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方腊起义 十二
张虎带队走了,李昕与梁红玉继续在县城里转悠。
转悠了一会儿梁红玉道:“官人治下的县城还真和谐啊,虽然城外有着诸多的流民,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县城百姓的生活,百姓们生活状态也都很好,笑容不时的都挂在脸上。”
李昕点头道:“嗯,怎么说某也是惠安县知县,不能让惠安的百姓安居乐业岂不是显得某这个惠安知县很无能,能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们当官的最好的政绩。”
梁红玉说道:“官人说得真好,当然做的也不错。”
二人又转了一会儿,李昕说道:“看得也差不多了,走吧,回府吧,去跟家里人见见面。”
梁红玉有些脸红道:“嗯,好。”
李昕笑道:“不用紧张,某的父母早就不在人世了,家里比较亲的就是一个老管家李安跟妹妹李婧,某这个妹妹啊不太好管,夫人以后要多费心喽。”
梁红玉点头道:“是,官人,奴家一定会处理好与小姑子的关系的。”
自从方腊起义开始后,管家就被李昕派到两浙路与福建路交界地区招揽流民去了,直到杭州被官军收复,乱军大势已去之后,李昕才把管家召回来。
二人回府后先去找了管家李安,李昕带着梁红玉来到了管家书房前,李昕敲了敲门道:“安叔在否?”
等了一会儿每人回应,李昕说道:“安叔可能有事还没回来,夫人走吧,先去见某的妹妹吧。”
梁红玉点头道:“好,官人,那我们走吧。”
两人刚要去找李昕的妹妹,就碰到了管家回来,李昕喊道:“安叔,你干啥去了?”
管家看到李昕二人后道:“禀郎君,某家刚从府上的粮仓巡视回来,这位姑娘是?”
李昕介绍道:“哦,安叔,这位姑娘芳名梁红玉,以后就是我的夫人了。”
管家迟疑了一下抱拳道:“属下见过夫人。”
梁红玉点头道:“安叔好,红玉也是刚来,对府里不甚熟悉,以后还请安叔多多关照。”
管家说道:“是,夫人,夫人若有什么问题尽可来找某家。”
李昕问道:“安叔既然去巡视粮仓了,可有什么发现?”
管家皱眉道:“确有一些发现,只不过……。”
梁红玉接道:“官人,你们先聊,奴家去别处看看。”
李昕点头道:“好,夫人先去吧,我跟管家聊完就去找夫人。”
梁红玉走了,管家说道:“郎君,我们还是进屋说吧。”
李昕答道:“好,我们就进屋说。”
二人进屋后,李昕先说道:“安叔是不是对红玉的身份有疑问?”
管家点头道:“是的,郎君啊,你可知道咱们家现在家业有多大?比老爷在世的时候强上万倍不止,某家知道这些都是郎君创下的成就,可是某家不希望这个家最后又倒在郎君手里,郎君随随便便就带回来一个陌生漂亮女子,还让其当夫人,这万一要是敌人的美人计呢,咱家现在可树敌不少啊!”
李昕摆摆手道:“安叔多虑了,这件事我没提前跟安叔商量是我的不对,不过红玉绝不是敌人的人,这点我还是能保证的,安叔可知我为何在外地开的头两座天香楼中会有淮安一地。”
管家摇头道:“不知,莫不是就是为了红玉姑娘?”
李昕点头道:“正是为了红玉姑娘,我第一次见红玉姑娘还是我第一次远行去东京的时候,我路过淮安碰见了红玉姑娘,自从我见过她一眼之后便对她念念不忘了,后来经打听得知红玉姑娘是朝廷淮安水师梁将军的女儿,那时候咱们就是个小地主,没什么地位,冒然前去求亲无异于自取其辱,人家肯定看不上,所以我那次回来后便决定把天香楼开到淮安去,通过天香楼接近梁家并打探与梁家有关的一切消息。”
管家说道:“某家那时候就在寻思郎君为何把天香楼放在淮安而不是其他更富裕的地方,原来是这个原因,那郎君不让把天香楼开到两浙路,是不是也提前得到了两浙路会发生农民暴乱的消息?”
李昕赶忙摆摆手道:“那倒没有,我只是路过东南的时候看朝廷把东南百姓搞的很惨,很多都生活不下去了,才觉得把天香楼开到两浙路很不安全,万一要是发生暴乱咱家就血本无归了。”开玩笑这种事李昕怎么能承认,要是让别人知道李昕提前就知道了消息,那会出大问题的。
管家又问道:“那郎君为何不在长江以北的每个州府都开一家天香楼,而就开那么几家,江南却做到每个州府一家。”
李昕若有所思道:“咱家就在江南啊,离江南各地也近,先把江南各地都开满再说吧,对了,安叔等这次农民暴乱结束后,就把两浙路各州府的天香楼都补上吧,还有商铺,整个江南与川蜀之地凡是有天香楼的地方都再开一间商铺,商铺也归各地天香楼的掌柜管。”
管家点头道:“好吧,郎君,某家明白了,那么这次红玉姑娘来咱家是来跟郎君成亲的嘛?若是成亲的话,郎君的婚事可要好好操办操办,对了,红玉姑娘的爹娘来了没有?郎君可曾与红玉姑娘订过亲?”
李昕叹息道:“唉,红玉姑娘此次确实是来跟我成亲的,红玉姑娘这次来了就不走了,不过她的父母兄弟都没来。”
管家惊疑道:“哦,这是为何,难道他们不同意郎君与红玉姑娘的亲事?”
李昕摆摆手道:“不是他们不同意,而是他们都不能来了,红玉姑娘的父兄都是朝廷淮安水师的将领,此次农民暴乱他们均因镇压乱军贻误战机而被朝廷斩首了,梁家自此便家破人亡了,红玉姑娘的母亲也自尽了,一家人死的死逃的逃,红玉姑娘原本是被朝廷发配到京城教坊司了,我得到消息后便给在东京的高平发去了消息,让他拿两千两黄金去蔡太师府上通过蔡太师这才把红玉姑娘救出来,现在整个梁家除了红玉姑娘就还剩一个她的弟弟在外游学逃过一劫,她弟弟我目前还没找到。”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方腊起义 十三
管家感叹道:“看来红玉姑娘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啊。”
李昕说道:“所以啊,两方都没什么长辈了,这次的亲事就不办了,只在府里宣布一下就可以了,以后红玉姑娘就是府里的主母了。”
管家点头道:“好吧,郎君,某家知道了。”
李昕问道:“不说这些了,安叔,你刚巡视完咱家的粮仓,咱家现在的粮食情况如何?”
管家摇摇头道:“不是很乐观,虽然咱家一直在大批量买粮食,但是那边这几个月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府里的粮仓就剩下一半粮食了。”
李昕想了想道:“只要撑过今年就好了,那边的土地已经能提供一部分粮食了。”
管家答道:“撑过今年还是没问题的。”
李昕继续说道:“其他物资也要继续购买,不能丢下,府里的钱财可还够用吧?”
管家想了想道:“够用,虽然我们每月开销很大,但是我们每月挣得也多,到现在府里地窖里还存了不少金银呢,而且每月往郎君那里也运送了不少钱财。”
李昕点头道:“好,安叔,那您就再从船厂购买一百艘船,其中四十艘载重一万石的沙船,六十艘载重八千石的福船。”
明年开春李昕就要兵发济州岛了,到时候用到船的地方就更多了,从兴汉岛到济州岛,从济州岛到沧州,再加上兴汉岛即将开建的宜兰城;兴汉岛明年开春常驻船只应该有六十八艘,八艘福船,二十艘共工战船,四十艘飞剪船,这些都将成为李昕兵发济州岛的主力,当然还要再调派一些船只运送步军,李昕远征济州岛要带的步军约有五千人,这五千步军以后也将成为李昕驻守济州岛的常驻力量。
管家说道:“好,郎君,某家明白了。”
李昕问道:“安叔,您回来的时候见到小妹了嘛?”
管家答道:“没有啊,郎君,女郎出什么事了嘛?”
李昕摇摇头道:“那倒没有,我既然纳了红玉姑娘为夫人,当然要与小妹说一下,让红玉姑娘与小妹认识认识,我这不准备带红玉姑娘去见小妹嘛,故问问安叔是否见过小妹。”
管家点头道:“郎君纳夫人此事确实需要与女郎说说,不过某家回来的时候确实没见过女郎。”
李昕说道:“好,没别的事了,安叔你忙吧,我跟红玉姑娘再去别处看看,明日我会带红玉姑娘去那边看看,府里就交给安叔了。”
管家答道:“好,郎君,某家知道了。”
李昕出了管家的书房找到了梁红玉道:“我跟管家都谈完了,夫人走吧,去见见我的小妹。”
梁红玉点头道:“是,官人,管家是不是对奴家有所疑虑?”
李昕答道:“是的,这是我考虑不周,不怪管家,我把夫人接来此事之前并没有跟管家商量,家里突然多出一个夫人管家肯定会有疑虑,这很正常。”
梁红玉说道:“看得出来,官人很看重管家啊。”
李昕点头道:“嗯,安叔在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便跟着我父亲一起做事了,到现在都有二十年左右了,安叔也是个苦命的人,他的家人都死在了本朝与夏国的战争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后来便被我父亲收留了,三年前我得了一场重病,还是安叔把我救回来的,那时候爹娘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梁红玉叹息道:“没想到管家还有这样的过去。”
李昕说道:“所以啊,安叔是个很好的人,好了,我们走吧。”
二人没走几步就碰到了急匆匆而来的卢俊义,李昕问道:“卢哥哥,这么急着干啥去啊?”
卢俊义说道:“原来是兄弟啊,护院队有几个人要申请成亲,某家正要把名单给管家送去,兄弟旁边这位姑娘是?”
李昕答道:“原来是这样啊,这是红玉姑娘,以后就是兄弟某的夫人了。”
卢俊义抱拳道:“原来是弟妹啊,卢某失敬了。”
李昕跟梁红玉介绍道:“这是咱们府上护院队的头领卢俊义卢壮士,大名府人士,武艺高强,某当年亲自去大名府请来的统领咱家护院队的,某跟卢壮士平时都是以兄弟相称。”
梁红玉微微一福道:“红玉见过卢壮士,红玉初来,以后还请卢壮士多多关照。”
卢俊义抱拳道:“不敢不敢,还是弟妹多关照关照我们这些做下属的才是,对了,既然兄弟在此,这名单就交给兄弟了。”
李昕摆摆手道:“不了,这事卢哥哥还是去找管家吧,明日某有事又得走了。”
卢俊义说道:“好吧,那某家这就去找管家了,兄弟跟弟妹且忙去吧。”
卢俊义走后,梁红玉问道:“官人,奴家想问这府上的下人也能成亲?”
李昕点头道:“能啊,这有什么不能的,只要他们是自愿的我就成全他们,这样也能让府里更有人望,让他们对我们李家更有归属感。”
梁红玉说道:“官人对他们可真好,奴家在其他人家根本就不曾见到过。”
李昕若有所思道:“他们也是人,再说了我从没把他们当下人看,我当他们都是自己人,在我的府上只要他们好好做事,什么好的待遇我都不会吝啬的,比如教他们的孩子识字啊,这些都是可以的,他们唯一不能做的就是破坏规矩的事,咱家的规矩可是很严厉的。”
梁红玉叹息道:“他们能遇到官人也是莫大的福分,就像奴家能嫁给官人一样。”说着梁红玉便轻轻的靠在了李昕的肩膀上。
李昕拍拍梁红玉道:“只要他们都按规矩办事,夫人以后就不用多管他们,我们李家要做到赏罚分明,不冤枉好人也不能放过坏人。”
梁红玉点点头道:“是,官人,奴家知道了。”
二人继续在府中寻找李昕的妹妹李婧,后来从下人们那得知李婧跑出府去玩了,没办法二人只好在府里等候李婧的归来,并让下人们等李婧回来后便告知她让她直接去堂屋,李昕与梁红玉在堂屋等她。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方腊起义 十四
李婧直到傍晚才回府,得到下人们告知的消息便来到了后院的堂屋。
李昕见到李婧回来板着脸道:“你还知道回来啊,你看看这都什么时候了,这大晚上的,一个女孩子家在外多危险。”
李婧噘着嘴讥讽道:“某人不守信用,小女子只好自己出去玩了,再说了这可是你堂堂李大知县的地盘,这里不安全还有哪里安全?这里要是都不安全了,岂不是显得你李大知县很无能。”
李昕被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片刻严肃道:“好了,不要胡闹了,你要是出了事,我怎么跟爹娘的在天之灵交代,以后不许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再发生一次我就禁足你,在外玩了一下午吃饭了没?”
李婧撇撇嘴道:“吃过了,不守信用的李大人。”
梁红玉看兄妹二人斗嘴,捂着嘴轻轻的笑出了声。李婧这时候才注意到李昕身边坐着的美丽女子。
李婧惊讶道:“哥,你旁边的漂亮的大姐姐是谁?”
李昕咳咳两声道:“妹妹,这位漂亮的大姐姐叫梁红玉,以后就是我的夫人了,也就是你的嫂嫂。”
李婧惊愕的喊道:“哥,你居然成亲了,也不告诉我,还娶了这么漂亮的大姐姐。”
李昕解释道:“我这次跟红玉姑娘成亲并没有打算举办什么仪式,就在府内宣布一下,让府里人知道就可以了。”
李婧问道:“这是为何,哥成亲怎么能不办仪式,我还等着参加你的喜事呢。”
李昕咳咳解释道:“妹妹,你有所不知,红玉姑娘的爹娘前一段时间刚刚过世,咱们两家都没什么长辈了,故我跟红玉姑娘才决定不办成亲仪式了。”
李婧歉意道:“原来是这样啊,红玉嫂嫂,小妹先前不知,还请嫂嫂赎罪。”
梁红玉走上前去拉起李婧的手道:“没事,不知者不怪,咱们以后还是以姐妹相称吧。”
李婧点头道:“好,小妹就听红玉姐姐的。”
李昕看到两人很和谐松了一口气道:“妹妹啊,你不是说我不讲信用嘛,咱家这几个月的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收留了那么多流民你哥我很忙啊,所以才没时间带你出去玩,不过最近几天松快一些了,所以今天我就是来兑现之前的承诺的,明天我就带你跟红玉一起去玩。”
李婧听到李昕如此说高兴的蹦起来道:“好啊好啊,哥,你明天带我跟红玉姐姐去哪玩啊?”
李昕神秘道:“现在还不可说,明天你们就知道了,也算是咱家的地盘。”
李婧说道:“好吧,小妹知道了。”
李昕点头道:“好了,快去休息吧,明天要早些起来,我们走得早。”
李婧走后,李昕说道:“我这个妹妹啊,我平时太忙也没时间管,以后就要多多依靠夫人了。”
梁红玉点头道:“嗯,官人放心吧,奴家看小妹人还是很好的,此事就交给奴家吧,对了,明日官人到底要带我们去什么地方啊?”
李昕说道:“夫人不是想知道我怎么复兴汉家河山嘛?明天等夫人到地方就知道了,好了夫人,我们也早些休息吧,明日还要早起呢。”
梁红玉脸红的点头道:“是,官人。”
说罢李昕搂着梁红玉回屋歇息去了,第二天一早,李昕顶着黑眼圈便起床了。
二人起床后收拾收拾,便与李婧一起吃早饭,吃过早饭之后,李昕带着两人一道去了码头。
快到码头的时候,三人碰见了正在指挥手下水手维持码头秩序阮小二。
阮小二看到李昕三人过来,便上前道:“兄弟今日怎么来这么早?”
李昕拉着梁红玉的手说道:“兄弟先给二哥介绍下,这是兄弟新纳的夫人名叫梁红玉。”
阮小二闻言抱拳道:“原来是夫人,阮小二见过夫人。”
梁红玉回道:“二哥不必如此,红玉也是刚来不久。”
阮小二转头对李昕说道:“兄弟你这是不拿我们阮氏三兄弟当兄弟啊,成亲这样的大事都不告知我们三人。”
李昕摆摆手道:“二哥不是这样的,某跟红玉姑娘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打算举办成亲仪式,只是在府内宣布一下,总之就是一言难尽,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以后有机会某再跟二哥细说吧。”
阮小二说道:“好吧,兄弟,某家知道了,那兄弟今早带着夫人跟小妹来干啥?”
李昕答道:“二哥,兄弟今日要带她们随船队去那边看看,好几个月没去了,兄弟也有些不放心想去看看。”
阮小二点头道:“好,某家知道了,某家这就派人去告知小五一声。”
李昕答道:“嗯,二哥这流民与物资登船情况如何了?”
阮小二说道:“快了,再有半个时辰就完事可以开船了。”
在李昕与阮小二交谈的时候,李婧跟梁红玉介绍道:“红玉姐姐,这阮氏三兄弟是三人,分别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我听说这三人是我哥从京东西路请来的,这三兄弟水上功夫跟行船的能力都不错,我哥专门让他们来训练水手跟管理咱家的船队。”
梁红玉说道:“嗯,小妹,可是据姐姐所知京东西路并不靠海啊。”
李婧想了想道:“那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我听人说阮氏三兄弟原来住的地方好像有大片的湖泊,他们原来是生活在那里的渔民。”
梁红玉点头道:“这倒可能是真的,不过你哥也真够大胆的,这湖上行船可跟海上行船不一样,海上行船可比湖上行船危险多了。”
李婧摇摇头道:“这我就知道了,不过他们来的头一年我哥并没有让他们出海行船,到第二年才开始让他们出海行船。”
梁红玉若有所思道:“那应该就是你哥先让他们在海边训练了一年,才让他们开始在海上行船。”
李婧点头道:“那应该就是这样吧,对了,红玉姐姐怎么对行船之事这么清楚啊?”
梁红玉讪笑道:“我家以前也有船队,主要就是做行船之事。”
李婧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方腊起义 十五
二人正说着,李昕过来了:“你们二人在说什么呢?”
李婧说道:“再讲行船之事啊,哥,原来红玉姐姐家也是做行船之事的啊。”
李昕点头道:“嗯,是的,走吧,我们去码头登船吧。”
李婧问道:“哥,今日你要带我们坐船出海玩?”
李昕答道:“嗯,是的,我今日带你们坐船出海。”
李婧兴奋道:“太好了,虽然在惠安能经常看到大海,可是我还没坐船出过海呢。”
三人一道来到了码头,梁红玉看到码头的情形惊呆了:“官人,这些流民也要登船出海嘛?”
李昕点头道:“是的,我们跟他们一起出海。”
梁红玉问道:“那这些流民出海要去什么地方?”
李昕答道:“我们跟他们去的都是一个地方,等到了地方,夫人就明白了。”
梁红玉若有所思道:“嗯,奴家没想到咱家的船队如此庞大,虽然比不上官军的船队,但是在民间可以算是大船队了。”
李昕得意道:“这才哪到哪,夫人等瞧吧,咱家的船队以后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好了,咱们登船吧。”
三人一道登上了阮小五的座船,李昕见到阮小五介绍道:“五哥,这就是兄弟的夫人梁红玉。”
阮小五抱拳道:“夫人好。”
梁红玉回道:“五哥好。”
李昕问道:“五哥,船队可以开船了嘛?”
阮小五答道:“还得再等两刻钟,兄弟稍安勿躁。”
李昕点头道:“好,那某先去船舱中睡会儿,夫人你跟小妹四处看看吧,只要不下船就好。”
梁红玉说道:“好,那官人去歇息吧,小妹就交给奴家了。”
梁红玉带着李婧在船上四处转悠,阮小五的座船是一艘载重六千石的福船,李婧对于船上的事物都很惊奇,这看看那看看。
李婧说道:“红玉姐姐,这海船真大,我还是第一次坐这么大的船出海。”
梁红玉笑道:“小妹,这还不是最大的海船,最大的海船载重能达到一万石以上,咱们现在坐的这艘船也就载重六千石左右。”
李婧感叹道:“一万石以上的船,那得多大啊,想象不出来。”
梁红玉说道:“你哥能创建这么大的船队,以后肯定会有更大的船的,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李婧点头道:“嗯,这个我倒是对我哥有信心,我觉得我哥自从三年前的那次大病之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梁红玉问道:“哦,小妹,可否跟姐姐说说你们之前的事情。”
李婧说道:“我哥十三岁的时候,我们的娘先因病去世了,过了两年也就是四年前我们的爹也去世了,那段时间我跟我哥都觉得天塌下来了,我哥面对一个诺大的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办了,颓废了好一阵,家里除了安叔就没有长辈了,要不是有安叔顶着,我想我们家可能很快就败落了,然后就是三年前我哥不慎落水了,当时我就觉得很无助,那几年我们家就好像被噩运缠身一般,不过后来还好我哥活过来了。”
梁红玉继续问道:“那后来呢?”
李婧答道:“后来啊,我哥醒来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开始拼命挣钱,挣很多很多的钱,刚开始我觉得我哥可能是觉得一直颓废下去不好,不能光靠管家安叔支撑这个家,可是后来我觉得我哥挣得钱够我们一辈子花之后,我哥还在继续拼命挣钱,我都不知道我哥为什么要挣那么多钱?”
梁红玉说道:“那你就没问过你哥为什么要挣那么多钱?”
李婧摇摇头道:“没有,可能我哥有他自己的想法吧,还有就是我哥后来很忙,我有时候想见他一面都难,经常找不到他人。”
梁红玉又问道:“那你哥还有没有其他特别之处呢?”
李婧想了想道:“没有了,对了,我哥有时候还会让府里的厨娘跟我一起学唱一些怪异的乐曲,为此我还特地学过琴呢,不过我琴刚学不到一年学得还不是很好。”
梁红玉来了兴趣道:“哦,那些乐曲有何怪异之处?小妹可否给姐姐唱上一曲呢?”
李婧讪笑道:“那些乐曲听着怪异,但是却很好听,我现在只学会了一首,唱出来不好听,红玉姐姐不要见怪哈。”
说罢李婧便去把带来的古琴找了出来,梁红玉看见李婧把古琴拿了出来道:“小妹怎么还把古琴带来了?”
李婧说道:“我哥一直想听我唱歌,可是之前我琴还没有学成,便没给我哥唱过,现在虽然弹得还不是很好,但是也小有所成了,所以这次跟我哥一起出去游玩,我打算唱给他听听,只是没想到会让红玉姐姐先欣赏到我的处女作。”
梁红玉轻笑道:“那姐姐我可有耳福了,妹妹唱吧,姐姐我就来听听妹妹的大作。”
梁红玉找了个地方坐好,一曲悠扬的歌声便响起了:“
踏飞沙茫茫
皓月下驼铃北往
算前路漫漫旧时簪藏进行囊
沉默守望的胡杨
风掠过它的颈项
长河千山之后
是回不去的故乡
梦里的长安飞花香满川
朱檐入云林勾阑金玉錾
这雕梁碧血染白骨垒阑杆
满目离乱
哪里有真的长安
我拭去红妆走在风雨路上
天地苍茫引我去向何方
残阳下又飞过秋燕一行
天尽头是否有它的心乡
我执剑引戈撕开山河蛮荒
涤荡后又新添多少悲伤
爱恨凋零后连回忆都沧桑
偏有执着此生不忘
美玉和芳华都蹉跎成遗憾
沧溟的鹏鱼也被放进河川
是谁在悄声叹轻声地呢喃
回不去还
痴痴盼望眼欲穿
我跌跌撞撞走在风雨路上
且行且悟看尽家国沧桑
这生相濡以沫都成奢望
纵遂愿也不过一梦黄梁
我披上红妆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曾许谁的桃花他乡和故乡
辗转天涯愿所见皆安康
我长歌且行
走在风雨路上
风雨将散云后隐隐天光
我纵身雷霆劈开魑魅魍魉
千帆过尽依稀有心乡
不曾遗忘的盛世大唐。”
一曲歌毕,掌声响了起来,这艘船虽然是阮小五的座船,但是还是装载了一些人的,只是不像其他船装的人多,人们都被这歌声吸引了过来,连船队开船都没注意到,其中也包括李昕。
第一百四十章 方腊起义 十六
梁红玉拉着李婧问道:“妹妹,此歌你没在外边唱过吧?”
李婧摇摇头道:“没有啊,这歌有怀念前朝之意,我怎敢随便在外人面前唱起,这种事我还是明白的。”
梁红玉问道:“那今天的这一船人……?”
李昕说道:“没事,这一船人以后都是自己人。”
李婧惊讶道:“啊,哥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睡觉嘛?”
李昕答道:“我这不听到妹妹的歌声就起来了,没想到妹妹把这首歌学成了,唱得还不错。”
梁红玉微微一福道:“官人,这首歌名字叫什么?”
李昕答道:“此歌名叫长歌行。”
梁红玉想了想道:“奴家记得前唐时期有好几首诗都叫长歌行。”
李昕点头道:“对,唐代诗人李白、王昌龄、李沁都以长歌行为题做过诗。”
梁红玉说道:“官人的这首歌中充满了对大唐的怀念之情。”
李昕答道:“是的,我之前不曾跟夫人讲过,其实我们李家祖上便是陇西李氏的旁支,只不过后来大唐没落了,战乱四起,祖上才辗转搬到了泉州,作为陇西李氏的后人,当然对大唐有一种复杂的情感。”
梁红玉点头道:“嗯,奴家理解,毕竟李唐也创造出了一个我们汉人强盛的朝代。”
李昕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船队已经开了,我们已经航行在大海中了,妹妹不是想体验在海上航行的滋味嘛,可以好好感受一下了,我继续回船舱睡觉去了,你们继续玩吧。”
梁红玉陪着李婧在船上感受着在大海中遨游的滋味,李婧说道:“红玉姐姐,这坐船在海上航行真好啊,海风吹着真舒服,还有海鸟陪着我们一起飞行。”
梁红玉笑道:“这是天气好,要是天气不好,这在海上航行可就不好了,大风大浪把船掀翻是常有的事,就算不掀翻,风浪把船搞得颠簸无比,对人也不是好事。”
李婧惊讶道:“那海上行船岂不是很危险的事?”
梁红玉轻笑道:“看把你吓得,那些都是相对小船来说的,我们坐的这些大船可比小船安全多了,如果不是特大风浪,一般都不会有事,即便是特发风浪,想掀翻我们的大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李婧突然双手挠起了梁红玉的痒痒肉道:“红玉姐,叫你净吓我。”
梁红玉大笑着求饶道:“妹妹别这样了,快放过姐姐吧,姐姐再也不敢了。”
二人打闹了一番,便继续在船上四处转悠,李婧不时会问一些关于船只的问题,梁红玉对船比较了解便一一解答。
船队因为出发的比平常晚,便在海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到达兴汉城码头。
当李婧与梁红玉看到兴汉城的时候都震惊了,李婧说道:“红玉姐,没想到这里有这么一座大的城池。”
梁红玉呆呆的道:“是啊,不光城大,人也好多。”
待船只停稳之后,李昕得意的说道:“好了,别看了,等下船了,你们再好好的看,这是咱们自家的地盘。”
李婧惊讶道:“哥你说什么?这座城是咱们自家的?”
李昕点头道:“对,不光这座城是咱们家的,整座岛都是咱们家的。”
梁红玉插嘴道:“官人的意思是这岛上不止有这一座城?”
李昕答道:“夫人聪明,这座岛目前只有两座城,整个岛还没开发完全,我测算过这座岛要想完全开发需要筑造十几座城池,我们的地盘目前仅限于岛的北部,其他地方都还不在咱们的控制范围之内,那些地方生存着不少野人,他们很危险,所以你们要在岛上玩耍只能在我们控制的两座城池之间,其他地方都不能去,再告知你们一件事,此岛我已经命名为兴汉岛了,你们眼前的这座城池就叫兴汉城,好了我们下船吧。”
李昕不给二人提问的机会便大步走下船去,当然李婧与梁红玉听到李昕的话都处在震惊之中,也没心思提问,都在消化从李昕那里得到的消息。
三人下船后,李昕就见到了在码头组织流民下船的刘易。
刘易看到李昕后主动上前道:“主家怎么回来了,惠安的事不需要主家坐镇了?”
李昕点头道:“东南的农民暴乱马上就要失败了,惠安那边也没那么紧张了,某挂念这边的情况,就过来看看。”
刘易说道:“禀主家,这边情况还好,在我们跟刘将军等几位将军的维持下,没出什么乱子,就是太忙了,最近半个月还好些,前段时间把我们忙的有时候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很少。”
李昕拍拍刘易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等过去了此事后,某给你们每人都记一功,给你们每人都发几十两银子的补偿费。”
刘易抱拳道:“那就谢过主家了,虽然很忙,但我们每个人这段时间都觉得过得很充实,亲眼看着兴汉岛的发展,我们心里都很高兴。”
李昕拉过还在思考的梁红玉道:“嗯,某都知道了,来,某给你介绍下,某的妹妹你应该见过某就不说了,这位姑娘是某的夫人,芳名梁红玉。”
刘易一听是李昕的夫人赶忙抱拳道:“属下刘易见过夫人。”
李昕见梁红玉还在思考没听到刘易说话,拍了一下梁红玉道:“夫人,这是刘易主管岛上的众位儒生。”
梁红玉这才回过神来道:“刘郎君,红玉失礼了,红玉初来乍到,以后还请刘郎君多多关照。”
刘易答道:“岂敢,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应该请夫人多多关照才是。”
李昕说道:“好了,刘易,自从某走后到现在岛上一共来了多少流民了?”
刘易答道:“根据我们的统计,自从主家走后到现在登岛的流民已经有十万人有余了,两座城池各五万余人,目前兴汉城有人口十一万余人,鸡笼城有人口六万余人。”
李昕点头道:“嗯,不错,土地、银钱、商铺都分发了吧?”
刘易说道:“安家费都分发完毕了,土地与商铺已经分发完了六成,剩下的正在抓紧分发。”
第一百四十一章 方腊起义 十七
李昕想了想道:“据某估计,这次东南农民暴乱还有一个月就差不多该被镇压了,也就是说你们再辛苦一个月就可以歇歇了。”
刘易答道:“是,主家。”
李昕问道:“新登岛的十万流民中有没有儒生?”
刘易点头道:“有,而且不少,他们的名字我们都记下了,约有三百人左右。”
李昕点头道:“好,等此事过去后,你把他们都集中起来培训,培训完按他们的兴趣分到各科去,另外兴汉城十所小学都建成了吧,也让他们都去当教书先生,再有就是你跟历史科的儒生们讲一下,此事过后所有小学的孩子们除了要学儒学跟算学,还要再加上一科历史,孩子们都应该了解我们汉人曾经辉煌的过去,也应该知道我们汉人曾经遭受过的屈辱。”
刘易抱拳道:“是,主家,属下明白了。”
李昕说道:“好了,你去忙吧,某去军营看看。”
刘易走后,李昕对两个还处于懵逼状态的女子说道:“走吧,我继续带你们去看看。”
梁红玉皱眉道:“官人,你这可与造反无异,这就是你复兴汉家河山的方法嘛?”
李昕问道:“造反?这里是在大宋境内嘛?不是在大宋境内就不要说造反,这里以前本就是无主之地,谁占了谁就是主人,此岛就是某复兴汉家河山的起点。”
梁红玉继续问道:“那此岛发展起来后,官人打算怎么办,与大宋开战嘛?”
李昕摇摇头道:“与大宋开战我还没想过,我还没那么蠢,此岛虽然大但是相对于大宋这个庞然大物来说还是太小了,与大宋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梁红玉不解道:“那官人既然不打算与大宋开战,又如何去复兴汉家河山?”
李昕冷笑道:“虽然我不会与大宋开战,但是不代表别人不会对大宋开战,不代表大宋自己不会烂掉,就像这次的东南农民暴乱一样,大宋现在看似很强大,但其实内部已经腐烂不堪一推就倒。”
梁红玉皱眉道:“依官人的意思,官人是要与外部势力联合了,如果官人这样做,恕奴家直言,奴家对此法并不认同。”
李昕摇摇头道:“夫人放心,像当年后晋石敬瑭进献燕云十六州予辽国这种遗臭万年之事我是不会干的,再说了我对于异族最是厌恶,怎会与他们联合坑害我们自己人。”
梁红玉松了一口气道:“那官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昕说道:“最近七八年我不会有任何动作,只会安心发展兴汉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然后就是在一旁观看着大宋如何腐烂下去,夫人也会看到大宋是如何被别人推倒的,大宋即将大祸临头,只是朝廷浑然不觉罢了。”
梁红玉问道:“官人如何知道大宋一定会大祸临头,还有这大祸来自何方?”
李昕解释道:“大宋的大祸在北方,夫人作为将门应该也听说过一些辽金战争的消息吧,辽国现在被金国打得节节败退,朝廷与金国秘密签订了盟约,约定联金伐辽,朝廷组织大军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其实这次镇压农民暴乱的军队原本就是要北上收复燕云的,只不过东南的农民暴乱影响了朝廷的税收,朝廷这才推后了北伐的时间,先派军队镇压东南的农民暴乱。”
梁红玉说道:“北上收复燕云是好事啊,如果收复了燕云,大宋在北部边境就有了抵挡异族势力的屏障。”
李昕冷笑道:“大宋若能顺利收复燕云当然是好事,但是夫人觉得以宋军的战力能击败辽军收复燕云嘛?不是我看不起朝廷的军队,宋军与辽军打起来最多也就是半斤八两,如果夫人不信,我估计明年朝廷就要组织军队北伐了,到时候看结果就是了,如若朝廷收复燕云失败,让金国看到了大宋外强中干的面目,哼哼,我想夫人应该能想到后面的事情吧,当没有燕云做屏障的软弱大宋面对北方新崛起的强大异族势力,什么后果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梁红玉皱眉道:“官人就不打算拯救大宋?”
李昕摇摇头道:“大宋已经不值得我去拯救了,或者说赵家人不值得的我去救,赵家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江山之后就没出过一个似秦皇汉武唐太宗一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也就宋神宗还好些,可惜他命不长,大宋有今天如此羸弱之势其实从立国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现在的大宋只能推倒重建。”
梁红玉苦笑道:“所以官人打算等大宋即将被推倒的时候再出手是嘛?”
李昕若有所思道:“可以这么说,不破不立,既然赵家人无法给汉人带来荣耀,那他们就该让出那个位置。”
梁红玉说道:“那么官人投靠蔡京,成为皇商都是为这一切做的掩护了。”
李昕点头道:“是的,如此我才能安心发展兴汉岛,而不会遇到麻烦。”
李婧哭丧着脸道:“哥,你为什么一定要造反呢,我就你这一个亲人了,咱们好好过日子不行嘛?”
李昕拍拍李婧道:“妹妹,这或许就是你哥我的使命,我们确实可以悠哉悠哉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但是国家国家,一旦国破了,我们的家还能安全嘛?”
梁红玉说道:“可是官人可以给朝廷发出警示啊,为何非要行造反之事呢?”
李昕冷笑道:“夫人,你觉得以朝廷现在一片乌烟瘴气的状态,他们会听我这个地位卑微的知县的话,说不定我把话递上去之后,他们会给我安一个诅咒大宋的罪名呢。”
梁红玉继续说道:“可是官人跟蔡太师关系不是很好嘛?可以跟蔡太师说啊,太师是官家的宠臣,太师的话,官家还是会听的。”
李昕摇摇头道:“我跟蔡太师不过是利益上往来的关系,在这种大事上他是不会听我的,说不定他听到我的话,会马上把我抛弃。”
第一百四十二章 方腊起义 十八
梁红玉呆呆的道:“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嘛?”
李昕笑呵呵道:“看来我妹妹跟夫人都不是很看好我啊。”
二女沉默不说话,李昕说道:“好了,时间会证明一切的,起码这七八年你们还是可以安心过日子的,走吧,我带你们去军营看看我的精锐之师。”
三人边走边看,二女也没心思说话,李昕倒是兴致勃勃指着城外的庄稼地说道:“你们看城外的这些土地,我把他们都分给了登岛的每一户流民,你们看看那些农人脸上的笑容多真诚,这才是最美的风景,你们说现在的朝廷会带给百姓们笑容嘛?”
二女也不答话,各自想着心事,李昕摇摇头只好带着她们继续往军营走。
梁红玉若有所思的问了一句:“官人对于这次的东南农民暴乱是不是也提前有预计?”
李昕点头道:“是的,我曾路过东南看到过那里百姓的生活状态,那里的百姓被花石纲害苦了,当一个朝廷如此压榨百姓的时候,距离百姓们的反抗也就不远了,所以看到东南的情况后我就觉得那里是一个火药桶,只要有一个火星就能燃起冲天大火。”
梁红玉又问道:“那官人是不是那个放火之人呢?”
李昕笑呵呵道:“这个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还真不是放火之人,我对农民暴乱持反对态度,农民暴乱毕竟到头来损失的是我们汉人自己的力量。”
梁红玉苦笑道:“或许谁都想不到,这次农民暴乱最后的胜利者其实是官人。”
李昕叹息道:“相比较整个暴乱死掉的人口,我能救下的终究是少数。”
三人走着走着便来到了军营,军营中喊杀声震天响,但是却没有多少士兵在训练,大部分士兵都去维持城池秩序去了,每日都只有一个营的士兵在轮换训练。
李昕指着士兵问道:“夫人觉得这些士兵如何?”
梁红玉点点头道:“这里的士兵看起来比惠安的士兵还要强些,距离真正精锐的士兵只差战场的历练。”
李昕若有所思道:“毕竟主帅不一样,练出的兵也不一样,张虎毕竟不是能做主帅之人,走吧,我带你们去见见这支军队的主帅,他的大名夫人或许听说过。”
梁红玉想了想问道:“既然连奴家都可能听说过,那就说明此人应该是个有名气的将领,不知官人可否告知奴家他是谁呢?”
李昕神秘一笑道:“等会儿夫人见到就知道了,保证让夫人大吃一惊。”
三人很快进入了刘法的帅帐,见了刘法李昕抱拳道:“刘帅好久不见啊。”
刘法说道:“主公好久不见,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农民暴乱应该还没结束吧?”
李昕点头道:“还没结束,不过快结束了,某估摸着再有一个月就差不多该被彻底镇压了,所以惠安那边的事情就轻松了一些,某关心这边的情况就回来看看。”
刘法答道:“禀主公,岛上目前一切正常,并没有发生什么影响岛上稳定的事情。”
李昕点头道:“嗯,某知道,某下船一路走来都看到了,刘帅,某先给你介绍一下,某身边的两位女子,一位是某的夫人梁红玉,一位是某的妹妹李婧,某的妹妹你应该早就听说过,某的夫人是最近才纳的,话说某的夫人跟刘帅可以说是同类,都是将门出身,只不过某的夫人出自朝廷水军将门。”
刘法听到李昕的夫人来了抱拳道:“末将刘法,见过夫人。”
梁红玉听到刘法之名愣了一下道:“你就是朝廷西军名将刘法?可是奴家听说你已经死了啊。”
刘法叹息道:“刘某确实应该是已死之人,不过某家确实没死,更准确的说某家是在临死之际被主公救回来的。”
梁红玉问道:“那为何朝廷包括夏国都说你死了?”
刘法解释道:“这是主公的移花接木之计,主公找了个死尸穿上了某家的衣物,再把死尸脸都刮花了,还把某家身上的所有信物都丢在了死尸身上,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某家便从世人的眼中消失了。”
梁红玉不解道:“那刘将军岂不是连家人都见不到了,官人这么做是不是太残忍了。”
刘法摆摆手道:“此事不怪主公,当时某家双腿已经摔断,没有主公某家也活不下来,到那时就更见不到家人了,现在虽然见不到,但起码某家还活着,以后肯定有机会能见到家人的,可能夫人还不知道,某家跟西军主帅童贯素有嫌隙,童贯为了巩固自己在西军中的地位,早就想除掉某家了,那次惨败的战役就是某家在童贯的逼迫下打得,即便某家当时活着回去了,也要替童贯背那一战惨败的黑锅。”
李昕接着说道:“事情就如刘帅所说的那样,当然某也确实心存了要将刘将军收致麾下的心思。”
梁红玉叹息道:“奴家的父亲就没有刘将军这般幸运了。”
刘法问道:“哦,夫人的父亲是?”
梁红玉答道:“奴家的父亲就是朝廷淮安水师的梁将军,在此次东南农民暴乱中因为贻误战机已经被朝廷处斩了。”
刘法说道:“还请夫人节哀。”
梁红玉叹气道:“这或许就是我们梁家的命吧,那么刘将军对官人的造反之事也有信心?”
刘法点头道:“嗯,某家说实话,刚投靠主公的时候,其实某家心中也没底,不过随着跟在主公身边的时间越长,更是在兴汉岛待了很长时间,看着兴汉岛一步一步繁荣起来,某家现在对主公越来越有信心了。”
梁红玉说道:“可是相比较庞然大物的大宋,我们依然很弱小。”
刘法答道:“主公当年跟某说十年内都不会竖起反旗,所以起码十年内我们是无事的,然而十年时间太长了,这十年间可发生的变数很大,或许事情会朝有利我们的方向改变,当然在这十年中我们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做,除了发展兴汉岛,我们还会在域外开疆拓土。”
第一百四十三章 方腊起义 十九
梁红玉问道:“在域外开疆拓土?”
刘法点头道:“是的,当初主公便是这么对某说得,其实在大宋之外的地方还有很多无主之地,就比如这兴汉岛原本就是无主之地。”
梁红玉若有所思道:“这倒是个好主意,那么刘帅对于朝廷北方的辽金战事如何看?金国当真会对朝廷动手嘛?”
刘法说道:“某家的消息来源都是通过主公得到的,从主公那里得来的消息来看,宋金联盟已经形成,至于金国会不会对朝廷动手,就看接下来的朝廷北伐燕云的情况了,如果朝廷顺利收复燕云则无事,如果与辽军打平甚至输掉了,那么金国绝对会对大宋这块肥肉动手。”
梁红玉问道:“那么辽军目前情况如何了?”
李昕说道:“某来告诉夫人吧,辽国五京中的上京临潢府与东京辽阳府都已经落入了金国的手里,辽国近三成的土地都被金国占领了。”
梁红玉叹息道:“没想到当年强大的辽军如今竟如此不堪一击。”
李昕冷笑道:“夫人以为朝廷的军队就很强了?说不定还不如辽军呢。”
梁红玉呛声道:“朝廷总还是有些战力很强的军队的,要不然此次农民暴乱也不会镇压的如此顺利。”
李昕点头道:“西军就是朝廷最强的军队,然而在此次镇压农民暴乱中却也损失不小,等明年北伐燕云的时候西军还能抽调出多少战力就说不好了。”
梁红玉问道:“官人为何如此不看好朝廷呢?”
李昕说道:“因为赵家人丢掉了太多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大宋比之汉唐差的太远了,或者说大宋自从立国那天起就没真正硬起来过,赵家人已经没有资格坐在那个位置上。”
梁红玉眼含泪花道:“官人,奴家已经失去了一个家,奴家不想再失去这个家了,奴家只有你能依靠了,奴家不想失去你。”
李昕轻轻的抱住梁红玉道:“夫人放心吧,如果事不可为,某也不会强求的,这点刘帅可以作证,往域外开疆拓土就是我们的备选方案。”
刘法抱拳道:“是的,夫人,如果朝廷顺利收复了燕云,主公便此生都不准备与朝廷为敌,而是出去开疆拓土。”
梁红玉擦了擦眼泪轻声道:“好吧,奴家就相信官人一次。”
刘法说道:“禀主公,某家有一事要与主公商量。”
李昕点头道:“刘帅请说。”
刘法接着说道:“某家想请主公在岛上招兵,我们现在的士兵数量太少了,而两座城池已经有十七万人口了,现在的这些士兵只是勉强能维持岛上的稳定,如果人口进一步增加就不好说了。”
李昕答道:“嗯,这个事某之前就想过了,这次招兵就由刘帅你们负责,某给你们招五千新兵的权限,凡是参军的人员子女可以优先进入小学识字且子女学费全免,参军的人员不能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或者是独生子女。”
刘法抱拳道:“是,主公,末将明白了。”
李昕继续说道:“从这次招兵开始,我军不再施行终身服役制,新参军的人员施行三年服役制,三年服役期满后愿意留在军中的家中再补发二十亩土地,不愿意留在军中的就可以退出军队,一切以自愿为原则。”
刘法说道:“主公英明,如此一定能激发出百姓们的参军意愿。”
李昕摆摆手道:“好了,刘帅就莫要恭维我了,我们的炮兵现在可还在武器试验场训练?”
刘法答道:“在,前段时间火炮工坊的张老汉还带着更大的两种新型火炮在武器试验场进行试射呢。”
李昕说道:“好,刘帅等农民暴乱结束后,你从步军中抽出一个营准备接收新型火炮并进行训练。”
刘法问道:“主公不是说先不给步军装备大型火炮嘛?”
李昕答道:“那是为了不让步军在野战中使用火炮,并不是说在守城战的时候也不用火炮,这一营炮兵某打算把他们派到鸡笼城,在鸡笼城某修建了两座堡垒,未来会装备一些大型火炮,这一营炮兵就是用来驻守这两座堡垒的。”
刘法点头道:“好,主公,某家明白了。”
李昕说道:“好了,刘帅忙你的吧,我们去武器试验场看看。”
三人离开军营后,便往武器试验场走去。
梁红玉问道:“官人,这武器试验场怎么回事?刚才你跟刘帅说得火炮又是什么东西?”
李昕答道:“武器试验场就是试验新型武器的啊,这火炮就是兴汉岛独有的新型武器之一,是一种火器,具体情况如何等你们到了看看就知道了。”
三人还未到达武器试验场门口便已经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李婧问道:“哥,这什么声音这么响啊?”
李昕笑道:“你二人猜猜看。”
梁红玉说道:“这不会就是火炮的声音吧?”
李昕点头道:“夫人说得没错,这就是火炮的声音。”
三人走进庞大的武器试验场,李婧说道:“哥,这场地真大,守备也很森严啊。”
李昕答道:“这里边试验的武器都是兴汉岛不传之秘,当然会戒备森严。”
三人走了一会儿便看到了钢铁工坊的张老汉正在带着人进行新型火炮的试射实验,李昕走上前去:“张叔,这两种火炮试验的如何了?”
张老汉回头一看是李昕说道:“哟,主家回来了,这两种火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验,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极限测试,看看火炮打多少炮弹后会炸膛。”
李昕点头道:“这炸膛试验很危险,你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等试验结束后,就开始铸造这两型新火炮,以后大型火炮我们按炮弹重量分级,现有的四种大型火炮分为五斤、十斤、二十斤、三十斤四个等级,鸡笼城的两个堡垒已经建成了,可以进驻火炮了,每个堡垒装备火炮二十门,六门三十斤级的火炮、八门二十斤级的火炮、六门十斤级的火炮,等试验结束后,就按照这个数量进行铸造吧。”
张老汉抱拳道:“是,主家,小老儿明白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方腊起义 二十
李昕说道:“张叔,某给你介绍下,这两位女子一位是某的妹妹李婧,一位是某的夫人梁红玉。”
张老汉对二人抱拳道:“小老儿见过女郎,见过夫人。”
梁红玉微微一福道:“张叔好,红玉初来乍到,以后还请张叔多多关照。”
李昕接道:“张叔你继续试验吧,我们在旁边看看。”
张老汉带着人继续试验,李昕带着二女在旁边观看着。
李婧指着火炮问道:“哥,那就是你说的火炮嘛,不就是一根大铁管子嘛。”
李昕笑道:“的确是一根大铁管子,来我们退后些,他们要试射了,等试射完了,你们就知道这根大铁管子的厉害了。”
梁红玉说道:“奴家看官人还真是舍得啊,这火炮全是用上好精铁铸造的。”
李昕胸有成竹道:“那是当然,这东西值得我付出那么大代价,马上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了。”
三人后退了几步,只听咚的一声巨响,那门火炮的炮车退后了好几步。
硝烟散尽之后,李昕问道:“这声音响吧,这火炮你们觉得如何?”
梁红玉说道:“声音确实响,这火炮发射的时候看着确实很让人震撼,只是不知道威力如何。”
李昕点头道:“好,我就带你们去看看试射的结果。”
三人往前走去,李昕对张老汉等人说道:“你们先暂停一下,我带她们去前边看看。”
三人往前走了约三里地便看到了很多大坑,二女看着这些大坑都震惊了。
李昕说道:“看来他们今天没少试射啊,这么多大坑,怎么样,这火炮的威力你们觉得如何啊?”
梁红玉冷汗直冒道:“这火炮威力确实不同凡响,射程比投石机远多了,威力还大,这炮弹要是砸在人群中,那就是非死即伤,而且都不会是轻伤。”
李昕点头道:“夫人说得不错,这火炮威力很大,既能用于攻城也能用于守城。”
梁红玉问道:“那刚才奴家在刘帅那里听到官人不给步军配备火炮,不让火炮用于野战这是为何?”
李昕答道:“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强大的骑兵,火炮虽好但是很笨重,在野战与攻城战中,如果没有强大的骑兵护卫,火炮很容易被敌人破坏或者俘获,那样对我军将是重大的威胁。”
梁红玉若有所思道:“那按官人的说法,火炮目前只能用于守城,那火炮的作用岂不是大减?”
李昕笑道:“我什么时候说过火炮只能用于守城了?那只是相对于现在的步军来说的,夫人莫要忘了我们还有水军呢,火炮在水军中的作用更大,这可是改变水战方式的利器,而且火炮在水军中完全不用担心被敌人俘获。”
梁红玉惊讶道:“水军,这个奴家还真没想到,奴家也算是水军出身,却完全没想到要把火炮用于水军,如果把火炮用于水军,那么以后接舷战就基本无用了,敌人船只还没靠近我军船只,我军船只便能用火炮击沉敌人的战船,这将会成为我军水军的压倒性优势。”
李昕称赞道:“夫人聪明,以后我军的水军在水上就是无敌的存在,就是朝廷的水军来了,我也不怕。”
梁红玉有些落寞道:“官人有此利器还是用在外敌身上好,最好莫要用在自己人身上。”
李昕拍拍梁红玉道:“夫人放心,我尽量不会将火炮用到自己人身上,但有时候事情不会如我们预想的那般发展,我们汉人要想重新复兴肯定会付出一些代价,历朝历代无论是变法图强还是推倒重来都有流血牺牲这是很正常的。”
梁红玉点头道:“嗯,奴家明白这个道理,奴家只是不想看到火炮被用到我们汉人自己人身上。”
李昕说道:“嗯,我会尽量做到的,好了,我们回府吧。”
三人来到兴汉城城守府,李昕对着二女说道:“怎么样,这就是咱们的新家,可比惠安的府邸大多了,你们俩以后就在这好好住着吧。”
李婧问道:“哥,那我们不回惠安了嘛?”
李昕点头道:“嗯,暂时不回了,这里才是真的安全,妹妹,在这里你想怎么玩都行,当然不能跑到我们控制区之外的地方。”
李婧答道:“嗯,我知道了。”
李昕对梁红玉说道:“夫人,我不可能经常待在这里,我不在岛上的时候,我妹妹跟岛上的事物就要多多依靠夫人了,主管军事的刘帅跟钢铁工坊的管事张老汉还有主管儒生的刘易你都已经见过了,后天我再给你引见其他几位管事。”
梁红玉点头道:“好,官人,奴家知道了。”
李昕说道:“好了,我们进府吧,好好休息一晚,明天我再好好带你们逛逛。”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后,李昕带着二女开始在城里闲逛。
李昕边走边给二女介绍道:“目前兴汉城四面城墙都已经建好了,城内的建筑大部分也已经完成了,当然很多房屋还是空着的,因为人口还不是很多,别看兴汉城现在有十一万人了,但是兴汉城当初开始建造的时候我是按照城内二十万人的人口建造的,所以现在还差的远呢。”
李婧问道:“哥,那另一座城池呢?”
李昕答道:“另一座城池鸡笼城在兴汉城东北六十里靠海的地方,沿着兴汉城东门有一条官道直通鸡笼城,鸡笼城比兴汉城要小一些,不过也是按照能容纳十五万人口建造的,兴汉城未来就是整个兴汉岛的首府。”
李婧又问道:“哥,为什么第二座城池要叫鸡笼城呢?”
李昕挠挠头道:“那有一个海湾,挺像笼子的,我就给他取名叫鸡笼城了。”
梁红玉说道:“官人,奴家看着城里的道路修的都很好啊,比奴家以前去过的城池的道路都好。”
李昕得意道:“那是当然,兴汉岛上的筑路材料都是兴汉岛独有的,就是从兴汉城往鸡笼城的官道也跟这城里的道路都是一样的,以后整个兴汉岛所有的道路都会是这样的。”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方腊起义 二十一
梁红玉若有所思道:“这路修的这么好,以后赶路的时间就能节省不少,当然调兵的速度也就会加快不少,有利于对全岛的控制。”
李昕点头道:“夫人不愧是将门出身,从这修路就能看出一些东西来,这路修好了,除了能加快调兵的速度,也能节省不少在路上的消耗。”
李婧问道:“哥,这几个正在建造的建筑是干啥用的,我看都挺大的,还离我们家这么近。”
李昕答道:“那是太学,在兴汉城有六座太学院,全都建在咱家附近,除了这六座太学院,整个兴汉城还有十座小学,在兴汉城凡是年满六岁的孩子不论男女都要进入小学开蒙,这是强制性的,不容商量的。”
梁红玉说道:“官人这是要自己培养人才啊。”
李昕点头道:“是的,毕竟我现在名义上还只是大宋的一个小知县,能吸引到的人才很少,而且以后我们汉人要复兴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才,仅仅依靠那些儒生们,在我看来是不行的,很多事情是儒学解决不了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各种行业的人才。”
梁红玉问道:“官人是想打压儒学的地位?”
李昕摇摇头道:“不是打压,而是提高其他人才的地位,比如军人、工匠、郎中等,这些人都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没有军人保家卫国我们如何能安心发展,没有工匠们的发明创造我们如何能方便的生活,没有郎中我们病了谁来给我们医治呢,我要把他们的地位提高到与儒生一样的地位来。”
梁红玉叹息道:“也只有官人才会注意到我们这些在大宋地位不高的人。”
李昕说道:“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各行各业对国家都是有用处的,行业不分高低贵贱。”
李婧问道:“所有年满六岁的孩子都上小学开蒙,那他们开蒙需要花钱嘛?”
李昕答道:“需要啊,开蒙所需费用每年一贯钱,这个价我定的还是很低的,毕竟笔墨纸砚还是需要用钱买的。”
李婧继续问道:“那孩子们需要上几年小学啊,在小学里他们都学什么啊?”
李昕说道:“孩子们需要上六年小学,在小学他们只需要学儒学、算学、历史三科,六年之后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六座太学学习,他们在太学需要再学习四年,太学的学费是根据他们所学的东西而定的,便宜的每年三贯,最贵的也不过每年五贯钱,四年学成后他们就能进入社会为大汉的复兴出力。”
李婧接着问道:“那六座太学到底是学得什么呢?”
李昕继续答道:“六座太学有崇文院、崇武院、医学院、农学院、工匠学院、矿业学院,六座太学学什么你们看名字就应该明白了。”
梁红玉说道:“看来官人都做好了长远的计划啊。”
李昕得意道:“那是当然,除了这六座太学,以后还会开设更多的太学,比如我已经打算在鸡笼城再开两座太学,一所师范学院专门用于培养教书育人的先生,一所海军学院专门用于培养水军人才,兴汉城这边的崇武院相当于专门培养步军人才的太学,在未来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的水军将会改名叫海军,水军这个名字太土了,大海多广阔,那里才是我们海军将士应该驰骋的地方。”
梁红玉默念道:“海军,海军,这个名字确实好,看来官人是要征服大海啊。”
李昕说道:“夫人,我跟你说,海军在未来的重要性一定会超过步军,以前的历朝历代都不怎么重视海军的发展,那是他们不知道大海的广阔,海上资源的丰富,或者未来某一个时间点我们会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也说不定。”
李昕说道这里就想到了前世中国近代近百年遭受到的屈辱基本都是从海上而来,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后来的八国联军、甲午海战、十四年抗日战争都显示出了中国海军的羸弱不堪,八一三淞沪抗战,日军的舰队就在长江口用舰炮轰击**阵地,但凡那时候的海军要是强一些也不至于让日本海军在我们的领土之上轰击我们自己的军队,然而那时候的海军却只能用自沉船只堵塞航道这种事来阻止日本海军的前进,耻辱啊,光头也是傻,就知道把军队往日舰炮口下送,这种只知道依靠国外的领导活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后来到了太祖建国之后我们的海军虽然有了发展,但是依然羸弱不堪,保护不了国家的利益,九三银河号事件就是个例子,一国的油轮随意被他国海军登船检查,这是对中国海军的羞辱,还记得当时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接受采访时连说了十七个“窝囊”,除此之外李昕犹记得战忽局张局座在谈到海军发展问题时候流下的眼泪,国家不强、海军不强,我们就只能受别人的欺负,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海军日子才好过些,航母下水了、大驱下水了、两攻开建了,然而这些依然不足以弥补我们海军曾经失去的时间,中国海军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梁红玉问道:“来自海上的威胁?”
李昕点头道:“是的,大海是广阔的,我们对大海知之甚少,我敢说未来来自大海的威胁一定会超过来自陆地上的威胁,我们不应畏惧大海,应该主动去探寻它,所以对于海军的发展我们要持续的进行下去,而且随着海军的发展,还能丰富我军的战法,海军与步军联合作战可比单纯的步军作战要强多了,这样也能让敌人猜不透我们的想法。”
梁红玉皱眉道:“海军与步军联合作战?”
李昕说道:“对啊,大唐舆图夫人不是看过嘛,虽然现在分成了大宋与大辽,但是地形可不会变,夫人出自水军,应该能想到的吧。”
梁红玉想了想眼前一亮道:“官人想说的是在未来收复燕云的时候让海军载着步军直接在燕云登陆,甚至还可以在辽国腹地登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方腊起义 二十二
李昕称赞道:“夫人聪明,正是如此,以往人们想得都是走陆上收复燕云,等以后我要收复燕云的时候就要走海路,陆上只需要起到牵制与迷惑的作用就可以了。”
梁红玉微微一福道:“奴家服了,官人以后一定可以兴复我们汉人。”
三人边走边聊来到了城西南,李昕跟二女介绍道:“这城西南就是一个大集市,售卖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想买的基本都能找到。”
二女在商铺间穿梭,突然李婧喊道:“哥,那不是你送给我的琉璃镜,这里怎么这么多琉璃镜啊?”
李昕一拍脑门,怎么把这事忘了,这是要露馅了啊,李昕赶忙干咳两声道:“妹妹,这琉璃镜你已经有了就不要看了,我们去别处看看吧。”
李婧拒绝道:“不,我跟红玉姐就要去看看。”
李昕讪笑道:“那你俩在这看吧,我先去别处看看。”李昕发现情况不对想开溜。
李婧拽着李昕不让走:“不行,哥你要跟我们一起去,我们对兴汉城还不是很熟。”
李婧拽着李昕跟梁红玉一道进了卖琉璃镜的商铺,商铺内的各种精美的玻璃制品让李婧跟梁红玉都看花了眼。
商铺小厮见有客人进来热情的说道:“几位客官来看琉璃制品啊,小店什么样的琉璃制品都有,不知几位客官想要什么样的琉璃制品?”
李婧问道:“奴家看这些琉璃制品都很好看,这些精美的琉璃制品一定很贵吧,像这种小的琉璃镜多少钱?”李婧手里拿的正是当初李昕送给李婧的那种样式的小镜子。
小厮摆摆手道:“不贵不贵,琉璃制品看着精美,其实不贵的,像姑娘手里拿的小琉璃镜也就一贯钱,小店最精美的琉璃制品也不过才上百贯钱。”
李婧惊讶道:“怎么这么便宜?”
小厮说道:“姑娘一看就是新来的,这琉璃制品在兴汉岛也不是啥新鲜物件,现在最初登岛的人家基本上家家都有了。”
李婧问道:“那这琉璃制品也是兴汉岛独有的商品喽?”
小厮答道:“姑娘说对了,这琉璃制品都是城守府下属的琉璃工坊出产的,小店都是从那拿的货。”
李婧闻言转头一看,李昕快要出商铺大门了,李婧喊道:“哥,你有什么想说的嘛?”
李昕挠挠头笑道:“妹妹,我们还是先去别处看看吧。”
李婧转头拿出一贯钱递给小厮道:“这面琉璃镜奴家要了,你给奴家包好。”
小厮说道:“好嘞,姑娘稍等,马上就好。”
李婧拿了琉璃镜之后递给了梁红玉:“红玉姐,这就算是我送给你的吧。”
梁红玉推辞道:“这怎么可以,还是妹妹自己收着吧。”
李婧摇摇头道:“不用,我已经有一面了,红玉姐就收下吧。”
三人出了商铺之后,李婧拍打着李昕道:“哥,当初你不是跟我说那是什么稀世珍宝嘛,还让我好好保存,我还信以为真了,结果没想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而且还是自家产的。”
李昕抱着头说道:“是哥的错,妹妹快别打了,这是在大街上,让别人看见了不好,这不是当初怕妹妹拿着去外边显摆说漏了嘴嘛,要是让别人知道咱家能制造这琉璃镜,就又会给咱家带来新的麻烦了。”
李婧听到李昕如此说才停手:“好吧,哥这次我就再信你一次,那这一贯钱的小东西在泉州怎么卖那么贵?”
梁红玉问道:“什么那么贵?”
李婧说道:“红玉姐你不知道,就这么一面一贯钱的小镜子在泉州能卖到几百贯甚至上千贯钱,而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更精美的琉璃制品都能卖到几千贯甚至上万贯钱。”
梁红玉惊叹道:“这么贵!”
李昕边整理自己边说道:“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这玩意虽然在兴汉岛很常见,但是在大宋就不一定喽,再加上这玩意既实用又好看,能卖那么贵很正常。”
李婧噘着嘴道:“哥,这分明就是你故意的。”
李昕解释道:“我不这么做怎么挣更多的钱啊,没有钱怎么发展兴汉岛,怎么养活兴汉岛这么多人啊,再说了琉璃制品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我就是对准了大宋有钱人家推出的,大宋的有钱人都是什么人?不是商人地主就是贪官污吏,这些人的钱不赚白不赚。”
梁红玉问道:“那官人当初发明的肥皂为何不像琉璃制品这般呢?”
李昕说道:“肥皂跟琉璃制品不一样,肥皂算是生活必需品,而且肥皂只是实用并不如琉璃制品这般精美好看,琉璃制品适合送礼而肥皂却不适合,所以肥皂只适合薄利多销。”
梁红玉感叹道:“看来官人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啊。”
三人在城中又转了一会儿,便回府了。次日一早,李昕把几个工坊的管事赵飞、船厂管事刘老汉、筑城队的翟管事、筑路队的郑老汉、刘易、刘法都叫了来。
李昕对众人说道:“这几个月某都不在,兴汉岛能如此平稳快速的发展,全靠诸位的努力,某在此感谢诸位了。”
众人抱拳道:“谢主公。”
李昕拉着梁红玉介绍道:“诸位之中有人已经见过了,有人还没见过,某来介绍下这是某的夫人梁红玉,以后某不在岛上的时候,诸位若有事可告知夫人。”
众人抱拳道:“属下见过夫人。”
梁红玉回道:“红玉初来乍到,以后还请诸位多多关照。”
李昕问道:“刘叔,船厂造船情况如何了?”
刘老汉答道:“禀主公,二十艘共工船已经全部建成交付了,四十艘飞剪船也已经完成十五艘了,剩下的二十五艘明年开春应该都能建成交付。”
李昕点头道:“好,等这批船只建完,再建造三十艘共工船,六十艘飞剪船,船厂开始试制更大的共工船跟飞剪船,新的共工船载重六百吨,飞剪船载重一千吨。”
刘老汉抱拳道:“是,主公,小老儿明白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方腊起义 二十三
李昕又问道:“郑叔,往东南去的那条官道已经修好了吧?”
郑老汉答道:“禀主公,已经修好月余了。”
李昕点头道:“好,刘帅明日派一营士兵随某一起去我们在兴汉岛要筑造的第三座城,还有除了刘叔之外的诸位也要跟着某一起去。”
众人抱拳道:“是,主公。”
李昕说道:“好了,都回去吧,明日一早我们在城东南门会合。”
次日一早,李昕带着梁红玉跟妹妹李婧在东南门与众人会合后便沿着官道往东南走,为了赶时间众人均坐着马车走。
李婧一边坐着马车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李婧感叹道:“这路真平坦,坐在马车上也感觉不到颠簸。”
李昕得意道:“那是当然,也不看这路是谁修的。”
李婧白了李昕一眼道:“是是是,就你功劳大。”
梁红玉看着沿途的庄稼道:“小妹,你哥功劳是大,你看看这些庄稼,再看看那些农人,再来兴汉岛之前他们还是没有地种的流民,连吃顿饱饭都成问题,现在却都已经有地种了,这就是你哥最大的功德。”
李婧撅着嘴道:“红玉姐,你怎么向着我哥说话了。”
梁红玉笑道:“没有啊,姐姐只是实话实说。”
李昕看着那些农人叹息道:“他们都是幸运的,这次东南农民暴乱损失的人口最少也得有上百万,这都是我们汉人的损失啊,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让所有汉人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不再受到异族人的袭扰。”
梁红玉握着李昕的手道:“奴家相信官人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的。”
李昕点点头道:“我会努力去做的。”
众人到午时才走到距离兴汉城东南五十多公里靠海的地方,李昕带着众人在附近看了看道:“翟管事,就在这里修筑我们在兴汉岛的第三座城池,就叫宜兰城,修的跟鸡笼城一样大,此地附近都是平原,很适合种庄稼,以后肯定会成为兴汉岛的粮食主产地之一。”
翟管事答道:“是,主公,属下明白了。”
李昕继续说道:“翟管事,兴汉城西门跟北门都要修一座桥通往河对岸,桥面要宽些,要能同时走下四辆马车;还有在鸡笼城要修筑两座太学跟兴汉城的太学一个标准,这两所太学一个叫师范学院,专门培养能教书育人的人才也就是教书先生,不过以后我们统称教书先生为“老师”,还有一所太学叫海军学院,专门用来为水军培养人才。”
翟管事抱拳道:“是,主公,属下得令。”
李昕又对赵飞说道:“赵飞,翟管事的这两样修筑任务,你要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如果产量不够可以考虑扩大工坊或者增加人手。”
赵飞抱拳道:“是,主公,下走会保证各种建筑材料的供应的。”
李昕接着跟刘易说道:“这第三座新城开筑,肯定会有流民到达,刘易你知道该怎么做,这就不用某说了吧。”
刘易答道:“是,主公,属下知道该怎么做。”
李昕转头又跟郑老汉说道:“郑叔,你们筑路队下一步就是从宜兰城开始,沿着海边一直往鸡笼城筑路,把这两地连接起来,靠海的一侧要筑造护栏免得以后马车走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海里去。”
郑老汉抱拳道:“是,主公,小老儿知道了。”
李昕说道:“好了,我们都回吧。”
李昕把带来的一营士兵留下后,便带着众人回兴汉城了。
刘易回去后便把许文昌跟张翼都叫了来,刘易说道:“二位,今日某从主公那得到了可以说跟你们有关的好消息。”
许文昌问道:“哦,刘兄从主公那得到什么好消息了?”
刘易答道:“今日某跟主公一起去了兴汉岛即将筑造的第三座城池所在的地方。”
张翼说道:“主公要筑造第三座城池了?在什么地方?”
刘易继续答道:“第三座城池主公取名叫宜兰城,在兴汉城东南百里处,沿着东南门有一条官道直通那里。”
许文昌若有所思道:“宜兰城,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可这宜兰城跟我们二人有什么关系呢?”
刘易说道:“宜兰城跟张兄没关系,却跟你许兄关系大了。”
许文昌问道:“哦,刘兄此话怎讲?”
刘易答道:“宜兰城地处平原地带,那里四周都是平原,主公说那里以后将成为兴汉岛的粮食主产地之一,你说此事跟你这个专心研究农学的有没有关系。”
许文昌激动的站起来道:“刘兄此话当真?”
刘易点头道:“当真。”
许文昌挥拳道:“太好了,自从接触了农学这本书以来,这一年多某一直在研究高产稻种的培育,某搜集了很多长势很好的稻种,把他们放在一起培育,根据兴汉岛的气候,在这里种水稻能达到一年三熟,某自觉这一年多培育的稻种已经小有所成,只是苦于没有大片的试验田来让某试种,这宜兰城的开建正好解决了某的问题,某这就去找主公在宜兰申请一块田地专门用来做试验田。”
刘易拦下作势欲走的许文昌道:“许兄着啥急,这都晚上了,你去了主公也该休息了,明日再去吧。”
许文昌一拍脑袋道:“刘兄说得对,某这有些兴奋过头了,都忘记已经天黑了,那明日某再去找主公要地。”
张翼问道:“刘兄,这宜兰城既然很某没什么关系,那关于某的好消息又是什么呢?”
刘易说道:“主公今日亲口说要在鸡笼城再建两所太学,其中一所叫师范学院,专门用于培养教书先生的,现在应该叫老师,你说跟你这个研究教育学的有没有关系。”
张翼兴奋道:“那太好了,自从兴汉城小学开学后,某一直在小学当老师,某一边观察孩子们一遍观察跟某一起的老师,某发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当老师,孩子们品性都不一样,当老师的就要既细心又要有耐心,跟孩子们要多交流引导他们走上正道,老师并不仅仅是要传授孩子们学问,还要培养孩子们好的品性,所以老师并不是好当的,老师也是需要培养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方腊起义 二十四
刘易点头道:“嗯,看来张兄体会很深啊。”
张翼说道:“是的,之前主公建造的六座太学中并没有一座专门培养老师的太学,故某有了这些体会后便一直想向主公谏言建造一座专门用于培养老师的太学,只是这几个月我们跟主公一直忙于安置登岛流民之事,某才没说,某本想等这次事件过去后便向主公谏言的,没想到主公高瞻远瞩走在某前面了,这下也不用某去谏言了。”
许文昌问道:“刘兄,那另一座太学是做什么的?”
刘易答道:“另一座太学叫海军学院,是以后专门用来培养水军人才的,这跟我们就没什么关系了。”
许文昌若有所思道:“看来主公还真是非常重视水军的发展啊,哦不应该叫海军,既然叫海军学院,那以后水军肯定会改名为海军。”
刘易说道:“可不,主公这次又给船厂下了一大批造船的任务,还让船厂准备试制新的更大的船只。”
张翼接道:“没办法,我们这里是座大岛,四面环海,肯定需要大量的海军,就算是以后主公入主了大宋,也会需要大量的海军,大宋的海岸线也是很长的。”
次日一早,李昕刚要出门去码头便碰见了气喘吁吁跑来的许文昌。
许文昌气喘吁吁道:“主公,可算赶上了。”
李昕看到许文昌的样子道:“你先歇会,慢慢说,什么事让你这么着急。”
许文昌歇了一会道:“主公,某叫许文昌,是专门研究农学的,某听说兴汉城第三座城池宜兰城要开建了,宜兰城地处大平原地带,以后会成为兴汉岛粮食主产地之一。”
李昕点头道:“是的,确实是这样的。”
许文昌说道:“某想向主公在宜兰城申请一块田地作为试验田,某自从接触农学以来,这一年多以来一直在研究高产稻。”
李昕听许文昌如此说,顿时来了兴趣,这人有成为袁大德鲁伊的潜质啊,李昕问道:“那研究的成果如何啊?”
许文昌答道:“禀主公,某收集了一些生长优良的稻种,把它们放在一起培育,某自觉有了一些成果,但是苦于没有试验田来验证某的成果,昨日听说了宜兰城的事,今日遂特来向主公申请试验田。”
李昕点头道:“好,某就在宜兰城给你两千亩地,算是以后农学院的专属试验田,反正你们研究农学的以后都要进入农学院做事。”
许文昌抱拳道:“属下谢过主公,某一定好好研究农学,不负主公的重望。”
许文昌走后,李昕去了码头见了阮小五道:“五哥,这次又运来多少流民?”
阮小五答道:“这次来的有四千人吧。”
李昕点头道:“嗯,现在可有空船,兴汉岛第三座城池宜兰城要开建了,某得带五哥去看看,以后再送人就要分成三部分了。”
阮小五说道:“有空闲的船只,某这就跟兄弟一起去看看。”
李昕跟阮小五乘船一道前往宜兰城,路过鸡笼城的时候,李昕特地把阮小七叫了过来。
李昕问道:“七哥,这边水军训练的如何了?”
阮小七说道:“共工船都接收了,飞剪船刚接收了十几艘,现在都在加紧训练中。”
李昕点头道:“好,继续练吧,还有水鬼队也不能放松,明年开春将会有重大行动。”
阮小七抱拳道:“是,兄弟,放心吧,某会好好训练他们的。”
嘱咐完了阮小七,李昕与阮小五继续向宜兰城开去,到达宜兰城后,李昕发现简易码头已经修好了,已经有小部分人员在干活了。
李昕跟阮小五说道:“五哥,这里就是兴汉城的第三座城池宜兰城的所在地。”
阮小五点头道:“好,某知道了,那每次人员跟物资怎么分配?”
李昕想了想道:“登岛的人员三座城池按三成三成四成这样分,宜兰城多分一成人员,物资按四成四成两成这样分,宜兰城初期人口少,物资就少分点分个两成就好。”
阮小五答道:“是,兄弟,某明白了。”
李昕说道:“好了,五哥,咱们回吧。”
阮小五答道:“好,兄弟,某想问你个事。”
李昕点头道:“五哥,你有啥事说吧。”
阮小五问道:“你见小七的时候说明年开春有重大行动,不知明年的行动可有用到哥哥的地方?”
李昕笑道:“看来五哥有些耐不住寂寞了啊。”
阮小五挠挠头道:“这指挥运输船队也就那么点事儿。”
李昕语重心长的说道:“五哥,这两地之间的运输可是关乎我们生存的大事,可一点儿马虎不得,现在交给其他人某也不放心,明年的行动确实有需要用到五哥的地方,就是要从五哥的运输船队抽调四十艘船跟随七哥的船队一起行动。”
阮小五抱拳道:“好,某知道了,某一定帮兄弟管好这运输船队。”
李昕拍拍阮小五道:“五哥放心,再过几年会有让五哥上战场过瘾的日子。”
阮小五傻笑道:“好,某知道了,到时候兄弟别忘记某就行了。”
李昕回到兴汉城后,便直接回府了,刚进府李昕便高喊道:“我回来了。”
梁红玉闻声便出来道:“官人回来了,快去更衣,奴家今日跟府里的厨娘学了几道小菜,不知味道是否合官人的口味,官人更完衣就过来尝尝,奴家去把小妹也叫来。”
李昕换完衣服出来便急不可耐的先尝了尝梁红玉的手艺,李婧与梁红玉过来看到李昕正在尝菜说道:“哥,红玉姐的手艺如何啊?”
李昕答道:“味道肯定不如厨娘做的好吃,还有点咸,不过第一次跟厨娘学做菜能做成这样,夫人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只要稍加练习夫人做的菜一定能赶上厨娘的水准。”
李婧白了李昕一眼道:“哥,你真挑剔。”
李昕咳咳两声道:“你哥要不挑剔,能把天香楼做的那么大?那么赚钱?民以食为天,吃才是人活着最重要的,吃好了,什么事就都能干好了。”
李婧说道:“是是是,你说得都对。”
第一百四十九章 方腊起义 终
梁红玉听到李昕的评价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是,官人,奴家明白了。”
李昕说道:“夫人,你别光练厨艺,把武艺给忘了,我这人武艺也就那水平了,天赋不及夫人,说不得以后还要靠夫人保护呢。”
李婧闻言道:“哥,不是你该保护红玉姐嘛,怎么还要红玉姐保护你,丢不丢人。”
李昕作势欲打道:“嘿,你这小妮子,怎么净跟你哥作对呢,赶紧吃饭,吃完饭就回屋歇着去。”
梁红玉看兄妹二人吵嘴笑道:“你们兄妹俩就不能好好说话,老这么吵也不嫌累啊,快吃饭吧,再不吃就要凉了。”
吃过饭后,李昕坏笑道:“吃饱了,夫人,回屋我教你做些事吧。”
梁红玉知道李昕想干什么脸红道:“嗯,官人请吧。”
就在李昕努力发展兴汉岛,与梁红玉过着没羞没臊的日子的时候,方腊起义的大幕终于要落下了,宣和三年四月初二,衢州失守,义军将领郑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王禀、刘镇等各路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
李昕得到消息后,心道:总算还是结束了。
李昕叫来了梁红玉道:“夫人,东南之事总算是结束了,你看看吧。”
梁红玉看了之后叹息道:“结束了又如何?东南已然是满目疮痍,奴家的家也回不来了。”
李昕说道:“好吧,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就不再想了,夫人来我教你做点事情,府里往来各处的密信不少,以前都是我自己翻译,往后的密信只会越来越多,我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需要夫人帮忙了,我来教夫人如何翻译密信。”
李昕遂把翻译密信方法交予了梁红玉,梁红玉学完之后李昕说道:“夫人觉得此种方法如何?”
梁红玉称赞道:“官人就是聪明,此种方法完全避免了消息的泄露。”
李昕说道:“好了,夫人再练练吧,我去兵营看看。”
梁红玉点头道:“嗯,官人且去吧。”
李昕来到兵营进入刘法的帅帐,便看到翟进与刘法在讨论一些事情,李昕说道:“翟将军也在啊。”
刘法看到李昕来了道:“主公怎么来了?”
李昕说道:“某来看看,顺便告知你们一个消息,东南之乱算是结束了,这是密信,你们自己看吧。”
刘法看过密信道:“此事倒也在预料之中,往后就是清剿乱军残余力量了,看来我们也可以松口气了。”
翟进说道:“东南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此次农民暴乱对朝廷可谓是重创,东南要想恢复可不容易,朝廷的财税怕是暂时恢复不了了,西军此次虽赢了但也受到了重创,对明年的北伐燕云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李昕点头道:“翟将军说得不错,不过那都暂时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先干好我们自己的事吧,刘帅,招兵情况如何了?”
刘法答道:“由于主公对军人待遇的提高,百姓们的参军热情还是很高的,五千士兵很快就招满了,目前新兵训练统一由翟将军负责。”
李昕说道:“嗯,翟将军,依照现在的训练情况,这五千士兵明年开春可能出战?”
翟进想了想道:“可以,末将会加紧训练他们的。”
刘法问道:“主公明年开春要有重大行动了?”
李昕点头道:“是的,某很早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嘛,要去攻占一个养马的岛,明年开春就是行动的时候,到时候就要麻烦翟将军跟某走一遭了。”
翟进闻言兴奋道:“是,主公,末将遵命。”
李昕说道:“到时候兴汉岛就拜托刘帅了。”
刘法有些落寞道:“是,主公,末将知道了。”
李昕拍了拍刘法道:“刘帅莫要如此,等以后回到西北了,有的是战事给刘帅打。”
刘法闻言神情一震道:“是,主公,末将定会为主公看好兴汉岛的。”
李昕点头道:“好了,某先走了,你们继续忙吧。”
李昕回府后把刘易叫了过来道:“东南之乱结束了,这一个多月又有多少流民登岛?”
刘易想了想道:“约有四万人左右登岛,目前整个兴汉岛约有二十一万余人口,其中兴汉城约有十二万人,鸡笼城约有八万人,宜兰城经过这一个多月也有一万余人了。”
李昕点头道:“嗯,很好,你们也可以放松放松了,往后的流民暂时就不会有那么多了,某答应给你们的奖励,你们也可以去领了。”
刘易抱拳道:“是,某代大家谢过主公。”
随后几日李昕又开始了他没羞没臊的的日常生活,不过没过几日,就有一个大好消息传来。
这日李昕带着梁红玉与李婧三人正在兴汉城大街上转悠,突然一骑快马停在三人面前,李昕一看马上之人,这不是阮小七身边的卫兵嘛。
只见此人下马跪拜道:“禀主公,今日七将军带领水军出海训练,碰见了三艘大船,七将军带领人员登船后经过交谈确认对方是主公一年多以前送出的远航船队。”
李昕闻言脑袋轰隆一声,身体有些摇晃,梁红玉赶紧扶住李昕道:“官人这是怎么了?”
李昕有些颤抖的再次问道:“你们确认是远航船队回来了?”
那卫兵答道:“禀主公,确认过了,正是远航船队,船队头领名叫吕文斌。”
李昕喃喃的说道:“对对,就是他,远航船队回来了,他们回来了,那他们现在在哪里?回来的船员还有多少人?”
卫兵接着答道:“船队目前停在鸡笼城的港口,船员经过我们的确认,一共有一百二十人。”
李昕下令道:“你去回去告知你们七将军,让他好好招待这些人,某随后就到。”
卫兵抱拳道:“是,主公。”
李昕又对二女说道:“夫人、妹妹我们回府收拾一下,你们跟某一起去鸡笼城。”
第一百五十章 英雄
李婧问道:“哥,你这是怎么了,这般着急。”
李昕说道:“因为今日我要带你们去见见我们汉人的英雄,他们做的事丝毫不亚于当年大汉博望侯张骞所做之事。”
李婧好奇道:“那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能得到哥这般的评价。”
李昕答道:“等到了你们就知道了,好了,不说了,我们赶快回去吧。”
三人回府后,很快收拾好,李昕还叫来了刘易跟许文昌还有翟管事。
李昕问道:“翟管事,城北门外通往核对岸的桥修好了吧?”
翟管事答道:“禀主公,城北的河流比较窄,故桥已经修好。”
李昕点头道:“好,那翟管事派人在河对岸建一座占地五百亩的墓地,尽量建在靠山的位置,在墓地中划出一百亩做烈士陵园,以后只有对汉人复兴有功之人死后才能葬在烈士陵园。”
翟管事抱拳道:“是,主公,属下明白了。”
李昕说道:“好了,翟管事,你可以退下了,刘易、许文昌你们二人跟我们一起走,我们一起去一趟鸡笼城。”
二人抱拳道:“是,主公。”
李昕等五人上了两辆马车,二女一辆马车,李昕与刘易跟许文昌一辆马车。
李昕在路上对许文昌说道:“你们研究农学的人这次要做好准备,将有一批新的农作物的种子交给你们,这批农作物你们要种好,其中部分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某也会交给你们,某会专门划出一片土地交给你们试种,当然不会有宜兰城那边的面积大。”
许文昌问道:“主公,现在我们就是去接收那批农作物的种子对嘛?”
李昕点头道:“是的,一年多以前某曾送出一个远航船队,今天他们回来了,现在就在鸡笼城,这事刘易应该知道,这次回来他们带回了很多新农作物的种子,这批种子对我们汉人的复兴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你们研究农学的人一定好好种植这些作物。”
许文昌抱拳道:“是,主公,下走明白了,主公为何不等宜兰城那边准备好了再试种这些种子?”
李昕说道:“时间上等不及,这次试种规模不大,主要是为了留种,只有少数几种作物会在兴汉岛大规模普及种植。”
许文昌问道:“主公,这是为何?”
李昕解释道:“从兴汉岛的气候以及我们的吃饭习惯来说,这里最适合大规模种植稻米跟小麦,但是以稻米为主,小麦为辅,不适合其他主粮的大规模种植,这次来的种子有几种作物是可以当做主粮的,它们并不适合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
许文昌若有所思道:“是,主公,下走明白了。”
李昕继续说道:“你们要好好研究这些作物的特性,为日后在其他地方大规模种植做准备。”
许文昌抱拳道:“是,主公。”
地瓜、玉米、土豆这三种可以做主粮的高产作物,其中玉米与土豆因为温度原因并不适合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甚至都不适合在江南种植,这两种作物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在北方,而地瓜虽然可以在兴汉岛普及,但从饮食习惯上来说地瓜并不能替代水稻跟小麦,兴汉岛土地就那么多,所以地瓜可以有一定规模的种植用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但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挤压水稻跟小麦的用地,金鸡纳树倒是肯定要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其他的就看船队带回来的有什么作物的种子了,如果有菠萝跟木瓜的话倒是可以在兴汉岛大规模种植,不过这些都不能挤压主粮的种植面积。
李昕等人来到鸡笼城码头便看到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跟乞丐似的人狼吞虎咽似的在吃饭,吕文斌看到李昕过来了,赶忙上前跪拜道:“主公,我们回来了。”
李昕愣了一下,一时净还没认出来眼前之人便是吕文斌,定睛看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的问道:“你是吕文斌?”
吕文斌答道:“属下正是吕文斌。”
李昕仔细看了看吕文斌,这个一年多以前还有些黑帅气瘦高的汉子变老了不少,李昕紧紧握着吕文斌的手有些激动的说道:“自从去年年底开始,某就天天盼着你们回来,总算是把你们盼回来了,这一年多以来你们辛苦了,来某给你们介绍下,某身边的两位女子,一位是某的妹妹李婧,一位是某的夫人梁红玉。”
吕文斌闻言抱拳道:“属下吕文斌见过女郎,见过夫人。”
二女微微一福道:“奴家见过吕管事,吕管事请起。”
吕文斌跟李昕说道:“主公,文斌无能,没能把所有人都活着带回来,还损失了一条船。”
李昕拍了拍吕文斌道:“这个某都知道了,你们只回来了一百二十人,这个不怪你,一切都在某的预料之中,那八十人的名单跟骨灰都可还在?”
吕文斌答道:“都在,我们都把他们保存的好好的,虽然人带不回来了,但是骨灰都带回来了。”
李昕点头道:“好,某在兴汉城北河对岸山脚下特地开了一片墓地,里边建有烈士陵园,待这片墓地建好后,这八十人将是首批葬在烈士陵园的人,以后只有对我汉人复兴有功之人才能葬在烈士陵园,某每年都会亲自去祭拜他们,这些人的孩子某会把他们抚养长大,老人某会给他们养老送终,烈士们已经为大汉的复兴付出了生命,某自会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让烈士们在那边能安心。”
吕文斌眼含热泪道:“属下代这八十位烈士谢过主公。”
李昕说道:“你们都是对我汉人复兴是有大功之人,是以后要写进史书之人,某答应给你们的奖励将会很快发到你们手中。”
众人一齐跪拜道:“谢过主公。”
李昕喊道:“都起来吧,你们都是英雄,都是大英雄,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不过某希望你们不要骄傲,不要自满,因为那样只会害了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为我们汉人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众人齐声答道:“是,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