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担心你大哥舍不下
少了一个小伙伴,门前玩闹的孩子们都散了散,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聚了起来。
没了那么多护卫在附近闲晃,大家的议论声似乎更大一些。
做为今天的主角,邱常宇也没去招待别的客人或是长辈。
他一直跟在墨池先生身边,很会把握机会地请教着读书上的难题。
毕竟楚默云和张小柏是要去京城的,他随后也要回县城读书去。
没了楚默云和张小柏,他也不能也不敢自己跑去寻找墨池先生呀。
今天难得的机会,能问的都给问了。
罗家兄弟们也得了这个便利,正好他们是要考童生的。
今天谈论的读书问题,也在他们的理解范围。
今天可赚到了。
这时候在门前送墨池先生走后,他们还聚在门前说得兴高采烈的。
唐简看了会儿,也没过去喊开楚默云,又转身找姐妹们说话去了。
今天有楚袁氏专门带着宋恬儿,宋恬儿有了小伙伴玩耍,也不那么黏着她。
她也不会凑过去找事儿做的。
唐玲珑那边刚跟着去了许家,这会儿就没同着过来了。
邱彦书今天多的是人手帮忙抱着,一会儿这里玩耍、一会儿那里看哥哥姐姐玩耍,也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邱连武找过来,说邱家这边都安排妥了,不知唐家那边可妥当了。
“唐家这边我还没问爹,不过是确定会去。”
“大哥回甜水镇辞工去了,后天应该能赶回王家吃喜酒的。”
唐简忙道。
“那就行,我只担心你大哥舍不下好不容易升到的管事位置,他能想开就好。”
邱连武一听就笑了。
又道:“京城那边杂货铺,他可是东家了,不比小镇上的管事要好么。”
“不过京城那边铺子得来容易,我怕他还没拎明白哪个更重要。”
“大哥确实有些茫然,因为京城那边已经请了掌柜和管事,铺子也是我给盘的。”
“他不知道去了能干什么,有些找不着自己的位置了,之前还想着不肯要那铺子呢。”
“他想在纪阳县开家小酒楼或是杂货铺,自己经营。”
“我劝他先不急着拿主意,出去走走再看,若是在京城闲着,后院里一样可以酿酒做干货。”
“他就有些心动了,打算与赵家一起在后院里酿酒,总算找到事儿可做了。”
唐简笑道。
邱连武理解地点头,想了想提议。
“你大哥毕竟是在酒楼里做惯的,以后再盘酒楼的时候,也可以把他派出去闯闯。”
他自己是做厨子的,同样很熟悉酒楼事务,因此二丫将福味斋酒楼的总管事交给了他。
当然福味斋一直是他与二丫合伙的,要拓铺也是他们的生意。
唐枫介入的话就不好说了,唐枫自己也不会愿意。
听二丫说唐枫的反应,他就知道,这外甥还是想要在酒楼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知道二丫有钱,将来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多,只是现在还没有施展开手脚。
而他们这些人也还在学着经营和管事,还没有正式去接管什么事情。
唐枫有酒楼里的经验,若困在一家杂货铺后院里酿酒,其实也有些屈才的。
第1667章 让孩子心里平添沉重压抑罢了
这些话或许唐枫并没好意思明着说,但邱连武想到了,就提醒唐简。
现在或者没有好安排,但以后可以考虑一下自家大哥。
唐简理解地点头,连忙答应了。
邱连武也没多说,最后与唐简确定了每一批出发的人后,又忙去了。
等读书郎们放学,邱家的席面又摆了起来。
毫不意外的,邱常宝他们几个又拉着唐简要看他们的画作。
中秋那天,几个小画师们没有机会让唐简看画作。
那时是想把画纸带去桃林村的,但想到那天唐简肯定也不得空只好放弃了。
后来邱娇杏出嫁,别说唐简不得空了,他们自己也不得空啊。
今天唐简来了,中午他们就想找唐简来着。
只是当时客人们太多,还有东家夫妇也在,他们有些不好意思,或者说没那胆子让别人看到他们的画。
最后又只得作罢了。
现在难得的机会,家里客人也没那么多了。
一个个上来拉着简姐姐、表姨姨就不肯撒手了。
看着邱常磊、邱常宝还有杨俊杰热切的目光,唐简哭笑不得,最后只好随了他们的心意。
杨俊杰并没有最新的画纸在这边,不过中秋那天是有几张的。
因此也很积极。
唐简一一看过,认真给了点评,还夸了他们几句。
小少年们总算如愿以偿,一个个小脸灿烂、开心不已。
还好今天没有多作指导,不然就耽误吃晚饭了。
唐简迟疑了一下,本想再说两句的。
因为以后邱家去了京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找她指导。
杨俊杰也喜欢画画,却没那样的机会了。
但她最终什么也没说。
现在说这种话,不过是让孩子心里平添沉重压抑罢了。
大家吃完晚饭也没再挽留客气,都在赶着回家去。
罗家那边今天赶了马车出来,不用人送,到也不用太着急。
王丞跃他们那边则是第一个走的。
他今天只带了宋家姐妹过来,若天黑前赶不到镇上,车厢里会太黑,姐妹们容易害怕的。
因此,其他桌还没散席,他们是最先告辞的,也没人敢再耽搁他们时间。
之后,罗家离开,赵学正也去赶出驴车。
今天赵家除了赵学正,只有赵大爷赵大娘和两个小姐妹来了。
也很郑重地邀请了邱家和罗家明天去赵家做客。
唐福生打算赶自己的驴车,让唐邱氏、唐许氏带着孩子还有唐四喜坐马车。
再加上楚袁氏和楚扬、宋恬儿,楚默云便没拒绝。
最后唐福生一个人赶着驴车在前头走了,这边小的们收拾了半天才上马车。
唐简这边也是又同外婆和舅娘们说了半天话,看着罗家那边先走,他们反而慢走一步。
大家都注意到罗月婉是与邱常宇在上房拐角廊下说了话的。
只是笑呵呵地谁也没说出来,都假装没看见。
邱娇杏也将银头面悄悄拿去罗家的马车,直接交给了罗田氏。
罗田氏这边还没明白呢,邱娇杏也不解释,只说月婉知道。
热热闹闹的一天,随着驴车和马车的离开,总算安静下来。
作坊那边也收工了,邱招娣和杨大全收拾完锁了作坊出来……
第1668章 唐邱氏心花怒放
回家的马车上,唐邱氏不顾楚袁氏在场,一直在埋怨唐简,没把握机会给三春说婆家。
唐简无奈,只得道:“若娘看上的是罗家,这罗家不也是要搬去京城的么?”
“是你的就是你的,你慌啥!”
“若不是你的,你慌也没用啊,还让大家尴尬,最尴尬的却只会是三春自己!”
“反正我现在是信命也相信缘份的,娘你就别瞎催促了,随缘吧。”
“你、你这死丫头怎么就拎不明白呢,人家一个个都说亲定亲了,就说随缘随缘、你咋不替三春想想呢。”
“三春她以前是不懂事,现在这不是懂了么,还是你教出来的呢,你不为她……”
“娘,后天去镇上做客你去不?若是你去,我带你去首饰铺买点首饰吧。”
唐简忍无可忍,直接转开了话题,还是最豪华的话题。
“啥!”唐邱氏猛地瞪大了眼睛,声音也高了起来。
不过不是生气而是惊讶,随即又激动不已。
“买、买、买首饰?啥首饰?!”
“老娘最贵的首饰就是头上这支银簪呢,也没戴过别的像样的首饰呢。”
唐邱氏欢喜得忘乎所以就嘀咕了起来,一脸感慨又控制不住的喜悦。
唐简见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样的娘其实把握了她的性格,很好哄的。
以前两匹好料子或是一吊钱就能把她哄得再也不骂自己了,还主动认错示好了。
如今再给买首饰,只怕今夜里就睡不着觉了。
“那就买支金簪子,再买对金镯子。”唐简笑道。
“哎呦,我这是发达了啊,大户人家的娘怕也就是这行头吧?”
唐邱氏一听开心地笑了起来。
“那是,以后去到京城,你就是开铺人家,每天数钱就行了。”
唐简又笑着哄了一句,顿时令唐邱氏心花怒放。
唐许氏撇撇嘴,没有说话。
楚袁氏低头看着怀里打着小呵欠的孩子,也在极力忍着笑容。
谁还没有个亲娘咋的!
谁还没有当娘咋的!
所以她们虽然觉得唐二丫哄娘的样子有些搞笑,唐邱氏的反应也很搞笑。
却是莫名理解得很。
原本数落闺女的人,已经开心得将刚才的话题给抛到了脑后,这一路欢乐了很多。
楚扬靠在唐简身边,也有些懒洋洋的了。
这时却突然道:“二婶,我想要个小白那样的项圈。”
“好,后天我们去铺子里看看。”唐简搂着小家伙,笑着答应了。
楚袁氏挑眉,连忙客气地阻止了。
“扬儿,那项圈很贵的,不可以这样!”
“无妨,以后毕竟也不住在村子里了,扬儿现在的项圈戴着也不合适了。”
唐简无所谓地道:“这样的项圈对村里娃来说算是贵重,大户人家多半不戴。”
“以后去到京城,我们不是开铺人家也是读书人家,扬儿也是要穿长衫戴玉佩的读书人了。”
唐简这么说,也是在提醒楚袁氏,以后去到京城,环境和门第都跟着改变了。
就算不是攀附着她二房,也是大哥自己随着科举和开铺而提升了家底,村妇思想也要跟着改变。
楚袁氏诧异地看了唐简一眼,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才算合适。
第1669章 小妹也在一点一点蜕变
她尴尬地笑了笑,干脆不说了。
“那你看着办吧。”楚袁氏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扬儿一直也是你们二叔二婶在教导,怎么样合适,我也没见见识,不知怎么安排好。”
“呵呵,大嫂也不用慌,慢慢来。”唐简笑了笑。
“嗯。”楚袁氏也跟着笑了笑,又不知说什么了。
唐许氏抱着睡着的唐玲珑,这时心情却惆怅起来。
她也想为玲儿讨要一个项圈呀。
只是二丫没开口,提到楚扬都没想到娘家侄女,她这时候开口,会不会太不识趣?
她清楚这个小姑子并不喜欢擅作主张的人,也不喜欢太过精明势利的人。
或者说,二丫愿意给,不管是什么、值多少,她都不会小气。
若她不愿意给,别人讨要的,或许讨要得到,或许讨要不到,她肯定也不高兴。
二丫不高兴,后果会不会很严重?
唐许氏陷入了深思中。
回到桃林村时,正是晚霞满天时。
楚家门前,唐简先下了马车,转身把楚扬抱了下去。
楚袁氏随后抱着睡着的宋恬儿下来,楚默云又继续往唐家去,把其他人送回再回来。
唐简没有一同去唐家,就是怕楚袁氏下车后,娘又要旧事重提。
她不但下了马车还赶紧回了院子。
楚家晒的谷子已经收完了,晒簟也收了起来,院子里清扫干净了。
楚志豪正在门前与来串门儿的人说话呢。
看到他们回来,连忙去喊在不远的人家串门儿的楚张氏回来。
等楚默云回来,卸车、喂马,唐简陪在一旁与他聊天儿。
等他们忙完回来的时候,楚袁氏已经带着楚扬洗澡去了,没来闹他们。
他们也没坚持让孩子再练几遍拳。
这一天都在玩耍,其实比练两遍拳还累人吧。
不过早起是要雷打不动地练习的。
这晚收拾完后,唐简闲下来又铺纸打算写下一册《小儿日常二三事》。
现在有空闲,写一个算一个,计划到京城时两册新医书稿是要完成的。
之前去京城时路上因雨多耽搁了时间,积攒的是两册半内容。
现在秋后入冬天气,这一路南下天气都好。
除了风大风凉一些、早晚温差大一些,应该更适合赶路的。
他们要在一个月内赶到京城,而不是一个半月了。
第二天又是在家的一天,楚默云帮着爹娘把谷子晒了,就回屋读书。
楚星河都没有参与,楚默云不让。
既然都是带着觉悟去的,那就把握好各自的时间和精力吧。
上午,唐四喜跑了过来,她穿着那天早上唐简送她的新裙子和新半臂,头上也戴着那对绢花,粉红的发带微微垂下。
清秀的模样、可爱的双丫髻、红苹果一般的羞涩表情,一双眼睛却兴奋地闪闪发亮。
这模样的小丫头,还是当初那个墙头草么?
唐简很满意小妹也在一点一点蜕变。
“二姐,娘让我来问你们何时过去赵家那边。”
“你们过去了么?今儿不用我们去太早吧?”
唐简正写字呢,这会儿有点舍不得浪费时间。
但若大家都到了,就她这个姐姐不去好像也有些不合适。
第1670章 二姐,我是不是太多事了?
“我们也是刚过去不久呢,娘怕你忙忘了,让我来喊你。”
唐四喜小声解释,又更小声地道,“学正哥的外婆家也都来啦。”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外婆家的人呢,都夸我呢,嘿嘿。”
她自己不好意思,却又很想告诉姐姐,这种矛盾的心理,她也不知道是为啥。
唐简却是恍然,不久前是听到两次鞭炮声,她想了一下来着,结果又给忙忘了。
原来是唐家到了,赵学正的外婆家也到了。
唐简笑了笑,却又问:“三春去了没?”
“她没去,在家洗衣裳呢,说晚一点过去吃饭。”
唐四喜说到这里突然苦着一张小脸,有些担忧地看着姐姐。
“二姐,我总觉得……三春好像不太开心,不像之前那么爱说话了呢。”
“我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我以为她不舒服,她也没说什么。”
“我告诉娘,娘让我少管,好像也不高兴。”
“我不知道是不是三姐和娘吵架了,不敢再问了……二姐,我是不是太多事了?”
“你关心姐妹不算多事,但你三姐不想说,你不问也是懂事。”
唐简知道唐三春需要时间,但现实便是如此,她想不通也得想通。
不过她清楚,唐三春不高兴的事情,与娘不高兴的事情,并不是同一个原因。
唐四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想不明白也没关系,她听二姐的就行了。
“那我们准备过去吧,我收拾一下。”
唐简把春凳上的笔墨纸张都收起来,让唐四喜去喊正在东厢那边说话的楚默云。
很快,他们就带着楚扬和宋恬儿先去赵家。
楚张氏和楚志豪在家还要不时去耙动一下晒着的谷子,就说再晚一点儿过去。
反正赵家近,只要不是刚赶着吃中饭时过去就行了。
今天重要的是唐家,不是楚家。
唐简和唐四喜牵着宋恬儿开开心心地出门了。
楚扬那边却还在给二叔背着书呢,边走边背,小脸认真竟还带着点严肃表情。
为了明天早点去镇上玩耍,还能买新项圈,小家伙也是很拼哒。
到了赵家,唐许氏正抱着唐玲珑从院子里走出来,看到他们来了,唐玲珑就开心地嚷了起来。
“妹妹!”宋恬儿也开心地喊着。
她一走一蹦热情洋溢的小模样,也得到了唐玲珑热情地回应。
唐简也不叮嘱什么,捏捏唐玲珑的小手,就先同楚默云进了院子。
与赵家人打了招呼,又与赵学正的外婆家寒暄了起来。
赵雪出嫁时,杨家也来人了。
不过今天是赵学正定亲,赵家还要去京城,不管明年回不回,这也是出远门的事儿。
因此借着这个机会,杨家几乎所有能来的人都来了。
光是这一家子,赵家的院子里就很热闹。
杨清和赵雪也是一早就到了,还带来了杨晴帮忙干活儿呢。
不然光靠赵翠赵晴,根本忙不过来。
唐简寒暄了一圈儿,看到汪家人也过来了。
而赵家这边也有汪文凯汪文跃兄弟来帮手张罗席面。
却不见赵大安、赵二顺还有赵汪氏。
唐简小声询问唐四喜,既然唐家先到,应该知道吧。
第1671章 不能怪他小人之心
唐四喜连忙在二姐耳边嘀咕。
“赵家过两天也是要去京城的呀,这两天忙着作坊里交接呢。”
“我早两天听二婶说,既然要几个月不回,就不是请假的事儿。”
“得赶紧添新手替上,不能耽搁作坊里事儿。”
“就算明年他们回来,作坊里没位置了,也可以再作打算。”
“到时如果作坊不能再把他们添进去,也可以去酿酒作坊看看。”
“村里这么多活计,总能安排两个人手进去的,他们不急。”
唐简点点头,赵家这想法好像……也没错。
他们出门几个月,不可能还占着位置,让与别人是正确做法。
以后他们若留在京城根本不担心没活儿做。
若是回家,以前的位置没了,自然要重新寻找机会。
村里酿酒路子都是铺好的。
到时如果也没有他们的位置,大可让汪文凯再添一口大锅。
光是赵家几个人手就能够负责这一锅灶了。
只不过赵家想的还是在村里找机会。
却没有想过,若真是他们单一家能够负责一口锅灶,不如自己另起炉灶。
只要是同样的手艺、同样的品质,一样可以送货的,所赚还全是赵家的呢。
他们真的没有这样想过么?
还是他们其实也笃定若他们真的回乡不留在京城,她唐简会给安置赚钱手艺?
好吧,若真到那一天,她唐简确实不会任由赵家毫无改变地继续在村里过着贫困生活的。
就算她无视,张家二舅也一定会来找她,跟她打声招呼再将酿酒手艺教给赵家的。
赵家不只是与唐家联姻了,更是张家的老亲家了。
张小柏的亲外婆家啊。
这重重的亲戚关系,就算赵家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做,也总会有人推动着这个结果的。
唐简笑了笑,不去多想了。
唐简与过来的汪文凯他们也打了招呼。
汪文凯见她在这里,顺口就说,酿酒锅灶可以用了。
“你直接去楚家,找我公公就行了,不过……不是派了人去镇上学手艺了么?”
唐简记得在确定村里要建酿酒作坊时,汪文凯就找了张秋生。
安排了两个人手去镇上,从林家那里学手艺的。
“镇上学艺是一个,这不是想快些多点人上手嘛。”汪文凯笑了笑。
没说怕林家留着心眼儿不肯实教手艺,光靠学艺人自己上心,不会那么快的。
他常在外头走,这点顾虑会有。
也不能怪他小人之心,多个准备总是稳妥的。
“那就明天开始呗,反正老玉米也有了,用柴也现成砍回来的了,我自己是不得空的啦。”
唐简明白了汪文凯的意思,也不说穿,连忙笑道。
“好,那我明天去找志豪叔,正好过几天你们还要拆屋,他也不能就回双阳镇去。”
见唐简没有反对,汪文凯高兴地说道。
镇上学手艺的有两人,在村里是自己的地盘,完全可以安排四个人跟学。
他相信志豪叔来教,肯定是尽心尽力。
说不定等镇上的人回来,他们这边都酿出第一锅酒了呢。
这时汪文跃在喊,汪文凯又继续忙去了。
第1672章 外婆正等着出远门呢
不过汪文凯也只是来看看帮着张罗一下,一会儿他还要去作坊那边。
赵家在那边教新手呢,昨天就教了,今天是不放心又去看看,若新手熟练总要帮一下。
其他人手都在忙自己的,这可是拿工钱干活,谁愿意花大把时间来教别人?
当初教手艺,也是楚家自己一批一批来教的,上手了就算工钱开工了。
赵汪氏那边到是没什么活儿,一直以来管着晾晒的,也还有汪李氏呢。
如今桃林村算是十里八村最忙碌的村子吧,也会是以后最赚钱的村子。
在汪文凯的带领下。
唐简陪着唐四喜与赵家的亲戚们说话,有她在,唐四喜才没那么胆怯。
不久后,邱家、杨家也到了,还有许家爹娘也带着许荷香来了。
年内许荷香要嫁到桃林村来,如今到这边走亲戚,自然也带她过来多熟悉一下。
张家那边反而晚一些才到,今天张泽福也来了,从今天起不上学了。
张家如今就这个孩子在上学,这一退出村塾,一家老小全到了。
看着他们热热闹闹的,唐简不禁咋舌。
这一大家子走亲戚,到哪儿都是一大阵仗。
不过很快,唐简就发现老小是到了,却没有看到大舅、二舅还有大表哥、二表哥他们。
“他们去庄子上了,这刚忙完家里的秋收,也要去庄子上看看情况呢。”
“你爹最近又在家里,也不得空去管。”
张老太太见唐简悄声来问,也连忙小声说了。
唐简恍然。
她离开京城时,是有叮嘱大舅这些事儿的。
事实上大舅一回来就去过田庄了,也到了粮行。
楚志豪和罗二表伯还有宋大诚都去了田庄。
守庄的老齐头知道田庄上所产,都是往东家自己的粮行里送。
难怪只要管送货点数就行了……
张春山也交代了楚志豪以后每年按季要做的事情。
只是最近楚志豪一直在村子里陪儿孙们呢。
张春山不放心那边,前天就带着人过去了,若是今天赶不回来,明天肯定要赶回来的。
唐简与两个外婆一直很亲昵,这时候也询问张家外婆,过两天出发,准备得怎么样了。
她自然知道张家已安置得差不多了,和邱家一样多是将家里产业交代给就近的亲戚们了。
甚至还拿了钱出来,让娶了媳妇的儿子们拿去安置岳家。
毕竟媳妇们都要搬了,以后回娘家至少在几年内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张家现在其实也还没有看到多少大利益,但现在肯拿出钱来给亲戚,也是大胸怀。
同时也是对唐简的绝对信任,当然也是他们亲自去到京城知道真实情况,才敢做出这样的行为。
现在唐简问的,是老人家对出门的准备,还有心态问题。
通过聊天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老人们的想法和心情。
大约是这些日子一直在宴客、做客,亲戚们聚到一起说的全是这些话题。
张老太太此时到是心安得很,没有像一开始那么惊讶不安和不舍了。
这时候还挥了挥自己的拳头,笑道:“外婆正等着出远门呢。”
“这辈子就没到过两次县城,如今还要出东阳州,可厉害了!”
第1673章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哈哈哈!”唐简都被逗笑了。
这是多么乐观的心态呀。
“外婆你不担心一整天在外面看的全是不同的风景,夜里睡的只能是别人家的炕么?”
唐简忍不住笑问。
“哼,我就当每天都在走亲戚,每天都在亲戚家里住好了!”
张老太太又笑着说道。
“嗯嗯,外婆这样想也好,若是不习惯时,就看看身边,不管去哪里,一家人都在身边呢,遇事不慌哈。”
唐简挽着张老太太的手,还是安抚地提醒着。
还没出门时想不了那么远,只要克服要出远门这个心态,就没什么事儿。
但走一天感觉不出什么;
走两天也不算什么;
走三天也可以习惯;
走四天也能忍耐;
那走五天呢?
走六天甚至十六天呢……
若是跑出两州之地后,开始想家了咋办?想念村里熟悉的生活了咋办?
那时候,就要多看看身边的人,是自己熟悉的人,是自家的儿孙都在呢?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唐简没有明确这样说,但话里的意思却是如此。
“嗯,你大舅也这样说。”张老太太笑着点头。
“你表哥他们回来后,还给我们仔细讲过去京城和回家来这路上的许多事儿呢。”
“他们讲得多了,就仿佛我们也去过似的,心里确实踏实一些的。”
张老太太知道外孙媳妇是在担心他们老人不适应外头的奔波,在安慰呢。
就算真的心慌不安,她也不会表现出来的。
这还没出门呢,若她表现出来这样的心情,外孙媳妇怎么办?
张家答应了举家搬去京城的,张家也需要跟着楚家发家,这是为了儿孙们前程着想。
她一把老骨头,不管以后如何,能出这一趟远门,这一辈子早就值了。
所以呢,她和老头子也早就商量好了。
如今家底殷实了,儿孙也大了,他们有得吃就吃、有得逛就逛,宽心一些。
只要不死在外头就行。
明年或是后年回乡,只要不是下不了炕,也不用人照料,也不愁吃穿。
这一辈子也早就赚到了,死也瞑目的。
只是这话,是他们老人心底的有数,却不会在这里说出来,不会让外孙媳妇还有外孙他们不安的。
尤其外孙们此去京城是为考科举。
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唱衰的话、拖后腿的行为,他们都不会做!
有了这样的觉悟,她现在的心态好得很,也不会多想那些有的没的。
“最近我们弹了很多新被子,罗家和邱家也准备了呢。”
“到时铺在马车里,我们坐累了就躺着,困了就睡觉。”
“也不管走到哪儿了,反正有人管着就行了。”
“铺着被子软乎,天儿冷了还能盖着。”
“去了京城就算你都安置好了,我们的被子也可以收起来备用呢,不浪费。”
张老太太突然又说了一件事,唐简一听就乐了。
他们上次去京城时也有准备的,不过后来天热了,半路买了芦苇席铺着。
所以呢,夏天出门有夏天的方便,冬天出门也有冬天的好呀。
唐简连忙又去问娘还有赵家那边,可有做这样的准备。
第1674章 唐家的田地
“我们要买啥,家里边被子带过去就行了啊。”唐邱氏白了唐简一眼。
唐家又没有多的亲戚,有也就是邱家、许家。
唐福生是还有个妹子,早年出嫁后没多久就断了往来。
因为妹子嫁的是开铺人家,还是爹娘在时许下的亲事。
随着妹夫家搬出青石镇,几十年都没往来了,也不知道搬去哪儿了。
因此,唐简印象中甚至找不到原主的记忆,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所以,唐家要搬,也是没法通知到这位姑家的,亲戚也就是邱家罢了。
许家只能算唐许氏的家,只是姻亲,安置也够了,不可能再将家里的东西给人。
唐邱氏与唐福生早就商量过了。
屋子空着,到时借给田二壮和许荷香成亲后住吧。
家里的菜地也给他们种,还能供应许家吃菜。
有多的便拿去镇上卖,也能贴补小家庭。
也算间接帮扶了唐许氏的妹子。
至于自家的田,原本有四亩两分多,但楚默云中举,有免税赋的田额,给了唐家十亩机会。
唐简又给了些钱,唐福生就在村里买到了五亩,还有八分田则是从邻居家划过来的。
没交易,就手立了一张文书凭据,把这点免税的利益让与了邻居。
田还是邻居自家的,并不是真给了唐家。
唐家现在实际有田九亩两分,多的那点边角原本也没体现在田契里。
自古田畻是允许存在却不用计入田地税赋的。
也就是衙门放地给村里时,就会放一部分空余。
村里给各家造鱼鳞册子时也同样会放宽一些,各家皆是如此。
这九亩二分田,交给田家帮种。
每年分一部分粮作为酬劳给田家,剩下的,由楚家来拖去卖了。
帐目由楚家来管。
也就是这九亩二分田每年产麦子多少斤、产稻子多少斤。
分出田家的部分,剩下多少斤,楚家记斤数。
再按收粮价钱算出卖粮钱,这笔钱就记在粮行应付的帐上,就像田庄所产那般。
记到一定数后,要么以后唐家回来,要么给存到钱庄唐简的名下,再写信说明。
到时唐简在京城钱庄,再把这笔钱拿出来给唐家。
而得了这八分田免税便宜的邻居家,自然也会替唐家看顾这九亩多田。
若田家看唐家不在就搞什么小动作,自会告知村里。
就冲着唐简和楚家给村里这么多实惠,还有汪文凯掌权,唐家的田地丝毫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
而楚家的田原本是交给赵家种的。
现在赵家目前已知几个月不在家,若几年不回也会有信儿回来的。
但秋收之后,翻耕的事情就交给了赵汪氏的娘家。
赵家原本达成的以粮换工酬劳,同样由汪家接下。
同时还有赵家的菜地,也会交给汪家去种,种下的菜到是不用再算给楚家。
但楚默云说过,东、西两厢推平翻耕后,是要种黄豆的。
这黄豆产量就直接划到干货作坊了。
算是给楚家作坊减少一些采买黄豆的成本吧。
作坊的帐有汪家在记着,以后所得利益,都是要直接交给楚志豪的。
楚志豪就在双阳镇上住着,并不是难得回来或是难得见上一面。
第1675章 谁来解救我呀!
而作坊经营一年多了,要付什么成本、能赚多少利益,其实都算得到了。
汪家搞不了鬼,也不敢。
因为收干货的是东家的人,而楚志豪还会时常回来的。
村里也多的是人在,万一哪家说漏了嘴,或是悄悄告了密咋办?
汪文凯绝对不会做这自毁名声的事儿,也不会与楚家交恶。
唐简目前知道这几天的安置情况,只是刚被外婆这么一提,就好奇唐家怎么安排的出门之事。
没想到娘丝毫不浪费。
而赵大娘那边也笑着说,他们家也拿家里被子用上,将来若回,再重新弹新被子好了。
张老太太听见,却是提醒她们一声。
在家褥子是褥子,被子是被子,铺盖都有。
出门天儿只会越来越冷的。
一床被子铺着、一床被子便不盖着,也可以叠起来方便靠着,比抱枕更舒坦。
所以,张家、罗家他们其实是安排的每辆马车里有两床被子。
这一提醒,赵大娘立刻就掰着手指算了起来。
正好给赵雪备嫁妆时,有给赵学正兄弟添了新棉被。
赵学正带着赵学宝住一屋,赵学义赵学良一屋。
赵学正去镇上后,赵学宝就跟着二哥、三哥挤一屋。
所以他们也就添了两床新被而已。
不过加上已有旧被,算是勉强都用得上不缺什么了。
赵大娘算清楚了,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听她们在说出门的事情,还有这样的经验,杨家和汪家亲戚们听得一脸好奇。
大家谈笑风生,甚至还有千奇百怪的问题,也显示这些农家人确实没出过远门。
唐简看着大家说得热闹,也没什么靠谱的经验了。
她不再参与这些话题,就出门看外头玩耍的小萝卜们。
张家小萝卜们还在询问,怎么没看见小白哥哥。
“小白哥哥今天在家读书写字呢。”
唐简看着一个拽着她的手、一个抱着她的腿、一个还在面前伸着小手求抱,哭笑不得地解释。
宋恬儿本来和唐玲珑在聊天,童言童语自己聊得很开心。
这时看到二舅娘要被表哥表姐们抢走了,连忙跑过来也加入求抱的队伍。
唐简无奈,叹道:“谁来解救我呀!”
看她这么狼狈,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还是表嫂们上前,将小萝卜们一个个拉开了。
唐简连忙转移话题:“你们今天怎么不玩游戏了呀?”
“人太少了!”
“小白哥哥都没来!”
“也不见小宝叔!”
“我想表婶一起玩儿!”
“我们一起玩吧!”
大家叽叽喳喳、一人一句表达着他们的想法。
“好吧,我陪你们玩儿。”唐简无奈答应了,不过目光一转,又笑了起来。
“表嫂们也别闲着呀,站那么远干啥?”
“你就别拉我们了,好不容易把人带过来,还想着能让我们歇歇呢。”
张王氏连连摆手。
“我们这些天在家都是陪他们玩这个抓人的游戏,可累惨了!”
张袁氏也一副后怕的表情。
“我们还只能输,不能赢的。”张李氏好笑地解释。
这几次走亲戚,张家并没有把小的们带出来。
第1676章 唐简主动喊她们,谁不怕?
也是觉得之前来楚家、赵家做客一直都在玩耍,自家摆酒那天也玩得很野。
孩子们太累了需要消停一点歇歇。
没想到这帮小萝卜玩游戏正上瘾呢,在家就闹着也要玩儿。
没人陪他们玩儿了,就拉着自家娘一起。
于是三个娘加上小姑还有新婶娘邱娇杏,三个小萝卜数一数,觉得人数就差不多了。
因而,不出门做客的日子,表嫂她们其实就在家陪着孩子们重复着同一个游戏。
对孩子们其乐无穷、乐此不疲的小游戏,大人在旁看看还好。
真正参与进来,玩几次就腻了啊。
难怪表嫂们一听要玩游戏就立刻往后退开好几步,就怕被孩子们拽进来。
没想到唐简还主动喊她们,谁不怕?
唐简没想到是这样,扑哧一笑,也没继续勉强了。
她又喊了唐四喜和赵琴赵翠张彩霞和张慧儿几个,又在楚默云那边强行把张泽福拉过来。
有了这些人,小萝卜们对人数就满意了。
而邱娇杏早就被张小柏带着去村里逛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早就防备着这一刻呢。
今天张小柏甚至没和楚默云聊天,来赵家没多久就留掉了。
唐简发觉之后,就问了情况。
果然,没出门做事的张小柏,也是被小萝卜们拖进来的一员。
张小柏手里拿着书、一边充当木桩子一边读书,是被抓住出局最频繁的那一个。
但他的参与确实凑了人数,对小萝卜们来说,根本没有发现五叔的敷衍。
唐简知道后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楚默云在旁也是哭笑不得的表情,还看了楚扬和宋恬儿一眼。
得亏这俩孩子在家不找他们凑数,他还能清静点读书。
罗家今天来的也是大舅爷爷大舅奶奶和二舅爷爷二舅奶奶。
带着姐妹俩和几个孩子,其他人都没有过来。
有了罗家小伙伴,玩耍的队伍就壮大了起来,大人连忙退场。
邱家和杨家那边也来了不少人。
读书郎们今天还在上学,邱常宇来是来了,不过是带了书来的。
他过来赵家打过招呼之后,就拿了把竹椅子不远处一棵桃树底下坐了看书。
只有杨俊豪走亲戚就不用上学,熟悉的小伙伴们到一块儿后,就很想念小白了。
然而今天小墨白是不会过来的。
唐简帮着解释,陆姐姐月份大了,走一次亲戚是要歇一两天的。
连着走亲戚太累,主要是东家怕累着她,东家自己也忙,不能每次都陪着。
等明天去王家喝喜酒之后,他们也会回县城去了,县城里也还有生意忙着。
至于小白?为了明天的能和小伙伴们玩耍,今天应该在努力写字呢。
一听小白在写字,楚扬杨俊豪他们就咋舌不已,觉得小白不能出来走亲戚,好可怜!
唐简也懒得和这帮贪玩小子多说了。
赵家这边没什么想法,毕竟当初赵雪出嫁,小墨白有代表他爹娘来送过添妆了。
今天不来也没什么,人家又不欠你家的。
不过唐邱氏却有些不高兴了。
觉得东家夫妇哪家都去了,咋到了自家闺女定亲,就不来了呢?
第1677章 唐邱氏心虚了
“二丫啊,东家夫人不是与你关系最好么,咋个你妹子定亲,却不来了呢。”
唐邱氏找了个机会,把唐简拉到一边嘀咕。
“正因为与我关系最好,我才不让她来呢。”
“四喜还小,只是定亲而已,等到四喜出嫁时,还能少了她的添妆么?”
“是你不让她来的?”唐邱氏却听出了问题。
“嗯,陆姐姐最近就觉得身子沉,有些累,没看她吃完饭还得找地方歇歇么。”
“我特意让她今天不要来,就在家好生歇歇。”
“不然从镇上来一趟村子里,光是坐马车都要好久,还很颠簸,让她辛苦来村里,我也过意不去。”
“越是关系好,我就越要为她着想啊,娘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唐简好言解释。
就怕娘心里存了不满,到时当着陆姐姐的面儿乱说话,那可真是丢脸能丢到外婆家去了。
“也是,她身子重了,出门是辛苦些,只是……”
“娘也不是非要她来,这不是……你妹子定亲嘛……”
“娘,赵家下聘了吧?定好哪一天成亲了吗?”唐简目光一转,突然问道。
“下聘了呢,给了十二两银子,两盒银头面、四盒绢花、四匹衣料呢。”
“赵家说了,其他东西就不安置了,免得到时搬去京城还增加了行李。”
“他们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毕竟是长子说亲,也会尽赵家所能体面一些。”
“这聘礼可比当初楚家给你的多太多了,娘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只是……你别绕开话题,以后我们都去了京城,说不定亲事就在京城里办了。”
“你妹子要少收很多添妆呢,像村里人家就给不到了。”
“这些年我也没少在村里给人家闺女添妆呢,亏了啊……”
唐邱氏白了唐简一眼,不许她扯开话题。
“娘,这些年你在村里给别人家闺女添妆啊,那我呢?当初我连扎头发的发带都是旧的啊。”
“我穿着补丁衣出门的时候,你可有想过给我添一两样啊?”
唐简面无表情翻旧帐。
顿时说得唐邱氏涨红了老脸,一脸惭愧讪然地低了头。
“当初是娘脑子没转明白,你小时就有算命的说你命如草芥,贱养才好活。”
“娘也是为了把你好好养大,以后就对你多有亏欠,时间长了成了习惯也不觉得有什么了。”
“娘也不是真不疼你,不然也不会早早给你说了亲,只是娘眼瞎,没想到那徐家是这样的人!”
“你被退亲娘也不好受,你还跳了河……名声更坏,娘这心里也是又气又难受哇!”
“难得楚家肯要你,给的聘礼又那么少,娘心里一时不甘就没给你张罗东西。”
“是娘对你不住,让你受委屈了。”
“只是娘这脾气也差,看你才出门就对娘有怨言,心里也不高兴,对你也有气。”
“如今娘知道你是好孩子,不计较娘的过错了,娘有不对也改过了啊……”
“那些不好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心里了,别气坏了你自己身子啊。”
唐邱氏见闺女现在还提这一茬儿,得了好处的她确实心虚。
第1678章 我这不是……替你妹子不平嘛
她是不觉得自己有错,除了偏心小的一点,她自认也没饿着这丫头。
至于家里干活儿,哪个闺女不干活儿?
底下弟妹们还那么小,大哥在镇上做工常年不在家,家里身为姐姐不帮娘干活谁帮?
虽然她始终没想明白,为何这闺女性格前后变化那么大。
但自己生的闺女聪慧能干,她也骄傲呀。
自家闺女那么会赚钱,也有钱,她心里也后悔,也反复思量过。
若当初不做那么恶劣,如今她们娘儿俩感情会更好吧。
尤其昨天回家的时候,二丫说要给她买首饰,要给她买金簪子、金手镯。
当时她太激动没有多想,回家细细想来,满心感动之余,也确实很惭愧。
她不是一个好娘,二丫却是一个孝顺的好闺女呀。
心中惭愧,今天掏心窝子时,就只剩下亏欠和心虚了。
见她这般,唐简到没什么感受,毕竟她不是原主不是真正的人家闺女。
因而看待这些亲情关系,她很理智。
“娘,你肯去反省自己的过错,也是好事。”唐简微微一笑。
“你现在不乱骂人也不在外撒泼吵架了,这更是好事,外婆会很欣慰,爹也会很高兴。”
“你记得,咱们家有钱了,不要再眼皮子浅地去计较一些鸡毛蒜皮了。”
“以后去到京城,那可是大铺子,比镇上王家和许家的杂货铺大得多了,也会更赚钱。”
“你一个有钱人,干啥要计较村里这点添妆呢?”
“你当初难道还给了多少钱、多少首饰和衣料不成?”
“以后,要啥买不起?还要你心心念念惦着这点人情回礼?”
“咱不乱花钱,也别太抠门儿,人情往来看着办,也不要太算清得失了。”
“知道了,就是别让我嚷着你妹子的添妆呗。”唐邱氏听明白了,没好气地道。
“村里的就算了,如今我家九亩多田,比楚家还多了呢。”
楚家五亩,唐家九亩,都不用交税。
楚家在村里一家作坊、双阳镇一家粮行,唐家在京城有家杂货铺。
就连她都清楚,这便宜都是闺女和女婿给的,唐家是占好处的一方。
只是……
“只是昨天看你带着东家夫人去了许家还有杨家,娘也就是不平这个。”
“到不是说你们不能给那两个丫头送,本来送添妆都是好意,又都是亲戚。”
“我这不是……替你妹子不平嘛。”
说来绕去,又回到原点了。
唐邱氏就是看到陆芷青给许荷香和杨晴送了添妆,却没有给自家四喜送。
心里不平衡了。
“娘,刚我不是说了吗,许家和杨家那是年前嫁女,刚我问了你四喜何时出嫁啊?”
“等四喜出嫁时,自然有的是人来送添妆了,她还这么小,学正也还小,你急啥呀。”
“我知道是陆姐姐给别人都送了那么多,让你惦着了。”
“你也知道我与陆姐姐交好,你咋就拎不明白了呢,到三春四喜出嫁时,陆姐姐的添妆能少吗?”
“我刚还说如今唐家也是有钱人家了,你以后开心数钱的日子多的是。”
“让你别眼皮子浅,别计较那些小钱,我刚才的话都白说了啊……”
第1679章 还是二丫能管人
“知道了,知道了,有你这话就行了,我不惦着,保证不惦着,你自己当姐姐的心里有数就行。”
“四喜我是不操心啦,现在就是担心三春啊,你非说不急,老娘都急得快睡不好觉了。”
唐邱氏连声说着,语气还是有对唐简的埋怨。
“你急有什么用?你可别在家里骂她催她,别把她也逼得跳河上吊,就有你受的了。”
唐简忍不住翻白眼,想要教化这娘还真的是……辛苦。
与她说道理她会听,她真的会听,就是一转身就当没说。
想到以后去京城又是新的生活,绝对不能让娘把村里这一套带过去。
还得耐心点多教,让她潜移默化地习惯新的环境,养成新的生活习惯。
但今天不合适继续细说什么道理。
她们在外头说了半天话,院子那边已经有人张望过来了呢。
“娘,反正急不来的事儿就不要急,你急也没用,不如安心一点。”
“还有今天是四喜定亲,你若在亲戚们面前表现得恨不能赶紧将三春嫁出去。”
“让亲戚们怎么看唐家,怎么看四喜?”
“总之,今天你安心做客,不要再多说这些事儿了。”
唐简说完,也不管唐邱氏欲言又止的表情,转身就走了。
她现在极力给娘传达一个信息,不但楚家有钱,唐家也有钱。
有钱人就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眼皮子浅,要大度一些。
虽然她也没实际给唐家多少银子。
但京城的铺子只等唐家过去,掌柜帐房自会将帐目交给大哥。
那时铺中这几个月赚到的钱,不管多少都是唐家的,都是大哥能随便调用的。
而现在唐家手里有的,就是去年开始的卖炭钱、熏腊肉钱,还有大哥做小管事的工钱。
这个确实不多,等大哥回来,她会再给他一些现钱傍身。
毕竟此去京城月余时间在路上。
固然有舅舅们掌手吃住行问题,但自家手头有些钱,路上想买个什么也方便。
毕竟这一趟路途,是要经过很多州、县、镇的。
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特产和饮食文化啊,手里有钱,才有条件去感受的。
但这些事情,她怎么会跟娘细说呢。
……等楚家那边都过来,唐三春忙完家里活儿也过来,村塾里也快放学了。
去作坊的人也回来了,还有村里人来瞧热闹,赵家热热闹闹的。
小萝卜们越跑越远,竟是往楚家方向那边去。
张家表嫂们喊不住,连忙喊唐简,唐简跑过去拦下他们。
“等吃了饭过去玩可以,现在不许去。”
“家里边都过来了呢,你们去了连茶都喝不到一口呢,也没有好吃的。”
唐简一本正经地解释,小萝卜们歪歪头,叽叽喳喳地就放弃了。
没茶喝不要紧,主要是没好吃的,那去了肯定不好玩呀。
看着小萝卜们转身又跑回赵家去拿吃的。
张李氏摇摇头,叹了口气:“还是二丫能管人。”
唐简笑笑,无可奈何。
等上学的人跑回来,赵家这边已经在摆席了。
赵学宝如今成了小萝卜们里的领头羊。
他一回来,小萝卜们立刻跑了过去,在半路上迎接他,簇拥着他好不热闹。
第1680章 征询她的意思
唐耀却是与张泽福年纪相仿,也被早就等得无趣的张泽福半路迎上了。
看到他们都能找到自己那一伙的玩伴,唐简笑得很欣慰。
大家都有伴儿就好。
以后去到京城了,各家住得又近,每天都可以一起玩耍。
至少不会有远离家乡的寂寞,不会有看不到小伙伴的寂寞。
小孩子是最要伴儿的,孤单的孩子太可怜了。
所以就算这样叽叽喳喳地热闹着,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喊到那里……
大人也不会嫌烦,不会喝斥他们安静一点。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
吃完中饭,唐简还去帮忙赵雪泡茶,给亲戚们都奉了茶之后,就被赵大娘叫到厨房去了。
“二丫啊,你大安叔和二顺叔都和你爹一样,是老实巴交的农家人。”
“除了帮着送过几回干货,都没出过远门的。”
“这去京城有什么要注意的,你要提前告诉我们呀。”
这些天都忙着走亲戚,赵家与唐家的亲事也都是两家在商定,并没有直接来问过唐简。
即使都知道要唐简最后同意,却没有直接来问过。
直到现在,赵大娘突然把唐简拉到一边说悄悄话。
唐简就觉得,或许还有别的什么,要征询她的意思,或是想要得到她的同意。
“没什么要注意的呀,马车都是安排好的,吴记车马行一路都有生意呢。”
“我们要去京城,早就和人家车马行说好了。”
“有多少人都记了数的,安排多少马车坐人、多少马车拖行李,都会预备着呢。”
“最快后天早上就可以出发了,家里活儿还没做完的可以晚两三天,能出发的先走。”
“学正是去过的,这一路怎么走他都有经验呢,要带什么东西……”
“就像今天外婆说的,准备棉被在车厢里,可以坐可以躺,冷了还能盖着。”
“其他就是衣裳棉袄吧,到京城还不算冷,可过年应该会冷,没咱们北边冷。”
“有的屋里砌了炕,有的屋里没有,但屋子都是有地龙的。”
“加上酿酒,咱们冬天用柴是肯定多囤的,不怕没些烧。”
“赵奶奶不要担心去到京城没地方住,都是大屋子,一家人住在一起不挤。”
唐简把能想到的都说了说。
以前按村里的关系叫赵大娘,如今亲戚关系更亲近了,就改口喊了赵奶奶。
“呵呵。”赵大娘无奈地笑了笑,只得把话说明白点。
“你这丫头哟,心大。”赵大娘抬手点了一下唐简的额头。
“我们都知道你们在京城有大宅子,学正都说了,住是肯定不怕没地方住的。”
“我就是要问清楚你,其他人家都是你的舅舅家、舅爷爷家、你自己娘家。”
“我们赵家最多就是旁亲,家里人是都能干活儿。”
“可你让唐家与我们酿酒,让我们分唐家的利,真的好么?”
“你爹老实,你大哥聪明有远见,可你娘和你大嫂呢,到时她们会乐意么?”
“赵家不是冲着分利去的,也很清楚那是你们唐家的利益,所以呀,我们是想这么着……”
“到时就按做工算我们的辛苦钱,比在村子里高一些就好,也不枉我们去了趟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