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风光回村1
当然,苏婉玉没说完的是,她找到的那些东西,还有一部分,是会进了她和江长海的肚子里去的。
江长海又接着说:“记者同志,还有我闺女上学的学校离我们农村老家可远了,那边全是土路,下雨之后特别不好走,而且山上还可能会有野猪下来伤人,我为了能让我闺女按时上学,天天风雨无阻的去接送她,就算我生病,都没有让我闺女迟到过。”
其实他是想借着送江绵绵去学校的由头,偷懒不下地干活。
江绵绵听着她爸妈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两个记者却丝毫没有怀疑,全盘的相信了他们的话。
“江大哥,江大嫂,你们可真是负责又细心的好父母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幸好你们为孩子做的这些,没有白费功夫,现在她不就用这优异的成绩回报给你们了么。”赵记者感慨。
苏婉玉和江长海听得连连点头,你别说,这文化人说话,就是好听。
吴摄影师觉得今天拍的素材差不多了,就不再照相,而是按着相机,检查着自己之前照的那些照片有没有问题。
按理说,赵记者刚才问的这些问题,足够写一篇十分翔实的报道了,但他这些年跑过很多新闻,触觉敏锐。
他刚才听江长海两口子说的这些事,敏锐的抓到了他们话里的关键点——农村!
于是问道:“江大哥,你们刚才说之前在农村老家生活困苦,你们以前是住在农村吗?”
“是啊,这房子是新买的,还没多长时间呢。我们是前两个月才搬到镇上来的,赵记者,不瞒你说,我们一家几代都是贫农啊,那时候生活苦啊,每天吃粗粮就着野菜,不干农活的时候,一天两顿,干农活的时候,要出力气,这才能吃上三顿饭。”江长海一脸感慨地回忆道。
赵记者也知道,一个在城里没有任何关系的农民变成工人有多不容易。
他心里还暗暗的想,怪不得江绵绵同学现在这么积极向上,原来是跟当爹的学的。
他能从贫农,靠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上小独栋,就这份能力,就值得人敬佩。
“江大哥,我想去石桥村看一看,江绵绵同学的生活环境,这样写出来的报导也更真实,更贴近人物,能让全国人都知道她的成长经历,不知道你们方不方便?”赵记者问。
江长海一听,想都没想的就答应了下来。
“方便,当然方便,赵记者你想什么时候过去?”江长海高兴的问。
“你们要是方便的话,那就现在吧,我们有车,去也方便。”赵记者说。
“好啊,那咱们现在就走吧。”江长海迫不及待的说。
嘿嘿,这么好的炫耀机会,他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他们一家三口要风光回村咯!
几人说走就走,出了门,江长海和苏婉玉看到赵记者刚才说的车都惊呆了。
这竟然是一部吉普车,听说一辆小轿车得几万块呢。
第377章 风光回村2
这市里人就是有钱,他买个小独栋差不多花光了所有家底,人家出趟门就开得起个几万块的车。
男人对车的喜爱都是天生的,江长海虽然很喜欢,但为了不给他闺女丢脸,他强压着自己内心的喜爱,只简单的打量了几眼。
坐着这么拉风的车回村子,肯定会引起轰动的。
一家三口和两个记者上了吉普车,江长海在后座,给开车的赵记者指路。
他们一行人前脚刚出镇,后脚收到消息的镇上领导就来了,他敲了半天门看没人出来,正焦急呢。
就看到江长海家的邻居打开大门,探着头往这边看呢。
“呦,这不是副王局长吗?您这是找小江啊?”李婶满脸堆笑的走出来询问。
“是啊,你知道他们去哪里了吗?”副王局长迫不及待的问。
“啊,我刚才看到他们坐着小轿车出去了,好像是说去什么石桥村。”
李婶刚才出来拿东西的时候,正好碰上他们一家坐上小轿车。
看到其中一个男人拿着相机,她就知道这应该就是昨天说的记者了
顿时懊悔自己怎么没早些出来,现在人家都走了,她也没蹭到上报的机会。
“行,我知道了,谢谢嫂子啊。”副王局长说完就急忙骑着自行车往石桥村走。
在江长海的指路下,他们十分顺利的到了石桥村,把车停在了村口。
“哇,你们看,有一辆好漂亮的小轿车停在咱们村口了。”在村口干活的小伙子,眼睛尖,看到吉普车后惊讶的喊道。
“什么?真的啊?这是谁家的车啊?这也太气派了,这是哪位大人物的车啊?他们来咱们村干什么来了?”
在村口干活的人都好信儿的走过来,远远的看着那吉普车,猜测着他们过来干什么?
要知道,就是镇上都没几辆小轿车,现在突然看到比小轿车还好的车,他们都惊讶极了。
就在他们对着吉普车猜测的时候,车门被打开了,江长海他们一家三口衣着光鲜的下了车。
“长,长海,我的老天爷,我,我没看错吧?那是江长海吗?”一个村民看到江长海他们,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错了,不停的扒拉着身边的人问。
“真的是他,是江长海。”村里人都像是做梦似的,看着江长海一家人。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江长海一家子会从那么高档的车上下来,他们不是才去镇里两个月么?怎么可能买得起车呢?
于是全都围上去惊讶又好奇的问:“长海,这车是谁的?你们咋从那么好的车上下来的?”
“这两位是咱们市里的的记者,这车是他们的,他们今天过来,是来采访绵绵的。”江长海为了在记者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硬是强压没太嘚瑟的表情来。
“采访三丫?!为啥要采访你家三丫啊?”
“各位父老乡亲们好……”吴记者就把专访江绵绵的事说了一遍。
而村里有那脑袋瓜子机灵的,立马撒腿往村里跑去,去通知村长和江家人。
其他人则跟在后面江长海他们后面,簇拥着几人往江家走。
第378章 勤奋刻苦的江绵绵
两个记者看到一路上,周围全都是破破烂烂的土房子,就知道这里的条件有多么艰苦。
他看在身后跟着的村民们,穿得也不是很好,身上多少都有两个补丁。
由于村里人长年下地干活,一个个都晒得黝黑,但他们的笑容却热情又灿烂,全程都只是跟着看热闹,没有跟他们抱怨过任何事。
他们都觉得这些村民真是很淳朴。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江家,他们看到江绵绵老家的房子也破破烂烂的时候,吴摄影师举起了手里的照相机,照了好几张相。
他们刚进村的时候,就有人跑过来报信了,江家人此时都穿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精神奕奕的走了出来。
江长海上前一步,给他们介绍道:“赵记者,吴记者,这是我爸妈。”
“两位老同志,你们好。”两个记者朝两人点头示意。
“哎,你们也好,你们也好。”老两口有些慌乱的说。
原来市里人长这样啊,真是又高又大,还白白净净的,说话还十分温和。
赵记者看着院子里,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心道正好不用自己再去挨家挨户的采访了。
他看着众人道:“那各位乡亲们,咱们现在就开始采访吧。”
赵记者看他说完之后,院子里的人都十分紧张的看着自己,连忙安慰道:“乡亲们不用紧张,咱们就像闲唠嗑一样,说一说江绵绵小同志小时候事情就成。”
赵记者说完,就拿出纸笔准备记录。
“哎,哎,好。”
张桂花抢先开口道:“两位记者同志,我这孙女从小就懂事,还特别爱学习,村里人那就没有不喜欢她的。”
“对,绵绵这孩子从小就听话,也能坐得住,是个学习的好苗子。”江大山也点头说。
江家其他人都纷纷夸赞江绵绵,就连一向和他们不对付的三房,也难得的夸了起来。
孙丽霞更是夸张的说:“绵绵这孩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这孩子小的时候,学习东西就比别人快,不管是走路,说话,还是认字,那真是一教就会啊,我有时候都恨不得这孩子是我生的,我是她三婶,我叫孙丽霞。”
孙丽霞夸完人,还不忘介绍自己,让江绵绵在一旁看的十分无语,她怎么不知道她三婶这么喜欢她呢?
她可是记得,从小到大,她三婶看她时,那眼里一直都是满满的恶意。
村里人也竞相开口,生怕自己说慢了就上不了报了。
“记者同志,我和你说,绵绵这孩子啊,平时最爱学习,我每次下地干活,经过他家的时候,都能看到那孩子捧着本书,看的老认真了。”
“对,对,我有时候半夜出来上厕所,还能看到长海那屋点着灯呢,这孩子,可太认学了。”
“这孩子懂事可早了,才丁点小,就知道帮家里干活,什么扫地啊,喂鸡啊,刷碗啊,她都帮着干。”
“这孩子还孝顺呢,每次有什么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都给她爸妈分,大人不吃还不行呢。”
第379章 她都要信了
“而且自从绵绵这孩子上了学,在学校考了第一之后,我们村子里的家长们也都把家里的孩子送到了学校呢。”
村里人一个个说的都跟真的一样,江绵绵在一旁听得小脸发热,要不是她对自己有着正确的自我认知,她都要相信他们的话了。
石桥村的人都很有集体荣誉感,他们知道这次记者来采访,是要往报纸上写的,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拖后腿。
而且这其中也有实话,当初确实是因为江绵绵一个人,就带动了整个村子乃至整个公社的学习风气。
不管当初家长们的目的是什么,但事实却是这几年,公社报名的学生比往年多了很多。
赵记者认真的把村民们的话记了下来,觉得村民淳朴善良,不可能说假话。
而且他们今天来的突然,村民们事先不知情,根本不可能提前串通。
因此他们都没怀疑村民们会一起说假话,就认定江绵绵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整个村子都因为记者们的到来,而变得喜气洋洋的,只有招弟是满腔的愤怒。
但现在江绵绵知道自己的底细,她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假装天真的用“童言童语”来拆穿他们的谎言。
她看了一眼在人群中笑得开怀的张桂花,想冲上去当着记者的面,控诉老两口重男轻女,虐待她们,让她们干重活,又吃不饱饭。
但她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脸,却不甘心地把想法压了下去。
因为这一年来,江长海有钱了之后,经常买肉回来改善家里的伙食。
几个女娃现在都不像以前一样面黄肌瘦了,招弟的脸上甚至还长了肉。
她现在就是跑出去说,也没人会相信。
看吧,他故意买东西回来,把她们都喂胖,这样村里人看到后,都会觉得他有情有义,发达了也不忘家里的爸妈和兄弟,真是阴险又虚伪的人。
两个记者觉得村里的素材差不多了后,就把本子收起来了。
“江大哥,我们能进屋看看吗?”赵记者询问道。
“当然可以,请进请进。”江长海热情的说。
两人进了大房以前住的屋子,看见满墙的报纸,知道这就是江长海之前说的,教江绵绵认字用的。
于是也给满墙的报纸都拍了照片。
“江绵绵同学,来,你站这,让摄影师给你拍一张照片。”赵记者指了指贴着报纸的墙说。
江绵绵想着,要拍照还是要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她出声询问:“赵叔叔,我可不可以和我爸妈一起照啊?”
“当然可以了。”赵记者听到江绵绵这个要求,觉得她真是孝顺,干什么都不忘记父母。
“爸妈,你们快过来,咱们一起拍照。”江绵绵喊道。
张桂花听见,从村民们的包围中走过来,搓着手道:“乖孙女,照相也带奶一个啊,奶还没照过相呢,还有你爷爷也是。”
“三丫,把三婶也带上,三婶瘦,不占地方。”孙丽霞舔着脸凑过来。
这可是能上报纸的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可不能放过。
第380章 抢着合影
江家其他人看他们都要加入,也都有些跃跃欲试,毕竟谁不想上报纸被全市人民看到呢?
正巧在这时,教育局两位领导也骑着自行车赶到了江家,半路上还捎上了公社书记和大队长。
“哎呦,几位领导,你们怎么都来了?”江长海一脸惊讶的问,他都不知道镇里的领导是怎么知道自己家在这的。
“哈哈,长海啊,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王局长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问。
“哦我们这是在采访,正好拍照合影呢。”
江长海也没拆他台,还给两个记者介绍起来:“王局长,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市里来的记者,赵记者,吴摄影师,这是我们镇教育局的王局长和赵主任,这是我们公社的书记和大队长。”
村民们只认识公社的领导和大队长,还真不知道那两位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竟然是镇教育局的领导。
知道了他们的身份,村民们此时纷纷默契的让开身子,给领导们让地方。
江家人更是激动地不行,这几位大人物一起来自己家,套用一句文化人爱说的话,那真是蓬荜生辉啊。
“几位领导好,你们叫我们小赵,小吴就行。”两个记者笑着打招呼。
几位领导看到摄影师已经把相机架上了,对视一眼,知道这是要照相了。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火急火燎地赶过来,为了的就是这个能上市里报纸的好机会啊,
公社书记搓了搓手,和赵记者说:“嗯,两位记者你们好,你们这是要照相吗?”
“对啊,刚刚采访完,准备照几张照片,就差不多了。”赵记者解释了一下。
公社书记又笑呵呵的问:“不知道是否方便把我们也加进去呢?江绵绵同学可是我们公社的孩子,她现在有出息了,我们都很为她高兴。”
“当然可以了。”赵记者温和的笑了笑,他也挺能理解他们想上报纸的心情。
村长见状也连忙说:“赵记者,把我也加上吧,我是石桥村的村长,江绵绵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闺女还教过她一阵子呢。”
“记者同志,我也想照相。”
“还有我,我也想。”
村民们看赵记者这么好说话,都大着胆子喊道。
要是能一起照相,他们就也能沾光上报纸,到时候可就能在全国同志面前露脸了,这事简直可以拿出去吹一辈子。
但照片就那么大,报纸也就那么大,根本放不下这么多人。
再说了,赵记者是来采访江绵绵的,这么多人一起照相,显然是有些不合适。
于是好声好气地解释道:“各位乡亲们,咱们这照片位置有限,照不下那么多人,我先给江绵绵同学拍一张。等拍完她,再给大家伙拍,好不好?”
村民们:“记者同志,那我们还能跟着绵绵一起上报纸吗?”
赵记者一脸歉意道:“不好意思,这次是江绵绵同学的专访,刊登的照片数目是有限的,你们估计是上不了报纸的。不过虽然上不了报纸,但是我可以把你们的照片多洗几张出来,到时候给你们邮寄过来。”
第381章 奶的乖孙女哟
村里人听了,虽然有些遗憾不能上报纸,但是能免费拍照,也是很高兴的。
毕竟村里很多人长这么大,都没拍过照片,因为城里照一张想拍就得好几毛钱呢。
“这样就够了,谢谢两位记者同志啊。”村长感激的替村民们道谢。
“谢谢你们。”村民们也跟着道谢。
“不客气,那请你们稍等一等。”
吴摄影师说完,就先给江绵绵照了张单人的,又给几位领导和江绵绵一家照了个合影。
然后开始分批给村里人拍照。
灿烂又温暖的阳光下,朴实的农民同胞们,穿着平时干活的破衣服,一个个勾肩搭背,看着黑乎乎的镜头,笑得傻气又灿烂。
拍完照片,两个记者的采访就彻底完事了。
“感谢各位同志配合我们的采访,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市里了。”
老太太一听,顿时就拽着两人的手腕,热情的挽留道:“记者同志,你们先别着急走的,这大老远过来的,在家里吃口饭再走。”
“是啊,记者同志,我们自家熏的腊肉可香了,你们吃完饭再走也不吃的。”孙丽霞也跟着劝道。
赵记者笑呵呵地婉拒道:“大娘,您的心意我拎了,但我们采访完,还得回去写稿子和洗照片呢。等以后有机会啊,我再来尝尝您家熏的腊肉。”
“那成,下次你们可一定要留下吃饭啊。”他这么说了,老太太也不好强留人下来吃饭。
江长海也道:“两位再来镇上办事,记得找我啊,我请你们吃饭。”
“好,大娘,江大哥,我们会记得的。”早已习惯了这一幕的赵记者和吴摄影从善如流地对答着。
然后看向江绵绵,目光温和地鼓励道:“江绵绵同学,好好读书呀,叔叔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大学。”
江绵绵:……她啥时候说过自己要考大学了?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不能说实话,只能乖巧点头:“谢谢叔叔,我会努力的。”
几个领导看记者都走了,也纷纷告辞。
江家人和村里人一起把人给送到村口,看着他们坐车离开。
把人送走后,张桂花扭头满眼慈爱地看着江绵绵道:“老大啊,你们就别走了,在家里吃完晚饭再回去。”
今天三丫这孩子可真是太给自己长脸了,村里人看自己那羡慕眼红的目光,让她得意极了。
本来她还想明天就拿着县里的报纸,报纸回娘家炫耀一下呢。
现在却是不着急了,她要等着孙女采访的报纸出来后,再一起拿回去炫耀。
让娘家的亲戚们看看,她养出来的孙女是多厉害出息!
而且还把兜里准备给两个孙子的几颗糖都掏出来,塞到江绵绵手里,声音跟掺了蜜似的甜腻:“乖孙女,吃糖,这糖可是奶特意给你留着的。”
这些糖果大部分还是都是周主任之前送来的,还有郁丞寄过来的好糖。
她平时就只舍得给两个孙子吃一点,所以一直留到了现在。
这一举动把村里人看得目瞪口呆:这还是那个重男轻女的张桂花吗?!
第382章 吃不好睡不好
江长海也诧异地挑了挑眉,这糖都多长时间了,老太太还没吃完。
于是说道:“妈,这糖你赶紧吃啊,不然都放坏了。”
张桂花却是不以为然:“糖咋会放坏呢。”
边说边握着江绵绵的手往她服兜里放,满眼疼爱道:“三丫,这些糖你留着自己吃,不给你爸吃。”
“嗯嗯,知道了,奶。”江绵绵可不敢真把糖放衣兜里,这现在天这么热,糖都有些儿化了。
江长海看闺女在老太太心里的地位急剧飙升,还挺得意。
看吧,他闺女就是这么招人稀罕,就连他妈这么重男轻女的老太太都能拿下。
而孙丽霞看到老太太单独给江绵绵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
在她看来,这个侄女绝对会是小辈里最出息能耐的,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后还指望着她多拉扯呢。
所以给她多吃一些好吃的,是完全应该的。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江大山,此时也是有些儿显而易见的激动。
“三丫啊,爷爷真没看错你,你就是咱们家最聪明的孩子。感谢列祖列宗的保佑,让咱们老江家出了个读书人啊。”
江长海却是晃着脑袋道:“爸,这话您可就说错了,我们绵绵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你看她每回考试都是考第一,那要是放在以前,可就是状元啊。”
村里人也都一脸的喜气洋洋,他们村出了个有出息的,以后他们出门提起来,也有面子啊。
“爸妈,还有一件好事忘记告诉你们了,昨天王局长还说了呢,他们过几天要给绵绵开表彰大会,到时候,不仅公社小学和公社,会给绵绵发奖学金,就连镇里也会发一份。”
“真的?这可太好了,绵绵能得三份奖学金,哎呦,我的乖孙女哟,你可真是太出息了。”张桂花一听有这么多钱,当即乐得见牙不见眼的。
村里人也纷纷跟着夸赞。
“三丫这孩子命里就是带财的啊,你看这自从她上学,给你们家赚回来多少钱,这可真是让人羡慕啊。”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那两个,上学只知道往学校送钱,什么时候,往回拿过钱啊,真是不能比啊,不能比。”
“三丫现在这么有出息,你们老江家以后可了不得啊,你们可真是有福气啊,以后的福都享不尽啊。”
招弟听着众人的吹捧,憋屈得几乎要呕出血来。
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既然你选择让我重生了,为什么又要让三丫重生?
你让三丫重生,就不应该让我重生!
自从知道江绵绵是重生的事情之后,招弟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每天都在想这件事。
三丫是重生的,也知道前世发生的所有事,那就代表着她之前所有的计划,现在全都实施不了了。
她所有的依仗,也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依仗。
她想挖的人参,三丫比她知道的更清楚!
她想嫁的男人,三丫比她更了解!
既然什么都不会变,老天爷到底为什么要让她重头来一次啊?!
第383章 于情于理
招弟心里在歇斯底里的呐喊,大家伙儿还在兴高采烈的夸赞着江绵绵。
“大山啊,过几天就是你的六十岁生日了,现在绵绵要上全国报纸了,你们这也算是双喜临门啊,正好可以借着这份喜气办个寿宴,热闹热闹。”江大山的一个族叔突然说。
江大山本来没想过办酒席的,六十岁在农村也不算大,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是七十岁才开始办寿宴的。
但三丫这孩子太给老江家长脸了,他有些儿心动,但又有些舍不得钱。
这个年头老人一般都是七十岁才会大办寿宴,因为家家户户都没什么钱,去吃席,都是拿几斤粮食,或者是几个鸡蛋。
如果随份子,也就是几毛钱。
但他们家办酒席,虽说不用太奢侈,但也不能太寒酸。
更何况三丫现在上了全国的报纸,他们老江家咋的也不能弄得太普通,那不是给他孙女丢人吗?
可要是真的好好办,又是收不回本的。
想到这些,江大山沉吟着一时半会没开腔。
江长海知道他爸在心疼钱,于是主动开口道:“叔公说得对,是该给我爸办场寿宴好好热闹热闹。这办酒席的钱,我们大房出了。”
正好也可以趁着这次机会,给他闺女庆祝一番,讨好好彩头。
“好,长海,你真是个大孝子,叔公果然没看错你。”族叔欣慰地拍了拍江长海的肩膀。
村里人也纷纷夸了起来:“谁说不是呢,长海这孩子打小就是个孝顺的,才丁点大就知道抓了鱼啊鸟啊的,往家里带。”
“对对,现在长大了就孝顺了,每次从城里次回来,那都是大包小裹的往回拿啊。桂花嫂子每次去镇里,也都不空着手回来。”
村里的大家伙嘴上夸着江长海孝顺,心里却是唏嘘不已。
当初谁能想到最不靠谱最混不吝的江长海,现在竟然成了他们村里最能耐出息的人呢!
就连生的闺女也是能招财的小神童。
江长海一本正经道:“没啥,这都是我身为儿子应该做的。”
而孙丽霞一听不用自家花钱,还能收礼吃肉,立刻美滋滋的附和道:“大哥,既然你出了钱,那我们三房二房就出力,我知道你们厂子事忙,剩下的事,就交给我们,我们保证办的红红火火的!”
她这是明晃晃的在占大房的便宜啊,老二两口子是老实人,觉得这样做太不好了。
江长河犹豫了片刻后,站出来说道:“大哥,给爸办寿宴这事,是咱们家的大事,哪能让你一个人掏钱呢,我们二房出十块钱。”
他手里一共也就十来块钱,其中有五块钱是卖干蘑菇挣来的钱,
剩下的是他这两个多月来掏泥鳅摸鸟蛋,卖给大哥赚的。
他没告诉爹妈,是因为他儿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出生了,他要多攒点私房钱。
等他儿子出生,好能给他买一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孩子补身子。
江长河虽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他同样也是孝顺老实的儿子,他爸办寿宴,于情于理,他都得掏钱。
第384章 父慈子孝
老太太听江长河一开口就要拿出十块钱,她当时就震惊了。
要不是碍于这么多人都在场,她差点儿就当场质问江长河是哪里来的这么多钱了。
江长涛看两个哥哥都出钱了,也不得不道:“爸妈,我也出十块钱。”
孙丽霞一听他这话,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
要知道他们这些年辛辛苦苦得干活,也才攒了四十来块钱!
这十块钱拿出去,简直比割了她的肉还要难受。
可她又不能说不,不然光是村里人的口水都能把她给淹死!
江大山却摇了摇头:“不办,才六十就办酒席也太早了点。”
他知道愿意出钱给他办寿宴是孝顺自己,是又高兴又心疼钱。
尤其是大儿子赚钱不容易,一个人赚钱,三个人花。
还欠着厂里工友们的外债,现在又要办寿宴,这花销太大了。
村里人看江家三个儿子都愿意为老爷子的寿宴出钱,而老爷子却因为心疼儿子们不肯答应办寿宴,一时间竟有些羡慕江家这父慈子孝。
“大山,你看你这几个儿子多孝顺,你就答应了吧。这可是双喜临门的大好事,正好也趁着这个机会,把家里的亲戚们都请来热闹热闹么。”
“是啊,这都是孩子们对你的孝心,你就别再犹豫了。”
村里人纷纷劝道。
江大山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行,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几桌酒席热闹一下。”
“爸,那咱们就定下了啊,到时候我就从镇里提前一天买菜带回来。老二,老三,你们俩把钱给我,剩下的钱我来补。”江长海也没和两个弟弟客气。
江长河和江长涛点头:“成,回去就给你。”
这事要是放在以前,村里人甚至包括江家人,都会怀疑江长海会趁着这个机会,从中克扣钱。
但现在就完全不会了。
因为江长海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自己手上有钱,完全不会因为这点小钱,败坏自己的名声。
而且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他还能不为江绵绵考虑吗?
张桂花怕他多花钱,连忙提前嘱咐着:“老大啊,你到时候只买些猪肉和鱼就成,咱们家自留地里有菜,够办酒席的了。”
“我们家里也都有菜,到时候我们把菜都送过来,怎么着也够了,你就别花那冤枉钱了。”村里人也热心的说。
“对,我们家那菜也吃不了,到时候都给你们送来。”
众人七嘴八舌的就把需要的菜给包圆了。
村里人在江家热闹了一上午,看快到吃饭时间了才回家了。
走之前,村长特意叮嘱道:“长海啊,等三丫的专访报纸出来后,你记得多买几份回来,给我们看看啊。”
“对,对,长海,千万多买几份,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上报纸啊,我们可得收藏起来,当成传家宝,让我们的后人看看。”刚才被记者采访过的几家人也兴奋地说道。
他们也是上过报纸的人了呢!
“行,你们就放心吧,我到时候肯定多买几份,让你们一家保存一份。”江长海十分豪气的说。
这样荣耀的事,当然是越多人知道越好了。
第385章 承受得住的
村里人顿时就喜滋滋道:“那我们可就在家等着了。”
江长海现在可真是出息了,那报纸虽然便宜,但也是要花钱的。
他竟然这么大方,说多买几份,就多买几份。
村民们心满意足的回了自己家。
等家里的客人们都走了之后,江大山把报纸拿出来放在屋里的饭桌上展开,将褶子一一抚平后,拿浆糊把报纸平整的贴在了堂屋的墙上。
确保只要一有人来他们家,都能第一眼看到。
然后无比严肃地对家里几个孩子道:“你们几个,只许看,不许碰,知道吗?要是弄坏了,看我不把你们揍死。”
“知道了,爷,我们保证不碰!”
几个孩子们满脸敬畏地看了眼墙上的报纸,然后赶紧离得远远的。
因为今天在村里出了大风头,张桂花心情好,晚上这顿饭做的丰盛极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饭,江长海还陪着他爸喝了几杯。
第二天明天是周末,他也不用上班,吃完饭就没回去,留在老家过的夜。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江绵绵一家就要回去了。
张桂花摘了一小筐青菜和十几只鸡蛋,又把人给送到村口:“老大,这些东西你拿回去吃,鸡蛋一天给绵绵煮一个,补充点营养。”
“知道了,妈,我们走了啊。”江长海接过东西,朝几人摆摆手。
“爷奶,你们快回去吧,下次我们再来看你们。”江绵绵嘴甜的哄道。
老两口被她哄得眉开眼笑,也摆了摆手:“好,奶和爷等着你们啊。”
回了镇里,江绵绵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供销社,日常给郁丞打电话。
“当当当,郁哥哥,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郁丞想也不想道:“是你考了第一名吗。”
“没错!而且我这次不仅考试考了第一名,写的作文也马上就要登上全国的报纸了,昨天市里的记者还来我们家采访我了呢,还给我照相了。”江绵绵兴奋地和他分享自己的喜悦。
她打心里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小伙伴,而且是能依赖信任的小伙伴,所以此刻把内心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即便现在郁丞看不到她的表情,也能通过她欢快的语气,想象出她眉眼弯弯的笑脸。
于是他也微微勾唇,低笑着夸了一句:“那我们小绵羊挺厉害嘛。”
难得被他夸一句,江绵绵略得意地笑了两声:“嘿嘿,那我的奖励呢?”
郁丞:“放心,你的奖励过几天就到了,到时候可不要太惊喜哟。”
江绵绵:“别担心,我承受得住的。”
来吧,用糖衣炮弹向她开炮吧!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才挂断了电话。
不过这次郁丞挂断电话后,没像以前一样,急着回去训练,而是又给程安拨了电话过去,让对方帮自己买份今天的报纸。
“你买报纸干什么?”程安惊讶地问。
也不怪他大惊小怪,毕竟两人认识这么长时间了,他就没看到过对方看报纸。
一般都是他们父亲那个年纪的人才喜欢看报纸的,郁老大什么时候改了性子?
第386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
郁丞用着漫不经心般的语气道:“小绵羊的作文在报纸上刊登了,市里的记者还去做了采访。”
作为发小的程安却是一下就听出来他是在跟自己炫耀,他愣了一下。
在心里“靠”了一声后,揶揄地问:“就是你那个在农村认识的小妹妹?”
“嗯,就是她,快去帮我买报纸。”
“哎,你别着急啊,你等一会,我家正好有今天的报纸,我去帮你看一眼啊。”
程安将电话放在角几上,跑到家里放报纸的地方,看了眼日期,把最上面的一沓拿了过来。
“我报纸拿回来了,你等我一会啊,我找一下。”
他怕郁丞等的不耐烦,先提前说了一下,之后就歪着头夹着话筒,手上快速翻找着。
“哎,还真有,公社小学四年级一班江绵绵……”程安看到那篇作文,他连忙和郁丞说。
“作文的题目叫《祖国的未来》,来来,郁老大,我给你念念……”
“不听,挂了。”郁丞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喂,郁老大……”
嘟嘟嘟……
程安听着电话忙音,翻了个白眼,这郁老大,真是用过就丢,丝毫不顾及我们的兄弟情义。
程安看着手里的报纸,反正他也没什么事,干脆看看江绵绵的作文。
他倒要看看,那个能让郁老大心心念念的小姑娘,写的作文到底是有多好,连京都的报纸都刊登了!
对此,江绵绵一无所知,打完电话,就和父母一起回家了。
苏婉玉刚把婆婆给她拿的东西整理好,隔壁的邻居们就过来串门了。
几个邻居手里都拿着水果,还有一些糕点,牵着自家的孩子上门来拜访了。
看得苏婉玉一脸的困惑:“你们来就来呗,咋还拿东西呢,这可太见外了。”
“呵呵,小苏啊,不瞒你说,我们啊,这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李婶笑呵呵是说。
苏婉玉也柔笑起来:“嫂子,咱们这邻里邻居的,有啥事你尽管说。”
“是这样,你看绵绵这孩子学习这么好,我们几个想让家里的孩子和绵绵一起写作业,遇到不会的地方,也能问问绵绵,你看方不方便?”
李婶客客气气的询问着,其他几家人也纷纷点头。
然而被家长们强行拽过来的孩子,却都是一脸的不情愿。
家长们都是有攀比心的,自从他们知道了江绵绵的考试成绩后,生怕自家孩子被落下,就都不约而同的开始对孩子们严管起来。
他们这一严管,孩子们可就叫苦不迭了。
他们每天被押着在家里写作业,看书,再也没有以前的潇洒了,还要时不时的被拎出来和江绵绵比较,他们心里真是要恨死她了。
这次过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年纪不大,学习成绩也不太好的。
家长们也就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了,只要能跟着江绵绵好好学习,提高成绩就好。
而附近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们,都不乐意过来,他们的家长并不觉得自己家孩子比江绵绵差。
那些读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们,更是不会参合小学生之间的事了。
第387章 一起写作业
闻言,苏婉玉却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好声好气道:“嫂子,这是绵绵的事,我们不能替她做主,你们得问她自己才行。”
他们家向来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
而且也有些儿担心这么多孩子凑在一起,会影响自家闺女的学习。
几个邻居一听这话,顿时齐刷刷的转头看着江绵绵:“绵绵,让哥哥姐姐和你一起写作业,好不好啊?”
“好呀。”
多几个孩子一起和她写作业,江绵绵倒是无所谓。
而且他们家刚搬过来没多长时间,如果直接拒绝了邻居们的请求,恐怕以后这邻里关系就不太好处了。
江长海倒是挺高兴他闺女能有玩伴的,要不然他闺女除了上学,就天天自己闷在家里学习。
而且有了小伙伴,以后上初中,在学校也不容易被人给欺负了。
几个邻居也很高兴,李婶儿笑容满脸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哎呦,绵绵真乖,真懂事,一会你们写作业,要是有什么问题不会,你记得教教他们啊。要是你兰子姐的成绩提高了,婶子给你买糖吃。”
“嗯,好的,李婶。”江绵绵乖巧的回答。
苏婉玉看她闺女同意了,她和江长河自然也是没什么意见。
“李婶儿,嫂子,孩子们在这学习,我是非常欢迎的,咱们都是邻居,互相帮忙都是应该,不过这礼物我们不能收,你们可太见外了。”苏婉玉推拒道。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啊,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们就留下吧。”李婶笑呵呵的说。
“没事的,都不是外人,快拿回去吧。”
“小江和小苏可真是实在人,你们以后有啥事,需要咱们帮忙的,都尽管开口啊。”
邻居们看苏婉玉都这么说了,也没再坚持把礼物留下。
“放心吧,不会和你们见外的,我去给孩子们收拾一下桌子。”苏婉玉说完,就去把家里吃饭的桌子收拾出来。
“来,孩子们,你们就在这个桌子上写作业。”
“谢谢阿姨。”
孩子们齐声道谢,他们的家长都在这呢,当然要装懂礼貌的乖孩子。
五个孩子坐在凳子,把暑假作业都拿出来,铺在桌子上。
苏婉玉刚收拾干净的桌子,瞬间就变了“战场”。
几个邻居看孩子们跟着江绵绵安安静静的写作业,心中很是满意,又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就各回各家了。
而在那装模作样写作业的几个孩子,看自己家长走了,顿时就原形毕露了。
有三个孩子互相使了个眼色,一拍即合后,就跑出去疯玩去了,江长海也没拦着。
反而是平时最爱恶作剧,总是带着胡同里的孩子排挤江绵绵的男娃,和李婶儿家的女娃没走。
苏婉玉拿着葡萄从屋里出来,一看人少了就问:“其他孩子的呢?”
“跑了。”
江长海从她手里把东西接过来,“我去洗,媳妇儿你坐着休息就成。”
给几个孩子洗了水果后,夫妻两就手牵着手出门过两人世界去了,家里就只剩下江绵绵三个孩子。
第388章 哭着吵着闹着
男娃叫王利,他家的房子和江绵绵家隔两家,和江绵绵一样,也是下半年上初中。
女娃叫李兰,是隔壁李婶家的,比江绵绵小一届,明年考初中。
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自己难受,家里人也着急。
知道江绵绵一进学校就读四年级后,心里就十分钦佩她,得知对方小升初考了第一名后更是把江绵绵当成了学习榜样。
所以在她妈昨天问她要不要跟榜样一起学习的时候,她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
现在跟榜样坐在一起写作业,她是又激动又充满了力量,一坐下就埋头认真看起书来。
江绵绵看到王利的暑假作业上写着五年级,没想到他竟然和自己一个年级。
王利被她看的不自在极了,他臭着脸,像是谁欠了他钱似的,恶狠狠的说:“看屁啊!”
江绵绵也不跟小孩子计较,低头看起了自己的书。
王利看她不再看自己,这才自在点,他虽然不想在这和两个女娃一起写作业,但也不敢偷偷溜走。
因为他爸妈之前可说了,他要是不好好写作业,那他所有的玩具,就都要被没收了。
他闲极无聊,也不想看书写作业,看外边阳光明媚,干脆去院子里数地上的蚂蚁玩。
时不时的在蚂蚁面前放块小石头,挡住它们的去路。
五个孩子,眨眼间就剩下李兰一个了。
她乖乖的坐在江绵绵旁边,认真的写作业,遇到不会的地方,她就出声询问,江绵绵也细心的给她讲解。
江长海和苏婉玉看邻居们一走,这些孩子就像是脱了缰的野马一样,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苏婉玉小声感慨道:“海哥,还是咱们闺女最懂事,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她从来都不用咱们跟着操心,每次还都考的那么好。”
江长海就道:“咱闺女这么聪明懂事,可全都是随媳妇儿你了。”
“嗯,我也这么想的。”苏婉玉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快就到了中午,出去疯玩的几个男娃都提前回来了,不一会,他们的家里人就过来喊他们回家吃饭了。
苏婉玉用今天拿回来的青菜,炒了一盘青菜,蒸了个鸡蛋羹,做了个红烧肉,又炖了个鱼。
听邻居说,小孩子吃鱼补脑子,所以隔三差五她就要做顿鱼。
一家人吃完午饭,就回屋睡午觉。
等一觉醒来,邻居们又把孩子送了过来。
不过这次比上午多了一个小女孩儿。
“小江,小苏,我听说咱们这跟前的孩子都在你家,跟着咱们的小天才一起学习呢,我就想着把我家孩子也送过来,让绵绵辅导辅导他。”
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她口中的孩子,是个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小丫头。
“不行。你这孩子太小了,肯定坐不住,说不定还会哭着闹着吵着要找妈。”江长海直接开口拒绝。
这孩子这么小,还不能打不能骂的,他可不想他闺女帮他们带孩子。
第389章 两个书呆子
孟姐还想再说两句,其他邻居就七嘴八舌的劝了起来。
“小孟啊,小江说的对,你看这几个孩子就够绵绵忙的了,你家孩子才一年级,现在送过来,让绵绵教,真是太大材小用了。”
“是啊,我们这孩子这都是马上要考初中了,正是关键的时候,可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啊,这孩子哭闹起来,一时半会可停不了。”
要是江长海一个人说,孟姐怎么也得争辩两句,但现在这么多人一起劝她,她只能无奈的把孩子领回去了。
等家长们一走,上午那三个男娃,立刻又第一时间的跑掉了。
王利上午把蚂蚁看够了,实在是没什么事做,就开始骚扰江绵绵和李兰:“哎,你们俩写了一上午作业,不累吗?”
王利爱恶作剧,李兰以前就总被他捉弄,现在看他和自己说话,也不愿意搭理他。
而江绵绵却是学习太专心,没有听到王利的话。
王利在学校也是一霸,走到哪都是被人捧着的,现在他都主动和她们说话了,居然还被无视,他顿时恼羞成怒了。
“喂,乡巴佬,小爷我和你说话呢?”王利用手敲了两下桌子,斜着眼睛看着江绵绵。
江绵绵看了他一眼,这个幼稚又没有礼貌的小鬼,竟然叫我乡巴佬,哼,她没搭理王利,继续低头写作业。
“喂,乡巴佬……”
“王利,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啊?人家有名字,干嘛一口一个乡巴佬的叫人家?”李兰瞪着王利道。
“我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你管得着吗?”王利呛声。
“兰子姐,别搭理他,我们学我们的。”江绵绵拍了拍李兰的手,安抚道。
王利这种熊孩子她最了解不过了,越是搭理他,就越得劲儿。
“嗯。”李兰也不再搭理王利,两人继续学习。
王利看她们又不搭理自己,想了想,试探的说:“江绵绵?你一直学习不累吗?”
江绵绵抬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的道:“不累。”
之后很快又低头继续写作业了。
王利不满意江绵绵的反应,他眼睛一转,快速伸手抽走了江绵绵手里的书,挑衅的说:“我让你看。”
王利得意洋洋的看了一眼自己抢过来的书,嚣张的笑意顿时僵住了,他满脸震惊的问:“这,这怎么是初一课本?”
李兰看他那大惊小怪的样子,很是无语的白了他一眼:“你眼瞎啊,绵绵第一天看的就是初中课本,现在已经看了快三分之一了。”
她现在越接触江绵绵,越崇拜她。
这几天自己跟着她学习,她教了自己很多实用的学习小技巧,她现在已经是江绵绵的忠实的跟随者了。
王利一听,神色讪讪地把课本丢回去:“喏,书还给你。”
他现在对江绵绵的态度,虽然还是那样拽了吧唧,但却有了一丝敬意。
那是他身为学渣对江绵绵这种学霸的天然敬畏。
“且,真无聊,两个书呆子,就知道看书学习。”王利小声嘟囔着又去院子里数蚂蚁玩了。
第390章 把报纸包圆了
第二天早上,江长海去上班的时候,特意去报亭看看他闺女的专访出没出来。
赵记者走的时候,没说哪天会刊登,他怕会错过了,所以就打算每天都过来看看。
他拿着报纸翻看了一下,本来他也没报什么希望,不过等他看到他闺女照片的时候,心里是又惊又喜。
这市里报社的速度可真快,昨天刚采访完,今天他闺女的个人专访就登出来了。
他看还有点时间,就直接把五十来份报纸包圆了,跟一阵风似的往家跑。
苏婉玉正在刷碗,看到江长海抱着一摞子报纸,气喘吁吁的跑进来,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海哥,咱闺女的报纸出来了?”
“是啊,我把报停刚送来的报纸全买了,过几天回村里,咱们拿回去分一分。”江长海兴奋的说。
“好。”苏婉玉擦了把手,出来拿了一份报纸,细细的看了起来。
江长海看了一眼屋里的挂钟,看要到上班时间了,他连忙把手里的报纸放到桌子上:“媳妇,我先去上班了,你自己慢慢看吧。”
“知道了,慢点走。”苏婉玉把江长海送到门口,温柔的嘱咐道。
在外边阴凉处坐着聊天的几人,看这小夫妻都结婚这么多年了,还这么甜甜蜜蜜的。
都笑着打趣道:“小苏,你和小江感情可真好,这都结婚这么多年了,还每天都把人送到门口呢。”
“是啊,他们这两口子就像是新婚夫妇似的,搬过来这么长时间,我就没看他们红过脸。”
苏婉玉被众人打趣,有些不好意思地转移话题:“嫂子,你们就别拿我寻开心了,今天的报纸你们都看了吗?”
“没有啊,这太早了,送报纸的还没来呢。”
李婶说完,想到什么似的又问了一句:“是不是你闺女的采访出来了?”
苏婉玉轻轻“嗯”了一声,又让家长们羡慕起来:“小苏,绵绵这孩子可太争气了,这算上这次,这孩子都上了两次报纸了吧?”
“是啊,一次是县里的报纸,一次是市里的报纸。”苏婉玉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淡些,嘴角却是止不住地往上扬。
“哎呦,这孩子才九岁多,就比我们这些活了一辈子的老家伙厉害,我们从来都是看报纸,想都不敢想能上报纸的。依我看,你们家绵绵以后肯定不是个简单人物。”
“小苏,你们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邻居啊。”
“哎呦,你们可别夸了,这以后的事,谁能说的准呢,我也不求她有多大出息,只要她平平安安长大,我就知足了。”苏婉玉故作谦虚的说。
她的脸皮到底没有自家男人那么厚,换了江长海肯定就得意洋洋地夸下海口说没问题了。
苏婉玉和几人说了一会话,想着自个还没看过报纸,就借口碗还没洗回家看报纸去了。
她走了没一会,送报纸的人就来了。
李婶看到送报纸的来了,连忙说:“哎,报纸送来了,我要回去看看江绵绵的那个专访,刚才小苏走的太快,我还没看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