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1】走上正轨
林昊是觉得整个脑袋热起来了,不停地抬手再擦擦汗。
眼看同学这个模样,潘世华主动请缨对护士说:“我去。”
“潘医生,是转院过来的病人。”一边介绍,一边护士把刚拿到手的病人病历交给新手潘医生,“在救护车上。”
“从哪个医院转来的?”潘世华的声音逐渐走向冷静,问。
“市八。在市八诊断为脑梗,现在说是心动过缓。”
急诊室的护士均是训练有素,一个护士找医生,另一个护士干练快速地给病人进行量血压体温等初步接诊工作。
见到有医生走来看病人了,负责测量的护士大声报告道:“心率六十二次每分,血压九十和五十九。补液滴着袋异丙。”
两眼望过去,急诊室门口走廊里的救护车停靠点是停着市八的救护车。担架床刚从车上拉下来,平卧在担架床上的老年患者鼻孔上塞着氧气管,接着个氧气袋。病人身上盖的被子在这个已经转暖的季节里出乎寻常的厚实,说明
病人怕冷畏寒。快步走到担架床边,潘世华右手抓出了自己白大褂口袋里放着的听诊器,要戴上耳朵里给病人听诊前,弯下腰先对着病人的面色等情况瞅望着进行医学观察
,目光里努力端起股学术沉静。
潘世华医生早在同学时代被誉为老少皆宜的杀手,深受女性和男性朋友们的喜爱。
其他人接下来见到,躺在担架床上七老八十的老太太哪怕头昏眼花,在见到面前的潘医生时两眼登时亮光起来,嘴巴努努着。
仔细听,似乎能听见老太太嘴里的咕哝声:我是不是做梦了?
大概在这刹那间,老太太认为自己是恍然间如年轻时做梦般梦到梦中情人了。
不得不说,医院喜欢在同等条件下找帅哥美女当医生护士是有道理的。容貌佳的人走到哪个行业都能吃香。
年轻的潘医生很显然,只需貌美如春的容貌能轻易获取病人的喜欢和信任。
站在远处观望到这幕的陆医生,哈哈发出爽朗两声大笑,向其他人招手:“走。”
做前辈的有经验,知道帅哥潘世华医生走上正轨无需担忧过度。
陆医生再扫眼另两位年轻医生,谢医生林医生同是帅哥美女:嗯,张大佬看人是挑剔。
“对了。”陆医生突然记起领导的交代,急急忙忙喊话护士,“张主任交代过,给他们穿我们医院的白大褂。”
医学生自备白大褂到临床上,从实习开始一直如此。张大佬要他们穿国陟的白大褂,这?
“你们是我们这里的值班医生了,穿个我们医院的白大褂能让病人对你们放心些。”陆医生转述张大佬的理由。
谁能信张阎罗胡口瞎说的话,尤其是如果这话传到国协那帮老师耳朵里一定会被呸的声。
张大佬口里吐出来的从来是九分假透一分真,不能听张大佬说什么是得看张大佬做什么。提前让他们穿上国陟的工作衣,摆明了恨不得直接公告他们是国陟的人。
【3572】再来新同事
几个人按照任务排序来到急诊观察病床边,陆医生和接班医生们说:“这个病人联系好了,等会儿他们胸外二科开完早会,会腾出病床接病人上去。他是要做手
术的。”
国陟不止搞心脏病的,正确点说是搞心胸科。国陟的胸外科一样久负盛名。
谢婉莹回忆起曾经在宣伍救治病人时碰上国陟胸外科的老师打交道的情景了。
两人拿出纸笔,随手记录下接手病人的情况。虽说病人已经预定转上去住院部治疗了,可只要病人在急诊科一秒钟均属于他们急诊医生的责任。
林昊边记,头上的流汗没有止住继续流淌。
这种紧张于他是从未有过,说实话,跟他同班许久的同学都未曾见过他这个模样。
他是班里有名的第三,比潘同学成绩更好,向来自信满满,走到哪儿酷劲十足。要说动不动流汗心虚的,应该是学渣魏同学李启安同学。
一个人骤然间心理阵线破防,时机是说不好的,很多时候是连当事人自己都没法预测到的情况。谢婉莹联想起黄师兄,心魔要破除不容易的。
“你来接手这些病人。”陆医生带他们走去交接第二个病人时对林昊医生说。
因为护士那边准备好了,再走过来呼唤医生:“谢医生,我们同事跟你出车去机场。”
任务抵达,谢婉莹暂且离开急诊室。
她走的时候,对面林昊医生不由望她那一眼里的目光充斥着依依不舍。
可靠的同学走了,余下自己一人孤军奋战,这场景有点像进入地狱战场四面楚歌似的,太恐怖。林昊的脑子里不由自主闪现出相关感受画面感。
“继续。”陆医生拍下林昊医生的肩膀,示意他不用再想着找谁了。
是谁都有第一次需要自己战胜自己。谢婉莹身为重生前行医过的老前辈赞成陆医生的观点,于是没搭理林昊同学的眼神,一路奔赴护士站了。
“这位是我们同事郭子豪护士。”护士姐姐笑呵呵向她谢医生介绍新同事说,“谢医生,我们知道你很优秀,有请你一路上照顾点我们小豪同学。”
伴随护士姐姐的话,从护士站的柜台后面绕出来一个大男孩样的小伙子,二十岁出头,剪着寸发,身材有点瘦,手里提的急救药箱和氧气袋。
由于临床上男护士少见,没有给男护士专门配套的男护士服,男护士身上穿的通常和男医生差不多的工作服让人容易误以为是医生。
相比国外,国外男性护士早就遍地是,毫不稀奇。国内很长一段时间男护士均是不受待见的,这种现象好比国内对男妇产科医生的特殊区别对待。男护士的优势相对女护士显而易见,体力够,在值夜班搬运病人等方面优势满满。但由于国内部分群体顽固不化的偏见,医院只能暂时把男护士安排在急诊
科、手术室和icu这样不经常面对同一病人的地方。医院对男护士是有需求的也有理智派不会抗拒男护士的病人群体,造成男护士短缺说来并不是病人和医院的原因,最大因素是国内报考男护士的男性少。
【3573】出人意料
是和妇产科一样的问题了。
大多数男性对于这类职业自个儿先打退堂鼓了,没自信心,怕被人背后指指点点。
被护士姐姐叫为同学,因此郭子豪属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临床工作不久经验不足。
仔细看,对方面色是腼腆着,没怎么应声,显出刚从校园出来那种大男孩的稚嫩。
同从校园快要毕业,护士姐姐对待她谢医生是直接夸,一点都不觉得她是新人。足以证明护士姐姐们的目光老道如大佬。
“有事请教谢医生。”护士姐姐叮嘱小豪同学。郭子豪的头宛如木讷地点一点,他是刚来,没见过这位谢医生不知这位谢医生的底细,听前辈这么说后只有一团子迷茫感:这谢医生看起来很年轻,怎么很
可靠了?会不会是前辈的客套话而已?
国陟的救护车准备好了,开到了急诊室大门面前的空地里。
事不宜迟,谢婉莹换上张大佬指定的国陟工作服之后带人出发,路上想起来问询起同事:“是什么病人?”
郭子豪转述前辈介绍过的情况,答:“机场打来的电话,说病人到了,什么病人,李老师没说。”有可能是飞机上有病人突然出现症状打电话向急救中心求助派车,或是转运到首都医院的病人求助派遣救护车去机场接。如同她上回护送表哥到首都治病的
情形。
一连串猜测闪过脑海,总归是需要去到机场现场亲眼确认是哪种情况。
救护车拉响警笛声一路赶往机场。
机场早就开通好绿色通道让他们救护车直接进入不耽误救人。
谢婉莹和郭子豪走上飞机,走在前面给他们三人带路的空姐解说机上病人情况:“三个病人。”
什么?!
三个病人只叫一辆救护车来拉人?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有人说叫了救护车。”空姐道。因为听到说有救护车来了,机上空乘人员认为有医生到了,等医生来了看完情况再说。说明三个病人不是同时发病不是立马有救护车的需求,而是有的在短
时间内突然有救护车的需求来不及再喊救护车来。
哪三个病人?
谢婉莹抬起头放眼望过去。
左侧飞机椅上坐着位中老年阿姨,年纪比她母亲要大点,手把心搓着胸口处,嘴里不时发出几声咿呀,说的自己胸口疼不太舒服。
右侧那排机上座椅,人群中可见一名年轻人貌似发烧了,面色白,身体有些歪着,流汗多。站在她后面的郭子豪,想也不用想,手里拿的电子血压计急匆匆要走去左侧去给中老年阿姨量血压。年轻人发点烧有什么可怕的。中老年胸口疼怕是要心梗
了,是大问题。这是临床常识了,哪怕他这个刚出校园的护理人员都能懂。
“你等等。”谢婉莹叫住他。
郭子豪转头,问:“谢医生,要给患者打点滴吗?”血压都不用量赶紧先打点滴开通救命通道,大概率医生判断这个病人心梗很严重了。郭子豪想。
【3574】飓风圈
“不,先给患者吸上氧气。”谢婉莹下达完第一个指示。吸氧。郭子豪记起来了这个重要步骤,转身走回两步,找到从救护车上随同药箱拎上飞机的氧气袋,同时打开药箱盖子取出一次性氧气管袋开封,管子接上
氧气袋。
当他转回身,拿着准备好的氧气袋要走去左侧给中老年阿姨吸氧时忽然发现:哎,这谢医生怎么走右边去了?
“过来,给这病人吸氧。”谢婉莹对他说。
郭子豪眼珠子里的目光是傻了下,一时间,他分不清这个谢医生是行或是不行。
“快点,他缺氧。”谢婉莹催促。
到底是个新出炉的护士不像很有经验的护士姐姐,没能迅速判别情况。
临床上病人缺氧不缺氧,是个可以说堪比血压的病情指向指标。
这个小伙子发烧不是最重要的症状,在老道的医务人员眼里,他嘴唇上呈现出来的紫绀才是医务人员最需要重点留意的地方。
至于那位哀哀叫的中老年阿姨,说是可能怀疑心梗的话,但是面色挺红润的,气息可以。心梗不是说胸口疼而已,有其它伴随症状的。
有关疼痛的症状分辨在临床上对新手来说向来是很容易被误判。
被点醒了之后,郭子豪立即转向去给右侧病人吸上氧气。
戴上随身携带的听诊器,谢婉莹站在座位边准备给病人听诊。
左侧的老阿姨见着医生没理她,伸出手叫吼起来:“医生呢?”
“你等等,医生看完这个病人再给你看。”郭子豪转身向病人解释。
听见他这话,老阿姨的目光直瞪着他们两个:我这快死了,你们医生不来看我去看其他病人?
不会儿,老阿姨发现跟她抢医生的远不止个年轻人,瞬间让她精神紧张。
“医生,医生。”从后排座位上,两名年轻父母抱着个娃子冲上来拦截医生了,“我孩子发烧呕吐。”
“你们别着急。”郭子豪拦住年轻父母,“等等,医生看完这个病人再给你们孩子看。”
“孩子耶,是不是得先看?”对方家属不乐意了,抢话道。
可见这对年轻父母带孩子上哪儿时已经形成了孩子在这社会上为第一重要的观念,上哪儿其他群体都得给孩子让路。
真怕死自己再被插队了,老阿姨伸出来的手开始拽医务人员:“哎呦,我疼的不行了,医生,你帮我先看看吧。”
“你们别急,别急——”郭子豪努力维持现场医疗秩序。
由于他是刚出来的菜鸟,不可能像老道的护士敢唬人,声气显得有些弱。
这一弱,其他病人及家属见状立马蹬鼻子上脸了。
“你让医生给我们孩子先看。”病童爸爸指着郭子豪的鼻头,做出护子干架的姿态。
老阿姨抓住郭子豪的那只手死活不放:“我不行了要死了要死了——”这病人一个两个皆喊着自己要死了,俨然没经历过如此混乱场面的郭子豪,犹如站在飓风圈里被左右摇摆不知如何是好。
【3575】效应
其他人见这么个状况,早退避三舍远了。空姐都不敢拦着,一个个是病人求救命,你拦着,人家若是出个什么意外随时可以碰瓷你倒下去在地上的话算你脑袋上
郭子豪汗流浃背,只觉得老阿姨快把他的手抓断了,对面站着的患童父亲持续气势汹汹地瞪着他们医务人员。如此危及他们医务人员自身的危急场面,谢医
生呢?戴上听诊器后,注意力要先集中在病人的心肺听诊区上,否则,一不留神,怕是听漏或听错了什么误判病人病情。对于这种看得出来的危急重症患者,是绝
不能掉以轻心的。谢婉莹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听力上,四周的情况只要不是有个其他病人需要医生立马抢救的,暂时是不能进入她眼里的。
“喂!”患童家属猛喊她两声。
紧接所有人发现她纹丝不动好像变成个石头人。
郭子豪的脑袋要懵掉了,这是前辈说的优秀谢医生吗?怎么耳朵变聋了?莫非她不知道现在是什么个状况吗?
“我喊你呢!”急躁的家属等不及,见那患童父亲伸出手去拽医生的白大褂,一幅表情写着你这个医生居然敢忽视我叫你救命。
周围的人见到这样的场面,吞口水声响起一大片,空气中飞起火光四射的光,如要闪爆。
“我们先下飞机。”有人对空乘提出要求。
人家要打架归自己打,他们这些无关人士只想避祸。
大多数人为趋利避害,不想惹祸上身,至于当事人是什么人谁对谁错,不想理。这是著名的旁观者效应了。
郭子豪瞬间感受到了什么是人世间的冷漠。其实,在医疗场所闹医患关系矛盾时这种群体性冷漠是非常常见的。这是为什么很多医务工作者感觉心寒必须抱团取暖的原因,觉得普通百姓有病求医时把
医务人员当天使来抓,结果天使有事时一个个变成了袖手旁观。
在医院里尚好,有不少同事帮着力撑自己。到了外头,多数只能靠自己了。
有人第一声出来后,其他人纷纷响应。
大多数乘客的强烈要求,让空乘人员只好先组织机上其余乘客们离开。本来,是打算让医务人员先把病人送下飞机,毕竟病人优先。
患童家属和老阿姨见到其他人走了,急躁的心情瞬时拉满弓。
老阿姨靠在郭子豪身上哎呦地喊:“医生,我喘不过气了。”
患童的父亲不抓医生白大褂转而进一步抓住医生的肩头:“你怎么不说句话,你不是医生吗?”
终于听得差不多,谢婉莹摘下听诊器听头,转身时一把甩开对方抓她肩膀的那只手,道:“我建议你们自行打车送孩子去医院。”
“你说什么?下面不是来了救护车吗?”
如果这会儿说,救护车要护送更重的病人去医院,这家人必然闹到更凶。这点家属反应不用任何人说,郭子豪和其他人均能预感到。患童父亲果然怒吼起来了:“我孩子病成这样,你这个医生看都不看一眼,让我们自行打车去医院?!”
【3576】狡猾
这下子要怎么办?说不好真要打起架?郭子豪心头闪现出了抹着慌。不是怕打不过患者家属,而是一旦打起来,医务人员和家属打架会分秒变成社会头条新闻上报。多数人只会说,打什么打是不是,有话好好讲,你医务人员
是高级知识分子,不可能连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不然是素质低了。法律上来说,双方打架各有责任要承担的。通常老百姓想象的自卫,在这个年代法律并不承认反击会变成过度自卫。只要有点不小心伤到对方身上,都要负
责任,只能说医务人员这个亏是吃定的。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觉得很不理解这些人的心理,感觉不可能。来医院求医的病人和家属,不都是该低声下气地求医生给病人治病吗?因为病人的命握在
医生手里,是软肋被医生抓住了,为什么敢吼医生?这是拿社会上循规蹈矩温顺脾气的人去揣度全社会的人,以己度人是常错。只要在临床上尤其急诊呆多几秒,会发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你说的逻辑
,在他们的脑子里是不存在的,甚至会被他们笑话。说穿了,若真正紧张孩子情况的家属,见医生救其他病人忙不过来时,赶紧自个儿找其他医生看去了。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医生,不是只有一辆救护车可以
去医院,何必一棵树上吊死是不是。
这对患童父母打着如意算盘的。谁不知道你首都医院急诊科都难挂上号看上病。我坐个救护车过去,直接进医院更方便不用等。
说这家属坏不坏?参考下社会上任何排队时强行插队的人永远会有,绝对不会觉得有这样的家属出现会奇怪。老道的医务人员见人见多了,是非常懂这些所谓“奇葩”其实坏超级坏的病人家属心理的,诚心是不想理这种人的。然而,医务人员的这种不答睬如果被放到
社会上讨论,大多数人又会指责医务人员冷漠无情对个孩子残忍无比。
他人不知的是,论众生平等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医务人员。
医生向来认为不管男女老少的命都是命。
“这孩子的情况我看到了。”谢婉莹说。当医生特别是在急诊的环境下,随时可能有突发病例发生,是需要耳观四方的。一个孩子病重不病重,由于孩子自己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医务人员首要观察
是孩子的精神状况。目前这个被母亲抱着的两岁大男孩,精神尚好。家属说孩子有呕吐都得打个问号究竟有没有,说不定是孩子发烧时觉得食物味道不佳从嘴里吐出来不要而不
是胃内容物呕吐。论病情,这孩子的病情根本比不上其他病人,是完全可以让父母自行送医院去的。当然,如郭子豪所想的,医生倘若这样直说对于怀有目的性的这对家属来
说不会接受,人家会耍赖的。要用点其它法子。谢婉莹继续对病人家属说:“我之所以这样建议你们,是考虑到这孩子和你们。”
【3577】搞错了
考虑到他们和孩子所以让他们不上救护车?这女医生不是显然在放屁吗?患童爸爸一股火儿等着喷了。
没想到接下来这个医生再说了句:“之前救护车刚接了个肝炎病人,因为急着再来接其他病人,没消毒。”
嗖,患童爸爸的手立马缩回去了,紧接退后几步要一块离这个医生远远的。
在这年代,肝炎是什么?以前讲过了,是如艾滋等能让普通百姓谈虎色变。社会上充斥着普通人认为沾上肝炎病人马上得死的那种恐惧恐慌感。
很快的,郭子豪发现老阿姨同样干脆利落地放开他的手了,不敢哎哎叫了。
你说这老阿姨,分明和那对病童家属一个样,希望坐个救护车直接送自己去医院免排队。这里再说到一个问题了,急诊救护车好叫吗?在首都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医疗资料本就是相对庞大人口数量超短缺的那种,急诊事件多,救护车并不好
叫,等救护车来非常难等。坐上救护车,不一定能被送到大医院急诊科治,大医院急诊科收治满床的话会拒诊的。说明了件事,这救护车不是这老阿姨和患童父母喊来的。这些人只是见到有顶级三甲大医院的救护车开来了临时起主意,想蹭车去大医院治病。不是这样的
话,两帮人早急吼吼地声称是自己要求喊的救护车凭什么不让我上车。
想到这里,谢婉莹突然记起来:陆医生说,让她来机场接病人是早安排好的。
张大佬能提前预示到飞机上有个年轻小伙突然病重?这年轻小伙和张大佬什么关系?仔细点思考,以她医生的眼光初步判断,这小伙子应该是一开始发烧自己不注意,继而引发成大病了。若不是她到场,空乘人员和其他人都看不出这个小伙
子大病了。
(张大佬:一根筋的谢医生,看到病人只会先扑上去抢救的谢医生,总算回过神来了吗?)
谢婉莹立即回头了,问空乘人员:“你带我们来时说三个病人?”
“是。”空乘答。
“哪三个病人?谁喊的救护车?”被她猜中了,老阿姨和患童家属是嗷嗷叫属于三个病人其中之两个没错,但这个自己发烧的年轻人是真没想过喊救护车也没喊过空乘人员帮忙。大概率是要
等到所有人下飞机之后,空乘才会发现这个年轻乘客不对劲,其实不是闭着眼在睡觉养神而是快不行了。
汗一个。
(张大佬:我服了你这个一根筋的谢医生,眼神太锐把潜在危重病人先给揪出来了。)
“医生。”头等舱舱口有人站着叫了声她,是名西装革履的男性。
喊救护车来的病人是在头等舱。
这下子总算对上张大佬派发的任务了。
(张大佬:本来就是,我可能让你谢医生去接个普通身份的病人吗?这不是120急救中心派车,是我张大佬派人派车。)能想象到回去后要挨张大佬的训斥了,谢婉莹的额头上有些急出点汗来,如果把张大佬的重要病人耽误了麻烦事儿大了。
【3578】不要忽视
“柳工,别喊。没事。”头等舱里有个人发出声音说。
听起来是病人自己在说话了。
“机上不是有病情更重的病人吗?让救护车先送他去看病。”
是这样吗?跟在后面过去的郭子豪,觉得听这病人可以自己说话不费力,好像病情不重的样子,可能是因为身份比较贵重叫救护车来接而已。
对此谢婉莹可不敢这样想。
张大佬不可能是那种把自己医院救护车当成迎宾车的人,张大佬是个顶尖大佬医生。
走进头等舱中,见有个两鬓银白的老人半卧在座椅上,大腿上盖了条飞机上的毛毯暖身脚。站住脚听下,老人的呼吸频率可以,没气喘,面色不能说红润也没外面小伙子的苍白,唇色可以。总体上来看,这个病人不似外面那三个,是个貌似病了都
气定神闲的老头子。
俨然这个病人病情,可能真说不上重了。郭子豪按照目前的情况来做判断是这么想了。
“拿另一个氧气袋过来,给病人吸上氧气。”谢婉莹再次当场发出同样的指示。
什么?这个病人也缺氧吗?郭子豪猛眨两下眼,这回他真没看出来。
“没事的。”这回是连病人自己都这么说,对医生说无需小题大做的。
谢婉莹走过去,用医生认真的语气劝服病人:“你这应该是有沉默性低氧血症,必须吸氧的。”缺氧并不是一定会有明显症状出现,不同病因引起的缺氧在临床症状上有所区别。沉默性低氧血症是比较特别的一类临床表现了,它早期并不表现出正常人缺氧通常会有的明显呼吸急促的症状,相反,不动状态下乍看起来和正常人没多大区别,因此往往引发临床上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漏诊误诊不说,而且会让病人失
去对自身身体出问题的警惕性。沉默性低氧血症是比较大机会发生在年龄大的群体中。老龄人病人的一大特点是很多疾病初始症状隐秘不显著,可能有机体衰老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导
致身体对病魔入侵的反应速度慢不敏锐。
眼前的老人是一样在发烧的,只是体温暂时烧起来没有外面的年轻病患高,反映为低烧,要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察觉出来也不太容易。
郭子豪拿出药箱里的额温枪,急匆匆走过去给病人量个血压,见:真是中低烧,三十八度二左右。
“你说我什么低氧血症,是怎么回事?”老人仰头望向医生说。这老头子坐头等舱,可以让张大佬派车。哪怕是自己叫的救护车,知道外面有病人需要干脆直接愿意把自己的救护车让出去给其他人,是何等的气度不凡。
显然是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
所以,在她眼前的这双老眼打量她这个医生时,是底下暗藏着睿智的芒光。在这样聪明智慧的大人物面前,谢婉莹说每个字务必更为谨慎和专业解释,只有这样能让病人听她这个医生的话:“你刚才动了下时气息是有变化的,这是沉默性低氧血症的一大表现特点。”
【3579】做不了假
“可我没有觉得不舒服。”
临床上,被医生说教之后坚持己见的病人并不少见。他们的口头禅从来是我感觉怎样,你医生说的与我感受不一致,认定你医生有错。
这种现象归根于病人喜欢以自我感觉为出发来评判自己的病情,不能说病人这样说是故意有意刁难人。通过之前神经外科科室的学习更加深刻地懂得了,病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是由人脑的认知机制所决定的。
正常人的人脑是以自我认知为主。人自我意识的产生是有人脑的解剖学结构作为基础的,位置在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层,属于人大脑中社交大脑的一部分。
如果按照唯物主义者的话说,你可以想象为人的“灵魂”驻扎在人大脑皮层里头。当人死亡后大脑的自我意识将跟着消失。
医生常说的好好活在当下是这样的意思。除非未来科学研究有新的突破证明灵魂与大脑脱离。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做好这样的基础知识研究,有利于理解患者并且保持与患者之间有效的沟通。治病是非常需要患者的配合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灵魂”沟通变成必不可少。
以医学为基础的有效沟通应是这样子的:我是医生知道你的身体是什么个情况导致你有这样的认知,要想法子破除你这个大脑认知的错。
临床上要做到上述的沟通富有成果并不容易。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医务人员和有些病人争执再争执,被固执的病人气到半死甚至作罢屈服。
用医生的话来说,这是项把被病魔牵着鼻子走的病患灵魂带回正轨来的艰巨任务,任重道远。想想,传闻中的张玉清老师逝世前那段日子正是被病魔牵走了灵魂。曹师兄做了正确的事情但最终没能挽回逆势。
为了好好与病人攀谈,谢婉莹蹲了下来。
俯瞰在人与人沟通的视觉角度上并不能给人予友好的感觉,平视是对他人的尊重。医院里经常能见有些医学大佬喜欢弯腰俯身与病人说话,尽可能与病人平视正是如此缘故,告诉病人,医生不是要主宰你的人而是和你一块战斗的战友。
因为你要知道,有些病人是非常在意这点的,或许被过去的部分人生经历影响导致了人脑会产生种生怕被人主宰的防御机制。这样的病人,你会发现有点儿如小朋友。
“很多病属于潜移默化进展起来的病,在你不知不觉中侵占你的身体健康,操控你身体上的感觉,让你误以为病是正常的。不能否认的是,你在发烧。”说着,谢婉莹伸手将额温枪拿过来,让病人自己再看看数值,“等会儿你上了救护车之后我们给你上监护仪监测的话,很快会得到你的血氧数值。这些数我们是没法在你面前做假的。”
“那——”病人的表情稍微有点点松动了。
趁胜追击,谢婉莹再说:“低氧血症的最终危害是致死,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你得的应该是间质性肺炎,这是沉默性低氧血症的一大致病因素。我暂未看过你的病历。”
【3580】不要小瞧
最后那句话是重点了。
老人的双眼里亮了起来。
这年轻的女医生来到飞机上之后是把他直接忽略掉了,说明真不知道自己要来接个什么样的病人。
他确实在之前就医的医院里头被诊断为肺炎。
肺炎需要不需要吸氧,不一定的。吸氧是缺氧需要吸氧而不是肺炎需要吸氧,肺炎引发缺氧的时候方需要吸氧。没缺氧的状况下去吸氧完全没必要,谨慎的医生乃至会怕病人变成氧中毒的。
所以这是为什么他对这个年轻女医生说的话抱有怀疑的原因了。之前的医生并没有让他吸氧。
他肺炎严重不严重,似乎在原来的医生眼里目前状况并不算严重。
转来首都的医院治疗,显然是某些非常关心他的人的要求。要他自己说,这点儿小毛病不算什么事儿,照顾来照顾去太小题大做。
可以知道,这救护车绝非他本人喊来的,是他人帮他预约的。因此他可以张口就说把救护车让给其他病人。居然叫几乎成
作为医生的谢婉莹,对此是能把这些迹象第一时间看出来的。无疑,眼前这位病人身份德高望,在人生中大多数时候经历过大风大浪习惯于坚强已对。这种病人最容易不把病当回事儿。
在肝胆外科跟随陶师兄经常遇到过这类病人,让她有些经验胸有成竹知道如何对付。
对这样的病人真心好比对待小朋友,亮出自己的专业本事最好让对方崇拜下自己,这样能比较容易让病人妥协下来如小朋友听从医生的话。
“你说的这些,我没听过。”老人喳巴下嘴说。
无论是什么沉默性低氧血症或是间质性肺炎,通通,之前的医生没跟他说过个字。这个年轻女医生的结论从哪来。
谢婉莹的嘴边勾勒下,对病人接下去这句话意味深长:“你来首都治病,首都是国家医学中心。国陟的名声你知道的。”
迫不得已,拿张大佬所在的医院权威炫耀下吓唬下。首都的医生是不可小瞧。
老头子沉静的目光似乎怔怔地望下她,之后突然笑出声音,一笑喉咙里伴随起咳嗽。
随行人员紧张,喊:“董事长。”
郭子豪面色绷紧:此人被叫董事长,有可能是个身份很大的大人物。只是暂时不知是哪家公司的董事长。
病人和病人身边的人不说,谁敢问。基层一线医务人员是不会对此好奇到直接问人的,反正,让他们来接病人的领导肯定知道。要不要让他们知道,领导自有分寸,他们无需过问太多。
干好自己本分的活即可。聪明的一线员工,也不会让自己主动卷入是非中的。
拿氧气管,谢婉莹亲自给病人戴上。
吸氧相当于有气流冲入鼻腔,多少是有点不舒服的异状,导致部分病人会抗拒吸氧。医务人员只能耐心再耐心地劝服。低氧血症不吸氧,真的是很容易造成血液系统心肺和大脑功能损害的。病人不要以为现阶段好像没不舒服,再久一点,病魔直接把你弄昏迷弄死了。
【3581】反应快
接下来的问题变成了,只有一辆救护车怎么办。
去掉那两个无理取闹的病人之后,现两个病人均急需送医。
老头子睿智的目光再看看她这个医生了:你说不让我让出救护车,你要怎么做?
“让两个病人都上车。”谢婉莹发出指示。
“谢医生,担架床只有一张。”郭子豪小声和她商量提醒下她。
回头,谢婉莹再与当前的病人商量:“我让机场再调现场一辆出租车进来。我陪你坐出租车去医院。”
现场所有人惊于她的策略。
郭子豪愣下后着急了:“谢医生,你坐出租车,我呢?”
“你陪另一个病人上救护车。不用担心的,我们的出租车跟在你后面。病人送上救护车上,给他上心电监护仪,开通静脉通道,一旦发现病人生命体征有什么变化,你随时打电话给我。”谢婉莹逐一下达医嘱了,“你把救护车上的另一个备用药箱给我。”
获得资格证后一大好处,有处方权了,自己可以开方子给病人上药处理了。
不得不说,她这样的安排是很稳妥的。临床上其实常见护士单独护送病人去医院有的,只要是医生认可,病人病情允许,让护士单独护送不是不可以。护士也会心脏复苏等急救措施。更别提,现在是医生跟在后头随时可以停车上前救治病人。
另一个病人没上救护车没关系,有医生陪伴在路上做病情监护。都知道,医生陪护是最重要的。况且救护车在前面走,如果突然需要救护车上其它急救物品,同样可以即刻停车抢救。
周围人群沉默代表众人赞同,应说没人能挑出毛病。
郭子豪心想:这个谢医生反应是很快,他都没回过神来,人家已经紧随情况变化调整出计划。
病人病情等不了的,谢婉莹立即向机场工作人员发出协助请求。
当他们一行人把两个病人护送下飞机,临时调配进场的出租车停在救护车边上。
发烧的年轻人意识不清,病情较为严重。郭子豪心里更是如张大佬要钦佩谁的火眼金睛了,提心吊胆地护着病人上救护车。给病人连线上心电监护仪,见病人在监护仪器上的心率跳到了一百一十次每分,只差把他吓到惊呼,转身求助:“谢医生。”
“没事,不怕,他这个心率我知道的,先不用处理,到医院再说。”谢婉莹道。
在她身边的老头子某“董事长”一直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听着她冷静沉着的声调,看着她果断利落的身影,眼里不禁闪现出芒光。
“董事长,齐总来电。”柳工把手机小心翼翼交给他。
跟随病人坐上出租车的谢婉莹,把头转过去望外面了,要充分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老头子拿起手机:“喂,我没事。你不用急着来。”
“没事吗?”对面迟疑的声音里显然担忧未除。
“你不是喊人弄救护车接我去医院了吗?喊的那个谢医生,
【3582】抵达
他这是说到谁了。
老头子听电话对面的静音,嘴角扬扬,好像早有所料似的。
电话挂上。
回转身,老头子对准人:“你,认识一个叫齐云峰的吗?”
听到这声,谢婉莹回头。
齐云峰,“据说”是金主爸爸家里的家庭医生。病人指的是这位齐云峰先生吗?
瞅了瞅她的表情,老头子好像弄明白了,对她面带微笑,道:“没事,刚好这人我也认识,所以问下你。”
难道齐先生是病人的家庭医生?
这么说,这个病人是金主爸爸家里的人了?
国能集团董事长?
当这个念头闪过自己脑海的瞬间,谢婉莹心头是紧张了下。她口袋里一直使用的手机,是金主爸爸送的呢。
要不要问清楚,眼前的这人是数次帮助过她的金主爸爸吗?
口齿间几度犹豫起来,是不是该问,可以不可以问。如果人家只想默默无闻做好事不想让她打听,她问了反而不好。
这样一想,她快要开口的嘴巴重新闭合上。
让她大概率不会想到的是,老头子一样有许多问题想问她这人的,只好先憋憋了。
一路有惊无险,两辆车开到了国陟急诊科大门口。
拿着血压计过来准备接病人的急诊科李护士,发现同时来了两辆车觉得奇怪,问郭子豪:“小豪同学,怎么回事?”
面对李前辈,郭子豪一言难尽,这次途中遇到太多出乎意料的事情了。
“这是张主任叫你们接的病人?”李护士探望眼救护车里头的病人,是个年轻人,心思着这病人会是张华耀的什么亲朋好友。
说话间,急诊科办公室主任的门一开,张华耀从里头走出来了。
举足轻重的贵宾到场,领导必须亲自迎接。
张华耀发问被他派去接病人的医务人员了:“快到怎么不先打个电话回来?”
别说,张大佬这个疑问,其他人同样有。
李前辈再教育下小豪同学了:“以后接到病人后先打个电话回急诊科。”
郭子豪的脸上呈现出了更不知如何解释的心情。
其实有想过提前打个电话的,一是路上两个人分开盯着两个病人的情况没这个空,二是打电话回医院作报告的话,得医生来说,谢医生貌似没有这个打算。
似乎是出租车里的大人物病人不喜欢兴师动众,导致谢医生没说。
“张主任,您的病人?”李护士问大佬了。
我的病人?张大佬的眼神儿向救护车里头一瞟之际,差点儿眼珠子给瞪没了:他让人去接“贵宾”,这接的人变成是谁了?
眼瞅着领导表情不对,郭子豪急急忙忙解释下他们去到机场后遇到的情况:“我们上飞机后,机上工作人员说有三个病人。”
三个病人?!
李护士回头望向张大佬:张主任,你对我们的人太有信心了,让我们一辆救护车去接三个病人。
张华耀的手在自己鼻翼上捏两下,瓮声瓮气:“牛人嘛,天生多劳。”
大佬只需一下猜中是怎么回事:这全是谢医生为牛人的缘故,绝不是他张大佬的锅。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583】谁的病人
听领导这个话,李护士是继续有点儿糊涂的,究竟这病人算不算是领导的贵宾领导没说。
再有郭子豪思来想去,有事需要向领导汇报清楚不能有隐瞒避免后续被领导发现追究责任,向前辈作补充报告:“最后我们发现,是四个病人。”
不止三,是四。
更正的数字是只能让原本已经讶异的李护士和张大佬再愣了愣。
张大佬小眼珠里闪烁的目光呵呵了:俨然他刚才所谓牛人的话是保守了点,低估了谢医生,应该叫做超牛人一等的谢医生。
走廊里响起脚步声,有人喊道:“什么四?”
显然听见数字的不仅仅是现场的人,这个数字是随风给吹到远处去了,要引起连发的震荡效应了。
李护士转回头望见来人,吃惊地喊声:“申医生,鲁医生,你们下来了?”
作为今天的急诊分诊护士,李护士的吃惊疑问在于之前她并未通知上面住院部医生下楼来看病人。这是由于病人未回到医院不知是什么样情况的病人,急诊医生也没告诉她要呼叫哪个科室派医生下来会诊。
申友焕和鲁志斌自己下来必定有原因的,不会难猜的。
只见申友焕以日常笑笑咧咧的风格坦率地先举起只手,先谈到自己:“张主任让我下来的,说我的病人来了。”
李护士想起来了,眼前这两人均是张大佬的人,指向眼前这个救护车上的年轻患者问医生:“他是你们的病人吗?”
说话间,医务人员们的忙碌并未停歇,现场的人七手八脚齐心协力先把担架床火速从救护车上拉下来,要把病人转移入急诊室里头进行处理,让救护车开走别挡着大门通道。
看见了移出救护车的病人,申友焕和鲁志斌纷纷摇头。申友焕道:“不是我的病人,应是我小师妹万里挑一带回来的吧。”
说的好,万里挑一,从多少个人里头一眼挑出危重病患,这个眼力只有谢医生有。张大佬竖起根大拇指。
什么样的领导会有什么样的下属,要比什么样的锅盖配什么样的锅。可以想见,张大佬很喜欢申师兄比起自己的徒儿更喜欢,谁让这两人说话一模一样为唯恐天下不乱的大魔王。
“谢医生呢?”申友焕呼唤小师妹上哪儿去了。
病人到,这医生肯定跟着到,不可能自己跑了。
张大佬的目光是盯着救护车开走以后,紧跟上来大门口停车位置上的出租车。跟在他后面的申友焕和鲁志斌同样看见了出租车里的影子。
几个人的表情迅速改变,玩笑脸没了,申友焕对后面的人摆个手示意。
有人急急忙忙去推张轮椅过来准备接后面的病人。
出租车门打开,谢婉莹先拎着药箱从车内出来,向领导报告:“心率九十二,血压110和70,血氧低,我预估在八十五左右,给他先吸上氧气了。病人病历没有给到我,我只能初步先判断为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吗?”申友焕小声嘀咕下了。
【3584】喜欢她吗
这话说明他之前接到的病人情况及通知,并没有告诉他是这么个状况。
“老先生在之前的医院就医时拍的片子,没带来是吗?”张华耀问道,称呼病人为老先生,是很隐晦的敬称了。
跟在病人身边的柳工急忙从下车,走到张大佬身边低声回复医生说:“来的急。董事长本来没说要到这边看病的。齐总说没关系,说张主任您会处理好的。”
一听对方这话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张华耀点个头应同:“是不怕。”
反正,病人来到这边以后需要重新照片子的。由于国内医院影像学技师水平参差不齐,一般对病情带有疑点的病人,接诊医院的医生会率先给病人重新做番检查。医生为此真不是为了贪图病人那点检查费用的小利。
出租车内的病人是挪到了外面的轮椅上。
申友焕亲自走上去问候:“老先生。”
“你好,申医生。”老头子道。
李护士看明白了,这位老头子方才是张大佬的贵宾,申友焕口里自己的病人。
谢婉莹对此是另有一番学术理解。
护士把病人的轮椅往前推走的时候,她站在了申师兄身边说:“他做过心脏支架。”
一个肺炎的病人,应该首选去的呼吸科而非心内科。除非这病人有心脏病。申师兄既然说了是自己的病人,那这病人九成九是在申师兄这里治过心脏病了。
申师兄最擅长介入手术。
结果是容易猜,何况猜的人是他绝顶聪明的小师妹。申友焕张开亮白牙:“莹莹,中午让我请你吃饭。今天是你拿到医生证后第一天值班。”
申师兄不用客气的。谢婉莹表态。
“是你不用跟我客气。等会儿跟我一块去看病人照片子,然后到楼上去。”申友焕伸手拍下她肩头。
吃申师兄的饭和要吃张大佬的饭一样,要付出的。
都怪她自己,报告第一句话间质性肺炎,把师兄和大佬的胃口全吊起来了。
走在前面的张华耀,陪着病人轮椅一块往前走,灰色小眼珠子一路观察病人的情况。
鲁志斌是跟护士要来指甲式血氧仪,简单先给病人测下血氧了。
不会儿,嘀嘀,血氧测出来,九十六。这是病人在用氧气袋吸氧的状态下的九十六,足以证实病人是不吸氧气的话是缺氧了,身体疾病导致的缺氧。
鲁志斌的眼神里是惊了下,只知道病人表现暂无气喘等呼吸困难的症状,缺氧状态难以辨认。
老头子眸光里充满锐利的睿智,扫得见周围医生们包括张大佬的表情,对张大佬说:“你让接我的这位谢医生,挺厉害的是不?”
张华耀的嘴角咪咪:“您喜欢她吗?”
当领导的最爱看见病人“喜欢”自己医院的医务人员,那代表业务蒸蒸日上。
老头子貌似配合张大佬,嘴角一撇:“喜欢她这个医生的可不止我。”
“她是我们医学院有名的高材生。”张大佬趁机给贵宾客户卖卖关子,好抬高自己人的身价,想找他底下人看病不容易的。
“那一定让她给继续看病了。”老头子果断下决定。
【3585】走上正轨
张华耀见病人这种反应,若意外也并不太意外。符合不意外的是像老头子这种病人肯定不笨的,能分辨出哪个医生好有本事,意外的是病人反应太快。
由于不笨,思维谨慎,要让老头子这种病人认准个医生也不容易的。
贵宾病人送去ct室照片了,ct检查能更好地反映出病人的肺部情况。
张大佬和申师兄他们陪伴贵宾客户。
走着走着,申友焕发现小师妹掉队了,喊话:“莹莹?”
申师兄和她不同,是来接自己病人,病人接到可以走了。她是今天急诊科的值班医生,手头病人只要没有转交给其他医生的均要她安排的。
刚送来急诊科的不止一个病人的。
“行吧,你把病人交给其他值班的再过来。”申友焕明白后对她说,让她赶紧处理好。
医院里病人完全无分贵贱是不可能的,犹如她之前对李亚希说的,生命是有价的。
领导的病人很重要需要她帮忙,让她转交病人给其他医生。
转身,谢婉莹急速走去找自己另外两个当班的值班同学做好交接病人的工作。
在她出车以后,据说潘医生是一直在处理那个转院来的老年病患。
按照护士的指引走到病人那儿,没拉开隔帘前,听里头的病人家属在说话。
“医生,你长得有点儿像我妈的初恋情人。”
被病人家属这一夸,潘世华一如既往礼貌回以个淡淡的笑。这样的情形于他而言不算第一次,在临床上经历地越久他遇见得越多,早习惯了。
“真的,医生,我没骗你的。我妈房间抽屉里放着那张照片,我看过的。”病人女儿强调。
你听着或许会觉得奇怪,这家属竟然不介意自己妈藏着个以前情人的照片。只能再说明一件事,各家各户各有各的特殊家情。
像这个病人的女儿通情达理,没封建思想,认为自己妈只是当年暗恋人家压根儿没出轨,充其量只是怀念以前的青春岁月。怀旧是每个人都有的心态。
再有,她爸早就出轨了,离婚另娶他人。这样的话,她妈再怀念下初恋对象有什么好责备的。
医生对病人家里的私事向来是一边听,一边过滤掉无效信息。
病人家属一般跟医生谈家事做什么?没有目的地找医生瞎聊?找谁不好专程在医院里找医生话聊自己家丑事?
虽然刚拿到资格证有了行医资格,但好歹在临床上实习过一年多早是只老菜鸟,潘世华懂的,对家属道:“别担心,我们会好好照顾她的。”
病人女儿接到这话,脸辣了下红了,是没想到这么个年轻帅哥医生居然一眼瞧出她的算盘。
确实,对于他们这些没资源的病人来说,清楚三甲医院医生的忙碌程度,很怕医生没能记住他们把他们忽视了,于是拼命和医生套近乎拉关系变成了重中之重。
自如应付病人和家属的潘医生是走上正轨了
安抚完病人家属,潘世华转头看见隔帘外面站着的人立马走出去问:“你回来了吗,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