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眼下乡试更加重要
唐简也说出她的想法,不是钱多烧得慌,而是把握时间,不浪费资源。
他们来了府城,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
而不是以后再为了开铺又专程来到这里。
若能在这里开上一间铺子并安置好掌柜和管事,剩下招请伙计都可以交给掌柜和管事去做。
府城外也有村子种田,收粮不成问题。
“酒楼我们就暂时不开了,不跟福全和折桂楼争生意。”
“东家好像没开粮行,我们开一家。”
“就算以后东家开粮行,我们也不用担心争生意。”
“民以食为天嘛,粮行原本也是薄利买卖,却是缺之不可的买卖。”
唐简没说开粮行也是要为福余粮行拓铺,但她的意思大家也能理解。
“诸位无需多虑,我手头虽没有合适粮行铺子,不过我有一些小道消息。”
“先来听听你们的想法,再去打听一番。”
“若对方有意放铺是真,我想办法接到手中,再带你们去看看。”
“若城西北那家铺子能盘下来,不管是做粮行还是做干货杂货都可以。”
“你们要找可靠人手,不只是从福全和书局人脉。”
“我也认识官牙的管事,有好人手也能推荐给你们。”
那谢中人听主家竟然意见不一,连忙提议。
“如此甚好,有劳谢兄了。”
楚星河不好意思,连忙客气地朝谢中人抱拳一礼。
谢中人二、三十岁年纪,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笑道:“我二叔在墨香书局做掌柜,我与那边也是很熟的。”
“我二叔交代了,让我好好把你们这边的差办好,定会令你们满意。”
这也是在表达他的诚意,怕主家误会而不能信赖于他。
楚星河与楚默云连忙陪笑与他寒暄了几句。
楚默云就让唐简与谢中人说想要什么样的铺子。
他们与张小柏他们就各自回屋读书去了。
开铺子之事固然重要,但眼下乡试更加重要。
唐简此时开铺,也不是为了要令他们分心的。
因此,剩下的就只能交给谢中人去办了。
楚袁氏也想留下来听听盘铺的事情,正好楚扬刚吃完饭还在吃甜瓜,也有借口留下。
唐简也不在意,粮行原本就是兄弟俩的买卖。
她只负责铺子盘下来,安排人手上岗,剩下的事儿她也不管了。
而且就如福味斋记在邱家名下一样,福余粮行也是记在楚星河名下的。
她就四处投资,以后组建一个帮她算一年能赚多少钱的帐房团队就好了。
谢中人一边听唐简说着想要的铺子需要什么样子,一边翻着手里头的资源册子。
他带了两本册子过来,有城外的田庄、有城内的铺子。
都是有意放出产业的人找中人记录在册,由中人去寻买家。
也有买家直接找中人寻铺源。
也有与中人相熟的人能拿到一手好资源。
比如现在唐简只提了想要盘间粮行。
谢中人手里头没有,但有一手内幕消息,也能主动去寻找到资源给她。
而谢中人毕竟是做中人的精明人。
也会从自己手中已有的资源里,推荐一些合适的其他铺面与她。
第1352章 已是合理的极限了
唐简了解情况后却不急着扫铺,而是委婉笑着解释她的初衷。
“我们在纪阳县双阳镇已有一间粮行。”
“等乡试之后回去也会再添一间,来到府城也想再开一间。”
“铺子好盘,就是我们不住在当地。”
“就需要可靠又有实力的掌柜和管事人员,为我们开好铺子、守好铺子。”
“若有这样的人才了,铺子多一间少一间到在其次,包括田庄也是一样。”
当初在纪阳县,东家说了冰块钱二十万两,在中秋节前给她。
但他们中秋节不一定赶得回去。
就算考完就回,也赶不了那么快,八月下旬到是能够回去。
这才有张家舅舅和邱家舅舅商量的。
八月底或九月初,给张小柏和邱娇杏把亲事办了。
他们匆匆赶回去,也就是喝这杯喜酒了。
再说京城那边回乡,路上最快也要空出一个月来跑。
还要预留万一遇着雨了要滞留几天的情况。
一个半月时间也就是中秋之前吧。
所以他们回去,舅舅他们那边最多也是刚到不久。
等她能见到墨池先生时,也是中秋之后了,这钱也就是在中秋之后给她。
而中秋前后也是葡萄酒最忙时,墨池先生真有那二十万两现银给她?
所以现在,她手里再有钱,也没有由头拿出来。
就不能立刻随便扫几间铺子,盘下一家粮行已是合理的极限了。
见她提到需要管事人员,谢中人理解地点头。
“那我先去打听粮行铺源,再去找牙行管事打听情况。”
“若先有管事人员正好挑时,先让你们见见。”
“就算还没有盘下铺子,有了管事人员分忧,你们也能轻松一些。”
这也是为了他们考量,不互相耽搁。
他们从京城刚到,家乡又在纪阳县也不太近。
在这里做买卖,确实最重要的就是得力人手,铺子反而还在其次。
对专业人士的建议,唐简自然是欣然应允。
谢中人放下茶杯就赶紧忙去了。
约定若有消息就过来找她,若三天没来就是还没有合适的资源。
不管是铺子还是人手,都是一样。
对此唐简也没异议。
就算找不到合适粮行,也可以盘他手中其他铺源。
但唐简不会现在就急于将这意思说了。
以免谢中人想要力推自己手中已有的资源,而忽略了去找合适的粮行。
谢中人走后,唐简就在厅上摆了桌子,搬过来椅子。
楚扬一见立刻自觉地喊着娘给他擦手,他要写字了。
看着小家伙才到地头,就这般适应环境地开始学习.
别说唐简老怀欣慰,就连楚袁氏都被孩子的积极向学态度,逗得开心不已。
她嫁的夫君要考举人了。
今年当了秀才娘子还没回村炫耀一下的,这要又当上举人娘子了。
别说桃林村,桃林村还有二房呢。
但她回仙桂村可是头一份了,足以扬眉吐气!
她嫁得好,袁家一样能光宗耀祖的。
若孩子将来也考上秀才举人,甚至参加春闱、入仕做官,袁家更能沾光呢。
楚袁氏喜滋滋地去弄水来拧了条帕子,给孩子擦了手脸。
看着孩子自己去搬出他的小竹篮,她也回屋拿了针线来做,不想闲着。
第1353章 经商大佬的真正姿态!
楚默云和楚星河在两边屋里各自读书,其他人也在自己的厢房潜心读书。
唐简就带着楚扬在厅上写字,楚袁氏就在一旁做针线。
楚扬夏天又长个头了。
去年夏天唐简做的衣衫有预备一些宽余,这时候要放出来才合身。
但唐简并没有觉得一身衣裳要穿个几年,因此留余也不是很多。
这一路楚袁氏就给孩子重新做合身的新衣裳。
唐简不得空再说见大嫂终于有些样子了,自然不会再管。
楚扬一向与爹和二叔共布,因此他的衣料其实是最多的。
还没有全部做出来的衣料,这次也带了不少去京城。
也有一些唐简都分给其他人了。
比如赵学宝、张泽福、泽瑞、泽祥他们,都是年纪不大的男孩子,做出来合穿。
说到这些娃们,唐简想到出发头晚,邱家舅舅提议过的事情。
他想把王家带入京城来历练。
将来福味斋开得多了,他身边也能多些自家人手。
请外面的管事、掌柜也是请。
把自家人手练出来,也能用得其所,还见了世面。
他们有搬来京城的机会,其他人一辈子窝在青石镇,赚的毕竟是小利。
若将来王丞飞、王丞跃能独当一面。
他们去别处增加分铺时,也能派些用处,王家也能多赚些管事钱。
唐简理解舅舅在知道、她有意培养邱家合伙经营酒楼生意后,就想扶持王家的心情。
王家在青石镇也是有些人脉和声望的做工人家。
王丞跃的爷爷、爹都是做管事的,叔爷爷更是福全酒楼的老掌柜了。
也不算没见识的人家,带出来练练也是合情合理。
他们在京城的铺子主力,都是在京城当地请的人手。
为的就是让铺子、让他们家能尽快融入京城。
在他们落脚安稳之后,慢慢增添一些家里带出来的人,也没什么不可以。
所以唐简没拂了二舅的心意,同意了。
张家舅舅这边,二舅不在场,大舅到是提了一句。
杨清和赵学正这两小子,算是在福味斋历练过了。
出来见了世面再回去镇上守着那间小铺子,就有些大材小用了。
不如将来也把他们留在京城里派些用处,在酒楼里做一年伙计,再转做小管事。
现在他们也还年轻,也还要经历事情、积攒经验。
而不能上来就当小管事,怕也不能服众。
因此,来京城酒楼里历练。
比在青石镇福味斋里每天守着铺子里那点买卖,要更有机会,也更有效果。
唐简也同意了。
这一路她也有思考过,盘铺其实容易,不容易的是她一直缺少得力人手。
像墨池先生那样,想开什么铺子、想做什么买卖,立刻就有钱、有人地去张罗了。
甚至新的买卖大面积地做起来时,墨池先生甚至还在小镇上,或是在县城里。
这才是经商大佬的真正姿态!
这才是豪门实力!
这才是她未来想要达成的目标!
之后三天,唐简一边继续写医书第五册剩下的内容、一边等着谢中人那边的消息。
楚默云他们几个待考之人,也在屋里忙着备考,谁也没出去。
墨池先生安排他们住客栈,是让他们结交更多同考的读书人。
哪知,他们根本没时间。
第1354章 谢中人没有如约前来
却没想到三天过去,谢中人并没有过来。
“看来是还没有好的资源……”唐简叹了口气,有些惆怅。
她只是想盘间铺子而已,咋就这么难呢。
“别太在意,有机会把握,机会没来就随缘吧。”
楚默云见她在那儿突然摸出一叠银票,边数边叹气,不禁好笑。
这也就是他们俩在屋里。
若是让大嫂看见她拿这么厚一撂银票数着玩儿,怕不是要眼红死了。
“嗯,等你们考完了,我们再去街上转转,说不定能遇上合适的铺子。”
唐简点头。
然而楚默云却提醒她。
“若真没有合适的粮行,就从谢中人手里选一家别的,杂货铺也稳当。”
既然是书局谢掌柜的侄子做中人,自然是要从人家手里挑一挑的。
唐简一想也是,连忙又点了点头。
“知道了,等你考完,咱们还要赶在放榜前给谢先生两坛子桂花酒呢。”
唐简又想起这一茬儿,反过来提醒楚默云。
她答应了给人好酒的。
“明儿你自己带着岳北他们过去一趟,我不去也不招其他人注意了。”
楚默云却提醒小媳妇。
她的好酒在空间里搁着,又不是在外头现买的,也不是在京城过了大家眼儿的。
还是避着些的好。
正好谢中人没有如约前来,她也有借口出去转转。
带着岳北他们几个护卫,也就不怕她一个小媳妇在陌生的府城出门了。
唐简知道他的意思了,连忙答应下来。
又问他可有什么要买的。
“你送礼就送礼,若是送礼就买东西,人家也要给你折扣回礼。”
“这种事儿在何先生那儿可以,毕竟这是头回打交道的掌柜,别让人家为难。”
楚默云却摇了摇头,就算要买也等下一次才好。
俩人又说了会儿话就歇下了。
第二天早饭之后,唐简正要回屋拿酒出门,谢中人来了。
看到谢中人匆匆穿过小院。
唐简暗道,这是来回信儿呢,还是辞信儿呢?
“哈哈,楚二媳妇真是抱歉啊。”
谢中人看唐简表情复杂,连忙抱拳打了个哈哈。
就在唐简以为这话是来辞信儿的时……
“一直到昨天傍晚才有信儿,等我忙完就夜里了,就没过来。”
“今天早早过来,与你们说说这间铺子,若是有意向咱们就去看看铺子。”
谢中人说的正是那天他说有一家内幕消息,要去打探清楚。
因为这家铺子不是他手里的,或是说还没到他手中。
“不知可是谢兄此前说过的,城西北方向的那家铺子?”
唐简连忙询问。
谢中人点头。
吃了早饭正要回屋读书的几人见状也连忙停下了脚步。
楚默云却主动道:“我们还是别管了,先读书要紧。”
张小柏他们几个一想也是,现在可不是他们好奇的时候,连忙回屋去了。
楚星河留了下来,毕竟双阳镇的粮行是他去张罗起来的。
他有经验。
于是唐简连忙去泡茶。
这次是放了茶叶的热茶,毕竟是招待不熟的外客了。
谁知谢中人却讪笑道:“我走得热了,不知可有冷茶?”
第1355章 可遇不可求
唐简哭笑不得,连忙回屋重新提了半壶出来,换成她的灵泉水了。
“我们自家喝的冷茶,只是白水了,谢兄莫嫌弃。”
“不会不会。”
谢中人一大早其实又去找了还没到牙行去的熟人,再匆匆跑来的。
这时候确实口渴了,连喝了两杯才解渴,舒坦了不少。
放下茶杯,他立刻把随身带着的册子拿出来,翻到最后头。
“这间铺子正是我之前说的,只听到一些风声,不确定对方是否放铺。”
“按理主家不放铺,我们做中人的是不会多问的。”
“前天我就去那边转了转,见主家没有露出风声也不便多说,还以为没消息了呢。”
“没想到昨天下午,主家就找我了。”
“铺子是很规正的,适合做杂货、干货还有粮行,做其他铺子就需要再改改。”
“有三个铺子,后头两进两侧也还有四个角院,好放货也好住人。”
“两间侧院还是跨院,地方是很大的,还有不少余粮在,就是一口价要四千两。”
“因此,接手铺子的人也只能接着开粮行,要改口换面得先把这批粮出掉。”
“这也局限了铺子放卖的机会,但对你们来说,却是机会。”
“而我们中人是吃一分利的,因此铺子若成,我能赚到四十两。”
“我知道主家本来就是在犹豫的。”
“只是他家中有事不得不离开府城回乡去,算是忍痛放铺。”
“这价钱并不虚,也没有还的余地了。”
“但我与他谈成,帮你们把过户手续办好不用你们再出手续费用。”
“另外我的中人费是找他要,不会再找你们。”
“那家粮行是主家自己人在掌铺管事,伙计们却是本地人做工,你们可以留下来。”
“另外请掌柜和管事便好,我来之前已去找了牙行的管事打听了。”
“有个掌柜人选五十出头年纪,本是府城人,这些年在晋阳县一家干货铺做掌柜。”
“上月里他娘过世回来奔丧守孝,那边干货铺不能缺人就让他辞工了。”
“他回家办完丧事就在府城牙行留了档,想在本地做工了。”
“你们若使得,二十两工钱管吃不用管住,他家就在城西不远住着。”
“他家三个儿子,小的还在念书,老二在福全酒楼做伙计。”
“老大跟着他在晋阳县回来的,年纪轻好找活儿,刚在一家干货铺找到活儿了。”
也就是说,当爹的五十出头,当伙计是不可能的。
做惯了掌柜的人只能继续找掌柜活儿,或是大管事这类身份。
这就可遇不可求了。
正好人家缺个掌柜活计,唐简若盘下粮行就正需要掌柜。
这不就是遇着了么。
谢中人心里也是确定这事必成,因此说得很仔细。
唐简见状自然不会再推辞。
这不只是她盘铺和招工,还是谢家叔侄的人情。
四千两,于县城算贵,于京城真是便宜一条街了。
“不知谢兄亲自看过铺子没有?那铺子和院子可破旧?”
“主家留下余粮打包给我们了,不知铺中生活物什可会带走?”
第1356章 嫂夫人?
唐简突然问起这一茬儿,并未立刻回应谢中人关于人手的问题。
谢中人表情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解释。
“主家就住在铺中,大件儿家具肯定会搬走。”
“一些小物件如厨房里那些,或铺中桌凳、大秤、麻袋这些肯定不会带了。”
“举家回乡,也是要不少车马的,不值钱的家什能扔就扔,回乡再打也不贵。”
谢中人的话实在,唐简满意地点头,便看向坐在一旁的兄弟俩。
“我同谢兄去看看吧,若合适就盘,若不合适也不耽搁寻下家。”
楚星河便开口,生怕二弟妹张口就应下了。
有钱归有钱,也要盘的是好铺,别被人忽悠了。
“大哥你还要读书呢。”唐简连忙提醒。
“不差这半天。”楚星河笑道,“考上考不上,都不会是这半天的原因。”
十年寒窗苦,是日积月累的磨刀功夫。
“那就让大哥去吧,再把那位掌柜叫上。”楚默云开口。
“让人跟着一起接手铺子,以后守铺子也更清楚一些。”
“也省了咱们又办一回交接的功夫,毕竟以后是人家守铺,咱们不在这里。”
他的提醒,楚星河认同地点了点头。
“那就找人去通知人家直接到粮行去,有劳谢兄今天帮咱们把这家铺子办妥了。”
唐简连忙说道。
谢中人自是欣然应允下来的。
很快,楚星河带了五千两银票就同谢中人出门了。
一个护卫赶了辆马车。
这样他们先到粮行,谢中人再去叫那正在找活儿的掌柜也快。
唐简这边交代了楚扬两个字后,也从屋里提了两坛子酒出来。
岳北和另一个护卫也赶了一辆马车,中途经过一家糕点铺子还买了两包糕点。
乡试前的书局生意很好,甚至比酒楼还好。
结伴来逛书局的各地读书人很多,似乎大家都不想在考试之前搞得很紧张。
不像楚默云他们几人,每天闭门读书,赶时间赶进度地读着那些还没读过的书册。
唐简不参与他们科举的事情,只提供灵泉水给他们喝。
走进墨香书局,谢掌柜正忙着给一群读书人结帐。
唐简也没打扰就在门口站了。
“嫂夫人?”突然一声惊讶从门内传出来。
唐简转头看了一眼,双眉立刻不悦地蹙起,即刻转开目光不理。
“咦,嫂夫人竟然来了,那楚兄定然也到了,不知你们下榻何处?”
自来熟又虚伪的自然又是那个范大同了。
范大同似乎丝毫没觉察出唐简的不喜,反而很高兴地走上前作了个揖。
与他同行的正是之前在青石镇墨香书局遇上的那一批。
范大同在纪阳县学相熟的同窗们。
“范兄遇着熟人了?”
那几人显然已忘记了这件事,诧异地也看了过来。
“我们进去。”
唐简不愿意在这时候理睬范大同,怕人家暗算她家读书人。
“嫂夫人这是……我没得罪你吧?”范大同一脸不解,坦然开口。
他的话令几个同伴不高兴地皱了眉头。
“范兄你干什么呢,这妇人一看就不识礼!”
第1357章 纪阳县案首娘子
“范兄你好意与人打招呼,对方却连眼角也不赏你一眼,何必呢。”
“走吧走吧,这都快开考了,一个女子这时候跑来书局,真是晦气。”
“快走快走!别沾惹了晦气,影响我前程!”
这些人一个个嫌弃得不行,说到最后连眼神都不屑瞄向唐简,拉着范大同往外走。
范大同……
“哎呀,那是我们纪阳县案首的娘子,你晦气什么呀!”
范大同还是头一回觉得身边都是猪队友,他急得嚷了起来。
“那案首是我旧友,如今来乡试了我还没问出他们落脚客栈呢。”
唐简听着范大同情急的声音,不由勾了勾唇。
她巴不得被人嫌弃,这样就不会理睬那种人了。
而范大同的话也令柜台前等着结帐的一群秀才好奇地看了过来。
纪阳县案首娘子呢……
长得还不错,气场还挺强的,面对这么多目光看过来……竟然如入无人之境。
就在这时,岳北突然“刷”地一下拔剑出来弹了两指。
剑刃发出铮、铮两声,一股寒意瞬间弥漫开来。
那些目光皆是微微一抖,立刻收了回去,不敢再恣意打量唐简。
唐简好笑地瞥了岳北一眼。
一个江湖人竟然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警告那些读书人不要失礼。
这法子到是不错,也省得啰嗦。
刚才发生的事情,谢掌柜自然都看见了。
他刚结算完一笔单子,立刻喊来一个伙计接着后面的结帐。
他走出柜台朝唐简招了招手。
“到后头说话吧。”
唐简连忙跟着走到后面厢房,这里果然也有个正在看书的帐房。
唐简敛手福了福,算是打过招呼。
但她在这边并无多的交道,也就不会与这边的帐房再有多的寒暄。
她将酒坛与糕点放在了桌上,不好意思地解释。
“我不知书局这时候正忙着,打扰先生了。”
“不打扰!不打扰!到是你太客气了。”谢中人笑眯眯地道。
见她果然送酒来了,还备了几包糕点,这礼也算隆重了,自然是高兴的。
知道是楚二俩口子的识礼,难怪会被何问来夸赞。
“这两坛酒是我从京城带过来的,没多的了,以后有机会再多送些吧。”
唐简大方地笑道,又忙解释。
“这两天我也在忙着写后面的医书呢,我们都没有出门。”
“今早看到谢中人时,才想起来这酒还没有送过来呢,差点要失言了,呵呵。”
“哦,我侄子已经找到好铺面了吗。”谢掌柜一听也很关心地问。
唐简连忙点头,将城西北那家粮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又说了正好牙行有个刚回府城的掌柜在寻机会。
“那家粮行我是知道的,难得你们遇上人家要放盘回乡去,这机会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谢掌柜一听连忙说道。
“还有那掌柜更别说了,算是我旧同窗熟人。”
“他在晋阳县时,我们也时常有书信往来的。”
“他家娘快去世前,他家里就是托的我用书局的信鸽传的消息,让他赶紧回来。”
“他经营铺子有何本事我是不太清楚,但他为人品行是信得过的,这个你可以放心。”
第1358章 落难之后就见人心
谢掌柜替那掌柜说话,也算是熟人为证。
唐简连忙笑道:“我也是觉得这机会赶上了,已经让大哥带着钱过去。”
“只要铺子没有明显问题,今天就能盘下来,那掌柜大叔最迟明天就能接手。”
“这铺子顺利盘下来,也达成了我的一个目标,不枉跟来府城一趟了。”
“说起来也得多谢先生还有令侄谢中人了。”
“有你们帮忙,我家盘铺省了不少费心之事,等乡试之后再请你们吃饭相谢。”
唐简客气地说道。
“吃饭就算啦,你这不已经送酒来了么,先生我就不客气了咯。”
谢掌柜却笑着婉拒了吃饭的邀请。
“我侄子那边,他做成一单也有收取中人费的,你们不必觉得欠他什么人情。”
“到是你们专心备考就好,其他琐事也莫分了心神,还有刚才……”
谢掌柜说着就想到刚才在前头看到的一幕,有些不解地看着唐简。
唐简连忙将范大同那点事儿简单说了一遍。
没想到果真是曾经的旧友,不过在楚默云腿疾落难之后就见人心。
同为读书人出身的谢掌柜不由摇了摇头。
“这种人可共富贵难共患难,不可深交。”
他这话还算是客气的。
“他也罢了,他身边那些人品行更差。”
“仗着秀才功名高高在上,可见格局不行,不配与我夫君结交。”
“我到不怕他们纠缠,就是怕他们有坏心思会拖我夫君科举后腿。”
“我夫君能参加院试属实不易,我得防范着些。”
唐简说到这里看着谢掌柜。
谢掌柜顿时明白过来,哈哈一笑。
“东家将你们一行安排在客栈后院,应是没有记在册子上的。”
因为那一院子是免费的,不在客栈经营日常中,自然不在经营册子上。
“我让人赶辆马车送你回客栈去,就算他们在外头也遇不上你。”
“你再交代客栈掌柜几句,谁来打听都别声张,自然就避过了。”
书局和客栈都是东家的,自然知道如何关照楚二他们这些人。
“我有坐自家马车过来,有护卫在外头候着呢,先生可有其他小门让我出去?”
唐简连忙解释。
“这个有,从侧院角门出去就行,外头巷子穿过去就到另一条街上了。”
谢掌柜连忙解释了一下,就看向岳北。
谢掌柜立刻喊来一个伙计交代了两句,伙计就匆匆往前头铺子去了。
“跟我来吧。”
谢掌柜亲自领路,带着唐简从穿堂去到一处侧院。
打开角门,很快就看到自家护卫赶着马车过来了。
这条巷子对面人家不多,多是书局从这里进出,一般人也就不大从这里经过了。
唐简再向谢掌柜道了谢,就上了马车。
她想到刚才发生的事情,也就歇了要在外头逛的念头。
只在街边让岳北去买了几串糖葫芦,就赶紧回客栈去。
进了客栈再让岳北去交代掌柜。
范大同他们一行结伴而来住的是城南一家客栈。
私心里也以为楚默云他们住不起城东大客栈。
因此之后两天只在城西、城南一带寻找打听。
第1359章 未言之意,心照不宣
等他决意再往东寻人时,自然是什么也打听不着的。
唐简出门一趟做了人情,回来还带着吃的,楚扬就最是雀跃开心。
大家都得了一串糖葫芦,也跑到厅上来小歇,闲聊几句。
于枯燥紧张的时间之余,也放松了情绪,多了几分乐趣。
唐简也没隐瞒,将书局门口发生的事情,包括那些人嫌弃她的话都说了一遍。
“呵,就那种人能考上举人是他们运气,以后若想入仕还是太浮躁了些。”
开口的是张逸廷。
张家在纪阳县开塾,张逸廷是范大同那一科的秀才,也是在县学挂了名的。
只不过张逸廷并不住在县学,上课就去,上完课就走。
为人也有些清傲,结交的朋友不算多。
但对范大同那一批乐于附庸风雅的同窗,是没什么好感的。
自然,范大同他们也曾想拉他一起出游,被拒了几次之后还背地里说过他的闲话。
这关系更是融洽不起来的。
而此时张逸廷一番评价还算含蓄,只用了浮躁二字。
楚默云在旁一个字也没说,只回了一句:呵呵。
张小柏和陈爽以前不知这些人。
但他们也去县学呆了两个月,至少是知道这些人是谁了。
当下也不好说什么,只默默吃着糖葫芦。
唐简防备了范大同的打听,却不知道还有一批人,是从京城早就过来府城想要守株待兔。
只不过又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冒头。
楚星河那边。
他跟谢中人过去之后,花了半天时间看铺、盘铺、点货,完成交易文书、过户一气呵成。
匆匆赶到的沈掌柜在一番寒暄之后,几乎是立刻就上岗了,也跟着忙了半天。
之后主家就变成了原主家,将新主家与新掌柜介绍给伙计们之后,就忙着搬家事宜了。
这铺子本来就开的是粮行。
又有不少余粮能轻松维持到秋收之后,就算暂时没有管事到岗,也不妨碍经营。
甚至新的铺匾都没有挂起来,一切太匆匆,根本来不及准备。
好在原主家也不介意他们临时使用旧铺名,就先这样了。
几个伙计也转换心情,继续做着自己分内的事情。
这个月到今天止的工钱已找原主家结算,之后工钱有新掌柜结算发放。
东家不在铺中,工钱和一应其他开支,都会从日常经营中扣出,记帐就好。
但管事人选还是要尽快到位的,不能影响收秋粮之事。
谢中人说已在牙行那边留了信儿,让那边管事帮着留意合适之人,不会等太久。
中午,楚星河请了沈掌柜和谢中人在附近一家酒楼吃饭。
饭后沈掌柜就正式上岗,按二十五两的工钱从今天起算。
这里毕竟是府城,就连伙计们的工钱也比镇上高得多。
学徒都有二两,上手的都有三两,熟手五两。
沈掌柜在晋阳干货铺子当掌柜的工钱是二十两。
因此才有“只要有二十两并管饭,就能行”的要求。
而到了粮行如他所愿还多给了五两,又是谢中人介绍过来的,欣喜之余自然也会尽心尽力。
楚家不在府城,对铺子掌柜的待遇不低。
也是需要掌柜看在待遇不错的份上,好生经营铺子,不然就只有辞退换人了。
是聪明人都会明白这其中的未言之意,心照不宣。
第1360章 唐简也不敢打断他们思路
刚到府城不久就顺利地盘下了一家粮行,并且很快投入经营,大家都很满意这个结果。
之后几天大家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没有踏出客栈小院一步。
与外面热闹寒暄、结交、打探别人读书情况的一众秀才们相比。
他们只想集中精力,保持一个随时能够战斗的紧张状态。
唐简计划在离开府城前再留下一册医书,自然也是在集中时间赶进度。
《顽疾篇》写完这一册就算了了。
下一个新篇依照计划,本来要出《女子日常二三事》。
但她随后回到京城就要大量上市一些美容养颜、减肥等功效的药丸。
自然不能立刻就出这类医书,以免分散了自己的生意。
但……
她还是可以有选择地出一些女子病方面的调理方子。
有些没有放在预防篇里的病例,也可以在这里集中记录下来。
还可以将即将出的那些养生药丸以名称和功效的方式体现在医书里。
没有方子,但能对症,还能起到推广效果。
有了这样的想法,她写起这些医书更有劲头了。
七月下旬乡试开始了,一共七场要连考七天。
从七月下旬考到八月初,再等放榜还要几天,等桂榜张出就到中秋之前了。
所以他们是赶不回去过中秋的。
好在与院试一样,他们不用在考场连着窝上几天不能出来。
他们还是每天早出晚归,夜里可以在客栈里好好休息。
还能聚在一起探讨考试的东西。
只是精神力更加集中,根本无暇旁的事情。
唐简也不敢插话打断他们的思路。
只带着楚扬坐在一旁听他们说话,让楚扬感受一下科举的气氛。
楚袁氏这些日子除了做针线也无事可做,便主动接下了给大家洗衣裳的任务。
也算给自己找到了价值感。
在大家每天去考试时,唐简他们就呆在小院里。
吃饭也是护卫拿进院子,连客栈前头都没去过,也省了不少是非和麻烦。
岳北他们也每天护送楚默云他们去到考场。
看着他们进了考场才回来,到下午又早早赶了马车过去等着。
不让他们被人纠缠或是遇险。
若是正常科举自然不用担心这些。
每到科举时,不管是童生试还是院试、乡试都一样,衙门会派人在考场外巡逻。
越是往上考,衙门对待的态度就越发严谨。
从考场到各客栈都戒备森严。
就怕出事,影响各地科举名声,最后当地衙门也会被连累。
至于科举作弊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每一次科考都是由朝廷学政司派人随机分配到各地,主持整个科举过程。
当地衙门甚至巡城卫,最多就是负责外围安防工作,保障来参考的学子考生们的安全。
学政司若需要打下手帮忙的人,会找各地县学、府学师长们。
但是找与不找、找谁,都是未知数,只因学政司派下来的人自己也是随机分派的。
还不排除吏部派人暗中监督、巡查。
多方配合与监督同时进行,考生们也能安心应考,也鲜见闹事和出事的情况。
第1361章 墨池先生的地盘
毕竟大夏王朝历来重儒学,每一次科举都是很隆重也很慎重的盛事。
也因此,有小心思的考生虽多,有家世、有势力又想打歪主意的考生也不少。
但在这多重戒备和森严考规下,想要找到机会实施作弊,却是难上加难。
而东阳州是墨池先生经营多年的地盘。
墨池先生是闻名大夏王朝的名儒、大儒,还有文风鼎盛的南风学院就在东阳府城,与府学齐名。
也因此,或许别处偶有不怕死的作弊、循私现象,在东阳州这种概率就是微乎其微的。
尤其今年,往科考过的考生们中有很多人觉察到,府城戒备与往年相比,似乎更严了。
这种严不是说街道上有多少巡城卫,往年也不少。
而是客栈、酒楼、各种读书人常去的铺面,都多了不少捕快的身影。
更莫说考生们多的客栈里,甚至都有常驻捕快了。
想闹事的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非考生都要掂量了。
衙门在科举上的纠纷冲突,处理起来可比日常抓街痞、小偷、醉汉这类小案子,要严厉得多。
当然这些事情,作为今年新考生并不熟悉,也就是考过几回的那些考生有对比而已。
而折桂楼客栈这边更是明松暗紧,听说是墨池先生安排了护卫在前头。
岳北他们每天闲着,也会在客栈前头或是街头转转。
把在外头听到的风声、闲话、八卦,都回来说一说,让老大也解解闷儿。
唐简这才知道,这看似平静普通的客栈、一如既往繁荣热闹的府城,背后竟然是这般。
但她明白,墨池先生从中起到了最大作用,而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
为了保护他们在府城的安全,以及他们科举的顺利。
虽然她觉得在这时候直接攻击了京城那边的人,可以令人顾此失彼,无暇再将暗手伸向他们这边。
但……
显然墨池先生行事更为谨慎。
转眼七天连轴转,已是八月初,最后一场考完。
与其他欢呼雀跃、黯然惆怅的其他考生们不同,楚默云他们这一行心态却相对平和多了。
这一路经历太多,又多得墨池先生指点,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
尽力而为、听天由命,这次不过、三年后再来!
因此,考完的当晚,他们就在客栈旁边的酒楼请谢掌柜、谢中人、沈掌柜吃饭。
还有刚刚招请到的刘管事,是第一次见到东家。
只不过按早就约定好的,福余粮行由楚星河出面。
事实上单论种田,如何种、如何卖,楚星河确实比楚默云要懂得更多。
楚默云自幼读书是被家里父兄宠着的,只要在家安心读书就好了。
尤其后来腿疾问题,不能科举、也不能种田,家里担子还是落在楚星河肩上。
楚星河又经营了双阳镇福余粮行,对粮行事务很熟。
与刚接触粮行事务的掌柜和管事交谈,也有不少经验可以沟通。
唐简与楚默云这边,则是感谢墨香书局的帮助,也向谢中人打听城外村子的情况。
谢中人手里多是城内的宅子、铺子,城外有少数庄子资源,对村里田地买卖没那么熟。
第1362章 示之以诚、结之以善
村子里田地各家不多。
便有买卖也多是有意向的人自己去找村长耆老,不会来城里找中人。
唐简也不是要在这里添置田地,而是了解村子情况。
防止他们主家不在,这里的管事收粮耍心眼儿。
沈掌柜是谢掌柜年少时同窗,应该是一直有往来的,所以谢中人立刻举荐了沈掌柜过来。
沈掌柜的次子在墨香书局当伙计,所以沈掌柜的情况,谢家算是背书了。
刘管事则是正常从官牙招请到的,为人如何、行事如何,只有官牙管事的推荐。
毕竟他们以后不常来府城,不得不注意些。
好在谢中人有眼色,注意到了唐简这边的担忧。
也不明说,也不推销田庄,只说他去过的一些村子情况,尽可能让人了解府城外的行情。
甚至府城各家的基本粮价,还有干货、一些特产小吃什么的。
这是连他们买特产的行情都估算上了。
唐简也明白这谢中人十分聪明,到有几分汪文凯的风格,当下主动以茶代酒敬了他一杯。
这一敬,谢中人就明白,这个精明小媳妇明白他的意思了。
一顿饭各自相谈甚欢。
饭后,唐简又拿出几包糕点给他们。
“这是今天早上我借客栈厨房做的桂花糕,你们拿回去家里人也尝尝。”
唐简确实是今天早上做的这些,还有两个护卫打下手。
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他们并不打算等桂榜出来,后天就回纪阳。
又请吃饭又送糕点,谢掌柜知道这是唐简一惯的结交路数,欣然受之。
沈掌柜和刘管事却知道主家和气,又有墨香书局的靠山,别说没多的心思,便有,也该赶紧熄了。
主家不在府城,墨香书局却在,谢掌柜在府城人脉和声望也不低的。
还有谢中人行走在市井中,有什么消息都是容易知晓的。
自然,沈掌柜与刘管事也只会示之以诚、结之以善,工钱也不低。
且主家同意他们带老妻搬过来住,在粮行一个管做饭、一个管洗衣,还有工钱拿。
这样的好事自然也更想好好经营住这家粮行,图个好表现。
沈掌柜和刘管事心中也拎明白了,今天三方甚至四方在酒楼包厢吃这一席,东家真正的目的。
除了示好,更有提醒。
都是精明人,有些话不用在明面儿上说,心里就都有数了。
在酒楼外告辞,护卫赶了马车过来,送谢掌柜叔侄和沈掌柜、刘管事回去。
唐简与楚默云、楚星河三人则进了客栈,客栈与酒楼相邻到是方便得很。
客栈里刚考完的人都出去呼朋唤友了。
过了对题的紧张感,所有考生都放松了心情不愿意多想了。
或者说心存侥幸等放榜再说。
而他们从客栈大门走进来,正在客栈大堂聚在几张桌前磕瓜子闲聊的部分考生朝他们好奇地看过来。
楚默云经历了那么多变故后看多了同窗、同考们的态度,现在也不习惯去结交别人。
他只是朝那些人作了个揖,连寒暄都免了,就牵了唐简往后头走。
楚星河落在后头正与掌柜那边询问往科放榜情况。
见到弟弟逃避结交同年,无奈地叹了口气。
第1363章 她绝不允许成为别人的踏脚石
今天去隔壁酒楼吃饭,唐简和楚默云、楚星河与客人们一桌,是为结交。
楚袁氏带着楚扬则是跟着张小柏、陈爽、张逸廷他们在另外一桌,吃完就先回客栈了。
这时候唐简他们也回来了,就见院子里很热闹。
张小柏他们已经切好了西瓜,还有青枣、石榴,正坐在院子里闲聊。
楚扬靠在桌边,一双小手正忙着剥石榴吃。
二婶说了吃石榴要专注、不要说话以免呛着,石榴籽要吐掉。
因此,看到他们回来时只是眼睛一亮,张开的嘴愣是没有喊出来。
最后,又剥了一把艳丽的石榴跑到唐简面前,忙着把嘴里的籽吐出来。
“二婶,吃石榴!”
小家伙这才笑脸灿烂地开口。
见他很注意,唐简伸手摸摸他的小脑袋,先夸奖了两句。
“我们明天也去街上逛逛,晚上早点歇着,后天一早就出发回去了。”
楚默云回来自家兄弟们这里,心情便恢复了,笑着与他们说道。
乡试只是通往金榜题名的一部分,既然已经考完了,再去纠结乡试题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若继续留在这里,要么继续在屋里读书准备会试、要么走出去结交其他同考。
在他认为都是没有意义的。
继续留下来消耗的是墨池先生的待客成本。
去结交别人或许会真的结交到好朋友,但……
同行尚且有竞争,何况事关前程的科举?
谁也不知道那温文尔雅的背后,藏着怎样锋利的刀。
而他如今的态度更简单,若你无缘继续走下去,今日结交的朋友也只是同行了一程的过客。
就算你三年后还是考上去了,人家早已是仕途上经营了三年的老江湖了。
再回望与你当年的交情,又算什么呢。
若你这次一举考上去了,就算乡试未结交到的朋友,到了会试之后,也还有的是机会结交。
唐简在一旁帮着楚扬剥石榴,听着自家读书人说着他的结交看法,眉头微微蹙起。
但她没有去反驳,因为她知道他这心态转变的原因。
当初只是一个村、一个镇的读书人而已。
而今却是一州十余县的读书界优秀人士,甚至不少天才或是考过几科的老前辈。
大家的心思是否纯粹于读书,又或者沽名钓誉?
是抱团取暖,还是只为了寻找有利自己前程的踏脚石?
她不清楚这外头的行情也不好妄自定论,但……
她绝不允许自家读书成为别人的踏脚石。
现在他还没有做好走出去结交科举朋友的准备,那就不要勉强他。
楚星河没有立刻回来。
而是被大堂上闲聊的那批同考们拉过去了,一通寒暄也就有了结交了解的机会。
楚星河知道弟弟心里的结,但他想到若真考上就要面临会试。
他也不想弟弟一直关闭心门,将来总要与人打交道的。
他满心以为只要他在前趟路。
若遇着品德才华兼备的同考,再介绍给弟弟认识便可。
却不想……
那些人发现他只是一个农门考生,还是种了几年田刚还完债、最近才出来试试运气的泥腿子。
他们的目光立刻变得复杂起来,言语之间多有对种田汉也能考上举人的怀疑。
第1364章 自命不凡的读书人
楚星河立刻听出来了,想要在前趟路的心思随即淡了下来。
他虽穿着新长衫,但衣料只是五十文的细棉布,也没有繁复华丽的绣花,看起来就朴素了些。
在小地方自然算是不错的,但这里是府城。
这些人都是附近几个县城来的,或是书香门第、或是开铺人家。
就算只是小户人家也有家境殷实的底子。
正所谓穷家富路,如今各地一些同考聚在一起,谁也不愿意示弱。
就算没有像大户人家子弟那般在外胡吃海喝地结交,但也不会暴露自己的软肋。
因此,只要有一人表达了对农门考生的嫌弃,其他人就只会附和,而不会反驳了。
其实楚星河衣着、气质也不能说差,至少在京城也没被人嫌弃过。
只是他遇着了一群自命不凡的读书人。
在知道他是农家来的后,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就一个个阴阳怪气起来。
楚星河微微一笑也不与这些人计较,抱拳一礼后便告辞了。
看着他坦然离开的背影,才有一人疑惑嘀咕。
“城东的客栈哪怕是地字号大通铺,也不便宜呢。”
他刚来时打听过的,比县城的通铺要贵三倍价钱,听说环境也还不错的。
几人面面相觑,最后有个好事者招来客栈伙计询问。
伙计知道不能说,被问得急了只好陪笑道:“考生那么多,我们哪记得这么清楚呀。”
见伙计没印象,那就不是什么隐藏高手了。
那些人谈笑风生很快就将这一茬儿给抛在脑后了。
楚星河心情复杂地回到小院里,坐下来拿了块西瓜就吃,又接过儿子递过来的一把石榴。
看着自家也在谈天说地的兄弟们,想到外头只能磕瓜子喝茶的那些人,他忽然就释然了。
也没有谁比谁高贵嘛。
秋后的晚风清凉,小院里还有淡淡的虫鸣声。
紧张的考试之后,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
这样惬意的夜晚,大家都多聊了会儿才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他们走出了客栈,在街边小摊吃馄饨、豆浆和油条。
之后就没什么目标地闲逛,遇到想买的特产才会停下来问问价、还还价,买上一些。
他们到府城的那晚有在外头逛过,但这是大白天了,气氛又不一样。
一个护卫赶着辆马车慢吞吞跟在后头,他们买的东西就往马车上放。
快中午时才寻了家饭铺,没有去大酒楼。
饭铺做的是家常饭菜,朴素、简单、便宜,也更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儿。
来为这里吃饭的多是市井走贩或做工的人,也有些寒门考生。
遇到同一个考场的考生了,他们也会寒暄几句。
吃了饭继续逛,从城西逛回城南,再回城东时已是申时中刻。
“我要去睡会儿,好久没走这么远的路了。”
唐简捶了两下双腿,又去捏腰,一时竟不知到底是脚痛还是腰更痛了。
在京城逛街都是坐马车走,对那座庞大帝城可不敢走太远。
来到府城最开始只在附近逛了下,去书局也不远。
今天可是逛了大半座城,还是全靠走的。
第1365章 不钻他的套路
正是逛起来看什么都新鲜,回来时就觉得这双脚快撑不住了。
只是大家都兴致勃勃在逛,她也不好意思喊累。
只有楚扬一直被他爹抱着,就没走几步路,这时候早在秋高气爽的暖阳里睡着了。
“你睡吧,我去打盆热水来,给你捏捏脚。”
楚默云看着小媳妇可怜巴巴的模样,也很心疼。
空间里有温泉水,他们要泡个脚是很容易的,但楚默云还是要去打热水来。
“你歇会儿再去吧,你也累了。”唐简也心疼男人。
若不是在外面人太多,怕是早将她背起来了,是她不好意思连忙拒绝了。
“我不累,我去提水。”楚默云笑了笑,转身走出去。
客栈里有伙计,只不过他们住着免费的院子,不好给别人添太多麻烦。
此时乡试刚考完,白天不在的那些考生们这会儿有很多在客栈里,伙计们也变得更忙了。
留守的一个护卫提着热茶壶回来,见二公子要去提热水,连忙要揽下任务。
楚默云却微笑婉拒了,他自己去就行。
唐简拿了脚盆出来,等着自家男人提热水回来。
这脚盆是从空间里拿的,不管是去京城还是来府城,一路客栈住了很多。
但她自备了脚盆、浴桶等物,并没有用客栈里的东西。
很快,男人一手提着烧水壶、一手提了半桶兑过的温水回来了。
还分了其他人一些洗手脸,只留了少部分拿回屋。
等他栓上门,唐简立刻先弄了温泉水出来泡脚,楚默云就蹲下来给她洗脚、捏脚。
“哎呀,我家夫君大人这一手按脚手艺到是练得炉火纯青了呢。”
唐简被捏着酸酸、软软的,忍不住调侃地笑了起来。
“呵呵,娘子可满意为夫的手艺?”
楚默云抬头,目光幽幽地看着小媳妇,想要讨赏。
“呃……还、行,一般般满意啦。”
唐简见他这目光就知要糟,连忙挽救,不钻他的套路。
“既然娘子不是很满意,为夫只好继续努力了。”
见小媳妇一脸戒备的模样,楚默云有些无语。
都老夫老妻了,他有那么可怕嘛。
温泉足浴还有按脚服务,唐简坐在床边昏昏欲睡。
“好了,你睡会儿,等吃饭的时候再叫你。”
看她确实很疲倦了,楚默云给她擦干脚放到床上,给她打开被子盖上。
楚默云看着沾枕就睡着的小媳妇,想着她这一路来的努力和忙碌,心中一阵感慨。
希望这次乡试能有个好结果,明年可以在会试中再争一把机会。
才不枉她这一路来对自己的守护和期望。
之后大家都在屋里收拾行李、得闲也不敢浪费,又开始继续读书了。
楚默云从京城带回来的书,除了一部分是当初带走的乡试用书,还有一部分是会试合用的。
他已看完大半,这时候分给其他人,不管乡试结果如何,没看过的书就要抓紧看了。
读破万卷书,是读书人的目标。
晚饭就在客栈里吃,夜里也早早歇下了。
他们人不多、行李也不多,又是在戒备森严的府城乡试之地,夜里就连岳北他们都不用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