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TXT下载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全文阅读

作者:宁小白     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txt下载     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136章 盘问

    夏明星不洗脸了,也不刷牙了,洗漱用具往旁边随手一丢。

    他正准备拆包裹看看李星星送给他的礼物,抬头就见到两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自己的动作,想了想,哼一声,一手一个,拎着两个包裹回自己房间了。

    他是主人,住的东间。

    陈奎不死心,拽着夏明启跟进去,“小三弟,别小气,让我们看看小李同志给你准备了什么礼物嘛!不管咋说,东西是我们替你捎来的。”

    “没你们帮忙,我见到星星同志照样可以收到礼物。”夏明星说道。

    “就看看,就看看!”

    夏明星眼珠子转转,慢悠悠地打开包裹,“看就看,反正你们羡慕不来的。”

    “我的妈呀!”陈奎震惊极了。

    夏明启看在眼里,颇感意外。

    全是好吃的!

    真有一根金华火腿。

    夏明星摸了摸,美滋滋地道:“你们说星星同志现住李宅?那可真是太好了,我早听说李宅易主,没想到竟是星星同志的了。你们早点休息,我去厨房。”

    “干嘛?”陈奎问道。

    “泡点豆子,明早磨豆浆给星星同志送去。”出门前再做些好吃的早点。

    夏明星勤快地洗洗弄弄时,李星星正在接受母兄的盘问。

    想了想,她解释道:“我爷爷生前留下一点东西由我交给国家,算是立了大功,这些都是给我的奖励,不过房子原本就是我爷爷的,我有地契,算是物归原主。除了我的户口会转成城镇户口,也会给娘安排一份工作,粮油关系转到梧桐市,哥哥不用担心我们吃不上饭啦!”

    李秀红和陈念恩面面相觑。

    得立下多大的功劳,才能得到大领导的亲笔题额!

    “你跟着去燕京,就是办事儿的?”李秀红蓦地想到这一点。

    李星星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当然,给人当翻译是顺带的!那些事需要保密,我就不说啦!娘,我跟你说,我当翻译的时候赚了好多钱呢,一万多,可惜都被我给花光啦!”

    更欠了赵海云五万港币。

    她满脸的不好意思,是不是有点太败家?

    李秀红听了,反倒不敢细问是什么样的功劳,顺着女儿的话题就往下道:“你不是跟你大舅说,挣了钱给家里盖屋吗?钱花没了,你指什么盖砖瓦房?”

    虽然她手里的钱就够用了,但承诺是女儿许出来的。

    李星星嘻嘻一笑:“还有一个奖励我忘记跟您说了,就是国家安排人给咱们家盖上砖瓦房!用最好的砖、最好的瓦,以后不用再担心刮风下雨啦!”

    李秀红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很快,她又问夏明星是怎么回事。

    “你是女孩子,不要随便送礼物给人家。”李秀红说道。

    李星星眨眨眼:“可是我有收人家送的礼物呀!我们过年时吃的牛肉酱、桂花糕、酱排骨都是夏明星寄的,我给的是回礼!回礼!”

    陈念恩顿时如临大敌:“夏明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徐明堂想认个妹妹,他都不同意,何况有猪来拱他家水灵灵小白菜。

    必须拿着棍子赶猪!

    男人最懂男人了,别以为他不晓得那位夏明星他心怀不轨!

第0137章 登门

    提到夏明星,李星星就滔滔不绝了。

    “他的厨艺可棒啦!做出来的佛跳墙超级美味!八宝布袋鸡也非常棒!还有文思豆腐、清炖狮子头、开水白菜……”李星星如数家珍,眼睛亮闪闪,和她的名字一样,像星星,“娘吃过夏同志做的菜,是不是很好吃?”

    李秀红挽起衣袖,顾左右而言他,“我看厨房里啥都有,我先做晚饭,咱们娘仨就不用出去吃了。星星,你晚上想吃什么?”

    李星星来精神了,“简单些,我们吃手擀面,打荷包蛋!”

    “出门饺子回家面,好,我们吃面!”

    除了米面和油盐酱醋,厨房里也有大葱、青菜和鸡蛋之类,想来在他们回来前有人跟夏明启和陈奎打过招呼,所以准备得十分齐全。

    李秀红喜用老土灶,烧一锅开水,烫过沙盆,接着打开一袋富强粉,开始和面。

    陈念恩则帮忙洗菜、洗鸡蛋,而李星星就想不到自己该帮忙。

    她趴在门框上看母亲和哥哥忙忙碌碌。

    和好面,醒了片刻,擀成大圆面片子,然后折叠起来,切成面条。

    李秀红忽然看到锅台上的油盐酱醋瓶子旁边放着一个猪油罐子,于是挑点猪油下锅,炝炒葱花,满屋都是香气,馋得李星星直流口水。

    火车上的饭菜,实在不好吃。

    陈念恩就道:“娘,看妹妹,跟没吃过饭似的,以后可不能饿着她,我有多余的粮票就换成全国粮票给你们寄过来。”

    不等李星星婉拒,李秀红就道:“用不着你寄,别以为我不晓得你们口粮供应都是定量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哪里够吃呢?先前星星不是说了吗?我们很快有城镇户口,我也会有一份工作,拿工资,吃成品粮,隔三差五带她下馆子,必然饿不着她。”

    “第一饭店二楼的夏明星做菜最好吃!”李星星吸溜一声,咽了咽口水。

    其实,她并不是饿。

    光是随身超市里的食物就够她吃到天长地久。

    她就是馋。

    骨子里,有一种对美食的渴望。

    李秀红无奈地摇摇头,赶紧往差一点点功夫就烧开的锅里打荷包蛋,待蛋成型,汤水翻滚,她才往里下面条,快煮熟了的时候再放青菜。

    做好了,盛出来,香喷喷的,娘俩一人一大碗,陈念恩的是两碗。

    富强粉做的面条就是好吃,劲道爽滑,再加上猪油的香味,娘仨扫荡得干干净净,连汤底都没剩,反倒是一个劲流口水的李星星饭量最小。

    一碗没吃完,剩下的都给李秀红解决了。

    心满意足地刷牙洗脸睡大觉。

    次日一大早,李星星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哥哥在外间和人说话,想到夏明启和陈奎今天来给他们办理各种手续,硬逼着自己爬起来。

    火车上休息得不好,她真的好累哦!

    想睡个三天三夜。

    穿好衣服,草草地扎着马尾,李星星推门出去,人没进客厅,忽然吸了吸鼻子,眼睛亮得惊人:“夏同志做的水煎包!”

第0138章 早饭

    脚下瞬间加速,李星星一溜烟似的跑进客厅。

    夏明星和夏明启、陈奎赫然在座。

    但是,李星星的眼睛盯着饭盒,放在夏明星跟前的几个铝制饭盒。

    她不假思索地坐在夏明星对面,双脚并拢,双手放在腿上,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乖巧地问道:“夏同志,你一大早地到我们家是有什么事吗?”

    说话的时候,眼睛依旧盯着饭盒,只差没流口水了。

    好久没吃夏同志做的饭菜了!

    夏明星眼里流淌出一丝笑意,依次打开饭盒,任由浓郁的香味四散开来,“星星同志,听说你回来,特意早起磨了一点豆浆,做了几样早点给你送来。谢谢你昨天让我哥哥捎给我的礼物,我很喜欢,等我用你给的食材做好吃的,再和你一起分享。”

    李星星搓搓手,“夏同志,你真是太够意思了。”

    陈念恩扶额,李秀红捂脸,没眼看。

    这贪吃的小姑娘啊,被人拐了都不自知。

    “星星同志,你先吃饭,趁热吃,凉了味道就会变差了。”夏明星说道。

    李星星忙道:“我先去洗手!”

    飞快地洗手,草草地刷牙漱口,毛巾擦擦手,雪花膏都没来得及用,就拿着几双筷子回到客厅,招呼道:“夏同志做饭超好吃的,大家一块尝尝啊!”

    先把筷子塞一双给她娘,接着才分给哥哥和其他人。

    夏明星顺口道:“我吃过了,我哥和陈奎同志也是吃饱了才出门,不用再浪费粮食。”

    夏明启和陈奎齐齐露出鄙视的眼神儿。

    那么好吃的包子,他们可以再往胃里塞几个,可惜不能给夏明星拖后腿,这家伙分明是在讨好心上人,讨好未来丈母娘和未来大舅子。

    李星星深吸一口气,“那我就不客气地开动了!”

    挟一个白白胖胖的包子咬一口,“哇!三鲜馅儿的!”

    她很爱。

    “娘,哥哥,你们快吃啊,非常好吃!”鲜得舌头都快掉了。

    “我不爱吃包子。”陈念恩道。

    李秀红终于找到离开的机会了,“我出去买点油条。”

    女儿不争气,她只能眼不见为净!

    李星星十分不解:“哥哥,你可真奇怪,好吃的包子摆在你眼前了,你不吃,娘去给你买油条,油条有什么好吃的?”

    油炸食物,不健康哒!

    陈念恩哼了一声:“就不爱吃包子。”

    李星星低头看了看饭盒,“没关系啊,除了水煎包和三鲜蒸包、豆腐皮包子,夏同志还做了几个菜盒子,哥哥,给你吃!”

    挟起来就塞到陈念恩手里,自己也抓一个咬下去,薄如蝉翼的油炸外皮咯吱咯吱响。

    不是大大的韭菜盒子,而是小小的圆盒子。

    满嘴油却不腻。

    夏明启是个很好的哥哥,他催促弟弟道:“明星,你不得上班吗?赶紧走你的!等小李同志吃完饭,我替你把饭盒捎回去。”

    没看到大舅子的脸都青了吗?

    过犹不及。

    夏明星麻溜儿地告辞了。

    临走前不忘对李星星说道:“星星同志,中午来第一饭店吃饭呀,昨天饭店向肉联厂预定了一些好肉,中午有火腿炖肘子!”

    李星星的眼睛bling地亮了。

第0139章 房产登记

    然而,李星星没有时间光顾第一饭店。

    她,有点忙。

    吃过早饭,夏明启带她到房管所进行房屋登记。

    陈奎没跟着,李秀红没跟着,只陈念恩不放心,牢牢地守在妹妹身边。

    梧桐市房管所距离梧桐街不远,在前面一栋六层楼的隔壁,是一栋三层小楼,它的隔壁挂着梧桐市公安局的牌子,这一条街基本是机关单位。

    李星星掏出老爷子留给她的地契,“能用上吗?”

    夏明启瞧了两眼,“建国前的地契早就不管用了,不过聊胜于无!”

    房管局里的工作人员认识夏明启,立刻站起来招呼他,脸上堆着笑,“夏同志打算办理房屋登记或者过户手续吗?哪一套房子?”

    夏明启没回答,“我找你们林局长。”

    “在办公室,您请进。”

    进了办公室,夏明启把一张盖着红章的证明放在桌上,“把李宅过户给李星星同志。前段时间我和战友收拾李宅,挂了新匾额和公示牌,我不信你们不晓得。那房子原本是找不到主人才收归国有,分给干部居住,现在主人找上门,咱们就得物归原主。”

    “主人不是红顶商人李峥嵘吗?他已去世了。”林局长不禁打量李星星,见她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明眸皓齿,亭亭玉立,瞬间想起自己看过的照片:“李峥嵘的孙女!”

    李星星落落大方:“没错!”

    林局长看了看印章,一惊,“我立刻给你们办理!”

    能惊动上面亲自下发文件,李星星必然是有来历的,难怪前阵子态度强硬地叫前租客搬家,哪怕是5级干部,也不得不立刻搬到隔壁。

    得亏隔壁刘老太主动把房子捐给国家,换个小房子住,不然有的闹腾呢!

    可刘老太的房子哪里能跟李峥嵘的相提并论?

    李峥嵘做大官,又经商,梧桐市是他的家乡,老宅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和家具用品都是顶尖好货,听说设计师都是用英国的,李峥嵘消失以后,住进去的全是大军阀,基本没受到损毁,倒是里头的东西越变越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林局长曾在解放后第一时间进去参观,满屋的紫檀家具,多宝格上全是古董玉器,墙上全是中西字画,金碧辉煌,跟皇宫没差别。

    后来,东西渐渐地没了,家具建筑依旧完整无缺。

    李峥嵘刚出现时,原租客有点不得劲儿,生怕他把房子收回去,只能同意他住一晚,谁知一觉就死了,还得给他办丧事,原租客一家子暗地里抱怨太晦气,又不能不按遗嘱办。

    干部家属在林局长老婆跟前抱怨过,所以他晓得。

    本以为李峥嵘死了就算结束了,他们可以安稳地住下去,更没想到的在后头,年初忽然接到命令,所有人连夜离开,过了两天又叫他们全家搬离,把房屋腾出来还给原房主,一件家具都不准带走,接着林局长就看到匾额和告示牌的出现,昭示房子彻底易主。

    终于来办理房屋登记手续了,竟是一位妙龄少女。

第0140章 户口问题

    办完手续,夏明启确认无误。

    谢过林局长,直接携李星星和陈念恩到对面财政局,找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交上根据房屋面积算出来的一大笔税费,拿到盖着红章的正式房契和地契。

    出来后,李星星忙道:“夏同志,税费是多少?我还给你。”

    她可不占人便宜。

    夏明启微微一笑:“上面拨的款。”

    在城里有房子并不代表可以把乡下户口转化为城镇户口,因为城乡户口卡得很严。

    下乡容易,进城难。

    如果有特殊批示,容易解决李星星的户口问题,但夏明启心细如发,不想太张扬,以免惹人注意,继而引发对李星星身份的揣测。

    打理李宅并过户给李星星,可以对外说是私人住宅,人家主人找上门了。

    别的,做得太明显,肯定有人想查探李星星的底细。

    经过深思熟虑,夏明启决定先给李秀红找工作。

    得知李秀红的厨艺不错,他把李秀红安排进第一饭店。

    不过,是一楼的厨师。

    直接就是白案厨师,不是学徒工。

    厨师可是现阶段最体面的工作了,永远不用担心饿肚子,他们的好意令人一目了然,不管是李秀红还是陈念恩,说不出一个不字。

    拒绝,就太不知好歹了。

    那可是第一饭店的工作,多少城镇居民打破头地想挤进去,服务员都有很多人竞争。

    越是乡下出身,越清楚城镇工人的旱涝保收。

    工作落实以后,有单位证明和落户证,李秀红的户口和粮油关系就可以随时迁进工作单位,夏明星又给李星星弄一个“农转非”的指标,随母登记落户。

    “这样就行了?”李星星惊奇道。

    好简单呀!

    夏明启莞尔道:“当下的户口关系就是随母而定。李秀红同志进了城,你在城里又有自己的房产,有指标的话,当然可以跟着转为城镇户口。不过,李秀红同志是集体户口,如果你们觉得不合适,可以把户口迁到梧桐街,没人规定粮油关系必须挂靠单位。”

    李星星恍然大悟:“难怪芳嫂子带着仨孩子在家呢!”

    当时她就觉得纳闷,表哥在矿上做工人,有城镇户口,怎么妻儿一直是乡下户口,住在老家全靠工分过活,一年挣几块钱,原来是国家有规定呀!

    户口只能随母不能随爹,成分却随父,够奇葩的!

    夏明启顿了顿,“其实,不依靠李同志也可以办成你的户口迁移。”

    “什么办法?”李星星追问。

    “给你安排一份工作。”夏明启打量她几秒钟,“小李同志,你今年有十八岁了吧?已经成年了,又懂外语,想从事什么职业,我给你安排好了再离开梧桐市。”

    工作?工作?

    李星星连连摆手:“我才不要上班呢!”

    夏明启奇道:“不上班,你想干嘛?小李同志,进了城,光靠城镇户口是行不通的,城镇户口的确有定量的粮食供应,但是你得挣钱买!没钱,谁卖粮食给你?别人求我给找工作我都不带搭理他的,你可得抓住机会,过时不候。”

    李秀红和陈念恩竟点点头,显然是赞同的。

    其他是次要的,有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对李星星来说才是长远的好处。

    李星星急了。

    她的梦想是做咸鱼啊,怎么可以上班呢?

    上班好累的。

    朝九晚五,一周只能休息一天!

    妥妥的社畜!

    眼见大家都认为给自己安排工作是好事儿,李星星脱口说道:“我不要上班,我不要工作,我……我……我要读书!我想上学!上大学!爷爷教我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上大学!”

第0141章 赶鸭子上架

    上学,就不用辛苦工作了。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拿着书本和笔,听老师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传授知识,是不是在神游太空,应该不会有人太注意。

    如此一想,比上班轻松得多。

    至于在没有毕业证的情况下如何插班参加高考,或者根本不能参加,李星星不在乎。

    反正,她没真想上学,纯粹找借口不参加工作而已。

    事实上,她也不想重复噩梦一般的高考。

    睁开眼是卷子,闭上眼是卷子,梦里更是一张张卷子跟雪花似的飞来,每天看黑板上的倒计时,听老师歇斯底里的鼓励。

    终于挤掉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一学期没结束就回到了六十年前。

    她着实松了一口气,不用学习,嘻嘻!

    她很不爱学习,全靠老爷子的高压政策才顺利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

    听到李星星的志向,夏明启略略沉吟片刻,“上大学?是了,是了,你是该上大学的年纪。倒不是很为难的事情,毕竟你的外语特别好,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李星星瞪大眼:“不为难?我虽然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但我是跟爷爷学的,没正式上过学,没有毕业证!没有高中毕业证,没有初中毕业证和小学毕业证。”

    夏明启掩口咳嗽两声,“我们国家经济不够发达,国家缺乏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对落榜生再高考是持支持态度,凡是具备高中毕业水平的非应届生都可以参加高考,叫作同等学历考生。这样,我推荐你插班到梧桐一中的高三,参加今年的高考。”

    算算日子,没多长时间了。

    他又道:“小李同志,如果你担心自己跟不上课程,可以插班进高二,明年参加高考。”

    “上学好!”李秀红率先赞同,“星星,你好好上学,努力考大学!大学毕业后工作包分配,像你哥哥一样。当然,娘不给你压力,不管你考不考得上大学,高中毕业证书也很够用了。靠自己参加工作,来得更有底气。”

    李星星的小脸瞬间垮下来,“真上学啊?”

    高三生,还要面对高考。

    她可真是太难了。

    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陈念恩有点了解妹妹的性格了,他忍住胸腔中压不住的笑,“不想工作,就去上学,你总不能待在家里除了睡觉就吃吃喝喝,很容易失去自我。”

    上了学,需要在学校吃饭,大大减少了见夏明星的机会。

    好事,大好事!

    大家有志一同地决定了,先安排李星星插班上学。

    夏明启出去一趟,很快拿回一份推荐信。

    盖了梧桐市一把手的章。

    然后,交给陈念恩,因他和陈奎不方便出面,就让陈念恩和李秀红带李星星前往梧桐市最好的高中,即梧桐市第一高中。

    陈念恩骑凤凰牌自行车带李秀红,李星星自己骑蓝翎自行车。

    气呼呼地一边蹬着自行车,李星星一边碎碎念:“上学有什么好啊?工作有什么好啊?我有爷爷留给我的东西,我养得活自己!”

    上学是比工作轻松,可却比不上咸鱼躺啊!

    吃了睡,睡了吃,腻了就去逛逛街,回来自己做做美容。

    优哉游哉,美极了。

    现在,她这只可怜小鸭子被赶上架了!

    叫你嘴贱!

    李星星流下宽面条泪,恨不得提起手给自己两巴掌。

第0142章 入学

    进了梧桐一中,陈念恩直接到办公室找年纪已有六十多岁的杨校长。

    李星星一路打量,震惊无比。

    宽敞明亮的教室呢?

    干净整洁的操场呢?

    没教学楼,全是砖瓦房,小窗户,木质门,半新不旧十分简陋。

    杨校长的办公室也是一间砖瓦房,空间不大,光线昏暗,摆着一张办公桌,地面虽然扫得干干净净,却不是水泥地,而是坑洼不平的泥巴地。

    一进来就有一种沉闷的感觉。

    问过好,陈念恩先把推荐信和李星星的户口本递给杨校长,“我妹妹打小儿就被祖母遗弃,幸亏命好得到好心人的收养,着实读了不少书,却因颠沛流离的生活没能进入学校,有高中文化程度,没有任何学籍证明,所以想麻烦您安排她入学。”

    杨校长打开户口本看了看,又仔细看看推荐信的章,“插班上学的问题不大,但直接入读高三,会不会太急了点?能跟上课程吗?没几个月就高考了。”

    陈念恩看向李星星。

    李星星小声道:“我读书很好的,尤其是语文和外语,就数学物理差一点。”

    毕竟,参加过六十年后的高考,那水平,绝非六十年前所能比的,才过去不到一年,知识依旧刻在脑海里,没有消退。

    除了智商,时下大部分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她。

    陈念恩听了,对杨校长笑道:“我们想让她试试,如果实在不行,再复读一年,总得凭自己的本事上学才不会让人说三道四。”

    杨校长点点头,“那行。”

    他给开了入学证明,“李星星同学,我事先声明,你出身于革命家庭,衣着打扮连个补丁都没有,不是困难户,没有生活费上的补助,你得心里有数。”

    “还有补助呀?”李星星好奇道。

    看到她可爱娇俏的样子,杨校长慈爱地笑道:“贫困生补助,国家鼓励大家上高中考大学,高中、大学期间学费全免,有国家补贴。”

    李星星惊讶极了:“可真好!”

    免费的耶!

    除了九年义务教育,她根本没上过免费的高中和大学。

    “是呀,你好好读书,争取考上一所好大学,给咱们学校增光添彩,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为国家的建设增砖添瓦。”杨校长鼓励道。

    李星星握了握拳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穿越回家前,她已经是大学生了呀!

    真真正正的大学生哦,燕京外国语学院的新生。

    回到教育资源十分贫乏的年代重读高三,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是她的智商有问题了。

    办理完入学手续,差不多中午了。

    他们决定下周一来上学,用剩下的两天时间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出了校门,陈念恩不想让妹妹去第一饭店见夏明星,提议道:“我们回家下碗面将就吃一顿,然后把带给姥姥姥爷他们的东西收拾收拾,直接回家迁户口,赶早不赶晚。”

    “对对对,你得回沪上销假上班,不能耽误。”李秀红赞同道。

    李星星闻言,只能跟心心念念的火腿炖肘子说拜拜。

    太可惜了。

    她上学读书的话,不可能天天去第一饭店吃好吃的。

    为了不上班,牺牲好大哦!

第0143章 小豆丁

    四月初,本应草长莺飞春光好,但出了城,李星星却发现路两边的树皮草根都没了。

    零星一点绿意,很快又被发现者将之掘走。

    饿极了的人,不放过任何填饱肚子的机会,他们喜欢春天,野菜最好,野草次之,树皮剥下来和树叶撸下来,切碎了照样可以果腹。

    总比饿死强!

    不过,越接近大李子村地盘,绿意越浓。

    满地的红薯秧,郁郁葱葱。

    李星星惊讶地道:“娘,咱们的红薯秧子已经下地啦?”

    李秀红嗯了一声,“不知道今年的情况是好是坏,大家决定早种早收,已有八成的春红薯秧子种下地了,算一算,大概中秋前后就能收割。种完这一茬,下个月初点玉米的时候再种一点夏红薯,初冬收割下地窖,到时候叫你姥姥给你炸地瓜片。”

    知晓女儿对农事一窍不通,她便细细地与之说明。

    农家出身的孩子,多少得懂一点,若是韭菜、小麦苗的分不清,可就成笑话了。

    “英明的决定。”李星星道。

    蹬着自行车,娘仨很快踏进大李子村的范围,李秀红下车,兄妹俩推车前行,立刻引来正在田间劳作的无数人之围观。

    他们的眼睛,全盯着自行车。

    亮闪闪,放了光一样。

    “哇!是秀红,是秀红,他们骑了两辆自行车!”

    “新的,不是大队长的旧车!”

    “我滴乖乖,我就说他们真发达了!说买自行车就买自行车。大的倒罢了,和大队长的凤凰牌自行车一模一样,星星骑的小自行车是真稀奇啊,我在城里根本没见过一样的!”

    “稀奇啥,人家星星坐过小轿车的!”

    “就是,小轿车可威风了,还有司机专门给她开车呢!”

    “你们还说呢!从娘家回来,听你们说星星坐小轿车回家一趟,我可后悔死了,早知道就不回娘家了。没亲眼见着星星坐小轿车,再走娘家跟人吹牛都觉得没劲儿!”

    围绕车的问题,大家热热闹闹讨论一阵子,终于发现骑自行车带李秀红的小青年。

    也算是相当的后知后觉了。

    “咦!毛蛋回来了!是毛蛋吧?”

    “肯定是啊,看那白白净净的模样,跟秀红母女俩一个模子里出来似的,到底是大城市水土养人,小时候他可黑了。”

    “我就说毛蛋跟他爹不一样。”

    “那可不,毛蛋一个月给秀红寄二十块钱呢,听我儿媳妇娘家亲戚说的,他在邮局上班,每个月都能见到秀红拿汇款单取钱,咱们大李子村再没有比她更有钱的了。”

    “别叫毛蛋啦,我听胡秀英说,他改名叫陈念恩了!”

    “念恩,念恩,不就是念着亲娘的恩吗?果然是个好孩子呢,有咱们老李家的厚道。”

    陈念恩毕竟是在大城市里上班的人,爹又在省城当干部,家产全是他的,当下有许多人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尤其是姓陈的,纷纷邀请他到家里歇脚喝茶。

    陈念恩一一婉拒:“好不容易借着送妹妹的机会回来一趟,先找我姥姥姥爷!”

    便没人阻拦他们的去路了。

    确实,不先见见李老头儿和李婆子实在说不过去。

    陈念恩小时候住在大李子村的时候,外祖父母贴补他的次数是陈家祖父母的几十倍,满村的人谁不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到了家门口,李星星和她哥哥直接推车进门。

    门没锁。

    李星星欢快地大声道:“姥姥,姥爷,我回来啦!有没有很想我呀?”

    踏进院子,她和坐在屋檐下发呆的小豆丁大眼瞪小眼。

第0144章 李成栋

    真是小豆丁。

    约莫两三岁的样子,瘦瘦巴巴,头大身子小。

    是个五官很漂亮的男孩子,皮肤白白净净,剃了小光头,穿着蓝褂子、绿裤子,领口露出一点毛衣的痕迹,颜色略眼熟,好像是李星星交给李秀红的毛线。

    “小豆丁,你是谁呀?怎么在我家?”李星星开口问道。

    小豆丁没回答她问题,而是蹬蹬蹬跑向李秀红,抱着她的大腿,偷偷地露出半张脸看陈念恩和李星星,满眼的畏惧。

    李秀红摸摸他的光头,对一双儿女道:“他叫李成栋。”

    姓李?

    陈念恩十余年没回来了,问道:“是哪个表哥的孩子么?”

    李秀红摇摇头,左手牵着李成栋,右手拎着行李包,到堂屋放下行李包,才对跟进来的儿女说道:“对外,我们说是在路上捡回来的孩子。”

    “对内呢?”李星星更好奇了。

    “对内,也只咱们几个人晓得,你大舅妈都不知道。”李秀红慢慢地压低声音,“你离家那会儿,我陪你姥姥姥爷前去探望你七姑奶奶家的表舅,你大舅跟你说过这件事吧?”

    李星星点头,指着小豆丁,“难道他是表舅家的孩子?”

    “不错,他是你表舅的孙子,今年五岁,身体不大好,得喊你一声表姑呢!”李秀红轻轻叹了一口气,将收养这孩子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她的七姑,李星星的七姑奶奶,凭李老头儿当时的身家,嫁了一个地主。

    不是特别大的地主,但有几百亩良田,牛羊成群。

    日子过得很好,吃喝不愁。

    美中不足的是她在四十岁时和丈夫先后去世,留下儿子保平安继承家里的土地。

    婆家姓保。

    可是,取名保平安,并没有获得平安。

    只留下保平安拉扯体弱多病的孙子,他自知命不久矣,才托人给舅舅捎信,把孙子托付给他们。

    李秀红低声道:“你表舅哭得稀里哗啦,一个劲地冲你姥姥姥爷磕头,他不忍心让唯一的孙子落到那种境地,求我们收养孩子。”

    “可以的。”陈念恩替母亲回答妹妹的问题,“我有个同学,她抛弃了自己的父亲,跟改嫁的母亲另行认了成分好的继父做亲爹,混得风生水起。”

    竟可以这样操作?

    李星星问道:“小豆丁记在咱家谁名下啊?”

    见女儿儿子都没有露出不满的神色,李秀红有些高兴,“记在你十三姥爷的名下,给他做重孙子,给他养老送终。因为怕村里有人知道了骂他是地主小崽子,所以就对外宣称是从外面捡回来的孩子,不提过去的事情,反正没人细究。”

    “哎哟喂,十三姥爷才五十多岁就当太爷爷了!”李星星表示羡慕。

    白捡一个重孙子啊!

第0145章 铁皮青蛙

    小豆丁不爱说话,寸步不离李秀红。

    李星星掏出一把大白兔奶糖竟然没哄到他喊姑姑。

    李秀红摸摸小豆丁的脑袋,柔声道:“小宝,她是姑姑,不是外人,以前给你吃的奶糖和沙琪玛、麦乳精都是姑姑买的,你不是说喜欢姑姑的吗?”

    小豆丁瞅着李星星,不说话。

    李星星则道:“小宝?小名叫小宝吗?应该叫某蛋才对。”

    他也是男孩子。

    陈念恩听了,给她一个脑瓜崩。

    “好啊,小毛丫,暗中取笑哥哥是不是?”比起狗蛋驴蛋,他叫毛蛋已经很体面了。

    村里头,他的发小儿,还有叫破铜烂铁的呢!

    李星星捂着嘴巴嘿嘿笑。

    她是个活泼爱玩的性格,用奶糖没勾搭到小宝,转转眼珠子,突然想到一样东西,立刻翻自己的帆布挎包,假装找东西,其实从随身超市里拿出一个带绿色条纹的铁皮青蛙。

    这玩意儿,超市里定价十块钱。

    蹦跶近百年,依旧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前几日,她在沪上见过同款。

    陈念恩侧目:“星星,你什么时候买的?”

    铁皮青蛙是沪上康元玩具厂产的,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一直畅销。

    李星星拧紧发条,把小青蛙放在地面上,任由它往前蹦蹦跳跳,活灵活现的样子瞬间吸引到小宝的全部注意力,眼睛盯着不放。

    “癞蛤蟆!”他张口说道。

    “不是癞蛤蟆,是青蛙,小蝌蚪变的青蛙,癞蛤蟆好丑的。”李星星跟他搭话。

    小宝蹲在铁皮青蛙跟前,戳了戳它,“不动了。”

    “他现在没劲儿。”李星星拿起铁皮青蛙展示给他看,“这儿有发条,上了发条,它才有劲蹦跶,是不是很好玩?你乖乖地喊一声姑姑,姑姑再给你找一只小黄鸡!”

    “姑姑!”张口就来。

    小豆丁很有眼力的。

    李星星嘿了一声,果真拿出一只小黄鸡,拧紧发条,跳跃着作啄米状态。

    小宝笑得开心极了。

    大小孩,小小孩,很快玩到一起。

    小宝嘴里有糖,手里有玩具,很快就“姑姑、姑姑”的叫个不停。

    李秀红笑着摇摇头,抬头看看外面的天色,“没到下工的时间,爹娘怕是不会回来,我做饭。毛蛋,你来帮忙。”

    “来了。”陈念恩挽起衣袖。

    他们带回一袋富强粉,掺上红薯面,李秀红开始和面,准备擀面条。

    有好东西,肯定先和长辈分享。

    随着此起彼伏的敲锣声响彻大李子村,社员们纷纷下工回家。

    有人见李婆子和李老头儿、十三姥爷走得特别快,忍不住笑道:“大哥大嫂子这是听人说秀红带毛蛋和星星回家,赶着见面呢!”

    李婆子白了他一眼,“好长时间没见毛蛋和星星了,我能不急吗?”

    “赶紧家去吧,听说他们娘仨骑了两辆新自行车回来呢!带着大包小包。”

    李婆子倒不是很在意自行车的事儿,她想见外孙和外孙女,果然在踏进家门的时候迅速如愿,小宝和李星星正头碰头地玩小青蛙、小黄鸡。

    她一点都不惊讶。

    孙女以前的生活条件太好,总能拿出乡下没有的东西。

第0146章 不盖屋

    李星星抬头看到姥姥,原地蹦跶起身,“姥姥,我回来啦,有没有很想我?”

    热情洋溢,像个小太阳。

    “想你,想你,快想死你了!”李婆子点点她的额头,“小小年纪,不吭不响地就给人当翻译去燕京,差点没把你娘吓死!日夜悬心。”

    “可我给咱家挣了一套砖瓦房,又给我娘挣了份工作呀!我自己也有城镇户口啦!”

    “什么?”跟着进门的李老头儿和十三姥爷吃惊出声,“砖瓦房的事儿,我们听你大舅说了,工作和户口是什么回事?各个工厂根本不对城镇以外的居民招工。”

    正好看到陈念恩出来,李星星当甩手掌柜,“让哥哥跟你们说。”

    她陪小宝玩。

    陈念恩扶着老爷子老太太进屋。

    听他说完来龙去脉,三个老人相顾无言。

    收养李星星的爷爷竟然是李峥嵘,他们的老东家,大李子村曾经的主人。

    真是万万没想到!

    人去世了,依旧给李星星留下难以估量的财富。

    不是指金钱,而是知识、人脉、遗泽。

    李婆子很快露出欢喜的笑脸儿:“转成城镇户口,秀红有工作,星星上学,以后就完全不用愁了,好事儿!是好事儿!”

    李星星玩累了,进来喝水,闻声道:“姥姥,您和两位姥爷跟我们一块进城吧!”

    “啥?”李婆子惊呆。

    喝完水,李星星擦擦嘴角,“您忘了,我不是说咱们家得翻盖房子?等我和娘明天进城落了户,就把砖瓦拉回来,找人盖房子,你们没地儿住,可不得跟我们进城吗?我有一套爷爷留给我的大房子!再说,你们都上了年纪,早不应该再上工了。”

    “不上工,哪来的工分吃饭?我认为我还干得动。”十三姥爷说道。

    五十多岁就不干活,别人肯定说闲话。

    最近吃得好,他觉得自己身体比以前强了许多。

    李老头儿则道:“你们九个舅舅都在家,跟你们住像什么样子?”

    农村的老人们,哪有不靠儿子养老反而靠女儿外孙女的?

    李星星对此表示理解,“姥爷,您算算,咱们盖几间屋,正房三间是必须的,东西偏房各两间,一共需要多少砖多少瓦,省得盖到最后缺砖缺瓦。”

    “三间瓦房需要千瓦万砖。”李老头儿道,“但我们不需要翻盖。”

    “啊?”李星星不解,“砖瓦房不好吗?”

    “好是好,就是太张扬了,没必要,咱们的茅草屋也挺好。”李婆子比谁都了解自己的老伴儿,“倒是你们娘俩,尽快把户口落实。”

    别的,都不重要。

    吃过晚饭,李秀红就找李大柱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莫说李大柱,他们全家人都震惊了。

    “姑姑,哪儿来的工作呀?”芳嫂子赶紧问道。

    她做梦都想跟丈夫进城,哪怕找一份临时工也行,可以补贴生计,可惜职工岗位紧俏,人家招工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拥有本地城镇户口。

    丈夫工作单位有上千职工,“农转非”指标一年只两三个,实在轮不上他们家。

    工作十几年,机会才会大一点。

    李秀红和自己一样是农村人啊,而且四十岁了,竟然能找到梧桐市的工作!

    面对他们的询问,李秀红没有细说的意思,只道:“星星的爷爷给她留了点门路,就托人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星星也跟着进城上学。”

    李大柱一家深深地羡慕了。

    星星这孩子,真没白生,给家里带来的好处呀,数不清了。

第0147章 供应证

    拿到迁出证,李秀红娘仨没在家久留,次日一大早赶回梧桐市,顺道带上母女俩的铺盖行李以及生活用品,省得再跑一趟。

    他们的离去,并不影响他们留在大李子村的话题。

    两辆自行车的威力,经久不衰。

    他们还不知道李秀红和李星星的户口迁走了,如果知道了铁定又是一场羡慕嫉妒恨。

    倒是足不出户的小宝因为李星星给的两个铁皮玩具,在李小福兄弟的带领下,很好地融进了小伙伴当中,且是后话不提。

    娘仨不愿意麻烦夏明启和陈奎,自己拿各项证明办理落户手续和粮油关系。

    到公安局,核实各种证明材料,正确无误后,工作人员从柜中拿出档案册,登记李秀红和李星星的信息情况,然后一笔一划地给他们写新户口本。

    写完,盖章。

    因为住址是梧桐街李宅,他抬头打量了李星星好几眼。

    都是兄弟单位,谁不晓得李宅迎来了真正的主人。

    匾额和告示牌就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更何况李星星一个人把原租户全家挤了出去。

    李星星拿到新户口本,仔细看了看,发现封皮上写的是“梧桐市公安局”,没了之前户口本上的“松花县”字样,其他倒是一致,下方登记时间填写的是今天。

    里面的登记内容有所变化了。

    首先是原籍,不再是空白,填写的是“梧桐市松花县槐花公社大李子村”,迁入地为“梧桐市梧桐街18号洋房”,住宿地址也是“梧桐市梧桐街18号洋房李宅”,并有迁入时间和迁入原因等,盖着梧桐市公安局的大红章。

    “两位同志,拿着户口本,再拿上工作证明和学生证明,到粮食局办理你们的粮本,不出意外的话,指定粮店就在梧桐街。”年轻的公安提点道。

    李星星冲他一笑,“谢谢提醒,我们立刻去办。”

    不提醒的话她差点忘了,比落户更重要的绝对是粮油关系!

    马不停蹄地赶到粮食局。

    工作人员拿出一个红色封皮上面写有“梧桐市居民粮食供应证”、下面写有“梧桐市粮食局制”字样的小册子,还有一串编号。

    翻开第一页,下笔前他忽然问道:“谁是户主?”

    “李星星,她是户主。”李秀红把女儿推上前,递上入学证明、户口本等。

    工作人员低头在户主后面写道:“李星星。”

    紧接着填写详细住址和人口信息、工种等等,“李星星同志,你是高中生,每月定量三十斤,李秀红同志属于轻力劳动者,每月定量二十八斤,粗粮70%,细粮30%,这个月是没有你们的了,下个月一号到梧桐街粮油店凭粮本领取你们的粮油券和副食品券。”

    李星星奇道:“我娘是劳动者,得干活儿,怎么粮食供应反倒比我少两斤?”

    “大、中学生的粮食供应一直高于普通市民,咱们梧桐市普通市民每月定量二十五斤,已比几个月前提高好几斤!”工作人员回答道。

    原来上学有这好事儿!

    除了粮食供应证,还有副食品供应证、日用品购货证、购煤证等,都是小本本。

    工作人员叮嘱道:“可得收好了,丢失了一律不补,只能等明年发新的,就是发新的,也得年底拿着户口本和旧证才能办理新证。”

    “一定不丢,一定不丢!”

    除了粮食局,李秀红揣着供应证,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星星,咱们娘俩也成吃皇粮的了,毛蛋在沪上可算不用担心咱们了。”

第0148章 背着书包上学堂

    夏明启和陈奎得知他们已办好户口和粮油关系,准备联系早就看好的砖瓦厂,把砖瓦运到大李子村,却被李星星垂头丧气地阻止了。

    “怎么了?”夏明启问道。

    “不盖屋了。”李星星叹一口气,“我姥姥和姥爷觉得没必要,更不想占国家的便宜,所以我们不盖砖瓦房,两位同志任务完成,可以回去了。”

    夏明启再三问道:“真不盖了?”

    李星星点头,“真不盖。”

    既如此,夏明启和陈奎便向他们告辞。

    临走之前,夏明启说道:“我跟公安局和梧桐街派出所的战友打过招呼了,他们日常巡逻时会格外注意你们的安全,谨防小偷小摸的盯上你们。如果你们遇到麻烦,可以找小三,他在第一饭店工作,梧桐市的干部都认识他。”

    李星星俏皮地敬了礼:“多谢,多谢!祝两位一路顺风。”

    夏明启笑道:“也祝李秀红同志工作顺利,祝你高考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

    提到上学,李星星不想跟他做朋友了。

    因为他们离开的第二天是周一,李星星必须背着书包上学堂。

    大清早,李秀红来叫她起床。

    羊毛毯蒙头,李星星赖床不想起,“没睡醒,没睡醒。”

    隔毛毯拍拍她的小脑袋,李秀红道:“你带回来的海味不错,我煮了一锅海鲜粥,做了葱油花卷和鸡蛋饼,你再不起来就凉掉了,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刷的一声,李星星掀开毛毯。

    李秀红噗嗤一笑,递上昨晚给她熨好的衣服。

    吃完饭,李秀红把装有纸笔课本、饭盒的帆布挎包和军用水壶递给她,“学校的饭菜味道肯定一般,我在饭盒里装了两个花卷和一个粢饭团给你做午饭。”

    “谢谢娘!”李星星确实不敢对学校的食堂抱以期待。

    “星星,娘得上班,我送你。”

    陈念恩把妹妹送到学校大门口,塞了几张全国粮票给她。

    临来前,特地在沪上用本地粮票换的。

    “有的学校实行饭票制,我不晓得梧桐一中是什么情况,你拿着粮票有备无患!要是食堂的饭菜可以,你就吃热乎的,别亏待自己。”陈念恩细细地叮嘱道。

    有哥哥关怀的感觉真好呀!

    李星星笑得特别甜:“知道啦,哥哥你真好!”

    转身进校门,脚步变得格外沉重。

    她已经感受到上学的辛苦了。

    本以为她以十八岁的高龄重读高三,应该是年纪最大的了,结果跟班主任祁老师进班一看,几十个老大哥老大姐,比她小的几乎没有,和她差不多的倒有两三个。

    “瞧着年纪,都不小了啊!”李星星小声道。

    祁老师噗嗤一笑,“大部分的孩子十岁上学,最早也是六、七周岁,又有一些学生是建国后才开始上学,十来岁的大有人在,不算一年幼儿教育,六年小学,三年初中,再加上高中的三年,可不得二十来岁了吗?即使免费,好些孩子也不愿意上高中,一则不及中专毕业就能分配工作,二则二十来岁对家庭来说可是很好的劳力,所以咱们学校的高三生总数不及一百人,毕业生算高级人才,大学生是顶尖人才。”

    人才可真稀缺呀!

    李星星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能晚一点进入社会就晚一点当社畜。

第0149章 上学第一天

    李星星总觉得自己身高不太行,可在班里六个女生当中竟是最高的,没做自我介绍,就被祁老师安排在第二排的位置,和一个圆润润的少女做同桌。

    全班就数她最圆润啦!

    别人都干巴瘦,满脸菜色。

    这种圆润也就比李星星稍稍胖一点点,约莫一米六的身高,一百一的体重,圆圆的苹果脸,小小的樱桃嘴,眼睛不大,小内双,鼻梁顶着几粒小雀斑,穿一身黄绿色的八成新华达呢列宁装和黑皮鞋,大家看向她的目光充满了羡慕。

    “你好呀,同学。”李星星跟她打招呼。

    她抬起头,挑剔地看了李星星几眼,发现她衣着虽然一般般,但军用水壶和帆布挎包都是九成新,这才开口道:“请叫我朱圆圆同志。”

    李星星哦了一声,失去和她交朋友的想法。

    那眼神,格外的高高在上呢!

    别以为她看不出来。

    坐下来,放好饭盒和军用水壶,李星星掏出课本和纸笔,为上课做准备。

    课本封皮十分朴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前排女生转头道:“我叫薛翠,你是转学来的吗?”

    “你好,薛翠同学,我是插班来的,和你们一起备战高考。”李星星冲她露出大大的笑脸,“我叫李星星,今年十八岁,你呢?”

    善意得到回应,薛翠很高兴,“我十九岁。”

    六个女生,全坐在班级的中间位置,两两同桌,男生则和男生同桌,异性之间也很少说话打招呼,男女之间的界限一目了然。

    第一节课是数学,讲的是平面几何。

    李星星偏科,以为自己要糟,结果内容全是她初中时学过的,很浅显,一听就懂了。

    棒呆!

    这位祁老师上完数学,居然给他们上英语,原来是兼任班主任、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口音很标准,非常难得。

    怪不得夏明启说梧桐一中是梧桐市最好的高中。

    教学质量就是不一般呀!

    祁老师看到新学生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不知道在想什么,点名就叫她回答问题。

    李星星习惯在外语课上和老师用相应的外语对话,脱口就是标准的英伦腔,流畅的答案令全班人都震惊了,齐刷刷的眼光看过来!

    新学生竟然可以和祁老师对话!

    祁老师也是满脸惊讶:“李星星同学,你英语不错啊。”

    李星星好得意,故作谦逊:“一般一般啦!”

    “高考的时候好好发挥,争取考上燕京外国语学院,咱们国家非常缺乏外语人才。”祁老师很高兴地说完,让她坐下,继续讲课。

    一开始,他以为李星星成绩一般来着,没想到英语是出乎意料地好。

    相信,其他科目应该也不错。

    可以期待一下。

    李星星可不知道祁老师的想法,她终于熬到放学了。

    然后她发现,大部分同学直接冲出班级,包括除了她和朱圆圆、薛翠以外的三个女生,剩下的同学则和她一样,拿出准备的干粮。

    李星星没有第一时间打开饭盒,反倒好奇地打量他们。

    先做到心里有数。

第0150章 午饭各不同

    李星星的同学们,有的啃杂粮面窝窝头,有的吃杂粮煎饼卷咸菜,有的捧着野菜团子,彼此之间低着头,谁都不看谁,各人享用各人的午餐。

    有的人神色平淡,有的人十分窘迫。

    后者就是吃野菜团子的,身上也是破衣烂衫,大李子村的骷髅人情况都比他们好。

    与之相比,朱圆圆和薛翠的伙食竟比他们强了百倍!

    朱圆圆得意洋洋地吃八股油条配水煮鸡蛋,再加两块老面包、两块核桃酥和几颗大白兔奶糖,伙食非常丰富,薛翠则拿二合面馒头就着饭盒里香喷喷的盐豆子炒鸡蛋,也不错。

    在朱圆圆的注视下,李星星缓缓打开饭盒。

    有她们俩的午饭做对比,花卷和粢饭团不算很出格对不对?

    可还是引起朱圆圆的注意力。

    她咦了一声,端正态度,“你吃得不错呀!”

    薛翠转头一看,跟着惊讶道:“还真不错。李星星,你家人挺疼你的,舍得用白面做花卷,用糯米做粢饭团,我妈都舍不得做给我吃。”

    “我娘当然最疼我了。”李星星咬一口花卷。

    虽然凉透了,但依旧好吃。

    食材调料充足的情况下,李秀红的手艺确实不错,就是比不上夏明星。

    朱圆圆嘲笑道:“什么年代了,还喊娘,你是乡下人呀?”

    李星星不客气地道:“乡下人喊娘咋地了?又没吃你家大米!什么年代了,连喊爹娘爸妈都得分个阶层吗?我不信你爸妈不是喊爹娘。”

    朱圆圆立刻不说话了,脸色略有些难看。

    薛翠嘿嘿一笑,“遇到对手了,朱圆圆。”

    朱圆圆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李星星吃完饭,抬手看下手表,问薛翠:“我家离学校很近呢,我是不是可以回家吃饭或者下馆子呀?骑自行车的话,挺快的。”

    “哇,大莺歌!”薛翠的关注点完全不在正道上。

    她抓着李星星的左手腕,羡慕之色从眼睛里流淌出来,“你这么年轻就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了,还是进口表,可真幸福!”

    “我的问题,请回答我的问题,薛翠同学。”

    薛翠终于淡定了点,回答道:“咱们学校中午不让学生回家吃饭,走读生带饭,像你我和朱圆圆,住校生则在食堂吃饭,他们有饭票。再说了,就算你想下馆子,各个饭馆里人员爆满,等咱们放学后也轮不上你点菜呀!下馆子得十点到门口排队。”

    李星星甚是遗憾:“这样呀!”

    下午放学,没有晚自习。

    各个年级的一群学生们骑着自行车,嘻嘻哈哈,风驰电掣似的出了校园。

    他们的衣着打扮都差不多,旧军装或者列宁装,挎着帆布挎包,李星星根本分不清是谁是谁,倒是一眼看见其中的一员,朱圆圆。

    薛翠跟她一块步行,笑道:“他们都是大院子女。”

    李星星了然,难怪有自行车呢。

    薛翠问道:“李星星,你住哪里?看看离我家近不近,如果近,以后一块上下学。”

    “我住在梧桐街,你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2294/ 第一时间欣赏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最新章节! 作者:宁小白所写的《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为转载作品,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介绍:
李星星发现,刚出生就被遗弃于深山,爷爷收养她,祖孙俩机缘巧合地穿到六十年后。
长到十八岁,她又穿回被遗弃的地点。
不想做黑户的她误打误撞找到亲生父母,却是爹做官,娘发疯,早已离婚。
然而她有一位神奇的爷爷。
爷爷去世前用一整条街的门面给她做农村版大型百货批发超市,陪她一起跨越时空。
别人一穷二白,缺衣少粮,她有充足的米面油肉衣服鞋袜。
金手指的快落无处不在。
衣食住行不用愁,找啊找啊找朋友,找个英俊男盆友。
他们的口号是:一起好吃懒做当咸鱼,一起过上快乐小日子!
就是重生版的大嫂处处看他们不顺眼,一心撺掇丈夫公婆把他们撵滚蛋,俗称分家。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穿到六十年后又穿回来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