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6】不容易
“杜老师,我们知道您现在去了妇科。”都叶青详细说起他们这边的计划,“但是,谁都知道,你在产科是很有名气的。事实上,至今北都三一些产科搞不定的病人需要找你回去帮看。”
外院的人都知道杜海威曾经在产科的名气和技术是响当当的,导致如今好像有些后继无人的局面。
谢婉莹不禁回想起两次杜老师在难产妇中救场的神奇场面,真就没人代替了杜老师。
不管他人如何夸,接诊了,过来国陟了,算是上了张华耀的贼船,杜海威认命道:“患者需要剖宫产,你们是想让我过来帮忙做剖宫产术是不是?”
这个病人不可能转去北都三妇产科生产的,怕来不及。因为这个病人病情太严重了,转去北都三剖宫产,术后怕是立马死了给医生看。
“是。”都叶青代表国陟的主治医生团队正式表态,向杜海威再解释一番为何请的人是他,“杜老师您亲眼能看到这个患者的情况如此严重,能留给她和我们医生的手术时间很短。只有杜老师您可以做到在最短的时候把孩子取出并完成剖宫产术。之后,患者将由我们心外科团队接手做心脏手术。”
“剖宫产术后,你们是准备给患者做心肺联合移植术吗?”杜海威问。
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血压病的晚期妊娠患者,用药效果有限,无法逆转疾病加重的情况下,很大可能预估剩下心肺联合移植或是双肺移植加心脏手术这条路可以走了。
本来,心脏手术属于心胸外团队负责和妇产科医生无关,可既然要求人家妇产科医生来合作,是需要至少把病人的情况交个底的。否则人家妇产科医生在前面动这个剖宫产手术肯定要提心吊胆的。
事实上是,心肺移植这个事儿吧,远没想象中容易。
可能妇产科那边有些医学研究会给的抢救建议是这样做,只是这个手术不是妇产科来做,是心胸外医生做。真正要考虑能不能做的是心胸外科医生而不是妇产科医生。相当于说,妇产科医生可以只出个嘴,心胸外科医生需要输出全盘劳力和技术。
国内心胸外科目前没有这样的先例帮这样的术后产妇做心肺联合移植抢救,国外也没有。导致了这种病人一旦出现,妇产科医生不可能为心胸外科医生代言说能做能抢救只能是建议终止妊娠。
大家不免猜测,张华耀收这个患者可能是想抢做世界首例手术出个名头。很快,都叶青的话彻底否认了这个推断。
能做到主任这个位置上,张华耀这个老邪门是不可能做任何大冒险一旦翻车会拖掉全院的事情。人家是老天才,看病人挑病人的学术目光很锋利。
都叶青接过余医生递来的病人病历,翻开边给杜海威再详细讲讲病人的情况:“这病人刚开始向我们医院张主任求助时说了绝对不想做移植手术。患者有强烈的妊娠愿望,生怕术后吃抗排斥药物会影响到后续的怀孕和生子。”
【2117】国内外相左
抗排斥药物是大多数会导致孕妇流产和胎儿致畸。如果非要妊娠不服用这些药物的结果将有可能是得不偿失,导致病人病情在怀孕期间急速恶化一样等死。
在这样的前提下,像这种能获得广泛医学信息的患者,自然而然会做出对自己的最优选择,干脆怀了再说,反正迟早都要做心肺移植了。
只是这患者唯独没想到,国内医生说她可以在术前做非移植的手术治病。
“张主任认为可以不做移植,国外医生认为必须做移植?”杜海威再确定下自己听见的信息有没有误差。
国外医学较为发达,国内医生一直是向国外先进医学学习。病人大多数在医学上崇洋媚外的心理国内医生可以理解。病人早前在国外定居就医,先听从国外医生专业意见没错。杜海威现在多问一句更没错。
“是。”都叶青点头,“我们张主任仔仔细细研判她的病情后,认为这个患者以前是心脏病患者做过一次二尖瓣置换术。这次病情恶化是由于在国外换的人工机械瓣出问题了,再次狭窄并且有血栓发生,情况较为危急了,三尖瓣出现了返流才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整个病情综合来看,属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很高,可以尝试先做心脏手术来改善病况的。国外医生是认为她的肺血管发生实质性改变了,必须做移植手术。”
肺动脉高压做不做肺移植,这个争议点可能是在国内和国外医生对这位患者肺动脉血管病变的判定上。即:是否把患者的肺动脉血管判死刑了。如果认为其血管缩小狭窄的病理实质改变无法逆转,内科是没有神药可以对付肺血管的这种实质病理改变。这也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后来被称之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原因,查不明病因,无药可治只能做移植。
外科的话不可能说去完全切除这些肺血管加以改造。在上次肺介入手术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肺血管的分布好比茂盛的大树枝叶密密麻麻几乎遍布整个肺组织,切除这些血管等同于切除整个肺。要切除整个肺找代替品,只能是双肺移植了。
张华耀不能说赌,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判断这个患者的肺血管,尚未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可以做尝试。究竟国陟的医生和国外的医生谁对谁错,这一时半会儿真不能下结论。最后的判断结果是要等手术做完了再看患者后续的情况来定。
不管怎样,患者只听见可以不做移植了,哪怕是豪赌一把都愿意啪啦啪啦跑回国内找张华耀了。
这事情充分说明了,患者对医生的需求永远不会是看国内或是国外的医生,是谁行谁上。
在场听的杜蒙恩簇簇眉头,眨眨眼:被谢同学取巧的答案说中了,是心脏病患者,属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而且是人家张大佬这个大大佬力撑的学术结果。谢同学这哪里只是学术一根筋,是聪明派。
【2118】交易内幕
杜海威听完这番来龙去脉后,总结道:“这个病人如果早点来找张主任并且和医生说实话,无需有今天这样的事情。”
不骗医生,医生为患者做的打算余地会比较多,不至于如今时今刻有些被动。
这一方面原因是阴差阳错吧。患者原以为国内医生无论如何比不上国外医生,这个比不上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医生的勇敢精神。医学是个非常讲究勇气的医学。国外媒体经常宣传国外医学首创新型手术,宣传窗口远不止是夸人家技术精湛,更重要的是人家国外医生敢为患者的需求拼。这点其实更影响病人和家属对医生的看法。
患者和家属是自身想不到,这回反而是国内的医生有技术有胆量敢拼,国外医生退缩了。
另一方面这个患者是真有点任性的人。任性到连外国医生兜不住了。想怀就怀,没想过和医生事先打打招呼的。
杜海威再问:“张主任为什么会收下这个病人?”
不说其它,医生收个隐瞒真相的病人是自找麻烦事儿,张华耀是聪明人不可能犯蠢。
张华耀是不会做赔本买卖没错。都叶青说出交易内幕:“实不相瞒,对方说好了,要给我们医院捐个手术室,钱打到我们医院帐上的。”
吓!听到这话的北都三人,齐齐抽了口气:行啊,你们国陟,收钱了,膝盖打软了。
说明真是有钱可以任性妄为,有钱可以使鬼推磨。
收多少钱了?
说捐个手术室?肯定捐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手术室。普通的洁净手术室造价在差不多八十万到百万。
对富人来说是毛毛细雨一点儿钱,不够塞牙缝的。
张华耀很会敲诈人的,至少得捐个国陟新大楼的复合手术室是不是。
疑问的众人很快得到都叶青的肯定答复。患者家里人是捐了个复合手术室,引进国外最好的进口设备,整套下来造价估计要两千万整了。
啊!!!外院的医生听着内心唯恐妒忌到要发狂了。如北都三产科很有名,可从来不敢幻想能收到这样一大笔捐款。
难怪听说国协的人背地里骂着国陟是奶牛,太会赚钱的专科医院。
产科是很重要,但是产科没有心外要命。
这是临床需要面对的现实了:科室和科室之间真的有差别。
这同样是为什么杜海威不得不接受张华耀“胁迫”的原因。
杜蒙恩扶着眼镜撅撅嘴:今天的事儿让他大开眼界了,原来很能赚钱的妇产科面对心外不能叫做赚钱。
耿永哲比较沉得住气,赚钱不赚钱没有比当医生能守护好弟弟妈妈要紧。
谢婉莹从一开始就知道心外蛮赚钱的,不过和耿同学一样,赚钱没有比守护亲人健康重要。
对方捐的这个钱对国陟重要不重要?太重要。
国内医院大多数是公立,服务普通老百姓,利润有限。每年国家给公立医院的拨款是一点皮毛。国家要花钱的地方太多,给公立医院拨款的选项要排在国家花钱榜很后面的。
【2119】迷信黄道吉日
公立医院想和国际最新医疗水平接轨需引入各种先进医疗设备,这些钱是没法从财政拨款里头得到满足的,只能向银行贷款。贷款利息和还款需要每年从医院赚的利润里头扣回去的。
如果有人捐,最好不过。
无论是谁,愿意捐给医院这么多,医院领导肯定撞破脑袋都要大力争取。
都叶青和张华耀敢对杜海威坦白说出来这个内幕是深知杜海威的为人。都叶青诚恳地说:“杜老师,我相信你能理解我们的。”
国陟和他们北都三没有存在竞争关系,不算敌手。杜海威当医生心胸广阔,知道这样对谁都好,对患者好,对同行好,对整个国内的医学发展好。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透露这个信息足以让杜海威对他们国陟有信心。张华耀可以让这人吐出两千万的捐款,说明有本事能控制住病人的任性程度。
再看看,翘着鞋尖的张华耀拿着小指头挖耳洞,一句没说。
前期工作他这位大大佬是全盘做好筹备功夫了,接下来等他们这帮手术医生干活儿了。
“杜老师,手术是这样安排的,当天做完剖宫产紧接做心脏手术。”都叶青说到详细安排了。
为什么是这样的手术顺序,要说到患者这颗心脏修补复杂,需要行二尖瓣再度置换,三尖瓣成形以及左心房重建,做不了介入了只能做开胸手术。开胸要用到体外循环,体外循环需要肝素抗凝容易导致胎儿流产或死亡,唯有先做剖宫产。
先做剖宫产术也有风险,胎儿分娩后产妇子宫强烈收缩,造成患者回心血量大增,会让患者本身的心脏病加重心衰导致心脏骤停。最终只能是两台手术接着做,等同于同台手术了。
听明白心外科医生的用心良苦,杜海威点点头,没意见。
手术具体时间是定在,都叶青道:“后天下午三点行剖宫产。这个时间是患者和家属要求的。”
家属要求的手术时间,一听都知道是迷信。至今很多产妇及其家属还很执着迷信于胎儿要出生在指定的黄道吉日时辰内。
医生对此,有条件的情况下会尽可能满足家属的请求,算是一种格外的服务。好过到时候如果术后发生点什么事情,家属找借口说日子不好来抱怨回医生。
低头再翻翻患者的病历,杜海威询问手术细节:“麻醉医生谈过没有?”
“到时候肯定是剖宫产和我们心外的手术一块做的麻醉。”都叶青说,边抬起手腕看下表看时间来不来得及,道,“我现在让我们医院的麻醉医生过来,和杜老师您面对面谈谈。”
像这样的病人又有肺动脉高压症状,其剖宫产术中面临另一个大风险,血流动力学会出问题。
妊娠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孕产妇在分娩期间会出血,身体出于自救会在这个特殊阶段期间让自身凝血功能会处于一个高凝的阶段,保护自己,直到产后二到四周恢复正常。
【2120】共同守护
肺动脉高压这个病刚好怕这个高凝状态。高凝了,容易肺栓塞,会进一步加重右心衰。
临床有时候对付这个病都要打抗凝针,最常见的肚皮针低分子肝素钠。
孕产妇要特殊对待。像这个手术患者,正是孕期的高凝状态导致原来的机械瓣有血栓了需要尽快做心脏手术。
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最好是避免产妇术中大出血。像都医生说的,一方面产科医生要尽可能缩短剖宫产术时间,让他们心外来接手。另一方面,麻醉医生要起到为产妇在手术中保驾护航的作用,要努力帮产妇撑过剖宫产这段时间。
接到都叶青的电话,麻醉医生莫医生到场。
莫医生先给妇产科医生介绍:“麻醉方案要按照既有成熟且有效的方案去计划患者。心脏手术采用全麻,剖宫产术能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还是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为什么剖宫产术不用全麻?
既往以来,麻醉学中一直认为全麻对于剖宫产术有很多不利因素,其中最大的一条不利是很多全麻药物容易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呼吸抑制。偏偏这些药物是麻醉医生在全麻中最常用且很熟悉的药,如果不用这些常用药改为少用的特殊药物,会怕节外生枝出其它的麻烦事儿。
像目前这个患者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只想要个孩子,她和家里人是不会愿意在节骨眼上让孩子冒生命危险的。胎儿呼吸抑制代表出来的孩子会窒息,届时宝宝的命回来也可能成为脑瘫患儿。为此,向各处了解过医学信息的这个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意全麻。
不用全麻,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吗?
对此,麻醉医生和心外科医生不敢打百分之百的包票,或许术中会视情况急转全麻。主要这患者心功能现在看也不好,可能术中要做其它循环支持。
都叶青说:“如果患者的情况再危重点,我们或许会给她提前做IABP提供支持。”
(IABP是什么以前章节提过不再重述。)
既然如此,如何保证现在做的预案可行。
“张主任主持了今早的查房讨论,今天会给她换一种药物联合使用,预估到明天患者的情况会有所好转。”都叶青说。
原来大大佬出手了。
“当然这药物按照我们张主任预测,顶也只能顶到后天左右。”都叶青补充道,不是之前不用,而是要把药用到刀刃上关键期。有些药起效看来能神速但是说白了不治本,用着用着很快显得效果后续不佳。
杜海威听完,知道剖宫产术中心外科医生心内科介入医生均会在旁守护,他们妇产科医生不至于太担惊受怕了。
会议开着的同时,有人悄悄来了坐在张华耀身边,向谢同学暗地里招招手。
谢婉莹转头望见了到场的申师兄那双笑到飞扬的帅气眉。
现场,除新生儿科医生以外手术团队医生基本到齐,有什么问题均可以摊开讨论。
杜海威回头问起组内年轻医生,想集思广益下:“谈点你们对这个手术的想法,有好的建议说出来一块儿讨论。”
【2121】提个小建议
一帮年轻医生开始冥思苦想。
老师们比他们经验多学识多,按理说手术中该考虑的东西老师们一定想到了,轮不上他们这些小年轻。杜蒙恩率先对自己爸爸摇摇头:相信爸爸这个大佬。
左良手里的笔头在笔记本上敲一敲,转头望向国协两位实习生同学尤其是谢同学的脸上:等待年轻后辈勇敢发言。
耿同学想也不用想:谢同学意见肯定比他说的有用。
让谢婉莹意外的是:都老师、申师兄他们的目光望向她做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杜海威发现所有人望向她,道。
事到如今,她不找点话出来说怕是没人相信。
谢婉莹感受到宋医生天天要扛的恐怖压力了:老师们觉得他们作为天才肯定行,不行都得行。
再望下同是天才现在变成幕后的大大佬张大佬。
张华耀低头装作自己不存在,继续静默看戏。
“你说,你看我爸多看好你。”杜蒙恩拉她的衣角让她赶紧说。
真有什么对患者和手术团队有益的想法她肯定会说,问题是要她提麻醉学建议,她本身不研究麻醉。谢婉莹只好斟酌下,提出个小小的想法:“对麻醉我不比莫老师他们懂,只记得,剖宫产术好像是可以让产妇采取一定角度的侧卧位,一般是十五度到三十度左右,据说对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
“对。”杜海威想起了自己医院产科麻醉的研究。主要是他离开产科比较久了,一时没有记起来。而且这方法在产科手术室用的并不是很多。原因不是不好用,相反,这法子用在部分患者身上效果很不错的。
侧卧位麻醉,可以相对减轻胎儿对母体的压力。只是这种操作需要麻醉医生仔细调整麻醉平面,程序繁琐。倡导顺产的今时今日,剖宫产术多为顺转剖,情况紧急,麻醉医生没时间去调因此用的很少,除非做研究才用上。
这个患者刚好非紧急状况,麻醉医生可以有时间准备更好的麻醉体位。
“是吗?”莫医生非在产科手术室工作,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信息很好奇,拿笔刷刷记录。
都叶青无声微笑。
申友焕笑容大大的:让小师妹开口是对的,果然有惊奇盒可以打开。
商量完手术细节。北都三的人打道回府,等后天再来。
路上左良抱怨:“他们拿了两千万资助,给我们什么了?不该分给我们一羹吗?”
感情他们北都三的被拉来白干活了。
不能说完全白干,来做手术必定是要拿酬劳的。只是比起两千万,少得要命。
杜海威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张主任他们作为医生,个人并没有取到多余的薪酬。”
干这活儿,不是为自己是为所有人着想。
左良:哎。他也想拉笔大投资回自己医院脸上有光。
回去的谢婉莹没想到的是,路上接到了自己妈妈打来的电话。
“莹莹,你弟弟明天开始放寒假了。”
【2122】时间撞了
听母亲这一说,谢婉莹回想这日子过得如同白驹过隙,在临床忙碌的瞬间时间走得太快,竟然是第四个半年头再过年了。
实际上,这两天陆陆续续有老师们发来短信给他们部分实习生提醒过年时间。
这是由于过年前夕,各科室和医院均有安排春节聚餐的活动。老师发短信给他们是来请他们回实习过的科室参加春节饭局的。
肝胆外科是发给她过年短信最早的一个科室。陶师兄让何医生为代表出面,请了不止她,和刚好在肝胆外实习的潘同学一起吃肝胆外的科室年夜饭。
其次是小孙老师受到谭老师委托,让她早点回普外二吃饭。普外二的年夜饭预订的日子早,大概是怕和其他科室活动的时间相冲了导致人家来不了。
她不是内科生,但是同样接到了呼吸内科辛老师和心内科林老师的邀请函。
光是饭局,她和班上的同学在这段时间要被安排到满满当当了,估计每天吃大餐吃到腻死。
北都三这边,不止她和耿同学跟着杜老师有年夜饭饭吃,产科的彭医生发来短信请他们两人一块去产科吃科室年夜饭。
耿同学最高兴的应该是受到了国协骨科三老师们提前的饭局邀请。当然,耿同学和她说了,说是骨科老师们要他拉她一起去吃。
这么多科室邀请他们同学来吃饭,唯独心胸外和神经外没有。据同学们反映,这两个专科科室悬乎了。悬乎在哪里,可能由于在外科楼建好之前计划未拟好,这两大科室人员名额较满,要做调整,在来年暂时没有招人计划,于是这两科室今年年夜饭没打算找医学生一块吃饭。
一般领导出声请医学生吃饭,医学生都是心里想着预计科室是有意想招揽谁进去的,为此提前和他们学生拉拢关系和打招呼。
临床上很多医学生的,不是个个有这个机会接到老师吃饭的邀请函。她和她班里的同学已经够幸运了。因为整个医学生毕业就业形势继续在内卷中,想留顶尖三甲难到要死。她班上的同学愁眉苦脸的不少见,她谢婉莹心理压力没好多少。
只看,傅老师没发邀请请她吃年夜饭。
除了她,一心想去神经外科的班长可能比她更焦虑到要死。岳文同比她更没有退路,只想跟随曹师兄。问题曹师兄招了宋学霖这个天才以后,招人门槛更高了。
对医学生来说,只有毕业后找到单位工作才叫做真正上了船可以安心了。
“明天收拾好东西,丽璇给我们订好了后天的火车票。可能到达你那边西站的时间要到傍晚了。”孙蓉芳对女儿说,“不知道你下班没有?”
这下子,时间撞一块儿了。
后天下午手术不知道忙到什么时候,因为是个重病患。
耳听女儿在对面的声音有些踌躇,孙蓉芳立即理解道:“你不能来接我们没关系的。有丽璇来接我们。她说了,她现在有车了,很方便。你忙你的,关注你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重要。”
【2123】家
“妈——”谢婉莹的声音里满满是歉意。
“傻孩子,干嘛有愧疚。你妈当初也想当医生的,知道当医生是什么性质。当医生首先要为病人着想的,不然不是好医生。”孙蓉芳让女儿的心理状态要放轻松,“我们这是过去玩和看望老朋友,你忙你的。丽璇来接我们,给我们带路可以了。”
听见妈妈这话,谢佑天凑上脑袋在电话里补充:“姐姐,我和妈说好了要去哪儿哪儿看景点,不和你一块干活了。我好不容易放寒假,不用学习了,要好好玩。”
啪。孙蓉芳拍下儿子的脑瓜:“你想得美。寒假作业要带过去写的。你不写,等到春节的时候,大家去外面拜年,你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哭鼻子。”
谢佑天嘟嘟腮帮子,手摸摸自己脑袋,滚一边去了。
“收拾好你自己的书包,寒假作业记得带上。”孙蓉芳在儿子背后喊,只差拿根鸡毛掸子赶着小鸡做作业了。
来北方后整天忙着学习和工作,谢婉莹快忘了日子是怎样过的了。现在听见家里人的声音,终于有点儿家的感觉回来了。
孙蓉芳能感觉到自己女儿的状态,所以今年春节前无论如何想方设法要亲自上首都一趟。再怎么说,老朋友小闵同志(闵阿姨)在首都,算是有点儿人脉,看能不能帮她女儿打听下就业信息。之前她是听回来的尚思玲说过自己女儿的就业压力很大的。
作为孩子的妈妈,社会经验比较足够,孙蓉芳很清楚这些事情必须提前打点好,避免女儿临到毕业时找不到工作了焦头烂额,几年医学院的付出全打水漂去了。
当妈的这时候不站出来为孩子,以后孩子怎么办。现在的社会,孩子没有熟络的人际关系做支撑,单靠孩子一个人单打独斗想走出一片天地是很难的。
“别急别急。”孙蓉芳再告诉女儿,“妈去了,帮你拾掇拾掇。”
听到这里,谢婉莹的眼眶蓦然红了起来。
她妈妈本身不是有钱有势的人,普通人一个,可为了女儿,愿意挺出身说有啥事妈全给你兜着。再回想数年前那天她妈妈可怜巴巴拿着袋新奇士橙上她小表姨家求人家帮她安排工作,更不用说当年冒名顶替她妈妈成绩去读书的那个人会是谁。
好像听见女儿在哭了,孙蓉芳心里头焦急:“别哭,妈很快上去,有什么事你和妈说。哎呀——”这当妈的,听女儿在远方貌似受苦受难,快心疼死了。
谢婉莹拿手擦了下眼角,冷静下来了,道:“没事。妈,丽璇到时候会发信息给我。我这边忙完马上过去。”
“好好工作。我和你弟弟的事你不用挂心上的。”孙蓉芳再次叮嘱女儿。
“姥爷身体近来怎样了?”谢婉莹问问姥爷的近况。
“你姥爷身体还不错,只是吧——”孙蓉芳不敢把家里烦恼的事情告诉给女儿听,女儿一个人在远方奋斗够苦了。
【2124】内外精通
不用问,事实上谢婉莹根据重生前的记忆,猜到大概是她表妹琳琳来年要考大学的事。家里多个大学生的话,学费需要再凑凑,现阶段要提前准备了。
当初为了资助她谢婉莹上大学,小姨妈先把自己的储蓄款拿出来了。孙爷爷现在在想办法帮第二个外孙女凑学费。孙蓉芳一样,尽可能帮自己妹妹凑。为此孙蓉芳和自己妹妹孙蓉玉接了些手工活在家里干。
普通家庭供个孩子技术实在不容易,如果供到孩子念大学毕业出来但是找不到工作,可以想象对这个家庭会是怎样的打击。正因为此,孙蓉芳火燎火急要为女儿赶去首都瞧瞧状况。
和母亲断了电话后,谢婉莹独自走回学校宿舍。
转眼间到了跨院手术当天。
北都三手术团队中午吃完饭,匆匆赶去国陟。这回是国陟派专车亲自到北都三医院来接他们。小面包车行驶在路上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行人抓紧时间在车上打个盹儿养养精神。
到达国陟的时候是午后一点多钟了,去看看病人情况后要进手术室做准备。中间过程可谓是马不停蹄,一口气没得歇。
国陟的医生并没有比他们好多少。早上照样要干活。据说上午的手术做到了中午快一点钟几个医生才吃上午饭。身为住院医的余医生跑上跑下吃完饭没休息马上下楼来接他们,充分证实住院医永远是最忙碌的医生。
路上杜海威问问病人的情况有没有好转。
余医生点着头说:“和张主任预计的一样,用药后,尿液多了,情况立马好了不少。”
之前看来病人病情是被体内有些水肿给恶化的。利尿药的如何使用很讲究。有些人打了药不知道是不是用多了利尿剂毫无用处。也不知道张华耀这个张老邪用了什么神药立竿见影了。
利尿药使用的时候要很注意补充患者排尿时失去的一些体内重要物质,譬如临床上通常可见的补钾。北都三的人去到病房,见病人果然手上的输液管道里头在滴着钾。滴钾要很注意滴速。护士转移病人到手术车床上时一路小心盯着静脉点滴管道。
来了以后亲眼见到病人改善后的状况,北都的一行人是蛮吃惊的。前天病人不能平躺卧床,今天居然能了。
乖乖。今天继续说服了父亲跟过来参观手术的杜蒙恩想:张华耀实在太神了。
怎么说呢,一个外科医生居然能把药用到如此神奇,估计能叫内科医生都佩服到五体投地。
张大佬是叫人崇拜,其业务能力表明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内外科均得精通的。谢婉莹想。
“莹莹。”
走廊里传来呼声。谢婉莹转过身,见到了申师兄和申师兄后面的小跟班张书平。
张书平应该是从杜蒙恩口里得到风声,没敢拜托杜海威,请求自己小叔恩准后跑来参观了。
见到同学张书平挨过去。两个小伙子站在边上兴致勃勃聊起来。
“你小叔今天做不做手术?”杜蒙恩想看张大佬做手术的画面,传闻中的张大佬已经不上手术台做手术了,让后辈想学都没得学。
【2125】稳了
张书平摇摇头,确定了:自己小叔不做手术,由小叔的学生都医生做。
“怎样能看到你小叔做手术?”杜蒙恩问。
“运气。”张书平给出准确答案,想看业内这种顶尖大大佬露一手,除非有那个运气逼大佬出手。
“有人得到运气了吗?”杜蒙恩再问,感觉要拿到这个看张华耀做手术的运气太难了。
“有。”张书平说。
“谁?”
张书平的手指了下前面站着的谢婉莹。据他所知,小叔上次在牙科医院被迫抢救个孩子亲自上了趟手术台,是几年来头一次回手术台。当时有幸同台在场目睹的医学生只有谢婉莹同学。
又是她。杜蒙恩扶扶眼镜望着谢同学,不知如何形容心头五味杂陈的滋味。
“你们吃过饭没有?”申友焕关心师妹师弟。
谢婉莹和耿永哲点点头。
“杜老师,我们先去休息下吧。”申友焕招待杜海威去办公室。
病人送去手术间后,要等麻醉医生上麻药手术医生再过去。
目送老师们和师兄去办公室喝口水,谢婉莹他们几个医学生可没敢跟着休息,走在病人车床后面先跟去手术间帮忙了。
除了她,其他人是第一次来国陟的手术室比较陌生。
恰好今天这个病人要进去的手术间是上次她表哥做手术的那间。谢婉莹帮着给耿同学他们介绍:“隔壁是控制室。这间是复合手术室,同时可以做介入手术。角落里放的是人工心肺机,待会儿做心外手术时应该有体外循环科的老师到场。”
麻醉医生在忙活,几个医学生站在边上是不敢凑近乎。
杜蒙恩没闲着,走来走去观察谢同学说的机器,偷偷摸摸的手趁着老师不注意悄悄撂开盖布偷窥下人工心肺机的样子。这些在北都三是看不见的。北都三没有心外科做不了心脏手术。心胸外科这样的专科在不少医院包括三甲医院可能都没有的,主要是培养心胸外科专科医生不容易。
莫医生给病人做麻醉,由于是头次做侧卧位硬膜外麻醉,调半天没有调好。
那天听谢同学说的时候,他本以为挺容易的,只需在15到30度之间找个角度。结果调节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这患者的血压心率不太行。
莫医生的手要在自己的脑门上揩汗了,突然灵光一闪,转头招呼那边的谢同学过来:“你上次和我说多少度,来,你帮我调调。”
听老师召唤,谢婉莹走过去了。其他人张望着她调角度。连护士都很好奇,想她能调出个什么样。
莫医生调的时候,直接把患者身体一条线板来板去,像一刀切。
谢婉莹过去后,拿了几个枕头,给患者慢慢微调身体每个部位的侧倾角度。归之哪怕是左倾,身体几个部位的侧倾角度要有所区别。
这样的调整有没有效果,监护仪上的数字很快给出了答案。
血压130/85,稳了。心率92,稳了。呼吸,没问题,20。
【2126】神乎
四周站着的人,包括莫医生,一个个呆若木鸡。
这位谢同学,好像和张大佬一样神。杜蒙恩脑子里不由自主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怎样,好了没有?”
室内一帮呆楞的人听见手术间门口的声音,回过神来,转回头,只见不觉间主刀他们准备进场了。
站在门口大大咧咧问人的是申友焕,望到里头的人好像面目表情异常,挑起眉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后面跟过来的杜海威、都叶青他们见着,同样目光里表示“咦”了声:这气氛有点儿诡异。
莫医生满脸子尴尬,不好意思说自己之前照本宣科调角度工作过于粗糙,完全比不上谢同学的细心程度,结果没调好。
调个体位原来也不能一刀切。
医生的技术活能不能做到神奇叫人惊赞,取决于做到的细节了。
“莹莹,你做什么了?”申友焕走进来,指指小师妹问。他眯着的亮眸在小师妹脸上瞅瞅,一看都能猜到是小师妹的杰作。
“没有。”谢婉莹摇头,自己没干什么,不过帮莫老师调个体位。
只是帮调个体位都能调出个叫人惊奇的场面。申友焕哈哈大乐。
有个这样的学生是叫老师骄傲,杜海威目中带笑,对谢婉莹和耿同学说:“去洗手吧。”
手术要开始了。助手赶紧先到位。
谢婉莹和耿永哲走出去,跟随左老师洗手。之后消毒铺单。
主刀上台,其他助手到位,剖宫产术按照预定时间开始。
场内,心外科心内科的医生在旁守候。
不会儿,新生儿科的医生团队到了,推着到时候转运孩子的小车床以及备好的孩子抢救设备。
张华耀这位领导是最迟抵达的。刚踏进手术间的门,他那双如老鹰锋芒毕露且暗中深沉的眸子唰了下监护仪上的数字后,登时眯成两条弧线。
领导来了,领导的表情表现出了有意思的画面感。站在边上的申友焕和都叶青瞧见,笑而不语。
“莫医生。”
听见领导叫,莫医生身体哆嗦哆嗦,回头对着张华耀:“张主任,您来了。”
张华耀的手啪一下放在他肩膀上:“干的不错。”
患者这个血流动力学在麻醉手术期间蛮稳的。
莫医生背上热汗流淌:这不是他干的。
“再接再厉。”张华耀鼓励他要求他,届时心外手术要一样稳。
莫医生当场想求饶了,嘴巴微张下又不知道如何解释好。
其他知情人士听着张华耀这话,差点儿笑晕过去。
“你小叔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杜蒙恩小小声问张书平。张华耀这个大大佬不太可能看不出来蹊跷吧。
他小叔是这样的人了,永远让人猜不到摸不着张华耀说的话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张书平飞快地眨眨眼,回答不了杜同学的问题。
站在麻醉医生旁边,张华耀那双眼开始审视剖宫产术进程。
很多事情只要后勤配合的好,在术台上操作的手术医生会顺利很多。
开场时间不到十五分钟,这个胎儿已经快取出来了。
【2127】看着
“走。”杜海威的嗓门里低低地宛如号角一吹,可以想见今天下午的手术做到他有种兴奋感了。
只要手术做得一溜子顺,手术医生难免会热血沸腾。
瞧瞧今天,出血比医生预想中的少,说明麻醉医生做的很好,把血流动力学控制得很棒。几个助手配合得非常巧妙。尤其是两位实习生进步神速叫老师心里很是安慰。
耿同学拿的拉钩越来越一步到位了,不用他说,即刻把胎头给撬浮起来。谢同学的手掌心在子宫底助推,让这胎儿的小脑瓜几乎是自个儿落在他这个主刀的手里,根本无需他费力费劲。
抓起胎儿脱离母体,早产儿不到五斤重,交给新生儿科医生处理了。
几个儿科医务人员忙碌着处理孩子。
产科医生急着帮产妇娩出胎盘后仔细检查无出血后缝合子宫。
谢婉莹他们在手术台上,可以听见心外科的老师们走出去洗手预备上场。
剖宫产术只要不出问题顺利的话很快,不用一个钟头完成。
莫医生要给患者转全麻,记着张华耀的交代,有点儿担忧的他叫道下手术台的谢同学:“你过来一下。”
被莫医生叫住,谢婉莹不能跟着杜老师他们撤出手术间,脱掉手套和手术衣后走回到莫医生那边。
帮莫医生小心翼翼帮患者调回全麻体位,接着留下来陪莫医生监护病人。其实留在手术间也不错,可以近距离观看心外老师们的表演了。
和上次胸腔镜做心脏手术不同,此次手术为传统开胸,手术医生大刀阔斧地在病人胸前划大口子和断肋骨。
杜蒙恩双手捂下眼,有点不敢往下看。
“你怕吗?”张书平好奇他竟然会怕,好歹他也是医生家的孩子而且看过很多手术了。
“不是怕,是心脏砰砰跳。”杜蒙恩说。
看心脏手术和看其它手术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活动的心脏好像本身像个活蹦乱跳的小人似的,看着叫人心头蹦蹦。
“我小叔说,心脏是生命的起始和终点。”张书平转述张大佬的话道。
张华耀这句话绝对是教科书里的精髓了。想每个人初始在母体的时候,胎心已经是判断孩子有没有活着的硬指标。
心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把心脏停了再让心脏重跳,好比做神的工作一样。
想着这些描述生命神圣的话,医学生们的脑子不禁会幻想起医生是很神圣的画面感。不过吧,杜蒙恩再一转头,双眼望到那边谢同学脸上那抹学术清冷时,感觉是盆冷水浇到他和张书平的脑袋上,清醒到不能再清醒了。
什么神圣?医生是干技术活的,好比修车一样修理人体。仔细研究人体工程学是正道,像神这样的幻想是不可以的。
谢婉莹双眼眯紧了,盯住手术医生的一举一动。这样能亲眼目睹的手术场景一定要好好学,记在脑子里了。
相比剖宫产心脏手术时间太长,做六七个钟头以上是常态。
火车西站口,一辆z字头直达快车驶入站点。
【2128】许久未见
“干妈,干妈——”
远远从人群里头见到穿着黄色外套的女孩,孙蓉芳两手各提个大号旅行袋,催促儿子往前跑:“快点,走快点,你丽璇姐来接我们了。”
被母亲催了下,谢佑天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走,双肩背了个蓝色大书包左右眺望。作为头次离开家乡小城市松圆来到大城市里头的小盆友,所有的东西在他眼里全是陌生新鲜叫人好奇。
“你等会儿走丢了看你怎么办。”见儿子走得这么慢,孙蓉芳开骂。
吴丽璇从人群中找到缝隙钻过来,走到孙蓉芳面前要伸手接过行李袋,说:“干妈,我来拎。”
“别急。袋子重。”孙蓉芳试图拍开她的手。
“没关系,我不是没干过话。”吴丽璇儿二话不多说抢过孙蓉芳手里的行李。
孙蓉芳回头对慢吞吞的儿子再跳脚:“不理你了,我们走了。”
吴丽璇喊话起小朋友:“谢佑天,吃不吃麦当劳?”
听到有的吃,谢佑天迈开腿儿知道要跑了,一溜小跑来到吴姐姐面前问:“哪儿有麦当劳?”
“怕我骗你是不是?瞧,前面有一家。”吴丽璇给他指着,不是故意哄他,本来有意带下火车的孙蓉芳他们先就近吃点东西垫肚子。
以前的火车慢,坐到这边十多个钟头。知道孙蓉芳他们在火车上要省钱肯定不舍得买好吃的,饿着肚子了。
谢佑天伸出舌头舔舔嘴巴,对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是十分的诱惑。
几个人走去火车站里的麦当劳。孙蓉芳路上劝阻干女儿花钱:“吃别的,吃这个太贵不划算的,两个汉堡包几十块。”
“干妈,许久吃一次,你别放在心上。我在电话里和你说过,我现在有点钱,这点钱我花得起的。”
“你赚钱也不容易。”
一时间说服不了干妈的想法,吴丽璇干脆转个话题,把手放在发小弟弟的小脑瓜上量身高:“佑天是不是没长个儿?”
上初一的谢佑天个头没脱离小学生的雏形,如颗小蒜苗似的。她姐姐谢婉莹身高足足一米六多,相比下他是矮了些。
“等初二初三再看看吧。他姐姐是初二长高的。”孙蓉芳回忆女儿的成长历程。要她说,养儿子比养女儿费心多了。莹莹乖巧听她这个妈妈的话,儿子整天调皮捣蛋的暗地里跟她怼着干。
“你弟弟妹妹怎样?”孙蓉芳顺便问问干女儿的近况。
“我妹妹今年要大学毕业了。”吴丽璇说。
吴家老二吴丽臻在老家省会商学院念书,刚好晚谢婉莹一年考上大学。
“她找到工作没有?”孙蓉芳问。
“我们家不担心她的。”吴丽璇说的实话。自己妹妹比她能干。吴丽臻上大学外语学得溜,早两年参加学校实践活动在商贸交流会上露脸,能自己联系到厂家做个人代理商赚钱了。
听见人家女儿同是大学生已经补贴家用,孙蓉芳内心里叹息着:越来越担忧自己女儿未来的生计。
“干妈,你不用担心莹莹的。莹莹很受老师们欢迎。我觉得她找工作没问题。”吴丽璇以自己帮发小的观察做预判。
【2129】有人请妈妈吃饭
“哪个老师喜欢她?”孙蓉芳问详细点好给女儿提前打点关系。
“妈,我要吃这个,三层鸡腿汉堡。”谢佑天拉着母亲的衣服说。
“你和你爸一样,只知道吃。”孙蓉芳的双眼要瞪死儿子了。人家大人说话正在节骨眼上,这个小东西居然只想着汉堡包。
“没事,干妈,我帮他买吃的,他肚子饿了的。”吴丽璇说着走去柜台给小朋友买汉堡包。
干女儿走开后,孙蓉芳终于可以板起脸好好教育儿子:“从家里出来时我怎么和你说的。我们来这里是要帮你姐姐找工作的。我先警告你,你别给你姐姐添乱。”
谢佑天转过头,两只手撑起腮帮子生闷气。
生气归生气,等丽璇姐买了好吃的回来告诉他首都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松圆全没有的,谢佑天的双眼燃起了两簇小熊火:这里绝对比他家乡好多了。
见儿子这个样子,孙蓉芳想翻白眼。想着儿子若有女儿一半聪明她都能放心了。
要说谢佑天一点都不聪明也不可能,出来时他是记得自己妈妈和邻居说的话。如果他姐姐留在首都工作,对他谢佑天是好事。
“丽璇姐,我妈说你好厉害,在首都找到个男朋友在首都当医生的?”谢佑天嘴里大口大口啃洋快餐,问起吴姐姐,“你说我姐怎么没有?”
“你姐,比我厉害多了。她要在首都当大医生的。自己厉害是最重要的。”吴丽璇告诉小朋友靠他人不如靠自己的道理,“你好好读书,向你姐姐学习而不是向我学习。书读好了,自己才厉害。”
谢佑天崴了下头好像在回想自己姐姐读书的样子,小眉头蹙蹙,想像他姐姐拼命读书很不容易的。
“哪天他先不记着吃东西,我得高兴死了。”孙蓉芳对只知道满嘴塞东西的儿子摇头晃脑叹气。
“干妈,我发短信给莹莹说你到了。”吴丽璇通知干妈。
孙蓉芳记起女儿工作的事,说:“莹莹说她今天很忙不能准时下班。你别打电话给她了,免得影响她工作。我这里没什么事,不急,我们自己吃饭。”
“干妈,今晚有人说好请你吃饭了。”吴丽璇趁机说起今晚预定好的饭局。
“谁请客?”孙蓉芳吃惊地问,她来这里除了干女儿只认识小闵同志,小闵同志她尚未通知。
“房东的朋友。”吴丽璇给干妈挤挤眼卖个关子先。
房东的朋友请她吃饭?孙蓉芳两只眼懵叉,赞道:“北方的人这么好客吗?”
那人好客是必须的。吴丽璇笑眯眯的,给房东的朋友发完短信算是通风报信了。
临下班,国协神经外科。
见没什么事,曹勇吩咐完底下医生们,匆匆脱掉白大褂换上日常衣物,准备外出。
等他一走,黄志磊拿起他办公桌上铃铃响的电话筒:“什么?想找我们曹师兄参加你们科室聚餐?晚了,他今晚有约了。对,很重要的约会。约谁?秘密。约女人?对方也算是女人。”
【2130】都很好奇
未来丈母娘肯定算是女人。黄志磊想。
对面打电话的普外一江医生听完他这番描述,疯狂吐槽:“什么叫做也算是女人?曹医生是去约人妖吗?”
“算了算了,别和黄志磊扯了。曹勇叫他小笨蛋的。”另一个人拉住江医生说。
不管怎样,曹勇今晚急着出门要和哪个女人约会旳事很快传遍了医院里头。
要说像黄大侠这样情商笨的人是比较少的。不少人一猜即着。毕竟江医生接到谢婉莹说自己今晚工作忙没法参加普外一老师们的聚餐了。曹勇约的不是谢婉莹而且据闻谢婉莹的家里人要来,一众人全心知肚明的。
常家伟在傅昕恒办公室里来来去去地走,手指捏捏下巴颏,满眼神色不安。
傅昕恒要赶他走了:“你不去吃饭?”
“听说她家里人来了,可能是她妈妈。”常家伟走到他办公桌前以神秘兮兮的口气说,“你说我们要不要请她妈妈出来吃饭?”
为什么请她妈妈吃顿饭都得拉他这个机器人出场。傅昕恒果断拒绝再当电灯泡:“这事儿你自己搞定。”
“你不是要拉她进心外科吗?你听我说,她应该听她妈妈的话。先搞定她妈妈比什么都重要。”常家伟口干舌燥地继续劝说他。
不再被眼前这个家伙糊弄了。傅昕恒只记得上回这人说要帮他拉人拉着拉着要把人拉去骨科三了。
“你信不信,我和你打个赌,等会儿我们过去看。和她妈妈吃饭的绝对不止曹勇一个!”常家伟拍着桌子在这里发誓。
这个问题——傅昕恒突然沉默,似在认真思考他说的后面这句话。
谢同学很优秀,能让大家对于能培养出学术一根筋女儿的谢妈妈很感兴趣。
“走走走。”常家伟见他有所松动,走回去拿起沙发上的外套再过来拽他,“去看看情况。”
傅昕恒被他拉到不行只好起来。
等老同学换衣服,常家伟从窗口往下探望见到曹勇的车开出医院,急道:“曹勇应该去接人了。”
“我说你——”傅昕恒想他对曹勇的消息怎如此灵通,快怀疑起他是不是专门安排了个眼线在曹勇身边。
常家伟回头竖起手指头嘘一下:这是高级秘密。
在火车西站
吃完麦当劳三层鸡腿汉堡再加上袋薯条,吃撑了的谢佑天摸着小肚皮懒洋洋躺在吴姐姐小轿车的后沙发座上不肯起来。
孙蓉芳钻进车内拍了把儿子的小屁股:“坐端正了,别弄脏你丽璇姐的车。”
“没关系,我这车是二手车,不矜贵的。”吴丽璇对干妈说。
可能是吃得太饱难以消化,谢佑天靠在车上要睡觉。
“今晚吃饭不用找他了。”孙蓉芳对儿子彻底没眼看。
孩子是这样了,哪里懂享受真正的大餐,只知道麦当劳最好吃。
吴丽璇小心驾驶小轿车,路上接到男朋友打来询问的电话。
殷奉春稍微低沉的声音问她:“你去接人了?”
“是,我现在送我干妈从火车站到谷沁园。”吴丽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