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番外:崇恩自述(二)
中宫皇后本就嚣张跋扈,惯会在父皇面前装的娇俏可人,背地里却是一副恶毒嘴脸。
如今,有了身孕的她越发嚣张,满殿后妃,只有她一人坐着,其余人全都站着不敢坐下,她与父皇亲亲密密的说着话,完全不顾周围还有这么多人。
我实在无趣,扭头看着身后的灵善,她还被嬷嬷抱在怀里,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却也记得在这里不能随便出声说话。
其余的娘娘们满嘴恭贺,像是皇后有喜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人人都巴不得她生出男孩儿。
我不懂,为何?
她们平日里,可是聚堆说皇后娘娘坏话的,怎么会那么好心呢?
“崇恩。”父皇突然喊了我的名字,我惶恐的上前,在皇后厌恶的目光中站定,父皇拉着我的手摸向皇后的肚子,笑着问我:“你觉得这里面是弟弟,还是妹妹?”
一瞬间,我能感觉到身边所有的声音都安静了,甚至能感觉到母妃紧张的目光死死盯着我。
我看了看皇后,她看我的眼神没有丝毫掩饰的厌恶,再看父皇,他笑盈盈的眼睛里藏满了虚假,我看不透他想让我说什么,但我知道,我如果说了女孩儿,母妃与我又要被皇后磋磨了。
我开口:“弟弟。”
“都说小孩子说话最灵验,可见皇后娘娘的确怀有麟儿。”
我的话,让所有人松了口气,包括我的母妃,他们迫不及待的恭维皇后,恨不得拼尽全力来肯定这个事实。
恭维声中,我的父皇,却意味深长的看着我。
他的目光,让我不安。
此后六个月,整个后宫一场异常平静,当然,除了父皇的新宠静娘娘。
她也怀孕了,比皇后娘娘晚了一个月。
皇后的肚子越来越大,我不止一次在下学的路上看见她在御花园散步,母妃日夜祈求皇后生男,宫里其他娘娘似乎也在祈求。
我曾在学堂说,整个后宫都期望中宫生下嫡子呢。
可回答我的,只有大哥二哥嘲弄的哼声,他们知道原因,却都不告诉我。
也不记得那是什么日子,沉睡的我被外面的动静吵醒,嬷嬷告诉我,皇后娘娘要生了。
我透过窗户看见母妃出去,自己也急忙跟上。
凤来殿的人真多啊,似乎所有的娘娘都来了,大家都在外面等候着,都在等着中宫嫡子出生。
我大胆的进去,皇后的惨叫声让我发憷,我躲在隔断后面的花盆底下,清清楚楚的听见了父皇与稳婆说话。
“要是男孩儿,你知道该怎么办。”
稳婆应了,她慌张的进去,而父皇,神色冷漠。
太医在一旁瑟瑟发抖,父皇冷漠的声音几乎将他当场逼死:“六个月都没能落胎,看来你也无用了。”
“微臣该死。”太医跪在地上,浑身战栗:“夏侯家的人防备太过,微臣无法下手啊。”
“废物。”父皇一声责罚就不再说话,我一看,原来是皇后身边的嬷嬷来了。
我就躲在花盆底下看着父皇,看的我眼睛都酸了腿都麻了,我终于听到了孩子的哭声。
1711:番外:崇恩自述(三)
稳婆出来,跪在地上报喜:“恭喜皇上,皇后娘娘生下...”
稳婆的声音将所有等候消息的人都招了过来,几十只耳朵齐刷刷的竖了起来起来,都在等一个消息,就连父皇,也挺直的脊背。
他很紧张,如临大敌的模样。
“公主。”
稳婆最后的那两个字说出来时,小小的我似乎看尽了世间百态,许多人都在开心,但开心中又满是不甘。
我不明白,她们不是都希望皇后娘娘生下嫡子吗?
父皇也笑了,轻松的笑了,可他没有看襁褓里的孩子一眼,满宫里只有我和大哥一块去看。
很可爱的孩子,粉粉嫩嫩,漂亮的不像话。
我从没见过出生就那么漂亮的孩子。
就连稳婆都说,这孩子长大后,定然是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儿。
大哥却说:“还不是个棋子,长得漂亮有什么用,还得有脑子。”
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母妃也告诉我,身为公主,可以没有美貌,但必须有足够的脑子,否则一无是处。
后宫,从来不缺美人。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为何大哥会对皇后的女儿态度稍好,因为他是长子,没有嫡子,他是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人。
也是在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祈祷皇后生男,因为,生男,母子必死。
皇后是夏侯家的女儿,她有父皇都忌惮的家世,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有足够的心机与手段。
她在一日,所有人都会被压着。
所以,大家都希望她去死。
想想,还真是可悲。
那个孩子的到来,让皇后的脾气越发暴躁,即便是在坐月子,对后妃的为难越发多了,我的乳母告诉我,皇后娘娘很不喜欢那个孩子,一直丢给乳母,只在父皇去凤来殿的时候才会自己抱一会儿。
我听后,到是有些心疼那个孩子了。
我虽不得父皇喜欢,但母妃待我极好,而她,连亲娘都不待见。
再次见到那个孩子的时候是满月酒,父皇给她赐名,明仪。
明珠之辉,有凤来仪。
期许极高。
但这样的期许,并没有让她过得好一些,因为,静娘娘一举得男。
母妃说,皇后震怒,对明仪越发不喜,就连父皇都知道皇后不待见自己的亲生女儿了。
可他对自己的子女惯常冷漠,似乎他只负责让后妃怀孕为自己绵延后嗣,其余的事再也与他无关。
所以,并没有心疼那个孩子半分。
皇后整日将明仪关在凤来殿,不许我们接近她,最为顽皮的二哥偷偷去抱了她出来,结果送回去的时候,皇后就说明仪身上被掐的青紫,哭着找父皇做主。
那一天,二哥差点被父皇打死,屁股都被打烂的二哥一口咬定他送回去的时候,明仪身上好好地,绝对没有掐伤,可是,父皇不信,不听。
经此一事,我们都不敢去凤来殿了,母妃和其他娘娘都告诫我们,离嫡公主远些。
她们似乎都知道明仪身上的伤是怎么来的,可都不说。
母妃曾瞧着我跌倒后擦破了皮的手掌感叹:“十月怀胎生下的,竟然能下得去手。”
1712:番外:崇恩自述(四)
后来,我见过明仪几次,她已经会走路了,却总是独自在御花园玩泥巴,玩的浑身脏兮兮的也没人管,即便穿着绫罗绸缎的皇后就在旁边的亭子喂鱼,在看见她跌跌撞撞的在水池边走路,也不会管她。
母妃也遇到过一次,她说自己瞧着都心里发慌,生怕明仪掉下去。
可皇后却漠不关心。
有时明仪也会看着我们,发现我们下学会跌跌撞撞的跟着走一段,追不上了就趴在地上瞧着我们走远,但她从不说话,我一度以为,她是个哑巴。
后来他有了新的玩伴,皇后娘娘的娘家人,一个叫夏侯雍的男孩儿。
多了玩伴,她离开凤来殿的时候就多了,会跌跌撞撞的找去学堂,在门外看着我们念书,也会迈着小短腿在宫巷里漫无目的的走。
很多时候,只有她和夏侯雍两人,夏侯雍身上背着她的奶葫芦,手里拿着点心和果子,在她走累的时候背她,在她口齿不清的说话时蹲下来听着。
皇后像是彻底忘了这个女儿,去哪都不带着,就连父皇似乎都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嫡出的女儿。
反到是宫里的娘娘们,对她更加伤心。
父皇又添了一位宠妃云娘娘,她是个极温柔的人,笑起来很漂亮,比起骄纵的静娘娘,我更喜欢她,而且,她还是母妃的远房姨妹。
母妃说,云娘娘虽然是武将之女,但很有才华,还请她指点了我的丹青。
明仪两岁那年,云娘娘生下的七弟,母妃与她关系极好,会时常帮着照看,我又跑去瞧,却撞见皇后着人拿走了内廷司给云娘娘的赏赐。
但这一次父皇没有装聋作哑,而是责骂了皇后,狠狠的弥补了云娘娘,还给她晋了位分。
母妃因此替云娘娘高兴了许久,毕竟,父皇头一次责骂皇后,但没过多久,父皇宠幸了一个身份卑贱的宫女,宫女有福,生下了皇八子,比七弟,就晚一个月。
皇后将对云娘娘的火气全部撒在了公主身上,不许父皇晋封宫女,也不给她名分,还把她调进凤来殿使唤。
母妃说,皇后是在嫉妒。
可是,她的嫉妒越来越疯狂了。
二哥因为骑射出众,被父皇赏了一支玉如意,那是父皇最喜欢的东西,娘娘都在夸赞二哥,说父皇看重他。
可是母妃却悄悄告诉我,那群女人,又想借刀杀人了。
在后宫,这样的事太多了,前些日子大哥被父皇严惩,不也是被人夸赞吗?
母妃告诉过我,这叫捧杀。
果然,没几日,十几岁的二哥就被父皇撞破了风流韵事,他幸了皇后宫里的一个小宫女。
在大魏,沾染幼女,其罪可杀。
那日,皇上呵斥了二哥两个时辰,本来已经消气,却在皇后的刺激下,用带刺的荆棘条开始抽打二哥,即便他在地上翻滚哭求,父皇却毫不手软,所有人都吓坏了,我跟着母妃跪在地上,看着二哥被抽的血肉模糊,听着他渐渐微弱的声音,对父皇的恐惧又胜了一分。
人群里,皇后平静的站着,我从她的眉眼中,还看到了一分欢喜得意。
1713:番外:崇恩自述(五)
我也注意到了她身边的明仪,她还很小,被皇后死死抓着手,来观摩二哥的受刑。
我在明仪脸上看见了惊恐,她害怕的抱住皇后想要躲起来,却被皇后拽着胳膊推搡出来。
二哥的哭求声中,我听见皇后骂她:“没用的东西,这都不敢看,还能指望你什么?”
那一刻,我又开始心疼明仪了。
她才两岁,怎么会不怕呢。
她被皇后强拽着看完了这场殴打,二哥被打的血肉模糊,他的母妃佟娘娘为了护他,也被打了几下,母子俩晕死过去了父皇才停手。
他像头盛怒的狮子,俯视着我们,手里的荆棘滴着血,用警告的语气说道:“即便是皇子公主,你们也没比寻常百姓高贵多少,再敢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朕亲手杀了你们。”
云娘娘告诉我,这话是在敲打皇后,我隐约明白,却依旧不是很懂。
毒打之后,父皇安排太医给二哥医治,可这一次,老天并没有留情。
二哥死了。
他是被冤枉的,这是一场针对他的算计,可父皇不信他。
最有脾气的他,带着一身伤跳进了池塘,高烧不退,全身化脓,死在了父皇面前。
后来,我时常回想起二哥,我觉得父皇是信他的,只是牺牲他来做戏给皇后看。
可如果二哥知道了这个理由,只怕,也会赌气去死吧。
二哥的死让父皇有了一点点的改变,他会来学堂过问我们的功课,会看一看我们的骑射,我是女孩儿,害怕骑马摔跤,他也不怪我,说害怕就不用学了。
我能感受到他的改变,即便只是一点点,却弥足珍贵。
出自对二哥的愧疚,佟娘娘成了贵妃,可她并不高兴,二哥的死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她病倒了,不看太医不吃药,也不见父皇,终日躲在寝殿里。
父皇常来学堂,遇上明仪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日,父皇拿了我们的书,坐在院子里考问我们学问,明仪突然从旁边的草丛里钻出来,小脸脏兮兮的她,将我们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她常来,有意靠近我们想要一块玩儿,我们见怪不怪。
父皇蹙起眉头,他对明仪有着天生的厌恶。
可是,小小的明仪哪里会看脸色,她笑了起来,小奶音响亮的喊了一声:“爹爹。”
爹?
从没人敢这么喊父皇,他是君主,他要求我们活的和平常百姓一样,却不允许任何人将他也拉下神坛。
可是父皇却笑了,甚至放下书将她从草丛里抱了出来,还给她擦去了脸上的泥土,细心的问她手掌怎么破了,鞋子怎么丢了,替她拿去头发上的草渣。
明仪乖乖的坐在父皇怀里,口齿不清的说着自己是钻洞进来的,说着还打了个喷嚏。
她一点也不害怕父皇,十分自然的亲近,让父皇错愕了数次。
许是他也从来不曾感受过这么自在单纯的亲情吧。
父皇送她回了凤来殿,当晚也宿在了凤来殿。
娘娘们闲聊时,阴阳怪气的说皇后好手段会教孩子,一声爹爹就把父皇勾去了。
1714:番外:崇恩自述(六)
母妃却说,皇后怎么可能会在明仪身上花心思。
也是,皇后可忙了,皇子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生,她自己的肚子却没有动静,她都快急死了,平日里吃喝进补梳洗打扮,忙的不可开交,哪有时间花在明仪身上?
不过,皇后也终于发现了明仪的用处,她可以将父皇带去凤来殿,这是谁都办不到的事,可她却能做到,为此,再次见到明仪的时候,她身边多了几个嬷嬷,照顾着她不能乱跑。
父皇去凤来殿的次数多了,给皇八子的生母名分一事,自然也顺带办了。
刘美人。
一个名分,将刘美人摘出了凤来殿,得以带着自己的孩子,躲在宫中的小角落里平安度日。
可后宫从来就不会太平,濒死的佟娘娘出了寝宫,疯了一样抱走了在外玩耍的明仪,带着她一块跳进了宫里最深的池塘。
二哥死后,她在宫里没了指望。
所以,拼死也要带走皇后的指望。
即便明仪只是一个女儿,但却是皇后以后的依仗。
大人们在互相报复,受伤的却是孩子。
大哥跟着禁军们一块跳水救人,一块跳下去的还有那个叫夏侯雍的少年,他们救起了差点淹死的明仪,至于佟娘娘,她似乎就此沉入了水底,寻不到踪迹。
明仪受惊大病,还没病愈,皇后就从佟娘娘的寝宫里搜罗出了两个带着诅咒的巫蛊娃娃,一番追查,时常去宽慰佟娘娘的云娘娘成了罪魁祸首。
温柔的她被皇后逼得脸色大变,母妃站出来作证,却被皇后扇肿了脸。
皇后哭求父皇为明仪做主,父皇一言不发。
我以为他依旧会帮着云娘娘的,毕竟,他最宠爱的就是云娘娘啊,而且,云娘娘也是被冤枉的。
可惜我错了,父皇顺了皇后的意。
一条白绫,将云娘娘永远停留在了十九岁的年纪,七弟也被母妃抱过来,养在华阳宫。
云娘娘的事,让母妃恨毒了父皇,她不再教我如何去讨的父皇欢心,而是将每一件事的动机都仔仔细细的讲给我听。
她说,皇后逼死的每一个后妃,都是夏侯家欠下的债。
隔着人命,这些后妃的母家,便再也不会与夏侯家产生关系。
这是父皇乐意看到的,所以,他会推波助澜。
我第一次知道了父皇的残忍与毒辣,但明白之后,我越发担心母妃。
外祖父与舅舅们撑起门楣,那母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云娘娘?
好在,大哥领兵了。
他是长子,英勇威猛,父皇很喜欢他,常与他一块切磋,皇后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去,可大哥母子岂会是吃素的?
他们你来我往的斗了很久,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但是,灵善生母敏娘娘私通的消息却突然在后宫炸开。
父皇震怒,却也只是将她幽禁在了冷宫,不曾处置。
此后几个月,宫里都静悄悄的,就连皇后都安分了。
就在人人都在观望的时候,淳娘娘入宫了,她年轻温顺,直接夺走了静娘娘的宠爱,以最快的速度有了身孕。
她是个有福的,段家得到了父皇的重用,领兵出征。
1715:番外:崇恩自述(七)
被幽禁了一年的敏娘娘突然被赐死了。
灵善哭着去求父皇留她母妃性命,小小年纪的她去顶撞父皇,气的父皇抓起桌上的石竹笔筒朝她砸来,差点让她当场毙命。
好在淳娘娘在身边,拦了父皇,为灵善求情。
当时,静娘娘也在跟前,她虽然娇蛮,却是个直性子,当日晚上就与同住一个宫苑的母妃说了这事,为此我也能够知道一二。
但事后,宫里却渐起流言,说淳娘娘为敏娘娘抱不平,说她冤枉,父皇为此很不高兴,但他没有苛责淳娘娘,毕竟,淳娘娘还怀着孩子。
但没两日,明仪吃了淳娘娘做的点心,中毒了。
父皇震怒,将淳娘娘赶去了行宫不管不问,皇后要彻查,父皇却没有允准。
我总觉得这一次的事很蹊跷,但我却不知道哪里蹊跷,去看明仪时,太医告诉我,那是剧毒,极为伤身,但凡再多一点点,她就没了。
可见,明仪命大。
没几个月,淳娘娘在行宫生下皇子了,父皇龙颜大悦,将他们母子接了回来。
皇后继续气急败坏,却没有丝毫用处。
许是父皇也觉得自己渐渐上了年纪,也可能是因为九弟的腿疾,父皇对他十分愧疚,日日都会过去瞧一瞧。
皇后嫉恨的几乎将一口贝牙咬碎。
然而,老天爷总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抛出一个大大的惊喜。
皇后有喜了。
在生下明仪四年后,她再次有喜。
我想后宫的娘娘们可能又开始睡不着了吧,可我无心去想这些,因为我快及笄了,每日学规矩让我恶心想吐,已经许久不曾跟着母妃去四处闲逛聊家常了。
不过,我还是等到了机会。
去给皇后请安的时候,得意的皇后带着娘娘们一块游园,大家都不乐意,却又不敢不去。
人群里,我又见到明仪了,她安静的跟着,手里还牵着七弟和皇八子,三人步子都有些不稳,走起来跌跌撞撞的却十分开心。
依然是水边亭子,所有娘娘都陪坐着。
皇后突然说起我的婚事,我十四了,离着及笄还有一年,她十分关心。
“我家中子侄,也有年纪相仿的。”
她想让我嫁给夏侯家的男人?
这绝对不可能,一旦答应,我与母妃都会死的很惨,很惨。
母妃冷汗直冒,支支吾吾的替我推拒,我看着皇后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站了出来:“儿臣的婚事,母妃说了不算,母后不如与父皇商议?”
我有自知之明,也明白父皇绝对不会让我嫁给夏侯家的男人。
即便皇后真的提了,也不会如愿。
皇后轻哼了一声,此事也算是过去了,母妃也松了口气。
“公主。”静娘娘突然把在一旁玩的明仪拉了过来:“公主这么喜欢七殿下和八殿下,那是不是很喜欢弟弟呀?”
我敏锐的察觉到了这句话里的坑,但我没有动,因为皇后已经看向了明仪。
静娘娘刚刚生下九妹,我知道明仪去看过很多次。
她格外喜欢小孩子,会大方的送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毫不吝啬。
静娘娘此时问话,就是给她挖坑。
1716:番外:崇恩自述(八)
我只听见明仪欢快的回答:“不是,我喜欢妹妹。”
“啪!”
一记耳光扇在了明仪脸上,猝不及防的打断了她的笑声,也将所有人吓得僵在了原地。
皇后美丽的容颜顿时丑陋不堪,她瞪着明仪,那眼神连我都害怕。
静娘娘许是也没想到皇后会这般介意,顿时吓白了脸,她急忙解释:“皇后娘娘息怒,臣妾不是有心的。”
“不是有心的都敢这么问,那若是有心了还了得?”皇后怒了,她朝静娘娘瞟了一眼,把厌恶的眼神再次投向明仪:“关起来。”
嬷嬷把明仪丢进了黑屋子,不给吃,不给喝,不点灯。
皇后说这是小惩大诫,可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虐待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她对明仪时好时坏,生气起来非打即骂,而明仪一直受着,挨过了惩罚,依旧会满宫蹦跶找人一块玩儿。
她的宽心,连我都自愧不如。
她时常去学堂,大哥二哥离开学堂后,三弟他们就进去了,明仪会去看,即便她还不到启蒙的年纪,依旧会整日整日的待在那里。
我猜,她是不想回凤来殿吧。
母妃说,皇后的胎相不好,月份越大,她的身子越虚。
不过四个月,就免了六宫请安,说要静养。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难为强势狠辣如她,也有服软的一日。
皇后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那年冬天,皇后薨了。
白雪皑皑,将天地染成一色,满宫的人都换上了麻衣。
母妃开心极了,躲在寝殿里笑了大半日。
我站在一旁,问她:“那明仪怎么办?”
皇后没了,谁来照顾她?
“谁知道呢?”母妃敛了笑意,她是心疼明仪的:“大概,会被夏侯家带走吧。”
跟夏侯家走?去陇西?
我不信,凭着夏侯家的狼子野心,他们怎么会带明仪去陇西?
一旦明仪离开盛京,她这个嫡公主,将毫无用处。
我很担心她,甚至想求母妃将明仪要过来养着,可是,明仪并未给我机会。
她比我想象的聪明,机智的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皇后灵前,她抱着父皇哭的撕心裂肺,一遍遍喊:“筱筱没娘了。”
我不敢相信她竟然对皇后有那么深的感情,也不敢相信父皇会因为这一番撕心裂肺的大哭而心软,说出将她养在身边的话。
父皇亲自教养,这是谁都不敢想的事,偏偏她做到了。
她哭哑了嗓子,被口水呛的咳嗽不止,父皇让我带她下去。
我牵着她离开凤来殿,出了宫门,她突然就不哭了。
盈着泪的双眼看着没有尽头的宫巷,安静非常。
“怎么不哭了?”我蹲下来问她。
她吸了吸鼻子,用我意想不到的平静声音回答:“父皇听不见了。”
我震惊,她竟然在演戏。
“你想让父皇照顾你?”我迟疑的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明仪点头了,她用平静的声音告诉我:“离了夏侯家的保护我会死的,离了宫,夏侯家就不会保护我了,我不想死。”
我泪崩了,看着小小的她,鬼使神差的将她抱住,拍着她的背,不知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一年,她还不到五岁。
1717:番外:承乐自述(一)
七岁那年,父亲因为党派之争获罪,父母亡故,而我则被送入宫中为奴。
正巧,太监总管挑选宫女,说是伺候嫡公主的,因父亲曾对管教我们的嬷嬷有恩,为此,嬷嬷将我塞进了宫女的队列,给我一条出路。
我随七八个姐姐一块被带走,总管领着我们来到一处很大很漂亮的宫苑,在这里,我见到了我要伺候的人呢。
她没我年纪大,穿着漂亮的衣服,长得也漂亮极了,像祖母时常念叨的小仙子一样。
总管让我们站成一排等她挑选,她朝我们走来,还没说话,我就听到了一声高喊,接着,我们就被按在地上跪好。
“爹爹。”她扑上去抱住一个穿黄衣服的男人,看着很胆小。
男人弯腰摸摸她的头,问她:“筱筱看中谁了?”
她看过来,与我目光相接,手指便朝我指过来:“她。”
我吓着了,四下一看,竟然所有人都低着头,只有我傻乎乎的瞧着他们。
那个男人朝我看来,我慌忙低下头,恨不得跪在地上。
“为何是她?这般不懂规矩,该打死才是。”
一听要被打死,我腿都软了。
可是她说:“伺候儿臣的人,必然不能只是端茶倒水这般简单,若是胆子小了,怎么能保护儿臣呢?”
因为这句话,我得救了,本来已经提起我的领子准备把我拖去打死的总管放开了我,我惊慌的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男人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诚惶诚恐的回答:“奴婢...承乐。”
就这样,我留在了公主身边,日日陪着她读书习字练武骑射,白日里形影不离,夜里同眠一屋。
她很沉默,也很拼命,我见过其他公主玩耍嬉闹,却没见过她放肆玩闹。
她日日看书,日日习武,每日拂晓就起来翻看着枕头底下的书,等嬷嬷来叫我们起床时,她又睡下去,磨磨蹭蹭的耍赖不起,夜里睡下后会悄悄爬起来在屋里打拳到很晚,每每都是我困得睡着了,她还在打拳。
哦,对了,她身边有位夏侯公子,会教她念书写字,会教她武功骑射,我是个顺带的,也会跟着一起学,却总不如公主学得好。
我没有她那么能吃苦。
但很奇怪,每当在皇上面前,她又是个懒散的模样,看书要挨了打才看,写字要挨了骂才写,骑马也要挨了罚才会去学。
我跟着被罚过很多次,每一次结束,她都会笑眯眯的对我撒娇,亲亲密密的喊我大姐,让我不要生气。
我与她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她和我在一起说话也多了起来。
一日,宫里有了喜事。
大公主要成婚了,皇上做主,招护国公长子为驸马。
皇上问公主:“筱筱觉得,崇恩这门亲事怎么样?”
“很好呀。”公主一派天真:“护国公与爹爹是好友,有爹爹做主,大驸马一定会对大公主很好的。”
听了这话,皇上笑了。
可是一离开御书房,公主就说:“焱妃娘娘才病故半年,大公主就成了拉拢世家的工具,这辈子,算是毁了。”
这是她的原话,与她告诉皇上的话,天差地别。
1718:番外:承乐自述(二)
后来,大公主出嫁,平日里明媚张扬的大公主,那一日穿着大红嫁衣却泪流不止,娘娘们替她梳妆的时候,我们都在旁边。
“驸马爷宽厚,必定会对公主极好的。”替大公主梳妆的娘娘这样说,我们都当真了。
可是,一向心直口快的三公主却不信,她说:“驸马爷宽厚有何用?护国公夫人那个老泼妇天生属了母螃蟹,谁家的事都要管一管,摊上那样一个婆婆,刚刚赐婚就敢来对我们指手画脚,成婚后还了得?”
娘娘们面色尴尬,却都沉默,可见三公主说的是真的。
“母螃蟹怕什么?”公主在一旁无聊的坐着,语气散漫:“要是真的过分,一包砒霜毒死就是了,任她家大势大,也不过皇室的狗而已,一次委屈,次次委屈,不杀了,留着气死自己吗?”
这话把娘娘们吓坏了,赶紧过去了两个哄着公主别乱说。
毕竟,皇上是那样看重护国公。
可我却觉得,公主真飒,比她们强多了。
悲伤的大公主摇头苦笑,大概在她看来,公主是小孩子说气话吧。
那日,我们送大公主去公主府,一整日,都不见她半点笑意。
后来,我看见了护国公夫人,的确是个霸道强势的妇人,态度倨傲,在皇子公主跟前都敢端架子,还好,一向与我们不亲近的大皇子那日相当可靠,人高马大的他横眼一瞟,护国公夫人就缩了脖子做乌龟去了。
我还看见了大驸马,也明白了大公主的心情。
一个憨厚的胖子,根本配不上大公主。
可是胖子驸马却给了我和公主很多很多的糖果,让我们去婚房里陪大公主说话。
皇上对公主管教极严,是不许公主有零嘴吃的,所以我也不能吃。
可是胖子驸马胆子很大,他总能拿出许多的零嘴,我们不能轻易出宫,他便会在进宫请安时给我们悄悄带。
公主说,胖子驸马是个好人,吃人嘴短,她也会规规矩矩喊一声大驸马了。
后来公主牙疼,事情暴露,胖子驸马挨了皇上的打,却笑呵呵的悄悄问我们,要不要尝尝糟鹅掌。
那个吃了不会牙疼。
那一次他带了很多,拿到学堂,皇子公主们在一块吃,大家都很开心。
那时我才知道,他不仅给了我们糖果,其他的皇子公主也会有糖果,大家都很喜欢他,也会帮着在大公主跟前夸他。
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大公主,但他想讨大公主欢心,所以把主意打到了我们这些孩子身上,给我们糖果,让我们在大公主面前夸他。
公主夸他帅气,五殿下说公主瞎了,为此,他们打了一架,以公主被打哭结束。
可是夜里,皇上来了,我与公主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
皇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我们,语气冷漠:“明仪,你把朕的话忘了?”
“儿臣不敢。”公主磕在地上:“儿臣知错,今后不敢在胡闹了,也不会在打扰公主皇子们念书。”
那一晚过后,公主再也没去过学堂,她跟着给她启蒙的梁先生念书,也没有与其他皇子公主玩闹过了,身边只有我和夏侯公子。
但她依旧看书,只是地方换成了御书房。
1719:番外:承乐自述(三)
公主说,皇上不想她兄妹和睦姐妹融洽,因为她身上流着夏侯家的血。
皇上要防着她将来,凭着兄妹情为夏侯家谋利。
我说,那公主与夏侯公子离远些就好了,毕竟,夏侯公子似乎也不怎么受夏侯家待见,可公主笑了。
我若离了夏侯家,皇上怎么会继续养着我?
她的脑子清醒且理智,我跟不上,只觉得可悲。
原来皇上养着她,不是因为她是女儿,只因为她是安抚夏侯家的一枚棋子。
后来许久,皇上在御书房批折子见大臣,我们就在龙椅后面的隔间里待着,外面的动静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听见,但公主似乎不受打扰。
她能两天背下一本书,能一日学好几十个字,能不厌其烦工工整整的抄写上百遍《诗经》,能请教太医按摩疏导之术给皇上解乏。
这些在我看来分外辛苦的事,却让皇上越来越喜欢她。
皇上说,她认真。
教导公主念书的梁先生也说,她天资聪慧,非常人可比。
大臣们说,此女非比寻常。
宫里人都说,皇上的众多儿女中,所疼的只有公主。
可我知道,这份疼爱,是公主废了多大的力气才挣来的。
她还是个孩子,却目标明确有主见,谁都猜不透她的想法。
后来,大公主生下郡主,皇上极为高兴,赐名和静。
公主高兴坏了,她太喜欢孩子了,兴冲冲的带着一大堆礼物去看大公主,却撞见了护国公夫人与人说大公主生了个赔钱货,言语中尽是对大公主的不满。
那一日,公主将滚烫的茶水泼在了护国公夫人脸上,老妖婆被烫的当场掉了一层皮。
那一日,公主被皇上罚跪在烈日底下,晒得几乎晕死过去。
这一跪,就是三天三夜,是夏侯公子背走了公主。
公主的膝盖跪的血肉模糊,太医上药时,她靠着我,一声没吭,却泪流满面。
我为公主不平:“护国公夫人敢责备大公主,分明就是以下犯上,皇上为何要惩罚公主放过护国公夫人啊?”
“因为护国公有权啊。”公主平静非常:“有权有势,错了又何妨?”
我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是孩子,夏侯公子也是,他心疼公主,却无能为力。
公主说,他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我说,公主也是泥菩萨,她又何曾可以自保?
她日子的好坏,全凭皇上的心情。
因为泼茶这件事,护国公夫人与公主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我以为公主会忍着,可我错了。
老妖婆每一次挑衅,公主都会扇回去,每一次扇回去,后果就是跪个三天三夜。
满盛京都知道了嫡公主与护国公夫人不睦,满盛京都知道了嫡公主霸道不可欺。
可我知道,她若不霸道,下场会很惨,因为没有人会保护她。
不仅是她,三公主也是一样,和她一样霸道,和她一样无人保护。
没了生母,皇上根本指望不上。
但三公主还好,她的外祖母时常进宫看她,替她打点宫里上下,替她巴结宫里的娘娘,好让那些娘娘心疼她无母,不要苛责她。
1720:番外:承乐自述(四)
而夏侯家,从不曾为公主打点过什么。
她一直都是一个人,即便夏侯公子在身边陪着,也是一个人。
她一个人单打独斗,与发生争执的皇子公主打架,与欺负到头上的人硬刚。
她赢了,罚跪,她输了,也罚跪。
皇上从不过问缘由,他只是一味的惩罚公主,但公主从不长教训。
久而久之,我做护膝的手艺就开始越发好了。
可公主的心态很好,跪过罚过之后,她依旧可以笑呵呵的去皇上面前,不管皇上的脸色多臭,她都笑呵呵的凑着去说话。
皇上问她:“下次还敢不敢了?”
公主答:“照打不误。”
每每这时,皇上便会再罚她不许吃饭。
我劝过公主,不要是说实话,骗骗皇上说不敢了,就不会饿肚子了。
可公主说我不懂,她说如果皇上真的不想她这样做,不会只是罚跪而已,也不会对她偷偷戴护膝的事视而不见。
所以,皇上是在纵容公主?
一日,我与公主经过御花园,听到了惊恐的嘶喊,我们找过去,看到的是被花盆砸死的四殿下,惊恐嘶喊的,是早就没了母妃的八殿下。
他害怕极了,弱小的他鼻青脸肿,缩在角落,哭喊不止,像是受惊的小猫一样。
“别怕。”公主跑过去抱住他,他立刻不要命的抱着公主,情绪却依旧激动。
我也怕极了。
四殿下的生母刚封了贵妃,他最近也才刚刚被皇上喜欢,多在御书房召见了几次。
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四殿下没了,皇上让人查,但我知道,这次依旧不会有结果。
宫里有个很奇怪的事,不管死了谁,都不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瞧见了死人,八殿下怕的不敢回去,公主就带着他一块吃一块住,日子久了,皇上自然也知道了。
我记得公主说过,皇上不允许她与皇子公主们交好。
可那一次,皇上瞧着怯生生在自己面前连话都不敢说的八殿下,答应公主将他留下。
自此,公主总算有了个亲弟弟作伴,也像是多了一份责任,她会教八殿下读书写字,会教八殿下骑马,八殿下学得慢,她就动手打,但八殿下很依赖她,他性子怯弱,别人总欺负他,唯独公主不会。
但夏侯公子很看不惯八殿下,总说他怂包软蛋,公主总是维护八殿下。
她像个大姐姐一样,拼了命的张开自己未成熟的羽翼,保护着八殿下。
偏那一日宫宴,护国公夫人又来找茬,当着皇上和满朝文武的面,说八殿下懦弱无能,极尽苛责。
皇上沉默的听着,我没见他维护过自己的儿女,这次也一样。
可公主走到了护国公夫人面前,清脆响亮的一个耳光,当着上百人的面,扇在了护国公夫人脸上。
小小的她气势如虹:“责骂皇子,给你脸了?区区一个臣妇,你算什么东西?想造反吗?还是护国公觉得自己与皇上平起平坐,可称二帝,才让你如此放肆?皇上在此,轮得到你教训皇子?”
公主的脾气就是这样,但凡看不惯,上去就是一巴掌,打不死你也要堵死你。
1721:番外:承乐自述(五)
她连大皇子都扇。
一次,大皇子与皇上起了争执,她二话不说就跳起来扇了大皇子,让他注意自己的态度。
后来,大皇子妃霍氏,给公主做了好多衣服,替大皇子道谢。
这一次也是,宫宴以护国公满门跪地求饶结束,皇上并没有责罚公主,而是在回去的路上抱着公主一同坐在了龙撵上,开怀大笑。
那一晚,整条宫巷都回荡着他的笑声。
而我从他的笑声中,听出了悲哀。
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站出来与权臣硬刚的人,会是一个女儿,而不是自己那些儿子。
自那之后,皇上对公主更好了,会在用膳时与她闲聊哪个当官的上折说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思,会给她看折子,与她说起国事,公主每次都安静听着,从不插嘴。
我知道,她心里有数,但她不说。
在皇上跟前,她只需要倾听,然后默默记在心里。
但奇怪的事也来了,公主越来越被皇上喜欢,身子就越来越不好,三天两头的生病,要么就是中毒。
夏侯公子在她床前沉默痛哭,我看着很是心疼,但一向懦弱的八殿下却只是冷眼瞪着夏侯公子。
我说:“若是公主今后能与夏侯公子白头偕老,那一定很幸福。”
八殿下说:“幸福个屁,姐姐只能嫁将她放在心尖尖疼爱的人,愿意牺牲她的人,最好离远些,首先排除夏侯雍。”
我和八殿下的关系崩了,为此好几天没说话,也不给他吃我做的点心。
他找不到说话的人,又来凑着我说话。
我问他:“殿下是不是对夏侯公子有意见?是不是因为他总欺负你,所以你看不起他?”
他说:“男人对男人最了解,你不懂。”
男人?呵呵,就他?
这一次公主养了很久很久才好,她与夏侯公子的关系一如既往的好,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后来,一向喜欢挑事的六殿下非要与公主比骑射,公主去了,出人意料的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在床上躺了很久才能拄着拐杖起来走两步。
夏侯夫人欢天喜地的进宫,把我们这些伺候的人都骂了一遍,说我们不上心照顾,白白让她担心。
我们背地里和嬷嬷们一块说她,高兴的眼褶子都出来,哪里担心了?
后来,闷坏了的公主想去看三公主他们骑马,拄着拐杖独自偷偷出门,结果被一个小王八蛋抢走了拐杖,把公主独自丢在了烈日下晒着哪也去不了。
我找到公主的时候,她都气哭了,说要捏死那个小王八蛋。
因为那个小王八蛋不仅抢了她的拐杖,还喊她小美人,小小年纪,痞坏非常。
可是,我们没能见到公主说的小王八蛋,公主气坏了,但也只能让事情这么过去。
没过多久,三公主该招驸马了,护国公他们竟然举荐了一位周家小将军,说此人少年成名,气度非凡。
满身侠气的三公主一向不守规矩,她带着我们偷偷去看,果然是个俊俏英武的大哥哥,三公主很是满意,我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这个大哥哥。
1722:番外:承乐自述(六)
为了让三公主风光成婚,皇上还将早已经赐死的敏娘娘平冤,恢复了位分。
温家老夫人身为祖母,在原本敏妃娘娘的嫁妆上又添了许多,她年岁渐长,生怕自己离世后,大手大脚惯了的三公主手头拮据。
出嫁那日,三公主戴上了价值连城的凤冠,穿上了她让宫里的绣娘耗时三个月才做出来的嫁衣,还让嬷嬷一定要给她拾掇一个顶漂亮的妆容。
她要做最美的新娘,惊艳周家小将军。
那一日,她是笑着出嫁的,依旧是公主们送嫁,气氛却与大公主出嫁时天差地别。
我们也看见了她婆婆周夫人,虽然大公主说周夫人是个软刀子的磨人脾气不好相处。
可我们都认为,三公主那般喜欢周家小将军,那位小将军一定也会喜欢她,好好对她的。
只要周家小将军对三公主好,那周夫人如何有什么重要的?
可是新婚第二天,三公主与三驸马似乎就成了仇人,强撑着一股傲气回宫的三公主,见过皇上后,跑来了公主的寝宫大哭一场,见公主不跟着哭,就把公主最宝贝的珍珠丢进了水里,结果公主哭的比她还伤心。
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敢问。
从那日后,三公主便再也不与三驸马同行,也不许我们提他半个字。
她那么喜欢那个人,却在一夜之间厌恶成这副模样。
三驸马太有脾气了,他与三公主不和睦的事,闹得连皇上都知道,但儿女间的事,皇上依旧不管。
他太忙了,朝政大事,让他分身乏术。
可后来,三驸马闯祸了,妄议朝政,被监理司的人弹劾。
我们都想着,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教训他,给三公主报仇。
可是,曾经放下谁管对方谁是狗这样话的三公主进宫了,她跪在御书房前求皇上饶了她的驸马,为三驸马辩解,替他证明清白,可她如何能辩白监理司的铁证?
说不通,她就顶撞了皇上,皇上大怒,当时连佩剑都拔出来了,是几位王爷拉住了皇上。
最后,皇上到底还是放了三驸马,我觉得,他大概只是想让三驸马长个教训,毕竟在宫里,谁都活的小心翼翼。
经此一事,三驸马再也没有多嘴朝政,我听说他开始无所事事,连最喜欢的刀枪都不碰了。
三殿下出宫遇到过他,回来告诉我们,好好的一个将军,可惜了。
我也跟着可惜,毕竟大婚前见他,可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人啊。
而公主却在一旁笑说:“用一个驸马身份除掉一只具有威胁的拦路虎,多划算啊,反正温家有钱无权,三公主也不被父皇喜欢,根本没有实际利益。”
她的话,我当时不懂,三殿下也似懂非懂。
话题,就这样结束了。
我那时完全没想过,我听不懂会是我的问题。
往后的日子,并没有因为三公主求情而平顺,他们夫妇依旧整日里吵得鸡飞狗跳,甚至大打出手,如今,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后来,四公主和五公主相继病逝,二公主也难产而亡,母子两人撒手而去,她的嬷嬷深夜回宫,状告驸马养外室,才导致二公主难产而亡。
1723:番外:承乐自述(七)
那一次,皇上正抱着和静郡主玩耍,他很喜欢这个孙女,时常抱着。
那一次,皇上第一次为儿女做主,严惩了二驸马一家,发配流放,再不得入盛京。
再后来,宫里没了很多位娘娘,七公主和八公主也先后病逝。
我时常唏嘘,这般富贵荣华的生活,竟然留不住人命。
但公主却十分平静,她没有时间为逝去的人缅怀,只闷头努力,让自己越来越强,强到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
但有一次,公主陪皇上用膳出来后,曾瞧着宫巷尽头出神的问我:“如果生母对你不好,你可会为她报仇?”
我点头:“会啊,毕竟是生母。”
“我不会。”公主吸气挺胸,目光猝然回神:“不值得。”
我依旧点头,不问缘由,即便很想知道。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中毒,生病,刺杀,对公主来说都成了家常便饭,我们俩一次次逃命,心中壁垒也一次次增高,我们会睡在一个被窝里,推测这次又是谁下的手,会警惕每一个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
我们如受惊的兔子,即便离着皇上最近,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公主曾说:“亲爹又如何?你敢保证他对我没有杀心?”
这话让我脊背发凉浑身冒汗,对皇上也多了警惕心。
随着皇子们一个个出宫,宫里的人也少了起来,但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压抑。
皇上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宫里的娘娘们却越来越年轻,她们太有活力了,三天两头的要闹事,把宫里搅合的不得安宁。
公主养在皇上身边,自然深受巴结。
如今的她,已经不是那个谁都可以算计欺负的小公主了。
但,她依旧小心翼翼。
终于,公主在十四岁那年,被皇上恩准出宫立府。
十四岁出宫立府,这是破例的待遇,新的公主府修建的精美奢华,皇上开了国库为公主装饰公主府曾让满朝震惊,公主府里伺候的人,也是公主一个个亲自选的,只有几个是一直伺候公主的人。
八殿下也得了公主的光,被皇上恩准立府,那一年他才十二岁,虽然年纪小,但娘娘们嫌弃他母妃身份不高,本人也不出众,不愿意养他,皇上也嫌麻烦,就赐府了。
我深深的记得出宫那日,公主在马车上笑的有多开心,一出宫门她就跳下马车,带着我飞跑过长街市井,像是破笼而出的飞鸟,恨不得展翅飞翔。
我们在长街上肆意的大喊,尽情的享受着民间的烟火气息,我们在百姓中央玩闹了整整一天,让所有人寻找我们,我们与他们捉迷藏一样周旋。
我们深夜才来到公主府门前,瞧着门楣上的匾额,公主笑的像个孩子,在大门口大喊大叫,恨不得将自己这些年所有的隐忍和委屈统统释放出来。
“大姐,我终于离开那个鬼地方了。”
鬼地方。
嗯,皇宫的确是个鬼地方,那地方吃人。
公主费尽了心思来收拾自己的公主府,每日从宫中回来,她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小家里。
即便是出宫立府,公主也要每日进宫到皇上面前露脸,但这并不妨碍她去学更多想学的东西。
1724:番外:承乐自述(八)
后来,皇上巡政,我与公主作伴,看着得力的大臣被一个个支走,公主的脸色也日益沉重。
“大姐,这一次,只怕很危险了。”
“奴婢不怕。”我握住公主的手:“奴婢陪你。”
这些年,我陪着公主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我们相依为命,成为彼此的后盾。
对她,我愿以命相护。
果然,皇上在幽州行宫驾崩了,天大的烂摊子丢给了公主,夏侯家狼子野心暴露,我以为我们会死在幽州行宫。
却没想到,她竟然带着我,带着一帮文武大臣从夏侯家的手里活着回来了。
那两个月,我只觉得昏天暗地。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公主遮风挡雨,为她撑腰,为她摆平一切。
可没有,夏侯公子的出现并没有什么大作用,我们依旧战战兢兢。
那一刻,我总算明白了八殿下为何说夏侯雍不是公主的良配了。
他只会在不触及自己的根本利益时,才会对公主好。
公主,比不上他的权力。
回京之后,公主依照遗诏,扶立八殿下,与大皇子刀剑相向,与诸位殿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夏侯家决裂。
谁不想当皇帝?都想。
除了公主与八殿下,谁身后不是一个大家族在支持?
大殿兵戈,十六岁的公主伤痕累累,她将手中剑架在了大皇子的脖子,质问他:“你守得住皇位吗?”
大皇子没说话,可我知道,他守不住的。
他们都守不住,除了公主,无人能守住。
大魏被外戚祸乱上百年,他们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外祖家没有权臣自立之心?
弘治帝穷尽一心,没让夏侯雍登上权臣之位,若是在他们手里功亏一篑了,那大魏就真的亡了。
那一日,大殿内,五殿下拦住了自己外祖家,他是第一个跪下来,对着茫然无措的八殿下高喊“吾皇万岁”的人。
紧接着,就是三殿下和七殿下,后来九殿下也跪了下来,段公子也跪了下来。
可大皇子没有,我一个宫女都知道他有多么想要这个皇位,公主自然也知道。
可此时,皇位不能给他。
公主与夏侯权做了交易的,若是八殿下登基,她就给夏侯家大权,如果皇位给了大皇子,只会白白断送大皇子一家性命。
可大皇子不懂,其他人也不懂。
因为此事,支持七殿下登基的大公主与公主决裂。
后来,大皇子在拿到了兵权之后,不甘心的让出了皇位,六殿下却依依不饶。
他们都不服八殿下。
因为他出身不高,因为他才能平庸,因为他性子软弱,因为他毫无主见。
对比其他殿下,八殿下最是一无是处。
可我清楚记得,弘治帝曾夸过八殿下:敦厚仁善。
敦厚仁善,这四个字,从不属于大魏帝王,但皇位偏偏就给了他。
所有人都在怀疑遗诏的真实性,以为是公主以公谋私,将皇位给了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八殿下。
可我知道,公主绝对不会这样做。
她为国公心,谁都比不上。
后来几日,新帝登基,平乱,针对夏侯家,坠楼...
在我眼里聪慧且喜欢自在的公主,用她瘦弱的肩膀挑起整个大魏的重任,差点将自己的小命都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