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文阅读

作者:肥妈向善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txt下载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96】要照顾家属情绪

    突然一句声音插入了他们对话中间。

    脑干被称之为人的生命中枢,控制人的自主呼吸、自主心跳、消化等等生命功能。一旦死亡,这人当然是活不了的了。

    所以,要判定脑死亡最彻底的标准应该是脑干死亡更准确的定位是延髓死亡,因为以上人体基本的生理功能全部集中在脑干里头的延髓。大脑其它部分有其它功能。

    俨然这话也是切到重点了。其他人听到这话,回头找是谁说的。

    一看是谢婉莹站在那儿,眼睛看着病人喃喃自语:“不知道心脏抢救回来的时间是多长。”

    她这个样子,让曹勇想起了第一次和她见面时的场景。

    “你说说你的意见。”曹勇回头对她说。

    周俊鹏吓了跳:这怎么突然一个副高的去询问一个见习的意见了?

    再转头看傅昕恒,傅昕恒居然也没有开口反对。可能傅昕恒是认为请了人家来会诊是要曹勇做主而不是他自己做主了。

    老师问,谢婉莹答:“一般心梗病人出现心跳骤停能把心脏及时按压回来,意识会恢复的,因为抢救及时。如果抢救不及时,整个心脏死了,怎么也是按压不回来的。像这种按压回来的心梗患者但是脑干死亡的可以说是偏少的概率。”

    几个人听她这样说,好像是有点儿道理。

    “只有抢救不及时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病人会脑死亡。可这个患者是在介入室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抢救,不太可能是这个结果。按压按回来两次,会不会不止是心脏问题,有没有可能病人之前脑干出了问题让心脏直接第二次罢工,因为介入室直接上呼吸机的可能性不大。”

    后面她这番话是醍醐灌顶,现场几个人忽然被打开了另一条思路。

    周俊鹏和黄志磊对对眼,再看两位副高和准副高同样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可以做下ct扫描。”曹勇道。

    傅昕恒对周俊鹏说:“去联系下ct室。”接着补充道:“本来想让你会诊后去做的了。”

    ct本来就要做的,但是现场医生想的是做了也不知道怎么和病人家属解释脑死亡,不像谢婉莹的话给了他们另一种可能性。

    说到脑干问题,除了抢救不及时缺氧以外,延髓梗死也是常见病因。原因有椎动脉闭塞,与高血压、心脏病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患者肯定有高血压高血脂,椎动脉闭塞可能性也大。可以追溯病人以往病史,问问有没有类似颈椎病症状,头晕,有没有总是同一侧摔倒等。

    曹勇的手拉高了病人的两条裤管,看到了两侧膝盖处,明显偏一侧有淤青。

    看来进一步证实了他们的猜想。

    大领导大老总正值人生黄金期时工作起来比老百姓更拼命的,不到要死的关头都不上医院做检查的。所以谢婉莹的推测是很有道理的。

    周俊鹏护送病人去ct室。

    曹勇和傅昕恒走去心外科的会议室,一边走一边商量,需要上报院长组织全院骨干来会诊这个情况了。不向家属解释个明白,家属不会罢休的。

【197】打听老师的情报

    走在后面的黄志磊,转头瞧瞧小师妹。

    走在老师后面的谢婉莹,低头思考病例,没留意师兄奇怪的眼神。她的思绪掉了在思想的海洋里头,复盘医学上的各种可能性,有点无法自拔。

    小师妹这个样子,叫人感觉会是个医学奇才。黄志磊扶了扶眼镜想,转头悄悄和小师妹聊一聊,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对此是蛮感兴趣的。

    于是,谢婉莹听见了黄师兄问她:“你刚看那个病人看到什么了?”

    沉浸在自己思绪里的谢婉莹没多想,告诉师兄:“感觉,他颈椎里的血管有问题,因为一眼望过去,脖子不太对。”

    “你的联想记忆力又快又丰富。是不是看到什么地方,脑子里会浮现出相关的解剖学场景?”

    听见师兄突然这么说,谢婉莹抬起头,回神来后望了望师兄。

    黄志磊笑吟吟对她说:“这个好,说明你观察能力强,眼神好,脑子反应超快。”

    怎么?师兄意思是她脑子里会瞬间浮现出相关的病人解剖立体结构图,不太可能是她重生后携带的异能,而是人体大脑积累过大量医学知识后的潜能被激发?

    谢婉莹吃一惊,感觉自己孤陋寡闻了。师兄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是不是比她更清楚这种现象有的医生医学生也会有,和她一样。

    如果不是异能?因为她不会气功不会修仙,不会真有什么特殊能力一秒钟把病人治好。

    国协的前辈是不一样,一眼看出问题。

    谢婉莹的心情复杂了。

    自己前世的读医历程被人误了,自己妈妈当初想当医生说不定和她一样被人害惨了。因为她妈妈也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嫁了一个窝囊废还能把家弄得井井有条,培养出足以令人骄傲的孩子。

    小师妹不说话,黄志磊疑惑:“你怎么了?”

    走在前面的曹勇和傅昕恒,很显然听见他们两个人的对话的,齐齐停下脚步回头。

    前面老师的目光望回来,谢婉莹调理好了情绪,请示:“曹师兄,我可以去看看上次我护送回医院的那个病人吗?”

    “行,你去。”曹勇道。只觉得她刚才那模样和上次她和家里通电话时一样,叫他心疼了。

    得到师兄的允许,谢婉莹转过身,去看那个年轻小伙子了。此时她的心态调整回来了:不管是异能或是潜能,她都要做一名好医生,圆自己妈妈的梦想。

    去到那年轻小伙子病床前,聊了两句,发现小伙子能说话了,而且说话不费力不喘气了。

    “他们说你是谢医生。”小伙子的眼睛努力睁着要看清楚她佩戴的医生牌子上的名字。

    “我是姓谢。不过救你的人是傅医生。”谢婉莹说。

    “傅医生我知道,他很强。”小伙子说。

    在这里住院的病人,天天看医生查房,也能感觉得到哪个医生最厉害。

    “其他人听他的。”小伙子道。

    谢婉莹收集信息,未来她想留在心外科,提前先打听打听这里头老师的情报是必要的。

【198】谢医生你也很强

    小伙子是病人,病的是心脏,脑子没有病,很聪明的,看她表情就明白了,给她说着情报:“这里,有三个主任。”

    一个科三个主任很正常,一个正两个副。一般来说,主任管事多,技术上让主任去带头攻关有点难。真正有含金量的技术医生在人生年龄黄金期,尤其是外科医生,其实不爱当主任。当然,也有技术强并且当主任的。这种主任,比较凤毛麟角,真正的强人难找嘛。

    “不太老的主刀比较多。”小伙子说道,再次应证了这个潜规则,“傅医生看起来很年轻。”

    除了老师,谢婉莹最要关心的是医学生。每个科每年能留下的医学生有限,如果人员本就满额了,想再留人,医院批都没法批。

    刚来这儿时她一数心外科科室人员数,都把她吓得心拔凉了。

    “这里老教授多吗?”谢婉莹问。

    “多。”小伙子点头。

    很多老教授退休返聘,不奇怪会多,但是不占名额,不太怕。然而另一方面老教授多,说明带的学生多,她未来的竞争者恐怕会很多。

    谢婉莹心头又泼凉泼凉的,需要加倍努力了。

    突然意识到自己班长回科室里头好像不见人影了,谢婉莹问小伙子:“你知道姓岳的医生吗?”

    岳这个姓比较少见。小伙子应该能记得她的班长岳文同。

    小伙子努力回想下,摇摇头,没见过姓岳的医生。

    谢婉莹领悟到了什么,莫非自己班长都没能进到过这个重症监护病区见习?

    重症监护病区不是一般病房,见习生为初级菜鸟,不被允许进来很正常的。不太正常的是她,因为跟了两个神经外科师兄来这里会诊,大摇大摆被允许进来看几眼了。

    谢婉莹对此吃惊到说不出话:自己是走了狗运?毕竟班长都没被允许。

    看出她的表情,小伙子说:“谢医生你也很强。”他是久病卧床的病人,看医生无数,凭感觉都能感觉到哪个医生厉害。

    谢婉莹笑笑,对病人说:“我只是个见习生,过两天要回学校上课了。”

    “这个没关系的。”小伙子应道,病人的感觉不会有错的,好医生,在医学生的时候都很厉害了。

    “谢婉莹!”

    师兄叫自己了。谢婉莹和病人约好有空再来看看病人,紧接快步走去和师兄汇合。

    黄志磊带小师妹往外走,道:“曹师兄要开会,叫我们先去吃饭。他们开完会估计吃院长请的饭了。”

    名医为会诊看病中午晚吃饭了,院长当然得请一帮人吃饭。说笑的。实际上是院长叫人打一堆饭盒上来会议室了。

    反而是她,中午被黄师兄拉去医院食堂吃饭了。如果不是为了问大师姐的事,谢婉莹肯定是要回学校去吃,哪能总叫师兄请吃饭。

    黄志磊不这么想。请小师妹吃一顿有什么难,职工有饭卡餐饮补贴,在医院食堂吃,基本是不花钱的。

    “想吃什么你点。”黄志磊很大方地对小师妹说。

【199】医学生的自律

    谢婉莹有些犹豫要花师兄的钱。

    来了另一人站在了他们两个旁边说:“不是黄志磊的钱,是医院发的饭卡,你尽管点。”

    谢婉莹黄志磊转头,看见了周俊鹏。

    “你怎么来了?”黄志磊质问,近来这个老乡在自己眼前像是阴魂不散地晃。

    “我送病人做完ct下来顺便吃饭。”周俊鹏说。

    听说病人做完了ct,黄志磊和谢婉莹都想知道结果,三人一块坐下来吃饭了。

    “照了怎样?”黄志磊问。

    “结果在老师那儿,不在我这。ct室出书面报告哪有那么快。”周俊鹏道。

    “可你在那里看,肯定看到什么了。”黄志磊说。

    “大致上她的推测是有道理的。”周俊鹏说这话时看了看谢婉莹。

    等于说小师妹说对了。黄志磊蛮高兴的,悄悄攥了攥兴奋的拳头。

    谢婉莹低头吃饭。

    另两个人看着她吃饭。两个男的看到她一个女孩子的餐盘里头,放了和他们俩有些不相上下的饭菜量,很意外。

    吃饭是补充能量,一个人吃多少,要看他她消耗多少。吃多了有剩余,发胖。吃少了,不够用,营养不足。这个道理看似很简单。可实际上能做到根据自己身体需要非常恰当补充营养的人,少之又少。

    因为太需要一个人的自律性了。

    医学生,其实消耗量巨大。毕竟老师总叫你干杂活。除了干杂活的体力活,脑子需要动。学医的都知道,动脑子消耗量也大,叫做脑力劳动。

    除了工作,医学生和医生有空需要锻炼身体。有好身体才能照顾病人而不是其他人照顾你。锻炼身体一样需要损耗能量。

    有的医学生为了身体好看,故意减肥,吃得少,结果遇上偶尔临床工作消耗大,代偿性增胖。这个男女医学生都是。相当于说医学生有医学知识也很难去控制自己不跟随潮流走。

    医学生想要保持好身材,不是要减肥,而是要懂得怎么吃,怎么运动。保持定期的食量去应付临床消耗大的时候,其余时间要运动。

    问题是临床工作学习考试很累很累了,再去运动,太难了。大多数医学生,包括一些已经上岗工作的医生都办不到。

    能做到的,很难不成为大牛,因为意志力超乎常人了。

    谢婉莹的餐盘东西多,但是她一口一口慢慢嚼,吃的不急,而且咬得细。只有牙口把食物咬得好,才能减轻胃肠道负担。

    看着她吃饭的周俊鹏,冒出一句话:“她该不会和我们傅医生一样,喜欢一个人吃饭吧?”

    一个人吃饭,没人聊天,更能专注于吃东西。不过这样一来,在其他人眼里这人成孤僻症了。因而,傅昕恒有机器人外号,机器人哪里需要吃饭时聊天。

    听见周俊鹏这话,黄志磊不高兴:“谁说的?她和我们吃过好几次饭了。”

    虽然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默默无声的。黄志磊也觉得,自己曹师兄吃饭时不爱做声,搞得他基本跟着吃饭不聊天。

【200】帮大师姐问问

    要不是今天搞出老乡这一出戏。对了,他们俩还没开始吃饭。

    被师兄说不爱说话,谢婉莹记起大师姐的事,趁机开口询问师兄:“黄师兄,曹师兄住哪里你知道吗?”

    二师姐提议了,要陪大师姐去曹师兄家坐坐,想想法子看能不能请师兄帮忙让大师姐留下在国协医院工作。

    她是这个想法。没想到的是,黄师兄听见了她这话,扶起眼镜有趣地打量她说:“你要去曹师兄家吗?你要去的话,你说。我给他打个电话,他今晚就准备好,绝对欢迎你去。”

    黄志磊心里想的是:哇塞,曹师兄如果知道小师妹晚上要去自己家,马上安排烛光晚宴。

    感觉师兄这话里哪儿不太对,谢婉莹认真问:“曹师兄他有空吗?晚上忙不忙?”

    “他再忙,你要去他家的话,他肯定不忙。”这点,黄志磊可以百分之百帮曹勇打包票。

    周俊鹏在对面听着他们俩的话,琢磨着。

    谢婉莹也在琢磨黄师兄这话的意思,感觉哪儿好像奇奇怪怪的。

    小师妹在感情方面是天然呆。黄志磊发现自己说完小师妹半天都没能体会出来曹勇的心思,也替曹勇很无奈了。

    他们这些曹勇身边的人,谁都看得出来,曹勇眼里只差明明白白对小师妹写上我爱你几个字了。

    像之前在曹勇的办公室里,要是其她女孩子被曹勇抓个手不得脸红耳热的,谢婉莹却是像看着教学视频看着曹勇的手。

    黄志磊想到这,都能感觉到曹勇心头里那股子哀嚎。

    可怜的曹师兄。

    “你直接说,谁要找他?”黄志磊问,既然小师妹不是因为情感原因去找曹勇,只能公事公办了。

    老师的家不能随便对学生说的,不是随便对学生敞开的。说是师兄,也是前辈,更是临床老师。更别说曹勇在医院里的地位,是可以决定很多事情的,不可能随便说给人开后门。

    这回听出了师兄话里的含义,谢婉莹替大师姐问问:“柳静云师姐想留在我们医院工作。”

    只听她说完这话后,坐在她面前的这两位算是大师姐的高中师兄和老乡一点表情都没有。谢婉莹的心头为大师姐拔凉拔凉。

    “她想留下——”黄志磊舀口汤先喝喝再想怎么说。

    “大师姐缺了什么?”谢婉莹问,“她不是想走后门,是想征询师兄的意见怎样才能留下。”

    “像你这样,她就能留下。”没有和黄志磊一样与柳静云有层大学师兄妹关系,周俊鹏直言道。

    像她?这人开玩笑的吧。她只是见习生。谢婉莹皱皱眉。

    “麻醉科名额早就饱和了吧。其它医院会缺麻醉医生我们医院肯定不缺,因为每年自己毕业的都很多。女麻醉医生也有几个了。”周俊鹏是北都出来的都知道国协里的大致情况,说道,“她不是同期最优秀的。哪怕排名第一,没有特别让医院想要的理由,全部一整批毕业生被刷,在我们医院也是常有的事情。今年,我们心外不就刷掉了一整批吗?”

【201】原来要留下这么难

    这人最后面那句话,掀起了谢婉莹心里头的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原以为拿个同期第一可以了,哪里想到,拿第一还不行的。谁让医院早人员满额了。留出来的名额不是给优秀生,是给天才生的。

    所以说毕业生就业看运气的。有的时候刚好医院缺人不好的人都可以容易进。现在,医院根本不缺人了,怎么进都难进。

    “勉强让人留下来有什么用?没活干。”周俊鹏笑笑说道。

    怎么没活干,不是临床上一堆活吗?都忙死人了。

    不放心,不放心不就不让你干。哪个前辈哪个领导都不想被干不好的人拉下水吧。何况,有些人真不是靠实力进来的。譬如章小蕙,投机取巧走了曲线救国的路线图。

    医院每年按照需要偶尔要招特长生,体育的,文艺的,主要用在医院的对外宣传上,从里不指望这些人干活的,相当于半养着了。所以,章小蕙自己拎不清脑袋,以为得到领导喜欢可以,自己被医院当窝囊废也可以,反正可以戴个国协医生的名号,却没有想到哪怕被半养着都不能突破做医生的底线。

    哪怕半养着你也不能搞出事来,最基本的活儿你得会干。

    再有,像外科,有些人招进来,上手术台的机会寥寥无几。说是外科医生,连自主收病人的权力都没有。因为动刀子的实力不行。科室招来叫写论文的。这样的人,内部的人知道而已。

    做个外科医生,当然是想执刀了,结果变成专门写论文的,心情有多郁闷可想而知。前几年普外科有一个女的说是进来当外科医生,苦熬几年后结婚生孩子转岗了,因为科室里没有几台手术给她做,导致她做主刀眼看无期。她明白了自己是进来做什么用的了。

    “我也觉得她可怜。”周俊鹏说起这事儿,不知道该不该哭。

    是谁都不想被人利用吧。问题是,确实人家领导招你觉得你只适合干这个活。

    听到这个例子,谢婉莹心里想,要是她自己,拍桌子走人了。

    也可见得表姨表姨夫周若梅和丁玉海说的话很气人可事实是这样。女外科医生,真要变成科室里缺一不可的技术骨干,天天上手术台做大手术的,不说专科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就普外科都数不出来。

    妇产科特殊,例外。连乳腺外科这样基本为女性患者服务的科室,骨干力量基本也是男医生。

    麻醉医生看似比外科稍微好些。麻醉学现在招很多女麻醉医学生了。

    可是要看在哪家医院,除非这个医院有扩建必须马上招人的要求,否则的话——想想医院财务科都情愿要男员工不要女员工的状况,可以理解为女的你必须干出人家缺你不可。

    眼前两个前辈的意思是:如果她大师姐柳静云没有能表现出麻醉医生的天赋,那么,与其留在这里郁郁闷闷,不如去其它竞争比较小的医院开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样的治病救人。

【202】院长的关注

    顶流三甲医院竞争是残酷的了。

    师兄帮不了的。

    只能说,师兄们真是“看透世间冷酷无情”。相比之下,她和师姐们貌似比较天真了。

    看来大师姐需要的不是去曹师兄家坐,而是要有机会证明她自己。谢婉莹想好了怎么回去和大师姐说了。

    吃完饭,据说名医们拿着各种检验报告和病历,和家属解释这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家属不得不接受了现实。

    病人之前也没在国协做过检查,到国协的时候是转院过来的,属于心脏急救状态了。医生只能先抢着救心脏,没法说有时间给病人做全身检查。想帮病人早点解决无从帮起。所有大病均是从小病开始积累起来的,自己平日里不注意造成最后的后果。

    病魔不会区分病人是不是大老总或是普通人的,同等对待。

    病房里头,拔掉呼吸机管的病人,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很快一直线。家属在病房里嚎啕大哭。

    最该松口气的是心内科和心外科,因为被病人家属骑虎难下。

    还有一件事,听说吴院长开完会走的时候,挨着曹勇小声问:“是哪个见习生?”

    曹勇的嘴巴贴在吴院长的耳朵边究竟说了什么,没其他人知道。

    和老乡吃完午饭,周俊鹏上楼回科室,来到傅昕恒的办公室。

    推开门进去,看见傅昕恒拿着张片子在看。

    不是那个死亡病人的片子,而是那个年轻小伙子第一次进医院时拍的片子,里头有谢婉莹当初给小伙子穿刺留管的痕迹。

    周俊鹏说:“神经外科的人对她很有兴趣。”

    这不废话吗?什么时候看见过曹勇带着个见习生晃。

    哪怕当年黄志磊跟曹勇时,黄志磊也必须混上优秀生了才有资格跟曹勇晃。

    那群人包括曹勇是爱才的,这点他傅昕恒很清楚。他傅昕恒也爱才。医学讲究团队合作。当头儿的,谁不想多招几个能干的进团队,要是能招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天才奇才,值爆了。

    片子夹在灯板上,傅昕恒抱着双臂看了又看。这片子他看了不下千次了,很吃惊,很好奇:她怎么做到的,做到根据他的命令分毫不差,真的是插进去胸膜腔内0.5厘米。

    医学教科书上说操作多少多少厘米,只要是实操过的外科医生都知道,这根本没法做到分毫不差的,相差至少0.5以上。他外号机器人都做不到。

    他看这张片子时已经很意外了,到了手术的时候把管子拔出来时故意再对比一遍,看是不是0.5深度,结果真可能是0.5。

    会不会是巧合?需要再观察观察。

    “按照常理,应该是退出钢针时可以插完整段软管在里面的。”跟在他后面看的周俊鹏说,“说明她真的是第一次操作,根据老师您的命令去做了。”

    (谢婉莹:再怎么说,这老师是心外科厉害的专家,哪怕她是重生的,她肯定听老师的话,按部就班地执行。)

    “如果老师您告诉她插进去整段软管的话——”

    阴差阳错,他没说,以为她会,结果她没有这么做是什么原因,给他暴露出了天赋?

【203】下次让她来我们这

    “0.5,居然也没有掉出来。”周俊鹏道,令他最吃惊的是后者。

    整个软管插进去是为了防止给病人排气的管子脱落到体外,导致失败,要重插。

    说明谢婉莹固定的奇好,为此她也付出了些代价,半路为了保护患者,手擦伤了,肋骨被压了。

    傅昕恒回头问:“她伤口脱痂了吗?”

    “应该好了吧。没有看到她的手吃饭拿盘子勺子有什么不自如的地方。”周俊鹏答。

    “黄志磊给她摸过脾没有?”

    “没问。不过应该摸过的。他那人我知道,脾气有时候暴躁,但是,该怎样就怎样。不然曹老师怎么会带他。”

    没事就好。傅昕恒想,看来有可能是个奇才。尤其今天谢婉莹的表现,思考速度极快,联想力超强,比他们这些当老师的脑子转的还快。

    “下次他们班安排来医院学习的时候,如果她来我们科,你让她到我们组。”傅昕恒交代。

    每个科室来医学生进修生,要分组跟老师的。这些医学生跟谁学习值班,有人安排的。这个权力,一般主任会按照需要交给一个人。

    像神经外科,曹勇做主。在心胸外科,当然是他傅昕恒做主了。

    *

    吃完午饭是休息时间,谢婉莹没有去值班房也没有回学校,咚咚咚跑下楼去找大师姐。

    中午部分科室没手术的话,不忙。麻醉科却不同,每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午不忙的机会,五根指头能数的出来。因为大医院里,常有急诊手术以及上午做不完或是下午提前要做手术准备的病人。

    麻醉医生多辛苦?要比手术医生提早半个小时以上做手术准备。

    比如说,早上手术医生可能八点钟上班。护士一般提前半小时把手术病人往手术室送,麻醉医生七点钟要准备干活了。

    不过,麻醉医生在要手术的病人心里头分量挺大。普通老白姓经常口口相传,做手术,怎么都不要得罪麻醉医生,不然痛死你。

    柳静云做个麻醉医生纯属意外,当初她高考时分数够,本来是想去做内科医生,但是医学院招录的时候把她拨去了麻醉方向。说来说去,她的分数比起同期生还是差了一点。

    让柳静云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学着学着,居然觉得当个麻醉医生很伟大,比当内科医生强多了。

    尤其是有些病人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麻醉学起了巨大的作用。

    人能被痛死,这句话是真的。

    可是想留在全国最顶尖的三甲医院做一名麻醉医生,太难太难了,像做梦一样。

    柳静云只知道,去年自己家医院麻醉科只招了一个麻醉学毕业生。前年,招了两个,一年比一年少。今年能不能招一个?没人知道。

    有的麻醉学医学生,见大势不好,向其它医院投简历去了。可她柳静云不一样,她喜欢母校的医院,喜欢极了,做梦都想着留在这里工作。

    母校的医院哪里好?这里的老师,前辈,师兄师姐,一个个能力超强。

【204】大师姐的病人

    在国协工作,身边是最强队友,去到哪儿,这摆明是一支王者之师。

    哪个人,会不想在最强的团队里学习工作?只有在这样的地方工作,离医学最高峰会更加的接近。你读医,不就是想攀上医学的最高峰吗?

    跑到了三楼手术室,刚好有个病人被手术平车推着来到门口处。谢婉莹站在了后面等等。护送病人的护士按了手术室的门铃,不会儿有人从里头开门。

    “柳医生,病人来了!”接病人的手术室护士向手术室区域里头喊话。

    真巧,是师姐的病人。

    谢婉莹看看车床上的病人。

    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身材瘦,车床上侧面用红笔写有肛肠科,可能是肛门急诊手术?

    听到护士喊,柳静云冲了出来,脖子上挂着口罩,对护士说:“推进来吧。”

    护士问她:“需要通知张医生吗?”

    “不用了,他知道。”柳静云答。

    病人穿过了手术室门,谢婉莹跟在车床后头走了上去,对师姐摆摆手:“大师姐。”

    小师妹来了。本来脸部紧绷绷脸的柳静云,露出了笑容:“你找我?”

    “我来看看,虽然不能帮大师姐什么忙,但是可以学习。”谢婉莹说。

    小师妹想见习下麻醉学,柳静云招呼道:“行,你进来。知道要换鞋吧?”

    谢婉莹点点头,上次师兄带她进来过一次,知道程序怎么走的了。

    谁都知道给病人做手术的地方最严格,要求无菌的。所以,那地方应该叫做手术间,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而已,以为手术室就是手术间。

    手术间位于手术室里头,准确来说,手术室里包含了很多个手术间。不止如此,手术室里头还有许多其它功能区域。

    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的办公室也在手术室里头,外面的人肯定想象不出来。毕竟不是医疗领域的人,哪里能进去手术室里头像刘姥姥逛大观园那样参观。

    以前的年代国家穷,连顶流三甲医院的手术间是普通的开窗房,手术前后消消毒这样。所以,当国协那年整个手术间重整,换上了和国际接轨的层流手术间后,整个医院与手术相关的医护人员打从心里是高兴死了。

    工作环境终于高大上了。

    这是谢婉莹经常听柳静云说的话,说:自己实习毕业碰上好时代了。

    病人想住院时有个舒适的环境,做手术想要高大上的环境。其实,医护人员更想,做梦都想。做麻醉做手术很紧张的,有个舒适的环境可以放松,放松了不至于太紧张减少操作失败。

    做麻醉也会紧张?麻醉医生不是没像外科医生执刀吗?

    麻醉会失败的,好比护士打针也有可能失败一样。

    譬如麻醉医生怕给某些病人做椎管内麻醉,像柳静云这样子实习的要毕业的,能不能顺利掌握所有病人的椎管内麻醉,相当于是能不能工作了,而椎管内麻醉对麻醉学医学生而言是一道门槛。

    病人推入手术间后,护士和麻醉医生一块将病人移到了手术台上。

【205】麻醉前的腰疼

    给病人连接上监护仪,调好氧气,留置针头上挂上瓶补液以备抢救后,护士走开了。只剩下麻醉医生一个人操作。

    麻醉医生需要给病人上麻药了。像这种手术医生写明了是肛门手术的病人,麻醉方式一般不需动用到全麻。手术可以不用全麻都是尽可能不用全麻,全麻风险高,价格贵,仅这个两个缺点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都不喜欢用,这是不需老百姓操心的。

    自己上面的指导医生之前给话了,给病人做腰麻。腰麻是椎管内麻醉的一种。

    老师做了指示,实习生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作为实习生是做事更谨慎些,柳静云先检查检查抢救设备有没有到位,比如气管插管的工具,比如除颤仪在不在手边上。

    打开麻醉穿刺包,里头的东西有没有全部备齐,用注射器分别吸麻药、吸生理盐水。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柳静云的脑袋忘记了小师妹在旁边了,脑子里全是步骤步骤怎么走。

    腰麻的时候病人要侧躺,谢婉莹帮大师姐调节病人的体位,既然来到了肯定要帮帮大师姐的忙。

    病人头要下弯,双手抱膝盖,让腰椎间隙张开,背部与手术台的边沿平齐,这样有助于麻醉医生操作。

    可是,这位患者大妈没打麻药呢,光是叫她低下头,她喊不舒服了,让她双手抱膝盖,她更是说抱不了膝盖:“我腰疼死了!”

    听到这话,不管有没有学过医的都知道肯定哪里不对劲了。

    “大师姐。”谢婉莹叫了叫师姐。

    实际上柳静云有听见病人喊疼,心头一下子咚沉到海底去了。

    那位张医生最讨厌有实习生回头喊他。

    柳静云八年制,比五年制的本科生多了见习实习期,所以基本上现在她是可以一个人独自操作了,老师只会来巡查监督。

    像这种单纯腰麻,连腰硬联合麻醉都不是,比较复杂的硬膜外麻醉置管也不是,只要准确穿破两层膜硬脊膜和蛛网膜到达蛛网膜下腔注入麻药可以了。属于是相较简单的椎管内麻醉了。

    蛛网膜下腔麻醉起效非常快的,麻醉医生也很容易判断麻醉效果。在老师的眼里是没什么困难的操作。

    现在的麻醉方式越来越多,要配合更先进的外科手术方式。椎管内麻醉广泛应用,对于麻醉医学生是门槛,但是对于工作的麻醉医生而言尤其顶流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而言,叫做吃一口饭就能做下来的活。

    在顶流三甲医院麻醉科实习,连椎管内麻醉单纯腰麻都做不下来,是说不过去的。

    调整调整心态,柳静云转回身,走到患者身边,询问:“你哪儿疼,告诉我?”

    “我弯不了腰的。”大妈说。

    弯不下去腰,腰椎间盘突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有各种小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属于常见病了。如果是这样的状况不能做腰麻,那么腰麻早被所有麻醉医生淘汰了。所以,腰椎间盘突出不是能不能做腰麻的关键要素。

    腰麻一般在二三腰间,常见腰间盘突出在腰四五,问题应该不大的。

【206】仔细排查很重要

    “放松一点好吗?不用紧张的,阿姨。”柳静云试图安抚患者的情绪。

    “我弯不了腰弯不了腰。”大妈不停地喊腰疼。

    柳静云回头看看钟,过会儿手术医生可能要来了,如果看到病人没有麻醉好,估计要生气了。这是中午的手术,本来就是手术医生牺牲了休息时间给病人急做的。

    手术医生生气的结果,和上回急诊科那样,最终告状告到麻醉科:只是简单的腰麻,你麻醉科的人都做不好?

    “别紧张,深呼吸,阿姨。我先握握你的手好吗?”柳静云握住病人的手,心里真巴不得将自己代替患者受痛。

    谢婉莹看看患者这个状态,从头到脚给患者看一遍,看看是哪儿出了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所以腰疼?是患者主诉夸张了吗?说是疼到弯不了一点腰?有些患者是进到手术间就紧张,过于紧张因而放大了自己的疼痛感觉。

    监护仪上患者的心率有些快,血压却奇怪,有点儿低?

    “大师姐。”谢婉莹再叫声大师姐。

    柳静云转头,疑惑地问小师妹:“怎么了?”

    “应该做不了腰麻。”

    可能小师妹不太懂,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做腰麻的。柳静云准备给小师妹讲讲。

    绕过病人床尾走到对侧大师姐身边,谢婉莹小声说道:“可能需要排除脊柱问题,比如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出问题了?柳静云被吓一跳。

    “急诊的病人?做了多少检查?”谢婉莹问。

    柳静云回头看看放在治疗车上的病历,是急诊病人没错。可能是急诊医生怕肛门会怎样,给抢着做手术了。

    具体是什么情况,柳静云走回去,拿起病历再查查看。原来患者是肛瘘,之前做过一次肛门手术了,当时用的是局麻。局麻没有风险,处理的是低位肛瘘。之后发现复发严重,可能涉及到了高位肛瘘。从急诊进来,这回进了手术间,大概是想做彻底的肛门手术。

    要做手术,基本一些术前检查会做,比如心电图,大致没什么问题,血液检查,凝血没问题。因为肛瘘,肯定有感染,白细胞高些,所以才需要做手术。

    柳静云想了又想,为什么小师妹怀疑脊柱有问题?

    “疼成这样,会不会脊柱畸形了?上回做的局麻手术,可能不需要弯腰。”谢婉莹说,“而且病人瘦,白血球高。说是肛瘘引起的,但会不会有其它原因引起呢?”

    弯腰腰疼,一般不会说疼到这个地步的,一点点弯腰都不行,患者说头也疼。

    脊柱有问题,肯定是不能做腰麻的了。这是腰麻的禁忌症。

    谨慎是没错,可为了查明是不是这个原因,需要让患者去拍片,要联系临床医生来会诊了。要是其他老师还好,今天是那位张指导,柳静云想想都头大。

    放下病历,柳静云走回病人床边,手伸过去摸病人的背检查病人的脊柱情况,这是做麻醉前她本来也要做的定位动作。摸仔细了,发现病人的背部肌肉十分僵硬显然异于常人了,感觉是真不太对劲了。

    “没有拍胸片吗?”

    “非住院病人,从急诊进来,来不及拍吧。”谢婉莹帮大师姐翻了翻病历说。

【207】偏见

    若不是要做腰麻,脊柱和肛瘘手术关系不大的。柳静云再想想,小师妹说的没错,前面那种门诊小手术手术医生没发现问题,属于正常的。

    要继续做这个手术可以,但是不可以做腰麻了改为其它麻醉方式,这样的话,同样须请示张医生。因为真诊断为脊柱有问题,麻醉风险会忽的下变得很高了,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张腰麻麻醉同意书可以解决问题的了。

    柳静云想好了,转过身走去麻醉科办公室。谢婉莹叫来护士看护病人,跟在她后面。

    两人来到麻醉医生办公室,里头一个人都没有。对,中午休息时间,可以休息的去休息了。要工作的人在手术间。

    拿起手机,柳静云深深做个呼吸,再给张医生打电话。

    嘟嘟嘟,很久,对面那人不情不愿接起电话:“什么事?”

    张医生的口气相当不耐烦。

    柳静云说:“张老师,是这样,那个准备做腰麻的病人说她腰疼的厉害,没法弯腰——”

    “给她调体位,你不会吗?现在十个人里头八九个是腰疼的,你没有遇过吗?”

    “张老师,她是完全没法弯下腰。”

    “不可能,她不是第一次做手术。”

    “我查过她上次的病历了,她上次做的是局麻。”

    “你想怎样,想给她改全麻?因为你没法给她做局麻?”

    “不是,张医生,这个可能需要和病人及病人家属重新沟通。”

    “当然要重新沟通了。你没法给她做局麻。”

    “张老师,是这样子。”柳静云努力地深呼吸。

    “什么样子?你连个单纯的腰麻都没法做?!我还以为你准备好了,让我去看你做,现在你意思是要我帮你做是不是?你还想不想毕业?”

    柳静云用力地呼吸,忍着。

    “你在我们科实习几年了,人家实习一年走了,你呆了两年多,准备交这么一张答卷?”估计是中午没能休息好,张医生的火气上了一层,“你这样子,出去工作谁能省心?”

    柳静云吞着气,一直吞着。

    见到大师姐这个样子,谢婉莹轻轻地从大师姐手里抽走手机,和对面的人说:“张老师,电话里说不清楚,反正你要来看实习生操作的。你要不现在过来先看看病人的情况?”

    “你是谁?”

    “我是见习生。”

    “哪个科的见习生?”

    “神经外科的。”

    “你一个神经外科的见习生跑麻醉科和我说什么?”

    “张老师,你不需要发火的,我们只是发现了问题,需要向老师报告。”

    “报告完了不是吗?自己做不了操作嘛。”

    “不是,张老师。这个问题挺严重的,我们认为需要告诉手术医生,以及请临床老师过来会诊。”

    “什么!”

    张医生那边的声音是怒吼了,柳静云被惊了下,转头再看拿手机的小师妹。

    谢婉莹拿着手机脸上表情纹丝不动。

    这有什么可怕的?她来临床第一天都被人叫过滚了,并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

【208】是给他机会了?

    于是张医生吼完发觉对面那人竟然无动于衷,一个小小的见习生竟不怕老师生气。张医生没法忍了,喊:“你等我,让我瞧瞧你是谁的人!”

    电话咔挂掉后,转眼走廊里可以听见砰的声响,张医生从休息室里走了出来摔了门,可见这人有多生气就有多生气。

    柳静云哪怕很害怕,也是走上前一步,让自己挡在小师妹面前护住小师妹先。

    走到她们两个面前,张医生问:“谁,刚谁和我说电话?”

    “老师,是我打电话给你。”柳静云道。

    “你让开,让我看看她是谁。”张医生对她说。

    谢婉莹走出来。

    张医生瞧瞧她,好像有点印象又记不起来是谁,和之前一样,只得问:“你带教老师是谁?”

    “黄师兄。”

    “黄志磊是不是?”张医生拿起手机准备拨神经外科的电话。

    谢婉莹心里想:到时候,自己准备回科室挨骂是了。

    “张老师,这事儿和她无关的,是我——”柳静云不想小师妹被自己拖下水,说着试图拦下张医生打电话告状。

    “你的问题,等会儿会说。”张医生趾高气扬地和柳静云说道,意思是,你们俩等着一个个被收拾呗。

    神经外科护士站的护士接了电话。张医生说:“黄志磊在不在?叫他下来麻醉科。他学生在我这里。我有话和他说。”

    一听这话,有大事要发生。护士赶紧去通知黄志磊了。

    柳静云一瞬间眼泪要掉下来了,她万万没想到按照规程去做的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把小师妹和师兄一块拖下水了。

    没多久,谢婉莹的手机嘟嘟响,接起来果然对面是师兄的声音。

    “莹莹,你中午没有去睡觉吗?”

    哎,怎么是曹师兄的声音?

    谢婉莹深感意外了下。

    后来依稀记起来,之前曹师兄说过,师弟住院总太辛苦,可以上他办公室那儿去睡。

    “他把你扣住了是吧?需要我过去救你出来吗?”曹勇问。

    谢婉莹听着听着,怎么听出来对面师兄说这话时好像在笑。

    “师兄,是这样子的,我觉得我和大师姐没错,是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在做。”谢婉莹说。

    听见她这话,张医生转过身又爆了:“你再说一句,你想说有错的人是我不是你是吧?!”

    “谢婉莹!”

    是黄志磊的声音。谢婉莹拿着手机走到门口。

    张医生愣了下,竟然对方来的这么快。

    “你中午不休息跑来麻醉科做什么?”黄志磊走到小师妹面前问。

    谢婉莹想了想,答:“这大概是命运吧。”

    被她这话给逗得,黄志磊转身对着某个方向笑了两声。

    谢婉莹这下发现了后面走来的曹师兄,怔了怔。

    听到她这句是命运吧,曹勇笑得一双眼眯起来了:怎么办,他也觉得是命运,都给他机会英雄救美人了。

    站在办公室里的张医生听到曹勇来了,两只手叉着腰,眉头用力地拧起来。

    谁不知道曹勇,曹勇是院领导面前的第一大红人。可他张医生偏偏看不惯他这种人。

【209】面红目赤

    瞧瞧这么严肃的事情,这三个神经外科的居然在笑。张医生心里头骂:果然是神经外科的,一个个神经病。

    走出办公室,张医生对曹勇皮笑肉不笑道:“曹医生你怎么也来了。不是说她是黄志磊的学生吗?”

    “也是我师妹。”

    短短五个字,现场叫人感觉是骤然降温。

    爱笑的曹师兄,不怎么笑的时候,全场成了速冻模式。

    张医生的表情僵硬,吞了吞口水。

    黄志磊扶扶眼镜,瞧瞧这人:张医生,也是谁都知道的人物。

    柳静云悄悄走到了门口,听着,手指揪了揪胸口的衣服。

    “说吧,怎么回事?”曹勇平心静气地问几位当事人。

    柳静云刚要走出去说把责任一个人承揽下来。

    谢婉莹突然抢先她说道:“大师姐要给一个病人做腰麻。腰麻是张老师给下的指示。病人来了以后发现弯不了腰。摸起来肌肉十分僵硬让人感觉不对。我们报告给张老师说做不了腰麻,张老师发了火没有等我们说完话,打电话叫我师兄过来。”

    “你不是学麻醉的,你懂什么腰麻吗?”张医生怒气冲冲地转过身驳斥她的话。

    “我没有做过腰麻穿刺——”

    “对,你没有做过你懂什么!”

    “可是我知道腰麻有禁忌症。一个麻醉医生要给病人做腰麻时,不得排除禁忌症吗?”

    张医生眨了眨眼,紧跟继续驳她的话:“你没有做过,你也没有学过,你以为什么是禁忌症,你说的就是禁忌症?腰痛的病人多着了,不是每个都不能做腰麻,你不懂不要乱说话。”

    “我说的可能是脊柱有问题,是不是需要排除下强直性脊柱炎之类的问题。张医生,你是没有听完我师姐的话,是不是?难道你认为脊柱问题不是腰麻的禁忌症?”

    “那个,是,是又怎样?怎么可能是脊柱有问题?是脊柱问题的话,手术医生会通知我们的。这是临床医生判断的事情,一个麻醉医生掺合什么?”

    “手术是肛门手术不是骨科手术。急诊收进来的,没有做过全面检查。肛肠科医生不是骨科医生,你怎么确定他有没有漏诊?你要做腰麻,不得帮着他看看脊柱是不是有问题?”

    “我用得着帮他看吗?那是他的事情!”

    “你意思是,他要是漏诊了,没有看出来,病人脊柱有问题的话你照打是不是?”

    听她的话说到这,张医生面红目赤,可以说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眼前这个小姑娘哪里来的,十足的伶牙俐嘴。

    “我和你说,这是家什么医院,这个漏诊的事情——”说着说着,张医生必须使劲儿找词。

    “张老师。我知道你觉得我和我大师姐不行。我希望能澄清一点事实,我不是要你正看我们两个。我们只负责向你报告。你要么听要么不听。你完全可以把我们当成空气。但是,你总得去看看病人的情况是不是?做个负责任的医生,你不能把病人当空气是不是?我们没有别的想法,只想你去看看病人。”

【210】丢脸丢死了

    张医生回过头,发现走廊里头往这边看的人越来越多了,所有人在听这个小姑娘说话,说明小姑娘说的话切中要害了。

    “张医生,难道你给病人打麻药你不看看病人吗?”谢婉莹再问他。

    一群人等他回应。

    “行,去看病人!”张医生没法说不去,是医生都得去看病人。转过身,他往手术间匆匆走,想等会儿怎么让这帮人丢脸丢到死。好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非要说成是脊柱问题,以为他张医生和她们俩一样是只菜鸟吗?

    这小姑娘以为自己是谁,胡说八道一嘴巴。

    如果真是脊柱出问题,什么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医生能不知道?哪怕是肛肠科医生也应该有所察觉的。这患者之前做过一次肛门手术了,临床医生怎么能不知道?

    张医生在前面气冲冲走的时候,黄志磊在后面想也觉得这事儿很蹊跷,一般来说这种漏诊很少见的。脊柱有问题的话很好辨认的,只怕是强直早期?扶扶眼镜看看师兄怎么想。

    曹勇转头望了眼张医生背影一眼,再往前走。那一眼,好像看的不止张医生。

    黄志磊一想:哎,前头不是麻醉科主任的办公室吗?

    一行人走到手术间。柳静云走得飞快,生怕小师妹因为她出事。

    来到病人那里,看护病人的护士刚好有情况向医生反映,对进来的张医生说道:“她好像脊柱有点问题。”

    听见护士这话,张医生大吃一惊。

    侧躺在床上的病人,根本弯不下腰,连弯个头都觉得困难。

    腰椎要毛病,颈椎也有毛病。有可能两者都有。但是,弯不下来,这个情况是不对了,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张医生走到了病人背后,手去摸病人的背,一摸,肌肉全绷的。

    “怎么回事?”手术间门口传来了一个五十几岁男性的声音。

    “李主任。”离得近的柳静云叫一声。

    张医生的脸色唰的白了。该不会刚在走廊里吵架的声音被主任听见了。早知道,不和这个小姑娘吵了!

    本以为这个小姑娘自己丢脸丢到死,现在莫非要变成他丢脸丢到死?

    话说这种事情他根本没有遇到过,女性老年强直性脊柱炎,还真有可能?类风湿一般很少侵犯到腰椎,骨关节炎不会肌肉萎缩和强直。不管是不是强直性脊柱炎,这明显是患者脊柱出问题了。

    不要说腰麻,哪怕全麻都需要很谨慎了,要重新和手术医生商量的。

    没听见张医生说话,李主任走到患者身边了,问大妈:“你能不能弯腰?”

    “我弯不了。我一再和他们说疼啊。”大妈委屈地投诉道。

    “你以前有没有和你的医生说你弯不了腰?”

    “有。他们说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吧。”

    “拍过片没有?”

    “没有。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吗?不是人人都有吗?”

    听大妈这话就知道这患者是个喜欢省钱的,既然医生说是常见病干嘛去拍个ct什么的,一千多块她花不起。否则,这个肛瘘手术怎么需要做两遍了,第二遍俨然患者是迫不得已才愿意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0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 作者:肥妈向善所写的《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为转载作品,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介绍: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谢家的女儿谢婉莹说要做医生,很多人笑了。
“凤生凤,狗生狗。货车司机的女儿能做医生的话母猪能爬树。”
“我不止要做医生,还要做女心胸外科医生。”谢婉莹说。
这句话更加激起了医生圈里的千层浪。
当医生的亲戚疯狂讽刺她:“你知道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有多高吗,你能考得上?”
“国内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医生是零,你以为你是谁!”
一帮人纷纷围嘲:“估计只能考上三流医学院,在小县城做个卫生员,未来能嫁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高考结束,谢婉莹以全省理科状元成绩进入全国外科第一班,进入首都圈顶流医院从实习生开始被外科主任们争抢。
“谢婉莹同学,到我们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们泌尿外——”
“小儿外科就缺谢婉莹同学这样的女医生。”
亲戚圈朋友圈:……
此时谢婉莹独立完成全国最小年纪法洛四联症手术,代表国内心胸外科协会参加国际医学论坛,发表全球第一例微创心脏瓣膜修复术,是女性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刀!
至于众人“担忧”的她的婚嫁问题:
海归派师兄是首都圈里的抢手单身汉,把qq头像换成了谢师妹。
年轻老总是个美帅哥,天天跑来医院送花要送钻戒。
更别说一堆说亲的早踏破了老谢家的大门……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