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考察团
唐美静已经和尚振坤领了证,只是还没有办酒席,所以两人各自在实验小学和教育局的同事都不知晓此事。
试管婴儿成功这更是秘密。
见申文学和江新男来看自己,唐美静很高兴,但还在安胎阶段,也不敢起床,只能躺在床上和两人说话。
“什么时候的事情啊,瞒得这么一丝风不透的。”申文学说道。
唐美静笑道:“你和老尚是同事,你还不知道他的性格吗?他一向面皮薄。”
“难得你能照顾他的感受。”申文学真心替尚振坤高兴。
江新男则打趣道:“唐老师这就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唐美静笑起来,也打趣江新男:“你嫁给那洗剪吹,是不是也打算改行做美发去?”
不料江新男却眉头一皱,认真说道:“你们知道吗?顾维还真的跟我提议过。”
“不会吧?”申文学和唐美静不约而同发出惊呼声。
“是真的。”江新男一脸严肃。
“他是疯了吗?你这可是铁饭碗。”唐美静说的不无道理,要不是江新男母家家境不好,江新男有个正式工作,在婚恋市场上可是非常紧俏的。
“为什么啊?”申文学问道。
江新男叹口气,面露忧虑,说道:“他最近听他一些同行说了一些闲话,说他娶我是贪图我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所以他就提议我辞职,想要向别人证明他只是爱我这个人,而不是图我这一份工作。”
申文学和唐美静互视一眼都觉不可思议。
“顾维什么时候这么迂腐了?别人的偏见和短视为什么要你买单?”唐美静说道,“按他这个逻辑,如果有人说你江新男是贪图他顾维的钱和他结婚的,你是不是得和他离婚才能自证清白?”
江新男立即点头,一脸被理解的表情,说道:“美静姐,你知道吗,他顾家就有亲戚这么奇葩,在顾维面前说这样闲话的。因为是涉及到我,顾维还算是理解我,能够替我说话,但说到他自己,他就不行了,他非要证明不可。”
“要证明让他自己证明去,不要牵扯上你。你辛辛苦苦读书才得来这么一份编制内的工作,凭什么要你辞职去证明他纯粹的清白的爱?如果他顾维身正不怕影子斜,对你的确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你人民教师这个光环,他就没必要怕别人嚼舌根,理直气壮才对。”申文学也说道。
江新男心里没底,但还是说道:“我会好好和顾维沟通的,你们不要太担心我。”
申文学瞅着自己的闺蜜,她怎能不担心呢?
一直以来,江新男由于原生家庭的缘故,并不自信,且优柔寡断,容易心软,她真担心她和顾维这段婚姻,也会如和廖书恒那段恋情一样不能善终。
“别以为女人结婚了就找到了终生依靠,从此一帆风顺,婚姻也有很多未知风险,你要时刻记住修缮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能不被打倒。”申文学拍拍江新男的肩膀。
唐美静说道:“文学说得对,新男你参照我,我都结了几次婚了?即便是现在和尚振坤领了证,怀了孩子,我也不敢保证,这一次的婚姻就能不出现意外。只是我们都是经历过风雨的人,在如何维护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更多了耐心和经验而已。”
“女人还是事业要紧,只有时刻拥有一份工作,成为自己的经济后盾,这样面对任何突变才有底气。所以顾维不论说啥,你都要坚信你必须好好教书,绝不会辞职的。这个态度,你也得和顾维摆明,趁早断了他的念头。”
这一次和唐美静、申文学两个人碰到,江新男觉得收获很大。她内心多少有些澄亮起来,仿佛迷雾被灯光驱散了些。
周天,申文学整理好行装,跟着华建敏一行,踏上了考察团为期三天的行程。
思明区是与桃李市同期申报“教育强市”省内唯一通过的区域。
本次考察就思明区政府如何履行政府主体职责,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重视程度,提升办学条件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挖掘地方课程资源,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学习。
在思明区教育局的热情接待下,华建敏一行查阅了他们的迎评资料,实地参观了他们的学校,听取相关负责人的经验分享等,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时间紧,任务重,但收获也颇丰。
对照思明区的先进做法,华建敏在酒店房间里召集考察团所有人先行开了个会,就桃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
有干部指出桃李市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近三年都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教师综治平安奖、文明奖等未落到实处,奖金福利待遇低于其他部门。
刚好考察团这次邀请了政府部门分管教育领导同行,大家的意见也直接成了整改的方向。
而领导也对教育部门提出了整改意见,认为教育附加费的使用尚不规范,未按规定专项用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违规扩大范围安排了团市委阳光助学资金、高考考务费和奖金、贷款利息、残疾人保障金等方面。
此外,桃李市的教育扩容形势依然严峻。既要完成消除超大规模中小幼学校和大班额,又要应对二孩政策下人口高峰期到来。城区学校面临着扩大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学生运动场地、增加功能教室等问题。
而师资配置也是个大问题,小学、学前教育教师数量缺口较大,年龄老化、学科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新教师补充数量不足。临时聘用教师待遇低,校长教师交流存在编制及岗位职称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都是接下来我们市教育局要努力的方向。”会议结束的时候,华建敏说道。
申文学做了满满一本记录交到华建敏手上,华建敏顿觉任重道远,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看到了别人的长处,更发现自己的短处,有力不从心之感,却也更激起了华建敏的斗志。
第211章 卷土重来
华建敏考察回来后又召集教育局干部开了几场会议,就“教育强市”指标做了更为详细的任务分解,同时去找了市长。
桃李市是县级市,对应的是“教育强县”的督导评估指标。
市长办公室,市长给华建敏泡了茶,和煦笑道:“去了一趟思明区,收获颇丰吧?”
“蔡副市长的感触一定不小于我。”华建敏笑着说道。
市长明白,“蔡副从思明区一回来就来找我了。‘教育强市’重点聚焦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所谓‘对县督导’本质就是对咱们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在这个基础上,侧重评估县域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全省的领先程度,上一次咱们创建失败,主要责任在政府。”
“和思明区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咱们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的确不如人家,评估指标围绕办学条件强,学校管理强,师资力量强,公平程度高,教育质量高,社会认可度高等方面,确保这些指标能够拿到高分,经费投入是关键。发达地区意味着财政收入高,教育投入经费自然也高,有了充分的经费投入,管理、师资、公平、质量这些都好商量,这些指标上去了,社会满意度自然就高了。”
华建敏分析得不无道理,市长说道:“话虽如此,但咱们也要向发达地区看齐,国家是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战略提出来的,咱们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响应国家号召,坚决贯彻落实。”
市长表明了创建“教育强市”的决心,华建敏便重新认真分析了桃李市申报教育强市是否有成熟条件。
“教育强市的申报条件首先要求要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且相关指标年度监测中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近三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均不大于
0.60、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不大于
0.50,咱们桃李市满足这个条件。”
“此外,近三年教育系统不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严重违纪违规事件,这个也没问题。近三年按‘对县督导’的最新修订标准,最近一次省级督导评估得分达到
90
分以上。这个咱们也满足了。”华建敏说着停顿了一下。
市长了然,上次创建失败主要是失误是在近三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是否均达到法定“三个增长”这一项上。
“上次省和设区市对咱们的整改意见当中都提出要咱们补足补齐近三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以保证近三年均达到法定‘三个增长’的要求。年初的市长办公会议上,我已经再次向财政局长下达了任务,你就放心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对不对?这次保证不能让你们辛辛苦苦的创建工作打水漂了。”
市长的保证让华建敏心里安了安。
市长又嘱咐道:“社会认可度调查测的是民意,至关重要,政府及教育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是否取得成效,咱们自己吹没有用,老百姓说好才是好。”
华建敏点点头:“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其中家长比例应达到50,咱们教育做得好不好,家长最有发言权。”
整整和市长谈了一个小时,华建敏离开市长办公室的时候,决定把社会满意度这一块交给申文学去负责。
华建敏先是在市职业中专的大实训室召开了一场教育强市的动员部署会。
来参会的除了教育局班子、股室长、干部、学校的校长、园长等教育系统内的人员,还有政府口的负责人,街道办事处和各乡镇、开发区的分管教育干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也来了对口的负责人。
分管教育副市长在动员大会上发表了意气风发的讲话,大家的心情似乎不受到第一次创建失败的影响,对这一次创建活动又信心满满起来。
动员大会结束后,申文学随着人流从实训室出来,正打算去寻自己的小电驴,却被华建敏叫住。
“领导们的指示我都做了记录,等我回办公室重新整理一下会议记录再给你。”
听着申文学的汇报,华建敏笑起来:“那么紧张干吗?领导们的指示都是就着讲话稿念的,你没记清楚,我也可以去翻大家的讲话稿。”
华建敏说着扬着手里一叠讲话稿,原来他已经把大家的发言稿都搜集来了,“我有新的任务给你。”
“什么新的任务?”
“社会满意度调查。”
华建敏说着给了申文学一个信任的笑容。
“社会满意度调查不是由督导室的郑齐主任负责吗?”
教育局关于“教育强市”专项会议上分配过任务,申文学做的记录,她记得很清楚。
“让你配合郑主任,你跟着郑主任好好学学,一天到晚光坐办公室写材料,只会是纸上谈兵,不参加实践,不参与具体的项目,你不会进步的。”
华建敏想要锻炼她,申文学理解华建敏的用心,认真回答道:“好,我不会让局长失望的。”
“社会认可度调查工作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实施,至于这第三方机构会派什么专家来,专家的脾性如何,都不清楚,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工作做到位,教育宣传做到位,那么无论谁来组织这个社会认可度调查工作,咱们都可以做到有底气、有信心。”
“了解,我回局里头就去找郑主任接洽这个任务,局长让我给郑主任打下手这件事已经知会过郑主任了吧?”
郑齐是教育督导室的副主任,和教育局其实是两个部门,他应该更愿意在督导室内部找助手。
华建敏了解申文学的担心,说道:“我已经和郑主任打过招呼了,他说他会好好带你的,你虚心一点,肯学一点,我相信你的能力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凡事打铁要自身硬,你对评估指标要非常熟悉,如果业务不熟悉,别说郑主任,谁都不会看重你的。”
“‘教育强市’”的督导评估标准包括5
个A
级指标、18
个
B
级指标、
50
个
C
级指标,侧重评估县域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以及为提升县域教育发展综合实力、打造区域教育特色、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申文学流利背了出来。
“不错嘛,私底下都做了功课啊,”华建敏朝申文学赞许笑笑,差点要伸出手去拍拍她的肩膀,又觉不合适,末了,只能说道,“加油!”
申文学也朝他做了个“加油”的动作。
申文学突然觉得他们这恋爱谈得也太素了。
第212章 郑主任
郑齐,桃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郑齐在教育局班子成员里属于高颜值的领导,他不仅外形好看,性格还开朗,三句话就要抖一个包袱,听他说话就像听相声似的。
这样的领导容易与同事打成一片,活动的时候既是组织者又是开心果,往往在一起出行的大巴车上就要给同事们说一路笑话,还要唱上几首曲子。
只要有郑齐在,教育局工会的活动从来就不怕冷寂,他能把气氛调动到最高。
郑齐来教育督导室当主任前是桃李市第N中学的校长。
每一个能混到校长位置的校长都有几把刷子,郑齐也不例外。
对郑齐,申文学摆出了虚心求教的姿态。
他是当过校长的局领导,阅人无数,心里有一百把衡量别人的标尺,偏偏衡量申文学时,他启用了最短的一把。
在郑齐眼中,申文学年轻、资历浅,又是个从海岛学校考进教育局的,没有在城关大校工作的经历,就连乡镇学校都没呆过,对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
又兼,申文学的业余爱好还是写小说,这在郑齐眼中简直是不务正业。
无论申文学平常工作是忙碌还是清闲,业务能力如何,他都对申文学留下一个刻板印象:她上班写小说,她不务正业,她游手好闲。
申文学来教育局工作才几个月,对郑齐并不熟悉,不知道郑齐心中对她已经存了这么多偏见。
申文学整理了桌面上关于“教育强市”社会满意度调查相关文件,准备去督导室找郑齐对接工作,刚走到楼梯处就遇到了林一飞。
林一飞也捧着一大叠“教育强市”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块的备查材料,正打算找他的分管领导罗瑛副局长汇报工作。
见到申文学,林一飞欣喜打招呼:“文学,你这是去哪儿呢?”
“去督导室,找郑齐主任,对接工作。”申文学扬了扬手里的材料。
林一飞也得知申文学将配合郑齐主任负责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一事,出于好意,林一飞将申文学拉到楼梯角落里。
“什么事啊,神秘兮兮的,我还有任务呢。”
“去找郑齐主任前,绝对要先听听我的建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条适用竞争对手,也适用合作伙伴。”
见林一飞说得郑重其事,申文学立马收了笑容洗耳恭听。
“郑齐找我打听你呢。”
林一飞不是八卦的人,也不是背后嚼舌根的小人,但事关申文学,他必须提醒申文学,申文学可是他最好的同事兼朋友。
“打听我?”申文学有些意外,看起来郑齐也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对将要合作的同事先要摸清底细。
“郑齐问我,你年轻,又是个女孩子,干工作到底怎么样。”
职场上对于女性的歧视从来无孔不入,就算是各带编制入职场,领国家工资,不是跟私企老板打工,处在领导职位的领导也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你告诉他,我工作十分不靠谱,吓死他。”申文学嘴上开着玩笑,心里到底有些不开心。
如果她是某某领导家的千金,郑齐还敢这样质疑她吗?
“我才不会这样埋汰我的好朋友,我跟他打了包票,我说你别看申文学年纪轻轻,还是个女孩子,她干工作有一股蛮近,像牛一样,有田耕就不会累。我还跟郑主任说,有什么脏活累活需要跑腿的,尽管吩咐申文学去办。”
“你打这样的包票,小心他回头要你负责。”申文学给林一飞挤了一个难看的笑容。
“我知道你,我对你太清楚了,对于工作,你绝对是认真的。”
林一飞腾出一只手拍了拍申文学的肩膀,“好好干,不要让别人看扁你,你有局长当你的后盾,别怕。”
“局长是我们所有人的后盾,也是你的后盾。”申文学也拍拍林一飞的肩膀。
的确,林一飞在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了有些年头,可是迟迟未能提拔,连个办公室副主任都落不着,就是因为前任局长对他有偏见。
给前任局长开车的司机关山还是林一飞的亲亲表哥,但因为知道前任局长不喜林一飞,关山也从来没有在前任局长跟前替自己表弟说上一句话。
罗瑛就曾说过,如果不是华建敏,林一飞只怕在教育局一辈子也都是个普通干部,提拔股级干部想都不要想。
“我们都好好干,不要给局长丢脸,郑齐跟前,是华局长推荐的你。”林一飞再次提醒申文学。
申文学明白。
到了教育局最顶层,向郑齐办公室走去,申文学走到郑齐办公室门口,发现办公室里坐着个客人:郑朝宗。
郑朝宗是华建敏的学生,也是郑齐的学生。
郑朝宗和郑齐的关系还更亲密些,两人亦师亦友,郑朝宗如果出船归来休假,都要约郑朝宗吃饭喝酒。
此刻看到郑朝宗,申文学突然想起之前郑朝宗老婆尹芳冰偶然跟她提起,说有次和教育局某位同事吃饭,席间,该同事问及尹芳冰怎么会认识申文学,还对申文学作出了不好的评价。
一个没有背景又年轻的女老师突然考入教育局工作,难免有不明就里的人要去质疑这个考入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没有猫腻。
相比正义,人们更愿意相信,世上更多的是规则和猫腻。
诚如有一位教育局领导曾对申文学说的那样,有多少领导家的老婆啊女儿啊媳妇啊想来教育局工作,但是都进不来,而你却进来了……
她是凭实力进来的,她理直气壮!
此刻,看着郑齐办公室里的郑朝宗,申文学突然悟到尹芳冰口中的这位对她不友好的教育局同事会不会是郑齐。
尹芳冰说,她向那位同事申明,她认识的申文学正直善良,是个好姑娘,不是外传的那样。
这个世界有喜欢你的人,也有不喜欢你的人,每个人能做的就是,不卑不亢做好自己。
申文学本能挺直了腰杆子,敲了敲郑齐办公室的门:“郑主任!”
看到申文学,郑朝宗笑着起身和郑齐告辞:“既然老师晚上没有时间,我改天再约老师吃饭,老师有公务,我就先告辞。”
“你怎么知道我有公务?”郑齐也起身,送郑朝宗向外走。
郑朝宗看着申文学笑道:“教育局领导来找老师,不是公务,还能是什么?”
申文学此刻手里捧着一大叠的文件,任谁一看都知道是公务。
郑齐却把关注点落在郑朝宗客套的那句“领导”上,“我们教育局飞出去一只蚊子,也会被下面学校称为‘领导’。”
这话明显挤兑人,郑朝宗都有些尴尬了,申文学脸上却没有任何反应,仿佛郑齐和他讨论的这只“蚊子”是另有其人。
第213章 润喉片
“申老师,好久不来找我们芳冰玩了。”郑朝宗朝申文学打招呼。
“等海燕放假回来,我就带着海燕去找芳冰姐聚一聚。”申文学给了郑朝宗一个笑容。
“海燕放假回来,我可能又出海去了,你只要有空就来找你芳冰姐玩呗。”
郑朝宗言下之意,趁我现在在家,我也可以凑旁边一起玩。
“等我忙过最近一段,就去找您和芳冰姐玩。”
郑朝宗的目光落在申文学怀里一大叠的文件上,知道教育局最近上上下下都在忙创建“教育强市”的事,便客气几句后,就和郑齐、申文学告了辞。
申文学回头,郑齐已经在自己座位上做好了,脸上恢复了肃容,和适才与郑朝宗攀谈时的谈笑风生已经判若两人。
申文学走上前,将材料放到郑齐跟前,说道:“郑主任,这是我对这次社会满意度调查提前做的工作,您看一看,是否妥当。”
郑齐看也不看一眼,直接说道:“前期工作督导室这边都安排好了,你也没什么特别的任务,但是局长既然安排了,我还是得给局长面子,到时候专家来了,你就跟在旁边,跟着就行,少说话吧!”
从郑齐办公室出来,申文学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但她只能努力对自己做心理按摩:你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你又年轻,还是个女的,没有可以让别人看得到的能力,也没有可以让别人忌惮的背景,还想别人拿什么态度对你?
申文学再仔细一想,郑齐交代她少说话也没错,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郑齐不愿意让她参与其中,她就当个有心的旁观者,看看郑齐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工作的。
终于到了迎检的日子,由于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是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接受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是省教育学院的一位专家叫谢玉。
谢玉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身材高大,看起来威严十足,脸上极少有笑容。
郑齐带着申文学和其他组员先是陪着谢玉在城关各校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
全程,谢玉不苟言笑,让一向侃侃而谈的郑齐也无用武之地。
郑齐心里也着急,谢玉看起来颇为严厉,满意度调查时吓到家长和老师,会不会影响大家的表达?
谢玉开展调查时如果太过不近人情,会不会直接影响这次的迎评分数?
郑齐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到了城关中学,谢玉下了车,脸似乎更黑了,郑齐跟在旁边颇为忐忑,申文学还在这时说道:“郑主任,我去去就来。”
郑齐不耐烦挥挥手,不来也可以,反正跟在旁边没个屁用!
申文学出了校门最快的速度找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家药店,刚才车子经过时,她透过车窗,刚好看到有家药店。
申文学去药店里买了吃嗓子的润喉片,又买了清凉降火的药,回到学校后,看见郑齐和其他陪同人员都在会议室,谢玉却一个人走廊上眉头紧锁,来回踱步。
谢玉嗓子正冒着烟,整个人因为嗓子疼情绪不佳,看到申文学突然递过一盒润喉片来,有些讶异。
“谢主任,您赶紧吃颗润喉片先,其他降火的凉药等晚饭后您再吃,明天还要下乡做满意度调查,要跑好几个乡镇,还得去村里,您注意休息。”
申文学轻轻的语气、淡淡的笑容让谢玉有些暖心。
谢玉虽然年到半百,却不是一个老江湖,性格还有些腼腆内向,工作之余并不擅交际。
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的委托来桃李市承担这一次考评工作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任务,他并不想因为身体原因给当地添麻烦。
谢玉接过润喉片想说话,申文学冲他摇摇头:“您先别说话,含颗润喉片养着嗓子,一会儿才能给参与满意度调查的家长和老师们说话。先不打扰您。”
申文学向谢玉鞠了个躬,就先去会议室里。
郑齐看见申文学便招手叫她过去,低声问道:“有看见谢教授没?”
“谢教授在走廊上。”申文学轻声说道。
郑齐嘀咕:“也不让人跟着,也不说话,黑着个脸,不知道是咱们的工作哪里没做好,让谢教授不开心了。”
郑齐毕竟是个大男人,平常都是别人察他的言观他的色,关键时刻不够细心,竟没有发现谢玉今天嗓子不舒服。
郑齐叨逼了一会儿,正打算去找谢玉,谢玉进来了,郑齐还发现谢玉脸上有了笑容,这让他十分奇怪。
看到谢玉脸上的笑容,申文学心里也安了安。
城关中学的满意度调查十分顺利,虽然连着跑了好几个学校,谢玉也不叫累,反而笑容越发多了起来。
行程全部结束,送谢玉回酒店的车上,郑齐一直殷勤地向谢玉嘘寒问暖,谢玉极少回应长句,只是简短的“嗯嗯”几声。
到了酒店门口,谢玉下车前突然回头问申文学:“申老师,明天会一同前往吧?”
乡镇的社会满意度调查,郑齐并没有安排申文学同行,美其名曰照顾她,省得她来回劳顿辛苦,实际上就是觉得安排她同往没有必要。
郑齐正想说“没有”,谢玉就开口了:“申老师明天一同前往吧。”
郑齐愣了愣,立马笑着应道:“好好好,申老师本来就有同往的,这次的社会满意度调查,我们申老师全程陪同。”
申文学向谢玉挥手告别,郑齐又招呼道:“文学,我们一起送谢教授去休息下,晚饭你也留下来吃吧。”
申文学拒绝了,待郑齐和谢玉走后,就自行下了车。
华建敏晚上肯定要负责接待工作,这几天一定非常忙碌,申文学便不打扰他。
回到家里,自己做饭吃,竟然有冷冷清清的感觉。
从前有奶奶,如今奶奶在新疆,就她一个人。
申文学突然有些明白人为什么要结婚了,会有配偶、孩子,从独居动物变成了群居动物,人才真正完成社会人的设定吧。
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洗了碗,又去洗了澡,然后开始码字。
好歹还可以码字,可以和读者交流,不然她真的要孤独哭了。
大概十点多,手机响了,竟是华建敏。
“我在你家门外。”电话里,华建敏的声音有些疲惫。
第214章 结婚不好玩
华建敏今天一天陪着评估组,就县域学校办学条件一块跑了一大圈,晚上又陪评估组成员们吃工作餐,等将评估组专家们都送回酒店,再和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几大块负责组长沟通今天的迎检情况后,就到了这个点。
和郑齐通电话,郑齐反馈了今天陪谢玉做社会满意度调查情况后,特意夸了申文学一句,这让华建敏很欣慰。
门开了,申文学穿着家居服出现在门内,华建敏给了他一个微笑,竟有些腼腆,而申文学从他脸上看到了许多疲惫。
申文学上前给了华建敏一个拥抱,这让华建敏有些意外,但旋即唇角绽放一抹微微的笑容。
这是申文学第一次主动抱他,只听她在他怀里说道:“我晚上可以收留你。”
当华建敏看到申文学抱了被子放在沙发上的时候,哑然失笑:“收留我就是让我睡沙发?”
“也可以睡奶奶的房间,但是铺床换被子啥的,你得自己干,我可以给你打下手。”
申文学孩子气的话,华建敏忍不住“噗嗤”笑出来。
这一笑,申文学内心那种寂寞和孤独的感觉驱遣了不少,所谓婚姻便是寻一人终老。
这人务必是良人,而眼前人应该是良人吧。
见申文学看着自己时的眼神瞬息万变,华建敏似乎能了解申文学的内心,又或者感同身受。
他也是一个人,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生活,与亲人并无过多交集,他的眼神里是不是也多是这种光芒。
他上前拥申文学入怀说道:“等创建工作结束,我们就结婚吧。”
申文学温顺地答:“好。”
创建“教育强市”的迎评工作总体顺利,申文学跟随郑齐陪着谢玉去几个乡镇和村校做社会满意度调查,其间发生了调查卷缺少现象,但这责任也不在迎评方,谢玉也觉得过意不去,但很快补救完成。
接下来各大块都评估完毕,又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了评估组反馈会,所有的程序就和那年初次迎评一样走了一遍,只是评估组的专家们给予的好评更多了,第一次出现的问题也整改了,新的问题虽然有却也是小问题。
接着便是评估组回程,等待结果,华建敏的心态是极好的。
市长找他去谈话,问他对评估结果可能的预判时,他非常肯定地说道:“咱们的教育在让人民满意方面前进了一大步,至于评估结果不重要。”
往往抱着这种心态,才会迎来好的结果。
市长第一次约华建敏喝小酒,两个人就在市长住的宿舍里点了外卖,开了一瓶葡萄酒。
市长说:“建敏,你该考虑个人终身大事了,在我离任前,我还是要给你介绍对象,一定要把你的终身大事确定下来。”
华建敏笑着答:“我要结婚了。”
全欣欣正和时年吵架,她拿着锅铲指着醉醺醺的时年的鼻子,义愤填膺唾沫横飞,就接到了华建敏的电话:“欣欣,你马上就要有婶婶了。”
全欣欣本来该高兴才对,可是突然“哇”的就哭了,“叔叔,结婚不好玩,你还是慎重考虑一下吧。”
全欣欣和时年结婚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她郁闷地逃去上海度个假,就想喘口气,时年还能搬来老丈人指责全欣欣不着家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别的人。
结婚就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要么彼此妥协要么一方降服一方才能继续下去的事情。
就算婚姻有很多磕磕绊绊,但全欣欣还是和时年继续睡在一起,并且生儿育女,就如她曾经问申文学的那样:“你贪图那个‘老婆’的名分吗?”
贪图的,她全欣欣是贪图的,尽管带孩子很累,工作很累,干家务很累,但还是要继续活在婚姻里,因为她很懒,懒得离婚,懒得改变,何况随着两个人的磨合,时年也越来越好了,他在改进自己,努力迁就她。
渐渐的,他们不吵架的时候,全欣欣也觉得时年是个完美丈夫,两个人也常常互动,恩爱到感动自己,但每当全欣欣开始感动自己的时候,他们的战争又会爆发。
“我不想办婚礼。”这是申文学对华建敏的唯一要求。
教育局长结婚,一定有太多人要来送份子钱,申文学不想给华建敏造成麻烦,毕竟移风易俗的风尚,教育局长要带头遵守。
更有申文学唯一的亲人奶奶已经失智,谁来分享她的喜悦呢?
“好,那我们去蜜月旅行。”华建敏提议。
“蜜月旅行?”江新男和杜云舒都觉的不可思议。
“我们还想当伴娘,我还想接你的捧花呢。”杜云舒有些意难平。
“文学既然决定好了,就尊重她的决定吧,办婚礼的确是一件劳师动众的事,也并不是说婚礼越热闹,以后的生活就越幸福,总之当事人觉得可就可。”婚后的江新男变得更加柔软和随和。
见江新男脸色有些憔悴,申文学拉了江新男的手,关切问道:“顾维对你还好吗?”
“当年好啦。”江新男回答得有些无力。
申文学还想问些什么,江新男已经岔开了话题:“你好好准备你的蜜月旅行,不用操心我。”
杜云舒倒是主动汇报自己的情况:“辞掉公职的事,我已经和我爸妈商量好了,当然还是卢明凯出面,才作通我父母思想工作的。”
其实卢明凯也不需要多说什么,杜橄和钟衷对他有一股迷之崇拜。
“你们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吧。”
申文学对自己说,她也要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了。
那时候在新疆,华建敏对她说:“你欠我一场旅行。”没想到她还给他的是一场蜜月旅行。
蜜月旅行出发前,卢晶晶来找华建敏和申文学,送上了结婚贺礼。
“如果你早点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定下来,我也就不用存这么多念想了。”卢晶晶看着华建敏眼里全是失落,但又笑着嘱咐道,“不过结婚了还是可以离婚的,你就不要给我机会了。结婚以后如果吵架,你就大胆地吵,不用让着她,横竖有我当备胎,你不怕没老婆。”
卢晶晶说这些的时候,华建敏只能拉着申文学的手,苦笑着安抚:“卢教授她开玩笑的。”
“不,我是认真的。”卢晶晶看着申文学,一脸严肃。
申文学莞尔一笑:“我收到了。”
蜜月旅行要去哪里呢?
第215章 蜜月(大结局)
蜜月地点:海南。
遍集人间所有之美的一块宝地。
当飞机徐徐从海南上空往下降落时,透过飞机的舷窗,申文学看见海南的夜灯有些疏落,不似北京城浩浩瀚瀚一片灯海,彰显现代文明的霸气。
夜空下的海南,像潮湿的夏日海风烘托着一位恬静的南海少女,在微蒙的夜色里酣然入睡。
到海南的第一个夜晚,华建敏和申文学没有早早入睡,而是去海口街头吃路边摊。
吃到的地摊酒肉都相当便宜。一串炸青椒才一块钱,比起小县城竟还要便宜些。小县城一个要卖到好几块的生蚝在这里一个却只要一块五。
申文学兴奋得点了许多菜,让烧烤摊的老板撒上多多的辣椒。皮肤黝黑身型瘦削的老板很是吃惊地问她是否台湾人,她笑而不语。
“为什么觉得我像台湾人?”申文学费解。
华建敏笑:“因为你是小甜心。”
这算是华建敏说的土味情话吧,申文学忍不住笑出了声。
烤了一大盘的海鲜和韭菜,两个人大快朵颐。
海南的啤酒味道偏涩,华建敏怕申文学喝了要胃痛,便不让她继续喝了。
两人在酒店围墙外的一片草坪上坐下。
夏夜海南的风黏黏的,吹过手臂时像是亲吻过后不小心沾上了许多口水。
申文学身旁有一棵极高极高的棕榈树,挺拔的躯干顺着她仰起的视线直插入月光盈盈的天际。
“你发现一个怪现状没有?”申文学问华建敏。
“什么怪现状?”华建敏做好了洗耳恭听的准备。
“在小县城里生长得矮小不堪的棕榈在海南的街头却总是高大挺拔,而在闽地长得粗犷豪迈的大榕树在琼岛上竟生长得畏畏缩缩,太过秀气。我不禁想,树在他乡,竟也有寄人篱下的萧瑟和卑微,更何况人?”
华建敏安静听着申文学的絮叨,没有搭腔,他只是搂她入怀。
从今往后你所有的絮絮叨叨都有人倾听。
华建敏在心里对申文学说道。
“第一次看见海南的海,想哭。”第二天,申文学在玉带滩对华建敏说道。
那么蓝,那么清澈,那么像恋爱的女子柔情万种。
玉带滩的沙子像妈妈磨成的细细的糯米粉,绵绵的,只是被太阳炙烤之后太烫脚。
华建敏背起申文学终于走过了烫人的黄沙地,触摸到了海的肌肤。
“我想跳进去,和这玉带滩的海水来一番歇斯底里的拥抱和亲吻!”
看着申文学欢呼雀跃的样子,华建敏只是静静地站立着,做出深沉的望海的姿势。
玉带滩上的人,不管男的女的,全都放下平日里或许道貌岸然的面具,在海水里跳来跳去,或者张开双臂,仰面朝天,尽情地欢笑。
有一个老阿姨竟还调皮地躺倒在沙地里翻滚着身子。
华建敏走到申文学身旁,和她一起站在海水里,任海浪一拨又一拨扑上脚面,吞噬我脚下的痒痒。
海面上有两个轻狂的少年驾着摩托艇在海浪间呼啸而过,嘴里还发出放浪的哨声。
突然有人拍了华建敏的肩膀,只见一对欢天喜地的年轻男女拿着相机央请他给他们拍照。
华建敏上了岸,站在沙地里,给他们拍照。靓丽的男女在他的镜头里做出亲吻拥抱等等恩爱甜蜜的动作,华建敏突然窘迫到脸红。
拍着照,就听申文学在身旁发出一连串笑声,她指着他的脸说道:“你是成年人了,怎么可以害羞?你是不打算跟我秀恩爱了吗?”
只见申文学高兴地恶作剧起来,她一遍遍地当着导演,帮着那对男女设计各种高难度的爱情的动作语言,把这对情人high得不行。
拍照完毕,青年男女跟两人道谢和道别。
潜海。
在海底,申文学看见了许多奇怪的鱼,还有一艘沉船,摸到了海参与珊瑚,还有一只让人踏实的大手。
是华建敏。
晚上他们一起去看了人妖表演,一起去泡温泉,做鱼疗。
相爱的人去海南怎么可以不去那两块石头?
过了南天一柱,便是天涯海角石。
远远地望见天涯海角两块石头的身旁聚集了无数的游人。
在海南,那些高大挺拔的棕榈和椰子树,那成片的香蕉林,那绒毯一样的草地,那像非洲男孩头颅上浓密的发丝一样的覆盖山体的绿色植被,都把蜜月之旅勾勒得浪漫而扑朔迷离。
而天涯海角那两块象征爱情的石头见证了世间无数爱情,也见证了华建敏与申文学的。
婚姻是给爱情一个交代,华建敏和申文学彼此给了彼此交代。
未来,他们会生儿育女,和世上所有普通夫妻一样。
他们也会继续自己的事业,为桃李市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华建敏内心一直有一个打算,只是没有当着申文学的面说出来。
他并不希望申文学一直在机关单位的办公室里工作到退休,她希望她依然能回到学校一线去工作,但不一定是一线教师,也可能任一个中层干部。
当然,这只是他的设想,还要和申文学沟通。
短暂的蜜月之后,他们就必须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工作生活,没有那么多浪漫,现实往往枯燥乏味且困难重重,但华建敏觉得他似乎坦然了,因为他是一个有家的男人了。
华建敏轻轻握住申文学的手,他给她一个家,她也给了他一个家。
而教育,是他们的共同的家。
作者后记:
就这么结束吧,有读者在《重生欢姐发财猫》的评论区问我《申老师》还有更新吗?
这算是最后一更吧。
一个小说总有残缺和不足的地方,我要和申文学做告别了,觉得有点惭愧,没把她塑造好。
原本这个小说在写到一半的时候是还不错的,甚至有影视公司来和平台沟通影视版权事宜,没有后续的话,大概是后期写得不如人意了。
没关系,我把新文写长一点吧,新文是比较常规的网文,希望大家去支持一下赵欢欢!
赵欢欢是一个很无赖的女生,不讲理,霸道,但我觉得她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