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331】具体计划

    “谢婉莹说她知道什么?”几个曾经的高中同学叽叽喳喳。

    不太信谢同学能有灵丹妙计,如何挪走石板不是医学问题。

    谁说必须挪走石板。

    “用千斤顶抬高石板高度。”谢婉莹说。

    这显然是个法子。挪不开障碍物,想要空间出来,可以换种思路。抬高障碍物或是降低地面高度都是腾出空间的另一类方式。

    关医生再拿拳头砸大腿,光速响应说:“我看她这个法子行。”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了。

    与关医生的赞同声伴随的是不少质疑声尘嚣而上,如菜市场讨价还价众说纷纭,吵个不停。

    “行个鬼。”

    “石板这么重的重量是用几个千斤顶能顶起来的吗?”

    “如果能顶得起来,早就可以把伤员从石板里头拉出来了,能拖到现在毫无法子?”

    “发动吊机铲车切割机在这里,以为这些东西是比不上千斤顶吗?”千斤顶能顶起多重的东西,据说,“多重”都可以顶,理论上可以设计出无限负重的千斤顶。千斤顶唯一的问题在于,千斤顶的作业流程只有一个支撑点。如

    芭蕾舞演员跳舞,用足尖跳舞最怕的是摔,不是怕足见的力气不足而已,是怕失去平衡感。

    一个支撑点对于大面积物体来说,支撑力和受力面积不对等的结果会让物体在受力时瞬间失去平衡,在半空倾倒。

    相当于顶不起来。

    为解决这个难题,用千斤顶支撑巨大面积物体时是需要多个千斤顶同时作业的,给物体多个支撑点让力量均匀分配。

    目前这块斜飞出来的石板有部分是被其它塌方物压在里面的,千斤顶没法入场给这些看不见的部分以支撑力。人们只能对暴露出来的石板部分用千斤顶撑,这样的话最怕撑到半路发生其它意外。力量传导过去的后果是难以预测的,搞不好后续来个再塌方直接把病人

    埋葬掉。

    现场其他专业人员的顾虑是完全正确的。

    “你再说说。”关医生不信这个邪,指明要谢同学继续说。

    如今他是如常同学把宝全押在谢同学身上,不信能押错。

    常家伟就此不满地瞥了瞥他:你别和我争抢夸人好不好。

    谢婉莹补充说明自己的计划:“无需撑太高,不需要撑起整块石板,只需撑高几个点挪出手术空间给病人做手术即可。”

    听完她这番后续的话,现场再起嚷嚷声,两派意见有些势不两立。

    “她说的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极有可能做不到。”

    “如果能做到,不是一样可以撑几个点把病人从石板下拉出来吗?”

    这个需要再做仔细勘查现场来检查谢同学的话是否有具体实践的可行性。专业消防人员迅速再次趴下身体,重新观察评估石板下面的情况,最终举手向上级和其他现场人员报告说:“我以为她说的方案有可能是可行,伤者右腿这侧

    是有空间可以稍微抬高。”像这种大型灾难现场,它的塌方物属于包罗万象。

【3332】是医学问题

    里头可能包揽了各式各样的物体,导致总体物结构复杂。

    复杂的结构需要分开评判的,不可能简单理解为一刀切。结构不同能导致各个点压力面不同的。

    既然消防人员评判说有抬高空间,证明这边真的是有这个特殊结构存在救援通道。

    刚才那群急嚷嚷反驳的人瞬间被打脸了,不敢说话,一双双眼神儿是在咕哝着:这人不是专业建筑人才,只是个医学生怎懂这些。

    谢婉莹想说,自己并不懂的。

    她不过是用三维眼扫了扫后,感觉是这边的石板下泥土松动导致高度降低了,所以可以用机器顶一下高度让它重新抬高起来。非要说她为何能留意到这个现场环境的重点,则是她作为医学人的优势了。这个伤员病情突然恶化,从侧面说明右侧腿部分塌方物可能有所降低把腿骨给压

    骨折,加上患者自己动动搞出动脉大出血。

    大家彻底心服口服:人家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

    之前刚吐槽过不是医学问题的那几个高中同学,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地红了。

    在灾难现场救人,无论什么问题首先只能是个医学问题。

    关医生内心啪啪啪鼓掌:自己赌对了。

    灾难现场急救,要求人员素质和急诊室一样,脑子冷静再冷静。

    媒体记者再在通讯稿上哗哗哗笔录现场心得。

    “你想撑多高,撑哪几个地方点?”耳听对方说的有根有据,消防总指挥必须和她正式对话征询意见。“千斤顶可以撑到一米高的极限,底下再垫石块的话可以更高。”谢婉莹说出自己的想法,“抬的高度越高风险越高,超过原来高度会让石板结构发生扭曲变化产生其它意外,所以没必要。我个人的判断是回到原来高度,撑高面大概离患者伤腿有原先的十五厘米左右高度,足以腾出大腿侧面操作空间,对我们医生来

    说可以给他右腿做个夹动脉急救术了。”

    消防指挥理解并重复她的话问:“你身为医生认为只需要再提高十五厘米高度足以让你们有条件给伤员动刀子,是不是?”

    “是。”谢婉莹干脆利落点头。

    对话之间,其他救援人员动作迅速,五六部千斤顶拎过来。

    消防指挥并不了解他们医生的手术需求,必须再问她以及现场其他医务人员:“你们说,是要撑高到具体哪个点最高,要把几个千斤顶放在哪几个点?”

    嚓,这压力,真心是转眼间传导到现场所有医务人员脑袋上。

    早说了现场救援问题首要只能是医学问题,现场的医务人员是有在帮着想的。无奈,大部分是难以同谢同学想到点上。

    和谢同学刚配合过的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更是想也不用想的,直接指着她说:“你们听她的,全部按照她说的去做。”要知道他们医院同事刚有电话打通知他们,贾明权同学送到医院后情况稳定,后续手术过程很顺利,医院的同事很吃惊他们在现场如何做到据说用时不到几分钟的急救手术。

    【3332】是医学问题免费阅读

【3333】胆大的设想

    谢同学的口碑是一旦眼见为实,让人难以抗拒的。

    后面赶来参与救援的其它医院医务人员没能看到前面的手术,听见这里有人这样一说,非得看看情况。

    回答其他专业救援人员的问题前,谢婉莹拟目前的医学问题是需要再和常老师等专科老师小声商量下的。

    原因在于她不是骨科专科医生,她所了解的骨科手术过程来自书本记忆。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们核对是谨慎认真,手术主刀一定是老师们做不是她。

    当她对吐出自己的手术设想之后,现场几个老师的表情再次被震了下,震动不小。

    几双吃惊的眼睛是在她面容上扫扫了。

    “你想两边腿手术一块做?”郑奶奶问,两只瞳孔快缩成针状了,是想着年轻人为初生牛犊真什么都不怕。

    可能之前手术太过于顺利,让谢同学的胆子一下子壮大到如宇宙大小,竟敢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的手术计划,把他们老前辈一块吓到。“老师,我是怕再拖拖,病人会撑不住的。千斤顶是能顶顶,但是说实话,稳定性不高可能难以保持住长久时间。如其他专业人员指出的,整体在伤员身体上

    方塌方物重量太大了,几块千斤顶不太顶事儿的。”谢婉莹说,自己真不是胆子大不大问题,是被现场条件所逼让她别无选择。

    郑奶奶他们再听她这样说,嗯,点下头,是有道理:“所以,必须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再次回到手术时长问题,这回牵扯到情况更为复杂。一个是临时工程支援措施能给他们医生争取到的手术空间和时间条件,另一个是病人自身的身体条件能

    留给他们医生的手术操作条件。

    两方面全部要综合考虑,因此之下有了她刚提出更进一步的“胆大包天”手术设想。

    “问题是,你做完修复手术再做截肢不是不可以的,会让整个手术时间拖得很长吗?”郑奶奶再问。

    如果两手术接续着做只需用几分钟时间不是不可以的。

    据此,这里有两个误区需要诠释。

    首先是血管修复手术不可能时间很短的。

    常家伟肯定道:“是不可能短。”

    常前辈和她搭过台后,对她的思路可以算是越来越了解。

    “你们什么意思?”关医生追问常同学话里有话的话。“她意思是这样的,先紧急结扎下血管和截肢,方便最快速度缩短手术时间,在这里做修复术太难。截肢后能把伤员救出来,再送到救护车上,路上医生尝试

    再给患者继续做修复术。这样可以尽可能保住病人的右腿。”常家伟说。“你们太奇怪了。既然可以找到血管结扎,为什么不能直接做血管修复术?”关医生吐出一嘴子完疑惑,紧接着脑子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了,啊一声恍然,“你

    们是断定这破裂的血管应该是没法做对端吻合手术,是吧?”在术前,手术医生是必须把所有可能的最坏结果盘算到的。

【3334】特别危险

    修复血管好比修复水管,如果破的口子够大,是没法做原水管直接修复的,需要替换上新的水管。在医学上,医生能采取的手术方案,可以像上次心脏主动脉破

    裂的手术拿人工血管来替。不然,像心脏冠脉搭桥手术在患者体内拿患者自身其它部位血管来替。

    上述两种手术包含的步骤复杂,可能需要多个刀口或在手术中仔细重新测量,不可能像截肢手术爽快地一切了事,再怎么想节省手术时间做不到的。结扎血管的话,要分清楚临时结扎和永久结扎手术。永久结扎的话是扎死了。临时结扎的话,可以用动脉夹,这个手术步骤其实是包含在血管修复术里头的

    谢同学一开始说可以做修复术,是这个意思。

    常家伟现在把她的想法再详细点描述下给关同学听,心头扬起抹得意。

    其他人想和他一样跟上她的思维步骤看来是很难的,没有血洗过几遍锻炼脑子不可能。

    关医生被喷思维差点跟不上,叹口气,揩把汗,今晚这脑子转的真用劲儿,让他好像梦回回到高考前夕。

    郑奶奶曹奶奶点点头,理解了手术方案后表示赞同。

    最考验关医生的时刻即将来到,接下来他和常家伟两人要分别担任左腿右腿手术的主刀。“她做我助手还是做你助手?你别和我争,我真心觉得只有我一个人不行的,我一个人是做不到在几分钟内解决的手术。”关医生对自己的医学实力实话实说

    评判道。

    医生承认不行,并不丢脸。死撑自己面子会把人弄死的。

    在老师们继续商讨间,谢婉莹在马不停蹄同消防人员安排千斤顶位置安放点。顶高十五厘米实属不能算做高,或许会相对安全。即便如此,所有现场救援人员心头惴惴不安如小兔子。经验之谈告诉他们,灾难现场什么意外真有可能发

    生。

    “慢点升上去。”消防指挥挥手时,嘴里发出谨慎指示,“这边停一停,等那边高一点你再上,听我指挥。”

    这些指示分明表示是个高风险操作,只是现在为了救人毫无其它法大家只能闯了。几部千斤顶冉冉上升中。速度不一,高度不一,中间指挥不断再下达指示调整。不是所有支持点需要抬高到十五厘米高,有的抬高五厘米得叫停,为的是维

    持住这片区域整体物体的结构稳定。

    现场一片挥汗如雨。只要人没救出来,没人敢松口劲儿。

    终于上升到指定平面高度。

    消防指挥趴在地上亲自再做检查,确认伤员上面的整体塌方物暂时没再塌下来。

    现场的心跳爆炸似的,眼前的局面可以把所有人的心脏吓破。

    在这种地方做营救的工作没有颗大心脏根本撑不住。有的小年轻没经验没经历过的,坐在旁边的空地上喘喘气再说。这次手术和贾明权同学的手术不太一样,医生需要头顶随时塌下来的“天花板”给病人做手术。

【3335】必须行

    “你们的速度最好快点。”消费指挥对医生们严肃地说。

    营救的窗口期非常短暂,和谢同学预估的一样。

    果然,只能采取双边腿手术一块做的方案。

    穿上手术衣的关医生低着脑袋弯着腰,到了患者左腿边主刀位上,向对侧就位的另一位主刀常同学说:“如果成功,我们去喝杯酒吧。”

    “你想喝酒壮胆吗?”常家伟戏谑他,变相鼓舞下他的士气。

    关医生露出哭笑的表情承认:“我是头一次在手术前说这种话。”

    眼前的情况是快吓死他这个大医生。他们的生命是和伤员的生命如同系在同一条麻绳上的蚱蜢了。如果中途发生意外,是医生都不会选择让自己第一时间撤出保全自己,而是会选择无论如何先

    把手术完成。

    两位主刀边对话边快速调整完心态,同时间手里的动作没有暂停过。由于空间极其有限,消毒铺单等工作需要他们主刀自己来上手。

    助手只有谢同学一个人。

    “莹莹,你慢点没关系的。”曹奶奶站在外面喊话助手了。

    不能给这孩子太大压力的。老人家记得家里人说过,谢同学样样好唯独有个毛病,有时候她给她自己制造的压力太大会崩。

    听见曹奶奶和蔼可亲的声音,谢婉莹瞬间想起曹师兄和神仙哥哥。

    必须说,曹家人个个都很好。今晚有曹奶奶在场陪伴他们实在太好,让她觉得如同有曹师兄和神仙哥哥在,一样很叫人安心。

    “你女儿真厉害。”旁观的出租车司机再在谢长荣耳朵边夸。

    谢长荣心头汗滴滴,笑不出来。

    他们这些外行人都能看出来,他女儿貌似准备一人干两个人的活。

    好多人伸长脖子眺望着他女儿能如何“神”了,是神塌方或是神奇迹。主刀之一关医生先哎的声,表示出惊叹:奇迹,消防人员只是抬高右侧,结果左侧术野一块开阔。显然是谢同学指挥抬高点的神效,让光得以穿透进来照清

    他的术野。

    一个人当两位老师的助手是难,她不可能做到有分身术一人变两人。

    迅速在患者右大腿外侧面上规划手术切口和路线图,谢婉莹对常前辈主刀说:“常老师,等会儿你自己尝试这条路下去。”

    啊?常家伟惊到要喳舌头。她莫非以为他能进步神速到完全比拟她的脑子?

    她给他递来个眼神:常老师,你行的。

    好吧,她说行,他必须行,不能给她丢脸。常家伟攒攒气。

    两条腿不同的手术同时开始。两把手术刀往下切了。计时的秒钟在滑过。不止医务人员在计时,这次消防救援人员更是必须绷紧住十万根神经。据他们推测,几个千斤顶真有可能顶不了

    多久的。

    关医生这边有谢同学做助手尚好。关医生是边动刀子边在心里头赞叹:终于同之前常同学那般如鱼得水爽一把。常家伟心底是在骂关同学,你把我的神助攻抢走以后,天啊,我这?

【3336】避开不了

    不要以为这是两台独立的手术不分前后,对彼此毫无影响。在同个人身上做手术,如何可能不互相影响到。

    影响到的范围,有可能是两手术术野过于接近,两手术各负责医生的手部操作会因此打架,有些时候这种情况真是避开不了。

    另一个通常制约无法两台手术在同个病人身上同时进行的因素,为病人自身的身体条件怕是承受不住多处动刀的情况。

    这会儿麻醉医生喊话手术医生,语气尤其严峻提醒手术团队:“病人血压低了!”

    肯定低。右侧腿的血未止住左腿在开刀,相当于在病人身体上多开个口子,病人体内血液体液流失,让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再次发生巨大波动,随时可能再发生抢救的紧急情况。

    外围站着的医生们,如郑奶奶曹奶奶她们,双眼睁睁和麻醉医生盯着心率曲线,眼皮眨都不敢眨一下。

    现场那一颗颗万马奔腾的心是快冲出胸口。

    说来说去,右腿的血必须先止住。否则的话,早就可以做完左腿截肢手术再把人拉出来做右腿手术了。现在是,右腿动脉夹不住血压不稳定下来的条件下,左腿的手术压根儿做不下去。

    本想两条腿同时手术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倘若有一方受阻,完全达不到既定手术目标,反而有可能病人进入险境。

    真心是让所有人急得不能再急。

    “常家伟,你好了没有?!”关医生终于憋不住话,催人。一路边低头不停断手术,他是只差点拿根鞭子在常同学屁股上抽了。

    常主刀必定是没时间抬头的,面对面前的出血他这个主刀医生比谁都急的,脑子和手早就忙到抽筋儿。

    “你要知道,常家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今晚我们成功不成功能不能去喝酒,全在你这双手上了。”关医生再次鞭策对面常主刀,生怕常主刀不知自己的厉害。

    常家伟心头猛吐槽:这是手的问题吗?这是脑子的问题好不好?

    自从谢同学被你抢了后,我的脑子快想死了。

    “你是找不到血管吗,常家伟?”关医生问。

    废话啊。

    显而易见常主刀没找着破裂的血管,不然病人怎会血压不稳。

    要不你把谢同学还回来给我吧。常家伟想说。

    问题关医生左腿的手术逐渐进入深水区。这个病人的左腿截肢手术不是贾明权同学的截膝盖下小腿,是截大腿。大腿的组织结构厘头的神经血管,均起小腿复杂和丰富,一个不慎将会造成比贾同学手术更可怕的后果。

    再有这名患者当前的各项指标均比贾同学差,让医生唯有如履薄冰。

    这些情况应是在谢同学的预判中,所以一开始和他常前辈说了让他自己独立点。

    不可能把自己的神助手还给对方的,关医生只知道对侧的手术进度不前越来越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手术,对人的音量拨高下让常主刀立马睁大眼操作:“常家伟,你把眼睛眼镜再擦擦,有汗再擦擦!”

【3337】阀值

    一旦手术做不顺利,手术台上的医生情绪焦躁是常有的事情,外科医生向来职业压力特别大,尤其是站在手术台上的时候。

    每逢这个时刻,犹如高考考场监控老师提醒学生离考试结束只剩多少时间,想不出答案或是写不完考卷的考生能紧张到全身奇痒痒要尿流。

    为此在外科台上,手术真不顺时有的外科医生真能暴躁到骂十万条街。基本上小年轻跟年资高的做手术当助手,是绝不敢开口去骂年资高老师的主刀。只有主刀将小年轻助手骂骂咧咧骂完一台手术,直到主刀手术做完松完口气

    为止。年轻医生大体上把老师骂的话当耳边风吹了去,反正骂完老师会再给小年轻的道歉和糖吃。个个能理解这种高压锅式的职场压力,个个也知道自己迟早会有

    这样一天。

    可能同是这个因素所致,手术台上不喜欢聘用双主刀。

    双主刀的身份地位平等,资历上没有输赢。在手术台上棋逢对手的两人争执起来谁不让谁的时候,要命。是否记得当初,谢同学建议两腹腔镜大佬合作的时候,会议上一大堆人对她猛瞪眼要她收回话。大家最怕的不是其它,正是如果两位大佬在手术台上吵起来

    ,那场景绝对是爆炸极限的酸爽。

    好在那一次,慢拍子的陶师兄和急性子的谭老师没吵起来。

    回想起来她一直觉得谭老师和陶师兄固然性格不合,但是说会吵真心不太可能。陶师兄和谭老师均是冷淡风,属于不屑于说废话的人。

    吵架是什么?多数是说废话。只要在神经外科呆过,会知道,人在激动的时候脑回路是饱受刺激后神经线路过热,火花四射,中间不断各种短路和岔路,哪能保持住如发表论文那般的逻

    辑清楚条理清晰引论准确观点明确。

    为了保证不说错话变成胡言乱语,说废话是最保险的。算是大脑的保险丝在起作用了,思考短路可以说些常识话,让人保证不会变成语无伦次的疯子。

    你说关医生叫人擦擦眼和汗是不是废话?让术台上外科医生擦眼睛是如同叫人口渴时喝口水了。

    这个对当事人来说,口渴我自己当然自己能意识到自己要喝水,你提醒我这句有任何用处,对我骂更是想怎样?以为我不想喝想渴死自己吗?

    实际上是,我做不到啊。常主刀头戴手术放大镜后的两只眼快瞪到血红了,是要被气死了,一下子火冒三丈跟着关医生炸了:“我视力比你强。你要不要换到我这个位置,看你能看得

    比我清楚不?”

    谢婉莹同学登时明白自己干错什么事了。

    谭老师和陶师兄关系不好反而吵不起来。关医生和常前辈关系太好结果一吵即爆。说明手术台上的组合行不行,可能更重要的是两人的性格,准确地说两人的脑回路。两人脑回路相似不相似不多大紧要,可怕的是脑回路阀值别差不多,凑一块最终一起爆了。

【3338】她发话了

    “你以为我是和你差不多的情况吗?”常家伟再怼。

    “我知道我知道。你那边手术是和我这边手术不一样的。”关医生想说自己心里清楚的,不是在轻视对方的手术难做。

    “你不知道我这边手术有什么问题。”常家伟驳斥他脑袋事实上是不清。

    “我是不知你那边情况,所以只能建议你把眼镜再擦擦,把血和液体再吸吸。”尼玛。常家伟骂个不停了。对方说知道他做的什么手术,结果再来句不知道他这边情况,说得好像很简单,只要根据对方这两句纠正过来问题马上可以解决

    。什么是紧急夹动脉手术,什么是截肢术?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截肢可以大刀阔斧地切,看不清再切开扩大术野。紧急夹动脉手术是连块肌肉神经都不能切

    断的。

    两者找动脉的难度可以大致这样简单比拟。前者如拿把铲子铲掉沙土掘出里头相对固定的物体,后者是拿根筷子扣扣搜搜插入沙土里看也看不清找泥鳅。说是泥鳅是由于病人是活着的不是死物,病人体内的动脉断裂好比断头的软水管,里头的水(血液)未断有压力,会不受自我控制了放肆乱舞,动来动去不

    知移动到哪个地方去了。

    在外科手术中找这种血管可以想见难度之高,是所有手术台上的抢救中医生最害怕的考试科目,是真正在和死神赛跑。

    “你要不然,再往上一点夹动脉。”关医生想清楚了点,再出建议。

    不找断头处附近的血管,血管段再往上找,有些位置相对固定些容易找到。关医生的话似有一定道理。问题在于——

    “喂,我等会儿要做修复术的,我给他开两个大口子啊?”常家伟要再喷他个狗血淋头了。

    关同学的脑袋被驴踢了是不是。

    医生给病人身上每开一个多出来的刀口,后来事实证明其实可以不开的话都会被事后追究的。

    “你说你能不开多个口子夹住动脉的话你赶紧夹!”关医生低吼。

    “我不是在努力夹吗?”常主刀低吼回去。

    “你还要多久?”

    “给我点时间。”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时间!”

    “你以为我不知道没时间吗!”

    场外靠近点的医务人员不是完全没听见听不见他们两个人的争执,只是没帮两位主刀想到解决的方案前,开口没任何用处反而可能火上浇油。

    关键时刻,有人喊两位主刀:“常老师,关老师。”

    这声音可能是温柔细致了点,音色不大。人的脑子处理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耳朵仿佛会自动过滤信息的实际上是大脑这个接收方在过滤,声音信息和声音信息做完比较后会不由自主只关注大点

    的声音和大脑正在关注的方向。

    两位在学术技术盛怒中的大佬没能听到脑子里去,此刻的大脑只记得在和对方怼技术,接受不了其它信息。意识到这点后,刚说话的人突然来句大的:“你们住嘴!”

【3339】旧瓶装新酒

    两位主刀仿佛被石头大棒锤了下头顶,耳朵嗡嗡嗡响了响:刚是谁在和他们说话,好像振聋发聩。周围的人更是吃惊不小,原以为是哪位大大佬生气了向手术台

    主刀发怒,目光循声望过去后见到的是助手谢同学的脸。

    助手叫主刀住嘴?这?

    绝对是在场众位医务人员从未见过的事儿,一大帮人对此突发情况只能暂时哑口无言。

    两位主刀缓了下,心头莫名其妙地咚咚咚大鼓似的惶惶慌慌。

    感情,他们两位预感到自己要被“训”了。

    训老师谢婉莹必定不敢的,她只会一根筋吐实话。

    “常老师,关老师,你们刚说的内容我听完了,有几句意见。”见两位老师比较冷静下来了,谢婉莹平心静气道。

    嗯。两位主刀默默嗯声。其他人训他们的话,他们可能心里会不太服气呢。其他人再大佬不过是在旁边看,而且如此刁钻的术野角度注定旁观者是看不清他们在做什么问题在哪里的

    唯独助手谢同学与众不同,谢同学参与手术其中是非常清楚他们的一举一动。老调重弹,一助最了解主刀。

    有调查有发言权。

    两位主刀侧耳倾听。

    “常老师,看不清没关系,盲夹。”谢婉莹道。

    啊?两位主刀不约而同地惊骇。场外靠近听见这话的医生同样惊到面上呈现出大写的惊。

    让盲夹,是要放弃努力了是不是?是认定这个手术术野没法短时间内清理干净来找血管了?

    众人想到这,不得不皱眉头。

    “你说的盲夹是真盲夹吗?”跟她搭台了下以后,关医生好像可以逐渐摸到她一些思路。

    谢同学的锦囊妙计有一特征叫做旧瓶装新酒。看似同样的方法名字其实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含义和手段。

    常家伟跟着摸了下谢同学的脑子,嘟哝了声:“十五厘米。”

    从一开始谢同学对消防指挥说好十五厘米足够应付手术肯定是有根有据有盘算有计划的,不是胡乱攥出个数字。谢婉莹坦诚自己早有预计可能会发生这样的场面,因此她规划好的备胎手术计划是这样的:“现在这情况,有常老师作证,说明根本不可能慢慢分离再来夹了

    ,只能按照既有规划的手术路线探进去盲夹。”

    术野狭窄成这样,一个主刀歪着脑袋从侧面入口。

    没有助手帮的情形下光靠主刀个人,想做到这种要比截肢手术更细致小心的分离,是何等的幻灭。

    再加上患者为动脉出血,出血量巨多,术野全是涌出的血,血肉模糊成汪洋。这样的血液大海掩没状况,是在止住重要出血大血管前没法纠正不过来的。

    盲夹血管的先例有没有?有,在外科手术中常有这样类似奇迹的案例发生。发生的条件雷同于今晚的手术,病人情况很急,给医生慢慢剖干净周围组织仔细挑出血管的时间完全没有。要先救病人性命的要求下,医生只剩下冒险盲夹赌一赌这条路去走。

【3340】稳了

    通常敢盲夹的医生算得上创造奇迹,他们凭靠的是个人丰富的手术实战经验,有感觉有把握从哪里进去夹能夹到游走的血管断头。

    关医生先自认不是传奇人物,帮对面的常主刀汗汗小声说道:“她说的这法子是要比我给你的建议更难做到,你自己想着点吧。”

    常家伟望着术野,脑子里在回放她术前给他规划好的进刀路径图。

    相信她,他是按照她画的路径去做的,中途见短时内清理不干净术野,他同样想到了用盲夹赌赌。关医生对他说的话也没错。他应该一样早存已盲夹的想法,不拿出来试理由只有一个: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轻举妄动,他和关医生擅长的是脊柱外科因此他自己没有这类手术的实战经验直觉。

    唯有再倚靠谢同学的手术规划能力。

    “你想到她说的怎么做了吗?”关医生再问他,是变相承认自己相对谢同学在这方面能力是信心全无的。要看常同学的脑子与手的协调性能否跟得上谢同学思维了。

    十五厘米。十五厘米。再咕哝两句,常主刀是搞清楚自己之前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了,一只手拿拉钩自己给自己拉下钩之后,动脉夹头打开后送进去。

    就近的关医生被他忽然变果断的动作吃惊了下,始终不太信他的脑子里能否想象到里头的动脉在哪里。

    他是想不到,只能想到的是她说的路线图以及最重要以前他没能理解到的那个点。术前,她给他画的手术路线图是三维的。他理解不到位的情形下,没有往下走。

    现在他知道往下走了,动脉夹下去的角度,他拿动脉夹的那只手为此抬高时肘部要挨到“天花板”了,是术前拟定的十五厘米高。

    见他的手快挨到石板时,消防人员先哎了声,继而提醒到了其他医务人员对此的关注度。

    “是这回事。”一大批人快速跟上了常主刀的做法领悟到谢同学的思路似地说道。

    接下来只剩下她所预计的究竟有没有符合到患者体内的真实情况,能不能引导到手术成功?

    “夹到了吗?”麻醉医生歪下脑袋,不能伸头,和其他人一样在外面紧张地问。

    在场所有人全在紧盯住这一时刻了。

    空气中好像传来不锈钢夹子咔下夹到什么的声音。是不是真的,是否为大家的幻觉,患者体内什么景观常主刀采取的是盲夹同样是看不见的。

    大家的目光一致反应迅速地唰向了现场的心电监护仪。不一刻,数值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麻醉医生赞叹一声:“稳了。”

    得到这句话的常家伟真要一屁股坐地上喘口气再说,让他高兴的是,他终于可以把压力球踢回到对面关主刀身上:“你快点吧。我这里可以拖人出去了。”

    关医生心叹:常同学的技术突飞猛进,自己得加把劲了。

    他不怕的是有个神助攻在这里。

    止住最大的出血点后,手术下来可以顺利地进行常规加速度。

【3341】谁救

    再次上演之前手术那种神奇的画面感。

    麻醉医生这次非常有经验地提前打好配合。

    四周其他人同很有经验了,自动线让开出一条绿色通道,救护车开到了最近位置点,司机就位,全速做好转运伤员的准备。

    “快,可以了,把人挪出来。”

    医务人员真不负所有人众望地突然喊出这句话。媒体们再有经验,发现自己再次要赶不上医务人员的速度了,一大片长枪短炮匆忙在调整拍摄焦距。等镜头转向对准的时候,先拍到的画面是居然是哗的声

    巨响。

    全场惊炸,每个人的鸡皮疙瘩起了满身。

    寒风瑟虐全场人心头了。

    石板这是塌下来了,重重砸在了地上,扬起漫天飞的尘埃。

    周生面色苍白直接半晕过去:他儿子啊。

    谢长荣一样紧张到心跳爆炸了:女儿呢?

    “出事了吗?”

    “有没有人受伤?”

    “都撤出来没有?”

    救援总指挥在忙乱的声音里头声嘶力竭呼喊各方立即传递信息回来。

    这石板塌的不能说完全出乎意料,毕竟他们消防早对此有风险提示,只能说塌的太突然没有征兆把所有人的脑子塌懵了。

    天灾是这样了,死神横贯在这里徘徊不走的。在决定和死神博最后一次用千斤顶时,早知如此的,医务人员一早豁出命是做好心理准备的。

    因此当一堆其他人慌乱的时候,只有手术团队那几个医生抬着伤员继续往救护车全力冲刺。

    媒体的长枪短炮反应回来了,啪啪啪转往救护车方向拍摄了。

    出租车司机高兴地对旁边两位父亲说:

    “你儿子救出来了。”

    “你女儿没事。”

    周生和谢长荣内心好想抱头大哭。

    不远处,刘慧这边,一帮高中同学望着这个热闹的场面,用复杂的口气叹着说:“天,真截肢了。”

    曾万宁的身体哆嗦两下,这些人不懂医学事儿,不知这刻是真的要兴高采烈地庆贺人脱离险境了。

    怎么办?他的话始终向这帮人吐不出嘴,后悔死了自己之前说过的话。

    “莹莹要跟救护车走了吗?”

    再有个同学说的这句话,给曾万宁当头一棒。

    曾万宁忽然记起来,自己该往前冲的。

    其他几位同学愣了下,见他是擦着他们面前跑出去了,不得喊一声:“万宁,你去哪里?”

    他得去找谢同学。

    谢婉莹是登上救护车了,和老师们一块,准备好继续在路上完成计划中后续的伤员右腿血管修复手术。

    风中传来激动万分的一声:“谢婉莹!”

    见曾万宁是挤到了救护车后门前对她喊话道:“你不能走,刘老师在这里,等着你救。”

    这人说什么话呢。

    “你们老师不让她救的。”曹奶奶说。

    她第二时间抵达这病人所在的事故现场很清楚情况的。

    “你们老师要让曾万宁救。你们通知曾万宁过来。”曹奶奶再说,“曾万宁医生呢?”病人有选择信任哪位医生救自己命的权利。所以,曾万宁全身凉透了。

【3342】赶紧走

    事实如此,他不可否认。

    似海水涌来的人群再来个挤兑,曾万宁很快被挤到后头去了,只能远望着无数媒体闪关灯对着车上的谢同学猛照的情景。

    “让开,让开,退后,让医生救人。”警察维持现场秩序,赶着人群往后退。

    救护车后车厢的门准备关上,要急着出发去医院了。

    作为这个团队总指挥的郑奶奶,再度确定下车上的医务人员组成,点着人头道:“你,你,你,对了,留在车上。其他人别上车了,坐不下的。”

    救护车容量有限容纳不了几个人的。

    按照谢同学的计划,为了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的右腿,会在车上继续给病人做右腿的手术。

    原本随车来的医院急诊值班医生与护士去了驾驶舱司机外的两个座位上坐,后车厢除病人以外珍稀可贵的三个位置则必须留给手术团队成员。

    麻醉医生和常主刀先一步留在车上了。关医生想一想,退了步让贤,没上车,把最后那个位置给了助手谢同学,把两只手围在嘴巴边上给同学和后辈话鼓劲:“常主刀,谢医生,我看好你们,靠你

    们了。”

    听到他这句话,常家伟不用扭头回答,心头再吐槽句:借给你的神助回来了,我还能不行吗?

    “走,病人情况急,别再耽误时间。”郑奶奶果断地大手一挥,让司机开车。

    后车厢门啪的下关拢了。司机拉起红色警笛声,尖利的警鸣毫不逊色亚于台风天的狂风呼啸,

    人群开始退散。

    周生和李长荣同出租车司机一块跑回出租车上,是要追着救护车以及车上的儿子女儿去医院了。

    “嘀呜嘀呜”

    伴随车顶旋转的红灯,救护车如一头急喘的白马起步奔腾,穿越飓风。人群中在退了下后,见到救护车开车的瞬间,部份人情不自禁尾随救护车奔跑。其中媒体记者们是主力军,扛起长枪短炮不顾风雨拦阻地追逐拍摄救护车上

    的医务人员和病人。

    今晚在这个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成功挽救出一条性命,堪称奇迹。让现场的人们无一不被感染到。人们的心情由此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平息下来。

    追到直至追不上救护车加速飞去的末影为止,这些人方才迫不得已停下脚步。

    救灾现场里其它操作场地响起了阵阵“加油,加油”的牛吼声。救援人员振奋地给自己鼓劲。相信只要有第一个奇迹,会陆续有第二个第三个奇迹发生。

    人群快速返回现场救命。

    有个孤独的身影在人群散开后的空地上站着,如根冻结的冰棍。

    “曾万宁!”有个人影向这人跑过来了。

    曾万宁没回头,两只眼珠子盯着谢同学坐车走的方向仿佛变成了死鱼眼似的。

    “万宁,他们说可以搬开刘老师手上的大石头,你快回去看看。”对方拽拉起他的衣服焦急地说。曾万宁动也没动,他不想动。到底他不是太学渣,脑子里可以预知到后续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恐惧不安,让他眼里全是惊疑不定。

【3343】不可能错判

    “你在想什么?”对方不解他是怎么了。

    没人能体会到他此刻的心情,是如死了一般了。

    谢同学走了,意味他心头觉得唯一那条救命绳彻底没了。

    慌,无底慌,他身心荒成东北大荒了,光秃秃的,不知自己能做什么了。“你找谢婉莹吗?”对方捉到他面上流露出来的东西不满地说起他,“你找她做什么?我承认,她回来救我们时,我们挺高兴的,但接下来班长的腿刘老师的

    手,都是她——”

    “李永,你可以不可以不要说话了。”曾万宁忍无可忍之下打断对方。

    李永同学怔了一怔,继而咕哝两句:“是,我们不该提这个叫人讨厌的人。”

    谢同学让他们讨厌吗?是,自从谢同学一骑绝尘在高考中把他们甩下并且不打算对他们回头后,叫他们如何不讨厌她。

    只是讨厌不能让一个人变得没实力。这是最坑的事儿了。曾万宁心里面必须承认,谢同学有能力救人救刘老师他们。

    相反,他曾万宁没能力啊。

    “医生,曾医生。病人要的曾医生在哪里?”

    曾万宁全身抖如秋风落叶了。

    当医生如果没能力的话,是会很怕很怕被人呼唤的。

    他不行了,打个电话再给谢同学求助下。

    掏出手机,急忙拨号打过去,不管谢同学是不是在救其他病人了。

    几声嘟嘟后,一个童音接起了电话问他说:“这是漂亮的手机,你找谁?”

    啊?曾万宁惊掉魂,为什么是个小朋友拿着谢同学的电话。

    “漂亮跟救护车走了,在救人。有什么事你先跟我说。”拿着漂亮姐姐手机的曹致乐小朋友态度很端正地说道。

    他未来要像爸爸叔叔爷爷奶奶太奶奶他们一样当医生的,所以,刚看漂亮走的时候他忍住了没跟着走,要留在这里陪太奶奶继续救人。

    “救,救——”曾万宁对着个小朋友不知说什么好,难道他要给这小朋友跪下来求着帮忙救他和刘老师。

    “你要找漂亮救人是不是?可她目前没空。你可以找其他医生的。”曹致乐小朋友向他建议。

    除了她,可能没其他人能救刘老师了。曾万宁内心里有这个预感。

    刘慧那边由于不让截肢,救援人员迟迟很难很快把她从废墟下弄出来。等到把她弄出来时,是天亮的时间了。

    所有现场的同学本想欢呼着刘老师的手得救了。

    哪里想到现场医生说了句:“完了,坏死了。”不了解的人是可以怀疑谢同学可能年轻没经验怕她判断错,但你要知道,让病人截肢的话她放在心里不是她开口说的,说的人是曹奶奶这些富有经验的骨科

    大佬。

    人家骨科大大佬的判断要错的机率太低了。

    为什么说刘慧的手无论是否现场截肢肯定保不住。这要说到之前刚提起过的,这种压埋伤导致病人必须截肢除了挤压综合征大出血以外有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有好发部位的,四肢的话集中于小腿和前臂这两个地方。

【3344】铁板钉钉

    这里先要提到小腿前臂的解剖结构与大腿上臂有个很重要的不同点。小腿前臂的这两个位置属于地双骨组成,双骨的解剖特点是骨与骨之间有致密的骨间膜相连,筋膜弹性小,筋膜室容量小。因此肢体被压肿胀后没有膨胀空

    间,不似大腿上臂组织较为疏松有比较大的“容错”空间。打个比方的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四肢的组织好比桌子和桌子拼接,在小腿前臂里头,这种桌子与桌子的间隙空间小,受力一压桌子很容易被挤压到挤坏了

    大腿和上臂的情况相反,桌子与桌子的间隙大,有比较大的空余和时间去承受压力。小腿前臂里头的组织承压值低,结果是容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把神经肌肉血管等压坏压死了,肌肉坏死后释放大量毒素进入患者身体导致伤员死亡率很高

    刘慧受压的部位正是前臂。由于压她前臂的塌方物难以挪开,所以,骨科大大佬曹奶奶第一判断是迟早会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一旦到了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想要救命,得及时截

    肢。真不如一开始截肢把人救出来。

    实际上,连比较学渣的曾万宁来到现场都能判断出刘慧的手保不住,原因在于刘慧说了自己的手被压到没感觉了。

    这是患者肢体神经被压坏压死的症状。

    神经被压坏压死了,患者进入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几乎是铁板钉钉。

    现场的医生判断后即刻说:“截肢截肢。”

    李永一帮同学代替刘慧喊:“不行的,我们老师等了很久坚持了很久就为了不要截肢,赶紧送医院去!”

    这些人,现场医务人员完全无语了。

    曾万宁捂着头想找地方躲了去了。

    对老师忠心耿耿的一帮学生拦着不让截肢,医生只好竭尽全力满足病人愿望把病人送去医院。

    “送你医院怎样?”李永他们征询曾万宁。

    曾万宁抬起脸猛摇头:别别别!到时候他会被领导骂死的。

    “不送你医院送哪里?”

    “送孔云斌那里。刘老师一直最相信孔云斌,他成绩比我好的。”曾万宁灵机一动想起另一个能甩锅的对象。

    运送刘慧的救护车就此开往仲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各大大型报社和地方电视台人力充足的早就安排人手在市内各大医院急诊科守株待兔。其中,仲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今晚成为大热门。谁让据说现

    场报道的两台堪称奇迹的急诊手术全是这家医院做的。被无数人夸的仲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己内部人员反其然是有点儿心虚。他们自己知道,做这两台急诊手术的主刀和助手其实是首都国协的医生不是他

    们的医生。早在接续第一台贾同学手术的骨科医生已经对现场的急诊手术医生很好奇了,在心里认定这几位医生一定为大佬。在周生儿子送到的时候,这些医生反正要下急诊接病人,跟着吧啦吧啦飞速赶下来一探大佬的真人面孔。

【3345】天灾人祸

    在一大片记者的追捧下,救护车到达了仲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门口,病人紧接被紧急推入急诊室。

    护送病人到达的现场急救医生和这里的医生们要进行工作衔接了。“这两位是常医生和谢医生。”去了灾难现场的麻醉医生看到了下来急诊的骨科同事们,匆匆介绍起关键的国协医生组,“常医生据说是国协脊柱外科专家,

    谢医生是国协八年班学生。今晚的现场手术是他们两人做的,你们在电话里应该有耳闻。”“知道知道,常家伟医生我认识的。”带头的骨科医生自告奋勇说认识人,“常医生是郑医生的同学,来自郑医生的母校毕业生。我有听郑医生屡次说过他。

    常医生在圈内很出名的。”同骨科圈里,多少在学术交流场合里见过面,有点儿熟眼,正如这人自己说的情况。何况,大家今晚其实均被郑家人请去参加了郑令辉的婚礼,有机会彼此

    照过面。

    常家伟同样认出来这人身份,简单打了声招呼:“梁医生,你回来上班了吗?”“对,今晚医院缺人临时把我呼叫回来帮忙了。我本来从婚礼回家后准备睡大觉的,听到新闻说你们在半路出事,吓得我心脏砰砰跳。”梁医生十分心有余悸

    地讲述其他人对灾难的感受,“我赶回到医院里后,很快接手到你们送来的第一个急诊手术病人。”

    能担任这样的急诊手术主刀,说明这梁医生本身很有实力,算得上为这家医院的骨科大佬。

    “今晚这场灾难是惨重,谁也想不到。台风天造成这么大的事件,在我们市算第一次见。”梁医生的语气里全是唏嘘不已。

    省城非台风登陆中心结果出现如此重大事故是说不过去的。只能说,天灾是天灾,真要酿成大量死伤的大灾难的话,人祸因素大概必不可缺。“幸好郑老师和你们没事。郑医生他今晚是新郎,我本以为他不用被呼叫回来医院工作了。没想到后来听他们急诊科说,郑医生自己跑回来了,一直在急诊科

    帮忙。”梁医生继续说道。

    “令辉回来了吗?”常家伟乍听到新郎同学回来,一样颇感意外。

    郑奶奶其实在现场一早有接到家人打来的询问电话。谁让郑家人知道出事地点刚好在老人家回去的路上,一听到是哪条路出的事可就担心死了。

    打完电话确认老人在灾难现场,一群郑家人急到不行想去看老人,被郑奶奶在电话里全数拒绝。

    郑奶奶要求家里的从医人员回各自医院急诊科参与抢救病人。如此大事件后续危重症病人一定多,而且是骨科医生的主战场。各大医院急诊科肯定会爆满,骨科医生们今晚要忙成飞人。自己家的人是医生当仁不让,要

    回医院救人。

    说曹操曹操就到。

    郑令辉忙完个病人,听见同学到了必须出来和常同学见个面确定同学是否安好。“你们有没有事?”郑令辉赶紧扫眼下常同学的身体情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