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英雄”埃尔
埃尔现在是一等军需官。
一等军需官在军中的地位算是比较高级的那一类了,因此身为一等军需官的埃尔在军中自然也是有着不少的小特权。
比如——埃尔行军赶路时,能有匹驮马代步。
而库慈身为二等军需官,地位比埃尔要低一级,因此他能享受到的待遇也比埃尔要低一些。
埃尔能用驮马来代步,而库慈就只能用一匹毛驴来代步。
“伯纳德一等,您的马。”
库慈把埃尔的马牵了过来。
“啊,多谢。嗯?科洛温二等,你怎么表情怪怪的?”
注意到库慈的表情有异样后,埃尔便一边翻身上马,一边朝库慈问道。
“……伯纳德一等,我刚刚去牵马的时候,发现我们部队中的很多人都有很多怨言。”库慈苦着脸,“很多人都在抱怨休息时间太少,完全不够他们休息……”
库慈口中的部队,自然是埃尔与他所负责统率的那支5000人规模的辎重队。
听完库慈的话,埃尔一愣。
随后抬起手挠了挠头发,苦笑道:
“我非常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呀,毕竟就连我都觉得休息时间太少了。”
“但我也能理解主帅的苦衷。”
埃尔口中的主帅,指的自然就是尼基塔。
“我们这支军队可是肩负着驰援西部的重责呀。”
“我们哪怕是提早抵达西部战场哪怕一天,都有可能取得巨大的利益。”
“所以我也是很能理解主帅为了能早日抵达西部战场,而一直勉强大军急行军的苦衷。”
“好了,待会再慢慢聊吧,前面的部队已经开始动了,我们也要赶紧出发了。”
听到埃尔的提醒后,库慈才发现他们前面的部队已经开始动了。
这支由尼基塔统率、负责驰援西部的大军,共分成了两部分——前军与后军。
前军全是战斗部队,而后军则全是辎重部队,也就是埃尔他们现在所处的部队。
位于后军的辎重部队足足有12支部队,而埃尔则负责统率这12支辎重部队中的其中一支。
这12支辎重部队的统帅无一例外都是一等军需官,而每支辎重部队的人数都不尽相同,人数较多的辎重部队多达数万,而人数较少的辎重部队则只有几千,比如埃尔负责统率的这支辎重部队,总人数只有5000人左右而已。
位于埃尔他们前方的那支部队,也是一支辎重部队,这支辎重部队则主要负责驮运粮食。
粮食、草料的消耗远远大于军用物资的消耗,所以这12支辎重部队有足足7支都是负责运送粮草的。
而这些负责运送粮食的辎重部队,总人数基本上也远比运送其他物资的辎重部队的人数要多。
在注意到前方的部队开始动后,库慈也赶紧骑上他的那头毛驴,与埃尔一起率领着他们的部队赶紧跟上。
……
……
骑着驮马的埃尔与骑着毛驴的库慈一前一后地走在赶赴西部战场的路上。
就在这时,落后埃尔一个身为的库慈突然朝埃尔问道:
“伯纳德一等,我们才这么点兵力,您觉得我们此战有机会赢吗……?”
不算上基本没有任何战斗力的辎重部队,他们这支大军能战斗的士兵,只有5万人,而这5万人中还有1万人是刚训练没多久的新兵。
论战斗力,这1万新兵可能还和辎重部队的这些民夫差不多。
在派出这支军队去阻击布列颠尼雅军,瓦希里为了壮声势并震慑布列颠尼雅军,对外宣称出兵10万。
号称10万大军,但实质上士兵只有5万人。
军队中的一些普通士兵、民夫可能还会真的以为他们此次出兵10万来救援西部。
二等军需官尽管不能算是多么高级的军官,但他们也还是有资格与能力去接触、了解一些普通士兵并没有机会去了解的真相。
因此,身为二等军需官的库慈自然是知道这出兵的真相,知道所谓的出兵10万只是在壮声势而已,真正的总战力只有5万人。
库慈虽然不知道布列颠尼雅军此次具体出兵多少,但根据他目前听过的各种版本,布列颠尼雅帝国此次出动的兵力,最少也有15万以上。
用5万去碰15万……库慈虽然不懂行军打仗,但他还是懂得算术的。
在听到库慈的这个问题后,埃尔便回过头去看了一眼库慈。
认真地注视了库慈的那满是担忧之色的双瞳好一会后,埃尔大致猜出了库慈现在的所思所想。
“科洛温二等。”埃尔朝库慈微笑道,“不用担心,布列颠尼雅军也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要面对的布列颠尼雅军不会那么地多。”
“据可靠的情报显示,布列颠尼雅帝国此次出动的部队,只有15万人到18万人左右。”
“布列颠尼雅军在攻下楚波尔要塞后便分兵了,分成了两路大军。”
“这么算下来,布列颠尼雅军的这2路大军每一路都只有7到9万人而已。”
“布列颠尼雅军的主动分兵给了我们逐个击破的机会,我们可以逐个击溃布列颠尼雅军的这2路军队。”
“我们现在的总战力有5万人,而布列颠尼雅军的每路军队只有7到9万人。兵力数差得并不大。”
“所以——我们也还是有机会赢的,放轻松下来吧。”
听了埃尔的宽慰后,库慈的脸色才总算好看了些。
“说得也是呢,我们有机会赢。”
“如果实在赢不了,我们还有‘英雄·埃尔’在呢。”说到这库慈换上了半开玩笑的语气,“伯纳德一等,如果战况陷入胶着,或者我军陷入劣势,你会进帅帐协助主帅吗?”
库慈突如其来的这一番话,差点让埃尔从马背上摔下来。
“什么‘英雄·埃尔’呀……”埃尔没好气地朝库慈说道,“别用这么羞耻的称号来称呼我,英雄什么的,我担当不起。”
“伯纳德一等,请别这么说,您在‘铁锤’作战中的英雄事迹,可是早就家喻户晓了哦!”
此时,正用火热的目光望着埃尔的库慈,眼中仿佛冒出了许多颗闪耀的小星星。
沐浴着库慈火热目光的埃尔,在心中无声地叹了口气。
第875章 瑟缩着呻吟
自“铁锤”作战以惨败收场后,瓦希里在蒙德的提议下,大力地吹捧埃尔在“铁锤”作战中的英雄事迹,借此来转移国民们、大臣们的注意力,淡化惨败的事实。
也正是因为瓦希里不遗余力地宣传埃尔的英雄事迹,使得埃尔的大名在国内广为传扬,甚至还传到了外国。
目前,埃尔的名字虽然还没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在军中已经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一些普通的士兵甚至都知道——一位名叫埃尔·伯纳德的年轻人在“铁锤”作战中立下了足以被人们称之为英雄的大功。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军中有不少埃尔的崇拜者。
而库慈就是埃尔的崇拜者之一。
也正因为非常崇拜、憧憬埃尔,他才这么尽心尽力地完成埃尔下达的每一个任务。
埃尔也不知道跟库慈解释过多少次他不是什么英雄,他在“铁锤”作战中并没有取得过什么了不起的战绩,担不起“英雄”之名。
但库慈似乎被帝国的宣传“毒害”地很深,铁了心地认为埃尔就是英雄,之所以说自己在“铁锤”作战中没做什么,都只是在谦虚而已。
对于油盐不进的库慈,埃尔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库慈称他为英雄。
不想过多讨论这个话题的埃尔含糊地说道:
“如果真的遇到了什么大危机,我会尽我的绵薄之力的。”
说到这,埃尔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似的,赶紧补充道:
“但也别对我抱太大的期待,毕竟——我不是神。”
……
……
救援西部战场的5万大军一路往西疾驰。
而布列颠尼雅军的东路军也一路向东进军。
从两军的方位、进军方向上来看,神圣希兰帝国的这5万救援部队,势必会最先和布列颠尼雅军的东路军交锋。
但东路军的所有人——包括苏诚在内,都不知道神圣希兰帝国已经派出援军来阻击他们了。
在坐上前锋部队总指挥的位置后,邓佳尔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兢兢业业中度过的。
为了不让苏诚失望,不让其他的同僚觉得她是一个只能靠关系来上位的人,邓佳尔一直都努力把军中的每件事做好。
或许是邓佳尔的努力起作用了吧,她率领的先锋部队到现在都没有遇到什么意外。
在对乌兰城采取了恐怖措施后,先锋部队的行进就变得顺利了许多。
在得知选择死抗到底的乌兰城遭受了什么样的待遇后,乌兰城以东的所有城池纷纷望风而降。
只要得知布列颠尼雅军靠近,就立刻开城投降,甚至都不用等邓佳尔寄劝降书给他们。
也正是多亏了他们的识时务,使得东路军的行军速度变得飞快。
转眼之间,东路军就已经攻陷了14座城池,距离神圣希兰帝国的陪都——阿黎尔仅剩10座城池。
而这14座被攻陷的城池,都是邓佳尔率领先锋部队攻打下来的。
不过虽说是“攻打”,其实也就只有最开始的那座乌兰城遭受了战争的洗礼而已,之后的13座城市全都乖乖投降了。
也正是因为邓佳尔率领先锋部队扫平了前进路上的所有障碍,使得苏诚率领的主力部队到现在都没有经历过一场主力,直到现在都保持满员、无伤的状态。
对于这些选择乖乖投降的城池,布列颠尼雅军采取宽大处理,只掠走城中的财物,不伤及城中平民们的性命。
不过——对于沿途上的那些村庄,布列颠尼雅军就没有这么仁慈了。
村庄是此次“极光”攻势的重点攻击目标。
不论这些村庄有没有选择投降,一律从地图上抹去……
……
……
“这座村庄的村民也都跑光了呢……”
望着面前的这座没有任何人烟的村庄,达莲娜喃喃道。
东路军的先锋部队在刚才又碰到了一座村庄。
既然碰到了村庄,那自然就没有放过的道理,邓佳尔立即下令进攻这座村庄。
然而进了这座村庄后,却发现这座村庄的村民们早就跑光了。
布列颠尼雅军大举进攻,到处烧杀抢掠——这样的消息早就传得到处都是了。
因此从最近开始,先锋部队就很少再碰到那种还有人烟的村庄了。
为了逃避兵灾,村民们早早得就收拾完所有能带走的东西,躲到附近的深山,或者躲到最近的城池里面去了。
在见到眼前的这座村庄的村民们早就跑光了后,达莲娜竟感觉有些庆幸。
虽然他们的主帅有下令过——只允许掠走村庄中的财物,不允许随意杀害村民,但士兵们失手误杀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尽管这座村庄早就没人了,但对这座村庄的破坏还是要继续的。
在邓佳尔主帅的命令下,他们先是挨家挨户地进屋搜寻。
搜寻屋中的财物,顺便搜寻屋中是否还有活人。
遇见财物直接掠走。
遇见锄头等耕具便集中起来,一并销毁。
遇见还留在村子里的人,就给他们一点干粮,让他们逃难去。
之所以放这些村民一条生路,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地好心,只是想多留点难民、流民给神圣希兰帝国处理而已。
这座村子很大,为了节约时间,就连达莲娜所在的德兰不死队都被拉来搜寻村中的财物、活人。
一番搜寻下来,活人没见到一个,但财物、耕具、牲畜倒着实不少。
对于这些牲畜,他们的处理方法是将这些牲畜变成食物。
至于那些耕具则直接放一把火,将它们全部销毁。
除了掠走村中的所有财物,他们也没有忘记毁坏村子的耕田。
在骑兵们的冲锋下,一片片良田硬是被践踏成了一片片荒地。
在骑兵们正忙着时,步兵们也没有闲着。
步兵们往每一栋房屋撒着火油。
待每栋房屋都撒上了火油、士兵们都撤出了村子后,便一把火将这座村庄烧成一片火海,将这村庄将地图上彻底抹除。
待将农田摧毁、将村子烧毁后,先锋部队便大摇大摆地离去,继续向东行进,朝下一座城池或下一座村庄进发。
在先锋部队离开后,突然下起了一场不大也不小的雨。
这场雨虽不大,但还是成功浇熄了这座村庄的火焰。
只可惜这场雨来得还是太晚了些,这座村庄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荣模样了。
空气中充满了焦味与难闻的异味。
到处是被践踏成荒地的农田,到处是被焚毁的房屋。有些瓦片和砖墙还呈青黑色。
几缕阳光冷漠地穿过浓厚的乌云,轻尘一般洒在草地上的几颗嫩芽上。
远近的残垣断壁,就都在这本应是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春季中,瑟缩着呻吟起来
第876章 难民(上)
自对乌兰城进行了疯狂报复后,先锋部队的行进便变得一帆风顺了起来,再没有遇到一座敢于抵抗的城池。
然而——就在先锋部队抵达第19座城池的城下时,他们的一帆风顺被打破了。
他们所遇到的第19城,名字为——伏喀。
伏喀城的城主,和乌兰城的城主一样,是个骨头很硬的人。
在得知布列颠尼雅军兵临城下后,伏喀城城主并没有像之前的那些城池的城主一样望风而降,而是关紧城门,选择和布列颠尼雅军决一死战。
见伏喀城的城主不愿投降,邓佳尔便也只能一挥令旗,开始久违的攻城战。
此次的攻城战势必会很艰辛。
因为伏喀城的城墙要远远要比乌兰城的城墙要高、要厚,城内的守军也远远要比乌兰城的守军要多。
在攻城战中能使用的计策很少,在没有什么奇策可使的情况下,除了一点点地消耗城内的战力便别无他法。
就在邓佳尔率领着东路军的先锋部队围攻伏喀城时,神圣希兰帝国的救援部队也终于快要抵达西部前线战场了……
……
……
“伯纳德一等!有传令兵!”
埃尔循着库慈手指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他们的前方,一名传令兵打扮的士兵正大汗淋淋地骑在一匹快马上,朝他们这边快速靠近着。
待靠近到声音可以传到的范围后,这名传令兵便朝埃尔大声问道:
“请问——!是埃尔·伯纳德一等吗?!”
“嗯,没错。”埃尔点了点头,“我就是。”
“伯纳德一等!”
待靠近到埃尔的跟前后,这名传令兵便一边喘着气一边朝埃尔行着军礼。
直到自己的气息稍微顺畅了些后,这名传令兵才继续朗声道:
“前方发现大量的难民!”
听到“难民”这个词汇后,埃尔的脸色微微一变。
而这名传令兵此时则继续说道:
“主帅有令——我们没有时间来照顾这些难民,所以任何人都不得去搭理这些难民。”
“……是。”埃尔用听不出任何感**彩的平静语调应道,“我明白了。”
“那下官就先告辞了。”
说罢,这名传令兵便火急火燎地一拉马缰,看样子他似乎是打算去后方,跟后方的部队传达尼基塔主帅新下达的这条命令。
待这名传令兵离开后,埃尔便偏过头,朝身旁的库慈说道:
“科洛温二等,听到刚刚这位传令兵的话了吗?”
“听到了……”
“去传令吧。”埃尔继续用平静的语调说道,“告知我们部队的人,让他们不要去搭理马上就会来这里的难民,尤其是不能给难民任何粮食。”
“记住——一定要告知部下们:不能给难民任何粮食。”埃尔在说这句话时,特地加重了语气。
“是,我立刻就去传令……”
心情似乎很沉重的库慈拨转驴头,去将埃尔刚刚下达的这条命令告知给部下们。
……
……
库慈刚传令完,难民们就来了。
大量的难民排成杂乱的队伍,从军队的旁边走过。
这些难民在布列颠尼雅帝国对神圣希兰帝国发动进攻之前,还是普通的农民。
他们都是因为布列颠尼雅军的到来,才不得不从农民变成难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
这些难民每一个人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即便隔得老远,埃尔都能闻到这些难民身上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
这些难民分成两种。
一种是布列颠尼雅军到来后,被布列颠尼雅军赶出了家乡。
这种难民都能从布列颠尼雅军的手上领到一点干粮,但这点干粮实在是少得可怜,早早地就吃光了。
而另一种难民,则是在布列颠尼雅军还没来时,就收到了风声,赶紧收拾了一些能带走的东西,然后跟随着其余的村民一起去逃难。
为了能提高逃跑的速度,这种难民往往也带不了太多的食物,从大老远走到这里,食物大概也早就吃光了。
这些难民几乎都是把“饥饿”这个词写在脸上了。
为了能讨到一点食物,难民们用希冀中带点恐惧的目光注视着从他们身旁路过的军队。
然而尼基塔在刚才就已经提前下令了,不允许任何人跟这些难民有任何接触,所以没有任何一名将兵有去搭理这些难民。
自这些难民出现在视野范围内后,埃尔便一直直视着前方,不让自己的目光扫到其余的地方,更不让自己的目光投向从他们身侧路过的难民。
埃尔之所以不去看这些难民,是因为尼基塔的命令,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便不得而知了。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妇人抱着一个年纪大概还只有3、4岁的小女孩闯进了队列中,直接跪倒在埃尔的前方。
“求求您!请给我们一点食物吧!”
这名妇人一遍接一遍重复着祈求的话语,一下接一下地朝正骑在马匹上的埃尔磕着头。
埃尔打量了一下这名妇人。
埃尔虽然对医学没什么了解,但也看得出来这名妇人的身体很是虚弱,大概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什么像样的食物了。
而被她抱在怀中的那个小女孩,也是脸色蜡黄,光是用眼睛来看,都看得出来她怀中的这个小女孩非常地虚弱、非常地危险。
埃尔的眼中闪过不忍之色。
“……很抱歉,我没有办法帮助你。”
说罢,埃尔便迅速将这抹不忍之色隐藏下去,一扯手中的缰绳,驱使着胯下的马匹绕开这名可怜的妇人。
然而,这名可怜的妇人并没有就这样放过埃尔。
“我求求您了!”
这名妇人一把抱住了埃尔胯下马匹的马腿,朝埃尔哭喊着。
“您可以不救我,但请您救救我女儿吧!”
“我女儿快不行了!”
“请给我女儿一点吃的吧!”
听着这名妇人的哭号,埃尔在沉默了一会后,朝这名妇人再次道歉道:
“……对不起,我真的无能为力。”
说罢,埃尔就准备去招呼周围的侍卫,将这名妇人给拉开。
然而——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再也看不下去面前的这种悲惨景象的库慈,默默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只剩一半的面包,然后朝这名可怜的妇人扔去。
“!!!”在见到库慈给予了这名妇人食物后,埃尔脸色大变。
“你这个笨蛋!”
平常总是斯文有礼的埃尔,此时十分罕见地朝库慈大骂道。
“谁让你给她食物的!”
埃尔想赶紧跳下马,将库慈刚才施舍的这半块面包拿回来。
但一切都晚了。
第877章 难民(下)
这半块面包刚掉在地上,这名妇人便赶紧将这块面包抓在手上,撕下一部分塞进嘴里,其余的部分则往她女儿的嘴里塞,想让自己的女儿也吃上这久违的正常食物。
然而,就在这名妇人刚将这半块面包从地上抓起来……不,应该说是库慈刚把这半块面包掏出后,旁边的难民的眼睛就瞬间直了。
这名妇人刚把这半块面包从地上抓起,位于不远处的其余难民便瞬间一拥而上。
眨眼之间,便有上百名难民将这名妇人团团包围。
同时,也仍有源源不断的难民赶到,不断加固这个对这名妇人的包围网。
将这名妇人团团包围的难民一拥而上,想抢走妇人手中和嘴中的面包。
一部分人去抢这名妇人手中的那一小块她原本打算给她女儿吃的面包。
而另一部分人则去抠已经被这名妇人吃进嘴里的面包,想从这名妇人的口中抠出哪怕一块碎屑。
人的理智与道德是建立在生存上的。
当生存受到威胁时,不会有人还能保持理智与道德。
在饥饿的折磨下,难民们早就没有了原本的理智、道德和廉耻心了。
他们只想食物、只想活下去。
很快,这名可怜的妇人便被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人的难民潮给淹没了……
库慈已经被面前的景象给吓得脸色苍白,连手脚该怎么摆都不知道。
而埃尔则不断大声疾呼着,希望能唤醒这些难民的理智。
但说教显然是不可能有用的。
辎重部队这边有少量的护卫队,负责保卫辎重部队。
就在埃尔打算向离这里最近的护卫队求救时,异变再次出现了。
前方突然响起了让埃尔感觉脊背发凉的大喊声。
“是食物!是食物!”
埃尔循声望去,只见位于他前方不远处的一辆运粮车被难民们推翻了。
走在埃尔前面的这支部队是专门负责运送粮食的部队,所以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运粮车。
埃尔不知道这辆运粮车是怎么被难民们给掀翻的,他只知道接下来要大事不妙了。
接下来的事情走向,也和埃尔预计的别无二致。
这辆运粮车被难民们掀翻后,里面装运的一袋袋麻袋滚落在地。
难民们扑向这一袋袋麻袋,用指甲划开封口,露出里面金灿灿的麦粒。
早就被饥饿折磨得快疯了的难民,早就顾不上食物是生是熟了,直接抓起一把麦粒往嘴巴里塞。
越来越多的难民开始冲击辎重队、开始去抢军粮。
辎重部队这边虽然有护卫队,但是数量太少了,面对这种规模的难民潮根本无能为力。
就连埃尔所负责统率的这支辎重队也受到了冲击。
难民们以为埃尔身后的这些马车上也装着粮食,所以急急忙忙掀开了盖在马车上的麻布。
在发现这些马车上装着的都是一些军用装备后,便满脸失望地散开,去找寻下一个疑似装着粮食的马车。
埃尔神色严肃地凝视着面前越来越乱的景象。
“伯、伯纳德一等……”
就在这时,库慈骑着他的那头毛驴缓步走到埃尔的侧后方,结结巴巴地朝埃尔问道: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埃尔在沉默了一会后,沉声道,“传令下去——所有人散开,散到道路的两侧。”
“散、散开?”库慈惊呼道。
“没错。”埃尔点了点头,“这种程度的暴乱,光靠我们这边的护卫队已经没用了。”
“前军的作战部队很快就会收到这边发生暴乱的消息。”
“所以平定暴乱的平乱部队很快就会来。”
“赶紧让部下们散到道路的两侧,尽量留一个空旷的战场给平乱部队。”
……
……
就如埃尔所说的那样,前军的作战部队很快就收到了后方的难民发生暴动的消息。
尼基塔当机立断,下令出动机动性最快的骑兵队到后军的辎重部队那平乱。
骑兵的速度很快,没过多久,辎重部队这边便响起了雷鸣般的闷响。
骑兵们宛如离弦之箭,用迅疾的速度杀进正在哄抢军粮的难民堆之中。
难民们一没有装备,二没有力气和训练,面对训练有素的骑兵队,只有任由人宰割的份。
骑兵们分成一股股小队,每股小队只有10人左右,在难民堆中犁出一条条血路。
难民们或被马匹给踏成肉酱,或被骑兵们的骑枪刺死。
在哄抢军粮的难民堆中冲杀了3个来回后,才总算让这些难民在死亡的威胁下冷静下来。
难民们扔下了好不容易抢来的军粮,瑟瑟缩缩地躲到道路的两侧,用恐惧的目光注视着浑身浴血的骑兵队。
负责统率这支骑兵队的人,是一名年纪稍轻的将官。
这名年轻的将官望着面前洒得满地的金黄色麦粒,与倒得到处都是的运粮车,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铁青了起来。
在刚才的这场暴乱中,不知损失了多少的军粮。
气得头发都快倒竖起来的将官,朝这些瑟瑟缩缩地躲在道路两侧的难民们咆哮道:
“你们这帮人想造反呀?!”
“敢抢军粮?!”
“你们知不知道抢军粮是什么后果呀?!”
这名将官跳下马,抓起一把已经陷进泥地里的麦粒,然后继续朝这些难民咆哮道:
“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知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军粮呀?!”
“我们可是负责阻击来袭的布列颠尼雅军的部队!这些都是我们的军粮!”
“我们是来救你们的!是来阻击外敌,让你们之后能顺利回家的!”
“你们就这样报答我们?抢我们的军粮?!”
“如果我们没粮吃了,那还有办法阻击布列颠尼雅军吗?!”
这名怒不可遏的年轻将官将手中沾满泥泞的麦粒扔回到地上,然后偏转过头朝他身后的骑兵们说道:
“把这些刚才敢抢军粮的人都给我杀了!让其余人看看敢抢军粮是什么后果!”
这名年轻将官的话,让周围的难民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难民们向这名年轻将官磕着头,祈求着他的原谅。
然而这名年轻将官显然是不想就这么原谅这些刚才敢抢军粮的难民。
就在骑兵们打算再次驱动胯下的战马,朝这些难民发动冲杀时,一道清越的男声制止了他们:
“请等一下。”
第878章 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