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四
尽管树下的草被树冠遮住了阳光,土壤中的水分养料也大都被身边的大树给掠夺去了,它们一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没能长得如外界的亲戚一样的高大,只到普通人的胸口左右,却同样把地面给遮盖得严严实实,没有一点暴露在外。
然而这段距离,正是原先树木丛生的人工林位置,尽管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在这种同类之间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只剩下近乎腐朽的木桩,可是剩下的大树,却严重阻碍了采收机的前进,以至于采收机不得不在外面停了下来,不过紧随其后,一共六名的机器人士兵,沿着新开辟的路,踩着没过小腿,如小溪一般的充满了叶绿素的植物汁液,也幸亏它们的脚掌有着随地形不同而长度可变的泥钉,深深地扎进泥土中,不至于因为这滑腻的泥水而摔倒,它们才能端着巨大的电锯,披荆斩棘地走了过去。
它们身上的电火花在这种树阴下的幽暗环境里,特别的显眼,手指大小的虫豸,像雨点一样,噼里啪啦地从身上往下落,就跟没有止歇一样。
不过机器人士兵身上可没有血肉,连那些植食生物最爱的植物汁液都没有,只有身上披挂着的外附钛碳复合材料装甲,复合材料装甲是基地全新的成果,也是迫于缺乏稀土元素,基地对于暗能量的防御又是迫切的需求,才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寻找到的新式材料。
这种新材料单论防御力的话,还不到掺杂了稀土元素的钛合金的三分之一,但是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特殊的原料要求,就是使用成本极低使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相结合,再使用普通的钛合金掺杂而成。
尽管这种材料对于加工工艺要求严格,进行工业化生产的难度较大,可利用纳米虫小批量生产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这层装甲不用做的很厚,只需要一厘米的厚度,就能抵御大多数的暗能量聚合体攻击。
有了这么一层保护,哪怕这些虫子毒牙口器里面的腐蚀性毒液,里面还有微量的暗能量,也就只能在外装甲上面腐蚀出一个几毫米深的小洞,就会彻底消耗掉从而失去效力。
所以在没有大型生物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说毫无阻碍地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分成两人一组,两个人对付一棵大树。
尽管大树的直径就足有一米二到一米五,并且还在继续的成长之中,连躯干部分的树皮都没有彻底皴裂脱水,还保留着几分青翠的本色,可是哪怕再大的参天大树,人类进入到封建社会之后,就从来不曾畏惧过。
仅凭着一把大斧,一名壮汉就能够在一天内砍倒两到三棵的参天大树,更别说有着森林终结者之称的油锯了,一天的时间,熟练的伐木工人能够放倒几亩地的大树。
尽管这些机器人手里拿的都是电锯,可现在的电锯和过去的有着显著的不同,不仅功率更大,链齿上还带有高频震动的特性,和采收机上的锯齿有着同样的作用,可以轻易把物质震荡分离,近乎无坚不摧,只不过它的刀刃较小,更适合对付这样的致密结构罢了。
只见两个机器人士兵打开电锯的开关,手里的电锯发出轻微的震颤声音,尽管锯齿的运行速度太快,几乎看不到转动的痕迹,但是链条上近乎肉眼可见的空气涟漪,就足以证明,它的强悍。
两把电锯几乎同时切到巨树的根部,不同的是一个是直的,一个是斜的,目的也正是把巨树的根部切掉一块,只要这个间隙足够大,超过了半径,稍微有点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大树就会被自己的自重压垮,朝这边倒下去。
随着链齿接触到树皮,就跟切到豆腐一样,毫无阻碍地钻了进去,被高频的震动震得云雾状的水雾,才从破开的创口处喷薄而出,直接把这一块地方都包围覆盖,让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只听得里面传来如高压水枪喷射的声响,转眼地面上仿佛又多了一条小河。
尽管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可无论方文还是灵儿,丝毫没有关心的样子,因为不管是电锯还是机器人,都为这种情况作了充足的准备,完全的防水设计,哪怕把它们扔进海里,在电量耗尽之前,也不会停止工作。
正如主脑推演显示的,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三棵大树已经晃晃悠悠,沿着预定的方位,就那么轰然倒下,除了因为树冠同样庞大的关系,它的倒下比起站着,其实也没有矮多少,而且靠近地面的那些枝条仿佛活了一样,拼着命往地下钻,几乎在钻进去的同时,地下的部分就直接伸出来密密麻麻的细小根须,朝着地下的深处探去。
一个庞大生命尽管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同样开始属于它自己的挣扎,如果没有人干预的话,说不定它还会重新崛起,从倒地的残骸上萌发出一棵全新的大树。
只可惜不会有人给它机会了,随着踢踏的脚步声,两个骷髅一样的机器人从没来得及散尽的水雾中走出来,带着微微尖啸的电锯转动着,把大树的枝杈一根根仔细切断,只留下一个光溜溜的树干,轰然落在地上。
再然后,又被一个机器人士兵拿着足有手指粗的纳米管碳纤维绳索直接绑住,绳索的另一头绑在履带式铲装机的牵引钩上,直接就远远地拖走了。
很快,这片小山包上残留的六棵大树都被这么一一放倒,拖走,都市连天空都一下子明亮了不少。
紧跟着没有了阻碍的采收机就沿着小山包一圈圈地运转,直到所有的植物,不管是刚刚扎下根来的树杈,还是勉强缓了一口气,正要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小草,都被放倒,打包,堆到不碍事的方向。
履带式铲装机同样是使用全燃发动机,只不过它的个头不大,发动机的功率已经达到了二千马力,配合着同样采用高频振动原理的推土铲铲尖,不管是山石,还是深埋在地下的树根,都是一掠而过,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前进的步伐。
三一五
不过它需要做的并不是只有这些,在它的背上,还有一个巨大的液体罐,这回里面装的可不再是燃油了,而专门用来抑制植物生长的生物激素,植物细胞抑制剂。
末世过了这么久,方文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在暗能量大爆发以后,受益最多并不是那些动物,反而因为暗能量的冲击,而损耗巨大,更不是基因链脆弱,但是繁殖能力无比强大的昆虫,而是这些无所不在,却很少有攻击性的植物。
哪怕他们生存的s市,乃至于l省,都处于靠海的平原地带,绿化和植被都有相当的覆盖率,却也不曾像今天这样,各种植物都长疯了,就连已经被硬化的路面难以避免被植物侵袭。
像是高速公路这样,把地基打得很深,基本去除了植物根系的道路还好,除了附近靠近道边的受到一点侵袭之外,大部分还能够保持完整。
而乡道就不同了,大部分的乡道都是简单修整一下,找平压实,然后铺上水泥,一般也就十厘米左右的厚度,良心的话就稍微厚一点,然而即使厚一点,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一道道热胀冷缩造成的裂痕,若是有保养的路上,这些裂痕每年都会吹尽尘土,再被灌上渣油,而普通的乡村路面,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就在这一道道的裂痕之中,不可避免地会落入草籽和榆钱柳絮,放在往日自然算不得什么,这里也没有它们成长的环境,可暗能量大爆发之后,顿时就不一样了,有了下面的水分和土壤,哪怕已经贫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它们依然在这方寸之间开始萌发,成长起来。
最初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它们的成长也止步于幼苗状态,仅仅让地面多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而且它们生长的地方可不局限于裂缝,凡是有种子的地方,只要还有一点点水肥的存在,汹涌的暗能量就会强行让它生根萌芽。
这点只从基地掌握的几处粮库就能看得出来,大米这样已经加工过的粮食自然没有再次萌芽的可能,损伤了胚芽,暗能量再强悍,终究也不能真的逆转生死。
不过像是玉米黄豆这样的种粒完整保存的,就没有这么样的幸运了,尽管粮食仓库保存的玉米,对于水分都有一定的要求,要在百分之14.5以下,可是在暗能量的影响下,自动化控制的仓储体系一夕崩溃,甚至连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人工干预都做不到,所以边缘水分难免会升高,也有许多的玉米粒开始萌发,只不过它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也只能初生,就再也没有继续成长的机会了。
不过后来的超级台风,却给干渴的大地带来了充足的水分,尽管许多初生的植物被洪水碾碎,但是依然有许多幸存了下来,熬过了流水的冲击浸泡,在阳光充沛,水分充足的环境里,才猛然爆发出强烈的生命力,几乎所有的巨树,都是在这一阶段长成的。
在小学课本上,我们知道种子发芽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连坚硬的头盖骨都可以破开,更别说本就有些支离破碎的水泥路了。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植物已经占领了山川大地,就连奔腾不息的河流上面,在水流稍微迟缓的地方,都长上了茂盛的水草。
随着这些植物的进一步成长,在缺少人类阻止开发的情况下,它们正朝着那些原本人类居住生存的城镇中伸展,毕竟这些地方,从来就不缺各种植物。
要知道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期限一般只有五六十年,特殊建筑才有百年以上的寿命,良好的保养会使得建筑物的寿命延长两到三倍,同样缺乏保养,环境恶劣也会是的钢筋混凝土的寿命大减。
我们知道,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地形之一,而在各种野草,树木,藤蔓植物包覆之中的建筑物,环境绝对不会比热带雨林中强上多少,而且里面寄居的虫子,小动物,更是习惯在墙体中打洞生存,越发加剧了建筑物的损坏。
别看平常时候,这些小动物根本挖不动真正的水泥墙体,可是在末世以后,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了几分利用暗能量的本事,完全可以破开墙体,在里面安家落户,毕竟不是谁都喜欢植物上面湿冷的环境。
不过被它们这么一弄,再加上植物根系的破坏,那些没有人类,缺乏保养的城市,很快就将变成真正的断壁残垣,然后慢慢被荒草掩埋,就跟史上那些传说中的文明一样,最终湮灭无踪,剩下的也就只有一点点的蛛丝马迹,等着未来的智慧生命凭吊。
别看初期的时候,这些植物长得弱不禁风,可到了现在,基本适应了狂暴的暗能量之后,不仅根扎的极深,可以汲取地下数米的水分,而且细胞之中的活性极强,竟然拥有了像杨柳树一样,用一块树枝扦插就能重新长成大树的能力。
所以在采收机刚刚把地上的野草蒿子割倒之后,它们残留的根部几乎没有任何的等候,直接发芽,短短的时间,肉眼可见,已经长高了十厘米左右,才算耗尽了潜力,不再这样大幅地成长,可是在无声无息中,它的成长没有任何的停留,只不过隐蔽了起来,让人看不到了而已,能限制它生长的,就只有土壤中的养分和根茎吸收的水了。
还包括刚刚伐倒了的大树,短短功夫,就从它的根部木墩上,已经长起了好几棵碗口粗的小树,而且它们长高了一米多以后,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还在继续生长,仿佛想要一次性地重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如果只是为了生物柴油生长的需要,这种成长的速度,分明是一件好事,也就意味着只要基地提供的肥料足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一块土地上收割原料,大概这也是暗能量大爆发带来的收获之一吧。
三一六
只不过这里却是基地内定的前进基地,为了飞机的降落,就不得不保持视野的开阔,不光是这里,隔得比较远的几十棵大树,未来也在砍伐的范围内。
最先开动的还是采收机,巨树被砍倒后,剩下的树墩上面虽然还有一圈小树在继续成长,不过却已经阻止不了采收机刀锯前进的步伐了,在它的身后,浓缩的植物生长抑制剂通过喷头喷了出来,像蒙蒙的雨雾,落在几乎贴着地皮的草木残肢上,渗透进地面淋漓的植物汁水里,由于本身就有着巨大伤口的缘故,在鲜活植物细胞体内有着极高渗透率的生长抑制剂,几乎是在接触到一瞬间,就渗透进入到植物细胞的体内,尤其聚集在伤口部位,这里也正是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最激烈的部分。
细胞的分裂,首先就是染色体的分裂,这种生长抑制剂首先作用的就是它们的染色体,从根本上阻止了细胞的分裂,随着生长抑制剂的蛋白质分子遍及了每一个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它们自发的生长就被彻底停止了。
后面跟着的就是大型铲装机,随着全效柴油机的轰鸣,它的推土铲深深地插进泥土中,整个推土铲斗大部都陷了进去,只有一小半露在外面。
这些泥土表面上看起来松软,实际在黝黑的土层下,不到五厘米的深处,就是有各种各样植物根系构成的纤维网络,仿佛把底下的土壤给牢牢捆在一起了,坚固程度自然不必多提,一根根纤维般的根须,强度丝毫不比钢筋铁丝差多少,尽管在推土铲的高频震动铲尖下没有什么用途,却也不是普通人用铁锹能轻易铲动的。
铲装机的履带上陡然立起十几厘米长的防滑钉,深深扎进地底,伴随着微微颤动的车身,只是略滑一下,就推动着铲中的泥土,朝前开动起来,满是翠绿的地面,顿时被掀开,潮湿的土地从两边分开,露出下面灰褐色的本质,和密密麻麻如蛆虫般蠕动的根须。
由于这些草木根茎错综复杂,也使得地下变得密不透风,根本没有见到天日的机会,这一回彻底见到了天日,更由于这些草木的地上部分都被铲除,它们也就没有了来自本体的压制,开始自我萌发,顿时,铲装机刚刚推过的土地上,一片新绿重新萌发,把灰褐色的泥土给重新覆盖,就仿佛从来没有经过开辟一样。
不过紧随而来的抑制剂喷雾再次把这里覆盖,让它们的萌发最终也只能维持在绿草如茵的状态,再没有了生长的可能。
铲装机沉默而坚定地继续工作着,在它的面前几乎无可阻挡,不管是树根还是石头,都被破开,推倒,毫不犹豫地往前推进着,直到推土铲的底部再也碰不到泥土为止,履带的印痕碾过土地,转眼就被萌生的细草给填满。
这样的工作还要一直持续很久,直到整片山头都被彻底推平才算停止,到时候还会有几辆专门的压路机,来把松散的泥土夯平压实,然后才是喷洒稀释过的胶水,把这几万平米的土地给漫灌一次。
等到胶水凝固,整块土地就将变成一体,不仅跑上载重几百吨的车辆不成问题,就算是直接起降几百吨的大飞机都可以,毕竟将近一米深度的最高标号混凝土的土地,足以承受这样的蹂躏。
建完了机场跑道,另一边的机场设施还有生物柴油提炼厂,也会在同步开始建设,只不过跟基地里不同的是,在这里储油罐需要建立在地下,还要深一点,不然再这么靠近丧尸基地的地方,很容易就会因为遭受攻击而被摧毁。
别看生物柴油的特性比寻常柴油要优秀得多,却也同样意味着它的挥发性还有易燃易爆性能也要强得多,仅比汽油差一点吧,有时候一颗流弹,就会让它发生殉爆。
还有防御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的就是一个发电站,原本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般都是建立一处太阳能电站,依托基地的新型太阳能面板,也能为电池充电。
只可惜太阳能发电的固有缺点,使得它不仅占地面积大,还相当不稳定,晚上就只能依靠电池里面储存的电力,而在这个时候,晚上恰恰是用电的大户,各种动物,甚至连丧尸基地的丧尸,都有晚上不需要照明就能随意行动的能力。
不过全效发动机的出现,彻底弥补了这一缺憾,全校发动机的效率,并不在大型燃煤锅炉之下,而且因为生物柴油制备的容易,使用比起燃煤锅炉更加的方便。
以前也不是没有企业使用大型柴油发电机组备用,这些发电机组现在也同样可用,只不过这些柴油机效率远不及全效发动机,有改造的时间还不如重新制作一个新的,反正它们也只需要最普通的钢铁,超导发电机也需要重新制作。
基地一开始之所以没有跟丧尸基地一样,使用不需要电流的柴油机,只不过因为在老工业园区附近,并没有几家加油站,柴油储藏严重不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的柴油都已经很难获得了,并不只是因为在这种连续高温天气下的蒸发,更是由于大量嗜油菌的存在,已经把加油站储油罐里的油料当做了食物,不经过重新清理,也当不了内燃机的燃料,而且自己还有电池电机使用,使用更加的方便,事情就变得不了了之。
同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飞机电量有限,航程不足的缺陷也跟着暴露了出来,况且相对于比较昂贵的锂元素,普通的柴油燃料和喷气式发动机,更适合于一次性的导弹使用,而且还不用担心因为没有及时销毁,导致弹体上的常温超导材料泄露。
比较起基地过于依赖主基地,丧尸基地的生物兵器,显然更加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植物开始大爆发的时代,从丧尸基地到这边的基地,到处都是茂密的丛林草地,也就意味着一旦这些生物兵器躲进丛林里,就很难被发现,会一直来到基地,所有野外的设施,尤其是通讯光缆,都在它们的威胁之下。
只不过现在看来,丧尸基地的主脑,还没有这种主动出击的意识,但是方文和灵儿却不敢把基地的安危放在别人的疏忽上,所以才有了生物柴油,全效发动机的出现,也有了这个前进基地的诞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小小的山头,已经被渐渐推平,露出别具特色,新生的黄绿颜色的地面。
三一七
不过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足足的一天,才算是在后来又一辆推土机加入的情况下,加了足有几吨的油料,才算把这一整个小山包彻底推平。
大概是推土铲铲土略深的缘故,最终平整出来的土地,面积要比计算出来的要多上几千平方米,达到了五万平米那么多,不过多这么点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作为前进基地,灵儿恨不得地方越大越好呢。
随着两辆铲装机把自己的推土铲升起,退场,两辆大型的压路机跟着开了进去。
压路机的磙子里面新近装填了一半的铁砂,使得它的自重达到了二十吨,即使不用震动,也能够轻易压实下面松软的浮土。
其实按照正常的建筑工序,是要把这些掺杂了植物根须的泥土全部挖走,一直到不易渗水的黏土层为止,再回填上新的粘土,打好水稳层,最后才是混凝土的盖面,这样才不会因为春天土壤化冻而导致翻浆使得地面破裂起伏。
然而有了胶水粘结剂的存在,就使得地面的铺设变得异常简易起来,使得以上的工序完全变成多余。现在那些建筑机械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把这五万平米的压平压实,而且粘结胶水的特性,就是压得越实,强度就越高,毕竟胶水和泥土的混合物,其实也是凝胶的一种,大分子链缠绕得越紧密,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强,凝固以后也就越结实。
厚达一米以上的混合物,就跟水泥混凝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链也会不断地增长,直到彻底凝固,就会变成一个整体。
只不过与过于坚硬而容易风化的整块岩层不同,这种凝固体的表面还会和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氮气产生反应,生成一种极为坚固耐磨的薄膜,厚度只有五厘米左右,却可以经受得起数以百万计的摩擦。
不过这北方的天气注定了和南方不同,区区一米多一点的深度,根本就抵挡不了哪怕末世前冬季的寒风。
要知道末世前的时候,类似s市这样的北方这座城市,自来水管道的深度至少也要在两米以上,就算如此,某年特别寒冷的时候,依然有被冻上的可能。
可能市区会好一点,不过方文居住的乡下小镇上,就曾经被冻上过好几次,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家就有好几月的时间吃不上自来水,也幸亏那时候住的都是平房,自家一般都有压水井,才不至于沦落到没有水吃的地步。
然而这样剧烈的热胀冷缩,才是最为考验这种混凝土地面的,尽管新式胶水会让整个地面变成一个整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可是下面的土壤,总是材质不均匀得,即使各种成分的含量如理想一般的异常均匀,还有水分这个搅局的存在。
由于水分子的特性,到了四摄氏度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它的体积反而是膨胀的,这也就使得同样体积下的冰要比水更轻,同体积的水结冰后会膨胀,这正是地基路面破坏的罪魁祸首。
即使在地下,水分的分布也不是均匀的,这些不均匀分布的水分一旦结冰膨胀,地下就会因为这一点而变得凸凹不平。
如果只是几十或是几百平米的地方,这点不平造成的应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把这个面积放大到五万平米,就会放大到严重影响的程度。
新式混凝土,哪怕强度韧性再高,它依然只是混凝土,束缚它的依然只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而不是如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那么强大,然而就算是强大的金属,铺设这么大面积,也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自然变形。
就为了消除这种由于温差造成的不平衡,所以这次还是要跟普通的混凝土路面一样,需要切割开来一道道的缝隙,用来释放应力。
只不过这种缝隙并没有那么窄,会有一厘米以上,中间填充的是另外一种胶质材料,有沥青和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表面上固化以后会比较坚硬,然而它的内部却依然是柔软的,这种柔软是可以经受得住一百度左右的高温,和零下八十度左右的低温考验,其实是一种很优异的极地还有宇航材料。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种材料并不是由灵儿主持研发出来的,而是储存在某个材料实验室的硬盘里,末世之前就已经被研发了出来,而这种材料之所以没能够大量应用,纯粹是因为合成的难度太高了,高真空,高洁净度,还高耗能,需要近十万度的电,一次才能够合成几克,另外还需要各种的珍惜材料,昂贵到哪怕是不计成本的国家级工程,都难以承受。
只不过有了纳米机器人以后,合成材料就变得非常简单,灵儿也就顺利地接受了这份遗产。
这边的压路机轰隆隆地平整压实着路面,那边换了一副铲头的铲装机,摇身变成了挖掘机,开始在边缘地带建设预埋在地下的生物柴油储存罐体。
为了防范各种生活在底下的虫豸还有草木根系的破坏,就需要同样把地下挖开的地面进行硬化,然后再盖上盖子,其实就相当于建一个地下室,只不过规格高了一点罢了。
其实这边的机械,由于正处于基地通讯范围的边缘,所有的工作成绩都会有主脑直接指挥,唯一的缺憾就是,因为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能力的丧失,使得以往的许多勘测手段难以应用,遇到困难,例如地下水喷涌之类情况的话,还需要主脑临时想出解决办法,做不到全自动施工。
不过这里毕竟是一个小山头,挖出的地下室也不是很深,即使有地下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它的麻烦,如坚硬的岩石之类,则完全算不上麻烦,直接就被铲尖像是挖开一块朽木一样挖开,再送走。
而方文之所以没有继续关注这里,除了施工时间略长,又比较枯燥之外,完全是因为在他们,也就是灵儿和方文预料中的一件事,真的发生了。
三一八
这种预料中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在丧尸基地的军备中,发现了飞机的存在,尽管这第一次出现的只不过是直升机罢了。
远在丧尸基地附近监视的侦察机,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架从丧尸基地里面起飞的直升机,不过让人高兴的是,起飞的毕竟只是直升机,还是那种只能容纳一两个人的小型警用直升机。
这种直升机,不仅没有装备武器,就连外面原本有很大的作用,实际到了现在只能落为装饰的探照灯也都存在着,这也就意味着丧尸基地的智脑没有对这种直升机做出任何实质上的改进,只是把直升机的启动方式从电瓶起动机,改成了人工罢了,依旧是最原始的涡轮轴螺旋桨发动机,机身上更加不会有电子设备的存在,最大的飞行速度也只在二百公里每小时左右,甚至比不上一辆好一点的跑车。
由于没有外挂武器的缘故,就使得这架直升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攻击力,尽管就是把它们陆军装备的最大口径的二十毫米口径步枪都给安装上,也难以在一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击穿目前基地普遍装备的直升机还有侦察机的钛合金几毫米外壳,更别说以它的速度,根本就追不上了。
而且最致命的就是,过于这种警用直升机过于娇小的躯体还有轻盈的体重,让它根本装备不了这种大口径的自动机枪,连十二点七口径的重机枪都装备不了,后坐力无法承受,即使勉强装上,也根本无法控制弹着点,还有可能造成机身承力结构的破坏,导致机毁人亡的下场,更别说六管火神炮这样的大杀器了。
然而在现代的战争中,火力密度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从上面就能看出,这种新出现的丧尸基地的直升机,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威胁,或许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的驾驶员驾驭起来极为的沉稳,丝毫看不出是第一次上天,毕竟以丧尸的空白大脑,可想不出在虚拟训练这么高大上的玩意。
丧尸没有这样的能力,依托于丧尸记忆成长起来的智能生命也自然就成长为一个刻板固执,丝毫没有发散思维的老古板,顺便继承下来的还有丧尸对于鲜活生命体的刻骨仇恨,怎么也没有可能想出虚拟世界这样的东西,让它的飞行员有着几百上千小时的飞行时间来熟悉飞机上各种操作,尽管为每头丧尸都添加了一整套的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无视距离无视障碍通讯联系的它,其实本来有着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不过这种疑惑很快就被灵儿解开了,原来这种迷你直升机上的驾驶员,只不过一个摆设,提供手脚来控制操纵杆,还有眼睛耳朵观察天空环境的工具人罢了,作用就相当于自家基地外面跑着的各种机器人和自动武器,其实真正驾驶飞机的,是存在于丧尸基地内部的主脑。
这种小型直升机并不可怕,唯一的用途就是运载一到两个丧尸,突破到基地附近,然而在空域如此干净的情况下,它们的出现就好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没有了隐蔽性,哪怕自家基地的飞机不在中途把它击落,也决不会容许太多的丧尸进入自己的腹地开展游击战的。
况且它们的敌人也不止方文的基地,天上的飞鸟,还有低空飞行的各种昆虫,才是各种飞行器的大敌,以方文基地的实力,后期也要做好各种防护以后,才敢远离基地展开大范围地飞行,这防护体系里面就是延续地球科技的应用,像电能作为中间能源的激光器,还有类似于电蚊拍的静电防护,更别说已经作为主要攻击武器的电磁枪械了。
而这些,都是在方文基地已经掌握的常温超导合金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常温超导合金,又来自于几十年以来,地球物理学家的不断总结和实验,仅此一点,就是丧尸基地难以学到的,没有方向,甚至连电能的概念都不存在,让它连推演材料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它造的直升机根本就没有远航的能力。
不过丧尸基地对于暗能量的运用明显高出基地不止一筹,像是丧尸身上的控制系统,哪怕灵儿缴获了实物,也只能原样复制,里面传递的讯息完全是两方面共享的,连修改通讯的频率都做不到,短时间内根本就难以摸清其中的原理,从而化为己用。
当然以暗能量的诡异多变,谁也不知道丧尸基地的智能生命,会不会突发奇想,利用暗能量,达到类似或是相差不多的效果,那时候才是它真正威胁的开始。
所以方文和灵儿讨论了一番决定,暂时先不管丧尸基地的小直升机,也就是说任凭它升空训练,不作任何的干涉,反正这种警用直升机,最大航程不会超过三百公里,再远就没油了,对基地没有任何的威胁可言,而侦察机的巡航高度提高到一万米以后,除了少数的导弹,其他东西能对它造成威胁的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只要躲得远一点,根本不担心丧尸基地能把它打下来,这样有了两三架侦察机,就可以对它进行二十四小时的不间断监视。
反正时间目前来看还是站在方文基地这一边的,等到通讯系统覆盖到丧尸基地,或是灵儿的研究产生突破,可以实现上千公里远距离无障碍通讯,才是彼此决战的时候。
不过灵儿从来没有怀疑过丧尸基地改进设计的速度,因为她俩个其实都是同类的存在,依托的都是超级主脑,或许有着计算能力的差距,可是同样计算一百以内的小学生加减法,用十代酷睿i910900k,和锐龙3990x,只看结果,能分出它们的区别吗?
况且丧尸基地的改进能力是经过检测的,毕竟从最初时候丧尸士兵装备的普通制式步枪,发现攻击力不足,再到后来的超大口径自动步枪,也不过只是经历了几个白天而已。
三一九
而且就跟丧尸士兵手里的步枪一样,这种直升机尺寸增加并没有多大的难度,最简单的就像是增大枪管口径一样,把外部尺寸还有发动机同步增加就行了。
当然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体型增加,并不等于外部蒙皮还有里面骨架的直接拉长,还需要考虑到结构强度,整体的受力构造也必须要同步增加才对,不然造出来的飞机或者根本飞不起来,或者在天上被气流一冲,直接解体。
尤其是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作为喷气式发动机的一个变种,它同样有着和普通喷气式发动机一样的核心机,尤其是燃烧室还有压气机风扇,放大一点可以,想要增加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推力,可没有那么容易,不然这个世界上能生产小推力和中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并不算少,可能生产大推力发动机的国家就只有寥寥三四个了。
一台合格的航空发动机,没有几十上百次的实验,各种气流高空台验证,根本无法定型,这也是现代航空发动机从立项到生产的周期长达数年乃至十几年的原因。
不过像灵儿还有丧尸基地的智能生命,依托本身赖以存在的主脑,都有着一种特别的本领,虚拟构建,也就是俗称的脑补。
用主脑强大的算力,有了被完全检测的样品,只需要输入未来需要生成产品的功率,就可以逆推出需要多大尺寸的核心机,再进一步细化到主轴多粗,风扇多大,这种逆推并不只是简单的图纸,配合纳米虫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
重要的是这种构建方式速度极快,一秒钟内就能重复几次,会产生大量的有效数据,每一个有效数据,背后都是一台合格的航空发动机。
不过就跟我们前面说的一样,由于样本太少的缘故,并且小型直升机的发动机,无论材质还有结构,都跟大型直升机有着很大的区别,最重要的就是,大型直升机的发动机其实一般会有两个以上,变速器的结构也有很多不同,也就是说在没有实物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想要凭空把小型直升机,改造成大型直升机,丧尸基地的智能生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和所有的喷气式航发一样,为了提高燃气涡轮的耐高温性能,所有的燃气涡轮,都是由特种耐热的合金构成,表面更会喷涂上耐高温的涂层,然而这些合金很多都是比较罕见的稀土元素,附近没有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厂家,其实很难把它们完全凑齐的,恰巧在丧尸基地附近数百公里以内,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厂家存在,整个北方地区,也只在s市南边二百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航发制造厂。
以前,末世没有发生的时候,只要不是特别稀有,受到国家管制的合金元素,这些东西大部分都能够在网上找到,现在却不成了,就算能在储备仓库找到记录,可是没有具体的形象,就算丧尸识字,也难以分辨出来,更别说大部分合金元素的外观差距并没有多大,就算是像灵儿这样,掌握了地球传承的智能生命,在没有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只看外观也根本分辨不出来。
缺少合金元素,导致的结果就是燃气涡轮的耐热不过关,要想安全使用,就要降低涡前温度,这样一来,安全确实安全了,却使得整个航发的功率急剧降低,毕竟涡前温度越高,燃气的温度和压力才会越大,动力涡轮的转数才会越高,从而达到比较高的功率,在末世前,夏国的发动机之所以远远逊色于其他两个超级大国,主要就是因为燃气涡轮的合金构造问题,不能耐高温,其他的加工能力方面的缺陷反而要放在次要地位。
别看方文基地离着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距离很近,但是他也没有专门为了这些特种合金专门打通这一条路,最初当然是没有时间了,等有了足够的武力之后,反而需求就不再那么迫切了,这就是掌握了原理自我研发和照抄的区别。
有了耐温耐压的要求,灵儿就会启动专项研发,以每秒钟数千次的速度,对各种材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进行摆列组合式的尝试,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不需要各种稀有的合金,只用几种常见的金属和碳元素,就成功制备了几种各种用途的燃气涡轮,其中耐温最高可达2500摄氏度,为自研的航发的超大推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就算是抄作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把小羚羊一样的轻型直升机,升级为厚重的大型直升机,丧尸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远距离侦查的侦察机,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奇形怪状,却大了许多的直升机,从丧尸基地里升起来,然后以各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坠毁,解体。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是几天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新式直升机,开始成功地在天上翱翔,螺旋桨的噪音一度统治了整片天空。
同样在这五六天的时间里,方文基地的补给场也完成了地面混凝土的铺装凝固,已经有了作为飞机跑道使用的强度,就连核心的油料加工厂也都完成了大半,只等着干制的柴油菌孢子运到,就可以开展下一步的油料生产工作。
而随着重型卡车和运输直升机的不断往来,大量的设备还在源源不断地安装着,几万平米无比平整且空旷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如蚂蚁一样忙碌着的智能机器人,以及作为监工和观察者到来的,为数不多的十位人类监工。
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最先建立的超大型柴油全效发电机组,以及用电力支撑的各种自动化武器。
尽管大型的变异野兽早在这几天的时间内,就被打扫得差不多了,可是这种植物分外茂盛的区域,恰恰就是各种昆虫的游乐场,别看场地清理以后,地面上已经看不到一棵活着的植物,可是半夜施工的灯光,却引得附近的趋光性昆虫发了疯一样,前赴后继地扑过来,然后被各种火焰喷射器,激光发射器所击杀,每天到了白天,光明到来,虫群稍稍退却的时候,地面上打扫起来的昆虫尸体,都是数以百斤记的。
尽管这些昆虫尸体还有这充当营养液原料的作用,可是光是为了击杀它们,消耗的柴油就有数吨之多,在补给站的油料生产没能够自给自足之前,光是运输它们,就要消耗极大的运力。
三二零
也幸亏是基地的生产能力足够的强大,目前也没有比较重大的生产任务,于是大部分的生产力都集中在重型载货汽车上面,其中还有大部分都是运输油料的油罐车。
随着大型运输车辆的增加,每到白天,从基地到这个补给站,几百公里的距离上,车辆几乎连成了线,络绎不绝,从早到晚,就不曾断绝过,原本已经回到了原始时代,最天然的山水间,再一次出现了排气管冒出的,带着丝丝柴油气息的淼淼白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工业时代的气息。
而晚上,这些车辆是决计不敢出门的,它们的身上,由于燃料还有体型的限制,最多只能搭配静电防御体系,近距离击杀靠近的小虫子,不像电动车辆,可以把包括电池还有电机在内的原件全部包裹起来,本身不会留太多的缝隙,给那些在夜间活动的小虫子以可乘之机,这个包裹物也能做的很厚,反正所有的超导导线和电机都要在一个近乎恒定的温度下工作,才有最大的效率,而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空调才有这最大的效率,而它们也完全没有和外界交换气流的必要。
而使用生物燃料发动机以后,本质其实是利用燃料的氧化反应来做功,就避免不了需要外界的空气参与,燃烧后的废气,氧气含量已经大大降低,再次参与到燃烧反应里,不仅不能助燃,反而有害,还要彻底的排出去。
这样一来,不管是进气口还是排气口,都将与空气直接连通,有着大量的的缝隙,尽管这些缝隙可以用细网之类的封住,却总会留下一些隐患,比如细网的孔径不宜过小,层数不能太多,否则会阻挡空气的流通,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要知道,现在的虫子可不是以前的虫子了,外形奇形怪状,再难看出它们是什么种类了。
就一以前可以简单分辨出的昆虫为例,也就是有着三对步足,一般成虫会有两对翅,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组成的节肢生物,是末世前世界上最广泛存在的动物,我们常见的蚂蚁蚊子还有蝴蝶等等,都属于昆虫的一种。
而现在能够看出是蚊子的东西,不仅是身体变得长大,模样也是各不相同,或是多出两对眼睛,或是多出几对步足,虽然许多大体还能看出原来的模样,可是再难用往日昆虫的定义来确认了,白天常见的苍蝇也跟它们差不多,只不过变的程度略少一点而已。
还有另外的无数种虫子,除非是末世前的昆虫学家,还一直在跟踪它们的变化,不然根本就认不出谁是谁。
其实这些虫子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长期暴露在暗能量浓郁的环境中,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了一点支配暗能量的本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基地目前生产的武器装备,对于暗能量聚合体的攻击,抵抗能力并不算好,尽管单只的暗能量攻击并没有多大的效力,可是数量多了,就真的有蚁多咬死象的可能,从进气口还有排气口钻进去,从而破坏掉整个发动机。
白天走在路上,尽管也能够引来很多的虫子,不过比晚上引来的就差不多少了一个数量级,排气管还有通风口的重点防护,足以让绝大多数的虫子铩羽而归,而且白天的光线充足,基地随时可以派遣战斗单位,喷洒杀虫剂之类的东西,保驾护航,对于只能依靠光线来观察的基地来说,白天的阳光,一样的至关重要,到了晚上,灵儿也只能固守,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
尽管这些卡车都是载重达到了五六十吨的重载,然而经过合理配置的大量轮胎,足以把整辆车的的重量均匀分布在每个轮胎上,不会让某一处有超出地面承受能力压强。
毕竟末世开始才不过大半年的时间,春天的时候,绝大多数的道路都经过了养护,这么久以来,路上也没有车辆经过,所以哪怕是植物疯长,洪水侵袭,大部分的道路维持的还算不错,而且基地选定这个位置做为补给中转基地以后,打通道路的同时,还特意为那些被洪水冲垮过的地方,和一些桥梁进行了加固,所以哪怕是遇到这样大规模的重载运输车队不停碾压,大部分的路面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通过能力。
而在另外的地方,架设光缆的工人已经接近到丧尸基地两百公里的距离内,不过这里已经不是他们毫无顾忌,随便架设光缆的地方了。
以前的时候,没有方文基地这个对手出现时,丧尸基地对于附近并没有多大的关注,毕竟那时在丧尸基地附近,并没有值得称道的敌人,就算是这里靠近山林,有大型的猛兽出没,被暗能量侵蚀以后,它们不仅个头巨大,还异常的凶猛,普通的丧尸不仅对它们造不成伤害,还纷纷沦为它们的食物。
不过这些东西,不管是猛兽也罢,高等级进化过的丧尸也好,它们都没有远程攻击的能力,高等级进化体丧尸的暗能量聚合体攻击可能会超过五百米,可是这样的距离,还处于普通的制式军用步枪的有效攻击范围内,就算是高等级丧尸还有猛兽们的防御力再强,速度再快,也难以快过丧尸基地主脑的反应速度,还有各种的大口径重机枪连续不断的攻击,它们终究也只能在枪弹下饮恨而死。
所以最开始丧尸基地的智能生命,对于基地的安全有着盲目的自信,直到方文基地的飞机如苍蝇一样,在天上盘旋不休,基地也被一顿导弹差点彻底摧毁,他才开始重视起基地的安全来。
现在,一百公里以内,都是丧尸基地的巡视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就连侦察机也要飞行在一万米以上的天空,不然随时都有可能从地上射来一串高射炮弹,就算是这种炮弹没有无线电近炸引信,没有制导,精度极低,可一旦被引诱到某个陷阱,凭借着丧尸基地智能生命的指挥能力,侦察机还真有可能被打下来。
三一一
就拿这些日子在外面巡逻的机器人士兵来说,表面做了哑光防锈处理的,遭受野外生物突然袭击的几率,远比最早时候那些表面光滑闪亮的同类要低得多。
不光如此,就连在野外那些尚未在飓风和地震中彻底碎裂的窗户玻璃,和玻璃幕墙,就因为它们能够反射光线的缘故,被拆得七零八落,现在野外残留的的建筑物上面,几乎就看不到有玻璃的存在了。
不过在s市里面,靠近基地的地方,有着机器人士兵的不间断巡逻,还有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增设的空地一体防御设施,还没有被破坏,不过离基地比较远的地方,就难以顾及,玻璃之类的东西早就被破坏殆尽了。
就因为这个,灵儿才不得不为这些机器设备,增加了一道哑光处理的工序,耐腐蚀之余,还不会反光,对于外界生物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尽管这些生物,大部分都是一些野化的牲畜,原本就不算凶悍,对于车辆这种庞然大物自然构不成什么威胁,随车携带的电磁武器,就足以把它们给清理掉,却浪费了许多的时间,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候,慢上一点就意味着落后,这才是让灵儿生气的原因。
四辆巨无霸一样的大卡车沿着设定好的出城道路缓缓开动起来,尽管增加了消音装置的排气管已经把全燃发动机的声音降低到近乎于无的程度,但是几乎满载的四辆大车,行走起来,依然是轰隆隆作响,若在道路的两侧,绝对会感觉到阵阵的摇晃,就仿佛地震一样。
几辆车前面都带着绞盘,推土铲等等的工具,它们前行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把从基地一直到油库预设地点的道路给彻底疏通。
不过到了地方以后,就用不上它们了,大卡车的车身太高了,车身太高,自重太大,也就意味着推土的时候,消耗的能量更多,离开了铺装路面后,还是像是履带式挖掘机和装载机比较方便。
毕竟这大半年来,传统的道路,不管是国道还是高速公路,哪怕被洪水还有疯长的植物破坏了不少,却依然算得上是比较好走的,尤其是几条河流的桥梁,差不多是唯一的通途了,尽管为了通过基地这些百吨王,还需要重新进行加固,车上携带的金属板材,就是为了加固这些桥梁而携带的。
这次的生物柴油基地,就要建立在距离高速边缘不远的田野里,主要还是为了交通方便,同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地址的要求就要比较高一点,不过北方三省这一块地方,尽管到处都是平原,可那些不大不小的丘陵也算不少,用点心总是还能找到的。
其实这个选址方面根本就不需要方文操心,这段时间以来,大量的直升机还有侦察机,都在天上乱晃,把这一带的地形都完完全全给拍了个遍。
尽管拍出来的照片是平面的,但是由于拍摄的角度不同,主脑很容易就能根据这些照片,把地面的全息模型建出来,灵儿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建立生产基地的地点的,况且还有过去的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的支持。
主要是这次建设这个大型的补给基地,其中除了最主要的生物柴油反应罐与储存罐之外,还要加上几条规格比较高的跑道,为将来的以生物柴油为燃料的喷气式战机起降做准备,到真正开始跟丧尸基地全面开战的时候,这里就是一处必不可少的前线基地。
既然称为基底,那么防卫就必不可少,类似激光密集阵列防空,电磁炮塔之类的都要第一时间跟上,加上机库厂房等其他建筑,也就注定了这个建设过程远没有那么简单。
至少速度没有那么快,要知道在主基地里面,因为有着纳米虫的存在,建设所用的时间是以秒计的,到这里,尽管有着机器人的存在,施工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回到了末世前的传统状态。
首先它们要做的就是清理场地,把满山的植物,树木,野草之类的统统都要清理干净,至少要留出一个平方公里以上的没有植物的区域。
现在可不是末世前,那个时候人们酷爱绿色植物,现在的绿植,不仅生命力极为的惊人,根系更是长的惊人,别看它们在防水固沙方面效果显著,可是由于植物的本质,根系附近的土壤都是要疏松的,也就使得在布满植物的土地上,土壤就会越发的疏松,更别说还会引来蚯蚓蝼蛄之类的喜欢在地下活动,以植物根茎为生的虫子了。
这也使得地面上的土壤会越发的松软,就算一时可以使用高频震动压路机把地面压实,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也会悄悄复苏,把跑道变得千疮百孔。
要知道未来基地生产的燃油式喷气式飞机,为了同时兼顾对空对地攻击的需要,还要有足够的机动性,够多的弹药,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就像过去国家时代存在重型战机一样。
由于雷达的失效,三四代战机代表性的超视距导弹攻击,已经变得不太实际,视距范围内的导弹还有机炮攻击又重新变回了常态,当然这是建立在丧尸基地成功地复原了飞机,开始争夺制空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那么攻击方式就会切换成对地的激光或是电视制导的炸弹。
这次运上去的,就只有两台挖掘机,不过由于要挖掘近一平方公里的土方,深度也要在两米以上,才能把这些植物根基基本清除,使得工程量异常巨大,所以未来的运输卡车除了运输油料,还要继续运送挖掘机上去,整个工地大概需要二十台左右,才能在三天内把土方彻底清走。
当然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地面压实后,按照过去的工艺,还需要铺设一层混凝土,然而末世已经发生了大半年的时间,早已没有厂家生产水泥,就只剩下了库存。
尽管偌大的城市,足够量的库存水泥还是找得到的,但是这些水泥的生产时间都已经超过了八个月。
按照国家的规范,水泥的保质期就只有三个月,还要求是在干燥阴凉的库房里面保存,这就让原本临时库存的水泥大部分都已失效,剩下的那些,且不说它们的性能会不会受到暗能量的影响,就算是没有受到影响,那些过期的水泥也难以作为重型飞机起降的跑道。
幸好灵儿利用主脑一直在持续中的材料推演立了大功,她曾经得到过一种胶水,这种胶水和泥土混合后,会在一定条件下,很短的时间内固化,就像发泡材料一样。
三一二
这种胶水尽管成分相对复杂,不过生产起来却不费多少功夫,虽然整体呈弱碱性,却基本不会对金属的材质造成腐蚀,储存上也没有密封和压力的要求,只不过对于原材料的纯净度要求比较高,每一样的单质材质差不多都要达到过去电子级单晶硅,也就是八个九的程度。
仅只这一点,一般的企业就很难做到,就算是在实验室里面发现了某种配方,也会因为极难的量产形式,造成成本居高不下,根本没有办法和价廉物美的混凝土竞争。
不过对于基地来说,提纯材料属于基本功,在能量可以无限供应的条件下,甚至不需要纳米虫来分解提纯,直接用纯物理方法,就能够得到近乎纯净的物质。
而且这种胶水对于材料的要求虽高,对生产工具方面却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一个大型的连续反应釜,添加了各个粉碎过的单质以后,进行充分混合,在五百摄氏度保温一个小时,再加入冷水,急速降温到四十摄氏度,把这个温度保持二十分钟,就能得到胶水,这样生产出来的胶水也是浓缩的液体,可以直接用水稀释,最高可以达到五千倍,强度变化不大之余,也方便了运输。
那些用水泥沙子和碎石搅拌而来的混凝土倒是非常的简单,就算是没有搅拌机,几个人用铁锹搅拌混合,做出的东西未必比商用混凝土搅拌站的标号低,水泥的生产也不难,从过去的立窑到最新的转窑,生产效率也很高,它的难度其实集中在采矿和运输上面,过去的时代交通发达,人口众多,自然没有这样的顾虑,不过现在就不同了。
毕竟离s市最近的石灰石矿山也要几百公里远,还没有用通讯设备的支持,也就意味着那里使用智能机器人的效率就会比较差,需要人类士兵前往指挥,现在的外界环境越发的复杂,就算是携带了足够的武器,也没有办法保证人员的绝对安全,尤其是晚上,那些不受次声波影响的虫子,这些虫子基本上都是有毒的,特别是在这个生物基因正在急速动荡的时代,几乎没有一种万能的解毒药剂,也就是说,可能前一天刚刚派上去的人,第二天晚上就死掉了,连回到基地救治都来不及。
而且混凝土看似简单,但是这东西其实要求也是挺高的,至少要求原材料要比较纯粹,像沙子石子里面不能掺杂泥土之类的东西,当里面混有泥土或是植物茎叶,都会影响混凝土的的凝固还有它的强度,混杂的泥土多了,甚至会使得混凝土像土坯一样的脆弱。
这方面浓缩胶水的效果就好得多,尽管它对原料方面要求极为严格,使用起来,却是异常的宽松,就是推平后的普通土地,都不需要像普通人家建房子一样挖到沙子,把大多数的大块植物根茎去除以后,就可以跟大水漫灌一样,把稀释后的溶液直接浇下去,然后就不用管了,完全不需要像混凝土一样进行后期护理,就能达到最大的强度。
稀释后的浓缩胶水其实跟水无异,但是它有极强的亲和性,在泥土中渗透速度也很快,室温下,渗透深度基本可以达到一米左右,视土壤的疏松程度,还有含水量不同略有差异,不过基本上不会低于八十厘米,混合了浓缩胶水的水分子,其实在显微镜下,是一个个互相勾连的官能团,在一定压力和浓度下,就只会渗透到这么深的程度,想要更深的混凝土,就需要减少浓缩胶水的稀释倍率,浓度越高,含水量越少,反而渗透得就越深。
渗透完成后,胶水里面的官能团就会和土壤里面的化合态的硅元素还有碳和氮元素发生反应,把它们的一个或几个电子夺出来,重新组合成为一个个的大分子化合物,不过这样形成的大分子却不是有机物,而是一个复杂的无机物,把水分子也牢牢锁在里面,形成一个个的分子水合物。
而且官能团上还有数个极性键,彼此之间依靠范德华力吸附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这些极性键也会通过交换电子的方式,变成化合键,从而把这一整块的土地变成一个整体。
尽管这块土地变成了一个整体,但是它们却不会跟混凝土一样,跟石头一样的坚硬,几乎没有弹性可言,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也极其的微弱,绝对不会在冬天被冻得缩出一条条的裂缝,也不会在夏天膨胀起来,鼓出大包,这一切都是因为,整块地,其实是一个整体,膨胀收缩都是一起的。
这样处理过的土地坚硬耐磨程度比混凝土要强得多,充当各种低层建筑的地基已经足够了,现在这个时候,也不需要多高的建筑,防卫的压力太大,而且生物柴油的储存,更要尽量放在地下,才不会成为导弹攻击的目标。
方文一边在主脑里设计基地的第一款烧柴油的喷气式战机的发动机,一边随时关注着几辆刚刚到达目的地的重卡。
三架伴随无人机正停留在目标的上空,把周围的景色还有地形地貌,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主脑的储存器里面。
刚刚从车上自己开下来的一辆多功能采割机,已经自主地跑到最末一辆充当油罐车的重卡旁边,油罐上面也同时伸出一根金属管,直直地插进采割机后面的油箱口,半透明油箱里面的燃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充着,很快就被填得满满的。
随着加油管的抽离,采割机让开位置给后面的履带式铲装机,自己小心地爬下了路基。
幸好这一带的路基仅比地面高上几十厘米,路边的护栏早已被不知何时冲出路面的车辆给撞飞了,郁郁葱葱的草丛里,还能看到废弃的车辆上的金属锈迹。
采割机一边下坡,一边已经开动了前面的割刀,比人还高的青草等各种各样,已经变异得连他妈都不认识的植物,在仿照高频振动原理加工的高频刀具面前,毫无抵抗之力。
不管是草茎,灌木,又或是石头,或是钢筋,车子的轮毂铁皮,都毫无抗拒地被切开,然后被推到了一侧,被耙子搂起来,直接压缩,紧紧捆成一个个圆形的草捆,扔到路边,不妨碍通过的地方。
然后就这么一路朝着路边的小小山峰开了过去,在身后,只留下一道流淌着深绿色的植物汁液,还有不到三厘米高的植物根茎的宽阔道路。
三一三
随着柴油发动机和高频振动刀锯发出来的噪声,无数或是熟悉,或是奇形怪状的昆虫和小动物,从道路的两侧,也纷纷被惊起,一时间四散而去,密密麻麻撞得采收机一片劈啪作响。
更有许多效仿起挡车的螳臂,不退反进,举着自己的武器,朝着采收机反攻过来,可惜它们的身躯,虽然较着末世前的同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因为时间还有原来的基因所限,最大的也只有巴掌大小,尽管这样已经足够惊人了,它们聚集起来,在采收机的外壳上,糊了厚厚的一层,仿佛为它重新穿了一件衣服。
它们的攻击手段自然不止如此,毒牙,尾刺,吸管,各种攻击方式都直接用在了身下的采收机机体上,尽管它们更想进入到采收机的内部。
可本身采收机就是全封闭结构,除了一处用来预防意外的破开式维修入口之外,包括油箱口在内,就只能从内部主动打开,工作则完全由机器人士兵同款的低等人工智能程序驱动,完全不需要人类的干预。
刀锯上面倒是没有任何虫子的踪迹,因为它们刚一落上去,就被超高频的震动震得粉身碎骨,变成极细的粉末,连看都看得不那么清楚,就只能在刀锯的附近,看见一团团青绿色的烟雾。
不过这一切随着采收机上面闪过的一道电弧光芒而戛然而止,上面的各种齐形怪状的虫子纷纷掉落下来,露出下面依旧闪着淡淡光泽的机体,只见上面除了几处被毒液腐蚀的印迹,其他部位竟然纤尘未染。
这就是灵儿全新打造的新防御体系,由于这些机械都在地上,对于质量的增加不如飞机那么敏感,而且换了生物柴油发动机以后,搭配上超导发电机机,对于能量的使用也就不需要过于斤斤计较了。
其实生物柴油的能量密度还不到锂空气电池的一半,在末世前电力随处可见的时候,显然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但是到现在,只凭着易于补充的特性,就足以碾压续航更久,却需要回到基地才能补充的电能。
灵儿的新武器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大功率的高压放电器,就像一个高压电棍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它的放电时间更长,电压更高罢了,一瞬间它的电压甚至可以高达二十万伏,足以击穿任何昆虫体外厚重的外骨骼,尤其在外界几乎没有电能的存在,使它们没有任何针对性进化的情况下,显得尤为有效。
一同遭殃的还有为数不少,拇指大小的蚊子,离得稍近,惨遭波及,一道道细小的闪电,一时间把采收机变成了弧光微蓝的颜色,蚊子体型更小,它们的身体结构就注定了它们重攻轻守的本质,尤其在电弧面前,它们引以为傲的反应速度完全不值一提,眨眼间,它们像坠毁的直升机一样,扑簌簌落了满地,就算有未曾死掉的,也因为翅膀的损坏,直接掉在了地上,也就意味着它的死亡,毕竟就算是蚊子,也只是一个陆生的昆虫,而不是水生的,在像河水一样流淌的植物血液中,完全没有存活下来的能力。
不过这些植物汁液同样吸引着那些喜好这一口的虫子,依然前赴后继,漫山遍野地飞过来,作为被波及的池鱼,采收机就没有逃脱的机会,以至于采收机上面的蓝色电弧,转眼就是一次,只要里面的超级电容充满了电,就会直接放电,让整个采收机一闪一闪,几乎连成了一片,像一个巨大的led灯泡。
被惊动的自然不止这些小动物,还有更大的,以昆虫为食的生物,尽管经过多次的变异,已经分辨不出了它们原本的样子,可是这些肉食动物凶猛依旧,面对庞然大物般的采收机,同样没有丝毫的退缩,不过在采收机身后,几个呈战斗队形排列的战斗机器人,在它们刚一露头的时候,就用电磁机枪给直接干掉了,即使靠近了,它们也挡不住二十万伏的高压,不死也会直接昏迷。
尽管人类消失,天地大变的时间才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这里已经迅速摆脱了人类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物系统。
然而正如鲁迅说的,人类才是这世界上最大的破坏者,随着基地的需要,方文的确定,轰隆隆的采收机面对着这些堪称微弱的抵抗,毫不费力地继续前进,把这个小小的生物圈彻底摧毁,唯一值得注意不是仿佛如血泊般的植物汁液,仿佛无穷无尽的飞虫大军,而是体内油箱里面的液面稍微降下去了那么一点而已。
不过这座小小的山坡上,除了过分繁茂的野草以外,最多的并不是灌木,而是同样巨大的树木,几人合抱,高达百多米,就五六棵,已经覆盖了大半个山头。
它们也是末世后那场生存竞争的胜利者,几棵平分了这片土地的阳光雨露,其它的都已经变成了它们继续成长的养料。
受到体型的限制,采收机其实并不适合砍伐这种大树,哪怕它的刀锯其实已经足够的锋利了,可是这种大型植物生命力过于顽强,即使切开了一半,速度慢的话,说不定后半段还没切开的时候,前半段就已经长好了,这种生长速度,应该仅次于丧尸,而速度慢,恰恰是这种高频震动链锯的特点之一。
正因为这种巨树的特点,所以当初架光缆线时候,都是要出动两个人,用两架电锯,从两侧同时开工,才能把树给锯倒。
不过既然已经把这里的地形完全勘探完毕,自然早已有了对付这些巨树的办法,都不需要安排特制的载具,几个大型机器人,就已经扛着电锯,沿着采收机开辟的通道冲了进去。
和采收机一样,它们的身上也不时闪过幽幽的电弧光芒,把靠近身体的飞虫给电死,在一片烤肉的气味中,它们已经冲到了巨树的附近。
三一四
尽管树下的草被树冠遮住了阳光,土壤中的水分养料也大都被身边的大树给掠夺去了,它们一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没能长得如外界的亲戚一样的高大,只到普通人的胸口左右,却同样把地面给遮盖得严严实实,没有一点暴露在外。
然而这段距离,正是原先树木丛生的人工林位置,尽管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在这种同类之间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只剩下近乎腐朽的木桩,可是剩下的大树,却严重阻碍了采收机的前进,以至于采收机不得不在外面停了下来,不过紧随其后,一共六名的机器人士兵,沿着新开辟的路,踩着没过小腿,如小溪一般的充满了叶绿素的植物汁液,也幸亏它们的脚掌有着随地形不同而长度可变的泥钉,深深地扎进泥土中,不至于因为这滑腻的泥水而摔倒,它们才能端着巨大的电锯,披荆斩棘地走了过去。
它们身上的电火花在这种树阴下的幽暗环境里,特别的显眼,手指大小的虫豸,像雨点一样,噼里啪啦地从身上往下落,就跟没有止歇一样。
不过机器人士兵身上可没有血肉,连那些植食生物最爱的植物汁液都没有,只有身上披挂着的外附钛碳复合材料装甲,复合材料装甲是基地全新的成果,也是迫于缺乏稀土元素,基地对于暗能量的防御又是迫切的需求,才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寻找到的新式材料。
这种新材料单论防御力的话,还不到掺杂了稀土元素的钛合金的三分之一,但是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特殊的原料要求,就是使用成本极低使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相结合,再使用普通的钛合金掺杂而成。
尽管这种材料对于加工工艺要求严格,进行工业化生产的难度较大,可利用纳米虫小批量生产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这层装甲不用做的很厚,只需要一厘米的厚度,就能抵御大多数的暗能量聚合体攻击。
有了这么一层保护,哪怕这些虫子毒牙口器里面的腐蚀性毒液,里面还有微量的暗能量,也就只能在外装甲上面腐蚀出一个几毫米深的小洞,就会彻底消耗掉从而失去效力。
所以在没有大型生物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说毫无阻碍地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分成两人一组,两个人对付一棵大树。
尽管大树的直径就足有一米二到一米五,并且还在继续的成长之中,连躯干部分的树皮都没有彻底皴裂脱水,还保留着几分青翠的本色,可是哪怕再大的参天大树,人类进入到封建社会之后,就从来不曾畏惧过。
仅凭着一把大斧,一名壮汉就能够在一天内砍倒两到三棵的参天大树,更别说有着森林终结者之称的油锯了,一天的时间,熟练的伐木工人能够放倒几亩地的大树。
尽管这些机器人手里拿的都是电锯,可现在的电锯和过去的有着显著的不同,不仅功率更大,链齿上还带有高频震动的特性,和采收机上的锯齿有着同样的作用,可以轻易把物质震荡分离,近乎无坚不摧,只不过它的刀刃较小,更适合对付这样的致密结构罢了。
只见两个机器人士兵打开电锯的开关,手里的电锯发出轻微的震颤声音,尽管锯齿的运行速度太快,几乎看不到转动的痕迹,但是链条上近乎肉眼可见的空气涟漪,就足以证明,它的强悍。
两把电锯几乎同时切到巨树的根部,不同的是一个是直的,一个是斜的,目的也正是把巨树的根部切掉一块,只要这个间隙足够大,超过了半径,稍微有点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大树就会被自己的自重压垮,朝这边倒下去。
随着链齿接触到树皮,就跟切到豆腐一样,毫无阻碍地钻了进去,被高频的震动震得云雾状的水雾,才从破开的创口处喷薄而出,直接把这一块地方都包围覆盖,让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只听得里面传来如高压水枪喷射的声响,转眼地面上仿佛又多了一条小河。
尽管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可无论方文还是灵儿,丝毫没有关心的样子,因为不管是电锯还是机器人,都为这种情况作了充足的准备,完全的防水设计,哪怕把它们扔进海里,在电量耗尽之前,也不会停止工作。
正如主脑推演显示的,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三棵大树已经晃晃悠悠,沿着预定的方位,就那么轰然倒下,除了因为树冠同样庞大的关系,它的倒下比起站着,其实也没有矮多少,而且靠近地面的那些枝条仿佛活了一样,拼着命往地下钻,几乎在钻进去的同时,地下的部分就直接伸出来密密麻麻的细小根须,朝着地下的深处探去。
一个庞大生命尽管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同样开始属于它自己的挣扎,如果没有人干预的话,说不定它还会重新崛起,从倒地的残骸上萌发出一棵全新的大树。
只可惜不会有人给它机会了,随着踢踏的脚步声,两个骷髅一样的机器人从没来得及散尽的水雾中走出来,带着微微尖啸的电锯转动着,把大树的枝杈一根根仔细切断,只留下一个光溜溜的树干,轰然落在地上。
再然后,又被一个机器人士兵拿着足有手指粗的纳米管碳纤维绳索直接绑住,绳索的另一头绑在履带式铲装机的牵引钩上,直接就远远地拖走了。
很快,这片小山包上残留的六棵大树都被这么一一放倒,拖走,都市连天空都一下子明亮了不少。
紧跟着没有了阻碍的采收机就沿着小山包一圈圈地运转,直到所有的植物,不管是刚刚扎下根来的树杈,还是勉强缓了一口气,正要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小草,都被放倒,打包,堆到不碍事的方向。
履带式铲装机同样是使用全燃发动机,只不过它的个头不大,发动机的功率已经达到了二千马力,配合着同样采用高频振动原理的推土铲铲尖,不管是山石,还是深埋在地下的树根,都是一掠而过,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前进的步伐。
三一五
不过它需要做的并不是只有这些,在它的背上,还有一个巨大的液体罐,这回里面装的可不再是燃油了,而专门用来抑制植物生长的生物激素,植物细胞抑制剂。
末世过了这么久,方文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在暗能量大爆发以后,受益最多并不是那些动物,反而因为暗能量的冲击,而损耗巨大,更不是基因链脆弱,但是繁殖能力无比强大的昆虫,而是这些无所不在,却很少有攻击性的植物。
哪怕他们生存的s市,乃至于l省,都处于靠海的平原地带,绿化和植被都有相当的覆盖率,却也不曾像今天这样,各种植物都长疯了,就连已经被硬化的路面难以避免被植物侵袭。
像是高速公路这样,把地基打得很深,基本去除了植物根系的道路还好,除了附近靠近道边的受到一点侵袭之外,大部分还能够保持完整。
而乡道就不同了,大部分的乡道都是简单修整一下,找平压实,然后铺上水泥,一般也就十厘米左右的厚度,良心的话就稍微厚一点,然而即使厚一点,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一道道热胀冷缩造成的裂痕,若是有保养的路上,这些裂痕每年都会吹尽尘土,再被灌上渣油,而普通的乡村路面,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就在这一道道的裂痕之中,不可避免地会落入草籽和榆钱柳絮,放在往日自然算不得什么,这里也没有它们成长的环境,可暗能量大爆发之后,顿时就不一样了,有了下面的水分和土壤,哪怕已经贫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它们依然在这方寸之间开始萌发,成长起来。
最初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它们的成长也止步于幼苗状态,仅仅让地面多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而且它们生长的地方可不局限于裂缝,凡是有种子的地方,只要还有一点点水肥的存在,汹涌的暗能量就会强行让它生根萌芽。
这点只从基地掌握的几处粮库就能看得出来,大米这样已经加工过的粮食自然没有再次萌芽的可能,损伤了胚芽,暗能量再强悍,终究也不能真的逆转生死。
不过像是玉米黄豆这样的种粒完整保存的,就没有这么样的幸运了,尽管粮食仓库保存的玉米,对于水分都有一定的要求,要在百分之14.5以下,可是在暗能量的影响下,自动化控制的仓储体系一夕崩溃,甚至连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人工干预都做不到,所以边缘水分难免会升高,也有许多的玉米粒开始萌发,只不过它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也只能初生,就再也没有继续成长的机会了。
不过后来的超级台风,却给干渴的大地带来了充足的水分,尽管许多初生的植物被洪水碾碎,但是依然有许多幸存了下来,熬过了流水的冲击浸泡,在阳光充沛,水分充足的环境里,才猛然爆发出强烈的生命力,几乎所有的巨树,都是在这一阶段长成的。
在小学课本上,我们知道种子发芽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连坚硬的头盖骨都可以破开,更别说本就有些支离破碎的水泥路了。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植物已经占领了山川大地,就连奔腾不息的河流上面,在水流稍微迟缓的地方,都长上了茂盛的水草。
随着这些植物的进一步成长,在缺少人类阻止开发的情况下,它们正朝着那些原本人类居住生存的城镇中伸展,毕竟这些地方,从来就不缺各种植物。
要知道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期限一般只有五六十年,特殊建筑才有百年以上的寿命,良好的保养会使得建筑物的寿命延长两到三倍,同样缺乏保养,环境恶劣也会是的钢筋混凝土的寿命大减。
我们知道,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地形之一,而在各种野草,树木,藤蔓植物包覆之中的建筑物,环境绝对不会比热带雨林中强上多少,而且里面寄居的虫子,小动物,更是习惯在墙体中打洞生存,越发加剧了建筑物的损坏。
别看平常时候,这些小动物根本挖不动真正的水泥墙体,可是在末世以后,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了几分利用暗能量的本事,完全可以破开墙体,在里面安家落户,毕竟不是谁都喜欢植物上面湿冷的环境。
不过被它们这么一弄,再加上植物根系的破坏,那些没有人类,缺乏保养的城市,很快就将变成真正的断壁残垣,然后慢慢被荒草掩埋,就跟史上那些传说中的文明一样,最终湮灭无踪,剩下的也就只有一点点的蛛丝马迹,等着未来的智慧生命凭吊。
别看初期的时候,这些植物长得弱不禁风,可到了现在,基本适应了狂暴的暗能量之后,不仅根扎的极深,可以汲取地下数米的水分,而且细胞之中的活性极强,竟然拥有了像杨柳树一样,用一块树枝扦插就能重新长成大树的能力。
所以在采收机刚刚把地上的野草蒿子割倒之后,它们残留的根部几乎没有任何的等候,直接发芽,短短的时间,肉眼可见,已经长高了十厘米左右,才算耗尽了潜力,不再这样大幅地成长,可是在无声无息中,它的成长没有任何的停留,只不过隐蔽了起来,让人看不到了而已,能限制它生长的,就只有土壤中的养分和根茎吸收的水了。
还包括刚刚伐倒了的大树,短短功夫,就从它的根部木墩上,已经长起了好几棵碗口粗的小树,而且它们长高了一米多以后,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还在继续生长,仿佛想要一次性地重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如果只是为了生物柴油生长的需要,这种成长的速度,分明是一件好事,也就意味着只要基地提供的肥料足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一块土地上收割原料,大概这也是暗能量大爆发带来的收获之一吧。
三一六
只不过这里却是基地内定的前进基地,为了飞机的降落,就不得不保持视野的开阔,不光是这里,隔得比较远的几十棵大树,未来也在砍伐的范围内。
最先开动的还是采收机,巨树被砍倒后,剩下的树墩上面虽然还有一圈小树在继续成长,不过却已经阻止不了采收机刀锯前进的步伐了,在它的身后,浓缩的植物生长抑制剂通过喷头喷了出来,像蒙蒙的雨雾,落在几乎贴着地皮的草木残肢上,渗透进地面淋漓的植物汁水里,由于本身就有着巨大伤口的缘故,在鲜活植物细胞体内有着极高渗透率的生长抑制剂,几乎是在接触到一瞬间,就渗透进入到植物细胞的体内,尤其聚集在伤口部位,这里也正是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最激烈的部分。
细胞的分裂,首先就是染色体的分裂,这种生长抑制剂首先作用的就是它们的染色体,从根本上阻止了细胞的分裂,随着生长抑制剂的蛋白质分子遍及了每一个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它们自发的生长就被彻底停止了。
后面跟着的就是大型铲装机,随着全效柴油机的轰鸣,它的推土铲深深地插进泥土中,整个推土铲斗大部都陷了进去,只有一小半露在外面。
这些泥土表面上看起来松软,实际在黝黑的土层下,不到五厘米的深处,就是有各种各样植物根系构成的纤维网络,仿佛把底下的土壤给牢牢捆在一起了,坚固程度自然不必多提,一根根纤维般的根须,强度丝毫不比钢筋铁丝差多少,尽管在推土铲的高频震动铲尖下没有什么用途,却也不是普通人用铁锹能轻易铲动的。
铲装机的履带上陡然立起十几厘米长的防滑钉,深深扎进地底,伴随着微微颤动的车身,只是略滑一下,就推动着铲中的泥土,朝前开动起来,满是翠绿的地面,顿时被掀开,潮湿的土地从两边分开,露出下面灰褐色的本质,和密密麻麻如蛆虫般蠕动的根须。
由于这些草木根茎错综复杂,也使得地下变得密不透风,根本没有见到天日的机会,这一回彻底见到了天日,更由于这些草木的地上部分都被铲除,它们也就没有了来自本体的压制,开始自我萌发,顿时,铲装机刚刚推过的土地上,一片新绿重新萌发,把灰褐色的泥土给重新覆盖,就仿佛从来没有经过开辟一样。
不过紧随而来的抑制剂喷雾再次把这里覆盖,让它们的萌发最终也只能维持在绿草如茵的状态,再没有了生长的可能。
铲装机沉默而坚定地继续工作着,在它的面前几乎无可阻挡,不管是树根还是石头,都被破开,推倒,毫不犹豫地往前推进着,直到推土铲的底部再也碰不到泥土为止,履带的印痕碾过土地,转眼就被萌生的细草给填满。
这样的工作还要一直持续很久,直到整片山头都被彻底推平才算停止,到时候还会有几辆专门的压路机,来把松散的泥土夯平压实,然后才是喷洒稀释过的胶水,把这几万平米的土地给漫灌一次。
等到胶水凝固,整块土地就将变成一体,不仅跑上载重几百吨的车辆不成问题,就算是直接起降几百吨的大飞机都可以,毕竟将近一米深度的最高标号混凝土的土地,足以承受这样的蹂躏。
建完了机场跑道,另一边的机场设施还有生物柴油提炼厂,也会在同步开始建设,只不过跟基地里不同的是,在这里储油罐需要建立在地下,还要深一点,不然再这么靠近丧尸基地的地方,很容易就会因为遭受攻击而被摧毁。
别看生物柴油的特性比寻常柴油要优秀得多,却也同样意味着它的挥发性还有易燃易爆性能也要强得多,仅比汽油差一点吧,有时候一颗流弹,就会让它发生殉爆。
还有防御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的就是一个发电站,原本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般都是建立一处太阳能电站,依托基地的新型太阳能面板,也能为电池充电。
只可惜太阳能发电的固有缺点,使得它不仅占地面积大,还相当不稳定,晚上就只能依靠电池里面储存的电力,而在这个时候,晚上恰恰是用电的大户,各种动物,甚至连丧尸基地的丧尸,都有晚上不需要照明就能随意行动的能力。
不过全效发动机的出现,彻底弥补了这一缺憾,全校发动机的效率,并不在大型燃煤锅炉之下,而且因为生物柴油制备的容易,使用比起燃煤锅炉更加的方便。
以前也不是没有企业使用大型柴油发电机组备用,这些发电机组现在也同样可用,只不过这些柴油机效率远不及全效发动机,有改造的时间还不如重新制作一个新的,反正它们也只需要最普通的钢铁,超导发电机也需要重新制作。
基地一开始之所以没有跟丧尸基地一样,使用不需要电流的柴油机,只不过因为在老工业园区附近,并没有几家加油站,柴油储藏严重不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的柴油都已经很难获得了,并不只是因为在这种连续高温天气下的蒸发,更是由于大量嗜油菌的存在,已经把加油站储油罐里的油料当做了食物,不经过重新清理,也当不了内燃机的燃料,而且自己还有电池电机使用,使用更加的方便,事情就变得不了了之。
同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飞机电量有限,航程不足的缺陷也跟着暴露了出来,况且相对于比较昂贵的锂元素,普通的柴油燃料和喷气式发动机,更适合于一次性的导弹使用,而且还不用担心因为没有及时销毁,导致弹体上的常温超导材料泄露。
比较起基地过于依赖主基地,丧尸基地的生物兵器,显然更加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植物开始大爆发的时代,从丧尸基地到这边的基地,到处都是茂密的丛林草地,也就意味着一旦这些生物兵器躲进丛林里,就很难被发现,会一直来到基地,所有野外的设施,尤其是通讯光缆,都在它们的威胁之下。
只不过现在看来,丧尸基地的主脑,还没有这种主动出击的意识,但是方文和灵儿却不敢把基地的安危放在别人的疏忽上,所以才有了生物柴油,全效发动机的出现,也有了这个前进基地的诞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小小的山头,已经被渐渐推平,露出别具特色,新生的黄绿颜色的地面。
三一七
不过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足足的一天,才算是在后来又一辆推土机加入的情况下,加了足有几吨的油料,才算把这一整个小山包彻底推平。
大概是推土铲铲土略深的缘故,最终平整出来的土地,面积要比计算出来的要多上几千平方米,达到了五万平米那么多,不过多这么点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作为前进基地,灵儿恨不得地方越大越好呢。
随着两辆铲装机把自己的推土铲升起,退场,两辆大型的压路机跟着开了进去。
压路机的磙子里面新近装填了一半的铁砂,使得它的自重达到了二十吨,即使不用震动,也能够轻易压实下面松软的浮土。
其实按照正常的建筑工序,是要把这些掺杂了植物根须的泥土全部挖走,一直到不易渗水的黏土层为止,再回填上新的粘土,打好水稳层,最后才是混凝土的盖面,这样才不会因为春天土壤化冻而导致翻浆使得地面破裂起伏。
然而有了胶水粘结剂的存在,就使得地面的铺设变得异常简易起来,使得以上的工序完全变成多余。现在那些建筑机械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把这五万平米的压平压实,而且粘结胶水的特性,就是压得越实,强度就越高,毕竟胶水和泥土的混合物,其实也是凝胶的一种,大分子链缠绕得越紧密,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强,凝固以后也就越结实。
厚达一米以上的混合物,就跟水泥混凝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链也会不断地增长,直到彻底凝固,就会变成一个整体。
只不过与过于坚硬而容易风化的整块岩层不同,这种凝固体的表面还会和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氮气产生反应,生成一种极为坚固耐磨的薄膜,厚度只有五厘米左右,却可以经受得起数以百万计的摩擦。
不过这北方的天气注定了和南方不同,区区一米多一点的深度,根本就抵挡不了哪怕末世前冬季的寒风。
要知道末世前的时候,类似s市这样的北方这座城市,自来水管道的深度至少也要在两米以上,就算如此,某年特别寒冷的时候,依然有被冻上的可能。
可能市区会好一点,不过方文居住的乡下小镇上,就曾经被冻上过好几次,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家就有好几月的时间吃不上自来水,也幸亏那时候住的都是平房,自家一般都有压水井,才不至于沦落到没有水吃的地步。
然而这样剧烈的热胀冷缩,才是最为考验这种混凝土地面的,尽管新式胶水会让整个地面变成一个整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可是下面的土壤,总是材质不均匀得,即使各种成分的含量如理想一般的异常均匀,还有水分这个搅局的存在。
由于水分子的特性,到了四摄氏度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它的体积反而是膨胀的,这也就使得同样体积下的冰要比水更轻,同体积的水结冰后会膨胀,这正是地基路面破坏的罪魁祸首。
即使在地下,水分的分布也不是均匀的,这些不均匀分布的水分一旦结冰膨胀,地下就会因为这一点而变得凸凹不平。
如果只是几十或是几百平米的地方,这点不平造成的应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把这个面积放大到五万平米,就会放大到严重影响的程度。
新式混凝土,哪怕强度韧性再高,它依然只是混凝土,束缚它的依然只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而不是如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那么强大,然而就算是强大的金属,铺设这么大面积,也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自然变形。
就为了消除这种由于温差造成的不平衡,所以这次还是要跟普通的混凝土路面一样,需要切割开来一道道的缝隙,用来释放应力。
只不过这种缝隙并没有那么窄,会有一厘米以上,中间填充的是另外一种胶质材料,有沥青和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表面上固化以后会比较坚硬,然而它的内部却依然是柔软的,这种柔软是可以经受得住一百度左右的高温,和零下八十度左右的低温考验,其实是一种很优异的极地还有宇航材料。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种材料并不是由灵儿主持研发出来的,而是储存在某个材料实验室的硬盘里,末世之前就已经被研发了出来,而这种材料之所以没能够大量应用,纯粹是因为合成的难度太高了,高真空,高洁净度,还高耗能,需要近十万度的电,一次才能够合成几克,另外还需要各种的珍惜材料,昂贵到哪怕是不计成本的国家级工程,都难以承受。
只不过有了纳米机器人以后,合成材料就变得非常简单,灵儿也就顺利地接受了这份遗产。
这边的压路机轰隆隆地平整压实着路面,那边换了一副铲头的铲装机,摇身变成了挖掘机,开始在边缘地带建设预埋在地下的生物柴油储存罐体。
为了防范各种生活在底下的虫豸还有草木根系的破坏,就需要同样把地下挖开的地面进行硬化,然后再盖上盖子,其实就相当于建一个地下室,只不过规格高了一点罢了。
其实这边的机械,由于正处于基地通讯范围的边缘,所有的工作成绩都会有主脑直接指挥,唯一的缺憾就是,因为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能力的丧失,使得以往的许多勘测手段难以应用,遇到困难,例如地下水喷涌之类情况的话,还需要主脑临时想出解决办法,做不到全自动施工。
不过这里毕竟是一个小山头,挖出的地下室也不是很深,即使有地下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它的麻烦,如坚硬的岩石之类,则完全算不上麻烦,直接就被铲尖像是挖开一块朽木一样挖开,再送走。
而方文之所以没有继续关注这里,除了施工时间略长,又比较枯燥之外,完全是因为在他们,也就是灵儿和方文预料中的一件事,真的发生了。
三一八
这种预料中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在丧尸基地的军备中,发现了飞机的存在,尽管这第一次出现的只不过是直升机罢了。
远在丧尸基地附近监视的侦察机,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架从丧尸基地里面起飞的直升机,不过让人高兴的是,起飞的毕竟只是直升机,还是那种只能容纳一两个人的小型警用直升机。
这种直升机,不仅没有装备武器,就连外面原本有很大的作用,实际到了现在只能落为装饰的探照灯也都存在着,这也就意味着丧尸基地的智脑没有对这种直升机做出任何实质上的改进,只是把直升机的启动方式从电瓶起动机,改成了人工罢了,依旧是最原始的涡轮轴螺旋桨发动机,机身上更加不会有电子设备的存在,最大的飞行速度也只在二百公里每小时左右,甚至比不上一辆好一点的跑车。
由于没有外挂武器的缘故,就使得这架直升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攻击力,尽管就是把它们陆军装备的最大口径的二十毫米口径步枪都给安装上,也难以在一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击穿目前基地普遍装备的直升机还有侦察机的钛合金几毫米外壳,更别说以它的速度,根本就追不上了。
而且最致命的就是,过于这种警用直升机过于娇小的躯体还有轻盈的体重,让它根本装备不了这种大口径的自动机枪,连十二点七口径的重机枪都装备不了,后坐力无法承受,即使勉强装上,也根本无法控制弹着点,还有可能造成机身承力结构的破坏,导致机毁人亡的下场,更别说六管火神炮这样的大杀器了。
然而在现代的战争中,火力密度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从上面就能看出,这种新出现的丧尸基地的直升机,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威胁,或许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的驾驶员驾驭起来极为的沉稳,丝毫看不出是第一次上天,毕竟以丧尸的空白大脑,可想不出在虚拟训练这么高大上的玩意。
丧尸没有这样的能力,依托于丧尸记忆成长起来的智能生命也自然就成长为一个刻板固执,丝毫没有发散思维的老古板,顺便继承下来的还有丧尸对于鲜活生命体的刻骨仇恨,怎么也没有可能想出虚拟世界这样的东西,让它的飞行员有着几百上千小时的飞行时间来熟悉飞机上各种操作,尽管为每头丧尸都添加了一整套的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无视距离无视障碍通讯联系的它,其实本来有着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不过这种疑惑很快就被灵儿解开了,原来这种迷你直升机上的驾驶员,只不过一个摆设,提供手脚来控制操纵杆,还有眼睛耳朵观察天空环境的工具人罢了,作用就相当于自家基地外面跑着的各种机器人和自动武器,其实真正驾驶飞机的,是存在于丧尸基地内部的主脑。
这种小型直升机并不可怕,唯一的用途就是运载一到两个丧尸,突破到基地附近,然而在空域如此干净的情况下,它们的出现就好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没有了隐蔽性,哪怕自家基地的飞机不在中途把它击落,也决不会容许太多的丧尸进入自己的腹地开展游击战的。
况且它们的敌人也不止方文的基地,天上的飞鸟,还有低空飞行的各种昆虫,才是各种飞行器的大敌,以方文基地的实力,后期也要做好各种防护以后,才敢远离基地展开大范围地飞行,这防护体系里面就是延续地球科技的应用,像电能作为中间能源的激光器,还有类似于电蚊拍的静电防护,更别说已经作为主要攻击武器的电磁枪械了。
而这些,都是在方文基地已经掌握的常温超导合金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常温超导合金,又来自于几十年以来,地球物理学家的不断总结和实验,仅此一点,就是丧尸基地难以学到的,没有方向,甚至连电能的概念都不存在,让它连推演材料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它造的直升机根本就没有远航的能力。
不过丧尸基地对于暗能量的运用明显高出基地不止一筹,像是丧尸身上的控制系统,哪怕灵儿缴获了实物,也只能原样复制,里面传递的讯息完全是两方面共享的,连修改通讯的频率都做不到,短时间内根本就难以摸清其中的原理,从而化为己用。
当然以暗能量的诡异多变,谁也不知道丧尸基地的智能生命,会不会突发奇想,利用暗能量,达到类似或是相差不多的效果,那时候才是它真正威胁的开始。
所以方文和灵儿讨论了一番决定,暂时先不管丧尸基地的小直升机,也就是说任凭它升空训练,不作任何的干涉,反正这种警用直升机,最大航程不会超过三百公里,再远就没油了,对基地没有任何的威胁可言,而侦察机的巡航高度提高到一万米以后,除了少数的导弹,其他东西能对它造成威胁的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只要躲得远一点,根本不担心丧尸基地能把它打下来,这样有了两三架侦察机,就可以对它进行二十四小时的不间断监视。
反正时间目前来看还是站在方文基地这一边的,等到通讯系统覆盖到丧尸基地,或是灵儿的研究产生突破,可以实现上千公里远距离无障碍通讯,才是彼此决战的时候。
不过灵儿从来没有怀疑过丧尸基地改进设计的速度,因为她俩个其实都是同类的存在,依托的都是超级主脑,或许有着计算能力的差距,可是同样计算一百以内的小学生加减法,用十代酷睿i910900k,和锐龙3990x,只看结果,能分出它们的区别吗?
况且丧尸基地的改进能力是经过检测的,毕竟从最初时候丧尸士兵装备的普通制式步枪,发现攻击力不足,再到后来的超大口径自动步枪,也不过只是经历了几个白天而已。