还有四千多升,也可以用挺长时间的。
大鱼号那边刚收了一串鱼钩,这时候正在放钩,距离出发还早。
“你们船上鱼饵还多不多?”陈远问。
“不多了。”高贺道:“老许,老刘,你们船上有多少鱼饵?”
“估摸着,十几吨。”老刘道:“昨天收的一串,今早收的一串,鱼获都还可以。”
“我这边也是,十几吨。今早的鱼获很多,不过这些鱼还没有处理……”
“不用处理。先把鱼饵给我们。”老高道:“老四他们船上也没有鱼饵了。”
“行。”
“我们先出发找鱼了。”陈远道。
“好。”
“等等……”林新海的声音忽然出现,喊道:“我上你们的船。”
第二百七十八章:人往高处走
林新海,罗老四,高贺……
他们都上了钓鱼艇。
远洋渔船上,船员们为什么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脾气暴躁,出现恶性事件。
那是远洋渔船的工作强度太高了。
如何避免这些恶性事件,一是提高待遇,二就是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再就是依靠船长疏导船员们的情绪……
船员们的情绪稳定,但是作为船长,时间长了,心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脾气暴躁。
男人,同样如此。
林新海这段时间就很压抑,心情很不好。就想来钓鱼艇上吹吹风,舒缓心情。
林新海作为船长,也是公司大股东,工作强度虽然不是特别高,但要管理的事情特别多,还很繁琐,承受压力也是很大。
周升开船,陈远和林新海他们在驾驶舱的长椅上,无线电话筒开着。
林新海道:“这段时间工作强度很高,老钱,老赵,老刘和老许,你们听得到不?特别是老钱和老赵。”
“听得到。”老钱道。
赵海也道:“听得到。”
老刘和老许在忙别的事情,没有在驾驶室,过了一会儿他们才回来。
“你说啥。”老许问。
林新海又道:“这段时间工作强度很高,你们要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绪,还有船员的情绪。特别是老钱和老赵,现在密集阵的金枪鱼不多,该让员工们休息的,就休息。”
“知道。”
大鱼号上,现在的驾驶室一把手也听到了,道:“找鱼的这段时间,我在船上看着,让大家该放松就放松。”
高贺也喊了一声:“老荣,听到没有?”
“听到了。”
“让大家该放松放松。昨天送上船的羊肉,让大家吃一顿好的,船上的啤酒也不要吝啬了,每人两瓶。”高贺道。
“好。”
林新海让大家注意船员们的精神状态,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某些船员精神状态实在很差,那就联系东江渔业的冷冻运输船,可以提前安排回国。
关闭了无线电的话筒,林新海点了根香烟,使劲的伸展了一下懒腰:“还是大白上面工作安逸。”
陈远笑了笑。
大白这条船上工作确实很舒服,主要是工作简单。
“有没有啤酒。”罗老四问。
“有。”
陈远进去拿了一件啤酒出来,听装的啤酒,一人一听。还有所剩不多的香花生……
“在船上,少喝点。”陈远道。
林新海‘嗯’了一声,长长的吐了口气:“以前在船队的时候,上去就是一年,两年,不觉得疲惫。现在搞自己的船队了,出来才一个月多,心里面就有些烦躁。”
高贺笑了笑:“以前是给人打工,现在要自负盈亏,压力大了不是一点半点。”
罗老四讪讪笑着,耸了耸肩,看向林新海:“我觉得吧,你就是太紧张了。”
林新海看着罗老四:“远海捕鱼和国内海域捕鱼是不一样的。国内海域捕鱼,船工们就算有一些小情绪,大多也能克制住。但是在外海,出国了……而且我们现在的工作强度比国内海域高出的不是一点半点。”
罗老四这才点了点头。
“陈远,要咋个找鱼,有没有技巧。”高贺问。
“当然是有技巧的。”陈远说:“找鱼,要看天气,洋流,水深,水温,盐分含量等等。说起来很有些复杂的。简单来说,想要找到鱼群,就要判断出鱼群可能会去那些海域。然后再过去找。”
来到小马金岛东边,陈远先是计算了海流。
海流有海流计(多层),然后再看海水温度,海水盐分含量……
当然,这并不是测算某一个点,而是要多点数据。
在一个新的海域,先拿到这个海域的基本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就能判断这个海域有没有洋流对冲海域。
小海域的洋流形成原因很多,而且会经常变动。就比如海水含盐量的不同,也能形成海水流动。又或者是因为上涌流的原因……
测算海域信息需要跑很远,这个过程还能放无人机,利用无人机来找鱼。又或者肉眼观察……
陈远记录了水域的信息,正准备放无人机,无线电里传来周建国的声音:“陈远,在干啥?”
“记录水域信息。”
“你们的密集阵,咋样?”周建国道:“吉尔伯特海域的水纹数据,我这边有,过来拿。”
“近期的还是?”
“近期的数据。”周建国嘿嘿嘿笑着:“很震惊吧。”
“我去……哪里来的数据?全海域?”
“当然。”周建国嘿嘿笑了笑,说:“这是秘密,以后单独说。”
“南方水纹也有么?”陈远问。
“南方水纹最新数据是9天前的了。新数据都是北方的数据……现在的渔船都集中北方。南方数据也有,但是不全面。”
这个可以说是秘密,也可以说不是。
知道海域的大小洋流,才能更好的找到鱼群。在吉尔伯特群岛捕鱼的渔船不少,大公司利用先进的船载设备测绘水纹,如果只是一条渔船的话,很难。但是如果有多条渔船一起合作,一条船负责一片海域,很快就能完成大概的测绘。
“行,我们马上过来。”陈远能看到一条渔船,距离小马金岛不远。
那条船,应该就是建国老表所在的渔船。
“去建国老表哪里?”周升问。
“当然了。快点过去……”
周升发动钓鱼艇,直接马力全开,十几分钟就跑了过去。
周建国他们渔船正在收往。
围网里面集鱼装置还没有弄出来,已经能看到有鱼跳跃水面。
周升控制着钓鱼艇,向围网船靠拢过去。
周建国来到船舷边,做出一个‘嘘’声的动作,将一个U盘丢了下来。
“下来耍一会儿。”林新海喊道。
“好哇。”周建国笑着道:“等我安排一下工作。”
“行。”
周建国回去和副船长交代了几句,道:“我去陈远他们那边耍一会儿,这边你先看着。”
“好。”邱志龙说着,起身和周建国一起离开驾驶室,小声道:“你真的不想在公司了?”
周建国‘嗯’了一声,说:“总得为自己考虑一下,人往高处。”
“他们能给到比东江渔业还要好的待遇?”
周建国‘啧’了一声,有些无奈,说:“陈远和周升离开公司也就一年多时间,现在的身家都千万计了。他之前和我谈了一下,说是直接给我分红……陈远那个人,我接触不是特别多,但他的人品我还是信得过。”
邱志龙点点头:“今后把我一起带过去。”
“好。”周建国笑了笑,道:“这个事情你不要说哈。要不然,我会有麻烦。”
“知道。”
第二百七十九章:70亿美金的产业
人往高处走,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钱,没有人不喜欢。
远洋捕鱼很辛苦。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一些是没有选择,还有一些就是为了赚更多钱。
这份工作真没有想象中那么诗情画意。
出海后,来到作业海域,每天就是干活,干活……
狭窄的空间,高强度的工作。如果不是能赚到普通工作赚不到的钱,谁愿意受这份苦。
普通工人如此,渔船的管理人员,同样如此。
渔船管理人员比如船长,他们见识的更多。知道这个行业的风险,但也知道这个行业的利润。
当然,也就是一些有能力的船长。
远洋捕鱼赚钱还是能赚钱的,如果不赚钱,谁愿意从事这个工作。
就像每个行业都像金字塔。
金字塔下面的,赚一些辛苦钱,混个温饱。金字塔上面的,就如其它行业金字塔上层人物一样,赚取的丰厚利润。
看到昔日的同事拥有了自己的渔船,短短时间赚取了巨额财富,周建国也不是圣人,心里面羡慕的同时,也在想着自己。
周建国也是有本事的人,他带领的渔船,每年给公司带来利润也是千万计算。但是他自己,每个月就拿着一万多块钱的工资,再加上一些奖金……一年下来四十万就顶天了。
周建国以前也想过自己搞一条远洋渔船,但是买一条远洋渔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最简单来说就是钱……
远洋渔船动辄就是大几百万,上千万。就算和人合资,他也很难找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
来到大白上面,周建国看着钓鱼艇堪比豪华游艇的配置,不对,这条钓鱼艇比豪华游艇的配置还要高……心里面也是羡慕。
“多好年没有见了。”林新海抱着周建国,好一会儿才松开,打量着周建国:“之前在南边,喊你过来聚一下,你都没有时间。”
周建国两手一摊,指了指旁边的围网渔船:“那渔船又不是我的,可不能随意。”
“那你现在咋又下来了。”高贺上前来,也是一把抱住周建国:“我之前喊你回来和我一起合伙搞渔船,你丫的就是不肯。”
“我没钱。”周建国无奈道。
周建国有三个儿子,三胞胎,现在都在读初中的年龄,家里面开销大。
而且周建国也不像林新海,高贺他们家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仅靠工资,能存下一些钱,但是和周建国合伙搞渔船,还差太多了。
“你没钱。”高贺翻着白眼:“不说多了,一百万总能拿出来吧。我那条船现在是7个人合伙……”
“你们渔船赚钱没有嘛。”周建国笑着道。
“赚肯定是赚了。自己经营渔船,比打工强得多。”高贺笑着道:“不过赚的不多。就这次和陈远他们一起,哈哈哈……”
这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收入几百万了。入渔VDS的费用都有是赚回来了。
后面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要是搞好了,多了不敢想,就高贺所有渔船的股份,捕鱼季结束前,赚三四百万,应该是有可能的。
PNA,瑙鲁协议成员国。
之前花费了几百万,主要是让渔船进入PNA的VDS,在IFIM系统上有自己渔船的名字。
IFIM系统是渔业信息和管理一体系统。该系统由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公司为PNA设计的在互联网上运行的VDS软件系统。
该系统主要功能有三方面。
网上查询渔船作业天数情况,网上申报渔船非作业天数时间。
有些东西懂的,很简单。但是对不懂的人,就好像是在看天书。
进入PNA捕鱼,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让没有门外汉去操作,并且进入其中,那就是两眼一抹黑。
想要在PNA的专属捕鱼,第一条登记渔船,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登记。
而且就算知道,想要进去里面也很不容易。这个并不是说你在网上填写一个申请就可以的……
这里面涉及了很多专业术语。
PNA可以理解成瑙鲁协定成员国。然后这个协定成员国一起制定的渔业管理模式叫VDS。
VDS渔业管理模式,这个模式是有限制的,限制了渔船的总量。要是小公司去申请,又没有门路,审核不好通过。再就是有限额,就国内渔船的名额,在这边不多。
还记得陈远他们船队刚过来塔瓦拉岛的时候,他们渔船安装了一个信号发射器,那个东西好像是叫做ALC。
VDS的运行是基于FFA渔船监控系统(VMS)。任何一艘在VDS登记在VDS管理区域的渔船,都要安装一台持续工作的自动定位通讯器(ALC)。
陈远他们可以快速入渔VDS,给东江渔业的290万元,并不亏。
入渔了VDS的渔船,除了渔船本身价值,渔船的附加价值也提升了。
这个就像印度洋的捕鱼许可证一样。
之前的入渔投入,其实可以算作是固定资产投入。
高贺之前的鱼获价值五百多万,不能说只是回本,他实际上已经赚几百万了。
高贺现在是很轻松,他已经赚钱了。即便后面的时间没有收获,他那条渔船也已经赚钱了,最起码不会亏了。
周建国笑了笑:“你们的密集阵,鱼获怎么样?”
“密集阵里面多是沙丁鱼,鲣鱼之类,金枪鱼数量少。”林新海说。
“金枪鱼的洄游还没有到,再等等。”周建国说:“先把小鱼聚集起来,后面肯定能吸引金枪鱼。”
“你们捕获的金枪鱼多不多?”林新海问。
周建国摇头:“只能说中规中矩。PNA就鲣鱼最多,其次才是金枪鱼。金枪鱼现在太分散了,利用集鱼器,每次起网的数量也很少。”
周升转过头:“PNA的金枪鱼产业号称高达70亿美金,有些名不副实了啊。”
周建国笑着看着周升,道:“PNA这么大,你也就在吉尔伯特群岛捕过鱼。这边金枪鱼是很多的,但那个是全年的捕捞量,而且是整个PNA全年。”
“PNA的金枪鱼产业,真有70亿美金?”罗老四问。
周建国耸耸肩:“应该有。不过我们国内渔船在PNA占有的份额太少了。”
陈远指了指小马金岛:“建国老表好不容易来我们船上,我们将船开过去,停下来吃顿火锅。”
“好哇。”
第二百八十章:野望
陈远有意拉拢周建国。
周建国也有自己的心思,想和陈远他们搞好关系。
这就是那啥,老嫖客遇到……
陈远和周建国都嘿嘿笑着。
钓鱼艇来到了小马金岛背风面的浅海区,停稳后,陈远拿出火锅底料和一些香料,开始炒制锅底。
周升拿了一条羊腿和一些蔬菜出来。
羊肉冻硬了,用切金枪鱼的长刀,很容易就切出来一片片羊肉。
林新海他们则还聊着高达70亿美元的金枪鱼产业。
70亿美元的金枪鱼产业,陈远他们也算是参与进来了。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哪怕只是吃上一小口,就足够赚的盆满钵满。
“延绳钓渔船的上限太低了。”周建国道:“如果是围网船,要是搞好了,那利润就高了。”
“我们以前也想过买围网船,但是想入渔PNA,好像不容易。”林新海说。
周建国点点头:“国内批准进入PNA的金枪鱼围网船,到现在还没有突破两位数。金枪鱼围网船想进入PNA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国内的金枪鱼围网船。”
具体的数据周建国不清楚。
不过以前的帕劳约定批准入渔的国内金枪鱼围网船,好像只有4艘。东江渔业也是经过多年谈判,才拿到三艘围网船的入渔名额,而且都是50米内的围网船。
围网船根据船的长度,收费不一样。收费不一样,围网的规格也不一样。
船越大,可以用的围网就越大。
金枪鱼围网船想入渔PNA,太难。
延绳钓渔船,相对来说就宽松很多。
“等捕鱼季结束后来我们公司吧。”林新海看着周建国:“待遇各方面肯定比东江渔业要好。”
周建国笑着点点头,看向陈远:“好。之前陈远说想要搞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八九十米的那种。”
林新海也看向了陈远。
陈远正在炒香料,说:“要搞就搞大的,远洋级别的金枪鱼围网船,自带加工车间,最好是超两千五百吨超低温冷藏能力。这样一条船,出海一趟满载回来,美滋滋。”
“那么大的船,出海一趟的费用也不低。”林新海说。
“搞大船,前期得投入多少?”高贺来了兴趣,问。
“前期投入几千万。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都是去船厂定做,首付百分之二三十,差不多就行了。再加上装潢之类的,前期能拿出来六千万,就能拥有一条世界先进的金枪鱼围网船。”高贺说:“不过后续要办理大洋捕鱼许可证,以及让渔船投入运营……至少还要花两千多万。”
76米的金枪鱼围网船,设备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概是1.8亿。
那么一百米的金枪鱼围网船,造价至少得3亿起步。
高贺揉搓着脸颊,嘿嘿笑着,说:“要是搞大型的金枪鱼围网船,能不能算我一股。”
林新海看向陈远。
陈远笑了笑:“师父要是没意见,我也没有意见。不过现在大型的金枪鱼围网船,感觉风险太大。”
周建国摆摆手,说:“现在的金枪鱼围网船就是要大。船大,主机功率大,舱容也要大。公海现在已经禁止投放流木和电浮标,所以……”
“虽然禁止了。不过在公海,这么干的人还是很多。”陈远说。
“规范是一步一步来的。再过几年,公海监管力度也会起来……”周建国道:“等这些全部规范起来,五十米内的金枪鱼围网船,就都没什么搞头了。”
陈远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等着周建国解说后,这才明白。
流木,电浮标,也就是常说的集鱼器。
在公海,如果不用集鱼器,捕鱼的难度很大。
利于集鱼器捕鱼,这就属于流木鱼。这个在几年前就被禁止了。也就是一些经济专属区可以正大光明的使用集鱼器。
就比如PNA,但是这些集鱼装置要收费。
要是今后公海捕鱼规范越来越完整,这主要取决于国内监管力度。
可以预见的,国内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今后会越来越大。那么这就预示着将来金枪鱼围网船只能以追捕起水鱼为主,也就是浮水鱼。
那么使用直升机探鱼和功能强大的雷达,就非常有必要了。如此,金枪鱼围网船就得足够大。
陈远炒好了火锅底料,加热水,然后回去船舱叫醒了何飞他们。
“要干活?”何飞现在迷迷湖湖的,感觉睡着没有一会儿。
杨巡看了看时间,才十一点过,还是掀开被子爬了起来。
“没有活,起来吃火锅。”陈远笑着道:“快点起来哈。”
“好。”
杨巡瞬间就没有水了瞌睡,赶紧爬了起来。
陈远笑着离开卧室,来到单人间(现在的杂物间),抱了一箱啤酒。
来到外面,陈远打开啤酒一人一听。
桌子上放着电磁炉,还没有烧开。
周升打开啤酒喝了一口,指了指盆里的羊肉:“够不够?”
“应该够了,要是不够再切。”陈远说。
“海叔,四叔。”杨巡喊道。
“哎。”林新海应了一声:“快过来坐着喝酒。”
罗老四也是点点头,起身给他们拿了啤酒。
周建国拿起打开的啤酒,举起来:“干一个。”
“走起。”罗老四笑着道。
“干杯。”陈远和周升也和大家碰了一下。
喝了一大口酒,陈远看向周建国:“建国老表,你觉得我们渔船东边还是西边好?”
“你觉得?”周建国问。
“我想去东边。但是要说鱼群数量,绝对是西边的多。”陈远说。
吉尔伯特群岛,西边的浪涌比较大。这个从吉尔伯特群岛环礁被侵蚀的情况,就能看出来。
浪涌大,那就说明洋流作用明显。洋流作用明显,鱼自然是更多。
“各有各的好吧。”周建国说:“西边的鱼多,但是渔船也多。东边的鱼相对较少,可渔船也少。”
陈远点点头。
“要是去群岛南方,西边应该更好一些吧。现在的渔船都集中北方……”高贺道。
“我说的南方也就是相对来说,不可能跑太远了。”陈远道:“我们还放着密集阵,要是鱼汛来了,我们还是要以密集阵为主。”
高贺这才点点头。
“你们应该有吉尔伯特群岛鱼群分布的详细资料,西边的鱼,比东边多出多少?大概。”
“大概……一倍。在吉尔伯特群岛,主要作业区就是群岛西边。在东边作业的渔船比较少。”
第二百八十一章:找鱼
聊着天。
火锅开了。
周建国涮了羊肉,尝了尝味道。
“味道如何?”陈远看向周建国。
周建国竖起大拇指:“好吃。不过要说火锅,还得我老家的菌子火锅好吃。”
“你云南人?”林新海问。
周建国点点头。
“你云南人,咋说普通话?”周升问。
周建国笑了笑,说:“我爸妈是东北人。当年东北工业南迁,我爸妈来的云南,第一年我就出手了。我在厂区长大……我老家那个厂区在大山里面,周围的菌子特别多……厂区倒闭好多年了。”
罗老四拿出香烟,一人递了一根。
吃饭,主要是还是摆龙门阵(聊天)。
一顿火锅吃了一个多钟头,将周建国送回去,陈远拿出笔记本电脑,插上U盘,研究起周建国给的洋流图。
这个洋流图不仅有吉尔伯特群岛的洋流,还有图瓦卢到菲尼克斯群岛的洋流图。
图瓦卢是一个国家,卢比的老家。
图瓦卢旧称埃利斯群岛,也叫潟湖群岛,人口大概只有一万出头。
至于菲尼克斯群岛,属于基里巴斯,但知道的人应该很少很少。
不过要说它的另一个名字,应该会有一些人知道。凤凰群岛……世界上最大的指定海洋保护区。
基里巴斯有三大群岛,分别是吉尔伯特群岛、凤凰群岛和来恩群岛,共有32个环礁、1个珊瑚岛。
这份洋流图对吉尔伯特群岛洋流数据非常清楚。
“怎么样?”林新海看着陈远。
“研究一下先。”陈远挠了挠脑壳,说。
“慢慢研究,我们回去睡觉了。”罗老四说。
“行。”
“我也进去睡一觉。”高贺笑着道。
有了吉尔伯特群岛近期的详细洋流图,那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
要是周建国早一些说有洋流图,还搞啥子密集阵哦,简直脑壳有包。
也不是说密集阵不好。
但布置那个密集阵麻烦,而且是六条渔船一起分。如果没有聚来大群的金枪鱼,应该没有单独作业的收获大。
陈远看了看他们之前自己用洋流计记录的洋流信息,和周建国这份图纸对比了一下,信息基本一致。陈远随后就标注了几个点,周升开船,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陈远拿出无人机放了一下。
这个标点距离小马金岛七十几海里,也就是一百多公里。
在海上,这点距离不算什么。但是不算近……
这是一个小洋流交汇海域,不过洋流作用不明显。
标号1,陈远放出无人机看了一下,鱼有,数量不多。还没有之前在南方那个上涌流海域的密度大。
鱼密度大不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金枪鱼,金枪鱼多不多。
借助大白的垂直鱼探,探测金枪鱼数量。
跑了半小时,看到四个金枪鱼。
大白的速度快,半小时,差不多是二十海里了。
二十海里,3.7万米。
林新海喝了些酒,已经回去了船舱睡觉。
陈远和周升大眼瞪小眼……
“咋搞哇。”周升说。
陈远嘿嘿,干笑了两声。
半小时看到3个金枪鱼,个头还不大,有些尴尬的。
这样的密度放鱼钩,肯定没有搞头。并不是说你看到多少鱼,就能钓上来多少鱼。
深海金枪鱼很好钓。但是也要考虑咬钩的概率,以及咬了钩没有中的概率……
就算手竿钓鱼,都没有人敢保证咬钩必中,就更不用延绳钓了。
标号1,距离密集阵只有58海里。要是这个地方鱼多的话,在这边搞几天,然后回去密集阵,那是最好的情况。
“走起,标号2。”陈远说。
标号2,距离密集阵73海里,也是小洋流交汇。从1号位置开船过去,以大白的速度,三四十分钟。
找鱼嘛,就是这样。
一击就中的情况太少了。
“为什么不去环礁附近?”周升问。
环礁周围海域,鱼肯定是最多的。鱼多,各种鱼都多……那么金枪鱼也肯定多。
“环礁附近的海域太复杂了。”陈远说:“狼鱼,鬼头刀,等等这些太多。”
环礁附近延绳钓上来的鱼很杂。再就是环礁附近食物多……鱼虽然多,但不一定好钓。
可是在深海区就不一样了。
深海区食物少。就算鱼不多,但是咬钩率特别高。
在环礁附近捕鱼,还得考虑当地的原住民。有些环礁附近是不能捕鱼的……
即便没有明着说不能捕鱼,但要是渔船过去了,也可能被原住民赶走。
除非有当地人随同,否则的话,最好不要靠近环礁捕鱼。
陈远继续研究着洋流图,无线电里传来卢比的声音:“陈远,收到回答。我是卢比。”
陈远打开话筒:“收到,什么事。”
“你们在哪里捕鱼?”
“布塔里环礁东偏南,79海里……我们还在找鱼。”陈远说。
“我们在阿拜昂环礁西面5海里,这里的鱼比较多。”卢比道。
“有没有金枪鱼?”
“有。我们今天已经捕获13个金枪鱼了,有4个黄鳍金枪鱼。你们要么?”
“你们附近有没有东江渔业的冷冻船?”
“有的,距离35海里。”
“我们距离太远了。你特意开船过来的话,不划算。”陈远说:“除了金枪鱼,还有没有别的比较值钱的鱼?”
“石斑鱼,濑鱼,还有刺尾鱼科鱼。”卢比说。
“刺尾鱼多不多?”
“不多。我们在深水区,刺尾鱼在珊瑚区比较多。”卢比道:“刺尾鱼值钱么?”
“有一些刺尾鱼值钱。”陈远道:“我不知道你们捕获的刺尾鱼是哪一种,不清楚价格。”
刺尾鱼又称外科医生鱼,尾部有一对或多个尖锐的刺。
国内对这种鱼了解应该不多。
国内有些地方一种叫做打铁婆的鱼,好像就是刺尾鱼的一种。
但是打铁婆……听过的人应该也比较少。那么说一种很多人都不陌生的鱼,金鼓鱼……
金鼓鱼是刺尾鱼亚目。
刺尾鱼的种类很多。有一些刺尾鱼的味道特别鲜美……
在热带的刺尾鱼,颜色通常艳丽,非常漂亮。
“有一些刺尾鱼很贵,但是有一些非常便宜。”陈远道:“你们捕获的刺尾鱼是哪一种?”
“不知道啊。”
刺尾鱼科为鲈形目的一科,有6属82种。有几类长得像老鼠斑的刺尾鱼,就算在国外,那也是名贵鱼。
不过贵的鱼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稀有。
还有,就他们国内名贵鱼,最主要还是石斑鱼为主。刺尾鱼,知道的人不是特别多。数量少还能卖上价,数量多了,估计也悬。
“你们的船,要是有超低温就好了。”陈远说:“没有超低温,太麻烦。”
“我们已经采购了超低温设备,等到休渔期,就去斐济改造渔船……”
第二百八十二章:一群大眼仔
卢比他们的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冻结间和超低温。
船的大小无所谓,他们的船又不跑特别远。但是没有冻结间和超低温,那就真的难搞。
这边主产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没有超低温,捕获了金枪鱼就只能冰鲜,然后尽快给冷冻船送过去,不然耽搁时间长了,那些金枪鱼就不值钱了。
冷冻船不可能只守着一条渔船。他们那样的作业模式,太浪费时间。
“陈远。”卢比喊道。
“什么事?”
“你们的工人,一天工作多少个小时?”
“这个……不准的。在忙碌的时间,基本上工作十小时以上。两班倒,除了吃饭的时间,一直有人工作。”陈远道。
“我的工人,一天只肯工作八小时,而且……”卢比叹了口气,又道:“你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些中国工人。”
“这个……”
“你帮我联系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国船长,剩下的事情我自己去谈。”
这段时间他也看了中国渔船的工作,白天和黑夜,几乎就没有休息过。
他的渔船设备差了一些,如果有了冻结间和超低温,用来捕捞金枪鱼,足够了。
有了中国船长,再通过中国船长寻找船员,这就很方便。
陈远想了想,道:“行,我帮你问一下。”
“多谢。”
陈远在和卢比聊了一会儿,就关闭了话筒。
来到二号标点,依旧是先放出无人机,确定鱼群数量,然后再用渔船的鱼探侦查鱼的种类。
这个标点的鱼,密度要高一些。
放出无人机飞了一会儿,陈远正准备收回无人机的,忽然看到显示器上有密集的信号源。降低无人机高度,确定鱼群位置……
“三点钟方向,马力全开。”陈远在对讲机里道。
“有发现?”
“一个深水鱼群。”陈远说。深度,大概是两百米,数量不是很多,但信号源密集,极大可能是一个金枪鱼鱼群。
“多深?”
“两百米多一些。”
周升兴奋起来了,开足马力,在对讲机里面喊道:“老张,老王,听到回话。”
“听到了。”张福来回道。
“马力全开赶过来,有一个金枪鱼鱼群。”周升兴奋起来了。
“来了。”
陈远翻着白眼,拿着对讲机:“只是有可能是金枪鱼,而且鱼群在深水区,距离出水还早得很。”
现在是下午三点过,这个鱼群要出水,估计要等到晚上了。
延绳钓渔船不是围网船,究竟能搞上来多少,真不好说。
但是……
如果确定是金枪鱼,不管怎样,都得去追。
大白马力全开了,三台发动机,高转速……大白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身后拉扯出一条白色的,很长的轨迹。在轨迹里,大白跑很远了,海水还在翻滚。
几分钟,陈远让周升降低了速度,赶紧将无人机给收回来。
刚才大白开启狂暴模式,林新海,罗老四,高贺,还有何飞他们全都醒了。
狂暴模式下,声音非常大。
陈远还在收无人机,林新海就走了出来,看向周升:“发现鱼群了?”
周升指了指挡风玻璃外面的陈远,笑着道:“陈远发现了一个深水鱼群,疑是金枪鱼鱼群。”
“大不大?”高贺问。
“看画面。”周升指了指鱼探画面,两百米左右的深度,那个鱼群的数量还可以。
高贺看了一眼,就判断出鱼群的大概数量,应该在300尾左右。
陈远收回了无人机,回到船舱:“师父,四叔,老高。”
几人点点头。
周升再次发动大白,打开了垂直鱼探,来到鱼群上方:“个体不错,都在1.5米以上。”周升使劲搓了搓脸颊,兴奋的打开无线电话题:“老张,速度过来。”
“马力全开了。”
陈远看着两条船的距离,再看了看时间:“不着急,高速巡航过来就行了。老王?”
“在。”
老王是高贺的合伙人,副船长。
“你们船要马力全开了,不要被拉开太远。”陈远。
“好。”老王回到。
“三百个左右的成年大眼金枪鱼,很不错了。”高贺笑着道。
何止是成年,1.5米以上长度,属性大个体了。
大眼金枪鱼的价格也很好,特别是大个体,比起黄鳍金枪鱼,没便宜太多。
1.5米以上的大眼仔,体重通常两百斤以上。大的能有三百多斤。
大眼金枪鱼又称肥壮金枪鱼和副金枪鱼,体长约1.5-2.0米,体重大的在100千克以上,一般为160-350千克。
体背蓝青色,侧面及腹面银白色,鱼体呈灰色,肥满、尾短、头和眼明显较大。
两百米出头的水深,又是群体,个头也比较大,最大可能性就是大眼仔……
如果是黄鳍金枪鱼的话,常见水深160米内。
大眼仔白天基本在深水层,晚上移动到近水面摄食。并且在130米以上浅水层,活动频率比较高。
钓大眼仔最好的时间是每天的傍晚,然后就是凌晨到第二天的早上。
大鱼号距离太远了。
现在都四点过了,傍晚之前肯定赶不过来。
陈远计算了一下距离,大鱼号过来,最快也得七点过了。七点过,这边已经开始天黑,正好是大眼仔摄食的主要时间。但这个点过来,来不及下钩。
陈远让周升停了渔船,就静静等待。
大眼仔还在深水区,活动很慢。而且从深水区到浅水区,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今天运气不错,这么快就找到鱼群了。”高贺拿出香烟,一人递了一根。
“这可不是运气。”陈远点燃烟,挑着眉条,笑着道:“介个叫实力,懂不。”
“哈哈哈……行,实力。陈总牛皮。”罗老四笑着道。
“对,陈总牛皮。”高贺也笑了起来。
五点过……快六点钟了,下面的金枪鱼开始上浮,距离水面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了。
这个时候,太阳也准备休息了,估摸着过不了多久,便要落下海平面。
陈远拿了一听可乐,来到船头的阳光浴台,躺在上面翘二郎腿,看日落。
林新海和罗老四他们也走了出来,一人拿着一瓶可乐。
陈远举起可乐,林新海和罗老四笑着过来碰了一下。
第二百八十三章:海上日常
太阳落下海平面,海天尽头的火烧云格外绚烂,美丽。
太阳落山后,很快就天黑了。
“这段时间辛苦了,要不要我去船上替你几天。”陈远看着林新海,说:“你在大白上面休息。”
“不用。”林新海摆摆手:“我这段时间是有一些烦躁,这出来吹吹风,差不多就好了。”
“今后我给老海多分担一点。”罗老四说。
周升在敲击窗户,比划着手。
陈远点点头,起身收拾了垫子,进去驾驶室:“啥事儿?”
“老钱他们问我们有没有找到鱼群。”周升说。
“直接回他就是了。”陈远道。
周升摸着下巴:“这个鱼群我们自己找到,要平分啊。”
林新海一巴掌拍在周升脑袋上:“之前都说好的。”在外面捕鱼,信誉是最重要的。
现在他们开着公司的,又不是单干。要是没有了信誉,谁还愿意跟着你干?
现在有五条渔船跟着他们干,不管怎样,他们都是赚。而且还不是小赚……
周升讪讪笑了笑,瞟了一眼高贺。
高贺也嘿嘿笑了笑。
“我们这边下了几串浅水钩,鱼获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十了。但都是鲣鱼,鲳鱼这些。”
陈远打开话筒,道:“我们没找到比较好的位置,但是找到了一个金枪鱼鱼群,大眼仔,估摸着有三百个左右。”
“个体大不大?”许老三问。
“个体,基本上都在1.5米以上。是大个体鱼群……”
“大个体的大眼仔,没有混入别的鱼群?”钱德贵问。
“就是一个素鱼群。不过这个鱼群所在海域上层的小鱼比较多。”陈远说:“现在这个时间,鱼群已经在浅水区捕食了。”
“大鱼和老高的船还没有到?”
“快到了。”老王说:“还不是怪你们,搬运鱼饵太慢了。”
杨巡他们在外面做完饭,炖羊肉。
天黑快要黑尽了,羊肉也炖好了。远远的,陈远看到了赶过来的大鱼号。
陈远单独留了一些羊肉起来,吃过饭,大鱼号过来了,陈远将林新海他们送上渔船:“师父,喊我爸和周叔一声。”
林新海比划了个OK的手势。
等着他们上了船,过了一会儿,陈远老爸和周升老爸过来。
“干啥。”陈爸问。
“下来耍。”陈远说。
陈爸摆摆手:“马上要干活了。”
“我们就不下去了,不搞特殊化。”周爸也道。
“我给你们留了羊肉。”陈远说。
“给我们递上来。”陈爸笑着道。
“下来耍嘛。明天早上再回去……你们现在反正也没有事情。”
陈爸和周爸还是摆摆手。
陈远无语,只能将羊肉给他们端过来,送到船上:“真不下去耍啊。”
陈爸摇摇头:“等什么时候不忙了,我们再下去耍,现在正忙着,而且我和老周正好值夜班。”
“好吧。”
陈远早上就想喊老爸他们下来耍的,但是老爸他们早上再睡觉。
陈远回去了船上,开动船,再将高贺送回渔船,然后就远离作业区。
无线电里,高贺道:“老四。”
“在。”
“你们开始下鱼钩了?”
“已经在下鱼钩了。”罗老四道:“你们在外围下鱼钩,这个金枪鱼群尽量多搞一些。”
“好。”
这个鱼群数量不是特别多,但是个头大。一条就算两百斤,就值不少钱了。
今晚的月色特别亮。
时间还早,杨巡他们又准备钓鱼了。
之前在密集阵那边,他们晚上也在钓鱼。但之前钓的鱼属于船队,他们没有单独分红。
现在单独出来了,他们要是能钓到金枪鱼,还给他们单独分红。就这一个待遇,就很厉害了。
陈远没有瞌睡,又抱着垫子去了船头,吹着海风,躺在垫子上看小说。
船舱的卧室有空调,但空调吹多了不舒服。
在晚上,海上的自然风吹着,就很舒服。
周升拿着卫星电话正在给陈欣汇报工作,聊着聊着就是几十分钟……
陈远时不时的看一下正在作业的渔船,忙忙碌碌的,也挺好。
闲着的时候,就想着能尽快出海。
出海了呢,又想着赶紧休渔,想休息。
周升终于打完了电话,走了过来:“你打电话不?”
“拿过来。”陈远伸手出。
周升笑着将卫星电话递给陈远,道:“我回去睡觉了。”
陈远‘嗯’了一声,拨通了彦小兮的电话:“喂。”
“在。”
陈远听到了敲击键盘的声音:“又在玩游戏?”
“我在工作。”
“工作?”陈远疑惑。
彦小兮‘嗯’了一声,说:“在网上做兼职。你在干啥?”
“在看星星,吹海风。”
“广州现在打雷闪电的……”彦小兮道。
“广州现在应该下午的五点钟左右吧?”陈远说。
彦小兮又‘嗯’了一声,说:“四点四十七分钟,今天大暴雨,风还特别大。”
陈远在的这个位置和国内的时差,差不多有四个小时。
“你们不是要放假了么?”陈远说。
“是啊。”
“放假之前不用考试?”
“要啊。”
“要考试,那你还在网上做什么兼职。”
“我每天都有认真听课的……大学的课程又不难,考试没问题,很简单。”彦小兮道。
“你们的签证办下来没有?”
“办下来了。我,陈欣,王浩,林晓月,我们一起办理的签证。对了,还有我妈妈。”彦小兮嘻嘻笑了笑,说:“我舅舅今年过年没有回来,我妈妈准备过去看他,到时候和我们一起到基里巴斯,再去斐济。”
“你们定好什么时候过来没有?”陈远问。
“到基里巴斯,好像要从斐济转机过来?”陈远说。
“是的。”
“要不然不要来基里巴斯了,我们直接在斐济会合。”陈远说:“转机挺麻烦。再就是我和周升负责找鱼,大概率会提前放假。”
电话那头,彦小兮嘴巴都撅了起来:“我想要去基里巴斯玩,特别是凤凰群岛。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凤凰群岛的信息,听说那里的海水能见度特别高……”
“凤凰群岛太远了。去凤凰群岛,特别不方便。”
“大白不能去凤凰群岛么?”
“去是可以,但需要沿途补给。凤凰群岛是无人群岛,岛上没有居住区……开大白过去的话,需要提前联系补给船。”
“这样啊,那好吧。到时候看看你们什么时候放假,我们再说要不要去你们那边。”
“好……斐济的小岛也很多,到时候我们到处走走,看看。”
“好的。”
陈远和彦小兮的一个电话,也聊了几十分钟。
打完电话后,陈远收拾了垫子回到卧室,周升躺在被窝里看着小说……
陈远拿起空调开关,关了空调:“早点睡了。”
“睡吧。”
第二百八十四章:石首鱼
天亮。
陈远起来的很早,洗漱后来到外面,何飞正在收鱼竿,杨巡在做早饭。
“昨晚的战况如何。”陈远问。
“没有金枪鱼。”何飞又道:“但是钓到一条黄唇鱼。”
“黄唇鱼?”
黄唇鱼是石首鱼科黄唇鱼属的肉食性鱼类,现在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唇鱼分布于南海北部和东海南部沿海……
“这里是赤道,哪里来的黄唇鱼。”周升也走了出来。
“在冻库,过去看看嘛。鱼是昨天晚上三点过钓上来的。”何飞说。
“好像就是黄唇鱼。何飞以前就钓上来过,和黄唇鱼长得差不多。”杨巡转过头道。
“多大?”
“估摸着四五十斤。”
“肯定不是黄唇鱼。”陈远说。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来到冷冻库,一条体长接近一米,长相和黄唇鱼至少七分相似的鱼。
黄唇鱼是石首鱼科。
这条鱼应该也是石首鱼科,背部隆起,腹缘广弧形,尾柄细长,头中等大,侧扁……
鱼肚泛金黄。
而且鱼肚两侧颜色较深……
“是石首鱼科没跑了,就是不知道种类。”陈远说。
“打开看看鱼鳔大不大。”周升说。
石首鱼科的鱼鳔通常来说很发达,鱼鳔也就是花胶,名列八珍之一。
花胶种类很多,但是五大名胶,却都来自石首鱼。可是,也不是所有石首鱼的花胶都名贵。
石首鱼科是以第一背鳍和臀鳍较短,头部具有发达的粘液管为特征。分布很广,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都有。全球有70属270种,我国有14属31种……
“现在打开啊?”杨巡问。
“这种鱼值钱的就是鱼鳔。”陈远问:“要是超低温回国,鱼鳔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何飞点点头:“我不知道怎么制作鱼鳔。”
“很简单。”陈远说:“洗干净,剥去内外层薄膜。这条鱼大,鱼鳔应该也大,可以单独干燥制成片胶。”
“好像还要用啤酒提高鱼鳔的清澈度。”周升看着陈远:“你制作过鱼鳔?”
“以前在母船上看人制作过。简单得很……”
杨巡将这条抱了出去,何飞拿来刀子,取出鱼鳔。
这个鱼鳔确实挺大的,长度有十几厘米,而且鱼鳔厚实。等洗干净后,陈远帮着剪开鱼鳔,剥了内外层的薄膜,就拿来啤酒,用啤酒再次清洗,泡起来。
这个鱼鳔有鱼腥味,用啤酒泡可以去腥味,还有澄清的作用,用啤酒做澄清剂,鱼鳔的色泽更光亮。
在母船上,鱼鳔通常是烘干。不过这里没有烘干机,就只能传统晾晒。
好在这里是热带,太阳大。
陈远他们还会开船到处跑,很容易晾晒干。
鱼鳔就先泡着。
“这个鱼鳔不错,至少大几千,甚至几万块钱。”陈远说。
“这么贵?”
“石首鱼的鱼鳔本来就贵。这个鱼鳔个头还大……不过能不能值几万块钱,就要看鱼鳔晒干后的成色。成色要是好,就值钱。之后要怎么处理,你们问一下林新海,他会制作花胶。”陈远道:“鱼胶贵不贵,制作鱼胶的手艺也很重要。”
“好。这个鱼鳔我们五五开哈。”杨巡笑着说。
陈远笑着点点头:“饭做好了没有。”
“做好了。”
陈远过去盛了饭,再添了一些菜,端着不锈钢盆来到船头,看向正在回收鱼钩的两条渔船。
昨晚下完鱼钩,今天六点半,开始回收鱼钩。
两条渔船距离很远。
陈远看的不太清楚……
吃过饭,杨巡他们请教了林新海如何制作鱼胶。等搞清楚后,杨巡他们就回去睡觉了。
陈远喊道:“师父,收多少鱼钩了?”
“一千多个。”
“中了多少鱼。”
“没有多少。杨巡他们钓到的石首鱼,大不大?”
“估摸着,四十斤左右。”陈远道。
“那还可以。”
陈远笑了笑:“你们有没有钓到石首鱼嘛。”
“有。但是个头都不大,只能做带胶。四十斤左右的石首鱼,在这边也比较少。”
较小而薄的鱼鳔,则数片叠在一起碾压成圆形或带形,干燥后称为圆胶或带胶。
“鱼胶在哪里都贵。要是多了,那就不值钱了。”
林新海笑了笑,说:“你们吃完饭了没有。”
“还没有。”
“吃完饭继续找鱼。”
“好。我们船上有多少鱼胶?”
“五六斤。”
“有没有完整的鱼胶?”
“完整鱼胶只有三个。”
“完整的鱼胶留着哈,今后用来送人,走老丈人这些的用。”陈远道。
林新海‘嗯’了一声,忽然道:“外面上大鱼了,我出去看看。”
“好。”
陈远坐在驾驶位,发动钓鱼艇,距离两条渔船进来了,周升拿出对讲机:“喂喂喂,听到回话。”
“听到了。”高贺道。
“听到了。”林新海和罗老四一起回道。
“鱼获怎么样。”
“刚上来一条估计有四百斤的大眼仔。”林新海说。
“四百斤的大眼仔,罕见货啊。”高贺说。
“估摸着有四百斤出头。大眼仔的那个脑袋,估计就有一百斤……丢头太多了。”
“金枪鱼的鱼头烤来吃可是美味。”
周升又道:“老高呢。”
“我这边收了两千多个鱼钩,金枪鱼只有11个。大眼仔8个,长鳍金枪鱼2个。还有一个是亚种金枪鱼……鱼获还不错的,主要是这群大眼仔的个头大。”高贺说:“你们是不是要出去找鱼了。”
“马上就出发了。”周升道。
“加油啊,咱们的目标可是百米围网船。”高贺小岛。
对讲机里面也传来林新海和罗老四的笑声。
“百米的金枪鱼围网船,就停在港口,那是怎样的拉风。”罗老四道。
“万人瞩目哇。”陈远说。
“哈哈哈……”
百米的金枪鱼围网船,想一想就机动。但是那么大的船,运营起来不容易。不过有难度,有挑战,那才有意思。
现在想百米金枪鱼围网船,还太远了,先做好眼前的工作。
陈远在海图上面标准了三个点,换周升开船,陈远就回去了拿了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