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4章 净身出户8
“凑合,凑合……我才不要凑合!我是那几个小兔崽子的娘,老东西不让我进去,孩子们总得让我进去吧?不行,我得去找他们!”
蒋小琴坚持要回去。
李秋收也没有办法。
他们又回李家。
不过那时候,李家的饭,已经吃完了。
李金凤都准备和陆建国带小宝还有孩子们回去住的。
他们前脚刚走,李秋收和蒋小琴两个,后脚就回了李家。
又是一通闹腾,李福满和李老太两个都没有松口。
还是大半夜的,趁着大家都睡着了之后,李秋收翻墙进院子,给蒋小琴开门,带蒋小琴回家住的。
……
隔天一早上,蒋小琴出现在李家,又是一通腥风血雨。
直到上午九点,张秀兰和李秋收以及蒋小琴,以及李家几个人一起去了乡里,张秀兰和李秋收两个拿了离婚证。
事情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拿到离婚证的那一刻,蒋小琴马上就要和李秋收领证。
管这事儿的人是个年轻姑娘,她看明白是什么时候之后,对李秋收和蒋小琴两个的行为嗤之以鼻。
听说他们两个要立刻结婚,年轻姑娘没好气的说了一句,“介绍信呢?结婚报告呢?”
“什么介绍信?什么结婚报告?”蒋小琴愣住了。
她和李秋收结婚的时候,还不兴领什么结婚证。
只要办喜酒,就算是结婚的。
自然不知道,什么结婚报告。
“没有结婚报告,你要结婚?你开什么玩笑?”
蒋小琴被骂了一通,又不敢反抗,将怒火都发泄到了李秋收身上。
李秋收默默承受着,不管是打,还是骂,都照单全收。
全然没有人格和尊严。
李家几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都不愿意多看一眼。
蒋小琴立刻道:“大虎,大禾,你们两个还不赶紧过来,我和你们爸在这儿,你们往哪儿跑呢?”
蒋小琴一出声,李大虎和李大禾两个撒腿就跑。
生怕被黏上。
一直回到红旗大队李村生产队李家。
蒋小琴和李秋收两个发现赵中兴带着村里几个老人,以及李福满都在李家。
“回来的正好!秋收,你爸正和我商量你们分家的事儿!”赵中兴笑着说。
“分家?分什么家?”蒋小琴拔高嗓音。
李福满瞪了她一眼,“这是我们李家的事情,和你没关系!”
“怎么和我没关系?我也是……”
“你不是!”李福满冷笑一声,“一没办酒,二没领证的,你也算是我们李家的人?”
赵中兴:“秋收,这事儿你旁边这位确实管不了!”
“分家!大虎和大禾两个年纪也大了,都有了孩子,必须分出去。至于秋收,我年纪也大了,按照大队其他人家里的来,你也得分出去!”
李福满按照当初早就计划好的,将自己心中的打算,一样样的说了出来。
蒋小琴:“不分家,我们不要分家!”
她又不傻,分了家,她去哪儿白吃白住去?
“你说了不算,这个家,是我做主!分了家,你和秋收搬出去住,这屋子是我当初建的,和你们没关系!”
第2685章 净身出户9
李福满这一招,完完全全称得上釜底抽薪了。
李秋收和张秀兰离了婚,加上又写了保证书,那张秀兰和两个孩子,往后和李秋收就没有关系了。
可谁又能想到,李福满竟然来个了分家。
老子和儿子,爷爷和孙子,通通都分个干干净净。
偏偏李秋收还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蒋小琴意识到这事儿有多严重,“不……不分家,我们不分家!”
“这事儿,你说了可不算!”李福满绷着脸,尽显李家大家长的威严。
“分了家,我们住哪儿?难不成,让我们大晚上的在外面喂蚊子吗?”蒋小琴大声嚷嚷着,眼底全是不服气。
赵中兴开口道:“秋收大可以放心,你是我们大队的人,我是不会让你露宿街头的。
正好大队还有一间空屋子,是从前知青们住的地方,我就代表大队的人,拍板了。那屋子,先借给秋收你住。等你有能力建房子了,再将房子还给大队!”
“借?凭啥借?应该给我们!”蒋小琴道。
“给?”赵中兴冷笑了一声,“蒋小琴,你倒是说的好听,大队的东西,凭什么给你们?别的不说,我记得你好像是沟子村大队的?你去问问你们大队长,他愿不愿意将大队的房子白给你们,他们要是愿意,别说大队的旧屋子,就是我家的宅子,我都能给你!前提是他会吗?”
当然不会!
别说沟子村的大队长,就是蒋小琴的娘家,和她都不来往了。
蒋小琴走了二十多年,蒋家的人,都只当她是死了的。
特别是当年,因为蒋小琴的缘故,蒋家的人,在李家丢了大面子。
蒋小琴的母亲吴桂英早就当着全大队人的面说了,只当没有生她这个女儿的。
亲生父母都这样,跟别说大队长。
蒋小琴不敢出声要房子了,可心底还是一肚子的坏水,没地儿使!
赵中兴看向李秋收,“秋收,房子的安排,你满意吧?”
蒋小琴:“不满意,我们不满意!”
借房子给他们,还不如就在李家要两间房。
到时候打扫,收拾、洗衣服的活儿,通通让李家的人干。
“没问你,你不是我们大队的人,有什么资格说话?”赵中兴没好气的道。
蒋小琴就看向李秋收。
李秋收:“小琴代表……”
“我说秋收,你总是个男人吧?这种事情,也要她蒋小琴回答?她若是你媳妇,你还能得个宠媳妇的名头,现在你们一没领证,二没办酒,她也不是我们大队的人,凭什么对我们大队的事情指手画脚的?”
赵中兴这番话,表示他是真的生气了。
李秋收张了张嘴,半天才闷声道:“没意见!”
“这不就得了嘛,你自己的事儿,你自己决定!别总看一个女人过活儿,一个男人,堂堂正正的不好嘛!”
“还有你,你和秋收一天没结婚,就一天不是我们红旗大队的人!就算结了婚,你也得回去迁户口,不然你想在我们大队常住,都得看大队其他人怎么说。”
第2686章 净身出户10
又是威胁的话,蒋小琴的太阳穴,又开始突突的跳了。
她快要被气死啦!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怎么就这么欺负人呢!
“宅子分完了,接下来是分别的。咱们大队今年还没分粮,等夏收完了,分第一次,到时候按照工分本上的算,你是多少粮食,全部领走。
至于现在,你们老李家米缸还剩下多少,按照人头数来平分。”
“老李,你们家还有多少粮食?”赵志远问。
“二百五十斤。三十斤细粮,二百二十斤粗粮。”
李家人口多,瞧着二百多斤粮食,分给十几个人,每个人分到的,也没多少了。
一个人不到二十一斤的样子。
“这么分不公平!小孩儿干多少活儿?凭啥按照大人的份去分?”蒋小琴不满的大叫。
李金凤听到这里,冷笑一声,“你可以要求多分,但是你的儿子,你的孙子,就要少分,你要是不在乎,别人也不会在乎。”
蒋小琴这会儿哪里想到那么多,她只知道,按照李家的人头来算,李秋收顶多分到二十一斤粮食。
就是省吃俭用,也挨不到收完粮食,大队分粮。
“我不管,反正粮食必须保证我和秋收吃到分粮为止!”蒋小琴道。
李福满看向两个孙子:“大虎,大禾,你们听到了吧?她根本不是来和你们母子团聚的,就是来占你们便宜的。”
李大虎和李大禾两个脸上的表情不大好看。
其实早就知道了的事情。
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提醒一下,还是会难受。
蒋小琴意识到不对劲,赶紧解释,“老爷子,你可别乱说,谁说我是来占便宜的?大虎他媳妇儿在城里有活儿,每个月都能赚工资,难不成会让大虎饿着?
大禾是拖拉机技术员,抢收他的粮食是大队包的,会饿着?我之所以要多分,是不想孩子们没了爹和娘!我们饿死了,几个孩子不就成了孤儿了?”
蒋小琴这番话,若是对着三两岁的幼童说,还能糊弄到人。
如今李大虎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要不了多久,也快奔四了,拿这些话,真的威胁不到他。
“粮食该咋分,就咋分!你们要是觉得不公平,那就等大队分粮食的时候,重新分配,到时候秋收可分不到那么多粮食。”
蒋小琴张了张嘴,一句凭什么,还没出口,赵中兴就先她一步,“就凭其他人给他做了饭,洗了衣服,还有人管着自留地的菜,他李秋收一个人只干活儿,是活不下来了的,大家都付出了劳动,没理由就他一个人领走所有的粮食!”
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分工的问题。
你在地里赚工分是干活儿。
别人在家里扫地洗衣服就不是活儿了?
已经做了让步,如果还不满意,那就分的再仔细一些,什么便宜都别想占!
赵中兴强势,最终李秋收只分到了二十一斤粮食。
三斤细粮,十八斤粗粮。
如果不够,李秋收就得去大队借储备粮,到时候分粮的时候,直接扣掉借的那部分。
第2687章 要钱
“好了,这个家就这么分吧!秋收,你是现在跟我去看房子,还是待会儿收拾完自己的东西,再去看?对了,分户就得分户主,这些事儿,你不用来大队部了,我一并解决!”
分家不是简简单单分家这么简单。
一个户,代表一个家。
李家这次要分成四户,不对,是五户。
李老爷子一户,李大虎和李大禾两个各一户,张秀兰一个人一户,李秋收一户。
至于小九,他的户口早就按照李金凤的要求,迁到了首都。
“什么意思?这就分好了?家里锅碗瓢盆不用分的吗?家里鸡鸭鸡蛋什么的不用分的?没有锅碗瓢盆餐具,碗筷,让我和秋收用手吃饭?
还有钱……别以为我不知道,黄玉这些年,每个月都有给家里钱的,这些不用分?还有老爷子这些年,也攒了不少吧?这些也得明明白白的亮出来分掉。”
既然是分家,就彻彻底底的分。
李家的人吃香的喝辣的,她就得三瓜两枣的,算什么?
“锅碗瓢盆,你问问他,家里哪一样是他买的,但凡有一样,让他全拿走!”
家里铁锅是李金凤给整的工业券,才换了新锅。
那也是十几年前,快三十年前的事儿了。
筷子就不说了,周栓柱白送的,那也是看在金凤丫头的面子上。
至于碗,从前的旧碗,也早就更新换代了。
黄玉给买的。
本来蒋小琴不说这些话,那些旧的锅碗瓢盆,给李秋收也无所谓。
如今她说了这样的话,李福满就是扔了,砸了,也不会给这两个人。
“那钱呢?钱总给我们吧?黄玉也是我儿媳妇,她赚的钱,我有份的。”
“钱钱钱,你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李福满吼了一句。
蒋小琴当场就哭了起来。
一边哭,一边往李秋收这边看。
李秋收心都快要碎了,甚少发脾气的他,也吼了一句,“都够了吧?有你们这么欺负人的吗?”
“这句话该老子说才对!生你、养你,给你娶媳妇,帮你带儿子,带孙子,你呢?不知道感激,还为了这个女人,处处恨不得要我的老命。
李秋收,老子从前就是这么教你欺负人的?秀兰陪着你二十多年,你说离婚就离婚,小九是你亲儿子,你这么多年不闻不问,我看你是被猪油蒙了心,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这个家,从前是老子说了算,现在还是老子,你赶紧收拾你的铺盖,跟这么臭娘们给我滚蛋!”
李福满脾气一直不大好。
从前就是这样。
被逼的没办法了,什么也顾不得了。
他现在就想着将李秋收和蒋小琴赶走,眼不见为净。
至于李秋收,在吼完之后,那点勇气也泄的差不多了。
他拉着蒋小琴往屋里走。
蒋小琴嚷嚷着:“不行啊,秋收,钱,钱……”
李秋收不说话,也不停下来,一直将人拉到自己房间,
“收拾东西,咱们今天就走。”
“走啥走,我们还没得到钱呢,就这么离开,太便宜他们了!”
第2688章 一个子儿没有
“走吧,抢收搞完,就会分粮,到时候我再拿点粮食,跟大队的人,换口旧锅,往后只要我还有力气,不会饿着你的。”李秋收道。
“我不要!”蒋小琴不肯动了,“你怕了他们,我可不怕,大不了就是将我打死。大虎和大禾都是我儿子呢,就算分了家,他们也得孝敬我吧?你爸那个老不死的,就是过分,钱全一个人拽着,也不说拿出来给我们。
不对,没准全给张秀兰了!秋收,你去找他要,你去啊……”
蒋小琴伸手去推李秋收,半天没推动人。
“你干嘛啊!”蒋小琴生气的问。
李秋收看着蒋小琴,脸上温柔的不可思议,“别去了,在那儿也讨不到便宜,而且大队长是站他们那一边的。”
整个大队的事儿,赵中兴一个人说了算。
这一次,摆明了,就是不让他们好过。
“他是大队长,就可以随便做什么?我要去乡里告他,告他包庇姓李的。我还要去县里,我要让他做不了这个大队长!”
蒋小琴这样,其实已经算是无理取闹了。
李秋收对她一向没条件的包容,这会儿也觉得有些过分了。
“那是我爸!”
“你爸咋啦?你爸就能欺负人,就能不给我们钱?”蒋小琴一副六亲不认的架势。
“算了!你要做什么,就去做吧!”李秋收道。
“你的意思是,不和我去?不跟我去要钱?”
“做这个,还不如收拾东西,搬到新家!小琴,事情都这样了,我们先过几天安分日子,等领了证,你就是李家的人了,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我不,我不……”
蒋小琴这也不愿意,那也不愿意。
最后还是李秋收一个人打包东西,一样样的运出李家。
蒋小琴一开始还在闹腾,后面也不闹腾了。
倒是偷了李家一个暖水瓶,另外还偷摸着去厨房,偷了两个碗,几双筷子。
本来铁锅也是要搬走的,李大虎恰好进来,楞是将锅给抢了回去。
所有东西都搬出李家,赵中兴亲自带李秋收去最早的旧知青点。
这里头屋子倒是够大,毕竟从前是养猪的场地嘛。
可大归大,也破旧。
知青们早就搬到新的知青点去了,这两年考大学的考大学,在城里找工作的找工作。
真正没走的,就是那些没有关系,又没考上大学的。
蒋小琴初来乍到,满肚子的抱怨。
“这是人住的吗?怎么这么破,这么旧?我不住了,我要回李家。”
蒋小琴转身就要走。
却被赵中兴拦住了去路,“分户书我都拟好了,户籍上报之后,就能分好户,你现在不是李家的人,秋收又和李家分了家,你没资格再去了!”
“秋收……”蒋小琴又看向李秋收。
李秋收推门进去,一进屋,就开始打扫,收拾,似乎听不见蒋小琴说的。
一个上午,他都在干活儿。
蒋小琴就在堂屋中央,坐在旧凳子上,一边骂,一边抱怨。
“结婚嫁人有什么用,根本没人护着你!生孩子有什么用,爹娘分家都不来帮忙,这什么世道啊,不活了,不活了……”
第2689章 小宝要结婚1
没有李秋收和蒋小琴两个的李家,气氛说不出的和谐。
中午这顿,虽然不是什么大鱼大肉,但也是平常见不到的好饭好菜。
吃完饭,再切上一个冰在水井里一上午的大西瓜,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觉得一身的暑气消散不少。
休息片刻,张秀兰提出要搬到李金凤的新家去住。
虽说李福满和李家其他人都没说让她走,但她始终是和李秋收离了婚,特别是现在李秋收都住到外面去了,她再住在李家,外头的人,不知道该怎么说她了。
就算不说她,老爷子为她做了也够多了,连亲儿子都赶出去了,难保不会有人拿这事儿膈应老爷子。
一听说张秀兰要走,李福满连忙出声:“秀兰,你别走了,就住在这儿,那个畜生,已经被我赶走了,这个家,从前是啥样,现在还是啥样!”
张秀兰:“爸,不管住不住李家,我都当您是我爸!”
李金凤也觉得张秀兰住到新家那边好。
那边锅碗瓢盆,吃饭用的餐具之类的,都不缺。
甚至于粮食,李金凤昨夜也从空间取了一下,放进了米缸。
她带的行李多,说是从首都带过来的大米,也没有人会怀疑。
更何况,不熟悉的人,哪里有机会去看她家的米缸。
“爷爷,我那儿离这儿也不远,我妈有事没事,都可以过来看看你和奶奶。另外那边是砖瓦房,遮风挡雨能力不差,您要是愿意,也可以过去住,那边也是你和奶奶的家。”
李金凤当初建那房子,完完全全就是为了找个理由,好将李德三的金砖运出来。
实际上,她一年能住上一年,就算不错的了。
就算将房子给了李家的人,也无所谓。
李福满摆了摆手,“我不能走!我走了,那畜生一准要回来的。秀兰你既然觉得住到那边合适,那这样,正好大虎和大禾都在,搬东西这事儿,就交给这两个小子,也省的你自己要累得跑。”
张秀兰点头,“好!”
“也不用那么麻烦,我开拖拉机一趟就送过去了!”李大禾道。
同样是收拾行李搬家。
李秋收和蒋小琴两个,冷冷清清,无一人问津。
到张秀兰这里,情况恰恰相反。
儿媳妇赵美霞抢着帮忙收拾,恨不得将李家的东西,全部送给张秀兰。
李大禾和李大虎两个,一直护送到李金凤的新家。
完了之后,还在李金凤的新家坐了一下午。
整个大队都知道李秋收和张秀兰离婚,立马勾搭上蒋小琴的事儿。
没人待见他们两个,就连李秋收和蒋小琴中午饿得不行,去旁边的邻居家里借铁锅熬粥,人家也不借。
从前那些见到李秋收愿意打招呼的,现在一个两个的,都没有好脸色给他。
借了半个大队,甭管李秋收怎么开口,人家都是不借。
最后没法子了,借到了大队长赵中兴家里。
赵中兴自然不愿意借锅给李秋收,就让他去大队另外一个知青点。
知青们都是些进步青年,对李秋收的事儿,比其他队员们更加的深恶痛绝。
第2690章 小宝要结婚2
有几个知青更是指着李秋收的鼻子骂他忘恩负义,骂他思想陈旧,不安分过日子。
不过骂归骂,他们也没有办法拒绝李秋收借锅的事儿,毕竟他们都是知青,知青点给他们住,但并不属于他们。
他们迟早都是要离开这里的,李秋收又是本村人,没必要闹的太僵。
当然,就这么白白的借,他们也是不愿意的。
“买铁锅的工业券是我们这些知青一点点凑起来的,虽说不少老知青现在离开了,但他们离开的时候,也有交代过,让我们好好保护好铁锅。你来借可以,但是只能在我们这边做,木柴什么的,不能用我们的,你们得自己去山里捡!”
人在屋檐,不得不低头。
等李秋收捡了木柴回知青点,都下午了。
急急忙忙烧好饭,也到了晚饭时间。
……
另一边,李金凤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晚饭就不去李家吃了。
将李老爷子他们请过来,晚饭在新家吃,就算是搬新家之后,第一次在里面做饭。
晚饭前,李金凤、陆建国跟小宝三个人,单独去了一趟张奶奶那儿。
这两天李家的事儿,比较乱。
李金凤没让陆建国掺和,就让他带着两个孩子团团和美美两个在家里看看书,打发时间。
如今张秀兰和李秋收两个婚都离了,也不担心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李金凤让小九带团团、美美出去走走。
他们则办他们要办的正事儿。
给张奶奶磕了头,上了香,小宝告诉李金凤一件事儿。
“金凤姐姐,我想和小舒先结婚,然后再回首都。这样,她就能用孙媳妇的身份,拜祭奶奶!”
“好是好,可时间这么短,准备上,可能没有那么充足!而且你们以后不在这里安家,很多东西,都没办法置办齐全!”
最简单的,什么喜床、喜被这些,都没有办法准备。
就算准备,也顶多只能准备一套。
两套没办法带到首都。
李金凤说的小宝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目前情况特殊,他也只能一切从简了。
“我问过小舒的意见了,她觉得这里无所谓,回首都办一个好一点的就行了!她也想以不同的身份,见见奶奶。”
也正因为如此,到目前为止,小宝祭拜张奶奶,简舒都没有过来。
“好吧,既然你们两个都没有意见,那我这个做姐姐的,也只有支持了!这样吧,我从现在开始帮忙准备,具体准备到什么程度,我就不和你保证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李金凤还是将这件事重视起来了。
从拜祭的地方离开之后,李金凤和陆建国两个和小宝分开走。
小宝去找简舒,李金凤则和陆建国商量小宝婚礼的事儿。
“小宝真真正正给我诠释了什么叫做措手不及!”李金凤一脸无奈的看向陆建国。
“确实有点着急!不过也能理解。”
张奶奶死了这么多年,小宝没回来过。
从前他要什么没什么,怕被张奶奶看到他狼狈的样子伤心落泪。
如今小宝名誉、地位,甚至于钱财都有了,也敢回来看张奶奶了,可到底是天人相隔。
只要是能够让张奶奶高兴的事儿,他都会去做。
第2691章 商量大事儿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小宝挺好的,至少看起来有血有肉!往后等他想起这件事,大概也会佩服自己如今的勇气!”陆建国毫不掩饰对小宝的欣赏。
“这能算什么勇气!”李金凤哼了一声。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觉得委屈了人家姑娘,害怕自己准备的不够,让小宝和简舒同志心里留下阴影。”
陆建国将李金凤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李金凤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身边的男人,永远是最了解她的那个。
“既然心中是这么想的,那咱们就努力的办好!我觉得你可以去找赵队长,让他帮忙。
大队心灵手巧的女同志多,大家一起帮忙,喜被什么的,很快就能弄好!
至于棉胎这一类的,我们可以用钱,用票证,和大家换!人多力量大,有时候咱们觉得做不到的事儿,有她们,或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
李金凤:“棉胎这一类的东西,我那里里有,可以拆一些出来。”
陆建国:“大家一起准备的,或许有不同的意义!”
因为陆建国这句话,李金凤决定不到万不得已,不动用空间的东西。
“建国哥,还有件事儿,想和你商量一下。”李金凤看向陆建国。
“你说!”陆建国。
“我不是一直嚷嚷着要做生意?根据我多方打听,以及多方面的消息佐证。”
李金凤说的一本正经,真真像极了自己废了多少心力似得。
陆建国见她说话的时候,乌黑的眼眸中,眸光闪闪,一双眸子,跟活了似得,一时间看的有些痴了。
李金凤没意识到陆建国的失态,继续绘声绘色的说着,“我准备将我第一个生意,放在红旗大队。我准备在这儿弄个食品加工厂。辣椒酱加工厂,将辣椒用机器打成酱,装瓶卖到全国各地。或者整个卤蛋加工厂,采用真空包装。再或者,做腌萝卜。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就是觉得现在市面上少,另外这些原材料,大队就能找到。”
八十年代,服装行业飞起的同时,食品也有一个大的飞跃。
李金凤想自己做服装,食品行业也稍稍涉猎,至于到底会到什么程度,李金凤也不敢保证。
李金凤提到生意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发着光的。
陆建国鲜少见到这样的她。
几乎考虑都没有考虑,就脱口而出,“喜欢就去做,不要在乎赚不赚钱。哪怕赔了钱,只要开心,那就够了!”
李金凤:“!!!”虽然很感动,但是提到不赚钱,她不开心。
“建国哥,我做生意必须要赚钱好吗!我要养孩子们,要养爷爷,要养娥姐,还要养你!”
其实大家都不需要她养。
团团和美美念大学了,生活费学校负责。
学费国家全免。
圆圆更不用说了,妥妥的败家子,一点津贴和奖励,全贴在家里了。
偏偏还高兴的跟憨憨一样,整天嚷嚷着不娶媳妇,钱除了家人,媳妇一分也不能用。
李金凤经常忍不住去想,将来圆圆会娶个什么样的媳妇,要是知道他现在的豪言壮语,能不能给他几个大耳刮子!
第2692章 商量食品加工厂事宜1
至于家里最小的满满,本来还要李金凤养的,现在放假他又去拍戏了,也有津贴,而且津贴还不少。
陆建国笑了,“我很好养!”
只要她一个眼神。
一个亲吻。
一个很简单的拥抱。
李金凤:“我决定了!等孩子们结婚,我的目标,就是养建国哥。”
陆建国看着她笑,眼神都快将万物融化了,“好!”
和陆建国说话,李金凤都觉得心情好。
瞧着四周没人,她大着胆子牵着陆建国的手,一边还没骨气的问了一句,“结婚证你带了吧?万一被抓了,可要拿出结婚证,亮瞎他们的狗眼!”
陆建国:“拿了!”
这辈子,除了她,大概就是那张像奖状一样的结婚证,一直被他随身带着,走到哪里,都想带着。
“那就好!”李金凤不怂了,昂首阔步的朝着赵中兴家里走去。
到了大队长家门口,她还是没出息的放开了陆建国的手。
陆建国将她所有的动作都尽收眼底。
对她,好像越来越喜欢了。
李金凤来,赵中兴和应春花两个,很是欢迎。
应春花本来在炒菜的,愣是要去鸡窝抓个鸡用来今晚添菜。
李金凤好说歹说,才拉住人。
“婶婶,真不用杀鸡,我晚上不在这里吃饭。今天晚上,我们去我新家那边吃饭,爷爷和奶奶他们都在那儿呢,我们是来找赵叔的。”
应春花一听李金凤说起李家的事儿,就想起李秋收和张秀兰离婚的事儿。
身为大队长夫人,应春花也爆起了粗口。
“李秋收那王八蛋,平日里看着老实,一棍子也打不出一个闷屁,原来也不是个安分的东西。
秀兰这么好的女人,他竟然敢这么对她!那个蒋小琴就是个偷人的货,她有啥好的?难不成,非要顶着个绿的像草一样的帽子,才觉得开心?”
李金凤轻声咳嗽了一声,掩饰住自己脸上的笑意,“婶婶,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
这两天,她没少听见骂人的话,全是骂李秋收的。
初时听着觉得解气,后面就觉得,没必要为了这种人置气,伤了自己。
“哎!婶婶是心疼你娘!罢了,不说了,你去找老赵,我继续去厨房做饭。”
赵中兴这会儿也才回家没多久。
听说李金凤找他,他将人拉到厨房。
还没开始说话,应春花端着一个搪瓷盆进来,盆里装的就是刚刚切好的西瓜。
“饭不吃,瓜总得吃吧?”应春花一边说,一边从盆里找了两块最大的西瓜分别递给李金凤和陆建国。
两个人立刻说了谢谢。
她忍不住感叹,“上回建国来家里吃瓜,还是十几年前呢,那时候明诚也来了,时间过得太快啦!”
“是挺快的!”陆建国附和了一句。
“明……”应春花还想说什么,被赵中兴一个眼神瞪过来,立刻噤声。
“好嘛,好嘛,我不说了,你和金凤、建国两个好好聊!”
应春花出去了,赵中兴觉得整个人都清净了。
“金凤丫头,你婶婶就是个话唠,别理她!你说说,你找我到底是为了啥事儿?”
第2693章 商量食品加工厂事宜2
“我听我爷爷说,赵叔也想在大队发展副业?”李金凤看向赵中兴。
赵中兴点了点头,“确实想!不瞒你说,旁边大队弄个纺织厂,就连我们自己大队的人,想赚些零花钱了,也得厚着脸皮,去找他们纺织厂的人。
累死累活一整天,赚不到五毛钱。虽说我也希望他们勤快点儿,多赚钱,改善生活条件。但我不想她们的劳动力就这么被压榨了。”
本身织布的活儿,就不轻松。
给的钱又少。
偏偏他这个大队长又没有本事,在自己大队也弄个集体副业。
要是他们家门口,就能弄个集体副业,大家既能赚钱,又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赵叔现在主要是有什么问题呢?”李金凤问。
虽说想和赵中兴谈合作的事儿,但李金凤不能一下子直接将底牌给撂出来,她得慢慢的谈。
“没钱,没场地,也没有好办法!旁边虽然开了纺织厂,可是他们织的布,根本比不上国营大厂里,用机器织出来的棉布、化纤布。而且在染色这块儿,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做出来的布,也只能在乡里销售,靠着少收布票,少收钱,赚乡下人的钱。如果只是这样的程度我是不愿意的!”
赵中兴这个人,对自己的要求还挺高的。
他做大队长,能够管整个大队的事儿之后,在种地这块儿,要求可严格了。
不仅将自己大队的地种了,还带着大队的人开荒。
这些年,交公粮,次次都是全县第一。
在县城,红旗大队,都是排的上好的好大队。
所以做副业,他不想只是供应乡里,怎么说也要走到县城的供销社去,让城里人也用上他们大队生产的东西。
其实这么说,赵中兴还挺不好意思的。
这就好比,一个连渔网都没有的渔夫,妄想年底的时候,收获上千斤鱼一样。
可是不说,心里又觉得不是滋味儿。
赵中兴的坦诚,李金凤倒是比较满意。
她道:“赵叔,我这儿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你目前的焦虑。”
赵中兴看着李金凤,一时间竟然拿不准她要说啥。
“不瞒赵叔说,我来找你是想谈合作的。据我说知,要不了多久,国家就允许私人搞个体经济了。
到时候私人可以摆摊,可以卖东西,甚至还可以办厂,当然规模肯定比不了城里那些国营厂。”
赵中兴看着李金凤,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金凤从他的目光中,看出了浓浓的兴趣。
接下来,她就直奔主题了,“我可以给赵叔提供资金,办厂需要资金,主要是四方面,一是场地,二是人工,三是原材料,四是宣传。没有一笔大的资金,赵叔就算将这个小集体办起来,也只能和旁边的大队一样,做些土布,销售范围,也就是县城内的一些乡镇供销社,最后还是卖给了庄户人家。
而且这种模式是做不长久的,保不齐以后买布不用布票了,庄户人家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您觉得到了那时候,旁边的集体纺织厂,还能生存的下去吗?”
当然不能!
但凡能够买到好的城里花布,谁愿意用乡下土布?
第2694章 商量食品加工厂事宜3
“赵叔,和我合作,我可以将大队生产出来的东西,推向县城,市里,甚至全国。当然,做不到也没有关系,所有损失我一力承担!大队的队员们,干了活儿的,该拿工钱拿工钱”
听到这里,赵中兴直接瞪大了双眼,“所有损失……都由你负责?”
“没错!但我肯定不能让这种局面出现,所以我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赵中兴沉吟片刻,“金凤,你说的合作,是咋个合作?”
赵中兴这么说,等于她已经默许了李金凤法子。
与其看着别人靠着副业,压榨自己大队队员的劳动力。
与其就这么眼巴巴的光看着别的大队搞副业,倒不如试一试,闯一闯,没准还真能改善大队队员们的生活。
“我出资金这方面的事儿,就不说了,您也知道了。我想在大队开一个食品加工厂,我之前说过,开厂要厂房,要人工成本,这些我可以解决,但是好的原材料这方面,得赵叔帮忙了!”
“食品加工厂,你要做啥食品?土豆?大米?玉米?黄豆?”
赵中兴这会儿,满脑子想的就是这些常见的农作物。
李金凤:“辣椒!您忘了?咱们这儿的人吃饭,必须人手一碗剁辣椒才行?我想做的,就是辣椒加工厂。
从农田里采摘的辣椒,做成剁辣椒,干辣椒油,又或者用辣椒拌萝卜,做萝卜干。”
李金凤说的这些,在她上辈子,是很常见的东西。
不过这时候个体工商户都在偷偷摸摸做,所以她说的这些,对赵中兴来说,无异于天书一般。
不过辣椒,他了解。
他们红旗大队,以及附近的几个大队,也很产辣椒,就是这玩意儿不能让大家温饱,所以每家每户在自留地上种的都不多。
更别说拿集体的地,去种辣椒。
当然,这个可以先放一边。
“咱们做什么解决了,厂房可以马上就找人盖,到时候我会画一个图,照着上面的弄就行。至于员工的工资,我准备弄个和别的大队不一样的,分两种招工方式,一种是常年在辣椒厂干活儿的,是咱们的正式员工,一个月底薪是二十五块。”
眼下国营厂正式职工最低的工资,不像六十年代的时候那样,二十出头一个月了。
前两年,全国提过一次工资,正式职工普遍三十块左右。
但是农村还是以种地赚工分为主。
别说三十块,就是十块一个月,他们就很高兴了。
毕竟以现在的物价来看,十块钱能够买到一堆东西。
毕竟这时候,大米也才一毛多一斤。
十块钱,能够买到六七十斤大米,够一家四口最少吃上两月,要是将大米换成粗粮红薯玉米之类的,能吃的更久。
“二十五块只是底薪,之后做的越多,拿的工资越高!这个先不讨论,到时候我会弄一个具体的安排表出来!”
正式职工二十五块的工资,已经足够让赵中兴吃惊了。
虽然他不懂什么做的越多,拿的工资越高。
但听这个意思,好像二十五块只是最低的钱。
第2695章 商量食品加工厂事宜4
之后,还有可能拿到更多。
再多的钱,赵中兴也不敢想了,他虽然是大队长,但也没见过什么钱。
粮食倒是见过不少。
可那也不是他的,是整个大队的。
“那正式职工以外的呢?”
大部分队员们,都以种地为主,农闲的时候,才会出来找些活儿干。
就好像张秀兰和苏大花两个,不敢农活儿,就相约着去纺织厂织布,平时她们还得忙农活儿,忙家务的。
“按小时来算!一个小时多少钱,可以当天领,也可以月结!”
按小时领钱这话,赵中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过还挺新鲜的。
场地、人工都解决了,又回到了原材料的问题上了。
“大队集体的地,怕是没办法大规模的种辣椒,大家得吃饭,只能种红薯,种土豆之类的,而且我们每年都有公粮指标,要交多少斤粗细粮,都有数目的。”赵中兴眉头紧紧拧着。
大队的集体土地不能动,也就是说,要想种辣椒,就得开荒。
可这些年,他们大队也不是没有开荒,可开荒的地吧,一般都不是什么好地。
要种上好几年,每年屎尿去泼,一点点的将瘦田养成肥田。
“赵叔,据我所知,有部分大队,已经悄悄将农田分给大队的队员们了。”
眼下是七九年,去年就有人这么尝试了,并且效果很不错。
“分给大队的队员们?这……这咋可能?”
“确实有,不过做的比较隐秘!一直以来,因为干活儿是给集体干,所以大家积极性普遍不高,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
这一点,赵中兴倒是深有体会。
哪怕是他的大队,也有不少懒货,需要他费尽心力,催促干活儿。
极个别,他就是拿鞭子抽,也不肯干。
没别的,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敢饿死他们。
哪怕大队的倒挂户,年年欠粮食,年年赊账,他也不得不借,没办法,大队有人饿死,他这个大队长也有责任。
“田分给他们,只从他们身上抽走要上交的公粮,还有给集体的,剩下的,全让他们自己留着。您说如果是这样,大队还有懒汉吗?”
别说懒汉了,就是赵中兴自己也想冲上去干。
“赵叔,我记得稻谷是可以替代红薯土豆之类的指标的,就算不行,也可以拿稻子和别的大队换红薯土豆。这样一来,旱地就能省一些出来种辣椒了!”
李金凤一步步的计划着,听到这里,赵中兴将这件事,整个就连成了一个圈。
之所以说合作,是因为这件事,必须要他帮忙才行。
每一步都得做好了,才有大队的副业辣椒厂。
不然他还是只能看着隔壁的纺织厂眼馋。
“我得好好理一理头绪!”赵中兴道。
李金凤也不着急,给他足够的时间。
就是这会儿,天快黑了,他们得回新家吃饭了。
大约是看出了她的焦急,赵中兴道:“金凤丫头,这件事先这么的,我今晚好好想想。另外,你还有别的什么事儿,需要我帮忙处理吗?”
第2696章 全村帮着办婚礼1
“有!小宝和简舒同志,想在大队办婚礼,但是时间挺赶的,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
喜被,喜枕什么的,都没有!另外,棉花也没有弄到,就算弄到了,还得请人做被子和棉垫。
还有两个人结婚穿的喜服,再就是家里布置,以及酒席置办各种!”
一听是喜事儿,赵中兴眼睛眯成了一条直线。
“这是好事儿啊!小宝虽然户口不在大队了,可也是我们大队出去的人。
如今他在首都有了家,他又是首都医院的手术医生,做的那是救死扶伤的活儿。
大队的人,多数都是农民,可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是人吧?人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要是不舒服了,小宝在的时候,免费帮忙看个诊。
又或者,往后他们谁去首都转转,小宝有时间,就帮着做个领路的,没时间,也就算了。我想,光是这一茬,大家是愿意帮忙的!”赵中兴道。
李金凤笑了,“那就麻烦赵叔了!不过我们肯定也不占大家便宜,到时候我们会留些钱,一些布票,糖票,工业券之类的东西,钱大家可以拿去买农具,至于糖票那些,谁家办喜事,就能拿着去城里买糖。”
老话总是说,朋友多了好办事,大概就是这样。
本来赵中兴的打算,是给大家画个饼,让大家在夏收前,好好的给小宝办一场婚礼。
如今还有物质的东西,赵中兴觉着,想让他们不帮忙都难了。
“你先回去,这事儿我明天一早开大队会的时候,和大家说说。人多力量大,那些东西,应该很快就凑齐了!”
“成,那我先回去,麻烦赵叔了!”
“不麻烦,你说的那事儿,你也别担心,我想清楚要咋做之后,大概就好了!”
赵中兴给了一粒定心丸给李金凤。
这样一来,准备回新家的李金凤,整个人都轻快了不少。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陆建国全程都在她身边。
李金凤眉眼弯弯,“建国哥,我刚刚说的咋样?像不像那么一回事儿?”
陆建国:“像!”
小时候,他也见过爷爷和一群商人打交道的样子。
虽然已经三十多年了,那时候他年纪也小,但陆建国一直以来记性不错,即便是很小时候的事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现在才开始,等我将这个食品加工厂弄好,我就去向爷爷汇报这事儿。
不过……要是马上就处理食品加工厂的事儿,我是不是得留在这儿一段时间?”李金凤问陆建国。
“好像是这样!你要是不想,也可以跟我们一起回去,这边的事情,交给赵叔?”
李金凤摇了摇头,“大概不行!这事儿大家都是头一遭,说简单点儿,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要是人不在这儿,很多事儿,可能根本进行不下去。
这样吧,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我争取在年前,将这事儿给处理好了!”
李金凤也是个认真的人。
想做一件事儿,就得做好了才行。
第2697章 全村人帮着办婚礼2
李金凤一句过年前将事情处理好,将陆建国吓得不轻。
眼下也不过七月,离过年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大半年,她人都不在首都吗?
可转念一想,自己一回首都,也是要要去做项目。
搞不好,她回家了,他都还没回家。
陆建国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尊重李金凤的选择。
但他还是告知李金凤,他的思念,“虽然我可能不在家,但我还是很想你早点回家。”
李金凤笑了,“知道啦,陆博士!”
陆博士是夏卫东和陆建国开玩笑时候叫的称呼。
次数不多,但还是被李金凤听见了。
李金凤偶尔就会用这个称呼叫陆建国。
同样的称呼,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和李金凤嘴里说出来,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
李金凤的声音娇娇软软,又甜,仿佛在撒娇似得。
陆建国伸出手,将人扯到自己面前,亲了一口。
“下回在外面,不许这么叫我。”
“怎么叫你?”李金凤故意装作不懂。
陆建国:“刚刚叫的。”
李金凤还想着继续逗一逗他,远远的,就听见狗娃的叫声。
“八姑,八姑……”
八姑,八姨,这种称呼,李金凤是拒绝的。
可是没办法,谁让她当初在李家排行第八呢?
而且狗娃喊得很着急,跟野鸡在叫唤似得。
“我说我不想要这个称呼,你信吗?”李金凤看向陆建国。
陆建国嘴角噙着笑,“信!”
“幸好咱们没有八个孩子,不然我们孩子将来也肯定要成为八姨,或者八姑!”李金凤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了一句。
谁知道,陆建国竟然一本正经的点头。
“可以的!”
李金凤:“!!!!”
饶了她吧,光是四个小孩儿,就要累死她了。
圆圆一个能顶五,再让她尝试将小孩儿从婴儿带到十几二十岁,她要奔溃的。
陆建国见她傻了,这才笑着说:“我开玩笑的。”
“你吓死我了!”李金凤伸手敲了他手臂一下。
两个人就说话的这么一会儿工夫,狗娃已经到了他们面前。
“八姑,八姑父,曾爷爷和曾奶奶都等着你们吃饭呢!”
“我们这就走!”李金凤道。
狗娃是今天下午回来的。
前几天都在外婆陈招娣家里。
他回家之后,已经知道了家里的事儿。
不用说,他和爸妈一样,都是宁愿要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张秀兰,也不要外面有血缘关系,却远不如张秀兰的蒋小琴。
一路上,李金凤问了狗娃一些问题。
也不是什么别的事儿,就是问问他在潭城那边生活的怎么样。
学习方面,有没有压力之类的。
狗娃虽然上了大学,性子也还是比较跳脱的。
和圆圆有点像,不过又没有圆圆那么皮。
至少,李金凤感觉他好像特别的尊敬自己。
说话都有种以她为中心的感觉。
总算是到了新家。
狗娃第一个冲了进去。
他一进去,大家就是装饭摆菜。
等李金凤和陆建国到饭厅的时候,所有事儿都做好了,就等着他们用餐了。
第2698章 全村人帮着办婚礼3
晚饭是张秀兰和赵美霞两个弄得。
一如之前,饭菜很丰盛。
加上这顿饭,又有特殊意义,是李金凤和陆建国新家第一次做饭,所以哪怕是大下午的,李大禾也开着拖拉机去了一趟城里,买了一箱桔子味道的汽水。
当然,燃料费,他自己负担。
从前大队在拖拉机技术员使用拖拉机这块儿,就管的比较松,现在管的就更松了。
只要不耽误大队的正事儿,只要自己负担油钱就行。
甚至大队队员们,遇上喜事儿,也能来借拖拉机,当然得付两份钱。
一份是油费,另外一份是给李大禾这个司机的红包。
吃着饭,喝着桔子味汽水儿,这顿饭竟然吃出了办酒席的感觉。
或者说,办酒席都没有这么高标准的。
光是桔子味汽水,就多少钱一瓶了的。
“爷爷,大家……我有件事儿要和大家宣布!”
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李金凤站了起来。
简舒觉得是说关于自己和小宝结婚的事儿的,所以她脸颊上,泛起了红霞,一脸的不好意思。
在李金凤还没开口的时候,她就将头埋在了胸前。
小宝给他夹了些菜,一脸笑容的看着她,示意她不要紧张。
大家都期待的看着李金凤,等着她宣布大事儿。
“是小宝和小舒,他们想在大队办婚礼!一来是小宝人生长在这儿,二来这里离张奶奶近,也好让张奶奶看看孙媳妇。当然,回了首都,他们还会办一场婚礼,请那些没有请到的亲人或者同事,同学之类的。”
即便是当着李家人的面,李金凤也没有将小宝和简舒结婚的目的说与他们听。
反正,在李金凤看来,大家只要祝福就好了。
“你们假不多吧?”赵美霞说了一句。
小宝:“我们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算上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另外还有待在这儿的时间。
准备结婚,确实有些仓促。
主要是大队的人结婚,大家都是从好几年前开始攒东西。
因为大家一年下来,分到的东西不多。
就算是做个结婚的嫁衣(喜服)也得攒上好几年的布。
另外每年分到的棉花,可能就够做一件棉袄的,做成喜被,不得攒上三五年?
自己攒还不够,还得拜托亲戚和朋友才行。
李金凤将自己的打算和找了赵队长的事儿,都和大家说了。
大家都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李老太更是拍着胸脯道:“我老太婆也算是有福的,孙子、孙女齐全,还有个孙子考上了首都的大学。这喜被,我就负责帮忙缝了!”
结婚的喜被,不单单是用红色的布料那么简单。
还得在上头绣点东西。
什么鸳鸯戏水啊,什么牡丹啊。
李老太针线活儿拿手,有她帮忙,能省下不少事儿。
“我妈是媒婆,她手上应该有点结婚时候能用的货,我去搞过来!”赵美霞道。
张秀兰也攒了几块好布,好些年了,一直舍不得拿出来做衣服。
现在正好可以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