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知道的
等了会儿,望着准女婿的脸,李福爱心思这回总不会自己又说错了。
傅昕恒医生对病人说:“我陪你去做检查。”
之前她在家孤立无助时,他要她放手去救人。现在她来到医院有一堆人围着了,他说要陪她了。
李福爱听着准女婿这话越来越不像人话,整个机器话,眉头皱到紧巴巴的,自己的腿也先不担心了,说教起来:“你脑子好好想想,想清楚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医生最重要的是陪病人。傅昕恒医生脑子里的程序一清二楚的。
“你没听他们说吗?说子涵可能在上面有什么事。”李福爱提醒下机器人程序要意识到有意外状况发生。
常家伟医生适时进来说:“没事没事,我陪阿姨去做检查。”
李福爱点下头:嗯,这人是比她准女婿比较有人脑说的是人话了。
傅昕恒医生冷硬的声音道:“她在上面能有什么事?”
她不是小孩子,是医生,而且现在是住院总钦差大人了,能有什么事?何况有什么事发生,按照岗位工作划分她是需要自己努力去帮人解决的。
真要帮到她,应该是给她解除后顾之忧,帮她把家里的事处理妥当。
李福爱在床上直翻白眼,所以说来说去,她是想不明白自己女儿怎会喜欢上这么个机器人。
女孩子,谁不希望自己喜欢的男人像天神降临来救自己于危难。每个女孩子都有个王子梦的。
温子涵:妈,那是你——
实际上温子涵医生能理解自己妈妈这种心态的,因为她妈妈跟她爸爸认识后一直被她爸爸保护的很好变成个小公主。
她温子涵不一样,奋斗目标是医生。
你问临床上的女医生,哪个敢做公主梦?!
临床的女医生个个是必须强化自己变成坚不可摧的女超人。
可以想见,她和傅哥哥之间的关系绝不可能是她妈妈和她爸爸这样的。
因傅哥哥也是个医生,是知道她作为医生在临床上要经过的坎坷是怎样的。
没有人能代替她,只要她一心想完成当医生的梦想。
正是如此,温医生真不知道自己妈妈出事了吗?
不,她知道的。
傅哥哥没有打电话给她,保不准其他见到的人打电话给她了。是邻居家被来到的救护车吵醒了,急忙打电话告诉她她妈妈被救护车接走。
准确地说,不是打通电话,她在工作中没空接听,只能接到对方发来的短信告知。
低头扫了一眼短信息,脑子里只能掠过一遍大概,随之注意力必须放回眼前的工作上。
先说到谢婉莹医生跑到急诊科,遇到了路上正要送病人去做ct检查的傅领导他们。
傅昕恒对跑来的值班下属说:“先前先去做检查的病人应该拉回急诊科了,你去看看。”
冲在前面的那辆救护车先到的国协急诊科,李启安医生接的病人先陪着病人做ct检查,于是李福爱在急诊科等了下。好在李福爱伤情不重,是要给其他患者让位。
【186】不稀奇
从这里可见医生家属没有特殊优待权的,在医院急诊科永远只有谁的病情更重谁更优先,因为没有一个医生想让病人死在自己手里。
谢婉莹医生在路上已经想明白耿同学在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向领导点头,擦过车床边对病人说:“阿姨,您放心。”
第一次见她的李福爱吃疑着:这人说话好神秘,别人说她女儿神谕之,她怎觉得这人才是神谕之。
在场其他人几个人听谢医生的话。
老实的耿医生:谢同学应该指的是让病人放心女儿温医生。
常家伟医生挤挤眉头:谢同学越来越高深莫测,让他完全听不懂。
傅昕恒医生的目中幽光闪闪。
送走阿姨走进急诊科看病人,谢婉莹掏出手机给张同学去个电话。
“莹莹,你忙完了?”
“我在急诊科。”
“急诊科有病人再喊你。”张德胜医生悟道。
“你们情况怎样?”不知温姐姐是否知道,谢婉莹选择从其他人口里先试探。
张德胜医生摸自己额头难于启齿。
说了不知是否被谢同学鄙视,很可能班里的老同学们要一致鄙视他。
什么?张德胜,你作为个男的,躲在女的后面等着被女的保护!
想到这儿他的脚再度迈出去,迎面见家属熊腰虎背的身影再原地打转。
温子涵医生望见他用眼神示意:不用过来。
张德胜医生内心想哭:温大佬太温柔。
消化内科出什么事儿?
住院总是四处灭火的勇士队队员。火起有时候不是技术抢救而已,如医疗纠纷同属于起火。
事情从头说起,消化内科七点钟夜班收了个病人是儿科患者。固然吴院长追求利益不搞小儿内科只搞小儿外科,国协医生非儿科专科科室有收治儿童患者的例子,例如谭医生接过的病例。
儿科纠纷屡见头条新闻。为了孩子家长急怒起来打医务人员的案例不稀奇的。
一涉及娃子有些家长脑子登时失去理智。
由于这特殊情况,很多医学生打死都不想去儿科就业。
打医务人员的有男家属有女家属。
先动手的不一定是男家属。
如今晚先动手打护士的是女家属。男家属像保镖似的在后面护着家人好让家人动手。
在他这个住院总赶到时值班护士被打到进更衣室里面哭。
一线女医生除了通知他住院总也在电话向保安科告状。
你要是跟家属说:别打别打,医院保安来了,我们报警了。
家属会说:我们没打人,谁看见我们打人了。
这年头监控还没到处安上。
“催多少次了,进来医院以后两个小时过去。我们家孩子疼得受不了,发烧,恳求她早点给我家孩子打上针,她装作听不见说有其他病人,叫个学生去给我孩子打针把我孩子的手打肿了,我孩子马上要中考了!”
这儿科患者是初中生?
在有些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面对考试的孩子比婴儿能更叫这些父母发疯。
把孩子养得这么大快培养成人中之龙,生一个病给你们医务人员耽误成才能得了?!
【187】先知
念及自己含辛茹苦的历程,女家属更勃然大怒。
“跟你解释过了,有病人抢救护士要先去。你非要让人给你孩子打上针,我们让实习护士先去看看。后面护士老师有跟着去的,一看肿了马上拔针的。”消化内科的王医生站在远处跟家属隔空喊话。
“为什么让个学生来打?”
护士一样,老师不让学生练手,你只要老师打针,以后老师年纪大了没法干活了谁给你家孩子打针。
张德胜医生给谢同学转播现场情况。
谢婉莹听出来:温姐姐知道自己家出事了。
啊?张德胜医生吃一惊,回头再望向那边的温大佬。
从温子涵医生恬静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痕迹。
信任谢同学智商的张德胜医生啧啧称奇:中医师真了得,修身养性程度快成仙。
温子涵医生在家属喘息时候说话:“刚我路过病房门口先了解到病人的情况,是食物不洁引发的细菌性肠道感染。”
女家属的脸猛地涨红。
其实这种情况在儿科很常见。张德胜医生回忆起儿科实习经历。
往往闹事的患者家长很大部分是想转移掉自身一些犯错的责任。
“我女儿病了到医院,你们当医生的是不是要给她治?”
“病人进来以后做检查需要时间,检查结果没出来前,乱开药你们会同意?”
“早知道不来你们医院治了,找中医没你们这么多麻烦事。”说不过对方,女家属气急拿西医对手老中医来说事。
这人绝对没想到自己面前站的是位中医大佬。张德胜医生努力闭嘴不笑。
温子涵医生表明严谨的医学态度:“在现代中医院开药前也是要做检查的。”
“你西医能知道中医?”
不要以为家属不知道中西医区分,瞧瞧,普通老百姓知道中西医有别的,只是或许不知道区别的专业实质是哪。
温子涵医生说:“中医和西医命名不同,西医同一种病在中医里可能有许多另起名,譬如结肠炎可以叫做滞下腹泻久痢肠涕等。你们女儿主要症状是腹泻,西医是急性肠炎,在中医可归为腹泻。腹泻在中医诊治上辩证分型的话,患者胃不舒服,情绪上有问题,是典型的肝脾不和。”
同食一种有问题的食物,在西医学上有的人免疫力比较牛逼没被击倒,有的免疫力弱被一击倒下。
在中医学上会更注重整体分析,影响患者免疫力弱的显而易见是这一对暴躁的家长给予患者的情绪压力。
温子涵医生诚实告知两位家长同志:“细菌性感染肯定是吊针疗效更快些,你们带她去中医院看病是一样的结果,等过了急性期治疗后续调养想找中医西医都可以。还有你们两位,一个脸面赤红急躁易怒,是肝气郁结肝火上亢,建议有时间去检查肝功能。另外一个心火旺,舌头长疮了是不是?”
两个家长的面色剧变:她是谁?
你说在中医院见到个老中医这么对他们说可能不让人震惊。现在在一家最有名的西医院里遇到个年轻女医生对他们一家三口的身体宛如占卜似的了如指掌,似个先知的样子,叫人发抖啊。
男家属走上前来了,指向对面:你——
温医生告诉对方:“我练太极剑的。”
真假?
对方瞬刻退了三步远。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88】一眼揽尽
谢婉莹医生走进急诊科抢救室里,刚从CT室推回来的病人在床上躺着。
护士在给病人重新连线上心电监护仪。
心率血压等数值即时显示。
耿同学陪领导送另外个病人去CT室,正是因有谢医生以及李医生在场了,这个病人初步判断暂时用不到他们骨三科出场,需要其它科专科医生由李医生谢医生联系即可。
负责接诊这个病人的李启安匆匆忙忙从外头走进,抬头见到熟悉的谢同学不禁脸上的表情松了松。
和其他一线值班医生不同,谢同学在今晚同在值班的同学们可是很期盼谢同学来救援的。要他们说他们早在学生时代被谢同学打脸打惨了练就了厚脸皮没什么好丢脸的。
李启安同学如此放宽心态度大方的想着自己能应付自如,接下来呢——
“那边的病人是怎么回事?”谢婉莹医生问询在场的医务人员们,远不止问李医生一人。
现场所有人是没料到她第一句话问的是这个,一大帮人脑子完全没有绕过弯。
护士掉头望向谢医生指过去的方向,整整要迟疑上半分钟不止。急诊科护士姐姐们终究是训练有素的,回答不出来也早练成了一套自动反应的功夫上身,呼喊起外面的同事帮忙:“拿病历进来,谢医生要。”
“哪床?”
“抢救室2床的。”
在外面负责接诊台的护士急忙找起2床的急门诊病历本拿进来给医生。
李启安走进谢同学身边问:“莹莹,这?”
你不看这个车祸病人了吗?
看,都看。
只是一个老成的医生,从来目光不是只盯着一个病人看的。
在临床上你会常发现这一点:有的医生一看是大医生的一般是科室里的老教师或是科室主任这些,进入病房查房的时候,有年轻医生在前面带着,带到半路发现老师领导停步了。紧接老师领导突然好像莫名其妙地问起现场另一个病人的情况。病人不是说进了医院是万事大吉了。
病人的病情更不是说进了医院马上转好了。
更有可能的是,病人的病情进完医院后骤然在哪个时间段恶化。
经过今晚谢医生之前在内外科当钦差的巡视,可以推测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因为病人进完医院之后接诊医生没法准确地把握住病人的诊断导致病情预期误判。
在医院里,初次接诊病人的医生大致上都是年轻医生在积累临床经验值,有这些纰漏很正常的,只需有上级医生来把把关。
科室主任带头组织全科医生每天巡视病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避免漏网之鱼。
说到急诊科,每天早上正常工作时间段科室主任在场的话一样是要执行上面的巡科程序。
负责把关的医生们可想而知,肯定练成了一双可以瞬间望到四面八方的眼,一眼揽尽举目可见的病人,再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抓出漏网之鱼。
李启安医生是慢半拍了,问完这话,脑子再转转弯,好像明白些什么又没明白些什么。
【189】不厚道
“2床病人是刘医生看的。”护士病历本拿来时,诚实帮李医生说话。
2病人本不是李医生的病人,当进医院急诊时值上半夜,由其他和李医生一块值班的内科医生看的。
李启安医生皱了皱眉头:不会吧,刘医生给他放坑了?
不管怎样,李启安医生肯定要先关注自己的病人,追着谢同学说:“病人的ct检查报告小鲁说等会儿会把片子送过来,要不你先看看?”
这里要先提到她在半路遇到傅领导,傅领导让她去接病人,没让她跑步去接病人,没让耿同学跟着她跑步去接病人。
倘若是个情况危重病人,在场的医生越多越好。
最重要的是:傅领导走了!
傅领导是个机器人医生,有危重病人不会说继续陪准岳母去做检查的。
在医院里,管理层干部是有把自己和医院命运名誉联系在一起的强烈认知感,不用院领导下令,自己会一马当先见到有需要的情况插进指导抢救。
这些,李启安医生不是重生的没这个从业经验,自然没谢同学懂了。
谢婉莹医生也不是说光靠这些来判断情况,进门后,她一眼扫过去,发现抢救室内刚来的病人病情远没有2床的严重。
“他跟你说了什么?”自己没有陪病人去CT室,谢婉莹医生问有去CT室看即时报告的李医生。
谢同学是比较了解他的,知道他看片子远没有她厉害,问的是鲁同学的专业意见。
对谢同学的这份体贴李医生不知该悲该喜,也知道谢同学更多的基于现在不要浪费时间这样说,于是回答道:“小鲁说,还好。”
鲁医生专业判断是肋骨有骨折但暂没有大出血倾向。
骨折不代表会出血,只要骨折端无伤及到重要脏器以及血管,人的骨头有和许多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不是随随便便挪位的。
像肋骨,单处闭合性肋骨骨折两端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支撑,错位很少,大部分能自动愈合,在这种没错位的情况下不伤及其它,只需做简单固定。
这类处理措施完全可以等胸外科的人有时间来急诊科做收入院处理。
再提及傅医生当时抛下准岳母去支援有意义吗?
有。
傅医生是救到人了。
如何救到人?
医生现场急救病人,不是只做心肺复苏那样的抢救,技术支援是方方面面的。
例如以前说过的谢医生在车祸现场急救病人时如何指导现场的其他人以最小伤害程度搬运解救病人。
傅医生本身出自心胸外科,遇到这种病人处理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谢婉莹医生只要一想都知道是这样的结果。
站在她面前的李启安医生继续:你认为鲁医生的判断是对的了?不如还是赶紧呼叫胸外科的人下来再说。
李启安医生不是这方面的专科医生,对胸外科知识没自信,叫同事过来接收他好早点脱身而去。
问题是胸外科的人在手术室里给病人做抢救手术呢。
谢婉莹医生不得不拍下李同学的肩膀批评道:“你这样的话,遇到宋医生,会被宋医生——”
宋学霖:谢医生你不厚道,你收拾人借道我~
【190】顺带的
你说谢同学被人叫做一根筋的,但班上同学知道女学霸不可能是傻子。
接触越多会越会体会到谢同学另类的恐怖性。
例如现在,谢同学对他们的了解度明显比他们了解她强。知道拿宋猫出来会是什么个结果。
李启安的脸色是不好看了。
他们不喜欢宋猫并不是宋猫会说他们或是怎样,宋猫光是那副懒洋洋没眼看的表情,直接能让他们气疯。
谢同学一样很了解宋猫的,知道宋猫是会再给他李启安一副没眼看。
“哎。”
这句叹来自旁边急诊科的护士姐姐。
李启安掉头:哎?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护士与各种医生搭伙做事多,反而有时候更能读出自己熟悉的医生话里含义。
急诊科护士姐姐们早在谢医生学生时代很关注谢医生,对谢医生的性格说的话可以秒懂读出,对李医生说:“谢医生的意思是要通知神经内科或是神经外科医生来看病人。”
李启安医生再次蒙圈圈了,嘟囔着先抱怨起鲁同学:“刚才在CT室里小鲁没有跟我说病人有脑出血。“
现场护士忍不住一乐,抢在不说话的谢同学前面说起李同学:“谢医生说的不是他,是2床。”
李启安一张脸全是问号中了:什么!
2床什么病?
“刘医生看的,呼吸科病人。”
李启安医生听到这个,更是一脸不可置信:“刘医生自己是呼吸内科的。”
她谢同学今晚是有计划要回访各老家回应各位老师们的殷切期盼,只是苦于时间有限。
没想到,她担任的是大外科住院总一般不太可能去内科巡查的情况下,在急诊科顺带抓了个老家呼吸内科的病人。
“刘医生是呼吸内科的,为什么不把这病人收到他们呼吸内科去?”李启安医生再发出疑问。
急诊值班医生如果遇到的是自己科室的病人是比较好处理的,有自己科室内部要求收病人的任务,会积极联系自己科室把病人收入院。
护士解答:“刘医生联系过,但他们科实在挤不出病床,说只能等到明天早上再想法子挪床位出来。”
“可这病人病情不是重吗?”李启安医生决定亲自掏出手机再问刘医生如何设的坑。
这个坑搞不好是把刘医生以及他李医生一块埋了。
重病号能转科的条件下更得想法子尽快往专科科室里转,好方便接下来医治病人。因专科科室里专科医护更多,急诊科条件比不上专科抢救技术力量的。
刘医生睡的迷迷糊糊中接到李医生的电话,问:“来什么病人了?”
“不是,是你收的你们科的病人,你没看出来他脑出事了吗?”
刘医生被吓一大跳,问:“谁说的?”
要反驳她专科医生的技术判断,是至少该同是个同专科医生才有资格的。
“是我们班的谢婉莹医生说的。你记得她不?她以前去过你们呼吸内科实习的。”李启安道。
刘医生:是谢钦差啊!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91】寓意深远
CT室
晚上急诊来病人做检查时要在门口按呼叫铃。
鲁瑜医生今晚同张德胜医生一样尝到了新人遭虐的魔鬼历程,夜晚接班后的工作几乎没停过,忙忙碌碌出出入入,干到手脚发软。
之前叫过的那碗夜宵没来得及吃,放在柜子上早变凉了。不能说中间不是没有一点休息时间能吃上饭的,只是做领导的曹师兄来了在他办公室里没走,搞到他想吃也不敢吃,唯有在心里头垂涎欲滴。
以为这可能今晚最难熬的事儿了,哪里想到,哪只仅是领导师兄来了。
叮咚叮咚,呼叫铃一响。
鲁瑜医生走出办公地去给病人开检查室的门。
由于病人被送来检查前必是有急诊科的人来电话先通知CT室做准备,鲁瑜医生不是对病人要来一点儿都不知情。坏就坏在,急诊科的人没提前告诉他这个病人的身份。
打电话通知的急诊科护士想的很简单,无论医生护士对何种身份的病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都说急诊科护士姐姐们牛逼,是很牛逼,专业想法刚正不阿。不似他刚毕业当上小医生不到一年的鲁同学要会被吓死。
换谢同学必定知道,他们班基本上所有人怕的有哪些人。
“他怎么来了?”鲁瑜抢着拉下耿同学问问。
耿永哲医生不用瞧鲁同学手指暗指的方向都能知道对方问的是谁,就此在对方耳朵边小声说下。
鲁瑜听完,眼睛一瞪,瞪着耿同学:你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
老实的耿医生:让我说什么好,两个领导一路瞅着我,我能说吗?之前和谢同学话说半截立马被领导训了。
国协大佬们最专注专业性,是不会说这些事的,例如急诊科护士姐姐们。
都是病人,怎么检查按照平日里的流程规矩来呗,不用搞任何特殊的。
鲁瑜把手搭在自己的额眉上直擦:领导说的简单,他这小的能如领导这么想吗?
鲁瑜把手搭在自己的额眉上直擦:领导说的简单,他这小的能如领导这么想吗?
他只是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小医生,即将要给领导的亲人做检查,必须做点心理准备的。
“怎么了?”常家伟见他们两个嘀咕问话。
外面的动静惊动了办公室内的曹家兄弟,两人纷纷出来查看是否出事。
“傅医生你亲自陪病人来做检查?”见到不速之客,曹昭直爽地张口就问。
傅昕恒医生:嗯。
“什么病人?你领导?”
曹家神仙老二说话真是如神仙,一说就中。
傅医生的准岳母不是傅医生的领导是什么?
两个小医生,耿医生和鲁医生赶紧干活去了,推着病人进检查室,只知道大佬们说任何话时千万别插嘴。
躺在床上的李福爱有听见,急忙澄清:“不不不,我不是领导。”
曹昭笑着,眼角再扫了扫傅昕恒医生的回答。
傅昕恒医生继续:嗯。
他不否认,没有个女婿敢否认的,岳母不是领导是什么?至于听不听领导的话是另一回事儿。
见状,曹勇医生担心起来,问:“温医生知道吗?”
“你是想问谢医生是不是知道?”傅昕恒告诉他,“她见到病人说了让病人尽管放心。”
曹家兄弟一听:这话太寓意深远了。
【192】警铃大作
“班长呢?”耿永哲问一块走的鲁同学。
走前记得岳班长在这里,现在不在了?
“他去手术室看看情况。”鲁瑜道。
遇到谢同学时谢同学说了,上面胸外科手术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轮不到神经外科上阵。
岳班长怎不直接一通电话打给谢同学问问。
“班长也怕的。”鲁瑜同学小声道。
别看岳班长板着把脸似乎很淡定,实际上同样怕谢钦差。
越怕的事儿越会碰上,这是有名的墨菲定律。
岳文同医生走到半路,迎面碰见了从手术室下来的宋医生。
宋医生离开手术室说明手术室现在不需要神经外科医生。不需要硬是再去会被宋猫笑傻子的。
如此一想,岳文同转回身去了。
走去哪儿?走回神经外科或是回CT室?
此时宋学霖擦过他身边跟他说:“去急诊科。”
岳文同打个问号,为什么去急诊科。
这个人是谁谁谁们的班长,不带去急诊科怎么行。
他宋医生是这样想的,谢钦差到哪儿都是火眼金睛,抓谁就是谁。
谢医生再抓到谁,班长应该在场的。
天才的脑回路不是一般人能摸得到的。岳文同唯一能想到的解释是莫非急诊科通知宋医生去,否则懒惰成性的宋猫怎会想主动去急诊科而不是再猫到哪儿去睡懒觉。
两人走向急诊科。
走到急诊科走廊里头,见着前面跑来个人。那人穿着白大褂一看是同行了,跑到上气不接下气,脸上大汗,脚上的鞋跑到半路快落脚了。
“刘医生。”护士喊。
这人是呼吸内科刘医生。
这人是呼吸内科刘医生。
“在在在。”刘医生应着护士,问,“她在里面吗?”
问的谢钦差吗?
护士点下头,提醒刘医生:“你脚上的鞋。”
对对对,见钦差之前,好歹要衣冠整齐。
刘医生急忙把白大褂的扣子扣好了,再把鞋穿正了。
此情此景,让岳文同班长的脑子里警铃大作,两眼望向宋猫:你这是——
这群人的班长也不是真的很傻,毕竟能混进神经外科的。宋学霖转头扫他一眼:怎么,你想临阵逃脱?
岳文同是在犹豫。
李启安医生的声音正好响起来了:“刘医生,快来。”
岳文同当场想去撞墙了,因为跑不掉了。
刘医生走进抢救室,心跳狂速,想当年高考做最难的那道数学题她都没如此紧张过。
高考有什么难的?高考没让她遇到钦差考核。
“谢医生。”先称呼下钦差大人,刘医生立马闪到李医生身边问,“什么情况?”
“不是在电话里跟你说了吗?你的病人,你赶紧看看。”李启安医生道。
“你看了吗?”刘医生再问。
“等你来呢。”李启安医生说。
站在门口的岳班长见到这幕,皱起眉头:李同学继承了学生时代的老样子,一有事儿慌里慌张,只想早点躲起来。
班上的男生们给李同学暗中安了个外号的,叫做最小胆子的兔子李。
可以见到李启安医生不是甩手不管刘医生和刘医生的病人,是必须等刘医生来再敢动手,在刘医生给病人做检查的时候走上前去帮忙了。
【193】搞混了
这类年轻怕事的同事有的是,刘医生看出这搭档是如何回事后没脾气。
不管如何,刘医生从业年龄比李同学多出一年,多吃了一年米,心态上对资历比自己低的年轻人比较宽容的。
两个人合作给病人做检查。
李启安医生再急吼吼地说:“奇怪了,好像没问题。”
说到患者大脑发生异常时的症状,最叫人熟耳的基础检查项目是检查患者的瞳孔。
事实上真的所有脑科病人必须是瞳孔出现问题吗?
先要说到瞳孔的解剖学知识。
正常人瞳孔的大小是约2到5毫米,特殊人例外。毕竟有的天生长的比较奇葩。
瞳孔的变化是会随着光线的强弱以及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起伏而发生动态变化。
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来自动眼神经。支配瞳孔扩大肌的交感神经回路较为复杂,中枢是去到下丘脑,发出的神经路径要通过脑干到脊髓到颈部神经回路,回来时会再经过颅内的海绵窦,最终到眼神经。
从上面回路可以知道,前面文里讲过的脑干出事案例瞳孔异常是有解剖学根据的,让一般人没想到的应该是颈这条神经回路出事同样会导致瞳孔异常。
只是这样一说都能叫人想象到瞳孔检查是个非常复杂的技术。不要看好像很多临床医生动不动照病人瞳孔做检查,其实不是专科的医生是不太懂的。
例如现在两个站在门口的神经外科医生望着那两个拿着手电筒照病人瞳孔的同行时,宋医生的表情是:没眼看。
岳文同班长差点儿想过去拎起李同学的脑子:你他吗的给我回学校重读吧,别丢我这个神经外科班长的脸了。
医生手电筒照病人瞳孔做检查教科书说上说的是做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利用的是上面说的瞳孔对光线强弱的反应,当光线照射正常人单侧瞳孔时,人的双侧瞳孔会产生对称性收缩反应,这是瞳孔对光反射了。
瞳孔对光反射是分为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根据的解剖学基础的是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是分为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根据的解剖学基础的是光反射通路。
如下:
光线照射在单只眼视网膜引发感光细胞将信息传导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经过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部分神经纤维一路经过多个大脑的部位最终回到双侧动眼神经进入眼眶睫状神经节支配瞳孔括约肌继而出现双侧瞳孔收缩。
医生根据这个基础理论做的操作应是:手电筒先对着病人单侧眼照,观察这只眼的直接对光反射,同时观察另一只眼的间接对光反射。
李同学怎么照的?
拿着手电筒在病人两只瞳孔间来回照。
有错吗?
不能说错。
瞳孔检查是有这么个进阶检查,叫做RAPD检查,是这样照的。
但是你问李同学知道这是RAPD检查吗?
李同学说:“这病人直接对光反射有啊。”
原谅李同学吧,他没去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实习,把各种专科操作搞混了。
更别谈,这病人如果你觉得难以辨别瞳孔有没毛病,至少该有点儿智商知道可以尝试关闭室内大灯再检查一次。
岳班长气到说不出话。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94】猪队友
不管怎说,李启安医生有自知之明,李兔子智商体现在找人一块下水。
“刘医生,你觉得呢?”
被李医生问的刘医生,眉头猛皱:我是今晚搭了个猪队友。猪队友的坏处不言而喻,把你一块拉入地狱不罢休的。
不信,再听李医生向刘医生建议:“不然这样,我们打电话把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人一块叫下来。”
兔子李想的是,想不出大事情,想不闯祸,请越多同行来会诊越好。
在临床上请多科医生来会诊一个病例并不稀奇,往往是基于需要。
刘医生吃惊的眼光里饱含上对猪队友想做什么的恐惧感,试探起队友:“你想怎么写会诊申请单?”
“用写吗?先打电话。”李启安医生强调,急诊病例可以不按日常流程走的。先把人叫来再写会诊单,这在临床上同样是常干的事不会被人骂。
刘医生的手在脸上猛擦两把了,想猪队友李医生干了快一年临床居然依然没积累到社会经验。
对,医生干活除了积累技术经验一样要积累社会经验,准确地说,叫做职场社会学经验。
同事是你能呼来唤去的人吗?李医生你不是领导啊,你有这个资格对其他人指使来指使去吗?
如果患者病情很重,麻烦事儿大了去,很可能两个科的人都不想收了。你以为是这两个科的人会互相推诿吗?
否则,同行分分钟钟可以拒绝掉你,让你自己继续干。
你怎可以随随便便把同个病种的内外科一块叫来呢?
这是个现在在你手里的病人,你想给其他人,没有个正当的理由,谁愿意收麻烦呢?
“不行吗?”见刘医生不搭腔,李启安医生惊讶地问。
上面这种情况尚好,至多伤点和气。
请这样的两个科室一同来会诊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患者病情轻,两个科室的人绝对是内心里斗着又不好开声争抢,最好只好一块抱怨起喊大家来的兔子李医生。
不是说不可以,而是一般来说,这是两个业务有交叉竞争区域的科室。
请多科会诊是个技术活,不是李医生脑袋里装的学生时代请老师帮忙的念头,请同事来会诊的医生是脑子里必须有技术谱的。
李医生难道你不知道吗?国协科室的床位从来是爆满的。
为此急诊科医生要想法子精准定位是哪个科室的病人,让所属专科医生心甘情愿地收病人。
第一次人家或许卖你面子,第二次人家直接当甩手掌柜。为什么?因为知道了你技术不行,随便喊狼来了。
“你说我们班长还是我们曹师兄?”
不是的,高明的职场人是这样做的,一块告诉你:你急诊医生再按照我们说的法子努力治疗观察,没法子,我们科里床位暂时没有收不进去。
刘医生只得再问问他:“李医生,你有神经外科熟悉的医生吗?”
应说刘医生是姜老的辣,一时间搞不清楚患者情况,不如找熟悉的人可以少挨骂。
为什么不给患者开脑部CT检查?
刘医生李医生是想这么做的,问题怕病人不知能不能转移去CT室做检查。
两人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有钦差在这里看着。
【195】谁最狠
岳文同的手撑在额头上,知道兔子李同学肯定不敢喊曹师兄的,只能呼喊他岳班长。
李启安医生是掏出白大褂里的手机。
说时迟那时快,岳文同走进去,一只手摸到李同学的后脑勺上。
受惊吓的李启安医生如兔子跳个三尺高,转头畏畏缩缩瞧瞧是谁摸他脑子。
岳文同摸他脑袋的力度如教锤:李同学李同学你这脑子啊,我真是不知怎么说你好或是直接揍你好——
读不出岳班长内心话的李同学震惊:“班长,你怎么来了?”
莫非班长是和他李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知道他李同学要找班长了。
岳文同半眯会儿眼,心想这下子站在他后面的宋猫应该笑坏肚皮。
问题李同学继续不明状况拉着他说:“班长,你来的正好,给这个病人会诊下。”
李同学:嗯?
刘医生望着此情此景,心头悔恨着:自己错了,有个猪队友找熟人不是挨骂少是挨训要多了!
谢婉莹医生此刻开口问班长:“你早来了是吗?”
“你给我重新给患者做瞳孔检查。”岳班长拎着李同学的脑袋回到病人床边。
肺气肿病人最典型的表现是桶状胸,刚好这个病人有。
明显是谢医生对李同学的警告变成神谕之,宋医生真的给了个没眼看的表情,并且把岳班长带来帮着收拾李同学。
岳班长的手在李同学的脑袋上再拍:你这混蛋,班长是你能呼来唤去的人吗?
问:“病人的瞳孔检查是什么情况?”
李启安医生不忘继续拉刘医生:“是你的病人,你给他说明病人的情况。”
李启安医生总算搞清楚了来龙去脉,脸色白了再白。
宋学霖冲她点点头:你好,谢医生,我再来向你学习了。
岳班长转头,不言而喻的目光扫扫谢同学:你果然够一根筋的,连你都没有注意到我们站在门口。
刘医生努力镇定述说病例:“患者于夜间十点左右到我们医院急诊科就医,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有点儿胸闷,据家属介绍,以往有吸烟史有肺部疾病,初步诊断是肺气肿。”
众人望去病人的胸部。
她是没有,一直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中。谢婉莹医生就此顺着岳班长走来的路线图再望到门口的宋医生。
桶状胸,顾名思义,病人的胸阔好比个圆桶状。
谢婉莹医生:最不厚道的是你啊,宋医生,居然把我们班的班长带到现场了。
正常人的胸是横截面横竖比例不对等的,横截面的横值大于竖值是个扁桶,桶状胸变圆桶了即是横值和竖值快相当了。
肺气肿是分为很多类型的,包括老年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等等,这些是需要等到把病人收进呼吸内科后做全面检查后再能做细分诊治工作。
固然这不是急诊科医生份内的工作,不过刘医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专科知识稍微再给患者评判下补充:“有吸烟史,很可能是晚期慢阻肺导致的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的话是会引发肺源性心脏病,按照以往讲过的知识,可以知道是肺动脉高压最终会引发右心衰竭。
【196】后怕
这里要说到,单纯的肺气肿患者是很难引起脑部疾病的。
心衰是可能引起脑出血的。
心脑之间的密切联系之前文中说过很多典型案例了。
现在这患者是脑出血了吗?
刘医生不知道,也因此小心地不敢自己先做主张送患者去CT室,等专科医生来评定情况后再说。
岳文同医生不管其它,问他们说:“你们给患者做的瞳孔检查什么结果?”
刘医生已经知道自己肯定犯错了,不说话先。
李启安医生继续急吼吼:“班长,直接对光反射存在的。”
“这么亮的灯,你能看清楚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吗?”
得感谢谢钦差!刘医生想。
相关知识点联想起来,刘医生越想越后怕。
刘医生的手迅速盖住自己的脸:天,这个脸丢的太大了。
前面刚讲了瞳孔的解剖学,可以知道影响瞳孔的主要是神经回路。神经回路受到影响除了神经路线自己本身病变,另一种最常见的临床情况是颅内占位挤压到神经路线继而导致瞳孔异常。
因为她刘医生至今没能看出病人有脑部疾病,谢钦差不通过任何检查手段判断出病人有脑部疾病,没透视眼说不过去。
病人家属不得跳脚,质疑你这医生有没有给病人好好看病!要不然会质疑你们医院医生护士有没有给病人好好治病,或是给病人治歪了,让病人要死了。否则,怎会一开始没说病人有这个病的,只过几个钟头又说病人可能要死有这个病。
刘医生调整好心态,回答说:“脑梗患者大多数是不会出现瞳孔异常的。”
传说中谢钦差的眼是透视眼,应该是了。
李同学绝望的眼神望着岳班长:我是傻蛋吗?
护士帮着把大灯关一关。
另一种更可怕的情况是脑干脑梗。
当阶段庆幸的应该是,没在病人突然死掉之前提前发现了这个情况。
病人是她的,她对病人的第一诊断不包括脑部疾病,对病人家属同样是这么交代的。
“这个问题吧。”李启安医生努力地用鼻孔吸气,没法子,刚被班长锤的太厉害,让他情绪过于天崩地裂之后脑子有点儿缺氧了。
不说瞳孔检查操作有无错误,岳班长再问李同学一个基础问题,即前文所讲的:大脑疾病真的必须是瞳孔检查异常吗?
你说她现在突然再去告诉病人家属,你的亲人除了肺气肿有其它疾病,而且这个其它疾病更危险要致命。
脑出血只要出血量多会出现颅内占位,出现以上情况。脑梗想要影响到相关神经回路,一般是大面积脑梗,大面积脑梗可能出现脑积水挤压神经回路。
透视眼说不上,谢婉莹知道,让张大佬等老医生过来,只凭练就出来的医生老直觉能和她一样感知到这病人大概率是哪个身体零件出问题了。
具体判断是脑出血或是脑梗或是什么,需要再进一步做机器检查确定的,这点她谢婉莹医生不是神真不是透视眼不知道的。
简单来说,这病人睡觉的状态给老医生们的感觉就是不对劲,像脑子出事了。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197】觉悟
神经外科医生在仔细给病人做查体。
要检查病人的大脑情况肯定是不止做瞳孔检查。
神经外科的专科检查项目多的是,只抓住一个检查项目拼命给病人检查是不符合神经外科专科检查流程的。神经外科医生没有一个会这样做的。
为什么之前两个内科医生第一个项目是给病人使劲儿做瞳孔检查呢。
这要说到,在临床上,大多数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想检查病人的大脑是不是发生问题,第一个是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
然而老年人的意识状态是很容易去辨别的吗?
民间说老人好比小孩子,在此处体现到淋漓尽致。
如今晚这个高龄老人耳朵背的,几乎是听不见人家说话的。你大声喊他,他没感觉的。
这样你如何判断他是意识有或是没有呢?
另一种方法临床常用的压眶反射检查同样是一种很好的手段。说实话压眶反射检查不是容易做到位的。
压眶的力度准度有一定要求,因此不是所有临床医务工作者能一下子做到技术标准。
技术做的不到位,被家属看见,新闻报道说了,家属会怀疑医务人员是在虐待病人。
你一再拼命压病人眼皮子不是虐待是什么呢?
确实做不到位,观察不出来比较大的区别,好比刚李医生检查不出瞳孔异常,只能用手电筒照了又照,检查一遍再做一遍。
压眶反射检查的具体操作该怎么做?
要用拇指压迫患者一侧眼眶的眶上孔部位。
岳文同医生问起两个内科同行:“你们压眶压的病人哪个地方?”
“眼,眼上面——”李启安医生回答。
“说具体的解剖学位置。”
被岳班长再考的李启安医生:我这,今晚是有做对事吗?
刘医生再度把手盖在自己的脸上。
岳文同班长表情一言难尽,首先可以知道后面的宋猫一开场的没眼看是基于这里了。
医学圈里说的隔专业如隔山是真的一个个血淋淋教训。
不是自己的专科知识没再练没再复习很容易学了忘掉。再说在综合医院里大家习惯了呼叫隔壁专科过来,妥妥的路径依赖把自己变成懒惰成性。
只有当吃到深刻的教训,人类才会回去重新拾起课本做相关的复习工作,医生不例外。
这是医院里安排钦差巡逻的重要原因。
你等专科医生来,要是专科医生很忙如现在胸外科的人全在给病人动手术来不了,你这个首诊医生如何办?
连最基础的检查都做不到位,误判或是漏诊,病人病情肯定是要被耽误的。
岳文同医生想到这里是觉悟了。
他原以为做住院总像黄师兄四处通风报信,现在看来显然是错到离谱。
做个住院总首先该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否则是白白浪费医院给你提高自身能力的宝贵机会。
以后他做住院总,绝不向黄师兄请教,要效仿谢同学!
医院领导:你们都这么想,对了~
两个内科医生如小学生认真观察岳医生给病人做看起来很简单的压眶反射和瞳孔检查。
这是少有的事儿了。
【198】再训
因为换做以前,他们只会像李医生之前想的那样,把病人丢给专科医生自己当起甩手掌柜。
所以不要以为只需批评李医生的打算,没吃过教训的年轻临床医生会容易习惯性这么干的。
室内一度安静到只余有监护仪器运行的声音。
伴随专科查体回归正规的正轨操作,病人的查体结果有比较正确的判断了。
患者的瞳孔对光直接反射是存在的,但是为迟钝的。因此专业的检查不是像之前李医生说的有没有而已。
这里要再提出一个必要的问题。
“他有眼部疾病史吗?”岳医生回头问刘医生。
李同学能感受到,岳班长一样每步操作如履薄冰。
没办法,钦差在这里看着不说,后面再有只状似猫实则虎的宋猫眈眈虎视着。
刘医生对这个问题是没问过家属,回答:“我要到外面再问下家属。”
大部份家属的老缺陷,不可能说能把病人所有病史全一下子汇报清楚。
“你问有没有白内障?”岳医生提醒。
老年白内障太常见了,而且这病人据说听人呼叫反应一直迟钝。
要知道老年人之所以反应慢不止是因为听不见而且有看不见的毛病。
怀疑是否有眼部疾病再次代表岳班长的谨慎程度,毕竟病人的瞳孔暂时检查出来没有太大的大小变化。
压眶反射检查结果如何呢?
正常人的表现是会皱眉头以及同侧肢体有活动。
压眶发射和其它检查一样有局限性。
它只能判断病人是否处于一个深昏迷的状态,如果病人是昏睡浅昏迷和正常人差不多反应的。
莫怪先前刘医生李医生使劲儿给病人压眶。
有些老年人“睡死”了是不愿意醒来的,哪怕他人叫很大声给他一些刺激。
还是前面那句话,给这样的老人做查体由于患者如小孩子难以配合,给医生太多误判的可能性了。
刘医生跑出门外去问家属。
过程如刘医生之前所担心的:糟了,引起家属对他们医务人员的猜疑了。
“你突然问我爸眼睛怎么了?我爸是怎么了吗,医生?”
刘医生在想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要不要干脆点借机告诉家属你父亲可能有脑部疾病,需要现在急送去CT室做检查。
担心刘医生的李启安医生走到门口望了眼状况,急急走回来对班长说:“要不,送病人先去做CT吧?“
“你知道现在送病人去做CT是干嘛吗?”岳班长回头再再考李同学。
李同学这回能回答上来了,道:“班长,怀疑大脑出问题的患者不都是送去做CT扫描吗?”
岳班长也干脆点通告李同学:“你这个回答,等会儿让莹莹给你打个不及格报告给医院上面。”
李启安医生立马如兔子般小心转头回头望下谢同学。
谢婉莹医生好像没注意到李同学这个小动作,说:“看来推测大概率倾向于是脑梗。”
李启安医生的脑子上方感觉在转星星:怎么听不懂?
岳班长瞬间想再拎起李同学的脑子回学校重造。
【199】考题转场
谢医生的意思是说岳医生判断大概率是脑梗。
由于之前刘医生没看出来的缘故,这时候再告知家属提议送病人去做CT是有风险的,这是岳医生需要考虑的点。
医疗纠纷不是闹着玩的。
这个风险在于数小时内的早期脑梗CT几乎是查不出来的。
急诊科习惯把脑部疾病患者先送去做CT未尝不可,目的不是检查脑梗,是排除脑出血。
脑出血的致命性不用说都知道比脑梗厉害多了。
正确的做法是,提议送病人去做磁共振。
现在再来个问题了,磁共振比起CT更贵尤其在这个年代。让家属答应送这样一个老人去做CT已经不容易了,再提议去做磁共振家属恐怕难以同意。
CT检查如果做不出来结果,到时候如何跟家属交代?家属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届时过一段时间等脑梗病灶更明显再个CT也可以。这样说的话,刘医生李医生误打误撞犹豫着没有立即送病人去做CT算撞对了路?
要不要继续拖延检查时间呢?
查出十二小时内的脑梗有没有意义呢?
这要说到脑梗有和心梗差不多的处理,以前脑梗案例同样可以做介入手术,当然可以效仿心梗做溶栓治疗。
溶栓期有非常明显的时间限制。
对于脑梗,溶栓窗口期在几小时内,早点检查肯定有意义。
病人再因脑梗肢体瘫痪家属的负担会更重。
刘医生努力和家属沟通解释这些问题。
医疗的事儿永远是发现早治疗早经济效益最大化。医生常说的这话儿不一定所有外行人能听懂里头的深义,因为这是无数的临床案例加临床研究得出的学术性归总。
沟通了会儿,果然如谢医生岳医生担心的,家属实在很难一下子拿出数千块下定决心来给病人做磁共振。
有时候医疗事儿是这么离谱的。或许治疗费都没有检查费来的高昂可怕。
“送患者去做ct,打个电话给鲁瑜医生告诉他实际情况。”谢婉莹医生说。
这是今晚大外科谢住院总面对这个病例第一次提出自己的专业建议。
岳班长和李同学听着,心头略过去瞬刻有被吃惊到:考场是要转到鲁同学那儿了吗?
站在门口的宋医生的手忍不住摸起下巴颏:应早点向谢钦差学习的,当初他做住院总不会无聊无趣到让所有人“告状”他。
在CT室的鲁瑜医生终于把傅领导的准岳母检查做完,刚想松口大气。
铃铃铃,电话响。
班长打来的?
“什么事,班长?”大家真的是很爱岳班长的,毕业后继续喊班长班长。
岳班长突然如个大姑娘扭扭捏捏:“我先和你说这个病人是这样的,没办法只能是——”
鲁瑜睁着大眼睛听完班长的描述。
岳班长讲完望天花板,不怪他对鲁同学态度不像对李同学。李同学是学识太渣欠收拾,鲁同学是要做历史上最难的高考数学题让人怜惜。
为此岳班长安慰李同学:“没关系的,我们会跟着过去看。”
鲁瑜告诉或许不知情的班长:“班长你可能没听永哲报告,我这里有一堆领导。”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