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6】几分钟
脚步声有远及近,哒哒哒,来到门口。
培训室的门咿呀声打开,室内大多数人闻声掉头望眼过去。
“任教授。”
任哲伦站在门口,锋利的目光扫视里头的人一圈之后迅速定格在机器上。
机器臂在动,说明有人坐在机器里头操纵。
抬头望去外头悬挂的监控器,屏幕上出现即将缝好的猪皮。
一条缝合线干净整洁漂亮。
大型的机械臂几乎不怎动,只有机械臂头端夹的工具在一针一针地缝猪皮,好比绣娘灵活的手指头而不是手,更好比缝纫机订针的针头叮叮叮地动。
最后一针结束时,任哲伦问:“用时多少?”
大佬问话是从来问到最准的地方。
缝的再漂亮,但外科是最讲究不能磨洋工的地方。
其他人纷纷抬头低头看表看钟。
有个人不等其他人回答,先道出:“十分钟。”
大家再回头,看清楚了回答的人是姚致远医生。
左晋茂的眼神里对着这个爱打瞌睡的同伴说话了:你不吭声,原来是一直在默默看着她。
“没有十分钟。”潘世华提出反驳。
究竟是几分钟呢?
这要说到该从哪儿计算。如果是姚致远医生的算法,这十分钟包括前面的调试机械臂移动到位,再到拿工具,找好角度。从真正的第一针下针到最后一针完毕的缝合用时是不到三分钟的,潘世华反对的也没错。
不管怎样,一个第一次使用手术机器人做外科缝合的能用时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一套基础外科操作。虽说这个操作简单,但是完全可以看出操作人的潜质了。
“十分钟。”左晋茂评价,“我第一次做都做不到。”
说完这话,左医生的双眼在对方身上再用力地瞅瞅:莫非她是从哪里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女超人?
正常人,再有天赋,如左医生说的,光熟悉这个机器需要几天时间的。
纯粹的不合常理。
对潘世华林昊他们来说,几年同学下来,已经完全习惯了谢同学表现的不合常理之处。
其他人不好讲了,尚未习惯的话。一如左医生一再想求打脸,目的只有一个,想知道自己是不在再做梦。
“不是做梦呢。”姚致远的手再揉一揉自己的眼睛,确定自己今天绝对没有打瞌睡。
任哲伦走上前去,站到机器旁望下里头,里面坐着的人真的是老油条婉婉师妹。
“你以前用过这类机器人吗?”
见是任师兄来了。谢婉莹果断摇头。
婉婉师妹实际上像铜墙铁壁,挖不出个所以然。这是任哲伦近些天从其他人口里打听出来的。
好吧,不管她藏着什么秘密,想到将马上到来的生死决战。任哲伦下决断:“你等会儿试下用它做一只小鼠的手术。”
四周的人听到后,表情惊爆:?
林昊感觉自己即将虚脱,这是再离谢同学十万八千里远。
人家第一天上手要用机器做小手术,而他连挪个机械臂都在打架。
毒舌任大佬做事是偏向谨慎的,再说:“你先看他们做一回。”
左医生和姚医生给她做示范。谢婉莹的眼睛里发出亮光,立马让出位置。
【3737】病例要求
眼瞅她动作过于神速,任哲伦和左晋茂他们三个的眼神里全是一言难尽。
“你想她是不是想看我们出丑?”左晋茂问同伴。
风水轮流转,之前是他们想看她出丑,现在轮到她看他们的热闹。
姚致远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想她那样聪明,不至于只想这些。
督促底下两人去做手术准备,任哲伦问起其他人:“你们开始挑选手术病例了吗?”
任师兄问这话的口气里分明有些焦急。
谢婉莹他们不禁猜测发生什么意外事件,否则任师兄催促他们几个刚开始接触机器的人不切实际。做临床实验病例从来急不得的,光挑选病例要花时间。
“没开始挑也没有想法吗?”任哲伦继续追问。
回答不了啊。这是林昊和潘世华以及一众后面小跟班师弟师妹们的想法。
大佬超之过急了,以为他们个个是女超人谢婉莹医生吗?
众人目光全望向谢医生身上去了。
“任老师对我们挑的手术病例有什么要求。”谢婉莹求问回去。
大佬原来是这个意思。听完她这话的人们顿悟。
米思然他们呼口气,幸好是跟着谢师姐干活,否则连领导的话都别想听明白。
老职场人听出领导的想法是比较容易。
任哲伦的眼中一烁:“心脏不停跳手术你们做过吗?”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任大佬的口里当然指的不是其它脏器的手术,是特指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给心脏做手术。在心外科手术中,一直以来大部分心外手术是
要让心脏完全停跳来做的。
想也知道,在活动的心脏上做手术,首先为难的不是医生而是病人。让病人的心脏承受一针一刀的刺激下继续动着,有多考验病人自己。即便如此,为什么要追求心脏不停跳的心外手术。这里要说到体外循环技术。体外循环技术我们讲过很多遍了,副作用多多。心脏不停跳技术主要是为了避
免体外循环的副作用。等于说,体外循环技术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远大于病人心脏不停跳之下挨手术刀的副作用。
选择心脏不停跳是要把手术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医生的思想就此延续发展,自然而然会想到微创手术在此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目前胸腔镜手术技术是已经可以做到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心外科手术。
手术机器人挑战同样的手术可行不可行呢?从技术发展的理论上来讲,手术机器人应是在这方面的作为比胸腔镜更有优势。
如果在这方面发力做手术演示,无疑将能成为产品的一大卖点。
“任老师,b公司能做这样的手术,任老师是想让我们尝试同类的手术吗?”谢婉莹问。
要猜任师兄的想法不难猜。
能把任师兄逼到这个份上,哪里是自己人能逼出来的,肯定是竞争对手逼的。
眼下所有手术机器人研究团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最出名的b公司。想和对手竞争,最好的策略是做对手曾经做过的手术来证实自己做的比对手更好。
【3738】错了吗
如果从一开始尝试没人做过的手术,怕是没能摸对方的石头过河,风险更大。
手术失败的代价太大,稳妥必须放在第一位。
“嗯。你觉得能做吗?”任哲伦问。
“师兄你都问我了,当然能做。”谢婉莹答。
米思然他们再次庆幸自己没有插嘴,因为差点儿再会错领导的意思。
任大佬问的不是谁能不能做这个手术,而是k能不能做到b公司产品的程度。
“你刚试了下,有没有觉得比不上人家的地方?”
其他人能感受到任大佬这个问题越来越“离谱”,问的非医学问题,问的应是机器工程问题。
想真正做创新名垂千史的医学大佬是不可能只局限于医学范围内谈医学问题,要谈医学与其它学科有交叉领域的问题。
如上次闭幕会议一堆大佬研究人工血管材料,谈的大多数非纯粹医学问题。
谢婉莹实事求是讲缺陷:“肯定有比不上对方的地方,例如机械臂的结构没人家做的好。”
设计机械臂不是简单地把几根棍子衔接起来能动就行,而是要考虑各个部位的承重力转动速度回旋惯性等等要素让“棍子”精准行动。
机械臂设计要做到如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多少需要参照我们人体的手。这是经常听说过的仿生学。人手同样不是简单的几根棍子相连,光骨头从上臂到手指头有多少根,肌肉群有多少,关节有多少个,里头控制的神经血管是网络化,要有多少条就有多少
条。上面先要连接脊柱再到大脑。人脑与肢体的联动有著名的康斯坦姆现象,叫做手臂自动漂浮,人手按在墙上四十到六十秒之后自然放下结果见手臂自己再次抬高。貌似诡异的迹象看似被
鬼操纵,实则是一种人体的非自主运动。再深究下去会发现原来是大脑发出的信号需要有个衰减的过程再熄灭。可以把它理解为人体一样有“惯性”。
机械臂运动本身属于物体运动,学过物理的都知道,物体运动起来是有惯性的,想让物体骤然地完全停止下来不容易。再看刚才林昊医生操作时之所以机械臂屡屡碰臂,不能说纯是林昊医生的锅。因为机器做出来是要降低使用门槛的,林昊医生脑子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并不差
是外科学霸。林昊医生都难以上手说明这个机器有些问题。
实际上她观察下来,林昊医生如果去上手b公司的产品或许不会有如此糟的境况发生。
再参考人体,康斯坦姆现象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是由于人有强力的大脑可以再对肢体发出抑制信号。有些人没法完全放松下来这种现象实验直接失败。
另一种特殊情况是大脑出现毛病,比如帕金森病病人,大脑信号异常,致使康斯达姆现象严重,发生停不下来的不自主抖动。
放在机械臂上,电控系统如果不行同是抖个不停。刚一路观察下来情况是相反的,电控系统是正常的。任哲伦听到这里面色一变。
【3739】必须精益求精
一群站在旁边旁听的人,听得有些如坠云雾。
唯一可以确信的是,听懂的人肯定很震惊。
瞧坐在办公椅子上的工程师约翰站起身,固然他听不懂汉语,但能听得懂现场同声翻译的话。
“WRONG?!”
错了?!
工程师大喊错了,是谁错了?
“他说的是谢师姐错了吗?”米文林问其他人。
张书平作为小随从对谢老师很有信心:“肯定不是谢医生的错。”
“我说的是他喊谁错,不是说我认为谢师姐错。”米文林反驳回去,自己绝无胆量敢说谢师姐是错的。因为第一次喊谢师姐错之后,他惨遭打脸的教训刻在自己的骨子里。
基本上站在这里的这群人全认定了只有谢医生不会错。
任哲伦和约翰扭头望着这群人:这个气氛实在诡异到极致去了。这些人理应听不懂的,结果全“无脑”站定了谁。
“她不是工程师。”翻译转述约翰的话,意即让任哲伦不要乱来听一个非专业人士的意见。
在机器的设计过程中医生发挥重要的角色。只有使用机器的医生能指出这机器有什么毛病。任哲伦暂不作声。
约翰道:我没有说她不能作为医生提意见,只是她现在提的意见超过她自身所学领域匪夷所思。
仿生学很难很难的,人类想模仿造物主神奇打造各式各样生物功能的技术,只能说在很局部局部的领域获得成功。想要真的探究出造物主为何能这样造,人类没有这个本事。
为了解决碰臂的难题,这个团队的工程师包括约翰是把电控系统改了再改。结果这个年轻的女医生,第一天来接触机器对他说:你们做的是无用功,不该改电路,要改得改机器的组件体积比例。
这是叫人火冒三丈了。
当然谢医生肯定不是针对约翰等工程师故意这样说。
约翰再强调:模仿的,怎会不对!
这话透露出机器人k有模仿其它产品以及人体等生物的比例综合考量后设计出来各部分的组件比例。
问题出在哪里呢?
现场的米思然他们终于明白到大佬们在讨论什么了。明白了之后这些年轻人反应很快,齐喷:“谢师姐说的,肯定是你们这仿制的不够精准了。”
约翰无语了:模仿其他人的产品到一比一比例的话,是专利抄袭要被对方告的。只能是大致比例差不多。
现场这群年轻医生们纷纷摇头表示:不行的。
“谢师姐说你错你还不相信你错。人家必须是这样的比例分毫不差肯定有原因的。”米思然说。
学医的是很执着这个结构比例。原因在研究人体结构会发现,有时候人体里头的部件若有点比例不对,不止是变丑会变病后患无穷。
而且医疗器械这东西,如上次讨论人工血管那样,一点点工艺不够精,问题都会多多,总是犯病无法解决。
b公司的产品能做到把七个部分衔接起来自由运动恰到好处,可以想见是先要把七个部分的比例做到精益求精的黄金比例打好基础再来考虑其它。
【3740】真较真儿了
组件挪到患者身上有限的手术区域里头是联动的,若比例不对,联动起来很容易要么太长要么缩起来太短。
算你们说的这话有些道理,工程师约翰再提出质疑:你们不是专业工程师怎能看出来比例不对?
说到评价模仿人的机器人组件比例对不对这个事儿,医生可能真有点儿话语权。
医生天天研究人体结构对不对,研究人体结构与疾病的关系,是锻炼了这方面的眼神儿。相当于是老医生们的行医经验论。哪怕我说不出个所以然,可我能凭感觉能揣测出点什么哪儿不对。
不要说医生,工程师一个样,做久了同类产品会有这方面的感觉经验出来。
只能说这个团队这方面的工程设计经验估计与B公司的工程师有明显的差距。
在这里骂医生跨专业指挥不够专业,问题你自己的经验眼神都不行,可能比不上医生跨专业。这样一来,基于跨专业指挥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不同专业有共性的地方,此时再请跨专业的人来评价怎会不可。
道不定B公司里面在这方面出谋划策的人里头包括医生。历史上医生参与医疗器械研发有优势,因此在研发团队中能常见到医生的身影。
工程师大佬约翰不可能完全不懂以上这些,自身所处团队都有医生成员,这会儿用力批评一个年轻医生,不得不说是有点儿其它原因在里头了。
只见约翰再摆摆手表态:你说错,麻烦指出错在哪里,不要口说无凭。
凡事讲究证据最重要。
众人抬头望向机器人k。
k有四条手臂和B公司产品一致,这可以说是现阶段大多数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标配了。不同的地方应该集中在每条臂的组件,B公司有七个组件自由度最高而著称。k的每条臂仅有五个组件,明显比不上B公司。
机器人的每条机械臂是有各自的分工的。如左右两条臂充当医生的左右手操作,一条臂做一助,再有条臂自带光源充当扶镜手。可见每条臂的构造不可能完全一样,因功能划分必定有些微区别。
“这个问题吧。”米思然他们面面对视后果断把视线送到谢师姐谢老师身上。
想看出来回答约翰大佬的问题太难。
如约翰大佬说的,没研究过机器人产品或许只能如普通人看明星只看出美丑,说明星为何美丑是看不出来的。想刨根问底为何美丑,需要十分十分专业的知识做打底了。
见这帮人回答不出,约翰点点头,如他所料了。
此时此刻声音再响起。
“等会儿左医生他们来了操作机械臂时,我们可以观察下。他们是不是一样在操纵时,习惯把1号臂往后退些操作,2号臂往左转转操作,3号臂退的时候总退不到位别扭,4号臂左右摇摆有找不到合适位的嫌疑。”谢婉莹道。
约翰愣怔住了,是没想过她真说了。
一根筋的谢师姐牛逼,人家叫说真说。米思然他们在心中竖起大拇指。
祝亲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晚安亲们~
【3741】说的对
你说了不一定你是对的。不服气的约翰大佬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嘴里咕哝:没见过这样的死鸭子嘴硬的。
任哲伦静悄悄站到一旁去了,真大佬这会儿肯定装死看戏先。
转眼间左医生和姚医生回来,拎了只要做实验的小鼠走进培训室。
“刚发生什么事了吗?”嗅到空气中有丝异常,左晋茂询问他人。
米思然他们摇头:没有,我们不知道,没听说。
绝不可以告诉这两人即将变成被观察的小白鼠,避免影响结果。
瞅了眼这些人奇奇怪怪的表情,左晋茂蹙了蹙眉头。
小鼠手术开始。
左医生坐进机器里头负责操作,姚医生站在床旁当助手。
上面说过做机器人的手术助手风险很大,一不留神变血灾,不比主刀容易。助手除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也要保护患者,是好比指挥司机开车倒车库的那个人。
手术过程中,助手时不时与主刀进行及时沟通。
给生物体做手术远不似缝猪皮简单,涉及到可能需要不停地调换角度更换手术环节。机械臂需要动来动去的幅度远比缝猪皮大得多,主刀谨慎进行必要时的调整工作。
由于左医生操作机器富有经验,途中遭遇到危机时,总能化险为夷让险些碰上的机械臂擦肩而过,不会如初手林昊医生让机器臂直接碰上去。
机械臂需抵达恰到好处的位置上方能显现出它的优势。只要不碰臂,机械臂头端夹持的工具做各种操作三百六十度来回转,比腔镜灵活漂亮叫人赏心悦目。
手术做得顺利,主刀心情愉快。只是很快的,主刀左医生发觉到了一些异常情况。
四周观众夸不夸他为一回事,怎叫他感觉这些人的注意力不似在小鼠上。
全在观看他的手术为什么众人视线不关注小鼠,是跑哪儿去了?
左晋茂的心头开始莫名浮现出一股强烈的不安感,喊人:“姚致远,你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了吗?你别打瞌睡啊。”
没打瞌睡,没敢打瞌睡。自从来到这里后他根本不敢打瞌睡。姚致远在心里说。和左晋茂一样,他的头皮越来越发毛。
“他们在做什么?”忍不住了,急匆匆结束实验的左晋茂从机器里头跳出来喊,紧接着眼前的一幕让他大跌眼球。
如他所预感到的,这帮人真没有围着他做手术的手术台转,而是围着几条机械臂绕来绕去。
你们不是工程师绕着机械臂做什么啊?你们是医生应该是看我怎么给小鼠做手术!左晋茂要冲这帮人大喊大叫了。
对于这两人做手术做得怎样这帮观众是不好奇,因为想也知道这样的手术这两人肯定锻炼过很多次了不会差。反而是,谢医生说的话究竟是不是对的这件事让这帮人悬挂起更强烈的学术探索心。
“是没法退到位。”林昊在三号臂绕完几个圈之后确信道。
谢同学说的对,是这玩意儿设计有毛病害得他林昊一上手总碰臂。
四条臂在机器人同个主体上伸展出来的。
【3742】小白鼠
如果一条臂退不到位非要使劲儿退只能让主体动弹,连带容易把其它臂带偏的。
据此可以推测到,几条臂的长度宽度体积选择额定角度等设定均可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解决。
“你刚是不是三号臂退不到位?”林昊回头,向主刀求证。
左晋茂瞬时目瞪口呆。
“我们被当小白鼠了吗?”
耳听到旁边这句声音,左晋茂回过神来后冲同伴大骂:“姚致远,你再别说梦话好不好?”
我没说梦话啊,很清醒着的。姚致远眨完两只眼皮子是保证自己真没做梦。
“你回答不出来?你是连自己做手术做得怎样都搞不清吗?”林昊见左主刀没回答,立马抓住对方的把柄使劲儿的锤。
自己真被当成小白鼠了。左晋茂的面色冻成了霜。
见此机会约翰再次跳出来说话:如果真有医生觉得机器有这个毛病,早就会反馈给工程师改进了,左主刀没回答说明没这方面的问题。
“调录像。”一帮人齐声喊,全迫不及待要看结果。手术室内监控一来,慢动作回放下去,所有情况将一清二楚。
林昊再问左主刀:“你究竟想起来没有?”
让你当小白鼠你好歹好好当啊。
左晋茂要疯了:“你说了什么?”
你居然敢把我当成小白鼠?!
林昊挑下眉,怎了?你是研发团队里的人,本身做实验手术就是充当小白鼠,有错吗?
左晋茂双手横抱在胸前:行,你们把我当小白鼠,但你们真能看出我什么名堂吗?
在场其他人早瞧出些端倪,这个任师兄带回国的团队成员均很傲气全是和林昊不相上下的自负鬼。
手术室录像倒放开播,所有人围在屏幕面前观察回放画面。
只看了一阵,一帮人齐喊:“没错没错了,和谢师姐说的一模一样。”
约翰那屁股坐在椅子上不敢再跳起来嚷嚷。固然听不懂这些人说什么,播放出来的实证画面是实打实的打掉他的嘴。
谁死鸭子嘴硬,恐怕是他自己了。
于是其他人可见到这外国工程师犹如火烧屁股有些坐不住,貌似想冲回自己国家去找地方躲起来了,因这个脸丢太大了,全丢没了。
左晋茂的两只眼睁得如铜铃大。
“怎样?你自己记起来没有?”林昊掉头再问他。
左晋茂需要再确定一点:“她是看完我操作说的结论,还是在此之前提前说出来的?”
“有区别吗?”
当然有。被打脸打多了不如把人直接拉回自己阵营里,这个算盘他们早就有的了。
林昊想呸这人了,自己都记不起来自己做了什么手术的人竟然敢自称能拉拢谢同学。
“我不是没记起来,是没注意。”左晋茂解释下。
左主刀的技术是比一般医生高超,遇到问题能灵活应变改变手术步骤,因而对手术途中遇到的小问题小磕碰完全没放在心上。
问题机器重点是要卖给一般医生而非几个大佬。
“你这只小白鼠不合格。”林昊下完结论。
做研发团队的小白鼠也不是容易当的。
【3743】形势严峻
小白鼠绝不是躺平党,小白鼠有任务担当的。想游戏公司招个游戏测试员都设门槛,高尖端的研发团队更不可能说随意招个测试员。
左晋茂心头咯噔下:他这是做个小白鼠都没做好,要惨招打脸了。
这里不是人混的地方。姚致远情不自禁退两步。
终究比不上人家的地方,该承认必须承认。
不说四条臂是不是同时操作,一条臂操作时是几个关节联动起来的。
好比你的手去抓只笔,你的大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说主动去意识每个关节如何活动的细节,而是直奔向目的。
抓到笔算数,抓不到笔人脑再做调整,必要时方才会考虑去复盘每个关节活动的细节。
好比运动员增进自己的竞技能力时会做这方面的考虑。
可想而知,做这些人体肢体具体活动细节的复盘是非常考究时间需要反复仔细琢磨的,而且不一定能一次琢磨到位。
这样的情况放到手术时用手术机器人做手术,让主刀去时不时考量每个机械臂关节如何活动,这分明是要主刀脑瓜子的命。——左晋茂主刀相信自己的这个想法绝对能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不是他做小白鼠不成功,是要做到如此成功的小白鼠,可能只有现场这位女谢超人。左晋茂挠挠脑子,此刻巴不得变成神经外科医生好摸摸女超人的脑子。
问题被挖掘证实出来了,接下来要怎么办。
工程师大佬约翰的嘴巴里再不停地咕哝咕哝着说道:即便她说的对,改这个机器是项大事情。如果按照她说的问题去改进,唯恐需要把整个机器放入炉子里重造。因设计到机器的轮廓部分,必然要入厂重新设计模具。
项目中途最怕什么,最怕突然发现问题出在根基上。像目前这样的情况,想要解决问题估计只能全面推翻重来,最要命的是一旦重新开始的话花费的时间长了去了。
项目时间长是所有人最忌讳的事情。因这个时间问题彼岸的合作人已经用力敲打过任哲伦了。
站在屏幕面前仔细勘验中的任哲伦一张脸色是异常严峻。
他为了寻求缩短项目时间快速出效果引入这帮年轻人进入,岂料一根筋的婉婉师妹不按理出牌,足够一根筋的性格直接告诉他你干脆回炉重造吧。
这,女超人!?
现场弥漫开来的这股低气压,终于让兴高采烈于打脸对方的林昊他们跟着惶恐不安。
打脸不打脸对方其实不重要,他们打脸对方的初衷是为了这个项目好绝不是让项目黄掉的。
谢婉莹的想法肯定是一样的,道:“不需要一定要回炉重造的,可以小改。”
小改?
不意外,工程师大佬约翰再次跳起,质疑她这话自相矛盾。
明明是她指出来结构不对的问题,这样的结构不对怎能不大改。
“这是要做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机器人。”谢婉莹说。
任何机器的运作需要放入工作的环境中去讲求精确度。
【3744】默默无声真大佬
按照实际需求来做纠正工作,而不是说漫无目的地改。结构不对需要改多少,要看具体的任务目标。在衡量完具体实际需要之后,有可能是改的方式根本无需回炉重造。
改机器的策略和修改人体是一样的,小改是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冠脉堵塞,可以小改放支架,不一定非要大动刀子。
约翰听完翻译翻完的话,眼睛用力地望面前的这个女医生:你这脑回路分分秒秒全是医学,真用医学思路来改机器人了。
叫他这个工程师大佬无言以对的是,她说的策略从逻辑上来讲是说得通行得通的。
“可以做,按照她说的法子来做。”
大家听到声音猛掉过头去,所有人的惊讶在于这声音听起来并不是工程师大佬约翰发出来的。
所谓术业有专攻。给机器人修理是工程师的活儿,没有约翰首肯干活,即便只是所谓的小改,现场的医生是不可能真的代替工程师去改动机器人的。
是谁代替约翰大佬说了能做的?
唰的,齐聚的视线聚焦在了那人的脸上。
“他不是不爱说话的吗?”米文林和张书平交头接耳地嘀咕道。
任大佬带来的这两个年轻医生,一个众所周知的爱发意见像鹦鹉唠里唠叨的,说的是左晋茂医生。另一位是那个不爱发出声音的,被左医生一直叫做爱打瞌睡的患有梦游症的姚致远医生。
啪啪,既然此人已经开口,左晋茂把手放在了姚致远的肩膀上拍拍,正式给众人介绍道:“他是医学工程博士。”
“他不是临床医生吗?”众人诧异。
“他是双博士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和临床工程博士。”左晋茂道。
临床医学博士和工程博士,是真真正正的双专业大佬。
一大群人瞬间领悟到真谛:默默无声的方是真大人物。为此,真大佬有另一个在。瞧瞧任大佬在外国工程师跳来跳去的时候无需吭一声,内心里是有点儿乾坤在握的底气的。
带队回国搞研究,怎能说把重要的事儿全寄托在外国人身上。任哲伦问自己人:“你说你能改是吗?”
姚致远双眼望着机器人k,看起来这人的脑子里像是再度进入梦游世界,但很显然实际是在启动大脑计算程序,在算计有人说的小改策略如何实施。
相比之下,约翰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对所谓的小改是没多大自信的也认为没必要,对任哲伦再说道:如果是做原来的手术项目,已经有做成功的例子,因此根本没必要做这样的小改动。挑战高难度手术的话显而易见小改不如大改。
这是回到原来需要进一步提高难度的手术案例去迎接对方挑战的话题。
问题是自己提出来的,谢婉莹对视接下任师兄和其他人投来的目光说:“我个人认为,小改有意义。小改后的机器应该可以应对更复杂的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做真正的tecab。”
【3745】超人断言
“刚才谢师姐说的是TECAB,完全内镜下机器人辅助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米文林逐字复述回忆翻译完师姐说的话,语气里透露出来满满当当的惊奇感。
一帮跟班的师妹师弟是私下做过功课了,因此知道目前全世界能做TECAB的只有B公司的机器人,TECAB属于B公司的独门绝技。
如果能透彻理解到上述这话的含义,可以明白为什么任大佬一开始问的不是说做TECAB,仅强调不停跳心脏手术。
这里要再说到全世界与B公司齐名的另一家著名机器人公司Z。Z公司的机器人一样可以做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MIDCAB,机器人微创直接冠状动脉旁路术。顾名思义,机器人只做部分手术环节并未做到全内镜下手术。
据此可以推测到TECAB的难度有多高。
TECAB难在哪里?试参照引述手术机器人的前身胸腔镜做比拟。
用胸腔镜做冠脉搭桥时,很多医生同样更喜欢用胸腔镜做部分手术辅助而不是全胸腔镜。
这些医生用腔镜辅助的地方和不辅助的地方各自在手术里头哪个环节呢?
我们以前讲过做冠脉搭桥采取人体内最好的“桥”是乳内动脉。传统手术里采集乳内动脉需要正中开刀劈胸骨的。腔镜技术胸腔镜或手术机器人在采集乳内动脉时相对传统手术优势满满,可以不用劈胸骨,利于患者也方便医生。
所以腔镜技术辅助是首要放在这部分采集的手术环节。
为什么医生不爱用腔镜继续把下面的搭桥手术做完呢?
心脏是不规则的圆弧状球体,简单概括点把它看作成个鸡蛋。在一个跳跳跳“鸡蛋”的弧形面上缝血管是直视下情况容易?或是拿根“长棍子”在“镜子”左右调整来调整去的艰难照射下操作容易?
显而易见是前者容易。
更别提搭桥手术部分现在同样可以做到小切口,不给患者留大伤疤也给足医生方便。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追求全内镜下手术?
全内镜下手术能放大手术视野放大到传统手术的数倍,借此医生可以将手术做到极致精细细致创伤十足的小,这是直视下手术做不到的,直视下手术难免医生会再用“粗”手指去操作。
把机器人设计做好让医生做到TECAB是有意义的。
他们这个团队当真能做到必定与B公司技术比肩世界第一了。
这样的美梦他任大佬不敢想,第一个目标至多只敢订个赶上第二名Z公司做个MIDCAB。
“你说可以挑选更复杂的手术病例?”任哲伦确定耳朵有无听错。
婉婉师妹这个女超人告诉他,我们可以赶超B公司做更复杂的TECAB?!
四周静到掉根针在地上能听见。一大帮屏住呼吸的人心态上和任大佬没两样,惊到无法表达。
谢婉莹没来得及张口回答任师兄这个问题。
铃铃铃手机响。
任哲伦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手机。
上司张大佬打给他的:“你带谢婉莹下来我办公室一趟。方理事带了份病历过来。”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746】谁拉拢谁
“张主任让谢师姐下去。”
“肯定是病人找谢师姐看病。”
几个小跟班嘀咕几下,一下子即说清楚了事情真相。
说来说去是谢师姐牛逼,当上正式的医生不久立马有病人上门来找,而且当着领导的面点名要谢师姐看病。
听着师弟师妹谈论,其他几个年轻医生不禁要摸摸鼻梁自惭形秽。
“你们留在这里。”收起电话,任哲伦转身交代其他人继续干活,时间紧着。
在旁听见了张大佬电话里的内容,谢婉莹刚要跟随任师兄下楼去。
“你等等。”
有人喊,谢婉莹转个身,发现是不爱说话的姚医生叫的她,不知什么事情。
走到她面前,姚致远把自己手里的笔记本伸出去递给她:“你看看,你之前说的机器是不是这些毛病?”
其他人早蜂拥围上来,必须一块凑热闹。
白色有暗格的笔记本纸张透的是工程大佬工程作业的那种气息味儿了。
所有人凑着脑袋再看看。
纸张上的笔画是简单粗暴潦草。大佬画的图均有顶级画匠的风格,无需精细,归类为大道至简。
众人一眼看出来,这画的是面前机器人k的一副侧面画,透视感强烈扑面,说明画者大佬脑子清楚无比,似摄像机的摄像头用特点角度对准机器人的某个方位来个特写镜头。
通过这幅画,医生们想象到了工程大佬是如机器人医生给机器人做个透视检查了。
大佬始终是大佬,只需几笔立即把最重要的地方指出。
围观的国协人迅速交互传递起眼神:这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除谢师姐以外,也很多好厉害的人。米思然他们的内心里叹声气了。
好胜心强的林昊更是面色沥青。
医学的路走得越久眼界越开阔,遇到的人必然越多。竞争对手没有一个不强的,个个不是吃素的。
医学之路实在是太卷了。
重生的人对医学的卷是早有深刻体会的。谢婉莹笑一笑,面前的姚医生年纪轻轻冠有两个特有难度的博士王冠,可想绝对是如宋医生那般的天才,向对方径直点个头:“是。”
望她这张笑颜,姚致远从她那双漂亮的眼睛里能读到这样的信息:我对姚医生你的能力十分信赖,无需挑刺的。
咚咚,他这个心跳猛地漏了两拍。
被个美女高智商女医生这样夸法,是难以不叫人心花怒放。
完了完了。在旁见到的左晋茂急急忙忙拉了把同伴:“姚致远。”担心这个爱梦游的同伴的魂是要被勾走了。
你说,这究竟是谁拉拢谁了?
姚致远咽下口水:刚那瞬刻确实有种被她收买去了了的感觉。
明明本该是他们要拉拢她。
不行不行,快摇下头清醒下。
前面任师兄尖锐的视线嗖地望回来了。谢婉莹急忙收起视线往前走。
任师兄的人未经任师兄的允许,她万不敢拐人的。
带她走出门,任哲伦回想刚才那一幕头直接大了。这婉婉师妹越看越老油条的,没等他们勾她,她居然先勾人。
【3747】首要问题
一楼急诊科人来人往。国陟的病床从来没有空位的,全爆满。
当医生的习惯快步走。任师兄显然是比较像谭老师,走路如将士稳而快,如阵疾风在走廊里头刮过去。走路快的特点是不能东张西望了,避免撞到人,这样可以如急行军直奔赴目的地。
两人低头顾着走路时,前面有人喊了一声:“任医生。”
跟任师兄抬头,谢婉莹看见了前面的都叶青老师他们。
“也喊了你们过来吗?”任哲伦问。
“你们先进去办公室,我们先去看看病人。”都叶青对他们两人说。
俨然办公室里的人只想找他们两人谈话。
见状,任哲伦果断推开主任办公室的门进去。
“没敲门。”里头的张大佬说,语气里并没责怪,最多发点牢骚。谁让这个得意弟子是他自己宠出来的。
任哲伦扫了眼室内,里面除了张大佬,沙发上坐着个人,是方理事了。
“任医生,谢医生。”方理事见医生来了起身打招呼。
医生接到的病人可谓是各式各样,什么样的病人都有。越大佬的医生接诊的病人越有可能是非富即贵。方理事这种可以称之为“贵人家属”。
站在后面的谢婉莹看得见,无论是张大佬或是任师兄,表情均显得十分谨慎,平常插科打诨的毒舌话大概是不敢吐了。
再怎么说,方理事是医学会理事,据说暂且兼任着医学会总干事一职。换句话说,方理事认识的人非常之多,认识的大佬比比皆是。基于方理事这张恐怖的人脉网,透过方理事这张嘴,随时可以好事传千里坏事传万里。你说张大佬他们敢不谨慎吗?
“病人去过哪家医院看病?”任哲伦问。
这样的病人必得是问过很多医院的大佬医生了。
方理事给医生们简单介绍道病人的情况:“我朋友,建筑学院的老师,今年六十八,不算年轻也不算很年老。以前不太注意身体,爱抽烟,落下了慢阻肺的病根子。”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字面上去理解便可以明白的一种疾病,通俗话说是病人呼吸时感觉自己的肺慢慢感觉被堵了,专业术语来讲,是指气道和肺里流通的气流持续受限。
病因,最危险的因素如方理事刚讲的吸烟。对于吸烟的慢阻肺病人,如果不戒烟,这个病是绝对好不了的。可以想见,慢阻肺的成因之一是气道受到持续的慢性刺激产生炎症反应,人的生活工作环境里有空气污染颗粒物进入气道和肺同样可以导致。
方理事第一时间告诉医生病人有慢阻肺,说明了人家真是医学麻醉学大佬。
这是由于像心外手术,尤其是胸腔镜这样的微创手术,以前讲过麻醉是要塌掉一边肺只留一边肺通气,好给医生挪出手术操作空间。慢阻肺病人肺不好,很难做到塌一边肺不出问题。
慢阻肺是绝对禁忌症吗?也不是。一要看这病人慢阻肺的病情程度。二是要看手术时长。
【3748】最严重
关于病例的话题只开个头,现场的医生全听出来了:这病人的情况不简单。
莫怪找了好多家医院再找到国陟张大佬这里来专门找任医生和谢医生?
如之前方理事自己说的,国陟是全国治疗心脏最有名的医院,肯定会建议病人来找国陟的。一开始也没必要说非找到张大佬这儿来。
方理事说:“先去找过都医生问问情况了。找都医生之前,是去问过国协的李教授以及平怀的医生。”
算是把最有名的医院里头几个有名的心血管大佬找了个遍。
任哲伦走到张大佬的办公桌前。
桌上放有病人的病历。
谢婉莹紧跟上去。
前面任哲伦打开病历,边听上司张华耀小声说道:“以前做过支架了。”
支架内再狭窄很常见的,谁让现阶段的支架材料一言难尽。其实这个病人能坚持两三年再狭窄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这个病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支架再狭窄是一回事,最怕是其它血管再病变了。
病历翻开,见到病人在其它医院做的复查结果。这回病人暂未再次做冠脉造影检查,直接做的是ct血管造影。
“四支病变——”任哲伦的这声音是越来越小,里头饱含的气息是越来越复杂。
现在把病人现有的情况总结一遍。病人病史重点有慢阻肺,以前是由于工作出差的关系,突发疾病急诊因此在其它地方非首都的医院做的支架。这次再犯心绞痛到国协就医,做复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四支病变。
四支病变讲的肯定是冠状动脉的四支血管病变。
四支病变确实是比较少听见的,外行人听得最多的应是单支病变三支病变。
医生谈及三支病变会用很严肃的口气说很严重。
四支病变,无疑最严重。
冠脉血管究竟有多少支?
单支病变三支病变四支病变各指哪几支呢。
人体的血管四处是大血管加无数小血管分支,如蜘蛛网般的血管网络,密密麻麻数不清。
海量小血管由大血管分出,衬托出大血管如河流系统里大河大江的重要性。医学同其它学科无区别,治病看病必要时只抓重点。因此当医生谈冠脉血管几支病变时指的只会是冠脉的大血管。
冠脉共四条大血管,四条大血管不是并列的关系。
医学里的血管命名是如交通系统里以路段为单位做单独命名。冠脉四条大血管是四条大血管段。
以前说过冠脉是从主动脉根里头的主动脉窦出发,分左右冠脉,左冠脉从左主干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都是粗的,这三段加上右冠一支发生病变是四支病变。
倘若剔除掉上面的左主干,是所谓的三支病变。可见左主干一般情况下比较难出事。
最容易出事的是左前降支,是最常见的单支病变了。所以左前降支单支病变是医生们拿来试手各种新型手术最常用的病例,用来替换的通常是乳内动脉。
B公司号称能做的TECAB手术,指的也仅是上面说的单支病变案例。
【3749】没有说不行
任哲伦看着病历不说话了。
你说病人上几家医院找完后找到他任哲伦这里想做什么,用脚趾头想都知道。
方理事坦言道:“我这个朋友只想做微创,不想动大刀子。当然你们医生也知道,他这个身体动大刀子的话怕撑不下来。”
常年抽烟都有慢阻肺和心血管病变的病人,可想而知全身各个器官早有不同程度的伴随受损。这病人是肝肾功能不太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有。
动大刀子的话,哪怕能在手术台上结束手术,术后能不能撑下来是个大问题。
非要做微创的话,根据前面几个接诊过病人的医生的意见,难点无非是微创难以解决做到右冠脉,这病人的血管走向是有些特殊。
其实像这样的病人最好是这样的手术策略,做胸腔镜小切口手术以及冠脉支架结合的杂交手术PTCA+MIDCAB。用胸腔镜和小切口手术解决左冠脉问题,右冠脉太难微创手术的话采用放支架来解决。
糟糕的是右冠正好是放过支架的属支架内再狭窄。
说到这里,可见这个病人算是走投无路了。
张大佬发出声了,劝下方理事:“你要不和他本人再商量商量。像他这样的情况,顺利做完开胸手术再恢复好的病例也有。过度追求微创手术并不是好事。”
医学首先是要讲求安全第一的,这同样是为什么很多医生谈到新技术时总是强调慎重再慎重。
方理事自然是理解这点的,道:“他固执。要不你们医生自己再和他说说。”
“你和他说过什么了吗?”任哲伦转过身,问。
不然怎会特意来找他和谢医生是不是?
方理事尴尬地笑一下,承认:“上次医学会举办的研讨会上,我听了谢医生对手术机器人的想法,对任医生您的手术机器人非常感兴趣。”
这方理事明显是误会了,把他的机器人和谢女超人提早绑定在一块,浑然不知今早上他的机器人刚被女超人狠批一顿。
这种病例全世界最厉害的B公司的机器人都做不了,他的机器人能?
对了,女超人说过他的机器人能超越B公司的。
任哲伦的眼皮开始猛跳了。
看出他表情上是不太愿意之后,方理事自然而然地转头赶紧去询问下谢医生的意见:“你认为这个病人能做微创吗,谢医生?”
手已经拿过病人病历在仔细阅读的谢婉莹,听到病人朋友这个问话之后,抬起头答:“我个人认为可以再讨论讨厌研判研判。”
谢女超人果然没有直接说不行!任哲伦差点儿一口气不知道是不是要抽到底或是窒息掉。
张大佬听到这话同样大表震惊:“你说什么,能行吗?”
人家B公司或是胸腔镜做不了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不是说只有是不是要看清心脏血管角度刁钻难以看清令医生操作难的问题。
是手工缝血管的问题。冠脉的血管太细了,几毫米粗,这是增加难度值的重点。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750】技术工具
“是什么样的问题不行?”只听张大佬的口气很叫人担心,方理事细问起几位心外科医生。说来她或许看过此类手术但是非心外科专家,没有在手术里头亲手做过此类操作,所以肯定没有外科医生那种这方面的经验感觉。现场有医生说行有大佬质
疑不行,究竟是不是行,可能需要心外科同行再进一步做解释说明了。
在此情形下,谢婉莹不意外收到张大佬和任师兄两位顶尖心外科专家意味深长的一瞥:你说行,你给病人朋友解释吧。反正我们觉得是不行。
足以说明这个难点是众所周知而且心外科资深专家都认为是没法解决的。她谢婉莹不可能回避这样的现实技术问题,因为在客观上确实存在。“方老师,如张主任说的,人体的有些地方让医生去做手工缝合是很非常难缝好的,这是人体组织某些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所决定的。”谢婉莹道,“张主任
想说的是,正因为这个原因胸腔镜难以做到全胸腔镜下四支病变的手术。”
“用手术机器人做是不是好些?我听说它对手术视野的放大倍数比胸腔镜能大许多。”方理事再问,显然是要极力为病人争取最后的希望。
“这个问题,不是说能不能看不看清楚手术视野单方面的问题。”谢婉莹道。确切地说是手感。医生的手拿长距离工具去做缝合的操作比拿短工具缝难多,如前面讲过的,长距离工具传导感觉的信息慢或是缺失会导致医生操作的手感
严重缺乏。更何况,这地方在有充分手感下医生都难以缝好,更别说是缺失医生手感下来做缝合。
“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方理事听完是跟着犯难了,不明白的是她刚说的是可以考虑的话,按现在这个说法岂不是毫无希望的事儿。“方老师您知道的,您看过很多外科手术,清楚医学技术的进展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仅靠一个技术发展是难以达到总体手术目标。内镜手术除要能把医生的
手术视野扩大,必须同时解决医生其它操作的技术难点不然是一无是处。”
“我明白了。”不愧是大佬,方理事一点即通,“你说的是吻合器。”
医生手工难以缝好的地方用吻合器来协助。不要说内镜手术里头,传统手术里头用吻合器来解决这类难点的手术案例一样有许多。腔镜手术的话由于手感缺失问题,用吻合器来协助是比传统手术更多些,可以说部分地方必然是更需要吻合器来解决难题。如现在在讨论的胸腔镜治疗单支
病变手术,之所以能手术成功率大大提升也是因用了吻合器。b公司演示的tecab同用了吻合器。这里再说到另一问题。吻合器型号各式各样,不是通用的。单支病变所用的血管吻合器肯定专门为这类腔镜手术开发的,专门用来衔接乳内动脉和左前降支的特殊型号。言外之意想做四支病变的手术如需要血管吻合器协助尚未发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