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不同点
“输!我们心服口服。”白院长吐道。
女医生的大将风范不是盖的,愿赌服输。
台上的董医生如葛医生可以卸下肩头大任了。
不用谢婉莹医生点名,听众们的目光迫不及待来到其他几位发言人身上。
早死早托生。林昊医生默念第三遍。
只可惜,轮不上他,能感觉到谢同学要把他放到最后打击。
“有请血液病医院的黎医生发言。”谢婉莹医生道。
听这轮谢医生的介绍词简约明了,连对方主题是讲什么都不讲了。
众位听众纷纷面上划过一抹疑惑。
谢婉莹医生只得再介绍下一则最新新闻:“全市血液内科医疗质控中心挂牌在了国协血液病医院。”
所有人:这是所有人不经意间直接踏入谢医生抛出来的大坑。学术人要时常关心新闻时事,可以说是学术人必须具有的素质之一。学术圈不是与世隔绝的,相反,与时代环境的密切关系是被历史证明的。
不是自己所学专业可以少关注些,然而一些大新闻总得看看吧。
全市血液内科医疗质控中心挂牌这事儿算是个大新闻了。
后排听众们径直望向首排座位上的领导们。
“是这样的。”白院长第一时间想起这消息,转头与身旁在座的血液病医院廖院长聊两句,“你们的任务现在是加重不少?”
廖院长吸取白院长的教训,快言快语不给张大佬搞邪的机会,道:“听我们黎医生怎么发言。”
领导指示下来,黎医生开讲,开场客套话不罗列了,直奔主题:“全市血液内科质控中心的挂牌建立,有利于血液病的治疗规范化、同质化,提高血液内科的医疗质量。因此我院作为第三批临床试点单位于今日展开试点科研工作。”
简单来说,第一批试点单位,国协、皮肤病医院等刚刚出结果,血液病医院是第三批试点单位,刚开始搞这方面的工具科研,没数据出炉真没什么好说的。
与第一位发言人第二位发言人不同的是,不知道董医生是不是漏了那个发言最重要的目的大任,反正洪院长替葛医生说了整形外科医院无所求而白院长没这么说过,等于说黎医生发言终于把大伙儿来这里齐开会的目的说出来了。
“我院在质控中心挂牌之后,市单位委托我院定期派遣专家队伍下到各医院进行质控检查,我院中心就此展开一系列革新工作,预备引入国外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来完善质控中心工作,有利于提升我院和全市的血液内科医疗质量监督。”
黎医生很努力地把上面每个字说完,咬文嚼字的,力图清晰无比印入领导的脑海。
这些话的意思吧,不管是不是领导,都能听清楚:上面领导给我任务了,问题是单给我任务不能不给我资金物品和人员是不是?
除廖院长以外,其他几位大头头,不禁偷望林老师的神色。
市里国家有没有专项拨款,给的先是国协系头头审批后再下发。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笔专项拨款,血液病医院要申请这笔款项同样是需要走这条渠道,打申请给自家头头再上报给市级和国家级。
话说到这,众人是觉得血液病医院抱屈得有些道理的。
【426】要做强人
哎呀。姜明珠医生叹。
难得一次撞遇到这种会议才知道,老顽童吴院长对国协众人说的话是真的:想拿一笔钱发展医院太难了。
更多的可能是任务下来时一分钱没先给你,要你自己先干起来。
对这样的事儿,领导有话要说的。
不是不准备给你钱干事,而是需要你自己说出打算多少钱来干这事儿我再给你。领导不是干活的人,一个活儿具体需求多少不清楚的,给太多或给太少均不行,这些拨款属于全国民的付出怎能乱花。
可能之前让你先预申报了,你自己也说不清楚要多少钱。只能活儿先布置下来,你自己先干一阵垫资,运营一段时间后可以知道需要多少钱了再来申请数值最可靠。
领导这样想,原则是没错的。
林老师是镇定着,脸上巍然一笑,先对的是白院长:你呢?
白院长立马回答:“我院财务在做预算案。”
其实董医生有再翻查自己刚刚的发言有无漏掉那句重要的话,看来有可能因为谢医生的压力影响让她临场调整时划掉了那句话。
现在白院长的回答表明,可能谢医生的压力无意中反而是救了他们皮肤病医院一命。
瞧瞧大领导林老师,回头给廖院长示意:白院长这么说,你们呢?
申报啊,申报就有钱拿了。
廖院长说:“申报上去了,林老师。”
张大佬哈哈两声大笑,手指向廖院长:“你们来质控工作大会上哭穷的吗?”
毒舌张大佬再次毫不给对手颜面拆台了。
“没有。”廖院长否认。
“林老师意思是——”其他对手帮大领导说话暗暗踢下廖院长,“你趁今天大会把申报项目报出来,他听了给批。”
“我们黎医生说了的。”廖院长道。
黎医生的发言中咬字最清晰的地方写着,要资金进口先进设备。
这年代,各种进口医疗设备器械是贵到离谱的,并且很多年间都不能摆脱这种困局。
必须说廖院长很无奈,靠我自己单位的钱根本配不齐中心需要的这些设备好不好。
林老师的脸色稍微有些板,眼珠子似乎瞟了瞟主持人方向。
众人现在回想起来,谢婉莹医生是牛逼腹黑,不说血液病医院的发言主题,真是对了。
一说是代替血液病医院发声要钱了。
“谢医生,点评两句。”张大佬道。
姜明珠医生眯起眼:毒舌大魔王想干嘛,想推她小师妹出去当枪使?
为此大伙儿是肺里憋足口气了。
不知谢医生这回能应付过来不。
机会往往是被人抓住的,即使这个机会看起来可能是个坑。有能力的人能扭转乾坤。这是谢婉莹医生向来不反感张大佬的原因。
要做强人不能怕厄运。
“我说两句实在的。”谢婉莹医生点头。
说说说。王科长再带头起哄。
廖院长同白院长那般等着了,是不怕被打脸。
实则上血液病医院现在是两难境地,挂牌上去活让干,没钱怎整,如果可以没钱都能让血液病医院把活干得好的法子,他廖院长巴不得有能听见。
谢婉莹医生说:“市质控中心可以列入区域性医疗的一种内容。”
【427】众位
医疗建设和管理,在国内外进行的探索是多种多样的,不是说有个临床路径新鲜出炉后,其它法子均是无效的了。
管理方案是如同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方法,百花齐放,齐头并进,不管有无成功都要去尝试去做。
国际上现在比较热门的医疗管理改革方案,比较成功比较能符合国情被国内引进来的,因而远不止临床路径一个。
区域医疗是个应说比临床路径历史长,然而一直处于比较热门研究的一种管理模式。
原因在于它如肿瘤化疗物一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改进中。
了解医疗管理改革是不是只和医院医务人员有关呢。
谢婉莹医生这些行业内人会答:错离谱了。
其实医疗管理改革和患者们的利益是最相关的。
例区域医疗改革改的好,造福的绝对是患者。患者应该是像普通市民关注地铁建设有无靠近家门口方便自己交通那样去关心这样一件事情的。
看病图方便,看病不想排队,结果去到知名医院发现某位传说中专家居然去到自己家附近门诊了,自己因为不知道跑了个空。这样的例子见报纸上说明很多患者对这类消息毫不在意吃亏的人只能是自己。
回头再讲到这个市质控中心建设属于区域医疗建设的话,应该首先要做到的是“帮扶”。
区域医疗的最大特征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在这片区域内纠集整合所有子单位力量进行互相帮扶。
让你派专家下去巡查,应是上级口头说说的帮扶尝试方案之一,有效方案应该是你这个中心单位开展工作以后摸索出来一条踏实可践行的路。
一昧哭穷设备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你要来的设备能不能帮扶到其它子单位呢,只给你自己用?
如果是这样的话,莫怪领导板着脸了。
廖院长额头的汗在滴,只听谢医生口里吐出区域医疗几个字眼时,他知道自己哪儿出问题了。
黎医生早把发言稿挡在自己面上了,她这小虾米是遵循医院旨意办事儿,真不能怪她什么。
“如果要申报资金,第一笔资金可以用在专家团费用上。”谢婉莹医生提出,“组建以国协血液病医院专家为中心的区域专家团,包含全市所有血液病专家,做到区域专家共享。”
医疗行为主体是医务人员不是设备。如果变成主体变成设备这是老百姓骂的最多的,行内医务人员一样骂最多的。
“额。”廖院长直接吐汗了,自己似乎有点傻,能首先给自己员工长福利的机会他居然没看见。
专家团组建后,按照专家的意见添设设备,可以做到合情合理有理有据,不再是廖院长和发言人董医生唱独戏没人信。
医疗申报讲技术点的,所以申报内容足以看出这人的技术水平。
血液病医院的申报现在看来需要谢医生的技术抢救,也说明如果谢医生提出申报项目时……
众位头头想到这儿。
洪院长摆手:我早说我放弃了。
白院长:我失去机会了不想讲话。
廖院长:我完了,只能等下次了。
鲁院长、毕院长、张大佬,看吴院长一直低着研究报告纸的那颗脑袋。
不注意绝对没人发现,林老师小心捏捏领口摸摸裤袋:感觉钱包有可能要大出血。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428】爆满
何时起,夜色默默降临到首都圈上。
六点出头,城市交通拥堵指数逐渐走高中,此时走在城市道路上是叫做争分夺秒。即便如此,一辆辆车从一家医院奔到另一家医院,好比救护车赛跑般,只为赶上趟儿。不知情的人大概以为这些医生们是为了赶飞机。
医生们会说:自己真在赶飞机呢,怕赶不上,自己要被抛到时代的后面去了。
医学被包裹在时代的浪潮中,一个字概括起来叫做卷,于是卷王必将带领医学潮流带着大家往前卷,寄望着可以卷赢全世界。
作为人类高智商群体之一,医学人堪称是野心宏大,绝不认输。
为此这个时刻国协肿瘤医院门口突如其来迎来了一波人群高峰。
下班时分来的人注定不是患者,患者应该跑急诊去,是肿瘤医院自己人下班应该是出门而不是进门来。
等候在门口迎接的工作人员感觉算是真正迎来了与会嘉宾们。没辙,大多数医生要正常上班的,能调休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需要牺牲用值夜班时间换来的。
挤在冲向肿瘤医院门口的人群当中,鲁瑜医生边跑边打电话询问已在会上许久的潘世华同学:“你们会开的怎样?结束了吗?”
个个狂命奔,无不是怕赶不上会议,怕会议提早结束。
“你们想听莹莹的开讲。”潘世华医生不用多问的,直接讲出这帮人的心声在哪里。
不要说他鲁瑜医生这个小虾米,信不信大佬们比他鲁瑜更只想听谢同学的发言。鲁瑜医生现场报告跑步人员规模:“下班了,没有值夜班的所有人该赶过来的。”
包括之前说神经外科那帮本做好调休打算结果临时在手术室里加班干活来不了的。
具体到细节人物,鲁瑜如现场记者眺望再报告,见到了前面有只“猫”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身段灵活,速度感人,完全不见了平日里的懒相。
“班长跟在宋猫后面,被靳师兄挡下身,没能钻过去。”鲁瑜描述着岳班长急到要对自己生气的表情。
岳班长与宋猫较量向来不轻易服输。
对面的潘世华医生给鲁瑜同学同时间报告厅内情况:“你们或许该早点过来,肿瘤医院他们自己大批人下班后先来挤占会议厅了。”
质控会一开场说了会议厅很大可以容纳许多人,然而应该是开场没坐满。
要等到所有人下班后,这下好了,要爆满了。
会议厅内响起工作人员的声音,喊话自己人说:“你们把一些座位留下,有其它单位的老师要过来的。”
人再多点的话,工作人员只得赶人了:“学生们先出去,位置留给老师们坐,留给老师们!”
医学生必定一个个抱怨着:只赶我们有用吗?
几家大医院的员工数不少的,老师们只要跑过来几分之一的人足以把这个会议厅挤爆。
首排座位上的领导们手机不约而同响起来电铃声。
“我们的发言人讲完话了,有人还没发言,你们可以过来学习的。”
瞧瞧这节奏,发言过的单位头头们没有一个认为自己输了没有价值留在这听,相反,个个怂恿自己人过来偷师。
王科长见状不妙,赶紧安排人在会议厅所有走道儿上尽可能加座椅。
【429】信心
赶到会议厅的人数固然暴增,由于知道大领导在里头坐镇,大伙儿均蹑手蹑脚出入不敢炮制噪音出来。
在人群中艰难地向前挤着的鲁瑜医生,一面捏着鼻子找潘同学有无给他留好座位不。
终于见到潘世华同学的身影。
潘世华医生向各位同学摊下手:无可奈何,谁让你们跑慢一步,你们的座位被前辈们占了。
可以的话,潘医生也想跑,四周同学位全变成了大佬位。赶到的靳师兄陶师兄他们不用和他打招呼,直接在他身边坐下去。
相比下,宋猫算是好人了没占他给同学留的座位,但是宋猫跑的最快,到的时候有的是座位随猫挑。
医学洪流中,跑慢一步都不行。
鲁瑜医生眼下深刻体会到为什么班里唯一女士谢同学比任何男同学更拼命锻炼身体。
谢同学的理由不是要女胜男,不过是早知道医学赛跑不能有输给任何人一丝念头罢了。
瞧现在的场面,很明显的,输一点儿将是输彻底。
曹师兄是最特别的,一来不用抢座位的,先被大领导抢叫过去。
“这里坐,曹医生。”林老师向来人招招手,面上带着迷人微笑,表示自己总算等到了一来这里就问的那个人。
曹勇医生直线走过去,与领导握手,继而坐下。
“他们说你之前上手术台了?”
“嗯。”
“挺辛苦的,还赶来开会。”
“必须得来。”
林老师眼里闪出光:是因为你太太要在会上发言吗?
是也不是。不是太太,只要是谢医生的发言所有人都想听,他曹勇医生怎会例外。
“之前我有和你们吴院长讨论过是否在国协建立个卒中中心。”林老师说。
传言总归不是无厘头的。
其它单位的头头全竖起尖耳朵听着,这个项目明显在领导心目中比什么血液病质控中心重要多了。
血液病质控中心讲起来有点儿是市级要求他们国协单位付出和牺牲。卒中中心不一样,建立是要和其它医学系抢业务的,赚钱的。这样一来,领导会更重视哪个不言而喻。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听见领导要重笔投资自己的专业业务应该高兴非凡。
所有人看见的是,曹勇医生这会儿只有冷静沉着的一面。
这里要先提到,领导问曹勇医生这样的专科大佬,肯定是想着让专家大佬以专科专业的角度分析建立卒中中心的想法,要对方谈的应是领导本人不太熟悉的专科技术。
大领导并非必须在这开会上问曹勇医生问题。
能想到的理由变成是,一,有可能大领导事儿多怕难以碰上面能碰到赶紧当面问问。
二,可能大领导认为在今天会议上突出来问这个问题可以敲山震虎,表明态度其他人等会儿别再乱扯如血液病医院乱提要求出来。
各位在心里揣摩大领导的心思。
无疑,曹勇医生的回答是蛮重要的,或许是一个转折点。
对照起来这是一次难为领导主动提起的撒钱机会,曹勇医生会现场抢资金吗?
“先听完大家发言。”曹勇医生说。
大佬们各有各纷呈的表情。
总算找到座位挤下来的鲁瑜医生立马向潘世华同学再抛出个问题:曹师兄信心很大,莹莹究竟讲的怎样了?
三个半钟头过去,当今发言人轮到肿瘤医院的孙医生。
只得说张大佬的毒舌咒语太厉害,这个会真是要开到八九点钟去了,可见现场抢斗之激烈程度。
肿瘤医院自己人涌来是为给自己撑场子,其它单位的人赶过来是一样的意图。
【430】大混战
孙医生清下嗓子。
他脑袋上的压力是比前面几位发言人大多了去。
至少前面几位发言人不用面对现在的会议厅这片人山人海啊。自己医院的同事帮他占了不少观众席位相当于摇旗呐喊助威状态。只是这同时对他而言是无形中的增大了压力。
“讲话讲话,个个在饿肚子的。”张大佬不知为何不催,轮到另外几位医院领导在催。
孙医生望着自己的发言稿,身体一抖擞,干脆点不看稿子直接来做工作汇报:“我们医院没有进入国家颁布的临床路径试点单位,是自己院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临床诊疗模式叫做MDT。”
学术圈犹如时尚圈,永远是追潮流儿,哪个越新越好。
MDT引入国内的历史比起临床路径是新些。
伴随国内医疗界与国际医学圈完全接轨,引入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速度趋向越来越快,让所有国内医学人能感受到非常巨大的压力。
前面几家发言单位早沉寂住了。
整形外科认为自己落伍了,听到这里或许发现自己只是越来越落伍。
皮肤病医院认为自己可以搞先进,最终挖掘到自己原来没有自认先进的理由。
血液病医院想卖惨,结果证实自己是小丑。
孙医生代表的肿瘤医院真心努力想挤入世界前列去的,这份野心彰显出来的是国协肿瘤医院实力一点都不弱。
莫怪张大佬刚才不催肿瘤医院的人快点发言,大概率是早掌握到了情报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来着。
兄弟医院的医生们从同个医学院里出来的兄弟姐妹们居多,算是一个裤裆子出来的一家子,彼此想瞒个彻底不可能的。因此前面几位不用怨谢婉莹医生不问他们本人怎能掌握到他们医院的“机密”。
唯一点能算上机密的是,张大佬这个大魔王这会儿又进来搅浑水了:“林老师,您看看,大家在催要吃晚饭。要不一块儿讲吧,能早点结束。”
林老师似乎愣了下,反问大魔王:怎么,你家发言人的发言稿和肿瘤医院的差不多吗?
张大佬的手再指向主持人谢婉莹医生,道:“你看,她刚才没有介绍孙医生想讲什么。”
再次被点名自己疏忽主持人工作,谢婉莹医生解释:“现场肿瘤医院同事很多,大家都知道孙医生是谁,大家知道想谈什么。”
谢婉莹医生的话揭示出大领导也知道会议重心在哪,所以主动先问曹勇医生。
姜全是老的辣,大领导知道大家在玩什么把戏的。
MDT的初创时间并没有比临床路径新,真正有所重视起来是在临床路径在国外大力发展和运用之后发现临床路径的某些缺陷需要找其它工具进行弥补。
临床路径按前文所述可以简单形容为减减简,因而对于简单疾病是个很好用的管理工具,对于疑难杂症却是很难用得上。很多研究材料表明证实了这点,进入临床路径研究的疾病有准入门槛的:必须够单纯的一种专科病,不然如何减,减不下来的。问题是,临床要住院的病人多的是疑难杂症。
MDT的学名叫做多学科诊疗,是从传统专家会诊模式发展并有所区分的一种新概念。
重拾起主持人话筒的谢婉莹医生言:“MDT特别适用的领域在恶性肿瘤,其它比较出色的应用领域在心力衰竭、肾衰竭、神经系统等复杂疾病上。这些疾病的诊疗刚好是肿瘤医院,国陟和国协的优势所在。”
张大魔王想搞大混战,或许肿瘤医院没想过,国协谢医生当场没丝毫怯懦应战。
这场内实属要火光四射了。
孙医生从主场的自信到瞬刻变成满头要是汗。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431】根基
到这个时候,捏起小心脏的有可能反而不是当事方那几位。
白院长转头和洪院长小声聊起来:“你说他们几个,谁能赢?”
谁能赢?看戏的声音抖动充分暴露出其激动难忍的心情。
可以想见眼前这场争斗有多难得一见。能亲眼见识几位家中老大互相往死里斗,兄弟单位里的小弟们早就拭目以待。
押宝押哪位老大能成,白院长想获得洪院长的支招。
洪院长表示说:我是最没经验的老小,你问我有用吗?
两个头头的对话意味非常,涵盖的内容之深广大。
后面的小虾米全程密切注意场内每位大佬的一举一动。白院长和洪院长寥寥几句话收进鲁瑜医生他们的耳朵里是产生无数疑问:大佬们的话是什么含义?
白院长想从洪院长口里得到什么消息,认为那是谁可以取胜的法宝。
洪院长有这个能力吗?
可能真有。洪院长本人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不知情的人不知道,他本人是从国协整形外科里调出来的,对整形外科技术能力和国协技术能力应该是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
洪院长的客气话回答是最没经验的小弟,言外之意是白院长你的技术能力理应比我高。
技术能力?不是管理能力吗?不该说白院长的管理能力比你高吗?
所以这句话准确说法应该纠正为:管理技术的能力。
到此可以明白为什么孙医生作为主场发言人,原本的自信爆棚转瞬间要塌了。
前面讲的各类医院管理工具归根到底是讲管理一家医院的能力,具体细节上是管理医院临床的能力。
管理医院临床哪儿?
管理医院的患者全治疗过程,同义词是管理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保证对患者的治疗质量,诠释到了为什么说这些工具是属于质控工具之一。
再说一说到管理谁不知道那是属于领导的事儿。
干活的是谁?是被管理的人和物。
因此质控这事儿干的怎样管理工具有无效果,首先要看的不是管理工具如何高大上而应该是被管理的人和物基础怎样。管理是在沙子上堆积出来的城堡。沙子如果根基不行,想啥呢。
有些医院对待新管理工具很兴奋,跃跃欲试,不言不败,正是因为它们有这个素质根基。
有的医院对上级派遣下来的试点工作毫无兴趣,不想搭理,应付了事儿,因早知道自己的土壤根基很差,没有庞大雄厚的医疗技术储备和根基,做不来任何更进一步的事情。
让这样的医院搞试点工作只能做做表面文章,做出来的效果哪只差强人意。
例如刚讲过的临床路径光是疾病准入门槛那条线,涉及到精准的诊断学。
有的医院能力不足,中途治着发现患者有其它事儿,干脆让患者出院再入院或转院。
患者必然投诉医院,你把我治疗精简了我病没治好让我出院去?
有个体抱怨是医疗改革导致的,这肯定是错的,因为改革是发现问题再不断去解决问题。根本上是什么缘故大佬们都知道。这类抱怨从不出自有名三甲大佬或临床学术人,实际上临床医生自己也从不这样说。
正确的学术抱怨是要列举医学证据的,否则如廖院长乱抱怨一通被所有人哼。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事情如同中医整体论哲学,说它们之间互为独立,实则内部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432】叫板
从上面的理论基础,可以知道第一个要对比的应该是三家大混战医院的基础技术实力对比。
肿瘤医院专科领域第一,国陟专科领域第一,没得说。
国协是三甲综合领域第一。
说来皮肤病医院血液病医院专科技术也不差,同是第一,为什么比不上前两家?
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想一想太容易回答了。
皮肤病医院血液病医院单纯规模上讲都比不上另两家。
原因还不是纯技术上,因为这两家与另两家对比在专科技术领域明显有隔阂。
说明技术对比首先要讲规模比。
几家医院规模比一个最易辨别的指征是:业务量大小。
业务量大小哪怕几家医院自己不报上,外行人也只需要看市场需求量来判断,这和股民预测股市指数是一个道理。
肿瘤和心血管病,国内总市场需求量是大过皮肤病和血液病的。
国协呢?国协与众不同,综合三甲包揽几乎所有疾病,市场总需求量理应比所有专科医院大,问题在于国协很多单项业务量被其它对手抢走。
进一步说来,技术规模对比得看技术规模效益化比较,因而业务赚钱方面国协不一定打得过肿瘤医院和国陟。
这是张大佬敢大胆叫板其它家要钱的底气所在。
投资人投入要看效益的,医院一个样。
孙医生冒汗可见是自家单位底气没有国陟足。
论抢国协业务能力上,肿瘤医院远没有比国陟抢自家兄弟来的凶狠和绝妙。
谈来谈去,技术和效益果然是学术圈永恒不变的主题中心。
三家都要用MDT是可以的,同样是对比技术和效益。
MDT只是管理工具,可以比的是管理工具加成下的技术效益化了,论的即是哪家技术好能用得上和用得好。
“他不讲,我的人来讲。”张大佬点名道姓要自己人抢占先机。
王科长急忙替鲁院长开声:“我们孙医生他要讲的。”
在座的国协人望着自家发言人谢婉莹医生:谢医生那个沉着劲儿先不争不抢的,叫人越看越心惊胆战。
“他要讲给他讲,赶紧讲。”张大佬低头看表。
王科长和肿瘤医院的人再三咒骂大魔王满肚子坏,想抢又不抢不知道想耍什么阴谋诡计。
“再给他一分钟,你们的人再不讲别讲了。”张大佬仿佛看出那些人的心思,生气了说,“这里没有人的时间是被他这样浪费的。”
孙医生好比被张大魔王把刀架在脖子上,满脸出汗,嘴里硬生生地挤出话:“我们医院在肺癌领域尝试MDT新型模式——”
一句话念到这,孙医生可能紧张过度再度卡壳。
林昊医生早就获得上级指示抢话,帮孙医生补充上:“他说的模式,应该叫做单病种多学科治疗模式。”
其他人听出来国陟有在搞类似的?
林昊医生就此抢到发言权:“我们医院有在同期展开肺癌的单病种多学科治疗模式科研工作。”
肿瘤医院和国陟阴差阳错搞上同一类型科研后,两家各有什么成绩可以发表?
孙医生介绍自家医院:“引入MDT模式后,我院对于部分原本难以解决的疑难病例患者有很大的治疗质量提高,这些数据会今后出现在我们医院胸外科科室发表的科研论文上。”
林昊医生抢话:“我们医院引入MDT模式后,首先发现非手术治疗前的病理完成率和肿瘤TNM分期的完成率有很大的提高。”
【433】对手
场内各种熙熙攘攘声出现了。
其它单位的人发现肿瘤医院的人要炸锅。
反观张大佬和张大佬的人,是更气定神闲。
大魔王真能把人气死。王科长猛摇头想。
这两家都在搞科研中,暂无具体数据出炉。
此时对比看什么呢?
这就好比科研申报里头,经常会碰到不巧撞题的同行申报同一类项目。
上面审批人员要看谁胜谁优,看谁拟定的项目流程更合理更有道理了。
如何判定谁更合理?显然是看操作细节了。
学术同工业,讲求更细更好更完美。
林昊医生报的观察子项具体过孙医生报的,谁赢一目了然。
肿瘤医院的人气在,你张大魔王是在我们场地里直接揍我们人的脸,而你明明是有底气了结果在前面拼命刺激我们的人出洋相,是有够坏的坏家伙!
张大魔王是从不吝惜谁的颜面喜欢蛮横作风的。国协人对魔王派十分了解,只觉得肿瘤医院此时此刻才惊觉是迟钝了。
想想,张大魔王此前在其他人未察觉前先有布局,把国协出品的何香瑜医生等病理科医生挖到国陟去,重新建立起国陟的黄金病理科室,一切行动都是紧跟时代医学潮流在做前期筹备工作。
MDT并不简单,怎可能随随便便拿临床路径研究那一套单向路线套入临床来搞。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试点工作从相对简单的临床路径开始搞。
各家有实力的医院想尝试复杂的MDT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先研究透,否则是如孙医生的发言闹笑话了。
会议厅门口,迟到不知道多少个钟头的申友焕医生抵达。说来申医生是来的路上被迫被医院叫回去搞抢救,只得耽搁到这时候赶到。
一到马上抓住自己人,申医生问:怎样,莹莹说话没有?
别看肿瘤医院的人被气到半死不活的,国陟的人并无洋洋得意之相。
可以说,国陟的人没有把孙医生和肿瘤医院的人看成是对手,申医生到来一问更是证实如此。
“她还没说话。”都医生告诉申医生。
申友焕没坐下来先观察起台上谢师妹的表情。
谢婉莹医生素脸朝天清汤挂面之资,是很吊人胃口:不知她怀里揣了多可怕的一把手术刀。
“孙医生还发言吗?”张大佬再次说话,紧逼站在悬崖边上的对手跳崖。
如张大魔王所料,孙医生是怎都憋不出话了的。学术讲话是这样,一旦错了开头很难掉头走。
孙医生手里是没有其它资料可供。
“这样,是我们的人继续讲,或是谢医生来两句?”张大佬继续说,后面那句话语气显得客气多了。
再怎么说,谢医生是当初让他张大佬做了小三助的人。
肿瘤医院的人此刻痛定思痛,一个个跟着起哄:“谢医生说两句。”
如果谢医生说的好,肿瘤医院支持谢医生打大魔王。如果谢医生说的不好,刚好给他们肿瘤医院当垫底挽回颜面。
国协人可以痛骂现场这帮子没有一个好家伙了。
谢婉莹医生说:“可以问下林昊医生,你们实验组单次问诊时间是多长吗?”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434】彼此彼此
孙医生和肿瘤医院的人不汗了,感觉可以欢天喜地了:瞧着林昊医生低头如同之前的孙医生在拼命翻查手里资料,显然
这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好可惜,没到一分钟,数据被林昊医生查到了。
“平均约为二十到三十分钟。”林昊医生答。
张大魔王准备工作向来做的杠杠的,不可能给对手轻易击倒。肿瘤医院的人翻白眼的翻白眼,怎么办?难道真的是没人治得住大魔王。
“这个数据代表什么,林昊医生?”谢婉莹医生追问。
林昊医生再次低头查找资料,说实话,这数据好像是没什么用。相比实验组是对照组的数据,对照组传统会诊模式的单次问诊时间,计算下来是没相差多少。
“嗯嗯——”张大佬在底下发出两声猪般的哼叫,貌似心中有丝焦急。
白院长抓住机会,回头立马给张大佬抢先一句警示:“你说过的,张副院长,我们不能帮我们的人发言的,对其他对手是不公平。”
想你张大魔王该有这个时刻,拦着我皮肤病医院的,现在是轮到你自己吃栽了。
“我不用替我的人发言的。”张大魔王绝不会在毒舌方面认输,认认真真回应白院长的反击道,“谢婉莹医生会代替我的人发言。”
不止白院长,场内所有人包括国陟自己的,只差呸一声:魔王嘴硬。
捉到上级的提示牌,林昊医生脑袋机灵转回来,对谢同学说:“质控会是交流会,请谢医生对此发表贵院的见解。请问你们医院有做过相关的研究吗?”
正面问题袭击来了,老话重谈,不做研究没发言权,你谢医生有没有?
“做一项尝试之前,前期的调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谢婉莹医生说。
此话表明国协吴院长一向来的抠门儿态度:不怕落后一步,怕的是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给人做嫁衣去了。
会上没哼过气的吴院长会嗯嗯点头了,大概谁也想不到,谢同学其实站在他吴院长这个抠门儿这边的。
说回国陟做的科研工作都没能深刻回答出她谢同学的第一个问题,毕竟她第一问第二问实际上是连在一体的一个问题。
问国陟人为什么两个科研数据拉不开差距,要再解释下MDT模式与传统专家会诊模式的区别点。
MDT模式下,每个参与会诊科室的专家团是固定成员。
传统专家会诊模式,参与每个患者每次会诊的不一定是同位医生。
从上可以知道,一些研究文献用这个来拉开数据,只要传统方式规定会诊的专家医生,有的医院科室早已如此指定的,想要拉开数据差距理论上难以站住脚。
国陟林昊医生可以坦白说你研究出来的这数据没意义,结果被谢医生抓个现成原来你对自己的数据立项和分析没信心。
从这个破绽能看出,对MDT的理解国陟人想必不太过关,对比肿瘤医院彼此彼此的。
对此可再听听谢婉莹医生继续深入的讲话:“林昊医生之前说肿瘤医院的实验组应叫做单病种多学科协作是没错,但是他的话把大家的思维导向忽略了MDT是不是只有单病种,MDT的优势是不是限于单病种。”
众位尤其肿瘤医院的人一不小心被张大魔王带歪了带入张大魔王故意设的坑里去了。
会场一片哀嚎声起。肿瘤医院的人哀的是自己真不太懂得这玩意儿,害自己踩坑了,输的是有道理的。
有些意义的可能是林昊医生反驳孙医生的那两组数据,不过那仅提示了一直以来上级强调的病理科医生该站在前瞻的岗位上,对标越先进的医疗为精准医疗中病理科医生的地位。
谢婉莹医生对张大魔王的坑总结出来一句:“国陟哪怕治疗肿瘤,都没有肿瘤医院的根基雄厚。”
【435】太准
回想前面几章说的根基技术管理等,可以知道谢医生是当场戳国陟人的肺了,也说明肿瘤医院直接借鉴国外文献搞研究拿来和国陟对战的会场上有些蠢。
说回国内科研,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人诟病为整体水平不高,正因为很多人喜欢走国外走过的路,径直拿国外套完国内再说,只有极少数科研人愿意搞一套与国外不一样甚至超越国外的设定。
说肿瘤医院反省输在不懂这玩意儿,不如先批他们的科研意识和态度。
额,谢医生这把刀是太锋利了。
张大佬和国陟人哈哈大笑,想着肿瘤医院的人傻逼到以为能把谢医生当成自己的枪使唤是搞笑担当。
如果肿瘤医院敢创新在前,不论单病种,肿瘤病人有不少是多发肿瘤涉及多科室患者,拿这类患者出来做研究来讲,不得把国陟按到死死的。
肿瘤医院的这类优势国协也有,因而肿瘤医院的错是给国协谢医生当垫底了。
谢婉莹医生接下去说:“懂了MDT,不用多想都知道,这里没有一家医院的综合基础能比得上国协,甚至可以说国内没有一家医院能比得上。”
这话是顺便打下众家医院的脸了,特别是国陟和肿瘤医院的,早该感知到她谢医生要迎战时应该自认输了。
拿什么来和国协较量好,拿国协能做到最擅长的MDT?
说国陟和肿瘤医院完全蠢?不可能。他们赌的可能是吴院长的抠门劲儿,想吴院长从来不爱搏先,吴院长的人应该不会搞MDT研究。
谢婉莹医生道:“关于我们国协对于MDT的理解,以及我们国协对于MDT该如何运营在自家医院适应国内的医疗环境,关于如何更好地响应上级的医疗改革方针,我们国协已经打了一份详述的报告申报上去了。“
会场内全员均在吞口水:谢医生的打击叫做太降维。
林昊医生转头对着谢同学猛瞪:你这保密程度也太——
张大佬一只手捂在自己额头上。
什么保密程度,不说保密程度,这妥妥的是,恐怕国协这方面的调研工作早走到他们国陟和肿瘤医院前面去了。于是有他张大佬派出去的密探什么都没有探到,只因是太迟。
好比国协对单孔胸腔镜的研究,不知进行多久了方露馅儿给他人知晓。
谢婉莹医生是很懂打蛇打七寸的,作为重生人最大的优势在哪儿?
是预知能力吗?
是又不是,看似有预知能力要怎么用?
刚说了鲁瑜医生在今天参会的体会,医学圈慢人一步都是死翘翘。当然有预知能力更要赶紧跑到其他人前面去。
医学圈的提前布局远比什么买房子发财之类难多了,之前讲过不久的,要讲许多数据,否则学术人领导要怎么信你的话。各位头头集体望向林老师:原来你早知道,早掌握一切了,来了只找曹勇医生,是要确定最后些什么吧。顺便看看其它单位能不能打下国协谢医生的报告,发现没有!
这次大会算是所有人给国协当垫脚石的,包括张大魔王。
张大佬是气到够呛,灰色小眼珠子发射万道红光,没射向谢同学而是射向吴院长:都是你的错,把我要的人才抢跑了。
吴院长终于抬起脸对眼其他人,应答:“是谢婉莹医生优先选择我们医院。”
谢医生不否认,毕业第一优选单位永远是国协。重生的她清楚未来的医疗发展趋势,综合三甲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强。
吴院长的话是拿几大天才的选择再可举例宋医生,表明国协在国内第一的地位谁也撼动不了。
【436】宣布
“说说你们国协的打算。”最先放弃的洪院长提议。
事到如今,输的摸索国协想抽掉资金池子里多少钱,剩下的残羹剩饭有多少可以分给其它家。
洪院长的话属于想搞绊脚石。
没等洪院长是否得逞,全场在这会儿安静。
话筒递到林老师手里,大领导准备总结性发言。
林老师首先表扬所有发言人:“今日大家踊跃发言,一反以前沉闷的开会气氛,让我听得很开心。”
大领导永远最喜欢自己人内斗。
林老师讲评:“有的发言准备工作不足被人抓出毛病,是好事。我能看见各位的表情,能从彼此身上学习到东西,和我一样高兴。”
再斗是兄弟,得讲和气。
“你们问国协什么打算,我来先问你一句。”林老师帮谢医生反击?指向廖院长,“你认为谢医生怎会精准把你单位的事联系到区域性医疗?”
廖院长和其他人恍然:“谢医生在做这类调研工作?”
仔细回顾谢医生没给你多废话。
国内医疗改革大方针,区域医疗建设是先行战略。
国协有类似任务,国陟也有,是张大佬让自己人努力尝试各种新管理工具模式的原因。
这下子张大魔王不吭气,心里是有点儿服了。
想也知道要把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去做创新是有多困难的事情,国外没做过。
“国协的申报我第一次审阅以为理想过于宏伟,怕是不切实际不知能不能做成。”林老师坦言心声,“直到今日听你们一个个去驳斥国协,反被国协谢医生抓出问题。”
好吧,大领导再次证实其他人是垫脚石。
林老师道:“谢医生有理有据,不乱说话,脚踏实地,让人难以反驳她的雄心壮志。”
国协人听到这话个个要笑了。
谢婉莹医生是很会藏野心的人。
“我知道你们想听听谢医生的数据,我这里列一项给你们参考下。”林老师说。
集体听众竖长耳朵录音。
学术人想完成任何梦想要靠数据奠基,谢医生不例外。
林老师点题:“谢医生很了解我们医疗改革含义,了解质控会含义。”
两者含义一致:降本增效。
这些肿瘤医院和国陟的科研报告没提,对上面的人来说没省钱没省人力物力是没意义。
“谢婉莹医生把她组内的部分患者作为尝试,由于谢医生人缘好,可以叫来固定的它科医生进行MDT模式。数据显示,单次问诊时间要与成员形成有效关系是与会诊讨论模式关联。”
等于说国陟做的科研照着前人去做果不其然停留在表浅,国协的研究是深入探讨细节到,MDT固定医生模式优势是在能形成合作的固定稳定关系继而能探讨固定讨论模式来形成降本增效。
申报前面说了,能成功的理由在哪儿,不知道的回头看。
众人听林老师这话的举例明了:国协这个申报应是得手了,大领导借今天的会向其它单位表示国协赢得理所当然不用向上面抱怨。
至于国协一大帮人涌来现场听的,如宋医生等是想知道自己究竟在谢婉莹医生的计划书里有没有份。
“国协新挂牌的MDT区会让所有科室参与,是为响应国家医疗改革指导底下县域级单位进行区域医疗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任务很重。”林老师给输的人讲不用羡慕国协。
国协人:传言无错,新区未设立谢医生不敢说大话,新区设立后谢医生大概率与新区领导有关。传言有误在新区涵盖的是所有科室,等于是大伙儿看能不能在谢医生手里抢到位置,晕菜。
林老师再笑道:“本来我想省省钱的,找曹勇医生。曹医生纹丝不动。”
简言之,调侃曹医生做实爱妻称号,按正经论的话是说曹医生有医学前瞻的大局学术观。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437】承诺
听说温子涵医生是想来质控会帮谢医生撑场面的,后来不知出了点什么事儿没来成。
散会之后,众人离开会场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今天各单位的发言以及大领导的总结,表露国家对医疗的展望,鼓励更先进的科学管理方式,鼓励一线医务人员技术全力爆发,更重要的是大家从医疗改革的方向感觉到了什么。
医学圈有一句名言,如果想赚钱,大可以去从事金融等符合高智商人群就业的高薪领域,而有钱能绝对幸福吗?
谢婉莹医生曾经的回答极具代表性:什么是幸福。
准备离开的谢婉莹医生,一边收拾桌上物品,一边听见脚步声抬起脸。
“谢医生。”
大领导亲自走来了,赶紧低个头打个招呼:“林老师好。”
“你报告写的好,讲的也好。”林老师夸人不脸红的,“让我动情的则是除学术报告你所讲的一则小故事。”
现场里许多大佬他们没走呢,听到话全偷听起来。此刻似乎听出来丝秘密,谢婉莹医生用了狡猾方式打动领导的心?
我们国家是个非常好的国家。谢婉莹医生因对方的话题首先想到的是这点。
医疗改革的目的是让所有人能看得起病,这目标是世界性难题,然而这个国家没有放弃过努力。
她谢医生不过是在上报报告书时同时向领导汇报了自己的个人学习工作经历,写到了她重生前最不甘心的那件事:给姥爷转院治疗的困难重重。
“在你的报告中,你并没觉得该为此事抱怨任何人。”林老师说出让他动情的地方在这了。
一个人和至亲遭受到貌似不公平待遇的冤屈,有怨艾有恨意是很正常的。
难能可贵的是当事人能懂仅用情绪化是解决不了悲剧发生。真正的勇者需要直面困难坚持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谢婉莹医生是这样回顾思考这件事的,于是在她的重生生涯中努力想做的只有: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整件事困难的根源在哪儿?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以及如何拉均。谢婉莹医生就此提出,拉均要靠众志成城,仅凭一人努力不可能成。
外行人不知医学圈最需要的改革是管理方式。毕竟技术的更新换代是艰难的,越发展到高级,若基础科学不突破所有行业寸步难行包括医学。
反之,管理方式是可以把手里头的所有资源有效调动利用起来。国内落后的正是管理方式造成的种种障碍。
有效的方式前面说了具体执行人是每个人。
“你说的一句话很对,只有每个人找到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才能解决这个难题。”林老师说。
旁人或许有的听得一头雾水,有的是悟到了。
张大佬走上来凑最后的热闹,显示出大魔王永恒不变的大野心:“谢医生,等你和你们院长把新区建设起来,我们要去参观学习的。”
其他大佬立马跟上来表态:对对对,偷师队伍早准备好。
林老师向这群“混蛋”摆个手,并再次鼓励年轻人:“好好做,谢医生,但愿我们给到了你适合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
国内向来不吝惜给有才华的人机会,国协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尤其如此。
谢婉莹医生握紧领导的手承诺:“我会用尽我一生为医学事业贡献所有。”
这句坦诚的忠言回荡在大会厅上空,所有在场的人不由热血沸腾。如谢医生说的,回想过去或许有苦有乐,可能当医生对他们个人来讲可以是件真幸福的事。
回去时,有曹师兄帮拎着公务包和电脑,谢婉莹边走边思摸是否打个电话给温姐姐。
听说傅领导在会议结束前突然接到私人电话通知,吓到一反机器人常态跑出门去了。
“没事。”曹勇摸摸妻子的头发。
【438】要不要
曹师兄的动作婚前婚后没变过,总爱宠得她如个小妹妹。
谢婉莹点点头,是不可能有事,傅领导都去了能有什么事是不是。
爱添乱的申师兄跑上来了,问:“莹莹,要不要我重新就业到你那儿争取个工作?”
“申友焕,你说这话不怕张华耀抓你?”靳天宇医生立刻上来揪住这坏同学的肩膀,吓唬着。
申友焕回头不甘示弱反击对方:“你觉得你能在她那儿拿到工作岗位吗?你这么急是怕我抢走你的岗位?”
躲在后面的潘同学鲁同学等小虾米缩头缩脑的,望着前辈们争吵的局面只怕被波及。
今天谢同学来的同学是一大群的,国陟的内科同学赵兆伟和冯一聪来了后是一直向张得胜打探没来的李启安同学:“他病了?被吓病的?”
瞧国协心血管内科的后辈接班人这个样,国协心血管内科未来能有救不?国陟人的心声靳天宇医生见得一清二楚,面色爆红。
“莹莹,不如和我们国陟心血管内科合作,招我们的人过去做你的试点工作。”申友焕挑起两条大高眉。
靳天宇医生这下要忍无可忍了,一方面发誓要把这坏家伙丢到大河大江里去,一方面看着小师妹谢婉莹:真不知谢师妹对他们心血管内科是什么想法。
跟来的其它科室人怀有同等的担忧。
如果自己科室不太行是不是要拉人后腿儿。
国协不是个个科室都很牛的,每次开会落后的科室是有自卑感的。
谢婉莹医生告诉靳师兄:“这事儿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再说了,吴院长一直有说国协每个科室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
切。对老顽童虚情假意的这话,被解散掉发落到其它科室混的内科六医生们最有心得了。
“你说说,名单上有我吗?”姜明珠医生贴近过来,暗中示意谢师妹你我感情最好,赶紧先安排我上。
对此更需要跟师兄师姐们再说句实话:“这是份苦差事。”
意思是谢医生反而搞不懂大家积极的心态了。
说真,新区的工作相当于调部分科室人员做双份工作,是加班,可能有加班费收,但绝对累啊。
医务人员平日工作已经够累了,再来活儿即便有钱收,没几个人心里想要的。这是普遍临床从业者的常态。
对于此事,要说到大佬们和小虾米的一致想法了:要不要得看干什么活儿。
谁不知道,你谢医生现在干的方向是世界医学圈最先进的活儿。
高科技的技术活儿,谁不想跟着干啊。高科技活可以方便出论文升职称,高科技活儿可以节时省力救病人产效高,这些通通对医生来说重要到如命根子。
既然大家如此认定,谢婉莹医生说:“想来的人要考核。”
听了这话大家一愣,接着每个人心头如小兔子惴惴不安了:谢钦差主导的考试,想也知道怕是最难的。
走出肿瘤医院,所有人看见最后迟来的常家伟医生。“我晚了,会开完了吗?”常医生的自言自语是憨憨无疑。
“傅昕恒中途跑出去了,你知道他发生什么事情吗?”于医生等人趁机问他这位常好友。
常家伟不好直接吐露好友的私事,半遮半掩说:“是他未来亲友团给他打来的电话吧。”
未来亲家的来电,声称有朋友在车站遇见个男人长相神似温四叔。
【439】热了
病房里,李福爱未出院,消息必得先瞒着,避免病人情绪过于激动。
傅昕恒医生在路上,首先要打电话问的也是病人情况。
“病人不知道。”温君宝说。
“其他人呢?”
“我爸妈年纪大了,怕他们失望也没说。只有我们几兄弟自己知道。锦生马上跑去车站找人了,现在回给我的信息是刚到车站,在站台上没见到对方说的人。”
“火车开走了吗?查到火车开往哪个方向吗?”
“说有可能是开往南方的一趟火车。由于这趟车是长途车,中途站点很多,不清楚对方会不会在哪个中间站点下车。”
“能确定是四叔吗?是谁看见的?”傅昕恒医生一个字一个字地问,“之前有过多次这样的情况。”
说是有人看见失踪的温老四,找过去扑了个空或是对方压根儿是认错人。这样的事情从温老四失踪那刻起频繁发生的次数至少有上百起。
温家人的心早也因此被折磨过上百遍。
失望次数多了,难免会产生个倾向性想法:大概率又是错的。
温君宝坦白:“报料人是子涵以前的小学同学。”
温四叔失踪时温子涵几岁,说是温子涵的同学等于说是小朋友长大了再看见年轻时的温老四,小朋友的记忆大都没比大人可靠。
再说温老四容貌这么多年来真不会变吗?
“子涵去车站了吗?”傅昕恒医生问。
“她没去,在医院里没走,怕被她妈妈知道。”温君宝说,这次堂妹反而很沉得住气的表现出乎众人意料。
傅昕恒医生转个方向盘开去医院。
温君宝最后说:“其实近年来说看见我四叔的人几乎没有了,这是第一次,给人感觉有点儿希望——”
问温子涵医生自己如何想这件事情。
傅昕恒医生只记得,自从认识谢婉莹医生以后他的未婚妻温医生变了,变得更有自信不急不躁,仿佛在默默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终于在回家路上谢婉莹医生接到温姐姐的来电。
“不知有没有吓到你。”温子涵医生温柔的声音说。
谢婉莹连声否认:“没有,怎可能有。”
“有人说可能见到我爸,我觉得对方可能认错人了。如果说我爸爸活着,能再次见到我爸的人——”
温姐姐没说完的话,谢婉莹明白,温姐姐是说,再次见到她爸爸的人应该是她这个重生注定会和温四叔见面的人。
不管怎样,在这时候发生这件事感觉是个冥冥中显著的信号。谢婉莹给温姐姐介绍今日的开会内容:“我们国家要发展分级诊疗工作,让医疗福利惠及所有县域底下的老百姓。我个人认为这是国家在支持温医生从事的伟大乡村医生工作。”
温四叔,一位受到民众尊敬的赤脚医生,如果活着能在今天接到这样的重大消息,应该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吧。——温子涵医生的眼眶热了。
回来的傅医生见到这一幕,站在门边上不动了。
国协,隔日下午
有大领导在昨天大会上的种种泄漏天机和谢婉莹医生那句话,吴院长召开全院科室大会时,一大帮大佬们心中有点儿数了的,众人争先恐后道:“考试。”
吴院长吃一惊:曾几何时考试变成抢着说要了?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