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自立为皇
郑紫宁负责的,就是皇宫方向,而在其他方向,分别由几位大将在进行负责,他们手持黑名单,拿着刘布的金牌,前去抓拿这些参与叛乱的大臣。
刘布其实算是一个仁厚的人,对敌人杀伐果断,对自己人那是相当的客气。
试问历朝历代,那个皇帝,不诛杀功臣,只有华夏朝是没有杀功臣的,大多数功臣,都得以善终,这样一来,这些人感激了吗?他们只会认为上软弱可欺,他们还可以更进一步。
这种想法,就支撑了今天的叛乱,刘布他不在乎这些人背后说他的坏话,搞些小动作,但是如果有人敢在背地里密谋废了他,杀他全家,这就是你死我活了。
有一句话就叫做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到了这一步,没有人可以后退了。
所以刘布命令他手下的大将,把这些人一一的铲除,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参与谋反者,一律处决,诛灭三族。
刘布毕竟是一个现代人,他是做不到杀人九族的那种行为,虽然说诛灭九族是可以达到斩草除根,一劳永逸的后果,但是他认为如此做,实在是伤害太多的无辜了。
但是这些叛乱中人,那是无论如何也都不能够轻饶了,不管他立下了多大功劳,跟刘家有多少的关系,在谋反面前,所有的东西,都会清零,所有的东西,都会不复存在。
刘布就明白一点,如果今天失败的是他,只怕就连他最小的女儿,还在喝奶的小女儿,都会被对方斩草除根,所以他才会如此的毫不留情。
而且刘布也都明白一点,到了今天,他是当仁不让的了。
这天下是他们父子打下来的,老子先做儿子做,这是君臣相得的佳话,也是父子相得的佳话。
但是长久了,就会被人认为,他只是继承者,而不是开创者,甚至有人敢想从他手中抢走皇位,到了今天这一地步,就算他老爹能治好,还能够继续的行动自如,这皇帝他刘布是做定了。
本来按照正式的法律程序,刘布应该是在接到其父亲的诏书以后,才正式登基为皇的。
历史上的皇帝,如无意外,大多数都是在先帝灵前登基为帝。
但是刘布他不再等待了,他以前有足够的耐心,十五年都愿意等,但是在京城走出了这一步后,他却是连十五天都不愿意等了。
在当天他的大军围城,清除了城中的乱党以后,他就在大军的保卫之下,意气风发的进入了皇城,然后直奔皇极殿。
此时城中发生的大乱,也都轰动了朝野,不但百姓人心惶惶,就连这些官员们,也是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刘布率领大军进城,接管了皇城,进入皇极殿之中,在文武大臣们的见证之下,站在了皇位边上,他大声地说道:“华夏帝国乃是本宫与皇上共同打下来的天下,今日皇帝因病不能视事,正式由本宫接掌皇位,有谁反对,请站出来。”
刘布在这一刻,霸气到了极点,他穿上了一身五爪金龙的金甲,在铁卫的保护之下,站在了皇位旁边,大声问文武百官,其目光宛如冷电,扫过之人,无不低头,无人敢对视。
这时候文武百官才知道,这一位太子爷的厉害,在此之前,大多数官员都有点对太子爷不以为然,认为他有点失势和靠边站的了,甚至有很多人毫不忌讳的弹劾他,说他的坏话。
在这些大臣们的眼里面,一位软弱的皇帝,远比一位强势的皇帝要好,如果二皇子能登基,对他们更好,所以许多人都动了小心思。
他们打的是自私自利的主意,为的也是自己,但是却义正词严的对大家说,这是为了天下,为了大家。
到了此刻,刘布在军队的保护之下,接管了王城,接管了朝廷,大声的问,谁有意见,却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所有人都吓得跪了下来,不敢说话,有个别显得自己清高自傲,不卑不亢,不愿意下跪的,昂然站着,结果被刘布的铁卫,对毫不留情,直接就拖出去,在门外斩首示众。
刘布说得很明白,这天下是他们父子俩打下来的,不是靠任何人赏下来的,刘远桥有资格做皇帝,他同样有资格做皇帝,既然刘远桥当不了,他就当然不让的接了上去,除非刘远桥来说反对,其他人说反对都没有资格。
刘布他不同于历朝历代的太子,这一位太子之位,是靠自己的实力打出来的,也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了让步,让帝国走入了稳步发展的时代。
经过了十几年的韬光养晦,也是他当仁不让的时候了,当他重新站出来的时候,华夏军军队的高官和将领们,大多数都表示对他的支持,这也是这一位皇太子威望的象征。
刘布看见无人反对,这就毫不迟疑地坐上了皇位之上。
当刘布坐上皇位之上以后,所有大臣们,都行三跪九叩之礼,其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刘布坐上了皇位的那一刻,高高在上,放眼望去,有一种高坐云端之上,众生皆蝼蚁的感觉。
下面的王公大臣,都向他跪着,行三跪九叩之礼,殿外的将领和士兵们,也都纷纷跪了下来,齐齐的高呼万岁,这令他有一种江山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
也就是坐上皇位的那一刻,令他感觉到身上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仿佛这张凳子连接的是大地,连接的是天下的力量,在这一刻起,整个天下就属于他,他就是天下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刘布登基为帝以后,马上就发布了登位诏书,宣布年号为威和,立太子妃郑紫宁为皇后,赐金印宝册,立长子刘长大为皇太子。
陈圆圆为皇贵妃,郑紫青为娠妃,他的七个儿子,六个女儿,分别赐亲王和公主的封号。
在封完这些人以后,他正式的对这些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对于参与叛乱的几位国公,刘布毫不留情,剥夺其一切权力,诛灭其三族,同时对于起兵支持他平定叛乱的几位高级将领,全部都封以国公之位。
华夏帝国正式的由汉和时代进入了威和时代,依旧是以和为贵。
刘布在拿下了皇位以后,他直接的来到了后宫,面见他的父皇刘远桥。
刘远桥中风瘫痪以后,还是第一次看到儿子,看见了刘布,刘远桥心中充满了羞愧之意,一代枭雄刘远桥在此刻,居然不敢直面对刘布咄咄逼人的目光。
刘布倒是不敢无礼,也不敢骄傲,也不敢持皇帝的身份,目中无人,他是半跪了下来,说道:“见过父皇。
刘远桥有一样事情,是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那就是孝顺,他为人虽然十分的心狠手辣,但是对其母亲,却是始终的孝顺,无论刘远桥怎么样不爽,只要其老娘有要求,他也是无条件的执行,这一点也都影响到了刘布。
在这个时代,孝顺就是所有善行的基本,许多的朝廷都口口声声说是以孝治国,没有人会原谅和接受不孝之子。
父子俩人相见,是许久无言。
刘远桥非常惭愧,他有今天,咎由自取,其实是儿子刘布多次上书,劝他多锻炼身体,少近女色,但是他从来也就不听,娶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么多妃子,身子迅速的垮了。
刘远桥以前的身体非常的强壮,但是却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的垮了,如果说跟女人跟自己的放纵无关,谁都不信。
刘远桥沉默良久,终说道:“这一切并非是朕的初衷,有一点朕始终是认可,那便是这朝廷,这天下,是我们父子联手打下来的,朕可以当,你也可以当,你既然做出了让步,朕就应该珍惜你的让步,刘家才会强盛流传下去。”
刘布说道:“儿子明白,如果是父亲你出手,估计现在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搞不好现在还在发生大规模的动乱和内战。”
如果刘远桥出面,号召天下官兵起兵勤王。
还是会有许多人起兵支持这一位皇帝的,刘布威望很高,但是这一位皇帝威望更高,他所做下的部署更加的多。
在很多时候,刘布都认为,父亲其实就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他不知道父亲有多少部署,有多少后手。
刘布只好说道:“多谢父亲成全,但是父亲你也都辛劳了大半辈子,这身体也都垮了,这掌管刘家的重任,就交给儿子,由我来吧?新老交替,薪火传承,这是天道自然,非人力可改,父亲如果你能在宫中颐养千年,也是好事一桩。”
刘远桥道:“朕会颁诏书退位,在后宫颐养千年,但是还是希望你能够确保一点,那就是给皇后和二皇子一条活路,刘家人不杀刘家人。”
刘布道:“没有问题,这些人已经没有任何的威胁,杀与不杀,问题不大,还是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对于刘布如此的安排,刘远桥即使是不爽,也都没有办法,只能够默认了这一事实,正式的迁往了钟粹宫,不再居住象征着皇帝的乾清宫。
在这一刻起,刘布正式的入住了乾清宫,以皇帝的身份坐镇于此。
第1070章威和时代
次日,刘远桥正式的颁下了退位诏书,宣布因为中风瘫痪,无力视事,正式退位,传位于长子刘布。
汉和时代正式结束。
刘布很快就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登基仪式,向全天下的人宣布,正式的登基为帝。
年号为威和,还是以和为贵。
刘布已经坐上了皇位,但是依旧还搞了一场盛大的登基仪式,主要是为了向全天下的臣民宣告,威和大帝,隆重登场。
刘布在当年可是风光万丈的人物,在起兵的时候,打仗的时候,那名声可是如日中天,但是当上了太子以后,他倒是夹着尾巴做人,偃旗息鼓十几年,已经让人忘记了,天下之间,还有这一位人物。
即使其后来出掌登来直辖府,营建东都,闹出了天大的动静,事实上他们很多人,都习惯认为,这是朝廷的功劳,还是官员的功劳,没有人会认为,刘布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到了这一刻,他是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他认为到了此时,自己不要再低调,不能再低调了。
人低调和隐忍,这是枭雄本性,但是如果是一辈子都是这样,那就是怂包王八了。
就像是司马懿,如果没有最后的绝地反击,没有人会说他是能忍的枭雄,而是说他是一个能忍的王八。
王八也能忍,王八不是枭雄。
刘布登上了皇位以后,自然是大封功臣,这是应有之义,作为造反的行家,刘布可是十分明白,怎么拉拢人来造反,那就是在推翻旧有的秩序的情况之下,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必须拥有自己铁杆的支持者,这才能够成事。
在以前,刘布一直默默的经营军中自己的势力,这是很低调和间接的,如果不是很注意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到了此刻,他开始爆发的时候,这股力量就强大了,他能够迅速的入主京城,也与军方的大力支持有关。
当刘布进入了京城以后,各地方的总督,还有这些掌兵的将领,全部都上书朝廷,表示愿意臣服于新朝,听从他的号令,在短期之内,就稳定了局势,没有一个地方总督级或者是大将级别的人物,愿意起兵造反,反对刘布。
这也让刘布在最短和最快的时间之内,顺利的接掌了权利。
这接掌权利以后,刘布正式成为华夏帝国,第二任皇帝,登上了皇位以后,他也都没有进行全面的改革,而是依旧的推行目前的政策。
刘远桥在最后是阴沟里面翻船,坑爹的退位了,但是其治理国家的这十几年,却是令国家发展十分的平稳,快速的增长。
这些政策,也都没有什么毛病,都符合当代要求,虽然有些还是落后的,但是却符合这一个时代。
比如说他对外政策的核心,那就是三十计划,利用三十年的时间,占领周边的国家,控制南洋,威震东方。
刘布对这样子的政策,就表示非常的满意,就算是他这一个穿越者来玩,也就是如此的水平而已,华夏帝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还是继续的执行原有的政策,其核心的三十政策,依旧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在按步就班,逐步推行。
华夏军已经开始逐步的向南推进,他们已经在广州,成立了直辖总督府,主要是负责南洋方向的事务。
华夏帝国海军的军舰,也已经全面的出现在南海,开始跟南海列位小强争霸海洋权益。
作为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拥有东方最强大、最辽阔的国土,最多的人口、最丰富的资源,华夏帝国的加入了南洋,可是给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小强以巨大的压力。
这就相当于超级台风一样,没有来的时候,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令周边都产生了巨大的动荡。
这种动荡,特别是在华夏帝国的陆军,灭掉了越南南北朝,将并入了华夏帝国之内,成为了帝国交趾行省时,就达到了顶峰时候。
这些国家都不再怀疑华夏帝国对这些地方领土的野心,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斗了上百年的冤家,居然放下了成见,联手抗衡华夏帝国。
西班牙、葡萄牙人、英国人等西方列强在欧洲大陆和北海,可是斗个你死我活,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这既有经济利益上的争夺,也有宗教领土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在东方,他们居然联合起来,共同的对抗华夏帝国。
在对付华夏帝国时,他们还把暹罗的佗耶王朝,爪哇的马打蓝王朝、还有苏门答腊的亚齐王朝、印度的莫卧儿王朝、缅甸的东阿王朝,都联系起来,共同的对付华夏帝国。
因为华夏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来势汹汹,地区的小强,没有人可与之抗衡,除一致对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胜算。
因为荷兰人也都跟华夏帝国打了好几场大战,每一场大战都是以荷兰人海军获胜而终,但是华夏帝国却可以凭着庞大的人力物力迅速地获得了补充,而荷兰人要从本土获得补充,却是非常的难。
特别是华夏帝国也都拥有了最为新式的战略舰以后,在战舰和炮火方面,都与荷兰人不相上下,就令他们没有任何的胜算了。
也就是因为华夏帝国给他们以太强大的压力,这才会令这些国家都坐不住了,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这地区最为强大的敌人。
因为如果不联合起来,周边国家,就要被华夏帝国全部都给吞并了。
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华夏帝国没有完全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日本依旧还保持着天皇和幕府共治天下的格局,但是他们的对外经济,却全部被华夏帝国封锁。
华夏帝国在这里拥有上等的特权,甚至就连日本天皇的册封,幕府将军的册封,都必须华夏帝国方面点头,这才成行,华夏帝国驻日大使,就相当于太上皇一般。
一开始他们不同意,华夏帝国跟他们打了两场大战。
一场在海上一举团灭了日本的海军,至此之后,日本片舟不得下海,他们又在关东平原跟幕府将军的大军决一死战。
此战之后,幕府将军元气大伤,如果没有华夏帝国的扶持,压根就没有办法力压国内的反对势力,所以这已经成为了华夏帝国的殖民地。
也就是因为华夏帝国咄咄逼人之心,才令整个南洋诸国,都恐惧万分,团结起来。
他们也不得不团结,华夏帝国的野心,是不加掩饰的,他们皇太子居然不在京城里面当皇太子,而是参加他们的海军舰队,参与了南洋的战争。
在爪哇海之战,华夏帝国海军司令郑福松率领帝国海军,大败六国联合海军,奠定了华夏帝国在南洋霸主的地位。
西方小强,再也没有任何的优势,你都没有能力跟华夏帝国争锋。
此战后来被《世界海军史》列为世界海军五大名战之一,郑福松被华夏帝国皇帝刘布封他为海军元帅,亲王、赐国姓,取名成功。
华夏帝国在取得了爪哇海之战胜利以后,也都成功的夺取了周边的制海权,随后占领了爪哇岛,尽灭荷兰东印度公司,再破爪哇马打蓝国,并在随后的五年中,完成的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占领菲律宾、婆罗洲、苏门答腊岛,并顺势占领暹罗,其陆师饮马安达曼海。
在威和十五年的时候,华夏帝国海军,是登上了传闻中的南方大陆,此时英国人已经将此地命名为澳大利亚,但是他们没有办法通过赤道无风带,没有办法对此地进行大规模的殖民和控制。
但是控制了爪哇岛的华夏帝国则不同,他们在此时,也已经成功的推出了蒸汽动力的铁甲舰,使用蒸汽动力的铁甲舰,他们穿越了赤道无风带,抵达了澳大利亚,成功的控制了这一片地方。
等控制了这片地方以后,华夏帝国皇帝大为振奋,把这一片大陆,称为南大陆,并且宣布南大陆为华夏帝国皇室领地,华夏帝国皇帝也将兼任南大陆的皇帝,该地的所有臣民,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华夏帝国皇帝的领导。
至此!华夏帝国已经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强国,没有人可以与之争锋。
帝国最南,抵达南极,最北他们兵锋达到了北极,在北方向,则已经打到了基辅一带,与莫斯科公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华夏帝国的强势崛起,列强一致惊呼:“黄祸来了。”
他们都在害怕,也就是因为如此,欧洲各国放弃了成见,组成了联军,共同在大陆上抗衡华夏军的入侵,这也是华夏军在陆地之上始终进展不大的原国,因为他们几乎与举世为敌,烽烟不断。
但是华夏帝国是处于进攻的一方,处于优势的一方。
因为其庞大的国土,横跨众多的地域,每一天都处于太阳的照耀之下,所以其他的国家,也有把华夏帝国称之为日不落帝国的。
第1071章威和时代
爪哇岛海战以后,华夏军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可以讲他们的海军舰队,几乎就是所向无敌。
在此之后,华夏军正式组成的次子军团,所谓的次子军团,就是皇室和王公贵族的次子全部都加入的军团,然后率领他们的舰队,远征美洲。
此时华夏帝国,早已知道美洲的存在,也都知道西班牙帝国,每年从这里运回来海量的黄金白银。
但是当今世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像华夏帝国威和大帝刘布,这般了解美洲的价值和地位。
但是刘布非常了解这一块土地的地位,也都知道其巨大的价值,但是一直都忍而不发,直到他们腾出了手,这才正式的对这一块土地用兵。
华夏帝国对这一块土地,可不像是西班牙帝国等西方列强那样,这些国家只是想掠夺这一片地区的金银和财宝,还有各种资源,要么就是把它们当成了流放囚犯的地方。
在后世,这里叫灯塔国,叫希望之国,人类最后的希望,事实上这压根就是扯淡,欧洲人一开始发现这里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掠夺资源的地区,还有就是流放囚犯的地区。
但是华夏帝国在出兵之前,就已经对这一片地方进行了明确的定义,那就是把它当成了的皇室自治区。
所谓的皇室自治区,那就是华夏帝国的皇族领地,他不归朝廷管,而是分封给他们名下的诸多亲王。
汉和大帝刘远桥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无论任何事情交到了他手上,他都会迅速的作下了决定,并且做了很好的安排。
但是有一件事情,还是令他始终是非常头痛,难以决断的,那就是华夏帝国皇子们的安排。
作为皇族,就是这一个国家最为尊贵的那一批人,肯定是不可能被亏待和受委屈的,但是如何优待,又是一个问题了。
在历史上,对皇族最优待的自然就是实行分封制,在过去的2000年中,共有四个王朝是实行分封制的。
但是分封的国王可是非常的难搞,最终是把国家都搞覆灭了,就连第四个分封的王朝大明,其实都可以说是灭亡于分封制度。
朱元璋是想让儿子保卫国家边疆的,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朱棣会在他死了以后兴兵作乱,推翻了他的孙子的统治。
其后朱棣就大举的削藩,这就说明了分封制度的不合适,因为如果不削藩的话,估计用不了几十年,又会来一次靖难之乱。
其后虽然他还保持着分封的制度,事实上都已经是变质了,就是把皇室子弟当猪来养,这种圈养亲王的方式,也不是刘远桥所想看见的。
这样子虽然是可以让他们的子孙过上了尊贵无比的生活,但是也都令国家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大明会灭亡,其实就是财政总崩溃,而皇室的开支,又占了其总开支的三成以上,沉重的皇室开支,是拖垮大明经济的主要原因。
所以就连刘远桥也都找不到什么有用有效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他就一直在拖着,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以为会老天爷会给他时间的,但是想不到他这么快的中风退位了。
在刘布接位以后,也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老爹生下的那群儿女,必须优待,像他生的那些女儿还好,寻一户好人家,配上一套好嫁妆就行了,但是像是这些皇子,是不可能如此的对待。
刘布自己也都有众多的儿子,难道刘布他就会做的这么偏心,所有的家产留给了大儿子,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父亲的难处。
刘布他在综合了多种想法以后,就想把目光放在了美洲。
美洲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也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如果把皇子封到这里去,可以让他们掌握军权和政权,也让他们划地称王,算是最大的待遇了,这才是真正的王。
他们隔着整个太平洋,来回都要将近一年,想要造反,也都不容易了,也都不可能拖垮中央王朝。
如说把儿子打发的老远,几年才见一次面,其实就是实行大明的那种制度,也都是三年一见面,两者之间,分别不大。
再说,天家无亲情,只在乎于利益。
而且刘布也都知道,美洲是一个世外桃源,如果华夏帝国不对他加以掌控的话,未来就会成为他的大敌,在他原本的历史,那一块地方,可是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左右的世界格局。
所以刘布才断然的决定,派出强大的舰队,把这一片地方打下来,打下来以后,就决定把他的兄弟和儿子们,都分封到这一个地方来,他们喜欢怎么折腾,就让他们折腾,让他们闹好了。
在此时,五月花号已经抵达这里30多年了。
每年也都有大量的船只,横渡大西洋,抵达了美洲,在这里进行殖民和开拓。
但是这都是个人或者是团体组织的,还没有进行国家级的开发,而且这些人开发,也都是自行其是的,谁圈了地盘,就是谁的,然后自由的发展,野蛮的发展。
华夏帝国则是派出了大将军,派出了舰队和精兵,对这里进行占领,统一占领了以后,再由皇室决定怎么划分。
反正这一块地方,就是划给皇族的,由皇族来自行决定怎么划分给皇子们,安排作为他们的领地,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是刘布所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了,本来他是想把这些皇室的自治区,放在了南洋或者是西南一带,但是始终还会对华夏帝国构成威胁,也保证不了主体的绝对强大,所以他就选择了这种方式。
这种方式是不是完美的,那就要等待时间的验证了,反正刘布所能做的,就是以最大的努力,解决这些事情。
这时代,即使是最优秀的帝王和政治家,也只能够确保他们在生掌权的时候,可以贯彻自己的意志,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那就不好说了,政息人亡是这个时代政治的最大的特征,刘布他这些安排,能够保证其后上百年的太平和稳定,已经是最好的方式了。
至于以后的美洲,会不会发展成为威胁华夏帝国存在的国家,却不是他所能考量的了,即使是那样,也应该是他的子孙在掌权,也都是肉烂在了锅里面,儿孙自有儿孙福了。
刘布在当皇帝20年以后,令华夏帝国的国力,发展到了最为强大的地步,论国土的大小,已经差不多可以跟历史上的大元帝国相比了。
历史上的大元帝国,其实还包括了他的四大汗国,而华夏帝国则没有四大汗国和分封国之说,全部都属于华夏帝国,并在其主体之下进行划分。
这是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超级帝国。
刘布也都做了一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他就是以超级帝王之尊,在当上了皇帝
20年,完成了三十计划以后,宣布退位,传位给儿子刘长大。
一个消息是非常的突然,刘布现年也不过是六十二岁,因为长期保持锻炼,保养得法,身体强壮,身体保养得非常好,看他那精神劲头,就是再干上20年,也都没有问题。
但是刘布就是在登位
20年以后,突然间就宣布退位,传位给儿子。
如果是别的帝王,别人都怕会是太子发动政变,把皇帝囚禁了,逼皇帝退位,刘布则是不同,在他最为强大鼎盛的时候,就把皇位退让出来,然后自己带着几位皇妃,遨游天下,见识一下自己打下来的大好的江山。
而且刘布退位也都没有什么猫腻,或者搞什么太上皇,幕后操纵的那一套。
在宣布退位以后,就一退到底,彻底的交出权力,然后也都没有住在皇宫里面,而是在卫队的保护之下,在亲人的陪同之下,傲游天下,四处游玩。
威和大帝在当上了20年皇帝以后,正式退位给长子,新皇的年号为永和。
刘长大三岁策封为皇太孙,十八岁被立为太子,三十八岁正式登基为皇,为帝国第三代帝君。
他在父亲的培养之下,成为了一个十分合格的接班人,他曾在陆军中当过三年的士官,又在海军中长期的服役,当了将近七年的兵,官至少将战列舰司令。
威和十年的时候,才被父亲调回海军部,当了海军总部作战厅厅长,在这里混上了五年,当上海军副总参谋长以后,皇帝才正式为他组建了太子詹事府,给他做了一系列的配套人员,正式的参与对朝政的管理。
在刘布宣布退位前,太子已经参与朝政将近五年了,很多人都认为,皇帝对他的磨练,肯定是合格的,而且还要很长久。
谁知道皇帝这么快就宣布退位,把所有的权利,毫无保留的交给了他的儿子,由他的儿子接任皇位,自己则去潇洒去了。
在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以后,威和时代正式结束,进入了永和时代。
第1072章后记
进入了永和时代以后,华夏帝国进入了全面发展与世界争霸的时代。
在其威和时代的末期,华夏帝国已经跟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相接,双方已经展开了多年的战争。
华夏帝国是海洋大国,印度莫卧儿帝国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对海洋有着天生的畏惧,也都不重视海洋或者说是他们的势力还没有扩展到远海地区。
华夏帝国已经抢先的占领了印度洋,并且控制了制海权,跟印度进行了多次的全面战争。
经过了十年的战争以后,趁着莫卧儿王朝内乱之时,彻底的打垮了这一个王朝,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华夏帝国完成对莫卧儿王朝主体地区的占领,其主要的地区也都宣布像华夏帝国臣服。
在那一刻,永和大帝骄傲的宣称:“印度就是华夏帝国皇帝陛下皇冠上的珍珠。”华夏帝国的皇帝陛下,同时也都兼任印度皇帝。
对于华夏帝国的臣民来说,他们对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的认识,仅是天竺,知道这是佛祖的诞生地,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佛教其实早已经灭亡了,在这里盛行的是古老的婆罗门教,实行的就是古老的种姓制度。
华厦帝国在占领了印度以后,也都必须跟婆罗门教合作,继续的实行种性制,他们这才能够顺利的把这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纳入统治。
其实永和大帝是非常羡慕印度土地上的婆罗门教,这才是超越于世俗的宗教,无论世俗如何的变化,这些精英分子,他们的地位,永远都不会变,世世代代的富贵。
而不是华夏帝国所流行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是华夏帝国没有推行种姓制度的土壤,甚至就连这一片土地上他都有神奇的一面,那就是东方众多的国家,都曾经被宗教所控制过,但是东方的华夏帝国,却从来没有被宗教所左右和控制过,这就是这片土地上的精英分子,对于神权和政权是分的非常的清楚,也可以说是民智开发的结果。
在占领了莫卧儿以后,华夏帝国兵锋直指波斯的萨菲王朝,正式的奥斯曼帝国接壤,并展开了与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的格局。
在遥远的美洲,他们也都击败了占据南美的西班牙帝国,将南美列入势力范围以后,正式的竞争北美。
他们在染指美洲的时候,制定的政策是先南后北,因为在南方已经有西班牙的墨西哥总督区,在此殖民,并已经开始设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但是在北方则不同,北方还是在野蛮发展的时候,这给了他们时间。
华夏军能够纵横无敌,一路平推,那也是因为他们的科技革命。
早在威和时代,他们已经开始有蒸汽铁甲舰服役了,经过不断的完善,到了永和时代,已经是相当成熟了,他们不单止把这些蒸汽机用于大型军舰上面,还用于许多大型的民用设备这里,取代以前许多人大型水力设备,将工业水平大规模的向前发展,他们把这时代称之为永和蒸气革命。
同时,为了管理这一个庞大而又辽阔的帝国,刘长大开始执行其父亲的遗诏,就是在全力的研制和开发一种叫做无线电的东西。
据他的父皇所言,只要拥有了这种东西,他们的帝国,即使是再辽阔再大,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帝国各地发生的情况,这才可以令帝国中央,随时随地的掌握各地第一手的情报,不至于像以前的大明,地方发生了叛乱,直到数月以后,京城才知道,那样子就后知后觉了。
以现布的技术,刘布是不可能看到电力革命和无线电的时代,但是他秘密的把这一切写进了遗诏里面,让后世的子孙朝着这一个方向走,华夏帝国争取在下一个电力革命的时候,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蒸汽革命是华夏帝国强大及其厉害的主要原因,也让其顺势的让其成为日不落帝国。
永和大帝在某些方面,在学他的父亲刘布,那便是在当上了22年皇帝,在自己60岁以后,也都宣布了退位,不再担任帝国皇帝,开始傲游天下,享受退休的生活。
这也为华夏帝国日后树立了某种传统,当皇帝过了60岁以后,就退休享受退,而不是以前的那样,皇帝做到死,做到不能做为止。
权力是个好东西,皇位更是至高无上的,拥有了他,你就像拥有了所有的一切,愿意放下皇位的,在历史上几乎是没有,刘氏父子能够这么的做,可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都给他们的后代树立了极好的榜样。
那几乎成为了传统,华夏帝国的皇帝,在60岁以后,就必须退位让贤,让给他的接班人,必须以最佳的状态管理这一个帝国。
刘远桥、刘布、刘长大三代人,用60年的时间,把华夏帝国由一个残弱不堪的古老帝国,变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强国,为其后世华夏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奠定基础。
在后世,人们把这几十年称为三和盛世。
这也都体现了华夏帝国以和为贵,宽容大度的传统。
全书完。
完本感言
这一本书从2020年6月写到了今年一共写了十六个月,每天二章,200多万字,该想写的,该要说的,都说了,也到了完结的时候,感谢那些一直忠实追随的读者,也都感谢编辑水泽、琉星一直的鼓励和支持。
本人是业余兼职写作的,每天只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有限的时间用于码字,有时候难免会敷衍应付,很多时候都是在自嗨,也就是有众多的读者支持,才能够坚持到了完结,再次谢谢大家,祝大家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英联邦
2021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