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收女弟子
“两位大儒先别吵,眼下这场合不是讨论此事的时候,咱们现在是要一致对外才对啊。”裴院长及时出声制止了一场内斗。
其他几名云麓书院的夫子也开始出声劝说。
那位紫衣中年男子对朱大儒道:“老师,眼下对付国子监那帮人才是关键,至于收弟子这件事儿,咱们可以等回到书院在做定夺。”
两位年过七旬的老爷子怒目瞪了彼此一阵儿,皆是轻哼一声。
范大儒将手中卷轴递给裴院长。
“让学子把这个横幅摆上,呵,我们只等着看国子监那帮家伙还如何嚣张。”
裴院长点了点头,正准备离去,范大儒又叫住了他。
“举高点,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看到。”
裴院长心领神会的应了一声。
“学生明白。”
“长笙,入场还有半个时辰,你可以跟着你哥哥去长长见识。”朱大儒时刻不忘和这位爱徒套近乎。
“多谢朱大儒。”
孟长林带着孟长笙道了谢,便回到了云麓书院的场地。
这时,裴院长已经将那横幅递给了书院的学子。
“把之前的横幅换下来,用这个吧。”
“这……这是哪位大儒写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突然觉得我这二十年所吃的苦都是值得的。”
“这句话实在是震人心脾,让人深感动容啊。”
“裴院长,这句话到底是哪位大儒所写啊?”
学子们情绪高涨,神情激动的盯着裴院长。
这时,一名来自翰墨书院的学子骄傲道:“这本是我们翰墨书院的激励语。”
“你们的?”
“呵呵,你们翰墨书院谁有这等才华?”
有学子小声议论:“难道是裴院长所作?”
“裴院长虽然文采出众,但这风格不太像是他所为啊。”
正在学生们议论纷纷时,裴院长出声打断了他们。
“长笙,你过来。”
被突然点名,孟长笙朝身旁的孟长林看了一眼。
孟长林笑了一声:“去吧。”
看今天这形势,书院里几位大儒都有争抢长笙的意思,她迟早是要进入学院的。
这样也好,虽然女子不能参加科考,但能成为云麓书院的弟子,对长笙今后的名声很有加持。
若今后出嫁了,夫家自会高看一眼。
孟长笙走向前两步,裴院长笑着指向她。
“这番话正是长笙所作。”
全场顿时陷入一阵死寂,所有学子都瞪大双眼盯着眼前的小姑娘。
惊愕、震惊、不敢相信。
“裴院长,你说她?”司马禹不敢置信的指着孟长笙。
这番发人深省的话怎么可能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
“正是长笙。”裴院长点头,再次确认。
孟长笙干咳一声:“只是偶感而发,各位无需如此震惊。”
若说刚刚看到这番话时学子们的心情是群起激昂、波澜壮阔,此时就像是被剥了衣服丢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寒意侵身,浑身打了个激灵。
丢人啊。
他们堂堂大夏最高学府的学子,竟然被一个小姑娘比下去了。
司马禹盯着孟长笙,突然想起她是孟长林的妹妹。
哼,风头都被这孟家兄妹给抢了。
“裴院长,这样不合适吧?孟长笙并非我们云麓书院的学子,她提笔写词若传扬出去,外人怎么看我们书院?”
司马禹开了个头,一部分觉得自负的学子也纷纷站出来。
“是啊,若传扬出去,别人会说我们云麓书院江郎才尽,竟然让一个外来人题词,这有损我们书院的清誉啊。”
裴院长微微蹙眉,没想到这帮学子竟然会有这种想法。
孟长林轻哼一声:“几位不赞成用长笙所提的词,难道你们能写出更好的来?”
司马禹冷哼:“就算写不出,也不能用一个外人的题词,于情于理都不符合规矩。”
裴院长道:“范大儒与朱大儒有意收长笙为徒,按理说长笙也算是书院的学子了。”
“什么?朱大儒、范大儒要收她为徒?”
学子们满脸的惊愕,甚至有些人明显露出了愤愤不平之色。
“凭什么?她何德何能成为两位大儒的弟子?就因为写出这么一句激励语吗?”
“大夏自古忽视诗词,说句难听话,会用一些词藻的人最多也就是附庸风雅,这种人又怎能报效朝廷?”
司马禹冷笑道:“何况是个女子,这丫头有什么资格进我们云麓书院?别忘了,朝廷是禁止女子参加科举的。”
“小丫头,我看你还是回家去学学针织女红吧,将来嫁了人也算有一门拿出手的技艺,别让夫家瞧不起你。”
第166章 万古流芳
众学子哄笑起来。
孟长笙也跟着呵呵一笑。
眼见孟长笙不仅没生气,反而也跟着众人笑了起来,原本嘲笑孟长笙的学子越发猖狂。
“瞧瞧,这丫头傻乎乎的,还跟着我们笑呢。”
孟长笙不理会他们,转身朝裴院长看去。
“裴院长,冯大儒在云麓书院是什么辈分?”
裴院长不解孟长笙为何这么问,但还是如实回答。
“冯大儒是“天”字辈的大儒,目前整个云麓书院“天”字辈的只有冯大儒一人,像范大儒和朱大儒则是“地”字辈的了。”
孟长笙点了点头:“若是冯大儒的弟子的话岂不是辈分很高?”
“那是自然,范大儒和朱大儒都要尊称冯大儒一声师叔,按道理在场这些学子都要称呼冯大儒一声祖师。”
孟长笙嘴角的笑意加深,秀眉微挑。
没想到冯大儒的辈分这么高,还好她刚刚经住了诱惑没有当三姓家奴啊,按照辈分来排的话,她和范大儒、朱大儒是同辈。
那么这些学子岂不是要喊自己一声小姑奶奶?
突然有一种想要昂头大笑的冲动。
孟长笙朝在场的学子扫了一眼,伸手揣进袖袋里,须臾,摸索出一块玉佩。
“你们应该认的这块玉佩吧。”
裴院长和司马禹等人仔细一瞧,神情顿时大变。
“这是冯大儒的随身玉佩,怎么会在你这里?”司马禹铁青着脸质问道。
其他学子也跟着起哄。
“一定是这丫头偷的,说,你在哪里见到过我们冯大儒?”
裴院长眉心紧蹙,朝孟长笙看来。
“长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孟长林也是满脸的疑惑。
孟长笙讥讽的扯了扯唇角。
“偷?你们竟如此瞧不起家师的修为啊。”
家师两个字犹如千斤巨石砸入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
在场的所有人皆是满脸惊愕。
“你说冯大儒是你的师父?”
“不错,家师如今正在长平县孟家村内,这玉佩正是他老人家亲自赐予我的,当着云麓书院各位大儒的面,我也做不得假。”
范大儒、朱大儒和几位云麓书院的夫子们闻讯赶来。
“长笙,能否借玉佩一观?”
孟长笙双手将玉佩递给范大儒。
范大儒伸手接过,仔细端详了一阵儿。
随即抬起头神情复杂的看向孟长笙。
“大儒,这玉佩真的是冯大儒的吗?”司马禹询问。
范大儒点了点头。
“不错,这正是冯大儒的贴身玉佩,前日我曾接到冯大儒的信函,他此时的确正在长平县境内,看来长笙所说是真,冯大儒的确收她为徒了。”
这么重要的贴身之物都交给了她,足可证明她的身份。
哎,最终还是被冯大儒捷足先登了啊。
范大儒、朱大儒心里有些落寞。
在场的学子则早已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丫头凭什么能被冯大儒收为徒弟?
整个云麓书院目前就冯大儒还没有入室弟子,所有人挤破脑袋想要拜入他老人家的门下,可这老爷子最近几年一直不在云麓书院,心思全在云游四海上了。
本以为他这辈子都不会收关门弟子了,最终却不想收了这么一个小丫头。
虽然她文采出众,可在这个世道,纵使文采出众又能如何?
终究是女儿身,她连仕途都进不了,又谈何建立丰功伟业、万古流芳呢?
第167章 如此奇才
范大儒道:“既然长笙已经拜入冯大儒门下,按照辈分她就是你们的师叔,师叔为你们提词就合情合理了,你们谁还有什么意义吗?”
范大儒扫过众人,突然多出一个师叔来,学子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奈何孟长笙是冯大儒的弟子,他们也不敢再多言。
范大儒满意的捋了捋自己的花白胡须。
“既然你们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与此同时
国子监这边的弟子一直在关注云麓书院那边。
贡院门外上前平米的空地,此时聚集了几百名从全国各地层层筛选的学子,国子监和云麓书院的队列之间距离的比较远。
所以那边在议论什么他们是听不到的,不过看他们的神色阴沉,似乎在争论什么。
“那边好像吵起来了,发生什么事儿了。”
“我看他们是眼看要输给咱们国子监了,正发愁呢。”
“呵呵,今年我们有李大儒的亲笔题词,云麓书院那帮穷秀才坐不住了吧。”
众人跟着哄笑。
然而,就在他们得意忘形时,云麓书院那边的横幅突然撤了下来。
“怎么撤了?他们这是要做什么?”
国子监这边的学子一脸懵。
只见,一条新的横幅在云麓书院队列上空高高挂起,这条横幅一出,瞬间吸引来周围很多学子围观。
国子监的学子自然也不例外。
当看到横幅的内容后,国子监众学子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这是谁题的词?”
这这这……
虽然不想承认,若论意境,李大儒的劝学词意境有很高的层次了,但和这句比起来,就差远了。
李大儒也看到了云麓书院那边的题词,面露凝重。
“云麓书院最近新来了夫子?”
能写出如此有深意的词句,定然不可能是书院里的学子。
而云麓书院那几位大儒虽然文采不错,但绝对写不出如此有内涵的词来。
所以思来想去,李大儒首先想到云麓书院最近新请了高人。
“大儒,学生去打听一下。”
“恩!”
那学子立刻朝云麓书院这边走来。
这里刚好有他以为关系不错的朋友,他走到一旁朝对方招了招手。
那人从队列中走出来。
国子监和云麓书院向来不对头,所以两边的学子关系一直很僵。
即便私底下有来往,在明里也会装作不认识。
不过此时云麓书院这边被团团围住,也没人注意这两个人的小动作。
“你们这新题的词是怎么回事儿?”
那学子一五一十将经过说出。
“你是说题词的是个小姑娘?”
“是啊,你可别小看这丫头,她可是冯大儒的入室弟子,哎,年纪轻轻就位列地字辈了,我们今后见了她都要尊称一句师叔呢。”
得了消息,那人与友人告辞后便匆匆回到国子监这边。
李大儒听后一脸诧异。
没想到写出此番话的人竟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姑娘。
真是奇才啊。
“可惜……可惜了!”
李大儒沉着脸连连摇头。
学子们见他脸色不好,都没有再多说什么。
大儒这番感叹,是觉得这么一个奇才却被云麓书院捷足先登了。
毫无疑问,云麓书院的激励语成为今年最响亮的口号。
众人热闹过后,贡院的大门打开。
学子们开始陆陆续续进场。
孟长笙送孟长林进去之后便回了六扇门。
秀才爹和赵娥、茹霜则直接回了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