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空间农女种田忙TXT下载空间农女种田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空间农女种田忙全文阅读

作者:爱打瞌睡的虫     空间农女种田忙txt下载     空间农女种田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844章 悠哉的度假(十九)

    今天它俩的早饭是一盆大螺,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灰扑扑的,祁可就随便起了个名字叫灰螺。

    本地捕的,壳厚肉多,整个拿在手上有好几斤重,多半是壳的重量。

    祁可自己吃得切成螺片再爆炒,喂雕,它们的利喙,一啄一啄就能把厚实的外壳啄得四分五裂,将肉扯出来吃掉。

    两只雕都饱餐了一顿,美美地展翅飞走。

    祁可继续今天的训练,加了难度,一次驱赶上来两条大鱼,进一步考验她在海水中的持久力。

    直到中午吃饭休息时,她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看一看昨天出去探查的副手们查到了什么情报。

    副手们出发前,祁可还担心抓不到残留的痕迹,结果副手们乘着飞行器沿着海峡一路赶去,在经过了那个军事基地后,沿着大陆架海岸线又飞了一段,就看到了一处海面上到处都是鲜红的鲜血。

    鲜血的来源是海上数以百计的风帆渔船,应该是一种大型捕猎行动,但人类的活动影响到了本地野生动物的生活。

    因为副手们找到了疑似那只雄雕位于一段山崖上的巢穴。

    从山崖的角度望海面,视野绝佳,再加上海面上的渔船,足见这里是一块食物丰富的风水宝地。

    渔船捕捞的是同一种鱼,体型蛮大,跟金枪鱼有得一比,背鳍呈一种漂亮的红橙色,除此之外整体上是银灰色,但光是那块色彩亮丽的背鳍,若是有手艺高超的工匠,足以做成漂亮的标本或者工艺品。

    两只雕饿了一天,显然是被这捕鱼活动给闹的。

    到此为止,是昨天傍晚的记录。

    等天快黑时,渔船收拾完了海面上的收获,准备返程时,就出事了。

    远处又赶来无数风帆渔船,将要返程的渔船堵在里面,两边开始骂架,虽然听不懂但看得出来骂得挺激烈,骂着骂着就开打。

    主要是后赶来堵人的那帮渔船带了武器,冲在前面的渔船是正经渔船,但被挡在后方的实则是炮船。

    前方骂架吸引对面注意力,后方炮船摆好位置,调校好炮口,开火了。

    受袭击的渔船扛不住船炮的火力,桅杆纷纷倒下,陆陆续续有船中了炮弹开始进水下沉。

    开火的一方看样子并没有想抢回鱼获的意思,他们的目的就是干掉对面的人和船,炮船陆续因炮弹用尽哑火后,他们这方渔船上的人立马变身海盗,一个个拿起长刀就去收割对面的性命。

    白天被鱼的血液染红的海面,晚上又被人的血液染红。

    最终,有炮船的那一伙人得胜走人,海面上只剩下船只的残骸,不见一个挣扎的活人。

    副手们放出监控小飞虫跟上那伙行凶的船,摸到了他们上岸的地方,一个有点繁华的海边小镇,当晚全镇男人热烈庆祝了一场胜仗,街头都是喝得酩酊大醉的醉汉。

    因为语言不通,难以判断交火的双方是属于一个国家还是两个国家,于是副手们乘飞行器赶来,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寻找周边更大的城市,破解语言文字的阻隔,再反过头来弄明白昨天的海上血案是怎么回事。

第1848章 悠哉的度假(廿三)

    别指望这年头的人类有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意识。

    像海雕这种稀有的大型猛禽,在人类社会中能卖高价。

    那片山崖连绵宽广,分布着二三十只海雕的巢,雄雕都在求偶季,当初有余天天打架就是被这里的雄雕看上了,屡战屡胜的彪悍有余自然吸引到了霸总年年的注意。

    年年有媳妇儿了,也没忘了身处危机中的同类,不知道海雕族群是怎么沟通的,反正年年有余把山崖上的所有海雕都给祁可带回来了。

    当那一整群海雕飞入海峡方向时,祁可收到了消息,又是惊喜又是期盼,望眼欲穿地在礁石上不停眺望,当看到打头的海雕时高兴得又蹦又跳。

    “哇!好壮观!”

    数十只海雕排着长长的队伍从人头顶上飞过,并在高空盘旋,这场景是挺壮观的,但它们光盘旋不降落就挺奇怪的。

    好在祁可也不傻,不等有余飞下来提醒,她以海面为起点,向天空张开一个巨大的千荷境出入口。

    真是多亏了千荷境现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足够开一道直达高空的竖向出入口,让这么多纯野生的海雕顺利入内。

    食物链顶端的动物那都是有点智商的,出入口一开,灵境的独特气息散溢出来,年年有余再带着它们往里面冲,就没有哪只海雕表现抗拒了,全都顺顺利利地进去了。

    祁可关掉这个出入口,自己转身也进了千荷境,里面已经在忙起来,适合筑巢的山崖有得是,再来更多的海雕都住得下。

    海雕群沿着山崖走势飞,陆续有找到中意位置的海雕落下去,副管家也安排了副手进行观察,有巢的地方日后都会避开来。

    灵境里的这片山崖是有植物的,不是海边光秃秃的崖壁,海雕筑巢后,周边只会有自然生长的植物,不会被划为人工种植带。

    这种环境自然不是海雕的适宜地盘,但灵境的独特水土会让它们安静下来,多住几天就适应了,看年年不就挺好。

    祁可高兴不已,地下室里囤积的那么多海鲜可算有地方消耗了。

    想到海鲜,祁可立刻安排了一顿乔迁大餐,在别墅左边的绿地摆了个食盆方阵,种类繁多的各式海鲜堆满了食盆。

    正忙着的时候,有余悄然飞临,本来是要落向祁可的胳臂,可看到满地食盆和美味的食物,欢快地轻鸣几声,翅膀一扇,转个大弯重新爬升,报信去了。

    十多分钟后,一连串的鹰鸣从天边传来,一只又一只海雕跟俯冲的轰炸机似的,呼啸降落,年年和有余打头走向自己的食盆,其余的海雕跟上,各自挑一盆,埋头大吃。

    祁可在年年的瞪视下,不怕死地挠挠有余柔软的颈羽,然后不再打扰它们进餐,离开了千荷境。

    动物们都回来了,祁可自己的东西也收拾好了,只差平台上的照临还没有忙完,这段时间以来采集的油气提炼而成的油品要分装到各个铁皮油桶里,再转移到千荷境中放着慢慢用。

第1847章 悠哉的度假(廿二)

    对祁可来说,小短篇写起来也不费脑,大纲设定和细纲搞好,一天一万字都轻轻松松,她要是勤快点,辛苦奋斗一个月,能全文完结。

    悬疑志怪走的就是恶有恶报的路子,结尾一定有各种各样的报应,贴合百姓朴素的正义观,否则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那就太憋屈了,祁可自己都不乐意看这种莲里莲气的。

    照临授意副管家天天催稿,看不得她闲下来一会儿,多攒些稿子,日后报馆开业,也省得每个月都要担心稿子供不上会不会开天窗。

    祁可被催得,老老实实赶了几天稿,然后才反应过来。

    自己好像是在度假?

    怎么过得比平常还累?

    但是,反应过来了又能怎样呢,稿子就能不写了吗?

    还不是要继续老老实实地写。

    就因为多出这一桩事,祁可从早到晚陀螺一样地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全面进行,累得她连日子都忘了,要不是突然收到照临的提醒,度假即将结束,她还沉浸在每天的固定安排中不能自拔。

    “要结束了?都弄完了?”

    “试验都做完了,可以正式投产了,所以你的假期要结束了。”

    “好的好的,那就结束吧,别忘了让替身回来。”

    “替身早就从村里‘回来’了,年都过完了。”

    “啊?今天几号?”

    “正月二十七。”

    “啊,都快二月了,日子过这么快。”

    “你不想走了?那我再在镇上安排两个替身。”照临说着,就煞有介事地忙活起来。

    “别别别,回去回去,替身又不是万能的。”

    “行,那我们月底最后一天回去。”

    两人说好,继续分头各自忙,除了祁可睡觉休息的主帐篷,周边这些天陆续搭起来的帐篷在慢慢收拾,将放在里面的杂物送回千荷境。

    呆在这里一个月,自然是有各种生活用品堆得到处都是,懒得从千荷境拿进拿出,反正还要用的,再搭几个帐篷当仓库了。

    她们这一开始收拾,跑回来的狼群看到就将消息传出去,陆陆续续的,散在密林里玩得不亦乐乎的狼们一个个地跑回来了,数一数数量,都对,一只没少。

    跟着狼群一起回来的是豹子们,一天回来一只,不知道它们跑到多远的地方玩去了,但听到狼群传达的消息能及时回来,还是让祁可这个老母亲感到挺欣慰的。

    两只海雕就更不用操心了,筑好巢后就天天早出晚归的,跟上下班打卡一样准时。

    大王把狼群都收拢了,一只也没留在外面,看它这样子,显然是不打算分群的。

    祁可觉得不分也好,空缺会由新的狼群填补,下次再来时,若是新狼群被大王看上,搞不好又能收一波新鲜血液。

    在正月二十九那一天,年年有余给祁可带回来一个惊喜。

    年年原先筑巢的山崖下面,那片海域的各国局势升级,短短几天工夫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海上出现了挂着各国旗帜的海军船队,靠海生活的野生动物倒了大霉。

第1849章 回镇上开报馆(一)

    综合平台的日产量惊人,八根桩腿有四根精准放在最佳位置上,前期试验的时候都采过油气,然后封掉三根,只留一根,不光能供千荷境,还能供千荷国使用,而且因为目前用量低,还不必全天满负荷运转,将平台自带的储油罐装满就能停机检修。

    除了这些,千荷境里的矿业机械都留了下来,原始森林里有丰富的矿产,这些机械可以不必大规模破坏地表植被而深入地下采矿,作业方式相对环保,也更隐蔽。

    平台一搭,采矿和一连串下游产业通通都要跟上,不然油罐装满了没油桶分装、没地方转移,被迫停产的话,那就太浪费这么个大家伙了。

    跟重工业相关的工厂必然是一步跨入油气电力时代,全部由副手们经营管理,藏在密林之中不让外人知道,祁可也在琢磨,等她攒够了隐匿符阵,把这些大工厂全部藏起来。

    而那些因各种原因被抓来千荷国搞建设的大活人,他们能接触的大型机械,得从水力纺纱机和蒸汽机开始,必须要经历完整的工业发展过程,这才是独立自主的正常国家应走的路。

    照临在正月三十日忙了整整一天后,能带走的油品全部运入千荷境,当晚,整个礁石滩收拾完毕,恢复到之前无人来的环境中,再把肩负各种任务的副手们留下,祁可与照临乘上飞行器返回凉水镇。

    在过完年后,四柳村的两个替身演完乘船返程的戏,脱去伪装回归本职,基于惯性思维,没听到意外消息的话,祁可肯定是如期返回了镇上。

    镇上也一切正常,没有发生需要祁可出面处理的事情,但回来后她也没什么休息时间,要准备报馆的开业。

    所有稿件都由祁可一人主笔,好在目前是凉水月报,写稿压力不大,不过开业首版放什么内容,她得好好想想。

    总结去年成绩,展望今年未来可以放到第二版,第一版肯定是朝廷和地方政策为主,但是两边都没政策给她写,这让祁可有点挠头。

    朝廷邸报这东西,她一个底层女军户肯定是弄不到的,她敢开口借阅都算僭越,从邸报中摘抄出来的内容组成的小报才是私人之间可以传阅的东西,但这个也掌握在有限的少数人手中。

    祁可不在这个少数人当中。

    照临解决了这个问题。

    派在东安府的百人密探小队真不是吃闲饭的,别说小报了,潜进衙门把邸报原文翻拍传回来都是小事一桩。

    因为之前一直没有过办报馆的想法,所以邸报小报这些东西就没有收集过,好在衙门一定存着邸报,照临顺便给密探小队加了一个一旦有新邸报就及时翻拍传回的任务。

    祁可拿着邸报潜心研读了好几天,对去年由朝廷下达的政治舆情总算有了个了解,总结下来就是全国多地爆发了暴乱,严重影响到了粮食生产,尤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是暴民抢夺粮食的重灾区,被抢走粮食的平民为了活命又加入了暴民的队伍中去抢别人。

第1850章 回镇上开报馆(二)

    就连东安府所属的河阳州都不太平,发生了几次百姓暴乱的事,东临县有名的邻居四平县,县境上的临时军营还没有拆呢,至今仍有流民堵在那里,毗邻县境的村镇天天防着有流民从小道上溜进来烧杀抢掠。

    这跟贾记船行从各地带回来的消息都对应得上,祁可偏安一隅日子逍遥自在,殊不知内地各州已经濒临四分五裂,只差各地军阀摆开兵马摇旗呐喊。

    祁可从这些邸报中得到灵感,连着写了好几篇文章,一番修修改改之后,用于新闻的两个版面都有稿子了。

    首版头条文章自然是直接点明国内局势,举例了几个伤亡惨重的暴乱事件,然后再回到河阳州和东安府东临县上来,凉水月报是地方小报嘛,说太多遥远外地的事,本地读者不会感同身受的。

    第二版则细数凉水镇的优势,军队的地盘,就算要发生暴乱,在全国来算也肯定是最后一波,并且说明军队垮了才控制不住民众暴乱,否则有柏家军的地方,只管安居乐业。

    写到自身相关的内容,祁可手中素材多多,轻轻松松铺满第二版。

    后面的第三和第四版就更不用她操心了,广告模版和稿子都是现成的,最多就是被催稿时比较痛苦,新闻稿和稿的思路不一样,来回切换费脑子。

    照临拿到稿子却没急着让报馆开业,她们回来得就晚,已经赶不上月初发刊了,干脆放到每月最后一天发行,中间这大半个月的时间拿来做宣传,若是这段时间有新的邸报,祁可还能再写几篇稿子补充一下版面。

    报馆的消息一出,感兴趣的人果然多,除了本地百姓和商旅,就连百户所都派人来问月报主要是什么内容,当听闻以邸报内容为主时,都称赞祁可路子广,然后办个全年订报的业务,并且一订就是好几份,说要放在所内各处让大家都能随便看。

    同时,大张旗鼓做内部装潢的报馆,也成了百姓日常围观的好去处。

    青砖为主体的三层小楼,是跟着镇子大建设的时候一起建起来的,只是以往大门紧闭,也没任何招牌,没人知道这房子是干什么用的。

    类似的房子在整个新建的凉水镇上到处都是,但都归在祁可名下,没有对外招商出租或出售,只用来方便她自己想办什么事时有现成的房子用。

    报馆主体是前后两栋夹一个中庭,正好前面一栋当业务部,后面一栋当印刷部,由副手们守得固若金汤,每一期报纸上市前,不会有外人提前知道内容,连标题都别想知道一个字。

    目前镇上人口还是少,不需要报童,报纸的零售直接在报馆门口支个摊就行,一个月就发行一次的月报,铺不了大摊子。

    别人看八卦,在镇上活动的商人却是嗅觉灵敏,明知报馆还在装潢,不嫌里面灰大,仍然进去询问登广告是怎么个登法,收费多少,然后取一张广告收费明细走人,等过几天再来就是拿钱来登广告了。

第1851章 回镇上开报馆(三)

    距离月底一天天临近的时候,祁可还真收到了来自东安府密探小队传来的最新一份的邸报,依然没什么好消息,天灾好像又降临了,北方可能闹春旱,南方可能闹春涝。

    时隔几年,又来了,北旱南涝,泾渭分明,这叫什么事儿。

    祁可迅速地写了两篇稿子,挤进了第一版里,省得首版只有个头条文章太单薄。

    电脑排版,各种字号及加粗斜体的铜活字应有尽有,定版后迅速印刷。

    二月末的倒数第二天,上午吉时,祁可盛装打扮,从里面走出来揭下招牌上的红绸,点燃一挂长长的响鞭,凉水报馆开门营业。

    转眼次日清晨,卖报的摊子在大门口支开,百户所订阅的那几份已经装在大号牛皮纸信封里,交由邮局的残疾士兵邮递员摇着助残车送过去了。

    早起的百姓依然跑来看热闹,见摊子支上了立马过来掏钱,正反两面四版,其实就一张纸的凉水月报,收费两文钱一份,说贵不贵,一个大肉包子的钱,这都要嫌贵的话,那还是先努力挣钱吧。

    天光大亮后,报纸的销售就越发火爆,好在交易简单,一手钱一手报纸,排长队的队伍不断地在前进中,不会让人等得发急。

    当天,全镇百姓嘴里谈论的都是月报上的内容。

    报纸上的行文都是白话文,不是祁可图省事,而是从扫盲班结业的百姓能轻松看懂的正是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

    因为看得懂,无论男女老少,讨论的兴头都很高,从国内局势到后面的和广告,一说起来都停不下来。

    悬疑志怪的也受到了好评,不过祁可起了两个笔名,一个用于新闻,一个用于连载,所以没人知道这是祁可主笔,只沉浸在内容中,但只有上篇,下个月才有下篇,光是想到要等一个月就让不少人抓耳挠腮。

    百户所拿到月报后,分出一份,跟军文一起送去了东临县千户所,这么有趣的东西,自然要问问上峰要不要。

    同样的,照临也把版面发给县里的祁氏书局,让经营书局的女仆们印上百份,大部分放在书局卖,少部分再分成两份,分送到四柳村和泸西村,供村民阅读,顺便从这些村民口中收集新闻素材,为以后的稿子做准备。

    社会新闻还有一个可以长期写的题材是衙门断案,正好做成普法专栏,家庭纷争、经济纠葛、刑事犯罪,没有新案子还能翻旧案,案例写多了,又会化为写悬疑的素材灵感,一举多得。

    县里的这个书局一直靠免费扫盲班撑着人气,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凉水镇做事,成年人来读书的少了,换成了以孩子为主。

    凉水镇招工必须要识字为最低门槛,在此基础上才是看年龄,当父母的在“把女儿早点嫁了减轻家里负担”还是“送去做工给家里挣钱”两头思虑再三,最终选择了挣钱要紧,放家里适龄女儿出来识字,期望下次招工能被选上。

第1853章 太子搞什么鬼(一)

    这么热闹的事情,柏大将军及手下诸位高阶将领自然都没有错过,顺便还把选出来学习修理自行车的人送来了凉水镇。

    祁可也没想到广告版面这么受欢迎,她都有点担心收钱太多版面不够怎么办。

    不过,这个担心也就维持了几秒钟就放下了。

    报馆上下干活的皆是副手化装成的女文书,一个版面用多大的字号能塞下多少广告,她们算得比祁可快,没排上队的,不好意思,只能等下下期,若是愿意现在付钱的话,可以按付款顺序排队,不然的话,连下下下期可能都排不上了。

    有备而来的一部分客人拿出广告底稿和钱,接过收据得意地走人,没准备的就有点慌神,好在可以先付钱占个位,付钱起三天内拿底稿来,否则就算主动放弃,钱也不会退的,报馆不可能一直空着一块版面等个不知道几时会来的广告主。

    报馆业绩蒸蒸日上,天天被催稿、尽快完结上交报馆的祁可却收到一封来自柏大将军的私人信件。

    那信拆开一阅,祁可脸色就不好看了。

    这信其实是柏大将军和大夫人两口子共同名义写的,能写出这封信来就说明连柏大将军都把祁可平辈看待,与她讨论一件私事。

    现年四十四岁的太子在年前向柏大将军来信提亲,要娶柏敏为太子妃。

    信中笔墨最多的是介绍太子的情况。

    前太子妃病逝一年半,膝下留有二子一女,另有庶子女若干。

    四十四岁的太子,长子长女都已成婚,他本人已经是祖父辈的人,突然要求娶不到及笄的柏敏,让柏大将军一家心中难安,唯有柏敏一人不知此事,直到现在全家还在琢磨太子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柏家不敢把这事跟任何一个下属说,但憋在心里时间长了有点钻牛角尖,想来想去,才想到与祁可写信,以她保护妇孺的一贯作为,一定能体会柏家人的心情。

    祁可看完信,确实能体会柏家人整个过年期间那股挥之不去的焦躁心情。

    大过年的来这么一桩事,真会给人添堵。

    四十四岁的太子,求娶一个不到十五岁的豆蔻少女,他爷爷的真好意思。

    就算是平民百姓都能嗅出来其中居心不良的味道。

    以柏擎的年龄来算,柏大将军与太子之间的年龄应该不相上下,有差也肯定不会相差太大岁数,祖父辈的人娶小姑娘,祁可真恶心得早饭要吐出来。

    但这事又不能放着不理,必须要给太子一个答复,并且要表达自己的态度。

    祁可心中憋着一口气,铺开白纸,取来朱笔,先写了一个鲜红的“滚”字,占据整张大纸。

    然后再换一张纸,拿起钢笔开始手写回信的草稿。

    婚事必须回绝。

    理由是现成的,柏家军是边军,边军从不掺和朝堂的事,包括子女婚嫁,否则兵权在手兵力充足的大将军成了皇家外戚,这不是故意惹君王猜忌,柏家军世代坚守边关为君分忧,两代大将军功勋卓著,但是少将军羽翼未丰,还需要长辈呵护,不能晚节不保背这个骂名。

第1852章 回镇上开报馆(四)

    凉水月报一摆出来,首先就是这些孩子们最快知道,他们回家一说,愿意买的自然会来看看。

    军驿的士兵们消息灵通,而且他们早已过了扫盲,两文钱一份的月报谁都买得起,千户所里柏擎还在对着凉水镇百户所送来的报纸发愣,县里的下属们都已经拿着油墨味的月报在读了。

    等柏擎知道县里的新鲜事,做出了跟凉水镇百户所一样的决定,跟祁氏书局订阅了一年份的月报,也是好多份,分别放在军驿和千户所里供人随便阅读。

    二麻镇百户所紧跟着也收到消息,成封亲自上县里买了一份,拿到手就原地打开阅读,才阅完首版,就在书局里订阅了一年的份。

    县里到二麻镇的陆路,现在还在修,因为过年停了些日子,不过如今已经到尾声了,木造坊多段同步施工,进度是很快的,偏偏年后复工以来天气不太好,三不五时地就下场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使得这最后收尾阶段拖拖拉拉。

    成封本来还愁这下雨有利春耕但是影响道路施工,可再看到月报上说今年可能北方春旱南方春涝,立刻觉得最近淅淅沥沥的雨水挺好的,起码没有春涝的危机。

    衙门里也有不少人买了凉水月报,说出去凉水镇好歹是东临县治下,衙门关心自己治下某个镇子的情况不是理所应当嘛。

    然后就被一二版的内容吓到了,各级衙门肯定是有邸报的,月报上的内容有经过重新编撰,但是核心内容一看就知道都是邸报上的,甚至有几句就是原文摘抄,一个字都不错的。

    不论是邸报还是私人间流传的摘抄小报,反正祁可有路子搞到这两样之一作为自己月报的消息来源,这怎不叫衙门将对祁可的重视度又提升了几分,不管怎么说,她能搞来这些东西就说明她路子广,足以见得这个尚不到双十年纪的小姑娘已经有了自己的人脉和势力。

    就是不知道柏家军那头知不知道?

    不过想来即使知道也是不在意的,没看千户所也订阅了整年的月报么。

    这么一个有实力又好用的手下,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那也是在所难免的,总要有人手做事吧,人手一多,势力不就起来了,拦不住,也防不住的。

    衙门里有头脸的几位坐在一起一商议,最终也是分头派家下人去订阅了整年的份。

    但是要说对凉水月报支持最大的,还得是东安府的商人和富户们。

    先是在凉水镇进货的商人们把消息带去东安府,去年凉水镇工农产品交易会上吃过甜头的人,在听闻这个消息后纷纷赶来,只看了一眼广告版就订阅整年月报的客人简直不要太多,还有现场就要掏钱在下一期的月报上登广告的,把报馆一楼宽敞的接待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商人们如此热衷,正是因为这是月报,一个月才一期,登个广告,读者翻来覆去看一个月怎么都能留下深刻印象,有利自己做生意。

第1854章 太子搞什么鬼(二)

    再说到四十四岁的太子。

    男人无能,想吃软饭,还想软饭硬吃,明明是想贪图柏家兵权,想拿柏氏女做人质,靠女方家世增加筹码希冀皇位,又怕世人笑话,于是端着身份恩赐一样地赐个婚姻,仿佛有婚姻当牌面就能抹掉实为人质的事实了,居心叵测地给女方家人贴金,把一家人架在火上烤,不答应就是不识好歹。

    太子其心恶毒,自己本有成年嫡长子,不出意外太子继位后此子必是新任太子,但这时候头上又来个身后有兵权撑腰的继母,年轻继母正是能生养的年纪,这是想让自己嫡长子防继母及后面兄弟姐妹一手?年幼弟弟怎么跟成年兄长相争,对吧?再者皇家手段隐晦,搞不好柏敏始终无子,就是个摆在后宫的人质,一旦太子荣登大宝,免不了换他猜忌兵权外戚,之后就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为自己的嫡长子铺路。

    一桩桩先例都在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着,何必吃饱了撑的蹚这浑水。

    柏敏如今是凉水镇的学生,有她祁可撑腰,凉水镇的女人不姓贱更不犯贱,此桩婚事直接回绝,太子若要不服让他亲自来凉水镇辩论,胆敢玩赖的,定叫来犯者有来无回。

    值此国家动荡吏治不清暴乱四起民不聊生之际,四十四岁的老头子不想着如何安抚百姓休养生息,却满脑子想娶未及笄的少女,妄图依赖同龄的岳父为他争皇位出兵出力,身为太子不知颜面为何物,养出此等没脸没皮的不孝子,真替当今圣上感到悲哀。

    换个角度,太子能提出这个要求,难说背后是不是有当今圣上的默许和授意。

    若真是如此,当今圣上也是老糊涂了,四境边军,就剩下柏家军一个能打的独苗,朝廷不想方设法强壮兵马保住仅剩的国家战力,却在这里玩帝王御术,赌有军功有战绩的百战大将军是否会被权势蒙蔽双眼,大文朝早晚要完。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功高至伟,中兴之帝也可赞誉,但是王朝飘摇之际的皇室算什么东西,国家如今动荡不安,还想让戍边大将军不守海疆拿宝贵的兵力为他们争皇位卖命,做他爷爷的春秋大梦,干不下去了趁早滚蛋,换能人上来改朝换代。

    到此,草稿写完。

    等照临料理完外面的事,回到祁可身边,看到草稿,修改了几个遣词造句的地方,就让人以祁可的笔迹誊抄一遍,连同那张鲜红的“滚”字,一起封入信封,派人送去百户所让驿兵捎去东安府。

    军民有别,只有这样,这封信才能顺利送进军营直达柏大将军手上,否则若是走贾记船行的路子,那得好几天后才能辗转送到大将军府上。

    这就是两回事了。

    柏大将军是大家长,又是柏敏的爹,太子求娶柏敏这事,自然要大将军拍板,最多再加个柏老将军的意见,两位诰命夫人都说不上话的。

    因为这是君臣之间的事,跟她们女眷没关系,一般情况下,她们能做的只有谢主隆恩。

    所以,这封信直接送入军营让柏大将军先过目。

第1855章 柏家人的拒绝(一)

    祁可面无表情地看着女仆带着信走了,搁在椅子扶手上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

    照临站在一旁也是安静得一点声儿都不出,整个屋子只有祁可轻浅的呼吸声和敲击声。

    “做好准备吧。”

    “什么样的准备?涉及范围多大?”

    “与这个国家为敌的准备。”祁可收回手,一下子站起来,在屋里绕着桌子踱步,“看柏大将军那封信的意思,他们也是不乐意这桩婚事的,否则何必跟我这个外人商量,我猜他们就是想看看如果起了冲突,我是否真的能保护好柏敏。”

    “你的信给了他们拒绝的底气,如果这提亲的事是真的得到了当今圣上的授意,得到的答复却是拒绝,京城会怎么想?”照临接上祁可的思路说道。

    “管他们京城怎么想,那是柏大将军一家要应对的,但消息早晚会走漏,让人知道有我在里面掺和,我本来就在京城挂了号,不少官员对我的名字有印象,知道我是个刺头,正好送他们一个处理我的理由。”祁可停顿了一下,“不是我高估自己,而是我觉得我表现出来的实力够资格让他们正视我。”

    “比如?”

    “我们从外县弄来的矿,要提防被卡脖子。”

    “这确实是个麻烦。”

    “我们卖出去的药品,当心被人告到衙门说我们卖假药谋害人命,毁我商誉都是轻的,以此为理由要来拿我归案才是正题。”

    “这倒好办,若真的发生,让替身去走一趟,我保证参与其中的人全都发自肺腑的吐露真心话。”

    “这倒是,害我个人多半害不到,卡我脖子遏制我发展才是要命。”

    “国内局势已经动荡不安,只差一个揭竿而起的勇士振臂一呼,皇室威严扫地,不足为虑,无论什么样的阴谋诡计,背后都有利益在捣鬼,搞垮我们必有人得益,就看谁第一个跳出来。”

    祁可点头:“皇家、朝廷、官员带来的威胁都是个屁,王朝都要完了他们算个球,我们重点提防的是战乱,就算被战火波及,我的地盘也得是排在最后一个。”

    “我们现在人力充足,兵工场的建造再多投些人力下去,所需材料用飞行器从千荷国运来,把这个完成,武器弹药就不缺了。”

    千荷境新放出来的土地给了数万副手,人手充裕到可以随便用,只要材料跟得上,去年开工的兵工场,这个月就完工。

    “好!”

    两天后,柏大将军在军营中收到祁可的信,那个鲜红的“滚”字让他瞪圆了眼睛,接着又给文中情绪激烈的措词给惊着了,等看完后觉得自己好像也被一并骂了。

    他有证据。

    但等把信放下后,柏大将军又愉快地笑了。

    祁可在信上骂得难听,头回见小姑娘情绪这么激动暴躁的一面,但她所说的话却也正是他心中所想。

    给四十四岁的太子做同龄岳父,想想都是一身鸡皮疙瘩。

    同样不姓贱更不犯贱的柏大将军,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拒绝这门提亲,而且他敢打包票,太子这主意肯定没有圣上的授意,他就是想拉拢个实权的将军为他继位做保障,但凡脑子清醒的实权派将军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与皇子皇孙们划清界限。

    不过这封信他不想独美,带回家去众乐乐。

第1856章 柏家人的拒绝(二)

    当晚,柏家人看完这封信后,哭笑不得之余也是心情复杂。

    拒绝这门提亲是他们全家的决定,但拒绝后的后果难料,才想试试祁可的意思,没想到字里行间皆是一枚枚炮竹,炸得人眼冒金星。

    “祁可是个好姑娘,敏儿在她那里,我放心。”柏大夫人的一颗心终于安定,不再忽上忽下。

    “她都能看出来这个坑不能跳,我们若是仍往里跳,信不信,她会立刻跟我们划清界限?”柏老将军打趣,“以她的本事在哪都能活,但我们没了她,粮食的产出可就要命喽。”

    “她不光看到了这个坑,还看到了更多。”柏大将军拿起信纸,大拇指在文末两段话上摩挲。

    大文朝要完了。

    看不清这趋势的都要跟着完。

    自己堂堂一个兵权在握的大将军,是搭进全副身家陪王朝去死,还是保留有用之身另图事业,仍未做好最后决定。

    但祁可在信中点明了,柏家军是四境边军仅剩的国家战力,要保住兵力,不要虚耗在无用的皇位争夺大战中,最终太子上位,自家去死,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再加上自己全家也确实都反感太子的这个提亲。

    似乎天意都在替他做决定。

    “是啊,她看到的东西挺多的,但是不奇怪,她都能查到谢家堡,我一点都不奇怪她知道更多东西。”柏老将军点头感慨。

    祁可在年前与福县千户所合力搞出那么大一桩事,舒千户上呈了一封详细军文,歪打正着起了个铺垫的作用,祁可搞月报,直接引用了邸报中的文字,军队这边都没人大惊小怪,反而乐呵呵地掏钱订阅。

    各方都以为是祁可自己开拓的人脉搞的路子。

    如今,对她越发壮大的实力和势力,再如何看不惯她,拿她性别说事的人,都学会了闭嘴。

    “我们的拒绝信一去,太子势必要记恨我们。”柏大将军淡淡地说道。

    “让他记恨,怕他个蛋蛋,国家都风雨飘摇了,他这太子还能坐稳几年都难讲,要我们柏家军给他拼命,他也配?!”柏老将军叹口气,“柏家军能有今日不容易,忠君爱国,爱国我们做到了,忠君,恕难从命,他们不配!”

    说起与朝廷的恩恩怨怨,那也是一把血泪,粮草武备军饷通通跟不上,地方不配合尽拖后腿,军队咬牙作战,稍有失利还要受到朝堂上的诘难。

    “我们就是这几年过了点舒坦日子,海盗正在海上虎视眈眈,我们其实没有余力去管朝廷和宫中的闹剧,眼下能做的唯有保全自己以及积极备战。这个皇家已到末路,我们有幸见证历史,若有将来说给儿孙们听,这就可以了。”

    柏老将军把坏话说尽,替儿子做了最终决定。

    柏家军这么大个摊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自家人栽进了皇位争夺的漩涡里,他们的属下、士兵和军户们将来会是怎样下场,无论如何假设,都是血流成河的画面。

第1857章 柏家人的拒绝(三)

    两位夫人听懂话里意思,皆有些紧张地坐直了身子。

    “儿子,别干傻事,想想凉水镇的大好前景,我们辛苦建起来的盘子,可不是便宜别人的。”

    “爹放心,我今晚就写信拒了这门提亲。”

    柏大将军不再左右徘徊,心中有了决断后目光也变得坚毅,军队是自己说了算的军队,太子许下的承诺却是暗藏杀机,哪头为重,不言自明。

    “再在信中问一句,太子这主意,是不是圣上授意的。”柏老将军哼笑一声。

    “吓唬他一下?”柏大将军心领神会。

    “太子写信来说要娶敏儿,于礼不合,我猜这事就是他自作主张,圣上可能都不知情,否则一道赐婚圣旨下来,我们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

    “是的,信上也没有提到我们同意他就请旨赐婚。”柏大夫人仔细回忆了原文,补充说道。

    “看吧,十有八九是自作主张,吓唬他一下,弄得我们这个年都没有过好,给我们也出口气。”柏老将军想起来又是一肚子气。

    “是!”

    当晚,柏大将军坐在书房里,在妻子的陪伴下,铺纸磨墨给太子写拒婚信。

    夫妻俩时不时讨论几句,每每提到祁可时都是夸赞。

    祁可都能看出来的算计,他堂堂一品大将军若是还往里跳,不就证明自己脑子不清醒,听信了太子的许诺,对至高无上的权势产生了不切实际的野心。

    话说回来,有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还不一定呢,谁不知道君王最忌外戚权势过大。

    尤其柏家军还是边军,边军不掺和朝堂的事是铁律,否则仗着兵权介入朝政,叫其他有兵权的大将军怎么看?叫文武百官怎么看?朝廷还是皇家的朝廷么?

    真把柏敏嫁过去,自己一家人离死也就不远了。

    但实际上,有脑子人的都知道,当今圣上已是古稀,还能在位多久谁都说不好,京城朝堂上已经是一团浑水,柏家军能有现在这番家底是辛苦几年的成果,不想赔光的话,连个鞋底子都不要沾。

    祁可写在信里的话,他们一家人早在过年的时候就想明白了,唯独担心拒婚后太子会怎样报复。

    毕竟他还是太子,握有应得的权势,身边又有着一群愿意为他办事的人,给柏家军穿个小鞋就够麻烦的,更怕有人上凉水镇找茬。

    祁可在信中写下有来无回四个字,反倒是让柏家人放了心,这说明祁可比他们想得通透,来找茬的皆是敌人,对敌人不用客气。

    既然他们柏家人都已经放弃对皇家和朝廷的幻想,那还在乎拒了太子的提亲所招致的任何后果吗?

    当今圣上在位多年称得上勤勉,柏家军会留着对他的忠诚,但他的儿孙们,那就抱歉了,前线打仗缺钱缺粮缺武备的时候,包括太子在内,皇子皇孙们没一个雪中送炭,现在争皇位想起他来了,呸!

    柏大将军想起往事,发现没几件值得高兴的,反而越想越生气,一肚子火气噌噌噌地上来,手中的笔也搁下了,没心情写了。

第1858章 夫人们帮的一点小忙(一)

    柏大夫人亲自换了热茶,拿来女儿从凉水镇邮寄回来的小零食,放在丈夫桌子的一角,轻言细语地哄他吃了一点,扭转一下心情。

    “别气了,他们不曾施恩,对眼下来说正好有利我们,不然我们还要担心某个皇子跳出来挟恩图报。”

    柏大将军嚼着沙茶味的牛肉干没吭声,但脸色是好看一些了。

    柏大夫人抿嘴轻笑,提起茶壶给杯中斟满。

    大将军一块一块地吃着,一包新拆的牛肉干,转眼下去了一半,不过心情倒是重新整理好了,提起笔舔了舔墨,继续写。

    待次日一早,就与发往京城兵部的军文一起由驿兵带上路,到了京城后那封信会被单独拿出来投到东宫。

    柏大夫人也写了一封信让人捎去凉水镇给女儿,是一张采买清单,除了家庭日用品,另外还有不少新鲜小吃和零食,肉类居多。

    凉水镇的邮信局,在递送信件包裹方面确实方便,需要什么东西都不用家里派人去买,给女儿写封信,直接通过邮信局送来,方便快捷。

    东安府没有祁可的店铺,柏大夫人也觉得挺不方便的,可是府城一间铺面多少钱,她还是有所耳闻的,适合祁可来开铺子的路段,铺面价格都不便宜。

    再说店家生意都做得好好的没人旺铺转手,想寻铺子,这一时半会也急不来,柏大夫人圈子里的夫人小姐们只得在心里暗暗留意着。

    柏敏倒是知道东安府里一群夫人小姐殷切盼望祁可过去开铺子,过年时同样的话她从不同的人嘴里听到无数次,这次在收到母亲采买物资的来信时,见信上又说到这事,她忍无可忍,给祁可写了纸条,求求她早日到府城开铺子,大家翘首以待脖子都抻长了。

    祁可收到消息后拍桌狂笑。

    其实这事她早就知道,毕竟东安府有密探小队呀,但开铺子这事她也无能为力,那里的铺面价格真的好贵。

    而她又不是单开一间店铺就行了,要开就开个类似综合商场的大铺子,把她在凉水镇经营的各种业务全集中在一栋大楼里,顾客们只要进了大门,足不出户,就能办完所需的各项事情。

    基于这个目的,她需要的其实不是一个铺面,而是一块地。

    东安府百年老城,寸土寸金,哪有这么大块荒地给她盖大楼,没看四处活动的密探小队都找不到能用的地皮么。

    开铺子这事真的是急也没用。

    但是,她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回复给了柏敏,接着就被她写在家书里,跟着买好的东西一起寄回了家。

    这也是祁可有意为之的,她怕夫人小姐们热心起来给她介绍一堆不合适的铺子,再说了,密探小队人手有限,与其他们削尖了脑袋四处找,不如问问这些有资产的夫人们,她们之间的内部消息更灵通。

    柏大夫人看完女儿的来信,对信上所描述的画面,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农学堂的女生宿舍楼,想到要建个那么大的房子,柏大夫人立刻在她的圈子里将消息散布出去。

第1859章 夫人们帮的一点小忙(二)

    凡是去过凉水镇的夫人小姐们,多多少少都见过农学堂的宿舍楼,没进去也在外边参观过,都留有深刻印象,全都跟柏大夫人的反应一样,脑海里都是同样的画面。

    这确实是要一块大地皮。

    能有这种地皮的,只有大车行,但大车行的位置皆都不好,全都集中在各个城门和城墙附近几条街上,方便大车进出和上下货,也确实是这些路段的地价便宜些,才容得下大车行所需的面积。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祁可在这种路段建个大楼做生意,对她自己上下货也方便,顾客们乘车而来,周边宽敞好行车的话,还省了堵车难行的烦恼。

    闹市里人车拥挤的路况,被堵在路当中进退不得的滋味,走过的人都知道,偏偏城墙的位置又限死了城市的扩张,全城百姓,不论穷富,都只能这么拥挤地过日子。

    夫人们可来劲了,立刻分工合作,几个人负责一块地方,派家下人打听谁家大车行的生意不好,有意转让或者出售地皮的。

    她们不搞巧取豪夺那一套,生意人讲究好彩头好寓意,好好一块地皮若是背后摊个官司,多晦气,祁可肯定不会要的。

    柏大夫人在这上面的便利性自然不比本地土著的夫人们,她就负责监督,虽说夫人们会派心腹家下人出来跑腿,但越是亲信越会利用主子的信任欺上瞒下,柏大夫人监督,这些夫人们也放心,正好也看看自己信任多年的心腹是不是真值得信任。

    得知夫人们热情似火地出力帮忙,祁可也乐得等现成的,并且在照临那里留了个备忘录,等大楼盖起来,一定给这些夫人们一个至尊贵宾的身份,邀请她们做新品尝鲜家,以后但凡有新品上市,先给这些夫人们用上。

    时间就在等待地皮的消息中慢慢过去,明知这事急不来,祁可也还是在准备盖大楼所需的砖石木料。

    凉水镇一直在盖房子,从来没停过,所以加量的建材根本没人注意。

    因为预估了未来战乱的可能性,届时肯定会有不少有财力的人往凉水镇逃,人来了就要有房子住,民居这一块,不光建平房小院,多数还是建楼房,有筒子楼样式的,也有青砖小别墅样式的。

    不是祁可小气,凉水镇全部的土地面积就这么大,排除掉工农军事和铁路公路机场公园绿地等基建用地,剩下可盖房子的城区土地真的不多,盖楼房是节省土地的最佳选择,她没盖成鸽子笼就是有良心了。

    为了保护自己的原材料供应,投放在外面的副手还在以木造坊的名义不停地收买别人抛售的资产。

    现在人手充足,又投放了一批副手出去专门买资产,就放在每个副手的个人名下,把他们打造成专门做资产买卖生意的,以掩盖凉水镇和祁可的影子。

    其实从这一笔笔的交易也能侧面看出来内地的情况不太好,不然,有能挣钱的资产在手,谁乐意卖掉,那些大大小小的商人能收缩的都在收缩。

第1860章 京城的消息(一)

    有卖的自然有买的,别的买家是怎么想的祁可不知,反正她是真的无所谓战乱不战乱的,有好资产就吃进。

    当然,价格也是要压一压的,在商言商,她掏钱出来,又不是做冤大头的。

    凉水镇平稳地走在自己的发展路线上,报馆即将发行第二期月报,还没到日子,就有好些外地商人来报馆付定金,预定了数量不等的报纸,都要带去外地的,为此他们还把上月没卖完的都给搜罗了。

    其实上月哪有没卖完的报纸,只是商人们愿意掏钱,那就给他们另行加印呗,正好刊登的连载能有个开头,不然第二期就直接是一篇“下”,没有“上”,买报纸的人也不干呐。

    报馆生意好,也有个原因,邸报和私人间流传的摘抄小报,都是不对外的,没有人脉路子的人真的看不到只言片语,现在有了凉水月报,朝廷下达的政治舆情可被普通百姓所知,嗅觉敏锐的商人们可不闻风而动。

    竞争对手也冒了出来,东安府就有准备开业的新报馆,据流传的小道消息,也是以邸报上的消息为主,请了城中有名的读书人做主笔,写些评论解析的文章。

    光是这一点就比凉水月报强,祁可作为唯一主笔,她一个人的脑子哪里对付得了一群人,但看密探小队传回来的样稿,主笔们的文笔虽强,可那行文的文风就不是给小老百姓看的,没有凉水月报接地气,而且版面多至八版,两张大纸,售价也高,更吸引不了多少老百姓去买。

    搞明白这东安府的新报馆所面向的读者群体是城中上流人士,祁可就不再视他们为竞争对手,专心深耕自己的凉水月报,并且为了随时掌握京城和朝廷动向,三月中的时候派飞行器往京城送了一支二百人的密探小队。

    从传回来的五花八门的讯息中,祁可一直在追太子的那条八卦,当连续剧看,特别有滋味。

    求娶柏敏这事,竟是太子自作主张,没跟他的皇帝老爹事先说好。

    在收到柏大将军拒绝的信后,太子气疯了,把桌上的东西全扫到地上,还把桌子掀翻了。

    虽然现在收拾好了,但宫婢太监之间私下里还是会议论纷纷,不知道太子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

    潜入宫中的密探小队就是从这群人嘴里听到的八卦,随后摸进太子寝宫,从他嘴里往外掏秘密,将拍下的视频发给照临,照临再从中提取文字给祁可。

    祁可看完太子的内心独白,觉得这家伙一点都不可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四十四岁的太子,连监国都没混上,这实力有够差劲的,老皇帝一直没废了他可见对这儿子是真爱。

    但太子不这么想,他时刻惶恐自己位子不稳,随时要被底下年轻力壮的弟弟们拉下来,所以才要找盟友,就盯上了柏大将军和他的柏家军,完全不顾边军不掺和朝政的铁律。

    国家飘摇之际,不想着赶紧维持稳定,延续政权的统治生命,倒是有心思盘算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祁可都有点怀疑这太子是不是从小不学无术,要不然的话,怎么会把一手好牌打成这样。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924/ 第一时间欣赏空间农女种田忙最新章节! 作者:爱打瞌睡的虫所写的《空间农女种田忙》为转载作品,空间农女种田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空间农女种田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空间农女种田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空间农女种田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空间农女种田忙介绍:
祁可穿成了一个娘死爹不爱、因失去利用价值而被家人谋杀的小可怜。
天灾四起,民不聊生,外敌入侵,朝廷不稳,眼看战乱将起,祁可趁机与这无良家族切割关系、捞钱走人。
反正她有空间灵境在手,存粮无数,走到哪儿都不怕饿死。
于是,她来到了一处海边村庄落户定居,一边带领村民种地,一边靠海产治疗她的大脖子病和夜盲症。
海边村庄饱受海寇侵扰,十室九空,死村无数,海防线名存实亡,朝廷调来一支陆军守护海防,粮草自筹。
祁可:卖粮了卖粮了,挣钱交税,主粮、杂粮、鸡鸭鱼虾猪牛羊、瓜果梨桃肉蛋奶,应有尽有,要的速度了。
饿得眼睛发绿的柏家军官兵们吸溜口水:买买买,都要,都要。空间农女种田忙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空间农女种田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空间农女种田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