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我的1982TXT下载我的1982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1982全文阅读

作者:大国雄起     我的1982txt下载     我的1982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两千两百七十七章到家了

    李忠信和父母逛完市什刹海,又在京城的全聚德烤鸭店吃了一顿烤鸭,京城之旅也正式结束了。

    按照正常情况,李忠信定下来的是阴历二十八到家,可是,因为到了沪市又到了京城这边呆了几天,哪怕是他们做飞机回江城,李忠信他们也得在二十九下午才能够到家。

    一九九六年没有三十,二十九的晚上基本上就是除夕夜了,所以,时间相对很急,但是,这个事情却没有什么可惦记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李忠信已经是和王波那边定下来了,家里面的人都去王波家里面过年,王波家现在住的是别墅,他们一大家子人住进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忠信心中知道,这个时候比八十年代的那个时候强上无数,年货什么的也不用准备什么,该有的东西,王波那边基本上都有,什么都不会差,他们只要正常回家过年就可以了。

    李忠信一行人波澜不惊地从京城返回了江城以后,王雅清并没有选择直接到王波家那边,而是到家里面把已经准备好的福字和春联贴好,在家里祭拜了一下李忠信的太姥和太姥爷,整理了一下从香港那边运回来的物品,这才从家中到了王波家里。

    “大姐,您们一家三口来就来呗!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杨盼盼在接过李忠信和李尚勇手中的东西以后,有些嗔怪地对王雅清说了起来。

    杨盼盼觉得,她和王波他们到李忠信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空手过去的,也没有买什么东西,这大姐一家过来过年,买来这么大的一堆东西,她感觉很是不好意思。

    “这个是我从香港那边买回来的东西,是给大家买的,人人都有份,这不家里人都在这边吗?我就直接拿过来了,又不是过年给你们买什么年货,这个事情你就不要计较了。”王雅清淡淡地对杨盼盼说了起来。

    王雅清能够想明白杨盼盼的心思,毕竟她们在一起也有一段时间的相处,杨盼盼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性格秉性,她一清二楚。

    “您们快进屋,爸妈他们和我的大伯哥嫂子他们都在,他们刚才还念叨你们几个人呢!等一下我帮您把这些东西整理整理,到时候给大家发下去。”杨盼盼正色地对王雅清说了起来。

    “别老您您的,直接叫大姐就好,你要是老您您的叫着,我这边听着都不习惯了。”王雅清微笑着对杨盼盼说了起来。

    王雅清对于这个兄弟媳妇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她觉得,杨盼盼很识大体,在对待家里人的方面,并没有因为她学历高,在法国那边留过学而有什么高傲而瞧不起乡下来的亲属。

    王雅清曾经和父母说过很多次,让他们到江城这边来生活,可是,父母却直接告诉她,他们在乡下生活惯了,习惯和附近的邻居串门子聊天,到城市里面,他们反倒会感觉生活不习惯。

    现在他们所在的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已经是很不错了,到镇上和县城都已经有了柏油路,在加上王波和李忠信对他们的那个村子有一定的帮扶倾斜,他们村子在附近算是最富裕的村子,也没有什么呆着不舒服的。

    要说坏处的确是有那么一些,毕竟那边的交通什么的不发达,一些好的吃食什么的运输很费劲,但是,他们家里面却是什么也不缺,只要是江城这边有的,他们也是什么都有,无论是王波还是李忠信,都已经给他们那边安排个差不多了。

    “小清啊!你们一家人出去玩的时间也太长了吧!这都年三十的晚上了你们才过来,以后可不能这样了。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样子,一定要尊重年。”李忠信的姥姥看到王雅清他们从外面走进屋子,立刻嗔怪地对王雅清说了起来。

    在老人家的心中,过年必须要有过年的样子,这都到年了,才到家,这样的做法让她很不高兴。

    如果有年三十的话,她没有什么意见,可是,今年只有二十九,过了二十九就是大年初一,小清这一家人这个时间回来,非常的不妥。

    “妈,这不是出去以后看雅杰去了吗?雅杰今年过年不回来这边,她让我给您带好,让您别惦记她呢!”王雅清直接就把话题转到了老妹妹的身上,对于妈妈的说辞,王雅清真心不喜欢听,他们出去玩,这个时候能回来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啥时候回来这边也不是她能够直接定下来的,二十九回来这边,王雅清觉得就差不多了,要不是过年大家都在一起过,她真都有心再在京城那边逛一逛了。

    这个时候京城过年的时候和后世不同,这个时候京城那边过年相当热闹,也没有过年空城的那种情形,甚至京城和沪市那边过年的时候,要比江城这边还要好上很多。

    “雅杰咋今年又不回来过年了呢?我还觉得你们应该是前后脚到呢!”李忠信的姥姥听到王雅清的话以后,顿时就有了那么一些伤感。

    “妈,您就别乱操心了,雅杰今年过年是去男朋友家那边过年,基本上今年就差不多能把结婚的事情定下来了,到时候你们过去参加雅杰的婚礼,这多好的一件事情啊!”王雅清笑容满面地对母亲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王雅清一直是埋怨李忠信的,埋怨李忠信把王雅杰弄到那么远的地方,不过呢!现在她却是想开了,个人有个人的福缘,王雅杰这个时候在沪市那边找到的男友很优秀,也很疼人,不说和李尚勇那种性格也是差不多了。

    王雅清觉得,过日子就得是过日子的样子,王雅杰找到那样的一个男人,应该会有福。

    “今年过年雅杰去男朋友家过年啊!这个是好事情,那我就不惦心了。

    今年要是雅杰结婚,到时候你们可得帮着张罗张罗,我家的老姑娘必须要风风光光地嫁出去。”李忠信的姥姥兴奋地说了起来。

第两千两百七十八章哪壶不开

    李忠信的姥姥这辈子对于几个子女的婚姻虽然很满意,但是,却只有王波结婚的时候算是很风光,几个姑娘嫁人的时候,家里面穷,没有什么条件,基本上没有陪送什么的东西,现在他们家的生活好,她觉得,王雅杰的婚礼,一定要搞得隆重一些。

    她和老伴一共生了八个孩子,现在已经结婚了六个,只剩下最小的女儿王雅杰和最小的儿子王军没有结婚了。

    王军的岁数小一些,她并不是十分着急,但是,王雅杰这个小女儿的婚事,她却是真的着急。

    在他们兴林村那边,女孩子要是二十岁之前不结婚,那就算是有毛病的人了,要不然的话,女孩子十七八岁就要结婚,四十多岁的时候,基本上就看到下一代当爷爷或者是姥爷了。

    东北这边农村的年轻人结婚都早,很多农村和城里面比,要早上个五六岁左右,在农村还有一种说法,大姑娘大小子的如果不结婚,不是家里面的老人没有正事,就是家里面穷得掉渣。

    “您放心,我一定把老妹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您想要什么样子的排面,咱们就弄什么样子的排面。”王雅清笑容依旧灿烂地对母亲说了起来。

    在李忠信和李尚勇面前,王雅清强势得很,但是,在自己母亲的面前,她也是要弱上很多,她心中知道,无论如何,也不能惹老太太生气,大过年的,让老太太高高兴兴的最好。

    “行了,别在那里叽叽歪歪的了,你还看不看小牌了?我们这几个人可都在这里等着你呢!

    小清他们从外地刚回来,让他们赶紧进屋歇歇,我都好长时间没有看到我大外孙子了。”李忠信的姥爷手里拿着小牌,十分不满地对李忠信的姥姥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的姥爷很看得开,儿女只要是过年聚会到了一起,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操心,别说王雅清他们是出门了,就是没有出门的话,二十九晚上的时候过来这边不也是正常现象吗?

    “姥姥、姥爷,你们好,这次我妈到香港和沪市那边没少给您们买东西,等一下您们两位打完了这把牌,到时候看一看,您大外孙子一直挺好的,就等着晚上过了十二点,您们给我发红包呢!”李忠信听到姥爷说话,他立刻走上前一步,笑着对老人说了起来。

    对于姥爷身边的抽巴个脸的三舅和大舅,李忠信也是笑呵呵地打起了招呼,李忠信心中知道,这个小牌的这种东西,也只有他三舅和大舅他们会玩,过年了,他们不陪老人玩这个,还指望着玩麻将或者是其他的啊!

    李忠信他们到了没一会儿的功夫,杨盼盼那边就张罗起来开饭了。

    二十九晚上的晚饭一般都是在四点钟左右开始吃,吃到五六点钟,然后家里面的人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八点看春节晚会,然后十点钟左右包饺子,然后等待新年钟声响起拜年,无论到什么时候,李忠信家这边都是这样的一个流程。

    从二十九晚上到正月初一,就是一个晚上的时间,而初一到初五,也不过五天的时间,东家串串门,西家串串门的,年很快就过去了。

    正月初六一早,李忠信就和王波直接到了忠信办公大楼的会议室,李忠信准备把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信息给大家伙说一说,到时候让大家各抒己见,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忠信啊!这个不是你的风格啊!这大初六的就开始开会布置事情,有那么着急吗?往年的时候,我们开会了,招呼你,你都不过来,这次这么积极,是不是有什么大事情要和我们大家说呢?”董志国顶着一个熊猫眼,在会议室的门口很是郁闷地对李忠信问了起来。

    董志国这个春节过得还算愉快,但是,这几天天天晚上喝酒打麻将,基本上都是熬夜过来的,原本打算初六消停下来了,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李忠信初五晚上就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一早上开会,董志国就琢磨不明白了,这李忠信搞什么幺蛾子的事情,要在初六大早上就开会。

    “志国舅,您看看您现在的表情,这明显是过年期间睡眠不足,都多大的人了,还不知道收敛一些,我的那个舅妈看起来收拾你不行啊!”李忠信调侃地对董志国说了起来。

    董志国作为王波的好友,忠信公司的第二元老,在忠信公司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董志国没什么事情和李忠信开开玩笑,其他的人很少和李忠信这么肆无忌惮地开玩笑的。

    李忠信对于董志国的性格心知肚明,他也是一样地开起了董志国的玩笑。

    李忠信记得王波说过,董志国娶的媳妇挺厉害的,董志国甚至被王波称为怕老婆的气管炎,所以,李忠信直接逗起了董志国。

    “忠信啊!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啥叫你舅妈收拾我不行啊!这不是过年吗?要是平时的时候,我想要这么放松都难。”董志国两手一摊,很是苦逼地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董志国和李忠信在一起的时候,他还算放松,毕竟他们在一起的年头在那里呢!要不是董志国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虚心学习一些东西,这个时候董志国不说是忠信公司的一个超级副总,也是差不多了。

    “咱们就别在门外说了,进会议室里说去,等开完会以后,我看看安排大家伙在一起吃顿饭吧!”李忠信笑呵呵地对董志国说完,便和王波推开会议室的大门,从外面踱步地走了进去。

    李忠信看到,会议当中基本上人已经是坐满了,忠信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除了在外地没有回来江城的人员之外,应该是都到齐了。

    李忠信很是满意这样的一个氛围,定下来八点钟开会,管理人员们都在七点五十五分之前到达会议室,算是对他和王波的一种尊重。

第两千两百七十九章几件事情

    李忠信走在王波前面,笑容满面地坐到了首位,这个首位也是忠信公司董事长的专用位置,在这个位置,正好能够环顾全局。

    李忠信扫视了一圈会议桌前面的众人,然后十分热情地对下面的众人打招呼地说道:“大家新年都挺快乐呗!这大初六的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很多人都还没有从新年的喜庆当中缓过来,这个是我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体谅。

    今次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这边,主要有几件事情要和大家说一下。

    我在过年的时候和王总经理也是进行了一定的沟通,我们两个人基本上达成了一致。下面我把这几个事情说一下,然后大家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者是有什么问题的地方。”

    李忠信看到下面众人都肃然地端坐在那里听他讲话,他也是肃然地说道:“年前我去了香港那边一趟,在香港那边让王鹏拍下来了几个不错的地方,其中有两处是原来就是商场,我们忠信公司到那边以后,得进行一定的改造,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我们的忠信综合商场,以及忠信连锁超市就能够进驻到那边。

    我是这样想的,忠信公司新近培训出来的人员占一半,忠信公司的老员工占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在香港那边进行人员的雇佣,忠信公司的新老员工都从广州和福建那边的公司抽取。

    另外就是忠信连锁快餐进驻香港那边的事宜,我们公司旗下的忠信连锁快餐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管理意识很强,战斗能力很强的队伍,这次到香港那边开连锁快餐,我希望大家能够拿出来一定的章程,是抽调忠信连锁快餐的骨干人员,还是直接按照我们之前的那种模式来进行铺开。

    我个人觉得,忠信连锁快餐在香港那边开店,应该抽调一部分得力干将到那边去,首先要在香港那边打开市场。

    要知道,香港那边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很多东西都相当成熟,在那边忠信连锁快餐如果不能一炮走红的话,到时候在那边发展不起来都是有相当大的可能的。

    而且,我们忠信连锁快餐这边要推出来的有一部分是潮汕菜,也就是说,轮换的人员当中要有一部分的厨师是广东那边的厨师,口味方面,以潮汕口味为主。

    你们看一下,我说的这个事情有什么可以补充或者是有什么问题的,在这个事情上,我希望大家能够各抒己见,咱们取长补短,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

    李忠信对于忠信公司在香港那边的发展也是想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香港那边发展,忠信综合商场以及忠信连锁超市当中必须要新老搭配,用一部分忠信公司熟悉业务的骨干人员来带那些新近培养起来的员工。

    另外一部分人则是需要在香港当地雇佣,这一部分人呢!主要起到带动这些人学会香港人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香港那边的人一般都讲粤语,基本上都吃潮汕类的东西,和内地这边有着很大的差异。

    “忠信啊!你说的香港那边的忠信综合商场在大半年以后就开业,这个是不是早了一些,要知道,我们现在这边还没有开始筹备到香港那边的各项事宜,您和我们说过,我们忠信综合商场和忠信连锁超市要是在海外其他地方开店,必须要做到高大上,半年的时间有些紧了。

    还有,我们忠信公司在广州福建那边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太多的老员工,想要让他们带新人,这个恐怕会吃力。

    我们忠信连锁快餐方面,一直重视的并没有太多潮汕风味的食品,毕竟我们忠信连锁快餐在北方开起来的比较多,南方的市场,我们忠信连锁快餐还没有完全打开。”洪斌看到众人没有说话,他抛砖引玉地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洪斌对于李忠信到香港那边搞忠信连锁商场以及连锁超市的事情,他是报以支持的态度的,但是,李忠信说的半年以后就要开始营业,洪斌觉得李忠信的这个做法有些草率了。

    香港那边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他和王波之前去过香港那边,他觉得,忠信综合商场开到那边以后,要么就不开,要开就要开大一些的,商场也要把档次进行提升,成为上档次的大型商场。

    忠信公司海外销售策略的事情,洪斌和王波都进行过研究,在国内很多商品售卖的价格都比较便宜,但是,到了海外市场,东西的价格就不会像在国内一样便宜了。

    忠信公司旗下的很多东西都是大牌子的东西了,虽然不能说是世界上的顶级名牌,但是,也算得上是名牌了。

    另外一点就是,忠信公司在国内的定价比较地,是因为中国这个时候老百姓都比较穷,手中都没有什么钱。

    而到了海外,赚的钱都是那些个发达地区的钱,价钱自然就会高上很多,李忠信说过,外国人的钱不赚,那就是一种犯罪。

    再加上忠信综合商场到海外的时候,都是带有世界各国顶级奢侈品的,如果装潢什么的上不去,到时候这些东西也是卖不出去的。

    至于忠信连锁快餐的这个事情,洪斌真就没有什么过多的思虑,因为忠信连锁快餐在各个区域经营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主要是以中国各地的特色为主,这次李忠信直接开口说以潮汕为主,那么,这个事情就难办得多。

    南方的大厨和北方的厨师有很多不同,那边的大厨的工资待遇什么的都要比北方高一些,毕竟南方这个时候发展的比较迅速,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让南方的厨师到香港那边去发展,洪斌还是觉得这种做法不妥。

    忠信连锁快餐的特点是什么,特点是全国各地的菜肴和小吃,要是都用潮汕那边的厨师,那直接开饭店就完了,何必整这么一个连锁快餐呢!

第两千两百八十章集思广益

    “洪斌大哥,你说的这个事情我有过这样的考虑,不过呢!这个事情是很好解决的。香港那边有着成熟的装修公司,只要我们把忠信综合商场的效果图拿过去,那边直接就给我们装修了,无非就是我们多花上一些钱而已。

    王鹏已经确定下来了,四个月的时间足够装修,再有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的备货和培训,大半年以后开始经营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李忠信正色地对洪斌说了起来。

    在综合商场开业的这个事情上,李忠信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香港那边这个时候和内地有很大的不同,那边都是专门的装修公司,还有专门的设计部门,要不是忠信综合商场的设计是中国设计院给的图纸,要不是为了统一样式,直接让那边做这些个事情会更简单。

    “还有,关于忠信快餐的事情,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我和王鹏那边也思考过。

    忠信连锁快餐在国内的连锁店都有着很大的针对性,对于北方而言,面食稍微多一些,而对于南方而言,则汤饭类多一些,还有一些是根据各地所在地区的菜系进行调整的。

    我们都知道,南甜北咸,如果在南方弄出来咸一些的东西,南方的客人也是不会吃的。而在北方,你弄出来甜口的菜,很多北方人也是不会吃的。

    所以,这个是一种均衡的状态,我们正常情况下的特色中国美食要有,这个而且是要占到大半,但是,另外的一部分则就需要搞一些潮汕的菜系了,这个是根据当地人的一种习俗来的。

    我们东北这边,一早上几点钟起床吃饭?是五六点钟就起来,而晚上吃饭则是晚上五六点钟,这个时间我都有些说晚了,冬天的时候,也就是四五点钟就开始吃饭。

    而香港那边的天气和这边的天气是不一样的,他们喝早茶,他们喝早茶的时间大部分都在什么时候呢?是十点钟以后,特殊的环境当中必须要特事特办,不能所有的地方都进行统一的一种东西。

    现在我们忠信快餐当中有十几样很有传承,味道一直被人称赞,这些我们是必须要保留的,但是,也需要创新一些东西。”李忠信正色地对洪斌说了起来。

    李忠信觉得洪斌提出来的问题倒是很不错,但是,这两个问题他都和王鹏以及王波研讨过了,认为这样的计划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信哥儿,我听你说的这个以后,我这边也有一个问题想要说一下。”王德庆举手示意了一下李忠信,开口说了起来。

    “王经理,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直接说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就是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你说。”李忠信看到王德庆要说话,他立刻就告诉王德庆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他们这个时候是讨论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说出来以后,大家研讨了,到时候会更好。

    “刚才你对洪斌大哥说的那个事情,我这边有着不同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吧!这个是洋快餐,虽然江城这边还没有,但是,京城和全国很多地区都已经是开花了。

    这样的快餐店,他们的东西都是统一配送的,所有的东西千篇一律,都是炸鸡和一些油炸食品,还有那个什么汉堡,很受中国这边年轻人的喜爱,他们的快餐开到了全世界各地,也没有听说他们有什么区别对待的政策,到什么地方他们都能够开得很是红火。”王德庆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把心中想要说的话说了出来。

    在这个事情上,王德庆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李忠信说的那个东西并不完全正确,难道说开一家连锁快餐,还要搞那么精细,真要是那样的话,就不是快餐店了。

    忠信公司在忠信连锁快餐开始营业的以后,一直保持着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这个时候不说能够超过美国那边过来的洋快餐,却也是差不多了。

    王德庆觉得,现在他们真的没有必要划分得那么细,香港那边也不都是广东人,应该是各个地区各个种族的人都有,没有必要去专门搞一种什么潮汕菜产品这类的东西。

    “王经理,你说的这个事情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为什么洋快餐能够直接一种模式进行铺开,而我们的这些连锁快餐就不能如此这般,是这个意思吧!

    这个事情呢!我这样跟你解释一下,您就应该明白一些了。

    那些个洋快餐呢!进入国内市场较早,肯德基品牌知名度极高,在进入国内市场的伊始,国内对美国充满着向往,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进行模仿,很多人崇洋媚外,加之当时国内快餐稀缺,以及其较高的定价,使得来自于美国的肯德基瞬间成立“高大上”的代表,到肯德基就餐是身份的象征,是美国式生活的代表。使得人们对肯德基无比向往,其采取了极佳的营销策略,吸引了顾客,塑造了品牌。

    我不知道您还记得不记得当年肯德基快餐刚刚进入中国京城那边的时候,我们忠信连锁快餐和肯德基快餐是打的擂台,我们的这些连锁快餐和肯德基快餐当天一起营业的。”李忠信并没有直接对王德庆说,而是问起来王德庆还记得不记得忠信连锁快餐和肯德基快餐在京城打擂台的事情。

    “那个事情我怎么不记得,当时这个活动也是我们一起搞起来的,那个时候我还记得,咱们忠信连锁快餐把那个肯德基快餐超过了很多,开业以后的两个月,肯德基那边的快餐都没有超过我们。

    只不过后来我们公司的事情太多,而且肯德基在什么地方装修开业的事情也是进行了一定的保密化,怕我们狙击他们,而且到的都是大都市,我们想和他们打擂台也是打不起来的,因为他们各种东西都是统一的,而且他们的广告投入,社会关系投入,公益事业投入等,较其他快餐而言较大,为其赢得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所以他们现在火爆起来了,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王德庆挑起眉毛问向了李忠信。

第两千两百八十一章议一议

    李忠信看到王德庆说得条条是道,心中感觉到相当满意,他觉得,在这些人当中,王德庆的眼光可以说是最好的。

    当然了,这个也是和王德庆一直在京城那边,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有一定的关系。

    李忠信忽然间想到,是不是过一段时间让江城忠信公司总部这边的管理人员都适当地到外地去轮换轮换,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总不能总呆在江城这个小地方。

    现在的中国每一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每天都是日新月异,比如说是深圳和沪市的浦东,没什么事情的时候,这些管理层的人员应该出去看一看。

    李忠信把心思收回来以后,微笑着对王德庆说道:“王经理,在这个事情上你说得很对,肯德基他们的广告投入,社会关系投入,公益事业投入等方面做得很多,至少在这个时候看,比我们忠信连锁快餐投入的广告以及各种投入要大得多。

    再加上中国这个时候有很大一部分人崇尚那种美国文化,崇洋媚外,认为国外的东西什么都是好的,去一趟这样的餐厅,就算是吃了一顿西餐了,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很有面子。

    我们中国这个时候的快餐行业,除了我们忠信连锁快餐之外,无论是餐厅的装修布局,知名度等等都和肯德基差出来很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国内吃这些洋快餐的人很多,造成了肯德基这样的一种快餐在中国野蛮发展。

    中国的快餐现在大多数都是以小吃为主,做的东西都是面条馄饨等等东西,甚至很多快餐都是在外面的空地上摆摊。

    相对于那些稍微有了一些钱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喜欢讲究品味,喜欢讲究一些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所以,造成了肯德基的发展。

    这个事情不能说是肯德基怎么怎么好吃,只能说肯德基的东西能够吃得住,毕竟也是发展了无数年的一个世界级别的快餐店。

    他们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快餐出餐的速度相对于我们中国传统的快餐要快,直接进入炸锅之内一炸就可以了。

    所以,他们在什么地方开店都延用一个模式没有什么问题。”

    李忠信一本正经地对王德庆解释起来他的看法和原因,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忠信连锁快餐现在是全国性的连锁店,已经有了几十家大型的店铺,想要在国内的城市继续扩张,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想让一家连锁快餐好下去,必须要保证质量和服务,忠信连锁快餐店成立的时间比较晚,现在也就是成立了十几年,和肯德基这种已经成熟的大型连锁快餐是没有办法去比的。

    李忠信想到的是,忠信连锁快餐在国内不急于扩店,要立足根本,把最根本的东西做好,无论是口味上,还是质量上,再或者是服务上,这几样事情首先要做好,才可以考虑其他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忠信连锁快餐的广告投入等等都要比肯德基这样的连锁快餐差上很多,肯德基冒头了也是正常现象,李忠信也不能说是他重生了,就让国外的快餐无非进入中国。

    “忠信,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肯德基那边不一定好吃,但是,胜在他快而干净,胜在他们的服务于广告,而且他们这么多年已经积累出来了大量的用户,所以,他们的连锁店铺用不着考虑那么多的问题。”王德庆脸上多出来了一些思考,并绷着脸说了起来。

    王德庆算是听明白李忠信的意思了,合辙是人家连锁快餐不用考虑那些,而忠信公司则是需要考虑。

    “对,我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不过呢!我还要强调一点,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进入中国以后,很多东西的口味也是经过了大量的调整,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做出来太大的改变。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我们需要按照我们研究出来的来进行操作。”李忠信正色地对王德庆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并没有想说太多的东西,因为这个基本上是小事,把事情布置下去以后,负责连锁快餐那边的人直接去做这些事情就好,他只是想把这个事情说一下,想看一看有什么需要大家补充的。

    “现在大家对我说的这两个事情,谁还有什么想法没有呢?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进行下面的议题,在这两个事情上,如果你们想到我们做的计划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想不到的地方,到时候大家还是要提出来的。”李忠信看到下面的众人没有吭声的意思,他就知道,这些人已经是默认了他所说的那些,现在也是没有什么好的提议和想法,要不然的话,这些人早就开口了。

    李忠信微微沉吟了一下,开口继续说道:“下面我说的第二个事情呢!是关于我们忠信公司在沪市那边的工业科技园区方面的事情。

    之前的几年,我们忠信公司一直不断地向沪市浦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在那边建设了一个沪市最大的工业科技园区。

    现在我想问的是,在座的诸位,你们想一下,我们忠信公司旗下现在的企业,还有什么样子的带有高科技性质的企业能够搬迁到那边去。

    那个工业科技园区,我的打算是以我们忠信公司的下属企业为主,其他的配套型企业为辅的这样的一个章程,大家议一议。”

    李忠信的第二个议题是关于沪市浦东地区的事情,他在那边弄出来了那么大的一个工业高科技园区,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那么,江城这边的企业,李忠信觉得,是不是应该有什么企业到那边去发展发展了。

    忠信公司在浦东那边搞的工业科技园区,是为了以后忠信公司科研以及工业科技等等长足发展的一个考虑,毕竟江城这边吸收高科技人才的局限性太大,大部分的高科技人才都不会选择到如此偏远的一个地方来。

第两千两百八十二章想起来了

    我们忠信公司旗下现在的企业,还有什么样子的带有高科技性质的企业能够搬迁到浦东那边去?

    众人听完李忠信的话以后,脸上的表情都显得很是不自然。他们觉得,李忠信说的这个事情有些没水准了,忠信公司这边能够算得上是高科技的企业已经都开始搬浦东那边去了,剩下的企业,基本上构不成那种有工业技术含量的那种。

    “忠信啊!我们江城新区这边的手机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圆晶厂什么的,现在的三期以上的都已经是搬到了沪市浦东那边,就是汽车当中的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配件生产厂子和机器,我们都已经是搬向了那边,现在应该已经没有这样的一种部门需要向那边搬迁的了啊!”白奉义半天没有发言,当他听到李忠信的这番话以后,立刻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在白奉义的心中,忠信公司只要能够和高科技沾边的东西,大部分都已经是搬迁到了沪市浦东那边。

    他不明白李忠信的战略布局,也是弄不清楚这样的一个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啊!忠信,连忠信科研基地以及动漫基地的分部,都已经是搬到了沪市浦东地区,我们这边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往那边搬迁的了。”董志国在这个时候随着白奉义的话说了起来。

    董志国就有些不明白李忠信的这番操作了,在江城这边做事情他不香吗?在这边都守家带地的,怎么都好,非得把一些东西搞到沪市浦东那边,难道江城这边不是亲妈生的。

    “董经理,你要是不说这个事情,我倒是没有想起来,我记得你那边小家电的研发部门现在已经成立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吧!具体那边有多少人,我现在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却是听人汇报过,忠信小家电的创新改革现在做得不错,特别是一些电饭煲,电炒锅什么的,都已经是进行了一定的更新换代,我说的这个没有问题吧!”李忠信看着董志国,正色地问了起来。

    董志国如果没说话的话,李忠信还没有想起来董志国这边的事情,等董志国一开口,李忠信一下子就想起来了一些事情。

    李忠信和其他人不同,李忠信对于后世的小家电市场还是相当看好的,后世的时候,小家电的创新相当多,而且,各种新颖的小家电层出不穷,忠信公司在成立小家电厂的时候,李忠信就已经是有了这个方面的打算。

    最近几年,李忠信虽然没有把心思放到忠信小家电厂上,但是,对于忠信小家电部门这边,李忠信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之前主要是科技方面的底蕴太差,忠信公司没有这个方面的技术人才。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沉淀,李忠信觉得,小家电那边也是成立大型的研发部门了。

    如果把小家电厂的研发部门放在江城这边,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和放到沪市浦东那边比起来,江城这边真就不够看了。

    按照李忠信的想法,今后小家电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并不是现在忠信公司这样的一个公司就能够完全占领市场的。

    而且,小家电以及厨房的配套的东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人们在这个时候手中都已经是有了一些钱,也是希望让生活过得更好,那么,小家电和厨房用品的配置方面,也是要加大一定的力度了。

    忠信公司是一家售卖综合商品的公司,小家电这个东西,今后也会是忠信公司的一种主打品牌,这个东西是最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东西,只要是人生活,就需要用到这些个东西,所以,李忠信觉得,这个时候有必要把董志国的小家电研发部门弄到沪市那边,并把这个研发进行扩大,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小家电的研究生产当中。

    忠信公司的小家电厂已经扩展到了三期,已经是有了三个大型的厂房,但是,这三期的小家电都是那种老式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科技含量的产品,也就是质量好一些,价格比其他的小家电便宜一些,才销售得那么好,要是没有这些因素,忠信小家电这边的产品也是会出现和这个时代很多小家电生产厂一样的困境,那就生产出来的产品老旧,生产出来以后不久就成为了库底子,基本上销售不出去,然后越积压越多,逐渐走向倒闭。

    董志国有些狐疑地看了看李忠信,他慢慢思考了一下,才正色地对李忠信说道:“信哥儿,我们小家电生产厂这边的研发部门现在的员工有五十六个人,其中有一半是我们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我们也是把他们算做研发部门当中的,真正的研发部门的人应该在二十人到三十人左右吧!”

    董志国对于小家电的研发部门的想法并不是很多,现在他们厂子的产品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除了供给给忠信综合商场之外,其他的商场想要忠信公司的小家电,是需要等待的,基本上生产出来一批,就能够快速售卖出去一批。

    对于更新换代的这个事情,董志国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有更新换代的产品,他们的工厂就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大调整,这样一来,就耽误了生产,那些可都是钱的。

    只不过李忠信要求他们有研发部门,给那些研发部门下达了一定的任务,要不然的话,董志国都记不起来这样的一个部门。

    “怎么才那么一点研发的人员,我记得小家电厂刚刚开始一个厂子的时候,研发的人员就有十个人以上,怎么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研发部门的人还是那么一点点的人呢?”李忠信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对于董志国说的忠信小家电部门的研发人员少成这样,他感觉到很是郁闷。

    企业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研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大量倒闭的企业,李忠信觉得,忠信公司绝对不能犯这样的一种错误。

第两千两百八十三章调配

    董志国望着蹙起眉头的李忠信,他的心中就想不明白了,现在研发人员加上技术人员都五十六个人了,这些人可都是吞金兽,那是吃钱的主,这咋还闲人少了呢?

    “现在小家电研发部门有五六十个人,已经不少了,就这我都觉得多,他们的工资最高,可是,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研发出来的东西,很多我们现在都用不上。

    现在我们忠信小家电厂的销量很旺盛,基本上是生出出来了小家电就能够销售出去,这个时候,我们主要是加大产能,而不是搞那些个升级换代。”董志国微微思索了一下以后,正色地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董志国一直就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忠信小家电部门和其他部门相比,是属于晚一些成立起来的部门,现在他们开始赚钱了,那么,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来进行生产,这样的话,才能够创造出来大量的财富,才能够让忠信公司其他部门看得起他们。

    董志国是忠信公司的元老,现在主要就是负责小家电这边,他心中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总觉得他的文化水平低,很多方面比其他人差出来很都,他希望能够通过他的努力,让忠信小家电部门赚钱赚得多一些,不希望被别人小看。

    李忠信看了一眼董志国,心中想到,这个董志国还是没有体会到我这边的想法和意图,忠信公司现在需要忠信小家电那边赚钱吗?

    答案是不需要的,忠信公司有钱,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赚钱的,无非就是赚钱赚得多少而已,忠信公司现在连银行都搞出来了,还能差你那么星星点点的东西?

    对于董志国心中的想法,李忠信简直是无语了,他心中想到,幸亏这次他想起来说这个事情,要不然的话,忠信小家电这方面的业务绝对会被董志国给耽误了。

    “董经理,你说的加大产能的这个事情我不反对,对于我们忠信公司来讲,多生产出来人们实用的家用电器,让更多的贫民百姓用上我们忠信公司产的好产品,这个一点问题也没有。”就在董志国脸上稍微有那么一点喜色的时候,李忠信口风猛地一转,神色肃然地对董志国说道:“你说的那个虽然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我们忠信小家电绝对不能只看眼前的这些事情,我们的产品必须要升级换代,没有技术创新,怎么能够有持久的生命力。

    忠信小家电产品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销售得好,主要是因为忠信综合商场有专业出售忠信小家电的地方,而且我们的小家电的价格比同类产品的价格要低上一些,质量要好上一些,所以,才有了现在的销量。

    如果我们一直停滞不前的话,那么,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忠信公司的小家电就会被大浪拍到沙滩上。

    我之前听你最后说他们研发出来的东西,很多我们现在都用不上,这个绝对是大错特错,我们的产品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升级改造,然后在这些小家电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其他类别的小家电。

    比如说我们现在忠信公司研发出来的排烟罩,这个东西的研发以及生产,就要加大一些力量。

    无论从外观上,还是排风的性能上,我们都要把这些东西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忠信公司的小家电才能够活下来,才能够走得更远。”李忠信黑着脸对董志国说了起来,对于董志国那种想法,李忠信实在是无法恭维,这董志国脑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居然能够想到那样的一种思维。

    看到董志国有些发蒙,李忠信心中也是对这员心爱的大将无语了,之所以李忠信把董志国安排到小家电生产部门,让他管理小家电这边的一切事宜,就是因为董志国这个人管理方面还行,至少在管人和用人等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看来,他真就得让董志国好好地培训培训,要不然的话,也是需要让董志国出去走一走,看看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要不然的话,董志国是真的落伍了。

    “好了,董经理,这个事情我这边直接定下来了,你们研发部门的人员呢!在过年以后组成研发攻关中心,把那些研发人员都调到沪市那边工业科技园区那里去。

    在那边呢!他们组成的研发中心,将会对忠信旗下的小家电进行升级更新等进行合理安排,让我们忠信公司的小家电进行升级改造。

    他们在那边也是需要建设起来一个全新的小家电设备生产部门,专门对忠信公司小家电的员工进行培训,到时候具体怎么来做,我会专门地跟你进行一下沟通。

    这个事情呢!我们在这次的会议上就不继续讨论下去了。”李忠信把心中的想法说法之后,直接就把讨论这个话题的口子给封上了。

    李忠信觉得,如果在这个场合之下和董志国说这些东西,董志国那边会有很大的意见,而且也没有那些个必要,等这次开完会以后,他抽出来一定的时间,给董志国好好上上课,让董志国知道这次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究竟是怎么样子的一回事情。

    李忠信看到下面的人都没有发言的想法,李忠信想了想说道:“刚才和董经理说起来关于他们小家电部门的事情以后,我突然想起来了咱们这边专门负责精细加工的两家机床厂,这两家厂子都在我们忠信新区这边,我个人认为,我们这边需要一个这样的工厂就可以,另外的一个工厂,我建议搬迁到沪市浦东那边,在那边做一个大型的精细加工的工厂,江城新区这边的加工厂专门负责江城这边的高精度产品的加工,那边直接面对全国。毕竟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有我们忠信精细加工的机器的企业不多,这样一来,对于忠信公司和国家来讲,都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第两千两百八十四章真正的议题

    李忠信把关于香港那边综合商场的事情以及江城新区这边一些企业搬迁的事情说完,又和众人讨论了一番,他这才想要进行最后的话题。

    李忠信一直有一种想法,别看他是董事长,王波是总经理,大部分事情都是他负责安排,下面人去做,但是,他真就不想搞这样的一种一言堂,毕竟忠信公司现在不是一家小的企业,而是一家超级大型的集团公司了。

    只是让李忠信感觉到无语的是,虽然他不想搞一言堂,但是,现在却是和一言堂差不读了,下面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提出来什么好的有效的建议,反倒是让他感觉到嘴皮子快要磨破了。

    在这个事情,李忠信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毕竟他手底下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见到过多大的市面,还没有多少的文化,要是指望他们能够看得更远,那真的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李忠信觉得,文化底蕴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这些年来做的事情太多,做得太好的原因,基本上在大的方向上,或者是说大的决断上,都是他做出来的决定。

    而他坐出来的决定基本上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都是好的项目和赚钱的买卖,从来就没有失败过,那些他们看上去根本就是败笔的生意和事情,这个时候也是显露出来了峥嵘。

    所以,在一些大的方向和大的事情上,这些人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和异议,在他们心中,李忠信说的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问题,其他细小的问题方面,等谁去负责这样的一个事情,谁来处理就可以了。

    李忠信在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以后,他轻轻地晃了一下脑袋,正色地开口说道:“这次我去京城那边呢!吴姓大佬召见了我。他和我聊了聊这个时候的一些经济问题,之后重点来了,大佬希望我们忠信公司能够在沪市或者是深市那边的股票市场上市。

    之前我和大家说过很多次,我们忠信公司暂时没有上市的一种打算,毕竟我们忠信公司是一家私营的公司,上市的话,主要是从市场上面拿钱来对企业进行发展。

    我们忠信公司现在都搞起来忠信银行了,钱这个方面自然是不缺的,再加上上市的事情很是麻烦,上市以后各种事情也会层出不穷,所以,我没有答应大佬的这个请求。”

    李忠信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微微地顿了一下,他趁着停顿的这个时间,扫视了下面人的面部表情,看一看有没有人对于他的话有什么惊诧或者是什么其他想法的。

    李忠信没有想到的是,下面的众人听他说完这些东西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保持着鼻问口口问心的一种节奏,仿佛李忠信说起来大佬和上市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惊讶。

    李忠信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很是无语,难道说忠信公司的高层人员的内心都已经如此强大了,我说的可是大佬,是那个手握重权的超级大佬,他们怎么会表情如此平淡呢?

    李忠信无论从谁那里,都看不出来那么一种惊讶或者是怀疑的表情,他只好微微咳嗽了一声,继续大声地讲了起来:“这次大佬对于我们忠信公司不上市的事情并没有说什么,不过,大佬提出来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让我们忠信公司的子公司进行上市。

    这个怎么说呢!我们忠信公司现在成立到现在的这个时间里,子公司已经有很多家了,只不过我们在称呼的时候没有那么称呼。

    大佬说完这个事情以后呢!我便琢磨起来这个事情的操作性会怎么样。

    其实我比任何人都明白,现在很多人看到忠信公司都是眼珠子红红的,因为我们忠信公司非常赚钱,基本上只要是忠信公司参与进去的地方,都是赚钱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他们希望忠信公司能够把重要的数据公布。

    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些人希望忠信公司上市,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再加上大资金的配合,在股市上对忠信公司进行收购等等事情。

    所以我选择忠信公司不上市,但是,话说回来了,大佬的面子要给,一些事情我们忠信公司要做,因为这样,我思来想去,忠信建筑公司这个子公司就有很大的上市潜力,我们可以把忠信建筑公司上市,所以,我和大佬研究了一下,决定在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把忠信建筑公司的股票在沪市那边的交易所进行上市。”

    李忠信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却是把下面的众人震得嗡嗡的。对于之前李忠信说和大佬在一起聊天谈事情的事情,他们没有反应是很正常的,在他们的心中,李忠信做出来什么不正常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反倒是李忠信说的正常的事情,一般都是不正常的。

    这个是他们心中的一个定理,也是他们心中的想法,所以,他们没有什么表情,再有一点就是,大佬和李忠信说事情,跟他们又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李忠信最后说起来忠信建筑公司要上市的事情,他们一下子就脑袋瓜子感觉嗡嗡的了。

    对于忠信公司股票不上市的事情,李忠信在开会的时候和他们说过了很多次,因为沪市那边的官员找过忠信公司,江城以及黑省的领导们找过忠信公司,他们希望忠信公司到沪市或者是深市去上市,但是,忠信公司一直就不答应这样的一个事情,基本上是那些到忠信公司这边来,直接就告诉他们忠信公司不上市。

    在这个事情,下面的众人也是问过王波和洪斌他们几次,对于这样的一种事情,他们其实并不是很懂,所以他们咨询过王波和林霞。

    王波和林霞给他们这些人的答案呢!上市的好处并没有怎么给他们讲解,只是告诉他们了上市以后的弊端,所以,在李忠信说出来让忠信建筑公司到沪市那边上市的事情以后,他们一下子就感觉到蒙圈,并开始议论了起来。

第两千两百八十五章什么情况

    作为忠信建筑公司的总经理杨华,听到李忠信要把忠信建筑公司上市,他瞬间就觉得被雷劈了一般。

    对于杨华来讲,忠信建筑公司就和他的孩子一般,他是亲手把这个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现在李忠信居然说要把忠信建筑公司上市,这不啻于把他的孩子给卖了。

    杨华心中清楚自己是什么出身,他在八二年的时候,和王波、董志国一样都是一个混混,成天就知道喝酒斗殴,一天没有什么正经的事情可干,要不是他有一个比较牛逼的姐夫梁国富,那个时候他早就完蛋了。

    杨华在这个时候脑海当中回想起来当他第一次接触李忠信,第一次和李忠信合作搞那个什么太阳能的简易版的热水袋,第一次在江城这边搞装潢材料,然后带着徒弟们开始搞建筑。

    杨华还依稀地记得,当年他们盖第一栋楼房时候的情景,他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混混,发展成了现在手下有十万员工的总经理,他知道他一路走来有多么的艰辛,现在李忠信轻飘飘地一句话,直接是把他打入了深渊。

    为什么要把忠信建筑公司上市呢?现在忠信建筑公司的效益难道还不够好吗?杨华的脑海当中一下子问号。

    忠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现在都可以说是一方大佬,但是,他们对于一个企业上市什么的事情却没有什么概念,杨华在这个时候只是觉得他被李忠信给无情地抛弃掉了。

    公司上市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概念杨华并不懂,但是,杨华却是知晓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司一旦上市,他的这个总经理恐怕要被拿下了。

    中国的股市上市的应该都是国家的企业,也就是说,忠信建筑公司甚至变成了国家管理的公司,今后他绝对没有了现在的一种地位。

    刚刚杨华还嘲笑董志国那货,嘲笑董志国在研发方面没有按照李忠信的要求去做,被李忠信把研发部门弄到沪市那边去了,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今后董志国对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很多方面,都已经是失去了控制。

    这笑容还没有完全收起来,忽然间就轮到了他自己,杨华在这个时候心中更是觉得难过。

    “我说杨华,你觉得忠信这是什么意思呢?咋好死不活地要把忠信建筑公司给上市了,最近一段时间你是不是做错什么事情了?”冯小武在杨华身边用手指捅了捅杨华的腰眼,有些狐疑地问了起来。

    在冯小武的心中,杨华一准是做错了什么事情,被李忠信不喜,李忠信想要把杨华拿下,要不然的话,怎么也是不会把杨华的建筑公司上市。

    整个忠信公司当中,当属杨华的忠信建筑公司的人员最多,基本上算是忠信公司一半的人了,这杨华应该是什么地方没有做好,李忠信要拿杨华开刀。

    “没有啊!我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啊!一切都十分正常,也没有出现什么质量方面的问题,我们忠信建筑公司今年的效益也非常不错,员工的成长性也是大幅增长,我这边真的没有什么让李忠信生气的事情啊!”杨华一手挠头,一手在腿上轻轻地拍打,脸上露出了一种深思之状。

    杨华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地去想,去想他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或者是什么地方招惹到李忠信了。

    “老白,你知道忠信这是什么意思吗?咋还突然之间想起来要把忠信建筑公司上市了呢?我这边忠信建筑公司的数据相当不错,你过年的时候去忠信那边拜年,没听忠信说吗?”林霞有些不解地想了想以后,她转头问起了身边的白奉义,

    林霞在这个时候也是想不通,这忠信建筑公司弄得挺好的,咋李忠信就想要把这个公司给上市了呢?

    林霞作为公司的总会计师,对于公司上市等等一些事情,她算是相对了解的,只是她现在也是有疑问,忠信建筑公司这么好的一个企业,放在手里面不断地赚钱,真的不香吗?

    “我哪里知道忠信这是什么意思啊!过年的时候我是去忠信家拜年了,可是,忠信家里面的人多,只是和忠信以及他的父母打了一个招呼我就走了。

    忠信没有和我说这个事情,就是洪斌副总那边好像都是云里雾里的。”白奉义也是一脸懵逼地对林霞说了起来。

    只不过白奉义在这个时候的想法和林霞以及杨华他们的想法不同,白奉义觉得,公司上市是一件好的事情。

    真要是忠信建筑公司上市了,到时候他们买股票的时候,其他的股票就可以不考虑,直接全部购买忠信建筑公司的股票就可以了。

    别的事情白奉义不清楚,但是,白奉义却是清楚忠信公司旗下的这些个企业有多赚钱,别的不说,就忠信建筑公司,每年的效益都不是中国这个时候一般国企能够比拟的。

    李忠信说完要把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事情以后,他并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看起来下面的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都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表情。

    关于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事情,李忠信因为回家的时候是大年二十九,也就是和大年三十一个样,在那样的一个时间,李忠信真不想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让大家过年都过不好,担心一些个事情,所以,李忠信就连洪斌那边都没有提前透话,而是一早上打电话的时候和洪斌说了那么一嘴。

    让李忠信没有想到的是,忠信公司的这些个高层管理人员在他说出来忠信建筑公司要到沪市那边上市以后,这些人的脸色竟然都不怎么好看,而且好像是李忠信做了一个什么不应该做的事情。

    李忠信郁闷地想到,难道忠信建筑公司这样的一个忠信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对他们来讲不是一个好的事情?

    特别是杨华那边,在他刚说出来这个事情的时候,杨华的脸色就开始灰暗起来,就好像是一下子受到了什么重大的打击一般。

第两千两百八十六章理解偏了?

    李忠信听着听着,居然听到王喜平那边说,忠信建筑公司要归国有了,还有人说,忠信建筑公司恐怕要黄了。

    这尼玛都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李忠信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好像感觉到下面的众人把他的意思理解偏了,已经是严重地偏离了轨道。

    李忠信微微平复了一下那种很是愤怒的心态,慢慢开口说道:“大家都静一静,刚才我说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事情呢!想要大家自己先谈一谈想法,但是,我感觉大家好像对于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事情的看法有些不对头。

    我呢!现在给大家解释一下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具体情况,到时候大家有什么想法的话,再和我这边进行沟通。”

    李忠信说完这些话以后,巡视了一圈,看到众人已经恢复到聆听的状态,他才继续开口说道:“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这个事情呢!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忠信建筑公司现在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状态,上市以后还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上市以后的董事长是杨华,由杨华主持忠信建筑公司的一切工作。

    上市呢!并不是把忠信建筑公司从忠信公司当中丢出去了,他依旧是忠信公司的子公司,忠信公司今后的建筑活,还是忠信建筑公司来做,只不过账目方面要做得清楚,不搞一些其他的名堂就好。

    忠信公司上市,是国家和忠信公司双赢的一件事情,今后忠信建筑公司这边会整合一部分国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国家把那些不赚钱的企业交给忠信建筑公司这边,让这些企业重新活起来,而忠信建筑公司则会拥有更多更好的技术人员和建设人员。

    一家公司的上市,并不是把公司或者是企业上市到市场上去以后,这个公司或者是企业就不属于你了。

    上市以后,公司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是账目什么的一切都要清晰明了,之前账目方面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不透明的,但是,上市之后,所有的一切账目,也就是说购买什么机器花了多少多少钱,在什么项目上赚了多少多少钱,这些都要进行透明化。

    举个例子,正常情况下,忠信建筑公司是忠信公司的子公司,忠信公司的楼基本上都是忠信建筑公司来承建的。

    在盖好楼以后,忠信公司是需要给忠信建筑公司工程款项的,这样的话,能够进行一定的成本核算,毕竟忠信建筑公司已经是一家算是独立出来的公司。

    但是,我们公司给的价格,一定要比在外面其他公司或者是企业找我们忠信建筑公司的价格要低一些。

    这个都不说是忠信建筑公司是忠信公司的子公司,就说忠信公司是忠信建筑公司最大的客户,这个必须要给与最实在的优惠。

    但是,这个价格我们一般是不透明的,如果透明的话,其他公司或者是企业拿这个价格一对比,到时候就不好赚他们的钱了。

    这个就是我们忠信建筑公司一些东西没有透明化的原因,另外的基本上就是小事情了,比如我们忠信建筑公司从江城忠信水泥厂那边购进水泥用来建筑忠信公司的项目,那是按照出厂价以下进行采购的,这个采购价格比其他的建筑公司或者是国家一些部门采购的价格都要低,这样的一种东西呢!我们也没有给他们透明化,也就是说,我们忠信建筑公司盖一栋楼的成本,实际上只有我们自己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知晓,其他人是不知道这样的一种东西的。

    上市以后呢!这些东西都要透明化,国家会派专门的审计部门到这边来进行审计,到时候这些事情都要摆到明面上。

    对于忠信建筑公司来讲,并没有什么损失,而且在上市以后,忠信建筑公司将获得相当大的一笔资金,用这些资金,忠信建筑公司可以进行一定的地皮采购,可以把之前的老旧设备进行淘汰,换上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好东西。

    可以这样说,忠信公司上市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只不过忠信公司是一家不差钱的公司,没有上市的那种打算,赚钱的这个事情,赚多少是多呢!”

    什么鬼?!!!

    上市是这样的一种事情?

    杨华和冯小武以及王喜平这些人听完李忠信的解释以后,他们都惊呆了,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前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想偏了。

    并不是李忠信想要把忠信建筑公司解散了,也不是杨华得罪了李忠信,李忠信想要收拾杨华。

    杨华的脸色从阴转晴,可以这样说,就这短短的一会儿的时间,他就经历了很大的一种考验,不说是从天堂到地狱,再从地狱到天堂也是差不多了。

    个杨华最大欣慰的是,李忠信说了,忠信建筑公司上市以后,忠信建筑公司依旧是他说了算,而且好像给他还荣升为董事长了。

    虽然他这个董事长的含金量比李忠信的董事长的含金量差上了很大一截,但是,终究也算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了。

    至于李忠信后面说的那些个事情,杨华觉得跟他真就没有太大的关系,真要是忠信公司上市了,他依旧听李忠信那边给他安排,给他出主意就可以了。

    “忠信啊!上市公司不都是股份制公司吗?我们忠信建筑公司现在也不是股份制公司,那我们公司怎么上市,这是一个挺关键的问题。”林霞作为忠信公司的总会计师,她听完李忠信的话以后,直接开口问了起来。

    对于李忠信说上市的事情,林霞觉得李忠信挺儿戏的,现在忠信建筑公司连股份制公司都不是,到时候怎么上市。

    李忠信看了看越发有一种女王范的林霞,他微笑着对林霞说道:“大会计师,我们忠信建筑公司现在不是股份制公司,让他变成股份制公司就可以了,这个事情多简单,按照一定的金额发行一定数量的股票,让忠信建筑公司的人拿钱购买股票,不就是股份制公司了吗?”

第两千两百八十七章另类想法

    李忠信对于林霞提出来的那个问题就是那么一说,股份制公司的事情,在李忠信心中是很好解决的一件事情,说白了,股份制企业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至少三人)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忠信公司这样的一种企业,想要变成股份制公司会相当简单,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悬念,只要是想弄,变成股份制公司就是几天的时间。

    只不过呢!李忠信不想那么去做,而是想要让忠信建筑公司的员工手中都有忠信建筑公司的股票。

    李忠信对于这个时候中国的股票制度还算了解,他知道,中国企业都搞那种原始股,在这个公司上市多少时间以后,这个股票可以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而李忠信想到的却是创新,忠信建筑公司要搞那种整体一次性上市,也就是说,没有那种所谓的国家解禁股和职工股的解禁股。

    李忠信认为他开创这样的一个先河以后,中国股市能够有一定的变化,总之,这样的一种模式要比现有的股票模式好上很多,毕竟这个是成熟的股份制经济。

    李忠信比很多人都清楚,股份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起源于西方,在很早以前,大英帝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莫斯科尔公司。

    四百多年过去了,经过一次又一次历史的冲刷与考验,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股份制经济体制。

    而东方的股份制经济起步较晚,东方各国都是在近代才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股份制经济体制。

    作为东方最大的文明古国——中国,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有了自己的股份制公司。

    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国股份制经济,无论是在运行方式还是组织形式上,都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与坎坷之后,股份制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股市慢慢发挥出来了作用,股份制经济算是正式在中国兴起,只不过忠信公司是李忠信独有的,不想到股市上去融资而已。

    李忠信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忠信公司的要不就不上市,要是上市的话,就是李忠信正式放弃忠信公司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忠信公司直接变成全民所有的,只要是居住在中国的,有中国身份证的人,都会拥有一些忠信公司的股份,到时候人们直接用这个来获取分红,到时候总会有一定的收益的。

    李忠信最向往的是后世阿联酋那样的一个国家,他们做出来的那种制度,对国民实在是太好了。

    李忠信还记得后世的时候,他听人说起过,阿联酋这个国家的国民,在婚后可以申请一块地皮,盖房子。

    申请条件很是简单,无非就合法婚姻证明、拥有3个以上的孩子。当然,等待是很漫长的,至少需要3年。

    他们可以从政府申请200万迪拉姆左右的资金建房子,虽然这钱是要分期还给政府的,期限约为30年,但是却没有利息。

    这个国家的儿童每个月可以领600迪拉姆的儿童抚育金。男生直至参加工作为止,女生至结婚为止。

    所有教育费用全免,包含小学、中学、大学,同时还能领取一定金额的零花钱(但只限于政府公立学校),也就是说,他们的住房和教育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压力,至少他们不用为了这两样而犯愁。

    他们那个国家,成绩好的学生还享有比较可观的奖学金,并可免费参加一些健身俱乐部。

    可享受免费出国留学,并且政府还会补贴巨额助学金,及父母、妻儿的陪读生活费。

    按照阿联酋的规定,阿联酋当地公司,超过50人规模的,就必须雇佣至少一名本地人,所有工种最低工资一万迪拉姆。一些当地人年纪轻轻的就在政府部门退休了,随便去一家外国人公司里打工,这样可以拿两份工资)

    其它公司必须由当地人作担保人,并持有公司一半的股份。公司每年向担保人支付一定的保人费用,一年一万至几十万费用不等。

    这个就是给阿联酋人们的一种福利了,只要是有阿联酋的户口,很多人哪怕是不工作,也会享受到极高的待遇。

    在阿联酋还有一样最牛逼的事情,那就是医疗免费,他们国家全民享受医疗保险政策。看病只需持保险卡即可。如若医生建议需要去国外做手术,政府将支付所以费用,包括陪同人员的酒店住宿。

    除此之外,当地人结婚时,还可以向政府申请7万迪拉姆的结婚补助金,用于筹办婚宴。

    外国女子嫁给本地男子,至少结婚五年以后才可以申请更换阿联酋护照。

    这些制度让李忠信很是羡慕,后世的时候,李忠信可是记得很清楚,中国这边有三座大山压住了人们,那就是住房、医疗、教育。

    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这边基本上是国家建房,单位建房,而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这种福利待遇基本上是没有了,能够有集资建房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单位了,一般的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做这样的一个事情。

    所以,房子是一座大山,甚至是压垮了很多的年轻人,很多年轻人购买房子需要贷款,还贷的时间甚至是几十年,严重遏制住了他们花钱消费的空间。

    医疗方面,中国虽然做出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后世的时候,依旧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治不起病那些高昂的费用让人们都轻易不敢生病。

    教育更是如此,很多家庭在后世的时候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基本上是把自己赚到的钱都给孩子交补课费等等了,他们觉得,他们没有成功,没有成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

    所以,李忠信有些羡慕阿联酋那样一个国家的那些个政策。

第两千两百八十八章底气

    李忠信是羡慕那种政策,也是想让中国实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只不过呢!李忠信心中清楚,这个事情要是在中国做,实在是太难了。

    别的不说,就中国的人口而言,中国有十三亿的人口,别说是一个人多,就是一个人一元钱,那就是十三亿元钱。如果一个人给一千元钱的话,那就是一万三千亿元钱的人民币。

    而李忠信之前所考虑到的那几座大山,别说是一千元人民币了,就是一万元的人民币也是不够用的。

    所以,李忠信有过那样的一种打算,今后也是想要那么去做,但是,到现在的这个时候,李忠信依旧没有考虑好。

    到了李忠信现在的身家和地位的时候,钱这个东西对于他来讲,真就像后世马云说过的话,钱对于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哪怕把他现在的忠信公司都捐出去,他几辈子也是花不完手中的钱。

    按照李忠信的想法,国家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搞那种全民股份制,而不是把国有的大型企业轻易地变成股份制企业。

    按照国家现在实行的政策,只有这些企业的职工能够享受到这样的一种政策红利,这也是加大了中国贫穷人口和富裕人口的两极分化。

    正常情况下,国家的企业是国家的,也是中国全国人民的,不应该搞那么一种进程,但是,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走这样的一种路线。

    所以,这个时候才有大佬希望忠信公司也进行上市的一种想法。

    国家的想法是好的,希望帮助一定的企业进行融资,然后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那些个企业的分红,也就是相当于老百姓拿钱让企业融资,然后企业回馈给老百姓。

    只不过国家的这种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在李忠信的心中,中国上市公司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属于那种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等各种混乱,企业主体地位残缺。

    另外,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

    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股市,李忠信一直认为是炒作的市场,而没有什么价值投资,也没有什么所谓的上市公司大量回报股民等事情。

    而他的忠信建筑公司上司以后,就会打破这样的一种铁规,会成为中国股市上第一家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企业。

    李忠信之所以有着这样的信心,是因为忠信公司旗下的忠信建筑公司十分庞大,是一家超级大型的公司,按照李忠信的估算,现在忠信建筑公司的净资产已经是达到了几个亿。

    别的不提,就是那些个大型工程机械以及工程辅助设备等东西就值这个价钱,更别说忠信建筑公司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其他资产了。

    净资产这个东西是指属于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

    这个净资产呢!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忠信建筑公司成立以后,基本上没有负债,是一步步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的。

    忠信公司好比开发商,忠信公司拿地皮,忠信建筑公司负责盖房子,盖好房子以后,房子交付给忠信公司来进行使用。

    忠信建筑公司实际意义上来讲,就是赚的忠信公司的钱,所以,忠信建筑公司是没有什么负债的。

    最先期的投资资金都是李忠信的,那些个从日本采购回来的各种工程机械设备,从全世界采购回来的各种先进的工程车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忠信公司实掏的钱,忠信建筑公司招工招上来人了,开资也是赚到钱以后给钱,所以,忠信建筑公司算是没有什么负债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李忠信在和林霞说忠信建筑公司想要变成股份制公司很简单的时候,他很有底气。

    李忠信心中更是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忠信建筑公司要上市的话,林霞那边会有一阵好忙,毕竟林霞是忠信公司的总会计师,忠信建筑公司的资产核算等等,必须要林霞出手。

    “这次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事情,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由我们国家的大佬主抓这样的一个事情,怎么都会成功,反倒是大会计师您,今后的这段时间会很忙,至少忠信建筑公司这边的资产核算是要您亲自来把关的。

    我有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忠信建筑公司和国家那边快速把这个事情做好,争取在明年的年初就开始上市。”李忠信脑海当中想到那么多的事情,其实也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想明白了一些东西以后,李忠信正色地对林霞说了起来。

    李忠信心中十分清楚,关于忠信建筑公司上市的事情,说白了,也只有忠信公司最高的这些管理人员和林霞这个大会计师能够参与其中,其他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好参与的。

第两千两百八十九章不惯着

    林霞怔怔地看向李忠信,心中郁闷地想到,这李忠信是定下来了要做这个事情,她真的要有得忙了。

    忠信建筑公司要上市的这个事情,和其他的事情不同,基本上她是要忙上一段时间了。

    想到这里,林霞正色地对李忠信说道:“信哥儿,这个事情你放心,我这边会带着咱们公司的那些个精英人员把这个事情办好的。

    只是我现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忠信公司的那些个资产问题怎么来计算。”

    李忠信看着正色说话的林霞,他微微笑着说道:“这个事情呢!到时候我会专门和你谈一下,很多具体的东西或者是安排,都需要我和王总他们进行讨论,什么是需要给忠信建筑公司的,什么是我们忠信公司要收回的,这些事情都需要进行研究,现在我没有办法给予你这个方面的答案,不过也快,在我开学走之前,会给你把这个事情说明白的。”

    李忠信笑着对林霞说完以后,正色地继续开口问道:“现在大家有什么想法和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自己的问题,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方面的事情。”

    杨华看了看身边的冯小武,又看了看董志国,他并没有做声,他觉得,在这个事情上,他真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又有什么可说的,李忠信那边应该已经把事情都安排完了,到时候他就听李忠信那边安排就是了。

    王波和洪斌两个人对于李忠信的这番话也没有什么想要说的,无非就是忠信公司上市的一个事情,这样的一个事情对于他们来讲,那绝对是一件相当好的事情。

    忠信公司当中,现在人员最多的就是忠信建筑公司,基本上忠信建筑公司的人快占到忠信公司的一半了。

    这几年忠信建筑公司那边他们没少操心,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的,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有各种是是非非,忠信建筑公司也不例外,所以,他们觉得,李忠信的这个做法很好。

    至于说什么建议不建议的,现在李忠信这边还没有开始什么动作,具体的东西李忠信也没有说清楚,他们真就不能乱发表什么意见。

    其他的人在这个时候心态虽然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人却都选择了沉默,他们并没有提什么建议不建议的想法,他们觉得,李忠信都已经定下来的事情,就按照李忠信的这个做法来做,绝对是不会有什么错误的。

    就像李忠信说的最后那句话一样,这个事情他们这些局外人真就没有什么好掺和的。

    看到众人都不吭声,李忠信也是感觉到有了一些郁闷,他想要的那样的一种情形,看样子是出现不了了。

    李忠信心中也是知道,忠信公司的这些个高层管理人员肚子里面有多少的墨水,但是,他却总感觉闹心,难道真的所有的大事情都需要他一个人来做主?

    “忠信啊!你看看你还有什么事情想要和大家说的,刚才你说的那几个事情,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就按照你说的来办就行,具体的事情,等会后有时间的时候具体落实下去。

    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我这边告诉赵媛媛去安排一下午餐,我们一会儿把这边的事情说完,一起聚个餐。

    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忠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这样齐的了。”王波看了看李忠信,淡淡地开口说了起来。

    王波记得李忠信和他说的一共就这么三件主要的事情,现在这三件事情都说完了,那么,也是该安排赵媛媛去安排他们吃饭的事情了。

    现在是大年初六,也算是过年的时间,正好大伙凑在一起聚一聚,要知道,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聚得这么全了。

    往年都是一样,总是文不齐武不齐的,总有人在外地回不来这边,这次忠信公司的高层基本上全了,再有一两天,他们也都该回去各自的地方,也是应该聚一聚了。

    李忠信十分无语地翻看了王波一眼,心中想到的是,三舅,你闹呢!这才哪到哪的时间啊!现在才十点钟多一些,咱们会不说是开一天也是差不多的,这还没有等怎么样呢!咋就想要吃饭了呢?

    李忠信一直以来觉得王波的变化很大,各种事情都能够处理得很好,可是,现在看来,王波还是没有改变他那种好吃好喝的习惯。

    “王经理,咱们开会之前定的不是晚上吃饭吗?这才说明时间,现在这个时间吃饭,是不是早了一些,我记得你和洪斌副总那边还要有很多事情要说吧!”李忠信肃然地对王波说了起来。

    他直接就点了王波,这个时间段还早,开会要开上一段时间的。我这边虽然就这么三件事情,也是说完了,你和洪斌那边怎么也是要说一些什么吧!

    “我们年前开会的时候把事情都布置下去了,年后暂时没有什么事情要交代的。

    基本上这一年各部门需要做的事情,我们都安排完成了,要是有什么事情,也是些许小事,用不上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我们就能够交代清楚。

    洪斌大哥,我说的这个事情是不是这样,你那边也应该没有什么事情要讲的吧!

    这现在初六,还算是过年时间,初七的时候,大家伙都该往各地走了,所以呢!我觉得我们开完会之后直接过去吃饭最好。”王波压根就不看李忠信那略显发黑的脸,他看着洪斌说完以后,转过头满不在乎地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王波觉得,李忠信弄那么又臭又长的会没有任何意思,该谁的事情,就是谁的事情,该布置完成的,他们已经布置完成了,自然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来谈事情,绝对不能惯着这厮脾气。

    王波更是想到,李忠信这厮,年前的时候,只是把大方向交代给了他和洪斌,他和洪斌把事情布置下去都快累死了,现在没有什么事情了,还要开那么长时间的会,那才是他脑袋让门框夹了呢!

第两千两百九十章变化很大啊!

    结束了忠信公司新年第一次全体高层领导会议以后,李忠信十分无语地看向王波,那眼神显得十分幽怨。

    李忠信觉得,这年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被王波给生生的糟蹋了,按照正常的情况,新年第一次会议要有很多事情布置,要每一个部门都说一说今年的任务安排情况等等,这倒好,还没有等开始呢!就让王波那边给结束了。

    非但如此,另外的几个事情,李忠信也是觉得很腻歪,说了一溜十三遭,基本上就他自己在那里唱独角戏,都是他自己说的那些个东西,这些个高层领导们就没有一个人给他提出来什么有效的好建议。

    还有另外一个闹心的事情,那就是李忠信想要让他们这些人进行继续深造的想法被全体否决掉了。

    李忠信就不明白了,继续深造一下有什么不好,学到更多的好东西,到时候无论是管理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的。

    可惜,这个事情被王波带头来了个全体反对,直接就来了一个腹死胎中。

    王波他们的意见十分统一,他们的岁数都这么大了,人生都已经是过半了,学习对于他们来讲,那已经是太遥远的东西了,现在哪怕是让他们去学习,他们也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因为忠信鱼馆就在附近的原因,李忠信和众人从忠信公司总部大楼走出来以后,他们没有坐车,而是选择了步行到忠信鱼馆那边。

    李忠信和王波、洪斌他们几个人走在前面边走边聊,其他人跟着他们的身后讨论着上午李忠信说的那些个事情,一群人在这个时候其乐融融。

    因为是大年初六的关系,江城整个城市还沉浸在那种过年的喜庆当中,李忠信能够感觉得出来,他这个时候看到的江城大部分地方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江城的忠信鱼馆在木材转运站附近不远,以前这个地方全部是低矮的平房,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人气。

    可是,现在这边因为忠信鱼馆以及忠信公司总部在附近的原因,开始繁华起来,一幢幢楼房都起来了,虽然达不到市区商业街区的那种样子,也是比前些年好上了很多。

    李忠信对于这种变化很是高兴,他最希望的就是忠信公司能够带动江城的发展,让江城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不说变成和哈市那边规模差不多,也是要让江城的经济发展成为黑省第二。

    按照李忠信最初的想法,让父母和家里面的人幸福,不愁吃不愁喝,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当这些东西都实现了以后,李忠信就开始想要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然后便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这座城市。

    “三舅啊!我现在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木材转运站这边比前些年好了不少,不说和江城新区那边的一些地方有得比,比市里其他的地方也是好了不少,你感觉是这样吗?”李忠信随口问起了王波。

    王波看了看李忠信,嘴角微微一撇地对李忠信说道:“这个地方比江城市中心的地方都要好很多,市中心那边的楼房现在和这边的楼房比要差出来很多,这边有咱们新区的集中供热,道路什么的也比市区那边要好。”

    王波对于李忠信问的这个问题很是不屑,他觉得,李忠信的这个问题问得很蠢,只要是正常人,或者说是有点脑袋的人,都会看出来这样的一种情形。

    “这个是为什么呢?我记得这边的经济不怎么样的。”李忠信狐疑地问起了王波。

    对于这边的印象,李忠信一直停留在他没有上大学之前,虽然他上高中以后,对于这边就不怎么过来了,他觉得,也不至于差这么多。

    “这边的经济现在好着呢!我不知道你记得不记得了,咱们江城木材转运站破产倒闭的事情。”王波直接开口问起了李忠信。

    “我当然记得了,这个事情很正常的吧!咱们江城这边这几年倒闭的国营企业多了去了,木材转运站好像在很多年前就不行了吧?”李忠信微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起来王波提出来的问题。

    他有些想不明白王波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咋这个事情和木材转运站扯上关系了呢?

    江城的木材转运站,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是江城这边的好单位之一,这个地方担负着东北林区木材转运的工作,而且江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家具厂等都需要仰仗着他们的鼻息生活,所以,当时是相当牛逼的一家企业。

    可是,伴随着林区不让采伐,当地的家具市场以及木材市场萎靡到极致以后,木材转运站的这个单位就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这样的一种企业,倒闭是正常现象,如果不倒闭,那才真的是出鬼了呢?

    “是啊!木材转运站好几年前就不行了,当时倒闭的时候,市里面把这边的所有土地都进行了挂牌转让,用这些钱来给那些退休的工人开资,以及偿还一些银行和一些企业的债务。

    我当时看到这边离竹板屯那边不算太远,而且忠信公司的大楼也是建设到了这边,于是,我直接就把这个地方整个给买下来了。

    现在你看到的,从咱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开始,一直到江边的那个地方为止,都是忠信公司的土地,而这边的这些楼房,也都是忠信公司盖起来的楼房。

    只不过这边有一部分是作为商品房来进行售卖的。因为我们这边的楼的质量好,价格和市里面的楼盘的价格比较起来要低一些,所以,到这边来买房子的人很多,而且都是这个时候的有钱人。

    正是因为这样,这边的繁华程度可以说快要达到市中心的一些位置了。”王波颇为得意地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王波有着他得意的地方,因为这个事情是他一手操办下来的,无论是江城这边的人,还是江城市里面的领导,对于这个事情都是赞赏有加。

第两千两百九十一章不知不觉

    我了个去,这是什么个情况?这边这么大的一块地,居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忠信公司的了,而且还在这个地方盖了这么多的楼房。

    李忠信听着王波的讲述,心中也是惊讶得很。倒不是李忠信对于王波在这边买地有什么想法或者是其他的,而是李忠信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王波也是会买地盖房子了。

    “三舅啊!你咋还想起来在这边买这么大的一块地了呢?”李忠信微微想了想,开口问起了王波。

    对于王波买这边的土地,李忠信最多的还是好奇,好奇王波心中是怎么想的。

    “买地盖楼房啊!咱们忠信公司这些年全国各地都购买土地,土地都不少买,买完了以后咱们盖忠信公司的楼房,一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这个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咱们忠信建筑公司在江城这边的人员很多,我觉得吧!在这边盖一些楼房,首先咱们公司当中在市里面居住的人会喜欢在这边购买下来房子,让家里人在市里面这边生活。

    很多时候都一样,一些市里面居住惯了的人,是不喜欢到咱们江城新区那边去居住的。这个主要是咱们这边的一种生活习惯。

    咱们这边你也知道,岁数只要是稍微大一点的人,都喜欢和周边的邻居说说话什么的,到了远的地方,连个熟悉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咱们忠信公司在这边买房子的人也很多,再加上咱们公司的一些福利,他们就更积极了。

    这个地方离市中心的距离不远,也就两公里不到的距离,坐车什么的也是方便,就是走着走,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到市中心了。

    而且,最北边的地方靠近松花江,岁数大的人,想什么时候过去松花江那边溜达,就能什么时候过去溜达。

    这几年你也不在江城溜达,那松花江边修建得那是相当漂亮了,十里长提的南边都变成了公园,那景色叫一个好字。”王波唠唠叨叨地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是的,当初我们买下来这块地的时候,这边的土地价格很便宜,不说是白菜土豆子的价格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我们这边的楼盖还没有全部盖好呢!就已经有很多人预定了我们的房子。

    如果不是忠信公司有政策,不允许搞那种提前售楼的东西,楼都不用盖完,这些楼就能够全部卖出去。”洪斌在王波说完之后,也是对李忠信说了起来。

    对于在这边搞这样的一个大型楼盘的事情,洪斌是支持王波的,首先,这个地方的低价是真心的便宜,基本上算是大白菜的价格。

    忠信公司没有把这块土地买下来之前,这个地方就是木材转运站放木头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空地,没有什么需要搬迁或者是动迁的人家,省下来了很多的人工费用和各种补偿费用,钱直接一次性给政府,也没有其他的啰嗦,大型机械进入这个地方之后,很快就能够开始动工。

    没有动工之前,临近松花江的那部分地方还没有规划,也没有做公园的一种意图,再加上临近松花江的地方还有几处大的水洼地,所以,这个地方价格相当便宜。

    按照这个时候正常的情况,楼房是可以进行预售的,也就是说,楼没有盖好之后就可以收钱。

    但是,忠信公司却不搞这样的一种事情,李忠信坚持着必须房屋盖好以后才能够收钱,这样的话,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风气,要把这样的一种风气贯彻下去。

    因为李忠信心中清楚,在刚开始做这个商品房的时候,无数的房地产开发商因为搞那些个预售,还没有盖起来楼呢!房子就已经是卖完了。

    而一些开发商没有什么实力,楼盖到半路上盖不下去跑路了,坑了相当大的一批人,所以,李忠信说过,忠信公司只要是做商品房,必须要等楼房盖好以后才可以收钱。

    预定是可以的,只要是交一千元钱就能够进行预定,这个钱也是算在买房子的钱当中,当房子可以交付使用以后,这个钱加上房款就把房子买到手里了。

    而且,在这个时候,忠信公司的楼盘是可以进行贷款的,这个只限于江城这边,只要有忠信公司的员工进行担保或者是公务员进行担保,直接就能够办理住房贷款。

    而且,这个住房贷款的钱的利率很低,比这个时候很多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都要低。

    正是因为这些个因素叠加在了一起,忠信公司在木材转运站这边盖起来的楼房基本上没有过多少时间就卖空了。

    洪斌和王波在最初的时候,对于李忠信全国买地的事情很是不理解,在他们的眼中,那些个土地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那个时候的钱多实在啊!国家基本上给工人都是福利分房,房子在中国不是值钱的东西。

    但是,伴随着忠信公司在全国各地都开始建造忠信综合商场等等,他们这个时候才发现,李忠信当年在全国各地的好地点购买土地和房子是一种多么明智的选择,别的不说,就单单土地这块,忠信公司就省下来了相当一部分资金,哪怕是按照现在这个时候的市场价格,忠信公司在土地方面赚到也不只是一翻两翻的。

    李忠信有些无语地望了望王波,又看了看洪斌,他的心中郁闷地想到,合辙现在王波和洪斌都有搞房地产的想法了。

    对于李忠信来讲,他之前在京城也好,在全国各地也罢,他买土地是为了进行忠信公司的战略布局,他是真的没有太多搞房地产的想法。

    忠信建筑公司那边,李忠信也是一直秉承着一个原则,一切都可忠信公司这边要搞的工程来做,所以,忠信公司并算不上什么房地产公司,就是京城那边忠信公司最早成立的那个房地产公司,也没有大肆收购土地,来搞房地产的事情,现在到了他们这里,咋还变了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26752/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1982最新章节! 作者:大国雄起所写的《我的1982》为转载作品,我的1982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1982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1982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1982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1982介绍:
重生到八二年,李忠信成为了拥有先知先觉的弄潮儿。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且看他如何覆雨翻云,成为世界级大亨。喜欢本书的书友可以加群45912266进行交流我的1982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1982,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1982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