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6】等不起
按照平常的速度,应该是警车先到继之消防车来的很闪电很迅猛,救护车最迟到。救护车来的迟是必然的,从来救护车不似消防车警车能随时出发随时随地就近
开来。今晚的状况很特别,几种救援车辆几乎是同时抵达,说明一120调派及时,二,实际情况是,警车和消防车被堵了。所以是本该最快抵达的两种救援车辆在
路上耽误时间了。苦了一开始在现场搞救援的人。
灾难现场最怕的情况其中之一是恐慌。灾难恐慌造成的各类踩踏事件伤害是经常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可能会比灾难本身更惨。
车辆一样有“踩踏事件”发生的。比如说像今晚,那些落荒而逃的车,急忙掉头开回去时慌成一团发生连环相撞事故了。有车辆被撞破油箱发生爆炸。
赶来的消防车先忙着在半路救火了。这同样是为什么谢婉莹他们一行等了许久,不说专业车专业救援人员未到,普通善心人没见到有一个返回来的情况。简直是前所未闻实属罕见到极致,最终
证实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救援车真正到达灾难中心带时,延迟了将近一个钟。现场急救医生累归累,这不是最紧要的,而是身处在现场的危重伤员实在等不起。
死亡是不会给人类任何借口的机会,按照死亡规律降临。即,该死即死。
做了三个心肺复苏,没一个能活下来。常家伟和关医生两人的心理上快有点儿崩了。
救护车到了以后,有人员给他们替手。两个人歇口气,需要调换下心态。紧接着,他们听见了通知,说要来帮忙给人做手术了。消防人员入场后携带部分专业器械,但是对付这样的大塌方,需要的是挖土机等重型设备。动用大型设备的时候,底下被压的伤员如果位置不妥,反而性命
更岌岌可危。另一种可怕因素是之前说过的,伤员持续的大失血熬不住等不到大型设备入场救人。
决定的时刻到了。现场医生通过电话连线与已经知晓身份的伤员家属联络,告知对方情况并且让对方做出选择。否则的话,这种现场截肢手术普通医生真做不了主的。哪怕把
伤者送至医院,医生一样不敢在无人拍板的情况下把病人的腿或手给截掉了。
电话线对面,家属的震惊,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痛哭流涕,哀求,请求,痛骂。如大家可以预计到的,这是一般家庭无法承受的痛,只想甩锅。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现在不是谈论这个的时候。”
“我现在只想要答案,谁搞出来的,让他负责。不需要我们决定,是他来决定。”
凭什么这种灾难后果需要受害者家属来决定,家属是想不明白的。
“这是你们的知情权选择权,你们想把生命选择权交给其他人吗?”医生只得把话说透了。责任可以后续追究,问题这是你们自己的命你们自己得珍惜啊。
【3317】临时打造
可以看得见的,伴随救援力量的投入以及逐渐释放的医疗充足能量,给伤员及家属带来的可能不是希望反而是绝望。
早知道救护车没来之前有点盼头或许更好。
这种感受是好比拼劲全力结果一事无成,被事实彻底击倒了。
周生拉着谢长荣说:“你女儿说她是大医生,你让她让我孙子上救护车。”
救护车是一辆一辆陆续到了,可没人把这个满月娃子抱上车。原因很简单,经医务人员简单判定,这娃子已经停止心跳呼吸许久了。
孩子死了。医生说的每个字,周生听不进去。
谢长荣只好劝劝他了:“你听听医生的。”
“不,是让你女儿听我的!”周生两只眼看得很清楚,指示到来的救援人员搬谁上救护车,是老谢这个女儿说了算。
放以前,他哪能想到会是这样的情景发生,这么个老谢生的女儿竟然掌控生死大权了。今晚之前,他和许多人在心里嘲笑这对父女俩的。
“不是我女儿一个人说,所有医生都是这样对你说的。”谢长荣想劝服对方纯粹是因为不忍心,不忍心对方再失去儿子。
孙子死了赶紧救能活命下来的儿子。可医生说要保住他儿子的命只能把一条压碎的腿给截了。儿子残废,周生没法接受。
谢长荣想到女儿提醒过他的话,准备离开。
周生是如疯了般,抓起他的领子:“老谢,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想报复我。”
“我没报复你。”有女儿打过的预防针,谢长荣挺镇定的。
“你看我现在的惨状你和你女儿不是挺高兴吗?”
高兴?没有的事。谢长荣实话实说:“不管怎样,当年下乡的时候你我同甘共苦,我高兴你的衰事做什么?”他老谢再幸灾乐祸,本质上和自己媳妇说他的一样,是个心软的窝囊货,打架都打不过自己媳妇的窝囊货。他只能庆幸丁玉海这种坐牢的,如果让他庆幸对
方死这种心态,他的心真没这个能耐硬到如石头。
哇哇哇。周生抱头痛哭。
“让医生先把你儿子的命救下来再说其它。”谢长荣道,“你不要等其他人决定了,到时候医生没空救你儿子了你再后悔。”
现场真能做这种手术的医生没几个的,而现场发现要这样救命的伤员远不止一个。
接到曹致乐小朋友通知后,120是协调大医院派出了个手术团队过来,只有一个。不是所有大医院能在深夜里头派出这样的专业团队。
都知道,晚上医院只有年轻医生值班,年资高医生需要通知回来再出发,很耽误时间。之所以这家医院能立马派出团队到现场,是由于为郑奶奶所在的单位。由郑奶奶亲自与自己家医院沟通,人家同意派出人携带器械过来是基于现场有郑奶奶
这样的大佬在,不怕没高年资医生主持大局。
最先决定愿意让伤员截肢保命的是贾班长的家人。现场救援力量赶紧帮助医生在伤员周围打造起救命临时“手术室”了。
【3318】机器的优势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精通汽修的谢长荣本人对器械有兴趣,看着那些从救护车上搬下来的仪器难免会有好奇心,问女儿:“这些是什么机器?”有心电监护仪,急救车载呼吸机,输液泵等。作为内行人,对这些医学设备的名称并不陌生。同父亲关注润滑油更关注润滑油品牌性价比一样,谢婉莹关注
点落在更深层次的医学设备土豪牌。都说医疗烧钱,医学设备最烧钱。在这个年代,如心电监护仪车载呼吸机等,暂时做不到优秀国产货。好医院有的是土豪派不怕在这方面撒钱,用的全是进
口货。
之前说过的,她老家南方省城作为进出口外贸大省省会,钱多多方便进口,设备优势尽显。今天郑奶奶单位拿出来的设备应证了这点。譬如现在她和其他人能看到的车载急救呼吸机。这类设备她在首都实习一年多期间没见过。按理说,她上过国协北都三等国陟等一众首都赫赫有名三甲的救
护车,参与多个急诊病人急救和转运,如果这些医院真的有这个设备,她不太可能见不到。她见不到,是不能以偏概全认定首都全部医院没有这种呼吸机配置。不排除有医院珍惜设备藏着掖着,一般条件下不拿出来给病人用怕用坏了。医疗设备国
产化的势在必行,是为了造福国内付不起高昂医药费的百姓。
车载急救呼吸机好在哪儿。想想那次从飞机上转运病人下来,有这个设备代替人手,石磊医生无需一路捏到满头是汗了。先进医疗设备不是简单地减轻医务人员的劳作负担,更重要的是人手难以与机器的抗疲劳度比肩。人会疲劳机器不会。光这点,机器占据那些需要保持长时
间精度医学治疗的巨大优势。
放在目前的手术现场,用急救呼吸机的原因同样可以基于此,代替人手给病人最大的呼吸支持。
这要说到截肢手术是需要全麻,全麻病人由于麻醉剂作用导致呼吸抑制需要呼吸功能支持,为此通常在医院里头麻醉医生会给病人上麻醉机。麻醉机与呼吸机最大的区别在麻醉机有部件可以放入吸入麻醉药,专供给病人进行吸入麻醉时不至于麻倒周围人。呼吸机没有这个部件,不是麻醉机的密封
回路。呼吸机用吸入麻醉药会在与外界空气交换时把药挥发到四周空气中危害他人。
论对患者的呼吸支持的话,呼吸机是更全面的。好的麻醉机要做到呼吸机全面功能十分昂贵了。一般医院用不起也没必要。排除吸入麻醉,只用静脉麻醉做全麻,用呼吸机代替麻醉机支持病人呼吸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国内以前缺乏麻醉机时,很多麻醉老医生这样用呼吸
机熬过来的。
鉴于目前便携式麻醉机没有,只能拿这种急救转运呼吸机运用在急救现场。再不行想省成本,让医务人员手动捏呼吸气囊。既然人家医院拿出稀罕设备来用,说明人家想彰显一把自己医院的软硬件实力。
【3319】矛盾点
医院冒风险救人,有实力,必然要做到利益最大化。
像这样的大型灾难现场,媒体闻风而来必不可少。
经过各方协商后,允许媒体架着长枪短炮冲进来了。在不影响医务人员救人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情况下,记者们站在外围做现场实况拍摄。
发现有闪光灯往这边方向拍照时,谢长荣受到的惊吓不小。这场面,怎好比明星莅临了。外行人不知,争当明星向来是各大医院领导的梦寐以求。明星医院明星医生,吸引力强,钱来的多。医学巨烧钱想清高?不可能的。各大院长常说医学人讨
饭不寒酸的。经历今晚,貌似再有人批评他女儿当年该去学艺术当明星,他谢长荣能伸着红脖子驳回去了:谁说医生当不了明星,我女儿当医生一样可以做明星上电视头
条的。
现场的医生们瞬间化身为明星。大报小报记者均恨不得把自己的话筒抢先递到医生面前采集到第一手信息。
医生们这刻是真正的“耍大牌”,顾不上任何人,围成一圈蹲着开术前紧急会议。
电话里的沟通只能叫初步沟通,如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是必须到了现场亲眼观察到病人的情况方能做出决定的。各类医学人才聚集以后,各有各的专业所长,在一起开会为的是各抒己见。专业人做专业事,如果蒙着头不说自己专业所长的话指出问题所在,反而是对病
人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站在外围的谢长荣外行人们是别想听懂的。有些老百姓不太信任医生的,这一刻会抱怨医生在耽误时间救人了,居然先开会。只有医生自己懂,我这个会不开,下一步等到手术的时候一乱,直接死人的。手术是各专业医学人团结协作,不协商好如何进行,这些事情非外科医生自己
一个人能干得来的。
开会能最大限度降低各类术中术后风险。特别今晚的这个手术为非常规手术。医务人员普遍没有这类实战经验,唯有商讨来商讨去。
“全麻,没麻醉机,只有一台简易呼吸机。”麻醉医生陈述事实,质问外科医生,“你们打算把手术做多长时间?”
麻醉人员认为现场设备功能不全不足以支持长时间的麻醉,手术时间必须短。
护理人员的要求是相似:“这里不是手术室,手术室无菌要求达不到,没有无影灯,车上我们带来的急救物品有限,器械不全。”“我们知道,肯定不在这里做长时间手术。”关医生代表外科医生们让其它专业的同行们尽管放心,说到手术风险,他们外科医生心里门儿清的,现场确实不
具备真正的手术条件。
“我的静脉短效麻醉剂下去,大概最长给你们支撑三十到六十分钟,你们能把手术做完吗?”麻醉医生再问。麻醉科言外之意,最好三十分钟内结束手术。最烂的结果给你们拖到六十分钟,再往后拖病人出什么事不能怪我麻醉了。
【3320】提出方案
这麻醉医生说的什么话?
平日在手术室里各种条件优越的条件下都做不到如初之快速。当前环境恶劣,要求他们超越平日的极限速度超速度,不说要不要病人的命,显然先割了他们外科医生的命。
常家伟和关医生不说话。
仲山医学院第一附属来的年轻骨科医生更是面有难色,半个字不敢说,两眼忧心忡忡瞅着自家医院老前辈等待郑奶奶发话。
人是自己叫来的,郑奶奶神态紧张,和曹奶奶小声商量。
两个老人知道自己上阵最大的问题是眼神儿不行。年老无法忤逆老花眼,手术时间非白天而是黑夜能见度超低,她们自己上手术台会延误事儿。
她们在这里最大的作用是做指导,以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人解决难题。论做手术的手和眼神的利索劲儿必选年轻人。
“常医生和关医生你们来做。有什么情况再说。”郑奶奶决定。
事到如今别无选择,手术须尽快做下来,不要辜负家属横下心对医生的信任和支持。
自己做主刀,常家伟不假思索加一句要求:“我要莹莹来给我做助手。”
谢同学出马助力,极有可能发挥出类比上次手术的奇迹,他脑子里对此有信心。
一帮人的目光望向了谢婉莹。
“你过来。”郑奶奶招招手,让她加入手术团队讨论圈。
谢婉莹本来站在外围的等待命令的,老师指示一到她钻进圈里头。
没见过她给病人做手术,只知道她分诊和做现场急救处理很有才华。郑奶奶和曹奶奶需要保持一定的谨慎,再考考她。
当今局面复杂,不能来个助手拖后腿。
“你认为你和常老师准备怎么做这个手术?”郑奶奶提问她。
“我个人认为可以争取十分钟内把这个现场急诊手术完成。”谢婉莹答道,简单的话语里竟是先意图解决掉把刚才所有医务人员最关切和争议的矛盾点。
对于她话首先被震翻掉的不是骨科医生,而是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这两类医学人作为旁观者清,可太清楚骨科医生能不能做到她说的事了,不由眼珠子困惑地看着她:你说的有可能是真的吗?
“我说的不是整个截肢手术。”谢婉莹把自己的话再描述清楚点,唯恐这些人漏了她话里的字眼。
周围安静。所有医学人直觉里能感觉到她的话有戏,静静等着她往下说。
外围的非医学人眼望医生们静默空气里的气氛微妙,个个伸长脖子,一样感觉有大戏瞧。
出租车司机扭头再对谢长荣说:“你女儿真有本事。之前一大帮人跟在她后面干活,现在一大帮人只听她说话。”
对方的说法只爆出:你女儿是隐藏的领导吗?
谢长荣搔后脑勺:他女儿只是个学生的。
“截肢手术最耗费时间的部分是缝合部分。”谢婉莹再说下去,“我们可以只做切除的手术。切完把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再以最短时间把伤者送到医院手术室完成后续的截肢手术。”
【3321】关键
喔。
关医生不禁手握拳头砸下自己的大腿部,脸上闪现出了抹兴奋。
其他医务人员刚刚愁眉苦脸的面色转眼间迎来了阳光,整片空气里不是寒风凛冽了,而是宛如阵阵希望的春风袭来,大伙儿笑颜逐开。
说明她说的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是有可行性的。
“我认为行,按照她说的去做。”郑奶奶这个现场手术团队领导者当场拍板。
常家伟发现自己慢了一步夸谢同学的方案被人抢夺先机了,扁了扁嘴角处。
“如果真按她说的,这个麻醉——”麻醉医生笑到眼睛要开出两朵花了,一下子他的手术麻醉风险是从风险10降到1乃至0的感觉。“能不能做到?”年轻医生再想想提出部分异议,主要是意识到她是学生,她提出的建议难免没有实践经验作基础容易失败。有些事情理论上提出来似乎可行
,想起来很美妙,一到干活的时候会发现处处不行。年轻医生吃过这种亏最多,被现实打击最多,所以担心最多。只切除的手术可能做不到的点在于哪里?说缝合很耗时间正是由于现场的光度不行这一大因素在里头,手术切除一样要靠眼力的,同样会有能见度这个问题
存在。是否真能做到十分钟内切除双下肢,需要斟酌了。
“我给你们三十分钟的。”麻醉医生给外科医生们打打气了。
“不用。十分钟。”谢婉莹再度认为自己和前辈一块可以做到的。
对此常家伟信心满满,总算可以轮到自己再度出马夸谢同学。他刚要开口,哪里想到隔壁曹奶奶忽然也来抢走他夸人的机会。
曹奶奶指出:“她的眼神儿应该可以做到的。”
能不能行,做了便知。反正现场一堆专家在。大家鼓足劲头开始干了。
心电监护仪一早给病人上了。麻醉医生给病人先做好气管插管,备好呼吸机,准备好短效麻醉剂配比。
护理人员和外科医生消毒完手,穿好一次性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器械备齐。
说只做切除部分,但是必然要考虑到后续截肢手术到医院完成的部分,所以手术医生对整个截肢手术的完整性需要有透彻理解,切多切少均不行。
做类比的话,可以像之前说过的器官移植,移植手术医生拿器官时第一步修剪供体器官最好做到位,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到后面的手术。
截肢手术切除多少最大的考虑因素是切口位置了。这个切口位置即医生要把伤者的腿截掉多少保留多少。现场是可以见到石堆把伤者的腿压到哪儿了。在普通人的想法里,医生在应该在患者这个腿被压的地方搞切除,这样肯定能做到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肢体长
度。
截肢手术不是做这样的。如果你仔细观察残疾人士,会发现他们的肢体残端部位是有皮肤包裹的。都知道,刀子一切,肢体横截面出现,这里头有“裸”露出来的骨头肌肉神经血管等不可能有皮肤包裹。
【3322】不简单
奇怪了,这块包裹的皮肤是从哪儿来的?
医生首选肯定不是从伤员其它身体部位切一块下来移皮,那是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这块包裹的皮肤正是需要医生从手术切除部分开始做好手术设计,专业术语叫做皮瓣。
皮瓣的长度应大于截骨等长度,具体的手术形状应是做成前后两片状,方便到时候合拢后把截肢的组织横截面完整地包起,宛如打包袱一般。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得知截肢平面的高度极限低值是不可能做到在石堆压腿的这条极限线上的,要再往上一些。
往上多长,同样要靠医生的技术了。医生能把皮瓣尽可能设计保留下来多长。
具体皮瓣设计长度多少,在手术室的话医生会拿尺子不停地测量和琢磨。皮瓣长度设计类型,可以是前皮瓣长后皮瓣短,可以是前皮瓣短后皮瓣长,也可以是前后皮瓣等长。甚至极端条件下前皮瓣长过截骨平面为零,全靠后皮瓣
长度来包裹横截面。对此医生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在于这个皮瓣能保留下多少。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观察皮瓣的皮肤完整性,要着重参考皮瓣的供血区域,切的时候医生要
尽量设计好皮瓣的长度形状,让皮瓣里包含的重要血管保留下来。今天事故现场的急救手术,医生注定是没法慢慢琢磨和慢慢量来量去的,要求是快,无论如何的快。更该死的是如此被光照和现场环境因素制约的低能见度
,让医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几乎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曹奶奶说的,谢同学的眼神儿应能否发挥出极致功效了。
常家伟径直对助手谢同学说:“你来说切哪,我切哪。”
前辈委与她的信任够大的,压力山大。谢婉莹深呼吸口气。
“不怕,你尽管说,有什么事我担着。”常家伟立马给她补充上这句话,有他在现场,绝对不可能让她承担任何责任的。
前辈真的是好,具备真大佬的气魄。
有大佬罩着真不需要畏惧的。谢婉莹的手开始指下去了。
主刀记住她规划的路线图之后,对麻醉医生即刻发出指示:“你可以麻了。”
短效麻醉药迅速进入到患者体内,手术计时开始。所有人一边紧张观察手术,一边紧张盯住手术时间。秒针一秒一秒划过,真可谓度日如年,又如拆弹似的要叫心脏爆炸。大伙儿矛盾到极点的心情,是一方
面恨时间太长,一方面恨时间太短。不要以为谢同学刚开始说的手术只做切除部分,真的一点缝合都不做了,不可能的。至少切的时候大血管需要扎一扎吧,否则大失血的话再加压包扎也挺不
住到把伤者送到医院手术室的时间。
因而,所谓的切除部分手术是要做分离的,不是如屠宰场一刀斩鸡鸭鹅猪那样全然不顾其它了。分离的话,要知道切除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组织了。
【3323】快快快
整个小腿横截面包括多少东西呢,多着很。骨头有胫骨腓骨,这是最少的。不说最多的各种神经血管,小腿肌肉分门别类都很多,绝对比外行人想象的多,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比
目鱼肌,趾长屈肌等等。
要准备分开肌肉群再可分离出神经血管切断结扎,即切是一步一步切,分开再切。
第一刀下去,是让所有人猛然从理想梦里头清醒过来了。细想到以上接下来会进行到的手术步骤,如那位年轻骨科医生顾虑的,医学幻想很美好实践时很骨感了。这么多分离再切的步骤,如何做到十分钟内完成两
条腿的切。
护理人员说的没有无影灯会误事儿,同样变成残酷现实了。
其他后勤人员努力拿灯照过来,非无影灯,照下来的手术视野注定是不清晰的。
曹奶奶和郑奶奶两位老前辈的眉头挂上热汗。她们的老花眼是看花了,只得对年轻人念叨着:“有什么问题你们说。”
想指导只能靠对方清晰描述问题,若靠她们自己的眼睛来看怕是得辨认半天。
麻醉医生咽口水,高兴劲儿没了,心里反而要做好最坏一小时以上的打算。
唯独关医生比较冷静,是由于了解自己同学的他发现常同学使刀的速度远比他所知的平日速度快得多。
仔细看,常主刀看来是毫无前盼后顾之忧,只需要拿着手术刀一个劲儿往下切。
说了,要切的准,前提是分离到位。分离谁来做,如果再让主刀来做,定是不可能的,很耗时。
四周忧心忡忡的人们:呼,长出口气;呼,心头悬挂在天上;再哧,长抽气,是彻底惊呆。
手术区域中一把小拉钩,一把止血钳,使唤得好比大侠双手拿两只打狗棒花式炫技。
拉下这块肌肉,再勾下另块肌肉,旁观骨科医生都得恍惚了下,才意识到这是拉开了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瞬间暴露出来腓浅神经,真就一个准。旁观者再未缓过神来时,助手的工具再继续给主刀做快速指引,切短小腿外侧肌,迅捷指出胫前动静脉位置让主刀切。再暴露出的胫前神经需要轻轻拉一拉
了再让主刀切,让它得以缩回到届时的截骨平面上。
接下来是截骨了,再来是小腿后侧肌肉群以及神经血管的处理。周围的人可以看出来的是,这带路的助手恐怕是顶级骨科医生了,否则如何如此熟悉骨科手术路径。说到这里谢同学必须澄清了。截骨手术她没做过没熟悉
过的,对截肢手术过程真不太懂。至于她能指出这些重要部位,全是在刚和常前辈讨论下手术入路的时候,常前辈告诉她要她指路哪些手术位置。
对伤者的小腿解剖,她的三维眼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常前辈清楚她这点实力。
只要路子对,没大出血等意外发生,手术过程几乎一气呵成。众人回头再看时间点,远不到五分钟,四分二秒。
【3324】加速度
谢同学居然说到做到,而且是超计划超预想做到她所说的话。
情况超除所有人想象,观看的人吞着口水沫儿,遍地哑口无言。
让他们说什么好,都没能看仔细手术已经做完了。
“老关。”主刀常同学喊一声老同学上阵了。
关医生急急忙忙戴好手套,上台帮手术团队给病人刚切完的截肢面进行加压包扎。
厚实的湿棉压在创面上,由于重要主干血管即刻缝合,出血量并不见多,十分有望路上无风险送去医院。
关医生和同其他医生对这个手术结果非常满意,直点头。
麻醉医生高兴归高兴,压力啪啪啪压顶了。
你想如果是郑奶奶这样的大佬说的话,大家均能信。偏偏是个学生说的,叫人不得生几分怀疑,正因为如此,导致麻醉药用多了,需要赶紧调整麻醉策略。
麻醉医生满头汗在工作,一边双眼继续紧盯手术过程,只生怕接下来的速度会更快。
手术速度加快的可能性是有的。想想左腿截肢用不到五分钟,有这个手术经验做借鉴之后,另一条腿手术完成肯定有望缩短。
他人如何想他们,主刀和一助是顾不及的。两人全神贯注在手术中,根本不敢有一点懈怠。手术中常有意外发生,第一条腿的手术顺利不代表第二条腿的手术过程绝对能一帆风顺。
切切切,主刀的刀子一如既往迅猛直前。
每个老师之所以被称之为大佬,可能做事风格不同技术所长不同,有一点必然相同的是和她谢同学同是学霸,学习能力超强。
双眼烁了烁,谢婉莹锁定主刀的动作进行快速扫描,只见主刀手里的手术刀在左腿手术过程中偶尔产生那一两秒钟的犹豫感停顿感完全消失了。基于此,她果断判断出前辈已经调整好状态。
主刀速度加快,助手必得跟上脚步。
她手中的打狗棒式拉钩,嗖的下,寸移,不用再等等主刀,直接加速度。
见到助手这个器械如同光在闪了,哗哗哗,主刀的额头噗噗噗冒出大热汗滴。常家伟心里头差点儿崩了:谢同学你!你竟然可以再快的,这把光的加速度要我老命哪。
四周望的人这下子视野里全花了,如同乱蝶飞舞,如同百花齐放,光景灿人,宛如闪光灯不停地对他们闪似的。
完蛋了,这个速度是突然追逼坐上火箭似的,如果录制为视频应该是正常的速度多少倍加速。
眼花缭乱怎么办。
郑奶奶的手擦擦擦,擦几下眼。
曹奶奶确信自己的老花眼可能需要回去做手术了。
叫现场所有人惊一下的是,助手谢同学陡然来一句场外指示:“右侧灯转下,左转下三十度角。”
感情谢同学摇身一变,即刻变身为现场总导演总指挥了。
场外非医学人士脑袋像被高智商导弹炸了下,一大群人全懵的。拿灯的更是懵到如无头苍蝇,晕头转向。
谁是拿右侧灯的,左转下,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三十度角要拿尺子量吗?
【3325】总指挥
说明大多数人身体对角度和方向感不是没有而是属于慢半拍。特别是关系到紧张场合,需要速度临场发挥的时候,太考验人的大脑对三维的感知认知反应能力。不相信的话,让现场所有人现在全场往左转,必定有人需要想半天,最快的一样得几秒钟反应过来。结果可能叫人大跌眼镜,有一定数量的人在短时间内会
转错。
当今手术时间是生命。护理人员术前说的无影灯问题真是个经验积累下来的大问题。你灯光不对,造成主刀花和四周观看的人全花眼了。所以,刚大家的眼花真不是她谢同学加速
度的锅。
她谢婉莹可以不靠眼睛判断,其他人没她这个大脑不可能的。
关键时刻,调回灯光的正确角度太至关重要了。
五秒钟过去了,右侧拿灯的没动作,继续懵。左侧拿灯的人在转灯了。
这情况,让现场有个人当场骂街了:“你转什么转?她不是喊你!”
好在全场有个脑子没像其它大众懵成一团的。
是自己爸的声音了,谢婉莹能听出来。实在看不下去这一大帮人在拖自己女儿的后腿,谢长荣撸撸袖子,亲自上阵。骂完左边拿灯的人不让动,他伸手一把抢过右侧拿灯的人手里的灯,按照女儿
说的角度往下往左照。这下子够厉害了。本来白花花的术野让郑奶奶和曹奶奶两位老前辈认为自己的眼睛死定了。现在,她们两个深感自己的眼瞬间复活了,可以再拼死拼活再干
几年临床医生。
主刀更是刹那间要感动到泪流满面。常家伟抬个头,冲向谢同学的爸:叔,你牛逼,我敬佩你!
谢长荣摆摆没拿灯的那只手:好好继续救人吧,小伙子,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手术继续。
灯光正确后,照得术野一片清楚无比,刀子下的更准了。
右腿截肢手术完成,时间定格在了三分二十秒,提早了整整快一分钟。
麻醉医生的汗全湿衣服上了。
“送送送,送救护车!”
给病人包扎好,医生们跳起来喊话。
所有围观人群往后退了,让出一条救命绿色通道。
媒体们的长枪短炮争先恐后对准医务人员群体和担架拍摄,现场记者拿起笔刷刷刷在本子上书写第一手新闻稿了。电视台主持人手持话筒,面对摄影机录制现场新闻:“现在时间是半夜三点钟。在刚刚之前医务人员不懈努力下,以及与现场其他救援人员的团结协作下,最终我市医务人员以他们精湛的医术完成最艰难的急救手术,成功让受压被困生命垂危的危重伤员脱离险境。这样的急救手术在我们市以前从未有过,是有史以来
的第一次。这样的手术速度,更是前所未闻。”
前所未有,历史第一次。
这样最醒目的字词话语,全部要刊登在各大媒体报纸上了。贾明权被送上救护车。救护车闪着红色警示灯,并且在警车的护送下一路向医院狂奔过去。
【3326】想太多
可以说,贾明权的性命不管如何目前绝对是保住了。
周生的心半热半凉:怎么办?他儿子是要选择截肢,或是不截肢?
现场的救护车和医务人员救援人员来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型工程设备如吊车铲车等陆续入场进入支援位置,给现场那些受压人员似乎带了新的希望。
或许他和他儿子能有其它选择。周生想。
同他一样这样想的,还有刘慧。“曾万宁,你敢不敢相信,和莹莹在一起的那几个医生说,说刘老师的手必须截掉,你让老师怎么接受?老师说了,让你和孔云斌赶紧过来救她。”现场同学
根据刘老师指示给曾同学打电话时如此说道。
早在听说到他们这帮人是在婚礼结束回酒店的路上出事后,曾万宁的脑袋直接大了。好在今天不止他一家举办婚礼,否则很大机率会谣传他和李艾为衰神。
“谢婉莹怎么说?”曾万宁问。
先看看谢同学的说法。
“她什么话都没说,说她不是医生,是学生,要听医生的。”
傻子才对这些人自称是医生背锅。谢同学脑子里很清晰的。几年没见,谢同学这人是显而易见狡猾多了。曾万宁知道谢同学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什么都没做的。当今情况是医学人争取表现的绝好机会。对医学生来说
一样机会难得。借这个机会展示出自己优秀能力的话,完全有可能被大医院看中继而被录取。
就这个缘故,曾万宁穿上衣服准备返回事故现场。他一样需要机会来表现自身,争取上报纸头条,让医院领导对他另眼相看。
曾万宁再问清楚对方:“谢婉莹她真的在现场晃悠,什么都没做吗?”打电话的同学口气复杂着说道:“贾班长听那帮医生的话双腿截肢了,送到医院去了。谢婉莹在现场帮他们医生做手术了。我们了解到的是这些情况了。你说
,未来贾班长醒来知道自己双腿没了,会不会怨死他们和谢婉莹?”
啥?曾万宁心底是嗖一阵凉风吹过,班长双腿没了,是很可怕。
谢同学够狠的,亲手帮忙帮人截掉班长的腿。
“谁签的手术同意书?”曾万宁问,不会是谢同学代班长做主吧。
当然不可能是。那帮人不得不承认事实:“他家里人同意的。医生打过电话问他家里人。”
“他家里人被忽悠了吧。”曾万宁道,“虽然我不是骨科医生,但是,这不是在野外出事。救援车很快到的,把压腿的重物挪走的话,完全可以保住腿的。”
“我们也想是这样,所以让刘老师冷静点等你们来。你和孔云斌不来的话,我们怕,现场医生再吓唬我们几句,刘老师的手会保不住了。”
这些人想太多了。现场的医生们忙碌得很,你们说不做就不做,管你们那么多做什么,忙着救其他病人去了。
“你让老师坚持下,我和孔云斌过去。”现场的情况真是这样简单吗?
【3327】傻目
曾万宁火速搭车赶到事故现场,亮明身份争取到警察同意后穿过警戒线,踏入灾难中心地带。
面前的景象,把他惊呆了。
他和同学在电话里沟通时,他以为只是比较简单的车祸或是物体倒塌。
到了现场亲眼所见的状况是,大型设备进场后很多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压在刘慧手臂上的那块“大石头”等救援人员探明后,根本不是单纯的大石头,它是一块大型塌方物,坚韧的水泥,其中带有大钢筋体,连接着其它塌方物体
。想用吊车把这样的巨型物吊起来是不可能的。而且倘若真能安排数台起重机去同时起吊这么大片的塌方物,必然四周环境危险,所有临近人员全部要后撤到
安全线外。这样的情形可以想见会对受压伤员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甚至夺命。现场救援人员有想过用切割的方式来缩小起吊物,减轻伤害,但是,要一点点割,小心割,时间很长。受压人员能不能熬得住这么长时间是个大问题。其次
,哪怕熬得住,这个手臂百分百肯定一样得废了。
正因为如此,谢同学和曹奶奶以及后续来的医务人员们一致判定这伤者的手是保不住了的。
不是说医务人员不想帮伤员挽救肢体,是真做不到。
医学的选择题向来残酷无情的,医生自己都觉得很残酷。
病人和伤员要知道,这事儿发生在医生身上是一样的抉择不可能有其它。死神不会区分是医务人员或是医务人员以外的人的。曾万宁再怎么个渣人,学医的,脑子里存有的医学知识库糊弄不了他自己和其他人的。目睹了刘老师的情况后,他知道,现在不是救老师手的问题是救老师
的命的问题了。
他后悔了,后悔在电话里夸海口。
骑虎难下。
那些非医学的同学围在他身边继续抱怨着谢同学:“谢婉莹真不是个人,应是趁机想把她讨厌的人弄残废。班长和刘老师好可怜。你赶紧救救老师的手。”
糟了,如果他和谢同学说一样的话,岂不是要被这群人说他曾万宁一样不是个人要截掉老师的手。
擦擦汗,曾万宁想法子甩锅:“孔云斌呢?”
“打电话给他了,他说他在医院里值班来不了。”
记起来了,孔云斌今晚夜班连他的婚礼都没能来,是幸运地逃过一劫。
“万宁,刘老师想和你说话。”
曾万宁只得蹲下身,把耳朵靠到刘慧的嘴巴边。
刘慧似乎是费劲最后的气力和他说道:“你,保住我的手,别让她得逞。”
曾万宁:汗!
忽然间,不远处传来哭嚎声。
谢长荣再次被周生抓住了衣服。
“老谢,你让你女儿救救我儿子。我同意让我儿子截肢!”周生跪在地上咚咚咚磕响头。
原来在周生犹犹豫豫间,他儿子是撑不住出现心律失常。医生在想尽法子抢救他儿子。
听到这话,谢同学的这一帮高中同学傻目。家属改变了主意说愿意,医生反而犯难了。
【3328】不可以急
像这种危重病人的情况向来会瞬息万变。医生之前说的话是基于患者之前的情况而做的医学结论。现在家属说变就变,把医生说过的抓紧时间这句话当成耳边风,幻想病人的情况永远不会变。
病人情况一旦发生变化,医生是绝无可能再做出先前相同的医学结论。
一团队医生凑着脑袋紧张讨论病人当前的伤情。
“病人心率快,四肢发凉,血压低,初步判断应该是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心律失常,给予了加大补液量,情况稍微有所缓解。”处理医生说。
失血性休克分为轻中重度,划分依据是失血量。一般来说,轻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容易辨别,医生大致估算病人失血量不难,等同于说在临床上要发现失血性休克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判断出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并且准确纠正失血性休克,把病人从这种生命岌岌可危的状态下拯救回来。
守护并观察患者的医生们很快皱紧眉头,继续指出问题:“我看他休克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完全纠正,现在是轻度失血性休克,如果转为中重度非常麻烦了。”
“要赶紧纠正他这个失血状态,找到他人体内的出血点给予止血。”
“是他被压的那条左腿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吗?如果是,尽快截肢。”
“他家属既然同意了,做手术。”
最后那个医生说话的口气,伴随挥手的动作,是如把手术刀斩下来预备好快刀斩乱麻。
医学的事情从来不会有这么容易的事。医生想从死神手里抢这种似乎注定要死的命,一不小心是有可能会随时踏入死神设置的陷阱里头。
有经验的老前辈立马喊话:“不要急,先判断清楚他哪儿在大出血。”
那条腿始终被压,之前没见病人失血性休克。病人是情况突然恶化起来的,说明必定期间发生什么意外情况。
“你们谁有动过病人?”很有实战经验的郑奶奶,转过头,放声问现场所有人。
现场那片安静如黑压压的天,所有人眼对眼。说真的,这种情况没人敢乱动病人的。那些想把病人弄出来的救援人员,是每动下压在病人身上的土都得问问医务人员怎样,可行不可行的,怕没救成前会把病人的命弄没了。
这种灾难现场是这样了,所以救援人员更喜欢用手刨土,大型设备进入现场要起作用很难的。
“快说,有没有,不是想责怪谁批评谁。”郑奶奶见没人回答,跺跺脚焦急地说,“回答这个问题是事关他的命。”
“你有没有动过你儿子?”谢长荣扭头问周生。
周生是一直呆在自己儿子身边的。
周生摇摇头:“没有没有。”
“他自己有没有动过?”
周生不敢摇头不敢点头。
一群人恍然大悟,病人自己动了动。
只是微动下都可能体内什么地方扎出血了,只要有骨折的话。
“手电筒。”郑奶奶伸手要手电筒,准备亲自去给病人做检查。
【3329】相较的难
突然记起自己的眼神儿是比不上现场的年轻强人,老前辈转身对人喊话:“谢医生,你过来。”
接到指示,谢婉莹拿手电筒穿过人群来到受伤人员身边,蹲下身把手电筒光射入巨幕般的石板块下察看。
可见周生的儿子这个受伤的体位十分之刁钻,远比贾明权同学的受伤位置劣势。
贾明权同学除被压肢体,其余身体部位完全暴露在外面。医生想给贾同学做手术是有巨大的操作空间。
眼前的病人不是了。一块大石板除压住这病人的左腿上让其丝毫不能动弹以外,飞斜出来一大块,几乎割据掉了医生的操作空间。
就这样的环境,医生想给病人做截肢手术非常之难,结果病人家属在那儿挑三拣四大半天不想做。这叫无知者无畏。没经历过,不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能做急救手术救到命已经很好了。更多受伤人员唯恐是没有这个命,医生没空间无法给其做手术的情
形下直接拖死了。
周生悔到肠子青了,抓住谢长荣的衬衫哭到像个孩子似的:“我对不住你,老谢。”
“你对不住我什么?”谢长荣吃惊。
这人儿子怕是要死,竟然先说对不起他老谢,怎不叫他谢长荣一身冷汗。周生的儿子按理说不可能是他老谢的儿子。
“我知道,我知道你媳妇的考试成绩当年是被人掉包了所以上不了卫校。”
啊?
“我暗示过你很多遍了,老谢。”
“谁做的?!”
“我也不知道。我以为是你媳妇当医生的表姐做的,但好像不是。”
阵阵寒风袭来,谢长荣从头寒到脚底心。周生的话其实告诉他,这么多年一直他和他媳妇被蒙在鼓里。四周这些人全在笑看他和他媳妇的悲剧。
丁玉海和周若梅必定是知道些什么的,否则周生不会特指出周若梅。
“爸,你过来帮下忙。”谢婉莹喊。
没法,现场只有自己父亲能帮助他们准确调整好照射光度了。
谢长荣回过眼去,和女儿那双冷静的眼神对视上。
爸,想什么呢?先救人。别忘了当初妈想当医生事实上是想救死扶伤的那颗心。
回想媳妇那会儿一心对白大褂的梦想,谢长荣的脚迈了出去。现在帮女儿好比帮当年的媳妇。至于这些人,回头再算帐。
拿好应急灯,调整好照射角度,谢长荣屹立着不动。
见到此情此景,周生的哭声越大,是真心觉得太对不起这家人。
“怎样?”郑奶奶问谢同学。
“右侧股骨干骨折,股动脉撕裂导致的大出血。”谢婉莹根据自己的观察报告。
其他医生再度讨论伤者的抢救策略:“这样的话,搞不好需要截两条腿。”失血原因找到,要止住股动脉的血唯有两个法子。一种是结扎股动脉。结扎动脉容易引起肢体远端坏死,最终只能一样迎来截肢的结局。第二种方法是修复
股动脉。主要是现场的环境过于恶劣,医生没有操作空间,想做修复手术太难。
【3330】只有救人
本以为失去一条腿,现在变成要失去两条腿,周生的泪流不出来了。他害怕再反对下,儿子的命彻底没了。
“非要做手术的话,这块石板必须切掉一块。”真准备动刀子了,在场医务人员必须观察再观察现场环境做出切实评价。只会,不得已基于事实进一步得出无可奈何的结论:这个环境,即使不做修复手术
,同样不太适合给病人做截肢结扎等其它手术。
不是说医生不能趴在地上给病人做手术。医生愿意以任何受委屈的姿势给病人治疗。只是当今情况
上面没压着伤者腿的石板遮盖并贴近患者的腿部,空间距离几乎没有,让医生的手与器械无论如何难以在患者的腿上动作。想露出术野腾出操作空间,唯一路径是挪开石板。如果可以挪开石板,现场救援人员早做了。大石板重量大面积大,人手挪不动,用机器吊也难以操作,只
能采取切割机切成小块来挪走。
对此消防人员早把切割机拉到现场,随时能作业。切割过程需要用到的降温水管从消防车水箱接到现场附近。
全部机器人员早已准备就绪,只等待医生一声令下。
郑奶奶再一想,摆摆手:“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心急归心急,脑子不可乱。想给病人做手术救命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是如何确保术前术中术后病人的安全是医生的任务,乃重中之重。
切割机的震动幅度不可小窥,势必能影响带动到受伤人员体内本就脆弱的组织和器官,进而造成对伤员无法挽留的伤害。
所有人能明白郑奶奶说不行的意思,随之周围响起一片片急促的呼吸声。
知道不成以后,救援方案再次受阻,所有救援人员的心头悬上高空,比起受压人员和家属更焦虑万分。
时间是生命,在这刻显现得太淋漓尽致。在这个节骨眼上其实只要能再拉一把伤员,这条命可以救出来远离死神。
只差一点,只差一点。
大家好怕最终要功亏一篑。
为今之计,只好拼了脑力绞尽脑汁和死神较上劲。
在灾难现场拼的关键要素不是体力而是脑力,是没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的。
时间,一秒,一秒,再一秒。
难想到什么地步?有人脑门上爆大汗,脑汁快变成豆汁,拿手一擦,掌心和脸上全是水,身上如同被倾盆大雨浇淋。
周生的喉咙里无声地呜咽着。
现场所有人在想方设法救他儿子之后,他是不敢哭的,一哭怕丧了士气被死神抢走命。
媒体们默默把长枪短炮放下来。电视台主持人放下话筒,表情严肃地立在旁边。
此情此景之下,没人会想着抢什么头条新闻。只要身在这里会不由自主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到,每个人的脑海里只剩下那两个字:救人。
“我知道了。”突然间,几个字清亮有力如束光穿透现场,如惊雷平地起。众人仿佛受惊般,齐刷刷的,瞬间回头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