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七十章 吵醒
至于什么时候睡着的,印安东自己也不知道了。
印安东虽然晚上睡得晚,但第二天早上,他还是老早就醒了。柴登科怎么回事,虽然睡得早,却依然在呼呼大睡,这个柴登科睡眠真是太好了。
印安东躺在床上,他不急着起床。孙鸿渐明确告诉他需要等电话,在宿舍里等一等,或者在上宁路上等一等,他知道去陶州上宁路是必经之路。
不过印安东在床上还是躺不住,他还是早早起来,拿着脸盆到卫生间去洗刷。盆子和牙刷碰在一起,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柴登科被吵醒,他迷瞪着眼问,安东,你不是出差吗?怎么还要起这么早?
印安东笑着说,这都形成习惯了,早上起来就是这个点,睡也睡不着,躺在床上浑身都不得劲儿,所以,还不如先洗刷洗刷,早洗刷完早利索。
柴登科不再多说,却是睁开眼,从床上爬起来。他静静地看着盯着房间的门口,心里在想,没想到自己也跟着起来了,由于自己睡得早,这早上起来的之后,神清气爽的,比原先好了许多。
要是原先在这个点儿起来,那肯定还是头昏脑胀,昏昏沉沉,看来早睡早起还真是一个好习惯。难怪印安东每天精力充沛,劲头十足,看来这晚上的睡眠还是非常重要。
想到这儿,柴登科就是拿着脸盆,还有牙刷牙膏也到卫生间去了。印安东正在刷着牙,他看到柴登科也过来了,反倒有点儿纳闷儿,不过刷着牙,说话就不方便,难道这柴登科有什么急事吗?起来这么早,印安东都有点不信了。
不过这差登科确实也不大注意,上身儿穿着一个背心,毕竟这也是公共场所。在港城建设那个宿舍楼的时候,印安东就不大在乎这些,但在湖东重机这个宿舍,这里毕竟人多,自己不注意也不好,尤其还有女生在这栋楼上住,所以尽量还是穿着讲究一点儿。
这个时候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的是穿的什么衣服,不过印安东一标刷牙,一边还是用手指了指柴登科穿的衣服。
印安东只是觉得他穿着有点儿太简单,柴登科却是看着印安东说,你这来卫生间还穿的那么整齐,实在没必要吧?
印安东是在刷着牙,在嘴里还想呜呜啦啦的说,但后来干脆就不说了。刷起牙来也不在里边儿,柴登科去了卫生间,这才正而八经的细刷起来。整个楼道里啊,只能听见他们俩洗刷的声音。
当两人重新回到宿舍,柴登科对印安东说,安东,你早上饭怎么吃?今天我起来的也早,这样,我先去食堂买点儿饭。
印安东到是笑着说,那倒没必要,我一般从路边儿买点儿就可以,不用那么费劲。
在柴登科起来得早,但也不想早去上班儿,印安东弹出两支烟来,俩人一边抽着烟,一边聊着天儿。
很快,楼道里的声音就嘈杂起来,有的人也哼着曲儿,看来这已经是到了洗刷的时间了,整个卫生间里洗刷都要排着队。
柴登科倒是听着谈话,他笑着说,好吧,我现在就走了,虽然早起来,但早起来这时间也没用,平常要再过半个小时,今天那就早去一会儿吧,说好啦,真不用给你买饭?
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抓紧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了?我这大活人,怎么能饿着?你放心就行了,把心放肚子里。还有,我回来就请大家吃饭,你千万别忘了这事儿。印安东还是跟柴登科说。
那等你回来再说,这个不着急。柴登科毫不在乎的说,你这还把这当成正事了,这本来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还把它当事儿挂念着了。
好,好,好,我知道了。印安东连忙说。
印安东的行李其实并没有多少,只是拿着一个双肩背包,里面放着这项目工程量的计算书,还弄个剃须刀,还有临时更换的一件衣服。
印安东平时并不讲究穿衣,他上学的时候的衣服现在还能穿。不过,这些衣服一穿起来就更像是一个学生,让人感觉这学生气很足。
好在印安东脸上写着一点儿成熟,那是因为这两年在工地上摔打来摔打去,逐渐变得坚实刚强。
所以要看衣服和本人,这是一个有趣的结合,不过印安东还是比较喜欢大学里边的衣服,穿着合身,而且又舒适,不过这些衣服确实没有什么牌子,更谈不上什么高档,但没有比这更舒适的衣服了。
尤其是印安东再把那背包一背,这活脱脱就是一个上课的学生。
尤其是他把计算书什么的都放到背包里,背包像是装了作业本。
柴登科在旁边看着,笑着说,安东,我感觉你这样更像是一个学生。你这是要去上课呢,还是要去考试呢?
印安东也是哈哈一笑,他知道,自己这身打扮,确实让人感到好玩儿。但又怎么着呢,他也笑着对柴登科说,你看,这又回到校园里去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儿好玩儿?
上学的时候天天盼着快点儿毕业,再也不用写作业,再也不用考试了,还能自己赚钱自己支配。这毕业了,又想回到上学的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至少是有星期六、星期天,还有两个大长假,尤其两个大长假都是上班之后不能奢望的。
柴登科也笑着说,是啊,上班哪有上学舒服?现在想想,还真是上学更舒服一些。好啦,好啦,不跟你聊啦,我得抓紧一点,要不然一会儿还要排队。
印安东确实笑着说,抓紧吧,我要是你,我早就去了,你看你,在这里磨磨唧唧的,光在这浪费时间了。
柴登科笑着说,哎,没法跟你聊了,整天搞得那么较真儿,有意思吗?说完,柴登科便飞快地跑掉。
印安东知道这柴登科再走晚了,自己就要被骂上了。
印安东也不着急,按照正常的时间,他们应该早不了,自己正想着在床上再躺一会儿,没想到电话响了,印安东一看,这是一个陌生的电话号儿,自己以前根本就没见过这个号码。
不过印安东还是接通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包括那陌生的声音,虽然陌生,但是充满着真诚与热情。
只听电话那边说,是五公司预算科的小李,李孝福,田经理让我跟你联系,我们是现在从我们我们公司出发,大约四十来分钟就能到上宁路,我们是直接拐个弯去你宿舍接你,还是你到长宁路这边儿来?
印安东没想到这李孝福说话是开门见山,一股脑地把事儿都说清楚了。
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上学
印安东还是慢慢说,好,我知道了,这是你的手机号儿吗?那我存一下。李哥,我直接到上宁路吧,你们就别到我宿舍来了,我这里也不好找,七拐八拐的,不方便。
好,那我们在那个上宁路上哪个地方儿接着你?
你们就在上宁路和重机路交叉路口儿,西南角儿,靠近站牌儿的位置。时间来得及,我肯定会早过去一会儿的。
印安东把这位置给他们说清楚,那边李孝福像是在记着,等他记完,李孝福连忙回过神来说,印工,那这样我们到时候儿,直接过去了,对了,你别忘了把计算书带上。
印安东连忙说,好,你放心吧,这个我都准备好了。
李孝福挂断电话,他就知道这个印安东还真是一个痛快人,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清楚了,沟通起来真是没有障碍。李孝福年龄也不大,实际上他跟邱海燕的年龄差不多,是预算科劳做预算的人员,主要是负责土建上的预算,应该说这些年预算上的事儿他都做得非常多,是预算科的一个骨干。
想到这儿,印安东一看表,确实还有40多分钟,他倒不着急,心里在想,今天竟然走得这么早,今天回来的可能性还比较大,尽量还是今天回来吧,在哪儿睡觉都不如在自己宿舍里睡觉舒服。
想到这,印安东便背起包来,就往外走着。他想找个地方先吃顿饭,吃完饭,吃的舒舒服服的,正好儿等着车过来。
印安东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有事放不下,尤其是这种工作上的事,他更放不下,而且总想着提前准备好,就怕耽误事儿。
印安东背起双肩包儿,高高的个子,尤其是瘦削的身材,真是一个出了宿舍楼要去教学楼上学的学生。
不过自己一出门儿,却恰好碰到了李小梅,还有王甜,她们两人正往外走。
李小梅碰到印安东,也有些奇怪,她知道,这个印安东从来都是早出晚归,今天碰到她还真是不容易。再看这今天的印安东,一身大学学生的休闲装,身上背着包儿,就像是去上学的学生。李小梅便笑着问,印工,你这是要去上学吗?不过我们可是很少碰到你,别忘了,你今天晚上要请客的。
印安东愣了一下儿,然后说,请客?难道柴登科或者其他人没跟你说,我今天要出差吗?
王甜儿这时说,那个冉书记昨天到我们宿舍里来,告诉我妹们说,你今晚上要请客,让我们一定参加,我们还等着吃这顿饭呢,我都想着,连早上饭中午饭都不吃了,一块儿攒着吃你的晚上饭呢?
李小梅白了一眼王甜儿,然后笑着说,是啊,昨天冉书记还到我们宿舍里来的,说了你要请客的事儿了。其他的我们没记住,你请客的事,我们可是记清楚了,难道你真要出差啊?
哎,印安东笑着说,昨天有点晕,冉书记还记得请客的事,我都不好意思了,这一急躁居然把昨天安排好今天出差的事儿给忘了。实在是罪过呀,我昨天晚上已经给冉书记都说了。
这话一说清楚,李小梅和王甜都明白了,不过印安东接着说,你们放心,我出差一回来就安排这事儿,这个肯定不会再忘了。
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鄙视
三人穿过宿舍楼院子的门,印安东跟她们打了打个再见的招呼。李小梅和王甜直接通过小门儿进了那个小院儿,印安东确沿着那条狭窄的道路往前走。
本来李小梅和王甜还是有话要跟印安东说的,但印安东跟他们走的不是一条路,自然就分开了。既然把事儿说清楚了,他们也听明白了,他们并不是怎么盼望吃这个吃饭,其实也是想着大家聚一聚,一起聊一聊。
从重机厂的宿舍到长宁路需要走10来分钟,印安东的步子大,走路也快,一般十分钟就没问题。
在这个路边倒是有两家快餐店,大部分的餐馆儿是不提供早餐的,这两家快餐店倒是特别好,印安东从这里买过几次饭,一般都是买上饭就走。
重机路两边的饭馆大部分都是服务重机厂职工的,想对便宜,正符合工人阶层的消费。
这是一个小的包子店,店里空间并不大,摆了三四个桌子,包子有素馅儿和肉馅儿的,还有小米稀饭,还有上岛市特有的汤,这个汤印安东一直喝不习惯,上学的时候,他还是习惯喝点儿小米粥,养成了喝小米粥的习惯。
他要了一笼儿肉馅儿的包子,然后要了一碗小米粥。包子很热,甚至烫熟手,小米粥也非常热。这两样要是带走,带走的人自然不会考虑这包子和小米粥热的问题,而印安东现在是在这包子店里直接坐了下来。
印安东把包子拿过来,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一勺一勺地喝着稀饭。
这老板见印安东吃得非常讲究,也有点儿纳闷儿,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小伙子都这么在意了?大老爷们,吃个饭跟个小女孩一样,用得着吗?
老板看不惯印安东的慢腾腾,大男人吃个饭还需要那么讲究?倒是老板娘看着印安东吃饭,觉得这才是正儿八经吃饭,早上饭虽然着急,但总得好好吃。
一边吃,这包子也变得没那么热了,稀饭也没那么烫了,或许这老板知道包子热,稀饭也热,但大家吃饭根本就没那么讲究。那跟这个小伙子一样,一个人就占了一张桌子的空,而且还吃的这么慢。
印安东丝毫没有感觉,虽然感觉出老板对他的异样的看法,但他还是在毫不顾忌的吃着,不过印安东架子还真是大,无奈的是,这房间太小,摆放的桌椅本来就挤挤巴巴的,整个房间里感觉只剩下印安东了。
不过,在包子和稀饭热度慢慢褪去的时候,印安东吃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而且在大口吃着,老板一直关注着这个陌生小伙子,他诧异的目光看着这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跟其他人还真有点一样。
印安东麻利的把钱拿出来,然后笑着说,结一下账。老板指了指到门口的老板娘。
这家包子铺儿在这儿呆了很多年,老板对经常过来吃饭的,还有买饭的人都多少了解一些。但今天来的这个小伙子还背着一个包儿,看上去就像一个学生,又像是急着赶车的人,老板脑子里实在没有印象,不过自己刚才对他的那一点鄙视,他还是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
付了钱,印安东就沿重机路往上宁路上走去,他们约好的就是重机路和上你宁路这个路口的位置。
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探出
从包子铺到这个路口这个位置也就三分钟的路,这点路对于印安东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到了约好的地点,印安东瞅了瞅,幸亏这个地方靠近公交站牌儿,要不自己就孤零零地站在路边,就显得更加突兀,更加显眼儿。
印安东拿出烟来,他点上一支烟,最近他抽烟明显次数增多了,抽烟成了一个习惯,不抽反而不得劲儿。
印安东看着对面那个广场上有人来人往锻炼身体的,但大部分都是年龄大的人,这个点儿上班的人大部分都要去上班了,那些不工作或者是退休的人都喜欢到这广场来锻炼一下。
印安东正呆呆地看着前面的广场,发现自己的手机响了,他一看,正是李孝福打过来的,印工,你在哪儿呢?到了吗?我们马上就到。
你还能看到有个黑色铮亮的轿车就请过了路口,就想自己身边这边儿驶来。
印安东一边看着车过来,一边对着手机说,李工,我就在这马路口。
印安东还没说完,电话就直接挂掉了,印安东正在纳闷之间,那辆崭新的轿车停在自己跟前,玻璃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来,那人对着印安东喊到,印工,来,上车。
印安东笑着说,李工?
露出来的脑袋点了点。
印安东接着说,李工,你好。说完他拿下背包,打开车门,就在李孝福的身旁边坐下。
后排坐三个人,明显的有点儿挤,尤其都是成年人,李孝福被挤在中间,李孝福的左边儿是一个胖胖的,看上去有60多岁的人。
李孝福中等身材,印安东偏瘦,而那位60多岁的人偏胖,车子虽然宽敞,但三个人坐在后排还是显得有点儿局促。
印安东把自己的包抱在怀里,尽量往边儿上靠着,没想到这次出差的人居然这么多,前排两个,后排三个,把车坐得满满的。
李孝福这时转过身来,对着印安东介绍道,印工,这位是陶处长,曾经是咱们集团质量处的处长,前面的这位是田成林,是我们这次招标工作的负责人田经理。
印安东都和他们一一打了招呼,虽然不能握手,但是大家还是很亲切地点头示意,毕竟是在一个车的空间里,范围小,说话点头都非常清晰。
印安东似乎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整个车厢里氛围非常融洽。
田成林回过头来,说,陶处长,你看你非得让我坐前边儿,这多不好意思,有点挤了吧。
陶传亮哈哈笑了笑说,张经理,你这也是老项目经理啦,现在管招标,你是主要领导,我就是在咱们五公司打工,这出了门儿更得听领导指挥。
印安东能感受到,陶传亮年龄虽然大,但性格非常开朗,性格随和。
陶传亮不愧是集团的老质量处长,对集团的事情了解很多,尤其是他和李宪琨在一个工地一块儿待过,一说起集团的事儿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不过,这个陶传亮什么都敢说,李宪琨的花边故事都被他挖得清清楚楚,陶传亮退了休还在工作,看得出这个老陶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田成林是一个不大爱说话的人,似乎不是不爱说话,只是不乱说话,他跟陶传亮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个车里几乎是陶传亮一个人在那儿说。
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套间
集团有个办公室副主任叫魏丽丽,魏丽丽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虽然办公室主任是肖树国,但办公室里动钱的事儿,那都是魏丽丽在当家,没有魏丽丽点头,港城建设集团办公室怎么能花出去钱呢?
肖树国虽然是办公室主任,场面上的事,肯定是他来出面。但大部分李宪琨的活动,都是魏丽丽陪着。
说起魏丽丽,陶传亮眼睛都发亮,他对魏丽丽是赞赏有加,魏丽丽那身材,那皮肤,那气质,能跟魏丽丽睡一觉才是他的梦想。
陶传亮这么一说,车里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大家劝他当个笑话来听,但陶传亮对魏丽丽一直是垂涎三尺。
不过,陶传亮这嘴确实不把门,什么话都敢说。
大家都知道,李宪琨的办公室很大,里面还有一个套间,那是一个休息室。
陶传亮笑着说,为什么那个房间一般人都不会上去,因为李老板怕打扰,你们不知道,即便是那走廊都不让经过。
你们真是不知道呀,有一次我闯过去,休息室里都传出来令人酥麻的声音,里面的人不是魏丽丽又是谁呢?
不过这种情况碰上的还是极少极少,恰巧让我给碰上了。我就在那儿等,直到等得李老板都没脾气了,最终还是让魏丽丽出去了,没想到直接成了我提前退休的导火索,谁让自己不注意呢?
不过,我们的李老板实在是有点儿疯狂,自己的老婆就在这一栋楼上上班,他还敢那么光明正大的胡来,这个魏丽丽的老公其实也不错,听说现在已经离婚啦,这乱七八糟的关系,实在是搞不清啊。
不过现在李老板很少在办公室里干那个了。
我们的大老板可不止这一个女人,谁知道他背后有几个女人呢?世风日下,好像当老板的没几个女人就不正常,便宜都让这老板的给占了,集团的酒店就有李老板专门儿的套房。
陶传亮这么说似乎是在狠狠贬低李宪琨,但他嘻嘻笑着说,似乎毫不在意,更不在意这些话会被传出去。
印安东听着这些话,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原先他还以为这魏丽丽和大老板的关系并没那么深,今天的陶传亮是直接解开了自己心头的谜底。
听着陶传亮对那个女人那么羡慕,印安东到不觉得怎么着,在印安东他们之后,公司、集团举行了欢送的典礼,当时这主席台上,打着标签写着一个人名,就是魏丽丽。
大老板李宪琨大家肯定都是认识的,魏丽丽一亮相,还是让大家感到很惊艳,这个女人,正如陶传亮所说,皮肤、身材、气质都是一流,尤其是主持会议,普通话流利清晰,还是感染了大家。
印安东东对魏丽丽的印象也就在那次欢送会上,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印象,不过,当魏丽丽讲话的时候,培训的同事之间还是有微微说话讨论的声音,说出来的似乎是一些隐秘的事情,当时他只做耳旁风听过了。今天听着陶传亮一说,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陶传亮正事不说的少,对集团里面八卦的故事那是一堆一堆的,真不知道这位老同志在集团是工作了,还是专门打听这些八卦消息了,看来这位老同志也是“兢兢业业”啊。
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厚爱
既然大家都知道李宪琨对魏丽丽的厚爱,大家都投其所好,十一公司的有个副总李猛,给魏丽丽送了一辆雪佛兰越野车,这个车是纯进口的。魏丽丽对这个车是喜爱有加,出门几乎是天天开着,只要这个车一出现,大家都知道是魏丽丽出来了。
而李猛这升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从十一公司的副总升为十一公司的总经理,今年又从十一公司的总经理升为十公司的董事长,这提拔的速度就跟坐火箭一样。
看来这李猛,确实猛,不但深得魏丽丽的心,而且也深得李宪琨的心呀。
还是李宪琨在大会上说的好呀,李猛同志年轻有活力,有能力,忠于集团,善于开拓进取,是难得的优秀人才,李猛同志在十一公司是一公司的生产抓得非常好,这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集团就是要提拔这样的人。
李宪琨董事长是力挺李猛,李萌也确实年轻,还不到40岁,就直接提拔为十一公司的董事长,这让其他年年龄大一点儿的董事长是心灰意冷,这个李宪琨现在做事越来越不着调,为了一个女人,值得吗?
其实李宪琨心里有他自己的想法儿,提拔年轻干部非常重要,年轻人听话,胆子大,敢干,顾虑少。最主要的还是听话,所以李宪琨觉得还是用好用的人比什么都强。
而魏丽丽的出现恰好掩饰了他的这种想法,别人想到的,李宪琨会想不到,要不是照顾肖树国的面子,还有他背后的一些关系,李宪琨早就想拿掉肖树国了,尤其是肖树国跟杨元辉眉来眼去的,私底下偶尔搞一些小动作,他还以为自己不知道,实际上他都是一清二楚。
魏丽丽最大的好处是听话,跟自己一心,这是很多人所不能比的,而且魏丽丽的能力也有,她可不是一个花瓶。
不过杨元辉的水平确实非常高,他跟魏丽丽的关系居然处得也不错,尤其是魏丽丽在李宪琨面前偶尔说两句杨元辉的好话,这更让李宪琨觉得杨元辉这个人深不可测,高层里的杨元辉似乎已稳稳地站住了脚。
论年龄魏丽丽比杨元辉还大一点,但魏丽丽在大家心中是比杨元辉小了许多。不但在李宪琨脑海里,在集团所有人的脑海里,杨元辉的形象逐渐的建立起来了,杨元辉人不贪婪,做事大度,处理事公道,当其他的副总私底下都有自己的队伍,还有一些利益牵扯,这个杨元辉几乎是一点儿都没有。
所以杨元辉的建议李宪琨是非常重视,对其他副总的建议,李宪琨首先考虑到他们背后的利益,而对杨元辉,他不需要刻意考虑杨元辉背后的利益,这就让李宪琨对杨元辉越来越看重。
不过李猛的事情,杨元辉还是非常看不上,通过魏丽丽的关系上位,魏丽丽是找过自己谈这事儿的,无非就是让自己同意,还得让自己说两句好话。
如果没有杨元辉的同意,还有杨元辉的好话,李猛很难获得通过,即便是李宪琨强硬让大家通过,但只要李猛一出现点事,这责任只有自己扛着。杨元辉的同意非常及时,非常给力。从某种程度上,杨元辉和李宪琨形成了不约而同的默契。
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顾忌
陶传亮不愧是在集团待过,他说起这些八卦的事情来,就像自己是董事长一样。
即便是田成林虽然知道一些事,也听说一些情况,但远没有陶传亮说的那么仔细,那么细致,这个陶传亮就跟讲故事一样。
司机小王说,陶处长,你座子旁边有水,你自己拿着喝。
小王这一说话,陶传亮才感到自己不是想喝水,而是想放水了。
小王的驾驶水平也很高,车子出了上岛市里就上了高速,高速路旁是笔直挺拔的白杨树,白杨树过去就是成片的田地。
上岛市南高北低,南边是成片的山,这些山连绵起伏,恰恰是东山的山脉。
高速公路穿过上岛南面的山就是平原地,不过一到平原地,就不再是上岛市的范围。
湖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产值在全国也是前三名,湖东省的平原地,土壤肥沃,加上地理位置优越,不管是粮食还是经济作物,产量都很高,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地。
陶传亮这时说,小王,路边能停车嘛?停车下来小解一下,得放放水了。
小王笑着说,陶处长,高速路路边太危险,前面就是服务区,很快就到,你稍微一等。
你这小王,还让我喝水,我这不喝水都想尿了。再说这年龄也大,前列腺也有问题,那跟你们年轻人,还能憋一路子,我这个现在的功能也就是只能用来尿尿,就这点儿功能还用不好呢。陶传亮说话是肆无忌惮。
好在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哈哈地笑起来,这老家伙虽然年龄大,但说话却是非常粗俗,毫无顾忌。田成林非常清楚这个老陶,真要坐在会议桌上让他讲话,他讲的也是头头是道,实际上是很难得的一个人才,到了他这个年龄,几乎是没有不能说的话,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看似毫不在意,实际上自己拿捏的非常准。
这一点儿田成林做不到,车里的其他人更做不到,而陶传亮给人感觉是大大咧咧,毫不顾忌,只有他自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而且到了他这个年龄,顾忌的也少啦,就是上午公司来,如果没有李宪琨的点头儿,也是很难的,现在除了退休金,五公司还会给他发一部分工资。所以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家庭也没那么多负担,这心情自然就放得开。
陶传亮笑着说,小李儿,你这天天在公司搞预算,天天做一些投标的事儿,你现在是业务非常精通,在公司里边也是数得着的,要是我,肯定静不下心来,公司能让你过来做这个项目的预算,看来对你绝对放心的。
李孝福个头不高,说话也干脆利索,他笑着说,陶处长,你可别笑话我啦,你才是正而八经有水平的人。
田成林也感到奇怪,这个老陶怎么又说起李孝福啦?这个老陶看似不经意地胡拉巴拉,实际上仔细品味还真有点意思。
只听老陶继续说,我们这次出去还得把这个预算做好,这是我老陶联系的一个活儿,大家都得使劲啊。
田成林这才听明白老陶什么意思,莫非是他对今天派出去的人不放心?想到这,他便说,陶处长,今天派出去的人可是不管我们公司,也是我们集团优秀的人员,业务上都是非常精通,做预算的水平都非常高。
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问清
孝福不用说了,公司投标的工程。他经手的有1\/3吧,那就少说了。应该1\/3还多,1\/3的工程中标的几率70%以上,这个集团都是极少的概率,所以孝福同志是让人放心的。
安装公司的印安东,那更不用说,那是孙鸿渐经理亲自推荐的,如果陶处长不知道他的工作能力,那你应该知道阳光庄园项目吧?阳光庄园项目的安装工程就是他一个人负责的,质量干得好,现场管得好,预算做的水平高,既会做预算,又有实践能力,也是难得的人才。
田成林把两个人的情况一说完,陶传亮哈哈笑着说,我就说嘛,我们集团这些年进来的年轻的大学生,水平个顶个的棒,你们都是他们中的优秀分子。
印安东心里想,这个陶传亮真是个老油条,说话还不得罪人就把把自己的事问清楚啦,看来这次安排也很匆忙,老陶同志还没了解完啊。
田成林转过身来说,陶处长,这活儿是你揽的,我们集团在菏州是有工程,但口碑并不是很好,不知是他们干活不行,还是关系没处理好。再说了,尤其是资源调配也不方便,真要中了标,将来这活儿怎么干?
陶传亮哈哈笑道,成林,你以为我有那么大的本事吗?这活本来就是当地人找到我,让我们来出面来投个标,难道这事董事长没跟你说?
车子终于到了服务区,小王把车子缓慢地停在了服务区的停车场。
这个服务区并不是很大,但停车场很大,服务区在这么大的空场地里显得更小。
整个服务区也没什么绿化,只在服务区周边零零散散地散着几颗高大的白杨树,这些树是再普通不过的本地树了。
服务区卫生间的卫生不是很好,老远处就能闻到厕所里的尿骚味儿,李孝福一下车就说,哎,这服务区的卫生间卫生真差,比我们上岛市的服务区差太远了。
陶传亮倒是不管那么多,车一停下,打开车门就向卫生间跑,看来他也是憋了很长时间了,看来憋坏了。加上年龄又大,这憋尿的本事确实不行了。大家看到陶传亮呼呼向厕所跑,都觉得好玩儿,不管怎么说,这个老头嘴巴再好使,面对现实也得乖乖低头。
田成林慢悠悠走着,低声说,看来我们经过服务区时,还是早一点儿停下来歇歇比较好一些。早上有吃早饭的,有没吃早饭的,吃了早饭的到现在憋得都厉害,早小解一下就好了,看来真是把陶大爷给憋坏了。
大家听了是哈哈大笑,其实也不止田成林知道陶传亮快憋不住了,大家都能看出来,不过田成林这么一说,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印安东也憋着尿,实际上他还是能撑得住。
服务区里卫生间和卖货区是分开的,看来卖货区也受不了卫生间的这个味儿。实际上大部分服务区的卫生间都得穿过卖货区,然后才能到卫生间,只不过这个卫生间却是独立的,卖货区和它严格分开,卖货区反而没有卫生间传过来的味。
卫生间的味道很大,让人很不舒服,大家便完就往外窜。
放完水,陶传亮从自己背的包里拿出杯子来,接了一杯子水。印安东也是带着杯子的,不过杯子里边的水并没有喝,所以也就懒得去接水。
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秋桃
印安东这才看了看田成林,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但胖得并不突出。李孝福呢,属于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而陶传亮就是一个胖子,司机小王很精干,也很瘦。
几人里印安东的个头最高,所以在这一行人中显得特别突出,所以除了司机,他们四个倒是非常容易分辨。李孝福个头儿并不高,陶传亮和田成林是中等个头儿,陶传亮年龄最大,又最胖。
三个大老爷们挤在后排,虽然车子设计是坐三个人,但真要做上三个人,三个人还是感到有点儿憋闷。
所以这一下了车,大家都不愿意再上去,或者说都想在外边儿多待一会儿,透透气,活动一下身体。虽然卫生间里时不时飘出尿骚的味道。但大家还是想在外边儿活动活动腿。
田成林自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所以并没有那么憋屈。
陶传亮倒是非常有意思,这里边有卖水果儿的,这些水果儿都用塑料盒儿盛着,上面覆盖着保护膜。水果儿是洗好的,拿出来就可以吃,水果看上去水灵灵的,娇艳欲滴。
这些水果种类也多,有苹果、梨、柚子、红果、葡萄、石榴、柿子、秋桃、橘子、哈密瓜、小西瓜,等等。就跟一个水果超市一样。
真不知道这个服务区是怎么想的,水果儿倒是搬来了一大堆。服务区也有超市,但超市里的东西看上去吸引力并不大,光顾的人也少。
这摆在门口的水果摊呢?光顾的人就很多。陶传亮的身体本来就胖,还是硬往里挤,秋桃是这边的特产,但这桃子其实并不小,一个盒子也装了三个或四个。
这种秋桃嫩绿,陶传亮买了三盒儿。一结账,他才知道,这里的水果儿价格高得出奇,价格接近上岛市同样水果儿的两倍。
不管怎么说,陶传亮还是买下这三盒儿秋桃。
陶传亮拿着三盒儿水果儿笑嘻嘻地走过来,到了车跟前,一手开车门,一手托着盒子。
李孝福连忙打开车门,接过盒子,把盒子放在自己腿上。
陶传亮一看,大家已经坐在车里等他了,他拿起一盒递给田成林。
他自己拿了一盒递给了李孝福,李孝福连忙摆摆手说,陶处长,我就吃一个这盒子里,这不挺多,不用拿一盒儿。
陶传亮笑着说,都是大小伙子,客气啥?吃点儿水果还有问题?买了就是给大家吃的。
好意难却,大家也不再争执,李孝福拿出两个来,自己拿着一个,然后递给印安东一个,盒子还放在自己的腿上。
水果儿都是洗好的,田成林对这种服务区的水果儿是很少吃,即便是吃,也都是都洗一遍。
田成林笑着说,孝福和安东,你们两个拿着盒子,把盒子里的水果重新洗一下,不重新洗一下儿,总感觉不放心,吃着也别扭。
陶传亮又从车里出来,他现在确实非常不愿意憋在车里,两个小伙子把水果洗完,又重新上了车,车子这发动缓缓驶离服务区。
很快,车子里边传来了大家吃水果的声音,田成林到对那水果儿一动没动,小王开着车也没法儿吃。
印安东,还有李孝福,包括陶传亮都吃的不亦乐乎。
还别说,这本地产的桃子清脆甜美,特别可口。
一千四百八十章 悄悄
印安东平常很少吃水果,他也没有买水果的习惯,平常吃的水果,也只不过是偶尔吃几个香蕉和苹果,这种桃子在上岛是卖的也很少。
印安东一边吃一边说,这个桃子还是蛮不错,又脆又甜,我看上岛卖这种桃子的少,有的水果摊儿,南方水果虽然一大堆,但就是没有这种水果。
田成林似乎非常清楚,他听印安东这么说,然后笑着说,这个水果儿在东亚超市里边儿是有的。还有水果的批发市场那边也有,不过总体上的这种水果儿量不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陶传亮听了田成林这么说,也是笑着说道,没想到我们的田经理还真是个行家,确实是这样。东州这个地方生产这种秋桃,这种桃子呢产量现在并没有那么大,而且在市场上销售的时间也短,我们现在碰上就比较幸运。
陶处长,你买的这个桃子价格不便宜吧?这种桃子呢,也就是吃个稀罕。吃个时令的水果儿,而且是在服务区,这个价格确实高,比上岛市的价格高了许多吧?田成林问道。
陶处长嘿嘿笑了笑,他一边笑一边说,这桃子好吃,什么都值了。不过,这桃子比超市里卖的那些还是要好许多,这口感上有明显差别,你尝一个吧!
好,好,平常我也是不大吃水果,吃这个东西太麻烦,老觉得吃水果太麻烦。田成林回答道。
车子在平稳地往前行驶着,这条高速公路是从京城直接通到高州的,所以叫京高高速,整条高速路的施工质量非常好,高速路修的又宽,路面儿又非常平滑,所以车子行驶起来感觉非常舒畅,几乎找不到一丁点颠簸。
小王开着车在这样好的路上行驶着。一点压力都没有,不过,京高高速的大货车也多。偶尔追上过去的大货车,都是在正常行驶的车道,他们也很少占用超车道。
所以这车子行驶的也飞快,不过过了宁州,还需要拐个弯儿,这一拐就到了,菏昌高速,这是从菏州通往日昌市的高速路。
这些年,湖东省经济发展非常快,高速公路的修建里程明显增多,湖东省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一据占据了全国第一。论面积的湖东省并不大,但湖东省工农业发达,尤其是工业门类齐全,全国40多个乡的工业大类中在湖东省都能找到,外省的人都说,湖东省就是一个小中国,就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这话也不无道理。
车子转完之后,还是在高速上平稳地行驶着,这段高速更加平稳,没有了起伏的大坡儿,车子是一路顺畅,坐在车里除了有点蜷,反而舒服了一些。
陶传亮像是说话说累了一样,闭着眼,看上去是在闭目养神。虽然如此,但是李孝服还是和印安东在交流着,印安东经常做预算,对预算上的一些事都很清楚,尤其是定额上的一些事,他跟李孝福一交流就找到了共同点。印安东没有想到,这李孝福水平确实高,对安装上的一些内容也清楚。
印安东这才感到自己还是轻视了李孝福,这个李孝福业务非常全面。
两人在说着悄悄话,但他们两个人说话的内容却一丝不落地落在了田成林和陶传亮的耳朵里。
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精细
两个人都是干过多年工程的人,尤其是田成林,他投过很多次标,这才觉得这个印安东不简单。提出来的问题自己未必能回答得了,好在有这个李孝福给他回答的这些问题,几乎是非常完美。一个是问的问题有深度,另一个是回答问题回答得完美。
毫无疑问,这都验证了他们两个人的水平。
陶传亮虽然闭着眼,但他还得细心地听着两个人的交流。这两个人交流的内容,即便是他干了这么多年,听起来,一些词汇还是陌生的,自己并没有接触过。
难道自己干了这一辈子,还不如两个年轻的学生了?尤其是一些新名词,陶传亮是听都没听说过。
现在的建筑业越发展,搞得有些玄乎。不就是盖房子嘛,像他们那时候搞建设,有个工程师能看懂图纸就行了。你看现在动不动就招标,动不动就搞得那么复杂。盖个房子从招标到进场要经历多少关呢?这作为施工单位,没有投标的能力,没有干活的能力,看来还真行不通。
什么事儿只要卯足了劲研究了,这越研究这问题就越多,这问题越多,这需要研究的人,需要解决问题的人就越多。
也不知道这建筑业要精细到一个什么程度,不就是盖个房子嘛,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你就不要耗费那么多人去研究吗?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真的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
他缓缓睁开眼,然后又拿起了洗好的桃子。对着大家说,来,来,来,咱们再吃上一轮儿,至少吃点水果能解渴。
实际上这次到陶州来,陶传亮的压力最大。毕竟他在港城建设工作了那么多年,老家人让他来陶州帮这个忙,他肯定是要帮好的。
实事求是地说,陶州这个小县城的管理水平比上倒是还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上岛市是湖东省的副省级城市,有些新的管理措施、管理办法很快就能落地。
实际上建筑行业现在附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什么事儿都追求好,追求细,追求精。而想要做得更好一些,那就得加大投资。说白了,没有钱什么事儿都办不成,把工地做得漂漂亮亮的,什么花样都有,那你就得投钱。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上岛市的经济实力比菏州市要强许多,省厅下发的一些文件,是要实施,也是要推广,但没有资金作为保障,哪个地方能办得到?上岛的经济势力强,所以很多要求都是走在全省的前列。
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投资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发展好了,才有钱去投资,经济发展的差,就没有钱去投资。有钱投资就可以把项目做得漂漂亮亮的,各方面的要求也尽最大可能的做到位。没钱项目怎么能做出花来?
规范管理的另外一个代名词就是投入管理,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很难做到规范管理。而只有规范管理,用活生生的实践才能实现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
田成林话不多,坐在前排副驾上,他偶尔也就是喝口水,从后视镜里,他就能看到三个人的状态。
老陶同志明显的有点儿坐不住了,田成林问了一句,操场前面有服务区,是不是再下去一趟?
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功课
陶处长笑了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然后说,再下去一趟更好,我这又快憋不住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水喝的并不多,尿倒是不少。
车子里的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田成林笑着说,确实该下去放放水,活动一下,我这也一直憋着,都憋得难受。
实际上,菏昌高速这一段并不长,主要还是因为刚才在京高高速上走的时间长一点。
车子一拐,又是一个服务区,这个服务区更加简陋,实际上人家也没说是个服务区,那只不过是一个停车场,有加油站,主要是加油。
印安东下了车也没去卫生间,印安东拿出烟来,让了一下,司机小王和田经理都抽烟,他们俩接过烟。印安东不拿出烟来,都不知道谁抽烟,这抽烟的人能一直憋着,也是个本事。
一支烟抽完,田成林去了卫生间,这时陶传亮也回来了。
印安东抽烟的神态非常悠然,高高的个子现在那稳稳当当的,陶传亮心里想这难道是站如松?看着这个印安东神情自若的样子,他心里想,这个小伙子气度不凡啊。
大家上了车,车子很快启动,高速路上行使了一小段,很快下了高速,下了高速车子转到国道上。
国道上的车流量明显地更多,而且车辆更加复杂。现在虽然国道也收费,但是国道收费比高速路收费明显又少了许多,有些短途的货车都喜欢走国道。
车子在国道上行驶着,这速度明显的就提不上去。
国道上大车也很多,尤其是车流情况更加复杂,偶尔有三轮车、拖拉机在国道上穿过。尤其是那三轮车行驶的速度并不慢,但印安东看着心里就发怵,这种车一上路,这安全怎么保证?尤其是偶尔还能看到拖拉机蹦蹬蹦蹬穿过。
国道上的情况可真是复杂,碰到一些乡镇,车流量、人流量明显增多,车子行驶更加缓慢。
总归是离陶州更进了,行驶了一段国道,车子一转,便离开国道,直奔陶州城区。
司机小王是做了功课的,虽然对道路不熟,但行驶到每一个地方,小王脑子里似乎早有数。
不过还是陶传亮发挥了他的主场优势,他在后边儿还一一给他小王说了怎么走怎么走,老陶不亏陶州的人,这边的道路相对来说还比较熟悉。尤其是下了高速,下了国道之后,穿过几条小路,这可不是一般的司机能知道的,即便是小王曾经来过陶州。当然,这些小路他可不敢随便走,万一误住了车,那就非常麻烦。
就连田成林也觉得,老陶同志这记忆力惊人,这么拐拐啦啦的小路,他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司机小王儿很给力,虽然是小路,他是小心翼翼,车子开的非常安全。
印安东也觉得司机小王这个小伙子真是很棒,一路上虽然是在高速路上占多,但即便是在这个国道上也没有什么很大的颠簸,没有什么剧烈的停顿,尤其穿越那些小路,没有耐心可办不了。
陶州是个县城,但这个县城并不小,人口接近100万,在湖东省也算人口大县。湖东有100多万的地级市,像日昌市就是一个100多万的地级市,虽然人口都是100万,但政治地位不同,更重要的是区位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
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三建
陶州有接近100万人口,这在菏州市是一个比较大的县城,菏州市总体上是大而不强,整个菏州市的经济总量还不如日昌市,陶州虽然在整个菏州市也是数一数二的县城,但经济实力确实差得太多。
印安东坐在车上时颇为感慨,现在高速路修的这么又宽。质量又好,大大提高了效率,没有杂七杂八车辆的加入,没有红绿灯,行驶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尤其是小王的驾驶经验也比较丰富,车子开的是平稳又顺畅,感觉真不错。
现代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大大促进了人流、物流。
陶传亮在车上也感慨道,这要在以前,他要做整整一天的车才能到家,现在通过高速,车子开的轻轻松松,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这在以前真是不敢想象。
车子七拐八拐,拐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的门口儿就写着,陶州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孩子非常小,并不显眼。牌子上的字呢,还是毛笔写,还不是标准字体。在这个城区,这么小的牌子,这么小的字,并不显眼儿,很难让人知道这就是一个建筑公司的办公地点。
印安东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是上午11点23分,车子开了足足有三个多小时。不过下了高速之后,走了也接近一个小时。
看来陶传亮一直跟公司保持着沟通,车子一到门口儿,陶传亮就喊住了小王,让他把车子停在门口,稍微等一等他们。
很快,院子里开出一辆黑色轿车,这个车是当下最流行的欧美车,全身的流线造型,看上去虽然比印安东他们坐的车虽然小一些,但整体设计时尚了许多。
陶传亮对着司机小王说,跟着前面那辆车就行了,那是他们董事长的车。
车子出了门口儿,车上下来一个人,指了指车,然后车子打开了双闪,小王点点头,按了一下喇叭,那人又重新上了车。
前面的车打着四闪,到了现在,其实不打四闪,小王也能跟得上,他已经把车牌号给记住了。前面的车开的并不快,看来前面的司机也非常明白,就是在等着他们的车,其实这对前面的车要求更高。
小王虽然年轻,但他是老司机,这一点不容怀疑的。尤其是他给五公司董事长开了多年的车,经历的情况也多,所以跟个车自然不在话下。
前面的车子开路,后面的车子跟着。两辆车,一前一后,在陶州城里的道路上行驶着,前边开路的车子,走的都是大路,陶州城毕竟是小,车子很快来到一个酒店的门口,印安东抬眼看着这栋楼,楼体上挂着着“悦海大酒店”五个字。
整栋楼四四方方的,还是明晃晃的玻璃幕墙,其实仔细看这玻璃幕墙有的地方已经发黄,看得出,这栋楼建成时间已经很长。
车子稳稳停在酒店门口的停车场上,小王把车停下,他的车牌儿在这个县城里特别显眼,毕竟这是上岛市的车牌,而这里绝大多数的都是菏州的车牌。
停下车,众人从车上下来,前面的车下来三个人,他们向陶传亮一行人走了几步,往这靠了靠,陶传亮连忙介绍说道,陶总,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儿。
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团长
陶总,这次我们过来的同志,这是这个项目的投标的负责人田成林,田经理。这是土建造价负责人李孝福,李工,这是安装造价负责人印工。
看来陶传亮并不记得印安东的全名,直接说了他是印工。介绍到他们,他们三个分别点点头。
陶传亮继续介绍道,这是咱们陶州三建的董事长陶培勇。
陶培勇伸出手来,给大家一一握手,他热情地说,欢迎各位的到来,感谢各位过来帮忙,感谢,感谢。
陶培勇对大家表现出无比的热情,看得出,他对大家的到来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按辈分,陶培勇应该喊陶传亮叔叔,在今天的场合,陶培勇还是客气地说,陶处长,你们走的很快啊,看来路上还是比较顺畅。
陶传亮呵呵地笑着说,还好,今天的高速路比较顺畅,就是下了高速走的这段国道,有点儿慢,这么近的路断断续续的走了快一个小时,在高速上走的时间实际上并不长。
陶培勇看着大家说,走,包间都订好了。
众人也在陶培勇的带领下走进了酒店的大厅,这个酒店分餐饮区和客房区,陶培勇带着大家并没有向餐饮走去,而是直接到了电梯口,上了二楼,出了电梯,往前一走,是长长的走廊。
沿着走廊走了几步就到了包间门口,跟着陶培勇下车的两个人跟在他们最后边。
湖东省是个礼仪之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这在酒桌上表现得非常讲究。
陶培勇很自然的坐在主陪位置上,陶传亮刚要坐在副陪上,陶培勇连忙摆摆手说,葛天,你来做副陪吧,总不能让我们远道而来的贵客当副陪吧,陶处长,来,坐这边,他指着自己左手边座子,让陶处长来过来。
陶培勇然后笑着对田成林说道,田经理,来,来,坐这边。
印安东他们的包裹都放在了车上。司机小王和陶培勇的司机并没有上来,他们肯定是都有安排好的。
田成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陶处长,你得坐这边,你不坐这里,我都没法坐。陶总,还是让我们陶处长坐这儿吧,我坐这里不合适呀。
陶处长哈哈笑着说,成林,你可别客气了,你才是贵客。我本来就是陶州人,坐这里都托大,我哪来的什么客人?只不过今天陶董事长这么安排,我是客随主便,你就安稳坐在那儿吧。
田成林笑着说,陶处长,那我就不客气啦,你老这太客气了,太谦让了。
陶传亮笑着说,成林,你就别再客气了,这次过来,你们才是主角。
田成林在客气与寒暄的热络气氛中坐下。他一坐下,印安东和李孝福到是好坐了,俩人坐在葛天的两边,不过印安东很自觉的地坐在葛天的旁边位置。
田成林看来也不是第一次在酒场上,举止这落落大方。连陶培勇这个公司的董事长都觉着田成林的素质确实非常高,虽然田成林个头不是很高,但表现得很有素质很有涵养。
印安东在一旁看得非常清楚,感觉到这就像是出国访问的代表团一样,这个团的团长正是田成林,他的一言一行代表了这个团的最高水平,即便是陶传亮这个中间人坐在这里,这个代表团的表现也是很自然地落在了众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