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好相公TXT下载大唐好相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好相公全文阅读

作者:古沐鱼     大唐好相公txt下载     大唐好相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860章 开放

    “圣上此言差矣,在我们大唐找不到可以吃的粮食,不代表海外没有啊,我们可以开海。”

    听到秦天这话之后,李世民神色微微一动,他们大唐对于海外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他们大唐这里的百姓吃大米,吃小麦,那么海外的人吃的,也是大米,也是小麦吗?

    不同地方,应该有所不同吧?

    他们大唐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气候很是不同,如果其他地方的农作物到了他们大唐,也是应该能够找到一些合适的土壤吧?

    秦天的一句话,让李世民顿时解开了心结。

    “爱卿言之有理,我怎么吧这个给忘了,那在爱卿看来,开海,我们应该怎么开?”

    李世民并非迂腐之人,秦天在想办法解决大唐的难题啊,他自然不会又任何的顾虑。

    秦天道:“圣上,开海也简单,我们大唐现如今的船只不少,我们可以分出几拨来,然后派人乘船出海,去往不同的地方,把不同地方的农作物给引进过来,这样的话,我大唐的农作物多了,粮食的产量自然也就高了啊。”

    秦天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李世民说了一下,而他的意思也简单,就是开船去不同的地方,然后把不同地方的农作物给弄来就行了。

    听完秦天的这些叙述之后,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好,那明天早朝,秦爱卿也来吧,我们君臣把这件事情给好好说一下。”

    这可是解决他们大唐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李世民很重视,秦天见此,也就连忙点头应了下来。

    次日早朝,群臣早早的就来了。

    盛夏时节,天亮的早,如此的话,上早朝的这些官员也就起的早了。

    群臣来到皇宫门前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众人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闲聊。

    而就在这个时候,秦天也来到了皇宫门前,众人突然看到秦天出现,都愣了一下。

    “秦天……”

    “秦天怎么来了,他好久没有上朝了吧?”

    “莫非有什么大事发生?”

    “肯定是有大事发生啊,不然秦天会来上早朝吗?”

    虽然秦天没有在朝中担任什么职务,但不管是谁都觉得,只要秦天来了,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而秦天就这样走来之后,也有不少官员前来打招呼,作为当初的尚书令,六部皆归秦天管辖,如此,在朝中认识很多人,也不奇怪。

    对于这些打招呼的人,秦天自然都是一个个的回应了一下的,然后,他便找了一个地方站着等待。

    而他刚站下来,程咬金就跑了过来,压低声音道:“秦家小子,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了,今天你怎么来了?”

    秦天浅笑:“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不过发财的机会却是来了的。”

    程咬金一愣,紧接着就有点激动,道:“什么发财的机会?”

    秦天也不点明,只是说道:“等早朝开始,卢国公就知道了。”

    程咬金翻了个白眼,对于秦天这种卖关子的行为很是不喜,不过他的心里,却又十分的兴奋,赚钱的机会啊,秦天既然说了,那肯定是要赚钱的。

    两个人这样闲聊了几句之后,皇宫大门打开,群臣陆陆续续的上了大殿。

    早朝开始李世民就把各地缺粮的事情给说了一下,说完之后,他便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各地缺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可有好的主意?”

    李世民询问,朝中一众群臣相互张望,但却没有一个人开口,他们知道,今天的早朝果然有大事,只是这样的大事,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啊。

    他们也不是神仙,变不出粮食来。

    大殿一下子沉默了下来,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有点失望,然后便继续说道:“对于这种情况,秦爱卿倒是给出了两个办法,第一,就是我大唐从今年开始,就要在大唐十道屯粮了,再有就是,派人出海,去海外其他地方寻找能够在我大唐种植的农作物,对于此,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事情果然跟秦天有关系,众人心里想着,紧接着,就有人站了出来。

    “圣上,在我大唐十道屯粮,并无任何的问题,只是开船出海,去其他地方寻找农作物,怕是有点不妥吧,这样做的成本恐怕很高,最后弄来的农作物若是不行,反而有点得不偿失。”

    “极是,极是,其他地方的农作物,怎么可能在我们大唐生长呢,所以臣觉得不可。”

    “臣也觉得不可,请圣上三思,且不可听信秦天之言。”

    “…………”

    众人嘀嘀咕咕的说着,对于开船出海的事情,他们大多都是反对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就开船出海的成本,能够买好多粮食了。

    而众人这样反对着的时候,秦天站了出来:“圣上,若是能够引来农作物在我大唐种植,此举无异于是利在万民,功在千秋的事情啊,所以,臣觉得此事势在必行,不过这些官员所说的成本太高,也的确应该考虑一下。”

    听到这话,李世民有点发愣,昨天说的时候,秦天可没有说考虑成本的事情啊,难道是这些官员反对之后,秦天才考虑的?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这些人反对,这件事情要是顺利的话,秦天肯定不会想这个,而现在其他人提了出来,李世民也觉得应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了。

    “哦,那秦爱卿觉得,应该如何考虑?”

    “海洋很大,其他陆地也很多,我们到时候要派遣的船只和人也很多,如果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朝廷来办,对朝廷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压力的,所以臣之见,此事不妨开放一下,我大唐中的人,不管是谁想要出海寻找农作物的,都可以前来申请出海,他们弄回来的农作物可以让单独种植两年,两年之后,若是有效果必须在全国推广开来,这样的话,可以减少朝廷的成本压力,而且农作物的试验也不用朝廷操心和投入钱财,当然,若是农作物有成效的话,那些人也可以因此赚钱,不过相比较下,这个与我大唐的大业相比,不算什么。”

第1861章 安排

    秦天一番话说完,李世民顿时暗暗叫好。

    虽说秦天的办法有可能让朝廷在两年之内没有任何的收获,很多百姓也无法普及,但对于成本来说,却是大大的降低了啊。

    不仅降低了寻找的成本,也降低了开发试验田的成本。

    两年之后,这些农作物推广开来,将会造福万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办法。

    朝中其他官员,本来还想反对,可仔细一琢磨之后,他们好像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此事完全出于自愿,不管有没有人去,他们都说不得什么了吧?

    “秦爱卿的办法不错,朕看就这个样子吧,谁若是愿意开船出海,我大唐朝廷给予一定的支持,若是他们有农作物弄回来了,朝廷甚至可以给他们批一些良田让他们用来试验,不过,两年之后,若有成效,必须在大唐推广开来。”

    李世民这样说完,群臣也就都没有什么异议了,连忙领命。

    程咬金站在大殿上,却是撇了撇嘴,他很不明白,这就是秦天说的发财的机会?

    他怎么一点都没有察觉道要发财啊?

    早朝继续,李世民又与群臣说了一些其他事情,这样说完之后,才终于宣布退朝。

    退朝的时候,长安城的天气热的不行,众人刚出大殿,额头上便冒热汗起来。

    秦天还没有走多远,程咬金和尉迟恭等人就追了上来。

    “你小子,说的什么发财好事,你说的这个,怎么发财?”

    程咬金有一点质问的意思,秦天笑了笑:“发财肯定是能发财的,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喝酒,边喝边聊?”

    众人一听这个,连忙都同意了下来,聊什么不重要,但可以做在一起喝酒就行。

    一行人很快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喝酒,四周都没有什么人,十分的僻静。

    这样酒过三巡,程咬金就又忍不住了,问道:“快点说,你在早朝上说的这个,怎么发财?”

    秦天端起一杯啤酒喝了一口,顿时感觉浑身都是舒服的,然后他才说道:“诸位对于海外的情况可能不了解,毕竟我大唐到目前为止,都不曾派人出很远的海,我告诉你们啊,在我大唐之外,其实还是有很多陆地,很多国家的,这些国家的农作物暂且不去说,我们大唐的那些丝绸、瓷器,到了他们那里,那绝对是抢手货,我们到时候可以派人等船,把这些东西也都拉去,到了其他国家这样一转手卖掉,那赚的利润可就是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了啊。”

    现如今的其他国家,都不怎么发达,对于大唐的瓷器、丝绸什么的,那可都十分的喜欢,在大唐很普通的东西,到了他们那里就会被人当成宝贝,要他们出高价购买,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程咬金等人听到这个后,倒是一愣,这不就跟做生意差不多了吗?

    只不过现如今很多的商人走的是丝绸之路,而他们却是从海上进行的贸易往来。

    不过,能赚钱就好,众人的神色显然好了许多。

    这个时候,秦天继续说道:“至于农作物嘛,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可以代替粮食的农作物,然后拿回来种植两年的话,这其中的利润,诸位可有想过?”

    “利润?”

    “此话怎解?”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秦天,秦天笑了笑,道:“这些农作物都是我大唐以前不曾有的,若是能够种出来,这些东西的价钱绝对低不了啊,很多农作物的产量很高的,比我们种小麦亦或者粮食还要赚钱,诸位可不要小瞧了这个。”

    “话是这样讲,可我们能找到那些农作物吗?”

    “是啊,万一那些农作物在我大唐没有生存土壤,种不出来怎么办?”

    “…………”

    对于那些农作物能不能长出来,他们这些人很怀疑,秦天却是胸有成竹,道:“放心吧,肯定能种出来,就算种不出来,就我们出海一趟卖出去的那些东西,也绝对赚翻了,我反正是要派人出海的,就看你们几位的意思了。”

    出海一次的成本的确很高,而且有点危险,人多的话自然是好一些的。

    这样风险分担一下,就算是出了问题,大家的风险也不是很大嘛。

    秦天这样说完后,程咬金他们几个人相互张望,然后又嘀嘀咕咕商量了几句。

    “黑尉迟,你说说你的想法吧,这事要不要干?”程咬金看着尉迟恭询问。

    尉迟恭笑了笑:“你恐怕是动心了吧?”

    程咬金撇嘴,道:“秦天的事情,我向来是是支持的、”

    “你支持,我也支持啊,秦天都做了,我们有什么不敢做的?”

    “…………”

    几个人这样嘀咕之后,都表示他们跟着秦天干。

    见此,秦天点了点头,道:“好,我们每家兑出来一艘大船,然后弄一些货物上去,各家再派一些人跟着出海,我们一起行动,这样更加的安全一点。”

    “没问题,我们都听你的。”

    “没错,你小子出的主意,那肯定很赚钱啊。”

    “…………”

    大家都很兴奋,而且都期待着能够赚大钱,一顿酒喝完之后,便都各自回家准备去了。

    秦天这里也回到了府上,然后把秦五给叫了过来。

    “你带着单目他们一起出海,除了贩卖一些商品外,还要把我需要的农作物给我弄回来。”

    说着,秦天交给了秦五几幅画册,这些画册都是秦天画的一些农作物的形状,画的很是惟妙惟肖,此时的秦五自然不知道这些农作物都是什么,不过要是放在后代,那么几乎每个人都是能够说出这些农作物的名字的。

    他们是红薯,玉米,土豆,以及花生等等农作物。

    除此之外,秦天还给了秦五一张地图,那是秦天绘制的一张世界地图,有了这张地图,秦五他们要去什么地方,就不用绕弯子,直接就可以开船过去了。

    不过,这个地图秦天只给了秦五一个人,并且要他注意一下,不要被其他人知道这个地图的存在。

    秦天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若是拿出了这么一张地图,恐怕要被人给怀疑的,等秦五他们回来之后,这个地图出现,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了。

第1862章 也不知道

    要出海的消息很快在大唐各地传开了。

    秦天和程咬金他们这些人都很积极的准备着,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场发财梦啊。

    他们很信任秦天,他们觉得,只要跟着秦天的人出海,回来的时候,肯定是能够赚取好多钱财的。

    只是,整个大唐,好像就只有他们这几个人十分的积极准备着,除了他们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人有出海的冲动。

    对于这个情况,秦天并不怎么了解,也不怎么关心,只要他的人能出海就行了,秦五他们出海后,什么玉米啊,土豆、花生啥的,都能够给弄到手。

    其他人去了跟不去,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也许他们能找到一些稀奇的东西,但秦天并不真的在意。

    不过,秦天这边不在意,李世民这边,却是时刻关注着的。

    这天,他回到御书房后,便询问了一下这件事情。

    “现在报名要去出海的人,有多少?”

    他问了一句,负责此时的官员却是脸色发白,犹豫了一下后,才终于开口道:“圣上,除了秦天和卢国公他们外,就没有其他人了,不过他们这些人都是按照一个来算的。”

    他们要分担风险,所以要按照一个来算。

    官员说完之后,李世民微微一愣,道:“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报名了?”

    官员颔首:“只有一个报名。”

    听到这个,李世民的脸色就变的有点难看了,这种情况真是有点始料未及啊,他本来以为会有很多人想要出海呢,毕竟只要出海,他们朝廷可以给他们一些方便,让他们出海进行贸易,而且不怎么收取关税,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本万利啊。

    可是这个样子,都还没有人出海,实在是奇怪至极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他们不愿意为我大唐发现其他农作物啊,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的?”

    官员苦笑,道:“圣上,发现这件事情后,我们也都已经派人去调查询问过了,得到的结果是,他们都觉得太危险。”

    “太危险?”李世民有点奇怪,出海的确很危险,毕竟海面上的情况,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只是人类很少会因为危险而不去做一些事情吧?

    丝绸之路相对来说也很危险啊,可不还是有很多人去?

    官员点头,道:“海上不比其他地方,有时候在海面上,一望无际,任何方向都是一样的,在海上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若是迷失了方向,他们恐怕就回不来了,因为有这个担心,所以他们都很犹豫,不怎么愿意去。”

    与财富相比,性命才更为重要吧,出海毫无安全保证,谁愿意去?

    就算要冒险,也得让他们冒清楚明白的险,而不能是稀里糊涂的险吧?

    听到官员的解释后,李世民也不由得凝眉起来,如果在大海上失去了方向,那想要回来可就不容易了,如此的话,别说是其他人了,就是换做是他,他恐怕也不敢去吧。

    “原来如此,如果这样的话,情况恐怕不妙吧。”

    本来他以为秦天的这个办法很好,可如今没有人愿意去,那岂不是没有一点用?

    不过,想到这点的时候,李世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其他人都因为害怕在海上找不到方向而选择不去,那秦天他们怎么就赶去?

    要说他们的胆子比其他人大,李世民是不相信的。

    他觉得秦天这些人肯定是有其他办法来辨别方向,以秦天的谨慎小心,以及他的心思缜密,不可能想不到这个吧?

    李世民觉得有必要把秦天给叫来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宫人急匆匆来见,道:“圣上,卢国公前来汇报事情。”

    听到程咬金来了,李世民笑道:“他来的正好,朕正好有事情要问他,让他进来吧。”

    宫人领命退去,不多时便领着程咬金走了进来,程咬金进来之后,正要行礼,李世民便摆了摆手,道:“卢国公不必多礼了,朕来问你们,你们都准备出海吗?”

    程咬金本来是要汇报一些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不曾想李世民却问自己这个,他倒也没有藏着掖着,道:“回圣上话,是的,那秦天觉得我们这样做对朝廷发展农业十分的有帮助,所以我们都想为朝廷出一份力。”

    程咬金倒是个贼精明的人,明明是想赚钱,却说的十分大义,李世民对程咬金最是了解,不过他并没有点破程咬金的意思,只是干咳了两声,道:“朕来问你,你们既然要出海,可有考虑过在海上辨别不了方向而容易迷路这个问题?”

    听到这话,程咬金突然有点懵逼,他倒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只是信任秦天,所以才去的,至于其他的,他可从来没有想过啊。

    而如今李世民这么提了之后,程咬金才发现坏事了,万一他们在海上辨别不出方向来,那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看到程咬金的表情后,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心想恐怕坏事了。

    “卢国公也不知道如何辨别方向吗?”

    程咬金苦着脸摇摇头:“不知道,没听秦天说起过,不过想来……大概……也许……应该他有办法辨别方向吧。”

    说出的这话,程咬金自己恐怕都不怎么相信。

    李世民听到程咬金这话,再看到他的表情后,便也是无语的苦笑了一下,他知道,从程咬金这里,他恐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这事,只能等秦天来了。

    “来人,去把秦天叫来。”

    李世民吩咐之后,宫人急匆匆的退去,程咬金和李世民两个人呆在御书房等着,这个时候,程咬金已经慢慢的冷静了下来,他看了一眼有点紧张的李世民,笑道:“圣上,您大可放心啊,秦天那小子,肯定是有办法辨别方向的。”

    此时,程咬金也只能这样来安慰李世民了,当然,他心里也希望自己说的是对的,那秦天真的有办法来辨别方向。

    李世民点点头,但是并没有说什么,辨别方向,茫茫大海之中,方向那里是好辨别的?

    这事,想要做成,恐怕悬了啊。

第1863章 指南针

    盛夏的天气炎热,秦天来到御书房的时候,整个人已经热的有点汗流浃背了。

    不过,御书房的温度还不算很高,进来之后,颇有些凉爽。

    看到程咬金也在,秦天有点意外。

    “圣上宣微臣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世民看了一眼秦天,道:“秦爱卿啊,叫你来,为的是出海的事情,出海寻找可以耕种的农作物这件事情,朕觉得是个好注意,只是现在很多人都害怕出海之后寻找不到方向,所以都不怎么愿意出海,他们不出海,如何寻找到我大唐所需要的农作物?”

    听到李世民这话,秦天顿时明白了一些情况,他让秦五出海,那可是吧所有装备都给他备齐了的,什么望远镜啊,指南针,地图,甚至连一些很厉害的兵器都有。

    但其他人却是没有指南针啊。

    没有指南针,谁敢随便出海?

    指南针这种东西,是司南的改进版,精准度更高,操作也更加的灵活,不过这个东西,现在可还没有被人发表出来,如此,其他人自然也就不知道,更不敢出海了。

    秦天心里想着这些,脸色微动,李世民看到秦天这个样子,以为秦天也是才刚发现这个问题,不由得心里就不抱什么希望了。

    如果秦天都不知道的话,那其他人也就更不知道了。

    李世民想开口安慰一下秦天,然后取消此事,随说这件事情对大唐来说十分的重要,但在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未免过于残忍了一些。

    这就像汉朝张寨出使西域差不多,虽说他最后发现了西域,并且开通了丝绸之路,但这其中艰险,却是不足与外人道哉的。

    知道的都知道,他肯定受了好多苦。

    不过相比较下,张寨出使西域还算是比较安全的,可如果出海的话,一旦遇到了意外,可就活不成了。

    就算没有意外,能不能活着回到大唐,也不好说啊。

    所以,不能勉强的事情,最好不勉强,他李世民也跟汉武帝一样,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但他比汉武帝多少仁慈那么一些,他并不愿意为了一些虚无缥缈,可能没有希望的事情,去让他大唐的人卖命。

    不过,李世民还没有开口,秦天已经说道:“原来圣上宣臣来是为了这件小事。”

    这话出口,李世民和程咬金两个人不由得一愣,有点咂舌,这算是小事吗?

    这事可一点都不小吧?

    “小事,你小子说的轻巧啊,这是小事吗,你有办法就赶快说,没有办法,我可就认为你这是在轻视人命了啊?”

    程咬金开口,不过心里多少可是松了一口气的,毕竟他是很相信秦天的,既然秦天说这是小事,那这肯定就是小事了。

    说这句话,只是心里松了一口气,忍不住想打趣一番。

    而他这样说完之后,李世民也立马望了过来,程咬金只是打趣,可李世民却是认真的,若没有个所以然来,他可真的认为秦天在轻视人命了。

    秦天翻了个白眼,这才说道:“圣上,其实怪臣了,臣早已经发明出了一个叫指南针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指向南方,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如此,只是臣虽然发明了出来,但还没有来得及将其公布于众。”

    听到秦天真的有办法,程咬金顿时就哈哈笑了起来:“圣上,我就说嘛,秦天这小子肯定有办法,他那个指南针能指向南方,那其他方向也就知道了,如此的话,在海上也就安全了不是?”

    程咬金算是松了一口气的,不过李世民却是仍旧凝着眉头,道:“秦爱卿的指南针真的有效果,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指向南方?”

    李世民是有些怀疑的,而此事关系到出海人的性命,如果不管用的话,那可就不妙了,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见李世民存疑,秦天也就笑了笑,道:“圣上不信,亲自验证一下便是了。”

    李世民点点头,而后派人去秦天的府上取来了指南针。

    取来指南针后,他又派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试验,看看那个指南针是不是能干永远的指向南方。

    秦天等人在御书房等消息,程咬金和秦天都是神色比较轻松的,李世民反倒比他们更为紧张一些。

    而他们这样等了没多久后,便有一名宫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圣上。”

    “验证的如何?”

    “回圣上的话,都已经验证过了,那指南针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是能够永远的指向南方的。”

    听到这话,李世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紧接着他看向秦天的眼神就有点不一样了。

    “秦爱卿的指南针果然好用啊,有了这个指南针,要出海也就不算那么的危险了,秦爱卿是我大唐的功臣。”

    “圣上谬赞,臣也不过是做了臣该做的事情,这指南针制作起来十分的麻烦,不过,这既然是为了我大唐的大业着想,那只要报名出海的,臣都愿意免费赠送他们一个指南针,不过想要多的话,却是需要出点成本钱的,圣上意下如何?”

    指南针的制作还是很简单的,不过秦天说麻烦,李世民也信,听到秦天愿意免费赠送,而且就算是卖也只是成本价,他这心里对秦天就越发的喜欢起来。

    “秦爱卿,真是我大唐功臣,是我大唐之福,百姓之福啊。”

    说到这里,不等秦天一番谦虚,李世民就又突然说道:“好了,将这个消息发布下去吧,让那些愿意出海的人,也尽快出海,此事耽搁不得,能早些出海的,就要早一些出海才好啊、。”

    现如今的李世民对于出海寻找农作物,以此来丰富大唐粮食产量的事情,已经有了更多的期望,如此的话,他自然是希望此事能够尽快开始的,若是能够很快有效果的话,那自然最好。

    只不过,李世民这样说着的时候,秦天却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以为李世民要奖赏他一番呢,谁知道最后却是这样的结果。

    这李世民,有点扣门啊。

    秦天暗叹,就没有见过这么扣门的人。

第1864章 出海

    夏日炎炎。

    指南针的事情很快在长安城推广开来。

    那些权贵、富商什么的得知秦天发明出了指南针后,都有点震惊,但同时也有一些欣喜。

    朝廷要开海,虽说他们这些人也没有怎么出过海,甚至根本就没有出过海,但他们这些商人什么的,还是很敏感的。

    如果海外真的有其他国家的话,那这些国家想来跟西域诸国是差不多的,没有他们大唐的瓷器,也没有他们大唐的丝绸什么的,如此,把他们大唐的这些东西拉到海外去卖,肯定是很赚钱的,这就跟走丝绸之路差不多了啊,而且相比较下,出海可能会更安全一点。

    海上应该没有什么盗贼,可走丝绸之路,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麻烦,就不好说了。

    而且,朝廷给予支持,若是真能够找到一些农作物的话,对他们来说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了。

    只要成功,这事绝对是一本万利。

    如今,迷失方向的问题解决了,那他们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购买指南针的人很多。

    虽然第一个指南针不花什么钱,第二个要花一点,但只要是出海的人,都不介意多买几个,毕竟这种保命的东西,身上能多有几个,自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他们这样购买完指南针后,其他事情也都完成的差不多了。

    在一个天气十分炎热的日子里,很多船只便这样入水之后,浩浩荡荡的向大海的方向赶去。

    这一次,大唐一共有十来拨人出海,总共出海的船只,大概有百十来艘,这个数目已经算多的了,百十来艘啊,放眼望去,河面上差不多全是船了。

    不过,虽说船只很多,但出海的人数,也就只有一千多人,很多的船只上,都是装满了货物的。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

    这些一群去冒险的人,而且是为了他们大唐冒险,如此的话,让他们牟利一些,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吧?

    船只浩浩荡荡的出海,秦天带人给秦五他们送行。

    该交代的,秦天都已经交代了,所以秦天送行的时候,并没有说太多的嘱托,就只是让秦五安心出海,至于家里,他会照顾好的。

    而有了秦天这句话后,秦五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担心和顾虑,他知道,就算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他的家人也不至于被欺负。

    河边皆是送行人。

    有人不舍,有人哭,也有人一番豪言壮语,只等功劳归。

    而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来了一拨人,有人眼尖,看到之后顿时一惊。

    “好像是圣驾?”

    有人喊了这么一声吼,整个河边顿时沸腾起来,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会来。

    而就在他们这样不停吆喝着的时候,李世民的圣驾已经到了跟前,众人不敢迟疑,连忙行礼。

    李世民望着这些人摆了摆手,道:“诸位这一次出海,关乎我大唐百姓此后是否能够吃饱饭,可以说是任重道远的,所以朕今天来为诸位打气,希望诸位出海之后,能够时刻想着我大唐,想着我大唐百姓,谁带回来的农作物若是真的够好,朕是绝对不会吝啬赏赐的…………”

    李世民一番话说完,那些出海的人个个听的热血沸腾,秦天站在旁边,觉得李世民太会鼓动人心了。

    有了他这么一番话,不管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那些赏赐,只怕出海的人,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做事吧?

    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这一次他们弄回来一些农作物啊,蔬菜什么的,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李世民说完这些之后,挥了挥手:“开船吧。”

    一声令下,百帆尽出,浩浩荡荡的向远方驶去。

    岸边,挥手告别之人,有不少都忍不住再次落下泪来。

    世间,唯有离别最苦啊。

    船只越来越远,最终不见了踪影,这个时候,其他人也都开始陆陆续续的散去,李世民和秦天他们,则是更早就离开了的。

    李世民在前面走,秦天在后面跟着,许久之后,李世民突然开口问道:“秦爱卿,他们此去,能……能成功吗?”

    耗费了这么多精力出海,若是没有什么收获,那可就亏大了。

    秦天却是神色平静许多,道:“圣上放心好了,我大唐有上天庇佑,这次出海肯定是能够成功的,快则一年,慢则两年,必定会有结果出来的。”

    出海这事,本来是快不了的,毕竟海洋很大,想要把所有地方都搜寻一下,肯定要耗费很多时间,但秦天相信,秦五有了他给的地图,那要找到他说的那些东西,可就要容易的多了。

    有了那些东西,两年时间一个来回,没有什么问题。

    李世民本来是有点心忧的,或者说心里没底,毕竟这种事情,前所未有过啊,而且一两年才能够知道结果,如此就更让人担心了。

    不过,听到秦天的话后,他多少放心了一些。

    如果秦天觉得此举能够成功,那多半是能够成功的吧?

    问过这个之后,李世民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就只是这样的走着,秦天以及其他人在后面跟着走。

    太阳很热,风就算刮了过来,也是热风。

    大家都没有说什么话,因为大家不知道该说什么,今年发生的这件事情,对他们大唐会有什么改变吗?

    如果有,那影响又会有多么的大?

    没有人知道。

    只有秦天清楚,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能够成功的话,他们大唐的人口肯定是会增加的,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他们大唐的发展只会越来的越繁荣。

    也许此举,可能真的会改变大唐吧,。

    当然,他也知道,他秦天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大唐在另外一个时空的轨迹,这个大唐,注定是不一样的。

    船只在河面上行驶着,秦五站在甲板上,望着那并不平静的河面,内心的激动却是仍旧没有平复。

    他的血是热的,他知道,自己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做成了,他秦五名留青史。

第1865章 虫害

    天气炎热,不过在这般热的天气里,很多农民却也难在家里乘凉休息。

    很多人天刚蒙蒙亮,就已经起床去田地里干活去了。

    现如今这个时候,棉花、大豆什么的都已经长了起来,很多都已经齐腰高了。

    不过,这些庄家不比小麦。

    小麦种下之后,除草施肥就差不多了,其他的事情就等着丰收好了,基本上没有多少农忙时节。

    但这两种庄稼,相对来说要麻烦一些。

    除了除草施肥之外,还要除虫。

    棉花里面有虫,大豆里面也有虫,而且除虫这件事情,几乎从头到尾,不曾中断。

    要是谁家的庄稼没有除虫,那今年的收成快跑就一般了,棉花和大豆的叶子会被虫给吃个一干二净,这些庄稼里的虫子,若是不加以遏制的话,疯狂程度堪比蝗灾,当然,他们破坏的速度要比蝗灾慢上一些,但把所有的庄稼都给祸害了,却还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老王只是长安城外一个十分普通的农民,前几年日子苦,家里也没有什么地,所有他一直都是作为佃户,帮一些人种庄稼的。

    这两年朝廷对他们百姓好了许多,又给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分了不少的土地,如此的话,老王家里也有了十几亩地,这些土地丰收之后,差不多能够让他们全家人好好的吃上一年了。

    而农忙的时候,他也会出去帮其他地主、权贵收拾田地,这样多少也能见一点钱,这日子是好过了许多的。

    这天一早,老王便急匆匆的来到了自家田地查看,这是老王的习惯,一般情况下,他一天要来自家的地里查看两次,早上一次,黄昏左右的时候各一次。

    而他看的主要是庄稼的长势,以及有没有生虫,有没有干旱,当然,也看有没有被其他人给霍霍了。

    一般情况下,这些都不怎么会发生。

    不过今天早上,他刚到地头,就发现自家的棉花上爬着几只青虫,几只青虫不算什么,他顺手就给掐死了。

    不过,等他往里面查看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的青虫也有很多,几乎每一株棉花上都有青虫,这种青虫体型不算很大,藏在叶子里很难发现。

    不过,你只要看到有被虫咬的叶子,基本上就能够找到他们。

    一开始的时候,老王并没有怎么心慌,就这样在自家的田地里抓起了虫子,不过他这样抓虫子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太阳出来了,整个田地里都热的不行,老王被热的有点汗流浃背,他抬头看了一眼太阳,整个人都差点虚脱。

    可是,虫子还有很多没有除去呢。

    老王擦了一下汗水,整个人有点不解。

    “怎么今天这么多虫子呢,真是奇怪了,我这都干半天了,抓了也不少了,可怎么感觉还有很多?”

    他犹豫,纠结了,现如今这种情况,他是继续抓下去呢,还是先回家?

    天太热了,老王又擦了一把汗后,便做出了决定。

    回家。

    田间地头,这个时候也有人忍受不了酷热,陆陆续续的回家走,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认识,回家的时候,自然少不得要一番攀谈。

    “哎,今天我家的地里不知道怎么回事,虫子有点多啊,我这忙碌了半天,杀了不少,可显然有点于事无补,真是怪了。”

    “你家地里也多了很多虫,真是巧了,我家地里也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唉,下午我还得来抓虫,不然庄稼都被他们给吃了,今年就别想有什么好收成了。”

    “谁说不是,下午还得来,这虫啊,可恶…………”

    一众百姓就这样闲聊着,虽说觉得害虫有点多,可恶了一点,但这个时候的他们,还没有觉得这事有多么的严重。

    只是等他们下午来的时候,发现虫子又多了起来,而且早上刚刚抓过的地方又生了虫,仿佛这虫子是抓不完的,他们就有点崩溃了。

    虫子这么多,无穷尽啊,怎么杀的完?

    这些百姓的庄稼不多,也就十来亩地,多少还好说一点,毕竟全家人出动,不停的杀,还是能够杀掉不少虫子的,这样多少也能够确保他们的庄稼能够丰收。

    但对于那些富商和权贵来说,情况就有点严重了。

    富商和权贵拥有的土地很多啊,都是上千亩,上千亩的,这么多地里若是生了虫,想要去抓他们,谈何容易?

    他们需要派出多少人去抓才行?

    而这么多人一下子进入到了地里,会不会吧庄稼给毁掉?

    如果任由这些害虫继续生长下去的话,对于他们的损失将会是无法估计的。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

    而这件事情,也很快传到了朝廷这边。

    如今的大唐,重农,所以农民有什么事情,很快就会传到朝廷这边的。

    这天早朝,一名官员站出来,将这件事情给说了一下,这个官员说完这件事情之后,朝中的其他官员,也都纷纷的议论起来。

    没有办法啊,他们这些人,谁家不是良田千亩百亩的,如今害虫肆虐,他们也为之头疼啊,几乎每天都在派人去地里抓虫,可是这虫比人多,杀之不尽,令人很是头疼。

    “圣上,农业关乎着我大唐的稳定啊,如今虫害肆虐,我们必须想办法尽快将这些虫害给除去才行,不然对我们大唐来说,会成为灾难的。”

    “不错,不错,害虫肆虐,不除我大唐将会损失惨重啊。”

    “…………”

    此事关系到了他们这些人的利益,而他们又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就只能希望朝廷能够想出一些好的办法来了。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有点担忧的,他觉得这些官员说的有道理,害虫不除,庄稼不长,庄稼不长,他们就没有收成啊。

    百姓没有收成,大唐恐怕就要不稳定了。

    他点了点头,道:“诸位爱卿的担心十分的重要啊,那不知诸位爱卿,谁有办法,可以除去这些害虫,好为我大唐百姓出一份力啊?”

    这么问过之后,群臣相互张望,却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一句的。

    他们就是因为没有办法,所以才寄希望于朝廷的啊,现在朝廷也没有办法,他们能有?

第1866章 希望太子

    除虫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甚至当虫子很多,多的人力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便成为了一件恐怖的事情。

    如今虫害肆虐,这件事情就变的有些无能为力了。

    朝中的官员不知道怎么办,李世民也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群臣这样商议了许久之后,却仍旧没有商议出一个好一点的办法来。

    无奈之下,只能退朝。

    群臣陆陆续续的退去,几位皇子也没有在皇宫多做停留。

    这件事情麻烦,他们谁都不愿意招惹,如此的话,能赶紧离开,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就在李恪坐着马车往府上赶的时候,他的心里却是突然生出了一个主意来,这是一件麻烦事情啊,基本上是做不好的,那既然这样,他何不想办法将这个事情推给太子李承乾?

    只要太子李承乾做不好这件事情,那他这个太子想要在民间和朝堂上积累威望,可就不容易了。

    当然,做成的话,太子获利肯定很大,但这件事情,能做成吗?

    他是不信的。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李恪立马便吩咐了下去。

    退朝后,李世民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不过因为虫害的事情,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也有点心烦意乱,慢慢的,竟然也坐不下去了。

    在御书房来来回回的走了几趟之后,李世民一声长叹,紧接着便直接去了后宫。

    后宫之中,最近多了不少妃子,都是之前选秀入宫之后,被李世民临幸过后册封的。

    以前的李世民,习惯有事的时候去找长孙皇后,因为一般有了什么时候后,只要跟长孙皇后说,长孙皇后就会为他想一些办法来,亦或者给一点建议。

    他是把长孙皇后当成了知己来看待的,仿佛只要去了长孙皇后那里,便一切都不用担心了。

    他能够在长孙皇后那里得到在其他女人那里得不到的心安。

    只是,如今只道是平常啊,长孙皇后已经不再了。

    李世民下意识的向长孙皇后以前的宫殿走去,只是走到半路,才突然意识到长孙皇后已经去世的事情,无奈的又是叹了一口气后,李世民转身离去。

    这样漫无目的的在后宫闲逛,不知不觉间,李世民来到了宫十三娘的寝宫外面,想到宫十三娘,李世民心里突然觉得轻松了一些。

    因为这个会舞剑的女子,虽然平日里并无刻意谄媚自己,但眼神里的柔情,他却是能够真真体会到的,而那种感觉,也只在以前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才会有。

    想到这些,李世民便直接进了宫十三娘的寝宫。

    李世民来的时候,宫十三娘正在看书,她得到李世民的宠幸是因为舞剑,不过,作为女子,她也不可能在后宫时常的舞刀弄枪,所以没事的时候,他更多的还是看书。

    一个女人,若是看的书多了,气质自然也就会有所不同。

    这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到李世民来了,宫十三娘有点意外,她早已经得到了李恪的命令,不过他觉得这个命令要实行的话,恐怕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李世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

    不过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她觉得这肯定是老天在帮她,在帮李恪。

    “圣上。”

    虽然心里有点欣喜,但宫十三娘表现的却十分平静,看到李世民后,也只是行了一礼,李世民点了点头,坐下后,宫十三娘给李世民倒了一杯茶。

    李世民喝了一口,道:“爱妃,朕想要看舞剑。”

    虽然宫十三娘被李世民宠幸的时间比较短,但她凭借着李恪在背后的操纵,以及自己的舞剑本事,还是很快得到了李世民的喜欢,直接被封了妃子的。

    这相比较在之前的皇家牧场大出风头的武媚娘来说,可是要顺利多了,如今的武媚娘,虽然时常被李世民临幸,但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才人罢了。

    李世民想看舞剑,宫十三娘自然不会拒绝,颔首之后,便取剑来舞,宫十三娘的舞姿是曼妙的,好看的,李世民一开始看的时候,还是比较专心的,只是没过多久,李世民便又陷入到了虫害的事情上去。

    因为他想到百姓还在为虫害苦恼,而自己却在这里与女人享乐的时候,他内心就忍不住有一股负罪感,这负罪感让他不安。

    李世民看的不怎么专心了,连宫十三娘什么时候停下来的都不知道。

    “圣上……”宫十三娘喊了一声。

    李世民愣了一下,紧接着才发现宫十三娘正望着自己。

    “爱妃怎么不舞了?”

    “圣上,臣妾已经舞完了。”

    李世民哦了一声,宫十三娘又道:“圣上是不是有心事,不然怎么看起来心不在焉的?”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朝中的事情,他并不怎么想跟后宫的一个妇人说,不过看到宫十三娘那真挚的眼神,他又忍不住想起了长孙皇后。

    片刻后,他还是把民间百姓的庄稼有了虫害的事情给说了一下。

    “此事关系到百姓的收成,以及我大唐的稳定,可如今虫害厉害,朝中却无人能解决此事,这……实在是让朕忧心啊。”

    李世民说完,宫十三娘立马开口道:“圣上能这般为百姓着想,真是百姓之福,圣上乃是千古明君也,不过很多事情,圣上又何必烦恼,以及自己去想办法呢,像这样的事情,交代下去就行了,圣上交代下去,自然有人想办法去解决。”

    听到宫十三娘这话,李世民倒是觉得很有道理,与其自己在这里烦恼,倒不如安排下去。

    “那在爱妃看来,这件事情应该交给谁去办好呢?”

    宫十三娘浅笑,道:“臣妾对于朝堂上的人可不熟悉,也不了解,不过臣妾觉得,太子殿下既然作为我大唐储君,就应该又独当一面的实力,如今既然发现了这种事情,那太子殿下,便应该接下这个任务,为圣上分担才是。”

    宫十三娘的话可以说是滴水不漏的,李世民思虑了片刻,紧接着点头道:“爱妃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朕这一次就权当是对太子的考验吧,来人,吩咐下去,让太子督办除虫一事。”

第1867章 发愁

    李世民的口谕很快送到了东宫太子李承乾这里。

    听到他父皇让自己督办除虫之事后,李承乾并没有叫苦,作为大唐储君,如今百姓为虫害所扰,他心里也是极其关注和担心的。

    就算没有他父皇的口谕,他也会尽量想办法帮百姓将这件事情给解决了。

    只不过,如今他父皇下了口谕,他的压力更大了一些而已。

    虽然他的父皇没有给他期限,但他知道,这件事情刻不容缓啊,庄稼这个东西,但凡耽搁了几天,那些虫子就会肆虐开来,直接将庄稼吃的再也长不出好的来。

    所以,要除虫的话,肯定就要在这几天了。

    可这虫子该如何解决?

    李承乾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所以临近傍晚的时候,趁着温度有所下降,不是那般的热,他便带着两名随从,出了长安城。

    他要看看地里的情况,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这个。

    而就在李承乾离开东宫之前,秦国公府这里,福伯急匆匆的找上了秦天。

    "公子,我们秦家的地里生了好多的虫,现在破有点杀不尽的感觉啊。"

    说到这里,福伯又加了一句:"其他人的地里也都如此,今年虫灾有点厉害,听说今天早朝上,圣上都为这事烦心了。"

    庄稼地里生虫子是早几天的事情,福伯之前并没有告诉秦天的意思,毕竟庄稼生虫是很正常的事情,他觉得不用麻烦秦天,派人去抓虫就是了。

    只是如今几天过去了,派去抓虫的人增加的越来越多,可是那些虫子却并不见少,甚至也越来越多,如此的话,他可就真的担心了,只能前来告诉秦天。

    听到自家地里生了虫,秦天的眼眸就微微凝了起来,自古以来,庄稼地里生虫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今年生的有些灭绝不了,那就更加的严重了。

    想了想后,秦天道:"走,去地里看看。"

    只有真的去地里看看是什么虫后,才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

    出了长安城没多久,秦天便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地,而此时在这些田地里面,很多百姓都在忙碌着,他们不时的弯腰,不时的又直起身来捶背,然后继续弯腰。

    他们都在抓虫,一些百姓抓了虫之后,扔进了一个罐子里面,这样他们就可以拿回去喂鸡了。

    不过,就算他们能够将这些虫给加以利用一下,但对于田地里的这么多虫来说,他们抓走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农民辛苦,秦天看了一路,内心也不由得担忧起来。

    不仅为自家的田地担忧,也为着大唐长安城的农户和其他百姓担忧。

    而就在秦天这样走着的时候,突然有几个人骑着快马追了上来。

    "先生。"

    听到声音,秦天就看到了太子李承乾,以及他的两个随从。

    "拜见太子殿下。"

    秦天行礼,而后问道:"太子不在东宫,怎么出现在了这里?"

    太子是储君,关乎大唐安危啊,此时出现在这里,实在是有点危险,也有点意外的。

    李承乾下马跟秦天走在一起,道:"先生,父皇将这除虫害的事情交给了我,我也不知道这虫怎么除去,所以就来地里看看情况,不曾想遇到了先生,先生也是为了虫害的事情吗?"

    在李承乾的心目中,秦天就是一个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如今虫害严重,他很自然的就认为秦天来这里,就是为了虫害。

    当然,他只是猜对了一半。

    之前没来之前,秦天只是想看看自家的地里情况,不过现在嘛,他觉得解决所有百姓的虫害,很是势在必行啊。

    "不错,我也是为了虫害的事情,如今虫害肆虐,必须尽快解决了他们才行。"

    李承乾点点头,内心却是突然生出了一些希望来,如果秦天要解决这些虫害,那他肯定是有一些办法的吧?

    "先生,你可有办法解决这些害虫?"

    秦天这一路上,对于地里的那些虫已经有了了解,那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破坏性也很强的一种害虫,在他之前的那个时空里面,算是很常见的一种害虫了。

    而这种害虫要靠人力去杀的话,是有点无能为力的,毕竟你杀了之后,剩下的还能够很快繁殖,这样你一直杀下去,就算有一天真的能够把所有的害虫都给杀光了,但那个时候的庄稼,怕也已经被吃的差不多了。

    所以想要杜绝这个害虫,只能一下子将他们给全部灭掉。

    沉吟了片刻之后,秦天点了点头:"要除去这些害虫,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可以研制出一种农药来,到时候喷洒在庄稼的叶子上就行了,那些害虫吃了叶子,立马就会死翘翘,这可比人抓他们要方便的多了。"

    听到秦天能够解决虫害,李承乾顿时就有点欣喜起来,他正愁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结果刚遇到秦天,秦天就想到了办法,如此的话,那这危害百姓的虫灾,也就不是问题了吧?

    "先生,你说的农药什么时候可以大规模的投入使用,毕竟庄稼不等人啊。"

    "派人加快生产的话,自然是能够很快的,在害虫将庄稼吃毁之前,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个农药,需要一些药物,而大唐医馆那里就有这样的药物,他只需要按照一些配备,把这些药物给配比好就行了,然后,再弄一个打药的木桶,差不多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秦天说的轻松,李承乾听了之后,越发的松了一口气。

    "好,好,先生若是又办法,那就赶紧研制农药,一定要把这些害虫给除去,需要人手和钱财的话,先生都可以开口。"

    秦天道:"钱财和人手什么的,我这里都有,不过这些东西做好之后,我可不是平白送给别人用的,别人想要,需要花钱来买才行。"

    这个,倒也是正常,一个人辛苦弄出来的东西,其他人想用,不给一点报酬能行吗?

    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太子李承乾听到这话之后,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点点头后,便应了下来。

第1868章 农药

    秦天回到府上之后,命人去买他所需要的一些东西。

    他不仅要做药筒,还想将杀虫的农药给制作出来。

    这种东西,对于别人来人,自然是十分困难的,但对于秦天而言,则很容易。

    所以当天晚上,他就把药筒以及农药给弄好了。

    不过他弄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量生产的话,还需要从明天开始才行,好在,他已经让福伯去找工人了,要大量生产,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秦天弄出来的这个农药,真的能杀死害虫吗?

    没有试验过,连秦天都不敢说一定以及肯定。

    所以,在农药弄出来之后,秦天他们立马便开始了试验。

    回来的时候,秦天是让人抓了一罐子害虫的。

    他将这些害虫拿来后,便喷了一点农药上去,然后进行观察。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害虫并没有什么反应,一众人盯着那些害虫,看的眼睛都有点疼了,可是他们仍旧没有反应。

    "公子,这农药该不会没有什么效果吧?"

    "是啊,这都过去一炷香的时间了,害虫还没有死。"

    大家都望着秦天,秦天心里也没底,他只是按照自己所知的配方来配比的,是不是真的管用,还真不好说啊,不过他知道,后世的那些农药就算真的喷到了害虫身上,也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起作用,他这个可能也是这样的,关键就看需要多长时间了。

    夜已经很深了,卢花娘有点撑不住,带着几个孩子回去休息了,唐蓉反倒精神不错,一直在旁边陪着秦天,九公主因为觉得此事关系重大,所以也在一旁等着。

    如此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才有一些害虫开始不停的翻滚起来,而从他们开始翻滚没多久,他们一个个的便都停了下来,再也动弹不得了。

    看着这些害虫一个个死翘翘的摸样,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公子研发出来的农药还真是厉害啊,这些害虫死了。"

    "谁说不是,公子实在是厉害,厉害啊。"

    "没错,没错,如今有了这些农药,我们只要喷洒到庄稼上就行了。"

    "......"

    大家都很兴奋,秦天也松了一口气,道:"好了,明天生产出更多的农药之后,你们先去我们的地里,把害虫给除去,剩下的,就拿出来卖好了,现在的百姓,只怕对于这种东西,稀罕的不行,对了,那些药筒,可以让人免费用,不过我们现在药筒不多,先到先得啊。"

    没有药筒,就算你有农药又能怎么样?

    秦天这样吩咐下去后,福伯连忙便领命退去,然后下去安排一些明天打药的事情。

    ------------------

    次日一早,天气还没有很热。

    秦国公府的一些人便背着药筒,去了田地里。

    药筒这个东西跟平时用的木桶差不多,不过秦天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改装,这样就跟后世打药的药筒差不多了,可以背到身上去,然后不同的压缩一个机关,就可以喷出农药来。

    他们一群人这样走到秦家田地的时候,后面已经跟了许多好奇的百姓。

    "秦国公府这是要做什么啊?"

    "是啊,他们背后背的是什么东西,他们要做什么?"

    "听说啊,是秦国公研制出了一种杀虫的农药,喷上之后,那些害虫很快就死了,比我们一个一个的抓要快多了。"

    "真的吗?那我们可要好好看看了。"

    "......"

    百姓之中,不乏一些消息灵通的,已经知道了农药的作用,当然,不排除这是秦天有意为之,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个之后,他的农药才好卖嘛。

    而大家这样说完之后,都很是好奇的看着秦国公府的人怎么打农药。

    这个时候,秦天府上的人,将农药弄进了药筒里面,紧接着就又倒进去了一些水,然后又搅拌了一番,这样搅拌过后,那些人便背到背上,对那些农作物进行了喷洒。

    这样的东西,跟后世的药筒比起来,不管是喷洒的范围啊,亦或者是均匀程度,肯定都是要差一些的,不过勉强还算能用。

    而且,秦天派出来的人很多,所以,别看秦家的田地很多,但是还是很快就能够喷洒一遍。

    而他们这样喷洒着的时候,一些百姓已经开始盯着那些喷洒过的庄稼看了,在这些庄稼上,有一些害虫,他们想知道这些害虫会不会死。

    刚喷洒过后没多久,那些害虫好像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应,仍旧在吃庄稼的叶子。

    众人看到这个之后,就有点怀疑了。

    "这些害虫也没有死啊,秦国公的这些农药,怕是不管用吧?"

    "谁说不是,都已经过去半柱香的时间了,也没见这些害虫死啊。"

    "看来是没有多大用的。"

    这些人议论纷纷,不少人已经失去了希望,更多的人则连兴趣都失去了,转身就要离开。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尖叫了一声:"快看,死了,死了..."

    寻着这个声音,众人看到了一个黝黑的男子,而这个男子正指着一棵庄稼,而在这颗庄稼上,本来是有几个害虫的,但现在,这几个害虫都已经躺在叶子上一动不动了,显然已经死了。

    看到这个之后,众人顿时震惊不已。

    "不是吧,这么厉害,岂不是说,只要打过了农药,就不用管他了?"

    "是啊,只要喷洒到了害虫身上,亦或者是害虫吃了打过药的叶子,他们都会死,那这样,我们只需要打药就行了啊。"

    "真是神奇了,那边的虫子也死了..."

    整个田间地头一下子沸腾开了,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就只是喷上了一些水,那些虫子便死了,他们觉得,这农药就跟他们认识的杜药差不多,只不过他们之前认知的那些要是害死人的,而这些农药,是杀死害虫的。

    而这样喷一遍后,害虫便死了,这可比他们人为的去抓不知道要方便多少了。

    这样喷洒,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也可以节省他们的时间,好让他们去做一些其他事情,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啊。

第1869章 这是害人啊

    农药的效果在秦国公府的那些人打过之后,便很快的立竿见影了。

    一些百姓权衡利弊之后,很快便做出了决定。

    为了能够除去害虫,为了能够让他们今年的庄稼丰收,他们必须也打农药才行。

    只有打了农药,他们才能够丰收啊。

    而相比较下,秦国公府卖的那些农药,相比较下价格可以说是低多了。

    跟整个庄稼的丰收相比,那算什么?

    众人认识到这个之后,便开始蜂拥的跑去抢购去了,而且秦天早已经派人放出了消息,药筒不多,先到先得,如此的话,大家自然也就更加的积极了。

    一下子,农药就卖出去了很多。

    农药这个东西,成本不算低,但也不算高,秦天卖这个赚的钱自然也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加起来又几千贯钱。

    这个数字,相当的可观了。

    而这些百姓买到农药之后,便陆陆续续的开始在自家的田地里喷洒,农药喷洒下去之后,害虫没过多久便死了。

    很多百姓第二天就会去自家的田地上查看情况,看到害虫都已经死了,他们这些人都觉得花的那个钱值得。

    "好啊,好啊,秦国公弄出来的这个农药,真是厉害了,现在终于可以轻松了。"

    "谁说不是,最关键的,是我们保住了庄稼啊,不然任由那些害虫把我们的庄稼给吃了,我们还能丰收吗,还能有收成吗?"

    "不错,这虫灾虽然没有蝗灾来的那般立竿见影,但也恐怖的很啊。"

    "这次,多谢秦国公了。"

    "........."

    众多百姓议论纷纷,兴奋不已。

    而随着这些百姓的口碑传开,更多的人开始用农药,整个长安城的虫灾,两三天后,便已经彻底的给解决了。

    高士廉这边,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高士廉的府上也是有很多田产的,他们家的田产也是害虫肆虐,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派人去抓,但是派的人很多,却也仍旧抓不干净。

    而且,人多了之后,也踩死了很多庄稼,这让高士廉很是心疼。

    最后,他府上的管家听说农药能够杀虫,那个管家便也派人买了一些农药给喷洒上了。

    这样喷洒上之后,还真有效果,这可把高府的管家兴奋的不行,急匆匆的便去找高士廉报喜去了。

    "老爷,老爷,大喜啊,大喜......"

    高士廉眉头微微跳动了一下,接着问道:"什么大喜啊?"

    "老爷,咱家地里的害虫,全给除去了,现在一个都没有了。"

    听到这个,高士廉有点意外,也有点惊喜,害虫除去了,是好事啊。

    "嗯,这的确是个大喜,派了多少人去啊,没有踩坏庄稼吧?"

    管家喜笑眉开,有点得意,道:"就派了二十来人,没有踩坏庄稼。"

    二十来人不算多,自然是不会踩坏庄稼的。

    只是高士廉听完之后,却是撇了撇嘴,紧接着就瞪向了那个高府管家,道:"二十来人,就把所有的害虫给除去了?"

    之前百十来人派出去,都没有什么成效,现如今二十来人就把害虫给除了,他越听越觉得不太可能,他觉得这定是管家在骗他。

    但高府的管家却是一脸的委屈,道:"老爷,真是二十来人,秦国公府上卖农药,喷上之后,那些害虫就死了,我买了一些农药回来,喷上之后,效果真的很好啊。"

    高府的管家把农药的事情给解释了一下,而他这么说完之后,高士廉的脸色顿时变的更加难看起来。

    "什么,从秦天家里买的农药?"

    高士廉有点愤怒,他高家什么时候需要让秦天占便宜了,还买秦天的农药?

    他很生气,或者说特别的生气,想到自己竟然用仇人的东西来祛除了虫害,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愤怒的不行。

    那高府管家却是傻眼了,这可是帮了他们高家大忙啊,他家老爷怎么还不高兴?

    就因为用了秦天的农药?

    他很郁闷,可是又不敢说什么。

    高士廉在府上来来回回的走着,这样走了几回之后,也不做迟疑,连忙便决定进宫。

    这可是害人啊。

    -----------------------

    皇宫,御书房。

    太子李承乾来到御书房后,把自己负责的事情跟李世民说了一下。

    "父皇,虫害已经彻底解决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有点意外,甚至是有点震惊,之前吧所有朝中官员都给难住的虫害,怎么一下子就给解决了?

    他有些狐疑的看着李承乾,显然有点不相信李承乾的话,他觉得李承乾可能是在欺骗自己,原因嘛,自然是担心完不成任务,影响到了他东宫的稳定。

    李世民有点不喜,作为储君,可以能力差一点,但他却是绝对不允许对自己有欺骗亦或者隐瞒行为的。

    "彻底解决了?这么快?"李世民望着李承乾询问,李承乾点点头,道:"是的,秦国公研制出了一种农药,只需要喷洒在植物上,很快就能够把那些害虫杀死,百姓用了之后,已经彻底控制住了那些害虫,现在基本上已经找不到那些害虫了,就算有几只,也绝对不会再造成危害。"

    李承乾把情况跟李世民说了一下,李世民听到原来是秦天弄出了一个什么农药,杀死了害虫,他这才颜色好转,心想难怪,原来是秦天出手了,这秦天出手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吗?

    "这农药真的这么神奇?"

    放松之后,李世民反倒有心情去追问一些农药的情况了,李承乾这里,自然都是要一一满足的。

    "很神奇,喷洒上之后,只需要半个时辰的时间,那些害虫就会一个个的死掉。"

    "......"

    父子两个人说了不少,这样说的差不多后,李世民发出了一声感叹。

    "好啊,秦天果然不负我大唐,是我大唐的英雄。"

    两个人刚说到这里,一名宫人急匆匆跑了来:"圣上,高士廉求见,高大人来的时候,满脸泪痕,嘴里不停说着这是害人啊,这是害人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听到这个,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个人都是一愣,有点发懵。

第1870章 谬论

    高士廉说害人,什么害人?

    李世民很是奇怪,看了一眼宫人后,道:"让他进来。"

    宫人急匆匆的跑了出去,没过多久,高士廉便哭哭啼啼的走了进来,而他进来的时候,还在不停的说着害人。

    李世民道:"高爱卿,什么害人啊?"

    高士廉连忙行礼,然后才开口道:"圣上,臣听闻秦天竟然弄出了什么农药,而且用这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杀虫,这是害人啊。"

    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个人刚才还在说这件事情,他们都觉得这是好事,可高士廉却觉得害人,两个人就越发的有点不解起来。

    想到高士廉经常找秦天的麻烦,他们两人就又有一点不喜。

    但高士廉毕竟是他们大唐的功臣,李世民还是很给他面子的。

    所以想了想后,李世民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不喜,道:"哦,这是害人,这怎么就害人了?"

    高士廉道:"圣上你想啊,这农药能够毒死害虫,那说不定就能够毒死人啊,这庄稼丰收之后,还不是人来吃,万一那毒还有残留,人吃了之后,岂不是就危险了?我们不能为了杀虫,就让人承受这样的危险啊,这不就是害人吗?"

    听到这话后,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个人总算是明白了高士廉的意思,原来他是担心农药会对人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不过,他们两个人听完这话后,还真就生出了一点担心,觉得高士廉说的有道理。

    有毒的药啊,说不定真的对人体不好呢?

    如此的话,他们使用农药,岂不是饮鸩止渴?

    看到李世民和李承乾神情的变化后,高士廉便知道自己的话对他们两个人产生了影响,于是连忙跟着说道:"圣上,这农药的毒性看来是很厉害的,这农作物人若是吃了,怕也不好啊,秦天此举,简直是害人,请圣上严惩。"

    听到严惩秦天,李世民却是犹豫了一下,不管怎么说,高士廉的一番话只是他的片面之词罢了,若就因为这个严惩秦天,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时候,李承乾已经站了出来,道:"父皇,此事也许并没有高大人说的那般严重,秦国公自家的地里也是用了农药的,难道他会害自己的人?"

    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李世民沉思片刻之后,道:"这样吧,让秦天进宫,朕询问他一下。"

    宫人领命退去,大概半个时辰后,秦天才终于来到皇宫。

    来的时候,他已经从那个太监的嘴里知道了什么回事,不过进得御书房,他还是假装不知,道:"拜见圣上,太子殿下,不知圣上宣臣前来,所为何事?"

    他完全无视了高士廉,不过此时的高士廉却是冷哼了一声。

    "秦天,你弄出了个什么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难道你是想害死长安城的百姓吗?"

    秦天并未开口,只是看着李世民,言外之意,李世民这个天子还没有开口,你一个高士廉着什么急?

    李世民自然也觉得高士廉有点过分了,脸色有点不喜,那高士廉意识到这个后,脸色发青,连忙退了两步,算是不敢出头了。

    这个时候,李世民才开口道:"高爱卿弹劾你的农药吃了之后,对人体不好,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秦天听到这个,不由得撇了撇嘴,高士廉为了找自己的麻烦,还真是不遗余力啊,竟然连这种事情都想的出来。

    "回圣上话,这农药若是人直接喝了,自然对身体不好,毒死人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跟后世的农药差不多,喝农药真的能死人,这个自然也不例外。

    秦天刚说完这句话,高士廉立马就又跳了出来:"圣上,您听听,您听听啊,我说什么来着,这农药就是对人不好啊,秦天这样做,简直就是在害人,在害人啊,痛心,真是令人痛心,听闻秦天卖农药赚了好几千贯钱,为了钱,你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真是...呜呼啊..."

    高士廉一脸的痛心疾首,李世民这里,也是眼眉微凝,有点生气,这农药既然有毒,你秦天还敢用在农作物上?

    而此时的秦天却是很惊愕,他没有想到高士廉的反应竟然这般的激烈。

    "圣上,臣话还没有说完呢,这农药若是人直接喝了,肯定是有毒的,但若是打在了农作物上,半天之后,药效就会失去,对农作物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棉花什么的不用说,就是我们吃的大豆,等结果之后,我们人吃了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这个圣上可以放心,臣绝不会拿这种东西来害人的。"

    秦天解释了一下,高士廉却是不信,道:"哼,你说没毒就没毒吗,万一有了呢,那个时候,岂不是都晚了?"

    高士廉是要咬住这个问题不放了,秦天见此,也动了火气,道:"那照高大人这样说,我们往地里洒了粪坑里的屎尿,那我们吃了庄稼,就等于是吃了屎尿了,如此的话,你高大人岂不是天天都在吃屎喝尿?"

    这话说完,顿时吧高士廉气的差点吐血。

    "谬论,谬论,好你个秦天,你..."

    不等高士廉上的完,秦天又哼了一声:"你的才是谬论,那农药在植物上对人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你高家好像也用了农药吧,你高家都用农药了,何以还来指责?"

    秦天是真的生气了,而他说出这话之后,高士廉的脸色就有点难看了,李世民这边,更是凝眉,你高家都用了,现在却又要说秦天这个东西害人,这农药若是害人,你高家怎么会用?

    很显然,高士廉就是要找秦天的麻烦啊。

    而高士廉三番五次的这样做,李世民都有点不厌其烦。

    所以,不等高士廉再开口,李世民就挥了挥手,道:"好了,此事不必再说了,你们都退去吧,这事以后也不用说了。"

    他是真的有点厌烦了高士廉的行为,李世民这样说完后,高士廉也是一点办法没有,只能悻悻然的退去,秦天这边,倒也没有在这里多留的意思,立马也行礼退去了。

第1871章 任职

    农药的事情并没有在长安城掀起多大的风浪。

    或者说,这就高士廉对秦天提出了一些质疑,其他人根本就没把这个当回事。

    就跟秦天说的那样,庄稼地里是上了屎尿粪便的,难道他们吃庄稼,就等于吃了粪便吗?

    农药想来也是一个道理,他们吃的只是果实,并非农药。

    李承乾解决了虫害的事情,被李世民嘉奖了一番,同时也得到了不少百姓的认可,对于这个,李恪就十分的懊悔了,他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可是哪怕如此,他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一次,只能说他失算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夏天就这样过去了,初秋来临,长安城的天气却仍旧是有点热的。

    庄稼长的很少,已经没有人再提起农药的事情了。

    大家都在为接下来的丰收忙碌着。

    秦天在府上仍旧过的悠闲,他已经很久没有上过朝了,不过他很喜欢这种感觉,上朝还要早起,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这样悠闲的做一个富家翁,真的挺不错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大殿上,却是出现了另外一件事情。

    这天早朝,群臣陆陆续续的把自己的事情给说了一下,快下朝的时候,吏部的官员站了出来,道:"圣上,京兆府的刺史包不同调离了京兆府,如今京兆府刺史空缺,而这京兆府掌管整个京畿之地,不可一日无刺史啊,所以臣请圣上尽快决定刺史人选。"

    包不同在京兆府刺史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可以说是大唐开国以来,在京兆府做刺史做的最长的一个人,不过,一个人在一个位置做的太长,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前段时间,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吏部把包不同给调离了京兆府。

    只是把包不同调走了,京兆府这里,却还是需要人来坐镇的。

    不过,吏部的官员把这个情况提出来后,朝中的那些官员相互张望,却都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京兆府的。

    京城长安啊,权贵遍地走,随便一个不小心,恐怕就要把一些权贵什么的给得罪了,他们就算有人在朝中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就算自己本身就是权贵,但要他们跟其他权贵为敌,他们还是很不乐意的。

    而且,京兆府还掌管着长安城的安危,万一长安城出事了,他们也是责无旁贷的,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京兆府刺史是个很危险的职业。

    大家现如今在朝中的地位也都还可以,如此,谁又愿意去啃京兆府刺史这个硬骨头?

    没有人乐意去京兆府做官。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后,眼眸微微凝了一下,朝中官员的想法,他这个当天子的自然是明白的,而越是明白,就越发觉得自己养了一群废物。

    朝廷给他们发俸禄啊,他们却胆小怕事。

    可谁不胆小怕事呢,谁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冒险?

    李世民又责怪不得他们?

    "诸位爱卿,就没有人愿意担当此职吗?"

    李世民询问,却还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道:"父皇,儿臣想要推荐一个人。"

    见李承乾站了出来,李世民很是好奇,问道:"太子要推荐何人?"

    "父皇,秦国公回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他一直都闲赋在家,秦国公是个有本事的人,朝廷若是不用,恐怕要遭到天下百姓的非议,说父皇压制人才,如此的话,那些人才又怎么愿意为我大唐出力,所以儿臣想要父皇起用秦国公。"

    听到要秦天去京兆府任职,众人都愣了一下,不过他们都不敢去,如此李承乾推荐秦天,他们也说不得什么,有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他们都不敢做,那就不要废话了。

    而此时朝中,倒也有一些人希望秦天出来,毕竟秦天出来做事,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帮助的,只有那些跟秦天关系不怎么样的,比较反对。

    京兆府的刺史啊,别看品阶不是很高,但权限却很大,秦天做了京兆府,他们想要去做一些事情的话,恐怕就没有那么的容易了。

    但他们可开不了口,若是反对,李世民万一让他们做京兆府的刺史怎么办?

    李承乾说完之后,李世民脸色有点难看,李承乾这话的意思,是说他李世民不知道用人才了?

    真是岂有此理啊。

    可自己的儿子说的好像也是个道理,秦天这样的人若是不用,有点说不过去。

    想了想后,李世民便点了点头,道:"好,既然太子举荐秦爱卿,那就让秦爱卿去京兆府任职吧,他此前也是当过京兆府别驾的,此去,想来轻车熟路,要说合适,他最合适啊。"

    李世民这样说完,其他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这样群臣又陆陆续续说了几个问题后,便退朝了。

    退朝的时候,宫人已经急匆匆去秦国公府,把李世民的安排给秦天说了一下。

    "秦国公,如今京兆府缺个刺史,圣上要您去做呢..."

    宫人这样说完,秦天却是在心里暗骂了一通,之前他可是尚书令啊,大唐的宰相,官居一品,可现在呢,竟然要他去京兆府做刺史,这京兆府的刺史是比其他地方的刺史高那么一点,可再高,能比丞相高?

    曾经沧海难为水啊,他秦天好歹也是当过宰相的人,如今让他当刺史,心里难免是有一点落差的。

    以前做宰相,刺史见了他一口一个下官,现在,他却成为了那个下官,这事,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憋屈。

    他看了一眼那个宫人,道:"劳烦公公回去告诉圣上,就说我秦天无心仕途,只想做一个逍遥快活的富家翁,这刺史人选,让圣上另选贤明吧。"

    "这...这..."宫人被秦天的话给噎住了,他没有想到会是这种情况,按照他们宫人的思路,只要是天子的命令,其他人不都得接着吗,可秦天倒好,直接就给拒绝了。

    事情让他有点难办。

    "秦国公,这恐怕不好吧?"

    秦天撇了撇嘴,道:"有什么不好的,你只管回去,跟圣上说就是了。"

第1872章 铁面无私

    李世民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的时候,宫人从秦国公府回来了。

    宫人回来的时候,脸色有点难看。

    见到李世民的时候,也是有一点欲言又止的感觉。

    李世民看到他这个样子,眼眉微凝,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宫人又犹豫了一下,李世民有点生气:"有什么就说。"

    这个时候,宫人才连忙把事情给说了出来。

    "圣上,奴婢去秦国公府宣旨意,可...可秦国公说他要做个富家翁,要逍遥快活,不肯去做京兆府刺史。"

    宫人说完这话之后,整个人都是有一些战战兢兢的,十分害怕。

    李世民则是一愣,秦天这是什么意思,要抗旨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顿时就哼了一声,道:"这个秦天,还真是好大胆啊,竟然连朕的旨意都敢抗拒了,你再去一趟秦国公府,要他秦天进宫来,朕倒要看看他怎么拒绝朕。"

    整个大唐,没有什么人敢拒绝他李世民,秦天这样做,简直就是不给他这个天子面子啊,如此,他不教训一下秦天怎么能行?

    宫人一脸苦相,李世民得罪不起,秦天他也不想得罪啊。

    可现在这种情况,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急匆匆的又出了宫。

    秦天这边得到命令后,倒是没有迟疑。

    在他拒绝接受旨意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他并不担心。

    就只是这件事情,李世民还不至于把他怎么样吧?

    进得皇宫之后,秦天连忙行礼,态度好到不行,简直没有一点不给李世民面子的意思。

    这倒让想要发火的李世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个火给发出来了。

    拳头不打笑脸人啊。

    李世民暗骂了一句,然后开口道:"听说你不想去京兆府任职?"

    秦天道:"圣上,这京兆府掌管京畿之地,臣倒是有这个能力给做好,可您也知道,京城权贵遍地走啊,臣万一得罪了那一个,他们恐怕就又要弹劾臣了,如此,臣那里敢接这个,臣在家闲赋,都有人弹劾,臣要是当了京兆府,与着长安城权贵接触的,可就更多了。"

    下面的话秦天已经不需要说了,作为京兆府,得罪的人肯定是不少的,他秦天要是得罪了人,那弹劾他的奏折还不得如雪花一般的多啊?

    李世民本来想教训秦天的,可听秦天这么一诉苦之后,这教训的话反倒说不出来了。

    这秦天说的有道理啊,京兆府刺史,不好做,秦天这种容易招人弹劾的体质,自然就更不好做了。

    只是,如今其他人也都不愿意做,如此秦天不做,那他找谁做去?

    片刻之后,李世民才又开口道:"秦爱卿啊,你的难处朕明白,不过京兆府关系着京城的安危,交给其他人,朕实在是不放心啊,你来做,朕觉得是合适的,当然,你有你的担心,但只要你愿意做,出了什么事情,朕来帮你担着,如此,看谁还敢弹劾你,如何?"

    李世民这句话,就等于是给了秦天一个保命符啊。

    不过,秦天也知道,天子的话想来犹如狗屁,放了就放了,你要是当真,那就输了。

    李世民虽然还不至于像其他皇帝那样没有节操,但有时候他的话,也是相当于放屁啊。

    所以,就凭李世民这么一句话,秦天可是不敢随便相信的。

    "圣上,臣也愿意为我大唐做事,做一个铁面无私的刺史,但京城的事情,实在是复杂,有时候,就只凭微臣的刺史身份,哪怕是国公身份,也是无法镇住一些人的,所以这差事不好做,这绝不是圣上一句话,就能够让臣放开手脚去做的,所以,臣...恐怕不能领命。"

    听到这个,李世民隐隐有点生气,但他到底是一代明君,哪怕秦天此时与他讨价还价,他还是没有爆发,只是语气冷了一些,道:"那如何,你才肯去京兆府任职?"

    秦天想了想,道:"若圣上质疑要臣去京兆府任职的话,那臣决心做一个铁面无私的京兆府刺史,而一个铁面无私的人,难免会得罪很多人,所以臣需要圣上给臣一样可以让臣铁面无私的东西。"

    提出这个要求,秦天自然是受到了他那个时空包拯在开封府用三口铡刀办案的事情,有三口铡刀在,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朝中官员,只要犯法,该砍头就砍头,皇帝老子都拦不住。

    不过,秦天也不好意思直接就开口要三口铡刀,他要是直接要的话,这岂不是就等于他秦天早有预谋啊?

    所以,他准备循序渐进。

    而李世民听到他这一番话后,犹豫了一下,给秦天铁面无私的东西,隐藏着的,就是给秦天一些权力啊,一些可以先斩后奏的权力。

    这种权力,天子一般是不会给的,但现在这种情况,不给的话,秦天做事也不好做。

    犹豫了一下后,李世民还是做出了决定,他是大唐的天子,他想要京兆府公正廉明,想要长安城的百姓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去京兆府解决,如此的话,就是放一些权力下去,又如何?

    "秦爱卿所言,也算是有点道理的,这样吧,朕给你一柄尚方宝剑,可以让你先斩后奏,也可以让你斩奸臣污吏,可以杀刁民恶霸,你看如何?"

    尚方宝剑这个东西,也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东西,秦天在前世的电视剧里面经常见到,一般情况下,都是送给钦差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在这里送给他这样一柄御剑。

    按理说,这样的御剑权力很大了,见此剑如见天子啊。

    只是,御剑杀人,怎么看都没有铡刀来的威风凛凛啊。

    难道有奸臣犯事了,他要先斩后奏,得拿着宝剑去杀人吗?

    那个画面,怎么看都觉得不怎么好看。

    而且,宝剑没有铡刀威风,震慑不住人啊。

    想了想,又忍了忍后,秦天开口道:"圣上,尚方宝剑并非臣之宝剑,这个东西,应该是整个京兆府公正无私的镇海神针,所以,不如给铡刀吧。"

    "铡刀,什么铡刀?"李世民有点懵了。

第1873章 新官上任三把刀

    在李世民看来,尚方宝剑是最具有逼格的一种东西。

    拿在手里多威风啊?

    谁见了尚方宝剑,不得如见到他这个天子一样?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秦天竟然不要,而理由是,尚方宝剑是他秦天一个人的宝剑,他想要的,是能够让整个京兆府都可以秉公执法的东西。

    铡刀?

    李世民很难想象这种情况,铡刀这种东西,他也是见过的,很多喂牛、喂马的人都知道这个,一般,铡刀都是用来剁碎草料的。

    可秦天要这个做什么?

    他望向了秦天询问,秦天苦笑,道:"圣上,臣其实想要三口铡刀,龙头铡,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虎头铡,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狗头铡,可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

    三口铡刀,跟《三侠五义》里面出现的铡刀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其实秦天想要的,也就是着三口铡刀,就这三口铡刀往京兆府一放,谁还敢在他秦天面前放肆?

    谁敢放肆,他就先铡了他的脑袋。

    而秦天说完之后,李世民却是有点震撼,他没有想到秦天弄出来的东西,竟然是这个。

    不过仔细想过之后,若京兆府真有这三口铡刀在,怕也是能够震慑到不少人的吧,而有了这三口铡刀,京兆府做事,就可以没有什么顾虑了,一切,但求秉公执法。

    虽然觉得铡刀这种东西不怎么好看,但李世民想过后,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铡刀和尚方宝剑既然效果差不多,那秦天想要铡刀,他给铡刀就是了。

    "好,朕会派人给你尽快打造好这三口铡刀。"

    "多谢圣上,铡刀好了之后,臣立马赴任。"

    秦天连忙说道,很显然,铡刀不好,他是不会去上任的。

    对于此,李世民虽然颇有不喜,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派人下去准备,尽快将三口铡刀给打造出来。

    李世民亲自下令了,工部这边,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两天之后,三口铡刀做好,直接就给秦天送了过来。

    铡刀到了之后,秦天也就没有再托着,直接带着三口铡刀,向京兆府赶去。

    京兆府对于秦天来说,算是轻车熟路了。

    他来到京兆府的时候,京兆府的一众官员都已经在候着了。

    有之前秦天就认识的捕头吴剑,也有刚来京兆府一年,任职别驾的狄知逊。

    秦天到了之后,他们连忙就迎了上来,他们都很兴奋,仿佛包不同的离开,对他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包不同对他们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不过包不同的身份到底没有办法和秦天比,所以在京兆府做事的时候,他们常常感觉到有点憋屈。

    很多时候,很多人明明该抓,那包不同却是不敢抓的,如此,他们心里总觉得憋着一股气,不舒服。

    可如果秦天来了,那这种事情,差不多是不应该发生的吧?

    秦天多痛快的一个人啊,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秦天看到他们之后,笑了笑:"吴剑,你这多少年了,还在京兆府做捕头啊,怎么一点长进没有?"

    话语之间,已经有了一些责备的意思,吴剑听了之后,老脸通红,他也不想一直当这个捕快,只是他这样的人,没有在战场上立下过什么功劳,又没有文人的功名在身,想要升迁,谈何容易啊?

    他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秦天却是已经摆了摆手,望向狄知逊道:"你倒是升迁的挺快,都已经当了了京兆府别驾。"

    狄知逊笑道:"秦国公谬赞了,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一众人这样寒暄了几句,吴剑和狄知逊便要请秦天回京兆府,如今京兆府有秦天坐镇,他们算是有了主心骨了。

    不过秦天却是摇了摇头,道:"先别急着回去,看到我带来的三口铡刀没有?"

    后面的三口铡刀,吴剑他们早已经看到了,只是他们不明白秦天弄三口铡刀来做什么,难不成是要养马养牛?

    可在京兆府养马养牛,有点说不过去啊。

    他们都点了点头,但又都很好奇。

    "秦国公,您弄三口铡刀做什么?"

    "三口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这是本官向圣上请的,三口铡刀,可铡天下犯法之人,龙头铡,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虎头铡,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狗头铡,可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而且,这三口铡刀在京兆府,本官皆可先斩后奏。"

    秦天一番话说完,众人忍不住冷吸了一口气,这三口铡刀皆可先斩后奏啊,这是什么概念?

    这简直就等于是尚方宝剑啊,有这三口铡刀在,谁还敢不把他们京兆府放在眼里?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世民本来就是想给尚方宝剑的,是秦天非得要三口铡刀。

    不过不管知道亦或者是不知道,有这三口铡刀在,他们顿时觉得松了一口气,觉得秦天就是秦天,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秦天一来,他们的腰杆都要挺的笔直了。

    "秦国公真是厉害,有了这三口铡刀,以后我们京兆府做事,可就方便多了啊。"

    "没错,没错,看以后谁还敢在我们京兆府撒野。"

    "京兆府,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闹事的。"

    "......"

    一众人兴奋的说着,秦天却是很快打断了他们的话,道:"好了,虽说有三口铡刀,那也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若是不用先斩后奏,也不得使用,现在,你们将这三口铡刀的事情宣告整个京城吧,让那些人知道京兆府有了三口铡刀,让那些人也小心一点,算是提前预警了。"

    三口铡刀的确是可以先斩后奏的,但如果能够避免一些人犯法,那秦天自然是希望能够避免的,三口铡刀的消息公布下去之后,一些心里有歹念的人,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恐怕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吧?

    虽然没有杀鸡儆猴,但这个效果,应该跟杀鸡儆猴的效果差不多吧?

    秦天吩咐下去后,吴剑等人不做迟疑,连忙领命退去。

第1874章 妇人失踪

    初秋的长安城很热闹。

    长安城跟以前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新鲜的事情发生。

    比如说京兆府的三口铡刀。

    这三口铡刀被京兆府的人宣扬出来之后,长安城的百姓都一下子议论起这三口铡刀来。

    有人觉得这三口铡刀很有用,有了这三口铡刀,王子犯法恐怕要与庶民同罪了吧?

    所以,认可的人,对秦天少不得要一番称赞了。

    而另外一些人,并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用。

    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秦天的一个噱头,他恐怕不敢用这个东西来先斩后奏,用铡刀先斩后奏,恐怕是要得罪很多人的吧,秦天敢得罪很多人吗?

    龙头铡,他们觉得秦天永远都是用不上的。

    这些人少不得要对秦天冷嘲热讽一番。

    当然,一些人不管认同还是不认同,心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了一些紧张的,很多不法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怎么敢做了。

    本来,长安城的街上,纨绔子弟是很多的,但自从这个宣布之后,长安城的纨绔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没有办法,不管秦天是不是真的敢用这三口铡刀,他们都是心有余悸,有点担忧的。

    如此,能够尽量避免的话,他们自然是要避免的。

    长安城一下子仿佛安全了许多,也平静了许多。

    而就在这个时候,离七夕节越来越近了。

    七夕是初秋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个时候的长安城,已经有了凉意了。

    早上的时候很冷,中午的时候却又很热。

    离七夕还有几天,不过很多人却是已经开始准备了起来。

    特别是一些待字闺中的女孩子,因为心里满怀着期望,想要嫁一个好人家,所以对于七夕反而更为重视,提前好几天,她们很多人就都已经商量好到时候去那里放河灯啊,在那里乞巧之类的了。

    这天晚上,一名女子在长安城的街上急匆匆的走着。

    如今的长安城,已经放开了宵禁,所以夜里的时候,街上有人走动并不奇怪。

    这个时候,夜已经算深的了,所以街上的行人并不是很多,这个女子是少有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不过,女子拐了一条街后,他走的那条街便没有什么行人了。

    而这个时候,女子走的更快了一些,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什么,他走一会后,总会忍不住向后张望,发现并没有什么人后,才会继续赶路。

    可就在他在这条空寂的街上匆匆走着的时候,迎面又走来了一名女子。

    那名女子身材纤瘦,但看起来比普通女子却要高一些,在夜色下,隐隐能看到他的一部分脸庞,那是一个很漂亮的脸,漂亮的,连之前的那个女子看了之后,都忍不住生出了些许欢喜来。

    不过,第一个女子并没有因此而有任何的停留,亦或者是言语上的接触,他只想赶快走过这段路。

    不过,就在第一个女子跟第二个女子快要擦身而过的时候,第二个女子突然开口了。

    “姐姐慢走!”

    第二个女子开口之后,第一个女子愣了一下,突然有点不安,他好像感觉那里有点不对,可到底那里不对,在那一刻,他却怎么都想不起来。

    她忍不住的想要拔腿就跑。

    可就在这个时候,第二个女子突然朝着扑了过来,

    夜色越发的深沉起来,风吹来了凉意。

    --------------------

    京兆府的事情很多。

    哪怕秦天此前在京兆府做过别驾,可现在来做刺史,他还是觉得京兆府的事情很多,多的让他有点不适应。

    可能是之前一段时间闲散惯了,突然忙碌,难免有点手忙脚乱。

    可不习惯也得慢慢习惯,谁让京兆府的很多事情,都是马虎不得的,稍微那一个环节出了错误,都有可能影响到京城的安危啊。

    所以,秦天也只能硬撑了。

    每天,他都是天刚蒙蒙亮,便从床上坐了起来,然后去点卯上朝,亦或者是去京兆府处理事情,忙的很是厉害。

    有时候,早上起来,想跟九公主他们做点什么,都没有时间。

    晚上回到家,又累的犯困,就更没精力去做那些事情了。

    秦天觉得愧对九公主她们,他们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也是有一些怨言的吧?

    而这种情况,只在秦天休沐的时候,才会好上一点。

    这天,秦天刚睡醒,就感觉有什么东西缠上了自己,那东西软软的,秦天睁开眼睛,就看到了九公主。

    而看到九公主那有些发红的脸颊后,秦天就突然兴起,然后像一头猛兽一样扑了过去。

    今天休沐,他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自然,也可以没有任何顾虑的去做一些事情。

    只是,就在秦天刚要进入正题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下人急切的声音。

    “老爷,老爷……京兆府来人了……”

    听到这个声音后,秦天隐隐有一些温怒,天还没有亮啊,京兆府来什么人?

    可京兆府都来人了,他还能怎么样?

    秦天是个理智的人,他自然知道,京兆府在这个时候来人,肯定是出事了。

    九公主这边的事情很重要,但京兆府那边,也不敢松懈啊。

    他只能有些歉意的望向九公主,九公主翻了个白眼,道:“去吧,去吧。”

    秦天苦笑,但也没有办法,摸了一下九公主的小脸蛋后,便连忙穿上衣服出去了。

    前院这里,吴剑正在着急的等着,看到秦天过来后,他连忙冲了过去。

    “秦国公,出事了。”

    秦天点点头:“你这个时候来,肯定是出事了,你也不用着急,说说发生了什么吧。”

    “今天一早,高士廉的府上就派人来了,说……说高士廉高大人的第十三小妾独孤娟娟失踪了,昨天出去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他们怀疑独孤娟娟可能遭遇了不测,要我们京兆府尽快破案,属下已经派人去找了,但现在都还没有什么动静。”

    听到是高士廉的第十三小妾出事了,秦天心里多少松了一口气,高士廉的人出事了,他是最不会着急的,不过,事情发生在长安城,他作为京兆府刺史,不解决好像不行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55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好相公最新章节! 作者:古沐鱼所写的《大唐好相公》为转载作品,大唐好相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好相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好相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好相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好相公介绍:
武德六年,大唐初定,百废待兴。
太子稳坐东宫,李世民野心勃勃。
武将定江山,文臣思治国。
穿越来的秦天只想当一个好相公,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大唐好相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好相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好相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