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合作构想
树斌听完小阳的交待,心里开始有底了。他对村长说:“你们不是提倡搞新农村建设吗?想想怎么个搞法,公司里说如果你们能搞成新农村合作的话,说不定可以跟公司里签个协议什么的,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象今天这样了。”
新农村建设与新农合,村长与书记都听得够多的,上面经常安排他们去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但最终搞好的也就是新农合,新农合好搞,那是农村医疗的事,自己交一点点钱,政府再补一点钱,就可以把农村合作医疗的事情给办了。
但新农村建设与新农合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怎么去搞新农村建设他们却并没有底。听到树斌讲新农村建设,村长与书记都不说话了。
树斌对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大概意思还是知道的,看村长与书记不说话,便说:“新农村建设也没有什么难吧,你看,把这些村民们组织起来,与城市需求相结合起来做,形成一个联动机制,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书记一听,说:“新农村建设可没有这么简单的,记得里面讲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哪是你说的一组织,一结合就能完成的事?”
树斌一听,果然书记就是书记,对新农村的要求背倒是背得挺熟的,但直觉告诉他,如果生产发展了,有钱了,后面的事才能办。便说:“如果你没有钱,生产不起来,别的什么要求最后不还都是一句空话吗?如果生产发展了,至少人们的收入可以增加,增加了收入才有可能去做别的事,如果想面面俱到,想一下就这样那样的都做好,怎么可能呢?”
村长看了一下书记,说:“你就别整天谋划这谋划那了,你看你都谋划了好几年了,结果呢?每次上面来检查都靠写写材料什么的,怕村民们不满,就用扶贫物资来堵上村民的嘴,这可不是个长远的办法。”
书记看了一下树斌,村长意识到说漏了,一时尴尬了起来。
不过,树斌倒是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便说:“象你们村还是有几百户人家的,而且还有这么多的田地,我觉得还是挺好办的,只要方法对了,什么新农村建设都不在话下。你们最大的困难不就在货物卖不出去,卖不起价吗?现在我们公司帮你们处理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村长听树斌说得心痒痒的了,便说:“贾总说得就是有道理,你们公司打算让我们村做什么?”
村长这话把树斌问得不知如何回答,便说:“种什么,先不急,我们公司有人正在研究什么东西最适合你们村,到时就知道。你们现在要的是先组织起来,要提高效率,要统一思想。”
树斌这番话倒是把村长给唬住了。村长心想老总说话就是有水平,连连点头,说:“你也不是做农活的,你只要告诉我们做什么就行了,到时要什么技术我们都可以去找上面来帮忙。到时齐心协力把这事做了,村里就万事大吉了。”
看村长与支书两人还有意见,树斌便说:“你们先讨论一下吧,我要等这些怀山装完了车才会走的,到时把钱也一并付给你们。我可等着你们讨论的结果,我到时好回公司里去准备。”
这时,树斌看村民那些之前挖好的怀山已经送得差不多了,便对村长说:“你再催催村民,还没有送过来的让他们明天赶紧送,今天看样子也差不多了。”
村长看了一下,确实没有人过来了,便叫了人把怀山堆码好并做好了记号,让小翠把账目清点了一下,然后将这村委会的大堂锁上。他对树斌说:“这些怀山都已经做了记号了,如果谁动了明天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今天我哪也不去了,就在家里帮你守着这些怀山。”
树斌看村长想得很是周到,便跟小翠一起放心地回去。
“听你的口气里,你对新农村建设也曾经做过?你不是城里做生意吗?”小翠问树斌。
“我哪能有什么做过啊,我对这个可是一点也不懂的。”
“你骗人,没做过怎么可能说得村长与书记都信了?”
树斌一听,笑了起来,说:“这就是你不明白的地方了,其实你们村就是做事太散了,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合力又怎么能形成规模呢?你们要形成一条心来专门种什么东西才能让我们公司可以参与进来,一家一户各搞一套可不行的。”
小翠对他说的这些半懂不懂,但看到这些怀山一集中起来他们公司就有办法卖出去,对树斌说的话也就半信半疑了。她说:“我们的想法跟你们真是不一样,我们就怕种同一种东西的人多了卖不起价,你们却说种的人少了运费都赚不回来。象我爸的那黄桃,如果大家都种活了,那他的黄桃可就卖不起价了。”
“怎么会卖不起价呢?在我们湘市,那黄桃好的可是要卖十几块一斤的,如果算上运费,从你们这收购价也可达到六七块,象你家那里一年就会结几千斤,一年就是好几万了。”树斌给小翠算着这笔账,感叹了起来。
小翠看到树斌算起经济账来比谁都机灵,心里更生佩服。
两人回到家里,李婶已经把中饭做好了。看他们回来了,赶紧招呼大家一起吃饭。
想起再过两天就可以把怀山运走,离开下竹村。树斌的胃口好了起来,看着树斌这样子,李老头说:“今天心情不错吧,你们公司可赚不少钱了。”树斌一听,连忙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赚钱的,是公司里安排我做的,具体要回公司里把东西出手,把钱回笼了之后才知道的。”
“那倒是,这农产品运输的损耗大,看你那包装可会有问题的,千万别使劲往车上堆,到时堆满了,下面的也压坏了,最好是先装箱再运,这样就不会上下挤压了。”
这个树斌可没考虑过,他第一次组织农产品的运输,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便说:“谢谢李叔的提醒。”被李老头一说,他觉得运农产品还真有些麻烦。
吃完中饭没多久,村长与支书又过来了。
树斌猜他们是来谈合作的事,便说:“村长与书记商量好了。”
书记示意村长去跟树斌说,村长也不推辞,便说:“商量是商量了一下,也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你给我们出出主意。”
“那说来听听,不过这个我也没有经验。”
“我们打算把全村分成十来个组,每个组指派专门的人来负责督促村民的生产,要求每家每户必须保证一定的田地用来生产你们公司想要的产品,到成熟的时候你们就可以组织人员来收购,这样大家的工作也就好做些了。至于种的作物,最好是保证每个月都有东西可去换成钱,这样大家就会慢慢习惯的。”
“光这样可能还是不行,比如说你那的玉米种子你总得发下去吧,如果发下去了每家每户种出来的不一样,那到时还是没有办法形成规模的,我觉得你们要制定一些严格点的措施才行,如果谁不按计划种植要进行相应的处罚才可以的。”
“你说的这个意思我们都懂,不过处罚就不好做了,家里本来没有什么钱,再一罚,村民会找我们拼命的。”村长苦了一下说。
“可以配些物资给他们,虽然不好处罚,但不配物资总是可以的吧,比如种不好的,那扶贫的种子就不给他家了,那农机也不给他们用了,不就行了?”树斌把这事想得很简单。
支书也摇了摇头,想了一下,对村长说:“这也不是个办法的,不过我倒是觉得这种事可以找村民们来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到时制定个新的公约,让大家都签字按手印,不管有没有用,到时我们也有话说。”
村长同意支书的这个建议,便说:“这个要找个时机来做更好些,要不就找贾总装车那天,正好大家都领到了钱,说不定更容易接受这个建议。”
树斌听到他们说按手印,感觉这倒是比较稀奇的做法,但书记这样做肯定是他们以前这样做过可行的办法,便说:“如果大家齐了心,到时还可参照公司化来运作的。”
第一百零五章 农机发放
第二天,怀山收齐了。
树斌看到怀山收齐了,准备去通知杜小阳派车过来,他来到了村长家找他要村委会的电话。
村长一看树斌要打电话去叫车,连连说:“好,好。”
树斌拨了杜小阳的电话,“你还在用村委会的电话呀,下竹村不是已经通了信号了吗?”
树斌拿出自己的手机开机来看,还真有信号了,笑了起来,说:“你看我已经习惯了不用手机了,手机都没开机了。”
“我就知道你没有开机,每次都是关机提示。”杜小阳笑了起来,接着说:“我已经通知了陈矿长明天给你这里安排车,你看运输还有什么要交待的。”
他想起了李老头说的箱子的事,便说:“到时让车上都带箱子过来,那怀山堆高了可容易压坏的。”
听得出来杜小阳在记录事项,树斌接着说:“这里总共有差不多四万斤怀山,估计要两大车才能运完了,你让郑总打十万块钱过来给我,明天好跟村民们结账。”树斌猜陈矿长找车肯定是找之前运矿的那种大车的,一车就可运十余吨,如果有箱子装着,堆高一点也是压不坏的。
“好的,现在手机通了,你想起什么来了再给我打电话就行了。”
村长听到树斌说结账的事,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在边上显得有些兴奋。看他们打完了电话,说:“你明天给他们发钱的时候,我就要让他们在公约上签字画押了。”
晚上,树斌找到村长把每位村民应该发的钱写在大红纸上,明天好按这个数目把钱发出去。村长很乐意地就接受了这个委托,在大红纸上写起名字来。
村长一边写一边说:“写这个发钱的大红纸可是我最乐意做的事了,你不知道当村民看到纸上写着他们能领多少钱的时候的那高兴劲的。”
树斌笑了笑说:“明天你贴出去我就可看到了。”
看着村长在写着字,树斌想起了另一件事,他说:“你现在让村民签公约了,又分成了几个组,我觉得你可以给每个组配一台农机了,让他们派出专人来看管,既然是组里的农机,估计也就没有人敢卖出去了。”
听树斌这么一说,村长也觉得是发放农机的时机了。说:“这个主意不错,如果给生产组的形式来发放这些扶贫物资,应该要稳妥得多,正好你运这些怀山也要一天时间,要不你干脆观摩一下我们农村里办这些事,第二天再走。”
树斌想了想,运完货之后第二天再走自己倒是更轻松了,要不然白天监督装一天车晚上再开车也是够累的,于是欣然答应了村长让他留下来看村里签公约的事。
第二天上午,陈矿长跟着大车一起进了下竹村,村长叫了十来个人装箱装车,树斌则让村民们签字领钱,然后把钱一个一个地转到他们每个人的账户上。结账还是很快的,结完账了那里还在装车。这时陈矿长终于有了时间来跟树斌聊天了。
“贾总在这下竹村也呆了五六天了,可算是体会到了我们这里的生活了。”陈矿长说。
树斌笑了笑,客气地说:“挺好的。”
“你们公司就是不一样,真没想到你在这里就这么几天,竟然把村里的怀山给全搞定了。”陈矿长。
树斌微微地笑了笑。
这时李老头来叫陈矿长与树斌去吃饭了,树斌看了看那些装车的村民和司机,李老头说:“你不用管他们的,村长会安排好,司机就是下竹村人,呆会回自家吃饭,正好看看家里。”
陈矿长与树斌来到了李老头家,李婶已经把中饭安排好了,李老头一看,对李婶说:“老陈来了,去拿瓶酒出来。”
树斌还答应了村长去观摩他们村的公约签字,因此他赶紧吃完了饭。坐在一边听李老头与陈矿长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这种运输的事还劳烦你陈矿长亲自出马了,那可是不敢当的。”李老头说。
“什么敢当不敢当的,今后你们下竹村的货物运出去,我都会过来的。”
李老头一听,乐了,有些不相信,说:“你怎么为我们村的事奔波起来了?”
陈矿长一边喝着酒,一边说:“受人之托,受人之托。我来了你可得好好给我备好酒就行。”树斌明白他说的受人之托其实就是杜小阳的委托,便问:“是杜小阳委托的吧。”
陈矿长听到树斌问他,开玩笑说:“还是贾总聪明,一听就懂,你李老头可差多了。”
树斌从陈矿长的话听出来了,杜小阳其实已经在背后启动了一个大计划,但他不方便向陈矿长打听,心想等过两天回去再问问杜小阳。
村长过来了,他是来叫树斌去参加公约签字的。这时已经装车完了,陈矿长随着两辆大货车回沙平矿去了。
树斌来到了村委会,村长让树斌坐在他们旁边。树斌一看,这次开会比上一次推介会安静了许多。树斌想:“上午大家刚领了钱,果然气氛不一样了。”
大家都在听着村长解释着村委会打算与树斌他们公司合作的细节,说:“今天大家都拿到钱了,感觉怎么样?”
村民们都乐呵起来,鼓起掌来。
“今后我们就要象今天一样,可大家注意到没有,如果大家多种一些,总个一亩两亩的,那可是好几千上万了。因此,今后我们村里要形成规模,争取每一个月都出一次货。”
最后村长说:“今天我跟书记拟了这个公约,大家看还有什么意见,如果同意今后跟贾总他们公司合作,按他们的要求进行种植的村民就在这个公约上签字。签完了字大家就要拿出一定的田地完成相应的种植任务。”
“那如果他们公司没有任务下来呢,我们的土不就荒了吗?”有村民听到要用他们的土地,有了疑问。
村长看了看树斌,树斌知道村长是让来他来解释,便说:“我们公司的任务都会提前到种植开始之前就告诉大家的,大家可以提前准备。这样大家种出来的东西就不愁卖了,我们不但要种每短期的作物,还要种长期的果树,农林牧渔一起来,自然就会有钱的,几年之后大家有了钱,想干嘛就能干嘛。”
村民们又议论开来,过了一会,有人问:“那农机要发下来了吧?”
村长一听,笑了起来,说:“当然发,当我们成立了各个组,每个组都会有农机,都会有玉米种子,甚至其它的一些种子都会有的,等到我们再收割的时候,大家又可以数钞票了。现在给大家讨论怎么个分组法,各家各户都要进这个组,到时每个组的农机要去给各家各户帮忙。”
树斌提醒村长,说:“这农机还是要要求每次用完都还回到村委会来好些。”村长明白他的意思,说:“农机会发下来,大家重点商量一下这农机怎么个发法。”
大家开始讨论了,村长、支书与树斌也进了办公室去讨论农机的发放。
“你这个农机在村里可是宝贝,你还是别发下去好些。”树斌说。
“怎么不能发?”支书问,他觉得这些农机留在村委会给别人以口舌,影响不好。
“不发下去,并不表示不给村民们用啊,你可以专门组织一个农机队的,平时农机队的人跟普通人一样,到了耕地的时候,就让农机队去帮忙,你几十台机器一起上,很快就做完了,这样机器保养也集中一些,作物生长相隔的时间也短,对作物生产更有好处。”
村长听了树斌讲的话的味了,笑着说:“你这不就跟工厂里的专业队差不多了吗?我看这方法可行。”然后问支书的意见,支书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也只得同意了。
看商量得差不多了,村长书记又回到了会场,村长说:“大家讨论得怎么样了?”
村民们叫了起来,说:“这农机可真不好分的,并不是每户都有,大家都想放自己家里,这可不好办的。”很多人附和起来。
村长看大家意见不统一,不由地看了下树斌,露出了佩服的眼光,然后对村民说:“我们研究了一下,决定农机不下发了。”
“什么?又不下发了?”村民们意见更大了。
村长提高了嗓门,说:“安静,大家听好了,农机不下发,但村里组织一个专业的农机队,专门按组给每家每户到了季节就把地耕好,这样大家都公平了。会后想进农机队的到我这里来报名。”
听到村长这么说,大家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了,纷纷在公约上签字画押了。
农村最后虽然没有发到各家,但却统一起来了,更好地保存了劳动力,这确实是不错的办法。树斌想起村长当初信誓旦旦要发下去,可最后却没有办法发,更为村长工作难做而感慨了起来。
第一百零八章 农贸市场
下午,杜小阳把公司里的事安排完,他便把小翠与小胜接到了公司里。
“阳哥,你们公司怎么这么小啊,可跟我想象中的差了不少。我可记得你以前说你换了工作,以前你们公司可是有好几百人的。”小翠进了公司,看到就他们几个人,大叫了起来。
杜小阳被小翠说得不好意思起来。树斌一听,知道小翠说的是杜小阳以前所在的新材料公司,说:“那是以前,现在小阳可是在我们公司里了。”
郑总看到小阳那尴尬的样子,便对小翠说:“这里是总部呢,等公司将来发展了就会搬新地方的,再说了地方的大小可不能用来衡量公司的规模的哟。”
一听到规模,小翠不以为然地说:“就你们这公司能有多大规模?”
“能有多大规模,这可不好说。不过前两天你们村里来的那十几万块钱的怀山可是压根没到咱公司里来的,就已经算入到了我们公司的业务了。”郑总有些得意地说。
“那我们村的怀山呢?”小翠问小阳。
“你们村的怀山已经到了客户那里去了,当然也有不少已经到了市民们的餐桌上去了。”小阳说。
“你就会骗人吧,反正你在村里说的话已经没有人信了,不会是你自己的钱拿出来垫给村民的吧?”小翠说。
“我哪里骗人了?看你这丫头还是一样的嘴上不饶人呢。”
小翠被小阳这么一说,急了,把树斌拉了过来,说:“你知道村里人为什么不信村长的吧?就是我这阳哥建议村长种什么种什么的,结果种出来又卖不出去,他倒好,自己在城里没事一样的,村长可就惨了,被村民们骂得要死。”
树斌被小翠拉着,说:“好,好,我怕了你,我帮你做证,村长被人骂是真的,不过这次收购怀山大家还是挺高兴的吧,也是你阳哥的功劳的。”
“这还差不多。”小翠放开了树斌。
树斌看到小翠那神气的样子,说:“小翠妹子,你把城里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你阳哥可是很厉害的。你可能不知道,半年前我们公司还是半死不活的样子,他来了这半年之后,公司里一天一个样,你确实是是错怪他了。”
看到小翠在公司里这么随便,杜小阳想好好地说说她。树斌说:“你这种读书人管不了她的,秀才遇到兵,有礼讲不清。你还是看我的。”
“小翠妹子,你是不是觉得阳哥混得比较差了?”树斌说。
小翠看树斌跟他讲话,便说:“也不能算是差吧,但也好不到哪去。我觉得一家公司要好的话,应该总得有那几百号人,那多热闹呀。”
“以前小阳在几百号人的厂里给村里出主意,可是挨了不少骂的,但现在在我们这公司可是能帮村里把事办好的,让村民们不骂村长。你说哪一个厉害?”
“这个可不好说。”
“这有什么不好说呢,在一家公司里不但要看能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要看能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就算你如果去打工一样,那人多吧,但你什么事也做不成。老板给你发了工资,说起来也是在外面做事了,但过得开不开心可只有自己知道。要不你也去沿海打工试试?”
“我才不去打工呢,还是做我下竹村的农活好些,那是我家自己的。”
“你自己都不愿意去打工,可偏偏要你阳哥去给别人打工,这不太合理吧。”树斌说。小翠被树斌说得哑口无言。
小阳听着他们两说得越来越不着调了,说:“贾总,你这说的是哪里跟哪里呀,乱七八糟。”
小翠看小阳替她说话,笑了,对树斌说:“你看不管你说得多有理,阳哥都是向着我的,这就那个什么来着,自己人就是自己人。”
“这叫疏不间亲。”小娜觉得这小翠有些可爱,给她补充了起来。
小娜一说,小翠更来了精神,说:“支持我的人可是多数了。”大家哄笑了起来。
小阳看着小翠这样子,好气又好笑,说:“大家都在笑话你呢,看你还说。看来你也不能闲着,明天我带你去农贸市场走走,让你看看现在的市场是什么样子。”
让小翠与小胜去农贸市场是小阳的计划的一部分,他这次叫小翠与小胜过来,就是想让他们先了解一下市场,然后回到下竹村会对哪些农作物更值得种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二天,小阳把他们两人带到了农贸市场,说:“这里面就有你们村的怀山,你们去找找,找到了买两斤回来,今天的事情就算结束了。有问题就打我电话,我就在这农贸市场出口这里等你们。”然后让他们下了车,小翠与小胜进到农贸市场里去了。
听到去逛农贸市场买怀山,小翠兴趣高了起来,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一定要让杜小阳看看她的能干。
两人进了农贸市场,慢慢地找,终于找到了卖怀山的地方,一看有些傻眼了,小翠对小胜说:“没想到有这么多种的怀山,看起来都差不多的,随便买两斤就完成了事情了。”
“阳哥的意思是要我们买到我们下竹村种出来的怀山,随便买的他应该认得出来的,那样还是没有完成他交待的事情。”小胜说。
“你说的也对,可这有什么区别吗?”
“应该有区别的,之前我跟思奇进山的时候,思奇就曾经跟我说过不同的水土会种出不同的作物。”
“这就麻烦了,你看这种白白嫩嫩的怀山比那种黑乎乎的可便宜了不少,这白嫩的才三五块一斤,那黑乎乎的竟然要十几块呢!”
“那黑乎乎的就是铁怀山啦,河南那个地方的。”
“那我们那的呢?”
“我怎么知道,阳哥不是要我们找吗?你不是很擅长种怀山吗?你不会自己种的都不认识了吧。”
小翠一听说她不认识自己的怀山,说:“这也不能怪我的,平时也没怎么注意的,可没想到价格竟然差了好几倍,咱村里人不是老说咱种的是铁怀山吗?应该比较接近铁怀山的。”
于是俩人往铁怀山那边找去了,找了半天,还真给他们找到了。这时小翠发现了什么,说:“你看这价格。”
小胜顺着小翠的手望去,上面写着八元每斤,他赶忙示意小翠别吭声,于是买了两斤,向小阳交差去。
上了车,小翠说:“阳哥,你说我们买的怀山多少钱一斤?”
“七八块吧。”杜小阳听到小翠问起价格来,感觉有些奇怪,说:“这个价格有问题吗?”
“也不是有问题,只是觉得在咱村里收购的时候只有两块多一斤,到这里转手就七八块,是不是有些太离谱了。”
杜小阳听出了她话里的意思,说:“农产品可不能这样算的,一是你没有跟他们讲价吧,真要买七块以下应该可以买到的,其次也是我最头痛的事,那就是损耗太大,在装车的时候一斤,真到了菜市场也就只剩八两了,而且每一级经销都要赚钱的,我真卖给他们也就四五块一斤,扣除运费,其实也就三块左右了。”
杜小阳说的这事小翠倒是信的,李老头家的黄桃县城里卖十几块一斤,但从李老头手中收购去却只有六七块一斤,便说:“这损耗也太大,你真要做可得想想办法。”
“我知道,这不就把你们两叫过来了吗?不培训可不行的。”
小翠听出了杜小阳话里的意思,说:“你带我们来菜市场竟然是培训内容呀,你说的培训也未免太简单了吧。”
“这哪是要你们参加的培训?只是要你们先见识一下差距而已。见识完了就可以去参加培训了。”
“到哪去培训?”
“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到时你嫂子会带你们去的。”
小阳说的小翠的嫂子其实就是小阳的爱人,因为他们一直在忙于业务的开拓,他跟树斌他们都从来没有提起过的。她爱人是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见识的人多,给了小阳很大的帮助。
这次培训是他爱人联系的湘市农技所的一次培训,本来小阳不打算带他们来菜市场找落差的,但看到小翠在公司里那得意的样子,特意安排了这样一次经历。别说,经历了这次菜市场之行之后,小翠开始感觉到了差距。
第二天,小阳把他们俩送到了农技所培训去了。
第一百零九章 农产品业务
思奇回到了公司,杜小阳安排小娜专门培训他供应链业务。
林思奇学这新业务比孟启强不到哪去,但态度比孟启还是好了很多。杜小阳跟小娜交待过了,不管思奇学得有多难,也必须要把新业务学会。小娜没有办法,再说了思奇要学,她不得不尽力地带着他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
对于已经熟练新业务的小娜来说,思奇就象一个才会走路的孩子,看着每一步都要努力去指导,小娜心里未免有些郁闷。小娜跟杜小阳说:“看来没有学过咱这供应链业务的人要做好这新业务可不是容易的事,今后咱招聘人员的时候要提高要求了。”
杜小阳知道小娜是在说思奇学得慢,便说:“你放心好了,思奇肯定是你这样去指导的最后一个学生了,当你看到他与孟启都学得这么费劲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一点感想?”
小娜听杜小阳要她谈感想,更象倒苦水,说:“太有感想了,教他们这些不懂的人,比自己去做还要累。”
“我说的不是这个呢!我的意思是当我们公司比别的公司先行一步的时候,你觉得别的公司要再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还容不容易?”
小娜醒悟过来了,说:“咱有成功的经验在这里要培养一个人都不容易,更不要说那些没有经验的公司了。”
“这就对了,这也是我要想达到的效果,不用再为价格竞争而担心吊胆。”杜小阳想了一下,说:“现在思奇做我们现在有的业务怎么样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还不错吧,对那些环节是基本清楚了,但要达到我们工业供应链的要求还是有提升空间的。我的意思是如果让他单独去做还是差那么一点点,但我想他应该也快了。”小娜在业务方面不敢隐瞒思奇的进展,因为现在公司里每一个业务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造成业务不顺畅。
“那你可得要抓紧了,不要怕他吃苦,一定要他写总结,让他在总结里去体现我们新业务的特点来,那可是我们业务的灵魂性的东西。”
这时小娜想到了另一件事,她问小阳:“当思奇完成了这个学习之后,让他负责具体的什么业务呢?”
杜小阳看着小娜,犹豫了一下,说:“新业务吧,你到时就知道了。不过要让他做新业务之前,一定要让他掌握目前我们的业务,如果现在放松了,后面就会有麻烦。我们都是半路出家,这个可马虎不得。”
听到小阳说是新业务,小娜不便多问,她知道杜小阳不到即将实施的时候是不会跟别人说的,便说:“那我跟紧他便是。”
又过了一个月,小阳把思奇找了过来,问:“准备安排你去出差几天,有没有兴趣?”一听到要去出差,思奇高兴了起来,他想终于可以脱离小娜那没完没了的总结、日志了,便说:“要得,我马上去准备。”
小娜一听让思奇出去,马上跑了过来,说:“杜总,思奇还没有学完新业务呢,现在出去不合适吧。”
杜小阳看了看小娜,说:“你对他不放心?怕他又学了半吊子吗?那行,你跟他一起去吧。”听到杜小阳这个建议,思奇看了看小娜,心里想:“我的少奶奶,这你也跟着,是不是有些阴魂不散了呀!”但他不敢说出来。
杜小阳看着这一对人各怀心事,说:“你们俩人一起去下竹村吧,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把咱公司与下竹村的合作协议给签了。”然后拿出个协议样本交给思奇,说:“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小娜听听就可以了。”
“这事由我负责,就可以不用再写总结了吧?”思奇问。
杜小阳听到思奇这样问,感觉小娜对他平时的要求肯定很严,看了看小娜,说:“要不就不写总结了?”
小娜没想到思奇会跟杜小阳提这种要求,但看到杜小阳既然已经这样问,便说:“这是你杜总安排的任务,就听杜总的吧。”
思奇如释生负地离开了,杜小阳看着他那高兴的样子,摇了摇头,说:“看来年纪大了要学东西总是让人们反感的,有些费力不讨好的意味了。”
听到杜小阳这样说思奇,小娜心里未免有些不好受,说:“不管多难,总不能象以前那样的了。”
“看你想哪里去了?我跟思奇的关系你还不明白?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我的意思是培养完了我们公司的这批元老之后,今后我们只培养那些专业出来的人了。”杜小阳听到小娜把他说的话放在了心上,连忙解释了起来。
杜小阳解释完了,又拿出了他们去下竹乡的具体方案交给小娜,说:“你陪着去,先把这个方案吃透,对农村的业务,我们只要赚到平均利润就可以了,我们要以下竹村的业务为样板,到时把这个样板推广开来。”
小娜接过了方案,足足有三四百页,她想杜小阳肯定花了不少时间来做这个方案的。有了这个方案,小娜心里踏实多了,说:“这就是你打算让思奇去负责的新业务了?”
“是的,不过要看进展得怎么样。这个具体方案你可千万别透露出去了,现在做这种农产品的业务还没有成功的经验,我们又将是第一家的。”杜小阳再三叮嘱起来。
小娜做事很稳重,杜小阳对她做事很放心。
再说小胜与小翠在农技所培训了一个月回到了下竹乡,开始买起了各式农机来。村长来到李老头家,看到他们买的农机,说:“你们两人进城学习了一次可就是不一样,年轻人都在想着往外迁呢,你们倒添置起新机器来了。”
“村里不是要跟贾总他们合作吗?总不能仅靠我们两只手去合作的吧。”小翠说。
村长听着小翠话话,说:“贾总他们的合作也不知是真是假的,你们最好还是等他们来联系我们签了协议之后再投入比较稳妥些。”
但不管怎么说,村里人看到李老头家不断地添置设备,村里的人心倒是安定了很多。有人说:“不管我们在村里怎么做也比不了在城里打工的,在城里打工一个月少说也有三四千块,在咱村里能有几百上千块就不错了。”
“这可不一定的,说不定咱农村也可以有不错的收入的,只要做起了规模,又能把产品卖出去,一切都有可能的。”
再过些天,那些打工的村民就要回来了,对很多村民来说,明年是去打工还是留在村里已经是一个要重点考虑的事。看到时间越来越紧迫,小翠与小胜开始有些不安了。
其实小翠与小胜比村长还着急的,有好几次小翠问小胜:“要不要打电话问问阳哥?”小胜总会告诉她:“再等等吧,说不定他们还没有考虑周全,我们可不能自乱阵脚,这样在村里影响可不好的。”
终于他们等来了思奇的电话,让小翠与小胜去跟村长商量一下,他们就要到下竹村来了。全村的人都在关注村里跟公司的合作协议的事。
村长与支书接待了他们,看到思奇,村长问:“你们贾总没过来?”
“现在贾总忙,这种事我来处理就可以了,要不大家先看看协议吧,有什么要修改的条款提出来我们再讨论。”思奇说。
村长想了一下说:“我们还是想知道公司里要我们每个种植季节种什么东西,如果知道能种什么东西,村民们就可以知道可以赚多少钱,这样就更利于我们组织村民们干活了。”
村长这话倒是实在,但思奇心里却没有了底。
小娜给他们补充了起来,说:“这些我们公司都已经帮村里想好了,每个月都会有作物出来的,这样当我们公司收走作物的时候就可以跟村民结算,就跟给村民们发工资一样。”说完,她递给村长与支书一张每个月的作物种植建议。并说:“等到开了春,大家就可以开播了,过几个月我们公司就可以来收购的。另外,这下竹村水土好,污染少,还是要鼓励村民们多种果树,那东西现在城里值钱。”
“这个我们知道,可看你这表里这些东西要花的成本可不低的,下竹村里穷人多,估计也不太好做的。”村长与支书看了他们的建议,面有难色。
“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们公司已经考虑过了,因此对愿意去种植的村民将实行每个月五百元的前期预付,直到作物长出来再抵扣。”
村长与支书对他们公司的这个安排还是挺满意的,最后说:“这个可是大事,我们要组织村民们讨论才能决定。”村长又打开了村里的大广播,通知村民第二天到村委会来来商量这个协议。
思奇与小娜回李老头家去。思奇想起小娜一环扣一环地回答村长的问题,便说:“今天你是主角还是我是主角?看你今天准备得比我充分。”
“其实这些都杜总准备好的,我只是做了个解释而已。知道为什么要你抓紧学习业务了吧,要学到杜小阳那个水准,我们都还有得学的。”思奇被小娜说得不好意思起来。
第二天,村长与支书召开的村民商讨会更多的是一个形式了,因为那些条件都已经考虑过村里的具体情况。最后,小娜跟村长说:“这些合作的事情,公司里已经委托了小翠进行全权处理,今后村里有什么困难,小翠都会汇报给公司的。”
第一百一十章 新征程
思奇与小娜回到了湘市,杜小阳安排思奇好好地跟着农产品业务的情况。
沙平矿的开采已经被政府禁止了,由于地理位置好,杜小阳请陈矿长帮忙负责组织中转,沙平矿成为了下竹村农产品的一个中转站。接下来的几个月,下竹村按公司建议种植的作物要开始源源不断地往湘市运输,村民们看到公司把作物收购走了,钱交到了村民手里,村里人都开心了起来,大家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这天思奇接到了陈矿长的电话。
“林总,我现在有麻烦了。”思奇一接电话,陈矿长就迫不及待地说了起来。
沙平矿是下竹村重要的转运枢纽,思奇一听有麻烦,心里一紧,想:不会是中转出了问题吧?便说:“陈矿长是在中转时出问题了吗?我们公司马上处理。”
“公司的业务倒是没有问题的,你们已经设计得非常周密了,是别的事呢。”
思奇一听是别的事,心里稍稍轻松了一下,说:“你不要急,详细说来听听。”
“自从下竹村的作物有了稳定的收入之后,现在周围的村都想加入你们这个什么供应链体系里来,时不时就要我给你们说说,我说你们的公司要求太多,他们做不来,可他们偏偏不信,都有这个意向跟你们公司合作,你们能不能综合考虑一下呢?”陈矿长说了一大通,思奇听出了他的关键的信息,就是其它的村也想跟公司合作。
“这个事我赶紧跟公司里汇报,尽快给你答复的,但我相信公司里肯定会同意的,你可以让他们先多去下竹村学习一下。”思奇对那边的情况熟,他觉得下竹村能做,别的村也肯定能够做的。
思奇赶紧将这新情况跟杜小阳汇报,“杜总,沙平矿出问题了。”
“沙平矿能出什么问题,不是已经都谈妥了吗?那里又不是我们的生产地点?你去弄清楚一下,如果陈矿长搞不定那中转点,咱就换一个中转点吧。”杜小阳以为陈矿长要坐地起价,心里有些不爽,现在的事情可不少,他不想因为这些事而消耗公司的精力。
思奇一听要换中转点,急了,他知道杜小阳误解他的意思了,说:“看你想哪去了,陈矿长那可是很负责的,说的不是中转点的事。是周边那些村的事。”
“周边的村庄怎么了?”
“就是你当初要我去调查的那些村庄,他们觉得下竹村能做的事,他们也能做,要求跟我们公司合作,都在围着陈矿长闹呢,你说这事弄得......”
小阳一听,笑了,“这不正好吗?当初让你去调查就已经把那些村庄考虑进来了,你看我倒把这事给忘了,我还以为早就完成了呢,那就赶紧去参照下竹村的模式给办了吧,不过你可要辛苦一下了。”
这正是思奇想要的答案,他赶紧说:“不辛苦,不辛苦,我很快就会把那些村庄的事给办了。”
看到思奇去办了,杜小阳松了一口气,说:“我怎么能把这事给忘了呢,真是不应该。现在我最想做的事已经做成了,接下来就是大家努力去实现了。”
在一旁一直听着他们俩说话的树斌听到杜小阳的感慨,树斌终于明白了杜小阳加盟公司的最终原因,开玩笑说:“大家跟着你杜总做了半年,原来你杜总就是为了下竹村那些村庄的业务吗?”
杜小阳听到树斌这话,觉得自己说的话逻辑有问题了,赶紧说:“那当然不是,如果没有公司的业务发展,又怎么可能去做下竹村的农产品业务呢?这些都是相辅相承的。”
郑总赶紧来打圆场,说:“没有公司的发展就不可能去做下竹村的农产品业务,不做农产品业务就体现不出我们公司的社会价值。”
树斌一听,笑了,说:“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啦。还别说这农产品业务做起来之后也是一个大工程,没有杜总亲自把关可还真做不来的,根据我们以前的惯例,这农产品业务也是可以在各个村复制的,到时我们同样又占有了先入者优势,不但占了先入者优势,而且别的公司学都学不来的。”经过了这么久的业务,树斌说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正是,现在湘市那些企业学我们的农产品业务会更谨慎了,之前学我们的供应链业务都是学不来的,更何况这农产品业务呢?”刘铭说。
思奇看大家都说得起劲,偏偏自己插不上嘴,便说:“你们大家都在评论着新业务,就没有人说说我在那山里苦心考察的那几个月呢。”
小娜看思奇在这里邀功一样的,说:“你呀,就知道你自己辛苦,咱公司里谁不辛苦呢?要说功劳大家都不小的,你才签了一个协议就想大家夸你,那我们这里又有谁夸过谁呀!”
看到他们俩人斗着嘴,杜小阳笑了起来,说:“你们两个要斗嘴就回去斗,如果要在这里斗,那我们大家就一起停下来看戏了啊。”
大家感觉杜小阳又要重要的事情要说了,便停了下来。
看到大家停了下来,杜小阳找到树斌商量了着什么。最后小阳说:“这事可得你来宣布才行。”
听到小阳这么说,树斌也不再推辞,说:“我正式宣布今后我们公司的农产品业务就由思奇负责,小娜协助,具体的事务各个部门要协助处理,今后农产品业务要按现代化运作方式来做。”
这个结果大家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谁开拓的业务第一次肯定是由开拓的人来负责的。
接着杜小阳又说了另一个事,“上次小翠过来的时候说我们公司这地方太小了,大家有什么看法?”
大家一听,知道杜小阳又有了新主意,说:“莫非杜总想给公司搬一个新地方?”
杜小阳点了点头,说:“咱湘市在新建一个国际物流园,大家有关注没?现在我们公司在湘市名气大了,政府招商的部门给我们发来了邀请,大家觉得怎么样?”
确实现在这公司的地方确实小了,听到要去物流园,大家都高兴了起来,说:“政府邀请,那可是对我们公司的最大的认可了,怎么能不搬呢?”
看到大家的兴趣这么高,小阳说:“我们如果搬过去之后,也得将公司的部门健全起来,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好做了,每项工作的专业化也会更高了。”
湘市的国际物流园是政府规划的“一带一路”的重要结点,既有公路运输,又有铁路运输,还有港口等设施,杜小阳有了一个更大的理想,那就是要迅速溶入到国际化运作体系里面,为湘市的各个产业做好相应的对接服务。
大家对进驻国际物流园的兴趣都很大,杜小阳开始正式回复招商部门的邀请,争取政府的政策了。
又过了三个月,树斌贸易公司的牌匾挂到了国际物流园了。这群象夹竹桃一样的成长人知道等待他们的将又是一次新的挑战,新的征程又要开始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结语
本书是以湘市的某冶炼工厂搬迁后留下来的员工为了生计这样的背景来写的,工厂搬迁对那些技能没有得到提升的员工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有那么一群人总会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希望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因此他们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然而创业却也是艰辛的,虽然可能带着美好的梦想参与进来,但世事的变化又不得不让这些人面临着更多的变数,在这个变数的过程中,这些特殊的人群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与适应。书中的杜小阳深知这一道理,接手公司的业务之后,想尽了办法让大家尽快地学习新业务,这是他们贸易公司最终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的根源所在。
现代社会的创业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不只是技术上的,更是理念上的,管理上的专业知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树斌虽然有着深厚的关系网络,但在竞争越来越强调公平性的时代,这种人脉关系优势却在慢慢缩小,唯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新的业态才能让业务焕发新的活力。在这个时代,仅有勤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
做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书中的杜小阳早期虽然有去帮助下竹村发展农产品业务想法与举动,但屡屡失败。最后却派了林思奇与小胜花费了数个月去考察第一手资料,再结合公司供应链业务的能力才实现了全过程的流通,这是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法。
国家的政策需要企业家务实的精神来落实,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执行,村长与支书虽然努力去改变农村的面貌,但他们如果不与外界相联合起来,仍将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各界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一带一路”政策需要各类企业来参与,把握时代的脉博是企业再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也是“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可以重点考虑的机遇。
再说一个专业问题,传统物流注重仓储、运输、配送这些业务,供应链物流注重客户体验、合作关系,实现的是共赢关系。在书中下竹村的作物种植建议,其实就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的订单化管理模式在农村中的应用,但需要因地制宜和准确的预测能力。
最后,爱得深沉,更怕伤害。既是对自己所爱人的关爱与担心,也是对热爱这个时代、奉献这个时代的人的寄语。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