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严峻性
担忧始终存在,准备离开的段三宝医生和潘世华医生感觉自己脚底会略显沉重。
谢婉莹医生望下表突然说道:“今晚的医院总值应该是交班了。”
呵!记起来的魏尚泉率先捂住自己惊吓大的嘴巴。
再看段医生和潘医生火速走出会议室,谁都知道在扑克谭面前表现不好是很可怕的。
个个怕谭老师,她谢医生一个样。
吃完饭,果断上手术室提前做准备。
帮师姐收拾饭盒的米思然主动请缨:“师姐,如果你不嫌弃,我随你上手术室看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米师妹既然已经在神经外科下班,想来参观未尝不可。谢婉莹接受师妹的请求。
魏尚泉紧跟在她们两人后面走。
潘同学不在后,班上保护孕妇的重担就此由他承担。为此在路上他有认真再次考虑潘同学的建议说:“莹莹,你看我行的话——”
“你想试试?”
这回对着谢同学的眼,魏尚泉医生的心跳没像之前虚跳,眼前浮现出自己曾经的那段热血青春,心理适应期过了,勇气回来的魏医生点头:“我想试!”
一行人边走边说很快走到了手术室。
几个人换完衣服拖鞋进入手术室禁区。
在走廊里遇到人,顺道问问在前面他们那台手术拖延了是怎么一回事。
手术室护士告诉他们:“是儿外的手术。”
魏尚泉听见儿外两个字,马上走过去看看自己女朋友范芸芸医生在不在。
到达手术间门口,魏医生探个脑袋偷窥下,果真见到了范芸芸医生的身影出现。
手术是不分科室不分病人年龄性别等等的,只要是一有状况发生,可以想见的窒息气息像快要充爆的气球在密闭的手术间里膨胀着。
让手术间里第一呈现出的景象是:各位助手脑袋蒙大汗。
范芸芸医生显而易见紧张到口罩贴着鼻脸叫自己快透不过气来了。哪怕她现在在台上仅是个小助手,只能负责做拉钩这样的小活儿。
见状,魏医生忧愁了,抬手捂下自己的眼皮子嘟囔着:“她怎么比我当时的表现还差。”
说的是范芸芸医生拿拉钩的手好像在抖着。
他魏医生当初同样的暴汗淋漓,然而好歹手没抖到隔几米远地方的人能看出来。
吐槽两句担忧的魏医生,再看台上的女朋友根本发现不了他,是无暇看其它地方,可见今天的儿外手术有多可怕。
其实想也知道,本该两个钟头前结束的手术拖到现在见不到结尾的迹象,充分说明情况的严峻性。
儿外这台手术是什么个情况?
离当年在首儿实习的日子感觉很遥远,魏尚泉医生快把当初的儿科知识全忘了,只得先问问护士。
护士补充说明儿外的手术情况,恰逢谢婉莹带着米师妹跟上来旁听。
“阑尾炎手术,所以我们本以为他们的这台手术会很快结束,给他们先安排上再排你们的。”
确实如此,如果术前诊断明确性质的阑尾炎手术,基本上医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很顺利地把阑尾炎手术做完的。
【291】纠正
如前文讲的,往往意外总是发生在手术情况和术前检查有根本性冲突。
米思然马上联想起昨晚自己科室手术的状况,叹口气。
昨夜神经外科手术正是如此。
本以为很简单能结束的手术,叫了岳医生担任主刀动手。结果岳医生钻孔引流后突然发现引流液不对劲,急急忙忙转开颅。
宋学霖医生随即代替岳医生成为主刀。
接下来,宋医生一步一步带助手完成手术,过程固然很费时间但是始终没有乱过节奏。
当下在儿科手术间,众人看着聂加敏教授站在台上主刀位置不紧不慢做着手术。
能做主刀的医生有超强的技术实力,支撑到他们遇到难题时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做到不慌不乱不自乱阵脚。
慌的基本上是助手们,尤其实习生或刚毕业不久执医的年轻医生。
米思然承认自己昨晚慌到了末尾,直到今时今日反省过来,均是自己实力不足的原因。
可以知道,当下在台上的范芸芸医生应与她同样。
魏尚泉医生是绝对不会在自己女朋友竞争对手面前灭自己女朋友威风的,抱怨声:“儿科能做腹腔镜手术吗?”
原来这台手术本是做腹腔镜的现在改为开腹了。在魏医生想来,儿童年纪小,腹腔镜开刀相比成人肯定难的多,如果只为追求博出名的新技术去冒这个险不值得。
米思然听这话似乎有道理,转头看向谢师姐:是这样吗?
谢婉莹趁机考下准备要在儿科混了的米师妹:“你在儿科不是呆过吗?“
儿科是医学生必须轮的四大科室之一。
米思然点头:“是,呆了三个月。”
“没看过儿科腹腔镜吗?”
“看过。”
“儿科和成人的腹腔镜有什么不同?”
对于谢师姐的提问,米思然努力地想想。
应该说类似这样问题的答案一般属于临床带教老师的即兴启发式教学,这充分体现出临床带教是课堂教学没法代替的点,只有临床教学能遇到什么病例老师想起什么给学生讲什么让学生深入检索思考,有照本宣科无法比得上的绝对优势。
不过这种教学极其考验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
像现在,魏尚泉医生在旁一个呆,心头一个慌,他有预感自己刚吐槽的话要被谢同学即兴打脸。
不叫打脸,叫做纠正,纠正偏差和误解。
儿外追求腹腔镜胸腔镜等新技术绝不是为搏出名。如果为搏出名做伤害患者的事情,世界上和国内的医学组织早就发出公告让这类手术停掉了。
魏尚泉啪啪想抢先打自己的脸:自己好蠢,幸好宋猫不在场没得取笑他,否则宋猫会笑他之前夸自己和谢同学一个科结果学了啥。
米思然暂时没想出答案,对谢师姐说:“我在儿外的时候,没听老师提起过这个问题和说过这个问题。”
这问题是属于学生自己去领悟的一个技术问题。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医学圈内的隐形技术壁垒正是这样构成的。
【292】不是差不多
说完这话的米思然,自己先捏把汗出来。自己是优等生,更清楚这种行内潜规则。
她没做到,说明她的临床技术和谢师姐的差距是无限的大。
米思然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不是。
如谢婉莹医生说的下面这句:“你感觉两者差不多是不是?”
是,她原来的答案是如魏师兄想的,差不多,直到谢师姐问到这个问题潘然醒悟。
说她和魏师兄在没有专科大佬指点的情形下对此有所误解,并不奇怪。
如果你现在再看儿外的手术间,那套儿外的腹腔镜器械并没有收起来。
儿外的腹腔镜器械和成人用的腹腔镜器械,除了尺寸以外基本上没区别。儿科腹腔镜手术和成人的腹腔镜手术的基本几个步骤和基础操作手法也大致相同。
均去过普外和儿外实习的米医生魏医生再度回忆自身曾经的专科实习经历是越茫然。
照这么个说法,普外和儿外的普通传统外科手术,也是一个样了吗?
米思然医生、魏尚泉医生:啪啪啪再打打自己的脸和脑袋。谁都知道传统手术儿外和普通外科手术有区别的。
有关这些区别一个最大的区别点,前文讲过,说孩子腹腔小,让外科医生难看清难动手,魏医生以此类推到腹腔镜手术同理。
仔细究来魏医生的论点不止站不住脚且自打脸。腹腔镜手术最大的优势是能扩大医生的手术细处视野方便医生细微操作,腹腔镜技术应是对儿科手术更有益。
米思然猛然记起这个细节,道:“儿外做腹腔镜手术看的东西是比较清楚。”
魏尚泉医生很后悔:“是,它放大了。”
以为这个答案对了吗?只看谢婉莹医生再继续默默等他们两人开窍。
不要忘了,医学的任何技术是基于病人身体上,讨论医学技术要追跟到病人身体上。
儿童的身体相比大人而言,除了众所周知的小,必定有不同点,不然不会单独别类为儿科。“发育没完全。”
“体现出来是什么区别?”
刚抢答的魏医生再次卡壳。
此时谢同学用意味深长的眼神对着他说:你女朋友是儿科医生,你的儿科知识水平???
魏尚泉医生深感自己在女朋友面前跪搓衣板跪定。
“区别是很多的。”米思然这次回答颇为冷静,回到正确的思维轨道上,心里佩服死了谢师姐永远的头脑清醒是基于多强大的医学知识储备上。
“例如?”
“儿童的脂肪比成人偏少,儿科腹腔镜比成人腹腔镜能见到更清晰的结构。”
“再有?”
“再有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扩大不是病,这与成人是很大的不同。”
谢婉莹满意地点头。
考完能看出米师妹在儿外的知识没有丢,体现出米师妹对儿科没有不喜欢。
考米师妹是希望米师妹基于兴趣选择儿科,而不是为她谢师姐。
师姐不可能罩师妹一辈子,期待师妹能走好自己的事业路。
魏尚泉医生则为女朋友纠结:完了,这下他女朋友的强对手真的来了。
瞧,手术台上主刀刚结束自己部分让助手们负责收尾,聂加敏下手术台后向他们这边走来,应是听见他们的对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93】敲打
“聂老师,辛苦了。”
是辛苦,聂加敏被国协招来之后不能像在国外慢吞吞只做个给病人看病的医生。
国协的吴院长给国外特聘教授的任务如泰山般的重。
首先要带学生。
没辙,全国的儿科人才紧缺是长久性问题,要永久性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
吴院长的这个打算是正确的。
学生带成怎样,医院对老师有考核的。这层压力足够聂教授吃一壶。
国协没有首儿成熟儿科医生教育系统,聂教授自己重新组建。对聂加敏来说,凭借他自己对儿科事业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出好学生的干劲是有的,问题只出在国内大多数优秀的医学生首选不会是儿科。
望着谢同学,聂教授眼里流淌的终究是惋惜:“你至今没忘儿科知识。”
谢婉莹医生委婉回话:“心外科有儿科患者,你们儿科有需要会找我们心外科。”
言外之意,彼此一家,无需分清。
聂教授绅士,笑笑,没当场拆穿她的谎言:你如果这么想,当初选择来儿科不也一个样?
事已如此,他聂教授只能是,转个头对准另一人:“她,我记得来过我们儿科学习。”
没想聂老师能记住自己,米思然有点儿激动,回应:“先前我到儿科时没有幸运能在聂老师底下学习。”
原因应是聂加敏自己要带的研究生博士太多无暇再带他人。
“你对儿科有兴趣?”
魏尚泉医生紧紧张张望向手术台。
范芸芸医生低头在努力地实习打结中。
“有。”米思然答。
聂加敏脸上浮现出笑容,专科老师一个样,最爱学生爱的是自己科。
“聂老师。”谢婉莹斗胆帮师妹们打探情报,“儿外今年想招几个人?”
“儿外一直缺人。”聂加敏说,下一句是,“想来的人挺多。”
背靠国协大招牌儿外绝对不缺应聘者,竞争大。
儿外尚且如此更别提其它科室,米思然神情严肃。
“儿科会招部分女医生。”好人聂老师抚慰米同学。
这种情况参考幼儿园小学普遍女老师多,原因不用多讲。
另一方面儿科终究不是学校。病人家属希望儿科多点细心女医生照顾患儿的同时,在选择给孩子做手术的医生性别上则侧重考虑男医生。
说来说去医学市场始终被大众印象束缚。
不可以说家属有错。
培育儿科医生最厉害的首儿在儿心外儿神经外等顶尖科室里几乎见不到女外科医生上阵。
联想到这些的众人望向谢婉莹医生的目光里充斥着不一样:当今国协心外科只有谢医生一个女医生,如果谢医生去国陟一样是国陟心外唯一女外科医生。
“你今天的手术病人我听说了,是个大明星。”聂加敏口里流溢出赞美。
医生实力的凭证是要靠患者认可打出来的。
所以谢医生今天能在心外科站住脚,是靠的百分之百的实力,导致男大明星都不找男外科医生找她治病。
借此机遇谢婉莹从旁敲打人:“我相信聂老师的儿科招人不会分男女,更不会用名额限制住真正的人才。”
这话一是警示师妹们不要贪图儿科倾斜招女医生的条件,那不是你们该想要的,只会让你们被人背后指点。
不用自己人争,打铁自身硬,两个都进儿科不好吗?
【294】正常的
米思然的背挺的直直的。
站在术台上的范芸芸医生抬起头,眼里一丝赢光:无论什么时候谢师姐的话总是对的。
当然,谢婉莹医生这个话另一个意思是提醒医院领导,不要因此再错失人才。
聂加敏听完她的话,是想到某句传言更乐了。
那会儿大家讨论谢医生没接受吴院长的安排是没想要做领导的野心。
熟悉谢同学的老师们并不太认可这个结论。
像他聂加敏始终认为:“你的眼里有强光。”
谢同学眼里的强光是野心勃勃志在必得。
重生一世,不想浪费宝贵经验,推动医学向前发展,怎可只做一名普通医生。
聂加敏再加一句:“你身体怎样?”
自己的消息传的好像太快,谢婉莹琢磨如何回答。
有人来一句:“她对这事儿根本不着急的。”
是快收完手术尾巴的罗师兄抢着她前面答话。
“不着急也得看看医生。”聂加敏医生贯彻儿科医生的家长脾气唠叨年轻人,“我知道她挺喜欢孩子的。”
周边的人感到意外:谢医生喜欢孩子吗?
儿科教授在这方面看人应该是有技术眼光,可能会被聂教授说对。
前世没有养过孩子,今世有机会自然而然有这个兴趣。重生的谢婉莹医生很释然。
“喜欢孩子谁都喜欢,最终要看这孩子乖不乖。”旁边已经当上妈妈的护士姐姐吐句实话。
另一句实话护士姐姐再吐:“要看爸爸表现怎样。”
曹勇医生:我这么突然被拉进来?
谢婉莹再想要怎么说曹师兄。
聂加敏替他们夫妇说:“不怕,曹医生不知道怎么当爸,可以来请教我的。”
曹勇医生:这是多少人争着想指导我当爸。
别说,现场正好有一个爸。
据说有个刚上学前班的孩子在医生办公室里埋头做作业等自己爸爸工作结束回家。
几个人走去谢医生的手术室路上看一眼:那孩子小小个的,坐在椅子上乖的要命的样子,未来必定是个学霸。
就此表现,孩子父母应该会非常满意了吧?
“是张医生的儿子。”同事介绍。
一听这话,谢婉莹加快脚步。
因为她病人的关系,张庭海医生跟着加班在给她的手术病人做麻醉。
张庭海有听见他们一行人说话,批评聂加敏把话说的太满:“到时候孩子生出来不知道什么样,不满意你让曹医生必须满意?”
“喂,你这话——”聂加敏要被他吓死,当着个孕妇的面这样说?
“我意思是孩子有曹医生的基因,什么样他曹医生自己负责。”张庭海把话补充完,“我儿子太乖不灵活,不好,性格不像我和我老婆。”
医生是高智商高学历群体懂遗传学,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比普通老百姓要高些。
孩子出来后不尽人意时有些医生父母会遗憾大些吐槽多些。
李师姐朱师兄如张医生,要等到如鲁老师带大好几个孩子之后慢慢接受自然遗传学规律一重要特征就是会:变异。
“孩子和爸妈不完全一样才是正常的。”谢婉莹医生据此说。
在场所有人唰目光齐向她:现在已经能感受到谢医生当妈妈的样子该有多与众不同了。
【295】彻底跪
聂加敏跟来自然是想看谢同学的技术进步。
平日里医生们即使在同家单位也难抽出空看同事手术的。
双手抱胸,聂加敏先听听医学生们讲述病人情况。
米思然是没想到突然遇到自己堂弟:“你什么时候来国协的?”
米文林说:“今天下午来国协帮老师办点事,要走时听说谢师姐有手术来手术室向师姐学习。”
“你不是准备留在国陟了吗?”米思然要说堂弟不要脸,如此做法是给国陟明目张胆当间谍。
随后两人的目光望向谢师姐等待师姐决定。
学习是双向的,刺探是双向的。谁说只有学生刺探老师的,前辈时时刻刻一样要警惕后浪的。
谢婉莹医生爽快地对米师弟说:“你执业证不是考了吗?在你潘师兄没回来手术室前当我助手试试。”
米文林被吓懵。
“胸腔镜的手术上过台没有?”
“上过——”
“当过扶镜手吗?”
“老师有让我试下的机会,就一两次——”米文林战战兢兢地回答着。
“对今天这个手术病例你们了解多少?”聂加敏教授顺便加考他们这群学生。
米思然的紧张随之而来。
优等生的紧张不会是老师在场的缘故,而是脑子里想的答案有问题。
米思然突然发现自己想的答案再次乌龙了。
今晚一次两次错误让她内心惊骇,回头望下魏师兄:貌似魏师兄每次都会带歪她!
以她了解,魏师兄是心外的体外循环师。
刚在科室时魏师兄说了自己是待命状态,造成她以为谢师姐这个手术用不上体外循环技术不用体外循环师。
幸亏她米思然没有把这话直接吐出来,否则要被谢师姐使劲儿敲脑袋壳:你说什么?!
二尖瓣狭窄病人,三尖瓣术前加的检查发现有问题。不管是否主刀要在三尖瓣上动手,在二尖瓣上做手术无论是传统手术或是全胸腔镜手术必须是要做体外循环的。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有些医生说可以不停跳心脏做这个手术。
这里说到医学细节上的问题。
好比很多手术对外宣传微创,结果等医生详细解释时患者和家属大吃一惊:这能叫微创?!
然而在医生眼里,技术有一点突破相比以前的开大刀都能叫做微创了。
体外循环和不停跳心脏技术不是冲突的,以前病例介绍过,再归结下:内科介入手术走的人体血管通道无需在心脏上打穿孔不需加体外循环。
以此类推心外科做冠脉搭桥小切口手术由于无需打孔可同样尝试。
外科二尖瓣手术要打孔但可以心脏不停跳,要上体外循环时阻断上下腔静脉,不注入心脏停搏液不阻断主动脉,优点是保护心肌。
医生宣夸某个技术是真好。
魏医生待命是?
做完手术的范芸芸医生走来关心回男朋友的工作,同米思然见到手术间内有医生在准备体外循环机,问:“你的学生?”
魏尚泉急得去捂女朋友的嘴:他怎么可能去指导科室内的体外循环师前辈光医生。
他魏同学不是谢同学,刚工作不到一年没资格在手术室里独立工作。
他的待命是如果术后病人需要持续上体外循环,要接光医生的班在科室内守护病人。
米思然彻底跪了:魏师兄,你~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96】夸海口
魏尚泉觉得这怎么能叫做怪他带歪。
脑子正常的人应该想得到,像谢同学这样一毕业能做到被单位足够的信赖并委予重任的机会基本为零。
你想北都的宋才子宋医生,强归强,在神经外科至今没有当组长。
谢同学之所以能叫人放心,因她在当医生方方面面的表现上:十足个老医生而不是新手。
当医生真做到大佬这个地位的不可能只讲技术强的,除了技术强如何去处理同事关系病患关系业务关系等等全部要做到位的。
医生单打独斗干不成事的,这话讲过很多遍。
魏同学紧接看着谢同学如何会做人。
谢婉莹医生掏出手机对张庭海医生说:“我知道一家做儿童餐很好吃的餐馆,我让他们送餐过来我们医院,给我个机会请请小朋友吃饭,可以吗,张医生?”
“你只请我儿子吃饭,谢医生?”张庭海医生故作不太高兴地板了板脸。
知道的,张医生为给他们手术加班导致儿子和自己均没来得及吃晚饭。
谢婉莹医生说:“我争取两个半小时给你把这个手术做完。中间我让大厨给你准备丰盛大餐,包你满意。到时候小朋友想吃点可以再吃点,说什么不能让小朋友先饿肚子。”
医生说话的艺术感可以很委婉动听很幽默,不过需要以实力打底的。
张庭海医生是被她的话惊了下:“两个半小时?”
胸腔镜手术以常规情况来讲是要比传统手术时间更久一些的。这种手术两个半小时难以做完吧。
聂加敏听着,好奇地问张医生:“你没见过她做这类手术吗?”
张庭海答:“我没见过。”
意思是,他张庭海这么个科内有名有实力的麻醉医生一般不会被安排来做小手术的麻醉,今天谢医生的手术肯定是特殊点。
即使如此,这不代表他张医生没见识过这类手术对这类手术完全不懂。
“我看他们报上来的手术计划是要做二尖换加三尖瓣加冠状动脉——”
张庭海医生再这样一说,聂加敏等人着实一震,明白为什么张医生刚会发出质疑。
“一,二,三——”聂加敏教授此刻必须怀疑谢医生是不是自己带过的那位谢同学,数着指头问。
一个手术里头要给病人做这么多人体零部件修补,竟敢承诺说两小时三小时?
这不是普通的小手术,是两大外科专科的心外科手术。
谢婉莹医生答聂老师:“之前是预计过一个半小时做完。”
她没夸张,如果只做二尖瓣手术预计一小时多完成,现在加两个是加到快三小时。
聂加敏教授当场无话可说。
“行,你请客!”张庭海医生冲谢医生竖起大拇指,等你怎么飙技术。
其他助手神情之紧张。
组内原本有力的助手潘医生段医生均不在,奉命先代上助手位置的实习生听完谢主刀的时间承诺心跳加速一百:怕死拖主刀后腿。
光医生做好体外循环机准备工作,要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这样可以帮助缩短手术时间。
【297】叫人
手术时间长短取决于什么。
麻醉准备开孔体外循环建立等,这些必要步骤是省去不了多少时间的。
一类手术的常规时间可以说是外科医生们在这类手术的耗时中位数,等同于说这类手术的某些技术操作上医生做起来普遍难度到这个地步需要耗时这么长。
归结出来外科医生想缩短手术时间只能从上面能省的地方下手。
想省时间,医生的技术操作娴熟度要飙上去,人家折腾几刀的事儿你能做到一刀完事,绝对是省时省力。
这点早在当初她在普外二实习出科时谭老师给她亲自演示过一遍。
“你说实话,你们科这手术做多长时间?”聂加敏教授悄声问心外科的光医生。
做人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聂老师是担心谢同学别为了同事能吃上晚饭逞能过度。
只能说聂老师是个很好很温柔的人。
光医生回答:“这样的手术在我们科我所见过的应该是第一次。”
以前经常有二尖瓣三尖瓣一块做的手术,然而再加上冠脉,并且上的是胸腔镜而不是传统手术,难度系数一加二,一般的外科医生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要光医生说:“具体要看开刀后的病人情况。”
这话说到重点了。像他们儿科刚刚结束的手术是这样,手术术前计划再好,医生再怎么承诺,一到开刀发现情况不一样全打水漂重头来。
对此光医生又说了句话:“谢医生的手术向来不会出什么意外。”
聂加敏教授:好像是的——
魏尚泉在之前急急忙忙走出手术室给潘同学打电话:“你什么时候回来?莹莹给人打包票说两三小时做完手术!她一个人怎么能?”
潘世华医生:沉默中。
“你怎么不说话?”魏尚泉催着他。
潘世华医生:我我我这——你魏同学你这蠢的,你能猜不到我为什么不敢说话吗?
“什么手术两小时?”
当这个冰冷的声音代替潘同学从对面手机传过来,魏尚泉要把自己的手机当即扔进垃圾桶装作没听见。
“说、话。”
对面这两个字,让魏尚泉医生不敢装聋作哑了:“是,是,谭老师。”
奇怪了,人家靳科长当医院总值时是整天睡大觉直到半夜再出现,据说很讨厌麻烦找上身的谭医生结果比靳科长积极百倍这么早上岗了?
明白了,是潘同学闯祸了呼叫医院代班谭总值。
潘世华医生大呼冤枉:我自己都搞不清谁叫的谭总值来。
段医生去的急诊科支援,潘医生之前是被哪个科呼叫去会诊的?
潘医生的眼神早就不满地瞟向李启安同学:你叫的,你这只胆小的兔子李,胆子小到早早把医院总值大人喊来干什么?
李启安医生站到潘同学后面去小声说:“不是我叫的,我哪敢叫。”
那是什么情况?
魏尚泉医生突然后知后觉感受到对面不止吹一股寒冽的冷风是吹着两股。
“靳师兄打的电话。”
绝对没人想到,靳师兄与自己的师妹师弟们感情不怎样,但是不知何时开始和谭老师似乎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
知道谭老师今晚代班总值,顺带叫来聊几句,说要帮谭老师带夜班夜宵。
【298】快上
“两小时能做完什么手术?玩飙车吗?”
有的医学老师前辈别看冷,说话不会寡言少语,而是会像靳师兄这样下冰雹栗子。
“她想玩多大的飙车?”
魏尚泉医生:我哪知道。
“你要帮她手术,你说话。”
被指住的潘世华医生答不上来,事实是之前谢同学没和他们说过两三小时的事。
“她夸海口了?”读出潘师弟脸上的表情,靳天宇挑起眉。
不要怪靳师兄听到消息后有比较激烈的反应,同心脏科医生,靳天宇感觉谢师妹说的手术时间超乎现实。
“她藏了什么新技术?”
这些师兄老师冷嘲热讽甩钩子刺激你,搞半天原来是钓鱼要刺探情报。
在场的师弟们只能想到两个字:绝了。
“我要去手术室看看,你去不去?”靳天宇说着拔腿就走,顺便拉下谭医生。
想去看徒儿就去,不用装着的,谭老师。
谭克林医生:是有点儿担心,徒弟才华是有,然而逞能过度不好,也不知她为什么事儿逞能。
况且今天听一天人家的八卦之后,终于领悟到靳科长今早的话里含义。
靳科长:你扑克谭如我所料慢的不是一两拍,想反了。
潘世华医生收起手机前跟魏同学说:“我马上回去。”
“你那边事儿忙完了吗?”魏同学担心他被对面的老师师兄抓包。
潘世华医生递给李同学一记警告的眼神:不准你这只兔子李以后随随便便喊我,小心我以后不来了。
靳师兄这样的大佬在你自己科室里都没下班,你喊我来做什么?
没想到温柔的潘同学实则像宋猫不喜被叫,李启安同学嘟起眉头:不如喊谢钦差来了。
手术间里得知潘助手要回来,貌似继续缺个人?
谢婉莹对米师弟说:“说好了,你来,先打孔。”
主刀用记号画好胸腔镜开孔位置,开孔可以是助手练手的机会。
现场一片寂静,是无论谁也没想到谢主刀来一句真的。
想来跟谢师姐学东西?可以,快上。
米思然和范芸芸猛打个心头寒战,虽然早知道谢师姐一旦认真起来与平日里的形象是判若两人。
米文林的喉咙里使劲儿咽住好几口口水。
眼前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可是因为谢师姐选的这条心外科路。
现在要跟偶像一块做手术,如果放弃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会再有机会。
对,你会发现谢师姐有时候是这么狠的一个人。
外科医生哪有不狠的。
于是先前谢师姐说完让他当助手之后,他果断去刷手,穿手术衣,戴上手套。
现在,是考验他走上手术台的时刻。
不能退却半步,后面一群实习生对着他的背影虎视眈眈包括他堂姐。只要他敢露出点胆怯,其他人会像狼虎扑上来抢走他的机遇。
站到手术台上,接过护士递来的手术刀。由于之前不是他给病人做消毒工作,他没看清楚,现在一看仔细谢师姐给病人画的操作孔位置:哎?!
这下子,他好像知道为什么谢师姐说没有潘医生他们回来协助关系不会特别大。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299】惊叹号
“是出问题了吗?”望出手术台上似乎有异常,聂加敏教授试图站近一点探出究竟。
只不过终究非手术团队成员不能离手术台上太近,导致麻醉医生张庭海医生站在手术床头处于同样看不太清的眺望中。
看不见的人,转头问心外科光医生。
光医生摇个头表态:我也不清楚。
立即招来一帮人的白眼:你是配合谁搞什么商业秘密是了。要这么说,谢婉莹医生直接让国陟的小探子米文林上台,岂不是为自曝。
医学技术当真出来的一刻想捂是捂不住的。准确说,也不会想捂。
联想当初国陟引入手术机器人研究大张旗鼓搞国际大宣传,招呼所有人来看新技术,可以想见,医学技术比谁都渴望宣传度。
因此对行业内来说,新技术打不打宣传泄密不泄密的前提条件是:新技术有高度技术壁垒到给你同行看一眼也没用,相反可以变相帮我打宣传。
这代表着绝对的创新实力。
米文林这个刚要毕业的医学生,简言之如只小白兔,怎可能懂这些行业内的门门道道,脑子在手术台上蒙圈着了。
“一,二——”米文林数着,思考自己的数学水平是否达到幼儿园小朋友的数数水平,数了一遍再一遍。
围观的人原以为他在确认即将手术的三个人体零部件部位,紧接越想越不对。
隔着人体皮肤,米文林医生除非有堪比优胜过谢婉莹医生的头透视眼能数到人体体内。
答案:谁都知道他是没有这能力的。
米思然叫声:“我知道了,两个操作孔。”
自己堂姐的优秀是不言而喻的,第一个拆了他的谜语台。
其他人恍然大悟之后大呼惊叹号:两个操作孔?
不不不,准确的说法肯定不是两个操作孔,胸腔镜腹腔镜基本上是一个观察孔搭配其它操作孔,等于说两个孔的话应是一个观察孔加一个操作孔。
“胸腔镜现在可以变到从三个到剩下一个操作孔吗?”聂加敏教授询问其他人。
他是儿科普外科教授,玩的是腹腔镜非胸腔镜,所以不敢直说不可能。
以他了解,胸腔镜比腹腔镜更难,好比本来普外科比不上心外科的技术难名声。
表现在从一开始,胸腔镜主打三个操作孔一个观察孔,比腹腔镜两个操作孔多一个,说明减掉胸腔镜操作孔的难度。
“现在我们医院大多数胸外科心外科手术是三个孔。”张庭海医生补充说在国协胸腔镜技术当今主流是三个操作孔,走在国内国际技术前列的。
“你见过两个孔吗?”聂加敏问他。
没见过,因而他张庭海医生不笨,知道谢医生有想法在这个大明星的手术上有所作为之后主动请缨,哪怕加班都要来做谢医生手术的麻醉医生。
聂加敏从他表情读出来背后隐藏的东西,心头猛然咯噔:认可谢同学的野心大,只是没想到谢同学的“野心”大成这样。
不止耍新技术而且不怕借用大明星耍一炮而红。谢同学的大心脏该有多大。
【300】一步到位
再旁观谢婉莹主刀医生。
谢主刀早就站在手术台上米文林助手的对面,做好了一切准备。
目光一扫对面,谢主刀双眼里是教鞭,抽是了。
手术时间紧,哪有时间给你拖拖延延的?
米文林一刀立即划下去患者皮肤手术区域,他的脑袋早就没法再想其它事情了。
应该说他也想不明白。
为何说想不明白?
这要说到国陟前天刚开过一个内部讨论会,张副院长亲自主持的,叫做胸腔镜技术讨论会。
一帮国陟胸腔镜专家,包括心外科胸外科专家齐聚一堂。要知道,国陟是全国最顶尖的心胸外科医院,这帮人代表了国内最顶尖的胸腔镜技术专家集合。
张大魔王带着一大帮胸腔镜魔王讨论的是:如何减少胸腔镜操作孔。
从四个孔减到三个孔之后是要尝试减到两个孔。
国陟专家们刚在会议上的ppt热烈探讨半天,属于刚在纸面上形成的东西,离实践落地想也知道绝对有距离,相当于做梦。好家伙,到了谢师姐这里,国陟的梦瞬刻变成了现实。
传回国陟,是不是一个个国陟老师要摸着他米文林脑袋瓜说:你小子到国协是梦游了吧?
不说这个,说在此之前没看到操作孔之前,他米文林其实想的是:谢师姐说助手关系不大,根据谢师姐在国陟做的机器人手术传奇,谢师姐可能是拿手术机器人给病人做手术。
幸好他和自己堂姐一样够聪明,没有轻易把乱猜的想法吐出来,否则要被谢师姐用力棒打脑瓜子:什么!
手术机器人是可以主刀一个人上手,然而前文讲过了,对助手的要求是极高的,助手的成熟反应要非常及时,随时化为主刀给主刀兜底风险意外的。
再说张大魔王这个老邪,至今没打算过把自家研究的手术机器人技术轻易分享给其他人包括兄弟医院国协。
国协想自己从头搞个手术机器人,路是很远很远的。毕竟这样的技术涉及到工业计算机等其它专业学科的结合技术,有恐怖的多学科技术壁垒,国陟单靠自己也是做不到的。
这样说,国协没法子注定落伍于国陟吗?
答案今日揭晓。
医学技术发展的路子是多点开花,百花齐放。
这也是为什么各单位均清楚,抢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这条路被你抢先一步没关系,我在另一条路找方向突破,同样可以超越你。
估计张大魔王知道今天的事之后,要心痛到再次不能自已。
“先打一个。”
谢主刀边协助米助手开孔边下达指示。
米文林的心脏差点被吓飞。
谢师姐什么意思?
只开一个孔了?
连观察孔还是操作孔都不要了?
这是一步升天啊?
救了他一命的是手术室门口传来魏尚泉医生的声音:“世华,快点,开始了。那小子不行,帮不了莹莹的。”
米文林的脸“唰”红到极致,愧到极致。
说是他尝试过到给国陟老师们做扶镜手的能力,然而仅凭他刚一刀划皮肤的技术表现,技术水平线在谢师姐眼里已然是不及格。
【301】点名
恐怖的大佬是如此恐怖的眼力,不用让你真试哪个技术,只让你上手下,即使是很基础的小技术都能让你的底牌暴露无疑。
手术间外,刚杀到的潘世华医生在快速洗手。
魏尚泉小声点问他:“你一个人?”
之前通话电话里,两个出乎意料的大佬把他魏同学吓到,感觉得到他魏同学做错大事。
潘世华趁机教育他:“你打电话不会先打探下吗?”
成熟的职场人打电话会先打探对面的情况再说自己的问题,天知道对面是不是站着个领导如这次,变成自爆。
魏尚泉医生叹口气,想他这相对宋猫的傻逼富二代脑子,大概率又要被宋猫笑话:你能算是富二代吗,魏傻子?
“他们拐个弯去了急诊科。”潘世华医生说。
感谢在急诊科的段三宝医生,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中途把领导叫走算是帮他们挡灾。
“里头情况怎样?”
“你一个人来,莹莹是打算两孔?”
“可能是。”
“你们早做好打算了?”
应是谢主刀早做好盘算,在发现事情有变化的时候。
一个主刀医生是必须把手术的方方面面包括助手的规划等包揽在内,随时做出手术计划调整。
“如果你都不能来,莹莹怎么办?”
对此潘世华医生走进手术间,自信回答道:“我这不是来了吗?”
再怎样都不可能让谢同学一个人的。刚没有魏同学那通电话,他也是准备好赶回来。
“莹莹之前尝试让这小子做扶镜手。”魏尚泉试图打脸下他。
潘世华医生露出一个蜜汁微笑。
什么?谁做梦梦着给谢主刀当助手?
谢主刀并非耍着谁玩,是像大佬揣着深层目的呢。
米师弟在国陟的技术水平可以说代表今年新一代国陟医生的技术水平。现在谢主刀是彻底的国协人,不得好好亲自试验下对手后辈的真实成色。
他们这一个班之所以被叫做黄金一代,是由于很多同学的技术标准全是向谢同学看齐的。
“莹莹和我之前说的可是,情愿让你试着做她助手。”潘世华医生的话是给魏同学一个最好的认可和鼓励。
再怎么说你是我们班的一份子,即使不做拿刀的外科医生也是比现在的师弟师妹厉害着的。
师弟师妹与同班同学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是,他们班同学是把谢同学当对手去琢磨去竞争的,师弟师妹是把谢同学当偶像当神去崇拜的。
两者区分,光说各自心理状态上,前者认为两方平起平坐。后者自认永远做不到谢师姐的高度又怎会努力到谢师姐的技术标准。
像现在,米文林师弟一刀划下去,深度不够精准需要谢主刀补救。
在他们班,即使是魏同学开这样的第一刀都不会这么差。
归结下来是,大多数医学临床老师包括国陟的专家老师们,对待年轻医学生的考核标准是远远不及他们这班同学对待自身的严苛度。
米师妹坚持在国协混会不会好些?
“思然,你上来。”
被谢师姐点名,米思然感觉自己两个拳头攥满了力量蓄势待发。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02】心惊
潘助手归队。
其他人往后站了。
不能浪费任何一秒手术时间。
米思然奉命刷完手回到手术间,走近手术台,站在了潘师兄身后待命。
尝试当一助的米文林乖乖退到后面,只好继续做旁观的密探了。
其他人尽可能站前的站前,想看清楚点手术细节。
罗景明医生发现范师妹没立马回来,察觉不对劲急忙跑来找人,实则是跟着凑热闹。
幸好现在时间段是过了下班时间,这回手术间没有一堆人涌来拥挤挤,不然要前面那样挤成饼了。
这是聂加敏教授等人的一致想法。
“两孔?!”罗景明医生初来乍到的震惊之色,如同其他人初次获知信息的表情。
范芸芸对罗师兄猛点头:谢师姐从来是这么猛的了,叫她范芸芸从一开始即成为谢师姐彻头彻尾的小迷妹。
“两个孔怎么做?”罗景明立马是想不出答案的,因为没见过没听过。可能是由于他和聂加敏一样非玩胸腔镜的对胸腔镜新技术不太了解。
米文林被罗师兄望住了:国陟有这技术吗?
额,米文林没法答。
罗景明从他脸上读出答案,心惊:不得了!
快看看如何回事这个从没听过的手术要如何做。
对于两孔的顾虑,自然是担心不够用。
这里要说到胸腔镜的几个孔是怎么用的在什么位置上。这些在前文略有提过的。
要再次敲重点的地方是,如腹腔镜的打孔位置在哪里,是根据医生的手术要求即病人的手术路线图来决定的。
同胸腔镜,像心脏手术使用的胸腔镜手术打孔位置,和肺手术使用的胸腔镜打孔位置是具有明显不同之处的。
不同的最大点在于手术需求,心脏手术例如我们前面重点所讲的,是可能要上体外循环的,而单纯肺手术显而易见是不需要的。
如果上体外循环,光这一步,医生一旦既要阻断升主动脉又要阻断上下腔静脉,由于这些部位相距较远,只能采取多开孔的方式。否则为了从a处走到b处,人体内是各种组织填充着的,中间医生需要不断分离组织方能劈开条人体内部路到达b处,这样容易伤害到患者其它正常组织,并且肯定浪费手术时间。
足以可见心脏的胸腔镜手术想减孔的话,远没有肺胸腔镜容易做到。
所以不要说国陟的大佬专家们不牛了,而是人家如果讨论的是要做到心脏手术只用两孔想也知道是难。
米文林:好像上次国陟老师们讨论时并没有说到特指心脏的胸腔镜手术。
这样说法,岂不是更证实谢师姐哪怕只用两孔都能算是一步升天。——米文林替国陟老师们汗然。
说技术有一步升天的,肯定是小雏鸟像米文林医生这样的。
技术是一步一步积累如建房子建起来,从来不会有所谓的一步升天。
站在巨人肩膀上这句话,学生时代常有念诵,要透彻理解这话内涵则是需要在职场上沉淀多年后打磨出来领悟。
如何减孔,首先要吃透胸腔镜手术的原理。如果吃透了,会明白,根本无需计较减孔加孔这种事。
【303】谁犯蠢
前面很多手术案例其实揭示完这点,操作孔不够,随时可以再加的。
要不要加孔,能不能减孔,只需看医生操作需要不需要而已。医生认为一个孔可以让自己的手术“手”达到手术区域,肯定无需再加孔。
此时魏尚泉医生及时走到前辈光医生身后,预备着现场再学习。
刚讲过这个手术影响操作孔的重点之一:建立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实际上非得靠打孔解决吗?
回忆我们先前讲过的数个心脏手术案例,可以明确答案: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先进之后,可以不用,建立体外循环的路径多着了,这让减孔变成了有条件。
例如可以在股动脉股静脉间做流转,可以在颈内静脉和股动脉间做流转,这些均列举过。
米思然被指令上台后,被潘世华师兄带着,要同步赶紧在腹股沟区建立体外循环的股-股流转。
检验这对堂姐弟分别最后阶段在国协和国陟实习的成绩单对比到了。
同样一刀手术刀下去破皮。
先要说到,米文林那一刀,有谢师姐画出来的区域。米思然这一刀,没有师兄师姐先帮着画的,自己摸摸定位接着看潘师兄点头后下刀子。
周围所有其他前辈老师看着她操作。
现场只要是医学实习生的,个个紧张,清楚人家这一刀下去代表他们会不会被比下去。
米思然本人更不用说,谢师姐给她的亮刀机会是当着儿科老师和师兄的面,可以说是让她不要想着再有退路了。
谢师姐是狠人,直接把她推到悬崖边。
谢婉莹医生:我算很温柔的,比不上其他老师的狠劲儿。
回想当年,谭老师也好神仙哥哥也好等各位老师,推她谢同学到悬崖边的次数和情况全是史无前例的恐怖。
“好。”
听见对面潘师兄这一声,米思然的心尖儿在抖,自己居然没手抖,看来必须是谢师姐推她下悬崖好。
米文林闭上眼:哎,去了国陟还是比不上堂姐吗?
聂加敏教授和罗景明医生对下眼神:不错,一刀直接到位。
范芸芸屏住气息,静待着,或许下次马上会是谢师姐给她范芸芸表现的机会了。
这边建立好体外循环,另一边谢主刀把胸壁第二个孔打好。按照我们前面说的站在巨人肩膀上定律,第二个操作孔减孔条件,可以尝试归溯到谢婉莹医生在首儿做过的小切口手术案例。
胸腔镜各种常见病常规手术路径基本上和传统手术一个样。
腋下小切口进去直达心脏部位能完成瓣膜手术,胸腔镜可以照抄。
米文林在旁看着,恍然一大悟:原来应该是走这样减孔的思维方式。
再结合之前国陟老师们固然只是初次浅尝探讨减孔技术,讨论时并未谈及这样的思路图。不说谢师姐是不是脑子灵活牛逼,貌似是他们国陟人有点犯蠢了?
接下来你非要问这个减掉一两孔的双孔新技术神奇不神奇?不如说考验的是医生传统手术能力。
胸腔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如文中一开始强调的,是建立在前人传统手术技术基础上的。
如果没有想通这点?
看到这一幕,今天恰巧腹腔镜失败的国协儿外科医生们一样陷入沉思。
【304】再考
潘世华医生走回到主刀对面的助手位置。
与此同时,米文林米思然被潘师兄有意无意地瞟了下。
这对堂姐弟俩不敢吱声。
可见这两人心头想着,尤其刚闪亮过自己技术的米思然,觉得自己或许有一天是可以给谢师姐当助手的。
师弟师妹想来抢他的位?潘世华医生向来温柔的眼里猛然划过一道粟光:是时候了,把这些人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于是没先看到谢师姐亮技术,米文林米思然他们望着胸腔镜显示屏看见的全是潘师兄的炫技。
说过,优秀的扶镜手是要在主刀前面当引路人的。
这点米文林米思然都知道。
只看显示屏上出现的时而如过山车的惊险画面感,代表的是手术医生们飞速并且畅通无阻有惊无险的开路。
米文林米思然的面色唰的一白:是他们之前太只关注谢师姐一个人,导致忘了和谢师姐同班的师兄们个个同样不是省油的灯。
想当谢同学的助手,至少要学会摸谢同学的脑袋。
这两人能吗?
潘世华医生考下师弟师妹:“知道这是到哪里准备先做哪个部位的手术吗?”
米思然米文林实际上是下午刚接触这个手术病例,病人病历压根没条件没时间去看,相当于两人只听其他人说只知道个大概中的大概。
没关系,只要是优秀的合格外科医生光看手术画面进程是可以推测出手术团队要做什么的。
潘师兄考他们正好考到点上。
师兄和师姐一样可怕。
按理说,米文林近期专心攻读心外科应是比自己堂姐懂,问题是刚失败过的他自信心不足,犹犹豫豫着:“先做冠状动脉搭桥?”
“搭桥?”
哎?谁说错话了?
一开始谁说的搭桥?张庭海医生说的?
张庭海医生:记得递上来的手术申请麻醉书是写着有要做冠脉手术,而且自己好像没说搭桥。
完了完了。米文林想把自己彻底埋了,人家一说做冠脉手术他习惯性联想到的是搭桥。
搭桥手术是要摘其它地方的动脉给心脏用,细想起来不可能,因为这样一来做不到谢主刀说的时限内完成手术。
况且这病人情况严重到需要搭桥了吗?如果是严重到要搭桥会一开始检测出来冠脉的毛病了而不是要去做专门的测试。
再过会儿,米文林自认继续完蛋的原因是:他居然暂时再想也没法马上想到如果不做冠脉搭桥,这是要做什么手术?
“你在国陟学了什么?”米思然都没眼看了,皱紧眉头质问堂弟。
“我很认真学的!”米文林澄清自己的语气里充满委屈。
年轻医生认真学,不一定能学到东西的原因是:不是不认真而是时间太短。因而绝不是他们荒废了学习时间,纯粹是由于在临床时间呆的短不如老医生,病例见的少没法覆盖到医学全面知识。
不要忘了医学是向病人学习的一门课。
专攻心外科的米文林都回答不出来,米思然?
所有人望向她,米思然心跳再次加速。
“我知道。”范芸芸举起手。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