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章 这里的地头蛇?
“你再去找人家钱庄,”面馆老板继续道,“人家根本不承认,说你污蔑,闹去官府也没用,弄得不好,官府还会反打你板子。反正我就没听说来宝钱庄出过这个事。也可能跟人家来宝钱庄是大钱庄,到处都有分号,总铺还在帝都有一些关系,要是信誉不好,怎么可能开那么多分号,所以去的人多。尽管来宝钱庄在我们镇上开的并不大,但县里的来宝钱庄却要大很多,听说帝都来宝钱庄总铺更大,我们都想象不到。”
“本来镇上还有一家钱庄,”面馆老板又道,“是一家新钱庄,不过没开多久,就被聚财钱庄给打压的开不下去关门了,聚财钱庄好像官府里真有人。我还听说,聚财钱庄好像也想打压来宝钱庄,只是来宝钱庄都开这么多分号了,总铺还在帝都,肯定认识达官显贵,背景其实比聚财钱庄还硬,也就打压不下来。不过聚财钱庄毕竟在这镇上开那么多年了,在这的关系网肯定比来宝钱庄要大,还特别复杂,就跟这里的地头蛇一样,来宝钱庄想反过来在这里打压聚财钱庄,也有点难。反正两家钱庄现在是井水不犯河水。”
面馆老板刚说完,就又有人来吃面了,就忙又去忙了,姜月和薛琰却还想着聚财钱庄和来宝钱庄的事。
张大竹和张寿寿吃完面没多久,薛琰也吃完了面,然后薛琰从钱袋里拿出一块碎银子。
面馆老板忙接了,并找了钱给薛琰。
姜月、薛琰、张大竹、张寿寿这才从面馆里出来。
等走的离面馆有点远了,姜月和薛琰才跟几个路人又打听聚财钱庄和来宝钱庄的事,这几个路人说的跟面馆老板差不多。
姜月和薛琰这才决定,去东市的来宝钱庄。
已经不用张大竹和张寿寿带路了,正好他们也想自己好好熟悉一下这个镇上,薛琰便将面馆老板刚找的铜钱,给张大竹一些,并道:“我们不仅会雇马车,也会买辆马车回村里的,就不再坐牛车了,你们好好逛了镇上后,就拿着这些钱去取牛车先回去吧,我们估计要到傍晚的时候才能回村里。”
“欸。欸。”张大竹和张寿寿都忙答应了。
然后,父子俩个就真自己去好好逛逛了。
他们换上他们最好的衣裳就是为了这个。
自从收重税后,他们父子两个来镇上的次数就少了,镇上有些地方都大变样了,他们虽然不打算买什么,也买不起,但逛一逛,看一看,也好啊。
不像张大竹父子两个那么兴奋的到处逛,姜月和薛琰就平静很多了,慢慢走着,跟散步一样,并注意周围。
但这去东市还是有点远的,顾及到他家月宝怀孕,只走了一会,薛琰便就近雇了辆马车,让马车慢慢被车夫牵着走着,而他和他家月宝坐在上面。
马车的窗户帘子是打开的,他和他家月宝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景象。
镇上的路都铺了钻,很平坦,马车又特意让这么慢,自然一点不颠簸。
第1562章 总要找个地方拿出来
这个马车的车夫也就相当于是他们的带路人了,就这么带着他和他家月宝来到了东市这边。
只在东市入口,姜月和薛琰便从马车上下来了,薛琰向车夫付了钱,两人才朝前走。
此时,也申时了。
没走多少步,就看见前面大大的招牌写着‘来宝钱庄’四个大字,不时有人进出钱庄。
姜月和薛琰却没急着进来宝钱庄,而是观察着来宝钱庄周围,看来宝钱庄旁边就有一条小巷子,他们就对视了一眼。
他们是打算换五万两银票的,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两金子,那也就是说,想换五万两银票,就需要五千两黄金……是五千两黄金,不是几两,几十两,光是放空间里,就用了好几个木箱装着,他们总不能就这么在大街上,当着行人的面从空间里拿出来,也不可能当着钱庄的人凭空从空间了拿出来,总要找个地方。
而很明显,那条小巷子就是他们打算拿出黄金的首选地方。
这他们都还没进钱庄呢,此刻他们当然不急着拿黄金出来放在小巷子里,免得他们到时候进钱庄了,有人从巷子里路过看见,那等他们从钱庄里出来,黄金还可能在小巷子里吗?
所以……
只见姜月压着声音道:“等会我会拿出一根金条,先问问这钱庄,若是谈拢了,我先出来,到小巷子里从空间拿出那些黄金,你过一会后,让钱庄的人也来巷子里,才将这些黄金搬进钱庄。”
“嗯。”薛琰点头,没意见。
“我们有这么大笔黄金,又是陌生面孔,我觉得钱庄肯定会留意我们,而我们那寻人启事上留了‘薛家’字样,明儿这镇上就会张贴,以免这钱庄的人将我们跟石头村薛家联系在一块,你还是别说你姓薛了,倘若钱庄的人问我们姓什么,你就说你姓轩辕,而我是你夫人就行了,不用说我姓什么。”
“有理。”薛琰又点点头。
然后两人才一块走到来宝钱庄门口。
也是在走到门口的时候,姜月袖子底下的手里多了一根金条,自然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不管是哪个钱庄里的人,都很有眼力见的,一见姜月和薛琰衣着贵气,气度不凡,立刻就有人满脸笑的迎了出来,然后将姜月和薛琰请了进去。
钱庄柜台前,几个伙计正在给人将银票换成银子,掌柜的也在柜台后,掌柜的一看见姜月和薛琰,立刻便从柜台后走了出来,将姜月和薛琰请到一边坐下,并让人忙上好茶。
“敢问公子贵姓?”掌柜的笑问。
薛琰笑道:“免贵姓轩辕,这是我夫人。”
“原来是轩辕公子。”掌柜的忙笑道。随即,又忙跟姜月打招呼:“夫人好,夫人好。不知轩辕公子和夫人前来,是为了何事?”
姜月道:“我们想换点银票和银锭。”说着,将手里的那根金条从袖子里拿出来,放在桌上,“像是这种黄金,你们钱庄换不换?”
虽然只有一根金条,但也足够让掌柜的眉开眼笑的,觉得面前的两人,肯定不止一根,也就确信他这眼力见还是可以的。
------题外话------
PS:宝宝们,今天更新完了哈~
第1563章 不知道贵府在哪里?
“换。当然换。不管什么样的黄金,我们这都换的。”说着,掌柜的拿起那根金条看。
成色自然不必说,极好,就是不管哪面,都没刻字,没说明是哪里造的,掌柜的这才发现异样,但身为一个钱庄的掌柜,还是见过不少世面的。
只见掌柜的很快又定了神,笑道:“看轩辕公子和夫人都面生的很,不知道贵府在哪里?”
明显就是打探了。
姜月和薛琰自然不会说,只是仍由姜月问道:“这金条我们还有一些,你们钱庄若是愿意等价换给我们银票和银锭,我们就都拿来,你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去找别家了,别的你们不用打探,我们来问你们这金条收不收,你们应该也看得出来,我们不会告诉你们我们的底细。”
“是是是。”掌柜的陪着笑脸。“我们钱庄肯定是收的,谁会将大生意往外推是不是?”
这黄金成色这么好,这若是制成金钗金项圈等好看的金饰,价钱可比等量的黄金贵不少,可是非常有赚头的。
“公子夫人尽管拿来,不管多少黄金,我们这都收的。”掌柜的又连忙道。
“那好。”姜月点点头,并将方才拿出来的金条从掌柜手中接了回来,又收进袖子里。
看似放进了袖子里,其实是丢进了空间里。
然后,姜月才继续道:“先立契吧,我们有五千两这种黄金,能换五万两的白银,但我们不全要现银,只要五百两的银锭,银锭是十两一个或者二十两一个的那种,剩下的四万九千五百两则全要银票,不要一万两那种大面额的,要一百两、两百两、五百两、一千两、两千两这种面额的,立了契后,我们一手交银票银锭一手交黄金。”
“你们有五千两黄金???”掌柜的都兴奋的都有点哆嗦了。知道可能不止一根金条,但完全没想到能有这么多。
在一旁伺候的伙计差点打翻了手里的茶壶。这、这、这……
“嗯。”姜月和薛琰都点了个头。
“那、那黄金呢,你们都带来了?”掌柜的还吞了下口水。这要是兑换成功,他得有多少奖金啊。
虽然也更奇怪面前两人怎么有那么多黄金,可人家方才已经直白说不会告诉底细了,他自然不会再问,免得影响这个生意做不成。
哪怕黄金是偷来的,他们钱庄也敢这做个生意的,谁让他们的钱庄在帝都的靠山硬呢。
“带是带来的,不过等立了契,你们清点黄金,我们清点银票和银锭也不迟。”姜月说道。
掌柜的也是个精的,知道不仅他在防着面前的两人,面前的两人也在防着钱庄,想真要做成这个生意,势必要这样的。
何况,钱庄里这么多人呢,同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怕他们钱庄会被骗……
这么想着,掌柜就说了声:“好。”
然后,便忙去了柜台后,让立契的赶紧立了五千两黄金兑换成银票和现银的文书,又让伙计赶紧备够这些银票和现银,反正总共价值是五千两黄金的。
第1564章 看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姜月和薛琰站在柜台旁看。
此刻,已经没有其他客人了,客人就姜月和薛琰,其他都是钱庄的人,因这掌柜的一声令下,都忙了起来。
银票和现银、以及文书,都确认再三,他们自己确认无误后,掌柜的才问姜月和薛琰:“轩辕公子、夫人,我们这边都准备好了,那你们的五千两黄金呢?”
薛琰笑道:“我们的人应该送来了。”说着,便看向他家月宝,“夫人,你帮着去看一下吧,若是送来了,你就不必来了,你没回来,我自然知道送来了,若是你回来了,自然是没有送来。”
“嗯。”姜月自然是配合的点点头,然后出去了。
过了一会,见姜月没回来,薛琰才跟掌柜的道:“应该是送来了,就在旁边的小巷子里,好几个箱子呢,劳烦掌柜的派几个伙计去搬来。”
“好好好。”掌柜的忙让几个伙计到旁边小巷子里。
掌柜的怕钱庄里出事,毕竟五万两的银票银锭备在那,他得看着点,倒是没敢出钱庄。
几个伙计来到小巷子里,就见姜月脚前几个木箱子,随即,一人抱一个,各搬了两趟,才都搬进钱庄的柜台前。
都搬完了,姜月自然跟着又来了钱庄。
木箱都打开,里面自然是金灿灿的黄金,全是跟方才姜月拿出来的一模一样的金条。
掌柜的忙弯腰带着人仔细查验了一下,的确,每一根都是纯金的,成色也都极好,又上秤称,也的确恰好五千两。
姜月这才说:“五千两黄金在这了,掌柜的,换契以及总共五万两的银票和银锭呢。”
“在这呢,在这呢。”掌柜的忙道。随即,跟负着看着这些的两个伙计说道:“快都给轩辕公子和他夫人。”
两个伙计这才将手里的契、银票、银锭给姜月和薛琰。
契自然只有一张,银票是厚厚一大叠,银锭是用个布袋装着,十两和二十两一个的都有,总共五百两,也就是五十斤,就由薛琰先拎着。
薛琰顺手放在钱庄方才称黄金的秤上称了一下,的确有五百两。
银票和契自然是姜月拿着,姜月也亲自清点了一下,不管是契、还是银票都没有问题。
钱庄还给了姜月一个小布袋,让姜月装契和银票。
“以后还有黄金需要换成银子,还请轩辕公子和夫人再来。”掌柜的满脸堆笑。
“好。”姜月和薛琰都点了个头,随即,才要走了。
掌柜的忙将姜月和薛琰送到门口。
直到姜月和薛琰走的有点远了,掌柜的才忙唤来一个伙计:“偷偷跟上去,看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是!”那伙计赶紧去了。
掌柜的看伙计去了,才高兴的忙回钱庄里,看那五千两黄金。这么大一笔生意,自然要上报的。
只见这掌柜的一边让人将黄金收进库房里,一边写信,让人送去县里的来宝钱庄,然后县里的来宝钱庄,又会上报这个事,直到上报到帝都的来宝钱庄总铺。
都不用姜月和薛琰发现,姜月和薛琰都觉得来宝钱庄那掌柜会派人跟着他们……
第1565章 拜托顾马?
所以,这条街尽头,姜月和薛琰就转弯了,然后,都没一会,就甩掉了钱庄那个偷偷跟上来的伙计。
正好旁边也没别人了,姜月这才将她家薛琰手里的银锭连袋子一块都丢进空间里放着。
银票拿出来一点,她和她家薛琰怀里各揣几张,其他的银票,连带契一块,也都扔进了空间里放着。
然后,姜月和薛琰才绕路,来到东市的另一边,买了一匹很是健硕的马,自然也买了辆套在马上的木车。木车车厢不怎么华丽,很普通,就是一普通马车。
买这些的地方帮他们给套好了。
他们还在同一个地方,雇了不少辆马车,接下来三天每天一早这些被雇的马车的车夫会驾着马车到石头村报道。
付了定银,人家给立了文书,要是出什么问题,尽管拿文书来算账。
买马车和马的钱自然是都给了。
然后,薛琰就扶着他家月宝上了马车,让他家月宝坐进他们刚买的马车里,随即,他坐在外面赶马车回石头村。
回到石头村时,太阳都还未下山。
看有马车进村,很多人都围过来看,张大竹和张寿寿也早赶牛车回来了,也围过来看,姜月和薛琰顺便就拜托张大竹和张寿寿,倘若以后他们要是不在村里,马车在村里,就帮他们顾一下这匹马。
张大竹和张寿寿还是第一次触碰到马,自然是想也不想就高兴的答应了。
张大竹又说他家屋后好系马,他和张寿寿现在就能帮姜月和薛琰顾一下这个马,然后,也不管姜月和薛琰答应不答应,他便将姜月和薛琰刚买回来的马连带马车一起给牵到了屋后树下系着,并在屋后给马卸了马车,一点不要姜月和薛琰这两位恩人操心。
姜月和薛琰自然感激。
又跟村里人聊了一会,并雇了两个婶娘接下来三天帮着煮一下张贴寻人启事的浆糊,其中就有田婶,也就是小花的娘,然后姜月和薛琰才回给他们住的院落。
院落屋里屋外上午就被村里人帮忙打扫的干干净净了,姜月只用从空间里拿东西出来布置一下了。
当然,不会忘了拿空间里的那些袋数的面粉的,待回,那两个帮着煮浆糊的婶娘家里会来人,将这面粉给抬去,在她们家,用她们家的锅帮着煮。
他们这屋子里就一口锅,锅还不大,煮浆糊的速度太慢,只能借用别人家的锅。因不仅用人家的锅,还要用人家的柴,到时候工钱肯定会给的多一点。
拿出来的面粉就搁在堂屋里。
然后,姜月才从空间里拿出别的东西,像是喝水的杯子,一袋大米,一些蔬菜,一些水果,被褥枕头等这些。
现在大忱这月份,都有点热了,就算用到被褥也是很薄的那种,姜月还拿了一张凉席出来,放在一边备着。
还有蚊帐。
换洗衣物自然也有……等等。
薛琰见姜月拿出来了,不是帮着铺,就是帮着放,该放房间里的放房间,该放堂屋的放堂屋,该放灶房的放灶房……很快,这个他们的临时落脚点就更像个家了。
第1566章 都控制着吃?
空间里的其他寻人启事,姜月也没忘记拿出来,也都放在堂屋,跟那本来就拿出来的两千张寻人启事放在了一块,只不过是堂屋角落,不像那些袋数的面粉,是放在堂屋中间并靠门槛的位置。
也就在薛琰刚将姜月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东西都摆放好的时候,那两个帮着煮浆糊的婶娘家便来了人了,看到他们屋里多了很多东西,两婶娘家的人也没问什么,都当真是他们的人给送来的,只是石头村的人又没瞧见罢了,然后,每家抬一半的面粉回去。
薛琰一块抬。
等都抬完,天也要黑了。
刚抬完面粉回来,薛琰还未与姜月说话,隔壁张大竹和张寿寿就从墙上露头,问他们这边:“你们真不到我们家吃晚饭啊?村里人让你们上他们家去吃,你们也不去。”
薛琰笑道:“谢谢了,我们还不饿,我们要是饿了,会自己弄吃的的。”
“那好吧,那我们就吃了。”
“嗯。”姜月和薛琰都点头。
然后,墙上就没脑袋了,显然张大竹和张寿寿开始吃晚饭了。
薛琰和姜月就没在院子里站着了,而是进了堂屋,天都要黑了,视线受阻太厉害,薛琰便拿出火折子,将堂屋的油灯给点燃了。
石头村的人这时候还舍不得点油灯,晚上都是能不点油灯就点油灯,真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此刻,也就他们这一处亮着灯。
“你饿吗?”薛琰问道。
姜月摇摇头,表示不饿:“可能跟我们的身体不受这里时间的影响有关,但我们又的确感觉是在这里过了一个白天。”
薛琰点头,“那再等会,我熬点粥,粥也好消化,多少吃点。”
姜月也点头,没意见,她现在本来就要少吃多餐。所以,每顿她其实都控制着吃,不会真让自己吃饱,但又不会感觉到饿。
然后姜月才稍微压了点声音说:“方才田婶家来抬面粉的时候,我问过田婶了,村里有两口井,是之前这个村还尚可的时候打的,以免哪年干旱有口井枯了,而两口井都枯的可能性要小一点,所以,一口井在村中间,一口井在村边上,我想等晚上大家都睡了,给这两口井里也倒一些我空间里的水,石头村里的人要喝了,多少也能更健康一些。还有我们今天买的那匹马,我也想让它喝点空间里的水。”
自从知道空间里的那个水的效用后,她空间里就总是备着空间里的那个水,用水桶或者缸装着,也只用她一想,便能拿出来了。
“嗯。”薛琰没意见。“到时我陪你去。”
姜月点头:“嗯。”
石头村的人吃过晚饭没一会便都睡了,天也完全黑了,不过多少有月光,还是能看见一点的。
姜月和薛琰便是借着这点光亮,来到张大竹和张寿寿家后面,给给马喝水的那个小木槽里轻轻倒入了一槽空间里的水,然后,才去那两口井,好在现在这月份,两口井里水位都高,这倒水进去,造成的声响也不大,也就没吵醒谁。
------题外话------
PS:宝宝们,求月票~
第1567章 随机抽查?
两人这才回他们住的院落。
薛琰到灶房烧热水,打算烧了热水,给他家月宝洗澡,然后他再熬点粥。
灶房缸里石头村的人白天就帮着挑满了水,可以用;这要是缸里没水,也可以用空间里的水,也不用他去井里挑。
姜月则到房间里,从换洗衣物当中拿出一套今天就要换的。
薛琰很快就将热水烧好了,拎到房间的那个澡桶里倒进去,又兑了冷水,试了试水温,感觉温度适合洗了,他才让他家月宝洗澡,并将房门带上,随即他才到灶房里淘米熬粥。
不仅他家月宝不饿,他也不饿,就算熬粥,也不用熬多少,他真的就熬了一点。
等姜月洗好澡,薛琰也熬好粥了,他先去帮着将洗澡水给倒了,才盛了一小碗粥给他家月宝吃。
姜月是真不饿,只简单的吃了几口,便不吃了,剩下的薛琰就帮着吃了,等薛琰洗好碗筷,又洗了澡,大忱夜也深了。
也没什么好忙的,他们就想歇下了。
在这里多歇歇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现在这月份大忱早已经有蚊子了,天还没黑之前,薛琰就已经在炕四边竖了四根竹竿,挂上了蚊帐,姜月先到炕上的,薛琰后上去,但却没急着躺下,而是查看了一下蚊帐里有没有蚊子,以免有蚊子跑进蚊帐里,吵的他们没法睡觉。
见没蚊子,薛琰才吹熄了灯,躺下。
不仅习惯性的又是抱着睡的,而且还习惯性的亲了亲,随即两人才真都闭上眼,睡觉。
次日,天不亮薛琰就起来了,将他和他家月宝换下来的衣裳给洗干净,晾晒好。
这时天也开始亮了。
那两个被雇的婶娘已经在各自家里帮着熬煮好不少桶浆糊了,那被雇的四十五人也来了,看见真不止两千张寻人启事,屋里还有别的东西,但又没瞧见谁送来的,这四十五人也没问什么。
没一会,就有被雇的马车陆续进石头村了。
只稍微一打听,就知道薛家怎么走,然后,被雇的马车都来到了姜月和薛琰临时落脚的院落门口。
然后姜月和薛琰就给被雇的四十五人寻人启事了,一人拿一些,又拎一个小桶,桶里面自然是张贴的浆糊,每个人怀里都揣了一个各自家里贴春联的那种小刷子,然后依序坐马车,被雇的马车会将他们送到佃涸县各处开始张贴和发寻人启事。
马车还会再回来运浆糊的,每人一天一小桶浆糊肯定不够。
照理说,各处是要找个监督的人的,以免并没有真的在张贴和乱发寻人启事,不过这是雇的石头村的人,他们相信石头村的人不会这样的,自然也就没找谁监督。
这要是以后去别的地方雇人张贴和发寻人启事,肯定是要找监督的人的,而且,不仅要让人监督,而且他们还会随机抽查一个地方。
也是每个地方都查太浪费时间了,随机抽查一个地方也行,知道他们会随机抽查一个地方,也不知道他们会抽查哪个地方,说不定就正是自己张贴和发寻人启事的地方,那些被雇的人自然各个怕拿不到工钱,不敢敷衍他们。
第1568章 去佃涸县
石头村被雇的四十五人去张贴和发寻人启事去了,姜月和薛琰也没闲着,打算去佃涸县里一趟。
也就是要查重税的事。
他们想去县里看看,看他们自己能不能听到什么风声,也想夜探一下县衙,今天晚上肯定是没法回石头村了,明天也晚上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后天肯定回来的,后天他们回石头村给大家结工钱,以及还要回大翎。
所以,姜月和薛琰就拜托张大竹父子帮着顾一下他们这个院落,也在他们不在村里的时候,有人要是寻人启事不够了,回来拿,就帮他们给一下,寻人启事都在堂屋,都是用木箱装着的。
然后姜月和薛琰就往佃涸县里去了。
因姜月怀孕,马纵是喝了空间的水很精神,不知疲惫,但薛琰也没将马车赶的很快,等他们到县里的时候,都午时四刻了。
向路人问了县衙在哪,然后他们就往县衙这边来了,只远远的看了一眼,也没走近,随即,他们就在县衙附近找了个客栈住下。
马车自然被客栈小二给牵到后面牲口棚里去了,客栈会帮着照顾马的,到时候一并结账就是了。
何况已经给了一锭银子。
村里也有人来县里张贴和发寻人启事了,他们方才就瞧见了,不过没有过去打招呼,那边人多,马车并不好过去。
也是在姜月和薛琰在县里的一家客栈先住下的时候,爻水镇上,来宝钱庄,一个伙计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
掌柜的看见,便问:“你拿的什么?”
伙计笑道:“寻人的。刚外面发的,我就接了一张,掌柜的你看看,我也不识字,只听好像是薛什么,有些墙上都张贴了呢。”
掌柜的就接过来一看,笑道:“这寻人启事也怪,什么薛大富刘桂霞薛一虎薛二虎薛三虎薛四虎薛五虎,这是要找这些人吗?看样子又好像不是,不然就直接说是找这些人了,可上面又没说,就只有这些名字。落款的话……就是我们这的石头村薛家。算了,看不出到底找谁。不过这纸张倒是不错,我还没见过这种样式的,估计是最近那些造纸的又造出了新纸。上面的字更是不错,我还没见过比这还好看的字呢,也不知道哪位先生帮写刻的,才印刷上的。这弄这些得花不少钱吧,看来这薛家在石头村里,算是有些家底的。”
伙计道:“应该是有些家底,但还不至于有那么多家底,不然也不至于住在哪个村里。”
“这倒是。”掌柜的点点头,随即就将这个事抛脑后了,只是想到昨天将那两人跟丢了,他就忍不住有些埋怨:“你怎么就将人给跟丢了呢。”
对,正是这个接了张寻人启事回来的伙计昨天偷偷跟着姜月和薛琰,然后,跟丢了。
这伙计立刻陪着笑脸:“掌柜的你也不能怪我啊,人家来换那么多的金子,都不肯告诉我们底细,那走的时候,肯定也会处处留心和注意,以免有人跟着他们,说不定早就想好了躲人的策略,也就难怪我跟丢了。”
第1569章 不管如何,苦的都是百姓
掌柜的也知道这些,便不埋怨了,只让这伙计也去忙了。
*
佃涸县里,姜月和薛琰在客栈住下来后,却没有在客栈多呆,而是在县里逛着,尤其是在县衙附近的一些街道逛,看能不能听到什么。
这县里自然比爻水镇上要繁华一些,街上也有或坐或站在路边闲聊的人,闲聊的事情很多,但跟重税有关的倒是还未听见一件。
姜月和薛琰就继续往前走。
突然,便见前面人群忙往两边闪避,然后,走出好几个衙役,都挎着刀,红光满面,大声说笑着,然后走进了一家酒楼。
从这县里,倒是真看不出这里的百姓到底过的多苦。
姜月和薛琰都抬头看了看那酒楼匾额,赫赫写着‘民安酒楼’四个大字,有些讽刺。
这酒楼规模还是很大的,从旁边路人口里随便打听了一下,姜月和薛琰便知这是这县里最大的酒楼。
看那几个衙役方才熟门熟路的样子,显然平时没少进这酒楼。
也难怪陶振怀疑从庄稼人身上收上来的税都进了官老爷和这些人的腰包。
“我们也进去看看吧,他们是衙役,他们要是说什么,很可能有我们想听到的。”姜月小声与她家薛琰说道。
“嗯。”薛琰点头。
夫妻两人就这么进了民安酒楼。
民安酒楼的人都很势利眼,见衣着不好的,招呼都不招呼,正眼都懒得瞧一下,但见姜月和薛琰衣着华贵,明显非富即贵,那些正在柜台边歇着的小二都不用掌柜的催,立刻迎了一个上来,热情的问他们是要到楼上吃,还是在楼下吃,又或是要包间。
薛琰眼角余光注意到那几个衙役被请上了二楼的一个包间,便问:“我看那几位官爷旁边的包间就不错,可以坐在窗户旁边看外面的风景,不知可空着?”
“空着,空着呢。”这小二忙笑道。“不过公子夫人面生,应该是没来过的,小的得先跟公子夫人说明了,包间都比较贵,尤其是视野好的包间,平时那包间,不是招呼县令家公子这些人,就是招呼地主豪绅家的公子的,他们不缺钱。”
薛琰便拿出一个二十两的银锭子出来。
这小二眼睛一下子就笑没了,忙接过银子,将薛琰和姜月往楼上那几个衙役隔壁的包间里请,随即又是上好茶,又是给上好酒好菜,一副不将他们这二十两全部用光不罢休的样子。
姜月和薛琰也没说什么。
直到这小二退出了包间,并从外面将这包间的门给带上了,听着脚步声也下楼去了,姜月才压着声音道:“方才他提到了县令家公子不缺钱,加上我们已经知晓的那些,这重税有蹊跷的可能更大了。”
“是啊。”薛琰点头,并吐出一口气。不管如何,苦的都是百姓。
他们又不饿,桌上这么多菜肯定是吃不完的,也没打算喝酒,薛琰只是先是喝了一下桌上的汤,看味道还不错,他这才给他家月宝盛了一小碗。
然后,他才给自己也盛了一小碗。
第1570章 要迁都了?
其他菜,薛琰挑了几样简单的尝了一下,也都味道还可以,不愧是佃涸县最大的酒楼,随即,他才也给他家月宝夹了一点。
只吃一点就好,不用吃多。
姜月和薛琰就这么一边不急不缓的吃着,一边听着隔壁包间里那几个衙役说话,那几个衙役一点没控制音量,还大声说笑,别的地方不一定听见,但他们这包间却听的清清楚楚。
“喝喝喝。”几个衙役不是在喝酒,就是在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怎么都是衙役,就算说小事,也有不少是衙门里的事。
只是跟重税有关的也没有一件。
姜月和薛琰也不急,仍静静听着。
又听了好一会,才听见——
“听说皇上要迁都了,是不是真的啊?”一个衙役说道。
“真的假的?”没听说的衙役都忙问,有些激动。
“应该是真的吧,”有衙役道。“这都一统天下两年多了,也该迁都了。不然原来是别的国家的人想有个什么事禀告皇上,离帝都也太远了。”
“就是就是。”其他衙役都附和。
“陆哥,你怎么只顾喝酒啊?是不是知道什么啊?也告诉告诉我们啊,提点提点兄弟们,平时我们这些人当中,就你在大人和主簿面前值班最多。”有衙役笑道。
“是啊是啊。”又都附和。
显然隔壁包间有个姓陆的衙役,在县衙里比包间里其他衙役要多些脸面。
他们口中的大人和主簿,明显就是县衙里的县令大人,和县衙里的主簿。
“提点谈不上。”陆哥又喝一口酒,又吃一大口菜,慢悠悠的,才声音放小了许多:“不过多少可以给你们透露一点,我也是在主簿跟大人说话的时候听到的。”
“什么什么?”其他衙役都也压着声音,但各个兴奋。
隔壁压了声音了,很小,薛琰就听不清了,但姜月耳力好,多少还能听的清楚。
只听见那个被称作陆哥的人小声道:“皇上是真要迁都了,迁都的地址都确定好,已经在大兴土木开始造宫室,听大人和主簿的意思,最多三年,皇上就要搬离帝都,却新都城了。”
“太好了!”有衙役立刻一搁酒盅。“等迁了都,更是天高皇帝远了,我们也更是能跟着大人吃香的喝辣的了!”尽管极其兴奋,但声音却压的很小。
其他衙役也都兴奋的小声说好。
陆哥这才哈哈笑道:“这是在外面,多少我们要控制点啊兄弟们。”明显心情也很好。
“是是是。”其他衙役的声音也一下都大了。
随即,这些衙役就是聊别的了。
又过了一会,这些衙役就吃好酒菜走了。
听见隔壁包间没动静了,姜月才跟她家薛琰:“方才那个陆哥压声,说的是师渊真要迁都了,已经确定好地址并开始造了,最多三年,就要从帝都迁去新都城。其他衙役都说好,还说什么更是天高皇帝远,也更是可以跟着佃涸县令吃香的喝辣的。”
换言之,这重税有蹊跷的可能又大了点。
------题外话------
PS:宝宝们,今天更新完了~
顺便说一下哈,明天不零点更新,改晚上十一点半更新,到时候也不是更新四章,而是更新十章,么么哒~
求月票~
第1571章 只是一个小小的县衙
薛琰自然明白他家月宝的言外之意,便点点头。
又在包间里坐了一会,他们才也离开包间,继续在街上逛着。
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客栈。
他们在客栈要的房间是大房间,分内室和外室的,其实也就是天字号房,这个更能防止隔墙有耳。
但也只是更能防止,并不一定完全防止,所以,他们在房间里说话,还是要跟在外面一样小心。
寻常的话自然不必小心什么,只是别的话,就也要压着声音,特别小声了。
坐到桌子前,薛琰先是给他和他家月宝倒了一杯茶,才压着声音跟他家月宝说道:“晚上,我夜探一下县衙看看。你有孕在身,就别跟我一块去了。”
“嗯。”姜月点头。虽然他们的身体不受这里的时间的影响,但她是有孕之人,肯定还是要多加注意的,也才能让肚子里的孩子更好的发育。
而她家薛琰只是去县衙看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县衙,她家薛琰还身手那么高,就算一个人去县衙也完全能安全回来,她根本不用担心什么。
当晚深夜,薛琰一身夜行衣偷偷出了客栈,去了县衙。
县衙虽然有衙役值班,但很松散,薛琰轻而易举便进来了,也轻而易举的便进平时佃涸县令办公的地方。
办公的地方案头有不少文书,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后面架子上,放的很多文书当中,有一本对他此来有用,但他也没拿走文书,以防佃涸县令突然想起找这本文书,从而发现不对劲。
他只是仔细看了这个文书,将文书上的内容都记住了。
又去了主簿办公的地方,主簿办公的地方没有任何发现,但主簿办公的隔壁就是库房,肯定放着衙门很多的资料文书,包括陈年旧文书,以及户籍册子等这些。
说不定也能发现点什么。
但库房是从外面锁着的,四面窗户也从里面关着,这不管是弄开锁,还是破窗,都容易闹出动静,薛琰便上了屋顶看看。
正好屋顶有个天窗,虽然小,不过薛琰习武多年,柔韧性还是有的,非常轻松的通过天窗进了库房。
库房里分为很多房间,每个房间放的资料文书都不一样,薛琰一间一间快速浏览过去,最后瞧见有个小房间里,放着佃涸县以往每年的税收册子,册子上都详细的记录了佃涸县每户百姓的交税情况。
薛琰就打开了近几年的册子,包括最近两年的,仔细翻看,上面盖了大印,又存在这,明显上禀的税就是按这些册子上记载的。
薛琰心里更有了数。
又在这库房里看了看,也什么没带走,这也都是明面上的东西,带不带走都无所谓,薛琰才轻轻打开一扇窗户,从库房里出来。能走窗户自然用不着走什么天窗。
等出来了,他又将窗户给带上,虽然里面的栓上不了,但会让人以为这是从里面关的时候,忘记了插栓。
直到回到客栈,见到他家月宝,薛琰才扯下脸上的面巾,与他家月宝说道——
第1572章 其他都完全对不上?
“县令办公的房间后面架子上有一本文书,是一本减税公文,不管大忱哪里,都减两成的税,看时间,就是师渊一统天下的那年下发到各地的。而那房间,却没有任何增税公文,也没有按亩不管收成如何都该交多少税的文书,也没见屋后院外种菜也得按亩收税的文书。”
知道她家薛琰话还未说完,姜月也不急着说话。
不过,光是这本公文,就能让他们肯定,佃涸县重税的事跟师渊无关。
明显其他府衙也有这本公文,这是师渊发布的旨意,帝京明显也有留存,师渊自己也清楚他发的这个旨意,文武大臣肯定也清楚,所以,这本公文她家薛琰拿不拿回来当证据,真的无所谓。
倒是不拿回来还好一些,省的打草惊蛇。
薛琰紧接着说:“我也进县衙库房里看了下,在放佃涸县以往每年的税收册子的房间里翻看了一些册子,册子上是都详细的记录每年百姓们交税的情况,但却跟实际的一点不相符。那些册子上,尤其是最近两年,就是按收成的税再减免两成来记的,足见县令房间的那本减税公文的真实性。上面自然也有石头村的交税情况,除了人口对得上,其他都完全对不上,石头村这两年交的税远远多于册子上这两年记的,显然,这些册子都是为了上报而造假的,那些比册子上记的多的税,明显是真落到了这里的官老爷和官老爷手底下的那些人手里。而实际跟百姓收了多少税的册子应该被他们自己藏起来了或者毁掉了。”
“但毁掉的可能性应该不大,”薛琰继续道,“这么大的事,光是佃涸县令根本在这没法一手遮天,应该还有不少官员参与,甚至帝都都有官员收到了好处,真册子是他们分好处的依据,佃涸县令要是将真册子真毁了,那哪天事情爆出来了,上面的官员随时都可以抛弃他,跟他完全是一颗棋子一样,佃涸县令和底下的人应该会为了自保,多少会留底,让不管这事爆不爆出来,上面的人都会想着保住他们。”
“是这样。”姜月这才道。“弄这个册子,放在库房,自然还有方面,是为了防止有人来查,可为什么没人来查?明显是有更大的官庇护,让这里的官员能在这一手遮天。或者已经有人来查了,但佃涸县令他们为什么没事,这显然是来查的人跟佃涸县令他们是一伙的,只是来走个过场,说这里没事。但不管是有没有人来查,都能肯定佃涸县令他们上面有人能帮他们压住这个事。”
薛琰点头,认同。
姜月继续道:“就算天高皇帝远,官员们欺上瞒下,师渊这个皇帝不知道,但帝都不可能没一个人知道这里的事。就不拿这里其他县的人来说,就单拿佃涸县来说,这么多人呢,总不能就一个陶振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有问题吧?而觉得有问题的人,总不能又人人跟陶振一样,没有盘缠去帝都吧?”
第1573章 位高权重能有几人?
“这要是陶振有盘缠,肯定已经去帝都,想办法看是不是真是师渊下的旨,帝都是天子脚下,肯定没人敢直接在天子脚下不施行师渊下的旨意的,很容易就能知道其实是减税,并不是增税,一旦陶振确定真有问题,肯定想办法能让师渊知道,在帝都衙门告状或者找到大理寺去或者直接在帝都找他觉得是好的官员禀告这个事都有可能。那要是其他人也觉得有问题,去帝都看个究竟,应该也是这样。”
“好,就算真没有像陶振这样觉得有问题的去帝都,那我们再想想,就比如那个来宝钱庄,在镇上和这县里都有分号,难道不了解这里?他们当中难道没有人告诉总铺的人?来宝钱庄的总铺可是在帝都,而来宝钱庄背后也有很强的靠山……总之,帝都没一个人知道这里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这又回到我方才说的话上面去了,”姜月再道,“帝都肯定有人知道,只是庇护这里的人,让这里的官员能一手遮天的人,也能压得住帝都那些知道的人。那能压得住这么多的人,显然位高权重。”
“而位高权重的能有几人?”姜月又道。“又能排除师渊这个皇帝,剩下的,就好查了,都有嫌疑,保护伞就在这当中。想必都不用问多少人,我们便能知道位高权重的都是哪些人。应该不是已经被师渊杀了的丞相和御史大夫,他们一个丞相,一个副相,虽然的确位高权重,有可能,可他们都已经死了,但佃涸县令却一点没收敛,甚至还认为更天高皇帝远,明显保护伞还在,还活着。”
“是如此。”薛琰点头。
“不过,”姜月再道,“既然师渊下的是减税的旨意,显然心中是有百姓,那他是大暴君这个事就存疑了,不一定是什么暴君。那被杀的那个丞相可能其实并不一心为民,还有那个被他杀了的御史大夫,也可能并不是像表面的那样直言力谏。”
“的确。”薛琰再次点头。
姜月道:“那个位高权重的人得查出来,我们心里才更有底,也好一次解决这个事。不然,可能出现只解决掉一些底下的人,却其实牵不出最上面的人的情况,那也没多大用。底下的人我们已经知道了,就是佃涸县令这些人,再查出最上面的人的话,中间的人就不用我们多费力了,审问一下,便能整个一锅端了。”
“嗯。”薛琰也觉得如此。“那明天,我们就再次去民安酒楼,佃涸县内有钱的公子哥,乃至县令的儿子都经常去那,想必那个酒楼里的小二都知道不少事,我们给点银子,跟小二问一下现在大忱的位高权重者,小二肯定都会忙告诉我们,毕竟,这个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在这里稍微有点身份的人,都知道大臣现在位高权重的人都是哪些人。我们先做到这个心里有数。以后去帝都,纵是不打听,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知道具体是哪些人。”
“嗯。”姜月自然没意见。
第1574章 彻亲王?
*
次日,午时,姜月和薛琰再次来了民安酒楼。
昨天那个小二一见到他们,飞一样的迎向他们,满脸堆笑:“两位客官,是又来吃饭吧?是不是还是包间?可不巧,昨天你们的那个包间,刚甄员外家的公子和一帮公子哥要了去,只有其他包间了,其他包间视野也不错的。”
薛琰笑道:“只要视野好,其他包间也行。”
“好好好,请随小的来。”这小二说着,就忙在前面带路,带他们去了昨天那个包间旁边的第四个包间。视野是也不错。
依旧是好酒好菜的上。
薛琰另外给了小二一锭银子,问道:“有点事问小哥。”
这小二见银子是另外给他的,顿时更是笑开了花,一边忙将这银子单独收好,一边不停哈着腰道:“客官尽管问。客官尽管问。”
薛琰笑道:“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就是我们也是最近发达了些,还很多事不知道呢,都不知道我们大忱除了皇上,谁比较大,位高权重都是哪些人,我们夫妻俩挺好奇的,也是想多知道点事,跟见世面了一样。”
一听是最近发达了些,这小二就笑道:“难怪二位客官看着面生。”也就是昨天之前都没见过的意思了。
随即,这小二才忙回答:“小的没去过帝都,哪知道那些啊,不过我听来这酒楼吃饭的一些客官说过,现在我们大忱位高权重的,一年前上任的窦丞相算一个,人家可是百官之首啊,皇上杀了上一任丞相,提拔他为丞相,可见他多得皇上的信任了。本来上一任御史大夫,也就是副相,也能算一个,不过人家不是被皇上杀了么,现任御史大夫因皇上更改了御史等人的职能,权利也就没那么大了。裘大将军肯定算一个,人家是兵马大元帅,跟皇上一块长大的,感情深厚,皇上肯定也信任他。还有一个就是皇上的同母胞弟彻亲王了,国库就是他在管,都说皇上和彻亲王兄弟情深,皇上应该是最信任他的,不然也不会让他管国库,是吧,客官?嘿嘿。其他人,好像就不能算是位高权重了。”
姜月和薛琰对视一眼,算是知道了,倘若这小二没有假话,那保护伞应该就在窦丞相、裘大将军、彻亲王这三人当中。
至于是当中的一个,还是两个,或者三个都有涉这个事,他们暂时就确定不了了。
只见薛琰又笑问:“皇上为什么要杀上一任丞相和御史大夫,小哥你可知晓?”
小二道:“知道啊,就他们其实道貌岸然呗,表面一套背里一套,被皇上发现了,皇上就将他们都杀了,听说当时还杀了很多别的官员呢。应该是这样吧,有次县令大人家的公子来吃饭,说笑的时候就也提到了这个,也是这么说的,应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是这样吗?”薛琰装作惊讶道。“不是说皇上是大暴君,乱杀人吗。”
小二:“是不是乱杀人小的就不知道了,小的倒是也经常听说有人这样说,说皇上乱杀人,皇上是大暴君收那么重的税什么的。”
第1575章 没少背地里孝敬?
薛琰便又顺着这小二的话道:“我是正好做了些生意才突然发达起来的,这要不是现在多少有些银钱了,的确也交不起那么重的税,也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能减税。”
小二道:“小的家里也盼着能减税,但还是别指望了,不再增税就不错了。”
“这话怎么说?”薛琰装作不明白的样子。
姜月全程静静听着,不时吃一口菜。
小二就小声道:“方才甄员外家的公子和一帮公子哥来的时候,边上楼进包间还边发愁得给他们爹想个法子,让少交点税呢。他们平时都是跟县令家公子玩的很好的,也没少背地里孝敬县令大人,县令大人平时还是很关照他们的,可也还是要交那么重的税,可见是真没办法,皇上旨意下下来了,只能一样的教,不然少交的税,就得县令大人补上了,再上交国库了,先别说县令大人有没有那么多钱,县令大人也不可能那么傻。”
还真是欺上瞒下……
不过也说不准,说不定那些公子哥家就知道内幕,而其实也已经少交税了,只是还想更少交……
很有可能。
毕竟,衙役都知道内幕,没道理大户人家不知道,大户人家多少有些关系,有的还跟一些官员是亲戚。
等从民安酒楼回来,回到客栈,姜月和薛琰又跟他们所住的客栈的掌柜和小二打听了一下,客栈的掌柜和小二倒是没民安酒楼的小二知道的多,但大体也是说现在大忱位高权重的,就是窦丞相、裘大将军、彻亲王三人,想来民安酒楼那小二并没有对他们撒谎。
“那看来,上一任丞相和御史大夫被杀,就是表面一套背面一套,才被师渊杀的。”姜月总结道。“跟大竹叔说的有出入,但也没出入。大竹叔是听别人说的,三人成虎,有时候话传着传着就变了味道,总之,那上一任丞相并不一心为民,那上一任御史大夫也不是真是直言力谏的好官,那些当时被一块杀的很多官员,显然是跟当时的事有关,也并不是什么好官。”
薛琰道:“通过我们已知的这些,师渊的确并不是暴君。”
随即,他也分析道:“至于窦丞相、裘大将军、彻亲王三人,并不在佃涸县,裘大将军是兵马大元帅,照理说应该在军营,窦丞相是百官之首,彻亲王掌管国库,不出意外,这两人应该是在帝都才对,但不管他们在哪里,到底是谁是佃涸县令的保护伞,他们都跟佃涸县令隔了很多层,纵是佃涸县令手里多少有些证据,应该也从未直接接触和联系过最上面的人,也就是那保护伞,也就会让证据显得不充足,自然也就没法完全那保护伞认罪伏诛。说不定那保护伞还会推出个替罪羊,将一切罪名更是摆脱的干干净净,所以,并不能冒然动佃涸县令。就像你昨天说的,想将整个一锅端了,我们得查出那保护伞到底是谁,并拿到实质性证明就是他当保护伞的证据,才好一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