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双杀(九)
精神世界的时间与现实世界的时间并不统一,虽然余则成的精神陷入到韩梓博老师的过往中良久,但现实中也不过四五分钟。余则成收回思绪后,技侦支队的后勤人员也到达了现场,在得到刑警队长,也就是余则成的同意后开始进行尸体回收等工作,余则成与刘杰一道返回警局了,他们俩下午还要准备参与本次命案的报告会。
那些行政流程和手续不提也罢,在此只对余则成方才在精神世界中获得的信息做一总结。
韩梓博老师是一个典型的女性知识分子,学业和兴趣相符,未过深的涉入过世事;人也比较单纯善良。
善良啊善良,当代表善良的白色从象牙塔里来到以灰色为主色调的社会中,其结果自然是一出悲剧。
韩梓博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曾经在工厂还算有一技之长的韩母在2001年左右失业,仅靠韩父一个人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这种情况在世纪之交正处在转型关键期的大陆来说十分常见。
失业赋闲在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一路督促女儿心无杂念专心学习的母亲,以及承受生活重担成为家中唯一顶梁柱,沉默寡言且对女儿缺乏关爱的父亲,这种经典组合最终把韩梓博培养成了一个对学业与生活都十分认真且心思纯净的人。
由于在硕士毕业之前没有过恋爱经历,韩梓博对在研究生期间交往的同班男同学十分专一,这个男同学即是后来韩老师的丈夫。
两人毕业后问题立马来了,历史专业,这种专业除了教师以外还能找到什么工作?抛开当历史学者这种不贴实际的可能,剩下的估计也就只剩下各地的县志办区志办了,这种单位懂得人自然懂,难度比当历史学者来谋生更加离谱儿。
那就当教师吧,可遗憾的是本地的人事编制早就满员了,虽然实际上很缺人,但就是没有韩梓博夫妇两人正式进入这个行当的机会,那么暂时在本地当临聘教师便是眼下唯一比较现实的路。
有人会问了,这两人为何不去外地或者南方找机会呢?甚至在其他非体制行业谋生呢?
首先,昭研市本就是西北这一块首屈一指的城市,抛开发达地区除外,昭研市本就算是大城市了。其次,韩梓博与其丈夫的家庭出身和大学专业本就限制了他们对更广大世界的构想,两人毕业后年龄也不算小了,依照本地的习俗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另一方面两人的感情也很好,所以两人并非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想法,只是暂时选择在本地当临聘教师,等把婚姻和家庭的事儿料理的差不多了在考虑去南方的发达地区发展。
还没有踏入过婚姻殿堂的人有上述想法是很正常的,我相信很多正在看书的刚毕业
的朋友们也不会觉得韩梓博夫妇的逻辑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想法虽算不上大错特错,那也是十分欠考虑的。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婚姻和第一就业选择对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不能抱着先勉强混着,实在不行再转行或者先找个人把婚一结,相处不来再换人这种想法去实践的。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那些年上班开工前先喝两壶茶的时代了,能朝九晚五已经是很多人可愿而不可求的至高福报,繁忙的工作不仅会让人心力交瘁,更会剥夺你为数不多的自由时间,从而扼杀掉一个人在就业后继续提升的潜力,关于这点,有过先就业再考研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
婚姻就更不用说了,这本就是一个很大很深的漩涡,一旦踏入并有了孩子,便会被深深卷入其中,在孩子出生至少五年内,你不可能有任何学习或者提升的空间(当然,只管生不管养的除外)。
所以说就算是生活所迫万不得已需要尽快结婚或者就业的话,也不能把这两件事一起解决,一旦在工作和婚姻上同时选择将就,你的未来便可以提前几十年宣告死亡。
韩梓博毕业后的经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客观上韩梓博长得算是挺好看的那种女性,但23岁以前没有过恋爱经历的头脑让其在感情上不够成熟,抓住一个家庭条件尚不如自己的同班男友便以为握住了世界,即使在恋爱中偶尔患得患失,善良纯净的她也不忍在男友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主动分手,就这样在基本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和初恋男友走进了婚姻殿堂,便在第二年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更让善良的韩梓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无法回头。
凭良心讲,韩梓博的孩子算得上聪明又可爱,一岁半就能说话数数甚至说一些简单的英文,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优秀可爱的孩子在客观上反倒加重了韩梓博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可怜天下父母心,韩梓博夫妇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奶粉、最好的辅食、最好的早教......但贫贱夫妻百事哀,和韩梓博一样在临县当临聘老师的丈夫无力承担这一切,韩梓博这才慢慢懂得了生活的现实和黄白之物的至高无上。
心理上的成熟也逐渐反映到了生理上,才32岁的韩梓博头上的白发已经可以清晰看到,那双在学生时代知性翻阅历史书籍的白皙玉手也逐渐被劣质粉笔腐蚀出纵横沟壑,随着岁月慢慢加深,盖过了事业线,湮没了爱情线......
在这种暗色的人生基调下,一般人会愤世嫉俗,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配偶孩子或者制度上,但韩梓博却没有,善良的她认真对待工作,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般热爱,从不偷奸耍滑,以任劳任怨的态度去
面对生活的暗色。
韩梓博知道,她没做错什么,她的丈夫也没做错什么,处于发展中的昭研市更不欠她什么,大家都没错,那么谁错了?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总之韩梓博不是一个会迁怒于他人的人。
能将心比心,早已是佛心。
韩梓博的人生就真的再没有转机了吗?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客观上讲大概率是没有的,但她作为重生剧本里的一个角色,其人生在不久前有了转机,虽然现在回头看去那也仅仅只是悲剧的开始罢了。
大约一年前,本地为了鼓励教育,出 台了一项政策,各学校可以自行推荐一名临聘人员参与上级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从临时工身份转为长临工,在之后的三年里继续考核通过的话可继续转为正式人员,其中关于长临工和临时工的区别大伙自行去查询,在此不赘述。
这项政策之下自然是各种腥风血雨,好在昭研四中的吴校长是一个相对正直且有职业操守的人,他力排众议,拒绝了各种招呼,执意推荐了成绩和工作态度出类拔萃的韩梓博老师。
和丈夫家都没有什么人脉,更谈不上财力的韩梓博得此殊荣自是肝脑涂地不能报已,全心全力扑在工作上,无论如何都要通过一年后的考核。
但就在一年考核期快满后,一位高层的管理人员有次来昭研四中例行检查教学情况,好巧不巧的在韩梓博带的八四班发现了坐在后排的一名上课睡觉的男生。
那位管理人员也没当场说什么,只是在离开时对学校的直接上级不屑的说了句:“没想到四中还有上课睡觉的学生。”
这位管理人员既不知道这名学生睡觉的原因,也不知道韩梓博老师平时的教学成绩,更不会关心这名睡觉的学生是否身体不适,就在很多可以决定韩梓博考核命运的人面前说出了那句话,典型的高高在上脱离实际断章取义。
实际上这位管理人员可能也没有什么存心害人的心,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可能在他看来这种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一句话而已。
何不食肉糜?当开惯了飞机的人以为天上的小鸟和飞机一样可以经受住平流层的风雨时,他是不会明白他的一次转向俯冲,掀起的气流足以杀死数十乃至数百只小鸟。
在得知自己的考核因为那天的睡觉事件不通过后,韩梓博的人生在这一刻终于崩塌了,以至于她最终踏上了绝路,吊死在了自己生前深爱的地方。
人就这么脆弱?呵呵,未经他人苦,莫议他人非,当你在面对自己可爱的孩子的笑脸而无法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条件,给孩子承诺妈妈马上就可以赚更多钱而最终功亏一篑食言时,也许就会稍微理解到韩梓博的心了吧。
第九十八章 双杀(十)
余则成在亲自调查昭研四中命案的当天下午,和昭研市系统内一众大佬参与了关于本次案情的分析动员会。
实际上如果是一般的疑似自杀案件,根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只要法医技侦支队的尸检结果可以确定死者的具体死因,刑警队的人调查清楚自杀的动机并还原出自杀现场,且死者家属没有什么太大的异议的话,只需要例行笔录,整理归档完毕差不多就可以结案了。
但本次的疑似自杀案有些特别,死者韩梓博好巧不巧选择在单位内自杀,这就很难按照一般的自杀案来处理,作为警方,迫于舆论压力等各方面因素至少要给本案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况且在详细的尸检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尚不能轻言断定韩梓博为自杀,于是便有了今天下午这场分析动员会。
所谓的分析动员会具体是个什么样儿很难解释清楚,得视案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牵扯到的部门多寡来定,如果各位非要了解的话,在此可以给大伙儿概括的描述一下:
一大屋子大佬紧皱着眉头沉默地抽烟,随后会场官最大的大佬皱着眉来一句“看来本次案情不简单。”,大伙儿点头表示赞同后继续皱眉抽烟......
余则成对这场会议自然是没有兴趣,只是随大流一起皱眉抽烟,轮到自己发言时分析了一些现场的情况,不算详细但也绝不搪塞,典型的中庸之言。
余则成之前通过【亡灵的呐喊】技能卡已经搞清楚了韩梓博的死因,在确定韩梓博为自杀后主线任务也随之完成,新的主线任务还没有到来,在这种时候,余则成自然会选择耐心等待。
对于韩梓博的死,余则成内心要说一点触动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他并没有在这事儿上有太多感慨。
一来余则成的主线任务本来就只是“调查昭研四中的命案现场”,并没有要求余则成一定要侦破此案,况且这项主线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在新的主线任务到来之前如果轻举妄动实乃很不明智之举。
二来韩梓博的遭遇虽然可叹,但放大到整个社会来看也就不算什么了,比韩梓博的人生还要凄惨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人有的是,但人们的生活不也是越来越好吗?公平公正也正在一步步迈向成熟,韩梓博死亡的导火索,那个昭研市新颁布的临时工转长临工最后转正的制度其出发点不也是好的吗,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也从来没有过永不黎明的黑夜。
这就叫做历史唯物主义。
虽然暂时还没有新的任务,但余则成也没闲着,他对目前为止的
《双杀》这个剧本中出现的线索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推导。
《双杀》这个剧本到目前为止太平静了,剧本发布的任务也很是蹊跷。
在“调查昭研四中命案现场”这条主线任务之前余则成就接到了一个支线任务“破局”,以余则成参与过数次重生剧本的经验来看,《双杀》剧本的关键点应该就在这个支线任务“破局”上,主线任务只是一种对自己思路
的引导。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昭研四中的自杀案就很值得玩味儿了,案情很普通,现场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怀疑的地方,余则成更是通过技能卡确定了死者的死因和动机,这对于地狱级重生剧本而言难度实在是有些低了。
既然昭研四中的命案并非是想在案情上设置难点,那么这个低难度的案件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余则成认为是一种隐晦的暗示,具体在暗示些什么呢?以目前的情报来讲还不好说,总之,韩梓博的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象征意义,必须抽象的去理解。
“下一个主线任务最好不要是让我替韩梓博伸张正义之类暧昧不清的要求,那难度可太大了。”会议结束后余则成回到自己办公室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道。
叮铃铃,叮铃铃,余则成办公室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这部电话是内部电话,一定是系统内部的人打来的,拿起电话后,对方是昭研市局的门口的警卫,他打电话给余则成声称有人来访,要见市刑警队长,还说已经预约好了,询问余则成是否知情。
“既然已经预约好了那你就让他进来啊,问我干嘛?”余则成好奇道。他夺舍袁康民没几天,要是在夺舍前袁康民有预约的话是很正常的。
“呃...袁队长,来客是一个小女孩,看样子最多是个初中生。”警卫道:“我担心她骗人。”
“嗯?”余则成思索了两秒道:“谁会撒谎来见一个刑警呢?你让她进来吧。”
约莫五分钟后,余则成办公室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根据敲门声的节奏和声音大小,余则成基本上能确定敲门者便是要求见自己的小女孩。
果不其然,推门进来的是一个长相温软清秀,皮肤白皙,气质弱弱的小女孩,年龄也和方才警卫所说的一样,应该正在上高中。
“嗯...小朋友你好,我们之前约的几点?我不太记得了。”余则成挠挠头道。余则成这么说是想试探出更多的关于袁康民被夺舍前的情报,因为在袁康民的记忆里,并没有今天的预约,但记忆这种东西本就很难完美继承,有所遗漏在所难免,故而余则成如此发问。
“我们之前没有约过。”来访的小女孩倒是实诚,开口就交代了自己是混进来的,小女孩的语气与柔弱的外表不太一样,听上去很是镇定。
“额...那你干嘛撒谎呢?”余则成道:“还有,你叫什么名字?”
“保安大叔之类的人虽然很难说话,但只要说自己有预约,一般而言都能混进来,通常大人物都不会记得自己今天究竟有没有预约。”小女孩接着道:“我叫冯小雨,昭研四中八年级四班的学生。”
“哈哈,我可不是什么大人物。”,余则成顿了顿道:“我想起你的名字了,你是第一个发现韩老师尸......呃呃,发现韩老师的吧?”
冯小雨(小千代):是的,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助。
“嗯......”余则成顿了顿道
:“是为了你们的老师,韩梓博的事儿吗?”
小千代:是的。
余则成:那么我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吗?
小千代:我想知道韩老师的死因。
余则成:这可不是小孩子应该去问的事儿,对于你们韩老师的事情我感到很抱歉,早上在学校初步调查的时候我听说了,韩老师是一名非常优秀且称职的老师,我保证会还她一个清白...嗯...还原事情的真相的,你赶紧回学校好好上课吧。
余则成说完从抽屉里找出盒袁康民值班时吃的小点心递给了小千代,催促小千代赶紧回家,并试图去摸摸小千代的脑袋,他倒是挺喜欢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小女孩冯小雨的。实际上小千代何止“刚强”,只不过此刻余则成和小千代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罢了。
“警察叔叔!你不要把我当小孩子好不好!”小千代说完就哭了,眼泪说来就来,一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的样子。
这一幕倒也不完全是装出来的,在深夜潜入昭研四中调查的那晚,小千代和韩梓博的尸体对视时,冯小雨记忆力有关韩梓博的片段一下子涌现了出来,其中有些片段让有富江能力的小千代都很受感动。
冯小雨从小是一个和父母缺乏沟通的孩子,冯小雨的父母除了提供给冯小雨生活保障外基本不和冯小雨有过多的关爱和沟通,究其原因的话,是大陆传统的“家长威严”传统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
冯小雨之前谈过一个校篮球队的男朋友最终分手,这段初恋的失败给冯小雨这个刚刚迈入青春期的女孩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并使冯小雨产生了许多例如看破红尘削发为尼等奇怪的念头,有过初恋的人应该都懂这种心情。
就在这时候韩梓博觉察到了冯小雨的变化,随后便经常找冯小雨谈心,耐心的去用自己深厚的历史知识编成小故事去帮助冯小雨最终走出了感情漩涡。
虽然那些小故事客观上讲多数都是些毒鸡汤,但韩梓博一不是冯小雨的父母,而不是冯小雨的班主任,仅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身份去用心呵护自己的学生,很难想像家庭事业都不算顺心的韩梓博为何在人生逆境中还有如此耐心和爱心。
天真的冯小雨不明白,但不代表小千代不懂,她获得这些关于韩梓博的记忆片段后立刻从中提炼出了两条关键信息:一,韩梓博老师的家庭条件应该不是很好。二,韩梓博老师如果真的系自杀身亡,极大可能与前几天的那次上级领导来昭研四中巡视有关。
小千代目前的主线任务是“调查韩老师的死因”,虽然小千代对韩老师的死因有了初步的猜测,但小千代并没有余则成的【亡灵的呐喊】那种可与死者沟通的能力,所以小千代尚不能确定韩老师的死因,
于是乎才有了今天与昭研市刑警队长袁康民(余则成)的会面。
与其什么都不做,等待警方做出最终的命案通报,小千代更倾向于主动的发起调查,在眼前这个市刑警队长,袁康民大叔身上搜集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