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1】对不对
谢同学说得天花乱坠似的,究竟这个位置动一刀的话能不能如她所说的神奇需要实践来证明的。只要手术医生按照她思路调整手术,最终效果对证明她对,瓣膜始终安不下去契合不了的话只能证明她乱吹。
手术台上的手术团队开始着手下一步操作。
在手术室里的其他人,包括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在这里逗留学习的杜蒙恩他们,早就在外层挤破头准备围观一波了。个个的好奇心被吊到了极致。因为谢同学说的让大家的脑袋同余医生像麻团一样很绕。
和一开始说的一样,使劲儿拉瓣口组织强缝重换的瓣膜也可以的,只是都叶青认为这样对患者的心脏不见得最好不合适。强扭的瓜儿始终是不甜。
现在来一刀,把谢同学指出肥厚的肌肉切掉部分,没把人工瓣膜放进去前,一帮人可以看出情况有变了。
“这块肌肉收缩了。”余医生吃惊地指出。
肌肉回缩牵拉住关联组织,是把瓣膜口异常的部位往回拉了。
见到这样的状况,主刀更有信心了,即刻继续放下人工瓣膜。
手术进入了顺利阶段。
申友焕满意地直点头,心想总算不需要去喊张华耀过来了。
手术间门口有個护士在张望着,应该是来问手术医生吃不吃饭的。
估计是不吃的了。手术一旦进入既定流程,医生们会顺着劲儿把手术做完避免节外生枝,更不会想到要吃饭,任凭肚子叫个不停。只要熬过最饿的感觉,反而是有点不太饿了。
抬头望下钟,申友焕见时间是到了九点,不禁念起曹师弟之前打来的电话。这样估算,曹师弟今晚注定只能一个人吃了,想请佳人吃饭不可能了。
(曹勇:白痴~)
国协住院部到了这个时间点,是快熄灯睡觉的时候。病人住院期间以休息为主,早早睡觉是应该的。九楼的神经外科和其它科室不同,是热闹起来,挤了一堆专家。
恰好,今晚非黄志磊值班外科住院总,调换为周俊鹏当班。接到有人打电话来说神经外科有异常动静,周俊鹏急忙赶往神经外科查看究竟,边打电话给傅昕恒进行报备。
“傅老师。”周俊鹏开口,只记得今晚傅昕恒和常家伟是跑出去吃饭了,而且吃饭地点据说不确定。
“嗯。”傅昕恒接到他电话,似乎料到他想说什么,说,“我在回来的路上。”
“是——”周俊鹏要再说是神经外科有病人抢救。
“我在神经外科。”
一抹大写的惊讶写在周俊鹏脸上。信息他刚接到,在外面的傅昕恒如何比他提前得知消息。
拿着手机,他更是一溜小跑冲上九楼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病房走廊里安静,未有响起异常心电监护仪报警声。
周俊鹏眺目过去,没有一间病房门口是有人群聚集的现象。以医生的经验来看,若发生抢救,病房门口绝对围住人的。谁让人均爱看热闹。
太安静,没抢救?或是抢救完死了?或是送病人去其它地方了?
【2162】是什么人
归之是一个词儿:诡异。
周俊鹏举起手机,需要给急诊通风报信的那人打个电话问问了,另一方面一路走去找这里的值班医生和护士。
电话接通。
“李承元,你和我说神经外科有病人抢救,是你们急诊送来的病人吗?我现在在神经外科,不见有人抢救。你们急诊是不是还没把病人送到住院部?”周俊鹏问。
李承元说:“病人送上去有一阵了。我让你去看,有没抢救我不知道,要医生决定。患者送上去没经过我们急诊的。”
“没经过你们急诊,怎么办理入院?”
“你搞错了,是曹医生他们将患者送去ct室拍完片子直接带回神经外科。当然不用经过我们急诊室。”
是曹勇开通特殊渠道弄进来的病人,周俊鹏表示明白又不太明白:“是不是ct初步结果不好,把人送去手术室做手术了所以不在神经外科。”
常理来说,周俊鹏这推测不会有大错,如果进来的病人病情急开通绿色通道了,肯定可以直接送去手术室抢救。
李承元直接否掉他的想法:“应该不是。你或许可以去曹医生的办公室里找找人。”
“病人送去曹医生的办公室?病情不重吗?”周俊鹏恍悟了下,惊道,“这病人和曹医生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吧。李承元承认自己在急诊没见到人,所以打的电话让同事跑神经外科瞅瞅。据人告知:是曹勇的小舅子?
道听途说的没确信前不可传谣,李承元怕事后被曹勇抓来算帐,对周俊鹏说:“你若担心,去看看呗。”
看是必须去看的,因为傅昕恒说自己在神经外科了。上司都去了,他哪能不去关心。周俊鹏拿着电话匆匆走到了曹勇办公室附近。这会儿总算听见好像不平静的声音了,不像刚才那一路安静。
谁在里头,发生什么事了?周俊鹏越靠近,越听见曹勇办公室里头的声音越大,有点如菜市场的热闹,门里应该有不少人。
医生之间起争执的时候和常人没两样,各执己见,嗓门可以如炮弹发射轰轰轰的。
有两個人大概是被吵闹声搞到了头疼,退出到门外喘口气。
周俊鹏认出了那两人面孔是肝胆外的龚翔斌和郭宜平,问:“你们肝胆外的人怎么在这里?里头病人是肝胆外科的病人吗?”
肝胆外病区在对面,若病人是肝胆外的为何不送过去对面。龚翔斌他们刚想这样驳斥对方,后来一想,里头的小朋友也不是脑袋出毛病来到神经外科。
“病人是曹医生的什么人?”不敢随便闯进去曹勇的办公室里,周俊鹏站在门口问他们两个。
见他是什么都不知道。龚翔斌和郭宜平起了坏心思,对他说:“你自己看。”
周俊鹏号称心外的玉面狐狸,不会轻易上当的,站在门口侧个身,悄悄拿眼睛透过门缝先往里头瞧一番动静:乖乖,里面这是站了多少个大佬。莫怪吵架的声音可以掀屋顶了。
【2163】这场面
越是大佬,越是坚持技术看法的,吵声越恐怖。
见状,周俊鹏被吓到要缩回去脖子。
在办公室里站着的黄志磊抓住了他鬼鬼祟祟的身影,喊老乡:“你来做什么?”
无奈之下,周俊鹏现身走进去:“我今晚值班住院总,听到状况能不来吗?”紧接他挨到老乡身边,转头望见了躺在沙发上的小朋友,吃一惊:“这是谁家的孩子?”
是小师妹的弟弟。黄志磊和其他人一样很吃惊的,没想到谢同学的弟弟居然有白大褂恐惧症。
站在前辈身边的宋学霖,褐眸里转转旋光:是谢医生的弟弟啊~
是谢同学的弟弟。周俊鹏缩个嘴巴,一双眼里表露出和宋学霖一样惊光闪闪,心想:也是,被这么多大佬围着,这位小朋友估计要被吓死了,还管什么白大褂恐惧症。换做他周俊鹏躺在这里,一样会抖抖抖的。
黄志磊扶着眼镜什么话都不敢说。
他们这帮小年轻医生,当着一群大佬的面哪敢开声。
眼下谢佑天小朋友应该是恐惧到要死或是幸福到要死,谁也说不清了。
“你们停下,停下说话,安静点。”总算是有人见室内吵到不行,开声让众人控制点情绪。
被叫到的人回头望到了说话的人,是朱会苍,个个奇怪他这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你什么时候来的?不在家里陪你老婆?”有人瓮声瓮气地质问他。
“是老同学的——”朱会苍话到半截差点当众说出同学的天机,立马改個嘴巴说,“如果不是晓冰在坐月子,一样要来看看的。她一样心急,让我过来瞧瞧是什么情况,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莹莹帮了我们不少忙的。”
小师妹是他们儿子的救命恩人,小师妹的弟弟出了事,肯定要过来看看。
“问题你来了也没用,你不是心外的吗?”又有人说。
“谁说没用。我首先是来关心下。”朱会苍驳回对方的话后注意到对方是哪个科室的,道,“你说我们心外的没用,你们泌尿外的几个人站在这里干嘛?这孩子尿结石吗?”
泌尿外的集体捏捏鼻梁,在酒店里看都看见了,想着看看后续和结果一路跟过来了。他们只是没想到,心外的会和他们一样爱凑热闹。毕竟他们泌尿外偷听爱八卦的名声不好他们认领了,可心外的机器人怎么回事?
傅昕恒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的?一帮人意识到朱会苍出现时,连带才发现原来室内里头站了好几个心外的,包括傅昕恒和周俊鹏。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传得太快了,应该是快传遍全院了。像傅昕恒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机器都能得到消息,说明这消息是飞着走的。
“谁打电话给你们心外的?”一帮人不敢问机器人,问起朱会苍。
朱会苍猜得到他们主要是好奇傅昕恒,说:“我是接到ct室的电话,说是你们把孩子送去做ct。我老婆和ct室的人很熟。”
【2164】争抢
同是医院辅助检查科室成员,李晓冰和ct室的关系真不错的。
“至于他怎么知道的,我不知道。”朱会苍说。
傅昕恒站的地方离朱会苍远,众所周知他们两个同科室但关系很一般。说朱会苍不知道这人这事的话能相信。手臂挂着件外套,傅昕恒立着沉默寡言,幽冷的眸光深深,闭上的唇显示出没打算回答任何人的疑问,只有医生的责任让双眼负责地看看那个生病的孩子。
其他人转向和他一块来的常家伟,试图推测这俩儿从哪儿得知的消息。
常家伟怎会告诉这这帮人,他们两个偷偷跟踪人家后头一晚上了。再说,他忙着呢,忙着说话,和傅昕恒不一样,在人群里喳喳喳用嘴指挥:“对待孩子不是这样说话的。你们对待孩子要像对待女孩一样的口气说话。知道怎么对女孩子说话吗?”
这個花花公子爷?所有人擦眉头。
有道比较大的声音对常家伟要吼起来了:“你再这样捣乱,你出去。”
寻找说话的声音,周俊鹏转头看过去,见到了消化内科那对暗中谈恋爱的情侣在场。
于学贤炮轰完。姜明珠紧跟上:“你一个骨科的在这里乱出什么主意。这孩子不是骨折没有你们骨科的事。”
“谁说我们骨科只治疗骨折。我来关心下病人不行吗?他们泌尿外的都能来我能不来?”常家伟对自己的特殊身份振振有词,“他们没当过莹莹的老师,我还带过莹莹做过骨科手术。”
泌尿外的听见自己又被人拉下水,一个个脸膛红红地激辩:“我们知道这病不是我们专科的病,但是我们闭紧嘴巴不说话。你这个骨科的你插嘴什么?”
“我也没有指导他们怎么给孩子治病。我尊重他们的专科意见的。我批评的是他们对孩子的态度不对,嗓门太大。论怎么和孩子说话这点,我比他们在行。”常家伟说。
“你有孩子了?”一大帮人当场抓住他这句把柄,要把他这个花花公子爷名给做实了,“你没结婚你哪来的孩子,说,你孩子藏到哪里去了?”
这些人竟然想在他头顶上安放私生子的罪名。常家伟气炸。这些人要知道在当着谁的面胡言乱语说他的坏话。谢妈妈在隔壁坐着可能听见的好不好。
常家伟手叉上腰,怼回他们:“我没孩子,一个女朋友都没有。”
众人不信他的话:“你没孩子,你说你对孩子比我们在行?”
“真的。”常家伟拍胸口,“我对如何应对孩子是比较在行,因为我是个好医生。我们骨科有小朋友病患的。不像你们,你们把小孩子送小儿外科去治。小儿外科没法处理骨科的疾病只能往我们骨科送。”
他找的借口立马被其它科的驳斥。
“谁说他们小儿外科能收治我们消化内孩子的病了?”消化内的人说。
“我们泌尿外也有小孩子来看病的,很多的。”泌尿外七嘴八舌。
【2165】是谁
“儿童心外手术在医院是我们心外做,不是他们小儿外做。”心外的老神在在,两大外科专科不是摆设的,无人能替代。
听这一个个科室好像不把他们小儿外放在眼里,罗景明气疯,指起带节奏的常家伟:“你懂不懂儿科?你收几个小朋友治病你敢说你全懂小朋友?你懂個球。你要真能懂不会说出引起众怒的话。他是个男孩,伱说要对他说话像对女孩子说话?”
儿科这话是有点重复常家伟的话没错,一帮人再度听完,活生生差点儿被气笑。
常家伟努起嘴和罗景明辩:“他年纪小,是个小萝卜头。”
被叫做小萝卜头的谢佑天小朋友是个头未有窜高。
“他十二三岁了。”知道小朋友实际年龄的人说。
“没到青春期开始。”常家伟判别道。
青春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放在个体上是不一样的。男孩子的青春期说是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年龄区间,可不一定所有人全是十二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大部分男孩应该是在十四岁左右。
“十二岁差不多了。”
“没长个儿呢,肯定没到。”
“即便如此,你不能否认他是个男孩。”罗景明这个儿科的没给他糊弄过去,指出他对儿童的认知错误,“他出生就是个男孩。”儿童的性别认识不是等到青春期才开始的。这个非儿科的在这里尽是乱弹琴。
常家伟要他闭嘴,不能让自己再被谢妈妈误会了,急吼吼说:“我不是说他不是个男孩,我意思是说,你对他说话要轻柔点。不要认为他是个男孩子要他像男子汉坚强。人家年纪小,生着病。”
这花花公子爷说得好像只有他心疼孩子似的。一帮人的火苗再被点燃起来了,怼死他:“你说谁大声说话了?”
个个好像说话内容挺激情的,一个个其实压着嗓门不敢被小朋友听见的。医生这种职业自觉性是惯性的,不会被情绪操控。
常家伟对此,转向了朱会苍:“他说的,让你们安静点。”
被甩了个锅回来,朱会苍急了,道:“你们吵成这样,我不用问你们谁是孩子的主治医生吗?吵什么,吵架耽误时间。”
谁是病人的主治医生,竟然人群里好像一时间无人应答。不清楚谁是主治,只能从头撸起了,朱会苍再问:“谁是首诊医生?”
首诊医生指第一个接诊病人的医生。这个问题比较明确好找。跟随部分人的目光朱会苍找到了答案:原来是这尊佛。
“你是孩子的主治医生了,为什么不说话?”朱会苍质问首诊医生。
只要没把病人转交给其他医生,陶智杰必须对病人负责到底的。
何光佑等人帮陶智杰澄清:“陶老师打电话给了谭医生。这孩子患的不是我们肝胆外的疾病,找我们陶老师没用。”
病人转交给普外二的冷脸谭了。朱会苍在人群里头找谭克林,找了半天发现这主治是藏在了人群的深处一声不吭的叫人气急跳脚:“你是孩子的主治医生,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回答。”
【2166】不让出去
“他应了,你没听见。”施旭道。
一个嗯字,吭在喉咙里头是难以远播。
“你这个嗯,太小声。”朱会苍碎碎叨叨说,“你说句话啊?你身为主治让他们吵?”
说来谭克林是接诊病人后几乎没说过话。
要他说什么话。一堆不请自来的同行抢在他面前出主意。
人家提的建议中肯,主治认为可以接受的话没必要格外做什么。
送病人到医院做了ct,见检查结果可以,符合预期可以先不动手术。接下来孩子不进病房避免吓到孩子,送到曹勇办公室里来灌肠。一路都在给病人治,没歇过。
不存在朱会苍说的吵架耽误病人治病时间。相反,各路医生提出见解,对病人的治疗方案可以进行更深度的探讨,对病人病情有个更全面的认识,对病人来说是好事。
医生这吵架不叫吵架的,叫做学术争执。
解释到现在,一群人听下来,哪儿怪怪的。
朱会苍恍然大悟说:“你是当监工吗?”
不是监工是什么,不做只看人做,连开句口都懒。
现场当场一片冷场了。周俊鹏心里哎呀声,他们心外这人这张嘴巴开玩笑话向来没什么分寸的。
“当监工不行吗?”普外二的人几双眼睛给朱会苍瞪回去了。
谭克林也难做好不好。一堆大佬争先恐后来抢主治医生的位置,越俎代庖。若不是这病人是宝贵学生的弟弟,这种病人这种事儿谭克林才不管。
当监工需要有技术水平的,否则,干嘛要设置监工。
众人顿悟:明白了,明白了。
明白什么?明白这人哪怕变监工都不准备让出主治的位置了。
哪能让出去。若是对学生的弟弟袖手旁观,他这個谭老师要不要继续当人家的老师了。
“好吧,你这个监工。”朱会苍催促他这个主治动工,“伱现在对他们说的有什么看法。”
说到这些人争执什么的问题,先看有些谁。监工没说话。普外二的人没有加入战场。肝胆外作为首诊的团队让出了主治位置早撤出去了。泌尿外的自称不敢开嘴。常家伟说自己和其他人一块在维持秩序要别吓到孩子。
心外的,除了朱会苍说大家很吵。鉴于机器人上司是不说话的,周俊鹏更不敢说。
这里是神经外科的地盘,黄志磊和后辈知道要安静,再看曹师兄一直在沙发那端安抚孩子,不像花花公子爷只长张夸夸其谈的嘴。
小儿外的话,聂加敏不是个爱吵嘴的人。罗景明要不是刚听到谁说话太过分,不会做声的。
一溜顺下来,一帮人望向那几个吵嘴的:消化内科的,普外一的,还有心内科的……
周俊鹏这个住院总审视清楚室内各科队伍全貌,让他额的声:这场景为医院各科室大佬大会诊。莫怪李承元让他赶紧过来瞧瞧状况。
这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周俊鹏望向身边的老乡,目光里很显严肃:说吧。啥病?什么大病?不然不会是一堆各科室的人全跑来了。
【2167】适应症
对于这个问题吧。黄志磊想挠挠脑子。曹师兄把孩子抱上来后啥都没说,他也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如何回答。
说这孩子病重吧,病重应该送抢救室不是送办公室里。办公室里连氧气都没有的。
一堆名医争的不是给病人推抢救药或是给病人紧急插管心脏按压除颤等等……是灌肠有没有用。
“你们外科光给他做灌肠没什么用的。”姜明珠说,“他阑尾炎不做手术的话,可以尝试用肠镜再查下肠道和阑尾。肠镜做检查比ct要更准确和直观,可以辨别清楚肠道是否有粪便残留,有的话取出来,给再冲洗消炎。”
(当时这个年代尚未有ERAT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手术原理和姜明珠上述说的方法差不多,通过内镜给阑尾做检查和取粪冲洗治疗阑尾炎的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有粪石残留引起的阑尾炎。)
谢佑天小朋友这情况确实是怀疑粪便引起的阑尾炎。
“你太心急了,刚灌肠完不知效果怎样,后续情况再有变化再说。”普外一的江医生对她的建议摆手。
“我没急。是想,如果下定决心不计划给这孩子做外科手术摘除阑尾,想做更多其它方法尝试的话,可以提前做好消化内镜手术这方面的预案。”姜明珠说。内科医生是细心点,主张需要未雨绸缪。
于学贤对于她的话:嗯。
外科的人听完他们两个消化内的话并不赞同,驳斥道:
“你这個内镜做检查是可以,做其它治疗很一般,阑尾这个部位很特殊的。你们内镜要走到阑尾都很困难。这孩子肯定配合不了,得做麻醉,不然做不了。”
“你说的这个内镜检查方法和保守治疗没大的区别。如果炎症小,保守治疗下炎症自然会消散。等会儿要给这孩子抽血打针的。如果炎症大,你光这样冲洗两下哪有可能根除这地方的炎症。抗生素起效要有足够的疗程。严重的话,我们外科在化脓的地方做切开开放引流冲洗,不可能一次搞定要多次。所以阑尾这个地方是非常容易复发的,最终只能外科手术把它切了一了百了。”
(未来的ERAT手术同样有这个缺陷,对适应症有所要求。)
想保留阑尾十分不容易。
外科现今对保守治疗的信心主要建立在这个孩子病情发现的算是比较早。
被外科吼完,姜明珠呼呼两口气,再想想,心里坚持自己内科的意见。
在场的内科不止消化内,心内科的林医生说话了:“患儿心率偏快,呼吸频率较快,这情况很难说明他是不是单纯恐惧感导致。因为他疼,有发烧,这些均会提高他的心率呼吸频率。如果想安心点,让他住个院观察下,是不是?”说完他望向靳天宇。
靳天宇没同事想的简单,光是灌肠的问题吵成这样了,这孩子住院的话要安排去哪个科。
再说了,心外没意见?
傅昕恒是不开口的。
朱会苍扶把眼镜:“主治医生还是不说话?”
各科的看法全在这里了,让主治拿最终意见是正确路径。
【2168】没啥好怕
一时间的寂静中,众人等了会儿,总算等到谭克林嗓门里吭出来的那声:“要拉了。”
这三个字,贯彻了他负责任履行好当监工职责的承诺。
臭臭。室内飙起股粪便的气味。
灌完肠后小朋友想拉肚子了。
会拉是好事,一帮人只怕这孩子灌肠后拉不出来,一个个医生凑着脑袋上前去对着小朋友,紧张兮兮地查看情况:拉没有?
谢佑天小朋友能感觉到被好多光注视着,让他的小身板再抖抖抖。
“没事。哥哥和你说,想拉就拉。哥哥抱你去厕所好不好?”曹勇在孩子的耳朵边说。
听见曹哥哥的声音,谢佑天两只手伸出去急忙点点头,他快憋不住了。
曹勇立马把这孩子抱起来。
堵住门口的人让开路。
黄志磊见状拿了包纸巾小跑跟过去厕所。
“我看,这情况是能拉出来了。”留在室内的医生们高兴地交头接耳。
人最怕大小便不通。
病人情况好转,通知家属。谢妈妈呢?
孙蓉芳一直在隔壁房间里淡定地坐着,把儿子全盘托付给医生毫不担心。
陪同的吴丽璇快佩服死干妈了,竟然一点紧张感都没有。
一堆三甲医院顶级专家围着她儿子,有海外的儿科教授在场。孙蓉芳感觉不到自己和儿子能怕啥。家属该怕的是医生对病人轻视而不是医生过度专注病人。
在临床上,医疗意外往往发生在医生对病人病情重视不够漫不经心的情况下。聪明的家属,巴不得天天医生最重视自己家的病人。
听到说儿子大便拉出来了,孙蓉芳想:果然如此,没啥好怕。
“阿姨,喝口茶。”殷奉春冲了杯红茶,端过来孝敬未来丈母娘。病人不用他去围观了,曹勇在,一堆大佬在,实在轮不上他。不如在这里和女朋友一起陪陪家属。
“谢谢你,殷医生。”接过茶水孙蓉芳诚挚道谢,转过脸和干女儿小声说,“这殷医生体贴人。”
干妈言外之意说她找男朋友有眼光,吴丽璇低下的脸有点稍红。
孙蓉芳不是完全不知道干女儿过去的故事,不像自己女儿所想的不知道。
在她看来,殷奉春和方勤苏是截然不同的两個人。五官模子乍看好像是比较像,除了外貌做人性格等各方面差远了,两人毫无相似之处。
当年方勤苏和吴丽璇认识的时候是未长大的学生,不成熟,这点可以确定。不过吧,人的有些东西是早已形成的,不会因为长大而改变的。比如家境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小孩子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有个学习行为模式叫做模仿,会不知不觉模仿家里人的习性。这是家庭教育给每个人带来的痕迹,实实在在标示出这个人是谁家的孩子,抹杀不掉的。
方勤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个漂亮帅气,被很多人喜欢,有点儿小王子病的孩子。孙蓉芳只记得那孩子明知道自己妈妈不喜欢吴丽璇,非要找吴丽璇出来玩并且给自己妈妈知道,你说这男孩心里能藏的什么心思。
【2169】给表现机会
拉完便便,肚子舒服不少。谢佑天靠在哥哥怀里小眼皮子打架。恐惧一晚上,再绷紧的神经一样顶不住。
把孩子抱回自己办公室休息,曹勇让师弟打开张午休床放孩子在上面睡。等孩子睡着以后,再偷偷摸摸给孩子小手上扎一针。
听说儿子打好针孙蓉芳再过来,避免儿子看到妈借机闹事。
不要小看小孩子,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小孩子是典型的投机分子,会抓住所有机会哭哭闹闹争取自己最大利益化。这同样是孙蓉芳带孩子看病的时候喜欢袖手旁观的原因。临床上只有技术不成熟的医生自己搞不定总喊家属来帮忙,实际上家属在,孩子越闹腾的。
谢妈妈这种懂事的家属一帮医生最喜欢,深深以为若所有病人家属全是孙蓉芳这种,医患关系能进步一百年而不是像现在部分后退。
给儿子拉拉被头,孙蓉芳向所有医生表达感谢。
一帮人来不及表态对谢妈妈说不用客气,常家伟忽然从人群中蹿出来说:“阿姨,这点小事,你尽管放心交给我们。”
这人是?孙蓉芳表达疑惑:又是哪位与她女儿有关系的人?
“阿姨,我是骨科的,姓常,以后您骨头有什么毛病随时可以来找我。”常家伟道。
“我骨头暂时没什么毛病。谢谢你,常医生。”孙蓉芳礼貌地回答说。
“有关节炎椎间盘突出全可以来找我。”
这回,连傅昕恒都听不下去了,提醒老同学:“你少说两句吧。”
再说,怕是诅咒人家谢妈妈得什么病似的。
常家伟闭住了嘴。
看来要治这个花花公子爷得靠机器人老同学。
孙蓉芳想起今晚最辛苦的人,被她儿子黏死但一点怨言都没有的帅小伙感谢:“曹医生,我儿子今晚给你添了太多麻烦了。你去睡。我来看着他打针。”
“我不辛苦的,阿姨。”曹勇笑了笑,道。比起神经外科手术动则十几二十小时的艰辛,这点事儿真排不上号。
朱会苍走出来帮腔:“阿姨,他要在这里值班的。您担心的话,这里这么多人排个班,一人守一两个钟头病人,时间很快过去。”
“干妈,我陪你。”吴丽璇抢着说。
紧接所有人不等孙蓉芳反对夜班表。主要是安排两個未来女婿留在这里表现,其他人见孩子没什么事可以先撤了。大佬们明天再来查看病人病况。
闹闹哄哄的办公室安静下来。众人撤离时,肝胆外始终怀疑自己没说后面冒出来的人如何得知消息的。
比较老实的林医生提到:“我们在差不多一个地方吃饭的。”
“伱们在我们酒店吃饭?”邱瑞云吃惊,明明没在酒店里见到他们的影子。
“近来不是风闻开了家自助火锅店吗?叫皇城老妈火锅。新开张有打折,很多人去吃。店铺在你们隔壁而已,曹勇开车路过的时候我们坐大厅里看见了。”林医生说到指向一帮消化内的普外一的以及常家伟他们,通通是在火锅店吃饭。
【2170】需要留守
曹勇的酷车在车流中比较显目的,容易引起同事留意。
“哦。”邱瑞云他们记起来了,若不是曹勇要请未来丈母娘吃饭必须找家正式点的饭馆,他们肝胆外今晚一样是要在这家新开火锅店尝鲜的。
之前大家万万没想到这两家吃饭地点挨一块的,只能说这个世界真小。
今晚得知消息的人不算多,明天传出去跑来的人肯定更多了。谢同学的辅导员和班里同学均不知道没出现呢。
“莹莹不知道下班没有?”姜明珠担心小师妹得知消息后的心情。
“你想多了。”对女朋友顾虑的这点,于学贤直摇头。
一帮其他大佬笑而不语。
为什么一堆老师会赶来,正因为清楚谢同学冷静过头的习性。尤其今晚亲眼见过谢妈妈后,终于明白怎回事了。
和其他人分开,常家伟拉住老同学得意地说:“你看看,我赌赢了吧。不止曹勇,一堆人陪阿姨去吃饭。”
对这点傅昕恒早有考虑到,不觉得奇怪。后面他跟着来主要也是为了想瞧一眼谢妈妈。谢婉莹有些表现是奇奇怪怪,让人怀疑其家庭教育方面是怎样的。现在看来,谢妈妈算是对孩子教育有方。
像医生、老师、机师诸如此类面对大众的重要岗位,心理健康很重要,家庭合睦可以大幅度减轻工作者的烦恼。
谢妈妈的好,可以说是给自己女儿加分不少。
在国陟,手术结束时近十二点钟了。
大手术术后的病人头晚上情况有可能是比较危险的。一群人把病人送回准备好堪比icu的贵宾房,呼吸机未撤。麻醉医生莫医生盯着病人数据,手背擦擦汗:今晚这台手术是有惊无险,中途出点问题差点儿做不下来。
在病人床头观察了会儿,主刀都叶青医生拿着手机给领导报个信儿:“张主任,手术做完了,算是比较顺利。”
张华耀对自己人始终有信心的,说:“我和杜老师说了,他们妇产科的今晚会留人在这边和我们的人一起值班。”
这病人是捐了两千万的贵宾,加上接连两台手术术后有明显的风险,医院服务是要加一级的。
都叶青表示明白:“今晚我不会走,留在这边睡觉。余医生会在病房留守。”
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护士巡查预计是不够的,需要有医生随时在应付突发情况。留守的医生当属一线值班医生,小年轻的要出来表现和锻炼。
余医生心里默默举起手,表明听见上级的命令了。
至于妇产科那边,杜海威同样不可能留在这里,由年轻医生值班。
耿永哲同学回来了,出现在病房对谢同学说:“莹莹,你先去吃饭。晚饭我帮你留好了,放在办公室里,加热后可以吃。你吃完晚饭去睡觉。”
见她犹豫,耿永哲加上句话:“左医生让我先去睡觉再过来。知道你们的手术会做得晚。我来值夜班,有事情再叫你们。”
看来耿同学当时在手术间协助做完妇产科手术后跟随老师们撤走,是被老师委托了重任的。
【2171】这个是学业问题
申师兄在外头用手围住嘴巴放声喇叭喊人出来吃饭呦:“莹莹,你不出来吃?”
师兄发出严重警告了,她再不出来吃饭后果很严重。
申友焕怕事后曹师弟找他算帐说他饿到了谁谁谁的肚子。
走出去随师兄去医生办公室吃饭。
深夜时分,只剩下他们这个手术做到深夜的团队的人员在。一线值班人员没啥事去睡了。办公室里没其他人,进门能见有两个人的人头像两头小猪仔埋在食槽里啃食,头抬不起来了,牙齿的咀嚼声很大。
仔细一瞧,是张书平和杜蒙恩两个见习生。
申友焕对两個吃饭吃成这个状况对后辈,耸肩蹙眉,表达一种理解之余,问下小师妹:“莹莹,你饿不?”
谢婉莹尊重科学:“我肯定也饿的,师兄。”
只是可能比其他人稍微好些,因为她平日吃饭讲究慢嚼细咽,尽可能让食物消化好。暴饮暴食,其实反而是容易饿肚子的。慢嚼细咽可以降低饥饿感,同时不容易发胖。
没听她说话之前杜蒙恩和张书平本来对自己吃成什么样不以为意的,吃饭再没风度人是铁饭是钢。直到谢同学这话是戳到他们肺实质里头,他们两人的脸噔的下,从头顶红到脚趾:看来他们不是吃饭没礼仪,是学业不太精。
申友焕走开。谢婉莹找到耿同学帮她留的饭盒拿进办公室公用的微波炉里加热,再找个位置坐来慢慢吃。老师和耿同学猜得到她辛苦,给她点了好多菜肉,估计是平日里饭盒的两份量。
找到东西走回来,申友焕将一瓶全脂牛奶和吸管放在她面前,交代说:“张主任给你留的。说明天早上喝了有精神。我们国陟不会亏待干活的人。”
大佬大概是怕上回她献血后晕倒的事情重演,要给她特别增加营养。
“谢谢张老师。”谢婉莹虚心接受大佬的教育。
“我叫人给你在女值班室留了床位,你吃完去睡觉。”申友焕摸摸她脑袋叮嘱她乖乖的注意休息,再走回自己办公室去睡觉。有时间睡抓紧睡,避免半夜病人抢救医务人员自己起不来。
张书平和杜蒙恩吃完饭把头趴在办公桌台面打会儿盹。
值班室夜里人满为患不会给他们留位置睡觉的。他们要么只能回家,要么在这里呆着。两人想想,既然到这个地步了,深夜打不到车回去,不如死皮赖脸留在这儿看到底。
吃饱喝足当当散步,谢婉莹兜回病人病房再回去睡觉。
一是,看过病人可以心里有底,避免中途被叫醒不知情况挨批。另一方面是,术前张大佬那番惊艳表现刺激到了她。术前术后病人的病情掌控是门高深学问,不比做手术容易。有时候手术做得好,病人死在术后治疗策略上叫外科医生很憋屈的。
平常病房里手术顺利的病人用不上考虑这些因素,术后较危重的病人直接送ICU去了。今天能遇到个特殊病例亲自练练手是个机会。
【2172】搞平衡
一边想,一边走到病房。
病房门口处放了把凳子,吃完饭的余医生坐在上面双手抱胸,脑袋如一只小鸡啄米,在交叉的手臂上磕着额头。
忙完一天,年轻的住院医生早就累到不行了,不用干活时打阵瞌睡再说。
反正病房里有另一个人在。
与其他人相反,先睡觉养足精力,耿永哲守护仪器上跳动的数字和曲线图,两目炯炯有神,不见疲惫。
听见后面脚步声,耿永哲转身见到她,问:“你怎么回来了?我说过,有事再通知你。”
“吃太饱,看看病人情况再回去睡觉。”谢婉莹说。
确实,吃太饱难睡。耿永哲和她肩并肩,讨论起来:“现在病人的生命体征是比较平稳的。”
听到这话,谢婉莹问:“病人的凝血情况怎样?”
凝血情况?
外科手术涉及的一些问题唯恐和外行人想的不太一样。其中一点,估计不是大众能想到的,医生不止怕术中术后患者大出血,也怕术中术后高凝血栓。因为病人死亡有时候不是失血过多休克而死,而是比如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是血栓突然卡住重要脏器部位而致死。
这个病人在术前团队讨论时,医生大致均心里有谱是属于高凝状态,致使人工瓣膜血栓出现,所以术中用了肝素化大量抗凝剂试图抵消取得抗凝高凝的平衡。这些抗凝药的药效,在术后维持多久,够不够。是否需要再加入抗凝。全是考虑的要点。
耿永哲没轮过心外科,没见过心脏直视手术对此类手术并不熟悉,听到她指出的问题陷入了思索,道:“我记得书本上提过,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能让人体血液里的纤溶系统变得亢进,会引起术后出血和血栓栓塞。”
耿同学一样是个优秀的医学生,平日里念书刻苦能记则记,医学知识是记得不少的,能很快联想起来相关知识点。
“嗯嗯。”谢婉莹点着头,说,“心脏手术术后一般来说,当天会上抗纤溶药。”
耿永哲不太懂的是:“莹莹,你说心外手术后当天上抗纤溶药,是心脏手术后的常规策略吗?”这個知识点好像书本里没有提到过。
几次去过国协的心外科有留意过这样的情景,见过自己表哥在国陟手术,谢婉莹对此有点儿自己的推测和想法,说:“是不是一整个科室的常规治疗方案,我没和心外老师交流过不太清楚。不过是见过他们科室里有用。”
病房内这些景象耿永哲没有观察过,一下子很诧异她如何做到处处留心发现问题。医学生一般到达病房学习,大部分是老师说什么自己跟着被引导想什么。医学生想独立思考引出问题很难,因为没临床经验不知从哪儿抓重点。
能有和其他医学生不太一样的思路,当然因为她谢婉莹是重生的。只要涉及实验室检查血液指标这类东西,这是她重生前的老本行,要她不留意很难。
【2173】做戏没必要
抗纤溶药只要在病房内一挂,只要被她看见,她立马可以联想到患者的实验室血液指标。
只是到底她前世不是临床医生,不懂其中用处,需要再去查查资料。谢婉莹承认:“书本里没有,我去图书馆查了期刊。有这样的统计数据显示,像你刚才说的,体外循环后患者血液纤溶功能亢进。”
这里要敲重点的是:“起纤溶作用的是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这样两个东西在患者体内互相制衡的结果。”
耿永哲屏住气息在听她讲了,因为同样是他不太熟悉的点,没有能做到她这个重生前检验科的深入挖掘。
“术后第一到第十二个小时,患者tPA可以是增高的,PAI在十二個小时内是逐步下降的,可维持到七十二小时的低水平。术后出血量大不大,和PAI的降低有关。PAI骤降太离谱的话,术后出血量会变大,这种PAI骤降一般发生在术后第一个小时内。所以,提议说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应当天做抗纤溶治疗,24小时后则及早做抗凝治疗,来适应患者术后这些体内的情况变化。我猜,都老师术后站在这里看犹豫的应该是这点了。”
患者血液的凝血功能是如何一个状况,手术医生或许在手术期间亲眼目睹有个更深的体会。都叶青暂时没有给患者上抗纤溶药,应该是基于这点考虑了。
啊?耿永哲被她尾部抛出来的重弹炸了下:主刀术后站在这里是因为这个?
通常手术如果做得顺利,结束时病人各项指标挺好,主刀术后是没什么必要亲自陪病人到病房的,有其他助手年轻医生帮主刀跑腿的,有事再通知主刀。
都叶青一反常规是亲自陪病人回病房,站在病房里看了一阵再走。
他耿永哲第一时间能想到的是,是不是这个病人为捐款两千万贵宾的缘故让都叶青升级服务。
结果为:自己错离谱了。
也是,人家都老师也算是个大佬,何必到病房里装模作样。家属在外面看不见,病人未清醒,做戏没必要。医生一举一动的基础是技术要求,不是其它。
可见老师们私底下评论谢同学是大佬肚子里的蛔虫。俨然指的不仅是谢同学的技术水平和大佬比较靠近,更指向谢同学对医生这个职业专业的自我认知很像大佬。
耿永哲面色青了青,一下子有些紧张起来了。只看谢同学和他说话期间,两只眼睛原来和他不一样,盯的不是监护仪上的数字,而是引流管和引流瓶里的流出量。
这个方才是这个病人术后观察的重点。他偏到十万八千里远去了。
真正大出血要休克的病人,等到患者心率血压出事再来救晚了。大出血前期的数据预测,是医生把控的重点,要提前根据其它指标来判断的。更别说,这患者处于一个打了镇静剂和上呼吸机的状态,心率血压有药物机器的辅助不是能准确反映出患者的体内状态。
【2174】非外科出血
耿永哲的呼吸凝重了,跟着弯下腰查看引流瓶里,瓶子里的液体流出量不算少。
“你说什么?”他们两人背后突然发出一道声音。
两位同学生回头望。
余医生踉踉跄跄从打瞌睡的椅子上爬起身来,看来刚被震翻的不只是耿同学。
是把他吓死了说,余医生想着,谢同学那番话让他如同美梦破碎噩梦初醒,问:“你说都老师是什么意思?”
余医生这话好像是说自己并不知道都老师那会儿站在病房是什么意图,可能一样不知道都医生重点观察病人什么情况。
咽咽口水,余医生的手擦把冷汗,他累了一天,脑子有点麻木不仁了。听都叶青和张华耀打电话,他真以为都叶青是为这个病人是捐款贵宾才让他留在这里做样子的。
现在谢婉莹的话好比盆冷水,给他当头一棒。
不能摸准上司的意图,没领会到领导办事精神是办不好事的,问题性质和后果很严重。临床上一点差池事关人命。
余医生的面色一阵白一阵青的,快得病了的样子,疾跑上来一块计量引流液。
见到前辈这样,谢婉莹澄清道:“都老师什么想法我没听他亲口说,我不知道的,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推断,余老师。”
她万万不敢给不说话的大佬代言。
余医生来不及听仔细她的话,看看时间再计算引流瓶里的量。这一看,真是出状况了。现在术后未到一小时,患者胸腔引流管引流量达到了400,这个量需要引起警惕了,接近患者体重乘以每公斤10毫升的警戒线。
怎么办?迅速打电话给上级汇报情况?
不过现在这個引流量值暂未爆表。不知道这个电话一打会不好遭骂。
余医生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自言自语地说:“凝血四项抽了没有?现在是什么情况?”
“心外术后是多久抽凝血?”杜蒙恩问。
张书平想了想:“会不会是在手术结束一个小时后?”
这两人不知是何时来到的,可能是打完盹儿听到了病房里的动静跑来的。
杜蒙恩贴在张书平耳朵边说:“你说,这病人是要大出血了吗?若是大出血怎么办?拉进手术室再止血?”
“什么拉进手术室再止血?”余医生冲他们两个一顿瞪眼。
不懂的话,别在这里乱说话乱猜测,会让值班医生心里头更急的。
“她这不是要大出血吗?不止血?”杜蒙恩嘴里咕哝着。
“你回去读书吧。”余医生焦头烂额的时候不会对医学生有好口气宣教。
止血很多种措施的,要根据失血源头来解决。像患者今天这个出血,不是外科手术操作没做好导致的出血,称为非外科出血。
非外科出血把患者拉进手术室里有个鬼用。要做的是赶紧把患者血液内这个异常情况止住。余医生定定神,对准谢同学:“你确定,这患者体内是PAI出问题了吗?”
“老师你想用抗纤溶药物吗?我觉得可以用点氨甲环酸试试。”谢婉莹快速接上老师的话。
【2175】消息回来
病人病情如果出问题不可以拖延,要尽早处理。既然是纤溶亢进引起的问题,可以尝试用抗纤溶药物解决。耳听她答的很准,余医生点头,一边打电话先报给石磊,一边翻开病历准备写医嘱了。
接到他的电话,石磊听了阵后问:“你想用什么药?”
一般情况下为了锻炼下属,上级医生会先问下属是什么建议。
余医生说:“抗纤溶药,抑肽酶?”边说边不由把目光望向谢同学:是这样吗?
“是氨甲环酸。”谢婉莹重复自己说过的答案。
“不对,是氨甲环酸。”余医生立马纠正自己的话,同时私下再问问她,“抑肽酶不行吗?”
谢婉莹老实告诉前辈:“不是不行。只是抑肽酶据说用在心脏手术里头,比用氨甲环酸引起的并发症机率高些。”
得到她这个宛如数据库的人报出来的答案,余医生很有信心,向上司确定:“我认为用氨甲环酸更好些。”
对面的石磊:你这家伙……我问你,你找谁要的答案?
余医生不说的,道:“我自己想的。”
“医嘱你开吧。”半夜,石磊暂时懒得再追究,挂了电话。
余医生开完医嘱,再问谢同学:“其它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老师,用量循序渐进吧。用到差不多适可而止,因为这患者,都老师还是比较担心过后的血栓。”
“行。”余医生全信她的,刷刷刷写医嘱让护士去执行。
见病人情况稳定下来,谢婉莹走回值班室去睡个好觉。
杜蒙恩和张书平固然搞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可以明白一点的是:只要她去睡觉说明病人大概没事,他们也可以找地方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她一觉睡到了七点钟。耿同学没再叫她,应该是昨晚及时处理之后没问题了。漱口洗脸喝完大佬给的牛奶,走出休息室。
口袋里的手机嘟一声,提醒她该看短信了。
完了,昨晚上心里只挂着病人,她忘了自己妈妈来首都的事。赶紧拿出来手机翻翻短消息。
发小给她发了短信告知,平安接到她妈妈和弟弟,让她无需担忧。
谢婉莹松口气,再看下一条信息,居然是曹师兄发来的。
曹勇:莹莹,工作结束后好好休息。晚安。
被曹师兄特别嘱咐句晚安,谢婉莹想着或许是申师兄告知曹师兄她在这边工作的事。曹师兄太了解她了,怕她没睡觉。
再下面一条,是刚有人发来的,展开后见是胡医生写的信息。
谢婉莹的秀眉蹙了起来。
胡医生:已查明,没有一个叫做周若梅的。不排除这人事后改名。我会帮你再去查查。这样,当年那份学生名单,我找时候送去给你,你自己再问问四周人寻找线索。
坏人做事前基本会预谋许久精密盘算,不可能说一下子被人揪出尾巴。这事情过去太久了,想查出来是不容易,但不可以不给她妈妈一個交代。
后面有人在说话,谢婉莹赶紧收起手机。回过头,前面走来了一堆人,领头的是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