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乱造谣后果严重的
医生们没有当场表态是否答应张小姑的请求,先走了。
谭克林的嘴角微勾,显得对张家人不一样的表态颇为深思。
老师们没说话,谢婉莹更不可能当场对病人答应任何话。她只是个医学生需听老师的指挥。
一行人迅速走到隔壁病房继续查房。
医生走了。张薇妈妈对张小姑发起火:“你知道她是什么德行吗?你要把妈的命交到她这种人手里?”
“我打听过了,大嫂,张薇这个同桌可厉害了。当年高考厉害,进了医学院也厉害,人家说她是医学学霸。”说着,张小姑瞄了瞄病房里另外两个病人,“她们两人全是谢婉莹救下来的。”
“不可能!”张薇妈妈和张小姑当庭唱反调,“你是听说她被她老师夸了以为是真的吗?我早说了,她长得漂亮,你以为她是学习成绩好被老师夸?我和你说,她肯定是用自己的漂亮去勾引她老师了。人家说她和她谭老师关系亲密。这种事在哪儿都有,很常见的,你怎么会被她骗呢?那些病人拍她马屁是看在她和谭老师这层关系上——”
大嫂你别乱说啊!张小姑吓死了,拿手捂大嫂的嘴巴。
张薇妈妈嚷的大声巴不得全世界全知道,所以,周围的人全听见了。
谢婉莹听了后当然没想到原来自己同桌妈妈是这样想她的,超出了她的预想。
女人漂亮是个罪,古话里说红颜祸水,这句话她一直以为和自己搭不上边。毕竟重生前重生后没人夸过她长相漂亮。
她没化过妆,没买过漂亮衣服穿,不唱歌跳舞,没出外玩过,和消毒水遗体泡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手指头一闻全是消毒水味,上个夜班下来两个熊猫眼,面容头发邋遢,这样能说她漂亮?是不是张薇妈妈需要去做个神经外科检查?
至于造谣她和谭老师的男女关系,谢婉莹非常担忧的是:这样的话乱传,以后医学生的境遇更加艰难了。只要女医学生跟男老师,或是男医学生跟女老师都能造谣了。要知道,医学圈学术很强的男女老师都有的。医学生莫非跟个老师学习需要分男女了?
如果造谣男女关系不够,到时候她哪怕跟个女老师,造谣上她跟女老师来个干妈干女儿关系匪浅,反正一口要咬定医学生走后门。
像谭克林本就不喜欢带学生,带了惹一身骚,他以后更不带了。
李启安摸了摸眉头,一块担心了:如果有一天他去内科跟个女老师学习一样被这样胡说还得了。
老师们的脸上风轻云淡的,宛如没听见张薇妈妈说话,可见对这种谣言司空见惯了。
查完房,要上去手术室做手术,医生没空闲八卦。今天内要给张家人答复,医生们中午边吃饭边讨论病例了,因为没有时间了。
一群人坐在谭克林办公室里吃着饭盒。
“你认为可以给她上腹腔镜,是吗?”施旭问上级,因为谭克林查房时没有马上同意他的话说明保留了一定手术方式的余地。
【602】这样的家属是砸自己脚了
刘程然摸到了些上级的想法,说:“你是有点想法让谢婉莹尝试做下扶镜手是不是?这个手术和以前那个病人的手术有相似的地方,刚好可以来验证下她近期训练后的结果怎样。”
是和当初那个跳舞阿姨的手术有点像。
谭克林没应声,反而证实了刘程然的猜想对了。
一旦谢婉莹加入的话,是有可能帮张家奶奶在腹腔镜下把肿瘤切除干净了。这点刘程然见过那次谢婉莹参与的腹腔镜手术很清楚的。所以张小姑请求让谢婉莹加入手术团队是为自己妈着想的,真做过调查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变成了张薇妈妈的乱造谣。
这种造谣他们医生见多听多了,一般不会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不代表会没有一点反应。
按照常理,对待这种喜欢造谣的病人家属,医生均会尽可能提高职业风险防范意识。等同于说,本来给张奶奶做腹腔镜的话属于医生冒着自己的职业风险给患者冒一次险。有了张薇妈妈这样的举动后,医生哪敢再信任这样的家属,常规治疗怎么做就怎么做了,积极点的手术不敢做了。做了,哪里知道你会不会事后闹事。
本来就是,像张奶奶这样的病情,如果拿去给有关部门做医疗鉴定,肯定出的报告也是做常规开腹手术才能稳妥切干净的。
再说了,张薇妈妈很显然地针对敌对谢婉莹。谭克林更不敢让自己得意门生冒风险了。好不容易栽培出来的好苗子,让张薇妈妈毁了能得了。
哪怕谢婉莹协助手术做成功了,以为张薇妈妈会感激他学生吗?不会的,会洋洋得意地说还不是因为我坚持让医生给病人做腹腔镜的结果,还不是因为我说了这些话成功威胁到了医生。
张薇妈妈是这样的人了。不要问他怎么知道,医院人生百态最多,做医生的看多了这种人的嘴脸。
施旭明白了谭克林的意思,也赞成他的想法不能把学生毁了,说:“我下午和他们家属说,说做传统开腹手术。如果他们要让谢婉莹加入的话——”
“你不用和他们多废话,直接说她是学生能力不够参与这么复杂的手术。”谭克林的薄冷声,代言自己学生谦虚拒绝。
“是,知道了。”施旭笑了笑,应道。
老师们吃饭时学生也在吃饭。
谢婉莹和李启安一块吃完饭,李启安跟她说了11床的事:“莹莹,11床托我找你?”
11床非她管的床,找她做什么?
“你不是叫我找一个我有兴趣的病例吗?我觉得11床可以改做腹腔镜手术。”李启安说,“他们家属刚好希望病人做腹腔镜手术。”
很多病人慕名谭老师的腹腔镜手术来求医的。9床11床一样的想法不奇怪。
说来11床和9床一样是直肠癌,两床病人有诸多相似点:岁数差不多,均是女性,直肠癌未全身转移,入院时间差不多。不同的地方在于,11床比9床的肿瘤体积大一些,位置更低一些,更不好做腹腔镜手术。所以,早早老师们给11床制定了开腹手术计划。
【603】同学讨论
鼓励过同学畅所欲言,谢婉莹让李启安继续说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可以这样,莹莹,切了后肿瘤从肛门拉出来,腹部切口不用开了。”李启安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11床家属和我都知道,听说你以前帮谭老师把一例低位直肠癌用腹腔镜全切成功而且保住肛门。我觉得你可以帮谭老师再做一例类似的手术,给11床按照我这个构思做。”
“那个病人保肛是因为做了保守治疗。”谢婉莹给同学说实话泼盆冷水。
“啊?”李启安吃了惊。
“因为那病人术前预判是低分化癌了,全身转移快,做不做保肛无关紧要了。”谢婉莹说。
李启安坐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自己第一次鼓起勇气提的建议,没到老师那里,已经被学霸同学完美驳完了。
“其实你这个想法应该老师有考虑过的。”谢婉莹并没有全盘否认同学的构想,据她所知这样的手术国内外都有手术团队在研究,“从肛门把切掉的标本拉出来,是手术医生在开始尝试的经肛门直肠癌切除术。”
一听事情有转机,李启安振起了精神:“莹莹,这样说我这个构思行了?”
“11床患者是要力保全切不保肛没问题,所以,你要拉出来的标本肯定不能经过肛门出来了。不保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率的。”谢婉莹说。
“不从肛门出来要怎么办?”
“不用从肛门出来当然是——”谢婉莹说到这里刹下车,让同学自己思考。
李启安追问她:“怎么说?”
“白痴,你傻的吗?你学医学什么去了?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吗?”对面有人猛然冲他发出一声。
李启安望过去,见到了是同学林昊,哼哼两下:“你偷偷听我们说话,你是我们组的吗?我当然知道她说的是什么,这不是在排查莹莹说的是哪个问题吗?”
“别吵了。你们。”赵兆伟有气无力的声音加入进来,让他们小点声,他这24小时值班中,中午要在医生办公室办公桌上趴着小瞌睡会儿。
“你这个虚弱的胖子,别值班值着给晕了。”林昊听到先警告赵兆伟,别再丢他们同班同学的脸。
“我没晕,我这是打个瞌睡。”赵兆伟的嘴巴大大地张圆,打了个呵欠说。
李启安见着他这样也怕了:“你去休息室睡吧。我怎么觉得你比我上星期还差劲。”
“我能比你差劲吗?”赵兆伟不承认自己比瘦子同学差,说。
“说实话,我担心你也比担心他多一些。”谢婉莹加入进来,目光里对赵同学带了抹担忧说。
医学上,胖子是比瘦子多机率得猝死的毛病。
赵兆伟对另外三个同学不悦地耸眉头了:“按照你们这样说,临床上多的比我体重高的老师。他们怎么没事?”
“人家注意休息。”李启安说。
“我也注意休息,我不是在抓紧时间打瞌睡吗?”赵兆伟不高兴地翘起眉头,和同学辩论。
【604】班长其实很好
“你去休息室休息更好,在这里你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的。像孙老师说的那样,值班时要懂得偷懒。”李启安给赵兆伟讲值班知识的时候,被隔壁谢同学拍了下胳膊,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
医生值班期间偷懒能得了,要被病人告的。准确说法叫做有时间抓紧休息。
给几个同学接连说了好几句,赵兆伟气呼呼地站了起来:“我找地方去睡,不是被你们说的,是嫌弃你们吵。”说完,他带了手机走出了办公室。
“我觉得他脸色不太好。”李启安望着同学走出去的背影忧郁地说。
林昊皱紧眉头。
当医生身体素质很重要的,扛不住的话,直接完蛋。其实医务人员本就是会猝死的高风险职业。
赵兆伟前脚离开,班长岳文同走进来了。
林昊问班长:“你今晚值班吗?”
“不是,我刚下夜班。”岳文同答。
林昊吃一惊:“我以为他刚下夜班,原来他今晚才要上夜班吗?”
“你说赵兆伟?他前晚上的夜班。”岳文同说着转回头问起他们,“他怎么了?”
班长有责任监督爱护所有同班同学的。
谢婉莹忘了这点,是因为每次她有事,辅导员不用经过班长直接敲打她了:检讨书一百份。
“他好像要生病了。”李启安回想赵兆伟刚才的样子揪着眉。
岳文同听到他报告,警惕地转个身,像是在找赵兆伟的踪影。
实话实说,出身医生世家的班长是蛮有实力的。
“你头疼自己吃药了?”
班长回头问向她,谢婉莹讶了下:班长什么时候知道她的事的?
“莹莹,你头疼了吗?”李启安立马拉拉她问候。
班上女学霸生病太少有的。他们好像以前没见过,否则肯定赶着集体安慰下。
“不是,是好像有点要感冒,睡不着。”谢婉莹让同学们放心,自己啥事都没有。再说了,她被师兄老师训过了,以后哪敢再这样做。
岳文同的目光望了圈他们三个。
班长这抹意味深长的眼神,让三位同学齐齐一惊。
“从你们三个开始吧,以后每天向我汇报你们的身体情况。”岳文同发布班长指令了。
“班长!”三同学震惊班长从闷葫芦怎么变身成了老妈子。
“总不能等你们出事了,我和辅导员才知道。”岳文同语气蛮严肃的,颇带老师的风范了。现在同学们进入实习阶段了,和以前在课堂上上课不一样了。在临床又忙又要熬夜的,身体突发风险大了。别看年轻,可有些学生照样顶不住的要出事。
不要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出身医生世家,早听长辈说过医学生在临床上猝死的新闻。
岳文同走出去了,几个同学估计他是去找赵兆伟了。
下午老师们来上班,谢婉莹结合李启安的想法受到的启发,把自己对11床新的手术构想和老师们分享了:“可以做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把切掉的标本从会阴切口拉出来。”
【605】获机会了
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是传统开腹手术中经常做的手术了。11床原本计划要做的正是这个手术。这个手术被称之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很大提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是原来那个跳舞阿姨没做正是因为它不保肛。
几个老师听了谢婉莹这个建议,并不觉得很意外。应该说,很多医生早就想尝试用腹腔镜来做这个手术了。腹腔镜的优点很明显的,对患者好,可以避免传统手术中常见的肠粘连,切口小患者恢复快。只是一旦使用腹腔镜来做这个手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手术时间会比开腹手术长很多,二能不能肿瘤切的干干净净。这个手术的优点在切的干净,改腹腔镜能否切干净呢?
谢婉莹给老师们提出自己大胆的想法:“这个手术能切干净的基础在于不保肛,而不是是否行开腹手术。况且传统手术伤害过大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腹腔镜手术无疑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些。因此国外基于这样的学术理论一直在继续大胆尝试各类手术使用腹腔镜。”
她这个想法蛮有意思的。几位老师挑眉头了。
施旭他们突然想起中午的讨论,不约而同望向了谭克林。
如果按照谭克林原有的培养学生计划,完全可以是9床要试的手术给11床试,虽然11床难度相对来说高一些。
“你想做这个手术吗?”谭克林问,一面手里忙活自己其它事情,好像问学生这问题时漫不经心的,学生答不答无所谓。
谢婉莹不傻,老师看来无所谓,她万万不能无所谓,这是宝贵的上术台机会!
记得罗燕芬说过,谭老师的腹腔镜术台实习生压根儿没机会上的。这里是顶流三甲,医生多的是,不缺人手,实习生靠边站。
“想!”谢婉莹果断一个字。
果然是,一群老师对她的回答不意外。。
谭克林抬起眼,望了她那脸坚决的表情无所畏惧,冷薄的唇差点莞尔。过会儿,对她不客气的声音说:“想的话去做准备,把患者的手术路径画出来。明天给我。”
总算是可以在术台上再进一步了。
*
下午五点,医生下班前叫了9床和11床的病人家属到医生办公室分别进行术前谈话。
9床的张家兄妹先一步得到医生的通知,说病人要做传统开腹手术。张大哥和张小姑听完,滋味五味杂陈了。
他们走后,轮到11床的家属和医生谈话。
同个病区病友们喜欢互相串门,彼此交流信息,都是病人同病相怜。
张小姑站在病房门口等到了从医生办公室回来的11床家属,问:“医生怎么和你们说?”
“医生说可能不用在我妈肚子上切一大刀了,做腹腔镜。”11床家属脸上洋溢着笑,笑弯了眼,喜不自禁猛夸这里的医生,“来找谭医生是对的。人家说他厉害是厉害。哪个医院能像他给我妈这样的病人做腹腔镜手术,就没有。”
【606】打赌她能不能做成
张小姑着急地问:“之前你不是说医生来查房时说了,说你妈可能做传统开腹手术吗?说腹腔镜手术难做,切不干净的。”
怎办,她原以为11床病人和她妈是一样的。现在听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应证了她心头不妙的预感。张小姑很焦虑了。
“对,医生早上查房时是这样对我们说。后来——”11床家属偷偷给张小姑透风,“我让李医生帮我去找谢医生帮忙了。我们听说谢医生曾帮一个病人做了原来不能做的腹腔镜手术。你妈病房的人不是一样说谢医生很厉害吗?他们全是谢医生救的。”
这些消息张小姑全打听过了,不然不会主动向谭克林提出要谢婉莹帮忙了,可现在变成这样。
“你没找谢医生吗?”11床家属问。
“他们哪敢找谢医生。”8床老太太的儿子拎着热水瓶走回来,听见他们说话插进来批评他们9床的人,“谢医生上回好心好意提醒她大嫂别喂病人吃黄豆,结果被她大嫂骂。就他们家这个德行,医生敢给他们冒风险,敢让谢医生进来帮他们?要我是医生,一样的,离你们家远远的。”
11床家属听完原来是这个缘由,哧的抽声冷气,想张家人是不是傻子,来住院了居然不信任这里的医生还想着治病?
“是我大嫂做的,不是我!”张小姑快被冤枉哭了,“我说过我来照顾我们妈的,我大哥非说不用。因为我工作比我大嫂忙多了,不像我大嫂现在几乎没工作在家里养着的。”
“医生术前谈话说了,说腹腔镜也有风险的,需要自负。”11床家属突然改口了,劝张小姑,“让你妈做传统开腹手术好了,多有安全感,不用冒险。”
他们想做传统开腹手术用千里迢迢跑来国协吗?这11床分明是得了便宜卖乖炫耀了是吧?张小姑拍打胸部发毒誓:“我们知道,我们也能风险自负。”
“问题你们家属有人不信任医生。”
张小姑望向了病房里站着的张大哥:“哥,你说话。这个情况了,妈后天要手术了。”
张大哥的面色一阵白一阵青的,双手怒叉着腰。
没多久,去买东西的张薇妈妈回来了,问老公:“医生说妈手术是什么时候?”。
“你过来!”张大哥叫老婆出去外面。
张薇妈妈迟疑着跟老公走到外头。
“你现在马上去给谢医生道歉,去给谭医生道歉。”张大哥的手指到老婆的鼻头上训话,“你今天早上胡说八道她和谭医生的事,搞到现在人家医生觉得你不信任谢医生,不敢给我们妈做腹腔镜手术了。”
“妈做腹腔镜手术和谢婉莹什么关系?”张薇妈妈喋喋不休驳斥老公,“你和其他人一样傻了吗?她只是个实习生。”
“人家11床找了谢医生人家能做腹腔镜手术了,人家的病比咱妈重。”张大哥指出事实就是谢婉莹很重要,是能否给病人动这个手术的关键医生。
张薇妈妈接受不了,和老公吵起来:“我们可以看看,11床手术后能不能有命活下来再说。”
“好,如果最后是你错。张薇不用留学了,给我立马回国!”
【607】突然被委以重任
11床手术是比9床早一天。
早上七点出头,谢婉莹早早过来将自己计划的手术路径图递给老师审阅。紧跟着老师们叫她先去手术室准备了。
等到谭老师和刘老师来,谢婉莹才知道今天突然自己要做扶镜手了。原以为是像上次那样帮孙老师指路,结果现在变成自己上。不能说老师没提前告诉她,昨天谭老师亲口问过她要不要上术台的。
调整心态,谢婉莹去洗手刷手了,进来后帮刘老师给病人消毒手术区域。
时间紧,今天这样的腹腔镜手术算是第一次尝试,不知道中途会发生什么意外,可能手术时间会很长。术前准备需要抓紧时间。
手术团队紧锣密鼓工作的时候,没想到手术的风声传出去了,又有一堆人来围观了。这回围观人群和上回大批人群是进修生不一样。来的是全是本院其它科室的医生。准确来说,大部分是肛肠科的医生。
“你们不用做手术吗?”刘程然憋不住,询问起肛肠科的人。怎么对方有这个闲空不工作来这里参观,一般科室医生忙死了好不好。
“我们手术是接台的。刚好来你们这里先观摩下。我们主任说了,说需要多来你们这里学习。”肛肠科的人说。
外头经过的其他医生听见这话,开玩笑数落起肛肠科的人:“你们厚脸皮啊,不打算给谭医生交学费直接蹭课吗?”
“没法,我们本来就是从普外科分出来的,只能向原来的前辈们学习。”肛肠科的人头头是道地讲。
肛肠科是三年前从普外一普外二分出来的,病床数刚满三十多张,属于刚起步不久的小科室,因此,很多手术只能做小的,放在手术室里属于接台手术。医生的技术力量需要增强,向本院的技术大牛学习是最直截了当的。在听说谭克林要亲手尝试新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同属于肛肠科治疗病种的低位直肠癌,他们不来参观才怪了。
“我们鲁主任亲戚的腹腔镜手术是谭医生做的。”肛肠科的人说这话完全不怕丢失颜面,足以说明技术比谭克林差也是一种荣耀。
所有人可以想象到谭克林现在那个表情:……嘛的,这些人差到拿他来安慰了。
不,这些人认为自己只是比他谭克林差而已。
肛肠科的人如此大言不惭,让其他手术科室的人有的聊了。
“他们想做谭克林的学生?”
“问题是,谭克林让他们上台帮忙吗?”
“或许他们去普外二轮个科时会让他们上,院内规培嘛。”
“你们错了,谭克林的腹腔镜术台从不让规培的轮科的上好不好?”
“不,今天谭克林直接让个实习生上了。”
“谁?”
肛肠科的人望着术台上谢婉莹的背影,心里头其实嘀咕着了:女实习生?谭克林的喜好变了吗?以前听说连女学生都不招的,更别说让个女的上术台了。
那瞬间,这些人突然有了个念头:这个女实习生会不会是有什么特殊行径上谭克林的术台?
【608】实力在那不是靠嘴的
上次谢婉莹好像在腹腔镜手术里露过脸,不是只在旁边站着,有人说她靠的是一张嘴。说起理论能说会道,写论文一流,动手能力却差一大截,这是女医学生的通病了。不要问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他们好歹是本院医生也是临床带教了。
今天这个女医学生会不会在手术中一样靠嘴巴来做事了?
或是,谭克林有意让她在手术台上原形显露打翻她的脸?
一连串想法在这些人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孙玉波不在?”
“是不是在哪儿待命,等一通电话过来救急。”
“有这个可能。”
旁观者的咕哝声一句接一句,不嫌事儿大热闹大。
刘程然本想替谭克林把这群家伙轰出去的,哪管是不是本院同事,手术间里头做手术的人权力最大,想让谁走都可以。
等了好一会儿,谭克林没有任何指示要这群人走。感情这回他不止要把谢同学扔深水池里头,而是要把学生架在火堆上烤了。
习惯习惯,多习惯了好。做技术大牛是这样的了,时不时来一群人围观你这只国宝熊猫。
建立好气腹,手术开始了。
手术间内进入了肃静时间段,气氛稍显绷了。肛肠科的人不闲话了,到底是医生不是进修生,知道分寸在哪儿。
按照常理,好的扶镜手要比主刀先行。让他们没有预想到的是,谭克林真让实习生当扶镜手操作腹腔镜进入患者的腹腔中了。
这堆人立马踮起脚尖观察起腹腔镜监控器的画面。
有的人伸长脖子,两只眼球意图捉住谢婉莹抓器械的动作。别以为这些老师会不会评头论足女孩子的手多纤细,不,只会随时想着揪住实习生的错漏把柄。
这种情况好比社会上经常谈起女司机,所有人会用更刁难更挑剔的目光去评价,因为主流观点默认女司机开车是差。同样的道理,主流观点是女医学生动手能力比男医学生差,这些人势必用更苛刻的标准来定义谢婉莹的操作。
刘程然想的谢婉莹要被火烤着了,现实情况来看确实如此,没有夸张的成分。
一双双视线好比针一样戳过来在谢婉莹身上,她理应是压力倍增了。
“现在腹腔镜位置在哪?”
“肠系膜?”
“应该是肠系膜。可是她这个走的方向是往哪?我看不太清楚了。”
看不清楚不可能的,监控器上的患者腹腔画面很清楚很流畅,速度仿佛叫观看的人坐上了一列慢火车,风景线正常流动,细节处细致非常,从血管到神经到淋巴组织,把腹腔镜放大细节的优点发挥到淋漓尽致。所谓的看不清楚俨然是指旁观者有可能跟不上手术医生的操作思路了。
肛肠科的人心头咚咚咚跳起来,怎感觉术者的压力突然变相转移到他们的脑袋上来了?
不会吧,他们连谭克林学生的手术路径图也看不懂了吗?
“谭医生指挥她的吗?”
“没有,谭医生没吭声。”
【609】不是他指挥她
站在主刀位置的谭克林,沉寂的单眼皮眼全神贯注在监控画面上,偶尔手里的分离钳在患者腹腔内动一动,是在做腹腔探查,确实没精力分散去听其他人的呱噪声。
就此说谭克林指挥腹腔镜是不可能的了。
如果是他指挥,不可能说有好几个镜头是他手里的分离钳没动,腹腔镜四周走了一圈再回来到了他这儿。叫人觉得恐怖的地方在这里了,操作腹腔镜的扶镜手貌似对患者腹腔内行走的所有路径了如指掌,于是做到了精确回位。
扶镜手的操作太入云流水,完全不像个实习生。旁观的人心头再跳跳:“她的手动了吗?”
有人一直在关注谢婉莹操作腹腔镜的那双手,想抓把柄貌似没抓住,只能目睹了一片惊骇。
女实习生的手是较为纤细没错,哪怕谢婉莹努力锻炼过臂力腕力掌力,但是不可否认天生女生骨骼比男生小。不知是否因为手较小的缘故,一群人望过去居然觉得她拿腹腔镜的手好像没怎么动。如此微细的动作幅度,怎做到监控器画面流畅地高速度移动的。
有点儿玄乎了。
肛肠科一帮人的眼球缩成了望远镜显微镜,是需要更仔细研究实习生的手动了多少,或许有什么过往细节被他们看漏眼了。
过了一阵,这些人只能回到了怀疑的老话题:“是谭医生在帮她操作吗?”
谭克林两只手明明白白握着分离钳呢,哪来多余的第三只手去帮人。再说了他脾气不好公认的,做不好早被他踢下台了,用不着给客气。
笑声,从麻醉医生的口罩后面先噗的喷出来了。
谭克林薄冷的眼皮夹了夹。
刘程然有些憋,嗓子发痒。
只是第一步的腹腔探查而已,不会是这些肛肠科的人眼睛思路跟不上实习生了?所以说这些莫名其妙怀疑的话,连眼瞎的话都冒出来了。
听见有人笑,肛肠科表现出不开玩笑了的表情:前辈之前是在和实习生说笑呢。紧接着他们往下意图严肃分析:“我好像有点明白她的思路是怎么走了。”
等了会儿,这些人居然转而先去发现另一样新大陆了,指控起了谢婉莹的眼神:“她好像没发现我们站在这?”
前辈们说了一堆,结果被实习生给冷落到彻底了。这个实习生根本没听见他们的议论声。
“谭医生站在她旁边,她看也没看谭医生一眼。”
这些肛肠科的人拉了谭克林下水了。但术台上的主刀和一助毫不惊奇。这学生一旦陷入自己的手术思维是会把周围所有人事当空气。作为老师,他们很清楚她这个情况的。只有肛肠科的那群人在现场第一次见大呼小叫。
“她没有问她老师?”
“对,手术至今,她没问一句主刀。”
貌似这个女实习生太目中无人了,并且谭克林纵容了她?肛肠科的人连发惊叹号。
“谭医生不怕她翻车吗?”
会不会翻车,直接看手术进程一目了然。那个之前说看明白谢婉莹手术思路的人,叫了声:“开始上超声刀了吗?腹部探查结束了吗?”
【610】手术最难的地方
围着他的一帮同事推起他说话了:“你不是说你刚看明白了吗?你说怎么回事?”
看明白应该知道腹腔镜探查结束了,怎么叫哎了?
“我刚抓住点头绪而已。”那人跳着脚避开闪躲同事们推搡的魔手,“没想到他们的速度突然加快了。”
谭克林手速加快并不奇怪,作为技术大牛他的速率是全院公认的。叫人猜疑的是,女实习助手能否跟上谭克林的超速度要打个大问号。
超声刀吱吱吱在腹腔镜里头切割了。
“是从肠系膜下动脉开始的。”
肛肠科的人再次回到了严肃分析手术画面状态,不是学生是临床医生,看是肯定能看出名堂的,分析的速度不算慢了。只是,在冒出这句话以后,这些旁观的医生们继续有些蒙圈了。
“喂,这速度,怎么这么快的?!”
吧啦吧啦吧,一直在切了,切的飞快。
“他们是要把直肠全系膜全切了吗?”
“估计是的。问题是,我只能看到几个节点,没法完全看清楚他们的手术路径图。”
这些肛肠科的人一个个眯紧了眼线,巴不得在脑袋里戴上显微镜看手术了,不然是脑子跟不上眼前超快手术的节奏了。
“拿抓钳的一助抓的是乙状结肠?”
“应该是,抓了乙状结肠往左推了,谭医生是在乙状结肠的系膜左侧根部——”
“错,从这个方向看,是右侧。你的思维要左右换换位置。”
再次说明了,一般医生的脑子要适应这个腹腔镜的眼手分离操作特点不容易。
“她这个是女患者,一路要切到盆腔大部分了,到直肠子宫陷凹,是这条路径了。”
“扶镜手思路相当清楚,你看谭医生脑子不用想的了,随着她移动的腹腔镜往下切行了。”
“脑子不用怎么想的话,动作肯定更快。”
“应该是谭医生提前给她做过什么功课吧?”
“谭医生给她画患者的解剖图了吗?”
几位肛肠科医生互相对对眼:不可能吧?谭克林哪有这个闲空给学生画解剖图讲解?谭克林叫学生给他画解剖图更为可能些。
“你们知道这个手术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吗?”
提出这问题的医生心有戚戚然。肛肠科不可能说没想试过这样的手术,比起普外科这个病是他们科负责的重点病种了。
“很容易伤到两侧输尿管,尤其是左侧。”
果然是有经验的临床前辈,说话和学生完全不同,立马讨论到手术具体实践上的问题了。
“要不想伤害到输尿管必须完全暴露输尿管,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耽误更长手术时间,四周要彻底分离暴露。他们要快,怎么办?”
“只能是手速快,脑子转的更快。脑子里必须知道那地方怎么走的。”
“他们在根部离断肠系膜下动脉了。之前他们刚才探查过了这个地方,看来是在确定手术路径图。”
“这个地方需要特别小心操作了,输尿管很近的了。”
“别怕别怕——”
【611】另一项奇迹
“你叫谁别怕?”
谭克林肯定不怕。再看看,术台上唯一的那位女实习生那双清冷的眼神目中无人,没怕过。
肛肠科的人纷纷摇头晃脑:他们这群前辈俨然是白操心白担心了。
“至今,我没见到手术中明显的出血。”
“谭医生止血止的快,术野没见显见出血点,更别说喷血溅血。”
“扶镜手是牛,我没见腹腔镜退出来过。”
“冒过烟,但是好像没有污染到腹腔镜的镜头,她怎么做到的!”
有人发现了另一项奇迹,嘘出声了。
肛肠科那群人再次把目光锁住在了谢婉莹分别操作腹腔镜和光源的两只手。显然,这些人忘记了自己本来是来观摩学习谭克林操作的,现在却把注意力几乎全放在扶镜手身上去了。
“谭医生什么时候教出这么牛逼的实习生了?”
“我记得孙玉波都没法做到她这样的操作吧。”
几句低语声出自这些前辈的口里,分明是初步确认服气了。
“王医生,你的肛管手术不是要接台吗?”
麻醉医生来询问了。肛肠科的医生们恍然意识到自己看入迷了,看下是自己手术时间即将到了,只能先走了。几个医生依依不舍走出手术间,一路没忘了继续聊:“今天这个手术估计快了。我原以为要做个五六个钟头的。”
“开腹要做四个多钟头的。”
“是,可现在看来不用五六个小时了。那个扶镜手太厉害了。让谭医生想都不用想只需要往下切。”
一个主刀如果能有一双格外的眼睛,相当于开了外挂所向无敌了。是谁都想要这样的助手吧。
“对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手术室角落里多了个人,抬着个录像机?”
“这种手术第一次做,谭医生肯定要录像的。到时候要送到医教科去审核。”
“要不,到时候我们先去医教科那边蹭蹭看?刚没看完嘛。”
肛肠科的这群厚脸皮的,路过的其他医生听见全受不了了:“你们是不是真该给谭医生补点上课费?”
“互相学习。”肛肠科的人厚颜无耻地接上话,“再说了,我们发现他这个学生好。或许到时候可以争取留在我们科室。普外二不缺人,我们肛肠科要扩病床,会再招外科医生的。”
这些人想的真太美了,当普外科的技术大牛免费帮他们培养新人了。
“肛肠科的那群人,脸皮厚到家了!”
“不对,他们脸皮厚的尺度赶上了珠穆拉玛峰的高度了。”
“谭克林居然没有赶他们走?”
“同个医院的,总得彼此留点面子。”
“再说了,谭克林这个阴险狡诈的,不赶他们走,不是正好让他们也向他的学生学习了吗?”
医院里大部分外科医生喜欢笑谈的,趁机在闲余时间一个个和肛肠科的人互相耍起了嘴皮子,缓解下过于紧张的工作神经。
话说到这里,肛肠科的人是用亲眼目睹的话是证实了某人的实力。
朱会苍中午下了手术台,快步走到了医院食堂会老同学曹勇。
【612】她知名度提高了
后面有帮医生跟上来了,端着餐盘坐到朱会苍和曹勇旁边的餐桌上了。
“你们为什么坐这里?”朱会苍吃惊地问这几个家伙。如果他没记错,这几个家伙是骨一骨二科的?
“一块吃个饭。坐来坐去就这些位置。随便坐都能挨着。”
朱会苍提高警惕,大致猜到这些人的意图。谁让今天手术室里处处充满了对肛肠科人欢快的笑谈。“你们那个小师妹是叫做谢婉莹?”骨科的人问。
朱会苍拿起勺子舀口炒饭吃进嘴里。他和曹勇与骨科这些人一点都不熟,这些人居然跑来他这里打算套问起谢婉莹的事了。
之前谢婉莹只引起他们八年班部分前辈们的关注,其它科室不是他们八年班的人没怎问过她。只要但凡有点了解谢婉莹的人都知道她有今天的表现不奇怪。
只能说今天肛肠科那些人无意中将谢婉莹的消息放大了,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注意到她了。
“是那个扶镜手了不起,据说在手术期间全程指引谭克林的手术刀,让谭克林手术做的飞快。”
“手术思路清晰,动作很冷静。第一次上术台,稳得一牛逼,好像老手。”
“之前有听说她第一次主刀做的很简单的手术,一样蛮冷静的,但开始时有点儿要翻车。”
“实习生翻车很正常的。”
“你们说她今天给谭克林指路。我没见过学生能给老师指路的。你们见过吗?对你们说的话我很怀疑。”有人照旧对各种传言提出强烈质疑了。
“你怀疑我们说的话可以去问肛肠科的人。他们应该感觉到被谭克林的学生打脸了。不过我想他们不会承认这点的。”
肛肠科的人被打脸不是很正常的吗?谢婉莹的天赋是天生的,平庸之辈没法想。这些人疑心不奇怪,总得被实际打脸才醒悟。于是朱会苍想起了那个机器人按照谢婉莹的推断找到了鱼骨,翻车的不是谢婉莹变成了那个机器人,让他肚子乐爽了好几天。
骨科的人发现到了他的表情蹊跷,问:“她是你师妹,你觉得她怎样?”
“她只是个实习生,你们感兴趣吗?”朱会苍收住笑,反问。
“为什么不感兴趣?外科女医学生刚踏进临床不久能有这个手术表现的,我是没听过没见过。”
“你怀疑你别问。按照你自己想的怎样就怎样。”朱会苍扶个眼镜挑起个眉头,巴不得这些人看低他们的小师妹。反正,谢婉莹不喜欢出风头,人称过于谦虚的一根筋。
对方被他拒了,悻悻然:“你身为人家师兄不帮着她说两句好话?”
“什么时候我们会给我师弟师妹说过好话了?”朱会苍嘴角带起抹弧度。
对师弟师妹最好的照顾是千万别帮着吹嘘,会被人视为眼中钉的。医生行业内卷严重,处处竞争强。被人当作头号竞争对手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这群人对他滴水不漏的回答很烦恼,却不可能去问曹勇。曹勇是什么人,才不会回答他们无聊的探问。
【613】被关注代表压力越大
吃完饭,曹勇将手机放入白大褂口袋里起身。
朱会苍收拾餐盘跟在他后面,牢骚道:“骨科从不招女医生,跑来这里问她做什么?”
骨科讲究力气活,不招女医生可以理解,突然来关注女实习生反而是叫人纳闷了。
“脊柱神经外,骨肿瘤,关节镜,全要走微创路线。”曹勇沉稳的声音道。
原来大力士骨科也要开始奔赴小而美的微创手术台了。外科领域的微创世界是进入了全面开花的时代。
微创与传统手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切口小,借助各类辅助仪器进入患者体内做手术。切口小造成术者视野受困,需要手术医生对解剖学有更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综合医学知识,学会自己脑补手术画面。
这个脑补的要求很高,越准确的预判越好,形成可靠的手术路径图有助于顺利做完做好微创手术。
脑补不出的话,中途改大切口做回传统手术了,事儿大条了。
问题整个外科界未来的手术趋势注定了是微创。会微创的外科医生会受到患者的追捧,只会做传统手术的外科医生会被时代淘汰。
对于习惯做传统手术的医生们来说这个趋势叫人急得跳脚。因为这样的脑补不是所有医生能很快适应并且具备的,对大部分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
好在,医生是团队合作。只要团队里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大家集体的业务能力可以迅速得到提高。没有天生的脑补能力,可以勤能补拙靠经验来积累,和传统手术一样。只是遇到难题的话,还是需要这样一个人的。这样的一个人,在外科界里通常可以被称之为天生有才了。
“难怪了。”朱会苍记起了常来找傅昕恒的常家伟,“他在傅昕恒的办公室里总讲起她的事情。我以为花花公子爷莫非想钓马子,又不太像。他们骨三科是脊柱外。今天来问的那几个好像是做关节镜的。”
这些人不是傻蛋,聪明着,听到风声立马抓住重点要素。肛肠科的人固然厚脸皮,但是在谭克林的手术里抓住了信息并且扩散了。说来,这对于谢婉莹既是好事也不是什么好事。
好比他老同学曹勇早早被全体前辈们关注,被赋予了更大的期望值。期待更高,要求肯定更高。一旦做错点什么,会被一堆人用放大镜一样审视。
曹勇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起当初第一眼见到她时的场景:她站在夜里像一抹微光,好像能穿透到未来的明亮。她被所有人关注,是可以想见到的意料之中。
这一路走,朱会苍发现老同学不是回自己科室,问:“你刚才和谁联络?”
“杨主任。谭克林叫人录了今天的手术录像送到医教科备案审核了。”曹勇说。
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在医院手术室录制的所有手术录像要先交到医教课审核备份的。
朱会苍听完摩拳擦掌,老同学消息是灵通。
【614】院领导目光高瞻远瞩
听说杨主任和一帮医院领导在行政楼里的多媒体室里吃午饭。
曹勇和朱会苍走过去推开门。里头安放的多媒体设备正在播放手术录像,于是两人进来后立马把门关上。手术录像关系到病人隐私权的,不经同意不能随便外露。
见到他们两人,杨主任打了个招呼:“坐,曹医生。”
与此同时吴院长转过头,示意曹勇坐过来。
秘书直接帮曹勇把椅子挪到了吴院长身旁。
曹勇坐下,和这里的人一块观看手术录像,他的面容沉静而肃穆。
肛肠科的人只看了手术前面一小部分,后面的大部分没看,需要手术录像来弥补完手术全过程。今天抬录像机的人据说不简单,是医教科的人在听说有这样一台手术后亲自派人过去录的。因此录出来的录像画面感是比一般录像外行的医生来说专业许多,很好地还原了当时的手术场景。
珍贵并且具有价值的手术录像,能让医生得到很大的思维启发,意义非同寻常。
现坐在这里的院领导们一边抓紧时间观看,一边讨论不休。领导们藏话比较多,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比较不容易。只能说,这个手术激发到他们一些足以叫人兴奋的点了。
坐在了老同学身后,朱会苍扶着眼镜眼观领导们热情说话的场面颇感意外。
这刻的领导们说话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在了,有点儿像刚入学幼儿园的小孩子,一边说一边时不时笑一声,偶尔吵下嘴。
现在不是在讨论严肃的公事嘛,完全可以轻松轻松。院领导们观察菜鸟登台做手术的感觉,好比爸爸妈妈看着刚进来学走路的孩子突然会跑步了发出:哇,莫非咱家孩子是天才的感叹。
“他们手术前做了比较准确的预判,把这两个地方悬挂起来了。因此,暴露输尿管的时候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去游离分离。”
“他们对这个位置的解剖了解是很到位的,具体到这个女患者身上,定位蛮准的。”
包容性大的国协,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院领导们说话各带方言口音,让对话充满了风趣。
“我能感受到他们思路可怕的清晰度,从头到尾全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在做什么,所以手术中没有半点犹豫,手术结束很快了。”
“这个录像可以作为经典手术案例来保存了。但是要复制他们这个手术估计是很不容易的。至少手术团队里需要这么个人,能精准判断出所有关键解剖位置的人。”
“谭医生很了不起,把这样一个学生带出来了。”
“一般医生没他这个能力。要配合好她的这个思维去操作也是很不容易的,至少要在思维上很接近她不一般的分析路径图才能操作好。”
能当上院领导的人,肯定是目光和普通医生层次不一样,是从高处俯瞰的视角了。
朱会苍想到刚那群骨科的肛肠科的,只想着找到谢婉莹这样的人才可以当他们的“眼睛”。可人家院领导评价出来的是:不是一般医生能配得上谢婉莹这双独特的“眼睛”。
【615】曹医生什么意见
所有人望向了指定谭克林去带这个学生的吴院长:嗯嗯,院长大人是厉害的那位神了。
吴院长吃饱了,问大家说:“饭后来点水果怎么样?”
今天大伙心情不错,秘书奉命去削几个苹果和梨了。
“吴院长,下个实习科室准备让她和她的同学去哪里?”有人问起了吴院长对谢婉莹那个班的安排。
可见经过今天这个手术,不少人对谢婉莹所在的八年班有了越多的期待值了。
国协的领导对自家医学院医学生还是厚爱些的,巴不得有才的赶紧好好培养出来。
“安排了她下个科室去肝胆外。她那班子同学的去路医教科在研究中。”吴院长说。
眼看谢婉莹在普外二实习近一个月,时间过的快,三个月一旦过去,她下个实习科室自要揭晓。
“让她去肝胆外科,是要让她去跟陶医生学习吗?”
“除了陶医生,谁能带她?”吴院长说这话时也是想也不用想的,像说顺口溜一样。
其他人一想是对,纷纷应道:“陶医生带出来的天才医生不少。曹医生算其中之一。”
朱会苍瞅了瞅老同学的脸色:他们这次来蹭看,突然遭遇这种事情怎么办?
领导们果不其然是问问曹勇本人的想法了:“曹医生有什么意见吗?好的坏的都可以说的。”
谁让曹勇是医院里的大明星。
“我没有意见,决定是领导们开会研究过的。”曹勇说的很实在,人家仔细研究过的决议本就是深思熟虑的,何必再说。
“曹医生是赞成让陶医生带她了吗?”领导们再问一句确定下医院内外科大明星医生的意见。
“是。”曹勇当然要很认真地回答是了。
院领导们琢磨他这个表情,好像是联想起了多年前的某件事,反而有点纳闷了的样子。
吴院长如开个玩笑似的,冲曹勇挤眉弄眼起来:“你这家伙,叫你说几句心里话,你在这里打迷糊眼做什么?有话直说嘛。”
这老顽童今天心情不错,要“搞”事情。曹勇绷住脸,没打算和对方玩,说:“我说的是心里话了。他带学生的能力,公认很强的,不用我多说任何一句话。如果你非要挑刺,我知道他不是很喜欢带女学生。但是他好几次提前来和她打过预防针了。从这点来看,他是个很合格的带教老师。”
“你说他给她打预防针?”吴院长抓住他话里的重点,问。
“你和陶医生说要让他带她了吗?”曹勇反过来抓住对方的纰漏了,说。
“没有,他来问过我。我肯定说让他带。”吴院长答。
曹勇笑一笑,点了点头,早知如此了。
吴院长接到他眼中的笑意心头有点儿虚,感觉被对方看穿了计划,咳两声嗓子,沉声道:“说实话,曹勇同志,你希望他带她吗?”
“希望。”曹勇这两个字答的很干脆。
吴院长的手指头在桌面上敲打道:“你是知道他准备怎么带她了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