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学术争议1(加更)
“我这个计划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彭校长道,“是宁老师你教出了成绩给了我信心,我们的学生能行!”
看彭校长和方老师望到自己身上,宁云夕点头:“是,学生能不能行,如同校长说的那样,首先是老师能不能有信心。”
“拼一把!”彭校长握住拳头。
方老师和宁云夕不禁一块跟着都要热血沸腾了。
那边孩子们听着老师们的讲话,一个个跟着热血一把,仿佛自己都变成了老师似的。只有小四有些哀怨:“二哥真得了,回来没打一声招呼就抢。”
孟晨逸深感自己无辜,他之前真不知道这回事儿。
几个老师听见了小四的话。一个老师突然调走会对班上学生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可想而知。想起之前六年三班的学生都换过一次老师了。宁云夕道:“要不,三班的数学课我继续上。反正都是上的数学。”
彭校长问:“可以吗?”
“我去担任高二的班主任也离不开学校的。”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太一样,不能说没课的时候说走就走。彭校长道:“也行。不过,六年三班的班主任我决定交给李小慧老师来做。”
听见宁老师不走了,孟晨峻重回兴高采烈。
小丫头小鼻孔里哼哼:四哥怎么运气比她好。她抗议就没用的。
“你明天回学校,我们再详细讨论具体细节。”彭校长交代,结束完谈话他和方老师起身离开,离开前不忘对宁云夕说,“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校长!”宁云夕正色答应。
彭校长和方老师到了院子里刚要骑上单车,家属楼里有家属围了上来:“彭校长是吧?想问问这个报纸上的报道是真的吗?”
就此彭校长和方老师看到了那份刊登宁云夕的市报,两个人一肚子的气。那次他们什么都没有说,这个记者不知道后来上哪儿搞出来这个采访。
彭校长挥一下手:“你们去问那个写报道的!”
家属们看到彭校长生气只好退了回来。其中就有桂英。其实这些家长都是看到李大爷把自己孙子都转校到八一子弟学校去了,挺震动的。毕竟李大爷那个孙子在和平一小的成绩不算差。桂英想到,自己家大顺的成绩都没有李大爷的孙子好。
现在他们是不是该效仿李大爷?
在一营长和平股长眼里,自己家的媳妇都是墙头草,哪儿吹就往哪儿倒,对于孩子的事一点儿自己真正的主意都没有,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兰芝突然跑过来,拿着张新报纸指给桂英看。
某份早报上刊登,质疑之前市报对于八一子弟小学新教法的报道。说是早在两年前,某小学已经实行了三算结合的教学方法。宁云夕的方法不叫做创新。而事实上,市报的这份报道早引起了国内教育界各方的多方争议,各方都在争论这个方法是谁独创的。
家长们看着这些不同的报道,不禁全懵了一把。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67】学术争议2(加加更)
早上是秋寒,冷了。
清晨起来的时候,孟晨浩还没有走,先拿了件比较厚的衣服给媳妇披上,说:“晚上回来我再陪你打电话。”
由于想亲自告诉宁爷爷宁奶奶自己怀孕的好消息,这几天都是宁云夕尝试给宁爷爷家里那边打电话。凑巧的是,宁爷爷家里有电话的邻居说宁爷爷宁奶奶刚好有事出门了,好像是到乡下走亲戚去了,不在家。有可能今天才回来。宁云夕对此向他点了点头。
担心她刚起来低血压,孟晨浩扶着她下床。
起身后,洗把脸,人精神了,是时候干活了。
宁云夕先给几个孩子弄上凉开水。有了上次小五没有大便的缘故,现在宁云夕十分重视孩子们的大便情况。老三孟晨熙主动帮妹妹小五穿衣服。小四被大哥二哥看着一点儿动作都不敢放慢。
早饭孟晨浩亲自做。自个儿媳妇现在不是一个人了,给媳妇多做点补充营养。
一家人吃着早饭看外面风大,风刮得院子里地上的落叶漫天飘,哗啦啦地响。今天似乎是个阴云的天气。宁云夕担心孩子着凉,出去的时候,让孟晨熙拿了顶帽子过来给小五戴上。
小姑娘孟晨橙戴起了小帽子,小眼珠子却看起了宁云夕的肚子:宝宝?是和她一样的宝宝吗?小丫头会很喜欢的,宝宝,来,打声招呼~
宁云夕顾不上小丫头那双奇异的兴奋的小眼神儿,赶紧带孩子上车去学校。
到学校,由孟晨逸帮她把两个小的送去他们各自的班,孟晨逸再去办理转学手续。宁云夕走到老师的办公室。
一群老师看到她,纷纷向她道喜:
“宁老师,恭喜你和你爱人!”
“医生怎么说,预产期几月几号?”
“几个月了?”
“本来都想去看你的,但是,校长和我们方主任不让,说是太多人去到你那儿给你添麻烦。”
想着前两个月,自己刚来时和这里的老师们没有熟悉,对她的质疑声一片。如今伴随学生比赛出了成绩,开了那次会议,质疑声少了。其实这里的老师基本人是很好的,不过是被现实残酷的一些东西给膈应着闹堵心,有些郁郁不得志。
宁云夕和其他老师们打着招呼:“随时都可以到我家来玩的。我没有事的了,医生说孩子差不多两个月了。”
“总归是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宁老师,我们都知道你很优秀,但是,你现在肚子里有宝宝,不能太拼了。”这话出自第一天那个对实习生咄咄逼人的林纾老师口里,似乎是让人意外。
其他老师笑揶的目光看了看林纾老师。
林纾老师挺淡定的,实际上是一个很心直口快的人罢了。
李小慧拉着宁云夕的手,走到角落里给她报纸看。
宁云夕看到了许多报纸对于她新教法的报道,基本上所有报纸针对她的来源都是那份最早刊登此事的市报。各类报社发出的声音,变成一场大混战。这时候似乎需要官方或当事人的最新回应。问题是,这个事从一开始她宁云夕都没有说自己独创新教法出来。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68】一身正气1(一更)
办公室其他老师们这两天都知道这个事儿了,力挺她说:“还不都是妒忌我们老师和学生拿了第一第二。”
“对,我们学校的老师这么辛苦,把一个差生教成了天才,被报道一下都能被酸。”
老师们愤愤不平,到底是一个学校的,这个时候不同仇敌忾应付外敌怎么可以。
说起来,有报纸甚至质疑妮妮原先就是哪里的数学天才,然后居然跑去调查妮妮以前上课的学校。那边的老师怎么说的?
李小慧无语地看看宁云夕:“他们说,妮妮这个算法以前在他们的学校里学习过。”
宁云夕把报纸一放。
其他老师看着她,发现她脸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愤怒,都觉奇怪。
宁云夕心里是想,要是全一片赞扬声,她反而才会感到奇怪。有质疑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哪个学术界不都是在质疑声中诞生了新的事物出来。人类各种发明创造,都是从质疑声走出来的。
知识,本身需要质疑,充满质疑和辩论,再验证真理。
宁云夕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其他老师们听了随之冷静了。
昨天彭校长叫她今天去校长办公室,宁云夕把包放在自己办公桌上后过去。
到彭校长办公室门口,里头彭校长拿着电话筒和什么人说着话,满脸的生气:“都说那份报道不是记者采访我们宁老师宁老师说的。他从哪儿拿来的材料我不清楚他。他胡说八道给我们宁老师添麻烦。是,我们宁老师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
方老师站在旁边跟着彭校长紧张,给彭校长又倒了杯水。
“什么什么?要我们宁老师出来做解释?她需要做什么解释?找那个记者解释就是了。嗯,如果是说想来和我们宁老师讨论新的教学方法,那肯定是欢迎的。”彭校长十分大气地说,“有好的教学方法大家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对,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没问题,没问题,要过来就过来讨论,我们绝对欢迎。”
宁云夕在外面听,俨然彭校长和她的想法不谋而合。那头李小慧突然匆匆跑来找到她说:“宁老师,班上孟晨峻同学和他班的学生吵架。”
小四又惹了什么麻烦?宁云夕赶紧跟着李小慧先去看看孩子们的情况。
六年三班二班的课室外面走廊上,两群孩子之间互相推推攘攘的,互不相让,都有情绪激动的孩子扯着嗓子说话。其中一个二班的男孩子都站到了凳子上对刘妮妮做鬼脸:“你和你爸真不要脸。我叔叔说的,你和你爸是想讨好现在学校的老师是不是?所以说是这边的老师教的你。”
妮妮的小脸蛋涨得一片怒红:“没有的事。不是这样的!”
“报纸上都登了,你撒谎都没有用。”二班学生一片吹嘘声。
孟晨峻气火得不能再气火了。对方这些人不止侮辱他的小伙伴,还侮辱他们家的宁老师,撸起袖管把那个站在凳子上的男孩扯了下来。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69】一身正气2(二更)
两个男孩登时纠缠在了一块。陈学兵见状,冲上去帮小四的忙。二班三班其他学生跟着冲了上去帮小伙伴。
闻风赶来的老师们都来劝架。连严肃的余光中在那里用大嗓门吼着都没用。两边的孩子都急红了眼,周围的世界全部在他们眼里变成了空气,一定要一方把另一方干倒的样子。
李小慧站在一边上,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只看余光中老师冲进孩子群没能拉开两个孩子反而被几个有力气的孩子给挤到了一边去。那刹那,余老师差点儿都举起手想打人了。
正在这时候,噔噔噔,噔噔噔。
什么声音?
所有孩子猛地停住了动作,一双双惊慌的小眼珠四处张望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条长竹竿敲打在教室门的木门框上,拿着竹竿的宁云夕映入到了孩子们的眼里。
见孩子们看过来,宁云夕把竹竿一收,姿态宛如孙悟空这个猴子王收起金箍棒,对三班的孩子说:“来,都进教室里。”
“老师!”三班的学生齐声喊,小眼珠子里都是委屈。
“我和你们说过什么来着?比赛之前不是都说过了吗?”宁云夕冲孩子们眨眨眼。
三班的孩子顿时想起来了之前宁老师说的话。宁老师说了,知识不是靠耍嘴皮子吵架有用的,是需要用成绩说话。
“对。”陈学兵一只手揽住小四的肩头,另一只手举起拳头,“用成绩说话。”
三班的孩子们昂起了小脑袋正气凛然:我们是拿成绩说话的。
这回宁老师一招手,三班的孩子无不听话地进了课室里面。
另一边打架的一方看对方孩子都听老师的话走了,能干什么,只能干瞪着眼。想想挺气的,这个架打了一半,都没有打出胜负。二班那边那个站在凳子上的男孩心有不甘,突然手指指着宁云夕说:“我叔叔说了,都不是你教的!你有什么话说?”
在场的老师们一听,都能感受到这话特么的伤人,伤老师的心。只能说童言无忌吗?可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少应该要懂得礼貌。
哪里知道这孩子忽然又喷了一句话出口:“我才不需要尊重你这种老师。”
“余老师!”宁云夕提高声量。
余光中老师才发现自己不知觉中举起了手。
那个男孩冲着余老师甩了个头,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着实能让大人都气得牙痒痒的。
三班的孩子们趴在窗户上看着那个男孩,一个个抹着小鼻孔。陈学兵是想起了自己第一天对付宁老师的事儿了,结果没多久被宁老师降服下来。
现在他们这群孩子们等着看这个男孩的好戏。
只看宁云夕平静的眸光望着对面那个男孩,说:“如果你是质疑我的教学方法,我随时欢迎你来和我辩论,共同进步。如果你怀疑我的师德,我一不图钱,二不图名,图的是学生成绩好,图的是知识进取。我身正不怕影子斜!”
宁老师一身的正气浩然。
二班的孩子们一片愕然。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70】专家来访1(加更)
看着他们的余光中老师忍无可忍了:“都给我回课室去!我教你们一群小王八蛋来着,你们天天想着老师干什么的?图你们的钱?”
李小慧气鼓鼓地鼓起腮帮子:想也知道,孩子们有这种想法都是什么样的人灌输的。
校门口这时来了辆车。从车上下来跳下来一个人。
方老师听说是上回那个市报采访记者董记者来了,和彭校长揣着一股气刚好找对方算帐。
董记者被带进了彭校长办公室里,连声道歉道:“这事儿都不能怪我。”
“怎不能怪你了?你怎的胡说八道,都把胡说八道写在你们报纸上说不怪你!”彭校长对着对方吹胡子瞪眼的。
“宁老师是当时在比赛现场是吧?因为你们都不说,我只好回头找当天比赛现场的人询问情况。那里的人告诉我的,是宁云夕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董记者说起事情的起源。
“那个说我们宁老师独创的,又是怎么回事?”彭校长指着报纸上最显眼的几个大字问,“我们宁老师什么时候和你说她独创了?”
“这个我问教育局的同志的,当天他们观摩了现场比赛,认为刘妮妮同学的算法确实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很有可能是全国独创。”
彭校长砰的拍了桌子:“人家说可能,你写了肯定!”
“新闻肯定需要把题目立得比较耸人听闻吸引眼球——”董记者的手指挠了挠自己头给自己辩解着,“不过,国内有些专家也支持我写的报道的,说宁老师很有可能是独创。”
真懒得和这种人瞎扯了,彭校长一句话:“你今天来干嘛?”
如果是想来所谓的口头道歉,赶紧走人。
董记者说:“我是来给校长和宁老师带来好消息的。”
“你自己写报道辟谣了,说都是你自己胡乱写的?”彭校长问。
“不是。怎么可能是我乱写的。宁老师的教法我个人都认为是她的独创。所以,教育专家下来了,说是要到你们学校问问宁老师。很快,宁老师会得到正名的。”
方老师和彭校长听了这个消息,一点都没有感到高兴,是差点儿想打起这个记者了。这不是一堆麻烦事儿没完紧跟着一堆吗。这个董记者算是消息灵通,对彭校长说:“校长,你自己在电话里说的,说来人都很欢迎,没问题。”
彭校长拿起桌子上的几份报纸,一边看一边拧着眉头像是在沉思着什么。
方老师忐忑着:“是不是该提前通知下宁老师?”
“对对对。”董记者拿出纸和笔,准备好随时采访当事人。
“你给我滚。”彭校长对董记者指着门。
董记者笑了一笑:“校长别生气,我和你和宁老师一个阵营里的。”
“我能和你一个乱写的记者一个阵营?”彭校长喷回对方。
话刚说着,校门口来车了,一共来了好几辆车。
平常八一子弟学校没有什么人来访,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贵客,老师们和孩子们都被惊动到了。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71】专家来访2(加加更)
课间的时候,所有孩子们趴在了学校走廊的廊台上望着下面。
彭校长整理下衣容,带着几个老师下去迎接。
教育局的同志和彭校长握了握手,介绍从上面下来调查的两个教育专家:“这两位是郑老师和邓老师,都是教数学的。”
彭校长微笑着和两个专家打招呼。
两个专家对于彭校长是十分熟识的,齐齐笑道:“彭校长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但是没有想到居然从首都跑到这里来了。”
彭校长挥挥袖口一片风轻云淡的口吻道:“搞教育的,到哪儿都一样,下田教娃儿,一样是个乐事。”
“所以说彭校长是教育界崇敬的老前辈。”两个专家说。
和专家寒暄完,彭校长看到后面还有一堆人,问是怎么回事。
教育局同志说:“和平一小数学课题组的组长朱石清老师等几位我们市里著名的小学数学老师,都说是想来观摩学习宁老师的新方法。”
彭校长眉头一挑:“欢迎欢迎!”
介绍的人继续介绍完:“这位是以前刘妮妮同学所上的小学,担任刘妮妮同学数学课教学的楚老师。”
彭校长大笑一声,对专家说:“这俨然是要来一场学术界的大探讨。”
“那是那是,校长你介意不?”
“我介意什么,有什么好介意的?学术进步,非常需要各方的意见,深刻探讨!”
方老师跑着去通知宁云夕。
宁云夕接到通知带了班上几个孩子过来。
到了专家们所在的座谈室,孩子们心里都有些紧张,听说都是从首都来的教育专家。拘谨的孩子们一溜站在宁云夕后面。
宁云夕本来也有些紧张的,然而孩子们往她身上依靠,自然而然,身为老师,她挺身而出。
“宁老师是吗?”郑专家问。
两个专家都挺和蔼和亲的,说话非常客气。
宁云夕和孩子们的情绪稍微缓解。
此时,一个中年女老师突然从角落里站了起来,径直朝孩子们奔过来喊:“妮妮!”
那股子热情仿佛是妮妮的亲妈一样。一群孩子看着不由愣住。
“你家亲戚?”朱玲玲和小四等人问妮妮。只记得妮妮爸妈是平股长和兰芝。
妮妮直摇头,对于冲来的女老师却是连连后退,退到宁云夕身后找安全感。
对面的女老师走到孩子面前见妮妮在躲,惊问:“不认识我了吗,妮妮?这才几天。这孩子居然不记得你的小学数学老师了?”
“楚,楚老师——”妮妮的小嘴巴里抽着气,说话都不连贯,仿佛被什么使劲儿压着吓着。
“对,我是你楚老师。来,过来。”楚老师向妮妮招招手。
妮妮直接摇头,说什么都不过去。
现场其他人看着都一片疑惑,看向了楚老师。
楚老师有些尴尬的脸色说道:“以前我和这个孩子很亲的,总是私底下教她数学,知道她有天赋。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人和她说了什么话。”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宁云夕。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72】专家来访3(一更)
宁云夕没说话,毕竟人家楚老师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她。
专家们要彭校长主持,彭校长大度地让给专家们主持现场。专家们对老师们说:“楚老师,先坐下。宁老师,你和孩子一块都坐下。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请宁老师给大家介绍新的珠算教学方法。其他学校老师一样可以提出意见,共同讨论。”
楚老师听专家这么说,马不停蹄没有坐下马上代表自己学校的发出观点:“宁老师的独创珠算法在我们学校的师生看来,和我们学校教给学生的三算结合区分不出两样。刘妮妮同学之前在我们学校学过三算结合的。在我们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要学习三算结合。”
三算结合,是指珠算口算笔算结合在一起,但本质上并不脱离算盘。
楚老师这么说,刚好下来调研的专家们和在场市里的老师们都有类似的疑问。毕竟那天现场发生的事情,几乎这里的人都没有亲眼所见当时发生的状况,或是有当时在场的人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六年三班学生打算盘的细节。
郑老师就此向宁云夕建议着:“宁老师,可否让孩子现场做几个题目给我们看看?”
宁云夕并不想让孩子们去炫耀自己的技法,但是也不能让孩子们承受被质疑的委屈,于是点了头。
六个孩子被推举了出来,其中有三个是那天参加比赛的学生,另外三个是另外挑选出来的,孩子们一排坐在了台子的一边上,正对面是一排老师和专家。
郑老师戴着老花眼镜给孩子们写第一道题目:“请问,六十三乘以八十五除以三加一百零七等于是多少?”
一开口,专家是出了个大数考学生。仔细想想,合情合理,现在专家面对的孩子是据说拿了全市珠算比赛第一第二名的学生。这点题目算不上最高难度。
在六个孩子面前,现场提供了纸,笔,以及算盘。
所有人很快发现,孩子们听到题目的时候,一没有动笔,二没动纸,三没有动算盘。几个孩子几乎都是脱口而出,喊:“一千八百九十二。”
由于孩子们的回答有些快慢,造成声音不一致,现场的专家和老师刹那听着有些混乱。然而,叫人足以吃惊的是,孩子们答题速度之快,几乎是专家一念完题目立马有孩子同步答出答案。
郑老师微微一惊,同邓老师商量下后改变出题方式:“你们一个人回答一个题目。我给你们每个人出题,你们答题按照顺序来。请在我左手边的第一个同学回答第一个题目。”
紧跟着,六个题目从郑老师口里念出,难度与之前第一道题差不多。孩子们答题的速度仍旧飞快,与专家念题几乎同步,有的不到一秒钟已经答出答案,而且答案全部正确。
再看孩子们对面前的纸笔和算盘三样都没有动到过。
这?
没有算盘却比打算盘的计算速度更快?
现场所有老师惊讶!
“这不是三算结合。”亲眼所见,郑老师和邓老师很快看出了不同之处,“他们没有用到算盘!”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73】专家来访4(二更)
“不是三算结合,不打算盘不是珠算了,他们这是什么算法?”楚老师咄咄逼人地问,俨然对于专家将她的观点抛弃很不满意。
难道是漏题?
话说人家专家和八一子弟学校的宁老师串通了吗?
两个教育专家挤了挤眉头,干脆把出题的任务交给楚老师。
楚老师接过了任务,立马给孩子们提高了难度:“七百八十九乘以八八八八,除以十二,减去四千五百二十七,加一亿八百万八十九——”
其他老师听到楚老师直奔亿位去了,一片惊嘘的诧异声。
这个楚老师想干嘛,是打算拿终极武器消灭这群孩子吗?
只见六年三班这六个孩子挺镇定的,其中有几个孩子回答的比较慢,但是,有另外两个孩子回答的速度仍旧飞快,几乎分秒答出:“一亿零八百五十七万九千九百四十八。”
楚老师的脸上突然默了。
其他老师问楚老师:“答案对吗,楚老师?”
楚老师的嘴巴动动,言辞很模糊地说:“应该是对的吧。”
其他老师全听出来了,孩子们都计算好了,楚老师自己都没有计算出自己出的题目答案!
老师们全体对楚老师没眼看。
楚老师赶紧为自己辩解:“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他们答题时快慢很多。”
“有的本来计算的比较快,有的本来就比较慢。不然比赛怎么有名次之分。”连和平一小的朱石清老师等人都觉得楚老师的质疑太低能。
“问题,他们没有动到纸笔和算盘怎么算的?靠心算吗?”楚老师发出连续的质问声,不会轻易承认。
“宁老师,你给我们讲讲怎么回事吧。”两位专家对此同样有疑问,问宁云夕。
宁云夕走过来,把手放在几个孩子的小肩头上说:“其中这边三个同学用的是快心算。另外三个同学用的才是珠心算。”
快心算?
珠心算?
新名词?
现场专家和所有老师,均可以用惊讶出地球的表情来看宁云夕。
六个孩子自己先乐了起来,看看其他老师茫然的表情吧,只有他们宁老师最了解他们一下子看出他们的小秘密。
宁云夕向专家解说:“他们的算法是我教的,所以我比其他老师清楚他们的水平到哪里去。快心算是一种纯粹的心算方式,口诀与珠算是不同的,相对于珠心算容易学习上手。水平比较差的学生,会采取快心算而不是珠心算来计算题目。”
“什么是珠心算,宁老师?”郑老师问起这个听起来貌似为最难的新算法。
“珠心算是在人的脑子里形成一个算盘,在脑子里打算盘,培养开发的是孩子们的右脑功能。因为将现实里的算盘换成了脑子里想象的算盘去打算盘,所以不需要在现实里使用到算盘。”
“听宁老师你这么一解释,我们初步有了个概念,这个珠心算真是不太容易。”两个教育专家听出了珠心算对学生的高要求,要把算盘想象到人的脑子里去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短时间学习到的方法。而且,甚至可能有很多孩子不能办到。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74】专家来访5(加更)
宁云夕点点头赞同专家的说法:“因此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去练珠心算练出成绩来,非要练习的话,可以改为快心算。”
“练这个珠心算和珠算的好处区别是——”
“珠心算开发右脑对增强空间记忆有很大好处。在数学几何方面需要孩子对空间的想象力和把控力。而我们都知道,数学几何是包括物理学等其它学科的基础,到了实践科学上,比如工程设计师等岗位同样需要这样的想象计算力。”
现场其余老师静默地听着,像楚老师已经插不上嘴了,只听宁云夕和两个国内教育专家越聊越高级,完全不仅仅止步于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了好不。
郑老师和邓老师与宁云夕聊得甚是高兴,两抹闪烁的睿光在他们的眼睛里闪过:眼前这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宁老师,数学底子是真的超级的好,能教出好学生出来真一点都不奇怪。
更可贵的是这位年轻老师并不居功自傲的,而是一直倡导实事求是:“珠心算学习的基础可以建立在三算结合上,学起来会更快一些。”
对面楚老师听到宁云夕这个话,立马笑起来道:“就是就是,刘妮妮同学今日的成绩,都要归于我们学校,她的母校。”
其他老师望向楚老师:“楚老师,现在珠心算的学生,除了刘妮妮同学都是你的学生吗?”
楚老师:“这——但是刘妮妮同学回答的速度最快不是吗?宁老师自己都承认了这点!要不是刘妮妮同学转学的话,她现在依然是我们学校的数学小天才。”
“我女儿在你那边上课时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你怎么解释?”
这个完全陌生的声音从哪里出来的?
现场所有人扭头望过去,看到了在门口站着的妇女。
“这位是——”郑老师问。
“刘妮妮同学的母亲。”方老师说。
兰芝跑学校来了,宁云夕都深感意外。因为兰芝一直反感八一子弟学校,大院里谁都知道的。
说起来都是由于兰芝看了那些说自己女儿和宁云夕的报纸。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自己打骂说女儿是一回事,别人家来欺负她女儿哪能行。因而今早上她琢磨着一想,不如再到学校问问是什么情况。
来了以后没有想到竟然会撞遇之前教妮妮的数学老师,而且敢说她女儿以前是数学天才。兰芝心头那股火腾的冒起来了。
“我没有什么知识文化,领导。”兰芝面对郑老师说,“但是,这个做人的事儿还是看得多了。知道什么叫做小人,抢别人成绩的小人。”
听出对方似乎指的是自己,楚老师诧异:“你是谁?”
“我是你说的数学天才的妈。你不知道?”兰芝道。
楚老师真一下子没有认出兰芝来,毕竟不是以前班里优秀生或是特殊家庭的家长,想老师全部记住所有教过的学生家长不太可能。
现在听老师这样说,楚老师红了红脸:“这位家长同志,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我无端指责。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刘妮妮同学有如今这个成绩,是你我都应该高兴的事情。”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75】专家采访6(加加更)
“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兰芝气冲冲走进了座谈会里面与楚老师当面对峙,“你这种人,要是知道才奇怪了。”
“妮妮同学的母亲,你不要骂人!”楚老师同样生气起来。
“我骂了你吗?我说话带脏了吗?我女儿有这个成绩,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说清楚。”
见双方都有些过于激动,现场其他人赶紧劝和。
方老师和宁云夕先给兰芝找张椅子坐,兰芝不肯坐。
妮妮头一次看见妈妈对其他人气成这样,小眼珠吃惊着。
兰芝从自己衣服口袋里突然掏出几张卷子,她本来拿卷子是想请教宁云夕的,没想到这会儿给派上另一个用场了。
“想说我撒谎是吧?这些都是我以前女儿的试卷,大家都看看,是谁在撒谎。”
几张展开后的小学生数学试卷,啪,被兰芝甩在了会议桌上。
考卷上老师用红笔打的分数十分鲜红刺眼,每个数字似乎都扎在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心头上。
一刹那,全场陷入了无比的安静之中。
“你看看,你给我睁大眼睛看看。你们都看见了吧?各位老师,你们看见了没有,二十分,三十分?谁在撒谎?”兰芝大声地说。
一张一张的试卷上,二十几分,三十几分都有,最高的分数定格在四十二分。
老师们诧异的视线在考卷上的超低分数与考生刘妮妮这个名字上面来回徘徊。
楚老师脸上猛地晃过一道铁青,这会儿,她似乎自己想起来了妮妮以前考的都是多少分。
“是你自己给我女儿打的分吧,楚老师?”兰芝提高声调越说越忿然,“我女儿是在你教导下得了几十分的数学天才,你要脸不要脸?”
学生一旦出成绩,老师的功劳随之而来。为了证明是自己教出来的天才学生,老师争抢自己在教育界里的功绩并不是没有过的事情。毕竟宁云夕的事都登在了报纸上,引起了国内教育学家的关注。楚老师如果不出来抢,功劳岂不是会被只教了妮妮两个月左右的八一子弟学校的老师全抢了。
是登报,楚老师教了二十年都没有登上过报纸,而且是以前自己教过的学生。沾点功劳都是应该的呀。
对于楚老师此时内心里的想法,在场的老师们几乎都可以猜出一丝。
郑老师和邓老师揉着鼻梁。其他学校的老师神情复杂,表情不一。彭校长一脸严肃。
楚老师却是铁了心下来,这一刻不抢什么都没有了,说:“不管怎样,这位家长,你孩子的基础是在我们学校打出来的。没有我们学校给她打的基础,她能有今天的高度?”
“你给她打的基础,是这么几十分吗!”兰芝气到要气死了,尤其想到因为这个人,她女儿曾经被人骂成了笨蛋。
楚老师挥挥手,一副高人的姿态:“我不知道怎么和你这种人解释。”
“你不知道怎么解释这几十分是吧?”兰芝猛开拽开方老师拉着她的手,绕过桌子。
楚老师一吓:“你想干嘛?”
“妈!”妮妮喊了一声。
兰芝站住了脚。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76】专家来访7(一更)
“宁老师说的,有争议有辩论很正常,真理都是这样辩出来,不用冲动。”妮妮声音很小,但是现场所有人可以听清楚。
“对。这位孩子说的对。”郑老师说道,“家长同志,有什么需要辩论的放到桌面上,大家都来讨论,把事情讨论清楚。”
听到教育专家要把她这个事儿讨论清楚,楚老师登时懵了,突然感觉哪儿不太妙了。
“彭校长,你什么意见?”郑老师问坐在对面的彭校长。
彭校长清了清嗓子:“我不说,是怕你们大家都认为我偏袒我们学校的老师。但是,我可以老实和你们说实话,之前宁老师同样受到我们学校里老师们的质疑。”
“对,都质疑她怎么能快速出成绩。宁老师说出了她的方法。原来是有些孩子要因材施教。”方老师给彭校长的话补充着,“像妮妮同学这样的孩子,好像是思维的回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们想东西不会说死板地按照老师教的去做。比如从a点走到b点,他们会选择各种路径去走,甚至绕很长的路。比如爱因斯坦非要做三张小板凳那样。”
方老师这个形象的比喻一来,所有老师听明白了。
郑老师和邓老师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之前这孩子没有想通的那一点,被宁老师启发出来了,然后突飞猛进。”
楚老师坚持道:“不管这孩子以后如何想通的,这个基础是我们学校打出来的。”
“但是,楚老师,就像说珠心算可以在三算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本质上它是一样创新,和三算结合是两码事。”郑老师邓老师火眼金睛,早看出楚老师想搅浑水,想让自己和自己的学校从宁云夕的事件上平分功劳,算是趁火打劫,但严肃的学术界怎能给你这么个搞法。
楚老师听对方这样一说,清楚自己目的暴露了,只好小声叽咕起来:“明明是没有我们培养在先,哪有她今天——”
“楚老师!”郑老师突然的加重口气,让楚老师刹住了嘴。
郑老师严峻的口吻说:“楚老师你今天的所言所行,在场同行以及孩子们都看着。你自己需要想想,你自己做了些什么?”
“我——”
郑老师手里的那支钢笔在桌子上敲打起来:“楚老师,难道妮妮同学家长说的几张试卷不是你批改的?人家现在家长要的是你承认这个试卷是不是你批的而已,你却一直绕开避开话题,为什么?你想说你自己不心虚吗?想逃避承认自己的错误吗?”
楚老师诺诺地说:“我,我——”
“楚老师。你理应该给这位家长道歉。”郑老师指出,“你身为老师,如果连做错事要道歉都不懂。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教育孩子们的是诚实,做人诚恳。你做的是完全相反的事情。我个人不认为你适合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邓老师皱着眉头紧接来一句:“楚老师,你出去想想吧。”
她不适合当老师!
要她出去!
楚老师此刻天旋地转。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77】专家来访8(二更)
“到这种时候都不知道反省。在一个严肃讨论学术问题的地方,撒谎连篇,这种人留在这里做什么,能做出真正的学术吗!”看楚老师没有动,郑老师把手里的笔扔了出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怒火。
旁边的同校老师见状赶紧把楚老师弄出去。
楚老师双腿一路走一路哆嗦。
与楚老师同校的另一位老师对郑老师连声道歉:“郑老师,对不起。之前,我们确实不知道妮妮同学的数学成绩。”
这位老师是楚老师的上级领导。
“学生你们教的你们不知道她成绩?”郑老师反问,这不是怪事嘛。
“我们听楚老师的话,没有想到她会撒谎。”
郑老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对方话语里的种种漏洞:“楚老师是你们学校的人,你们现在是想说你们连核实这个老师的话都没有就跑过来争论学术问题?欠缺谨慎稳妥,这是做学术的大忌。你们学校平常做学术都是这样?”
“是——”对方的声音低得像蚊子似的。
郑老师算看明白了:“我看你们学校老师一个接一个只想搅浑水。明明白白这事现实摆在这里。刘妮妮同学的成绩,和你们学校和你们老师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们做学术要的只是功绩,我劝你们早点滚蛋!”
这下,连这个学校的主任都一样被郑老师赶人了。
现场一片死寂。
做教育的老师,平常脾气都是十分温和的。如今能使到两位首都教育专家学者都气愤难抑,足以说明了此事的严重性。
“师德,什么叫做师德!你们这样教育孩子做人的吗?”郑老师怒火滔天。
兰芝原先想着这里一群人都是老师,肯定官官相护,哪里知道人家自己对做错事的自己人发起火来比她更可怕。兰芝的身体随老专家的怒气一颤一颤的,居然好久都没有反应过来人家已经在对她道歉。
邓老师对兰芝说:“请放心,妮妮同学的家长。这种不正之风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容忍。他们学校肯定会严肃处理,如果不处理,会有教育局处理。”
“是。”郑老师接上话,“请你一定要相信我们老师。她这种人只是个例。所有老师不会对这种事情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像宁老师,不就把你女儿教的很好吗?”
“是的。”兰芝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回头看到女儿妮妮站在自己后面小心翼翼的目光。兰芝双手一伸抱住女儿。自从上一次打了女儿以后,这是她第一次抱女儿。现在她终于明白了,明白到自己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母亲。
伴随这对母女离开座谈室,郑老师邓老师开启会议总结:“八一子弟小学六年三班班主任宁老师,创造了珠心算的雏形构想,并付于教育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新的教学方式需要继续钻研,为此,我们会向教育局报告这个事情。同时,希望其他学校向八一子弟学校数学组和宁老师学习。有问题可以继续讨论,但是各种歪风邪气是在学术界教育学界都是不会被允许的。”
所有老师看向了宁云夕和八一子弟学校的彭校长老师们,郑老师带头鼓掌致敬。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78】他去哪儿1(加更)
哗哗的掌声,让宁云夕和八一子弟学校的老师们不由有些激动有些脸红了,连彭校长都不好意思地清起嗓子。
离开的时候,郑老师和邓老师对彭校长很是歉意:“今天给彭校长添了很大的麻烦。”
“没有,没有。”彭校长说,“却是你们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里,你们很辛苦。”
“我们这点辛苦,怎比得上你这个真正下基层干活的。”两位老专家和彭校长互相调侃着说。
三位老教育工作者一路并肩着走着,彼此很是依依不舍。郑老师邓老师说:“你什么时候回首都,彭校长,我们可以到茶馆喝个早茶。不瞒你说,听说是你手底下的老师,我们就想这个可能性是真的了。”
“都是我们老师的功劳,不是我,我只是个校长。”
“没有你的领导,哪有底下人的出色。当然,你这位宁老师,是很出色的年轻教师,我们很期待她的进步和成长。”
宁云夕跟在几位老专家后面仔细聆听老前辈们的话。
“宁老师,随我们彭校长学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两位老专家回过头,对宁云夕说,“争取扩大学生实验群体,将新的教学方法——珠心算,争取写成一片实验研究论文出来。”
老专家的话是给自己指明了一条从事教育的学术道路,宁云夕感受到一股来自老前辈的暖流和厚爱,感动道:“是。”
送走了郑老师他们,彭校长回头对宁云夕说:“宁老师,昨天说什么?”
“高二的事情。”
“对。——方老师,记者麻烦你了!”
方老师对董记者等人说:“专家的话你们听见了,要我们宁老师向彭校长学习。把这个话写上去就对了。”
董记者等报社采访记者为难地拿笔挠头。
那天回家的时候,宁云夕心里一直回想着郑老师他们的话,心头潮涌,于是想着回家和自家的孟团长说说。
如今是习惯了和他分享自己的心事,哪一天晚上不搂着他胳膊和他谈心却是有些不习惯了。
等了片刻,他居然回来了。今天他似乎回来得比较早,天没有黑到家里比较少见。
走进家门的孟晨浩看见她,径直走到她面前。
难道他都知道了?宁云夕想。
“我想和你说,部队有紧急任务,我需要离开家几天。”
宁云夕怔了下,站直了身体,仰起脸望着他。
他的声音里有一丝丝急躁。
宁云夕转头看到了小伟在帮他准备东西。
说走就走,那一次在他老家已经发生过一次。因为是军人,只要有命令随时就得出发。随军家属说是随军,但是到了军事任务这个坎上,同样只能无奈地在家里等待。
宁云夕等了一下,似乎在等他接下来再对她详细说明些什么。
然而他一句解释的话都不可能有。
孟晨浩清楚地能看见她眼里的意思,但他什么都不能说,事关任务的事情按照规定是不能说的。宁云夕在这一刻真实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军嫂。
军嫂就是永远他有离开的秘密但是不能和你说。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79】他去哪儿2(加加更)
此时她需要抱怨吗?向他抱怨怎么可以不说?不行,选择了当军嫂就得承受这一切,默默承受这一切。宁云夕回想着自己那一天和他在婚礼上发出的誓言。
“我知道了。”宁云夕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力气说出这些话。和在老家那一次不一样,毕竟他们现在是夫妻了,孩子都有了,感情更深了。
孟晨浩看见了她脸上那丝努力压抑的表情,此刻他能做的只有是双手抱了抱她:“我会回来的。”
他举起的那只手想在她头发上摸一下,但是生怕触发她的情绪收了回去。
“团长,都准备好了。”小伟说。
孟晨浩放开她转身。
“你放心,孩子我看着,他们刚出去玩了。”宁云夕在他后面喊。
他回头看了她一眼,又急急地转身走了出去。
没会儿听车声离开。
宁云夕找了张椅子坐着,脑子突然有一阵空白。院子里,有不少军人家属出来送别自己家里的军人。不是他一个人走而已。宁云夕振了振精神。
孟晨逸带几个小的到隔壁团部食堂带了点吃的回来,因为两个小的没有开饭前直喊饿。回来的时候,好像大家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这时候真亏了有老二在家,宁云夕心里想。
一家人心照不宣,都没有提及他突然不在家的事情。
几天过后,全国某教育报刊上刊登了郑老师和邓老师联名发表的文章,根据宁云夕的描述给了宁云夕创立的新珠算方法正式的名称,叫做珠心算,并倡导全国有条件的小学进行实践和验证,以便形成一套新的快算和教学方式。无意中,她的到来似乎推动了这个世界的发展。
之后彭校长根据赌约向市里教育局讨到了第一笔实验奖金,彭校长想了想,拨点钱奖励给宁云夕个人。宁云夕想着自己家用钱没有学校用钱急,把自己得到的那点奖金一概给了学校。因为听说为了这个学校,彭校长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宁云夕将三班班主任移交给了李小慧。彭校长是个比较谨慎的人,在没有把全部高考老师班子准备好之前,暂不安排换老师,因此有了一定的时间让宁云夕去备高二的课。
同是数学课,高二的教学内容和六年三班的教学内容大相径庭,备课起来要从头开始。而且两个班级都涉及到了升学考试这一关卡,更需要细心为学生们拟好整个大考前的复习大纲。任务有些重,有些复杂。宁云夕有异眼帮着筛选资料,但说到底需要人脑思考和重新组织,备课伊始和其他老师一样都是有些满头大汗。
那天她在家里备课,兰芝牵着妮妮的手和桂英一块到了她家里拜访。
宁云夕不计前嫌接待了她们,能看到兰芝和妮妮这对母女和好,作为老师她比谁都高兴。
兰芝让女儿坐下,和桂英两人都很愧疚:“之前我们两个不懂文化。我们老公说了我们,人家说什么我们就是什么。我们承认我们是错了,误会你了,宁老师。”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80】他去哪儿3(一更)
“没事。”宁云夕说,“成为朋友之前,有一些误会很正常的。”
看宁云夕要去给她们端水,兰芝和桂英站起来拉住她:“我们来,你现在是孕妇了,注意点身体,宁老师。”
宁云夕刚想说倒杯水没什么,结果被她们两个非得按着坐了下去。
“我们老公叫我们有话自己和你说。”兰芝吞着口水忐忑,“我儿子和桂英她儿子在和平一小都学得很吃力。我们问过李大爷的意见了,想把我们孩子转学到八一子弟学校,你看可以吗,宁老师?”
“当然可以,只要你们自己孩子和你们家长都认同,想到我们那里上学的话,我们方主任会很高兴的。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欢迎。”宁云夕说。
兰芝和桂英听她这么简单答应了下来,很是兴奋:“你是个好人。我们以为你会拒绝我们,我们之前对你说了好多不对的话。”
“但我可能暂时不会教你们孩子念书,因为我要教毕业班。你们经过这些事情,我相信你们也知道,老师的工作需要你们家长理解配合和支持。”
“当然,当然!”
有些话彼此说明白了,心头的隔阂自然消失。于是没多久,兰芝和桂英在宁云夕面前尽情恢复了自己有话直说的性格,只看这两人很快对宁云夕的肚子评头论足起来:
“宁老师,你这个孩子几个月,两个月吗?如果是两个月接下来肯定很辛苦。”
“对,是有她苦头吃了。我那时候,老人家说有三四个月吧,一边吃一边吐,吐的整个胃都出来了。”
“基本是怀头胎都有的噩梦。我第二胎就不会了。”
“我生我儿子我女儿都会。”
这两人一口接着一口地说,完全没有顾及到第一次怀孕的孕妇情绪。宁云夕说真,是有些被她们的话吓着。孕吐她是有听说过,但没有想到会如此惨痛。宁老师无法想象在学生们面前边讲课边要吐的场景。
“有没有不会的?”
“这个,我们暂时没有听说过不会的。”兰芝和桂英异口同声。
宁云夕翻翻异眼系统,看孕吐不是百分百的比例会发生,心里稍松口气。
眼前这两人的话或许关于孕吐方面有些耸人听闻,但毕竟都生过孩子,可以给她很多过来人的经验。宁云夕拿起纸和笔来听讲前辈的话。有些东西育婴书是都不会有的过来人的经验。
比如说,桂英说:“你现在可以准备小孩子的衣服了。”
这个年代,小孩子的衣物大都是自己做的多。都是孩子母亲帮孩子准备小肚兜小帽子等什么的。有些亲戚朋友送一些旧的孩子衣服过来也有。还有,这时候没有纸尿片,同没有女性卫生巾一样。
宁云夕已经有一些焦头烂额了,只要想到每天要洗多少尿布。而且,尿布她需要去买。仔细一想,自己好多孩子的用品根本没有买。要不是这两人现在说起,她和他恐怕都要到她临产了才想起去买。主要是家里没有老人在催着他们两人,他们两人又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半点经验。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